發表文章

20240313-曾國平:從一張瘋傳圖表看訊息傳播

曾國平:從一張瘋傳圖表看訊息傳播 2024年3月13日 信報 近日在網上瘋傳的一幅圖表,X軸是每個學科的博士對其學科「聰明」(brilliance)程度的評價,Y軸是其他學科的博士對該學科的評價。若果兩個數字相近,那就代表該學科的博士自我形象中肯;若果前一個數字比後者高,那就代表該學科的博士信心爆棚,自視相對地高。這幅圖之所以瘋傳,是因為哲學一枝獨秀,自我評價是一眾學科之冠,遠遠拋離外界對哲學的評價。其他人文學科亦有此現象,但程度較輕。 無論是否哲學中人,這類軟性學術趣味的圖表一向很受歡迎,例如其中一個轉發這圖表的中文面書專頁,就有近千個讚好和轉發。也許,不少人身邊都有自命不凡的哲學人,又或有其他學界遭遇可以分享,吵吵鬧鬧八掛吐糟,就令圖表突破語言障礙傳遍千里了。 【誰會深究圖表出處】 圖表過癮,我也有在面書專頁分享,但學術習慣難改,不想只分享圖表不提及出處,於是我就花了一點時間,在網上找到圖表出自的那項研究。 研究題為Diversity in STEM: Merit or Discrimination via Inaccurate Stereotype?,原來已在一本名為OpenPsych的心理學學報發表。研究的結論,就是科學、工程等STEM學科之所以較少有女性和有色人種,無關刻板印象造成的歧視(例如STEM學科給予人的印象多為男性數學天才,令女性不敢報讀,形成自我實現的預言),而是因為女性和有色人種學術能力一般較低,應付不了這些具挑戰性的學科。至於瘋傳的那個圖表,目的在指出一個學科「難讀」與否(亦即要有多「聰明」才能在學科生存),視乎問問題的對象。研究認為只問自己人不夠準確(例如問哲學人哲學有多「難讀」),外人的判斷才算客觀。 這項研究,觸及性別和種族的敏感話題,可說是相當有爭議性。有爭議性,當然跟研究是否可靠沒有必然關係,但細看這篇研究,只覺其內容頗為粗糙,文字亦不太容易消化。只是心理學畢竟不是我的專業,看不懂也許只是我的知識不足,於是我就「訴諸權威」,看看出版研究那本學報是否有一定名望,藉此判斷研究是否可靠。 【網上學術難分真假】 誰知道這本學報,原來是研究作者自己創辦的!兩位作者之一Emil Kirkegaard,是來自丹麥的極右風頭人物。先不論其各式各樣的出位言論,這人原來沒有受過學術訓練,只有一個不是心理學的學士學位,自稱其學術知識都是自學得來。由於其

20240225-什麼人訪問什麼人:創作L的自嘲和自資之路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創作L的自嘲和自資之路 2024年2月25日星期日 圖6之1 - 黃綺琳(馮凱鍵攝) 【明報專訊】《金都》有一幕,女主角Stephy經過太子一間寵物店,看到一隻四腳朝天的烏龜,心軟買下,怎知店員把另一隻遞給她,她順勢接過。 這是真人真事,今日導演黃綺琳(Norris)家中仍在飼養這隻已19歲的龜。龜的主人性格優柔寡斷,在片場喊一聲「Cut!」都沒氣勢,搭小巴當眾「嗌落」都不敢。 Norris慢熱,害羞,但遇上在意之處,她又會撐到行。《金都》開拍前,有前輩拿着劇本批評,質疑「龜反肚後會自行翻身」、「女主角拿着婚紗去買龜不怕弄髒嗎?」 之後Norris經過金魚街,每次看到反肚龜都用手機拍下,開會時拿出照片展示給前輩看。事過境遷,《金都》拿下電影獎項,談起這套幾乎要夭折的作品,Norris仍氣憤難平。 就是這種執著的性格,讓她和拍檔決定自資280多萬元,拍攝一個冷門題材,一個少女想成為廣東歌填詞人的狂熱故事,今次揭開肚皮的人是Norris,這是她自己的童年往事。 即將上映的《填詞L》於金馬獎被提名「最佳改編劇本」,原來Norris改編的對象是她自己。Norris較為人知是她的編劇作品擅於寫都市男女關係,例如於ViuTV播放的《瑪嘉烈與大衛》和《嘆息橋》。 原來,Norris小時候不是夢想做編劇,她一心想成為流行曲填詞人,幾經嘗試不成功,後來決定放棄,並把心得及經歷集結成一本小書《我很想成為文盲填詞人》。 書裏她說,中學時代一次音樂課,為牢記古典樂,把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譜詞為「今天出殯,真的不幸,悲傷都有_預_感」。自此發現自己填詞有點小聰明,之後不斷修讀填詞課程。 為親近偶像林夕,她不惜付昂貴學費,3個月近距離接觸,「我緊張到幾乎缺氧,不斷抄筆記,林夕說,『有些同學好鍾意抄筆記,其實不用抄的。』」她說,從林夕身上學到phrasing技巧,亦即歌詞如何與旋律配合,讓歌詞組合與拍子對上,又學了「出外景」,「寫詞可以免費描述世界各地場景,拍電影就昂貴多了」。 Norris沾沾自喜:「林夕讚我寫長句好,不容易的,要有組織能力和思考邏輯。」課程完畢,同學還和林夕一起打邊爐,她記得當日林夕睡眠不足,笑說「我肯來很畀面你哋啦」,整晚坐在她身邊,回憶當年,小粉絲今天仍笑得甜蜜。 少女Norris填詞作品多達300份,但大多石沉大海,成功出街的寥寥可數。她不介意把自己

20240204-曾國平:性格決定教學模式

曾國平:性格決定教學模式 《信報》2024年2月4日 至少有數百年歷史的大學講課形式,依然是主流。在台上的老師,或操縱七彩繽紛的PowerPoint,或把紙上內容搬到黑板上,怕教不完大綱上寫的題目;在台下的學生,留心聽講是少數,盲目亂抄一通也是少數,BYOD上網自娛才是大多數。一小時左右以後,老師宣布下課,提醒下星期是功課死線,如夢初醒的學生,紛紛作鳥獸散,走到另一個課室,重覆同一組動作。 當網上資料圖書刊物唾手可得,當維基百科人工智能無所不懂,當視像自學短片深淺任君選擇,為什麼學生還要跟隨傳統,被動地聽老師轉述自己可以找到的知識? 【備受推崇的主動學習法】 為了迎合新時代,早已有不少大學老師提出新方法,籠統地可以稱之為主動學習(active learning)。從小組討論到遊戲學習,從翻轉教室到角色扮演,總之就是在老師引導下,讓學生以不同形式主動參與,不用再乖乖坐著聽課。 搜尋學術文獻,才知道有關主動學習的實證研究,數以萬計,單單是經濟學,文章數目已足夠填滿一個書櫃。研究太多,唯有看綜合這些研究的研究(亦即meta analysis),結論原來頗清楚,就是主動學習比傳統講課有效,學生分數和學習效果都有所提升。既有證據支持,也就難怪所有大學,都大花金錢開設輔導教學的行政部門,積極幫助老師採用主動學習的模式,務求擺脫傳統,為課室增添活潑生動的氣氛。 問題是這些研究幾乎都不是隨機實驗。熱心教學、勇於嘗試的老師,才會樂意付出時間精力以新形式教學。性格外向、談笑風生的老師,才會樂意經常跟學生樂也融融打成一片。由這樣的老師帶領主動教學,效果當然顯著。就如我一個負責教「新鮮人」的同事,天生就是個表演者,課堂上講笑話舉例子引用流行文化樣樣精通,下課後解答學生疑難雜症亦極有耐性。他開的課主動學習成份甚高(他也發表了不少支持這種教學法的研究),學生也樂於跟他互動交流。當師生雙方如此配合,傳統講課就成次要了。 【老師的成本效益考慮】 只是在學界之中,行為木訥、有社交障礙的人為數甚多。對這類人來說,在台上將課程內容完整地講一次,在課後解答學生的疑問,已達能力(或容忍)極限。要這類人像結婚逐圍枱敬酒般在學生之間穿插,要這類人像電視台司儀般掌握節奏打圓場,實在是拉牛上樹強人所難,到頭來只會令課堂氣氛尷尬,效果隨時比傳統方法更差。套用實證方法的術語,主動教學研究成果的「可轉移性」(transf

20240109-洪愛珠:生了個孩子

洪愛珠:生了個孩子  1月9日 【母女學步】 去年此時,我生了孩子。一個女孩子。女兒這個月剛滿週歲。 兩年之內,發現有孕,懷胎,分娩,哺育,既魔幻又寫實。魔幻是時間,日日有變,延展跳躍忽明忽暗。寫實在肉身。不知自己的肚腹撐開,能成為胚胎的房間。不知人類最初這麼小,小如寰宇裡一隻星星。 這一切真離譜,我想。看娃娃正雙手扶牆,顛晃晃站起來。我又想,這真是個奇蹟。 不過,倘若生命皆是奇蹟,那咱們每個人曾經都是。只是不知為什麼,活長一點,又彷彿不是了。 然後孩子來了。天底下多少人,不偏不倚是這一位。 產檢時,透過醫療儀器看見這個小人類,清清楚楚,像洩漏了天機。六公分的小人兒,掌心大小,已有輪廓,有心臟,螢幕裡閃爍。胎兒心跳一分鐘可達一百六十次,聲音很急,像下雨。到了二十週,脊椎,腎,乃至大動脈,都能看見。胎兒的嘴一開一合,身子滑溜溜地轉。 再後來,肚子變沉,時刻知道她存在。一有胎動,腹中就有水聲,如人游泳,倏然翻身。 此前約莫一年,我曾懷過一次沒成形的。始終只有輪廓,無臟器與其他。像炭筆素描才打下粗稿,畫家就離開畫室,門窗敞著,人沒回來。處理乾淨後,空落落的,傷心都談不上。 再懷孕,這回有手有腳有鼻有眼。每次產檢完畢,夫妻倆都扎扎實實慶祝。孕期階段,與胎兒像隔海通信,相互揣摩。未曾謀面,已很喜歡。才知道媽媽愛孩子,是沒落地前就開始愛的。 產前一日,隆冬裡放晴。先生帶我到郊外走路。我把鞋子脫了,赤腳來來回回地兜圈子,熱量從腳掌源源暖上來。理智上雖知道,不久後就要生產,但其實此時最懵懂天真,渾然不知道分娩以後,人生是從這一邊到那一邊。 在這個已不時興生孩子的時代裡,大著肚子和帶個孩子,都招人注意。突然周遭許多婦女,親族裡的,電梯裡遇上的,吃麵併桌的,都對你高度同理,格外小心。活到中年,終究是來到了做母親的這邊,與我媽同一邊。感到和她空前靠近,然而已不能對話,多麼希望告訴媽媽,我攜著女兒望前走的時候,時時想她。 而這些念頭太多,必須寫下來。 洪愛珠 ■洪愛珠,1983年生,新北市五股人。倫敦藝術大學傳播學院畢。平面設計工作者,工餘從事寫作。著有散文集《老派少女購物路線》(遠流出版),文章多及家庭餐桌、常民吃食與人景。 ■新年伊始,本刊邀請四位作者書寫二十回專欄,週一黃崇凱【哈瓦那歸記】、週二洪愛珠【母女學步】;隔週週一李桐豪【夏日歌單】、隔週週二吳明倫【二十個開頭】。敬請鎖定閱讀

20240120-曾國平:不死的大學講課

曾國平:不死的大學講課 2024年1月20日 信報 人貴自知,而自知來源之一,就是由自己到別人的換位思考。在大學講課,固然可以對著黑板(或螢光幕)自說自話,但良心發現之時,也會試從學生角度出發,想像在課堂聽著這個人(即自己)講課,是否想繼續聽下去?還是想去做其他事情? 學生不上課,可以去吃喝玩樂,可以去行街拍拖,可以去兼職賺錢。這些選擇,太過吸引,大學老師就算有過人本領,也實在難以匹敵。且把目標定低一點:學生不上課,可以去看教科書,可以去查維基百科,可以去問人工智能。在大學講課,至少要比這些學習途徑要有意義、有營養。 照本宣科的大學教育史 大學課程,大致分為兩種。一為Seminar,一般講的是比較專門的話題,學生人數也較少,不只是老師教學,還有師生討論的部分。一為Lecture,指的是老師單向傳授知識,數十以至數百的學生被動地照單全收,師生之間的問答交流是次要。 Lecture這個字現在解作「講課」,消失了的意思是「閱讀」。在沒有印刷術的年代,複製知識甚難,要把學問傳授下去,就要靠老師在講台上拿著珍貴的文獻,逐字逐句的讀出來,而台下的學生,就乖乖的把聽到的如實記錄。 隨著印刷普及,當書本不再是極少數人可以接觸的珍品,大學講課這種古老技術,應該早就被淘汰。在十八世紀,包斯威爾筆下的約翰遜博士就這樣說:「講課曾經是有用的,但現在人人都懂得讀書,書又那樣充裕,講課就多餘了。若果你一時分神,錯過了講課的一部分,那就一去不返了;你不能像讀書那樣回頭看。」(Lectures were once useful; but now, when all can read, and books are so numerous, lectures are unnecessary. If your attention fails, and you miss a part of a lecture, it is lost; you cannot go back as you do upon a book.)約翰遜口中的「人人」,指的當然不是當時文盲仍然甚多的整個英國人口。在那個階級森嚴的年代,他的「人人」指涉範圍甚窄,只包括有機會接受大學教育的一小撮幸運兒。 約翰遜誇誇其談的時候,古騰堡的印刷術已發明了三百年,大學講課,仍然是老師講講講,學生抄抄抄。有些老師準備充足,整篇講稿有頭有尾地寫完,課

20140105-徐家健:從銀髮市場到友伴經濟

徐家健:從銀髮市場到友伴經濟 2024年1月5日 經濟3.0 日本羽田機場的意外事件,海保機上5死1傷,日航機上379人全數逃脫,託運行李區的一貓一狗卻命喪火場。據報道,前富士電視台主播笠井信輔在IG發文談論羽田機場大火事件,一名網友留言自己的愛貓在意外中喪生,並悲喊「抱歉,讓你獨自離開。」之後,有日本網友發起聯署,希望以後友伴動物乘飛機時,可以坐客艙而非貨艙。 以人口統計資料推斷需求轉變,是經濟學較有把握的做法。人口老化是大勢所趨,銀髮市場於是無限商機,少子化亦是大勢所趨。老而無後又會帶動什麼經濟? 銀髮市場重中之重,當然是醫療市場。不是嗎?近年聲稱抗衰老甚至逆齡的「不老藥」充斥市場:本地首富有份投資的食物補充品NR(nicotinamide riboside)、網絡KOL推薦的不同品牌NMN(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加上來自復活島的雷帕霉素(rapamycin)等防衰老藥物(senomorphics)和其他清除衰老細胞的去衰老藥物(senolytics),還有具道德爭議的幹細胞治療等再生醫療(regenerative medicine),都是醫療市場對銀髮一族需求的市場回應。 至於少子化,年輕人市場萎縮又可以有什麼商機呢?假如友伴動物(companion animal,例如友伴犬、友伴貓等)是子女的替代品,友伴動物衍生的友伴經濟將是另一經濟新潮流。 消費模式出奇相似 關於醫療市場,醫療是否奢侈品,近年在美國引起不少爭議。美國的醫療開支佔生產總值的負擔,由1950年的5.2%,上升至2020年的19.7%,成為了全球醫療負擔最重的國家。香港呢?從1989到2019年,我們的醫療總開支以每年平均5.6%的速度上升,比同期本地生產總值的平均增長率3.4%高。於是,香港醫療開支的經濟負擔亦由1989年的3.6%,提升至2019年的6.8%。醫療開支跑贏收入增長,人口老化之外,醫療是奢侈品亦可以解釋這市場現象。 美國卻有輿論擔心,她們獨有的醫療保險制度引發嚴重的道德風險問題,醫療負擔上升主因可能是病人支付的與成本脫鈎,與醫療供求無關。幾年前,一篇名為「Is American Pet Health Care (Also) Uniquely Inefficient?」的經濟學術文章卻發現: We document four similarit

20231219-阮穎嫻: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覺悟

阮穎嫻: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覺悟  2023年12月19日星期二 近日香港已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之說興起。原來這個說法在中國大陸已經流行了幾個月,然後立法會議員吳永嘉提出刪除中國大陸網民「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討論。 首先,何謂國際金融中心?任何企業,如果有「好橋」做生意,但缺乏資金,去金融中心可找到投資者有效率地融資。所謂有效率,也指投資者有見識和能力分辨好與壞的企業,如果企業發展前景不被看好,或者渾水摸魚,就無人問津。全球企業和投資者進行資金配對的地方,就是「國際金融中心」了。 港股市淨率跑輸美股以至滬深 來香港上市,首先就唔抵。根據敝校幾位同事(高平陽、孟茹靜、游楊)在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出版的《香港經濟政策綠皮書2022》做的研究——〈香港如何保持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他們形容很多公司在香港股市的估值「生不如死」,長期低迷。他們計過,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世界指數和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市淨率分別為2.9倍和4.2倍。恒生指數呢?0.83倍。每股股價(price)與每股淨資產(book value)的比率,大過一,即公司市值大過淨資產價值;細過一,即股市估值低過淨資產。香港不單輸畀全球平均同美股,連對比滬深300指數(1.4倍)及MSCI新興市場指數(1.6倍)都輸掉。同一個帳面價值,如果去其他地方上市,可以集到更多資金,低股市估值減少企業來上市的意欲。 高教授他們歸咎香港企業管治失效。企業管治差,所以就算公司有那麼多淨資產放在陽光底下大家看到,市場都不願意給一個較高的估值。他們分享過有好多有錢佬家族的企業管治及股權結構等等都有問題,不過內容太敏感,這裏不詳述。 當然,香港市民和中國大陸網民更關心近期股票走勢。2019年恒生指數是約25,000點,現在只有約16,000點,同期美國標普500指數,由2500點升至4700點,散戶隨便買都有20%至40%回報,連散戶都離棄港股。不止美國,港股也跑輸全球各大指數,而且成交量萎縮,伊人獨憔悴。 我們兩三年前,以為有些中資股票因為被踢出美國股市,所以數年內會轉到香港上市。但截至今年上半年,印尼位居全球IPO(首次公開招股)市場第四位,是28年來首次超越香港。安永會計師行預期,港股IPO今年集資額將跌至20年新低,投資銀行部及相關律師樓狂炒人。這些未如人意的數字,觸發中國大陸網民「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