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3的文章

20131130-王迪詩:Schumann Fantasie

Schumann Fantasie 信報-王迪詩 12:33 30/11/2013 秋天的蘭開夏道,千言萬語形容不了。我就只想到一首曲──Schumann Fantasie 。 這是我每年秋天的主題曲。晚上,我披一件薄毛衣在露台看蘭開夏道的風景,從酒櫃裏挑一瓶紅酒,一邊聽著Schumann Fantasie 。我喝紅酒一定會同時吃一小份芝士,因為芝士能打開味蕾,令酒的味道在口腔裏產生微妙變化。同一杯紅酒,要是沒先吃芝士,喝起來的味道是完全不同的,應該說單調許多,那裏頭的豐富內涵彷彿被鎖住而不能自由奔放。就只是那一小口芝士而已,竟起了這麼不可思議的作用。有時只因為做了一件小事,就會令往後的結果徹底不同。所謂「未來」,其實都是由許多小事交錯而成的軌。想到這裏,就覺得「命運」這東西也並非什麼神秘的事。 聽Schumann Fantasie 等於不傷害身體地吸毒,每次聽著都感到好像聽見什麼人悄悄跟我說秘密似的。Schumann有抑鬱症,看見很多「異象」,後來還有幻聽,說是聽到Mendelssohn跟他聊天,關於這一點我可是從來沒有懷疑過,那樣的音樂若不是有幻聽根本是寫不出來的,聽多了連我都懷疑自己有幻聽,彷彿不斷有人在跟我說話似的,隱隱的迴盪,聲音掠過夜晚冰涼的湖面…… 我輕輕嚼一口Cheddar Cheese,一邊想起冰冷的萊茵河。Schumann四十四歲那年跳進萊茵河自殺,被漁民救起之後,他要求趕快把他關進精神病院,他害怕自己會失控傷害妻子Clara,生死關頭還是第一個想起她,用盡最後一口氣去保護她,做男人做到這樣都算有情有義了吧。 世上最重要的不是才華,而是心地好。所謂「天才」其實沒什麼大不了,在剛果或索馬里可能每年都能找到一百幾十個音樂天才,他們只是一輩子沒有機會見過這叫做「鋼琴」的東西而已。才華得以展露出來的人,都是非常非常幸運。所以儘管Schumann一生波折,他在有生之年能做到自己熱愛的事,與Clara相愛,已經不枉此生了。 他們那段轟轟烈烈的愛情,真是比小說還要曲折。Clara的父親是「怪獸家長」,自小嚴格訓練女兒為音樂家,而Clara從很小的時候已被認定為神童(又或「被打造」為神童),到處表演賺錢養家,說得直接一點就是把女兒當搖錢樹。其實這位「怪獸父親」就是Schumann的老師,他曾經非常看重這位才華橫溢的年輕人,但講到要

20131130-小思:嘆亂真

小思:嘆亂真 20131130 亂真,不是採「幾可亂真」的那個意思,而是「五胡亂華」的「亂」。 吉兆始創者湯木貞一,由入廚開始至老年,來來去去只奉行「我一直不認為日本料理是講究道理的東西,只是要想辦法配合季節推出美味的料理」。這好像很簡單,又很不踏實,其實即是第二代主廚德岡孝二主張的「回到食材的原點」。第三代主廚德岡邦夫最講如何煮出好味的白飯,正是傳承一脈。而湯木的首徒小山裕久更進一步強調:「對食材來說,不要『入』味,最重要的是要『帶出』食材本身的原味。」今回在吉兆果然在簡樸食材中體味了「真」,白飯小碗,更重現童年的「飯香」記憶。 聽到食家說:「食餅有餅味」,「食雞有雞味」,成為推許食物之詞,表面有點滑稽,深思則不禁為如今食材喪失原味而悲,因舌尖上只觸及味精之亂真。 食是一門生活必需項目,除了求飽外,在物質供應充足的社會中,自然也求吃的品味藝術。童年時代,我還經過匱乏生活,可是在記憶中,真嘗到菜甜飯香。只是近一二十年,主廚政的人,多沉溺在亂用味精的境地。儘管標明不用味精作招徠,到頭來也不過用別的代用品,弄得碟碟同味,吃得人頭昏腦脹、舌頭麻木。 這是個真假難分的世代,真的東西,往往被五胡亂華般亂掉了,最悲哀的是這亂不止亂了食材的真味,還亂了人懂真的口味。人給長期不分真假的霸道惡行干擾,遂失去辨別真偽能力,於是與真愈離愈遠。 亂真,不止在食。可嘆。 明報

20131130-石琪:毛澤東要民主?

石琪:毛澤東要民主? 20131130 「中國是有缺點,而且是很大的缺點,這種缺點,一言以蔽之,就是缺乏民主。中國人民非常需要民主……只有加上民主,中國才能前進一步。」這類言論毫不新鮮,今日經常聽到讀到。但其實是一九四四年《解放日報》刊登毛澤東答中外記者團的開場白,數十年後重新發現,就令很多人嘖嘖稱奇。 一九九九年內地「汕頭大學出版社」選錄舊時《新華日報》、《解放日報》社論,編成《歷史的先聲——半個世紀前的莊嚴承諾》一書,首先排頭的便是這篇毛澤東民主論。 今期《開放》月刊有文章談《歷史的先聲》香港被禁記,說該書在大陸出版後不久便被封殺,今年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再版此書,原本交由左派聯合集團發行,臨時被退回,要另找發行公司。 實際上,香港沒有禁制此書,仍然很自由。我輕易從公眾圖書館借到《歷史的先聲》內地簡體字原版,書中大批中共舊文宣揚民主、自由、法治、人權和普選,真是奇文共賞,全部可以當作今日民主派、反共派的「範文」。 選文包括支持出版自由、言論自由,還有「一黨專政是反民主的,共產黨絕不搞一黨專政」,「政黨不能凌駕於群眾和政府之上」,「一黨獨裁,遍地是災」等,單看標題可見大膽開明。內地輯錄出版勇氣可嘉。但港大再版這禁書,竟然讓左派發行,是否太天真了?(上) 明報

20131130-彭浩翔: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朋友應該做到哪裏?

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朋友應該做到哪裏? 8:25 30/11/2013 ■曾經認為,朋友間要坦白,直指問題所在,現在卻明白到事情還是不要說得太盡。 有件事情常常困擾着我,就是作為好朋友,彼此之間應該做到哪一種程度的好朋友? 記得年輕時,有個朋友幫了我一很大的忙,我倆交心了,他跟我說,我們現在是好朋友,將來要是有甚麼事情認為對方做得不對的話,一定要盡力提點,把問題說出來。我真心想這位朋友好,於是一直記着他這句話。十多年過去,我努力說着這樣的話,可是有幾次太太在場,回家後她都叮囑,我不應該把話說那麼白;我解釋這是彼此間的承諾,大家要坦白,直指問題所在,這才是朋友的本質,要說客套恭維話,實在太容易。但太太說︰「你有堅持,我很欣賞。但要是你看不到當時他臉色的變化,那你肯定是盲的。」她解釋,大家都長大了,已經不是年輕時,說話還是要留幾分比較好。 ■十多年過去,有幾次太太在場,回家後她都叮囑,我不應該把話說那麼白。資料圖片 難忍朋友壞習慣 坦白說,當第一次聽到她這些話,我認為只是她不懂男性情誼,於是我只好暗暗地在她面前沉默起來,她不在時,我才直接跟這位朋友說我的意見。後來我慢慢察覺,其實我太太是對的。我喜歡這段友誼,於是我選擇大部份時候不說出對這位朋友一些事情的真實評價。 看到這裏,有些年輕人大概會認為,你老了,沒火;也會有部份成熟人士會說,你終於長大。我不肯定。其實沒有一個固定方法是對的,所以我只能在每次不同的情況下,去摸索這個平衡。 這樣的事情,也不大好跟別人討論,畢竟每個人跟另一個人的熟識程度不同,因此大家能夠說話的程度也各有深淺。可是一些生活上的習慣,大家還是能夠共同察覺得到的,好像之前有另一件事一直困擾着我。 我有個好朋友,他不是真的很老,但肯定已是個成熟的人,每次跟他上茶樓,都總會碰上一個狀況,就是他老喜歡夾了點心吃到一半後,再重新沾上醬汁。我明白,山竹牛肉球體面積大,牛肉被粘實了,喼汁是很難透進其中。可是當每人用筷子夾下了山竹牛肉後,你可以儘管的在喼汁碟上翻滾牛肉,讓它表面都沾上喼汁。但一旦你拿回去咬了一口,就表示牛肉已經沾上你的口水。大概是這時他覺得喼汁不夠,於是就把山竹牛肉再次放回喼汁碟。這個事情就很可怕。 要是你夾了最後一球山竹牛肉還好,但若果你夾的是第一個,那別人再沾上喼汁時,不是全都跟你那口水有接觸嗎?其實即使你

201131130-蘋果-港人自講

201131130-港人自講 陳志雲:CY唔夠真 ■陳志雲:「其實我不太愛說話,我愛聽。」 你未必喜歡陳志雲,但你會喜歡陳志雲的聲音,欣賞他的說話技巧。從政務主任、韋家晴旁白、商台主持、TVB總經理,到今天再開咪,主持《在晴朗的一天出發》,他的工作歷練,令他成為一位能說的人。當日官司纏身,一句自稱冇度過的「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就成為他的金句。真,是他的核心價值,亦用真,維護香港的核心價值:言論自由。 記者:陳芷慧 攝影:伍慶泉、蔡家輝、周旭文 ■陳志雲:「CY唔夠真,說話唔夠自然流露。」 相信自己所說的 剛在梁振英當選後兩日,陳志雲現身《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親自邀請特首再重申當日政綱。特首再一次展現狼英笑容,強調:「言論自由是香港的核心價值,從其他公職人員口中說出別具意義。」志雲亦謹此宣佈繼續留任商台,維護「珍貴、賴以成功、不可或缺、引以為傲的核心價值」。 今日,陳總是《晴》主持,問及CY的說話特色,志雲即說:「我覺得佢唔夠真。可能佢係真,但我猜想因為佢過於小心、計較,以致說話時唔夠自然流露。」對於演說的技巧,他說:「一篇演說只要真心,就能動人。更重要係相信自己所說的。」這是志雲大學二年級加入辯論隊時陳耀南教授所教,「後來當我喺英國進修公共行政科,在公共演說課中,老師更要求我哋演講自己睇唔明的文章,原來只要你扮明去演講,聽眾都會好似好明咁樣。」 不過,很多時候公司立場,不代表個人立場,衝突時,怎說真?「我喺TVB工作18年,好多時要解釋一啲政策,你未必個人認同,但作為管理層,應站在公司的角度去想。」 ■他最深刻的是在父親靈堂上說的一番話,讚揚父親幽默樂觀。 藏了幾十年的話 「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說,沒有一篇成功的演說是沒有準備。包括我做節目前,跟團隊花不少時間研究用詞如何做到精準,三言兩語如何交代重點。」他說。還記得三年前陳志雲涉嫌貪污,在記者會上發表四分鐘講話,最後以一句「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作結。「這真是沒有花時間準備,真是連日來一些真感受,只要想想如何說得流暢而已。」 而他最深刻的一次是於父親靈堂上含淚讀出的弔文,「雖然沒有預備,但那番說話藏在心裏好幾十年。我讚揚我爸爸為人積極樂觀、幽默,如果你認為我有一點幽默,那都是遺傳他。爸爸臨終時卧在病床,有朋友探望他,我問他認唔認得係邊個,他反問,點解唔問那個人認

20131130-李怡:李嘉誠談話和守護香港運動

蘋論:李嘉誠談話和守護香港運動 7:43 30/11/2013 李嘉誠接受《南方都市報》專訪,回應撤資指控,指是「天方夜譚的笑話」,還說「今天是我的一個反擊」。但另一方面,他多番強調法治,一再表示香港不能人治,不能選擇性執法,政府的權力要在法治的基礎上公平公正地執行政策。作為負責任的國際企業主持人,經營業務不能鋌而走險,一切必須以股東利益為大前提。世界上的投資機會和選擇多的是,集團可以挑選有法治、政策公平的環境投資;在政策不公平、營商環境不佳、政府選擇性行使權力之下,投資意欲一定相對下降。 這些話,並非無的放矢,他一再強調顯然針對香港近年來的法治基礎動搖,尤其是梁振英政府的選擇性執法和行使權力。同是發展局長,對麥齊光和對陳茂波,梁振英不同地行使權力;同是僭建,對梁振英僭建和對唐英年僭建是選擇性執法;警方對愛字堆的暴力輕輕放過,對《蘋果》前攝記與保安的推撞被判無罪還要上訴。梁班子選擇性執法和選擇性行使權力已彰彰明甚。集團要挑選有法治、政策公平的環境投資,意思就是要減少在法治基礎動搖、政府選擇性執法的香港投資。昨天《蘋果》列出自2008年以來,和黃投資歐洲是791.14億港元,投資香港是122.52億港元,投資中國是88.14億港元。說撤資,或未必;但說投資重點轉移,則是事實,而且原因也說出口了。 香港的淪落,具體反映在法治自由的淪落。儘管有種種利害的考慮,李嘉誠還是忍不住婉轉發出捍衞法治自由的聲音。這是他仍然愛護香港的真性情。而香港法治自由的淪落,也清楚地顯示出是由於「一國」對「兩制」中香港這一制的肆無忌憚地侵蝕。爭取真普選,佔中,本土思潮興起和守護香港的本土運動的發展,和李嘉誠的思路基本出發點是一致的,就是要發展立足本土利益、本土民主,去守護我們傳統核心價值的自由法治。 李嘉誠的話,梁振英聽得進去嗎?上台一年多,執政團隊已有八人跳船,行騙長官仍然誇言說現在的政府是歷屆政府中最齊整的,此人的厚顏無恥已到登峯造極的程度。除了關注中央對他的權力會不會動搖之外,對任何批評、勸喻的話他都是不屑一顧的。 香港逐漸沉淪,幾乎所有香港市民都感覺到。中共和港共政權,面對一波一波守護本土的抗爭,和佔中爭取真普選運動,使用的是「一棍子打死」的「絕望」對策,也就是說,由中央大員和中共喉舌把話說死,使市民覺得爭取無用,從而產生無力感,於是放棄抗爭。比如佔中,就是在中共的一再

20130924-酒藏浪客 - 草草一刀:廿多年後再看《其後》

酒藏浪客 - 草草一刀:廿多年後再看《其後》 2013年09月24日 事隔廿多年,終於日前重看復刻版《其後》。 導演森田芳光和演代助的松田優作都已經化作古人,剩下演三千代的藤谷美和子(02),還幸美和子保養得宜,吾輩影迷尚算告慰。 《其後》真是藤谷美和子一生人之中最具代表的電影,做藝人得一部如斯電影留世,幾生修來的福份。藤谷美和子真的很具古典美,《其後》成為經典,她不能不記一筆功勞。 夏目漱石(1867年2月9日至1916年12月9日)的作品《其後》,故事完成在明治時代,夏目漱石的人生踏進大正年代幾年後便病逝。所以《其後》是日本新舊社會交替下做背景,西方的東西大量湧入日本,是動盪和有點亢奮的時代。《其後》故事中的少爺代助的生活方式,根本在拒絕時代的價值觀,態度上跟父親、兄長和平岡(三千代夫君)那種積極投入社會的作風,截然不同。文質彬彬不事生產的代助,其實心中對違心的虛偽產生厭惡。「士」和「商」的生存價值取向的矛盾,亦可能充斥著夏目漱石那日本轉型時代。 「誠者天之道」是代助父親書房上的橫匾,這個所謂「誠」,代助覺得父親和兄長都虛偽不配,他們的價值觀建基於功利上,甚麼相親報恩,都是拋棄了人道的做人處世立場。所以一場戲中見到代助在大字「誠者天之道」其後寫下「非人道也」。 誠於朋友、家族、國家,倒不如誠於自己的心。 更估不到,廿多年後再看,看到了當年沒有上心的那句對白「俠義」,代助推薦平岡娶三千代,竟然是出於朋友的俠義而讓愛,但根本就是不成熟和不誠的虛偽行為。廣東人俗語說的「捱義氣」,其實說誠於義,根本是有違自然,並沒誠於自己,「不想為而為之」就是不誠。代助、平岡和三千代間的愛恨恩怨,就是昔年太看重朋友之義,一種外加的不誠實道德價值。 但真正豁出去的人是三千代,她不表白,代助亦不會行動,可能有感時日無多的 三千代,最終覺悟吧! 電影結尾,俺早已經忘記,今回重看結尾倒相當意猶未盡。有個聲音在腦海中告訴我,三千代和代助最終一起,居在貧窮地區,生活很成問題,三千代病逝在代助懷中。這才是完整結局吧! 在此想幫平岡平反一下,他舉止雖然囂張,但其實是那時代的浮誇風使然,一種大時代巨輪前進下,人人要擺出一幅積極自信,邀寵於形的姿態。這影響到其後的大正時期,日本社會進入如一個充滿蒸氣能量待噴發的帝國,終於昭和初期便爆出了揮軍出征。回說平岡,他其

20100524-登徒:細味森田芳光的含蓄魅力──《其後》25年

登徒:細味森田芳光的含蓄魅力──《其後》25年 2010-05-24 18:19 首次看《其後》是何時呢?自問一點都記不起來了,大概是唸大學間的某一年,蹺課到影藝看《其後》,完場後的震撼久久不忘,轉眼間,《其後》面世25年了。 對上一次在大銀幕看《其後》,應是93年吧,亦是康文署舉辦的情人節的節目,荃灣大會堂某劇院內的梯級摺椅,走上走下都發出吱吱怪響,至今仍是歷歷在目。 《其後》此番重來,確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若是別的片子,慵懶如我,恐怕早打退堂鼓了!我是堅持要看過5月15日,太空館首場放映才下筆寫此文,四分一個世紀後,《其後》不僅是當年一部我心愛的電影,而是歷經時日沖擦,跨越了年代的經典,它至今亦是森田芳光個人的最高峰,日本片的現代經典,文學改編電影的典範。 導演森田芳光將原著搬上銀幕,大刀闊斧將夏目漱石筆下,近乎受精神困擾的代助,絮絮不休的哲學性頭腦思辯、對家人社會身份和影響力的討論等等,全都刪掉。 客觀效果是,代助由一個不斷在頭腦上自我交戰的人物,變成一切冷眼旁觀、靜觀其變,帶著莫名的憂鬱同時又看不透內心的高等遊民,在優哉悠哉的身影下,給人被動、無奈又若即若離的感覺。只有他盡力協助三千代時,步步向自己過去的遺憾進發時,才慢慢窺探到代助的內心和思想,和對周邊人物一丁點的看法。 這趟重看,森田芳光的改編依舊好得無話可說,他對原著的態度固然非常恭敬和尊重,手法極其謹慎和精到,落墨和取向卻是以電影媒體作考慮,是故保留下來的場口和對白,大部分都是事實的陳述和申明,將電影的焦點,放於三千代、代助和平岡的三角關係去,不但沒偏離原著之意,亦符合了愛情片的通俗性,同時以小見大,從情出發,擴展至整個時代和社會氛圍去。 森田芳光在情節上的改動,重要的大致有三:一,書中代助被邀看歌舞伎,「巧遇」相親對象佐川家千金,戲裡改為代助欣賞西洋室樂,表露了當時日本上流社會社交場合的西化氣氛;二,代助暗懟父親格言「誠者天之道,非人道也」一幕,在書中是首次面見父親時的內心讀白,電影中卻將此段,移往父子最後一次見面時,作為代助的反省和總結,大有蓋棺定論之意。 三,原著中,代助在百合花前深情表白後,兩人隨後多次見面,著實愛火重燃,還談到殉情的準備,電影裡三千代以「面對現實」來終結該次表白後,兩人情緣曳然而止,並無往還,大有生死兩茫茫悲絕氣氛。 電影從情入手

20111222-素黑:其後,只能冷血地熱愛

素黑:其後,只能冷血地熱愛 2011年12月22日 9:35 森田芳光的離世,勾起愛《其後》這電影的人的無限回憶。我曾在已斷版的著作《兩個人兩個世界》裡寫過一篇關於《其後》,在此跟大家分享。 幾下最簡約的琴聲,敲碎世上最交錯的情感。 足足等了十幾年,《其後》終於再現大螢幕,彷如隔世。幕一開,琴聲鏗出的剎那,依然愴然淚下。 假如必須選一齣一生最愛的電影,非《其後》不可。 一九八五年森田芳光的作品,松田優作、藤谷美和子主演。四年後,松田優作膀胱癌逝世,叫日本影迷陷入極度悲慟中,也給電影添上更大的傷感,就像,他沒有從電影中返回現實,跟著片中女主角病死的宿命一樣淒戚。 兩個錯失緣分的愛人,彼此壓抑著感情,男的把女的讓給好朋友,女的爲報復自己得不到真愛,自虐地嫁了。男的後悔,軟弱地固執,獨身守候最愛,三年後重逢,耐不住剖白彼此早已深愛對方的秘密,可一切已不能再回頭了…… 白合與夏雨的交錯,黑暗和光影的交錯,時差和感情的交錯,虛弱而堅定的感情,永恒的傷感,無法彌補的錯誤,不能被原諒的苦戀。唉,最堅強地軟弱的愛,不過自作業一場。唯藤谷美和子的微笑和聲線,才是愛最純粹的演釋,而非錯愛的背後。那副你只能非如此不可地鍾愛,爲她不顧一切付出的貓樣神情,唉,世上怎能有這種叫人無法不憐愛,不想念一世,只能深愛的女人? 唯一愛過的女人就是電影裏的她,願意爲她變成男人,因爲這個女人,只能用愛對待。 可在她面前,誰都變得無力,只能犯錯,其後懺悔,接受報應和懲罰,卻是難以承擔的沉重。是她象徵的愛深得無法被承擔,還是愛的方位錯置了,叫誰都走向背負和傷逝? 爲何,愛總帶著傷害,和不能回頭的落索? 當愛深得無法承擔,觸動了存在最深的能量,這是最好也是最壞的時刻,進一步便瞥見真愛,退一步便殺死愛。能這樣激動地經歷愛,好歹也是有福的。我們只能愛愛的本身,而非她或他,甚至我自己,最後放下一切。我們也許無法掌握愛,但可以選擇相信愛,不因爲愛才是真理,只是不這樣的話恐怕無法活下去。 唉,說多了,這不是《其後》給我的啓示,只是借她觸動了我最深的愛,才厚顔囉唆了,請原諒。 能令我忘形的東西,天下畢竟並不多。 曾經,爲了尋找這齣電影也真叫我瘋狂過。雷射光碟一度斷了版,連日本的電影發燒友也爭相搶奪了好幾年,那時,VCD或DVD當然還未流行,連錄象帶也沒發行過

20130927-登徒:當《其後》遇上《字裡人間》:一代停,一代進

登徒:當《其後》遇上《字裡人間》:一代停,一代進 27/9/2013 12:15 《其後》經典重映,竟在相同院線裏「巧遇」《字裡人間》,這趟妙極。讓松田優作和松田龍平父子能隔空相遇,連日本都沒造就過的「壯舉」,香港竟然做到了。 松田優作拍《其後》時只三十五歲,比導演森田芳光年長一歲。兩人以創新方式,影像化了夏目漱石世紀初的文學作品《從此之後》,不僅還原了明治維新後期的一段苦戀,還讓年輕觀眾重新領略古典文學和現代電影間的跨界魅力,在新與舊之中游走踱步,重塑了知識份子面對維新的日本社會,一切都跟自己漸行漸遠,唯一能留在心底的,只是一段恨錯難返的同窗之戀。 森田芳光刻意地以嶄新風格而深具韻味的方式,找來《家族遊戲》中擦出火花的松田優作擔當長井代助一角,試圖活化夏目漱石和其文學世界。 松田優作在此之前,形像新潮,陽剛味重,猛烈而能量充沛,《其後》一反其既有形像,演起優柔寡斷的高等遊民,賦閒未婚,透過含蓄的獨身生活方式,與家族和社會主流價值作低調抗衡。他那184cm的高大身形,本來難以融入一個古典世界,他卻以低首、跪坐、較節制的身體語言,縮小了跟同戲人物的差距,演出一派儒生風範,咬文嚼字,優雅從容。 松田優作披著麻質的西服,頂著微黃的帽子,一身西化的氣派,卻骨子裏幾近遏抑的情感。在世紀初的煤氣燈映照下,在兄長、父親和平岡眼裏,是個沒出息和不可理喻的怪人,跟周遭格格不入。 代助唸文學,相比起他唸經濟的舊同學平岡,代助瞧不起家族透過官商勾結獲得經濟和政治利益,自己亦學不了平岡營營役役地討生活,卻無法不受家人供養。 《其後》令人難忘的,固然是代助和舊愛三千代的感情遺恨,但更重要是,確切地寫出了個人與時代巨輪的對抗:政治(敗於日俄戰爭而陷於失去尊嚴的國際關係)、經濟(財閥家族操控政府、議員貪腐)、人生(政治婚姻、家族相親、生活無自主)等各方面皆失陷。 在此氛圍下,代助、平岡和三千代的三角悲劇,只是冰山一角。代助亦是悲劇人物,在新舊交替之際,不甘過渡,寧願承受遭時代遺棄的孤獨,亦不願跟時代洪流往前走。「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並非硬道理,無法進,惟有停。 夏目漱石是日本第一批被派駐歐洲的留學生,曾見識西洋利弊,他完成《從此之後》(1909)後,於1916年便因胃病過世。他料不到維新後的日本,在極度西化與極度傳統間徘徊了百年。 70後的

20131128-許驥:何廣棪教授:我不是藏書家

許驥:何廣棪教授:我不是藏書家 20131128 學者開倉賣書 書迷工廈尋寶 一個只有200多名粉絲的帳號, 一條微博竟被轉發了近4000次。 為什麼?因為這條微博是由一位來自香港的教授, 說要準備散盡自己的150箱過萬本藏書, 惠澤有緣讀書人,呼籲在香港的愛書人千萬不要錯過。 此舉引來兩岸三地愛書人的關注,奔走相告。 聽說北京藏書家史航,甚至託在香港的朋友前去淘書。 這些書的主人,是現任新亞研究所和樹仁大學中國語言文學教授何廣棪。這逾萬本書,都是何廣棪畢生親自購買並閱讀過的。正是憑藉這些書,使他成為在文獻學、目錄學方面的知名學者。現在,他要讓知識流傳。 世界小,讀書人的世界更小。那天下午,來到位於長沙灣的迷你倉,恰巧香港作家、詩人廖偉棠也在這裏。雖然是工作日,但仍有不約而同前來的幾個年輕人在挑書,大家幾乎全部都是從微博獲知消息。散發着淡淡樟腦香氣的書籍,把大家吸引到這裏。從書的種類看,以人文為主,也頗龐雜,經史子集無所不包。來買書的,不少是學生以及文化工作者,看得出都是行家,各取所需。  一個越南華僑的故事 何廣棪出生於1940年,是越南華僑,祖父輩在清末光緒年間就去往越南,他在西貢(胡志明市)長大。在越南時,何廣棪就愛讀古文。他說,那時候越南華人稍微有能力的,都教授子女念古文,認為是上流社會的語言。何廣棪的父親,又於家中教他讀《古文觀止》。學習刻苦的他,還報讀夜校學古文。 20世紀中葉的越南不太平。1955年,吳廷琰在西貢發動政變,建立越南共和國。這年,持續長達20年之久的越南戰爭正式爆發。1956年,為了逃避戰火,何廣棪隻身乘船,來到香港,投靠住在北角的表姨。他的父母,也於稍後抵港,何家開始在香港落地生根。 因為來不及把存放在越南的書帶過來,剛來香港的時候,何廣棪到處找書看。他在表姨家,獲得了個100平方呎左右的自由小天地,便開始跑書店買書。他說,那時候年紀小,買的都是《古文評註》一類在他看來叫做「通俗書」的書籍。當時跑得最多的,是位於皇后大道的中華書局。如果買舊書,就去實用書局和新亞書局。他和兩家書店的老闆龍良臣先生、蘇賡哲先生,都是故交。 何廣棪說:「那時候買舊書,有時候比新書還貴,因為老闆識貨,比如龍先生,一眼就知道哪本是絕版書,進貨可能50,賣出去要100,當時的賣書人真是厲害。」還有

20131128-林行止:父母何辜當問誰 公民抗命誰之過

林行止:父母何辜當問誰 公民抗命誰之過 20131128 一、遭法庭頒令捉拿的人叫「通緝犯」,以一般人如筆者的理解,被通緝者行藏一旦敗露,執法者將之逮捕是唯恐不及的事;可是,吾爾開希以「陰謀顛覆政府」與「反革命煽動」的戴罪之身,周一過境香港,主動投案,要求送返內地受審,卻遭特區政府關員「禮貌遣返」台灣。 多元一體,五族共和,回疆維吾爾族的吾爾開希生於北京(父母在中央民族出版社工作),是北京師範大學學生,一九八九年他剛成年(二十一歲),因為參與那場被中國政府定性為「風波」的「天安門事件」,從此成為中國通緝犯,到明夏便足有四分之一世紀! 從英氣青年到望五(十)中年,吾爾開希「亡命天涯」的日子,先到美國進修,結婚生子,定居台灣,有家庭有工作,毋負青春長進,不算無着失落。由於老家歸不得,思念父母,當然有憾;不過,比起朝思暮想兒子,長期擔驚受怕,不准離開國境的雙親,他倒算活得不錯了。 吾爾開希曾三番四次向不同國家的中國領事館投案,想藉被解回內地受審以探求看望父母(或父母獲准探監和他相會)的機會,可是所有領事館都不受理;這次台灣嬌客過境香港想回北京的故技重施,就是助他自首的律師亦深明會白走一遭。可是,他這台前一轉,兩岸三地的政治風景,便讓人看得顛三倒四。拒納通緝犯的不合邏輯、罔顧法律的法政,是荒唐還是荒謬?達成三通的中國和台灣,血濃於水的一家親氛圍,還是掩不了各設邊防、分隔分治的真相。儘管通商、通遊、通航早成事實,通到台灣的國人或是通到大陸土壤的台胞,實際生活裏,不通的情況仍然多得是。連投案自首亦不行、通不過,還說什麼其他? 當年吾爾開希年少氣盛,衝擊當權者貪腐失公,遭北京拒諸門外,至今仍未解禁,還算有個緣由;難道他的雙親因為有個沒當順民的兒子便一直受罰不准外訪探親?在交通這麼方便的時代,不許兒子請罪回國、不許兩老到外地看望隔別二十多年的兒子和從未見過面的孫兒、媳婦,那不是不人道、沒人情、乏人性的野蠻權威又是什麼?!山東失明維權人士陳光誠出國不久,他的母親兄長尚可往美國探親,是否因為沒有「美國施壓」,北京便不准吾爾開希與父母重聚! 二、接替喬曉陽出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及香港基本法委員會主任的李飛及其副手張榮順,去周「高姿態」訪港三天(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就《基本法》與特區體制的有關議題,對港府官員與政界中人曉以「正統」大義。由於是十二月啟動政

20131128-古德明:是何世界是何年

是何世界是何年 7:40 28/11/2013 ■李飛上周來港,強調香港行政長官候選人必須愛國。資料圖片 香港政制改革大戲開鑼,中共特使李飛率先踏上氍毹,唱一段家門引子:「二零一七年,香港普選行政長官,候選者必須愛國。愛國卽不可不愛黨中央,普選卽不可不選黨中央屬意之候選人。猗與盛哉!」戲臺兩邊是一副對聯:「如此河山如此日,是何世界是何年。」 統治集團等於國家,這條硬邦邦大道理,今天西方民主國家固然沒有,就是中國帝王時代都沒有。周朝開國帝師姜子牙兵書《六韜》卷二指出,國家非一人一姓所有,統治者更可能是國賊:「生天下者,天下德之;殺天下者,天下賊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唯有道者處(治理)之。」 我國道家始祖老子說:「以智(巧詐)治國,國之賊。」儒家亞聖孟子說:「民為貴,社稷(國家)次之,君為輕。」可見儒、道兩大家,都不把統治集團和國家混為一談。漢成帝年間,天下災變頻仍,北地太守谷永進言,談到朝代興替:「天生蒸(眾)民,為立王者,以統理之,去無道,開有德,不私一姓。」今天,誰人主張「不私一黨」,誰人就要蒙上「叛國」罪,輕則入獄,重則處死;但是,當年成帝讀了谷永的奏議,却「甚感其言」(《漢書》卷八十五)。 究竟中共是「國家」還是古人所謂「國賊」,看看三件小事就很清楚。 第一,《人民日報》十一月八日發表萬言書,表示要「理直氣壯推崇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同時,《中國社會科學報》也發表鴻文,把毛澤東大躍進餓殺百姓三千萬的歷史,改寫為「三年困難時期,營養性死亡人數不過二百五十萬」。對他們來說,殺民三千萬,也許稍稍多了一點;改為二百五十萬,就完全微不足道,就可以理直氣壯頌歌。 第二,山西平順縣政府一次會議的紀錄片,最近流傳互聯網。影片裏,交通局長說:「一旦有水災,淹了他媽的馬家岩,淹了河南,只要不淹我家,干我鳥事!」縣長點點頭說:「我明白。這段話,記者不准報道。」 第三,中共國營企業焦煤集團董事長白培中私邸,去年給偷去財物五千萬元。兩名小偷被捕之後,一判處死刑,一判處終生監禁。大賊白培中則「留在黨內,觀察一年」,算是受賄的處分。 要是「愛國」必須遵從李飛的解釋,那麼,我寧願亡國。事實上,蔣介石當年假如不抗日,中國人做幾年亡國奴,未必不勝於過去六十多年做這樣子的「國家主人翁」。日寇南京大屠殺,也不過殺了三十多萬人而已。 《封神演義》第七十四

20131128-蔡子強:政壇世家的宿命與哀傷

政壇世家的宿命與哀傷 7:41 28/11/2013 【明報專訊】上星期五是美國已故總統約翰甘迺迪被刺殺50周年,美國舉行了隆重的紀念,讓這個傳奇政壇世家,再次置於傳媒鎂光燈之下。 一門多傑的政壇世家 甘迺迪世家一門多傑,父親約瑟曾任美國駐英大使,四個兒子,大兒子小約瑟不幸在大戰中陣亡;二兒子約翰是總統;三兒子羅拔當過美國司法部長;四兒子愛德華當過參議員。 父親老甘是一位成功商人,也是家族中首位涉足政壇的,曾幫過小羅斯福選總統,後來獲投桃報李,被委任為美國駐英大使,但因親納粹德國,支持綏靖政策,所以當英國的主戰派邱吉爾取代溫和派張伯倫上台後,唯有黯然回國,政途從此畫上句號。但老甘沒有因此死心,反而把希望押在兒子身上,希望當中有一位最終可以當上美國總統,為他出一口氣。老甘便曾私下說過,自己已經登上了財富的極峰,將來就要讓兒子登上權力的最高峰。但諷刺的是,這也成了甘迺迪兄弟的宿命和悲劇。 老甘安排孩子從小就過斯巴達城邦式的生活,哪一刻起、集合、跟體育老師做早操、游水、打網球等,都有清楚規定。在放學後,每個孩子都要讀一小時報紙,到了吃晚飯時,老甘就會親自考他們,要各人講講從報紙讀到些什麼,自己又有何看法,做父親的更會即場作出詰問,亦會要他們發表飯桌演講,評論世界局勢,以及作出美國政壇人物點評等。他又把孩子介紹給各式各類的政壇、社會,甚至是影壇、體壇人物,擴大他們的生活圈子及眼界。 望子成龍的嚴厲老父 老甘又要兒子從小就習慣競爭,崇尚和追求第一,第二就是失敗。他為他們安排的不單是簡單運動,而是各種競技比賽,要孩子爭勝,目的就是訓練他們的鬥志和好勝心。他的一位女兒曾說:「無論是帆船、滑雪、網球、還是壘球比賽,我們都必須擊敗對手,爭取第一不可。否則,父親就會發怒,是非常、非常的憤怒那一種。他清楚要求我們,凡是比賽就得全心全意的投入。」 1940年,老甘更斥資為老二約翰出版其畢業論文《為何英國沉睡不醒﹖》(Why England Slept﹖),令他聲名鵲起。其實書中很多原始資料,是父親作為美國駐英大使所擁有。 大學畢業後,老二原本體檢不合格(他天生脊骨有問題),但經老父安排,最後都加入了海軍。入伍後,經妹妹介紹,認識了丹麥小姐,旋即打得火熱並且同居,但因為從事記者的女方曾訪問過納粹第二號人物戈林,亦被傳言曾私下見過希特勒,所以被指同情

20131128-練乙錚:防空識別勢成騎虎 反華合唱台灣尾隨

練乙錚:防空識別勢成騎虎 反華合唱台灣尾隨 20131128 《信報》時事評論:北京上周六(23日)宣布設置東海防空識別區,焦點明顯在釣魚島,主要針對日本(或基於《日美安保條約》的日美聯盟)。不過,事態發展鬧大了,以至除了日、美高調抗拒,台、韓、澳洲亦強烈反彈,甚至遠在歐洲的德國,也發表關注聲明。有這等「反華大合唱」撐腰,美國乃於前日(25日)安排了兩架B-52闖入該防空識別區範圍,不僅不按北京要求事先通報,還刻意飛越釣島上空,事後表示沒有遭遇攔截。如此明剃眼眉,北京發作不是、不發作也不是,勢成騎虎。下一步北京若按其戰略部署再設定另一防空識別區覆蓋「南海九段線」海域,勢將直接刺激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尼五國,這無疑等於替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搭好台階。 防空識別區(ADIZ, air defence identification zone)這個玩意,不消說,又是美帝發明。現時很多國家都設有,一般都建立在與領海毗連的公海上空(一切與海域地圖有關的事物,筆者都有特殊興趣研究!)。ADIZ不是領空,因此設置國在ADIZ之內的行為,只限於監視和警告,不能干擾、攔截、迫降或襲擊。由於沒有國際法規管,所以只要ADIZ的作業內容是防禦性的,不違反其他現有國際法,任何國家都可單方面設置,故北京設置東海防空識別區,實有充分理由,本身無可厚非;日本、韓國提抗議,主要是北京分別把釣魚島、蘇岩礁包括在內(中、韓就蘇岩礁有領土爭議;韓國稱該暗礁為「離於島」,並在其上築有科研觀測站、直升機升降坪,並有人員長駐)。 世上第一個ADIZ 1957年,冷戰期間,美國為防蘇聯突襲,與加拿大共同建立世界上第一個ADIZ,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加東、加西、美東(包括西南面對古巴海域)、美西、阿拉斯加;主要監視進入識別區範圍的所有飛行器,包括飛機、熱氣球、導彈等。後來,為了防止南美毒梟以小型飛機載運毒品從南方邊界進入,美東ADIZ還加上一條窄長的「陸上ADIZ」,涵蓋與墨西哥接壤的墨方領土上空。識別區如果這樣把別國的領空也包進去,而本國的監視飛機在裏面執行任務的話,那當然必須在設置之前得到對方的同意。 一國的ADIZ可以重劃,也不必徵得別國同意,但若有諮詢,當然會更好。日本的ADIZ本是美國仍然控制琉球群島時替她劃定的,其中的西南段,本來只包括日本最西南領土與那國島(Yona

20131127-大江健三郎:將造下代無法生存之世

大江健三郎:將造下代無法生存之世 21:55 2013/11/27 【明報專訊】安倍政府力推《特別秘密保護法》以來,日本社會各階層激烈反彈,學者、傳媒甚至演藝界人士紛紛開腔,表達對法案損害公眾知情權的憂慮。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直斥:「法案將造就一個下一代無法生存的世界,從根本上違反道德。」山口大學副校長(絞頁)纈厚批評,法案一如戰時政府掩蓋信息的做法,「政權以含糊的評斷將各種資料列為秘密,不去說明緣由,卻以嚴刑峻法迫使國民自我設限,造成扭曲的監控型社會」。 藤原紀香博客直指恐怖 著名女星藤原紀香本月13日亦在個人博客就法案撰文,直言法案適用範圍「相當曖昧」。她指出一旦法案通過,若政府有想要隱瞞的問題,不僅國民無法知情,而且將實情在網絡公開者亦要受罰,「一想到這將是多麼恐怖的事情,就感到非常不安」。多名日本傳媒人及作家上周三亦在東京舉行集會,向政府提交要求廢棄該法案的請願書,痛斥法案「嚴重侵犯國民的知情權」。逾萬名日本民眾上周四更在東京示威,反對強推《特定秘密保護法》,沖繩、名古屋等14個日本城市同日亦舉行反對法案集會。 安倍民望仍達近六成 日本共同社本月23至24日全國電話民意調查顯示,受訪者中贊成法案通過的有45.9%,反對的則是41.1%,不相上下,但認為法案通過後「知情權」不會受保護的受訪者達62.9%,認為會得到保護的僅為26.3 % 。不過,安倍內閣民望仍維持在57.9%的高水平,較10月下旬時微跌2.8個百分點。支持者主要認為「安倍政府的經濟政策值得期待」。 綜合報道

20131127-六成日人反對 「秘密保護法」眾院過關

六成日人反對 「秘密保護法」眾院過關 【聯合報╱編譯張佑生/綜合報導】 2013.11.27 02:28 am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廿六日出席眾院審議「特定秘密保護法案」的特別委員會。 (路透) 日本眾院廿六日審議通過「特定秘密保護法案」,旁聽席有民眾舉起海報抗議,遭警察架離。 (美聯社) 日本國會眾院廿六日通過備受爭議的「特定秘密保護法案」,隨後移交參院審議,預計將於本屆國會十二月六日結束前表決通過,正式生效。 「特定秘密保護法案」是對洩漏國家機密的公務員實施懲罰的法案,牽涉領域包括國防、外交、反間諜、反恐四大層面。一旦公務員洩露相關機密,最高將面臨十年刑罰。合謀者和教唆者將面臨五年以下徒刑。 法案自推出以來,就遭到日本各界反對,民調顯示六成民眾認為知的權利將受到損害,人權遭到侵害。 為了貫徹首相安倍晉三通過該法的意志,執政聯盟的自民、公明兩黨先在眾院國家安全保障特別委員會上強行表決,交付傍晚的眾院大會進行表決。民主黨、共產黨、社民黨、生活黨表示反對,維新會議員中途離席抗議。 執政聯盟掌握人數優勢,以起立鼓掌方式通過法案。旁聽席有民眾朝安倍大罵「你不要臉!」當場被駐衛警制伏。 該法案除將四大領域特別需要保密的情報指定為「特定秘密」,並用含糊的字眼在附表中列舉武器、彈藥和飛機數量與性能等廿三類「特定秘密」。處罰刑度與日本「國家公務員法」規定的洩密者最高處以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相比,嚴重許多。 安倍宣稱法案目的在於保護人民安全,並表示通過該法才會讓美國等盟邦更願意分享情資。美國駐日大使館副館長唐偉康曾表示,通過該法將讓日本變成「更有效的盟邦」。他呼籲安倍政府過程必須透明,並向鄰國解釋清楚。 儘管安倍晉三表示將設立第三方機構,對政府設定「特定秘密」的正當性進行監督,但日本媒體普遍認為,該法案的實施將侵害民眾知情權和媒體的報導自由。 【2013/11/27 聯合報】@ http://udn.com/

20131127-吳志森:土豪無綫是這樣煉成的

吳志森:土豪無綫是這樣煉成的 20131127 ■無線台慶當晚,網民發起「萬千熄機賀台慶」令其平均收視下跌五點。資料圖片 土豪成為中國潮語,更有可能收入牛津辭典。土豪不一定打家劫舍、姦淫擄掠、無惡不作。土豪也可來形容劣紳與惡霸,今天國情,土豪是指中國暴發戶的那種德性行為和嘴臉:財大氣粗,品味低俗,氣燄囂張,不可一世……中國土豪遍地開花,香港土豪也橫行無忌。 網民發起的「萬千熄機賀台慶」運動,成功令台慶騷平均收視下跌五點。有報道稱原來平均只有28.6,要四捨五入才僅夠29點,最高收視有30.6,也是四捨五入才湊夠31。跟去年比較,足足流失了超過三十萬觀眾,對一台獨大慣性收視的無綫電視來說,雖不致傷筋動骨,但也是警號響起。 有人說,台慶騷仍有超過180萬觀眾收看,民間出盡九牛二虎之力,僅傷及無綫幾條毫毛,可見無綫根基非常雄厚,霸主地位無法動搖。作為一家以股東利益為最大優先的上市公司,如果管理層真的相信這種說法,就非常不負責任。我在無綫新聞部工作近十年,上下一直流傳這個說法:即使無綫電視畫面播的是colour bar或只是「雪花」,最少都有幾點收視。就是這似乎是牢不可破的慣性收視,令無綫不思進取了幾十年,無論是節目質素、公司形象和觀眾人數,都江河日下。 無綫的慣性收視所以形成,是因為對手太不濟。亞視由麗的時代,經歷了數不出多少個投資者,由澳洲幫、邱德根到林百欣,要數今天的質素最低。基層市民沒有餘錢看收費電視,下班後拖着疲乏的身軀回家,甚麼都不想做,只想看電視,但他們別無選擇,只能看無綫。從往績統計,無綫電視的近三年黃金時間劇集的平均收視有25點,下跌趨勢已甚為明顯。如果25點就是無綫觀眾的基本盤,台前幕後傾全力製作的台慶騷,只可拉高3.6個收視點,即增加了約23萬觀眾,可說是非常失敗之作,無綫管理層即使不切腹自盡,也需面壁思過。 無綫被四十多年的一台獨大寵壞了,形成那種唯我獨尊、不可一世的土豪性格。為公司壯烈犧牲作為個人使命的那位藝員,更是將土豪這個角色演得活靈活現、入木三分。當四十六周年台慶騷收視比去年大跌14%,無綫管理層不但沒有進行自我反省,反而惱羞成怒、諉過於人,將壹傳媒集團視為發洩對象,嚴禁壹傳媒旗下所有媒體採訪,不但禁足電視城,連公開場合都全面封殺,把有錢大晒霸氣十足蠻不講理的土豪形象,再一次獻世於人前。 一家使用大氣電波公共資源的持

20130913-健吾:《字裡人間》對執著的執著

健吾:《字裡人間》對執著的執著 20130913 字裡人間[世紀編按:本土電影《狂舞派》近日帶領香港思考價值觀與處世態度,本周上映的日本電影《字裡人間》,改編自日本暢銷小說,講述字典編輯尋找新字詞的故事。今天,香港作家、日本文化觀察者健吾,撰文討論《字裡人間》裏外的日本。] 《狂舞派》問全香港,「為了跳舞,你可以去到幾盡」。核心思想是執著,是堅持,是精神性的。 如果我說日本編字典的編輯,比《狂舞派》的阿花和柒良更熱血,你信嗎? 啟航吧!編舟計劃 日本小說家三浦紫苑的《編舟記》(台灣版譯:《啟航吧!編舟計劃》,新經典文化出版,2013)被八十後導演石井裕也改編成電影。故事講述一家叫「玄武書房」的出版社的字典編輯部,為了出版一套收錄天下「潮語」的詞典《大渡海》,找來學富五車但毒得過分無厘頭的語言學碩士馬締君(Majime/松田龍平飾)和俊俏不凡的大學畢業生西岡君(Nishioka/小田切讓飾)二人加入《大渡海》這出版計劃。 時為一九九五年。 那時候,日本經濟開始衰退,活字出版已開始經歷科技革命的衝擊,連書都沒有人看了,活頁字典被輕便的電子字典取代。在《大英百科全書》都不再出版活頁版的時代,像磚頭,不,像《廣辭苑》那種磚頭,還有存在價值嗎?要編一部盡收天下潮語的字典,就更費時。 其實,一部字典,是出版社的面子和招牌。電影說,為了令讀者信任這套字典,一般雜誌只校對一次,書籍校對三次,而字典,就需要校對五次。為了和其他出版社的字典不同,字詞的釋義、例句需要一句一句創作。編字典隨時花上十年、二十年,而語言在這個網路主導的世代,變得又急又快。《大渡海》成為了一些編輯一世人唯一做過的事情。結果,在編製《大渡海》的過程中,字典編輯部的總編輯退休,編字典的老師患食道癌病逝,無法編成《大渡海》。當中,玄武書房的老闆就要求字典編輯部一邊編製《大渡海》,一邊要編製一些「好賣」的字典,如《時裝字典》、《甜品字典》等等,去賺回自己的薪金。同時,俊俏的西岡君則被調到宣傳部,才勉強令大渡海可以繼續出版。 結果,《大渡海》編輯開始後,十三年的春天,終於面世,令馬締君放下心頭大石,也對已逝的顧問老師有所交代。故事,就是這樣。三言兩語,平平淡淡,好像沒什麼「事情」可以發生。 「編一本字典」的故事,為什麼會變成電影?其實,《編舟記》於2012年大有來頭,是日本所

20130920-劉黎兒:談《風起了》 專訪宮崎駿

劉黎兒:談《風起了》 專訪宮崎駿 20130920 風起了宮崎駿{編按:日本著名動畫大師宮崎駿,自宣布退休後,世界各地紛紛關注他的最終作《風立ちぬ》(港譯《風起了》)。台灣反核女作家、旅居日本的劉黎兒特地專訪宮崎駿,印證《風起》描繪的飯店、森林、小徑等,看看動畫世界裏模擬的真實世界,也由東京申奧、地震與核災難談起,從動畫內容細談他改編小說原著時的想法。} 在我放手以後 劉黎兒:《風起》這部片直接就用了堀辰雄的小說名當作片名,這表示你畢竟對堀辰雄有着特別的偏好?這算不算是你自己對堀辰雄情懷的一次總決算?你曾說自己在青年時讀堀辰雄小說,並沒有為之所動,那麼是到什麼時候才開始對堀辰雄的小說有進一步的感受? 宮崎駿:我是後來在舊書店買到他早期的一些作品,如《不靈光的天使》、《麥藁帽子》、《魯本斯的偽畫》、《美麗村》,還有《風起》等等,許多都是短篇,我都非常愛讀,反覆地讀,看了許多次,但有許多至今還不是真的理解。堀辰雄是非常有深度的文學家。我在動畫《風起》的許多地方採用了堀辰雄小說裏的情景,用畫面去描繪他的文字,影片因此含有許多堀辰雄的要素,像是撿拾帽子因緣、堀越二郎跟菜穗子邂逅的飯店庭園裏開滿向日葵、客人打網球輕快的聲音宛如開三鞭酒(香檳)或是直接用「三鞭酒」來標示「香檳」、或是影片中堀越二郎直接從院子走到菜穗子病房等等,都參照堀辰雄作品變成我的創作題材,而且在描寫許多情景都會想着:要是堀辰雄,就會這樣想,會在乎這樣或在乎那樣,映照在他的眼裏就是如此的情景吧!  文學紀念館朝聖「風起」 劉黎兒:堀辰雄作品以輕井澤為舞台,像是《風起》影片中描繪的飯店、森林、小徑等,也是輕井澤嗎?最近,因為《風起》這部電影,去輕井澤堀辰雄文學紀念館的訪客還增加了…… 宮崎駿:哈哈,我從小學旅行去輕井澤之後就沒什麼機會再去,當時的輕井澤,樹木都還沒真的茂密起來,現在的輕井澤又跟以前大有不同;最近我跟太太去了一處在山上的旅館,那裏我前後大概去了三次,旅館主人還說:「影片中出現的旅館跟我們的旅館很像,不是嗎?」的確如此,我並不是畫輕井澤的旅館,而是畫我自己去過、熟悉的旅館,或許這算是一種謊言吧!哈哈,全是謊言。我知道有堀辰雄生前住所等,但並沒有特別去看,而是採用我身邊熟悉的建物、自然景象;像是山麓、森林等等這些畫面,就是以我在八岳別墅附近的山林為底本而畫的;同樣都是日

20131127-程思傳:《飢餓遊戲 :星火燎原》:沒有抗爭,哪有改變

程思傳:《飢餓遊戲 :星火燎原》:沒有抗爭,哪有改變 20131127 http://chingszechuen.blogspot.hk/ 去年,Suzanne Marie的小說《飢餓遊戲》(The Hunger Games)初登大銀幕,叫好叫座;今年,第二集《飢餓遊戲:星火燎原》(The Hunger Games: Catching Fire,下稱《飢餓遊戲 2》)登場,繼續以一場飢餓遊戲為主線。一直以來,對《飢餓遊戲》的說法很多,不少人以政治、宗教角度解讀故事。這一集,焦點從遊戲推至背後的權力核心,意識形態的紋路開始愈見清晰,無法不讓人拉至政治層次解讀。 《飢餓遊戲》講述虛構的政權,為了懲罰以前的叛亂而設計了飢餓遊戲。都城以外的十二個區域,每年需要派出貢品(一對年輕男女參賽)參賽,互相廝殺,最後的倖存者則算勝利。第一集,來自第十二區的主角Katniss (Jennifer Lawrence)與Peeta(Josh Hutcherson)破天荒二人勝出遊戲終結。 這一集,他們進行勝利巡遊時,發現各區燃起反對都城的慾望,叛亂開始發生,並以Katniss為希望的象徵,惹來總統Coriolanus (Donald Sutherland)的注意,與新的遊戲設計師Plutarch (Philip Seymour Hoffman)企圖以一場優勝者的飢餓遊戲借刀殺人 。 面對不公的強權,各人的反應不同。第一集,貢品們雖然不滿,但無奈遵從;這一集,他們表達了對比賽的不滿,並手挽手表示決心。電影中,談及一個逐漸醒覺的社會,描述了幾類不同的人,與今天香港的情況不謀而合。 第一類人,他們不滿政權,卻選擇隨著信念而行,作出抗爭。他們明白抗爭的艱鉅,但亦相信沒有抗爭,根本無法改變現況,所以不惜寧願以身犯險,換一次改變的機會,如電影中的Finnick (Sam Claflin)與Johanna(Jena Malone),認清目標,不惜犧牲。 第二類人,他們同樣不滿政權,口中或有怨言,卻不落地實行。雖然情況不利,但他們仍有喘息的空間,而且不相信反抗的力量。經過有限度的反對後,最終逗留體制之內,依舊生活。這有如第一、二區的貢品,他們不想比賽,但是實力較為強勁。所以,挽手表示不滿以後,回到賽場,頓時嗜血,敵我分明,務求盡快殺死對手,結束比賽 。 第三類人則是一班看似

20131127-盧子健﹕中央想見到一個什麼樣子的特首選舉?

中央想見到一個什麼樣子的特首選舉? 7:26 27/11/2013 【明報專訊】作為一個30多年前開始參與討論香港政制民主化的論政人士,我對近期有關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的討論,是非常的感慨和唏噓。不少論點在過去幾十年間已經被提出過、論證過無數次。遺憾的是,香港離開普選的目標始終是這麼遠。更遺憾的是,北京不斷提出一些並非真問題的議題來要求香港市民表態,使討論在幾十年間仍然是兜兜轉轉。 例如說普選應該按《基本法》進行,相信絕大多數香港市民不會反對。爭議的焦點在提名委員會。基本法規定特首候選人由提名委員會決定,提名委員會的作用可以是體現人人平等參與的普選精神,也可以是用來削弱這種精神,甚至是令這種精神名存實亡。如果提名委員會的設計真的做到體現普選精神,自然大家都會贊成提名委員會集體決策決定特首候選人。如果提名委員會的設計剛好相反,自然大家就會反對。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不需要煞有介事地討論。 什麼是真普選?也不需要冗長或者嶄新的論述,亦不需要引用外國的例子,只需要看看本地立法會選舉的經驗便足夠。立法會有35名普選產生的議員,包括最保守的建制派以至最激進的泛民,這就是香港的政治光譜。特首候選人應該是可以立足於這個光譜的任何一點之上。這就是符合港情的普選,是大多數香港人所熟悉和會支持的普選。 在現實政治中,北京不希望有一個位於政治光譜極端的人當特首,這完全可以理解。不過,如果普選投票是公平公開地進行,香港市民亦根本不會選擇極端的候選人,所以大多數香港人都不會贊成在提名時搞篩選,因為他們在投票時會懂得如何篩選。 2017倘沒競爭 將是極大歷史諷刺 香港人也很務實。如果北京真的很擔心政見極端者當選特首,要在提名階段排除這些人參選的機會,不少香港人會妥協接受。問題是﹕北京想把候選人的政治光譜收到多窄?講得簡單和形象化一點,就是究竟北京想見到一個什麼樣子的特首選舉? 最極端的情就是只有一個候選人,香港市民並沒有選擇,最多只能以信任票為唯一的候選人黃袍加身。回歸以來,在2002年和2005年的兩次特首選舉,就是沒有競爭的選舉。但自此以後,即使是以現時的選舉委員會制度,兩次特首選舉都有競爭。如果到了2017年引進普選,反而選舉沒有了競爭,這會是極大的歷史諷刺。如果北京想見到這樣子的選舉,這會是中國和香港的悲劇。 讓我們假設北京預算2017年特首選舉有競爭

20131127-吳志森:扼着喉嚨

吳志森:扼着喉嚨 7:19 27/11/2013 明報 李慧玲晨早烽煙,被指控「阻礙政府施政」,調到黃昏,雖然聽的人少了,影響力下降了,議題設定的能力減弱了,不也仍會阻礙施政嗎?照此推斷,李慧玲由晨早調至黃昏,絕對不是終結,而是剛剛開始。 在特首競選時,唐英年踢爆,時任行會召集人的梁振英,主張拒絕商台續牌12年,只以3年牌照吊命,懲罰商台與政府對着幹。梁振英今天已貴為特首,對着要拔掉的眼中釘,會如此順攤,只調走一個節目主持人李慧玲,就讓商台續牌12年? 建制媒體放風,說調動李慧玲,除了因為她言論辛辣,嚇走高官,統統拒絕上電台接受訪問,除此之外,更嚴重的指控,是李慧玲的節目趕客,不是趕走聽眾,而是趕走廣告客戶。 商台是商業機構,廣告是收入的重要來源,一個節目主持人被指趕客,當然嚴重,應該馬上炒魷兼永不錄用,為何只是調動主持節目的時段,而不是馬上辭退? 李慧玲主持晨早烽煙,有否流失大量聽眾?有否失去大量廣告客戶?商台有做內部聽眾調查,廣告量更有清晰數據可稽,躲在暗處放風空口講白話,肆意抹黑,又拿不出任何證據。 但商台真的是以盈利為最重要目的嗎?似乎又不是,當年大班鄭經翰主持的晨早烽煙《風波裡的茶杯》,聽眾和收入都是全港之冠,更是替商台賺錢的金牛。如果商台僅是一盤生意,應該繼續讓大班在烽煙崗位做十點前特首。但事實剛剛相反,最終被逐。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是當年商台成功續牌12年,與特區政府達成的交換條件。 10年一晃就過,又到續牌的關鍵時刻,事情的發展,幾乎百分百重複,理由又是那麼牽強,又用同樣的方式,以犧牲節目主持人、犧牲聽眾權利、犧牲言論自由來乞憐續牌。 當然有人會說,連牌照都沒有了,還奢談甚麼言論自由?但一家廣播機構,連用誰做節目主持人都要看高官的臉色行事,都無法自主,即使今天得到牌照了,見你這麼容易大開中門,肯定會得寸進尺,甚麼交換條件都要你接受,即使順利續牌,也等同被人家扼着喉嚨,脅迫成為政府喉舌宣傳機器的一部分。拿到牌照了,還剩下甚麼丁點言論自由?

20131127-區家麟﹕長官意志 龍門飄移

區家麟﹕長官意志 龍門飄移 7:17 27/11/2013 【明報專訊】中央要員訪港,見律政司長、見法律專家、見大律師公會,據說要交流法律,從法律觀點解說政制改革。開口閉口法律,事無大小《基本法》;好的,就讓我們看看《基本法》。 好些本地的「法律專家」直截了當謂:《基本法》裏,行政長官選舉辦法,沒有公民提名元素,所以公民提名違反《基本法》。如此詮釋,是雙重標準。 《基本法》條文寫得有彈性,如果「無寫就不能做」,那麼,人大常委副秘書長兼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訪港時,說的那些四字真言,如「愛國愛港」、「集體意志」、「機構提名」,《基本法》條文找不到,是否都違反《基本法》?年前人大常委頒令的「政改五部曲」,《基本法》裏影都無,密室僭建,又如何合法? 李飛試圖用《基本法》條文講道理,談「廣泛代表性」意思時,他說,將來的提名委員會和往日的選舉委員會的組成原則是相同的,《基本法》45條規定的「廣泛代表性」一詞,應當與附件一和人大規定的「廣泛代表性」一詞具有同樣含義。意指同詞應當同義,提委會應繼續由四大界別組成,「八九不離十」。 據此「同詞同義」之邏輯來檢視一下「機構提名」之說,中央認為,《基本法》45條寫明行政長官「最終達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寫的提名委員會是「會」,不是「委員」,所以一定是「機構提名」;好的,我們又看看《基本法》附件一第一條:「行政長官由一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選舉委員會根據本法選出……」往日的選舉委員會提名行政長官,也是寫「會」,以往提名,卻從來不是「機構提名」。 又會有人說,那是因為中央根據「立法原意」的解釋,如果立法原意那麼重要,為何不一早寫成《基本法》條文?再說,「愛國愛港」什麼時候成為《基本法》裏的「法律要求」,又源自什麼「立法原意」?先不說何謂「愛」,如何用法律定義愛或量度愛等可笑問題;回溯「原意」,鄧小平早已提出「愛國者」的寬鬆標準,當年曾持續討論,明知政治要求不能納入法例條文,成為「法律要求」,這是大眾所理解的「原意」,為何現時又不按鄧小平的原意行事? 雙重標準 自欺欺人 這些自打嘴巴式的任意詮釋,信口開河,只許京官僭建,把《基本法》搓圓按扁,如細路玩泥膠,體現的是長官意志。 李飛強調,機構提名要體現提委會的「集體意志」,明顯要為高門檻篩選鋪路,卻又說「被提名權、被選

20131127-潘小濤﹕中國式假選舉將引入香港?

潘小濤﹕中國式假選舉將引入香港? 6:54 27/11/2013 【明報專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已清楚告訴港人,北京放開普選的先決條件:保證北京繼續變相欽點特首,方法就是採用中國式選舉制度。 根據李飛講話,北京心目中的香港普選特首制度包括四部曲:報名、嚴控提名、投票、實質任命,其關鍵在於第二步的「嚴控提名」,而最後一步則是買保險,萬一前面的機制阻不了反共者當選,則以「實質任命」為最後殺。如何控制提名呢? 李飛說,以現時選委會四大界別方式組成提名委員會,且由提委會以機構整體提名產生正式候選人。換言之,無論提委會的委員聯署,還是公民聯署,最後都須提委會集體確認才能成為正式候選人。 以往的特首選舉,北京透過選委會去操控結果,若提委會組成方法跟選委會相同,意味北京可透過提委會繼續間接操控特首選舉。因此,實權掌握在負責篩選參選人的提委會。 中共就是用這種複雜選舉制度去操控國內的選舉。鄉鎮等基層人大代表也是直選,但當選的九成九是中共的人,除舞弊及用各種手段逼退獨立參選人,在確認候選人時也加入關卡。例如各選區都有候選人數上限,報名超額的就要由「選民小組」討論協商,以確定正式候選人;若獨立人士獲10人以上提名、當局又不能逼退,黨組織就可增派參選人至超額,再透過它控制的「選民小組」將獨立人士淘汰。 至於全國人大會議選舉國家主席、總理等,也要由大會主席團醞釀、提名,才能成為正式候選人,再交2000多名代表投票,而「主席團」當然由中共控制了。因此,中共透過篩選機制已可控制誰是候選人,變相控制了選舉結果。香港的假普選不就是這種假選舉的翻版嗎?

20131127-David Chang-《致我們终將逝去的青春》

《致我們终將逝去的青春》 文 / David Chang 6:36 27/11/2013 在夢裡,所有的女孩都是公主。她們在等待,在來來去去的人海 就像等車的鄭微,在愛情的月台上,期待著 由下往上看的樹林,透著陽光 若有似無的看見了什麼,卻摸不著。像青春一樣,華麗卻虛幻 片中的燈光打得非常的巧,在許多情緒高潮的時候 冷色和暖色的衝突感在畫面中,總是緩緩的融在一塊兒 就像是青春在心中是這麼的令人又愛又恨 復古仿舊的整體感更是將當時的時代背景呈現的特別親切 角色都有非常鮮明的個性,台詞和速度的掌握也是值得一提的 導演把女孩心靈成長的速度掌握得非常的好 有時天外飛來一筆,卻又能馬上讓觀眾進入故事當中 鏡子的手法也是頻頻出現,對應心理層面也照進了觀眾心裡 故事更不斷諷刺青春那一而再再而三的錯誤和愚蠢 在鄭微跑到林靜宿舍時,導演在這為陳孝正去美國埋下了伏筆 人總想著,這次運氣不會比上次遭吧、這個人不會跟上個一樣吧 為著愛情流著淚、為著理想抱著胸、為著生活瑣事低著頭 總之青春能為每件事而皺緊眉心,深夜來臨時總想一醉解千愁 阮莞一瓶啤酒也建立了同寢之間的好關係 四人高舉酒瓶大喊:「敬青春永垂不朽」歡笑中帶著未知的恐懼 剛上大一的她們,對於未來有太多的憧憬但過去的牽絆又不少 有人想專心學習、有人必須幫家裡掙錢、有人為愛苦惱 而過去像是拿不掉的斑點,會一輩子跟著你 每個人都有也無須大驚小怪,但在自己身上,就是渾身不對勁 就像朱小北被誤會之後就消聲匿跡,之後改名換姓,從此不願回頭 就像陳孝正最後連自己的人格都願意放棄,就為了擺脫過去 或者像是黎微娟不願面對他高考補習班認識的那位男生一樣 對比之後榮華富貴的一身衣裳,現實的人性在他們身上嶄露無遺 諷刺的是與過去糾纏不清的阮莞,最後卻第一個遭死神取走性命的 相較於鄭微為愛吃苦,有話直說,勇往直前。命運實在天差地遠 鄭微一會兒指著陳孝正鼻子大罵、一會兒在食堂毀了陳孝正的午餐 旁人看來可能都認為像個瘋子般的行徑,但這就是她的生存之道 那次冷靜下來走過那座橋時,很矛盾地給紫娟姊姊的電台打了電話 「愛情就像一杯咖啡,有苦、有甜,卻有芳香四溢。」 午夜情話節目的一字一句,就像星光悄悄地進入鄭微的心裡 從此,另一段小小的愛情在鄭微心裡開始萌芽 她

20131127-游清源-當你變成一條即將窒息的金魚

當你變成一條即將窒息的金魚 2013年11月27日 游清源 頭文字Y 傳說中,有一種超級殺人兇器,它比另一個傳說中清皇御准成立的特務暗殺隊所使用的「血滴子」還要厲害百倍(各位觀眾,那位清皇不可能是別人,只可能是又一個傳說中最終落得無頭的雍正)。 這件超級殺人兇器來自西方,勉強也可以叫「西方血滴子」,而其正式名稱則是「破顱」(The Bolo)。 「破顱」驟眼看似一個特大頸圈,殺人者無論是從後而上,抑或是迎面而來,都很容易就可以套在目標人物的頸上。電光石火間,那個用極幼鋼線打造的頸圈就會立時收緊,愈收愈緊,愈收愈緊,愈收愈緊……先是收到切斷目標人物的頸部大動脈,好讓鮮血瘋狂噴灑(最好能夠讓途人都目擊到),然後再收到切斷頸椎,最後切斷到身首異處……總之頸圈去到直徑是「零」,才算大功告成。 如果大家想見識一下「破顱」的懾人威力,請看《黑權大狀》(The Counselor)。 《黑權大狀》不算是列尼史葛的上佳作品,尚幸還能揮發幾許生命的荒誕感。 片中畢彼特飾演的黑幫人物被「破顱」行刑,固然令人別個臉去低下頭來,而用鋼線斷頭的那一場,更可謂失驚無神到令觀眾變成一條即將窒息的金魚。 《黑權大狀》的主角其實不是那個參加黑社會勾當的大狀,而是一個阿哥。 墨西哥。 片中一個黑社會大哥問那個黑權大狀知不知道,為什麼耶穌不是生在墨西哥,然後自答,因為墨西哥既沒有東方三賢士,更沒有處女,哈哈! 作為人類的存在處境其實異常荒誕的象徵,墨西哥是一個「湊巧殺人」的國度。在這裏,尤其是夜裏,街道兩旁的人只要見到有人經過,都會開槍,等到那人倒下,就走上前去,這才隨便看看,究竟射死了什麼人,而其實,誰死了,都一樣。最重要的是,死的不是你。 最後勝利者是個豹一樣的女子,她的座右銘是「真理是沒有溫度的」。結果,她由墨西哥這個地獄去到一個天堂──香港。 游清源

20131127-王迪詩-豬扒=廢人?

豬扒=廢人? 6:12 27/11/2013 ■我喜歡寫作,一直寫下去是為了在這個千瘡百孔的世界裏尋找微笑的理由。我不完美,世界也不完美,但我們要學會好好欣賞自己。 寸嘴講語錄:她認為整容變靚便可以得到男人的愛,便不會孤單。那假如她變漂亮以後,有男人貪圖她的美色騙她上床,玩厭了再一腳把她伸開,請問又會不會感到孤單呢?對着豬扒,男人只來騙財。對着美女,男人騙財騙色。相較之下,也許豬扒的損失還少些。 生得靚固然有着數,但生得唔靚又使唔使死? 韓國電視節目《Let美人》是大受歡迎的真人show,讓兩個女孩爭奪一個免費整容的機會。其中一個29歲女孩有一副「鞋抽臉」,面試的時候她突然跪地,哭求主持人讓她中選,她說:「29年來,自己的人生一天都沒好過,所以想堂堂正正站在人們面前。求你……除了這裏我無處可去……」 因為長成鞋抽,她上街會戴口罩,總覺得沒有人願意跟她做朋友,也沒有男人願意跟她說話。好不容易交了一個男朋友,交往三年後卻開始向她要錢,直至她無法再拿錢出來,男人便跑掉了。她認為這一切厄運都是因為長成鞋抽,照鏡時簡直想打爆塊鏡,連一秒鐘都不想再「做自己」。她終於中選了,入手術室的前夕她跟母親相擁而泣,喊道:「再忍一晚,這張臉是最後一天了……」 ■韓國人氣電視節目《Let美人》為醜女整容,給她們的臉帶來驚人改變。 ■Nick Vujicic天生的缺陷,完全無損其魅力。 Excuse me,請問她是患了絕症剩下一個月命?還是剛剛遭闔家滅門要哭得如此淒慘?如果鞋抽面都「不算是人」,那天生沒有四肢的力克.胡哲(Nick Vujicic)是不是該立即死掉?假如讓她選擇做鞋抽還是沒有手腳,不知她會如何選擇。當然,這種節目也有誇大煽情的成份,但即使做戲,要在全國人民面前將自己踐踏成不是人的地步,決心也着實不小。 這女孩經過十小時的手術,把鞋抽整成瓜子臉,眼和嘴當然也一併整了。之後兩周只能吃流質食物,而為了呼吸暢順,頭部必須高過心臟,所以得坐着睡覺。拆掉紗布後,她的臉變得很漂亮,比從前的鞋抽漂亮多了,但要是她和力克.胡哲站在我面前,我還是覺得力克.胡哲charming得多,我會喜歡跟他聊天,聽聽他的見解,跟他開開玩笑,與他做朋友。 靚是一種態度 我並不反對整容,雖然我自己不會整。有人認為整容會令自己開心,有人整容為了搵食,fine,只要能夠向自己

20131127-李怡-蘋論︰大是大非年代的大是大非事件

蘋論︰大是大非年代的大是大非事件 5:38 27/11/2013 《基本法》所設定的「行政機關對立法機關負責」的制度,已在近日立法會關於特權法動議的投票中,被宣佈徹底破功。許多立會議員須服從中聯辦指示而不能按自己的意志投票,說明立會對政府的監督功能幾乎盡失。法院雖還能守住獨立斷案,但親共的律政司在《蘋果日報》前攝記涉襲保安無罪案中上訴,被法官指為「吹毛求疵」,顯示司法中的檢控一環已為行政服務。《基本法》所定的三權分立體制固然瀕臨崩潰,中共官員更揚言《基本法》所定的竟然是在條文中遍尋不獲的所謂「行政主導」。 眼看梁振英種種劣行、陳茂波種種無恥,民望破紀錄地超低,仍然大模大樣地坐享權力,擺出「香港市民其奈我何」的囂張嘴臉,香港人能夠怎樣?爭取體制改變、實現真普選荊棘滿途。目前,能夠稍稍制約政府胡作非為的,只有被稱為「第四權」的媒體。正如前美國大法官Hugo Black所說:「新聞自由的最重要功能,就是防止政府任何部門欺騙人民。」現在是幾乎每天都出現政府欺騙市民的情況,媒體成為能夠監督專權政府濫權的唯一工具。 不容否認,香港媒體中很大部份已經被「河蟹」了,剩下真正能發揮第四權作用的媒體不多。但只要還有站穩監督政府立場的媒體,也會刺激被某種程度「河蟹」的媒體為競爭要適度發揮媒體功能。因此,對於任何干預新聞自由的行為,堅守本份的媒體,都應該十分敏感,必須作出強烈反擊。無綫向壹傳媒採訪下封殺令正是這樣的事。 葉一堅前天刊出的批評總編張劍虹的文章〈驚佢條毛咩!〉,是醍醐灌頂之作。不僅《蘋果》總編、執總要檢討,筆者在上周六提到此事時不夠火力,說明也不夠重視。葉一堅說:「香港正置身大是大非的年代,言論自由也是大是大非的事。」我們須要從大是大非的角度去看這件事。 數十年前筆者剛出道,有一位前輩報人對筆者說:第一條定律就是永遠不要跟銷路比你少、影響力比你低的報刊開筆戰。 這句話,與葉一堅引述他們過去常說:「有條儍佬在公司門口無理取鬧,有隻癲狗在你家門口亂吠。你需要回應嗎?你需要同佢一齊癲嗎?」是類似意思。 但無綫電視真的不是觀眾少、影響力低的媒體,它曾經是香港新聞界的龍頭大哥。在筆者經歷的從中英談判到六四到香港回歸的整個階段,對社會發生最大影響的是SCMP(對官府和上層)和TVB NEWS。的確如葉一堅所說,那時很多報人都是從TVB認識到甚麼是新聞價值,甚麼是新聞

20131126-王迪詩-你是如此難以忘記

你是如此難以忘記 22:12 2013/11/26 很久以前跟Philip提過,我非常喜歡梁朝偉唱的「你是如此難以忘記」。如果有男孩出其不意地為我唱「你是如此的難以忘記,浮浮沉沉的在我心裡,你的笑容你的一動一舉,都是我所有的記憶......」我一定會感動到緊緊抱住他吻一下。 Don’t get me wrong,我這樣說並不是要向Philip明示或暗示要他給我唱歌,我只是純粹認為他是少數能真正聽懂這首歌的人而已。 這首歌之所以被一些人嫌棄老土,除了因為它的編曲、歌詞、旋律,全都是清朝的產物,被認為老土的還有當年的梁朝偉。在YouTube仍可以看到年輕的他在台上穿著皮革背心,頭髮長長,跟著節奏輕輕擺動身體的片段,確實老土到爆,但那笑容裡的「戇」,在今天的梁朝偉再也看不見。這首歌最可貴的就是老土。 大家也許已經忘記梁朝偉曾經是一個歌手。雖然我覺得他好靚仔,也是一流演員,但老實講句,他唱歌怎麼也談不上動聽,可是我被這首歌感動了。那時他很年輕,剛剛嚐試唱歌希望在樂壇闖一片天地,他在台上一邊唱歌,一邊拚命接歌迷的禮物,他用腋下夾著鮮花,捧著歌迷送的紙板,笑容燦爛地唱著「你是如此難以忘記」,眼裡閃著一種拚搏的光芒,他賣力演唱,渴望得到觀眾的愛。後來他沒再唱歌,在電影界紅透半邊天。在以後的許多年裡,即使在他的結婚照都沒再看到那麼打從心底而發的燦爛笑容了。如今在傳媒訪問裡,他似乎不大愛笑。以梁朝偉今時今日的地位,還稀罕做什麼訪問? 當人生還有什麼是你渴望追求的,that’s the most beautiful time of your life。得到之後反而感到失落,講得徹底一點,做人已經唔知為乜。繼續做下去的話,再多一次成功,兩次成功,and so?這些我都已經擁有了,不斷重複已經毫無意義。 「做人太順利不是好事。」Philip輕輕搖著手中的紅酒說。「受過一點挫折,才懂得去細味這杯酒。」 雖然我不知道這傢伙的人生受過什麼「挫折」,但我無法不認同他的想法。好像我的一個朋友,家裡很有錢,自己也有一點才華,從小到大讀書和工作都一帆風順,而且因為生得很英俊,想要哪個女孩都垂手可得。他不用花很大力氣去爭取,已做到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事了。他自己當然也有付出,但只要順著命運的安排而走已獲得相當不錯的成績,根本沒有拚命努力的必要。完美的人生,有著永遠的遺憾,上天總

20131126-卡夫卡與愛情

一九一三年十月二十二日,三十歲的卡夫卡在一趟南方之旅中,邂逅了年輕的瑞士女孩,他在日記寫下了這段文字。 但對另一些人來說,愛情並沒有這麼難。就像我們常聽到的建言,愛情其實很簡單:多關心對方,常跟對方說愛他,吵架時不要超過底線,經常調整自己心態,避免做籠統的攻擊,不要指責對方:〔你老是...〕,〔你每次都...〕,常為兩人世界製造小小驚喜或冒險--喔,對了,有事無事常送花束討老婆開心...。至於,那些在愛情中不能說的事,還是保持沉默吧! 轉至 <愛情的哲學> 理察.大衛.普列希特--著 闕旭玲--譯 商周 ISBN 978-986-120-613-4

20131105-周保松-自由與宗教

周保松 - 自由與宗教 2013年11月5日 自由主義與宗教之間的關係,是現代世界的大事。我們甚至可以說,如何使得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能夠和平並處,是過去幾百年自由主義面對的最大挑戰。在此過程中,自由主義逐步發展出一套相當獨特的政治制度來應對宗教多元之局,並取得相當大的成就。以下我會先將自由主義的基本理念勾勒出來,然後回應一些挑戰。 1 在宗教問題上,自由主義的核心理念,是每個公民平等地享有由憲法保障的信仰自由的權利。這個權利往往意味著以下的制度安排。第一,在尊重其他人同樣權利的前提下,公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信仰和所屬宗教團體,同時有權放棄原來的信仰及離開原來的團體。第二,信仰自由具有優先性,政府和教會不得以集體利益、國家安全或上帝旨意之名,犧牲公民的自由權利。第三,政府權力的正當性來源,來自定期的民主選舉,而非任何宗教。政府制訂的法律和推行的政策,必須一視同仁對待所有宗教,不應偏袒任何教派,同時不應訴諸特定宗教信仰來為這些政策辯護。第四,為確保機會平等原則,無論是政府或私人企業,在工作招聘時,都不應將應聘人的宗教信仰作為考慮因素(除非該工作是和信仰直接相關,例如神職人員)。 一個充份尊重上述原則的社會,是一個信仰自由的社會。這樣的社會,將有很大機會是個信仰多元的社會,因為不同教派會在這個自由的環境中,以不同方式爭取信眾,人們也會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不同的宗教。自由主義維繫多元社會的方式,是既不要求所有人相信同一種宗教,也不要求所有人放棄宗教,而是用政教分離的方式,將宗教領域和政治領域分開。在政治領域,所有人擁有相同的公民身份,並因此享有平等的政治權利;在宗教領域,每個公民可根據自己的選擇而擁有不同的宗教身份。而當兩個領域發生衝突時,政治領域具有優先性:任何教派都不可以以教義之名,限制和侵犯人們的公民和政治權利。也就是說,所有教派必須服從自由社會的基本政治原則。這個優先性,是維繫多元社會統一的基礎。 對自由主義來說,這兩個身份完全可以同時並存。例如服務同一個政府的官員,可以是天主教徒或伊斯蘭教徒,更可以是無神論者,彼此不會因為信仰差異而引起衝突。為什麼可以這樣?因為在制度和價值觀念上,他們都接受了政治和宗教身份的二分,不會將自己的信仰強加於別人,在進行與工作相關的決策時亦不會以自己的信仰作為判斷準則,而須訴諸法律及所有公民原則上都能夠接受的公共理

20131110-張知行:《無涯﹕杜琪峯的電影世界》 從一個導演,看一個城市

張知行:《無涯﹕杜琪峯的電影世界》 從一個導演,看一個城市 20131110 由商業大廈的近鏡慢慢擴闊至盡見整個維港夜景,這是紀錄片《無涯︰杜琪峯的電影世界》(下稱《無涯》)的開始。我在電影院內看着這個不算短的zoom out鏡頭,愈看愈覺得陌生和冷漠,香港最叫人認得的繁華一面,原來這麼不耐看。《無涯》的開始彷彿是一段為遊客而設的影像,想不到看畢整片,讓我看到的不止是杜琪峯的電影世界,還有我們所熟悉卻久違了的香港。 導演林澤秋是香港演藝學院碩士生,《無涯》正是他的畢業作品。今次與林澤秋電郵訪問才得知,林澤秋一直是杜琪峯的影迷,但他原本並無確切要拍攝杜琪峯的計劃,「有一次我跟舒琪老師在亞洲電影節,看完一部由法國導演拍攝的杜琪峯紀錄片(二○一○年由Yves Montmayeur執導的《杜sir有種》),我和舒琪都覺得該片的探討角度偏向獵奇,閒談間便提議不如由我自己拍一部,怎知舒琪真的走去跟杜琪峯談起來,就因此有了《無涯》這個紀錄片計劃」。 《無涯》用了兩年時間走訪了杜琪峯片場內外的生活,戲中包括了《盲探》、《奪命金》、《高海拔之戀2》和《毒戰》拍攝時候的片段,但林澤秋着墨的,不是杜琪峯作為導演如何現場調度拍攝場面、構思場景或者指揮工作人員,他捕捉的多是杜琪峯對各項小事親力親為,如搬運拍攝儀器或者跟演員夾對白等等。林澤秋雖然也捕捉到杜琪峯在片場大爆粗口,但粗口夾雜的並非無理獨裁,反見杜琪峯作為團隊領袖的親和力。  兄弟班的工作團隊 透過戲中不同訪問,會發現杜琪峯的工作團隊就是充滿熱誠的兄弟班。在拍攝《高海拔之戀2》的時候,由於嚴寒天氣和高山反應,每一天也有劇組人員不適入院,總數達到數十人次,但最終沒有任何一人離開劇組,杜琪峯及其銀河映像就是這樣團結的工作團隊。「銀河映像,無法想像」,是劉青雲在訪問中對於跟杜琪峯工作團隊的評語,當他每次看到《十萬火急》中的自己,他也無法想像曾經置身那片火海之中。 《十萬火急》中的一片火海,對杜琪峯當時只餘百多萬預算而言,他依靠更多的是對其團隊的信任。大火的程度是會直接燒到攝影師身邊,攝影師一面拍攝、一面有專人為他們射水降溫,《十萬火急》的經典場面就是這樣在火海之內以有限預算完成。演員和整個拍攝團隊身陷火海、以身犯險,絕非單純金錢利益所能推動,除了杜琪峯個人的感染力外,更重要的是眾人都懷着對工作的拚勁和熱誠。拚勁

20131126-主場報道-邵善波:港人靠民主自由自我陶醉

邵善波:港人靠民主自由自我陶醉 2013-11-26 15:48:11 主場報道 《環球時報》昨日刊登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的專訪。邵善波說「愛國者治港」是自鄧小平時代以來已強調的基本原則,形容即使特首不向中央搞對抗,只是關係不好,都會大大損害香港。他又說從歷史上來看,選民不一定會做出聰明決定。至於中港矛盾方面,邵善波說香港人常說自己文明、有民主自由的原因,是經濟上不再優越,因此要找其他優越的地方自我陶醉和平衡。 《環球時報》說專訪在前日於北京進行。專訪一起首就提到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上週訪港的事,李飛強調要「愛國者治港」,邵善波說李飛只是說出了中央一貫的態度。邵善波其後表示社會談民主,談應該普選,但是卻無人說配套。他批評「反對派」想將「港人治港」絕對化,所有事都有香港人自己做,但實際上香港很多事情必須具備內地支持,揚言殖民地時期英國人也需要內地配合。 對於佔領中環,邵善波又批評佔中其實是想搞「港獨」,揚言「港獨」無市場: ~ 現在搞「佔中」的這幫人也不是推動「港獨」政治綱領的人,他們想和海外政治力量掛鉤,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這次他們跑到台灣和有「台獨」背景的人交流,是互相利用,一來提高在傳媒的曝光,二是也想增強他們的政治網絡。 ~ 另外他又提到中共在三中全會發表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事,他認為國安委不是針對香港,而是針對全世界對中國國家安全有影響的事,包括香港。如果香港出現對危害國家安全的東西,國安委都要應付。 調整心理以自我陶醉 至於中港矛盾,邵善波承認政府配套不夠導致了這個問題,但不是短期可以解決,另一方面就是遊客習慣和行為不被當地人接受,他相信香港有能力處理這些問題。他又以「阿燦」和「港燦」的稱呼作例,指香港人在國家發展迅速下調整心理,有自我陶醉的目的: ~ 面對國家發展這麼快,香港人的心理調整是有的,但相應也開始強調在其他方面的優越感,比如香港人常說自己文明,有民主自由,就是因為在經濟上不再處於優越地位,因此就突出其他優越的地方來自我陶醉,自我平衡。 ~ 另外邵善波又說要提升港人對國家的認同,認為現時香港人有被排除在外的例子,包括香港不能派隊參加全國足球聯賽。另外香港人又不能做國家公務員,不能參加軍隊。他認為這些做法「非常沒有必要」。

20131125-專訪邵善波:“愛國者治港”是一貫原則

專訪邵善波:“愛國者治港”是一貫原則 2013-11-25 02:35 環球時報 邵善波 24 日在北京接受本報專訪   本報記者 吳薇   香港特區政府下月即將開展新一輪政改諮詢,各界最近圍繞 2017 年行政長官普選議題展開激烈交鋒,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區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近日訪港,闡明“香港行政長官必須由愛國愛港人士擔任”的中央立場,在香港社會引發熱烈討論。 11 月 24 日,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先生在北京接受《環球時報》記者獨家專訪,講述了他對香港政改、“佔領中環”等熱點問題的看法。   反對派將“港人治港”絕對化   環球時報:您怎樣看待中央關於香港普選的幾大原則,尤其是李飛這次特別強調的“愛國者治港”?   邵善波:李主任說的是中央一貫的態度,香港回歸以前,鄧小平強調的基本原則就是要由愛國愛港的人治港。從實務上看,和中央對抗的人如果通過程式選上行政長官,也是不能運作的。一個地方政府的首長和中央不要說對抗了,即使關係不好,沒有合作基礎,整個運作也是不可能的,會對香港造成很大損害。有人說選民會做出聰明決定,但從歷史上來看不一定必然發生。   至於現在社會上談民主,很多情況下是指選舉,我覺得這是很大的誤讀。香港談普選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大家都在說應該普選,但沒有人談到配套問題,普選會產生什麼後果,對不好的後果該怎麼解決。   環球時報:香港人對“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有認識上的誤區嗎?   邵善波:不是什麼誤區。中央提出“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不像過去英國派人到香港當總督,也不是內地派過來行政長官,香港人對此當然歡迎。但香港人也明白自己其實沒有這方面的人才, 150 年來,香港的政治人才主要還是幫助英國人管香港,不是自己當頭兒。但是,一些反對派想將“港人治港”的說法絕對化,變成全部事情只能由香港人自己來幹。作為一個地方政府以及在我國單一制的情況下,這是不可能的。香港很多事情都需要內地和中央支援,即使英國人在時也需要內地配合,否則不可能生存下去。   “港獨”在香港沒有市場   環球時報:“佔領中環”發起人前段時間赴台與“台獨”勢力接觸,輿論稱之為“兩獨合流”。“港獨”在香港情況如何?   邵善波:香港有人提什麼“龍獅旗”,

20131125-俠以武犯禁 《天注定》上映無期

俠以武犯禁 《天注定》上映無期 2013-11-25 20:52:30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 韓非,《五蠧》 《五蠧》者,即社會上的五種蛀蟲也,這五種蛀蟲會危害社會的穩定,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開宗明義地說,「儒」和「俠」是導致社會陷入混亂和不安的源頭。「儒」即「儒者」,習孔子之道的人,這類人會以禮節來說教,從而將法律不放在眼內;「俠」即有勇力之人,他們在韓非眼中會自恃勇力,從而觸犯社會的禁忌,視法律於無物。韓非將這兩者定為社會上不得不除的人禍,這一點後來司馬遷在《史記.游俠列傳》中亦有提及,然而他卻提出與韓非不一樣的見解,司馬遷認為「俠」有四個美德亦值得讚揚,分別是:修聲譽、重諾言、抗強暴、行高潔。 說了這麼多,無非是想談及導演賈樟柯的作品《天注定》在內地上映時間遙遙無期。這套作品的英文名是 "A Touch of Sin",而賈樟柯的新作亦被視為「當代俠傳」,原因是他在劇情中著重古人與現代人對「俠」的看法。戲中內裡有不少血淋淋的罪惡鏡頭,但通過人物的暴力行為,以此借喻出現今中國社會和人民的生活面貌。在今年8月時,賈樟柯曾經表明如果一切順利,他希望能在11月9日看到《天注定》在中國上映,可是至今仍然沒有任何頭緒,紐約時報有如此報導: 「中宣部下令要求所有記者不得報道或評論這部電影。」 無可否認的是,這套電影的確觸及了中國社會基層人民生活的黑暗面,賈樟柯表示「僅僅不想怯懦而已」,而他的製作公司西河星匯影業發表了以下一段聲明: 「到目前為止,西河星匯影業和賈樟柯導演都沒有收到任何關於這部影片在中國被禁映的通知。西河星匯仍在努力讓這部電影能在中國成功上映。我們也聽說了一些中國媒體收到禁止報道這部電影的通知,但西河星匯從未收到過這樣的通知。」 《天注定》可說是賈樟柯向導演胡金銓的《俠女》致敬,當中賈樟柯以四段寫實故事來建構當代的中國面貌,這四位來自不同工作和地區的基層人物,最終都控訴無門,以暴力或自殺來解決自身面對的困局,這一點猶如古時的「俠」,是對中國經濟、社會激烈變動的無形控訴;或許這一點觸動了中國的神經,以致上映時間遙遙無期。 資料來源: 紐約時報 Washington Post

20131119-梁芷珊-愛情是

愛情是 7:26 19/11/2013 長途飛機上,連續地看了《Before Sunrise》及《Before Sunset》,約185分鐘。在12小時航程中,看3個多小時電影,在我而言,並不常見。原因是,我原則上並不太喜歡看電影。即使是同一個故事,我會相對較喜歡看原著小說,這較有利於主動掌握想像空間及思維節奏。 在我而言,精采電影的問題,是流暢的劇情發展帶領着我前進的緊湊節拍,讓我不好意思停下來思考問題,然後,我會介意自己錯過思考某些位置的延伸──當然,這是屬於我的非常個人特性,這或許不是絕大部份電影觀眾有同感的。 這三齣電影是例外──三齣:《Before Sunrise》、《Before Sunset》、《Before Midnight》,有機會的話,我總是希望能夠一口氣看完這系列電影。雖然在航班上尚未有2013年才上映的《Before Midnight》,但能夠一口氣地看完「日出日落」,總算一次過滿足了我三分二的願望。 寫到這裏,未知道這三齣電影關連的朋友,會感到納悶:想寫影評? 不是,我不懂寫影評。 只是,對於被喻為當代浪漫愛情電影經典的Before系列電影,我是由衷地喜愛,每一回接觸,每一次知道多一點,都令我對人生、對愛情、對緣份、對創作,有更有趣的發現與體會。 這是由同一導演編劇Richard Linklater,同樣兩位主角Ethan Hawke、Julie Delpy主演的電影系列;他們在18年內三度合作,電影有三集:1995年《Before Sunrise》,2004年《Before Sunset》,2013年《Before Midnight》。 能夠一口氣看這系列電影的愉悅,來自窺覬一對情人每隔九年的某半天裏的生活與對話。由20歲對愛情的不着邊際浪漫憧憬與追尋,到30歲在拿起放下之間對緣份安排的反客為主,再到40歲在愛自己與包容對方之間的現實矛盾中妥協──在同一天空下,我們每個人都在體驗自己的18年,無論是曾經經歷、正在經歷和即將經歷,我們會發現,原來,浪漫可以一直帶在身旁,凌越環境、貧富、年齡、階段。只不過,有時候要跳出來看看人家的,回去才更懂得珍惜自己的。 看到極好看和極不好看的電影或劇集,經常都會觸碰到我的職業病,我會想:「最初編劇是怎樣給投資者賣點子呢?」這個電影系列,今天既成浪漫經典,馬後炮分析,當然極具

20131126-呂秉權-還有多少李慧玲?

呂秉權﹕還有多少李慧玲? 6:46 26/11/2013 【明報專訊】 商台王牌節目調走王牌主持李慧玲,由行政總裁陳志雲接管,過程粗暴,手起刀落。政圈、傳媒傳出的可能原因有: 1. 梁振英和中聯辦皆不滿李慧玲,親中商人黃楚標曾批李慧玲很惹火,主要鬧特區政府和中央,中聯辦對她很反感,投資者不想捲入漩渦。另外中央頭號打佔中,李慧玲卻吹雞支持。 2.李慧玲的一台早晨時段廣告和收聽率跌,甚至比二台還差。而商台的整體生意有些告急,因為連神聖不可侵犯、多年不拿出來營利的廣播劇《18樓C座》(涉及六七暴動遇害的廣播人林彬)亦要用來做生意。 3.李慧玲呼籲熄機賀無台慶,未知她有否觸及電視霸權,所以在無台慶前4天被開刀?而陳志雲接管後的周一《晴朗》節目即播出大超市在台慶周的撳價大廣告,需要每晚收看無作推廣,主持人不能倒公司米。 前一些日子,有關方面的高層曾多次找筆者詳談商台節目和個別主持人的取態,並誠邀小弟加入做「理性」節目,平衡一下「偏頗」的聲音,不過筆者並無答應。由此可見,想平衡一些「偏頗」的節目,一直是商台高層的想法。 另外,筆者認為中央搞輿論鬥爭及迫切提升國家安全亦可能影響香港傳媒。 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邵善波在昨天的《環球時報》中提到香港一大問題是,很多港人將國家和黨分開……這與香港傳媒廣泛報道內地負面新聞有關,又說國安會不針對香港是不對的,因它會針對世界,任何對國家安全有影響的事情,它都要應付,如果香港危害國家安全,也是如此。 在當權者眼中,傳媒人罵政府尚可接受,但如她或他有行動力,那才是死罪,李慧玲就曾被批評發起過拯救程翔的「聲音黃絲帶」行動。 李慧玲在商台或許難以久留,但說真話的力量將比整個世界還重…… 作者是浸會大學新聞系客席高級講師

20131126-李平-蘋論︰梁式愛國即愛黨 梁式愛港即害港

蘋論︰梁式愛國即愛黨 梁式愛港即害港 6:44 26/11/2013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是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後第一個就香港問題訪港的北京高官,在港講話貌似溫和,強調依法普選,聲稱不能排除符合法定資格的人參選,但又第一次把特首必須由愛國愛港人士擔任說成是《基本法》現行規定的要求,把套在特首頭上的愛國愛港的緊箍咒說成是現行的法律規定,而不是中共篩選特首候選人、限制港人真普選權力的手段。 特首必須愛國愛港,如果從一般的字面上去看似乎沒問題,也是多數港人可接受的。但是,魔鬼在細節。看着梁振英叫囂行政長官愛國愛港是天經地義的嘴臉,就未免要質問一句:北京是不是只因相信梁氏愛國愛港,而罔顧香港民意、放棄啟動特首B計劃?所謂愛國的梁氏,只不過是聽從北京、聽從西環指示,實質是愛黨;所謂愛港的梁氏,只不過是在國民教育、免費電視牌照發放、嬰兒奶粉供應等問題上,與民意、與市場準則、與香港核心價值對着幹,實質是害港。 北京如果再以梁振英式的愛國愛港標準,去篩選2017年普選特首的候選人,為此在提名程序上設置障礙,為此混淆愛國愛黨以蒙騙港人和國際輿論,結果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但令人痛心的是,從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政治佈局來看,中共反右擴大化正禍延香港,披着愛國論羊皮的愛黨狼正摧毀一國兩制的基礎,梁式愛國愛港將危害2017年特首選舉及之後的香港管治。 李飛訪港時一邊聲稱不排除符合法定資格人士參選,另一邊又堅稱特首必須愛國愛港、不能與中央政府對抗。這種在理論上開放、在操作上把關的手法,猶如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市場化上升到決定性地位,但同時又強調「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說到底,仍是黨大於市場、黨大於法律。 為香港特首人選套上愛國愛港的緊箍咒,是中共反右擴大化延伸到香港的表現之一。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發表意識形態肅殺令的「819講話」之後,內地颳起整肅媒體、網站、公共知識分子、公民運動的狂風,反憲政、反民主、反普世價值的聲浪一波接一波,中共豈能容忍香港成為治外之地?只不過,在香港不能公開叫囂要服從黨的領導,才要搖動愛國愛港的旗號而已。 但是,愛國名義之下的愛黨,無疑是背叛了「一國兩制」的真義,把愛國愛港簡化為不與中央對抗,更是魔化了中共元老鄧小平所提的愛國者標準是「尊重自己民族,擁護中國恢復行使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穩定」。中共領導人已更迭到第五代,

20131126-梁芷珊-小番茄比大番茄好

小番茄比大番茄好 6:42 26/11/2013 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中,我們接觸最多的話題,都不盡相同。 或許,一個人聽到甚麼、關心甚麼、擔心甚麼及着眼甚麼,並不完全受外在因素影響,自己本身身處的階段不同,入耳及上心的話題都不同。 近年,不停在我耳畔出現的話題:不是女人的事業線,而是男人的前列腺、孩子的起跑線。 很有趣,都是與線和腺有關的東西。 當然,作為女人,我也有很多自己關心的「線」──無論在以自己為中心、以男人為中心,以孩子為中心的世界中,我都看着很多死線做人。 不看重死線的人,可能是活得比較沒負擔的──錯過了便算,漸漸地相信失去的那些是命裏無時莫強求的身外物;我個人則比較重視過程,死線是我的最強推動力,完成工作衝過死線,通常能帶給我比成功結果更重大的滿足感。 人到中年,女人擔心更年期,男人則擔心前列腺。 精壯時睬你有味 男人從來沒有來過月經,猶如女人天生沒有那條前列腺,互相根本無法體會對方的感受。 然而,共通點是,男人女人都對衰老象徵的急速發展,同樣感到憂慮。 女人總是比較擅長憂慮的,事情未發生便着手做很多工夫;男人一般比較粗心大意,在未真正受到威脅時,無論別人怎麼說,他都覺得短期內事情不會在自己身上發生,那些所謂經驗之談、專家之言,全是嘮叨。男人甚至會淡化別人的實際情況,如家中長輩緊張兮兮地在乘長途車前上洗手間,他們會權威地拋出一句:「老人家常常『形住』,叫他不要太緊張。」然而,我心想,你又怎知道老人家只是「形住」?到他突然間要找洗手間時,你又嫌他麻煩了。 男人,在自覺精壯的時候,總是採取「睬你有味」態度。每位叫過兒子飲湯的母親,都會看過那副「得啦,放低」的嘴臉;又如果獻這種殷勤的是妻子,就會換來「煩過我阿媽」的不屑。 直至看見這班男人,聚會時主動談及健康問題,竟然注意到細微的身體變化,着緊地互相交換預防心得──相信他們已經不是被「嚇大」那麼簡單,應該是有些感覺出現了,正式踏入憂慮。 一班憂慮前列腺健康的男人,聚會時談到要多吃番茄,因為番茄能有效預防及治療前列腺疾病,提高前列腺的抗感染能力。 其實,除了男性之外,女性也適宜多吃具抗氧化、防癌、防治心腦血管功能,以及能延緩衰老的番茄。 席間,有位男士說得好,最簡單直接的方法,每天飯前吃幾個番茄,當作飯前小吃,既不用操心如何烹調,又不怕忘記進食。 燥底男啱小紅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