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5的文章

20150212-天生不是寶貝,珍姐

天生不是寶貝,珍姐 非常人語 2015年02月12日 珍姐原名劉美珍。倒垃圾鮮有的青春少艾,但珍姐也曾年輕過。她廿多歲便入行,「同事通常都四十幾歲以上。」當年工廠妹不愁衣食,偏偏她一早看透世情,「我點都要做政府工,出糧準時,唔驚佢呃你,退休又有長糧。」現時每月千多元的長俸,果然成了她的救命稻草。 珍姐身高五呎不到,垃圾筒剛好到她的胸口。淘寶前,先把報紙鋪在垃圾筒的邊緣,避免兩脇在筒邊借力時,與垃圾筒貼身擁抱。十指卻直往白骨堆裡扒:「戴咗手套我做唔到嘢、感覺唔到。」酒樓廚房剛倒出來的湯渣還冒着煙,她不怕燙,不嫌髒,把大小骨頭逐一剔走。想到收養的幾十隻流浪狗有餸加,便打從心底裡笑出來。 她很清楚垃圾筒內有什麼寶貝。退休前,珍姐在食環署任職清潔工,一做廿多年,專責跟車,把垃圾運往堆填區,「稔灣,我睇住佢填滿。」快過精衞填海。珍姐不確定這是否她職業生涯的一項成就,只知香港人什麼都可以丟入垃圾筒。老人仙遊,故衣舊物是垃圾,「手痕摷吓啲衫袋,試過執到金鏈。」 鮮活的生命,原來又是垃圾。試過無數次,她把初生的小貓小狗從鬼門關拉回來。地盤遺下的唐狗、無人寵愛的病貓,她以仔女相稱。不出數年,便散盡退休金、申請破產,「我啲仔咪話囉:你有冇搞錯,搞到咁都仲係要養。冇辦法,鬼叫我鍾意佢,見到佢我又唔抵得。」一隻唐狗湊過來,與她臉貼臉,親吻着。 珍姐每日都會去飲茶。酒樓上下知道她「犬兒」眾多,都會通力合作。樓面阿姐悄悄⭃來一袋剩食,在枱底遞給她。相熟的雜工會把湯渣放在筲箕內,方便珍姐收集。垃圾站的阿姐準備好一小膠桶的水,讓她洗手,「大家拍爛檔,就算我未到,佢哋都搵嘢冚住,唔俾人丟嘢落去。」 整條供應鏈本來很完整,但街坊之間總有歹角。酒樓經理對此並不欣賞,是日更親自出馬,把湯渣直接倒入垃圾筒、送去垃圾站。肉味混雜了酸餿,食物就此變成垃圾。珍姐盯着那堆骨和肉,恨得牙癢癢:「嘥晒啲湯渣,正衰人!」一邊力挽狂瀾,希望能抓回一點點。不知就裡的路人在眼望望,以為她精神有問題。 珍姐推着空空如也的膠箱歸去,盤算着要開幾多罐頭、撈幾多飯,才能應付百隻貓狗的晚餐。混飯吃勞累,何不餵乾糧了事?「佢哋食慣香口嘢。食乾糧係做少好多,但好熱氣。而且食飯襟飽。」她的狗場位於屯門藍地的荒僻之地。若滿載而歸,日曬雨淋徒步半小時其實也相當吃力,尤其是珍姐已經五十有八,腦內還有一個計時炸彈。頭

20150227-陳雅明:〈苑論〉江山代有才人出

陳雅明:〈苑論〉江山代有才人出 22:11 27/2/2015 【學苑二月號】 原圖為中指指向「門常開」,影像經《蘋果》處理。 香港大學學生刊物《學苑》,早前被特首梁振英於施政報告點名批評散播港獨思想。 最新《學苑》二月號無懼打壓,繼續發表多篇文章,探討本土意識和港人身份認同。《蘋果》獲授權轉載如下: 《學苑》副總編輯 陳雅明 〈苑論〉:江山代有才人山——略談《學苑》思潮 聽著收音機,都在講《香港民族論》,講《學苑》是港獨份子,但眼前《學苑》編輯室書櫃放的卻是《鄧小平文選》、《黨的建設七十年紀事》、《馬克思主義導論》,曾幾何時,其實《學苑》好紅。今天批評我們的劉迺強、陳文鴻、王卓祺,也曾在《學苑》辦報,也有過理想。其實,將現在《學苑》視之為港獨,從前的《學苑》視之為國粹,真的簡化了事情。《學苑》是最自由的天地,每個編輯也有自己的想法,根本沒有固定立場,也沒有「老鬼干政」,有的,只是一群有理想的青年,在編輯室遨翔不同思想領域,觀點往往惹來非議,其實,不過是因為早慧的少年看得比別人前。以下我所寫的不是理論文章,更不要視之為「《學苑》思想史」,只是將我所知的、感興趣的寫出來,希望藉此勾勒出《學苑》的思潮變化。 火紅《學苑》 記得在尖沙咀派發六四紀念特刊時,一個老人家跟我說:「你知不知道當年你們《學苑》好紅?」現在回想,再紅也不及現在紅,只不過此紅不同彼紅。七十年代,所謂的「火紅年代」,《學苑》確實刊登很多認識中國的文章,甚至有激烈社會主義主張的文章,當中有些是現在知名的愛國人士,如陳婉瑩,劉迺強,崔綺雲……這些人現在都位居高位,部分有黨派背景及職位。現在看來,很容易認為當年這些人是受中共統戰而在《學苑》工作的。不過,在訪問程翔及黎則奮時,他們都說事實未必如此。七十年代,香港仍是港英殖民時代,覺醒的大學生都不滿殖民地的奴化政策,首當其衝一定批判殖民地,對遙遠的中國有曖昧不清的好感。當時四人幫的社會主義政治修辭吸引了一些香港大學生,甚至西方學生的同情,青年對中國又多了一重好感。可是,因為當時中國鎖國,不容易得到中國的資訊,只有通過搞中國週、閱報、新華社搞的旅行團,才能得到中國的新消息,對中國的認識根本不全面。大學生對中國的了解及熱情又有可能出於對時事之關心,未必與政治工作有關。不過,據程翔所說,他們當時會參加一些讀書會及講座,雖然沒有入黨的

20150227-耕耘:我是個「香港人」

耕耘:我是個「香港人」 【學苑二月號】 22:11 27/2/2015 原圖為中指指向「門常開」,影像經《蘋果》處理。 香港大學學生刊物《學苑》,早前被特首梁振英於施政報告點名批評散播港獨思想。 最新《學苑》二月號無懼打壓,繼續發表多篇文章,探討本土意識和港人身份認同。《蘋果》獲授權轉載如下: (原載於1969年11月1日第17期《學苑》第6版) 第一部:我是個「香港人」 我是個地道的香港人。 我在香港呱呱墜地,出生日期在身份證上是‘Verified’。也叨過這「二等公民」的光,申請其 Emergency-British Passport到「海外」遊埠。 我父親的父親的父親的父親,大約在太平天國的時候(-1860)已到這販賣鴉片的殖民地落葉生根。祖太姑婆的墓碑,現在還可在基督教墳塲找到。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個不折不扣的「書院仔」。詞不達意時,鹹淡中英文一齊出口。要我一天不說一個英文字,比登天還難。 還有,我做過童子軍,唸過‘On My Honour I Promise That I Will Do My Best: To Do My Duty To Gold And The Queen…’的誓詞;又在戴督到任香港第一年,女皇壽辰的園遊會中,穿上童軍制服去督憲府‘On Duty’。 第二部 祇要有這樣的一天 不過,話也得說回來:直到近近,我才肯承認自己是個「香港人」。十多年來,我一直不喜歡香港。我曾經熱愛中國。我也曾認為:「香港人」是個十分侮辱的稱呼。 記得幼年的時候,甚麼「殖民地」、「鴉片戰爭」,我完完全全不明白。我只知道有一個地大物博的中國,有著四萬萬五千萬的人口、五千年的歷史、及數不盡的寶藏。「長江五千里」、「萬里長城萬里長」、「拔海二萬八千呎朗瑪峯」等詞句、照片、都深深地嵌入我腦海中——這是一個多麼美麗的中國! 我記得這片壯麗的圖畫第一次被染污的情景。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我開始看報紙。有一次,看到個紅色的大字標感,印著「兩個中國政策」等字樣。甚麼叫做「兩個中國」?中國怎麼會有兩個?我完完全全不明白。兄長給我的解釋是不能接受的——甚麼黨派、國共之爭。不,這不可能! 緊接而來的五八年台峽風雲,迫我面對了鐵一般的事實。金門、馬祖在瘋狂的炮轟中國撼。在中國這樣美麗的圖畫中,有流血、有屍體。畫一般的中國,

20150227-沙龍:「一九八四」降臨香港

沙龍:「一九八四」降臨香港 【學苑二月號】 22:10 27/2/2015 原圖為中指指向「門常開」,影像經《蘋果》處理。 香港大學學生刊物《學苑》,早前被特首梁振英於施政報告點名批評散播港獨思想。 最新《學苑》二月號無懼打壓,繼續發表多篇文章,探討本土意識和港人身份認同。《蘋果》獲授權轉載如下: 梁振英上任以來,香港經歷前所未有的分化,對新聞自由、言論自由的打壓亦漸趨頻仍。自雨傘革命後,特首言辭轉趨銳利、作風更為強硬。有指梁振英為了能夠於2017年連任,刻意在香港營造政治對立的局面,目的讓中央以為香港正出現分離主義、將成為反共基地,令中共不想在這個非常時期撒換特首。 在2012年梁振英參選期間,梁慕嫻指控梁為共產黨地下黨員,網上亦有改圖將毛澤東頭像改為梁振英。梁振英當然否認指控,但口裡說不,身體卻很誠實,梁振英的政治手段、敵我矛盾的鬥爭手法,與過去的極權主義國家和獨裁者有相似之處。本文試從歷史的角度切入,由思想控制、政治鬥爭和語言偽術三方面,看看梁振英跟極權政府有何雷同。 思想控制 美國國際關係學者布熱津斯基(Zbigniew Kazimierz Brzezinski)為極權主義總結了數項特點,其中包括壟斷大眾媒體和指導性的意識形態。 極權主義必須透過大眾媒體灌輸意識形態,而壟斷媒體便是馴服群眾和進行洗腦的首要手段。梁振英自2012年上任至今,李慧玲被解僱、劉進圖事件、整頓港台、練乙錚遭控告誹謗,到最近《學苑》被梁點名批評。可見梁振英為了封鎖對自己及其幕後集團不利的消息,打壓異己的力度一直加強。極權政府多利用媒體控制意識形態:納粹德國時期,有一個名叫「國民教育和宣傳部」的部門,戈培爾(Joseph Goebbels)為宣傳部長,消滅一切反對聲音,包括媒體、文藝作品,更下令在德國的大學進行焚書活動。即使極權國家沒有將媒體國有化,也可控制輿論。事實上,納粹德國時期不少報刊都不是納粹黨辦的,但它通過審查、控制股份、勒令停刊等手段,操控私營報社,令政府可以在不收歸國有的情況下仍然控制民間媒體。當時德國有兩份高舉自由主義的報章:《柏林日報》和《法蘭克服日報》,希特拉上台後,《柏林日報》的東主被政府要求出售股份;而《法蘭克服日報》的猶太裔東主和編輯亦遭撤換。雖然香港尚未有納粹的荒唐,但眼見當下媒體逐一被收編,新聞報道自我審查,噤若寒蟬,「河

20150227-Erwiana:I am not the only one

Erwiana:I am not the only one 立場新聞 2015/2/27 — 20:13 https://thestandnews.com/society/erwiana-i-am-not-the-only-one/ (編按:被香港僱主虐待的印尼女傭Erwiana,晚上在facebook貼出文章,表示接受法庭今天判決前僱主羅允彤入獄六年。她又提到,她不是香港唯一受虐的家傭,希望大家繼續幫助其他人;她說知道香港人普遍善良,但香港政府的家傭政策和規定,造成問題,促請港府修改家傭必須與僱主共住等規定。) Justice. This is what I feel right now after Judge Amanda Woodcock gave almost the full sentence to Law Wan-Tung. She deserves to be punished for everything she has done to me. While I have mentioned before that the sentence should be life imprisonment because of she has done to me, I accept the verdict and sentence given by the district court. She was hurtful. She was a bad employer. And She was not remorseful after everything she has done. Justice. This is also what I want for others. I could not have won this case if not for all the people who helped me. First and foremost is the Mission For Migrant Workers who took my case and guided me all throughout the process. Second are the migrant organizations and th

20150227-區樂民:別人的感受

區樂民:別人的感受 22:10 27/2/2015 和三叔在西環喝完早茶,我們走路回家,三叔把看過的報紙小心翼翼地放進街上的垃圾箱。用「放進」一詞,不完全準確,因為報紙是對摺一下,一半在垃圾箱內,一半是掛在箱外。 「那是間諜互通消息的暗號嗎?」我笑問。 「這是方便拾荒者,不用翻開垃圾箱找報紙。」三叔說。 「你真會為他人設想。」我稱讚。 「舉手之勞。」 記得很多年前,三叔的家進行大裝修,他和三嬸搬到一個短租四個月的單元。工程完成了,三叔退租,業主來檢查室內狀況。業主開門一看,感動得差點想哭,業主說:「區先生,謝謝你打掃得一塵不染,我多麼希望你是我的長期租客。」三叔當然沒有成為他的長期租客,但跟業主成為長期朋友。 三叔曾對我說:「如果每個人都運用自己十分一的精神,去照顧旁人的感受,世界會變得更美好。」 農曆新年前的兩星期,三叔以紅紙寫了很多揮春,寄給親朋戚友。 「以往是親手送的,」三叔道:「現在老了,走路沒那麼方便,唯有郵寄。」 八十六歲老人送上的祝福,接收的人,必然欣喜。 「人家開心,我也開心。」三叔說。 人緣是好是壞,是可以選擇的。三叔常道:「論銀行戶口內的數字,我並不富有,但心裏,覺得自己很富有。」 區樂民 電郵 :appledoctors@hotmail.com

20150227-陶傑:馬雲金句

陶傑:馬雲金句 22:10 27/2/2015 中國首富馬雲說:「中國人的口袋很鼓,腦袋卻很空。」 中國人的腦袋空不空?腦袋曾經有點思想的中國人,早已關進監獄,或者勞改槍斃掉。最近有一位有思想和見解的老人鐵流先生,在網絡發表他經歷過的赤流時代,是一部歌泣的歷史見證,八十歲的高齡,但是被拘捕,控以「尋釁滋事罪」判刑。 這樣,剩下來的,當然慢慢就變成一堆單憑小腦條件反射集體購物飲食的消費喪屍型的生物了。英文叫做Economic Zombies。馬雲先生就是這個意思。 但是從經濟角度來看,中國人的錢包口袋鼓脹,腦袋空空,對西方文明國家有好處。法國意大利的名牌,不值一百幾十萬,溫哥華和雪梨的房地產,也不值幾千萬,中國人的盲目膜拜,好似古代瑪雅人拜祭太陽一樣,也令西方許多有創意的優等人發大財。 中國人的口袋鼓,所以最近去日本消費,消掉了一千億日圓,包括搶購廁蓋、呼吸空氣。如果日本愛國政治家石原慎太郎,組織一羣日本公民,駐守在各商店,勒令中國人,凡購物達一千日圓者,必須高喊一句「尖閣列島是日本領土」,才准交易,日本商家都愛國,不會反對,中國人喊不喊呢?這將會是一個極為有趣的實驗。 以魯迅式的預測,九成中國人,會跟着指示喊而付錢,直到石原的人馬將錄影片段上網,讓沒有錢或暫時沒得去日本而高喊「抵制日貨」的中國人,在國內憤怒地將這些不肖同胞定性為「廁蓋漢奸」、人肉搜索、回國後一齊喊打為止。到這個臨界點,人命關天,一旦判斷風險划不來,形勢或開始逆轉。 剩下的一成,會拒絕跟石原的人發瘋,說:「經濟歸經濟,我們只是想買廁蓋,是來花錢的,為什麼要扯上政治?」 然後石原的黨徒就可以喝問:「那麼兩年前的七月七日,中國人為什麼在中國大城市砸爛日本車、搗毀日本壽司店?那時為什麼你們不說經濟歸經濟、政治歸政治?」 當然,以上場面,純屬虛構,石原市長是個聰明人,他不會這樣做。但是,馬雲所說的「口袋鼓、腦袋空」,就是這個意思。 陶傑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20150226-練乙錚:特首當校監乃殖民惡法,港大要自救應參考台灣

練乙錚:特首當校監乃殖民惡法,港大要自救應參考台灣 21:10 26/2/2015 政治內戰打到香港大學校園,本來平靜的象牙塔炮聲隆隆,成為特府及左派發動「後佔中第一役」的落彈點;配合此一波凌厲攻勢,年中港大校務委員會連主席在內合共7個由特首校監委任的新成員空降到位,裏應外合之下,港大命危、法學院命危、院校自主命危!不過,問題似乎並不那麼簡單。儘管梁特可把港大的「印把子」奪過來操之在手,但大學的學生、舊生、教職員等一線反對者恐怕不會坐以待斃讓對手予取予攜,其他院校乃至中學生看來也不會袖手旁觀;當權派一意要堅壁清野,很可能引出一場以大學人為主體的主場保衛戰。然而,玉石俱焚終非好事,香港社會要爭取的,是大學最高權力機制的民主革新。 政權與大學之間,存在永恆矛盾;在政治專制的地方,矛盾衝突尤其厲害,政權往往是進擊的巨人,大學則處於絕對的劣勢,只能靠學者的思考與良知,對權力提出一些不識時務的質疑,給社會敲響警鐘,同時準備付出龐大的個人代價。秦始皇要坑儒,羅馬異端審判庭要囚禁伽利略,希特拉要焚書,俄共要把不聽話的知識分子關進精神病院,毛主席要鬥倒臭老九,波爾布特要殺盡識字人,習大大要對「傳播西方思想」的教授動刀。罄竹難書,到了20世紀中葉,西方文化終於發展出完備的「學術自由」概念,不僅保護大學和出版界,還鼓勵學術以多種方式介入社會,同時更非常刻意限制、禁止政權肆意干預大學。遺憾中國領導「不信邪」,少了這一套,乃有特首會同《文匯報》對港大發動的猛攻! 香港這方面的危機有兩重,其一是今天的統治階級販賣的對學問的工具主義論,認為知識不過是搵銀力量或者投靠京港權貴的本錢,「阻住地球轉」的學術人因此是應該拿掉的;其二更加危險,就是本地特首對各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及成員等的任命權。 此現存特首享有的不當權力,當然不是香港人民同意賦予他的,而是共和國於1997年從英港殖民政府那裏繼承過來的。這部分殖民專制法權,在80年代相對開明的殖民管治晚期,以及1997年之後短暫的「回歸蜜月期」裏,對大學自主和學術自由的破壞並不顯著,一直到梁特上台,無權不用的京港統治階級圖窮匕首露,大家才驚覺。此點筆者已在2月16日的本欄文章談到,並且以英國本土的劍橋大學的高度校政民主為例,說明該項權力充滿殖民本質,是英國人自己絕對不要的(如果特府貪戀這個權力,不讓本地大學的最高權力結構作徹底的民主改

20150227-錢志健:請中共令世界驚嘆

錢志健:請中共令世界驚嘆 21:15 27/2/2015 ■學民思潮的錢詩文會在D100「對沖人生路」講她在昆明被拒入境及遣返香港的遭遇。 日前美國荷李活奧斯卡頒獎禮當中,Common對香港人爭取民主的一段簡短講詞,對一眾雨傘運動參與者可說是打了一口強心針:Don't lose hope in our fight for democracy! 和建制「半生熟」商人在中環碰面。談到學民思潮成員、黃之鋒19歲女友錢詩文在昆明被拒入境一事。雨傘運動期間,潮流或興起講HeHe或SheShe。拍拖其實是好事,特別是活躍社運的年輕人,有另一半支持,阻擋胡椒噴霧、催淚彈、強權暴政。「半生熟」之交說:「北京也不可太硬,沒可能囚禁幾十萬人在香港監獄。」再說學民思潮一眾成員,他們是否永遠不能入中國?共黨「玩假」,香港年輕人指出極權統治者的不是,共黨政權便要如此「禮待」這一群年輕人?當然,被拒返回內地的名單涉及的人可能眾多,也難以估計。 「半生熟」之交再和我說:「八九六四那班藝人也要用兩年時間擺平,不要妄想咁容易返回內地。」或許,中共權力核心層並沒有與時並進。不斷送家人逃離中國、離岸藏富的同時,卻令香港人對中共的信任度大減。中國共產黨的權力核心層,如何有朝一日可令世界驚嘆?當領導人能夠:一、勇敢地申報資產,二、敢於聆聽異議聲音,這便是好的開始。 國際特赦組織年度報告關於中國(包括香港和澳門)的部份,提及到內地有十多萬名官員因習近平打貪而受到處罰或調查當中,這是可喜可賀的事,但也返回源頭,如何防止貪腐?在極權國家,當權者掠奪財富的手段始終會更徹底、貪腐永遠打不完。也要一提,中國的酷刑用具生產及出口日益增多,極有可能出口到嚴重侵犯人權的地方。我們常說中國人權狀況令人困擾,內地執法者善用恐嚇、暴力、軟禁、酷刑的「常態」也植入香港。還只是數月前,浙江省的教堂十字架大規模被清拆、法輪功學員繼續在內地被迫害、西藏自治區藏人自焚抗議中共無理鎮壓也凸顯了極權中國的「文明」。 真心的呼籲現時中共當權者,好好返回鄧小平先生的藍圖,讓香港保存那成功的基石,至少去到2047年6月30號!一國兩制中的「兩制」就是要保持香港獨特性。這獨特性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及商業中心的重要基石,獲得國際社會、企業及投資者所肯定。在語言文化方面,香港市民普遍地以廣東話作為自己的母語,我們絕不想看到官方用

20150227-任建峰:福壽膏與普選

任建峰:福壽膏與普選 21:15 27/2/2015 ■清朝後期,鴉片曾以福壽膏的名字在中國流行。資料圖片 在十九世紀的大清帝國,有一種名為福壽膏的產品在市面銷售。根據當時售賣這產品的人的說法,這些福壽膏是天上有、地下無的東西。它能醫治氣管病,特別是哮喘,所以特別適合身體弱的青少年吸用。它能為有受過傷或體力勞動多的人止痛、活絡。它能幫助害羞的人有信心說話,因為它使到吸用的人心情大好。 在今日的中國香港,有一種名為「普選」的行政長官產生辦法受到當權者大力推廣。根據政府官員的說法,「普選」對香港來講是十分好的東西。它給香港的五百萬選民一個選擇自己想要的行政長官的機會。它打破了以前要經小圈子挑選行政長官的局面。它令香港有更美好的民主路。 ****** 當福壽膏在大清帝國廣售後,逐漸大受歡迎。銷售者就福壽膏的說法得到坊間的接受及廣傳。不少平民百姓以能負擔得起吸用福壽膏為目標,而當有機會吸用後就把它視為賺錢、甚至繼續生存的目標。富貴人家就以能輕而易舉地買到及吸用福壽膏視為身份的象徵。社會某些人對福壽膏的態度逐漸成為「有膏,真的不吸?」 至於香港當權者所推銷的「普選」,同樣受到不少人的追捧。有些市民覺得,當權者給投票權給選民,是一種恩賜,大家應該珍惜及支持。富貴的人就更加爭相表態支持,因為這種表態能為他們在當權者面前顯示他們所謂「愛國愛港」的身份。這些人認為,「有票,真係唔要?」 ****** 其實福壽膏是有個真名的。它名為鴉片。鴉片是有毒的,追捧它,就只有死路一條。以為吸用福壽膏能醫治呼吸系統病嗎?鴉片其實能使人失去心、肺、肝、腎功能而死。以為吸用福壽膏可以止痛嗎?鴉片其實能令人的神經系統衰竭而死。以為吸用福壽膏可以幫助改善情緒嗎?鴉片其實能夠使人失眠到瘋癲而死。 香港當權者近期鼓吹的「普選」亦都是有真名的。它名為篩選。篩選是有毒的,相信它,亦只有死路一條。以為「普選」給選民一票是選擇嗎?篩選其實給大家的選擇就是「被跳樓死」、「被吊頸死」及「被燒炭死」。以為「普選」後的選舉制度會繼續優化嗎?篩選其實就已被美化為「普選」,而既然「普選」在《基本法》內是「最終目標」,當權者就再沒有因由去為篩選這種毒藥去解毒。以為「普選」產生的行政長官會尊重民意嗎?篩選其實只會給當權者多一個藉口說「既然我們給了『死』大家選擇,而大家又選擇了『死』,我們就要尊重民意,

20150218-沈旭暉:伊斯蘭國的巴爾幹半島新血

沈旭暉:伊斯蘭國的巴爾幹半島新血 19:52 18/2/2015 當全球聚焦於「伊斯蘭國」斬首處決人質一類殘暴,它卻正在歐洲密密招攬新血。最令人擔心的潛在重災區,其實不是法國、丹麥一類西歐、北歐國家,而是歷史上的火藥庫巴爾幹半島。相信不少人對二十年前的波斯尼亞內戰記憶猶新,類似慘劇會否因為「伊斯蘭國」而死灰復燃? 據《Combating Terrorism Center at West Point》的統計數字,自2012年,約有200至600名來自巴爾幹半島的穆斯林加入「伊斯蘭國」,隸屬「伊斯蘭國巴爾幹大隊」。人數最多來自獨立不被國際社會完全承認的科索沃,此外阿爾巴尼亞、波斯尼亞、馬其頓等國的穆斯林,也是重點招募對象。例如去年9月,「伊斯蘭國」曾把一段短片放上網,內容是一群波斯尼亞裔小童,在敍利亞拿著「伊斯蘭國」旗幟、叫喊支持「伊斯蘭國」的口號。最早到敍利亞參與「聖戰」的極端穆斯林,不少正是來自波斯尼亞。去年阿爾巴尼亞警方亦於首都地拉那兩間清真寺內,帶走八名涉嫌在國內為「伊斯蘭國」招攬新血的嫌犯 巴爾幹半島成為「伊斯蘭國新血庫」,自有其經濟、地理、政治等宏觀背景。巴爾幹國家大多受經濟問題困擾,特別是高失業率和發展滯後。2008年金融風暴後,不但希臘受重創,連帶巴爾幹也遭殃。這是因為希臘銀行原本佔了巴爾幹地區資本的15%,且在當地聘用約23, 000人,希臘財困後,銀行就紛紛在巴爾幹撤資。同時西巴爾幹國家有三份之二的貿易與歐盟成員國有關,金融風暴後,出口到當地的貨物亦告大減。目前巴爾幹半島的失業率,跟希臘不遑多讓,只是媒體鮮有報道。例如科索沃和波斯尼亞各有大約30%人口失業;2012年,馬其頓更有51.7%青年遊手好閒,難免成為「伊斯蘭國」招攬的契機。 何況巴爾幹區內的種族和宗教問題,一直未徹底解決。波斯尼亞內戰一度成了激進穆斯林「聖戰」戰場,當時阿富汗戰爭剛結束,部份伊斯蘭戰士自阿富汗前來助戰,戰後在波斯尼亞建立了大約十個伊斯蘭社區,小規模推行伊斯蘭法;最少有18名「伊斯蘭國」武裝份子,就來自其中一個社區Gornja Maoca。塞爾維亞亦曾對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人,進行歷時十個月的種族清洗,傷口至今未痊癒。 基於地理位置,巴爾幹也是武裝份子進出歐洲的跳板。從當地到中東參戰,有以下主要路線:由波斯尼亞飛斯洛文尼亞,再經奧地利到土耳其;由波斯尼亞

20150226-陶傑:區別在於一顆心

陶傑:區別在於一顆心 2015-02-26    恐怖份子野蠻殺戮,受害者的鮮血將海水染紅,但美國總統奧巴馬說,同樣的殘暴,八百年前也發生過。         但八百年前發生過,難道就等於可以司空見慣?人類活到二十一世紀,經歷過兩次工業革命,目的是為了甚麼呢?早在遠古的時候,人類活在迷信之中,敬畏天地,拜神祭祖,主要是出於無知與恐懼,而不是出於道德與信仰。         宗教信仰是大約起於兩千年前,這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從此人類由對生死的畏懼,轉而祈求自我的道德約束:做好事會上天堂,行惡則下地獄,並提出「人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的終極疑問,此一疑問也與哲學思考相通。但是信仰趨向極端,文明進程又陷於停頓,而有漫長黑暗的中世紀,奧巴馬所指的「八百年前」,就是這個時期。當人文精神萌芽,歐洲開始文藝復興,擺脫宗教的束縛,解放創意與想像,肯定人性,追求自我。         但 此一條解放人性的路,同時也釋放了人的慾望,工業革命爆發,開創無限商機,創造巨額財富,全世界的經濟局面翻天覆地。今天全世界又進入「高科技時代」,科技比機械更為誘人,因為精通科技——千里眼、順風耳,青春常駐,健康長生,有一種模仿上帝的快感,但人生到底為了甚麼?因為享受了科技的好處,許多人都自動放棄尋求答案。內心深處的卑微、孤獨、恐懼的心理,從遠古時代殘餘至今,並未得到填補,關於生死的疑問,依然令人困擾。         今天,電腦科技已經取代了一部份人與人的溝通,搭火車,陌生人不再交談,人人都低頭把玩自己的手機;年輕男女戀愛,不是談心,而是打機;感情關係由社交網站的個人資料證實,家庭生活不再以餐桌為中心,而是各看各的電視,各玩各的電腦;人際關係「電腦網絡化」,朋友的交往不是面談,而是上網留言,還有玩Line、facebook加iPhone,有點像雙劍合璧,全世界都足不出戶,埋頭不語,在網絡上再造一個世界,足以脫離真實的人間。         這就是為甚麼時至今天,人類擁有電腦科技的智能,但野蠻起來,與八百年前沒分別。科技須有信仰的配合,知識須有道德的駕御,而器具必須由良心使用。因為人除了智能,還有感情,還有一個更加奇妙的組合,叫做靈魂。         甚麼叫做人?心有四端:惻隱之心、辭讓之心、羞惡之心、是非之心,這四端拼成一個「仁義禮智」的整體,心即靈魂。人擁有一顆

20150226-Michael Chugani 褚簡寧:又中又英——loud screeches

Michael Chugani 褚簡寧:又中又英——loud screeches 2015-02-26           While talking to my good friend To Kit, the well-known commentator, on the phone recently, I heard several loud screeches. I thought the screeches came from his domestic helper because he was mistreating her. I asked To Kit where the screeches were coming from and he laughingly told me his parrot was making the screeching noises. That surprised me. He does not seem like a person who would have a pet parrot. A screech is a loud and sharp noise. If you hit a person very hard, that person will sometimes make a painful screeching noise. The sound that comes from the tires (tyres in British spelling) of a car that suddenly stops is also called a screech. Some birds also make loud and sharp screeching noises.         A parrot is a type of bird with very colorful (colourful in British English) feathers. Some parrots can mimic (copy, imitate) the human voice. To Kit often tells people I am very good at swearing (using bad lang

20150224-Michael Chugani 褚簡寧:又中又英——I am in a quandary.

Michael Chugani 褚簡寧:又中又英——I am in a quandary. 2015-02-24           I am in a quandary. I have myself to blame for it. Last week I joked that I wanted to boycott the Democratic Party's 20th anniversary bash because Chief Executive Leung Chun-ying had ordered all top government officials to boycott the bash. But I joked I could not boycott the bash because I had not been invited. The same day my article came out I received an urgent e-mail from Democratic Party chairperson Emily Lau Wai-hing asking me to call her. I thought she was going to castigate me for writing the article. I braced myself for a scolding when I called her but she did not castigate me. Instead, she laughed, thanked me for the article, and asked for my address so she could send me an invitation to her anniversary bash. I received the invitation the next day.         The word "bash", as I explained in my previous column, means "party" when used this way. You can say a "birthday bash&qu

20150226-劉進圖:感恩、盼望、等候

劉進圖:感恩、盼望、等候 23:25 26/2/2015 去年今天,我在鰂魚涌太康街遇襲受傷。一年過去了,我學會了三件事:感恩、盼望、等候。 我在東區醫院和瑪麗醫院分別住了一個月,在麥理浩復康院住了近三個月,7月中出院回家,之後每周逢星期一至五早上回到麥理浩,接受物理治療和鍛煉,8月初恢復半晝工作,10月初右腿開始不用穿腳套,今年1月初左腿也可以不穿腳套,只靠一支手杖扶助走路。到了2月初,開始放下手杖,嘗試不倚靠任何工具,重新上路。醫生和治療師都認為,這個康復速度比一般人快,超出預期,為此我感恩。 更值得感恩的是,從手術後清醒過來到現在,從來沒有創傷後遺徵兆,沒有噩夢,沒有陰影,沒有恐懼。我多次回到太康街,跟朋友用膳、逛鰂魚涌公園,內心平和寧靜。有心理治療師朋友問我,怎可能全無陰影?好像不太正常?我說不知道啊,我只是每天清早讀聖經、祈禱,一整天便感到平安,總不能為了證明自己「正常」,故意去找一些驚恐的感覺。我很清楚知道,如果沒有信仰的支持,我不可能不害怕,為此我感恩。感謝上帝,也感謝所有曾經為我禱告的朋友。 增值心靈存盼望 去年還住在醫院的時候,有相識多年的朋友來探望,談到「人生下半場」的問題。這位朋友說,每當想到下半場一切都會走下坡,所有自己珍惜的東西,包括健康、事業、親人,都會衰落和失去,無法挽回,便感到憂傷無奈。我認真地思考了這個問題,卻有不同的看法。經歷了受傷住院的風浪後,我發現縱然身體衰老或受創傷,體力每下愈况,心靈的旅程卻可以天天向上,不斷有新的發現和領會。一些對我們重要的關係,例如與親人的關係,縱然年日久遠,依然可以突破更新。我們存在的意義和影響,過去我以為在於我們可以做什麼,現在發現原來更重要的是,我們是怎樣的人,用怎樣的態度生活。展望人生下半場,我滿有盼望。 繼續寫文章 揭露社會不公 曾經有年輕人問我,康復後還會不會像過去那樣寫文章,揭發和批評社會上各種不公義的事情?我說相信會吧。經過這幾個月,目睹了大型的公民運動和嚴重的社會撕裂,也看到了鋪天蓋地的政治宣傳和無情的批鬥算帳,我斷續寫了好幾篇文章,現在我可以較確切地回答那位年輕人的問題,是的,我會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不懂得寫我不相信的東西。 康復的旅程,是漫長的等候。經歷過長時間復康治療的朋友都知道,復康路從來不會一帆風順,經常是進兩步退一步,有時候進一步退

20150226-王維基:不玩《second life》了

王維基:不玩《second life》了 23:34 26/2/2015 多年前,我很喜歡一個網上遊戲《second life》,甚至曾想過做一個類似的遊戲在香港推廣。喜歡這個遊戲的原因,是因為即使大家不能選擇自己的人生,卻能在遊戲中過不同的生活,作不同的嘗試,做現實中想做卻不能做的事。 兩年多前收到《第二人生》的劇本,內容大致是講述回到過去,主角的不同抉擇釀成不同的歷史,成就自己及身邊人的不同人生。我喜歡這個劇本,因為編劇雖然年紀輕輕,卻明白到,無論人生可以重來幾多次,就算可以改變多少的抉擇,都不一定會讓人滿意。一個美滿的人生,並不在於你的抉擇,而是在於你會持甚麼態度去面對已做的抉擇。若你仍以負面的態度去面對所有事,那麼即使你可以重返過去多少次,重新選擇你的人生,也不會如意。 我沒有再沉迷《second life》,因為有一天我突然醒覺到我就是我。我希望在《second life》做的事,何不都在現實中一一實現?我就是我。

20150226-徐家健: 電車男論加車稅

徐家健:電車男論加車稅 2015年02月26日 在香港做「電車男」好處多多,鮮為人知的一個是,電動車因沒有內燃引擎,故不受停車熄匙法例的管制,人盡皆曉的另一個是,有政府鼓勵環保,所以豁免首次登記稅。 《免費早餐》欄友梁天卓昨日質疑加汽車首次登記稅可解決交通擠塞問題,今天我以「電車男」身份來個落井下石。 有傳車稅會在六、七月起加兩成至三成,蠢到死!都是交通諮詢委員會(交諮會)惹的禍。交諮會兩個月前發表了一份《香港道路交通部擠塞研究報告》,建議措施劈頭第一項便是以提高私家車首次登記稅,和牌照年費來管理私家車數目。 至於理據何在?原來,交諮會做了一項娛樂性豐富的問卷調查。其中一條問題是:請問你同唔同意以下項目係可能會引致香港路面出現交通擠塞嘅原因呢?而在五項選擇裏,最多受訪者選擇的答案是「路面有過多車輛行駛」。香港人果然知道甚麼叫交通擠塞。 考完小學中文題,另一條問題是:請問你接唔接受提高擁有,或使用私家車嘅費用?調查發現近半市民接受這項措施,但私家車車主當中超過一半反對。 進行了大半年的「研究」,得出阿媽係女人的結論。基於阿媽係女人這個結論,交諮會怎樣得出加汽車首次登記稅,可解決交通擠塞問題的建議?天曉得。 梁天卓的理據是,汽車需求彈性低,兼首次登記稅非使用道路的邊際成本,我有兩點要補充:首先,即使購買汽車的需求彈性低,購買內燃引擎車輛的需求彈性卻不一定很低。 汽車首次登記稅愈高,免首次登記稅的電動車便愈吸引。但不要忘記,充電成本只是汽油的約十分一。到時一街都係「電車男」,交通擠塞問題只會進一步惡化。 再者,即使短期內「電車男」數目因充電設施還未普及而沒有激增,車輛數目增長減慢,亦不代表交通擠塞問題會有顯著改善。原因很簡單,除了維修及保險成本,使用道路主要的邊際成本,就是燃料成本和時間成本。 身為「電車男」,因燃料成本低,除非大塞車同朋友出街,我最樂意充當司機;假如擠塞問題因車輛數目減少而有所改善,時間成本下降,我只會更樂意管接送。除非使用其他交通工具的成本同時下降,車輛數目減少的後果,只會令車輛使用密度增加。 加汽車首次登記稅或牌費,對解決交通擠塞問題根本是不着邊際。要我「電車男」揸少啲車,一係推行電子道路收費,一係地鐵唔好再咁迫囉。 作者為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

20150226-張韻琪:零核電的十字路口

張韻琪:零核電的十字路口 2015年02月26日 新春佳節,親友間都會互相祝福,而對於日本市民,今年的最大願望,必定是可以繼續停用核電。今年311,是福島核災四周年,亦是日本停用核電18個月的日子。日本市民積極節能和使用可再生能源,以行動證明他們不需要核電,就算是用電量非常高的盛夏季節,日本各地正常運行,絲毫沒有任何問題出現,實在是了不起的成就。 可惜,零核電的美好日子恐怕快會結束,日本政府和電力公司不斷鼓吹要重新啟用核電。其原因是擱置核電廠,以及使用再生能源,令企業營運成本增加。為了利益,他們不惜押上民眾的安全和未來,堅持推動核電廠重啟。現在已經有愈來愈多的核電廠申請重啟,21個核反應堆正進入審視階段,而仙台和高濱核電廠更有可能成為最先重新啟用的核電廠,日本民眾當然極力反對,能源之戰必會是一場硬仗。 四年過去,日本經過災難的洗禮,眼前出現的是一個十字路口,究竟日本會繼續使用危險的核電,還是會步向零核電的未來?今年,又會否是日本零核電時代的終結?日本市民必定擔心不已,而你,也可以給他們一點支持,在網上Hash tag #ZeroNuclear,讓人知道「零核電」是舉世的願望,這條底線必定要堅守到底。 綠色和平「反核上載」Instagram: greenpeace_nonuke。 作者為綠色和平項目經理(網址www.greenpeace.org.hk)

20150226-余若薇:揮春指數

余若薇:揮春指數 2015年02月26日 本欄在羊年第一次跟大家見面,在此謹祝港人新年快樂,身體健康,同時普選成真! 8年前剛成立的公民黨要在維園年宵花市擺檔,我開始學習書法。自此,每年歲晚我都會到各地區和花市寫揮春,從政者不單可藉此接觸市民、送上祝福,這更是了解民情的好機會。 市民要求寫的新年願望,也是反映民心的「揮春指數」。過去多年,「身體健康」總是大熱門;但是今年最多人要求寫的卻是政治訴求,冠軍是「我要真普選」,連小學生也要求要我執手同寫這一句,此外有不少「有傘有聚」、「生於亂世,有種責任」、「一起的撐,不枯也不散」、「命運自主」、「無盡雨傘,遍地黃花」,又或是嬉戲式的「我要Alexter」、行動式的「光復XX」,唯一不寫的是粗口。 公民黨的攤檔今年更有「特別嘉賓」,擺放了國家主席習近平活動中撐起黃雨傘的紙牌肖像、象徵「最佳辯論員」的垃圾筒及寫上「我要真普選」或「我要賺過萬四蚊」的大紙牌供市民合照,反應出奇地熱烈。 公民黨的各種雨傘產品極受歡迎,包括蕉形黃色雨傘、雨傘散紙包、雨傘行李牌和「鳩嗚」購物袋等,今年還未到最旺場的除夕夜,單是首3天的營業額已遠超去年的總營業額。 其他很多年宵攤檔銷售的雨傘運動產品同樣熱賣。要訂製這類產品並不容易,公民黨原本計劃製造印有《撐起雨傘》歌詞的瓷杯,但找不到廠商願意接這較為政治敏感的訂單,結果我們只能購買一批保暖杯,再將印有我書法的歌詞紙張放進透明外殼內,即使有創意,沒商界配合也是徒然。 有報章指泛民政黨所銷售的產品售價高昂,「食水深」。毫不諱言,我們的年宵產品並非圖利,推動民主需要資源,我們不像建制派政黨那樣,有中聯辦或政府在背後提供「水源」,因此有賴普羅大眾的一分一毫,年宵光顧的市民其實都是表達一番心意。就像今年分別有兩位不同的年輕人要求寫「學業進步」,我好奇地問:你幾年級,為何不改寫較潮的「過三爆四」? 這兩位大學生不約而同都說每年我總是替他/她寫這一張,其中一人說她收藏了我過去6年為她寫的同一句。感動不已,不經不覺,我的書法跟他們的學業一同成長進步,萬分感謝。

20150226-曾鈺成:經濟自由

曾鈺成:經濟自由 2015年02月26日 萊索托是非洲南部一個小國,面積約三萬平方公里,人口不到二百萬,自然資源匱乏,經濟落後,人均GDP只有1,300美元。但萊索托有一項世界第一:這個國家貧富懸殊的嚴重程度,全球居首位。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每年出版的《世界概況》(The World Factbook),萊索托的堅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量度收入分配不公平程度的指數)高達63.2,超過所有其他國家。 堅尼系數緊接在萊索托之後的是第二位的南非共和國和第三位的博茨瓦納。第四至第十一位依次為塞拉利昂、中非共和國、納米比亞、海地、洪都拉斯、贊比亞、哥倫比亞和危地馬拉。第十三至第二十位是巴拉圭、智利、巴拿馬、巴西、巴布亞新畿內亞、斯威士蘭、哥斯達黎加和岡比亞。 全世界貧富懸殊最嚴重的20個經濟體(國家或地區),不是在非洲,就是在拉丁美洲,除了一個例外:以堅尼系數53.7排在第十二位的香港。 與其他19個「難兄難弟」比較,香港的經濟發達程度可說是鶴立雞羣:智利的人均GDP是15,700美元,巴拿馬、巴西和哥斯達黎加剛超過10,000美元,其他十多個國家的人均GDP都不到5位數字,其中三國更只得3位數字;香港的人均GDP卻是38,100美元,等於萊索托差不多30倍,塞拉利昂和海地差不多48倍,中非共和國95倍! 香港的人均GDP,在全世界經濟體中排第27,但貧富懸殊程度卻和一批經濟十分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不相上下。所有發達程度和香港差不多的經濟體,他們的收入分配都比香港公平得多,堅尼系數遠低於香港。例如新加坡的堅尼系數是46.3,日本是37.6,台灣34.2,南韓31.1。 美國傳統基金會上月公布最新的「經濟自由指數」,香港連續第21年獲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香港獲得這項殊榮,主要是憑著高舉「大市場、小政府」的旗幟,把稅收和政府開支限制在本地生產總值一個很低的比例。這恰恰是造成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原因。 英、美、法以及北歐的富裕國家,在上世紀裡都大幅提高了稅收佔國民收入的比例,政府開支相應增加,主要用於教育、醫療和養老。這就降低了這些國家的經濟自由度,同時減輕了來自貧富不均的社會不公平。

20150226-楊靜:穿一面國旗

楊靜:穿一面國旗 23:19 26/2/2015 飛機還有半個鐘起飛,他才記起答應朋友要帶件搞笑T恤回香港。跑遍整個桃園機場,只有賣伴手禮那家掛了幾件棉Tee,可都是小清新,卡哇伊得逼人。就在他猶豫買粉黃色小豬款還是嫩綠色小鴨款時,不經意瞟到了角落裏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T恤。聯想到這次連勝文大敗,國民黨的失落與不堪,他決定這一件算得上是頗有時代感的玩笑,於是開心買下。 同行女友看到他旅行袋裏溢出的那一抹藍,說:「膽子夠大,幸好我們去赤鱲角而不是北京機場,不然你就是自找麻煩,肯定會被留下喝茶。」他打了個冷顫,這倒是真的。可能是在香港住久了,所謂的政治敏感度直線下降。說也好笑,這兩年內地興起濃濃的民國熱,台灣年輕人在立法院聲討馬英九時,內地不少豆瓣友還在緬懷民國衣冠,隔海追認國民黨為正統。可見兩岸隔着何止一條海峽,時光也分明錯置。只是不管如何熱衷在「帥氣民國軍官」照片下點讚,也沒見過有人真的穿起青天白日的衣服懷舊──有條隱形的線豎在意淫和大不敬之間,大家心知肚明,閉着眼睛也知道在哪裏止步。 國旗與國旗又有不同,每次世界杯,滿街德國黑白紅四處奔走,但太陽旗沒人敢穿,趙薇犯過這個錯誤,下場有目共睹。雖然沒見過有人穿自己的國旗,但自小知道,紅領巾即是國旗一角。想到這裏,他又記起一件傻事。是讀小學時吧,有天跌破了額頭,可能傷了主要的血管,鮮血汩汩流出來。手足無措的夥伴用紅領巾緊緊勒住傷口,多少緩解了傷勢;幾天後,褐色的血跡還是很難除掉,只好買多一條。好在校門口的小賣部總是有貨,每天那些忘戴的小學生都會花三元錢(後又漲到三元五角)買條新的,匆匆戴好,才能踏足校園。那以後,每當升旗儀式,致辭的學生說這紅色是烈士鮮血染成,他就忍不住偷想,不小心我也做過烈士。 好在T恤本就會送人──他自我安慰,卻也惱怒自己膽小懦弱。一直以來,他自詡是個心口一致、沒什麼畏懼的人,想不到藏在包裏的一面旗變成定時炸彈,在心頭滴答作響,提醒他其實恐懼早已內化,飛來飛去也還是在佛祖掌心裏自娛自樂罷了。 曾經他和在中環某銀行工作的男子合租公寓,那剛畢業即申請到高薪職位的年輕人篤志要在東亞掘出第一桶金。可能他們眼中,東方始終有舊時代冒險樂園的魅惑,然而無論多麼狂熱要在此間奮鬥,這美國人堅持在客廳掛星條旗,這股蔓延到家裏的愛國豪情讓他好笑。不過記得同年去看奧運馬術比賽,也有香港人在面上畫五星紅旗。

20150226-古德明:本土派的功業

古德明:本土派的功業 23:19 26/2/2015 ■港大學生會日前以公投決定退出學聯。資料圖片 去年九月,香港專上學生聯會揭民主之纛,犯獨裁之鋒,發起一場民眾運動,舉世矚目。學聯五子和梁振英政府一場辯論,更是氣壯如山,令中共面目無光。就此而言,學聯功不可沒。 奇怪的是,香港所謂本土派一面說追求民主,一面卻和學聯不共戴天,說學聯是「賣港賊,勾結港共政府,出賣七百萬人福祉,換取豐厚報酬」等等。香港大學本土派學生率先發難,和中共派系攜手,倡議港大學生會退出學聯。議案付諸公投,憑二百多票之差通過。中共、本土兩派一擊得手,隨即在其他五家大學重施故技,以「保香港」為名,非議學聯「建設民主中國」的目標,致力瓦解這個大學生聯盟。 「香港自治,建立本土民主」的口號,十分動人。但是,過去幾十年,本土派為香港民主有過甚麼建樹,答案是白紙一張;現在,他們會怎樣為香港爭取民主,答案仍然是一張白紙。他們的說辭是「先安內才能攘外」,而要「安內」,就要肅清學聯等多年來䇛起民主思想的「賣港賊」。本土派「清內奸」的業迹,在中共功勞簿上,的確可以寫得密密麻麻。 戰國末年,嬴秦使王翦侵趙,趙國名將李牧、司馬尚固守邊疆,屢敗秦師。王翦於是用反間計,收買趙王寵臣郭開,誣告「李牧、司馬尚欲與秦反趙,以多取封於秦」,結果趙王斬李牧,廢司馬尚,自毀長城,三個月之後,就告亡國(《戰國策》卷二十一)。今天,說學聯「欲與共產黨禍港,以多取報酬」的本土派,未必讀過《戰國策》,但手段也真和郭開不相上下。 南宋紹興十一年,秦檜、張俊等怒斥岳飛指使部將張憲「提兵佔據襄陽,投拜金人」,是大宋內奸。名將韓世忠詣秦檜,詰問實證,秦檜回答:「其事體莫須有。」(《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卷十二、《中興小紀》卷二十九)。今天,斥民主派為「香港內奸」者,對秦長腳故事一定了然於胸,只可惜還未能盡除那些反共內奸而已。 香港反共內奸盡除之後,本土派會有甚麼經天緯地大作為,外拒中共,內建民主,郭開、秦檜都可以告訴你。只是不少人不相信歷史,寧願相信本土派的口號。大陸淪陷六十五年,本土派假如能夠「保住香港」,無論是以獨立還是自治名義,都絕對是好事。可惜,今天香港已到危急存亡之秋,本土派的「好事」依然是離間民主派,務求逐一打倒。 識時務者,論政而今不可不從本土派,既可嘩眾,又可取寵。但四十年前,我還是大學生的時候,無懼憑一支筆,向中

20150226-黎則奮:新界獨立王國

黎則奮:新界獨立王國 23:19 26/2/2015 ■葉劉淑儀日前在車公廟出席求籤活動時被麒麟撞開,不少網民拍手稱快。資料圖片 羊年啟泰,麒麟顯靈,沙田開年車公廟求籤典禮上「意外」撞倒新民黨主席兼行政會議成員葉劉淑儀,竟惹來全城歡呼喝采,暢飲麒麟啤慶祝,民心所向,至為明顯。 葉劉淑儀有意染指特首的慾望,躍然臉上,人盡皆知。三年前,小圈子選舉特首幾乎流選之際,葉劉淑儀經已急不及待,挺身而出,為了爭取自由黨提名,不惜致電周梁淑怡,聲稱自己比689優勝的地方,就是不會一如後者害人。不過,由於把持中聯辦的前主任彭清華和副主任李剛早已屬意梁振英,而仍未穩握大權的習近平不敢破壞政治局常委既定的集體決定,更不想流選被政治解讀為向民意讓步,葉劉淑儀也就白忙一場,無功而回。 葉劉淑儀不請自來,自取其辱,完全是因為她求勝心切,不管政改結果如何,一早就為二○一七年競選特首的工作張羅,作好部署。事實上,不管政改原地踏步抑或順利通過,特首候選人都要爭取提委的提名,而鄉議局擁有二十六票,是兵家必爭之地。葉劉淑儀以為用未來準特首候選人的身份大駕光臨,是畀足人家面子,誰不知卻犯了大男人主義的土豪鄉紳大忌。君不見新界的祭祀儀式從來沒有女人份兒嗎?葉劉淑儀以為自己是誰,可以打破慣例,登堂入室?不受點教訓,顯然不會知道新界佬的厲害。 老實說,新界從來都是一個獨立王國,港英殖民地政權管治時期如是,回歸後特區政府管治,亦莫不如是。中共雖然口口聲聲不承認三條不平等條約,實際上卻以「尊重歷史,照顧現實」為名,依足規矩辦事。由於界限街以北的新界土地只是租借予英國,並非割讓,法理上港英並無真正擁有權,所以為處理新界事務的政策,特設新界理民府負責,一直以懷柔為主,恩威並濟,等閒不會亂來。港英時期,黎敦義、鍾逸傑皆以處理新界事務出色而晉升高官,並非無因。 近年崛起的本土主義,有「國師」陳雲大力鼓吹的「城邦論」,能否成事,尚待歷史證明。但現實政治上,新界卻儼如一個城邦,不管誰來治理香港,涉及新界原居民權益,不取得此特權族群認同,難矣哉! 上屆特首選舉,梁振英最初因為不夠提名票,便經由劉夢熊千方百計穿針引線,邀得財雄勢大江湖大佬壓陣,教各路人馬畀面出席小桃園黑金飯局,最後還是不得要領。但欠下江湖情,終有需要歸還的一天,大概這就是689給人找着辮子的話柄。 自以為「好打得」的林鄭月娥,當年出任發展局

20150226-李怡:價值

李怡:價值 23:19 26/2/2015 ■曾俊華昨日發表預算案時指佔領行動影響香港形象。陳奕釗攝 【小評】 預算案尾聲,財爺引心理學家說,「對飢餓的人來說,有食物的地方就是烏托邦,自由、愛、尊重等等不可果腹的食物,對他們都沒有價值。」 其實對暴富的人、沒有經過在公平社會辛苦奮鬥而取得財富的人、靠政治特權發達的人來說,自由、愛、尊重也是沒有價值的。大陸曾有過一個段子:「信仰不能當飯吃,所以不重要;民主不能當飯吃,所以不重要;自由不能當飯吃,所以不重要……對於中國人來說,不能當飯吃的都不重要,我們信奉了豬的生活原則,於是乎我們也得到了豬的命運──遲早給別人當飯吃」。對於仍以「搵食」至上的港人來說,這是醍醐灌頂的警示。 財爺在預算案開場白說,去年的佔領行動,影響了香港的形象。從奧斯卡的「香港之夜」來看,雨傘運動的確改變了國際社會對香港人「搵食」至上的形象,知道我們沒有奉行豬的生活原則,從而贏得舉世的愛與尊重。 (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 李怡

20150226-陳沛敏:曾俊華冇得輸

陳沛敏:曾俊華冇得輸 23:19 26/2/2015 ■曾俊華昨日發表預算案時指年輕人渴望心中富有是社會成熟的表現。陳奕釗攝 說曾俊華冇得輸,不是因為他最新公佈的預算案特別出色,只是因為他有意無意間,令梁振英成為他的對照。 傳統上,一年一度的預算案是大新聞,除關乎普羅市民關心的稅項收費增減、社會服務消長,更反映政府公共資源的運用、社會財富的再分配以至經濟發展長遠方向。但曾俊華上任財政司長以來,每年的預算案新聞可謂厭悶至極,因為焦點不外乎「派糖」——派不派、粒糖夠不夠大夠不夠多和派給哪個階層。預算案後的輿論,也圍繞這些方面團團轉。 簡而言之,財政司長的角色,已跟政府的「掌櫃」差不多。管好政府盤數,不違反「量入為出」、經常開支增長與經濟增長關係等原則,基本上已功德圓滿。但可能因為當年夏鼎基的「積極不干預」太深入民心吧,過去我們都很關注財政司長的「理財哲學」。但曾俊華的理財哲學是甚麼呢?似乎除了緊跟以上的原則,也說不出所以然;或者好聽的叫「穩陣」,不好聽的可以叫「保守」。 由於再次大幅估錯數,盈餘高達六百多億,曾俊華最新一份預算案「派糖」三百多億,基層中產都受惠。林煥光形容「皆大歡喜」,政黨普遍收貨,市民最務實,有糖自然是「袋咗先」。 不過,正如梁家傑所言,「識派糖但唔識run間廠」。派糖都是一次性措施,一如曾俊華過往幾份預算案,醫療、社福、教育等經常性開支不作大動作;長遠性、結構性、根本性和爭議性的議題諸如退休保障、產業結構,一概沒有觸及;未來基金等其實沒有實質內容,跟十年後的財赤一樣,基本上是「講住先」。 有人可能說,這不能全怪曾俊華,因為他上有梁振英。但問題是,即使是市民關注的瘋狂樓市,他也只是一句「密切關注」了事。還有支援受佔領運動影響行業,政治姿態多於實際作用,明明佔領期間旅客有增無減,相關行業也普遍業績向好(酒店業入住率九成),為何仍補貼,他居然答是為表關懷。 不過,這些已經不重要了。當梁振英在《施政報告》點名批評《學苑》,吹響批鬥學術界的集結號,曾俊華在預算案說「經過百多年的發展,香港的經濟實力已經躋身世界前列,香港人,特別是新的一代,在物質生活以外,更加『渴望心中富有』,這是社會成熟的表現。對於這一種轉變,我們需要回應,但是大家必須明白,要解決社會上不同的問題,我們需要對話,而不是對立。」 聽者有意,梁振英性喜挑起對立,這還不是綿裏

20150218-梁天卓:與馬雲論地產與創業

梁天卓:與馬雲論地產與創業 2015年02月18日 阿里巴巴早前公布以10億元成立「香港青年企業家基金」,創辦人兼執行主席馬雲來港分享其創業心得,他認為「若20年後香港還是靠地產,麻煩便大了!麻煩不是地產造成,而是年輕人造成,因為年輕人沒有改革便沒有變革、沒有推進。」無錯,「若20年後香港還是靠地產,麻煩便大了!」不過,麻煩到底是誰造成的﹖買樓?不買樓?租樓?與父母同住?這是很多80、90後遲早都要面對的問題。這問題對他們尤其重要的原因之一當然是與結婚有關:根據明愛向晴軒「飛越愛情輔導服務」早前有關買樓與結婚的問卷調查,有七成被訪者認為必須「先買樓後結婚」及「不買樓則不結婚」。 究竟是否應該「先買樓後結婚」﹖對於這個中、大學辯論比賽的上佳題目我只能說我不是理財專家,更不是哲學家,所以只能說這是個人選擇。在離婚率愈來愈高的今天,買樓結婚的風險有增無減。樓價高企令部分人遲婚是可以理解。離婚的機會雖然愈來愈高,但總不及創業的風險高。眾所周知,絕大部分的新公司都不能捱超過一年。換句話說,創業要有心理準備和本錢蝕一筆。即使有幸逃過「執笠」的命運,在開始時也需要一筆用來「捱」日子的創業資金。 現在300萬元上車盤似已成為歷史文物,位處中文大學附近上車盤已差不多要400萬元。即是說,假設你有幸可借九成按揭,加上印花稅和其他如律師費及經紀佣金等雜費,現時樓市上車的入場費隨時要60萬元。無錯,是60萬元現金。這筆用來「捱」的創業資金到底需要多少自然與行業及生意規模而有所不同。可以肯定的是,在上車的入場費以幾何級數上升的同時,創業與上車亦漸漸變成魚與熊掌,頗難選擇。也許人生的目標絕不應(只)是上車,但高昂的上車入場費多少會令一部分冇樓、冇背景卻創意無限的年輕人因而不去創業。 究竟香港的高樓價有無影響年輕人創業意欲?沒有數據在手我不敢妄下判斷。但以馬雲相當熟悉的大陸為例,在樓價較高的城市裡,冇樓在手的年輕人創業比例確是較低。年輕人能否有「改革」﹖能否有「變革」﹖能否有「推進」﹖除視乎馬雲那10億元是否用得其所之外,亦關乎馬雲口中不是麻煩源頭的地產。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及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20150224-曾國平:學習的失憶經驗

曾國平:學習的失憶經驗 2015年02月24日 踏入羊年,想起在香港讀書的歲月。聖誕假期加上農曆新年長假期,無後顧之憂的吃喝玩樂,那種喜悅已經離我愈來愈遠了。 青春不再,且利用我羊年第一篇《免費早餐》的文章,跟青春仍在的新一代談談學習的經驗吧。 記得在美國讀研究院的時候,第一年讀完必修科、考過試,第二年就能讀選修科,頗有自由。那時候對甚麼都有興趣,於是走到統計系選修了兩個課程,內容都是數據分析一些尖端的工具,又要計數又要寫電腦程式。 為甚麼選修那兩門課,記不起了,只知道授課的是同一位教授,在行內很有地位,書又教得好,每份功課都是用紅筆親自逐行修改的。對經濟系的學生來說,兩門課其實都頗有難度。 結果,第一門課成績普通,鬥不過班上讀統計系、工程系的博士生。幾位一起選修的經濟系同學眼見勢色不對,修完第一門課就此算了,不敢再修更困難的第二門課了。 那時我年少無知,不太理會成績,膽粗粗的去修第二門課,成了經濟系的唯一代表。 筆者懷着「唔信邪」的精神,我拼了命的去讀這一門課,發夢都在計數,將教科書中的練習全部做完,過了充實得過分的3個月。結果,這一門課拿了A,給經濟系掙回一點面子。 不是自吹自擂,因為故事尚未講完:那門課教的是統計學的一些專門知識,後來自己做研究沒有機會用到,教科書幾乎沒有再打開過。 一晃眼便十年,今天正在評審一篇學術文章,其中提到當年課堂中學到滾瓜爛熟的工具。哈,這豈不是「學以致用」的好機會? 悲哀的,是我除了勉強認得幾個術語,詳細內容全都忘掉了,好像沒修過那門課一樣! 深刻的體驗讓我明白到,對記憶力一般的凡夫俗子來說,學了的專門知識沒有應用的機會,一年半載就會忘記得七七八八。那你會問,那讀書求知是為了甚麼?從學習的過程中,重要的是學懂思考方法、邏輯推理、分析證據等經常應用的技能。我在大學教經濟,從不期望學生出來社會工作會應用我教的甚麼模型,只求他們拿了學位,能思考敏捷、對數字敏感、掌握事情的重點而已。 話雖如此,專門知識如果學得用心,也有「打底」的作用。 我望着一堆方程式,似曾相識,於是翻開封了塵的教科書。花了半天時間,曾經了然於胸的工具慢慢重現腦海,彷彿回到青春的十年前。認真學過的知識,就像一場認真談過的戀愛,總會靜悄悄的藏在心底一角,等待某一天去發掘、去回味。     作者為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

20150225-梁天卓:加車稅能改善交通擠塞﹖

梁天卓:加車稅能改善交通擠塞﹖ 2015年02月25日 香港交通擠塞日趨嚴重。圖為紅磡海底隧道。 (資料圖片) 羊年第一次跟大家見面。謹祝大家新年快樂,羊年行好運! 當其他商舖在過年前準備收爐時,很多車行卻仍十分努力搶生意。這是由於今年財政預算案將大幅調升汽車首次登記稅的傳聞,故此大量車主或準車主都想學前財爺那樣趕在加稅前「偷步」買車。 政府想加汽車首次登記稅的傳言始於交諮會早前撰寫的一份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香港的交通擠塞日趨嚴重,其成因都不外乎是香港路少車多。 根據報告,截至2020年,本港道路總長度按年增長率估計將下跌至0.4%,遠不及近年領牌車輛數目以每年3.4%的增長速度。 增加首次登記稅能否解決交通擠塞的問題?我十分懷疑。首先,現時的首次登記稅已十分高。最平的小型汽車(除稅前車價在15萬元內)的首次登記稅是車價的40%;而最貴的跑車(除稅前車價在50萬元以上)的邊際稅率更達115%!再加上其他有關駕車的稅項亦十分高昂,在香港擁有私家車其實是低下階層負擔不起的奢侈品。 我不敢說大幅調升買新車的固定成本不會令私家車的數目減少,但現實是奢侈品的需求彈性一般較低。根據運輸署的數字,本港私家車數目由2004年的34萬輛增長至上年度的近50萬輛,年均增長率為約3.7%。而在買車費用比我們還要貴一截的新加坡裡,同期私家車的年均增長率亦有3.3%。 另外,首次登記稅其實只是買車的固定成本,與駕車的邊際成本是兩回事。對那些未被高昂的首次登記稅嚇怕的準車主而言,加稅前後的每公里駕車成本並沒有改變。 新加坡更有研究指,當買車的固定成本增加時,每輛車的行車里數反而會有所增加,研究認為部分原因是車主的心理作祟(既然付了那麼多錢買車,當然要「使盡佢」),另一個原因是車價高只會令平時本來不駕車的人不買車。兩個解釋的含意是即使買車的人少了,路面上的私家車未必會因此而減少。 我不是風水佬,不能「算出」財爺會否在今日宣布大加汽車首次登記稅。我只知道此舉既不能有效地解決香港交通擠塞的問題,同時亦會令政府庫房水浸的情況「雪上加霜」,下年應如何派糖財爺將有排煩。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助理教授及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逢周一至五刊出

20150225-王永平:美國催生伊斯蘭國?

王永平:美國催生伊斯蘭國? 2015年02月25日 港人認識伊斯蘭國這個人類歷史上最強大、最恐怖的組織,應該是由它把人質公開斬首,並將行刑片段透過互聯網全球發放時開始。早前有人將泛民議員拉布拖垮政府就設立創新科技局的申請撥款,比喻為伊斯蘭國的斬首行為,是極不智和不恰當的。 從一群不見經傳的恐怖分子到今天有力量在西方發動恐怖襲擊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的興起與美國的錯誤中東政策有莫大關連。2003年,時任美國總統喬治布殊藉口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擁有大殺傷力武器,發動戰爭推翻伊拉克政府。但由美國扶持上台的新政府未能有效統治,觸發不同種族、宗教派系的矛盾,後來更演變成內戰,至今也未平息。伊斯蘭國的幾個領導人乘機發起針對美國的聖戰,而不少在薩達姆麾下的軍人失勢後,加入伊斯蘭國。這批軍人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又熟悉伊拉克地理環境,成功協助組織攻城掠地。 奧巴馬上台後,決定把美軍撤離伊拉克。但伊拉克政府的軍隊缺乏鬥志,多次與伊斯蘭國交手,都是未打先跑,留下美國製造的先進武器,讓伊斯蘭國武裝分子更如虎添翼。 2011年,敘利亞發生內戰,美國支持企圖推翻獨裁者阿薩德的反對力量。伊斯蘭國又在敘利亞開闢新戰場。但美國不願意全力協助阿薩德抗敵,令伊斯蘭國繼續壯大。 現時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及敘利亞佔領大片土地,佔領區的人口高達800萬(較香港人口還多)。除了極端殘忍、男女婦孺殺無赦外,伊斯蘭國維持有效管治的方法包括確保區內順民有基本生活,而財政來源則依靠販賣黑市石油、個別中東財主的資助、從人質身上拿到的贖金,甚至近日傳聞販賣死囚器官。 現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只靠空襲,恐怕很難消滅伊斯蘭國。最近奧巴馬要求美國會授權擴大對伊斯蘭國的攻擊。但他會否派遣地面部隊往戰場,是個不容易下的政治決定。 周一至五刊登

20150225-陶傑:油尖多士——報應

陶傑:油尖多士——報應 2015-02-25     又一家書店倒閉,臨別促銷,引發哄搶,店裏水洩不通,人潮付款須排隊一個多小時,為書店開業以來未有之盛景。         書店接二連三執笠,證明沒有人在乎為甚麼,但執平貨的機會卻令人心動。書店都開在鬧市最繁忙的甲級商場,旺丁旺財,但獨有書市不發,因為遠道駕臨商場的大爺、大媽願意花幾十萬買錶,或幾千元絲巾買上一打,白富美的女子連掃外國名牌化妝品,但他們不會去書店買精裝硬皮,每一頁都是攝影藝術的甚麼「室內設計妙法101」、「米芝蓮廚神教你煮家常菜」,因為這些書,在深圳、廣州、北京、上海的書城都可以買到,而且都翻譯成中文,價格一定比英文原版便宜。         即使其中有些人臨時起意,覺得脹爆的行李箱還塞得下一兩本書,你猜,他們又會不會把這份Quota,留給甚麼印有珍貴照片,講述香港殖民歷史,譬如引發爭議的那本《香港簡史》呢?         本來,如果香港有號稱幾百萬的「本土」讀者,其實從來不必指望遊客幫襯,因為賣書,並非像賣奶粉、尿片、化妝品那樣普世通吃,日本書店裏超過百分之九十是日文書,很明顯目標不是遊客,雖然一個崇尚優秀的外國遊客,眼見日文書籍之精美雅致,尤其保持文字直排的傳統,即使語言不通,也想買一兩本以滿足收藏之喜。         愈是開滿藥房、錶店、金舖,租金愈是節節上升,直到書店絕跡,飲鴆止渴,果報不爽。         陶傑

20150224-陶傑:油尖多士——過年氣氛

陶傑:油尖多士——過年氣氛 2015-02-24         過年不再有過年氣氛?氣氛就是所謂的文化,也即累積的一層紫砂茶壺之茶垢,這層茶垢剩下多少,過年的氣氛就還剩多少。         中國的農曆新年是農村生活一年的總匯。根據農曆,一年由春到冬,農民辛勞耕作,直到冬季降臨,整個農務停頓,這歲晚的一個多月,是萬物靜休,由大自然恩賜的假期。         按照農村的生活方式,「過年」早在十二月喝臘八粥開始到正月十五,超過一整個月的慶典,準備食物祭神,不但需要全家合力製作,也事關一個村落族群。中國人過年特別注重「一家團圓」,因為「家」是中國社會的核心,中國的禮法制度的根基:欲治其國先治其家,但這個家不是今天香港人的小家庭,而必須是一整個家族:至少三代同堂,上有高堂,下有妻小,長幼有序,尊卑有別。         中國是禮儀之邦,但中國的禮節與儀式,反映的是農村以父權為中心的家長制度。男丁旺盛的家族,必然在村落中享有權力。中國人過年,家長男女地位不同,不可以投訴性別歧視,長男、長孫,地位尊崇,出嫁的女兒初二才可以回娘家,一切以夫家權益優先。傳統的婦女,即已經出嫁的女子,不可以與男人同桌,反而未嫁的小姑享有權力與地位,《紅樓夢》中,賈母親近未嫁的孫女輩,都奉為座上客,反而兒媳、孫媳,都乖乖站在一邊服侍。         中國的傳統禮節,與一個農業社會的金字塔結構緊密結合,此一結構崩潰,則無所謂「過年的禮節」,沒有禮節,當然無所謂過年:尤其當香港的細價樓供不應求,已經沒有人知道甚麼叫「高堂」;當中國人的下一代接過壓歲錢的時候,不但沒有人磕頭請安,都只坐着攤大手板而已的時候。         陶傑

20150218-陶傑:油尖多士——有型

陶傑:油尖多士——有型 2015-02-18         賣座猛片《皇家特工》的主角之一,是男式訂製西裝。原著是暢銷漫畫,但對於漫畫的讀者,像查理斯王子一樣身穿薩維里訂製西裝,居然沒有過時,還是有型的同義詞。         因為這種訂製西裝,最能夠揚長避短,將任何一個男人包裝得體,令其形象加分,憑一身衣服在最短時間內巧取社會地位。人靠衣裝這句話,一點也不膚淺,穿着得體,服飾精美,花神費心,不但是人格魅力的自我展示,也是文化軟實力的表現。         電影中的英國訂製西裝為何魅力勁爆,令一個小混混搖身一變,成為性感男神?有這樣一句台詞解答:一身好西裝是現代紳士的盔甲,這就有別於意大利西裝,因為紳士精神不只限於美學,還有品格、勇氣與智謀,上馬作戰,解甲歸田,所謂的「Gentleman」,要有君子與武士的兩種人格修養。         無賴流氓穿起訂製西裝之後,有沒有型呢?答案很簡單,歷來賣座動作片有沒有一個粗野殘暴,不講道理,以濫殺無辜為樂的男主角呢?觀眾最喜歡的英雄,莫過於平時溫文的君子變身勇猛無敵。沒有這一層內涵,一個男人穿得再漂亮,但唯唯諾諾,遇事畏懼退縮,是非不辨,倒黑為白,虛假而偽善,無論如何也有型不起來。         只是一齣商業娛樂片,但不是沒有弦外之音,高潮時候的大爆炸,看得大快人心,亂世當前,邪魔橫行,該是時候披甲上陣,替天行道。         陶傑

20150225-麥志豪: 你憑甚麼嫌棄我??

麥志豪: 你憑甚麼嫌棄我?? 2015年02月25日 週日和友人帶狗行山,人、動物、花草樹木、潔淨的空氣,大自然中,沒有彼此,是何等賞心樂事。 在中途一段路,碰上一對小情侶,那個女的看見我們的「老唐」,急忙躲在男友後面,和狗狗保持幾呎的距離,然後把臉別過去,發出厭惡的長長的叫聲 「咦……」。這一個「咦……」字配合她臉上嫌棄的表情,不知情者必然會以為她踩了屎。她那份憎惡強烈到連狗狗都應該感應得到。由於她並不是出於「驚慌」, 我們當然也不會讓她得逞,就大模斯樣的讓狗狗在她身邊行過。 之後,我一直耿耿於懷,動物沒傷害你,只是在享受自己在大自然應有的權利,在郊野走走,吸吸新鮮空氣。何解要被你奚落,受你白眼?這種行為,是赤裸 裸的歧視。我們都是受過教育的人(我假設香港的年輕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吧),不可能會不知道歧視是不道德的。你不喜歡身邊同學的樣貌,你會在他身邊 「咦……」一聲然後行開嗎?你碰見公司裡你不喜歡的同事,可以不打招呼然後「咦……」一聲嗎?就算你再討厭內地的旅客,也不會在他們耳邊報以「咦……」一 聲吧!因為我們都知道這是沒教養的表現,對任何人,都要有基本的尊重。 問題正是,狗狗不是人,我們就可以不尊重他們嗎? 這位少女對狗的不尊重,其實也不會是與生俱來的。只是在她的成長過程中,週邊的人和事都在教育她動物是次等的,是可以被人類剝削的,不過是「畜牲」 而已。狗不可以入公園,狗不可以住公屋(大部份的住宅其實都禁止養狗),狗不可以進餐廳,狗不可以進商場……有人不喜歡狗,會打,會踢,甚至會毒!也不甚 稀奇。在這種社會的氛圍下,遇上一隻唐狗「咦……」一聲的走開,又何足掛齒?! 但我可以告你,我到過很多的小學做講座,卻從未見過小朋友對狗會有「咦……」的反應,絕大部份都是歡喜若狂的嚷著要摸要錫要抱。 很明顯,上一代的教育出了錯,下一代就會如何。由我們這一代開始努力吧,當小朋友長大後遇上狗狗,會說一聲HI,而不是一聲「咦……」! FB:https://www.facebook.com/mark.mak.182

20150218-陳詠燊:今時今日,我才不會去買樓 2

陳詠燊:今時今日,我才不會去買樓 2 2015年02月18日 上星期發了一篇關於今時今日,我反對盲目地犧牲一切去買樓的文章後,在不同的地盤也得到了些責罵。對此,我感到很可笑。 是對香港人感到很可笑。 我重申一次,買樓,我贊成,但一定不是現在這個瘋癲的巿道之下。 反對我的,有部分人根本就沒有看清楚內容。 首先,有一些人回答:「我當年畢業咪又儲錢做首期,咪又可以去旅行,都唔係好大犠牲啫!」之類的答案。 這班人,究竟是沒有看清楚內容,還是根本係文盲?我講的是現在,你卻答我過去。 跟著有一班,不停說供樓同租根本沒有分別,「只差份首期啫。」 咪就係爭份首期囉,若果沒有父母幫助,打份普通工作的年輕人,要用幾多時間,犧性幾多的選擇才能儲到? 而真正恐怖的,是將一切二元化的人。 我一反對現在入巿買樓,那班人就立即將我標籤為:享樂主義、冇計劃、不肯付出、不願犧性、任性、Hea做、冇大志、冇出色、好食懶飛、不如唔好返工、不如瞓街…… 原來一層樓,在香港人心目中是那麼有標誌性的,明晒。為了層樓,他們的腦袋甘願只剩下一個單向思維。樓就是一切。 還有更可悲的事情嗎? 有。其中有個留言,說到應該努力買樓「出人頭地」,而不應該冇樓咁「平凡」。 有樓就是「出人頭地」,冇樓就是「平凡」?這是甚麼價值觀? 樓奴們,你們真是平凡得很恐怖。 不買樓,追求生活自由,在你們眼中就只有酒池肉林,夜夜笙歌嗎? 生活自由,其實是追求夢想,人生目標的自由。 你小時候寫的「我的志願」是甚麼?真的每一個人的願望,都是一些可以賺大錢的職業嗎?不會吧。 你對藝術有追求嗎?你有探索世界的慾望嗎?你有想挑戰的事情嗎?你有渴望過的一番冒險嗎? 實踐這些目標,應該都不會替你賺到錢去供樓,甚至會消耗你的資金,但就為了儲錢買樓,這些都就此要在你的人生裡抹掉嗎? 有人說,要體驗生活,也可以等供完樓才去? 別騙自己了,人生有很多事情,25歲去做,同50歲先去做,是有分別的。 地球那麼大,香港那麼小,而你只有一生,你真的甘願就坐在這個井底,不去看清楚這個世界嗎? 人生這個遊戲,不是應該只對著四道牆的。 說回上篇的那個女孩。女孩說,我捱到層樓,老咗就唔駛擔心。 我答:老?幾多歲為之老?70歲? 28歲的妳放棄今天,去安排40年後,70歲的事情?妳18歲的時候,也預計不到現在28歲的事吧

20150211-陳詠燊: 今時今日,我才不會去買樓

陳詠燊: 今時今日,我才不會去買樓 2015年02月11日 有報道說,香港有七成拍拖兩年以上的情侶,一定要買到樓才結婚。 用一件身外物,來為自己的人生大事作決定性指標,是香港式的生存之道吧。 我不是經濟學家,對經濟與樓巿也沒有研究,但我只認為人生除了錢與樓之外,應該還有更多的可能性。 恰巧與一個八十後的女孩談到婚姻問題,她就強調已與男友取得共識,儲到錢買樓才結婚。我問:「點解唔可以租?」 她說:「咁咪即係幫人供樓囉!供自己嘅樓,點都係自己嘅。」 相信,這應該就是大部份香港人的經濟學吧。 但今次,我不是同你講經濟。 首先,我本身是贊成買樓的,那些租不如供的理論我也很認同,但不是在這個不合邏輯的世道內。很簡單,太古城五百呎要一千萬?點解你仲要用畢生的積蓄來同佢癲? 假定你倆是情投意合,早就適宜生活在一起,而你們在這個世道仍決定要先買樓再一起住(你原本就好有錢,又或者有層樓就另計吧),那你究竟要儲多久的錢,才夠首期去陪這班人去玩這個不合邏輯的遊戲? 三年?五年?十年? 就取個中位數五年吧(雖然都已經沒有甚麼可能)。節衣縮食地儲五年錢,你可能最後成功地付到首期,買到一層至少可能已經要七百萬的上車盤(除非你份工搵好多錢,否則同樣都其實冇乜可能)。 這五年,你犧牲了甚麼?你犧牲了原本早五年就可以擁有的共同生活,犧牲了原本可以好好地組織的一個家庭的五年快樂時光,犧牲了一個都巿人應該擁有的優質生活。 最重要是,你犧牲了最青春的那五年應享有的生活自由與放肆。 犧牲這麼大,捱過了五年後,你又擁有了甚麼? 你擁有了只得四、五百呎的上車盤,與及--與之前一模一樣的生活,因為買樓這回事,你一天未供完,它其實都不是屬於你的。 樓,其實是債務。 為了繼續供下去,你討厭你的工作但卻不敢轉工,你想回家見孩子但要捱OT,你有一些賺不到錢的理想但不敢再浪費時間去做了。 其實你最後,是犧牲了人生的可能性。 我在一間大機構工作了五年,人工不俗,上年開始,我覺得工作愈來愈偏離我的人生方向,於是上年年尾,我轉工,甚至轉行了。 我由一個經理轉了去教書。老實說,是減人工走的,但我找回自己了。 我沒有樓,沒有債,新人工也夠食夠住夠養我個仔,點解唔走? 這就是選擇權。 我太太說得對,若果你這一刻就要離開人世,回望人生,你會因為玩夠、試夠而無憾,還是只剩下一年又一年辛勤

20150225-陶傑:鳥人問題

陶傑:鳥人問題 21:35 25/2/2015 奧斯卡大獎都由「飛鳥俠」掃領了,由於荷李活是全人類的統治者,於是「飛鳥俠現象」為這個世界帶來一些難題。首先這齣戲是一齣非常「西方知識份子」的電影,主題是批判荷李活本身──美國電影近年為了取悅消費全球市場,大量濫拍3D特技的低俗大製作。「飛鳥俠」本來是個演員,他熱愛文學藝術,本來想演好戲,但生不逢時。他為了謀生,一直獲派像飛鳥俠、蝙蝠俠、Transformer一類看不見面孔、但是卻是主角的魔幻角色,但他還有夢想,想演一齣有藝術價值的戲。 然而這種文化戲,在網絡時代,已經沒有市場了,除了在小眾的話劇界。但他不死心,以前的都不算事業,他要重啟夢想,要演一齣令人思考的文藝戲。 然而他要回到舞台時,發現已經不行了。戲劇界恨死這種「搵食份子」,一個女劇評家說:「我不管你的戲是不是文學作品,也不管你演得得怎樣,我偏偏對人不對事,我恨你這個人。你是荷李活低俗主流的代表,什麼都講錢。聽着:我會用我的權力,將你的戲劣評得一文不值,因為你污染了戲劇,現在還想跨界舞台。」 飛鳥俠說:「我知道你的激憤,我的看法跟你一樣,我也反低俗,我想重投藝術,用行為來贖罪。你先不要罵我,先看看我的戲,看看我的表現。」 但評論家說:「我不管,這個世界烏煙瘴氣,藝術、品味、情操,就是你這種人以市場為名摧毀的,我會懲罰你。」 這場對話十分重要,是添花點睛的一場。「飛鳥俠」為什麼得獎?因為這齣戲講出了西方文明世界的心聲:為了遷就弱智而低俗的大眾,「我要製造網絡即食消費的全球巿場商品」,但是不代表我失去了靈魂。像英國戲劇家王爾德說的:「當人人都住在污渠裏,總有幾個會仰望星空。」 「飛鳥俠」講的是西方文明之中很深奥的哲學:追求原則、尊嚴、高尚,也就是說,人不是畜生。但是這齣戲的難題是,這種藝術家的牢騷戲,拍出來,還要不要全球化市場?譬如,讓現今最大的市場消費者中國人來紐約看本片,十個之中有十一個,全場呵欠連連、打機傳短訊,看得一頭霧水,看完了要在戲院外示威,聲稱「貨不對辦」,一齊要回水,大吼:還以為這是像蝙蝠俠蜘蛛俠一類的大片,什麼破玩意,飛鳥俠?這樣的鳥電影,騙老子呀? 陶傑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20150225-林兆彬:建設民主中國的本土意義

林兆彬:建設民主中國的本土意義 21:35 25/2/2015 ■支援中國民運正是為香港爭取民主。資料圖片 近年,所謂的「本土」思潮湧現,衝擊港人對民主運動多年來的固有想法,特別是中國民運與香港民運的關係。早前,有大學學生會候選內閣表示不認同「平反六四,建設民主中國」,指港人無責任建設民主中國。隨着年輕一代對中國大陸的距離感不斷增加,相信抱有這種想法的港人將會越來越多,距離六四還有數個月,港人似乎要趁機疏理清楚上述這種似是而非想法究竟是否合理。 提到建設民主中國,就先要從上世紀80年代說起,當時中英兩國正就香港的前途問題進行談判,基於民族主義抑或是政治現實,選擇留低的港人也算是接受了「民主回歸」這條道路,並期望中共會讓香港進行民主和社會改革,脫離殖民統治。 在六四屠城之後,百萬港人走上街頭,喊出「平反六四」、「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等口號,廿多年來風雨不改,堅持悼念六四,這一切一切,都是從香港本土出發的。屠城當年距離九七主權移交只有八年,港人眼見「回歸」已經成為了無法逆轉的事實,撇除民族主義的因素,當時港人大力支援中國大陸的民主運動,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為了爭取香港本土的民主。 當時港人相信,假如中共不改變獨裁本質的話,香港也是難以進行民主改革。當中共被迫向人民跪低,實行民主化的政治改革,香港就會成為中國民主化的先驅者,發揮着示範作用。半被迫接受「五十年不變」的限期,也是因為港人相信在2047年之前,兩地的政治和經濟差距將會不斷縮窄。可惜事與願違,去年的人大8.31決定和雨傘運動的結果已經對「民主回歸論」潑了一大盆冷水。 不過,不管你多麼不想承認也好,香港已經被中共直接管治,當中共仍然是一個獨裁專制的政權,就必定會在政治和經濟上干預香港。如果想爭取香港的民主,不管用甚麼社會運動也好,其目標也是要迫使中共作出改變,向人民跪低。雖然雨傘運動的結果讓港人很失望,但從現實政治角度出發,為了香港本土的民主,港人其實更需要堅持建設民主中國,因為這條路線能夠團結到所有被中共壓迫的人民,包括中國大陸的維權人士,一起對抗中共的獨裁統治,集合最大的力量,迫使中共進行政治改革。 香港的民主運動,當然是以香港作為本位出發,目的是捍衞港人利益,但這樣不等於只將運動的想像局限於香港這片土地。當港人不再堅持建設民主中國,那麼在中國境內就不會再有人公開要求建設民主中國

20150225-余杰:沾一口習「仙氣」

余杰:沾一口習「仙氣」 21:35 25/2/2015 ■習近平早前到雲南洱海視察,留影處成為不少遊客爭相拍照的地方。資料圖片 中國新聞網報道,習近平陝西考察到訪處,如延安、銅川、西安等地均成為春節旅遊新熱點。 據延安當地旅遊部門統計,僅大年初三這一天,延安革命紀念館就接待遊客七千六百人次,同比增長六成以上。座落於黃土高原的延安市延川縣梁家河村,原本是個寂寂無聞的小山村,因為習近平曾在此插隊當過知青,近年名聲大噪。據梁家河村史館管理員石玉興介紹,這幾年,每年都有近十萬遊客慕名來參觀。春節期間,外地散客大幅增長,以闔家自駕遊為主。 當我讀到這樣的報道時,不能不承認,毛時代盛行的宣傳術語和套路如同殭屍一般復活了。而我更想追問的是:那些絡繹不絕地追隨習近平腳步的民眾,難道是想到領袖蒞臨過的現場去沾一沾「仙氣」嗎? 此前,同類報道已多次出現在各級官媒上。比如,習近平到雲南大理的洱海視察之後,他拍過照的那個地方立即成為遊客拍照的最佳景點,在此排隊等待者每天排成長龍。當地景區管理方恨不得插上一塊「習大大留影處」的牌子,然後向到這裏拍照的遊客收費,那才是日進斗金的買賣呢。那麼,習大大豈不就是神仙下凡、點石成金? 這一類寫法嚴謹的新聞報道,讓我想起了壽西斯古時代羅馬尼亞的若干往事。在精神的貧乏和封閉的意義上,號稱「大國崛起」的中國跟那時外強中乾的羅馬尼亞處於同等水準。在羅馬尼亞,壽西斯古宛如無所不能的宙斯,不用處理任何實際事務,只需接受全體國民之頂禮膜拜。羅馬尼亞流亡作家赫塔·米勒如此描述說:「獨裁者的上萬個塑像遍佈全國,配合他的聲音對人們實施着潛移默化。長達幾個小時的演講通過廣播和電視,使他的聲音成為空中的控制。每個公民熟悉這聲音就像熟悉掠過的風,飄下的雨,也熟悉他的講話的風格、手勢以及額上的鬈髮、眼睛、鼻子和嘴。」換言之,如果沒有壽西斯古這位偉大的父親,人民連吃飯穿衣都不知道該怎麼樣進行。 在蘇聯東歐的共產黨國家中,壽西斯古的偶像崇拜最為登𥧌造極。不過,壽西斯古是在其統治羅馬尼亞長達十年之後,才大規模地展開造神運動。此前,壽西斯古謙恭有禮,低調節制,平易近人。一直等到他清除了所有黨內競爭者,成為「朕即黨」、「朕即國家」的獨裁者之後,黨的宣傳機器才開足馬力,掀起個人崇拜的熱潮。 與之相比,習近平上台僅僅兩年多,就已經大權在握、超凡入聖了,比起壽西斯古來,堪

20150225-阮穎嫻:全民退保既不公義也無效益

阮穎嫻:全民退保既不公義也無效益 21:35 25/2/2015 ■政府應將資源集中協助最有需要的長者,而非實行全民退保。資料圖片 全民退保的討論裏,左翼最大的盲點,是看不到原來實行全民退保後,窮人的生活並沒有好過,方案不是最有利社會整體效益,他們也無法證明全民派錢效益比針對援助高。 三千元對於一個只有一百元的人,比起一個已有一萬元的人來說,邊際效益(marginal utility)較大,所以某程度的財產重新分配,可以達至社會效益最大化(utility maximization)。對於貧窮老人,他們本來就有綜援津貼,總數接近三千元,全民退保實施後情況沒有變好。對於富有老人,他們多了三千元,但如果將這三千元付給貧窮老人,邊際效益會較大。因此坊間的全民退保方案搞完大龍鳳,重新分配財產的效益不大,令生活已經過得好的人有更大優勢亦不公義。 在富裕社會,我同意弱勢不論年齡都應得到幫助,我不同意的是老人不論貧富都自動有錢分,福利着眼的是需要,不是年齡。左翼當真要恪守公義,就應叫有資產的退休人士將錢拿出來分,幫助最弱勢,而不是倒轉要社會出錢給他們。香港的代內(intrageneration)貧窮問題嚴重,老者有人有幾層樓收租,也有人執紙皮;年輕者亦有人飛黃騰達,有人捉襟見肘,因此財富再分配不應以代際(intergeneration)為原則。 全民退保支持者說現在的綜援不能幫助弱勢,所以必須全民派錢。世上總有人有需要但沒有申請或申請不到車船、書簿、上網津貼,解決方法是改善制度,而不是全世界都有津貼。 寧願全民派錢而不作甄別,原因只可以是甄別成本比全民派錢更貴,但這條數從來都沒有人計過,也沒有人證明過。老人很少突然變有錢,一生審查一次,然後就是抽查,成本有多高?假設社會有100個人,找出最貧窮的一個人為甚麼比向100個人派錢成本較高?如果成本高,原因是官僚沒有效率,甄別制度繁複,這點整個政府都要改善。 甄別的另一個成本是誘因扭曲(incentive distortion),造成浪費。如果每人待遇一樣,就不會因應甄別制度作出扭曲行為,社會更有效率。不過,全民退保供款門檻本身也有扭曲行為,也造成浪費。如果是因為這個原因,應該所有打工仔不論收入都交一模一樣的供款額才是。 只有在有充份證據顯示甄別制度社會成本高昂,效益還低過全民退保,而沒有任何辦法改善,全民派錢才

20150225-陳詠燊: 香港式男人之苦

陳詠燊: 香港式男人之苦 2015年02月25日 男生G半年來第二次被分手了,原因是──太忙。 是女友都嫌他太忙。 他在一間小公司任職經理,人工不俗,唯獨工作很困身。他每天八時半回到公司,晚上十時多離開是等閒事,而一星期至少有一晚是要過凌晨十二時的。 他責任感重,在這些小公司的所謂上下班時間,根本沒有意思的。真正的準則,是工作做完了沒有。 當然,工作是永遠做不完的。 星期一至五,他絕對是一條行屍走肉,回到家就是睡。 淨下的星期六、日呢?他可以抽到一天出來拍拖,而另外一天,他要留半天來補眠,半天來陪父母。 興趣?早就甚麼都不剩了。 他的生活,就是如此這般,一目了然。 他上年認識了一個女孩,開始拍拖。而跟他一起的規條是──一星期只能見一天。 初期,女孩都體諒,因為她認為,即使星期一至五不見面,通個電話,發個WhatsApp也能溝通吧! 可是,男生就是連電話也無力去講,發個WhatsApp也不情不願的。女孩很氣。 我問:「就隨便發個WhatsApp給他吧!」 男生答:「發個WhatsApp不難,但發一個寫得好WhatsApp很難,而且回覆下去,就變成了聊天,聊天就要用誠意。我工作時,真的沒有時間去一心二用。」 這,應該是不少男人的心聲吧。 至於拍拖的那一天呢?只要那天表現得好好的,都可以彌補得到吧。 「你覺得我還有心力去想節目嗎?」他說。 於是每星期那個拍拖日,都只是逛逛商場,吃個飯就回家了。 當然,様子都同様是沒精打采的。 上年的那個女孩,終於忍了八個月,離開了。最近的一個,半個月又分手了。 香港男人,未必每個都有他那麼嚴重,但稍為對工作有點責任感,或有點事業心的,應該都不遠矣吧。 「難道我一天轉不到工,都不可以拍拖了嗎?」他問。 我想了想,笑問:「你公司有女同事嗎?」 「有,」他答:「是師奶來的。」 明晒。 香港男人,辛苦晒。 FB: https://www.facebook.com/SunnyhahahaChan

20150225-馮睎乾:茉莉香米香不香?

馮睎乾:茉莉香米香不香? 21:23 25/2/2015 早前拋磚引玉,說「hea」字或許出自Beyond,有讀者即按圖索驥,翻出樂隊1997年《請將手放開》專輯內一曲《遊戲》,發現歌詞已用上「hea」:「寧願繼續遊戲,跟班friend hea到天光。」莫非Beyond真是源頭?問一問他們就水落石出了。 我由是想起沒有電腦的時代,追蹤某個典故就如大海撈針,如清代學者閻若璩(他考證到《古文尚書》為東晉晚出的偽書,推翻千年傳統,是樸學一代宗師),有人曾問他「使功不如使過」出自何書,居然要二十年後才找到確切答案,但今天你一上網,彈指間就可解決。最近我又靠谷歌長了見識。 我有一位當廚師的友人,總喜歡誇誇其談。大前天他又洋洋自得告訴我和朋友Y,他的嗅覺比普通人靈敏很多,近乎狗的境界,例如泰國茉莉香米煮熟時,一般人甚麼都聞不到,他卻能夠聞到淡淡的一陣茉莉清香。我吃了十多年茉莉米,大概因為鼻敏感長年鼻塞,的確甚麼都嗅不出來;至於友人Y,聞言後則默不作聲。事後Y跟我說:「分明是吹牛,但也沒必要當面拆穿他。我吃了多年的茉莉米,從未聞到茉莉香味!其實所謂『茉莉』,只是泰文Mali的音譯,他居然信以為真,笑死人了。」我不懂泰文,但他說得頭頭是道,推論也符合廚師的性格,那一刻我就信了。 本來小事一樁,但回家後總念念不忘:到底茉莉香米有沒有茉莉香呢?我先問家人,都說沒有;再查谷歌翻譯,原來「茉莉香米」的泰文是Khao Hom Mali,Khao即「米」,Hom Mali即「香的茉莉」──那麼「茉莉香」就不是如Y所說是音譯了,而是音義俱備的中譯名字。我繼續搜索資料,真相終於漸漸顯露:茉莉香米確是香的,那氣味來自「乙醯基吡咯啉」,在香蘭裏也可找到這種化合物,所以茉莉香米嗅起來其實不像茉莉,反而接近香蘭葉;這種米形狀細長,通體純白,當初泰國人因其形似而稱之為「茉莉花米」,後來誤為「茉莉香米」;在中國大陸買到的茉莉香米,做出的飯都有濃郁的茉莉花香,因為那是假米,只是將食用香精直接噴在白米上。 那麼廚師友人真是吹牛嗎?也不一定。真相往往是弔詭的,正如真的茉莉香米原來沒有茉莉香味。Rachel Herz是著名嗅覺心理學家,她有一個實驗是這樣的:給相同香味的化學物貼上不同的名字標籤,再讓受測者給那氣味打分,結果發現人的嗅覺會受標籤影響,形成幻覺,例如薄荷醇標為「薄荷糖」時是芳香的,叫「胸腔

20150224-王維基:獅子山再現旗幟

王維基:獅子山再現旗幟 24/02/2015 再有爬山人士在獅子山上掛上「我要真普選」的旗幟,相信大家已經明確反映了對真普選的訴求,這是大家對真普選的一種表達方式。先不評論這個做法是否合法,但相信每次被掛上旗幟後,政府必定非常緊張並即時派人處理。每次消防員及爬山隊員被匆匆急召到現場清理旗幟,雖然他們都經過訓練,但萬一在處理途中不慎發生了意外,相信會對這個運動及訴求帶來負面影響。 我建議一個讓大家表達意見而且可行的做法,就是在家的窗外插上旗幟。這個做法在外國非常普遍,當遇上甚麼節慶,或是希望在大選中表明自己支持的黨派,外國的市民都流行在窗戶插旗。在香港,大家並同樣能在窗戶或露台放置黃色或藍色的旗幟,若發現超過一半的市民都放置了黃色的旗幟,我相信這都是一個讓香港和北京政府了解市民訴求的更有效方法。 (本欄逢周一至五刊登)

20150223-王維基:消費者的投入程度

王維基:消費者的投入程度 23/02/2015 當我們的網購第一階段發展至一定的成熟程度,包括客戶對我們的商場、商戶、對我們的規模建立起一定的信心,以及在我們的送貨及客戶服務更穩定之後,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增加商場內不同類型的供應商,只要是售賣正牌、正貨的商戶,我們都會大量吸納,希望可以做到「人無我有,更多選擇」。 不只是產品種類,產品資料的詳盡介紹,也是促成網購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就是要增加消費者對商場的投入程度。 我們的網購第一階段,都以傳統單向式的溝通,通常只由商場和商戶一方提供資料;第二階段我們希望做到的,就是提供一個用戶參與的平台。不論消費者有沒有購物,也能夠投入及參與。 不過,我們目標的消費者並不是一些與科技伴隨成長的年輕人,而是沒有時間購物的中高檔消費群。這些收入較高的人士,真的會熱衷投入到訪我們的商場嗎?這一點有待觀察。 (本欄逢周一至五刊登)

20150225-月巴事 - 月巴氏: 普通如你,是否得到你人生所期望的? 2015年02月25日

月巴事 - 月巴氏: 普通如你,是否得到你人生所期望的? 2015年02月25日 先旨聲明,在《Boyhood》和《Birdman》之間,我揀《Boyhood》。但我不是奧斯卡評審,人哋鍾意揀咩,咪咩囉。 我是個熱愛無限翻炒的普通人,但可以好肯定:一定不會翻炒《Birdman》。 Michael Keaton當然做得不差(甚至極好),明顯老咗的Naomi Watts也很正,那一以貫之的爵士鼓擊配樂亦好得我歡心,但我就是不想重溫那一種重壓——一種由開波到散場都煞有介事地存在的重壓,壓得我好辛苦。 這種經由煞有介事式重壓所帶來的辛苦,keep住出現在Alejandro Gonzalez Inarritu過去的電影裡,《狗男女的愛》、《21克》………所以我冇睇他的《巴別塔》。 但我對《Birdman》和Alejandro的觀感,毫不重要。真正重要是:Why《Birdman》的那個過氣荷李活巨星要去改編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的小說?甚至在電影一開波,便煞有介事地引用對方的詩《晚期斷章》作提綱挈領? 我諗唔通。於是迫自己將收埋喺屋企深處的幾本瑞蒙.卡佛小說摷番出來,翻炒。 記得曾經有人咁教我:寫小說大前提,必先設計一個引人入勝角色——如果寫一個好似你同我或佢的普通人,搵鬼睇? 偏偏,瑞蒙.卡佛成世人寫的小說,都以普通人做主角,但你不要誤會這些普通人會被安排一段驚險奇妙兼而有之的歷程,瑞蒙.卡佛安排給角色們的奇遇頂籠是:一對普通夫婦獲鄰居拜託,在他們外遊期間幫手睇吓屋餵吓喵,然後兩夫婦便各自借「進入」別人的生活場所,為懨悶日常搵到一點點樂趣………一個曾經做sales的失業男人,到老婆返夜班的破落coffee shop幫襯,偶然聽到兩條麻甩佬話老婆好月巴,這個失業男人便叫老婆努力節食減月巴,減到咁上下,失業男人再去coffee shop靜靜雞而又張揚地問其他男顧客點睇佢老婆………有些故事,甚至只是一對普通夫婦在某一個尋常晚上臨瞓前的對話,老公一心想快啲瞓,但老婆又唔願瞓猛捉住老公傾偈,然後,戛然而止。 上述故事,統統十幾頁篇幅,十幾分鐘睇得完,瑞蒙.卡佛沒有甚麼微言大義要說,也不像時下某些作家藉著一些生活小故事去(偉大地)治愈讀者;他說的故事絕不矯情,甚至近乎無情;他要寫的,大概只是普通人在懨悶生活下的情緒——已經去到一個不可

20150225-陳淑莊:麒麟開年

陳淑莊:麒麟開年 21:36 25/2/2015 在尼泊爾過農曆新年,加德滿都山谷的幾個漂亮古城美艷絕倫,有些建築物窗戶是當地工匠人手精雕的木框,夕陽照在紅牆之上,映得城鎮一遍浪漫的淡紅,但古城的沙塵之大叫我頗意外。 尼泊爾另外一件叫我這個香港人大開眼界的事,要數這兒長期電力不足,在加德滿都每天分區分時段供電。夏天還好,每日停電只四、五個鐘,冬天有時停電十幾小時。 不過,如果你住在高級酒店也未必察覺,因為酒店會有後備發電機,確保遊客有個美滿卻又離地的旅程。這回我入鄉隨俗坐長途巴士,光顧地道餐廳,在香港我們連電話無電也忍受不了,要帶着「奶媽」傍身,人在尼泊爾所到之處每逢有濕電供應,即時要叉電話電腦和相機,因為你不曉得幾時又再停電。 不過這種今日唔知聽日事,每一分鐘都要活在當下的生活,其實也令人容易快樂。 於是當我的電腦難得有電,又當酒店的WiFi難得運作正常,而且可以順暢地全程直擊葉劉淑儀被麒麟開年,唉呀陰功豬,真是見到都覺得痛啊! 當然,葉劉必會解釋自己是基督徒不信邪的,如果有人好奇既然是基督徒去車公廟上香嚟托咩?那就證明發問的人不了解葉劉了。葉劉愛攝位愛招搖,所以佔領期間她咬着風頭躉黃之鋒唔放,見報率才能與之鋒BB並駕齊驅。 難得WiFi正常,我在尼泊爾把麒麟開年片看了又看,睇清楚,葉劉本來在隊伍一邊,卻伺機一個箭步想攝到隊伍中間,負責求籤的劉皇發在隊伍正中嘛,卻又因為這一鬼祟舉動被麒麟撞到彈開。 我還記得03年葉劉任職保安局局長時,曾經有段時間民望頗高,人氣高到上了一本月刊的封面,由形象設計師度身訂做了一個紅彤彤半躺美人的扮相,誰知因為推銷23條惡法,民望跌到谷底,就如今年車公那條「色則是空空是色」的預言。 劉皇發勸大家不要貪心,竟然可以引申為政改要袋住先。便宜莫貪我是深信不疑的,所以在沒有普及而平等的選舉與被選權的前提下,車公靈籤正是要提醒我們不要貪所謂一人一票「袋住先」的小便宜。 為民請命的麒麟教的! 陳淑莊

20150225-吳志森:退出學聯,然後呢?

吳志森:退出學聯,然後呢? 21:35 25/2/2015 ■港大學生會日前以公投決定退出學聯。資料圖片 香港大學公投通過退出學聯,各大學紛紛成立退聯關注組,大專院校退聯潮,烈火燎原。退聯的論述,離不開學聯體制不夠民主、領導層不是公民提名、未經一人一票普選產生、代表性認受性不足;學聯的院校共識制,令決策緩慢,在雨傘運動期間,錯失了不少關鍵時機;要求學聯改革的呼聲,幾年前已開始提出,即使不是毫無反應,也是敷衍了事,別無他法,惟有退出;更有論者指出,退聯潮,對所有民主派政團發出警號,代議制度已經失效,只有直接民主,才是出路。 我不知道這些深層次的論述,是退聯同學的真正想法,還是只是理論家們的一廂情願,把高深理論加諸同學口中,令退聯論述,聽起來更為完美。我在電台訪問了主張退聯的同學,似乎並沒有想得這麼深入,他們不滿學聯產生的制度、推行的路線而選擇提倡退出。他們也沒想過通過贏得學生會選舉進入學聯奪權,退出學聯後更沒計劃成立新的學生組織,取學聯而代之。簡而言之,現在只一心一意「拆散學聯」,其他的以後再算,沒有任何後續的設想。 這種情景,似曾相識,在雨傘運動各佔領區都曾經出現。有人在佔領區到處張貼「提防左膠散水」的海報,將不同意見者一律打為「左膠」。有佔領者大聲指斥學聯學民佔中三子都不代表我。「沒有大會只有群眾」叫得震天價響。他們更進一步在佔領區圍學聯學民,聲嘶力竭,要除之而後快。有人要拆大台,指大台不民主,窒礙言論。更有人要解散糾察,指維持秩序的糾察,影響集會人士的自由。 問他們拆了大台,解散糾察,然後如何?沒有「然後」,也沒有「如何」,總之是「沒有大會,只有群眾」,誰也不代表誰,否則就是褻瀆了群眾運動的神聖。這種思路,與退聯的想法如出一轍。退出學聯,然後如何?沒有「然後」,也沒有「如何」,今天就是要退出,不打算進入學聯奪權,也沒計劃成立新組織另起爐灶,以後怎麼辦,交由同學討論,這就是直接民主。 今天發生的退聯潮,是雨傘運動後期一連串事件的延續。「沒有大會,只有群眾」的說法,令整個運動缺乏方向,退場給人罵左膠,升級給人罵激進,退不得進亦難,長期膠着,民意逐漸流失,爛尾收場。今天退聯,至少在客觀效果上,造成學聯代表性成疑,非但沒有因雨傘運動凝聚力量,反而令人覺得學生組織潰不成軍,學生運動敗象紛呈。 有人說,出現退聯潮,中共最高興。網上一片指摘之聲:退出就退出

20150224-關焯照:多按不是次按

關焯照:多按不是次按 19:55 24/2/2015 ■香港樓價近年持續高企。資料圖片 最近一位地產界人士多次撰文指出財務公司(俗稱「財仔」)濫借,導致出現不少「多按」物業。一旦樓價逆轉,「多按」物業隨時變為樓市爆破的藥引。因此,市民想置業前,應該考慮清楚目前樓市狀況,以免高位接火棒。 市民應該感謝這位地產界人士的忠告,現在香港樓價的確有很高的機會見頂。但他提出的論點卻不是今次樓市將會爆煲的主因。而「財仔」的多按問題也不會變為美國式的「次按」(Subprime),因為金管局已在地產按揭方面做了不少準備。即使樓價顯著下挫,香港的銀行體系是不會重演2008-09年金融海嘯時的銀行危機。 次按危機並不是單純由銀行濫借引發出來,而是有其他負面因素同時發生才能夠演變成為一個完美風暴。要明白次按問題,筆者首先解釋美國上次樓市泡沫形成的原因。附圖是2000年至今美國20大城市的樓價指數。從2000年1月至2006年7月,樓價指數從100升至206.52,升幅超過一倍,這個急升浪的來臨是由於聯儲局在2001年初至2003年中期間大幅減息。在極低息環境的影響下,樓價飆升也是理所當然。 但低息不是唯一的因素刺激美國樓市產生泡沫。其他因素包括監管機構對「金融創新」(Financial Innovation)的管理不善和金融機構的貪婪,也是罪魁禍首。 在2000年以前,只有最優質(或最優惠)的借款人(Prime Borrowers)才可以獲得按揭貸款,但基於電腦科技和統計方法不斷改進,美國的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可以將借款人的信貸風險評分計算出來,從而給予適當的風險評級。簡單而言,美國按揭的風險類別是分為三個(由最低至最高):一、最優質按揭(Prime Mortgages),二、替代優質按揭(Alt-A Mortgages)和三、次級按揭(Subprime Mortgages)。金融機構更將這三類不同風險的按揭打包成為「按揭抵押證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的金融創新產品。由於美國樓價持續上升,「按揭抵押證券」變得大行其道。其後出現的「樓宇按揭組成」(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也是利用按揭抵押證券轉製而成。 次按市場快速成長為美國樓市增添動力,導致樓價明顯升溫。無奈,美國的監管機構沒有做好監管工作,驅

20150224-陸昕慈:流動支付之戰

陸昕慈:流動支付之戰 19:55 24/2/2015 ■微信去年將紅包數碼化,取得相當的成功,更積極開拓流動支付業務。資料圖片 繼去年微信紅包搶一時風頭之後,今年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也投入重金加入春節紅包之戰。除夕當天,微信紅包收發總量達到10.1億次,手機QQ紅包收發總量6.37億次,支付寶紅包收發總量為2.4億次,微博亦有1,541萬網友爭搶由央視春晚及39位明星與商家送出的1.01億個紅包。 紅包數碼化始於去年春節,微信支付後來居上,推出微信紅包在短短七日內吸引800萬用戶的參與,迅速綁定了大量銀行賬戶,讓業內人感慨「微信支付僅用兩天幹了支付寶10年的事」。在微信努力向支付領域邁進之時,阿里巴巴也致力於通過微博、來往實現其社交版圖的擴張。今年微信與支付寶的真正對決結果,似乎讓人看到社交支付的潛能。 這種「社交支付」模式的熱潮,得益於紅包數碼化的實現。春節四日假期中,人們最熱衷的,是緊盯着手機在支付寶和微信群中搶紅包,紅包幾元至幾十元不等,比起真實生活中幾百上千的紅包,通過微信或者支付寶搶到的紅包價值,實在是少之又少。然而,如此熱衷於「搶紅包」,是在於一個「搶」字,意在熱鬧喜慶而已。這正是社交支付的精髓所在,在熟人社會中,人情與金錢一直是綁定在一起的,而社交與支付(或消費)綁定模式的盛行,不過是將利益數碼化,正正迎合了華人社會中人際關係與利益綁定的傳統。 然而,微信支付的本質其實仍然是局限於熟人之間的「社交」行為,而並非真正的「支付」行為。微信支付至今主要的消費應用只是在滴滴打車、京東商城等平台,還未能做到如支付寶一般,因為基於阿里巴巴、淘寶、天貓這一巨大的消費用戶網絡,可以囊括話費充值、信用卡還款、機票、彩票等等日常消費範圍。而且,在年前騰訊投資的滴滴打車與阿里巴巴投資的快的打車實現合併後,支付寶全面覆蓋打車市場也是指日可待。更甚者,這種在人情社會盛行的社交支付模式,有一個無法避免的瓶頸。根據Dunbar's number定律,人類的社交能力是有上限的,能維持穩定而緊密人際關係的社交圈人數不超過150人。社交網絡出現之後,這一上限數字被預測達到500人,即在社交媒體上人類能維持不超過500人的「點讚之交」網絡。而這個上限,正是微信紅包的「社交支付」模式的局限所在。 微信紅包今年春節的10.1億次收發量,其實是來自於2,000萬微信用戶

20150224-李怡:對人

李怡:對人 19:55 24/2/2015 ■梁振英的誠信破產,令不少市民對他所推行的一切政策均不信任。資料圖片 【小評】 林鄭月娥新歲接受訪問時說,她感覺到有議員是「對人不對事」,對某些施政純粹因不喜歡特首或她自己而採取反對態度,希望年中政改方案表決後立法會的不合作運動可結束。未來議會能盡快回復秩序,政府施政更順暢。 林鄭說的對人不對事的確是當前現實,而且不僅是有些議員的取態,更是社會上多數人的共同取態。這種情況並不會在政改表決後有所改變。主要的「對人」是對行騙長官,亦會禍及支持他的人。就以他的羊年賀詞來說吧,「祝港人身體健康、喜氣洋洋、家庭和睦及一團和氣」,應該沒有人反對了吧,但看網絡的留言,沒有一句稱讚認同之語,全是對他的混罵。有說新年流流能否不要見到他的樣子;有說祝願他一家和睦,女兒不再需要割手,太太不再倒抽一口涼氣,在他的搭路下,劉某又再捐多四億給他兒子做研究的那間學校。留言豐富多彩,比他的賀詞好看多了。 當社會多數人都「對人不對事」,特首陷入塔西坨陷阱,他的公職怎麼幹下去? (本欄每周二、四出版) (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 李怡

20150224-戴耀廷:一黨專政能成功打貪嗎?

戴耀廷:一黨專政能成功打貪嗎? 19:55 24/2/2015 ■習近平上任後積極打貪,但卻欠缺制度上的改革。資料圖片 在大時大節,中國人的習俗是要送禮給長輩和上級。近年在大陸,新年送禮之風更是越吹越盛,成為了官員貪污受賄的大好良機。但今年習政權下了禁令,嚴禁官員在春節期間送禮、受禮,令官員們可在春假有一段清靜的日子,連帶貴價煙酒也滯銷了。這是否說習政權打擊貪腐已見成效呢? 最近也傳出中共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在一次內部講話中,引述習近平的講話,反駁對一黨專政的批評,認為一黨專政也能成功打擊貪腐。在講話中,王岐山引述習近平的講話說:「我們中國共產黨人還就不信這個邪。」王岐山還說:「我們應該有這個自信,就是我們發現了自己的問題,我們自己能夠解決。」王岐山還說打擊貪腐現在是呈膠着的狀態,且打擊貪腐之戰,是有開頭沒結束的。 不少人對習政權打擊貪腐的誠意及努力是持正面態度的。但問題是他們對一個專制政權能成功打擊貪腐,卻沒有信心,這也是為何王岐山要引述習近平的講話的原因。但從講話中,卻看不見中共有甚麼實質的方法,能突破專制政權不能打擊貪腐的宿命。要知道中共有否機會打破宿命,就要看這宿命之說的依據是甚麼。這要回到人性的本質。 官員們會貪污受賄是出於人性中自利的本質。既擁有權力,利用權力為自己及有聯繫的人(如親屬朋黨)取得利益,是人之常情。要打擊貪腐,若不能處理這人性中自利的本質,就不能成功。一個方法,是要官員由自利改變為利他,那麼他們雖擁有權力,卻不會用於自利,那就不會有貪腐了。但這就會要求所有官員都成為聖人,因惟有聖人才能超越人性中自利的本質。即使能有一、兩個聖人官員,那也不能改變整個制度走向貪腐的趨勢。 先不論習近平和王岐山是不是聖人,但即使他們都是聖人,他們也沒可能把所有中共政權的官員都鍛煉成聖人,故透過訓導去把官員的本質由自利變成利他,不可能是打擊貪腐的有效方法,做了也不會有大果效。因此習政權也沒有把打擊貪腐的重點放在這裏。 要有效打擊貪腐,還是要建立在人那自利的本質之上。若官員們因貪污受賄而可能得到的利益反不及依法執行職務,那基於自利的考慮,他們就會依法執行職務。要做到這點,打擊貪腐的手段必須相當猛烈,令所有官員都知道若他們貪污受賄,被揭發的機會和受罰的機會是相當高,並受罰而導致的損失會是極大,令他們不敢冒險去貪污受賄了。現在習政權所做的,正是用這方法

20150224-何韻詩:【七筆思議】詩與胡說:羊年生活自定義

何韻詩:【七筆思議】詩與胡說:羊年生活自定義 19:55 24/2/2015 ■到了這個年代的香港,農曆新年重點不在於習俗,它的主要意義其實是要讓工作狂般的香港人有個藉口熄機reboot。 年初五,助手發來短訊,說是日為開工好日,求其都要講點公事開開工。小時在外國,爸媽不迷信,並無任何風水相學命理等想法,回港後身處娛樂圈,身邊盡是八公八婆同事們,從不信到漸漸相信,到現在雖算不上沉迷依賴,但對於這種古人大智慧深感敬佩,故此也乖乖順應吉時開工寫文吧。 作為黃皮膚族群,我們其實是比西方人幸運的。一般其他地區的人們,一年就只有一次機會洗牌再來,我們卻有兩次,正!新曆除夕倒數完,定下新年大計,過沒幾個禮拜又無端端可以再來一次,是何等方便。如果踏入新一年,覺得依然有點懶洋洋不太起勁的,沒關係,還有一個多月的buffer位,讓自己準備一下,到農曆新年才正式更新自己,都未遲。 ■中國人新年傳統習俗眾多,年廿八洗邋遢、年三十要跟家人通宵等到十二點再收壓歲錢等,都是我記憶中的規條。 工作狂人休息的藉口 中國人新年傳統習俗眾多,甚麼年廿八洗邋遢、年三十要跟家人通宵等到十二點再收壓歲錢、新年要穿新內衣、年初一不能用掃把不能洗頭,都是我記憶中的規條,雜雜亂亂大概有一半是錯的。不過也無所謂了,反正,我們這一輩及之後的,已經不會太刻意跟上。到了這個年代的香港,農曆新年重點不在於習俗,它的主要意義其實是要讓工作狂般的香港人有個藉口熄機reboot,然後大模廝樣與好友相聚,hea爆新年。 曾經在台灣過新年,發現台灣友人們都不怎麼拜年,相對來說,香港人對於過年這件事是非常積極的。大概香港人平常都沒時間沒生活,稍作休息都會覺得心虛,到了新年就把一年份的玩樂都集中爆發,瘋狂過年。大家都超積極𢭃利是、超積極找節目、超積極賭博魚蝦蟹、超積極飲與食;各種聯誼節目在此時頻頻出現,漸漸構成屬於我們自己的習俗。 而我發現,雨傘後的第一個新年,多少有點不一樣了。有好些親友在佔領爆發後其實都沒怎麼見面,除了因為實在忙不過來外,坦白說有某些是因為立場明顯不同,是有刻意迴避的,也有人迴避我。到了新年,雖說意見分歧,但怎麼說也是相伴多年的戰友,一想到這,總覺得在這個時候都應該把某些激烈放一旁,好好互相祝福一下。 ■雨傘後的第一個新年,多少有點不一樣了,有好些親友除因為實在忙不過來外,坦白說有

20150325-經濟學人:威權主義者誤讀李光耀成功之道

經濟學人:威權主義者誤讀李光耀成功之道 8:34 25/3/2015 新加坡軍方人員昨日綵排,準備在今日以禮炮車運送李光耀遺體到國會安放。(法新社) 【明報專訊】李光耀治下的新加坡由資源匱乏的小島蛻變為全球數一數二富有國家,許多崇拜者奉星洲模式為圭臬,不過,英國《經濟學人》認為,李光耀確有很多東西可供世人借鑑,但一些人(特別是中國的)誤讀了其威權主義的成功之道: 新加坡有廉潔政府和高度自由營商環境,可是政治上卻一黨獨大和容不下異見聲音。批評者把新加坡與朝鮮的專制相提並論,甚至譏諷星洲是「有死刑的迪士尼樂園」。李光耀的擁戴者辯稱,相關限制只是換取穩定和繁榮的小代價。 孰是孰非言人人殊。不過,GDP數據誠實顯示了李光耀政策的成功。與朝鮮和迪士尼不同的是,星洲這個欣欣向榮之國,真實衝擊了自由主義者認為「經濟增長、繁榮和自由須並駕齊驅」的觀念。 中國的領導人對新加坡的一黨統治尤為着迷。他們看見了「西式民主」的弊端:短視、忽視兒童和外國人等非選民的聲音,以及攆走不及格領導者的習慣。李光耀的「精英統治」似是上述弊端的解藥。 四大特點造就繁榮發展 然而,星洲的特例是由4個特別之處所成就: 首先是其大小。這個城市國家的凝聚力並非巨大和分散國家所能比擬。 其次,新加坡立國之初的動盪環境強化了其凝聚力。自1965年與大馬痛苦分離後,星洲政府時刻提醒國民,一個華人為主國家被大馬和印尼這些穆斯林國包圍的脆弱。 第三是其地理位置。新加坡蓬勃發展部分原因是區內鄰居的缺陷。與香港的繁榮建基於中國,同時又並非「完全中國化」類似,新加坡立足東南亞,可又並非只屬東南亞。 第四亦是最重要因素,是李光耀本人。他建立了高度廉潔政府,延續至今。有別於許多獨攬大權領導者,李光耀設計了一個可在他身後經久耐用的系統。星洲政府需保持廉潔回應選民訴求,可是並沒多大下台危機。由是者,政府可迴避民粹訴求,施政則建基於國家長遠利益。 中國廉潔不足缺異見制衡 與星洲不同的是,大部分國家的廉潔需制衡機制,並需有不會動輒被斥為不愛國的反對聲音。可是,以中國為例,習近平兩年以來的反貪尚未全面報捷。綜觀許多發展中國家,反對派的批評不管合理與否,也會被視為叛國者。 星洲模式存隱憂恐難承傳 話說回頭,星洲模式亦有隱憂,也許不能恒存。隨着出生率下降和社會老齡化,新加坡政府需加大福利政策。另

20150223-青豆:深陷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 的鳥人

青豆:深陷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 的鳥人 2015/2/23 — 16:59 立場新聞 https://thestandnews.com/art/%E6%B7%B1%E9%99%B7-society-of-the-spectacle-%E7%9A%84%E9%B3%A5%E4%BA%BA/ But certainly for the present age, which prefers the sign to the thing signified, the copy to the original, representation to reality, the appearance to the essence... illusion only is sacred, truth profane. Nay, sacredness is held to be enhanced in proportion as truth decreases and illusion increases, so that the highest degree of illusion comes to be the highest degree of sacredness. 法國 Marxist 理論家 Guy Debord 的 1967 年哲學經典 “The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 前言引用了這一段話,作為引子,很扼要地槪括了接下來這本小書將要探討的、後來對西方當代藝術理論影響甚深的槪念︰ “spectacle”。 再簡單一點地簡而言之,即是現代人只喜歡吸引眼球的膚淺的表面/表象,而懶於理會事物真正的底蘊。當然,這是過於簡單的講法,Debord 還說,現代生活是這些 “spectacles” 的集合,甚至替代了「真實」的生活本身。”Everything that was directly lived has moved away into a representation.” 《飛鳥俠》 (Birdman) 中描繪的世界有點類近 Society of Spectacle (中文多譯作「景觀社會」)。但這部電影不單純是批判這個 Society of Spectacle,也充滿自嘲。 (以下嚴重劇透。

20150223-Made in China 玩完? 業界料東莞逾百工廠倒閉

Made in China 玩完? 業界料東莞逾百工廠倒閉 22:39 23/2/2015 讓中國人引以為傲的「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已走到盡頭?據中國經濟網報道,隨着內地低成本的優勢流失,中低端製造業移往東南亞國家,而外商投資的高端製造業亦回流本國,今年中國製造業料將發倒閉潮,首當其衝的,會是廣東東莞的大型工廠。 報道引用多個例子,說明「中國製造」將近尾聲,包括本月初,日本腕錶品牌「西鐵城集團」(CITIZEN,港台稱「星辰錶」)位於廣州的工廠宣佈關廠,生產線將轉往泰國。另外微軟在去年12月宣佈,將在今年第一季關閉位於北京和東莞的手機工廠,相關生產製造將轉往越南。而日本企業松下、大金、夏普,也計劃把製造基地遷回日本。 報道引述產業界人士指,由於業務量縮減加上資金吃緊,東莞將有上百家大型工廠倒閉或停產。 南京財經大學中國區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陳志龍表示,隨著人口紅利消失和生產要素成本上升,大陸的製造業面臨很大的危機與挑戰。他並舉例指,大陸遊客喜愛赴日購買設計貼心的馬桶蓋、電鍋,凸顯大陸製造業轉型中的創新不足。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亦表示,「中國製造的問題在於大而不強」,創新是經濟結構改革的動力,未來製造業若要轉型升級,應朝向服務化、小型化、專業化。 中國經濟網

20150219-Ja Poon:《換個情人吧!》

Ja Poon:《換個情人吧!》 2015年2月19日星期四上午10:58 苦守一段雙方都不快樂的關係,或者是出於愛,其實也可以是不懂愛,因為某些堅持,可能是在扼殺大家再次越上最愛的機會……  她是個相貌和條件都不錯的女生,但每每越到的男人,都不太珍惜她。來自破碎家庭的她,對愛比較容易投入,亦因為渴望家庭,每次拍拖都很快走到同居生活。她前幾段關係,開始都很甜蜜,簡直羨煞旁人,而當中不只一段關係,幾乎變成婚姻。  但相愛容易相處難,每當她以為找到幸福,都會因為生活細節、價值觀的問題,小事化大,鬧到一發不可收拾。她試過遷就、迎合,也試過委曲求存,最後,還是走到不歡而散。  她年紀漸大,經歷了幾段傷心的關係後,心態也開始變,她由可以接受對她不好的男朋友,到可以接受不可能的關係,最後越忍越沒有底線。好朋友開始為她焦急,而她卻逆來順受地在不公平的關係中,繼續盲目付出,直到有天她和男朋友又為小事爭執,然後被拳打腳踢才離開。  人離開了,但她的心仍在那裡,最後還是認命地給他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終於一次,她再次因為煮中餐還是西餐的小事,又無端端被男朋友打,才決心搬走。 分開後,她經常自我質疑,到底她錯在哪裡?為什麼沒有能力令他開心?她開始不相信愛,更不相信婚姻……她一直耿耿於懷,也對前男友念念不忘,直到大半年後,她為姊妹擔任伴娘,認識了伴郎,二人一見鍾情,火速撻著,愛得甜蜜痴纏,很快便結婚、懷孕,一家三口幸福得令人羨慕。  其實,只要選對了人,路就自然好走。她對過去的男朋友,和對現任丈夫都是一樣付出愛,分別在於對象是否受落?是否珍惜?有沒有因為希望建立長遠關係而願意磨合?其實,她仍然是她,她一切也沒有變,變的只是換了對象,便走出了美滿的婚姻。  NLP常說,同一個方法,在同一件事上處理,一次不可行,多少次也不可行。這說明在情侶的關係處理上,盲目地用同一個錯誤方法付出,得到的只會是同一個結果。所以,有時對一個人重複處理無效,要換的就是方法,再無效,就是要換人,否則,只會得到同一個結果,就是一個重重覆覆,不想接受的結果。  一個不愛你的人,無論你有多好,多對,他都可以雞蛋裡挑骨頭,令你越愛越懷疑,終於迷思自己錯在哪裡?還有什麼未改好?一個愛你的人,無論你有多不是,多不好,他都會包容、體諒、接受,令你越愛越自信,覺得自己是最好、最幸福的,然後二人一起進步。  選

20150211-Ja Poon:舊愛你好嗎?

Ja Poon:舊愛你好嗎? 2015年2月11日星期三上午11:35 假如有一日,你知道舊愛變得很憔悴,你會因當日的離開而內疚嗎? 早幾日,有位靚Auntie問我,為什麼我可以這樣堅強?對經歷過的感情處之泰然?因為她剛收到朋友的短訊,說看到他的前夫變得很殘……靚Auntie忽然為著當日的離開很內疚,然後問了現任的丈夫,換轉是他會有什麼反應?丈夫說他不會內疚,但會為此而抱歉。靚太聽後仍是無法釋懷,總覺得自己虧欠了他什麼,然後糾結了好幾天,直到和我分享。 首先,本姑娘比較苦命,處身她的角色的比例比較少。而我在別人眼中堅強,是因為他們只看到事情的開首,和結尾的泰然。然而當中所謂的過程,其實人人都是同一條公式,就是傷心、自理、痊癒,只是每個人所需的時間不同,而我,不算慢而已。 當時我安慰她,人老了自然會殘,加上朋友的審美準則未必能作準,不需太放心上。聽上去好像不負責任,但其實一段感情告終後,到底還有誰需要對當時人負責任? 當然受害者或受傷者絕對有權說對方,但最後能帶自己走出困局的人,肯定是自己。自己也不自理好自已,對方看了即使再內疚,再抱歉,又能為自己做什麼?一句你好嗎?只是一時三刻的自我感覺良好而已,最多都只能安慰自己仍有少許位置,但,哪又怎樣?你有你生活,對方有對方忙碌,最後各有各伴侶,以後日子好不好,還是要靠自己。 人經驗過戀愛,試過你飛人,或人飛你,大概就會明白到一點,再見亦是朋友是需要時間,否則關心是會弄巧成拙的;如果再見根本不能是朋友,那關心就是多餘,做多只會令大家想多,最後好心做壞事,反成了雙方的負擔。 既然大家都已經有另一半,就得對自己和枕邊人負責任,過去已是過去式,既然回不頭來,內疚也只是過程。對大家有利的處理,就是各自過好自己的生活,走好自己的將來。 如果一段感情已走到無可挽回,分手要狠是必須的,過份的關心,有時反而是對對方的殘忍。 電影編劇、專欄作家Ja Poon 有興趣分享或有感情疑問的讀者,可聯絡到facebook/fans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japoononlove https://www.facebook.com/jaonlovefanspage

20150217-何韻詩:【七筆思議】詩與胡說:當科技省略了過程

何韻詩:【七筆思議】詩與胡說:當科技省略了過程 20150217 ■一直都是一個很愛把當下以文字或圖像紀錄的人,從小便是。 你有多久沒有動手寫過字?不是那種填入境表的功能性寫字,而是真真正正用紙和筆把心中想法紀錄下來的那種書寫,你有多久沒有動手做過這件事? 一直都是一個很愛把當下以文字或圖像紀錄的人,從小便是。兒時沒電腦沒iPhone,書寫的目的和功能極多元:寫日記、與死黨上課偷偷傳紙仔互動、寄信給偶像、塗鴉等,雙手便是唯一能將心情抒發的渠道。尤其在剛剛發現自己性取向跟別人不一樣時,各種不可告人的感受,就只能猛往紙上丟。 ■創作人Austin Kleon寫了一本小書《Steal like an artist》,裏面建議應把電子和手工用具分開兩個工作空間擺放。 那年的心情 後來當了歌手,創作人的身份讓我一直保持着使用筆記本的習慣,只是運用的模式也慢慢隨着年月有所改變。早年還會以寫日記的方式,把一些微小心情,無關痛癢的鬱悶和瑣碎事寫下;近年卻大都是用作功能性的日常紀錄,或筆錄書中看到的句子,從自身引發的創作和書寫相對變得比較貧乏。 是有點可惜的,也開始惦念起不只靠坐在電腦前思考的時候。用雙手實體地主導創作過程,是有其對腦細胞的獨特益處和滋養功能的。在電腦前,一動不動地盯着屏幕,只有手指頭和手腕在鍵盤與老鼠之間遊走,任由網上速度與功能如何出神入化,讓你的資訊從世界一個角落瞬間抵達另一角落,你實際上還是靜止的;而那種用身體參與、與空間互動的analog創作方式,實在更能啟動我們的天馬行空,你會有一種「真正在製作甚麼」的感覺,這是機器所不能替代的質感。 塗鴉與修正 舉個例,直接在電腦上寫作,有甚麼想修改的,按delete就可,任何痕迹都不留;但其實,我們的腦筋是需要透過visualizing,透過「看到」去引發更多的想法。那些塗鴉與修正,正是讓我們更準確找到路徑,理清思路的過程。除去了這些重要步驟,把本來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變成一直接跳到十,有點像把我們腦袋將各種訊息消化然後重整的機會剝削掉,創作力和聯想力也理所當然地相對降低了。 創作人Austin Kleon寫了一本小書,叫《Steal like an artist》。裏面建議,如果家裏空間容許,應把電子和手工用具分開兩個工作空間擺放。就是鼓勵大家把所有前期構思和創作工序都變作以

20150210-何韻詩:【七筆思議】詩與胡說:集體營運下的新轉機

何韻詩:【七筆思議】詩與胡說:集體營運下的新轉機 20150210 ■有想法和熱情的人何其多,既然沒有平台讓你們發揮,何不把各人的能力組合起來,用群體的力量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平台? 香港店租舖租長年貴到瘋癲,別說年輕人,就連我這種已上軌道的成年人,想開個café都思前想後,永恒地卻步於租金問題上。正當我為着新一代想創業的港青擔憂之時,發現原來在他們當中,已有人漸漸找到答案。 ■最近收到公司發來的年結單,發現截至佔領前的那段時間,原來是本人入行以來賺錢最多的一年。 藝術社區進化版 上周跑了觀塘工業區一趟,機緣下參觀了一棟聚集了一眾年輕藝術家的聚腳地。原來此工廈業主將其中三層的大空間分割出租,主要吸納各類型藝術工作者:設計、音樂、廣告、皮具手工藝都有。各個單位大小不一,唯一挑剔的是有點太密封,造型看起來有點像新式的高級劏房。但在業主這不知有心還是無意的插柳下,總算讓這些無法承擔一般工業區大單位的年輕創業者,組成了一個新社群,甚至為香港文化界衍生了一個新生態。 隔兩天,在台北,又碰到另一個類同的。也是一群二十來歲,剛起步的年輕藝術家,而且是個更進化的藝術社區版本。他們以群體模式去合租一個單位,大概的概念是,有共用的common space,如廚房、客廳、會議桌,但也有獨立的工作間;如說觀塘那間像新生代藝術界劏房,那他們大概就是個升級版的青年宿舍。 他們當中,有設計師、攝影師、廚師等,以單位名義組成一個合體,共用一些資源的同時,卻仍能保存自己的獨立性。他們更以各自擅長的技能,合辦了一個季刊小報紙,當中能展示各人的長處,也能作portfolio使用。試想他們若是獨立運作的公司,以各種正價的設計攝影費來計算,根本不可能辦到。但正因為大家的不計算,群策群力,讓以前的「不可能」如今輕易實踐。 這個新生態,實在inspiring。 ■無法承擔一般工業區大單位的年輕創業者,組成了一個新社群,甚至為香港文化界衍生了一個新生態。圖為觀塘工廈內的表演場地Hidden Agenda 齊抹去舊有思維 我們多少都被老舊思維模式綑綁,認為創業開公司,就是要有一筆資金,租個單位,一切靠自己扛起。殊不知,在這個瘋癲的環境,年輕人在別無選擇下,開始動腦筋找方法,漸漸開創了一個新的起步方式和營運生態。這種互助互利的合作思維,讓無法獨立承擔大風險但滿腔熱忱的人,聚合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