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5的文章

20150429-吳志森--林鄭鼓勵選民「造反」

吳志森--林鄭鼓勵選民「造反」 19:57 29/4/2015 ■林鄭月娥日前在電台節目回應聽眾質詢時指,市民若有不滿可以畫花選票表態。資料圖片 大家有否留意,當梁特首公開發言,皮笑肉不笑,就表示他滿口謊言,心中有鬼。用同樣的笑容,連續講了三次「落區呢樣嘢難唔到我!」話音未落,儘管已派出重兵,數十上百警力沿途保護,但最後還是抵擋不住群眾的抗議聲音,所謂落區宣傳,接觸市民,變成在開篷巴士頂層離地嗌咪,一張傳單也沒有派,一隻手也沒有握。 高官空群出動,只敢龜縮在巴士上層,由政府新聞署拍攝影片照片,發給傳媒行家。見到各司長局長副局政助,個個開懷大笑,面有得色。他們之中,有未入官府前的公共知識分子,在不同節目訪問過;亦有曾經深交的朋友,在學生時代談理想論抱負。從影片中看到,他們向路邊的市民落力揮手,跟隨司長們肉緊叫喊口號,「2017一定要得」,那種肉麻情狀,立時起了一身雞皮疙瘩。真想知道,他們的內心世界,究竟在想甚麼? 我不知道他們是否真心實意,相信這個關卡重重千篩萬選的所謂「普選方案」,等於向前邁了一大步?如果真的有好東西要賣,坐在巴士頂上嗌幾分鐘咪,然後頭也不回,絕塵而去,這種連群眾都不敢接觸的快閃宣傳,就等於落區推銷? 離地宣傳比起錨更差 坐在巴士上層有份嗌咪的曾俊華司長應該最清楚了,五年前的2010年,也大概在四、五月份,曾蔭權發動政改「起錨」,引起很大的爭議。官員落區也有給反對者圍堵質詢。但曾蔭權除了在巴士頂嗌咪宣傳,也有落地派傳單,雖然也引起秩序混亂,眾聲喧嘩,甚至落荒而逃,但司局長們總算有與市民接觸,曾俊華也有跟反對政改方案的市民直接「對話」。 今天我們看到的梁振英政府,全程「離地」,與群眾的接觸一秒鐘也沒有。但高官卻說,看到路邊市民向我們揮手,已達到宣傳效果,這不是自我感覺良好,而是吸了毒品一樣,自我麻醉。 高官刻意避開群眾,不但是因為害怕「衝擊」,更是辭窮理屈,無法為錯漏百出的假普選作出有說服力的辯解。政改三人組避無可避,到電台烽煙宣傳,已是最安全的方法。香港市民也不是省油的燈,來電聽眾的尖銳質詢,直擊要害,連好打得的林鄭司長也招架不住。 聽眾李先生來電,聲稱女兒可以自由戀愛,但已為她預先選了三個男人:「一個爛賭、一個爛滾、一個無能」,三揀一,「唔揀就冇」。李先生的比喻非常貼切,正中這個篩選方案的死穴,林鄭當然無法辯駁,惟有說

20150424-王貽興--路中拾遺:高攀

王貽興--路中拾遺:高攀 19:56 24/4/2015 王貽興 劉青雲獲得金像獎影帝時一番感人言論,讓人再度挖掘出他跟愛妻郭藹明多年來的恩愛故事,然而每次遇到這些湊熱鬧行為我都內心不解,明明人家多年來就一直這樣子,幹嗎平時他們如此恩愛你們不加以報道讚頌,人家得獎了,你們就拿這個來大做文章? 記得多年前聽過一個小故事,當年仍未是影帝,仍未平步青雲的劉青雲迎娶郭藹明時,有心地不好的記者問他,另一半比你高學歷,又是港姐出身,你有沒有感到壓力?當時青雲並沒動氣,反而笑笑口謂:「她學歷高對我來說不知有多好,她可以教我英文,教我普通話,還可以教我騎馬,甚至會修理電視,多方便!」 一個人心地好不好有時跟職業或者所屬報館多少有點關係,而一個人智慧高不高,卻肯定跟他的學歷沒有多大關係。 很多人都像那位記者,認為一個男人若然跟學歷或者收入比自己優越的女人一起,就一定會被看不起,也一定是高攀,可是反過來說,抱持着大家門當戶對才對才正確的觀念,又是哪年代才有的陳腐觀念了? 一張畢業證書或者一組數字組成的薪水,並不能輕易定義一個人,同樣地,一個女人的身高也不可以。今時今日仍然有很多男人介懷另一半比自己高學歷、職位薪水比自己高又或者身高超越自己,可是我們都該有劉青雲的豁達智慧,身邊再多心地不好的人竊竊私語又如何? 年月自會證明那點點差距,會不會構成你們相愛的阻礙。

20150423-黎則奮:政改方案暗藏交易空間

黎則奮:政改方案暗藏交易空間 23:11 23/4/2015 ■政改三人組將帶領官員落區宣傳政改方案。馬泉崇攝 林鄭月娥昨天在立法會宣佈的最終政改方案版本,魔鬼在細節裏。過去三個星期以來,連同如今面世的官方版本,先後有三個版本,所有關於「入閘」條件、提委提名人數上限和一人一票的選舉辦法,都沒有分別,唯獨提委提名「出閘」的選舉辦法,先後三個版本皆有所不同,最終特區政府決定選擇每名提委至少投兩票,最多投全票,反映經過一輪幕後政治角力後,以習近平為核心的政治力量壓倒所謂「寸步不讓」的強硬派,最後還是留了一手,以便游說強調要有不同政見人物參選的所謂溫和民主派妥協,接受「袋住先」的政改方案。 泛民應全力打好民意戰 只要細心比較三個版本有關提委的投票辦法,便可清楚看到最強硬的措施,就是提委對每個「入閘」候選人逐一投票,因為即使中央幕後配票,也不可能令在提委會僅有二百票左右的泛民候選人成為三甲,順利「出閘」。但最初放風的方案,即每名提委只可投二至三票,則完全可以配票,令泛民候選人順利過半數而成為第三名候選人「出閘」。如今最後的版本,則是折衷的中間落墨,進可攻、退可守,在最後關頭雙方能不能完成交易,讓一個泛民候選人「出閘」以換取通過政改方案,完全操控在中央手中。日前國家副主席李源潮會見本港訪京的三流政客時港澳辦主任王光亞說的所謂「不會在原則上讓步」,只是八.三一決定的框架不會更變而已,實質仍有空間讓中央與所謂溫和民主派進行枱底交易。 為配合這個最終可能出現的交易和造勢,由林鄭月娥領軍的政改小組和特區問責高官經已授命落區打民意戰,而三間大學由今天開始至投票前一日止的政改民意滾動調查,將會發揮決定性的作用,但亦只是單方面對泛民構成壓力而已。因為頭號「梁粉」行政會議成員張志剛已撰文表明,政府不會跟隨相反的民意撤回不得民心的方案,「如果民意支持度和提名委員會傾向出現巨大反差,就算不可以馬上讓這位高民意代表順利出閘,也可以製造條件去改進這提名制度。『袋住先』變成『袋五年』又或者『袋十年』就可以改變,政治制度就是這樣一步一步的發展下去」。 這擺明是輸打贏要的民意戰,無論開公或字,政府的立場都不會改變,難怪林鄭月娥肆無忌憚宣稱「一定要得」了。 不過,明知所謂民意戰搵老襯,結果不會對政改有實質影響,但從政治鬥爭角度考慮,泛民和民間的民主力量卻不能不參與,因為輸人不輸陣

20150423-李碧華--兩個小小彎月亮

李碧華--兩個小小彎月亮 19:54 23/4/2015 在無綫膠劇廢劇橫行時,《大時代》重出江湖再現人前,就更屬神劇了。倒敍法的第一集,丁蟹掟四蟹仔落街開始,招攬了新一代觀眾(收𡃁)。 大家發現,女主角們綺年玉貌各具特色,藍潔瑛的玲姐一角尤其有謎樣吸引力,「一定有故事!」新觀眾是這樣追下去的。而我們這些舊客重溫之餘,感慨於當年靚絕五台山的藍,今日命途坎坷還面目全非…… 鄭少秋固然好戲。嶄露頭角的劉青雲,戲中沒愛上好勝深情的華探長之女郭藹明,選了慳妹周慧敏──現實中,他希望日日可以見到郭,苦追之下娶了她。 二人出身背景學歷有點差距。郭是1991年港姐冠軍,時維南加州大學碩士學生,修機械工程學,書香世家,秀麗端莊。劉是仍未走紅的中五程度藝員……當然,他今日在電影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而當年只屬「潛質股」吧。這就是女人的眼光了。 郭藹明的眼睛很可愛,笑時眯起來,像兩個小小彎月亮。她每回與丈夫一起,都含蓄、低調、少言,公開場合中給足面子。十多年來都是恩愛夫妻,既不炒作,又沒新聞,但舒服、順眼、細水長流──若可由外太空返回地球共享平安平淡,誰要轟烈激情大時代 李碧華

20150429-李怡︰破船危險豈能坐?蘇州過後自建船

李怡:破船危險豈能坐?蘇州過後自建船 6:27 29/4/2015 梁振英在《香港家書》中說,「九七年前,香港市民沒有任何普選政府首長的權利,回歸之後,我們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民主參與的程度不斷提高」。接着硬銷政改袋住先,說「如果今次的方案被否決,不知道『蘇州過後』,何年何月,再有下一班船」。 九七前香港人不需要有普選政府首長的權利,因為總督是由一個民主國家派來的。回歸一個專制國家後,甚麼「民主參與的程度不斷提高」的廢話相信連說的人自己都不相信。蘇州過後即使沒有下一班船,香港人也絕不能坐上一條不安全的破船。這在兩年前喬曉陽到深圳宣示普選特首框架時,香港人已普遍知道。 過去兩年多次民意表達 2013年9月真普聯委託港大做民調,62%受訪者贊成公民提名。2014年3月「港台」聯同港大民調就特首普選是否應包含公民提名舉行慎思民調,支持公民提名的比率達七成。6.22民間全民投票,投票人數約為78萬,90%投票者支持三個都含公民提名的方案;而對於另一題:「如果政府方案不符國際標準讓選民有真正選擇,立法會是否應予否決?」79萬人投票,87%主張應予否決。 接着發生由背後專權政治支撐的反佔中簽名與遊行,推動者的醜態和參與者的無知給市民活生生的教育。國務院白皮書發表,8.31人大常委決定,終於觸發了雨傘運動。 雨傘運動是香港史上最大型公民抗命運動。中大民調中心去年12月進行調查,超過20%受訪者表示曾參與佔領。經人口加權計算,該中心推算整場運動的參與人數可能達到120萬人。 這是過去兩年香港人出於自由意志判斷所顯示的民意。從兩年前喬曉陽談話至今,儘管香港主流民意多番表達,而各方想調和折中的人士也提出不同方案,但中共不但不理睬,而且不斷加強對香港的施威施壓。如果說現在支持對這個又硬又臭方案袋住先的民意反而佔了多數,無非是出於無奈,不是因為覺得有份在爛橙和爛蘋果中投上一票多麼重要,而是覺得以香港的勢孤力弱,始終難敵強權。另外,則是對於坐上這艘政改爛船的認識不足,警惕性不夠。 前立法會議員吳靄儀近日撰文指出,通過政改對香港有「百害而無一利。目前的管治危機,出於特首為保自身利益,只須緊貼中央,不必向市民問責……若方案落實,這個情况只會變本加厲,因為誰能當上候選人是由北京透過提委會操控,到了一人一票選舉……得不到大多數市民支持也照樣當選。北京更牢牢挾特首以令特區

20150429-專訪走出中環,何靜瑩

專訪走出中環,何靜瑩 《ELLE 》雜誌專訪 0:15 29/4/2015 縱觀何靜瑩(Ada Ho)的事業軌迹,從中環白領搖身一變成為屯門工廠妹,回想過去這十年,她一直在跳出自己的 comfort-zone,走出中環,找到廣闊天地。 很難用三言兩語定義 Ada 的職業,她在 2009 年開辦了社會企業 L plus H(Love+Hope),在屯門開設現代化毛衣廠,找來一群已經退休多年的紡織工人,重塑「香港製造」的品牌;同時她又在排練音樂劇、戲劇、 拍紀錄片,通過專業、嚴謹的藝術訓練,幫助來自基層或欠缺機會的青少年尋找自我。 中環過來人 現在,Ada 每天辦公的地址都不一樣,毛衣廠在屯門,店舖在中環,還不時要去各個學校做演講,搞音樂劇綵排,她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在路上完成的。這位時刻「work on the road」的人,小時候第一次對中環的印象源於「我記得小時候,家裡有個親戚中學畢業後,去中環洋行做秘書,薪水高,着衫靚,大家都覺得她很『巴閉』的。」大學畢業,Ada 進了銀行做衍生產品交易方面的工作,那時候在中環返工感覺還是頗為矜貴,「記得和我同一年入銀行做 management trainee 的同事,過兩年搬去尖沙嘴,心理上已經有點不舒服,雖然只是差兩個站的地鐵,但是心理上感覺差好遠。」 上班之前,Ada 還會緊張地搭配西裝,覺得穿套裝又精神又好看。但是在中環上了兩年班,她便開始覺得這裡「好悶」。出於想看看更廣闊的世界,Ada 轉行去做了管理諮詢 ── 諮詢是 project- based 的工作,她大部分時間也不在香港,沒有在哪裡返工的意識。「2000 年以後,更多的是 work from home,放工之後都查郵件處理工作,根本打破了寫字樓的界限。後來 iPhone 出來以後,更是隨時隨地都可以工作。」同時管理諮詢也沒有朝 9 晚 6 下班的概念,一周工作 80 個小時更是家常便飯,那幾年,Ada 從一個地方飛另一個地方,不是在機場,就是在客戶那裡。「一級一級升上去,十年後能達到一個怎樣的狀態,都是可以預計的,但是我想我們這一代人,大的趨勢是開始追求價值觀,可能到後來,並不是人工 高就可以,而是看你做的事情有沒有意義。」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同,有人追求環保,有人追求藝術,而 Ada 說,她追求能夠幫助社會,創造社會價值的工作。於是

20150428-王維基:物以類聚

王維基:物以類聚 28/04/2015 有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父母往往非常關心子女認識怎麼樣的朋友,有時甚至會限制子女跟「門當戶對」的人做朋友,怕子女受朋輩的影響或教唆而學壞。 的確,朋輩壓力對年輕人的成長非常重要,不過,我認為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教育。一個人出生後首十年,接觸最多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及家人。人性本善,每個人出生時都是善良的,首個十年就是塑造子女性格及思想的關鍵。家教和父母的身教非常重要,可以決定子女成為怎麼樣的人,而性格又會決定子女跟怎麼樣的人做朋友。只要子女本性不壞,相信就會懂得怎樣擇友,正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性格及本性相近的人,很自然就會走在一起。 父母與其限制子女結識朋友,倒不如好好教育自己。作為人家的父母,你跟甚麼人做朋友。甚麼是好,甚麼是壞,讓子女自己分辨好人及壞人,選擇志同道合的朋友。 (本欄逢周一至五刊登)

20150428-曾國平:好玩的手工啤酒市場

曾國平:好玩的手工啤酒市場 2015年04月28日 Evil Twin Brewing於2010年在丹麥創業 面前的一杯啤酒來自紐約的生產商Evil Twin Brewing(2010年於丹麥創業),屬波特酒類型,深啡色,味道濃烈帶朱古力的甜味。特別的是啤酒的酒精度(alcohol by volume,簡稱ABV)11.5%,比普通啤酒要高一倍,多飲半杯可能連稿也寫不下去。 隨着微型酒廠(microbrewery,形容生產商的規模)和手工啤酒(craft beer,形容啤酒的做法)的蓬勃,啤酒市場愈來愈好玩,有數之不盡古靈精怪啤酒滿足各類口味:高酒精度、極重酒花(hops)味、古法炮製(喝過的一隻聲稱跟King Midas有關)、滲入各種古怪材料(如煙肉、綠茶),款式之多不輸葡萄酒。手工啤酒除要特別,還要本土,講究就近取材,跟近年「在地吃」潮流一脈相承。材料包裝皆講究,價錢不便宜,比在超市的普通牌子貴起碼一倍。我買一個玻璃瓶64安士波特酒價錢300港元,算是中產玩意。 小量生產的手工啤酒非新鮮事(七、八十年代有不少失敗例子),而製酒技術最近沒有甚麼大突破。行業發展迅速,我認為有兩個原因:從前大家推崇入口貨,今天反其道而行,要打正旗號本地製造才夠矜貴,加上飲得近自然慳運輸成本,符合環保大潮流;社交網絡普及減低宣傳成本,能將冷門口味推廣給花得起錢的小眾。成功的幾隻手工啤酒牌子,網頁做得認真,也很用心在Facebook或Twitter跟顧客交流。 美國去年啤酒總銷售額1,000億美元,其中手工啤酒佔200億美元,佔有率升得很快。據聞香港也有入口手工啤酒供應,甚至有微型酒廠自行生產,但未算普及,跟港人飲得刁鑽的葡萄酒有大段距離。 在香港,到較高級大型超市,啤酒選擇仍有限,只見平淡如水的大牌子;到中上水平的餐廳,就算食物做得好,啤酒通常僅「行貨」得很的選擇。時候未到,手工啤酒在香港仍有發展空間。既期待本地生產商用本地材料創出獨特風格,也期待香港引入美國手工啤酒宣傳手法。除模仿葡萄酒市場的beer pairing,亦有跟餐廳合作的「佔領運動」(tap takeover):一兩個星期餐廳的生啤(beer on tap)選擇僅同一品牌不同款式,既是噱頭,也為品牌推廣些較新奇冷門的口味。為荷包著想,忠告一句:手工啤酒飲得多,便覺普通貨色飲唔落,一去冇回頭!

20150428-蘋果:【專題籽】戰前唐樓拒重建,大坑兩家人

蘋果:【專題籽】戰前唐樓拒重建,大坑兩家人 23:51 28/4/2015  近年不少新住客及商戶遷入大坑,葉太與街坊仍保持良好的鄰里關係。葉太的家在二樓,可以拍得這張平視鏡頭的相片,就是靠她對面大廈的街坊,讓攝影師到其家中拍攝。 近年不少新住客及商戶遷入大坑,葉太與街坊仍保持良好的鄰里關係。葉太的家在二樓,可以拍得這張平視鏡頭的相片,就是靠她對面大廈的街坊,讓攝影師到其家中拍攝。 【專題籽:一樓一故】 近百年歷史的二級歷史建築物山頂盧吉道27號大宅,應否被改建成酒店的爭議持續,在山下的大坑,也有一幢近百年但未被列為歷史建築物的唐樓,它位於施弼街8號。大坑有多幢近百年唐樓,但這間最特別,它只高兩層,有別於現存的三、四層唐樓。樓下姓胡、樓上姓葉,兩家最少做了八十年街坊,都是一代傳一代沒離開過老房子。從六十年代起來自各地產商的收購誘惑,他們都一一拒絕,古宅才沒被改建成近年於大坑陸續出現的數十層高豪宅。多得胡葉兩家刻意將內櫳保持原狀,大坑的原汁原味才得以保留。 施弼街8號地下一家姓胡,二樓一家姓葉,分別問他們知否祖屋在何年建成,兩家也不知道,但異口同聲搬出上兩代的長輩出來。一九五二年在這屋出世的胡先生答:「我祖母戰前已經在這裏開紙紮舖及居住。」穿上街坊裝、帶着兩隻狗準備到街上遛狗的葉太則說:「約廿年前去世的丈夫生前一直住在這裏,從他祖母那代開始已經住,她約三十年前離開時也差不多八十歲了。」唐樓沒有原裝的木結構,用上大量鋼筋及混凝土,加上幾呎闊的小騎樓欄杆圖案,以及屋頂的簡單裝飾花紋,充滿三十年代最流行的Art Deco風格,估計唐樓在三十年代左右建成,即兩家成為鄰居已經起碼八十年。可是,胡家第三代早已遷出,胡先生的母親於二○一一年仙遊後,胡先生及其弟妹不定期回家打掃,跟樓上的葉家多以點頭打招呼。 施弼街8號屹立在多層大樓中,只得兩層高,跟附近的高樓大廈相映成趣。 一九五○年,胡先生的父母在家門口前拍攝結婚大合照,相片左方清楚看見通往葉家的樓梯。 約四十年前,這個只有一張雙人床大小的閣仔,是一家數口的家,現在是葉太與孫女的睡房。 葉太當年花一千元買傢俬作嫁妝,如今只保留雕有龍鳳的樟木槓繼續使用。 騎樓的鐵欄杆已經殘破不堪,有人也提出收購此欄杆,但葉太堅持不換,反而裝上鐵絲網鞏固它。 地下單位自胡母幾年前離世後,已經沒有居住,

20150428-余杰:飲水思源

余杰:飲水思源 23:51 28/4/2015 ■蔣麗芸日前在立法會談論東江水時指港人要「飲水思源」。資料圖片  民建聯議員蔣麗芸在立法會談及東江水問題時,以兇悍的語氣警告香港人說,「飲得東江水就要向大陸感恩」,並說這是「飲水思源」。 與其說蔣議員有飲水思源、知恩圖報之心,不如說她更有賣身求榮、認賊為父之意。民建聯跟中國的八大「民主黨派」一樣,是中共的兒子黨,一切唯中共馬首是瞻,根本不會在乎香港選民的利益。 如今,東江水已經污染嚴重、水質堪憂,對港人的身體健康構成威脅。更何況,長久以來,中國並非免費向香港提供飲水,中國輸入香港的每一滴水,都是香港納稅人用血汗錢購買而來。 說到感激,中國才應當感激香港。在大饑荒時代,有多少內地嗷嗷待哺的飢民,是依靠香港的親友郵寄去食品,才得以渡過難關,避免淪為餓殍。 據中國官修的《廣州市志·海關志》記載:「1959年下半年起,國內市場供應開始緊張,自境外(特別是香港)寄進的糧副食品小包迅速增加,當年即達74萬件,翌年超過270萬件,1961年更增至924萬件,為歷史上廣州口岸進境郵包數量最多的一年。」《福建省志·海關志》也有相關記載:「1959年廈門口岸小包郵件進境大幅度增加。5月份,香港進口10,305件,較1958年同期增加15倍,約是1953年全年進口的90%。寄進物品三分二是奶粉、麥片、魚肉罐頭、散裝肉鬆、肉乾、魚乾等。」 很多香港人甚至親自上路,攜帶食品到內地拯救即將餓斃的親友。當時,唯一連接香港和內地的九廣鐵路,成了「救命路」。維多利亞港邊上的九龍尖沙嘴火車站,湧動着一撥又一撥的身影,小袋大包、手拖肩扛的人龍比列車還要長。他們攜帶糧副食品,經羅湖過關,直抵廣州大沙頭,旋即奔赴鄉下…… 好大喜功的毛澤東,掀起轟轟烈烈的大躍進,結果卻造成亙古未有之大饑荒。據中外史家統計,三年間餓死超過三千萬人,超過八年抗戰中國軍民死亡總數。若非這些來自香港的食品,中國在大饑荒中的死亡人數必定增加數十萬、數百萬之巨。可是,治國無方的中共,從來都遵循習近平「七不講」之一的「不能講共產黨的歷史錯誤」,所以不會向如同天使般的香港同胞表示感激之情。 蔣議員真該好好修一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爛污史,那麼就不至於如此無知者無畏了。不過,網路上藏龍卧虎、人才輩出,網民如此複製蔣議員的名言:「食得泰國米,你要向泰皇跪安!」「睇完日本AV,你

20150428-陸昕慈:港視發牌中的行會邏輯

陸昕慈:港視發牌中的行會邏輯 23:51 28/4/2015 ■港視就行會不發牌決定提出司法覆核,被判勝訴。資料圖片 上周末,高院裁定港視司法覆核勝訴,讓人對於香港電視網絡(港視)重獲發牌燃起信心。高院贊同港視指行會決定有違「發牌無上限」的既定政策,有違港視的合理期望和權益這兩點,並不支持港視「程序不公、決定有違《基本法》保障的言論自由」等理據。不過,法庭的判辭值得深究。 1990年代開始,全球資訊電信行業的去規管化(deregulation)已成趨勢。1998年,港府審視當時的電視政策,發佈報告指不會限制免費電視牌照的數量(there would be no limit on the number of domestic FTV licenses to be issued)。根據這一既定政策,港府於2000年7月頒佈《廣播條例》(Cap562),旨在鼓勵市場競爭、讓觀眾有更多選擇。只不過,在2009年之前,港府未曾收到任何免費電視牌照的申請案例,這一次三家電視台的申請,才真正暴露香港電視行業和規管的漏洞。 港府和港視的爭拗,糾纏在對現行《廣播條例》和既定政策的不同解讀上——港視所期待的「發牌無上限」VS行會所堅持的「循序漸進」原則。港視指,行會基於僅發放兩個牌照的前提否決港視申請,不符合1998年以來的既定政策——在物質和技術限制範圍內,政府不會就免費電視牌照的數量設置任何限制。而行會認為,香港開放電視競爭要循序漸進,不能無限發牌——在循序漸進原則之下,若僅發一個牌照,則奇妙電視得之;若發兩個,則奇妙電視與香港電視娛樂得之。 人為限制多於技術限制 將雙方觀點和依據對比來看,行會的說法明顯是基於一種難以理解的原則性考慮——「由於免費電視市場無法負擔五個牌照,這將在牌照持有人中造成割喉戰,導致節目質素惡化和同質化……香港作為一個區域廣播樞紐的聲譽亦將受損……行政長官認為,儘管香港如今的免費電視市場缺乏足夠競爭,但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市場並不能有助於最優競爭;因此,循序漸進是在現行市場實現平等的正確步驟」。因為擔心開放市場競爭並不能夠有助於節目質素提升和多元化,就限制競爭者數量的說辭,太像一個威權政府家長式的作風,因噎廢食而已。其實,通訊事務管理局亦有確認,儘管如今香港無法負擔五個超高頻電視頻道(UHF television channel),但免費

20150428-李怡:落難

李怡:落難 23:50 28/4/2015 ■政府官員周六「落區不落車」式宣傳政改被不少市民批評是「離地」。資料圖片 【小評】 聲稱「落區對我來說從來冇難度」的梁振英,上周落區造勢觸發混亂,逗留不到20分鐘,在黃傘人窮追之下,由六七十名警員衞護倉促逃離現場。周末政改三人組宣傳政改乾脆「落區唔落車」,袁國強說雖「離地」但宣傳目的已達,林鄭卻不覺已達目的,她說「感到非常之無奈」。落區形同落難。 網上有人製圖文:「又話落區冇難度,你落車都有難度呀大佬!」又有人貼出1975年5月5日英女皇在港參觀中環嘉咸街街市,與攤販平和談話的情景;更有網民回顧彭定康任港督期間,經常親自走出港督府門外接遊行人士的請願信,還常去小店食蛋撻。筆者也目睹過布政司霍德一人獨自在美梨道行走。回歸後,董建華、曾蔭權即使民望低,也不至於像梁班子那麼害怕民眾,至少煲呔還落區喊「起錨」而沒有倉皇逃遁。 「落區唔落車」,顯示至少在激烈爭民主的市民群中,特府是與民為敵也。 (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 李怡

20150428-戴耀廷:整全選舉權的意義

戴耀廷:整全選舉權的意義 23:50 28/4/2015 ■政府公佈的2017特首選舉方案中,市民有投票權,但被選權卻受提委會嚴格限制。資料圖片 在支持「袋住先」的論據中,有言論認為政府現在提出的方案包含了「一人一票」的投票權,那是一項人權。若泛民主派議員拒絕「袋住先」,令政府方案不獲立法會通過,那是剝奪港人的投票權,就是剝奪了港人享有基本人權的機會。 這說法看來合理,甚至是對泛民主派極嚴厲的指控,但卻存在致命的錯誤。這說法錯誤地把選舉權這政治權利說成是可以分割成各個獨立運作的部份。選舉權包含起碼投票權及參選權(或被選權)。若公民只有投票權但參選權卻受到不合理的限制,那投票權是否還能稱為投票權,實存在極大疑問。 投票權的作用是要讓公民能按自己的自由意志選出代表他管治社會的政治領袖。若公民只有投票權,用一個極端的例子,如只有一名候選人,選民行使的投票權,已不再是投票權,而變成了確認權或否決權。惟有公民也同時享有參選權,那才能保證選民在投票時是有真正的選擇,也只有這才是真正地行使投票權,選民能按自由意志選出屬意的人為政治領袖。投票權與參選權要整合在一起,才構成真正及整全的選舉權。 舉一個例子,若一部汽車有車架及四個車輪,但卻沒有了引擎,那還是一部汽車嗎?外表看來,這物體有汽車的外表,但卻完全不能發揮汽車的功能,讓人可以利用來把他由一個地方運去另一個地方。只有投票權但沒有參選權的選舉權,就好像一部沒有了引擎的汽車,因不能發揮選舉權應有的整全功能,讓選民按自由意志選出政治領袖,根本不能算是選舉權。能讓選民有真正選擇的選舉安排,就是那不見了的引擎。投票權割離於參選權,並不構成一項人權。只有投票權與參選權結合在一起,才構成整全的選舉權。現在不是泛民主派否決政府方案剝奪了港人的選舉權,是政府提出的方案由一開始就沒有尊重港人的選舉權。 投票權與被選權不可分割 有意見可能反駁說,政府方案規定一定要有兩至三個候選人,並不會只有一個候選人,選民仍是有選擇,故投票權本身仍是有意義,因此我上述的例子並不適用。但以現建議由代表性那麼狹窄的提委會提名,又要得到過半提委支持才能成為正式的候選人,選民是否有真正的選擇呢?得到相當選民支持的參選人仍有很大的可能性,因得不到過半提委支持而未能出閘,令選民在行使投票權時根本無從選擇。一切仍是取決於能左右過半數提委會委員的政治力量,

20150427-練乙錚:大媽的梁特.退聯的時義.Caravaggio的岑敖暉

練乙錚:大媽的梁特.退聯的時義.Caravaggio的岑敖暉 2015年4月27日 政改方案甫出籠,幾乎所有本地媒體的社論同時「自我表態」、清一色支持「袋住先」,可謂開了香港「輿論一律」的先河。如果媒體反映民意的話,「爭取七成民眾支持」的政治硬任務,在方案公布的12小時內,便已經達到了;當權派餘下的工作,就是在關鍵的小眾圈子裏「繼續把表態鬥爭進行到底」。所謂關鍵小眾,無非就是商界大班、業界團體的主席級人物、社會賢達及其他各界知名人士,即構成《基本法》裏面提到的「具廣泛代表性」的那一「浸」人物。 一、營造基層氣氛着眼上層交心 當然,在香港搞思想審查、人人過關,做法不必像大陸的各級黨委那樣,只需某些媒體的記者逐戶「採訪」作報道,容或加上官府裏的審查專員作出咄咄逼人的拷問架勢,則這些關鍵少數人物無論本身態度如何,也得準備好讓北京滿意或起碼是不太反感的答案,而他們知道這些答案是與自身利益攸關的。 為了「上層工作」進行順利,讓決定向當權者表態交心的某些人士不太尷尬,特府要做的工作,便是調動中產及基層當配角搞配合。首先,必大力爭取民意,動用龐大人力資源搞成百上千的街站及商場攤位宣傳政改。上周四特府安排在美孚由大媽演唱革命歌曲撐「袋住先」、梁特與林鄭同台唱雙簧落力演出的那幕戲,可說是在中產屋苑開了一個頭。然後,再推出大量公私錢銀配合各種使得上「蛇齋餅糭」的民政事務活動,務求營造出遍地開花般的熱鬧氣氛,不亞於當年各界慶回歸。如此,關鍵少數人物公開交心便順理成章,《基本法》裏提到的「廣泛代表性」便完全滿足。那才是特府「爭取民意」的核心目的。至於到後來是否真有「七成民眾支持袋住先」,其實並不重要,因為特府「可用」的的民調多着,而那些民調,包括自2003年中策組做的在內,鮮以客觀稱著。 打這場政治公關戰,特府可用的組織、人力和財貨資源可說無上限;反觀民主派,資源本來就不多,更有各種莫須有的獻金官司纏身,無從匹敵。看來,一場媲美「慶回歸」的大龍鳳馬上就要出台。 然而,不同之處是,九七回歸是國家民族大事,當年泛民對中共無論什麼態度,或是反對、或是恐懼、或是懷疑,說到底也會從大中華的立場出發,支持回歸這個概念。但是,今年5月、6月當權派要積極營造氣氛,為的不過是是要港人支持一個只對當權派自己有利的政改方案;那不僅泛民全無興趣,還有相當一部分原來支持回歸的群眾已經轉

20150426-吳靄儀:否決政改,是民主未來的新起點

吳靄儀:否決政改,是民主未來的新起點 2015年4月26日 【明報專訊】十分慶幸本人不再是立法會議員,但假如我仍是議員,我一定會毫不猶豫,投票反對政改方案。 政務司長已講得清楚明白了,落實方案,已是實現「最終達致普選產生」行政長官的目標,而且已無讓步的餘地。那麼還有什麼懸疑之處?否決如此方案又有何足惜?從理念原則,不能讓由北京操控的特首選舉當作民主普選魚目混珠;從改善管治的需求,則是百害而無一利。目前的管治危機,出於特首為保自身利益,只須緊貼中央,不必向市民問責,庸碌腐敗,議會無法制衡。若方案落實,這個情况只會變本加厲,因為誰能當上候選人是由北京透過提委會操控,到了一人一票選舉,則有賴中央指示本土左派基層組織負責安排,得不到大多數市民支持也照樣當選。北京更牢牢挾特首以令特區,民意更不足懼,你說對管治是利是弊?對於無權無勢的普通香港市民來說肯定是雪上加霜,有票等於無票,但恐怕對現時有財有勢的既得利益者來說,也是飲鴆止渴,因為北京治港,結果必然是香港在全盤大陸化之下,原有的制度及文化優勢破壞無遺,沒有了唯一的獨特優勢,香港能生存多久?這點經濟學家已分析甚詳,不用我多說了。 袋住先 「黨領導民主」陸續來 政改方案不是「袋住先」,不是有待進一步「優化」的方案,因為只有這個方案才符合中央政策理念的「普選」。重判高瑜,其實已是最有力地告訴了世人。高瑜的罪名是泄露了「七不講」文件。「七不講」其實最清楚明確劃分了兩套對立的價值,包括﹕西方憲政民主相對黨領導民主;普世價值相對黨的執政思想;公民社會相對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新聞自由相對黨管媒體。政改爭議,其實反映了兩套價值、兩套政策理念的對立。然而,「一國兩制」抑或「一國一制」的分別,正是在於香港能不能維護自己的核心價值,我們這一制的整套制度建基於此,香港的命脈和活力維繫於此。 政府所提的政改方案,其實要求香港放棄基於普世價值的憲制民主,接受黨領導民主。落實政改方案,隨之而來的就是透過黨領導的選舉,推動這一套思想綱領,這與香港人要建立的「一國兩制」之下的民主政制背道而馳。其實中央這一套思想綱領已逐步在香港推行了,最顯著的是「黨管媒體」,但以「黨基層組織」扭曲民意,操控地區事務,壓抑公民社會的做法,也愈來愈明顯及已取得可觀的實效。香港人感覺到香港已變成不再是他們熟悉的香港了,如果不奮起反抗,這些不受歡迎的變化就會藉政

20150424-素黑:是覺醒還是壓抑

素黑:是覺醒還是壓抑 撰文:素黑 欄名:黑意自愛 20150424 有種女人學習了自愛和身心靈調整,不自覺地陷進了很多所謂「身心靈」人都會犯的信念偏差,堅守所謂覺悟的絕對性,否定了正常人性、性別對於感情關係的誠實慾望和感受。 譬如男伴和其他女人傳短訊玩曖昧,她明明心裏感到不好,也擔心他再下去就會出軌玩出火。可是覺醒的思想一出台,她就說服自己:「他有他的自主性和自由,只能讓他自己去醒悟。我的干預或介入只反映我對關係的執着和操控慾,這並不是愛。」 又譬如他一直不願意認真去找工作,依靠女友的收入過兩口子的活。她最初很不認同男友的做法,也深知是他懶惰,好高騖遠,不想負起共同生活的責任,卻因為改不了他那就她改吧,上完身心靈課,入寺修行了七天後便說:「在自我覺察中發現還是我的問題,嘗試改變他來遷就我,愛他就不應去改變他。」 她們的問題是忽略了同樣重要的事實:她們都在否定了原先其實也合情合理的感受和意願,說服自己不應下判斷,存分辨心,不能要求別人做甚麼,不然就是想改變對方,這是不對的等等。原來,這些所謂覺知已悄悄變成自製道德,違反個人意願,同時種下了縱容對方懶惰和不懂尊重伴侶的根。當覺醒只發生在心靈層次而沒有為現實相處帶來平衡時,不過是壓抑後遺症,無奈地去包庇或縱容,更重要是互相尊重、坦誠溝通和成長的機會都被切斷了。 你會發現這些「覺醒」女人的臉充滿憔悴、疲憊和衰老,對判斷過敏,卻又矛盾立論,看不到自己原來身心不平衡。明眼人都能看到的簡單是非黑白、誠實的內在感受,都不應藉「覺知」變得複雜和模糊,最後失去應有的判斷力和解決問題的行動力。

20150423-素黑:看風景也看自己

素黑:看風景也看自己 撰文:素黑 欄名:黑意自愛 20150423 春末的香港,萬物甦醒,綠得美絕。假日登山的人也多了,去動動筋骨,去看風景,洗滌心靈。 很多人抱着「去看風景」這目的出遊。到外地去看雪看花,到郊外去看山看海。遇上美到無法形容的景色時,你第一時間的反應是甚麼?假如是掏出手機要馬上拍下來的話,你就是先讓手機看風景。到拍完了,大概也忘了對風景回顧和回禮,只關心在手機上調色、發布,等待朋友讚賞,問你在哪拍的,你在路上一邊回應一邊繼續拍。你其實沒有看風景,你不過是個風景快遞員,就像薄餅快遞員一樣,只負責遞送,連盒內的薄餅是甚麼模樣,味道如何你都不清楚,因為看和吃薄餅的人不是你。 假如你是另一種人,看到美絕的風景時會歡呼叫囂,跟同行者不停地高談闊論,話說不完,同時忙碌地自拍互拍,逗留在景色前面的時光盡是忙碌的活動,沒有閒息過的話,你是看到了風景,但同時可能也打擾了它,甚至也騷擾了其他旅人的寧靜。因為美所以興奮是正常反應,不過遊人也應培養遊「品」,學懂以安靜尊重和欣賞風景。說話太多美景難入心,無法進入深層的欣賞和修養裏,再好的風景最後不過變成你的話題和紀錄,沒有景人合一,你們還是分離的,你只是過「景」者。 也許你會有這種反應:你完全被風景懾住了,連正在說的話也馬上停下來,值得把正在進行的一切停頓,把時光和目光讓給美景。去掉思想和說話,剩下就是打開心窗,跟風景圓融的時刻,讓感動、感恩、讚歎一一登場,絕美的風景配合接收的心,甚至會感動到流淚,擁抱身邊人,心生大愛,滿滿珍惜眼前一切的胸懷。 看風景,也是看自己的修為。

201050427-蔡子強:潮談——落區不落地

蔡子強:潮談——落區不落地 2015-04-27       周六,梁班子一眾司局長出動為政府政改方案造勢,但為了躲避反對者狙擊,眾司局長全程留在開篷巴士上,只向群眾揮手,整個過程足不沾地,與民眾可謂零接觸、零溝通。事後這班高官被批評為「離地」、高高在上、恍如出巡,起不到絲毫聆聽、溝通的作用。就連一早到場,準備迎接官員落區的建制派地區人士,也只能望車興歎,連打氣也來不及,巴士和車隊已經絕塵而去。         回想五年前,同樣為了推動政改通過,曾班子發動了「起錨」運動,當時一眾司局長卻有「着陸」,與民眾近距離接觸,如派發單張等。當中最經典一幕,莫如是曾俊華遭一位市民厲聲批評,這位財爺一向拙於詞令,不是口舌便給之輩,於是在鏡頭前,只見他「企定定」被罵足一、兩分鐘,但他卻沒有因此「發爛渣」,或拂袖而去,有人會說他「一碌木」,但他至少表現出胸襟。         當然,有人會辯護,如今的政治局面比五年前更加惡劣,官民更加對立,社會更加撕裂,官員與民眾近距離接觸,所受到的滋擾將更大。但是,如果政府想打動市民,就必須表達出誠意,承擔一定風險,正所謂「食得鹹魚抵得渴」。如果高官真的受辱或遭受過份攻擊,通過鏡頭,公眾看在眼裏,反而有機會拿到同情分,若然像如今般如以前官卿出巡,高高在上,只願意遠遠向群眾揮手,那就不如索性不做,透過其他渠道與民眾對話和聆聽民意。         蔡子強

20150427-徐家健: 這些機會是屬於電車男的

徐家健: 這些機會是屬於電車男的 2015年04月27日 本港現有逾1,100個設充電器的電動車專用車位。 (資料圖片) 星期五晚,駕車去某大商場。可能是周末關係,停車場全場爆滿。正準備離開之際,閘口職員見我駕的是電動車,與裏面同事溝通後,跟我說有專為電動車充電的車位。周末不用找不用等便有位泊車,這些機會是屬於電車男的。 原來截至3月底,全港共有1,984部電動車輛在路面行走。我與其餘1,983部電動車,佔逾50萬輛私家車的比例不到0.5%,電車男算是極少數「弱勢社群」吧?但政府為推動環保,與私人企業合作擴充電動車充電設施,現時香港各停車場有逾1,100個裝有充電器的電動車專用車位,其中,周五晚我泊了一個。泊車時我還發現旁邊另一個電動車專用車位是空置的。今天我想談的其實不是電動車有幾環保,而是在歐美國家為弱勢社群提供更多升學及就業機會而設的「積極平權措施」(affirmative action)。但今天我先要問的,是當晚其他趕時間的司機看到那個空置著的車位有甚麼想法?老師貝加憑歧視及其他社會行為的研究在60年代已贏得行內極為重視的克拉克獎(Clark Medal),是以經濟學分析歧視問題的始祖。積極平權措施違反meritocracy的「用人唯才」原則,可謂老生常談。 師傅教落,我反對膚色種族歧視,但對積極平權措施一類的政策卻有所保留。然而,有所保留是一回事,反對積極平權措施的謬論又是另一回事。這個謬論,是剛贏得今屆克拉克獎的Roland Fryer當年在芝大告訴我的。這個謬論,是有四成白人以為積極平權措施令他們喪失升學就業好機會,情況就如駕駛傳統汽油車的司機眼紅我電車男泊咗佢個位,當見到有位唔泊得又唔投訴得時,更覺被逆向歧視。 我明明泊咗佢個位,怎可能是謬論呢?條數是咁計的:假設大學收生率兩成,當中15%受惠於積極平權措施下的弱勢社群。當這些學生全非「用人唯才」,靠積極平權措施升大學的弱勢社群其實只有3%報讀學生。故當你見到有位唔泊得時,要想的不應該是沒有電動車專用車位,這個位便自動屬於你,你要想的應該是沒有電動車專用車位,這個位是否老早已被其他汽油車泊咗。 不少行內人羨慕Roland,能以黑人身份去問一些白人不敢碰的敏感問題。容我憑電車男身份大膽問句:終日只抱怨成年人阻佢上位的年輕人和投訴內地人搶佢資源的勇武派:沒有成年人、沒有內地人,

20150427-素黑:「分手後要做甚麼」清單

素黑:「分手後要做甚麼」清單 2015年04月27日 前文列舉過一些給大家檢閱分手後常見的歪心態,大部分都是因為不甘心和怨氣造成的,在心裡種下了仇視或還想操控對方的種子,希望對方不好過,可是懷著這樣的歪心的這個自己原來也不好過,跟被囚在冤魂不息的錯愛監獄內一樣,你根本無法獲得解脫,準備一個嶄新的自己重新去愛自己愛別人。 這裡是另一張清單,給你檢閱在分手後是否沒有做、不忍心做、忘記做、故意不做的事來懲罰彼此,潛意識裡變相借來延長關係。及早學懂善後,做一個在愛中成長的人,這樣才能真正放下,遠離痛苦,避免導致長久甚至永久性的失戀後遺症如隱性疾病。 分手是一種修養。這個「分手後要做甚麼」的備忘清單,希望能提醒你分手的品養和準備好自己重建正能量。 1. 建立後分手真空期,狠心和決心切除和他的聯絡慣性。2. 馬上更改自己的手機、網絡帳號密碼,也提他做同樣的事。3. 除必要交代或為保護親人外,不回應他還糾纏不休的聯絡,包括不接電話,不回留言,不反駁他的辯理、質問甚至攻擊。4. 不懷恨的心情去處理擁有和他共同記憶的物件,放好或清理。5.盡量不公開提到他,尤其不提他的不是之處。6. 停止負面地埋怨他。7. 給彼此面子,好來好去。8. 答應自己,他的生活、感情跟你已無關。9. 答應自己,集中精力重組生活。10.願意相信這是上天更好的安排。 素黑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在最痛時候加倍愛自己》等。Facebook專頁:素黑

20150427-素黑:問心無愧就能自在

素黑:問心無愧就能自在 20:44 27/4/2015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她今年二十二歲,從小便患有內斜視(即所謂「鬥雞眼」),使她感到自卑,中、小學時更成為同學的嘲笑對象,自我認同感很低,連老師也在暗暗替她起花名。好不容易靠努力考上了大學,上天給她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有個男生愛上她。原本就沒料到自己這副模樣也會有人喜歡,她的男友是外地生,樣貌並不出眾,家裏也窮。   他們拍拖大半年,到聖誕節假期前,男友說要帶她一起回家,她沒自信,怕他家人不喜歡,嫌她醜,可是男友一再遊說,說家人不會嫌棄她。結果她真的跟他回家,見了對方父母,大家見面挺客氣,可是回來後才知男友父母不喜歡她,嫌棄其眼睛細,勸兒子跟她分手,說不愁找不到更好女伴。她知道後很痛心,男友對她的態度也明顯改變,不像以前一樣的熱情和主動。   男友愛上閨密   暑假後,他說彼此性格不合,要跟她分手,她沒有答應,他決絕地離開。那是個漫長的暑假,她做盡一切事情挽留他,他有過感動的時候,說新學期見面後才說吧。就在她滿以為關係有轉機時,她驗出自己患了乳癌,屬於初期。她告訴了他,對方最初很關心,專誠來探她,陪她到醫院。她在男友陪伴下進行了治療,進入康復期。   大半年後,她的病情穩定下來,他再度提出分手,這次跟上次不一樣,他說了很多難聽的話,說不可能跟她在一起,父母想他娶個同鄉的人,又說怕她會早死,剩下他孤零零一個人。她跪下來挽留他,對方還是狠心地離開。原來他已交上了新女友,而且是她其中一個閨密!她不知他們何時開始,只是心如刀割,同時失去了男友和好友,瀕臨自殺的邊緣。最後她勇敢地找專業人員輔導,幫助自己走出困境,畢業後也找到一份待遇不錯的工作。   沒愛情死不了   外貌和際遇是否會影響一段感情?這是一個很現實問題,但沒有絕對答案。因為我們都知道,有些外貌不出眾的男女,也能找到愜意的情人,有時甚至一腳踏幾船,艷福不淺。這是命運的安排?與其因為外貌而情路難行,然後自怨自艾,不如勇敢地接受上天的安排,學習克服難關及處理情緒,照顧好自己,不要和誰比較幸福或不幸。   不準備分析和回應這個案的細節,只想借這件事說明一個道理:我們無法預知或避開際遇這回事,但不管發生了甚麼事,生命是大家最重要財產,活着已要感恩,在愛情路上,不要等誰來施捨你。沒有愛情死不了,過得不好,自己也有責任,若上天安

20150427-王維基:Haters gonna hate

王維基:Haters gonna hate 27/04/2015 社會不時有報道欺凌事件,有時候外表、身材、社交能力,或是單純的「看不順眼」等,都會成為被欺凌的原因,被欺凌者往往會聽到難聽的話,或者是被傷害,造成心理創傷。有些心智未完全成熟,或者對別人的批評特別在意的人,甚至會因此而走上絕路。 「Haters gonna hate」。有些人對社會總是很負面,總覺得世界好似欠了自己一樣,對大大小小的事都很有意見,憤世嫉俗。這些人看甚麼都不順眼,遇到不愉快的事便抱怨,認為世界不公平;遇到開心的事,卻認為只是小恩小惠,抱怨自己的命運不及他人。 對付這種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理會,因為他們看甚麼都不順眼,不用在意。 有時同事會提醒,我有些做法可能會引起部分人不滿;那樣做又怕得失另外一些人。正如我的文章一樣,我明白我所寫的觀點並不可能獲得所有讀者同意。若要寫一些所有人都同意的觀點,文章就會沒有觀點,變得平淡,也失去可讀性;不滿我的人不見得會因此而喜歡我,卻可能令到本來喜歡我的人不滿。況且,我並不是要討好任何人,寫文章只是希望跟讀者分享我的想法,交流意見。 世上總有不喜歡你的人,每個人不喜歡你的原因也不一樣,總不可能為了遷就每一個人而改變自己。

20150406-馬鼎盛:憂中國對美軍閃電戰?美軍資訊戰超強

馬鼎盛:憂中國對美軍閃電戰?美軍資訊戰超強 2015-04-06 15:46:19 華盛頓的防務專家在國會聽證會說,中國各類導彈鎖定美軍基地和主力艦船,可能在不遠將來向東亞美軍基地和航母先發制人打閃電戰。他們擔心美軍目前的部署打不贏這場局部戰爭。近年中國軍隊在南海和東海咄咄逼人,把東亞美軍隊當作強國夢的主要障礙,解放軍貼近實戰的演習提高反介入和區域阻隔能力。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吉原恒淑分析:“中國人認為趁著國力強盛、敵手虛弱時就應該下手。”第7艦隊情報副處長•法內爾上校曾表示,解放軍備戰指令待機對日速決戰奪取釣魚島。新美國安全中心研究員科爾比認為,美軍在東亞的軍力部署和戰略思維過時,美軍和各個決策部門失去管控局部戰爭的能力。 不過,匹斯堡大學專家•戈姆利指出美軍在東亞部署兩艘俄亥俄級核潛艇,共攜帶1200多枚對地攻擊巡航導彈(原文),隨時能從外地再調兩艘潛艇,足以覆蓋解放軍戰略目標。專家們說,贏得閃電戰離不開自動化指揮、控制和情報偵查系統,而解放軍打資訊戰差得遠。 北京媒體則指責奧巴馬要在十年內瓦解中國。美國將靠石油武器統一世界貨幣,糧食、貨幣、金融、文化等都是西方戰略武器!今後10年削減近五千億美元軍費。重塑更機動、更機警、更靈活的美軍。可見戰1世紀大國博弈的手段多樣化,軍事戰爭並非首選。 [備註] 據美軍公開資料;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原攜帶三叉戟II(D5)UGM-133潛射彈道導彈(SLBM)  24枚(每枚有12個多目標重返大氣層載具,各裝有一枚W88300~47。5萬噸級核彈頭)。後期建造的SSGN版俄亥俄級核潛艇則能攜帶154枚常規彈頭的戰斧巡航導彈。美國海軍從2000年開始研究在關島永久派駐3到5艘攻擊型核潛艇,美軍太平洋艦隊擁有潛艇37艘,包括11艘戰略彈道導彈核潛艇和26艘攻擊型核潛艇。太平洋艦隊副司令唐納利透露,美軍將把攻擊型核潛艇的部署重心從大西洋逐步轉移到太平洋,近期將有6艘攻擊型核潛艇在太平洋“安營紮寨”,而關島是重中之重。

20150427-庫斯克:從《五個小孩的校長》看教育、人性,還有成龍謬論

庫斯克:從《五個小孩的校長》看教育、人性,還有成龍謬論 2015/4/27 — 10:47 https://thestandnews.com/society/%E5%BE%9E-%E4%BA%94%E5%80%8B%E5%B0%8F%E5%AD%A9%E7%9A%84%E6%A0%A1%E9%95%B7-%E7%9C%8B%E6%95%99%E8%82%B2-%E4%BA%BA%E6%80%A7-%E9%82%84%E6%9C%89%E6%88%90%E9%BE%8D%E8%AC%AC%E8%AB%96/ 最近不少人在談論《五個小孩的校長》(下稱《五》)這齣電影,我也去看了。也許因為本身職業關係,我也跟很多人一樣,看得流下淚來。 《五》不是那種大師級電影,相反,它有不少地方還有進步空間,例如對白寫得有點生硬、部份演員overact、對於主角呂校長的刻劃不夠深刻。不過,這些都是瑕不掩瑜,《五》仍是一齣值得看的電影。 呂校長的真實故事,已有不少傳媒報道過,相信大家都曾聽聞。她跑到一家只有五個學生、將近關閉的幼稚園當校長,接受只有四千五百元的超低工資,還要一腳踢當雜工和司機。她用心照顧每一個學生的需要、幫助家庭有困難的學生。在她的努力之下,幼稚園的狀況轉好,合乎接受學劵資助的資格。 《五》把呂校長的故事,用一個比較易入口的方式呈現,幾位老戲骨和五個小演員都做得很好(上面提到overact的不是他們),尤其是那五個小朋友,她們天真可愛的笑容,其實就是《五》的重點──幾歲小孩子的世界其實很簡單,他們需要別人的愛護、教他們做個良善的人。當我們看到天真可愛的小朋友蹦蹦跳的時候,很難不被她們牽動情感。很多情節雖然很老套而且在預期之中,但觀眾仍是看得眼泛淚光。簡單、老套的故事,發生在天真小朋友身上就能令人動容。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看《五》的時候,也有不少反思。我們已經習慣了把教育等同於「分數競賽」、「增值指標」、「升學就業」,社會把所謂的「起跑線」愈推愈前,由小學推到幼稚園,再由幼稚園推至幼兒園和playgroups,甚至由playgroups推至出生月份,孩子一出世便被推上格鬥場一樣,愈來愈失去童真,也愈來愈功利,這些都是我們這些大人造成的。 《五》的故事不是叫大家不用教孩子讀書寫字,而是提醒大家教育的根本意義不是教書,而是教人。我們教孩子讀書寫

20150427-錢志健:袋住先,只會被掠奪得更徹底!

錢志健:袋住先,只會被掠奪得更徹底! 20:10 27/4/2015 ■2047香港監察收集了過千個市民簽名聲援高瑜,並於周六到中聯辦示威。 在中環某會所和一金融人聚會,在此叫他Zhao。他內地背景,國內大學畢業後在港中資機構工作,後到美國深造,在華爾街闖了十年。他身份特殊,是我時常口中所講的「半生熟」之交。這位黨員之交,認識了已接近七八年。他對我說:「我是黨員,但已經很久沒交黨費」。他剛過40,半講笑態度有時令我更謹慎。這位「無續會」的黨友,操北京腔,我難完全聽得明,閒時和他對話90%用英語對答。 Zhao這位黨員之交是典型的機會主義者,擅於在灰色地帶沉溺。他對我說,香港的「營商環境」對他不利;我心在想,非常好,香港還相對健全的法制與金融制度就是要來制衡不公義。Zhao最近也遇到一些小麻煩,相信和上面的黨鬥爭有關。問到他現在居住哪裏,他無奈地說:「I am living in a very safe place」,是否意味着,問題大到要住「安全屋」保命?Zhao不算在權力核心層,但跟着共黨富二代搵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Zhao在會所飲大了兩杯後,說他代理操控一個天文數字的金額。Zhao的大數目真與否我難以認定;但當有人和你「吹」顯得有點焦急想另尋出路,他的靠山可能大勢已去,他可能也快去到盡頭。「不勞而得之財,必然消耗,勤勞積蓄的,必見增加」,這說話來自《聖經》,我和Zhao也說過了好幾次。Zhao是名不經傳的共產黨員,香港「三星」人。他和一撮海歸精英更是膽正命平,在共產黨教育下,不相信人有靈魂與良知,有今生無來世,只信金錢。 被培養出來的利己主義者 北京大學教授錢理群(1939︱)把這群體形容得很貼切:「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擅於表演、懂得配合,更擅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群體其實早已「佔中」,是你我未來的統治者,比香港的「最後霸權」去得更盡及無底線。不要忘記,香港人政改如被「袋住先」,請群體更容易滲入政府的體制,加速一國一制,普通人的權利只會被掠奪得更徹底! 把話題延伸,中國共產黨的恐怖,在於其陰毒狡詐,共產黨在香港已「發功」多時,影響相對公平競爭、投資及營商環境。更不幸地,香港不少高官及利益集團選擇和魔鬼交易,香港的情況更顯坎坷。舉例,香港中文書的銷售網已被中聯辦

20150427-賈荃:中共干預香港一早已定

賈荃:中共干預香港一早已定 20:10 27/4/2015 ■鄧小平早對香港回歸後的政治發展設限,務求中央能有效控制局面。資料圖片 如今回看九七前關於香港前途的文章,真是令人頗感絕望,因為樂觀的展望幾乎沒有一項兌現,而悲觀的預言則常常一語成讖。柏楊先生曾說,一國兩制如果失敗,將「是中國人一種無法承擔的重」。(《我終於又到了香港》)余英時先生認為,「從毛澤東開始,中共領導人的『諾言』,其性質久已為世所知,因此大概也不會有誰儍到一種程度,竟把它當真……今後香港文化和新聞界的生態勢將全面改觀。」(《九七思前想後》)鄧小平改革開放以來給大陸定的基調「經濟放鬆,政治加緊」,也會在香港翻版並且長期執行下去。所以,香港人爭取真普選的願景,在大陸沒有改變的前提下,是幾乎沒有任何可能性的。 有香港人懷念麥理浩,認為是他將香港從一個普通城市變成國際大都會。但仔細想想,麥理浩又何嘗不是在香港實行「經濟放鬆,政治加緊」的政策?英國人治港一百多年,何曾給香港人民主?最近被稱為「港獨之父」的馬文輝,他和一群同志在香港成立香港民主自治黨爭取民族自決權的時候,打壓他的不正是港英政府嗎?實際上,英國人只有在九七前的十幾年時間,給香港人嚐了一點點民主的甜頭,就讓香港人感恩戴德,竟忘記麥理浩是香港的「千古罪人」。 據新華社香港分社前社長許家屯的說法,「中國並沒有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同英國談判香港問題的計劃。問題是英國提出來的。一九七九年,港督麥理浩訪華,他向外交部提出:『根據《拓展香港界址專條》,英國租借新界九十九年,將於一九九七年期滿,英國希望中國在九七年以後繼續租讓。』很明顯,麥理浩是來進行續約試探的。外交部對此沒有一點準備,請示中央後,才答覆他:『中國要收回香港。』」很快,鄧小平就表示:「請香港的投資者放心。」 那麼,如果不是麥理浩過問,中國真的會暫時放着香港主權不理嗎?答案或許是肯定的。1949年中共建政,號稱不承認一切不平等條約。但是,維持香港的殖民地地位不收回,就等於承認了《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和《拓展香港界址專條》的合法性。為甚麼中共要這麼做?因為中國想要換取和英國建交。同時,無論是和國民黨鬥法,還是和各國進行利益交易,中共從未停止過利用香港。這局面,一直維持到中英正式坐下來談判香港的主權移交問題。 保持香港繁榮有利中共 從此以後,香港永不再是中共政權以外

20150427-葉朗程:情陷夜中環:緣起

葉朗程:情陷夜中環:緣起 20:10 27/4/2015 ■出發點這三個字,用佛家的語言表達,就是緣起。佛家看緣起,看得比任何東西都重。 互聯網 大約兩、三個星期前,午飯時間出現一段小插曲。那天要準備下午一個presentation,臨時有些資料需作改動,惟有犧牲午飯時間「埋尾」。秘書出去食晏之前,問我:「使唔使買啲嘢返嚟畀你?」我話唔使,之後佢就出咗去。 呢個秘書,都唔識點形容佢,因為太typical。十個中環OL,九個都係佢咁嘅款。靚靚女女,但又唔係靚到「嘩」一聲嗰啲;有時巴巴渣渣,但係又唔會巴渣到你頂唔順;咁當然有唔少黑口黑面嘅時候,但係又未至於會黑口黑面到冇大冇細。 話就話係普通一個OL,但她有個優點,頗值得表揚的:細心。或者應該咁講,大家已經共事一段時間,佢唔多唔少識得read我。有時候我唔係好知自己想點,佢反而會睇得通,呢份默契令我有時幾欣賞佢。那次lunch time的小插曲,就是一個好例子。 說話技巧 從小學起 她吃完午飯回來,輕敲房門兩下。我看見她站在門口,拿着一個膠袋,內裏隱約是一個膠盒物體。這時我才意識到,原來自己有少少肚餓,no,其實係好鬼肚餓,她果然了解我。看見她拿着那個膠袋,再加上那件白恤衫又好似扣少咗粒鈕,意態撩人,我真係對佢有少少愛慕,內心又有幾分感動。普通一個小秘書,就在剎那間,蛻變成一位拯救飢餓老細的小天使。 但現實世界是沒有天使的,當她走入來,放低食物之後,我的愛慕與感動一掃而空,因為她說了一句,我不是太能夠接受的話:「頭先食剩㗎,畀你。」我嗰刻冇講唔該或者多謝,唔係專登唔講,而係我真係思考緊,到底我應該畀乜嘢反應。她沒有等我思考完,就轉身離開。 唔介意食人哋食剩嘅嘢,但係嗰句「食剩畀你」真係有問題。同一意思,是不是可以有更好的表達方法呢?例如,「打包咗啲嘢畀你食」,既沒有講大話或改變原意,又讓人聽起來舒服一點,不是更好嗎? 我是在一個講錯少少嘢都會俾人鬧到飛起嘅家庭長大,所以對「說」的技巧和「話」的內容特別講究,唔使問,肯定係童年陰影。要我數出細個因為講錯嘢而俾阿爸阿媽鬧嘅例子,數到下年都未數完。可能阿爸阿媽睇咗呢篇文章,都會好驚訝,或者好內疚,原來細個鬧我嘅片段,我到𠵱家都記得咁清楚。要我數晒出嚟就無謂啦,我只想重提其中一段畫面。強調,是比芝麻綠豆還要小的一件小事。 也忘記是幾多年前,永安

20120512-韓寒:太平洋的風

韓寒:太平洋的風 發布日期: 2012-05-12 08:48 轉發自韓寒的部落格, 韓寒的微博       空客320降落在桃園機場。飛機的降落把我震醒。手機裏正好播放到張艾嘉的《戲雪》,這算是一首生僻的歌,陳升寫下這樣的詞——“1948年,我離開我最愛的人,當火車開動的時候,北方正飄著蒼茫的雪,如果我知道,這一別就是四十餘年,歲月若能從頭,我很想說,我不走。”       對於臺灣,我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侯孝賢和楊德昌的電影裏。後來魏德勝和九把刀又加工了一下。我喜歡的作家,梁實秋,林語堂,胡適也都去了臺灣,而且他們都和魯迅吵過架。當大陸窮的時候,臺灣有錢,後來大陸有錢了——確切的說,是政府和小部分人有錢了,臺灣又有了⋯⋯         戰火把同一個民族的人分隔在了海峽的兩岸,那些具體到每個家庭的悲歡離合已經被時間慢慢抹平。臺北的街道的確像優客李林唱的那樣,像迷宮一樣展開在我的眼前。但是對於異鄉人,每個陌生的城市都是迷宮。在酒店住下,誠品書店就在旁邊。朋友的眼鏡架壞了,於是晚上先陪著朋友去配眼鏡。我們坐計程車來到了台大附近,進了一家眼鏡店。沒有聲音酥麻的台妹,老闆親自上陣。朋友看中了一副鏡框,但要幾天以後才能取。朋友說,那算了,我在臺灣只留三天,我要明天就能取的,只能去別的地方看看。這時候,讓我詫異的一幕出現了,老闆居然從櫃檯裏摸索出了一對隱形眼鏡,塞在我朋友手裏,說,實在不好意思,沒能幫上你的忙,這個送你,先用這個應急吧。連我這般總是把人往好裏想的人第一反應也是——我靠,哪有這種好事,這裏面是有什麼貓膩吧?咱還能走出這家店的店門麼?       我們平安的走出了這家眼鏡店,換去了隔壁一家。那家眼鏡店承諾第二天就可以把眼鏡做好,然後那家店的老闆用朋友殘留下的鏡片臨時找了一個鏡框湊合裝了起來,告訴朋友,這個可以晚上用。這兩家只是非常普通的路邊眼鏡店,還是自己隨機找的,要不真得讓人懷疑是不是組織方安排的,目的為了讓大家增加對臺灣的好感。       臺灣的街道上有不少的小遊行和抗議橫幅,這一切對於大部分大陸遊客來說都太新鮮了,於是很多遊客守著電視機看晚上的政論節目。我媽媽去年從臺灣旅遊回來,就說那裏太好玩了,領導人可以在電視裏隨便罵,比快樂大本營還要歡樂。相比之下,臺灣人對這些早就習以為常。但給我留下了比馬英九先生更深印象的是王松鴻先生——

20150426-雷薩.阿斯蘭:革命分子耶穌:重返拿撒勒人耶穌的生平與時代

雷薩.阿斯蘭:革命分子耶穌:重返拿撒勒人耶穌的生平與時代 10:49 26/4/2015 (序)作者的話 十五歲那年,我發現了耶穌。 高一夏天,我參加了北加州的福音青年營。那裡有茂密的森林,一望無際的藍天,如果時間充裕,加上平靜的生活與溫暖的鼓勵,很難不感受到上帝的呼喚。依傍著人工開鑿的湖泊與高聳挺拔的松林,我與朋友歌唱、遊戲、交換祕密。我們擺脫家庭與學校的羈絆,無拘無束地玩耍。傍晚,我們聚集在營地中心,圍著營火坐成一圈。就在這裡,我聽到一則非凡的故事,從此改變我的一生。 故事是這麼說的,兩千年前,在某個稱為加利利的古老土地上,創造天地的上帝化身成無助的嬰兒降臨人世。孩子長大後,成為一個無懈可擊之人。這個人就是基督,也就是人類的救主。他傳的道以及他所行的奇蹟,觸怒了認為只有自己才是上帝所揀選的猶太人,於是他被猶太人釘死在十字架上。雖然他大可讓自己免於可怕的刑罰,但他還是選擇一死。他的死至關重要,因為他的犧牲使人類得以免除原罪的重擔。但故事並未結束,三天後,他死裡復活,顯現出崇高而神聖的樣子。現在,所有相信他,衷心接受他的人,也將不死且獲得永生。 我成長於宗教信仰混雜的家庭—有不太虔誠的穆斯林,也有活力充沛的無神論者—這的確是我聽過最精采的故事。在此之前,上帝從未如此吸引我。我在伊朗出生,我是穆斯林就跟我是波斯人一樣理所當然。我的宗教與我的族群身分密不可分。與絕大多數誕生在宗教傳統中的人一樣,信仰對我來說親如自己的肌膚,不可能視若無睹。伊朗革命使我家不得不逃離故鄉,此後,宗教,尤其是伊斯蘭教,就成了我家絕口不提的禁忌。簡單地說,伊斯蘭教會讓我們想起在伊朗失去的一切,我們所有的家當全落入當前統治伊朗的穆拉(mullah)手裡。儘管如此,我的母親仍會趁沒人看見時偷偷禱告,而我們仍可在壁櫥或某個抽屜找到一兩本被藏起來的《古蘭經》。不過大體而言,上帝幾乎已從我們的生活中抹去。 對我來說,這其實是件好事。畢竟在一九八○年代的美國,身為穆斯林簡直跟火星人沒什麼兩樣。我的信仰就像青紫的瘀傷,很容易讓人看出我跟一般人有什麼不同;我需要把它遮掩起來。 另一方面,耶穌「就是」美國。耶穌是美國建國戲劇的中心人物。愈能接納耶穌,愈能讓我覺得自己是真正的美國人。我的意思不是我在權宜之下改變信仰。正好相反,我對這個自己新發現的信仰十分虔誠。在我心中,與其說耶穌是「

20150425-徐硯美:緬懷青春的中年危機事件簿─從電影《青春倒退嚕》談活出成熟卻不世故的人生

徐硯美:緬懷青春的中年危機事件簿─從電影《青春倒退嚕》談活出成熟卻不世故的人生 8:07 25/4/2015 http://www.ct.org.tw/1251878 步入中年的賈許夫妻陷入生活一成不變的危機中。(圖片提供/CatchPlay) 時間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所磨去的,可能是赤誠、熱情和動力,但是,同時也賦予我們責任感、無私給予的喜樂和寬容。事實上,積累這些事物與找回這些事物的難度,常常是對等的,都是那樣的不容易,這就是為何當個幼稚的成人反而沒什麼難度,保持任性就行了,但也凸顯要成為一個不世故的成人,是件多可貴的事。 走過青春留住熱忱 《青春倒退嚕》是由《紐約哈哈哈》的導演諾亞包姆巴赫執導,演員陣容包括好萊塢喜劇男星班史提勒擔綱男主角,還有以《靈魂的重量》拿下奧斯卡、威尼斯雙料影后的娜歐蜜華茲擔綱女主角,再加上在《悲慘世界》有不俗表現的亞曼達塞佛瑞以及2014年以《飢餓的心》拿下威尼斯影帝的亞當崔佛,可說是卡司堅強。 對生活充滿熱情的年輕夫婦。 故事敘述一個紀錄片導演賈許(班史提勒飾)與老婆(娜歐蜜華茲飾)結婚多年,眼見逐漸步入中年,日常生活千篇一律,一直想要小孩的二人,卻始終沒有如願,眼見身邊好友一一誕下新生兒,二人雖仍相愛相守,卻不免有些百無聊賴之感。 賈許拍攝了一部紀錄片,已耗費了數年時間,卻遭遇瓶頸,此時,他們偶然間結識一對年輕夫妻傑米(亞當崔佛飾)和妲比(亞曼達塞佛瑞飾),這對夫妻生活充滿著熱情、理想、抱負,且樂於享受人生,有跟現下一般人截然不同的品味。傑米和妲比蒐集黑膠唱片、手工製作家具、自己賣手工冰淇淋,假日跟三五好友坐在路邊談天、日光浴,還喜歡沿著鐵道漫遊,反璞歸真的生活無拘無束。 傑米和妲比兩人的出現,豐富了賈許夫妻一成不變的生活,原本對一切缺乏動力的賈許夫妻,竟也開始重拾年輕時的青春活力。然而,當傑米開始邀約賈許參與自己發想的新紀錄片拍攝,賈許一步步的發現,眼前的這個大男孩似乎不像看起來那樣誠實,反而,他在人際的相處上,有許多的隱藏。 賈許最後發現了一個令他失望的真相,原來,傑米身上早已沒有青春應有的單純與赤誠,反而是披上一個年輕人的外衣,卻有著一顆極其世故的心,賈許該如何面對這個喚起他與老婆青春活力的年輕人?是要視而不見的繼續與他合作拍攝紀錄片?還是堅持自己的老派價值觀?走過青春的賈許忘了甚麼

20150426-李怡:九歲那年

李怡:九歲那年 7:59 26/4/2015 一九四五年,在日軍佔領的上海淪陷區。 九歲生日剛過。一天早上醒來,發現爸爸不見了。當天晚上,跟着媽媽、姐姐,還有另一家人,倉皇出走。在黃浦江坐上小船黑夜沿着岸邊划行,在日軍探照燈的縫隙中,偶有幾響機槍的掃射聲,小船溜過了日軍封鎖線。凌晨,小船靠岸邊,那是中國國民軍佔據的後方。 兩家人擠在一部破舊的汽車裏,向安徽省屯溪駛去。汽車開行不久,就看到路上衣衫襤褸的傷兵,扶老攜幼的人群,伸出來討飯吃的污黑的手,還有路邊一動不動的餓殍。 像發現了另一個世界。在淪陷區,我也知道有戰爭,知道空襲警報響了要關燈,關燈後會聽到飛機投下炸彈的轟轟聲響。但不知憂愁。父母擔心生計,我卻總有飯吃。才一天過去,忽然都變了。平日顧着玩不肯吃飯,現在卻因為不夠吃而一味覺得餓。 深夜,在一個河灘上等着換乘另一艘船,鋪一塊布就一家人躺在河灘上。黝黑中河灘似一望無際,遠處像有一個棚架,亮着燈,刺耳的豬叫聲劃破夜空傳來。同行的大人說那是屠宰場。仰望夜空,沒有了都市燈光,星星更多更密了。我曾經傻傻地想:那些星星在哪裏?有生物存在嗎?星星之外還有些什麼?現在,這些思考和想像都沒有了,因為我那天看到了戰爭、飢餓和就在身邊的死亡。 那是我九歲人生的第一次失眠。不是因為害怕,而是開始像成年人那樣思索。好像突然長大了:我是什麼人?淪陷區的相對太平和敵後的紛亂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我和剛見到的許多孩子要流離飄蕩?我自己的身份是甚麼?想呀想,這問題從九歲想到七十九歲。 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 李怡 電郵 :mcwriter@apppledaily.com

20150426-陳惜姿:美學,要由心而發

陳惜姿:美學,要由心而發 7:58 26/4/2015 美孚橋底,一群中年婦女在台上,伴着「小蘋果」的音調與節拍跳起舞來。為林鄭與官員打頭陣。 就算我支持政府、支持建制派、覺得泛民搞搞震──對於這種「建制派美學」,也不能認同,我沒可能覺得這幫婦女代表我。這是一個文化、美感的問題,是一種身份認同。 政治除了立場,還有文化面貌。趨炎附勢的建制派,卻從來沒有發展出一種具感染力的美學,以致他們除了鮮明的親中立場外,什麼都沒有,蒼白、突兀。無數次的建制和民主派對峙中,支持建制的人舉着國旗、區旗,在大街唱國歌──為什麼是國歌?這些臉目模糊的人是香港人嗎?我們有沒有共同的文化背景?義勇軍進行曲或任何紅歌從不是香港人的歌,我們沒有共產黨打天下的集體回憶。香港人從小唱的,是獅子山下、是羅文、張學友。 說到歌,有一個碩士生研究的題目正是雨傘運動裏的歌,這些歌由創作到傳播,如何影響運動的發展。 支持雨傘運動的這邊,創意源源不絕,歌曲有委婉動人的,也有粗話連篇的,都能唱到我們的心坎裏,引起共鳴。建制那邊呢?記憶中有林敏儀和林敏驄合作的〈祝福香港〉,主題是團結、風雨後有彩虹之類,看得出製作花費不菲,但聽來始終覺得「離地」。 美學、創意是有生命力的,由心而發才會動人。 陳惜姿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20150426-林夕:丁蟹們的臉皮

林夕:丁蟹們的臉皮 7:58 26/4/2015 星期六李怡先生蘋論:港視勝訴給「一男子」狠狠一巴掌。俗語說,懂看的看留言,這一次,不看留言也猜到,下面一定有人排隊說那廝臉皮太厚,一巴掌沒感受。 臉皮厚,如果不是誕下來就長這個樣子,一般都是越刮越厚,像光着腳子走路多了,何曾聽過繭會給磨薄的。他們或許還會得意洋洋的,把討伐當資本:看,什麼風浪屈辱我沒捱過,我就是天生的鬥士。落區從來不會難倒我。又或者扮智慧長者:有容乃大,毀譽於我何有哉,我不與粗野刁人計較,人善人欺天不欺啊! 橫眉冷對千夫指,跟不知恥,只一線之隔,興許還能撈得一把粉絲,無論真心假意,誇他們夠量度有胸襟,而不知這是城府深不可測,被摑到成精了。更何況,千萬個巴掌,沒真的打在面上:有些人只要沒傷及體膚,沒妨礙到吃喝玩,樂就不成問題。只要無須送院治療,他們會越戰越勇,必須重拳還擊對手。指望厚臉人被手指指到清醒,證明你還是個薄皮人。 還沒完全成為政治人的學者,或許還沒受夠了巴掌,為政改方案出謀獻策,然後護航,竟然以薄皮人之心度丁蟹們的臉皮,說提名委員會都是社會賢達,為顧全自身名聲,也不會硬推見不得人的候選名單,亦不好意思篩走高民望者。 真係笑話,提委會是如何組成,大部分是些什麼人,眾所週知,許多早已爭相出頭,講盡了沒有牽涉到家人以及性事的粗口,連自己都不覺得失禮──或許還倒過來感到自豪,丁蟹們會在乎提委會整體聲譽?現在公布方案,投票不記名,而且出閘一關,要起碼投兩個人,最後如何讓候選名單變安全,自有阿公在中間落墨,沒他們的事,也不關他們事。若真出來一個振英淑儀慧珠三國戰,他們也不會臉紅,他們怎麼會為同類人自卑呢? 林夕 電郵 :linxiapple@gmail.com

20150426-沈西城:舊時日式風月

沈西城:舊時日式風月 7:57 26/4/2015 我的舊照片簿裏,有一張發黃照片,照上十二人,兩位穿白底紅花和服的小姐,站在人羣中央,面對一條長長紅彩帶,明顯得很,正在剪綵。那兩位和服小姐旁邊,站着一位穿白色西服青年,右手拿小雪茄,鼻梁上架太陽眼鏡,用滬語說,有點兒「流氣」,那個青年,正是七十年代末的我。 這張照片,背後所記的拍攝日期,乃七八年十月,地點是尖沙嘴北京道,左下角尚有一行蠅頭小字——「贈湯美兄.銀座夜總會開幕紀念誌慶」。照片何人所贈,今已不復記憶,只是於「銀座」夜總會,我很有依戀。七五年後,和風颳起,香港人對日本事物,興趣至濃,日本料理店如雨後春筍般的湧現,最着時譽的「大和」就是我朋友梶田所開,他可說是香港日本料理的鼻祖。彼時,我自日本學習歸來不久,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碰到兩個新朋友阿文和阿祥,閒談間,阿文說:「在香港,夜遊地方不算少,但是玩得讓人愜意的店家可不多!」言下頗有感慨。阿祥插嘴:「對呀!像有樂町密加度如斯高檔好玩的俱樂部,香港好像從來都不曾見過。」密加度者,達官貴人、縉紳名流尋樂消遣的場所,鶯花寨、風月窩,一夜消費,動輒港幣一萬。我問阿文有什麼好主意?阿文說:「我好想在香港開一家密加度,將日本式服務搬過來,相信可以一新耳目。」阿祥拍腿附和,詢我意思。我是一個愛玩好鬧的人,只要不用我出資,做個啦啦隊,自然舉手贊成。三個人天南地北地拉扯了一陣,也就各自別去,此事也不放心上。 一年後,我接到一張白底燙金線的方形請帖,邀我出席尖沙嘴「銀座」夜總會的開幕典禮。和風細雨的黃昏,我穿上白色西服,興沖沖地跑去湊興。「銀座」的老闆是阿文與阿祥的一位世叔伯,兩人一見我,迎上來,緊握我手,萬分高興。阿文搶先說「湯美!你看,我們是君子,坐言起行,把『銀座』搞出來了!」我打量了店內一眼,牆上塑滿歌麿的浮世繪,美人如雪,風情雲意,格局卻未能與「密加度」相比,僅沾得少許人工東洋氣味。「麻雀小,五臟全」這六個字,是當日我對「銀座」第一眼的評語,大抵到現在還適用。阿祥拉住我說「湯美!你懂日文,來幫我們一把吧!我讓你做場面經理好不好?」我外行,不懂什麽叫做場面經理,猶豫了一下。阿文忙解釋「場面經理嘛,就是爸爸生,專門跟媽媽生拉拉客,間中還陪顧客喝喝酒,相互溝通一下!」唷!媽的!豈不要我當扯皮條?那怎行!「銀座」可說是香港日式夜總會的始祖,初時生意過得去,其後陸續湧

20150426-陶傑:法官這一巴掌

陶傑:法官這一巴掌 7:57 26/4/2015 高等法院判令:梁振英及其「行政會議」不發牌給香港電視的王維基,決策不合法,須重新考慮。 這一巴掌摑得很重。梁班子不向王維基發牌之後,王先生抗議,香港市民憤怒,但愛國梁粉陣營包括許多高官,卻得意洋洋,叫王維基「不服氣,可以尋求司法覆核」。梁特也聲稱「依法辦事」。王維基聽話,真的去司法覆核了,沒想到香港人聽到法官出手,一記耳光的聲音,回頭一看,五個指印紅紅的,清晰可見,印着的,赫然卻不是王先生那張臉孔。 英治時代的「港督會同行政局」,是神聖而高尚的權力機構。在英女皇的肖像威儀的俯視之下,一旦「港督會同行政局」決定一件事,香港人都會放心,一定不會錯。 英國人的行政局儀容端莊,港督是領班,至少有英國紳士的形象。中國人的「行政會議」卻像一條街市,有太多攤販般的喧嘩。梁班子的「行政會議」更有創新:有行政會議人員被法官判處入獄六星期者,行政會議也公開指菲律賓女傭是香港的性資源而引起賓國憤怒者──這種老實話,民間的知識份子可以講,梁班子是不可以的──現在,行政會議的表現要法官駁回重新再來。如果你崇優,就明白英國人管治專業,中國人辦事兒戲。那麼多中國人家長爭着將子女送英國,不是沒有道理。 最高法院擊倒梁班子,不知班子如何反擊,面子第一,一定上訴,用公帑跟你慢慢耗。中國人永遠不明白西方的三權分立,會認定是美國勢力教這位法官掌摑班子。梁班子也很委屈,早曾放風「不發牌是中央的意思」。但為什麼中央沒有及早打電話給法官叫他怎樣判?中國沒有打電話,美國勢力打了,人家辦事,環環相扣,還是比中國人專業而認真。 本來是小事,若有胸襟,加一點常識邏輯就可以解決,偏偏弄成不可收拾的危機。因為文化的隔閡,十六年來香港就是這樣一點點自己搞砸的。不知什麼時候能學會認真做好一件事情?總之是一起令人不太開心的事件。 陶傑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20150426-李碧華:「冷糕」趁熱

李碧華:「冷糕」趁熱 7:59 26/4/2015 約了人在中環,但只顧看郵件忘了下車。在上環步出地鐵站,見一街邊小店賣缽仔糕,便買了一黃一白,有白糖糕、芝麻卷(菲林)、馬豆糕……再加上豆沙香蕉糕,想不到買了一大袋,於是我們下午茶不用再叫甜品了。 這些童年小吃,是因為搭錯站才遇上,也是緣份,而且缽仔糕還是熱的!平日要買這些糕點不難,最普及的是雞蛋仔。但有一種好像已經找不到了,雖然不至於失傳,想吃也真要問人。 它是一款用大型平底生鐵鍋烤出來的大餅,材料是加入蛋漿的麵粉而已,不過烤熱後外皮香脆內層軟綿,小販把它鏟起,再灑上花生碎、芝麻和砂糖,對摺一下,切成兩份三角形的,夾餅熱騰騰,把餡料溶化,如果加上牛油,更加美味,一邊吃甜漿一邊漏出來,定要放平。 我們喚它「夾餅」,但正名是「冷糕」──不是冷冰冰,而是「打冷」、「冷衫」的「冷」音,「冷」為潮州標誌。何以不是「冷餅」?他們說內層香軟也夠厚算是蛋糕,所以稱「冷糕」了。 有在廣東道一粥店外掛單賣冷糕的攤檔,本吸引不少懷舊食客排隊光顧,但日前無奈遭食環署指違例售賣,被迫暫停。現今已無推車小販懷舊風味,不知在哪可以吃到? 李碧華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20150426-蔡東豪:撒哈拉的故事

蔡東豪:撒哈拉的故事 7:57 26/4/2015 王利民和他的另一半參加今年四月舉辦的撒哈拉沙漠馬拉松。 有些事做一次嫌多,例如50度氣溫跑馬拉松,聽到已經驚,但王利民為了另一個人,做第二次,請聽他撰寫的撒哈拉故事。 「有些地方,本來人生到訪一次足矣,譬如說:地獄。 撒哈拉沙漠馬拉松(MDS, Marathon Des Sables)在國際極限越野賽中享負盛名,素有『地獄賽』之稱,然世界各地的跑手仍趨之若鶩,每年4月聚集摩洛哥南部的撒哈拉沙漠參賽。今年適逢賽事舉辦30周年,陣容更見鼎盛,參賽者逾1,300多位,相對2011那年的800餘人已是大幅增加,而我當時亦身在其中。 事隔4年,賽事基本安排分別不大,路程總長約250多公里,分7天6段舉行,不過現在最後一天的短程路段已改為『慈善跑』,時間並不計算在整體成績內。另每年路線設定都有不同,然就算路線相同,賽道所在的自然環境亦每因天氣變化而不一樣。惟縱目可見都只有寸草不生的沙漠、沙丘、荒山或涸地,地勢惡劣,環境嚴酷,氣溫可高達攝氏50多度,且隨時會刮起沙塵暴,甚至落雹。 同時賽事強調自備自足,所以大會只會沿途供水,參賽者需自行配備全程物資,其中『強制』裝備包括基本求生用品,如指南針、救生毯、急救包等,積少成多……還有就是睡袋。沙漠氣溫變化極大,早晚溫差可達幾十度,有些選手更要以羽絨保暖。 而裝備裏重中之重的自是食糧,大會且有嚴格要求選手每日食物所提供的總熱量不能少於2千卡路里,其實一包脫水飯或即食麵的熱量不過300幾卡路里……要多少才能達標和果腹並應付體力的極大消耗,有數得計,所以一個背囊等閒載重十多公斤,舉步怎不維艱。況且撒哈拉的細沙幼滑如粉,踏平漠已然叫苦,攀沙丘更是悲壯,只因無從着力加負重而行,上一步退兩步,每座沙丘皆如無間地獄。 不過地獄在前,然始終難阻一眾『捨我其誰』的來者,其中年紀最大的參賽者已是一位83歲的老先生!他身為賽事常客,過去地獄往返不計,完成路程總距以千里計,匪夷所思。再有一稍為『年輕』,今年不過是69歲!仍疾跑如飛的古稀翁,長居前廿位跑手之列,同樣超乎想像,惟信超長跑確有神奇的凍齡能力。 至於本屆最年幼的跑手,恰好是與我同營的一位天真漫瀾的19歲日本小妹。青春少艾寧捨吃喝玩樂,毅然踏上沙漠征途,目的只為日本地震災後的社服活動籌款,又是一副熱心腸。若論熱血怎少得一支為數8

20150426-梁文道:打機式港獨

梁文道:打機式港獨 7:57 26/4/2015 梁振英曾經在施政報告裏頭點名招呼過港大《學苑》特刊,其中就有一篇叫做〈談軍政•看港獨〉的文章,被傳統左派媒體視為大逆典範,因為作者居然開宗明義地討論起了港人武力「起義」的可能。這篇文章剛剛出來的時候,我也很認真地讀過幾遍,因為這兩三年來我見過無數呼籲大家勇武抗爭,甚至流血犧牲的言論,可就是沒看到如何以暴力實現港獨的系統方案。而〈談軍政•看港獨〉的難得,正在於它真的提到了港獨武裝力量的形成辦法,以及在地作戰的走向推演。 在右翼本土主義難得的三套具體政治主張當中,「港獨派」的支持者大概要比「戀殖歸英派」多上不少。可就和後者一樣,「港獨派」想要實現目標的頭號障礙依然是中共的存在;除了等待「變天」,他們一樣也拿不出什麼像樣的實際策略。訴諸和平談判,那不只是不可能,甚至還是不被允許的,因為右翼本土主義最恨和中共當局坐下來談,任何接觸都等於妥協投降。訴諸法理,這也有許多人分析過了,目前的法律框架之內並沒有實現港獨的空間。要求國際聲援?那就和「歸英派」期待「英聯邦」諸國「義助」香港一樣,是種想像大於實際的幻夢;更何況右翼本土主義這麼強調實際,又怎能把實踐理想的手段寄望在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之上呢? 所以說來說去,欲得「港獨」,還非靠暴力不可。這很好,因為這才對上了右翼本土主義崇尚勇武的口味。放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談軍政•看港獨〉這篇文章就顯得格外的有價值了。只是細讀之後,我發現自己對它的理解恰恰和袞袞建制諸公相反,它根本不是在鼓吹什麼武裝獨立,而是以沙盤推演的思想實驗告訴大家,這條路到底是走不通的。例如在談到港獨派如何成功組織本土戰力之後,作者緊接提醒:「港獨派面對的首批阻力必然是境內駐紮的解放軍部隊。又因香港毗鄰澳門,駐澳戰力亦有千人,本土部隊實際面對的是七千人眾的反動力量,其抗爭過程必然血腥」。還有:「又假如本土戰力能於境內抗爭中取得短暫勝利,成功收斂兩地駐軍武備物資,港獨隊伍仍須面對北方軍事壓境。……應對之法或曰游擊戰略,惟如此一來,香港全境形同戰區,國計民生將難以維持,結果同樣悲慘,最終大陸武力佔領香港,港獨自治徹底摧毀」。 然而,做為思想實驗,我卻嫌這篇東西還不夠周全,預設了太多「假如」不說(假如港獨派可以組織本土戰力,假如本土戰力可以戰勝駐港部隊……),它還少了許多更基礎更實際的考慮。比方說武器,我就在網上

20150422-多啦:《閱讀校園﹕名家名著一定「好看」?》

多啦:《閱讀校園﹕名家名著一定「好看」?》 文章日期:2015年4月22日 【明報專訊】 只要有理有據 不必人讚我讚 Sunny在DBC校園台主持節目《「字」戀狂》,節目名稱道出他對文字的追求。每星期要介紹不同的書,邀作者對談書寫和閱讀,像口述的閱讀報告。 他說,分析沒有對錯之分,文章給你什麼感覺,就直寫出來,「你覺得《神鵰俠侶》不好看,不要緊,只要有理據。是文字不夠user-friendly(親 切)?用你的世代看可能是這樣」。想批評張愛玲的書寫得不好?行,請提出理由,「你可以說因為純粹從女人角度出發,太偏激」。閱讀沒有一面倒的說法,重點 是敢於表達意見。 沒有一面倒 只有不敢說 Sunny的中文是半途出家。中學念理科,演藝讀編劇,後在香港賽馬會廣播事務部任職,負責撰寫文稿。上司說想升職就要讀碩士,人人都爭着讀工商管 理,貪出路多、易掙錢,Sunny卻說:「認識的人讀了(工商管理),不覺得(他們)真的懂管理,倒不如讀自己喜歡的科目,而且那時要寫作、編劇,但自己 的中文不好。」《禮記》有云:「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Sunny知道自己不足就修讀中文,時間管理、說話能力弱,就看相關工具書,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 怕名著? 先從簡易版入手 Sunny覺得看書不應有包袱,不要以為自己料子不足,不敢接觸經典名著。他的節目會介紹漫畫等流行文化類書籍,也以「懶人包」方式介紹名家經典, 如老子、三毛、胡適、張愛玲、泰戈爾、托爾斯泰、卡夫卡等,更有文獻、說話技巧等種類的書。「材料(選書)不會特別迎合學生口味,但會找方法讓學生易『入 口』」,像《老子——終於讀懂》,看不懂文言文?不要緊,可以看白話解釋,同樣可認識老子的道理。他強調:「不要怕,照樣看,就算只明白10%也沒問題, 可能幾個月後再看,會明白更多,因為在不同年紀、不同時候,會有不同看法,這會讓你了解這個世界原來有這種文字(內容)。」 分析好看不好看原因 必有得着 有質素的閱讀,需要深思和「消化」。Sunny表示,只說好看不好看,卻說不出原因何在,猶如水過鴨背,浪費書和時間。他建議從思維、哲理、創意或 文字等方面分析,思考覺得好看是因為文筆還是情節、創意如何獨特、故事背後帶出什麼哲理等,甚至比較看過的作品,從中必有得着。 選書眼光沒速成 唯有多看 選書如看電影,「首30分鐘

20150426-畢明:不是合拍,是合殺片

畢明:不是合拍,是合殺片 7:05 26/4/2015 每個救生藥箱裏,都應該有幽默感,比什麼止痛止血散都有用。連甘地都說,如果不是有點幽默感,他早就自殺了。 活在今日的香港,如沒有兩毫子幽默傍身,恐怕早喪心病狂人都癲,一日送院三次。 有些幽默笑中有點刺痛拮肉,那叫諷刺,少辣;有的幽默抬自己上枱,那叫自嘲,帶甘苦。不是所有幽默都溫煦和暖像春風。每個人的幽默脾胃受苦吃辣的成熟敏感度又不同,哲人說“The most valuable sense of humor is the kind that enables us to see instantly what is not safe to laugh at”。 Bad Taste是臭的。什麼都有底線,幽默都有。 「其實回歸後的電影金像獎,都係照妖party,你睇清乜叫人鬼殊途,又睇清香港電影嘅可愛同悲哀。幾時先有一年,個頒獎禮唔會失禮?司儀、script、嘉賓表現、得獎感言,大佬,不求精彩,起碼decent、respectable,好難咩?」4月20日,看完電影金像獎我在面書這樣寫。金像獎太多bad taste,身為評審,去過幾次,我已無法再到現場,呼吸太困難。 體面和可敬,decency和respectability,連整個香港電影工業都欠奉,你冀望在它的頒獎禮會有?由資金、老闆、系統、制度到品味,大家對香港電影工業之印象是否專業正氣、乾淨企理?總有陣三不管偏門況味,又連資深攝影師開工時意外身亡都沒有保險。沒有人願意承認,但不認不認還須面對,到今時今日,資深電影人仍會毫無懸念的承認行內充斥各式偷呃拐騙。 某次飯局和前寰亞高層莊澄聊起,他感慨行內是永恆地塘水滾塘魚,很少出色人才加入,沒銳氣新血欠新鮮後浪衝擊,一眼望去盡是同一班熟口熟面的「老鬼」,新人都是混了很久的。多麼人大代表。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叻人有很多選擇,電影行不吸引,他們可以做很多其他行業,犯不着捱這裏的問題」。 整個工業有病。合拍片不是問題,但合拍到沒底線就是。合拍片由題材、選角、故事、格調,都是金舖、藥房、化妝品店,瞄準大陸市場,讓強國觀眾用手拖篋肆意消費壞品味,一篋又一篋,誇張的特技就是名錶,虛浮的情感就是奶粉,明星就是名牌,拍拍拍你們買買買吧,香港人都不看都厭惡。反正上大陸動輒賣五億,韓寒才說他開雞鴨場的遠親也要搞電影。 香港

20150426-蔣芸 :失真的無所不談

蔣芸 :失真的無所不談 7:59 26/4/2015 在午餐喝茶場合,碰到了主編「春秋」的姚太太,向她投訴上一期有位作者提到七十年代星島副刊的「七好文集」,提了七位,其中有位從未寫過七好,而區區在下卻一直寫到主編何錦玲退休,但在這位老人家作者筆下,我卻是榜上無名。 奇怪他寫掌故寫舊事,記性不好也倒罷了,至少該求證一下吧,何主編仍健在,大隱隱於陽明山莊;其他七好,只有一位柴娃娃做了古人,願她安息。而七好所出的文集中,本人亦屬於響應主編號召不領版稅的作者之一,往事歷歷在目,本來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大事,但每有不明原委者卻以專家自居,這等倚老賣老的寫者,不求甚解,草草了事,令人愕然。白紙黑字有朝一日都會變成資料根據豈能不慎。 小思老師常鼓勵知情的當事人不可不出聲,再不重要的歷史往事、大小事情也應該求一個真相,免得年代太久遠模糊了,或以訛傳訛下去。小思退休後比未退休前更忙碌,正是因為致力於整理香港的、中國的兩地文學史……,一針一綫一點一滴有本有源有根有據,看人家的態度吧。 「春秋」從五零年代出版至今已有六十二年,姚太自夫君別後也堅守本位,紅顏變白髮,撐到今天殊不容易。從月刊變成季刊仍在定期出版的春秋,在文字媒體已買少見少的情形之下,老當益壯不肯壽終正寢,的確精神可嘉,向她投訴情非得已,更不必浪費篇幅要她改正相信她也能了解。 有一支筆在手的寫稿人,的確應該下筆謹慎,不知者、不能確定的事情應該虛心求教不恥下問,別自信到以為是通天曉而鬧出笑話。 蔣芸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20150424-葉朗程:蒲寶

葉朗程:蒲寶 2015/4/24 — 12:18 https://thestandnews.com/personal/%E8%92%B2%E5%AF%B6/ 立場新聞 要當型男,必定要袋住「瀟灑」兩個字。內在的瀟灑,即是不拘泥於小節,絕不跟人斤斤計較,尤其是女人。要做到內在瀟灑,是深奧學問,要寫有排寫。所以這一次,我想集中說的,是較易掌握的,外在瀟灑。 外表的瀟灑,即是將「身外物」的負荷減到最低。我都有個背囊,但如果不是準備去 business trip 的話,盡量不會帶返工。孭住個袋,瀟灑指數會跌到好低。行走中環,挺胸收腹,左手插袋,右手電話,就是最瀟灑姿勢。What?右手電話? That is right,右手電話,那是一個易學難精的動作。那個電話,不要放在你的正前方,要擺在右邊位置,好讓你的頭微微向右側,再低頭四十五度,無論是 check email 還是看新聞,都以那個姿勢看著電話。信我,型到你唔信。 如果你唔係好想像到呢個係個乜嘢姿勢,我講多少少。金鏞先生筆下,段譽學會逍遙派的「凌波微步」,獨步武林;今日我們中環人,要學瀟灑派的「劉華型步」,傲遊中環。《無間道》其中一幕,就是劉德華穿著西裝,頭微向右側,四十五度向下望著電話,一路睇電話,一路喺警察總部內的樓梯行落嚟。喺嗰一幕,佢右手揸電話,左手揸住支綠茶,你可以揸住杯咖啡代替,保證型過劉華。「吓?咁樣行路,好易趴街喎。」是的,做型男,就要付出些少代價,唔好大驚小怪,趴幾次街好平常。 當然,配合「劉華型步」,點都唔少得一部適合你嘅電話。現在市面上有太多手機選擇,所以一講到揀電話,身邊朋友總會七嘴八舌諸多意見。有啲又話呢個平台唔好,有啲又話嗰個食電量驚人,個個專家上身,讓你不知如何選擇。不過我冇呢個問題,因為我對手機嘅要求好專一,就係型,從來冇得妥協。手機冇得 compromise,其他嘢我好 flexible,例如去邊度 happy hour。 早幾天到大陸的二線城市為其中一位客戶考察某企業的真實情況,去咗兩日已經覺得好辛苦,住嘅地方號稱全市最好酒店但係都簡陋到不堪。回到香港,當然立刻約朋友到 Sevva,大大力吸番啲中環靈氣。「今日我哋約咗喺 ​Zentro 喎,仲好啦,你唔使行咁遠。」麻麻哋 ​Zentro 喎,Sevva 啦,我堅持。「唔鐘意唔好嚟囉。」寸到呢,約咗邊個?

20150423-梁芷珊:負荷不了的永恆

梁芷珊:負荷不了的永恆 23:05 23/4/2015 有人說,女人開心時想買鞋,不開心時想買鞋。此說九成真確,女人只要一息尚存,購物慾無法抑止。購物是增加身外物的儲備,豐富自己被擁簇的安全感。甚麼都不缺讓人感覺實在,逛超級市場,需要一卷廁紙但永遠買十卷回家。 我也是女人,九成時間是購物狂,餘下的一成時光,在極度不開心,或極度疲累之時,我會走向另一極端,瘋狂執拾和掉東西。 購物和執拾所達至的目的相反,但洗滌心靈的療效相同。買,是為了得到;掉,是為了捨棄,「捨」和「得」,兩者永恆地相生相剋。 擁有的代價是「處理」。 一個人的時間、能力、心力、熱情有限,無論是鞋子、手袋、情人,甚至是友情,當擁有太多,處理不暇,都會出一堆亂子,負累愈來愈重。 我最近是,連處理相片都覺得是負累。拿着手機拍照的確很開心,甚麼都拍,心態是唯恐錯過剎那擁有。直到儲有2萬張相片,我開始驚:2萬個永恆,我負荷得來嗎?手機會不會爆炸?隨時一無所有的恐懼襲來,不想連最珍惜的都一併失掉,唯有狠心捨棄無謂的。但所謂無謂的,因為曾經擁有,也總有一份感情,捨不得。 我們這些對任何事都非常熱衷的人,擁有並不因為需要,而是因為喜歡;追求的時候義無反顧,到丟棄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有多任性。 梁芷珊

20150425-劉進圖:看見

劉進圖:看見 2015-04-25 http://iquest.hk/?p=12263 去年昨天(4月23日),我從山上的瑪麗醫院來到海邊的麥理浩復康院,開始漫長的復康鍛煉。在麥理浩復康院住了3個月,7月中出院回家居住,之後轉為日間病人,逢周一至周五每天早上回來,做3個半小時的治療和運動,今年農曆年假後減為每周3次,每次還是3個半小時。在麥理浩復康院這一年裏,除了雙腿快速恢復行走,我最大的收穫是打開了心靈的眼睛,看見許多以前我看不到的東西。 麥理浩復康院有很好的治療師和護理員,他們多數在這裏待了接近或超過20年,彼此熟絡得就像一家人,隨便閒話家常,就令治療室有着濃厚的人情味。 入住時間稍長的病人,很多能夠叫出每位護理員的名字,也能識別他們的風格,例如﹕性情豪邁的鄺sir,喜歡談體育、美食和時事,對世局很有自己一套看法;笑聲清脆響亮的冰姐,擅長軟硬兼施,令病人勤做運動;個子細小的玉姐,寫得一手好書法,更是射箭高手,曾代表香港出戰亞運,近年專研中醫,水療池裏的浮泡據說也是她親手縫製的,可謂多才多藝。 還有,兼職輔警的型男輝哥,特意申請去守大嶼山看護牛牛,喜歡用手機與人分享音樂,是治療室的移動音樂播放器;外冷內熱的楊仔,懂得以輕鬆幽默的話「窒人」,談到養寵物經驗便柔情盡顯,滔滔不絕。在他們身上,我看到平凡人經過多年的修煉與沉澱,活出不平凡的精彩。 接着要說到我的治療師陳姑娘,以及她放假時輪流照顧我的許姑娘和林姑娘。陳姑娘心思細密,一眼關七,可以從容不迫地同時照料多個病人,做事極有效率,喜多聽少說,有一股內斂的威嚴,我和她談得最多也最投契的是兒女經。 許姑娘是麥院的開國功臣,對麥院歷史如數家珍,不時談到當年方心讓醫生創建麥院的宏大理想,以及實現願景的百般艱辛。林姑娘很年青,從私人醫療機構轉職麥院,主要為了多見不同疑難雜症,以及方便進修,她擅長照顧因運動受傷進來治療的年輕人。這幾位治療師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對病人有要求,會推動病人進步。我每天看着她們在治療室裏忙碌,從她們的工作上,我看到復康治療的專業高度和現實難度,也看到在種種制度和資源局限下,人如何不斷努力尋求突破。 治療室的病人來去匆匆,很快就換一批,經常有新面孔,能夠讓我留有印象的,往往是住院時間較長的,或者是出院後較頻密回來治理傷患的,這些病友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故事。例如強哥,他一

20150423-【專題籽】林敏驄,梁栢堅,改詞點只得啖笑

【專題籽】林敏驄,梁栢堅,改詞點只得啖笑 21:54 23/4/2015 林敏驄 著名填詞音樂製作人,多年來為譚詠麟、張國榮、陳百強、張學友等天王巨星創作過無數經典金曲;先後跟杜德偉、曾志偉主持搞笑節目《點解咁好笑》及《開心主流派》,其後與曾志偉以《冇有線電台》系列出碟。近年轉戰YouTube開發新頻道《冇有線電視台》,大玩惡搞同時創作無厘頭歌曲。 林敏驄  著名填詞音樂製作人,多年來為譚詠麟、張國榮、陳百強、張學友等天王巨星創作過無數經典金曲;先後跟杜德偉、曾志偉主持搞笑節目《點解咁好笑》及《開心主流派》,其後與曾志偉以《冇有線電台》系列出碟。近年轉戰YouTube開發新頻道《冇有線電視台》,大玩惡搞同時創作無厘頭歌曲。 【專題籽:音樂入魂】 「這夜我又再獨對,夜半無人的沼氣。穿起你的椰衣,重演某天的好戲。」早在李逸朗未唱哭喪版《傻女》前,林敏驄在九十年代已把這首陳慧嫻金曲歌詞改成《傻佬》。那時二次創作蓬勃,無厘頭只求得啖笑,還可出碟,Why not?現在改詞,同一首歌收起一點無厘頭,多點諷刺時弊,變成:「似被老豆困住了,沒法完成這齣戲,慘給拘禁的齊昕,行蹤每天都詭秘。」《狼女》改詞人之一梁栢堅說,生於不同年代都有一個命、一份責任,以改詞幽政治一默不是最和平的抗爭方法嗎?八九十年代的改詞人,以無厘頭見證百花齊放的年代;現在網上改詞人,以鍵盤見證一個抗爭年代。 林敏驄:文字威力 一言難盡 要認識一個填詞人,當然由歌詞開始。既可寫到深情的《忘不了你》:「如何喜歡你,如何結識你,我似是一一的淡忘」、獨具慧根的《梵音》:「慾望就是一種虛空的苦痛,由它虛空」,又可以寫到玩廣東話俚語的《狂野的蕃茄》(惡搞郭富城《狂野之城》):「二十六夜,廿六舊蕃茄,食到我嘴都歪」,能夠遊走大智慧與無厘頭之間,被譽為惡搞始祖,林敏驄玩弄文字的功力無可置疑,「文字嘅威力可以去到幾盡?真係一言難盡。」大師有何高見?愛故弄玄虛的他也有認真時,「如果只以填詞嚟講,你攞張A4紙出嚟,畀支筆你,叫你寫幾隻字,可以令到人笑、令到人喊,咁你話威力有幾大?」 自言出道幾年已經寫盡所有想寫的詞,林敏驄填詞一直以快見稱,今次為郭子健新戲《全力扣殺》作主題曲,只用了半小時填詞,「已經冇乜挑戰性,唯一未寫過悼詞。」九十年代,他已經與曾志偉在亞視主持《開心主流派》,不斷惡搞當時的熱門歌

20150423-【文化籽】俊男美女,春水夏日

【文化籽】俊男美女,春水夏日 21:53 23/4/2015 一九八二年電影《Summer Lovers》是《Tiffany》的A貨,日後深深影響雲翔所拍的電影。 雲翔的鏡頭也有海,有希臘神話般的俊男美女,這是他的電影《遊》劇照。 【文化籽:風月留痕】 三十多年前的深水埗已有高登、黃金商場,賣電腦的,是我這種年輕人的蒲點。我最要好的同學就曾在那裏與我分享他的第一次性經驗,因為未符想像,令他的人生自此很灰。 那個年代滿城春色,情色片是主流,百花齊放,百鳥朝凰,有一天我獨自遛達,經過現在不知還在不在的那間……應該是黃金戲院,被劇照深深吸引,罕有地閃進戲院,偷看了一齣《春水滾滾來》,洋名較為含蓄,叫《Tiffany》。然後,幾乎是衝出戲院,跑下月台,焦躁萬分地捱過那沒完沒了的十個八個站,再加上兩手空空,總覺得全人類都在斜視着我的舉旗不下……好不容易才等到了一江春水向東流,滾滾長江東逝水。 借用今天高登仔一句,劇情係咁的——一位金髮美女去希臘自遊行,在愛琴海天體海灘偷拍到的一對情侶,後來竟在旅館的早餐桌上重遇,自此展開一段她愛他愛她愛她的青春逍遙遊;在黃昏的幼沙上、白屋的露台中、黑獄的地窖裏,放浪形骸。 那個年代也是影視店的黃金歲月,租帶或碟是我們最重要的娛樂。我輪候到一齣封面純情唯美、二女一男的好萊塢新片《夏日戀人》,洋名《Summer Lovers》,主題曲是芝加哥樂團Chicago的名曲《Hard To Say I'm Sorry》,喜孜孜地請回家細賞,原來…… 聰明的你應該已經猜到:「夏日」乃「春水」之原裝,「滾滾」來自「戀人」的A貨,劇情豈只是熟口熟面?這部片的男主角不是別人,正是《橘郡風雲》(The O.C.)的彼得蓋勒(Peter Gallagher),今日他魅力非凡,當年自是不可方物。只見他全裸攀上對面崖頂,凝神沉思片刻,縱身一躍而下!兩位女朋友深情地凝望着情郎沒入水中,然後相視一笑,輕輕一吻。 這些年來,世風日「上」,這樣的電影來自西方的也漸少,在東方更已絕迹。於是我九年前開始做無奈的蠢事──拍電影。一拍拍了六部,而我每部電影都有海,有希臘神像般的俊男美女,卻不需要醜陋的衣物去遮掩偽善的靈魂。 撰文:導演雲翔 編輯:陳漢榮 美術:孔文彬

20150423-【文化籽】女上男下,椅夢何價

【文化籽】女上男下,椅夢何價 2015年04月23日 《戀人歲語(Manual of Love2)》2007年 性感女神Monica Bellucci飾演護士,晚上無人之際,與病人在輪椅上交合,場面經典。 【文化籽:籽談風月】 我特別喜歡《色迷‧謎(Diary of a Sex Addict)》中的一幕,女主角憶述年輕時破身經歷:男生力不從心,女方沒血可出,她失望尷尬收場,借故離去,不甘心,跑回男友家,乾脆反客為主,把他壓倒在地上,在他身上策騎,導演特寫她那高潮中的表情,那是萬馬奔騰、自由奔馳的叫聲!就是欣賞她這種「自己高潮自己救」的精神。其實,這種女上男下,反客為主的性愛情節多的是,男女皆樂在其中,擾人清夢的反卻是一群女性主義學者,總是說電影男性主導,女性不是被動,就是弱者或受害者,甚至忽略女性在性愛中的愉悅。浸大人文學科課程主任文潔華教授一言驚醒夢中人:「男人都是操控狂,你以為他們會隨便讓你騎住上?一定有原因。」 輪椅上的性愛 一口氣看了十數齣電影,我發現了一個「奇景」,有女方主動的性愛場面,很多時候男方都是坐輪椅,這就為良家婦女對性渴望,提供一個淒美而且理直氣壯的藉口。男同事聽見「輪椅上性愛」,就大叫「正啊!」《戀人歲語(Manual of Love2》中性感女神化身的護士放棄制服誘惑,換上一條吊帶黑絲,用輪椅把他心儀病人推到黑漆漆的食堂,在男方的大腿上,在溫柔與激情之間上下移動……淪為性玩具的輪椅,像跛腿的男人一樣,可動可不動,的確讓女人充滿迷思:「究竟下半身癱瘓的男人,會影響性能力嗎?」(少女同事亦有此疑惑)一九五四年,希治閣的《後窗》,就先以跛腳象徵男主角缺乏性能力,卻以相機這個陽具的象徵彌補他的缺憾,以相機帶觀眾窺探鄰居的生活,正是佛洛伊德所講「人對性愛有窺探慾」。 浸大人文學科課程主任文潔華教授 《後窗》1954年 沒有做愛的場景,但導演希治閣以跛腳象徵男主角缺乏性能力,以相機這個陽具的象徵彌補他的缺憾。女方主動聊起情慾對話,讓人對男方的性能力仍有遐想。 《榮歸(Coming Home)》1978年 以越戰為題材背景,作為海軍的丈夫遠赴戰場期間,妻子愛上一位在戰場上受傷的男人。這幕床戲溫情又帶點激蕩。原來,這是人妻人生第一次體驗高潮,導演還給予一個大特寫,彷彿強調即使跛腳的男性卻雄風仍在,暗示他能給予女方幸福美滿

20140423-王迪詩:我喜歡他,但最愛你

王迪詩:我喜歡他,但最愛你 2014年4月23日星期三上午9:57 圖片:Getty Images 有些人簡單的一句話會像刀直刺你的心,有些人無論說什麼你還是不痛不癢。痛是因為在乎。在戀愛的季節,哪一句說話最讓你傷心? 我不能繼續跟你一起,因為你太好,我配不起你。 我愛你,但你知我不能娶你。 可否替我轉告你那位好姊妹……我一直深深地愛著她? 你走了,我才開始想念你。 什麼?你喜歡我?你……你不是gay的嗎? 這些說話固然令人心碎,但終究只是傷心一會,總會好的。世上有一種不會過去的傷,那就是你跟這人白首偕老,卻清楚知道他在外面有了別人,他兜口兜面跟你說:「我喜歡那人,但你才是我的畢生摯愛。」在電影《聖羅蘭》裡,這位英俊的時裝奇才親口對他的同性戀人說出這句話。真是坦白得教人想揍他一拳。作為他的「畢生摯愛」當然是捨不得離開他,卻分分秒秒都在忍受他「喜歡」別人的痛苦,直至離世。 為什麼有了「畢生摯愛」仍要找別的情人?電影中的聖羅蘭說,那人的俊美與品味令他著迷,這時鏡頭close-up那位「畢生摯愛」的臉,那張略胖、蒼老而卑微的臉。他沒有美貌,可是他為了開拓聖羅蘭的時裝王國而奉獻一生。可以說,沒有這個不離不棄的戀人,YSL就不會成為傳奇。 人間到處都是誘惑。這個很美,那個很野……放眼看去就像草原上的繁花,各有媚態。看著,心動了,想去刺激一下。那為何不跟原來的戀人分手?因為想兩個都要。或三個、四個全部都要。說穿了就是兩個字――通吃。 「喜歡」和「愛」有什麼分別?我認為「喜歡」是從那人身上尋開心;而「愛」,是我看見他開心,我就開心。假如愛一個人的同時又喜歡第三者,還要求戀人包容小三的存在,那麼這位戀人會「開心」到哪裡去呢?一切還是為了滿足自己通吃的慾望吧。 王迪詩

20150418-蔡東豪:跑步的不完美

蔡東豪:跑步的不完美 21:45 18/4/2015 五年前,陶瓷廠負責人接觸CoDesign設計師林偉雄和余志光,談產品設計,他們聽到負責人提到每月生產約一百萬件產品,至少15%產品有瑕疵,需棄掉。他們算一算,即每月15萬件全新產品直入垃圾桶。所謂瑕疵,可能是杯身有一小個黑點,他們覺得這處理方法很震撼,彷彿有點荒謬。隻杯不會因一個黑點而令使用者飲不到水,但在某些人眼中,這些杯變成次貨。他們決心重新包裝這些次貨,把瑕疵變成設計的一部分,再給予生命,這是林偉雄和余志光的「I'mperfect」項目的開始。 社會出了問題,消費者都在追求完美,外觀比一切重要,當然生產商也須負上責任,這個追求完美的循環值得反思。設計師對完美有深刻體會,一件作品怎才算得上完美,可以是一個沒完結的追求,改完又改,永不滿意。追求完美是主觀看法,設計師覺得是完美,但客戶覺得有問題,設計師回去再改。情人要完美、身材要完美、結果要完美,我們都被洗腦,完美是唯一可接受的標準。 追求完美是不快樂的,因為可能根本沒有完美這回事,當我們拼命追求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注定失望收場。林偉雄和余志光神來之筆,是把「Imperfect」變為「I'mperfect」,「不完美」變成「我是完美」。設計可改變人的思維,小小的一撇,扭轉人怎看一件事。缺陷所有人都有,怎看才是重要,林偉雄和余志光鼓吹的概念,是It's okay to be imperfect。我們與其費勁硬要把不完美變成完美,不如接受不完美。 認識林偉雄和余志光,讓我近距離感受完美的含意。我思考最多的時間,是跑步,在思考完美的時候,我想到跑步的完美觀,或準確一點,跑步的不完美觀。跑步是關於不完美,一群跑友在吹水,大家都在投訴:天氣太熱或太凍或太潮濕、對鞋太新、條路太不平坦、太多人阻住……總有一些有關於其他人的事,拖累了自己的成績。跑步的不完美來自我們的憂慮、恐懼和懷疑,這三大殺手輪流或大合奏攻擊跑步者。 追求完美的跑步者情緒都是負面的,因為完美根本不存在。即使天氣、鞋、地、人都達至完美,也有一些不能解釋,不在自己控制範圍的事擾亂,眼前的完美晚節不保。我們總是解釋不來,我已盡了全力,為何也做不出應有的完美?我遇過太多這些場合,或者我是帶頭最大聲的一個,一班跑友跑完圍在一起,永不會讚美剛才跑的一段路。 「I'mpe

20150418-葉夢寒:晚清北京的洋建築

葉夢寒:晚清北京的洋建築 21:44 18/4/2015 即使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宗教性建築,在中國的清代以前,也常常以一種漢化的樣式出現:大屋頂、琉璃瓦,中國式的磚塔、柱礎和石刻,都在表明一種西方的文明面對東方的「霸權」時所體現出來的屈尊姿態。 但是當義大利人郎世寧和法國人蔣友仁(R. Michel Benoist)用他們純正的北京話慫恿着帝國的首腦──乾隆皇帝──建造一座西式的噴水池時(獸首就是這座噴水池上的水龍頭),這種不平衡的狀態才發生了一些改觀。最終,在這兩位西方畫家兼建築師的規劃下,他們在圓明園中長春園的北界建成了一座歐式園林,由諧奇趣、黃花陣、養雀籠等十餘座西式建築和庭院組成,佔地約7公頃。只是對於當時大多數的中國市民來說,要在有生之年目睹這些歐洲風情,恐怕只是在異想天開的春夢中才能達成。 一個悖論:是圓明園的毀滅帶來了西洋建築在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春天。中國人滿懷着兩次鴉片戰爭的民族屈辱和咸豐皇帝客死熱河的傷痛記憶,吞嚥着將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傳給阿拉伯人的苦果。1901年,清政府與列強簽訂《辛丑合約》,其中第七款規定,列強可以在北京建立一個中國人無法進入的使館區,這就是後來一度被義和團的農民起義者圍得水泄不通的東交民巷 顯然,現存最早的北京洋建築不再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產物,而是殖民文化的怪胎。從崇文門內街到東長安街,這8.1公頃內的地盤為十一個國家的大使館和兵營所分割,儼然就是北京的租界。既然可以「我的地盤我做主」,那麼造什麼樣式的房子也將由房子的主人說了算。二十世紀初在歐美風行一時的折衷主義建築在這裏成為西方冒險家的新寵(趕時髦者可能還對西方當時剛剛興起的新藝術運動趨之若鶩)。新生事物層出不窮,義大利使館的大門上出現了電燈,匯豐銀行的最高處出現了一座大鐘,而德國醫院裏的屋頂上則樹起了一面旗杆子,據說那是為了升國旗而設的。 基督教開始向佛教和道教發起嚴峻的挑戰。在古老衰敗的中國傳統胡同中,基督教的教堂用它們的尖頂直刺着中國人的心臟,激發了他們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決心。在當時,一切對於留辮子的北京人來說都是那麼新鮮,皇城的鐵幕正在被撕去。1906年,為了修建京奉和京漢鐵路,皇城外城被拆開了三處缺口(按照迷信的說法,此時清朝的統治正如這座城牆一般千瘡百孔)。 這些洋派的建築深刻地改變着中國人對於世界的看法,不過梁思成先生在《中國建築史

20150418-彭浩翔:【七筆思議】再談Cult片──評價自己是一件困難的事

【七筆思議】再談Cult片──評價自己是一件困難的事 21:42 18/4/2015 ■我曾在商台的早晨清談節目「無字頭七八九」當過主持,因此跟不少主持人比較混熟,當中的谷德昭後來到了嘉禾當營運總裁。 上星期在專欄談及有關Cult片的定義時,隨便拿了過去香港的一些前輩之作品做例子,卻引來朋友在微信圈裏不斷追問,為甚麼沒有提到《買兇拍人》。 首先,我談論Cult片不是為了推廣自己的電影,而更重要是,我並不認為《買兇拍人》算得上是一部Cult片。誰知我一提出這個論點,竟引來更多朋友來討論,他們都認為《買兇拍人》完全符合了普遍的Cult片元素。 Cult片定義一︰小成本、B級片、非主流故事、知名度不高的導演和演員。 不能否認,《買兇拍人》真的符合了一切B級片元素。那時候我是一個新導演(其實到今天我也不覺得自己有甚麼知名度),雖然公司有不少大牌演員,但當他們聽到是新導演時,都顯得有點猶豫,在看過故事大綱後,就更是無所適從。 於是我只好找來我比較熟悉的班底。在拍《買兇拍人》前幾年,我曾在商台的早晨清談節目「無字頭七八九」當過主持,因此跟不少主持人比較混熟,當中的谷德昭後來到了嘉禾當營運總裁,更推薦了我這個項目,於是我們就找來一些當時的電台節目主持人,例如張達明、葛民輝、陳輝虹和在節目中認識的舞台劇演員詹瑞文。 ■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積極籌備DVD裏的刪剪內容和一系列東西,還特地錄製了兩條語音旁述,一條是我和監製谷德昭,另一條是張達明和葛民輝兩位演員。 票房慘淡 後被追捧 Cult片定義二︰朋友們更提出了一個Cult的重要定義,就是電影上映時的票房都慘不忍睹,但多年後又被一群狂熱影迷追捧和不斷重看。 這個又是無法否認。在《買兇拍人》公映時,正好我的另一個小說《全職殺手》被改編成電影,並同期於暑假上映,於是公司認為兩部電影都是關於殺手,這樣很容易被一些雜誌說為宣傳上的抽水。但問題是,雖然同是殺手電影,但一部是劉德華和反町隆史的動作片,另一部則是完全瘋狂的黑色喜劇,兩部電影根本風馬牛不相及,除了原著那個人是另一部電影的編劇和導演外。但公司最後還是安排了在暑期最後的一檔上映,票房只有一百九十萬。 記得那時候商台老闆俞琤還特地跑了去看早上的優先場,她的意見是DVD應該會好賣,因為觀眾看完後都會很開心,但口碑傳出時應該已經落了畫。而事實上她這個客觀描述,

20150411-彭浩翔:【七筆思議】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Cult咩片

彭浩翔:【七筆思議】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Cult咩片 21:41 11/4/2015 ■作為cult film狂熱擁躉的我,每當碰上其他cult film迷時,都會花許多時間去討論大家心中的cult film排行榜。 很多人都界定不了何謂cult film。單是要把這個字繙譯成中文,就已有點困難,有些人會寫成「小眾電影」,但這只是部份的現象,並未能全面說明cult film的定義。另一個更常用的是「邪典電影」,我認為這是目前我見過的繙譯中,比較好的一個中文繙譯。 所謂邪,就是指這類電影總是有點偏離了一般大眾的主流價值觀,內容難免有點怪力亂神和誨淫誨盜,因為過份的乖張詭異,而不被世俗接受,卻反而讓一小眾人狂熱崇拜。因此,邪典一詞,正好表達到這個意思。 ■創作人明明在說着一個認真的故事,卻好像性慾突然要來臨或需要有點官能刺激,就直接亂搞一場情色或血腥的場面,好像桂治洪的《邪》和邱禮濤的《伊波拉病毒》一樣。 急就章劇本造成 有部份評論人認為所謂的邪典電影,一般都是B級片,但我認為又不能完全這樣去界定。因為許多邪典電影雖然都是B級電影,但也有一些例外,所以得視乎用哪種意義去評價它。就像香港八十年代的功夫電影,對我們來說,許多都是主流大片,而當中那些歇斯底里和莫名其妙的情緒跳躍,我們心裏明白那是因為急就章的劇本和混亂的製作所造成,但在西方觀眾的角度來看,就是cult film。 當然,一旦要把cult film的定義更準確地詳細說明時,許多時候就像一個意識流,創作人明明在說着一個認真的故事,卻好像性慾突然要來臨或需要有點官能刺激,就直接亂搞一場情色或血腥的場面,好像桂治洪的《邪》和邱禮濤的《伊波拉病毒》一樣。而這種太過強烈和荒謬的情緒,卻往往讓人產生出一種難忘的悖香,就像臭豆腐和榴槤一樣,在你的記憶味蕾上久久留住。 ■為了滿足觀眾對香艷和怪力亂神場面的各種官能刺激之需求,因此在風格處理上,大多都會掛羊頭賣狗肉,盡顯剝削、歧視和政治不正確。就像牟敦芾的《黑太陽731》和《打蛇》之類。 而cult film的影片主題,大都是聳人聽聞或具有強烈噱頭,與此同時又或多或少帶點社會批判意識,符合一般主流價值觀。但在這些社會題材下,為了滿足觀眾對香艷和怪力亂神場面的各種官能刺激之需求,因此在風格處理上,大多都會掛羊頭賣狗肉,盡顯剝削、歧視和政治不正

20150402-詹宏志專文:失去之後的溫度─點滴追憶王宣一

詹宏志專文:失去之後的溫度─點滴追憶王宣一 21:24 2/4/2015 http://www.storm.mg/article/45847 她的笑容、她的熱情彷彿都還在,這讓我們張開眼就想著要對人事物都更好一點,她是王宣一。詹宏志提供。 2015年2月15日上午9時23分,我結縭三十五年的妻子王宣一猝逝於義大利中部山城佩魯賈……。 王宣一 在旅行的路途中,靜謐就是享受。詹宏志提供。 廿五分鐘前 拖著沉重的行李走進麥當勞,週日清晨生意冷清,廳內空空蕩蕩,只有後面玻璃窗餐室裡有零星幾個顧客,我們在前廳空無一人的座位區裡找到一角放下行李,我問她:「想吃點什麼嗎?」 她抬頭看看前方的看板,帶點頑皮地笑起來:「還真不知道要點什麼呢?」可不是?自從小孩長大以後,我們已經不知道多少年沒走進這家全球普及的連鎖餐廳,現在一下子還不知道究竟有什麼選擇。我也抬頭望了下看板,我說:「你也許可以考慮Deluxe McMuffin?」這個所謂的「豪華滿福堡」顯然不是過去我進出麥當勞時所知道的菜單,應該是新東西,圖片上引起我的興趣的,是麵包裡面不只是蛋和漢堡肉,還有滿到溢出來的生菜……。 宣一點頭表示同意,並且說:「我還要咖啡。」我到櫃台點餐時,雖然離開羅馬之後英文不太通行,但麥當勞大部分食物名稱畢竟是一樣的,和店員的溝通毫無困難,只是點到咖啡時,明眸皓齒的店員微笑問道:「Long or short?」我一下子想成星巴克的問句,以為問的是大杯、小杯,匆忙回答道:「Short, please.」等到店員拿出像喝藥水一樣的小紙杯,我才意識到這裡是義大利,short指的是espresso,long指的才是加水稀釋的美式咖啡。 托盤上放了兩個現做的「豪華滿福堡」和兩小杯「感冒糖漿」,我拿回到座位上放好,宣一拿起漢堡,打開紙包裝,我則站著預備脫下沉重的冬天夾克;宣一對著漢堡輕咬了一口,臉上突然露出奇怪的表情,彷彿吃到不對的東西,她愁著臉說:「宏志,我頭昏。」說完旋即趴在桌子上。我跨一步過去扶她,但她已經全身無力,軟倚在我身上,我感覺到她的重量,感覺她完全沒有支撐和回應能力,內心覺得十分不祥,我一面把她放倒在地上,希望給她較大的空間與較多空氣,一面對著店員大叫:「Help, help, somebody help me.」 一位聞聲轉頭的店員訝異地看著我,我

20050702-陶傑人生觀:看書一定不會窮

陶傑人生觀:看書一定不會窮 【明報專訪 2005年7月2日】 陶傑的書房,堆滿了他的「藍籌」。 當年人人趕緊追捧科研電腦「股票」時,他趁低吸納大手優質「文學股」。「當全世界嫌唐詩、宋詞老土時,我最喜歡扒逆水,跟買股票投資一樣。20年後,原來全香港無人識,我便做獨市生意。」 他的「投資組合」種類繁多,包括文史哲宗流行小說圖片畫冊……唯獨不屑購入新興的「親子」股。 在陶傑一家四口連兩名外傭居住的港島西2800呎單位裏,有兩間偌大的書房——背山的放滿中文書,面海的除滿櫃英文書,還有一部抽濕機。房間裏,充滿書本氣息。每本好書,都是他的藍籌。 出身自灣仔摩利臣山道的陶傑,自小就愛到附近的書店打躉,讀遍講述天文地理歷史的少年兒童叢書。 今日「不求甚解」不要緊 中學時代,他開始讀唐詩宋詞元曲,喜歡美麗的詞藻。縱然一知半解,但他說﹕「讀書『不求甚解』、『斷章取義』不緊要,今時今日『不求甚解』,過了 10年自動迎刃而解。最怕你什麼都不讀。」從此打造了紮實的文學根底。「寫作最重要少廢話,中國的文言文最環保,所以我多數看文言文如《紅樓夢》、《聊齋誌異》、《古文觀止》、明清筆記,不看白話文。」他對中文書很挑剔,「無謂浪費時間」。 二十出頭,在英國修讀英國文學,開始看莎士比亞的作品。年輕的陶傑愛追求感覺感受,追求美麗與刺激,所以愛讀情節豐富的《仲夏夜之夢》、《羅密歐與茱麗葉》,「沒動作」的歷史劇難免顯得沉悶。年紀漸長,閱歷漸深,現在他看莎劇多添一層領會。「好像看《Macbeth》(馬克白),講野心家想政變奪權,結果悲劇收場。看莎劇會令人警醒,對財富、權力的追求不要沉迷。未讀過者一接觸權力,便會腐化墮落。所以看莎劇,看英文書,會得到很多理性抗體與免疫能力。」 在倫敦英國廣播公司工作8年,受朋輩與環境影響,他開始看不同類型的書。「LSE(倫敦經濟學院)就在我工作的地方附近,我放工後要去上堂去 seminar,有很多印度人、美國人、非洲人,人人都講自己的見解,你沒理由不開聲,這是『映衰』你自己的國家,因此peer group很重要。」陶傑不屑地說﹕「如果你周圍的人掛住涼按摩娛樂八卦講股票,你覺得很安全,即使我不看書很無知,也可以搵幾萬蚊一個月,你就不會有動力去看書。」 「知多一點 Powerful很多」 二來,他要融入這個「每塊石頭、每幢樓背後都有

20150417-鄧小樺:失憶之前用接骨木花煮鞋子

鄧小樺:失憶之前用接骨木花煮鞋子 6:58 17/4/2015 命運之神有時真的很殘酷,格拉斯,以及加萊亞諾,都在四月十三日內過世。讓你愉悅並得到力量的作家過世,那種哀愁就變成怪異的合成物,味道像接骨木花煮鞋子。 愛德華多.加萊亞諾的作品近年多出中譯,由台灣紅到內地。他是烏拉圭記者、作家和小說家,擔任過周刊、日報的記者、編輯、主編。犀利之筆驚動風雲,他1973年入過獄,曾流亡十二年並被列入阿根廷軍事政權的死亡名單。最著名的作品有《火的記憶》和《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後者曾在2009年的美洲高峰會上,被當時的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贈予美國總統奧巴馬,欲以此讓美國認識到殖民對拉丁美洲國家造成的傷害。 去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交流時,接觸到美國文學的巿場面向,當時來自阿根廷的作家就很不解,為何美國習慣把文學分類為虛構及非虛構,她認為這種分類完全沒意思。在文學的角度看,拉丁美洲的歷史是魔幻的歷史。這種魔幻背後的痛楚,正如加萊亞諾說,是「因為這片土地注定要失憶」。而加萊亞諾說自己是一個被回憶困擾的作家,一如馬奎斯的魔幻小說由他的個人回憶構成──而加萊亞諾和馬奎斯,都曾長年擔任記者,魔幻就是他們接觸到的新聞現實。香港由西西、董啟章、韓麗珠及謝曉虹一脈傳下的魔幻寫實文學,亦如此意。 讀到加萊亞諾的《鏡子:一部虛構的世界史》時真的十分震撼。都說現在是短文體的年代,再沒有長篇小說了;四百多頁的《鏡子》由582則極短篇構成,由古老的天地初開始,終於二十世紀的消失。短篇如詩,加萊亞諾一刀切下,史實中最動人的部分如寶石閃現,虛構與現實於此時趨於同一。那麼多無從聽聞的異事,無數的隨意門,漂浮在小說幻覺時空中,竟然是真的! 加萊亞諾的作品常如烈酒,一下子把感官刺激起來,創造與求知的欲望被短小而輕易的文體激發,那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關鍵。他在twitter和微博出現前就發明了這種極短篇的魔幻紀實文體(《歲月的孩子》記366日每天出生的奇人異士,維基百科瞠乎其後),即所謂先鋒。在這時代,可與資訊爆炸之快感比肩的文學寥寥可數,加萊亞諾堂堂居之。看這種書是會上癮的,腦中彷彿分泌大量嗎啡,什麼都好像有可能,以碎片克服碎片,自由的幻覺無上甜美。 香港是國際都巿,也是小城,香港文學不時泛出類似布魯諾.舒茲式的東歐小鎮文學氣味,砂礫中見世界,短小但精緻而微。但我們同時體受世界億

20150422-畢明:〈港式中產〉半天吊的產

畢明:〈港式中產〉半天吊的產 2015年4月22日 12:15   now.com http://news.now.com/home/life/player?newsId=133530 【now.com】香港中產,有點慘。權貴之下,基層之上,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別名叫:半天吊。而你沒有資格說慘。 香港中產,最慘不是交稅最多,受惠於政策最少,是當你疑似有著一切中產應有的標籤,一切相應的生活質素,一切看似風流快活的憑據,就不准抱怨,否則就是大逆不道,或者廢青。但大部份香港中產,都住得很低產。住,卻是最基本。 太多中產,專業人士,月入不差,住的單位,得三數百呎,這種生活空間,都算中產?更莫說三幾百呎,兩個人或者一家幾口中產家庭住了。在美國紐約,超小型的400呎單位他們稱為 “Lilliputian”,取名於文學名著《Gulliver's Travels》(大人國與小人國)中的小人國就叫 Lilliput,即唔係俾正常人住的,唔理你什麼高中低產都好,發育正常都唔啱住的,錯晒。在紐約,建造400呎以下的住宅單位,更是犯法的。為什麼犯法?太小了,不人道。必須有一個面積底線,生活空間的基本尊嚴,這叫文明。 香港地產,越賣越貴,樓越起越細,都算!越來越發水,樓則越來越無良,越來越劏房,都不能怨?誰叫你是中產! 所以,港式中產,努力在衣、食、行,和各種非物質滿足上令自己快樂,竭盡所能,盡情盡興,不成比例,怡情養趣找你無法在我手上奪走的快樂,理所當然。這個欄,就是為了找那些港式中產生命格調而來。 文:畢明

20150422-林夕:不做情緒的奴隸

林夕:不做情緒的奴隸 21:06 22/4/2015 連續寫了兩天情緒病問題,收到一些朋友的問候簡訊;許多都表示驚訝:不是已經痊癒了嗎? 其實,自療程結束這十年來,這種病還是久不久來訪,只是沒有公開寫出來而已。我想,對同病中人發放最正的正能量,就是要正面面對,康復未必就會痊癒;是自律神經失調啊,這次修正了,就保管不會出毛病? 身體如亞視,許多積習,多如我們的神經細胞,眼下問題解決了,也不會是間全新空殼公司。也像失戀,會康復、淡忘,從新過生活,但思念藕斷絲連,偶爾也會難過一陣子,處之泰然,就不至於以為世界又末日了。 要學習與它共存,又來了。來了就來了,可以先假裝若無其事,慢慢等它走開,但不要數着日子等它走,這樣它反而就不肯走了。嚴重當然要看醫生。與一種病相處共存,沒那麼可怕,像感冒也沒法終身免疫的,感冒也會殺人,你有為往後久不久會傷風感冒而萬念俱灰嗎? 在這種病的框架之下,才真是要妥協,面對現實。這種事,知道了,放不下,至少有心理準備它有多重。知識不一定能改變命運,卻能改變心情。比如未有產後抑鬱症這概念之前,難道那時的產婦命特別硬?因為茫然不知,或許以為自己心理有問題、對新母親的身份接受不來,甚至連家庭關係都影響了。當真相大白,原來還有這樣的病症,只是情緒處理失衡,又不是心理變態,有什麼好忌諱的。 偶爾會寫這話題,不是有病呻吟,只是關於這種病的認知度依然很低,沒多少人意識到它是個計時炸彈,包括政府。私家專科,光是藥費已不是普通人負擔得起;看公立專科,排隊排到自動復原或者小事化大,也不奇怪,人手不足啊。特首連獸醫都有志加強本地人才培訓,就是沒聽過要改變精神科醫生供求失衡情況。 我這病人,十年前就選擇公開病情,不介意跟大眾分擔這隱私,其中一個想法,是以身作則。看,我一樣活得好好的:腦神經告訴我指令我要焦慮,我無法改變,但內心沒有為此不快樂,我應做的能做的都做了,焦慮得磊落坦蕩。神經線想洗我腦,我卻是獨立的,不做情緒的奴隸。 林夕 電郵 :linxiapple@gmail.com

20250424-葉夢寒:既生瑜,何生亮

葉夢寒:既生瑜,何生亮 21:13 24/4/2015 如果你有一個明星兄弟比你早出道早紅,你的人生是幸運還是不幸?圈中有人不用求人似乎是天大的好事,可是結果卻往往是星光被遮掩,怎麼努力也走不出親人的光環陰影,真是徒喚奈何。 杜德偉有個排舞師的胞兄杜德智,星運不濟,於1987年和1989年出了兩張專輯就在樂壇銷聲匿跡了。杜氏兄弟的母親張露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紅遍上海灘的「五大歌后」之一,那首《給我一個吻》真是唱到街知巷聞。她的音樂細胞遺傳到兩個兒子身上,令他們從小都愛上音樂,倘若杜門雙星同輝,一定讓母親備感驕傲。可惜,與華納力捧的弟弟杜德偉相比,哥哥杜德智的音樂光芒就要黯淡得多。 既生瑜,何生亮。一奶同胞,相同的興趣愛好,可是星途卻大相徑庭。1989年,高明駿的弟弟高明瀚也從緬甸回到臺灣。早一年,他的哥哥高明駿憑藉一首《年輕的喝彩》在臺灣一炮而紅,特有的滄桑嗓音,叢林男孩的傳奇故事,都讓高明駿風格獨具,從八十年代眾多臺灣巨星的世界裏脫穎而出。反觀高明瀚,縱有李宗盛和黃安兩大高手助陣統籌製作,卻是定位不清,風格模糊。唱片封套上那個鄰家男孩,既不英俊,又無特點,只有青澀寫滿臉龐,一張口,想要複製乃兄的意圖太過明顯,聽完就忘。 兄弟情深,唱歌似乎也只能是一種調調。巫啟賢的弟弟巫奇(原名巫啟雄),長得比他哥哥帥多了,可是一張嘴,你聽到的只是另一個巫啟賢而已。同樣富有金屬質感的嗓音不能說不好,但是既然樂壇已經有一個巫啟賢了,那再多一個又有何用?也許從一開始,巫奇的存在就是一個錯誤。我印象之中,能在華語樂壇日月同輝的,似乎只有齊豫齊秦姐弟堪稱樂壇佳話,唱歌酷似妹妹的梅愛芳只能藏身幕後擔任梅艷芳的經理人,張衛健的弟弟已與乃兄恩斷義絕,更多的兄弟姐妹,只能慨歎自己生不逢時,不敢奢望如大小S般同時紅透半邊天。 好像有點說不清道不明,如果紅的是梅愛芳,當她經理人的是梅艷芳又怎樣?最後,高明駿和高明瀚都去開了餐館,梅艷芳和梅愛芳都得了子宮頸癌,杜德偉和杜德智、巫啟賢和巫奇,有關他們的新聞也是越來越少。兄弟手足,姐妹情深,鬧翻的是少數,更多的,還是要在這滾滾紅塵中,共同體會人生的酸甜苦辣,愛恨情仇。 這,都是一種緣分。 作者:葉夢寒

20150425-古德明:怎麼樣?抱歉

古德明:怎麼樣?抱歉 21:03 25/4/2015 問:看英文電影,常見這樣的說法:How about you take a taxi?(你搭計程車,好嗎?)但about是介系詞(preposition),介系詞之後不是應用名詞或動名詞(gerund)嗎?上述那樣的句子,文法正不正確? 答:How about即「怎麼樣」,可用於問句,也可用於提議,其後最好用名詞或動名詞,例如:(1)How about you, Peter,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彼得你呢?你想做什麼?)(2)How about taking a taxi?(搭計程車好嗎?) 不過,隨便一點,how about之後,也可用「名詞+動詞」或「連接詞(conjunction)+子句(clause)」,例如:(1)How about I ask him to come?(我請他來,好嗎?)(2)How about when the going gets tough?(遇上困難的時候,那怎麼樣?)(3)How about if I die tomorrow?(假如我明天死去,那怎麼樣?) 問:同事電郵說:Sorry much that we cannot...(我們不能……十分抱歉)。Sorry much是不是應改為Sorry very much? 答:Much一字,在否定句中,可以獨立使用;在肯定句中,則一般和very連用,例如:(1)I am not(very)much interested(我不大感到興趣)。(2)I am very much interested(我深感興趣)。不過,要表示歉意,英文習慣說We are(really/very/extremely/awfully)sorry that...或We regret that...,不會說Sorry very much that...。 古德明 電郵 :appledailykoo@gmail.com

20150421-沈旭暉:亞投行:美國的滑鐵盧

沈旭暉:亞投行:美國的滑鐵盧 2015-04-21 中國主導的亞投行57個創始成員國名單正式公佈,與其說代表中國勝出漂亮一仗,倒不如說是美國外交近年的最大失著。日前在香港重遇美國著名中國研究權威藍普頓(David Lampton),他笑說美國的亞投行政策已成為「一個無人願意認領的孤兒」,因為沒有決策部門願意承擔責任,國務院、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不同部門在互相推卸,都說與自己無關。 美國的失策,在於既不相信中國有能力挑戰整個戰後國際政治經濟體系,又傾向以冷戰思維行事。對一個可能挑戰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的亞投行,美國理應及早表態加入成為創始會員,而且要強勢加入,然後反客為主,爭取改變內部章程和方向。最好結果是在傳統盟友配合下,把領導權搶過來;次之是和中國共同領導,以配合其他美國依然主導的機構;最低目標也可以不斷在內部拖後腿,就像英國在歐盟的角色那樣,明明不怎麼願意歐盟發展,卻又不願離開。但現在要亞投行不向挑戰美國體系的方向走下去,已不可能。 華府此刻以加速泛太平洋經濟合作協議(TPP)進程,作為抗衡戰略,也不見得高明。TPP原來的獨特性,在於它的高門檻入場要求,從而建立一個帶有排他性的自由貿易體系,因此才遲遲難以達成協議。由於涉及各國的貿易保護安排,就是對日本,也因為農業問題而談不攏;亞洲新興經濟體要符合TPP官方要求,更不是目前容易做到。它們最需要的確是基礎建設,亞投行開宗明義是「基礎建設投資銀行」乃對症下藥,強調自由貿易卻是本末倒置,甚至連澳洲也說TPP口惠實不至。經濟發展不能只談戰略,也要有實利。當亞投行能相對容易融資支持亞洲各國基建,TPP就不可能成為替代品。 但最充份暴露美國弱點的,還是它的游說工作:在過去一年,美國不斷要盟友拒絕參加亞投行,也一度成功對南韓、澳洲等施壓,最後卻幾乎所有盟友都加入進去,不單是亞太區的,還有英國和緊接而來的大量歐盟國家,最後一天報名的,甚至還有近年和奧巴馬鬧得不大愉快的以色列。最後沒有加入成為創始成員的重量級美國盟友,就只有日本和加拿大。這既反映了美國的政治影響力,已不能延伸到經濟層面,也平白無故的令這些盟國內部產生了派系鬥爭:那些主張加入亞投行的早期受美國打壓、後期則吐氣揚眉。日後美國要以圍堵方式對付中國,難度將更高,因為亞投行先例一開,各國大可理直氣壯說「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美國未來要建立沒有中國加入的經濟

20150425-李怡:港視勝訴給「一男子」狠狠一巴掌

李怡:港視勝訴給「一男子」狠狠一巴掌 6:43 25/4/2015 高等法院昨天就香港電視的司法覆核作出裁決,指行會發牌「三揀二」違反發牌無上限的既定政策,裁定港視勝訴,發還行會重新審議發牌決定。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表示,當局會研究判詞,再考慮下一步行動。港視主席王維基對勝訴感到興奮,他促請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能重新考慮香港電視的申請,盡快批出免費電視牌照。 民眾抗議有成果 法庭的裁決不但讓港視高興,而且也使香港多數市民開心。亞視由困境以至被釘牌,無綫製作每下愈況,最近更引入具內地官方傳媒背景、曾任上海市委副秘書長的黎瑞剛,成為控股公司成員,本來已有CCTVB之名的無綫被進一步染紅。香港700萬市民只有一個言論被操控的免費電視台,實在可悲。王維基的香港電視,銳意製作劇集,如能因法庭裁決而獲發牌,可為香港人帶來更多免費娛樂,也可望打破無綫在缺乏競爭之下更不思進取的局面。 讓人高興的是法庭狠狠地給了梁振英一巴掌。2013年10月15日,行政會議在事前從沒有說過會有「三揀二」的情況下,完成審批程序,只同意發免費電視牌照予奇妙電視和香港電視娛樂,拒絕發牌給香港電視網絡。蘇錦樑和梁振英先後表示,基於行政會議的保密原則,不能夠公開交代原因,僅指出涉及「一籃子」因素。由於蘇錦樑之前一直說「正在處理三個免費電視牌照申請,工作有進展」,因此有輿論認為這是梁振英「一男子」因素決定。而決定完全是基於政治考慮,因為王維基雖是政協委員,但在大陸沒有投資,而且他在2008年一度入主亞視,曾說不會變大陸台,又說「親共的電視沒有人看,只有反共的電視才有人看」。此外,有學者指出港視投資拍攝劇集被認為是衝着現時最大利益者無綫,而政府傾向保護現有親共的市場領導者。 另一令市民高興的原因,是前年港視不獲發牌事件激發香港社會強烈迴響,引發12萬人遊行及包圍香港政府總部,而現在等於民眾的抗議有了成果,法庭還了市民一個公道。 前年的電視發牌事件,更牽連到政府對專業人士缺乏尊重。政府引述顧問報告作為支持政府決定的理據,但威普諮詢顧問亞洲區總監伍珮瑩公開批評政府曲解其顧問報告,當時梁振英表示要「認真跟進與處理」,又指伍珮瑩做法缺乏保密專業精神。2014年2月,伍珮瑩突然離職,《壹週刊》揭露,有人致函威普在意大利的總公司,批評伍珮瑩「破壞合約保密精神」。外界關注港府是否「秋後算賬」,特首辦連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