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5-練乙錚:轉型服務成敗繫乎女性,出口暢旺有賴國家形象

練乙錚:轉型服務成敗繫乎女性,出口暢旺有賴國家形象
22:05 25/1/2016
信報


大陸近期的經濟消息不大好,來自金融市場方面的還是次要,中長期而言更重要的是三組關於勞動市場的數據。其一是,大陸適齡勞動人口今年是連續第四年收縮,而且收縮的幅度最嚴重,相當於勞動人口總數的0.5%,實際數字是一年之間減少了487萬,比去年減少的371萬高出三成。其二是,流動勞動力30年來第一次出現下降,而且一下子下降了2%有多,實際數字是減少了568萬。其三是「開放二胎」政策剛起步,前年實施的「單獨二孩」卻大事不妙:國家統計局19日公布的數字指出,2015年出生人口不升反降,1655萬的新生嬰兒比上年減少了32萬。這些變化的影響,還需要時間才能全面反映在 GDP增長數據上面,大家可繼續留意【註1】。今天筆者討論兩個其他方面的經濟問題。


一、大陸轉型服務難:是「女性問題」

大陸經濟說要轉型,以消費取代投資作為推動增長的第一動力,以服務業取代工業作為最重要的生產部門。這些都是世界上所有發達經濟走過的老路,故上述兩個取代,於大陸而言是正常不過;問題是在自然發生加政府催谷之際,會否替GDP增幅造成下降壓力,以至不能保住「十三.五」期間平均年增6.5%的「硬任務」。理解其中的一些因難,也許有助估算中國發展前景。

大陸消費隨着GDP增長不斷提高,殆無疑問;問題是其比重始終無法增加,10年來只略為提高了1個百分點左右;最近一兩年,還因為要設法阻止經濟增長失速過快,當局千方百計搞刺激,主要手段就是以貨幣政策的減息降準誘導商界多投資,並以更直接的財政政策有形之手通過大型國企搞基建。這樣一來,以消費取代投資成為拉動GDP的最大原動力,就更加遙遙無期。

至於在生產方面以服務業取代工業的龍頭地位,根據官方的數據,則反而比較有苗頭,姑勿論那是否多個工業產能過剩導致暫時萎縮所造就的短期現象。所以今天不妨在這方面提供參考資料。

主流經濟學對國民經濟向「服務經濟」進化的研究相當多,因為有關現象是上世紀初已經在西方工業國家出現了。美國的這個變化,發生在十九二十世紀交替之時。不過,在最初的二三十年裏,變化十分緩慢,以致經濟學家要到了三十年代才開始「預測」有關的轉變會發生。其時,服務業勞動人口佔總勞動人口的份額剛剛超過了工業,大約在35至40%左右,而當時農業的份額還在25至30%之間,大約是今天的十倍。之後,服務業的份額不斷增加,到了八十年代,農、工、服三大產業部門的勞動力使用份額才達到穩定的比例。

第一個值得留意之處是,「工轉服」所需的時間很長;在美國,整個過程延續了差不多八九十年。當然,後來的國際經濟發展經驗說明,有些地方,特別是一些體積表較小的出口型經濟,例如亞洲四小龍,這個轉變由外需帶動,可以較快完成。香港只花15年便整個工業部門消失了,是最極端的例子,原因當然是毗連中國大陸。中國經濟體積龐大,不像香港而更類似美國,因此「工轉服」難以在短時間內完成;筆者粗略估計,起碼需要30年,除非周邊地區提供大量機會讓大陸工業離岸轉移(offshoring)。

第二個要點是,在服務業份額首次超過工業的時候(在二十與三十年代之間),美國人均GDP(以1970年美元購買力計算),是在3300美元左右。後來,經濟學家發現,其他發達國出現工、服業份額交叉的時候,人均收入也差不多都是在這個水平。算進通脹的話,這個收入相當於今年的20000美元。

中國的「工轉服」交叉點出現在人均收入在4000美元左右的水平,相對外國而言顯得比較早,有可能是「新經濟」的自然發展歷程不同於「舊經濟」,也有可能是政府政策催谷或者是工業萎縮得太早的結果。若是後二者,問題比較大,原因之一,是服務業的技術含量沒有像工業增加那麼快,而技術含量是GDP長期增長的最重要因素。美國八九十年代工業給掏空之時流行一句疑問:Can anation of burger flippers continue to grow rich?之後的發展是,美國經濟依然增長,但速度減慢了。中國還遠沒有美國八九十年代那時那麼富,主要靠服務業推動的話,就跳得過「中等收入陷阱」了麼?這不是理論問題,答案需要不斷觀察。

然而,最引人入勝的問題還在於:為什麼會出現「工轉服」?主流經濟學家從西方經驗得出了答案。1980年,美國史丹福大學經濟系教授Victor Fuchs做出的經典實證研究指出,經濟發展不斷提高實質工資,令女性勞動力的市場價值不斷提升,大量婦女因此從家庭走向就業,以前在家裏提供的服務,必須改為由市場提供,服務部門由是相應增長;在眾多的解釋因子之中,除了「服務業的勞動密集程度比工業高得多」之外,以這個與「婦女解放」有關的因子最為重要。

Fuchs的論文指出,從1950到1978年的28年之間,美國的婦女勞動參與率幾乎倍增,而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增幅最大的部分,竟然是已婚有孩而且孩子的年齡是在6周歲以下【表】。

【表】中最後一組婦女進入就業市場的話,所需要的家務勞動替補當然也最多。Fuchs指出,這個婦女就業率增加的因素,可解釋期間服務業比重增加的四分一【註2】。

若從這個角度出發考慮中國的「工轉服」,就遇到一個大問題:大陸的婦女勞動參與率本來就很高,事實上是世界上最高的;2000年的時候,其女性勞動参與率是80.8%,比世界平均的60.7%高出19個百分點,比位居第二的國家的65.8%高出14個百分點【註3】。那麼高的婦女勞動參與率,就表示沒有水位可供婦女進一步從家庭進入勞動力市場了。如此,在別的國家成為「工轉服」的一個重要因素,今天在大陸幾乎不存在。

近年大陸還因為女子接受教育的年數增加了,女性勞動參與率反而下降,但這對服務的需求影響不大,因為女子接受教育特別是接受高等教育的時候,都已經不提供家務勞動,所以當她們進入職場的時候,對市場服務的需求不會有太大影響。

除非「新經濟」可以提供給像大陸這種發展程度的經濟另外的服務須求,而且大得足以替代在別的國家的「婦女解放」所能提供的,不然的話,大陸的經濟要從現在的形態向「服務型經濟」過渡的話,有很大的困難。轉型服務業不順利,工業卻不斷萎縮的話,「保X」就很困難。

然而,Fuchs的文章也指出,服務業的比重增長,的確也由於技術含量提升較工業慢的原因,一定程度上拖慢了美國的GDP增長率。這個因素,對大陸而言也是有影響的。也就是說,轉得了型,也會讓GDP增長放緩,「保X」一樣更困難。

大陸的經濟界對這些問題,似乎還未有什麼研究。


二、臭檔冇生意:印象分影響外貿

朋友圈子裏,某君若幹了不好的事,會遭其他人杯葛,減少與這個人交往。市場裏,A公司的一些惡行曝光,哪怕與其產品質素無關,一些消費者也會轉購其他品牌。同一道理,X國形象在Y國人心目中變壞,後者對前者生產的貨品或服務的需求便下降。韓、中等國一些人認為日本為二戰問題的道歉未夠,買日貨就心裏不爽;港人日益討厭強國嘴臉,超市裏的陸貨便漸漸矮人一截;陸人心目中,港燦忽然都反蝗,所以近來少了來港旅遊「鳩嗚」。這些「印象影響交換」的事例,已經是民間智慧;然而,影響有多大?是否微不足道?有沒有量化的估算?

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商學院國際商貿講座教授Andrew Rose發表了一項研究,給出確切的答案。兩國之間的進出口額,固然與滙率、景氣、關稅等短中期經濟變量有關,亦受諸如地域距離、語言文化差距、共同邊界長度、歷史上有沒有殖民關係等固定或長期因素制約。然而,一國在別國人心目中的印象好壞,對這個國家的出口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Rose利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進出口數據、世貿等組織的關稅協議明細、中情局的國家資料包括國家之間的共同邊界長度等地緣政治歷史資料,再加上 BBC 、GlobeScan(一所國際問卷調查公司)和美國馬利蘭大學三方合作每年一度46個國家的國民對17個國家的政府印象調查結果,按統計學迴歸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甲、B國國民對A國好壞印象指數,每升降1個百分點,A國對B國的出口便平均有0.8個百分點的分別;這個正向相關是統計有效的(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乙、在多個影響出口額的因素當中,這個「印象分」的威力,僅稍微次於兩國之間的距離(反映運輸成本),而比其他因素例如語言是否相同、是否同屬低關稅貿易協議區等都要強。

大陸出口總額在2008年以前一直以近乎完美的幂函數曲線飆升,之後遇到環球金融風暴,其後增速放慢不能復元,2015年更出現八十年代以來首次非世界經濟危機時期的第一次跌幅,年跌幅以人民幣和美元計算分別是1.8%和2.8%。這與世界各國同期間對中國印象變壞幾乎是同步的。Rose所引用 BBC-GlobeScan的數據顯示,2006至2013年之間,中國得到的正面印象分指數由44.4 跌至40.3 ,而同期間的壞印象指數則從27.6上升到39.9。中國外貿受世界經濟影響無可置疑,但外國人對中國的平均印象分下跌,至少是一個不可忽略的額外因素【註4】。

上述因果規律用在其他國家一樣有效。例如近年南韓人心目中的日本形象日益變壞,影響了日本對南韓出口。但也有個別例外:中國人心目中的日本形象近年壞得厲害,可是到日本旅遊的大陸客數目卻節節上升,更傳把日本貨「買爆」。這個特例,Rose的論文肯定解釋不了。


練乙錚
特約評論員

註1:頭兩組大陸勞動力供應數據見http://blogs.wsj.com/chinarealti...ggest-ever-decline/。2015年新生嬰兒數目下跌的消息見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mp;mdate=0121110423。
註2:Victor Fuchs教授的論文在此免費下載:http://www.nber.org/papers/w0486.pdf。
註3:這裏使用的大陸婦女勞動參與率數據取自http://wenku.baidu.com/view/c6c61d18964bcf84b9d57b89.html。
註4:Andrew Rose教授的論文Like Me, Buy Me: The Effect Of Soft Power On Exports的免費閱讀及下載的連結在這理:http://www.nber.org/papers/w21537.pdf。

【筆者按】
有讀者來郵指出,筆者上周四(21日)文章〈中俄境外執法有分別,蔡習策略模糊可均衡〉的一個錯誤:刺殺托洛斯基者用的兇器ice axe,指的是登山人劈雪用的器具,而不是冰做的斧。謹此致謝。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200129-楊天命:致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