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6的文章

20160331-陶傑:桃花源——法律與人性

陶傑:桃花源——法律與人性 20:14 31/3/2016   台北一個小女孩當街被「疑似」精神病人斬殺,台北市民當街追打「疑兇」,民意沸騰,人神共憤。   為何「疑似」和「疑兇」要特別用引號圈出?「嫌疑」二字,是為了保障人權,尊重司法——法庭一日未判,旁人不得妄論。即使如此,也不代表社會整體沒有價值判斷:否則不需要常識、倫理和道德,如果善惡正邪是非一概只能交由法官判斷,則全世界的法官即使可以由工廠流水線量產,也供不應求。   案中「兇手」,不錯,因為閉路電視證據確鑿,還有目擊證人,絕無嫌疑。但是傳媒為求免責,甚至受害女童的母親,在傳媒鏡頭前也沿用「疑兇」二字。   但是對於有常識的人,可用的詞彙其實有很多:暴徒、狂漢、惡棍、人渣或者人魔。這些詞彙存在,不是為了佔據道德高地,而是符合基本人性的表達而已。英文是理性的語言,適用於辯論和思考,不代表普通英國人也要板起臉孔,使用冰冷的專家詞彙,英文也有Thug、Scoundrel等字,專門辱罵人格破產,心理扭曲、精神崩壞的敗類,表達蔑視,即使Murderer,殺人兇手這個字,本身就是包含貶意的批判。   「疑兇」兩個字用得多,對一個社會有長期的精神麻痺作用,令人對暴力、兇殘之邪惡,感到隔膜疏遠,以為事不關己,稀釋人性中本來嫉惡如仇,愛憎分明的性情,長此以往,人會變得怯弱、麻木。因為「疑兇」是術語,背後是一個龐大複雜的執法與司法系統,疑兇令人聯想到西裝骨骨的律師,跟檢察官講數,還有陪審團的一臉肅然,默不作聲,疑兇在庭上是假設清白,依然保持正常的尊嚴。   保障人權固然是文明進步,但人權伸張的同時,邪惡也變得猖狂,倫敦三年前當街砍殺士兵的一個恐怖份子,雙手沾滿鮮血,凶器還在滴血,對着鏡頭滔滔不絕,宣揚「使命」。這個恐怖份子被判入獄後,曾經被獄警打落兩顆門牙,竟也提出控告,向監獄索償。這宗怪聞,本來不必流出,但是「人權至上」鼓吹至今,如此人渣,雖然絕不會懺悔罪孽,卻對自己少了兩顆門牙,也認為是人權受到侵犯——嚴格而言,他並沒有錯。但是為何絕大多數人(當然,不能排除總有人會同情這種貨色),不會認同監獄應該為他遭受的「傷害」,賠償高達兩萬鎊的?   這就是法律不外人情的地方了。人非草木,一個社會不可能事事仰賴法律制度,尤其與邪惡對抗,如果每一個人都軟弱、膽怯,或者麻木,邪惡就會步步進逼,台北市民喊打兇

20160331-曾國平:超級英雄片何以大行其道?

曾國平:超級英雄片何以大行其道? 2016年03月31日 不是美國超級英雄電影(superhero movies)忠實擁躉,提不起興趣看全球收幾億美元的《蝙蝠俠對超人》。一來給如潮劣評嚇怕,二來類似電影看過不少,對電腦特技效果有點厭。看得過癮的反是Netflix製作的超級英雄電視劇:一部Daredevil和一部Jessica Jones同出色,以劇情鋪排人物刻劃為主,打到七彩動作其次。電視劇容許角色故事慢慢發展,倒能深入探討由超級英雄引申的道德倫理問題。據維基百科資料,真人演出的美國超級英雄電影今年有7套,明年也有7套,過去5年共有29套,觀眾未必記得清楚邊套打邊套。此外,由傳統電視大台如NBC、CBS到串流的Netflix近年也大力投資拍攝超級英雄電視劇,甚麼前傳外傳一應俱全。愈拍愈多,愈拍愈大,何解? 最明顯解釋是科技進步。動作捕捉(motion capture)技術發展,IMAX錄影廣泛應用,漸逼真的電腦特效加電影院內4DX、D-Box及全景聲等新玩意,觀眾捨得花百幾二百港元買票進場,「感受科技」成看電影主要目的(甚至唯一理由) 。 今天蝙蝠俠跟廿年前的蝙蝠俠視覺相差很遠;今天一套浪漫愛情小品跟廿年前的比較,技術上沒有明顯分別。電影拍得愈來愈high tech,令超級英雄片難受盜版非法下載問題影響:在網上BT超級英雄電影,小螢幕加小喇叭,興致幾乎全失。欄友梁天卓曾以數據證實以特技為賣點的動作片較其他片種在盜版猖獗國家賺得較多。全球化銷售加互聯網宣傳,超級英雄片這也特別吃香。電影易入口門檻極低,不用對美國動漫文化有太深了解,也不用衝破甚麼政治社會習俗隔膜(如喜劇中的美式笑話,經翻譯未必好笑;如以歷史時事為背景的電影,往往要先「溫書」才看得明白)。不懂英文的觀眾就算沒有字幕翻譯,劇情夠簡單人物形象夠鮮明,不用擔心看不懂,單單觀賞飛天下地拳來腳往也夠娛樂性。另一全球性解釋是恐怖主義加經濟危機,人人自危,大眾對拯救世界解決疑難的超級英雄需求上升,到戲院追求官能刺激,也在尋找精神上的安慰和依靠。 作者為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http://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20160331-陶傑:荷李活讀書會

陶傑:荷李活讀書會 20:08 31/3/2016 高恩兄弟的「萬千星輝綁架案」是絕妙好戲,要懂得一點舊電影方得欣賞。可惜今日香港人失憶,以前的事情一概不知。如果說看過「賓虛」,記得其中細節,會遭人嘲笑年齡──這種心智,就少開了許多眼界。 電影講五十年代的荷李活,一個大明星遭到電影工會潛藏的共黨份子綁架,準備劫持去莫斯科。 戲中不僅是冷戰時代,而且是麥卡錫風暴之後不久──聯邦調查局長胡佛和麥卡錫一起在美國影壇抓共產黨,共產黨則在片場組織「讀書會」(Study Group)。電影的字幕,將「讀書會」譯成「研究組」,可知香港現代史教育之貧乏。 「讀書會」是三十年代上海影藝、五十年代初香港影藝和教育界之間流行的左傾組織。「讀書會」不是叫你隨便讀書,而是由一位大哥大姐秘密領導下讀馬克思主義的書。「讀書會」專門吸收嚮往求知而浪漫的年輕人,像地下的宗教會社(包括邪教),陌生的人,在「讀書會」中相識,在組織關懷下互相取暖,漸漸團結起來,為理想而奮鬥。 「長青樹」李麗華南來香港,就參加過一陣「讀書會」,但後來感到味道不太對勁。原來所謂的「港英」,在港督葛量洪主政時,也很留意「讀書會」。因為英國人不傻:民國的政權,在上海就是被一伙參加了「讀書會」而後創作社會寫實文藝的左傾文藝青年先唱衰,復推行心戰葬送掉的。一九四九年之後,英國人怕共產黨將上海的一套搬來,盯住了「讀書會」的一伙頭目,如作家司馬文森、夏衍、演員舒適、劉瓊、韓非,一舉而抓捕,驅逐出境。 「萬千星輝綁架案」的荷李活明星──影射電影「賓虛」裏一個角色──也被綁入了「讀書會」,如此場面,似曾相識:「讀書會」批判荷李活美帝的文化霸權,叫會員投奔蘇聯。高恩兄弟意思是:胡佛和麥卡錫,當年在荷李活掀起的「白色恐怖」,其實沒有錯,只不過「擴大了」,犯了點冤枉了一些好人的輕微錯誤。 戲好看之處,就是當年的出水芙蓉、踢躂舞、牛仔戲,通通重演還原,而且嘲諷其中的虛榮與愚昧。 香港的年輕人嚷着要參政,不讀歷史,不看看同樣年輕的高恩兄弟此一黑色星輝喜劇,無從參政。 陶傑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20160331-錢志健:倒習潮與統戰下的香港

錢志健:倒習潮與統戰下的香港 20:08 31/3/2016 ■內地近日掀起倒習風暴,或反映中共權鬥日趨激烈。資料圖片 當大家關注《無界新聞》刊登的倒習公開信時,又見到171名忠誠黨員聯署要罷免習近平,是否覺得中國快要變天?長遠而言,中國需要有民主,當權者才可以坐得穩,這也是自然定律。現代領導人習近平敬重的毛澤東主席,在1944年新中國還未成立前,談到國內外形勢時說:「中國的缺點就是缺乏民主,應在所有領域貫徹民主。」 時光快進70年,世界第一大黨內鬥近乎失控,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動向。中共元老習仲勛,即習近平之父最有遠見,要求子女離開中國,只留下一個搞政治。因為中國的政治很凶險。中共、港共黨員極懂危機處理:口說愛國愛黨,身體卻很誠實,早已持有外國護照,「走資」渠道專業化。在資訊透明的年代,內地翻牆各有渠道,民主潮流勢不可擋,中國共產黨員會否有一天一人一票選老頂?如今只有被認罪、失蹤、懺悔云云,中國距離有真正民主還很遠。 返回香港。銅鑼灣書店事件主角李波被復活,在復活節前現身香港,這種「被自由」的方法,全世界也難buy。三個月不見,現在變了極權中國最大擁護者,被放棄居英權、被結束生意。大陸醫療問題多多,李波卻「親身感受內地先進的醫療資源」,說要帶兒子返大陸醫病。我的理解是,李波已失去真正的自由,只有22小時的香港「巡遊」。香港人最不想見到的事情,即一國兩制的強力破壞,提早應驗了。 香港的價值不止在經濟上 有邏輯常識的人也會問:對極權中國還可抱希望嗎?中共、港共統戰下的香港,處理手法做得核突,烏煙瘴氣。無論如何,我相信中國當權者見到香港人絕對堅守信念,為民主據理力爭。對中國來說,香港的價值不單止在經濟金融上,而是在於有堅持良心和公義的文化,和公開透明的制度並貫徹執行。中國各城市亦可逐步效法香港廉政制度和法律,讓中國最終能走上文明廉潔大國的道路。香港在過去四十年享受着廉政之福,建立了一個公平、公正的社會及高效率的政府,創建了輝煌的經濟奇蹟。香港人必定要不惜一切去捍衞香港的廉潔社會制度。我們支持中央真正的反貪腐,但這必須由制度和文化做起,這也是常識。 最後,我們用舊有的方式,爭取了民主幾十年,是否依然得個吉?年輕一代經過初一晚的「魚蛋革命」,似乎感覺到掟轉頭、燒垃圾桶這樣的「暴亂」是有效的宣傳方法?畢竟,成本低,頓時成為傳媒焦點,人氣極速攀升?我不知,經

20160331-黎則奮:發揮智慧,踢梁振英落台

黎則奮:發揮智慧,踢梁振英落台 20:08 31/3/2016 ■一般認為梁振英將積極尋求連任特首。資料圖片 《學苑》發表香港時代青年宣言一系列文章,清楚表明香港新世代要為2047年第二次香港前途談判作好準備,命運自主。儘管他們也承認香港獨立現階段不具備足夠條件,但絕不能排除作為未來前途自決的一個可能選擇。 鼓吹「香港民族論」的《學苑》和港大學生的本土派論述並非一小撮年輕人的想法,黃之鋒一眾宣佈解散學民思潮,另組政團參政,同樣明確表示要用未來10年時間,為港人公投自決前途綢繆。不管他們的論述如何粗疏犯駁,新世代的取態已是毋庸置疑,當權者喜不喜歡也好,都不容忽視,如果妄圖粗暴打壓,效果恐怕適得其反。 但對時不我與的上一代而言,2047年經已太久,看不到也等不了,只爭朝夕。他們最大的心願就是改變現狀,至少也要阻止目前社會制度和情況惡化下去,而沒有甚麼比終止梁振英政權的管治更重要了。 對這一代而言,這是一個跨越階級的議程,資產階級利益攸關和中產階級意識形態所繫,都覺迫切。 兩會以後,中央對梁振英政權和治港政策明顯醞釀變化,689和極左土共代表的強硬路線顯然不被認同。中共要穩定局面,必得改弦更張,轉向懷柔。中央領導人甚至明言港人應該有智慧解決自身的問題。 以倒梁作立會選戰議題 眾所周知,三年前梁振英爆冷上台,完全是大陸紅色資本與本港二、三線地產霸權聯合打倒本港傳統地產霸權的結果。但三年來,無論大陸或香港都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共固然自身難保,紅色資本在反貪腐下拉的拉、逃的逃,潰不成軍,再無左右香港大局的政治力量;勾結紅色資本的二、三線地產霸權亦連番失利,自顧不暇,很難成為梁振英的強力後盾。剩下的只有一班靠攏梁振英才能生存的土共和三流專業精英,極其量只能苟延殘喘,死雞力撐。從邵善波、鄭耀棠赤膊上陣力撐,到上屆梁振英競選辦副主任劉炳章充當馬前卒,表明除非中央明確反對689連任,否則梁振英必定參選,都在在證明,日薄西山的梁振英正負隅頑抗,力爭到底。 劉炳章的說話,目的明顯不過,就是689政權眼見一眾地產商,由李嘉誠、李兆基到呂志和,都沒有明確表態支持梁振英連任,情急之下,必須明示參選決心,企圖力挽狂瀾。 不錯,中央雖然大吹和風,卻的確沒有表明不支持和不准梁振英連任。但有智慧的香港人,尤其是一眾有份參與小圈子選舉的精英,如果深明香港已屆「黃台之瓜

20160331-李平:李波神劇的四川改良版

李平:李波神劇的四川改良版 20:07 31/3/2016 ■長平早前撰文聲援「被失蹤」的作家賈葭,他在四川的家人隨即被當局調查。互聯網 【盡論中國】 李波被失蹤神劇的編劇、導演迄今未曾出場,但中國媒體人長平的家人被綁架案,堪稱李波神劇的四川改良版,出場的執行導演也只是四川省一個偏遠小鎮的公安派出所。李波神劇四川版雖然在發佈平安信、透露主動協助調查、接受媒體訪問等情節上有所改良,但奈何「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穿崩位仍不比李波神劇少。 四川省西充縣多扶鎮派出所,近日現身德國、美國、英國、日本、西班牙等國家的報章或電視、電台,紅極一時。就是這個派出所的公安綁架了長平的父親、弟弟等人,又是這個派出所出面指控長平家人拜山時引發山火,也是這個派出所出面指導長平的弟弟張偉發表聲明、接受媒體訪問。 這個執行導演的級別太低,但幕後編劇、導演的水平也不高明。張偉29日先發了個聲明,要點有三:一是聽說長平在境外發表攻擊黨和政府的言論,因此通過多種渠道聯絡他,勸他不要亂發文章。二是掃墓時因過失釀成山火,造成很大損失。三是公安很有人情味,本來上午要抓他們,但等到他們給父親過完生日才帶走他們。 報道迴避事件起因 這封公開信比李波早期報平安的紙條言之有物,有所改良,但一如長平所說:「你們把人控制起來,想他幹甚麼就幹甚麼,然後還以為世人都會相信這套表演?」雖然劇本被外界看穿了,該演的戲還是要繼續演。於是,張偉又接受了海外明鏡新聞網的專訪,首先是強調自己和父親、弟弟等不是被綁架,只是被公安傳喚,而且自己一家人已準備主動去協助調查,還感激「公安機關都是依法依理進行調查」、「調查完,在規定的時間內放我們出來了」。這明顯是抄襲李波神劇,李波曾表示以自己的方式偷渡回中國協助調查,也曾盛讚中國執法人員文明有禮。 張偉之所以要再接受訪問,重點是把聽說長平發表反黨言論的時間修訂為獲釋後,即他們被綁架與倒習信無關。同李波神劇相比,四川版的一大改良就是只安排了海外網媒訪問,不像李波一返港就接受《星島日報》、鳳凰衛視、上海澎湃新聞的專訪。只安排明鏡網的訪問,至少可以避免倒習信在內地傳播,而明鏡網的總編陳小平在採訪過程中,也自始至終迴避事件的起因是長平在海外發文聲援因倒習信被失蹤的旅港媒體人賈葭。 長平回應說:「這不是對張偉的專訪,這是對警方的專訪。正如張偉在控制中炮製的聲明不是他的聲

20160331-盧峯:周一嶽走後平機會將被「閹割」?

盧峯:周一嶽走後平機會將被「閹割」? 20:06 31/3/2016 二○一三年四月當周一嶽接任平機會主席時,各界包括爭取平等權利的團體及人士期望不大。畢竟他在擔任食物及衞生局長或其他重要公職期間從沒有顯示他對平權問題有特別興趣或關注,頂多只是個稱職、穩紮穩打的公職人員及administrator,不是個有能力、有決心移風易俗推動重要社會改革的人物。 可原來大家都看錯了。周一嶽醫生也許在上任時沒有推動平權的經驗或往績,但他上任後很快就grow into the job,很快就進入角色,成為支援、推動平等權利及反歧視的重要力量,令受歧視的個人、群體得到有力的聲援。可以說,到明天落任時他已成為歷來最成功、最有影響力的平機會主席。 平機會當然不能算毫無實權,機構擁有幾條歧視條例如《性別歧視條例》及《殘疾歧視條例》賦予的權力,可以制訂守則要求公司、個人遵守,必要時也可以對歧視行為或性騷擾等提出檢控。但是,平機會最重要或最大的作用其實不在於擁有這些「硬權力」,而是努力透過各種方式包括教育、宣傳以至就涉及歧視的社會事件表態以加強反歧視的風氣,令社會更重視人人平等的原則,令個人不管背景、宗教、種族、年齡、婚姻狀況、性傾向如何都受到尊重,都不會受歧視。而平機會主席則是發揮這種作用的先鋒。 任內為同志平權添動力 周一嶽醫生出任平機會主席的三年中正正做好了這方面的工作,沒有因為怕引起爭議或令政府尷尬而迴避問題。年前反內地遊客、水貨客最厲害、最群情洶湧的時候,網上、報上、街上充滿各種侮辱內地旅客如稱他們為「蝗蟲」的標語及留言,還有人發起甚麼「驅蝗行動」滋擾威嚇旅客。周醫生沒有因擔心被某些網民或反內地遊客組織批評而噤聲,而是公開站出來反對有關說法,認為指內地旅客是「蝗蟲」形同歧視。他的說話沒有能完全制止類似的歧視性言論及態度,但至少表明社會不會坐視公然歧視、侮辱他人的行為,說明香港社會的decency沒有消失。 而在同志平權或性傾向歧視問題上,周一嶽站得比以往的主席更前,比以往的主席更敢於表達支持。他多次身體力行參與相關的平權活動,跟不同性傾向的人如同性戀者站在一起,走在一起。對長期躲在暗角,只能在陰影下生活,甚至被迫扭曲委屈自己變成「正常人」的同志而言,周一嶽及平機會的支持讓他們感到不再是孤軍作戰,也不是在衝擊社會體制或秩序,而是在推動香港成為真正平權、平等的社會

20160331-李怡:勇氣可嘉,誠意可感

李怡:勇氣可嘉,誠意可感 20:07 31/3/2016 ■青年陳浩天宣佈成立香港民族黨,打正旗號推動香港獨立建國。 自從去年689在施政報告批判《學苑》的「香港民族論」以來,港獨思潮即在香港蔓延。幾間大學的學生會會長表示對香港前途不排除港獨選項。新出的《學苑》提出香港「二次前途問題」的訴求,包括成為獨立主權國家。前兩天,青年陳浩天宣佈成立香港民族黨,打正旗號推動香港獨立建國。 港獨?簡直是膽大妄為了。有人認為這些年輕人好儍好天真,你們有疆獨那樣勇猛嗎?有藏獨那樣不怕死去自焚嗎?中共軍隊有多強?你們真是未死過﹗但也有人認為,港獨才是真命題,其他本土,自主,甚至民主,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等等都是偽命題。經梁振英三年多替中共間接治港的劣績,特別是李波事件,已非常明白地顯示,只有同專制政權徹底切割,香港才有出路。而所有偽命題的真正含義,包括中共提出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也意在與大陸區隔。偽命題之偽,在於掩蓋要跟大陸切割的真正含意,即說來較自欺欺人吧了。 對中共來說,香港人要求命運自主,就是港獨;本土也屬分離主義即港獨;落實民主真普選,也是港獨。最後,港人治港也會被中共視為港獨。為甚麼這麼說呢? 1948年,中共黨員、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主席謝雪紅在台灣二二八事件後到香港,當時她獲中共中央指示,在香港提出「台人治台,高度自治」的口號,向台灣人統戰。其後她到北京參加開國典禮。1957年反右運動,她當年按中共意旨提出的「台人治台,高度自治」口號受到批判,指為「台獨觀點」。謝雪紅從反右到文革,一直沒有停過被批鬥,到1970年終不堪虐待羞辱折磨而死。「台人治台」因時勢轉變被指為台獨的前車可鑑。港人治港若港人堅持民主落實,看來也會有同樣命運。 中共自建政以來,從來沒有尊重過憲法,也從來沒有向民眾宣傳、要人民學習過憲法。六十七年不斷出台的都是政策。日前在微信上看到一段貼文:「一會兒鼓勵多生,巴不得寡婦都生,一會兒計劃生育,恨不能把人都閹了。一會兒知識份子叫臭老九,交白卷光榮,一會兒幾乎掃大街都需要學歷。一會兒有海外關係叫裏通外國,一會兒權貴和家屬們紛紛移民。一會兒破四舊狂毀文物,一會兒拼命重建,名曰弘揚文化。一會兒批林批孔,挖孔子祖墳,一會兒滿世界燒錢建立孔子學院……」。 以不斷變幻的政策治國,自然也會用不斷變幻的政策治港。施政的依據不是憲法和法律,而是權宜的政策。香港的

20160331-袁彌昌:太陽的後裔

袁彌昌:太陽的後裔 2016年03月31日 《太陽的後裔》明明是套樣板劇,只宣傳韓國好的一面及對國家有利的地方,但依然拍得這麼好,說穿了還不是軍人與醫生的組合,再加上俊男美女愛情故事?可惜大陸就連這方程式也不懂,仍靠抗日神劇和一般軍事劇來提升愛國心,難怪既入不了屋,又出不了國門。 《太陽》一劇背後的訊息很簡單:就是說明何謂國家、軍人、愛國、道德使命感、正義感、無私等。這些價值觀本應透過大眾媒體宣揚開去,藉以感染及潛移默化大眾,但稍一不慎便會淪為票房毒藥甚至笑柄。然而一旦成功,不但現在韓國軍人及醫生形象大大加分,連國家形象也急速攀升——以前韓國藉輸出劇集來提升文化軟實力,如今則是把韓國帶上國際舞台,增加國家的整體軟實力,讓世人確實地了解韓國派兵到海外和救災,以及韓國企業在海外的建設,為世界作出貢獻,這不就是目前中國最想達到卻乏善足陳的嗎? 值得留意的是,《太陽》是首部中韓同步播放的韓劇,因此要採用先拍後播的形式,否則無法經過中國的審批。由此可見,像《太陽的後裔》這種尺度在大陸播放是完全沒問題的——這對於香港來說是一大啟示:香港向內地輸出軟實力,藉以影響大陸民眾,在今天依然是個可行的選項。現在香港的劇集在大陸是人們儲存起來再放上網,仍具一定影響力。只要香港這邊能認真拍一些有質素的大製作,將目光放遠到大陸和國際市場上面,應該是值得一博的,不過就要先改一下一星期7集的做法,參考人家的一套16集模式了。 戰略研究博士,「民主思路」總幹事  周四刊登

20160329-徐子軒:習不宜迴避巴拿馬雙重承認

徐子軒:習不宜迴避巴拿馬雙重承認 2016年03月29日 ■巴拿馬運河擴建工程即將完成,巴拿馬當局同時邀請習近平和蔡英文出席竣工典禮。互聯網 中美洲的巴拿馬共和國最近剛完成著名的運河擴建工程,打算就竣工儀式廣邀各國領袖參與,據悉台灣的蔡英文準總統與中國的國家主席習近平都在受邀之列。蔡英文已表示將優先考慮出席,而習近平目前未置可否。有論者表示,北京或因擔心同時出席會造成雙重承認,將提升台灣國際地位;也有認為北京在蔡英文520就職演說前不會輕舉妄動,以免給外界立場鬆動的聯想。 其實,上述都是見樹不見林的淺見。從國際法相關實踐的國家承認與政府承認來看,前者一般是指新國家出現在國際社會而獲認可,後者是指在一國內部發生革命,其他國家選擇性地承認某政權。在1949年後,共產政權並沒有完全消滅國民政府,而形成兩個交戰團體對峙的局面(雖然它們彼此更願意形容是叛亂團體)。交戰團體具備準國家的資格,只待單方意願表示即可獲他國承認,例如美國在分裂初期曾有兩個中國提議,但未得國民政府採納,故基本上兩岸同屬一中。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的中國代表案之爭,更證明共產政權所獲得的是國際間對中國合法的政府承認。 問題是,那時的冷戰格局既限制了北京再度嘗試武統的機會、因國力孱弱又不敵台北的金援外交,更重要的是美國國會執意保台,讓台北維持少數邦交國。不過,雙方都很清楚的是,在國際現實下,台灣頂多只能拓展所謂的實質外交:以經貿合作或文化交流,和世界各國往來。但巴拿馬算是一個異數,它曾想斷絕與台灣的關係、轉向北京建交,卻遭北京以維護兩岸關係為由回拒,而且它是與台灣維持邦交最久的國家,從清朝締交算起至今已逾百年。 現在巴拿馬試圖透過邀請台中雙方領導人出席國際典禮,會造成甚麼樣的效應?雙重承認?沒錯,就是雙重承認,但這個承認不是對台灣共和國的承認,亦決非對中華民國的承認。如上所述,中國代表權已在北京手裏,台北的外交承認只是徒具空殼。在法理上,外國僅可對一國內部的兩個政府其一作正式的法律承認,或暫時性的事實承認,但卻不能對兩個政府同時承認,而台灣的狀況則屬於上述的交戰團體。嚴格來說,這種承認基於一中原則,可謂是對台灣作為地方性政府的承認,世界各國大部份亦都承認台灣具有此種資格。 因此,若習近平缺席這次典禮,並不會動搖一中原則,卻會讓世界訝於北京何以讓台北地方政府代表中國?如果習主席出席了,反倒

20160329-古德明:近平之治

古德明:近平之治 2016年03月29日 ■習近平上任後集大權於一身,有言論認為總理李克強的權力被削減。資料圖片 中共一年一度人大政協京劇落幕,全劇最矚目的,是演老生的習近平和唱末腳的李克強同坐,卻視之如無物。李克強唸政府工作報告,場上響起四十五次掌聲,習近平卻手掌都不動一下。他的前任胡錦濤,待其副貳溫家寶唸白之後,會趨前握手;習近平則不但懶得給李克強這點面子,甚至話都不跟他說一句。 而李克強名義上固然是總理,實際上已淪為伴食宰相,連經濟決策權都給習近平奪去。同時,習近平大舉起用舊交、舊部,例如王岐山文革期間曾和他同牀共被,現在做了中共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隨時可用「貪污」罪名翦除異己;習近平同鄉趙樂際、同學陳希,則一個做了中央組織部長,一個做了常務副部長,黨內黜陟保證非親不用;他的舊部更紛紛加官晉爵:宋濤升任中央對外聯絡部長,陳敏爾升任貴州省書記,巴音朝魯升任吉林省書記,劉賜貴升任海南省長,應勇升任上海市副書記等等。 舊中國君主為政之道,有與習近平迥不相同者。唐太宗用人唯才,其舊部所得官職,往往不如從前和他對敵的東宮、齊府舊人,於是相對嗟怨說:「吾屬(我們)奉事左右,幾何(若干)年矣。今除官(所獲官職),反出前宮,齊府人之後!」太宗正告他們說:「王者至公無私,故能服天下之心。朕與卿輩,日所衣食,皆取諸民者也,故設官分職,以為民也,當擇賢才而用之,豈以新舊為先後哉!(《資治通鑑》卷一九二)」所以太宗貞觀之治,震古爍今。 又《次柳氏舊聞》載:唐玄宗即位,「體貌(待之以禮)大臣,賓禮故老,尤注意於(宰相)姚崇、宋璟,引見便殿(正殿以外的宮殿),皆為之興(會起立相迎),去則臨軒以送(一直送到殿前)。」玄宗不會視宰相為無物,所以開元之治幾乎媲美貞觀。 當然,對習近平來說,傳播界要姓黨,軍隊要姓黨,全國一切都姓黨。而他身為黨「核心」,姓黨等於姓習。然則他怎會像唐太宗那樣,說甚麼「朕與卿輩,日所衣食,皆取諸民」,施政更怎會「以為民也」。中共常說的,是「我們令全國十三億人民得到溫飽」;習近平對黨員說的,是「假如我們的黨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績還有甚麼意義?」他努力攬權自重,務求做毛二世,以天下奉一人一黨,就是這個道理。人大主席台上,習近平連斟茶都有專人服侍,其他政治局委員則沒有,於此可見其餘。 舊中國沒有民主,君權不受制度束縛,以致歷代治亂相尋。但是,從前的君主,

20160329-戴耀廷:中國六大危機的臨界點

戴耀廷:中國六大危機的臨界點 2016年03月29日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或會演變成危機。資料圖片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國兩制初提出來時,中國的經濟改革剛開始,有些港人希望能為中國的發展有所貢獻。在回歸後,尤其是當中國本身的經濟急速發展,反是香港的經濟轉型未能順暢而停滯不前,有些港人希望能乘上中國這經濟快車而得利。但無論是前者或後者,所想像的中國,是一個正向前邁進的中國。但少有人想過中國會遇上危機,除了在八九六四之後的一段短時間。 無可否認,當時中共在鄧小平的強勢領導下,讓中共捱過苦頭,更全面進行經濟改革而帶來急速的經濟發展,真的讓中國人邁向小康。但中國在中共的專制統治發展至今,很可能快要面對一個極大危機。不是說當中國有難時,我們就捨它而去,但香港也必須為此做好準備。 經濟危機:常識告訴我們,一個經濟體是不可能無限期增長的,更何況過去多年中國的增長,依靠的主要是國家資本投資,而這些投資若未能產生回報,就只是把錢倒下海。或許經濟增長能靠轉為消費推動延續一些時間,但當中國陷入經濟衰退,消費也不可能強起來,變成惡性循環。經濟衰退極可能快會發生,並會持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 環境危機:由強調資本投資而帶來的經濟增長,是要社會付上相當大的代價的,尤其是對環境的破壞。越來越多人質疑這些經濟增長是否值得,但一旦發展要顧及環境保護,成本就會更高,令高增長及高回報的時代很快過去,這將加速及加深經濟衰退的趨勢。 社會危機:經濟增長的得益及代價並不是平均地由社會各階層分享及負擔。得益是不公平地由一小撮與政府高層有密切關係的人所獨攬,其他人雖可能在滴漏中分到一點兒利益,但要承擔大部份的社會代價。由利益與代價分配極度不均所造成貧富懸殊,中國社會已進入相當不穩定的時代。 危機會累積至一個爆發點 文化危機:即使中國人傳統是慣做順民、講求實利和各掃門前雪,但在經濟增長下,人均收入快進入中等收入範圍,他們的政治文化意識無可避免會逐步走向更自由化,即使還未權利化,尤其是能有機會及更願意與世界接軌的年輕一代。 正當性危機:若經濟增長不能維持,管治成效再不能成為中共執政的正當性源頭。共產主義早已不能提供意識形態的正當性,但轉向國家民族主義對中共可能是雙刃劍。在這時候,強國夢的確能短暫為中共政權提供正當性,但一旦國民把國家民族的強大視為量度政權正當性的指標,如中共再不能為中華民族帶來

20160329-李怡:平凡的邪惡

李怡:平凡的邪惡 2016年03月29日 世道人生 ■納粹屠猶的執行者阿道夫.艾希曼於1961年受審。互聯網 阿道夫.艾希曼(Otto Adolf Eichmann)是納粹德國大規模屠殺猶太人的執行者之一,他雖然不是納粹高層決策者,但他將上百萬猶太人送上通往死亡的列車,在猶太人滅絕上扮演重要角色。納粹政權倒台後,艾希曼逃到阿根廷。1960年,他被以色列特工綁架,次年4月11日他在耶路撒冷受審,全球矚目。 艾希曼在法庭上說,「我無罪。我從來沒殺過猶太人,也沒殺過非猶太人,我從來沒有下令殺人」。在獄中定期探訪他的牧師說,「他顯然不是個狂熱的反猶太主義者。他個人從未有任何反猶行為」。精神科醫生一致認為他對妻兒、父母、兄弟姊妹態度「不只正常,還堪稱為典範」。他說自己是個守法的人,他的一切行為都只是在履行職務,而他在屠殺猶太人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偶然的,任何人都可以取代他的職務。 《紐約客》雜誌邀約猶太裔學者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全程採訪審判。鄂蘭同意艾希曼的陳述:「他從來沒有憎恨過猶太人,也從來沒有殺人的意願,所有的罪行都是來自對上級的服從,而服從應該被譽為一種美德。他不屬於統治階層,只是個受害者,受罰的應該是領導階層。艾希曼說:『我不是那個被打造出來的禽獸,我是謬誤的犧牲品。』」 鄂蘭說:「艾希曼既不陰險奸詐,也不兇橫;他格外勤奮努力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想晉升,而我們無法認為這種勤奮是犯罪……他並不愚蠢,只是缺乏思考能力──這絕不等同於愚蠢,但卻是他成為那個時代最大罪犯之一。」 接下來,鄂蘭提出了一個關於邪惡、是非認定的顛覆性論斷:一個缺乏思考的平凡人,會產生最大的邪惡行為。她提出:「我們在人類漫長罪惡史中所學到的教訓──邪惡的平庸性才是最可怕、最無法言喻、又難以理解的惡。」 這就是後來被認為是「改變了世界的思想」的「平凡的邪惡」(the banality of evil)理論。邪惡本身並非如希特勒般狂暴,並不只是一個有邪惡壞心的人作出的行為,而是可以平凡無奇地展現在任何人身上,並且其發揮的兇殘惡果絕對不亞於血腥屠夫。平凡的邪惡,是因為我們缺乏思考。思考等於做評斷、分別善惡對錯。思考就是要先學會從他人角度切入問題。也就是需要有同理心。 公務員制度被訓練成需要完好地執行上級指令,尤其是紀律部隊。人類種種活動都是依靠命令與服從去執行和完

20160329-李平:從恐共媚共到厭共厭華

李平:從恐共媚共到厭共厭華 2016年03月29日 曾發表〈別讓李嘉誠跑了〉一文的新華社旗下微信公號「瞭望智庫」,近日又發表備受關注的文章〈日本社會真的厭華麼?〉,力證日本人並不厭華,即使對中國有負面觀感也是由於日本主流媒體對中國的報道負面內容偏多。當今世界,雖然仍不時有國家恐共媚共,但厭共厭華的情緒增長更快,香港、台灣民眾在身份認同問題上,自認是中國人的越來越少、自認是香港人台灣人的越來越多,正是這種趨勢的反映。 日本厭華有21年歷史 香港人恐共由來已久。從國共內戰和文革相殘再到六四屠殺,都給一代又一代的逃港者留下恐共懼共陰影。這種恐共心理的兩極表現:一是避共,抱着惹不起躲得起的心態,盡力不去批評中共、不去捲入政治漩渦;二是媚共,迎合中共死要面子的需要,火中取栗,從中撈取好處。 從國際層面看,一些國家的媚華無異於媚共。早在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首次訪華前後,美國、日本、英國的媒體都出現了批評奧巴馬媚華的聲音,同時擔心中國的崛起催生「媚華世界」。去年習近平訪問美國、英國享受「超級國事訪問」禮遇,更把西方世界的媚華媚共推向極致,也引起國際輿論更強烈的反彈和批評。 中國的經濟發展的確有助弱化國際社會的恐共心理、萌生共享富貴的心態,但是,當各國官方爭相媚華以期分享中國經濟發展成果時,中國官員及強國人訪問世界各地時的蠻橫、無禮表現,也在催生民間的厭共厭華情緒。日本內閣府早前公佈的「外交輿論調查」顯示,日本人對中國人沒有親近感的比例高達83.2%,創下自1978年同一調查開始以來的紀錄。新華社強烈反擊日本官方的厭華民調,更顯得此地無銀三百両。 「瞭望智庫」的文章指摘日本政府的調查是企圖利用民意,「先用事件和媒體運作影響民意,再用民意作為自己下一步運作的支撐」。其實,根據同一調查,日本人對中國人有親近感的,自1978年至1994年多維持在50%以上,直至1995年才跌至39.4%,並首度低於沒親近感的51%。由此可見,日本民間厭華情緒已有21年歷史,如今中國還要歸咎於日本媒體近年的負面報道,是顛倒因果,一如中國高官把毒食品、毒疫苗問題歸咎於媒體的揭露,而不是奸商貪官勾結禍害國民。 台港厭華催生獨立意識 從香港、台灣來看,厭共厭華問題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民眾在國民身份認同問題上,越來越傾向不承認是中國人、越來越肯定本土身份與認同本土價值。台灣《聯合報》

20160329-蘋果:【男女之間】日本男人,最憎老婆說的十句話

蘋果:【男女之間】日本男人,最憎老婆說的十句話 2016年03月29日 夫妻之間互相抱怨是平常事,但早前Japan Today公佈了一項調查結果,邀請一群20至30歲的已婚男人參與,讓他們從23句常於妻子口中聽到的抱怨話中選出最令他討厭的十句,聽到這些話時的感受,結果發現很多說話極有殺傷力,可以將關係催毀,香港男人聽來會否有切膚之痛? 第10位:唔好再花錢買無謂嘢! 眾所周知日本傳統男人會將每個月的薪金完全交給妻子,再由妻子發放零用,對自己份糧沒有完全操控權的男人本來已經很不爽,連少少消費都受約束的話當然很反感。 第9位:唔好再做隻又懶又肥的豬! 年紀漸長,多長幾分肉都是人之常情,尤其日本上班族有下班之後陪上級happy hour的傳統,日日大口大口啤酒灌,唔肥先奇,妻子不但不體諒,還埋怨,實在不好受。 第8位:死後唔想同你合葬! 死都唔想對住你,肯定是最大的侮辱。 第7位:食完飯最少都幫手洗碗啦! 雖知全餐飯自己都只是負責食那部份,妻子要求幫忙好合理,偏偏個個男人天生討厭洗碗,一聽到呢句說話還是感煩厭。 第6位:你最少都要幫吓手煮飯。 這句說話令一眾不懂煮飯的男人好困惱,明知我唔識煮飯,樣樣不要求偏偏去要求我做一樣我唔擅長的事,不是找麻煩是甚麼? 第5位:可唔可以對我嘅付出多啲感激? 男人天生不善於表達,這樣的投訴更令男人傷心,每次都要說出口先代表感激?有些事就不能心照? 第4位:如果唔係為咗仔女,早就同你離婚。 很多男人都表示聽完這樣的控訴之後肯定,說出這話的人不應那麼偉大,繼續犧牲,是應該離婚的。 第3位:我一生最錯就係嫁咗畀你 那就不要再錯下去,然後天天在埋怨。 第2位:你好臭! 不是說那些古龍水、洗頭水氣味的問題,而是針對那些在工作中避無可避會令人沾上難聞氣味的男人,例如需要戶外的工作,令男人難忍都是關乎不體諒的問題。 第1位:你賺多啲錢啦? 可以完全摧毀男人自信的一句話,真係好想反問:你可唔可以索啲後生啲? 記者:顏美鳳

20160329-林夕:世界從此陰陽錯亂?

林夕:世界從此陰陽錯亂? 2016年03月29日 蔡英文學吳克儉翹起二郎腿也篤定當選時,一名台灣男人,我不曉得他的尺碼,是大男人,抑或是中小型男,直到他很有型地跟我說,變天了,世界要大亂了,才篤定是個大大男人。 以為他說的是國際形勢,第三次世界大戰正以新模式進行中。卻沒想到大大男人會一本正經說,應該說水星逆行的關係吧,世界從此陰陽錯亂了,希拉蕊現在行情看漲,連同蔡英文,今年又多了兩個女人當家,加在一起,黏在一塊,不得了,多少個女的? 一時間谷狗不及,我只記得南韓朴槿惠、德國默克爾。大大男人這下像淘到了寶似的:就是婦人之仁,才會亂接收難民,若是個男的,哪來這場禍事。 難怪女權份子跟關公一樣忙,雖沒幾個這樣巨大的大大男人,但「台灣極有可能出現第一位女總統,美國可能……」之類,大驚小怪,其實都有歧視之嫌。我對上司以至世界領袖的性別一向遲鈍,就剛巧是個女的,沒什麼文章可做。除了生理結構有分別,性格還是各有前因,因人而異,女漢子滿大街,見慣就不怪。 能撐起半邊天的女士,具備領袖的個性特質是因,但位置改變稟性,那強勢也是為勢所迫的果,因果關係倒過來也說得通。 洪秀柱參選總統原是拋磚引玉,黨內大老個個惜身如玉,不願出頭,都說,國民黨內竟無一人是男兒。當時聽着好笑,滿肚密圈很會算計政治利害,一副撚鬚微笑,不動如山淡定樣,不是典型「男」人形象嗎?感情用事會衝動出頭,不是大男人眼中的小女人所為嗎?這就合該國民黨百多年來出現首位女主席了。 這場黨主席之爭,兩女對二男,女的囊括了八成票數。洪秀柱當選後,台灣《蘋果日報》請來命相大師檢閱柱柱姐的掌紋,據說,是在大師不知掌紋誰屬情況下作出的評點報告。 大師分析,這手相若屬男生,能力平平,如果是女的,表示其人有男兒之志。又來了,什麼男兒之志,憑女人心就不能當上高位,命中必須雌中帶雄才配?大師又說,五行中屬土型人,表示很講原則,但也不太聽下屬的意見。柱柱姐的個性都給講中了,可那麼厲害的大師,又怎麼會不能憑掌斷性別呢?可見同一種性格能力天賦,非男女專屬。 該名大大男人最後慨嘆,在朝在野盡是女人幫,台灣經濟危矣,女人懂什麼財經?都是小肚雞腸在計數,買個菜也要等折扣。我說,這些意見,你跟你老婆說去。 林夕

20160329-陶傑:牛劍入學口試題

陶傑:牛劍入學口試題 2016年03月29日 特區教育局長慘遭各方圍剿,發聲反抗:「將一切社會問題都歸咎於教育制度,我深深不忿,我條氣唔順。」 吳局長此一金句,其實有豐富的哲理通識,其實可以升格為牛津劍橋大學入學面試題。 中國人的教育,源自中國的文化。中國文化本由儒家獨尊,儒家教育原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認為知識和思考,只可以由聖人來壟斷,不可以由農民人口的「老百姓」共有。中國人應該受約束、驅使,即使他們受到教育,此一教育,必是背誦記憶,不必讓他們了解和推理,更不可促使創新。 因為儒家的「儒」,最高境界為「聖」。然而秦始皇之後,這個「聖」字,被中國的皇帝僭奪而自用,皇帝叫「聖君」,皇帝的話是「聖旨」。本來,孔子才是聖人,孟子是「亞聖」,但後來不是了。打家劫舍起家的流氓如劉邦朱元璋做了皇帝,皇帝才是「聖人」,而儒家變成為聖人傳旨背書的擦鞋仔。當然,偶有幾個冒顏「犯諫」者,殺頭抄家,但秦始皇之後,儒家變為奴家,中國人的教育,由儒家傳下來,當然就是奴才的教育。 但儒家尚且講「性本善」。中國的皇帝,竊奪了儒家的聖人光環,卻又行儒家的對頭法家之實。法家主張「性本惡」,要用嚴刑峻法,規管中國人的行為,尤其少數用大腦的中國人的思想。「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箝制思想,鼓勵文人奴才之間打小報告。中國的傳統教育制度,只考經史子集的訓話,詩詞對聯的末技,所以搞得中國人讀書以背誦為主,「創意」只用在文學詩詞,而絕非科技發明和社會制度的改革。 列寧和毛澤東來了,中國人的「教育」如何,更不必細表。英治的香港,英國人十分聰明:英國人為自己辦教育,絕不行填鴨式,英國人來到香港卻尊重中國文化、順應中國家長的國情,行填鴨式金字塔制。英國人對於啟迪香港中國人的思考和創意,並無興趣,香港的教育為經營香港此一國際經貿城市而設。 英國人走了,拍拍屁股。輪到「當家作主」威勢上場,你還記得董伯豪情萬丈,說要「儒家治港」嗎?你不記得了,對不對?但我記得,而且耐心開始,等看好戲。果然,兩千年的深層沉積下來,你不亂「教育改革」還好,港英「奴化教育」,還不會死人,最怕十八年來當家做主的「摸索」和試驗胡搞一通。可憐六個月二十多條青少年的無辜性命,就進了枉死城。 陶傑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20160329-Michael Chugani 褚簡寧:又中又英——Buzzword

Michael Chugani 褚簡寧:又中又英——Buzzword 2016年03月29日         Do you support independence, self-rule, self-determination, autonomy, a high degree of autonomy, or Hong Kong people ruling Hong Kong? These words and expressions have become buzzwords after the Mong Kok riots. The slang word “buzzword” means a word or phrase that is suddenly fashionable for a period of time. The buzzwords that have become fashionable, such as independence and self-determination, are different words but Hong Kong people are sparring (arguing, quarrelling) over their meanings. Last week, I asked Democratic Party chairwoman Emily Lau Wai-hing on my TVB show if she supports independence. She said she does not support independence but supports self-determination.   The Oxford Dictionary defines self-determination as “the process by which a country determines its own statehood and forms its own government”. It defines statehood as “the status of being a recognized independent nation”. If self-determination means d

20160329-陶傑:油尖多士——英國人的愛國

陶傑:油尖多士——英國人的愛國 20160329   英國要不要脫歐?朋友移民英國多年也主張脫歐,因為愛國。   英國人從不講愛國主義,愛國其實是生活的一部份:讀莎士比亞、熱愛園藝、樂見喜劇演員諷刺蠢人,喜歡動物尤其是馬和貓,郊遊野餐的時候不會弄髒草地,包括尊敬女王,愛國只是希望英國的傳統和生活方式得以保存。   這位朋友分析,主張留在歐盟的人考慮的主要是經濟利益:保證英國的貿易出口,繼續享受廉價貨,政治上也能給英國壯膽,與歐盟綁在一起,人多勢眾,不怕受欺負。主張「脫歐」的人不願意只為利益屈服,自從與歐盟捆綁,英國主權已經在逐步減弱,譬如移民、就業和福利,許多決策都得聽從歐盟總部。一旦脫歐,英國必然經歷陣痛:物價先受衝擊,安全威脅飆升,但無論脫與不脫,英國已經不能獨善其身,法國、比利時相繼遇襲,英國的風險也不會低。   但是為英國未來好,應該脫歐。英國在全世界率先蛻變為現代國家:大憲章、光榮革命、君主立憲、議會民主,牛頓與皇家學會,工業革命,不是因為歐洲才發生,而是獨立於歐洲大陸之外,追求自由的結果。   歐洲追求統一,有自己的歷史傳統:拿破崙、希特拉都想統一歐洲,重建羅馬帝國的光輝。但統一的權力中心,需要高昂的成本:歐盟的政治架構已經疊牀架屋,眾口難調,可以想像,納稅人的負擔必定加重。老友說,主張歐洲統一的人,其實是想要集中的權力。歐盟給予英國穩定的市場,還有廉價勞工,當然很有安全感,但做人總要長大獨立,歐盟提供的種種安慰,只令人精神麻痹,該戒斷了。 陶傑

20160329-徐家健:咖啡兄弟𡁻完X?

徐家健:咖啡兄弟𡁻完X? 2016年03月29日 Kickstarter協助客戶集資。圖為其網站。 官媒體要姓黨,創科界怕姓趙。近日被傳媒聲討走數的咖啡兄弟,卻偏偏姓趙。據一個同樣甚少人姓的港媒報道,趙氏兄弟的智能咖啡機Arist,賣點係可憑個人喜好或大師秘方利用手機App微調水溫、甜度及奶量等,沖調出千變萬化的咖啡咁話。 手機App加咖啡機有冇得諗?透過不同道渠道,報 道指趙氏兄弟不用兩年時間便籌集2億元(包括政府Micro Finance Scheme30萬元貸款,還成功同財爺食飯兼selfie)。但𡁻完2億元,然後呢?然後,識睇一定係睇留言:「呢種發明scam響美帝司空見慣,有常識嘅人都唔會上當。籌咗旗交唔出貨而冇合理解釋,美帝係當欺詐,刑事嘅。香港唔知係唔係一樣處理?」 有怎樣的讀者,就有怎樣的傳媒。年前左右,我在本欄介紹過Kickstarter的籌旗新經濟。互聯網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亦有望降低集資的資訊成本。趙氏兄弟的第一個600萬元,便是透過Kickstarter用了30日時間向2,519名「支持者」(backers)籌集得來。 Kickstarter上「創作者」(creators)與「支持者」的關係,是前者有責任向後者對現他們的承諾(原文:The creator is solely responsible for fulfilling the promises made in their project. If they’re unable to satisfy the terms of this agreement, they may be subject to legal action by backers.)。 所謂「有常識嘅人都唔會上當」,2,519名Arist的支持者中其實只有133位港豬,最多支持者反而來自美帝(總數685人)。而所謂「美帝司空見慣」,聯邦貿易委員會要到大半年前才史上首次正式以詐騙罪起訴一宗眾籌個案。控罪指同樣透過Kickstarter集資的Erik Chevalier,以創作一套叫《The Doom That Came To Atlantic City》的桌上遊戲為名,向一共1,246名支持者籌集近百萬港元後,卻只把資金作私人用途。 籌咗旗交唔出貨又未被起訴的例子又有多普遍呢?Wharton商學院一

200160328-盧峯:反遺忘鬥爭變得更逼切

盧峯:反遺忘鬥爭變得更逼切 22:12 28/3/2016 去年五月到南韓光州採訪紀念光州起義35周年的活動,正好碰上新建的光州事件資料館開幕,仔細的在資料館逛了一圈,看了不少當年人民起義反對獨裁政權的證據、證詞、用過的物品等,例如當地婦女為對抗軍事封鎖煮大鍋飯讓大夥兒分享用的鍋,軍隊入城鎮壓時被丟掉的旗幟、大量群眾集會的照片,還有居民試圖突破軍政府新聞封鎖的單張等,影像、圖片、證詞讓人對這宗三十五年前的慘案印象深刻,也把全斗煥及南韓軍政府的暴行牢牢釘在歷史恥辱之柱上,教南韓人民以至世界不同地方的人不會遺忘。 六四紀念館必須重置 八九年北京當權者武力鎮壓天安門民主運動,殺死大批學生市民同樣是震動中外的慘案,同樣是該牢牢記住的歷史血痕,支聯會就因此特地在兩年前購置會址設立六四紀念館,希望保存及累積血腥鎮壓的資料史料,好令北京當權者的暴行無所遁形,好讓這段血的歷史不會因歲月流逝而被湮沒或扭曲。可惜,北京當權者及它的幫兇力量實在相當巨大,透過不斷的滋擾、阻擾、法律訴訟,終於迫使支聯會不得不決定在今年六四後關閉紀念館,待將來找到更大的地方再重置。 我們對六四紀念館一再受到無理滋擾及打壓感到氣憤,對北京當權者及幫兇千方百計抹走、洗掉六四真相感到不屑。我們期望支聯會及所有支持民主運動的人不要因此而氣餒,積極支持重置六四紀念館,積極推動把天安門民主運動及六四鎮壓像「光州起義」般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名錄(Memory of the World),令事件成為全世界人民的集體回憶。 應該看到,北京當權者操弄歷史,扭曲事實真相以達到本身的政治目的是它的慣技,也是它實行專權管治的重要手段。著名作家歐威爾(George Orwell)在《一九八四》這部極具洞見的小說中說得清楚,專權者要維持管治不單使用暴力,也不能單靠暴力,更需要透過不斷扭曲、操弄人民的意識,好令他們不敢也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令他們連客觀的事實存在也不能相信及面對,只能聽黨的一套。即使事件是他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甚至親身經驗也作不了準,還是得由黨說了算。小說的主人翁Winston最終連二加二等於四也堅持不了,只能隨「老大哥」的指揮棒起舞,一時說「二加二等於五」,一時說「二加二等於七」;又或是「自由即是奴役,奴役等於自由」。總之,迷失了自我,失去了自我。 守護歷史真相及良心 事實上北京當權者為了保

20160328-古德明:沒有入場券

古德明:沒有入場券 22:12 28/3/2016 Samuel Clemens, better known by his pen name Mark Twain, was to give a lecture in a small Eastern town. He went before dinner to a barber's to be shaved. "You're a stranger in town, sir?" the barber asked. "Yes, I'm a stranger here," was the reply. "We're having a good lecture here tonight, sir," said the barber,"a Mark Twain lecture. Are you going to it?" "Yes, I think I will," said Clemens. "Have you got your ticket yet?" the barber asked. "No, not yet," said the other. "Then, sir, you'll have to stand." "Dear me! It seems as if I always do have to stand when I hear that man Twain lecture." 「馬克.吐溫」是撤母耳.克雷門斯的筆名,較原名更廣為人知。有一次,克雷門斯要到東部一小鎮演講,晚飯前先去理髮店修臉。 理髮師問:「先生,你不是本鎮人吧?」 克雷門斯回答說:「不是,我不是。」 理髮師說:「先生,本鎮今晚會有個精彩的演講會,是個馬克.吐溫演講會,你去不去聽?」 克雷門斯說:「會,應該會去的。」 理髮師問:「你有入場券了嗎?」 克雷門斯說:「沒有,還沒有。」 「那麼,先生,你可得站立啦。」 「唉,每次聽這個叫吐溫的人演講,我似乎總是得站着!」 古德明 電郵 :a

20160328-林夕:假如蔣麗芸舌戰鍾樹根

林夕:假如蔣麗芸舌戰鍾樹根 22:12 28/3/2016 在學時沒機會當辯論隊員,只在台下當觀眾,也沒關係,反正是需要終身學習的,因為人生就是不停的辯論。 打從懂事開始,就要學懂辯說、論述。 老師考你常識是非題,例如:「在台北那間博物館,正式名稱是否叫國立故宮博物院?」你總不能隨便說是就是,為什麼不是「非」?你起碼要列出支持你選「是」的論據,說得出:「那個博物館正式名字叫國立故宮博物院,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你主觀上對這有非議,也不能竄改。」你總不能敷衍着:「我不管是非,不惹是非,不方便解釋。」除非你少時願望是當官。 父母要誤會你一整天玩手機,你要學會澄清:「是在跟同學交換學習心得,是功課也是私事,既交流了功課,也建立了交情,功課變聊天,同窗變知己,如此公私兩不耽誤。」這樣,就避免了一場糾紛,是文明諧和的模範家庭。 情人懷疑你北上尋歡,你不能像個潑皮撒野:「我沒有我沒有,你不能靠估,總之,信不信由你,反正我就信了。」然後,文盲似的只會說「沒有證據顯示」北上過。你可以申請一份出入境紀錄,證明自己清白。你情人若非傻瓜,也會覺得,你有這能耐,也沒必要以身試法,嫖妓不是革命。 人說旅遊會考驗感情,情人若問你一條問題,即使比「中學生應否談戀愛」還要無聊,例如,我們要不要排隊看那個展覽?你說「看吧」。對方問「值得嗎,要排一個小時喔。」你說「那就不要看了」,情迷時這叫隨和,清醒時,最大的災難是覺得你是敷衍,誤會你已經懶得應對;最大發現,是你這人完全沒主見、沒態度,即使沒被拋棄,也失去了對方尊重,日後頤指氣使,當你奴才辦,除非你已經是某班子的高官。 至於身在職場,就更不消說,總之人生就是不停辯論。 紀文鳳大小姐呼籲學校取消辯論比賽的理由,是怕把白的說成黑、歪理成風。哈哈哈,又一次崩口人不忌崩口碗。怎麼會呢?辯論比賽由評判打分數,勝方贏了,也不一定代表真理,巧言令色者能指鹿為馬,觀眾始終心中有數。如果辯論員質素低劣,論點荒謬,邏輯犯駁,妄想混淆黑白,只會淪為鬧劇一場。假設以「李波是否自願偷渡」為題,正方代表蔣麗芸,反方代表鍾樹根,或者,由葉國謙對范徐麗泰也可以,辯論賽果有意義嗎?能說服出生超過十年的人嗎? 林夕 電郵 :linxiapple@gmail.com

20160328-陶傑:局長「條氣唔順」有理

陶傑:局長「條氣唔順」有理 22:12 28/3/2016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在汽車裏翹起二郎腿弄手機,不接學生的請願信,連中方左報的喉舌社評也看不過眼,竟然說秩序雖然混亂,也無礙局長接一封請願信呀。 這樣一來,吳局長條氣,就更加「唔順」了。在北京,如果有大批來自農村的「維權冤民」,截着中共總書記的汽車(如果能靠近衝破保鑣圍哄的汽車隊的話),也向總書記上交請願信,請問中共總書記會將車停下來接信嗎? 所以根據孔子儒家學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主人自己深惡痛絕不會做的事情,下面的僕從,跟隨着也不做,主人不應該翻臉來罵人。 吳局長進天水圍,坐在汽車裏,翹二郎腿,玩手機,任憑車外的學生喊破喉嚨抗議,平心而論,若不以西方價值觀來判斷,先問一句:你是中國人嗎?你點頭承認之後,以中國國情,吳局長沒有做錯。 唯一可以查找到的不足,就是吳局長的汽車,沒有香港警察(又名特區公安)護航。現場環境混亂,警安部隊要強力維持秩序,認定幾個特別囂張、形似少年港獨份子的中學生主動出擊,衝過去拳打腳踢,以示特區也有「強力部門」,不跟你一起吃素。 沒有警察內外三重的人鍊守護,就像少了一層安全套,坐在汽車裏的吳局長,二郎翹腿的角度和高度,難免暴露為第一目標,汽車也沒有像北京長安街首長級的黑平治一樣,皆設有黑色的窗帘,被記者拍到局長在中學生面前一臉不屑(當然,也可以說面對反中反梁氣燄的愛國大無畏氣魄,Depends On你持有什麼立場,而本人客觀持平中立),這樣,吳局長就難免吃虧了。 汽車的玻璃窗沒有黑掉,也沒有城管公安護駕,來學校之前三日,也沒有「有關部門」召集天水圍這家中學的校長教師打招呼,責令其管束學生,不准危害首長安全。吳局長在汽車裏鎮靜翹腿玩手機,左報苛責「其實吳克儉大可以出來接信」,但萬一真的出來接信,如同屈服,萬一局長多嘴,說了一句:「你們還年輕,好好讀書,來日方長」,你猜愛國愛港們在吳局長背後的小報告會怎樣打? 所以香港教育局局長,即使年薪五千萬,也做不得。吳克儉先生應不缺錢,這等職位營生,為何要做?真教人迷惑。 陶傑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20160328-李怡:怪獸輪流在各界別敲門

李怡:怪獸輪流在各界別敲門 22:12 28/3/2016 世道人生 ■范太指李波在傳媒訪問下已交代事件,市民不信也沒辦法。資料圖片 李波回來一天又到大陸去了。和早前兩個夥計一樣,回來只是要「銷案」,和講些中共認為有所交代的話,就繼續去「配合調查」。人大常委范太說,這是李波自己在香港、在傳媒訪問下的說法,你不信我也沒辦法令你信,又重申沒有證據顯示內地跨境執法。行會成員葉國謙亦認為李波已清楚交代事件,「信者自信,不信者不信」。 李波來去匆匆、語焉不詳是否已經清楚交代了整件事呢?大多數香港人是否會相信呢?還是如大律師公會主席譚允芝所說:一般智力的人都覺得問題多過答案,當事人如果不是惹上甚麼大麻煩,有口難言,你不會認為這是自願講出的真相。 她說的是「一般智力的人」,而顯然,一些幫腔者具有比大律師公會主席更高「智力」了。 康文署的去「國立」事件,進一步升溫。15間台灣不同大學在香港的校友組織發表聲明,嚴厲譴責康文署羞辱台灣學府。港共掩耳盜鈴地刪改台灣各大學的校名,使廣大擁有這些大學學歷的香港人出現學歷殘缺,不僅羞辱台灣學府,也羞辱這些有台灣學歷的香港人。既破壞台港間文化交流,也有違中共對台政策中默認的「一中各表」原則。台灣即將執政的民進黨當局看在眼裏有何感想,不問可知。近年台灣社會一直警惕「今日香港,明日台灣」,此事必促使台灣民眾義無反顧走分離之路也。 對一般香港市民來說,去「國立」事件展現的,是民政事務局長和康文署回應之空洞,顯示他們作不了主、須聽從中共指揮的窩囊。一國兩制竟然在一個演出場刊上淪落了。 大陸爆發的黑心疫苗醜聞,山東數百萬劑未經冷藏的疫苗銷往全國24省市,無數兒童受害,家長陷入集體恐慌。網上瘋傳一份「帶孩子去香港打疫苗全攻略」,詳列香港各母嬰健康院地址、電話、收費等,很可能繼大陸人來香港搶奶粉後,又有新一輪搶疫苗。 搶床位、搶學位、搶高樓價、搶奶粉,現在可能出現搶疫苗……大陸假劣毒商品在各領域肆虐,香港是大陸最方便搶購可靠商品的地方。一個700多萬人的城市,怎抵得住13億人的瘋搶呢?李嘉誠早前說「黃台之瓜,何堪再摘」,被問誰是摘瓜人,他說「我都想知」。現在應該知道了吧。 太多荒唐事了。吳克儉拒下車接信,環保行動被控偷泥頭……香港著名舞台劇作家莊梅岩在facebook上寫:「香港的問題是,怪獸天天來,輪流在每個界別的門上敲一下。今天

20160327-林夕:康文署欲辯已忘言

林夕:康文署欲辯已忘言 22:05 27/3/2016 曾在廣告界打出一片天、又身居大企業高位紀大小姐文鳳,理應見慣世面,能當選港大校委,即使對教育只識得一條毛,理應受過現代文明教育,怎麼會出現返祖現象──舊稱,仲衰過做女嗰陣? 繼神經過敏質疑暖水壺非暖水壺的笑話之後,最新力作,是呼籲學校不要搞辯論活動。 紀大小姐又不是紀大媽,莫非誤會了辯論直接等於吵架,只顧爭拗有害香港和諧團結?依我看,學生辯論比賽,無論台上台下,比什麼興趣班、泛泛而談的生命教育來得重要。辯論不止鍛鍊口才、培養自信,不止培養當眾表達意見的勇氣,更為腦袋開竅第一步。所謂思辨,先是思考,再而明辨,最後才到辯論。辯論講邏輯,邏輯乃哲學之根,不搞辯論賽,不如呼籲廢除哲學系,如此一了百了,永絕後患。 陳文敏撰文反駁:「唯恐辯論會令學生反應敏捷,思路清晰,能言善辯,最好大學生個個沒有主見,口齒不靈。物以類聚,用這種思維領導教育,香港的教育又怎會不是『唔得掂』?」 香港教育唔得掂是實情,口齒不靈如唔得掂者其實也沒關係,辯論能訓練思路正常、把正反觀點攤開來檢視一遍,就功德無量了。 以「暖水壺不只是暖水壺」這一公案為例,紀大小姐代表正方,這可能是一個偷聽器,被污辱的反方,只要就地在大學展開小學水平的辯論會,就達到以辯止爭效果:白馬非馬,暖水壺含竊聽器非暖水壺,關鍵是白馬之白,有眼可見,竊聽器卻比你的心眼還小,能藏於水壺水杯底部內衣核心中的外核與內核以至會議室內一毫釐之物,你懷疑我水壺體積足以窩藏罪證,我更有理由懷疑在席所有人的內衣內藏乾坤,竊聽器之所以為竊,以不招搖為王道,藏得越鬼祟,嫌疑越大,我大剌剌的水壺要搜,全體也得脫光衣服搜,怎麼樣? 辯論不是為訓練律師打官司,不止培養公民發聲,實在非關政治。以紀大小姐老本行為例,廣告公司搞腦震盪,震出來點子,各有其優劣,不論辯一番,難道是靠坐高位者一言堂一錘定音,如開人大政協會議?何止政界教育界創意工業,搞得個個都有口莫辯如呆瓜一枚,全港七十幾行休矣,只有康文署這樣的機構例外,那欲辯已忘言的境界,非凡人所能企及。 林夕 電郵 :linxiapple@gmail.com

20160327-陶傑:歐洲應有此報

陶傑:歐洲應有此報 22:05 27/3/2016 歐盟主張「大愛包容」,拚命啃收中東移民,伊斯蘭國在歐盟總部的布魯塞爾恐襲,狠摑了歐盟一記耳光。 美國的反恐專家說:歐洲的無能令人震驚。美國本來派過反恐專家去比利時,想商談美國如何協助反恐,但比利時總理以「事忙」拒見。另外,土耳其警告過比利時其中一名兇犯的身份,促其拘捕,但比利時聲稱「沒有確切證據」,拒絕跟進。 歐洲的問題是傲慢、懶惰、虛偽。傲慢,是因為歐洲自以為是西方文明的搖籃,既看不起美國,也看不起土耳其。紅酒、咖啡、藝術設計,看不起美國牛仔式的可口可樂、麥當勞、星巴克。歐洲人特別對美國的中情局懷有仇視,覺得小說「一九八四」的極權Big Brother,不是蘇聯或中國,而是美國。 歐洲的「知識份子」以清談為時尚,畫廊酒會、大學沙龍、書店講座,喜歡探討存在的荒謬與民主自由。而美國往往成為他們嘲諷的對象。但歐洲的讀書人卻對列寧史太林的共產極權,往往網開一面,他們認為共產主義思潮之始,畢竟是對帝國主義的反抗。在歐洲「知識份子」的眼中,希特拉十惡不赦,列寧史太林可以原諒。而毛澤東和波爾布特,以亞洲的黃種人億萬的生命來做共產極權的實驗,歐洲認為只是次要,因為歐洲雖然很左膠,其實白人左膠骨子裏仍是一群種族主義者。 左膠標榜婦女權利,對杜林普演說開女人的玩笑,發起批判,但對沙地阿拉伯和原教旨伊斯蘭國殘殺婦女,不發一言。當伊斯蘭移民在歐洲境內以「多元文化」之名實踐欺壓女性之實,白人左膠聲稱「包容」,視而不見。但是,他們雖然標榜「機會平等」,但英航、法航、德航,卻又絕對不敢──特別在這個時候──招募阿拉伯少數族裔青少年訓練做機師。因為他們明白,無論他們嘴巴怎樣「反種族偏見」,當歐洲任何一家航空公司宣佈「我們為了以愛來包容仇恨,特別聘用阿拉伯少數族裔做飛機師」之時,生意即刻插水,沒有人會光顧。是「種族偏見」嗎?不,因為左膠畢竟也貪生怕死。 所以左翼的歐洲,主動不設防,就是恐襲的內因。白人左膠一度崇拜的Chairman Mao說過:事物有兩面:「外因要通過內因」才能作用,譬如一隻雞蛋,必須先受過精,方孵得出小雞。 歐洲今日一片哀嚎,是左膠作孽,偽善和傲慢,結果是愚蠢。絕不令人同情。英國應該退出這座超級瘋人院。 陶傑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20160327-沈西城:隱世儒醫陳泰

沈西城:隱世儒醫陳泰 22:05 27/3/2016 八二年表弟在灣仔「樂富」酒家做事,負責水吧工作,他對我說「我們的老闆人好,很照顧員工,就是脾氣有點大。」他口中的「好老闆」就是人稱「灣仔皇帝」的陳泰——泰哥。那時我是聞其名而未識荊,後來去「樂富」吃飯,見到泰哥,個子不高,聲如洪鐘,眉有霸氣,近看千鈞勢,遠觀八面威,穿插客人當中,談笑風生。千禧年過後,看到報章「陳泰艾灸護理中心」廣告,尚以為是同名同姓,詹培忠告我醫生陳泰就是「灣仔皇帝」陳泰。 同一個人,行徑大異,我很覺奇怪,緣何一個江湖人物忽地改弦易轍變成了活人的醫生?很想知道真相,詹培忠熱心,安排飯局,紹介泰哥相識,甫見面,陳泰就說「沈西城!這名字我見過,喂!你看看我這段文字有沒有問題?」遞來一疊紙張,上面打滿字,一看,是有關醫學的文章,大意是中醫不遜西醫,尤其在經絡關節的治療上,西醫難及中醫。我興致勃勃地看着,旁邊的陳泰早按捺不住,催促道:「沈西城!看完了沒有,有沒有問題?」說真的,端的有些沙石,時間緊迫,不便多改,隨手拿起筆,修訂了點兒,陳泰一看,滿意地笑:「謝謝你!待會多喝一杯!」仔細打量陳泰,當年的霸氣不在了,慈眉善目,微笑不住,哪像「灣仔皇帝」?問起江湖事,他擺手道:「早不理了,我現在要醫人!」豈不是要做活華佗?提江湖板臉,講杏林寬容,侃侃而談,滔滔不絕。陳泰很反對某些專家用「一刀切」的手法治病,他說——「專家左手拿十字架,右手捫着良心行使一套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式,為害程度尤甚於原子彈。」他建議沿用傳統中醫醫術艾灸來療病,滿臉誠懇說:「我開辦醫館只是秉承先賢的責任,當個清道夫,清洗人們腦袋只認識西方醫療文化。」因而贈醫施藥,服務大眾。聽了,萬分佩服,碰巧家母有足患,行動不便,某天便推着母親往詣陳泰醫館。陳泰一看,道:「有得醫!」立即施灸,十五分鐘後,母親居然可以站起來走動幾步,陳泰得意地道:「氣血不暢,風寒淤塞,積久成疾,施艾灸通之,當可復原。」母親看了幾趟,因為懶沒再去,每遇陳泰,總問「伯母怎樣了?」其實是有進展,奈何老人固執,不願出門。 六七十年代,陳泰稱霸灣畔,駱克道又名「陳泰街」,手底下有麻將館和浴室,收入可觀。黑道太橫行,港督麥理浩成立廉政公署,追查警察貪污事件,呂樂、張秀、鍾長有等探長避地加拿大,呂樂行前託陳泰代理一切財務,後疑陳泰跟張、鍾暗中來往,遂生隙嫌,碰巧有記者報導

20160327-馮睎乾:耶穌是勇武本土派嗎?

馮睎乾:耶穌是勇武本土派嗎? 22:05 27/3/2016 以下內容涉及成人情節、異端邪說及暴力場面,可能引起讀者不安,敬請留意。 2013年「佔中」醞釀時,練乙錚先生在一篇文章引述耶穌「佔領」聖殿一節,討論「違法達義」問題;今天看來,那段情節似乎有另一個更切合現況的意義:耶穌是勇武派嗎?《馬可福音》說:「他們來到耶路撒冷,耶穌進入聖殿,趕出殿裏作買賣的人,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也不許人拿着器具從殿裏經過,便教訓他們說:『經上不是記着說: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麼?你們倒使他成為賊窩了。』」(譯文取自中文和合本) 「佔聖」期間,「刑事毀壞」和「普通襲擊」罪證確鑿,耶穌吟詩都吟唔甩;猶幸他可以打十個,不必吹雞,否則還要加控「非法集結」或「暴動」。讀者看到這裏,可能以為我會按練先生的思路,得出如下結論:瞧!這個人,分明是勇武派吧,基督徒該思考一下……(下刪千字)。不,我非但沒有結論,反而有一大疑問:祭司長財雄勢大,被耶穌此暴徒踩場,何不召城管來暗角打鑊,再告他傷人呢?我想爆頭也只想到以下兩個牽強的解釋。 一,祭司長沒報警,皆因他們認為耶穌比超人或蝙蝠俠更好打,羅馬士兵決非他的敵手。我不是說笑。假如讀者嚴肅看待「不許人拿着器具從殿裏經過」這句話,就明白耶穌有幾勁揪。據Bart Ehrman在《福音前的耶穌》(Jesus Before the Gospels)所說,聖殿不是一間屋,其範圍之廣實足容納二十五個美式足球場,而所謂「器具」是指祭祀用具,如宰牲的刀、盛血的盆,所以說「不許人拿着器具從殿裏經過」,等於說耶穌一夫當關,把守有二十五個美式足球場大的聖殿,並終止殿內所有儀式──好比以一人之力佔領國金,中斷聯交所的股票買賣。耶穌若非比超人或蝙蝠俠更厲害,怎可能辦得到? 二,祭司長報警,但耶穌對城管說:「你知道我爸是誰嗎?我爸是上帝。」城管一聽就嚇尿了,立即撤退。 其實想想歷史背景,就知道「佔聖」不大可能發生。當時正值逾越節黃金周,耶路撒冷聚集了從四面八方來慶祝的猶太人。逾越節紀念以色列人不再為奴,出埃及而抵達上帝應許地迦南。耶穌時代,被羅馬統治的猶太人還是「雞蛋」,而羅馬就跟以前的埃及一樣都是「高牆」。在羅馬眼中,逾越節是敏感時刻,猶太行省總督會帶兵駐守耶路撒冷,以防動亂。如果香港人在年初一篤魚蛋也能觸發警民衝突,那麼耶穌大肆破壞公眾

20160327-梁文道:加泰隆尼亞風格源流考(上)

梁文道:加泰隆尼亞風格源流考(上) 22:05 27/3/2016 聽說好幾年前荷蘭有人出了一本小書,專門收錄告魯夫公開說過的警句。這本書被書店放在「幽默」的欄目之下,幾乎當成笑話集來賣。因為告魯夫確實說過不少搞笑的話,例如「你必須比你的對手多進一球才能贏球」,以及「球是球賽的必要元素」。我還聽說,告魯夫是今天荷蘭人日常生活談話裏頭最常被引述的一個人物,每一個人至少都能記住他說過的兩三句話,比方說:「我很少犯錯,因為我對犯錯這種事情是有困難的」。當然,他之所以被認為是二十世紀足壇的哲人王,之所以被全球球迷尊崇,絕不可能只是為了幾句這類讓人發噱的話,他還說過更多深富哲理的名言。假如足球是世界上最美麗的運動,是告魯夫建成了這種運動當中的西斯汀禮拜堂,那麼他那些話語裏頭的洞見,就是這座教堂穹頂繪畫上頭的色彩。正如他的門人哥迪奧拿所說的:「我們後來者的任務就是要保存它,維護它」。 但不管他還說過多少有道理的訓言也好,我印象最深的卻是這一句:「你知道嗎?來到這裏之後(他指的是巴塞隆拿),每次贏球,最令我感到有趣的是球迷會走過來說『謝謝』,而非『恭喜』」。 是的,就是「謝謝」,我肯定任何球迷都能明白這兩字的份量,這是任何一個球員和教練所能在球迷那裏得到的最大讚賞。「神舟X號」又成功升天之後,我們要說「恭喜」,「恭喜XXX替國家取得了重大成就」,大伙行禮如儀地一遍遍恭喜。但是看見一個球員為了自己的球隊奮力拼搶,看見一個教練替自己的城市奪回尊嚴,你是不能夠只說恭喜的,因為一說恭喜那就太見外了。「恭喜」是留給國家領導人和官方機構的用語,真正的球迷該說「謝謝」,謝謝你為了我們所做的一切,謝謝你帶給我們的快樂和驕傲。「謝謝」,是因為我真的認為你的成就與我相關,我真心相信你在綠茵場上的每一滴汗水都是為我而流。 荷蘭要感謝告魯夫,加泰隆尼亞更加要感謝告魯夫。告魯夫的一生,如果要用一句話來描述,那就是:這是一個人如何改變了兩個國家的故事。 好吧,加泰隆尼亞不算是一個國家,儘管這片地區的人民很願意自己是個國家。 事實上,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頭,它甚至甚麼都不是。不能說自己的語言,不能用自己的語文命名新生的嬰孩,不能提倡本地的文化;而它的一切榮光(例如聖家大教堂),則都屬於全西班牙共有。那時候當然還沒有我們今天所知道的「世上最強」,也沒有名震江湖的「Tiki Taka」。告魯夫到來

20160327-畢明:你不哭,我不信

畢明:你不哭,我不信 22:05 27/3/2016 開始是一陣凜冽的風蕭蕭,完結是一段無盡的易水寒。 我大腿和手臂底部的毛管不由自主都戙了起來,背後從頸而下、腰椎每一節骨爬過一陣涼意,然後發現自己深深鎖着眉、定着神,慢慢在沈澱內心的顫抖和悸動。我深深吸了一口氣,再歎了一口氣,很長很長的,視線擅自模糊。我回到自己靈魂某一段曾經的地下道,那裏有點暗,有點荒涼,我有點害怕。我記得那種幽冷,無情無恨的,盯着我。就像我好好盯過它一樣。 如果你試過寂寞得害怕,孤獨得想哭,在一條太長太長太長的苦路奮戰過,盡頭不見不見還是不見,不管那條是愛情、事業還是人生路,你會明白那種無聲的幽冷,刺骨,痛苦,但你選擇繼續悍然面對。 沒有刺客,但有鬥士。 菲比斯為體育品牌Under Armour拍的最新廣告,It's the last goodbye。可怕地好看,奪命的撼動,罪無可恕的扣人心弦。2008年在北京奧運奪得八面金牌,可能是史上最厲害的泳手,世上擁有最多奧運金牌的金主。萬千寵愛名震全球,2012年倫敦奧運再摘四金後宣布退役,18個月後銳意復出,他要參加2016年的巴西奧運,人生第四個奧運會,今年31歲。是最後的告別,廣告配樂出色得不能,選來The Kills的一首"The Last Goodbye"。 "It's the last goodbye I swear…… I have no regrets for the past is behind me Tomorrow reminds me just where Can't quite see the end How can I rely on my heart if I break it with my own two hands?" 沒有刺客,但有鬥士。不是荊軻,同樣孤絕。 不能自拔,我看了又看,聽了又聽,這個關於希臘神話人間Sisyphus痛苦煉成的真人真事。如果每個男人心中都自戀自重自憐地哼過My Way,這一首可以是新一代的My Way,為自己每一次壯麗的告別和再披戰甲作悍然無悔的肯定。 菲比斯每天推上山的巨石是什麼?練水練體能練驚人的意志。一系列痛苦的表情、一大堆超越人體極限的肌肉訓練,每夜難以成眠的千噸壓力,和血吞的傷患治療再

20160327-林夕:康文署欲辯已忘言

林夕:康文署欲辯已忘言 22:05 27/3/2016 曾在廣告界打出一片天、又身居大企業高位紀大小姐文鳳,理應見慣世面,能當選港大校委,即使對教育只識得一條毛,理應受過現代文明教育,怎麼會出現返祖現象──舊稱,仲衰過做女嗰陣? 繼神經過敏質疑暖水壺非暖水壺的笑話之後,最新力作,是呼籲學校不要搞辯論活動。 紀大小姐又不是紀大媽,莫非誤會了辯論直接等於吵架,只顧爭拗有害香港和諧團結?依我看,學生辯論比賽,無論台上台下,比什麼興趣班、泛泛而談的生命教育來得重要。辯論不止鍛鍊口才、培養自信,不止培養當眾表達意見的勇氣,更為腦袋開竅第一步。所謂思辨,先是思考,再而明辨,最後才到辯論。辯論講邏輯,邏輯乃哲學之根,不搞辯論賽,不如呼籲廢除哲學系,如此一了百了,永絕後患。 陳文敏撰文反駁:「唯恐辯論會令學生反應敏捷,思路清晰,能言善辯,最好大學生個個沒有主見,口齒不靈。物以類聚,用這種思維領導教育,香港的教育又怎會不是『唔得掂』?」 香港教育唔得掂是實情,口齒不靈如唔得掂者其實也沒關係,辯論能訓練思路正常、把正反觀點攤開來檢視一遍,就功德無量了。 以「暖水壺不只是暖水壺」這一公案為例,紀大小姐代表正方,這可能是一個偷聽器,被污辱的反方,只要就地在大學展開小學水平的辯論會,就達到以辯止爭效果:白馬非馬,暖水壺含竊聽器非暖水壺,關鍵是白馬之白,有眼可見,竊聽器卻比你的心眼還小,能藏於水壺水杯底部內衣核心中的外核與內核以至會議室內一毫釐之物,你懷疑我水壺體積足以窩藏罪證,我更有理由懷疑在席所有人的內衣內藏乾坤,竊聽器之所以為竊,以不招搖為王道,藏得越鬼祟,嫌疑越大,我大剌剌的水壺要搜,全體也得脫光衣服搜,怎麼樣? 辯論不是為訓練律師打官司,不止培養公民發聲,實在非關政治。以紀大小姐老本行為例,廣告公司搞腦震盪,震出來點子,各有其優劣,不論辯一番,難道是靠坐高位者一言堂一錘定音,如開人大政協會議?何止政界教育界創意工業,搞得個個都有口莫辯如呆瓜一枚,全港七十幾行休矣,只有康文署這樣的機構例外,那欲辯已忘言的境界,非凡人所能企及。 林夕 電郵 :linxiapple@gmail.com

20160326-蘋果:【每日健康】跑手注意!不良「健康食品」你有冇食?

蘋果:【每日健康】跑手注意!不良「健康食品」你有冇食? 21:49 26/3/2016 秋高氣爽,跑手們都想趁夏天熱氣來襲前加緊訓練,運動完偶爾獎勵自己吃好東西,吃飽才有力氣繼續訓練啊!但如果平日盡量希望維持健康飲食習慣,想健康卻掉進陷阱,被營銷口號蒙騙就唔抵啦!以下幾款有可能影響跑步訓練的「健康食品」你有冇食? 1)甜味乳酪 大家可能都知幾年前瘋魔全球的乳酪雪糕(Froyo)其實跟雪糕無異,都是甜品,但普通果味乳酪呢?這類乳酪混入甜味添加劑,糖分可達食用分量的30%以上,還是回歸希臘或原味乳酪吧。乳酪提供豐富的鈣質、鉀質和蛋白質,作為起跑前小食是不錯的選擇。 2)氫化脂肪 反式脂肪你識得避,「氫化脂肪」(hydrogenated food)你又知唔知?氫化脂肪含有阻礙血液流通的反式脂肪,增加體內壞膽固醇,影響運動表現。所以檢查食物營養標籤,尤其是植物牛油和餅乾,避免進食含氫化脂肪的食物了。 3)能量/運動飲料 跑完步汗如雨下,買一支能量飲品可以極速補充體力?當中的咖啡因和糖分可在短時間内醒神,但多項研究顯示,飲用這些飲料會導致失眠,增加壓力水平,如果你只想工作時提提神更慘,你只會攝取過多卡路里。要一點醒神的咖啡因還是喝茶喝咖啡吧。 4)Energy Bar 能量棒方便攜帶又飽肚,不少運動員,尤其是跑山及長跑手都會袋定先,以防萬一。喂但係能量棒咁多款,選自己喜歡的士多啤梨味同時,也得同朕check check士多啤梨的味道從何來,營養師建議,還是吃「真.食物」,袋條蕉都好過你吃不明來歷的 energy bar呢。 資料來源:runnersworld 記者:馬朗澄

20160326-劉細良:【讀書好×果籽】腐眼看世界

劉細良:【讀書好×果籽】腐眼看世界 21:49 26/3/2016 《高調腐女的低調養成》是十八禁書,正因是成人讀本,才開門見山,剖析腐女次文化及BL動漫的細節位。 最近從不同媒體看到長毛與曾鈺成互相談及對方,他們兩人遠赴波蘭為電視台拍旅遊真人秀,原意是找對odd couple來製造矛盾點,但原來長毛同主席是惺惺相惜。回來後看電視台宣傳短片,主席逗趣地說長毛做聖誕老人,我情願做聖誕鹿。朋友即傳短訊過來:「好腐……」。其實,在金鐘佔領時,學聯周永康及岑敖暉,已被不少腐女當作BL主角看待。 腐女,日文漢字,泛指愛看BL動漫女子的自嘲稱呼,而BL者,Boys' Love簡稱,即男男之情。這種日本次文化近年在華人社會頗流行,最近到信和漫畫店逛逛,當眼處不少是這些BL漫畫。腐女文化有趣之處,在於她們是異性戀者,並不是以同性戀角色投入到BL故事當中。她們抗拒、以至不願投入傳統動漫中的性別角色,因為當中多數是柔弱的女主角,但往往得到最多男人鍾情,獨立、聰明、能幹的反而得不到男主角最後垂青。我還記得廿多年前在柴門文作品《東京愛的故事》中,柔弱的關口里美最終取得永尾完治的愛,讀者喜愛的另一女主角、聰明而獨立的赤明莉香只有選擇離開,當時不少女士恨得咬牙切齒。 BL眼觀文學 古詩萌點多 在日本BL動漫中,男男相愛,腐女們是從一定距離、難以代入的情況下去欣賞他們的純愛。在腐女文化中,她們有豐富的想像力,可將原本典型的角色幻想成BL,見縫必定插針,普通一兩句對白就可創造出一段BL純愛,正如食神所言:「只要有心,無處沒有BL」。今次介紹《高調腐女的低調養成》一書是台灣最近出版,作者筆名叫摸摸,是「低調腐女求生記」博客的主人,之前已經出版《低調腐女的高調告解》。腐女的滿足,來自對「曖昧性」的調侃。書中提到其實每個人都讀過BL,例如我們唸的唐詩,詩人多喜歡同男性友人賞月、喜歡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喜歡舉杯對影成三人。用BL眼睛看文學,台灣國文科唸的白居易<與元微之書>更是一開頭已經情話綿綿:「微之,微之,不見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書欲二年矣。人生幾何,離闊如此!況以膠漆之心,置於胡越之身,進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牽攣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實為之,謂之奈何!」白居易對元稹就像耳邊低語,甚麼「膠漆之心、胡越之身,進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這樣纏綿的

20160326-蘋果:【字裏凡間】Emoji約會天書,增添情趣

蘋果:【字裏凡間】Emoji約會天書,增添情趣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special/art/20160326/19545615 21:49 26/3/2016

20160326-古德明:盡己之謂忠、Que Sera, Sera

古德明:盡己之謂忠、Que Sera, Sera 21:49 26/3/2016 問:「盡己之謂忠」英文可不可以譯做To exert yourself is to be responsible for yourself? 答:Responsible(負責)一字之後,可用for帶出所負責的事物,而用to帶出向誰負責,例如:Is the government responsible to the people for what it does?(政府要不要為所作所為向人民負責?)讀者那句翻譯,是說「努力做事,就是向自己負責」,那for自然應改為to。 「盡己之謂忠」是朱熹對「忠」的解釋,見《論語.里仁》朱熹注。所謂「盡己」,可從事君、待人、處事等多方面來說,所以《論語》有「臣事君以忠」、「為人謀而(不可)不忠」、「居之無倦,行之以忠」等教訓,英文可譯做Loyalty consists in trying our best to do what we should do(所謂忠,就是盡力做好分內應做的事)。 問:英文名曲"Que Sera, Sera"有以下一句,那ours指的是什麼?──The future's not ours to see。 答:一般而言,ours、mine等代名詞,等於our something或my something,而那something指的是什麼事物,見於前文,例如:That book is mine/ my book(那本書是我的)。不過,有時前文不說,也可意會,例如:My best wishes to you and yours/ your family(祝你和家人事事如意)。 "Que Sera, Sera"那一句,ours指our什麼,不見於前文,但可意會,即It's not our job to see the future(=It is not for us to see the future未來非我們能見)。歌詞作者用了較特別的寫法而已。 古德明 電郵 :appledailykoo@gmail.com

20160326-陶傑:杜林普和你的子女

陶傑:杜林普和你的子女 21:49 26/3/2016 布魯塞爾機場恐襲,調查發現,伊斯蘭國恐怖份子本來想去爆炸核電䜓,早已密謀綁架核電廠總裁,因為事敗而「捨難取易」,先爆機場,當做玩耍。 這些恐怖份子怎樣混進來?只有兩個途徑,一是偷渡進歐洲,二是以移民入境。 這樣就令人想起杜林普。這位大亨,建議在德州墨西哥邊境建一堵圍牆,堵截墨西哥非法移民入境,引起左膠破口大罵。 但是在邊境堵截非法移民,有什麼問題?難道美國可以讓任何人不經簽證入境?你試試明天沒有簽證,到洛杉磯機場,移民官會讓你大搖大擺過關?不會,他會下令原機遣返。 杜林普講的,只是普通的法治常識。他不是要防截合法入境的移民,他防截的是非法移民。至於建一堵牆,建一條鐵絲網,鐵絲網有沒有電流,皆是技術的枝節。今日香港的羅湖和深圳之間,也有圍牆加鐵絲網,沒有人說中港兩地,都是法西斯政府。英治香港的麥理浩時代、還有「穿山甲部隊」,堵截抓捕非法入境的大陸人。麥理浩的所為,與杜林普的建議,完全相同。 然後杜林普說:「在查明美國發生了什麼事之前,禁止伊斯蘭教徒入境。」亦遭非議。此說唯一值得非議之處,不是此一主張錯誤,只是在技術上,不知如何執行。 「不是所有的伊斯蘭人皆是恐怖份子。但自『九一一』以來,所有的恐怖份子,皆是伊斯蘭教徒。」這句話,是一個完整的事實。 左膠二十年,只喋喋不休地強調上半句,而刻意不提下半句。現在,西方恐襲的危機本質,正在於下半句。杜林普的崛起,堅持聚焦討論而要處理的正是下半句,還原全部事實的因果。可以罵杜林普,但不可以拋棄常識。 杜林普講的是常識,而左膠的罪惡,是長期反常識而散播的集體智障。不錯,杜林普語言率直,甚或流於粗鄙,有人質問:此人上台,以後「家長不知如何教子女」?此一擔憂,令我發笑。教子女的責任,從來不在美國總統,而在家長。美國總統甘迺迪,在任時玩女人,跟女明星瑪莉蓮夢露搞混,甘迺迪做總統時,沒有美國家長質疑過總統教壞他們的子女,只質疑甘迺迪處理古巴飛彈危機,是否能保障美國人性命的安全。 我知道的是,如果讓左膠繼續「執政」,遲早你根本沒有子女可以施教,因為你的子女,遲早會死於無窮無盡的恐怖襲擊。 陶傑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20160326-李平︰還要為李波喊冤嗎?

李平︰還要為李波喊冤嗎? 21:49 26/3/2016 銅鑼灣書店股東李波被失蹤三個月後,返港逗留一夜,要求警方銷案、要求傳媒不再追訪之後,又北上深圳了。他今次是由掛中港車牌的私家車接送過關,不是乘坐吳亮星議員所說的洗頭艇、不是以自己的方式偷渡,港人是否應就此停止為李波喊冤呢? 港人還要不要為李波喊冤,取决於兩大因素。其一,李波是否如他所說今後可以自由往返深港?他今次返港無論面對入境處、警方的查問和媒體的訪問,都給人按劇本演出的感覺。 被失蹤者司法權沒保障 其二,李波被媒體追問當初帶他回大陸的是國安或公安時說:「唔方便講。」這是中國執法人員是否跨境綁架的關鍵,答案越模糊,港人就越難免於恐懼,就越應該繼續喊冤,這也是維護香港的人權、法治、新聞自由有別於中國的表現。 銅鑼灣書店五人被失蹤後,在香港輿論強烈關注下,呂波、張志平、李波先後返港銷案,中共在港喉舌宣稱這「與特首的努力和中央的關注是分不開的」。這種先抓人後放人,也可以作為政績的宣傳,既印證中共政權和梁振英政府的無恥,也印證香港現行制度對中共和梁振英政府還有一定的壓力和約束力,中國強力部門在香港還不能為所欲為,像在中國製造被失蹤案時那般肆無忌憚,被失蹤者及其家屬根本沒有任何司法權利的保障。 中國最新一波被失蹤潮是因新疆《無界新聞》刊出「要求習近平同志辭去黨和國家領導職務」公開信而起,先是旅港媒體人賈葭、無界執行總裁歐陽洪亮等五人被失蹤,引起香港及海外輿論關注。但中國強力部門豈會在意海外輿論對中國內政的隔靴搔癢,連大規模拘押律師的事都敢做,還會在乎追查公開信的手段是否合法?還會在乎被失蹤者的司法人權? 旅居美國的媒體人溫雲超表示,他父母、弟弟已在22日「被有司綁架帶走,失去聯絡」。溫雲超因在twitter發佈《無界新聞》刊出促習辭職公開信的消息,早有中國強力部門透過其家人逼問公開信作者和傳播途徑,溫雲超為此起草了與父母、兄弟斷絕關係的聲明,希望減少他們受到的麻煩和壓力,但顯然未能改變中國強力部門綁架其至親為人質的心態。 莫讓喊冤的權利被失蹤 從銅鑼灣書店被失蹤案到《無界新聞》被失蹤案,中國強力部門都是霸氣側漏。不同的是,中國強力部門對銅鑼灣書店試圖以一國凌駕兩制,梁振英政府也冷淡以對,但是,香港的輿論還未被滅聲,所形成的輿論壓力令港府官員至少要表達表面上的關注、要循現有中港警方的溝通途徑

20160330-渾水:港交所的四道聖旨

渾水:港交所的四道聖旨 2016年03月30日 港交所早前推出案例分析。 (資料圖片) 今個月24日,港交所(388)出了4個類似上市指引的案例分析,一般投資者不會留意,就算專業投資者都唔會留意。證券商對專業投資者有一個確實的定義,例如倉位有800萬元以上,有投資經驗等,聽起上來也發覺專業投資者的專業有點廉價,因為香港符合這些條件的人也不少。 投資者不會去留意,反而是一些行內接觸相關工作,又或者無聊到當睇港交所網頁為興趣的人,就會去望兩眼,我是兩方面都有一點。 凡有重大企業決策,決策都要過聯交所聆訊,負責聆訊的人很矛盾,一方面要按本子辦事,即是按上市規則等條文去處理;另一方面,又要考慮條文外的東西,因為條文好「死」,有好多細微細眼位都要靠人手去處理。 不過,一個決定,有條文的「法」治,又有非條文的「人」治,對公眾來講都幾唔清晰,所以聯交所就要「釋法」。 三不五時,有一些重大事項,例如傳媒關心的股票個案,聯交所都會虛擬一個相似的案例去解釋條文,等公眾知道條文執行上來的「鬆緊」程度。這些例子好有參考價值,因為有時過聆訊就好似「闖關」咁,做多兩手準備點都係好。 今次四道「聖旨」都係講一些「殼」會關心的題材,當然聯交所好避忌唔會用個「殼」字,不過,真相一睇就知龍與鳳。 第一道,係講分拆上市的「啤殼」案例分析;第二至第三道,係講注資和反收購的案例;第四道係講足夠業務運作的案例,好多都係講企業財技的基本知識。我見好多大學師兄弟都以入投行為目標,其實這些公開資料就是投行做IBD的人必須要識,如果有心入行,應該要望熟呢類資料,何況仲要免費喎。 有時從這些案例和港交所的通告,你會嗅到一種無奈,因為港交所要賺錢。條文太緊,佢哋會接少了刁,做少了生意;但太狼死,媒體又會施壓力,變相又要執得緊一些。 最近有一些大比例配股賣殼刁就咁睇,都唔太符合現今指引所描述,但依然照硬闖。條例執行得鬆或緊,也許是周期性。另外,也有一些共通點,就是硬闖關口,也是內地商人為主,莫非佢哋有過人的能耐? 作者為九十後財經傳媒人、粗讀經濟學的偽文青  https://www.facebook.com/muddydirtywater

20160330-月巴事 - 月巴氏:自己葛咸自己救(但我們已經做到隻狗)

月巴事 - 月巴氏:自己葛咸自己救(但我們已經做到隻狗) 2016年03月30日 實不相瞞,當我寫這一句時,我完全冇諗過點樣寫埋落去。不像Batman,至少他還能夠預計單挑超人的後果。 我曾經同自己講,不會就《Batman v Superman》寫甚麼,畢竟大把人寫了(不少仲寫得好好),而我亦不見得有甚麼獨到見解和補充。 只能說,我收貨。可能是我要求低,也可能是Wonder Wonan迷惑了我。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的是:睇完嗰刻我明顯有種不滿足、又或chok住chok住的不快感覺,但唔知原因……我決定寫一篇文,迫自己去諗、迫自己搵出chok住chok住的原因。 我不知道你點評價Zack Snyder,但他的確是我喜歡的導演——所謂喜歡,大概是:我睇晒他的戲,不時翻炒他的戲,更會期待他的戲。看見有些人懶勁咁話對《BvS》被劣評一啲都唔出奇,因為係Zack拍吖嘛——老實,我想打爆佢哋個頭(這當然是一個比喻)——要在充滿工匠的荷李活幫老闆賺錢,可能唔難,但要同時建立起少少個人風格,堅難(拍戲,由始至終都是商業行為)。Zack算是做到了。至少我好早已經記到兼講到佢個名。不像《倫敦淪陷》,唔知乜水拍的,而事後亦懶得去查(人老了,記憶體要慳住使,唔想嘥位);我只是奇怪,這麼一齣咁渣兼意識超有問題的戲,Why咁多人能夠容許自己(在免費睇完優先場後)大讚勁讚?有冇搞錯? 講番《BvS》。在超級英雄片拍到近乎個個月都有得睇時,我們究竟想在過程中睇到乜?單純而淺薄地睇超級英雄(在CG潤飾下)打低超級壞人?一個(天降大任的)人怎樣逐步確認自己是超級英雄、再把超級英雄的龐大責任攬晒上身? 而返本歸初,Why我們會渴望去睇超級英雄? 因為我們都注定不是超級英雄。唔好話超級,就連不超級英雄都無力去做。 難怪自小就對超人冇乜感覺——大佬,你天生就擁有了(超乎常人所能擁有的)能力,簡直天將降大任於超人也,你不去運用你的能力,講唔通吧(但超人其實絕對有權選擇去用他的能力作惡,而唔使在紙媒式微下屈喺一間報館寫體育news)。 Batman不同。一個赤裸的Batman,就跟赤裸的你同我無異(咁當然,一個赤條條的Batman,依然比你同我揪得)。他沒有任何稱得上超級的能力——Well,佢有超級地多的財富喎——但佢也絕對有權選擇動用那超級地多的財富,去溝最美的女食最靚的嘢住最豪的屋噃

20160330-陶傑:油尖多士——自己種菜

陶傑:油尖多士——自己種菜 21:30 30/3/2016   特首夫人呼籲香港人在家種菜,自給自足,吃有機菜,過有機生活。   這當然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宏願:因為今時今日,在過度工業化的世界,全世界都湧向大城市打拼,自己種菜,是大城市中產甚至富豪的新貴潮流,在日本、歐美,經常有投資銀行家,或科技達人,放棄高薪厚職,或者說,在賺得第一桶金之後,高枕無憂,選擇返璞歸真,務農而悠閒自足,因為這類城市農民,種出來的菜只是滿足自己的田園情趣,而不是為了打入市場,賺錢養家。   這類城市「農民」,比他們第三世界的同行,擁有知識和科技,為興趣,為享受而種菜,達到人生的理想境界,與一般的城市打工仔,不可同日而語。呼籲全城過有機生活,只能出自特首夫人之口,而不可能是八鄉一位曬菜乾的農婦,就是這個道理。   田園風光是大自然造物留給人類的一份厚禮,尤其是懂得利用科技和知識之後,如果能夠重拾田園野趣,本來可以在過度消耗的工業文明之中取得平衡。北歐是全世界最文明的地區之一,但北歐的生活方式,不崇尚燈紅酒綠,反而偏愛遠離塵囂的鄉村,享受自然環境的寧靜。中歐的瑞士也如此,自然風光甲天下,山坡上的小屋,經荷里活電影或日本卡通片的加工,更添上童話色彩,風靡全球。   美好的自然環境,歷史發展的事實證明,是寶藏,因此荷蘭、澳洲的奶粉,都宣揚牧場如何翠綠,奶牛在山間自由放養的形象,雖然真相或有出入,但消費者反應踴躍,證明這是人性需求。   為甚麼中國人要買外國奶粉,為甚麼只有特首夫人才能吃自己種的新鮮菜?答案都一樣。 陶傑

20160330-林夕:技窮到只剩下錢的話

林夕:技窮到只剩下錢的話 21:29 30/3/2016 錢多到身家去掉幾個零頭也無痛無癢的人,以及有權花錢卻由大眾幫他買單的人,最喜歡說:錢可以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 學生輕生問題,錢,明顯不是答案,起碼派錢不可以在生死邊緣令人臨崖勒馬。民若不畏死,奈何以錢誘之。 辦法總比困難多,這句正能量滿到淹死人的說話,不如反饋給教育局比較恰當,丟出來的辦法,一如既往,習慣成自然,自然是開會、檢討、研究,最後是寫,慢慢撰寫報告。這次人命關天,據說特事特辦,辦法就是豪俾你,五百萬大洋,每間學校獲派一部手機的價錢──五千元,大搞「生命教育」。誰搞?那是校方的事。怎麼搞?錢怎麼花?當然是課堂以外的活動。香港教育學院有過「協助中學規劃生命教育計畫」活動,重點不離建立正確價值觀、提升抗逆能力、分享經驗。以上,在現在教育制度下的課堂生涯,居然都沒有涵蓋到,駐校社工人手若然不足,那自然要另聘專家主理,五千元能主辦多少場有效的活動? 不是嫌錢少,是懷疑活動有多少作用,聽一兩場高人講演另加分享,好了,各位同學都認識生命為何物了,好了,散場,然後呢?迷途小書僮就在心裏跟自己簽了不自殺協議書了?問題的根源就切斷了? 官僚迷信活動、依賴活動;平息輕生風潮,搞活動,應對青年躁動,搞活動,總之社會有什麼風吹草動,搞活動。 就像某些使命十足的機構,最熱衷於活動,搞籌款晚宴、請明星表演,然後,要宣揚的信息呢?活動過,就靜下來了。那個名字起得惹人浮想聯翩,感人肺腑的「欣賞香港」,以為會在雪中取火、點石成金,教我們重新欣賞我城,拋開成見偏見,放下有色眼鏡。 結果眼鏡碎了一地,最新力作,竟然是用錢派米活動,而且出頭那個商會,跟民建聯稱兄道弟,也不好意思懷疑那是為九月立會偷步競選了,香港值得欣賞的地方,原來就淪落到這等格局,政府快跟老人中心有得比,管治就是活動活動再活動。 政策呢?願景呢?藍圖呢?技窮到只剩下錢的話,無奈也無妨,錢有時候是可以止咳的。一億元既可以蓋一個茅廁,也足夠添置許多最新又最少副作用的精神科藥物,買回不知幾多因情緒病而輕生的命。至於培養精神科醫生的本錢,或者要從高鐵那座巨山中,用偷泥方式挖一點點過來了。 林夕 電郵 :linxiapple@gmail.com

20160330-陶傑:大愛包膿

陶傑:大愛包膿 21:29 30/3/2016 台北狂漢斬死四歲女童,頭也割了下來。輿論大譁。如此定時炸彈,在城市裏爆炸,台北七年來,已經多達十宗。 以前是亂刀斬殺,這一次加上殺頭,明顯是互聯網上伊斯蘭國宣傳影響。這種混帳的罪行,有沒有得提防?沒有。 首先,「狂漢」這個名詞,左膠先教訓你:帶有「歧視」。男性的精神病人,也是「弱勢族群」,應該受到大愛包容,而不是用標籤來排斥。男性精神病人在街頭斬殺一名幼童,「政治正確」地論述,是一名弱勢族群人士,不幸發病時向一位兒童(也是弱勢族群)構成的不幸。兇徒,不,受害人不應該以刑事犯看待,應該「接受治療」。 狂漢兇徒,不,該可憐的弱勢人士在病發時不慎令四歲女童死亡之後,警察押送時,卻受到台北暴民的毆打。暴民好像納粹時的法西斯一樣,欺凌一個病者,兼發洩仇恨。不要忘記耶穌說:你們當中誰沒有罪的,都可以用石頭砸他,在天父面前人人都是罪人。 所以,唯一能散發的正能量,是大家手牽手,像每次恐襲之後歐洲領袖集體亮相,點蠟燭,手機拍下,在小天使逝世的地點,獻上花束,寄上心意卡,Facebook分享。 然後等待下一宗街頭斬殺案。以上動作,大家重覆再做一次。 有的人會責令警方,為什麼不及早防範? 警方說:雖然有的對神經病人深懷歧視的右翼份子,早舉報了這個形跡可疑之人,有自閉症,失業,經常喃喃自語上網,但這些行為不是犯罪,我們不可以將他及早關起來。 不錯,以我們警方的專業判斷,該男子三個月內買一把刀在街上亂砍的風險機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但我們如果現在就抓他,假設的血案,不會發生,但我們現在抓了一個無辜的病人,我們就「法西斯」了一次,受到社工譴責的,就是濫用權力的警方。 我們又不可以警告公眾要留心防備這種病人,譬如他上了地鐵,坐在你身邊,你看見他目露凶光,不,神情異樣,你趕快走開。不,不可以的,我們不可以宣揚歧視。 因此下一次,輪到哪個小孩被斬殺,一切聽憑俄羅斯輪盤的天意。夫妻做結紮手術,就零風險。至於大愛包容的經濟類型,就是開花店,開店賣蠟燭,賣心意卡,哈哈,做這幾行零售,祝你早日上市。 陶傑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20160330-蘋果:【文化籽】細數夢工場,女子漢真男神

蘋果:【文化籽】細數夢工場,女子漢真男神 21:29 30/3/2016 大導演李翰祥一句「玉樹臨風」,林青霞便釋放出收放自如的英氣。 【文化籽:籽談風月】 電影是夢工場,製造夢幻,性別顛倒是最具玩味的符號。雜誌報道鄧麗欣放棄十年情獨家試愛Tomboy有人信,皆因雌雄同體的確有一種魅力。尤其在電影,神秘感在光與影中釋放,牽拉着觀眾。詩人兼文化評論人洛楓,觀察了十多年,發現「女扮男裝」一直是香港電影製作的主流,從戲曲、武俠片到時裝喜劇,質與量都遠超於「男扮女裝」的形構,她花三年完成新書《游離色相》,以九位銀幕女子漢為軸心,探討香港電影女扮男裝的美學與性別形態。 「我十五歲才發現任劍輝是女人,她偶爾穿女裝我誤以為她學新馬師曾或鄧寄塵反串。」洛楓笑着告訴我她小時候的美麗誤會,相信也是幾代香港人的集體迷思。任劍輝儒雅與純真集一身成為戲迷情人,影評人羅卡形容任姐遊嬉於「陰陽」兩界,開創粵語片易服變性喜劇潮流。關錦鵬母親甚至半開玩笑指,年輕時若無家累,定奮不顧身的主動追求她。 戇直姑爺、儍小子、多情才子,風流倜儻演到老實人,浸會大學電影電視系副教授盧偉力形容任姐「演技已超越時代,成為世界電影一個很特別並值得研究的領域,她不只純粹演繹男性性別,扮相還有不同層次,成為性格扮演者。」他還抵死地分析女扮男裝昔日的社會功能,「女性觀眾很多是家庭主婦或家傭,他們將心中的白馬王子投放在男人身上始終感到尷尬,任劍輝便成了一個安全的情感甚至性幻想對象,故大家台下稱她『任姐』認定女性身份,但台上她們可以完全代入並愛上其銀幕形象。」 任劍輝反轉電影曖昧的情色景觀,時男時女以身份錯置的諧趣風格深入民心。 吳君如以《洪興十三妹》拿下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她的《12金鴨》甚至裝上男士胸肌。 凌波單憑一部《梁祝》風靡港台數十年。 陳寶珠的少年俠士風貌,由她拍了無數刀劍武俠片而建立的。 凌波演梁山伯 大「鬧」金馬獎 時男時女,讓人摸不清曖昧,直教攣或直觀眾無盡遐想的,還有凌波和梁無相。「凌波當年的黃梅調《梁山伯與祝英台》風靡港台,她入選台灣金馬獎時曾鬧出笑話。凌波是女性但電影中她是男主角,究竟參選影帝還是影后?評審沒有共識,於是頒她最特別演出獎,後來更導致金馬獎改例,獲提名的演員均以本身性別分組。」已故香港掌故王吳昊便曾形容,凌波的易服反串能顛覆男權社會的心理作用。

20160330-蘋果:【男女之間】八件事引證你是否找到對的人

蘋果:【男女之間】八件事引證你是否找到對的人 21:29 30/3/2016 當對方也愛上你的興趣,你可能已經遇上對的人。 去舊迎新,究竟身邊那位新伴侶是否值得愛?男女關係專家們列出以下八件事,如果對方做齊這八件事,那恭喜你,你找對人了! 1.對方迷上你的興趣:美國馬里蘭州心理專家Samantha Rodman指出:「好伴侶會聆聽你的故事及嘗試溶入你生活。」不但享受看見你高興的樣子,並且樂意跟你分享你的快樂,即使不懂烹飪,也會在廚房出現幫忙煮食。 2.讓你感到超級自在:華盛頓心理學家Alicia H. Clark認為,一個好伴侶會認同你的價值觀及尊重你,「通過他們的愛和尊重,讓你覺得你是最好的。」你感覺良好,不是因為對方尊重你的性格,而是因為你每分每秒都感受到對方的愛。 3.對方是你的超級支持者:當你感到情緒低落,對方就是可靠肩膀,華盛頓人生教練Cynthia Ackrill說:「不管你做甚麼,一個好伴侶總會相信你,有時候你或許因此而覺得煩擾,但是長遠來說,你會感到無比自由及自信。」 4.不怕說出對不起:人無完美,總有犯錯的時候。心理治療師及心理輔導中心創辦人Elisabeth J. LaMotte指:「若有人願意及以建設性的方式說對不起,這可改善他倆趨向成熟及有質素的關係。」最重要是,雙方也應該有這種相處態度。 5.對方生命中有你:心理學家Alicia H. Clark說:「伴侶願意將時間交給你,一起享受生活。」如果碰上對的伴侶,對方無時無刻也歡迎你進入他的世界,在對方家中,能與對方家人及朋友暢所欲言,就算只得你倆,你也不會感到成為對方的負擔。 6.不論你在那裏,對方也感到安心:一起共處是重要,但當獨處時也要安心,心理專家Samantha Rodman指,「當獨處時,對方不時發送訊息給你,在蜜月期時當然感到窩心,但是時間越久,這種感覺可能會變。」雙方關係的關鍵是當他們不在一起時,也能保持自己的身份,並且分享彼此狀況。 7.對方在乎你的需要:每當作出人生重大決定時,好伴侶總會考慮你的感受及意見,心理學家Alicia H. Clark說:「就算是最好關係的伴侶,他們的工作安排或感情事,都是充滿妥協的,他們明白付出與接受的重要性,有信心對方的需要跟自己的需要同樣重要。」 8.對方從不嘗試改變你:這是最重要的,值得去愛的伴侶從不

20160330-吳志森:把梁振英vote out!

吳志森:把梁振英vote out! 21:29 30/3/2016 ■一般認為梁振英將積極尋求連任特首。資料圖片 今年下半年有兩個重要的選舉:9月的立法會選舉將選出70位議員;年底的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選舉將由小圈子產生1,200名成員,再由這個小圈子選出下任特首。兩個選舉的結果,都對下任特首選舉有決定性影響。 特首跑馬仔已進入白熱化,各路人馬紛紛成立造王者智庫,為下屆特首搭橋鋪路。更有人爭相使橫手表態,等同公開造勢,變相報名參選。 第一、第二號「梁粉」相繼出事,第三號梁粉、當年梁振英的競選辦副主任劉炳章,日前與傳媒茶敍時透露:「除非阿爺阻止,以我認識的梁振英,肯定會競逐連任。」與早前猶抱琵琶的曖昧態度比較,去馬競逐,是梁振英近臣說得最明確的一次。 問題的關鍵,是阿爺會不會阻止?阿爺在甚麼情況下,才會出手阻止?可憐的是,在中共一黨專政的體制下,恐怕連梁振英本人都無法摸得通透。 梁振英憑甚麼可以多做五年?也許劉炳章說得對,就是「忠誠、愛國」,對共產黨忠誠和愛中共的國。除了忠誠愛國,其他呢?可說是一無是處。梁振英民望長期滑坡,越走越低,事事以鬥爭為綱,在香港創造了一個政治奇蹟:辣㷫老中青,樹敵為樂,資本家避之則吉,專業人士罵聲四起,工人階級怨聲載道。 或許會說,梁振英能否出馬競逐,反正是阿爺說了算,能否當選,也只有1,200人小圈子投票,與廣大香港市民毫不相干,民望低企四面樹敵,即使所有人都反對他,只要阿爺吹雞,也可鐵定連任。 此話可說是對也不對,問題也全在北京阿爺的一念之間。旺角大衝突,梁振英以為鴻鵠將至,急不及待將事件定性為暴亂,疾言厲色,強烈譴責。新東補選,建制派不但無法借旺角事件撈到甜頭,反而令本土派聲名大噪,取得超過預期的6.6萬票。經此一役,北京對港政策作了策略性轉變,各級官員大轉口風,暫時收起強硬姿態,至少在9月立法會選舉前,對香港的態度都會和風細雨。 建制派與梁保持距離 北京轉口風,對一貫強硬的梁振英最為不利。口和心不和或口心都不和的建制派,開始對梁振英還以顏色。有曾經提名梁振英的選委坦言,梁得罪不少人,就算有票都不會再提名梁。又有選委說梁不懂玩政治,搞到很多人都反對他,今次未必會再揀。 就連剛被委任行會成員的建制班長葉國謙都說,如果梁振英要競逐連任特首,須考慮向「對頭、泛民」釋出善意,要有團結人民的胸襟,「如果解決唔到呢

20160330-盧峯:樓市泡沫成內地經濟計時炸彈

盧峯:樓市泡沫成內地經濟計時炸彈 21:28 30/3/2016 90年代末創辦《財經》雜誌後來又創辦財新傳媒的胡舒立女士是內地財經問題專家,熟悉內地經濟情況也有自己的觀察,不會盲從政府觀點,甚受國際社會及傳媒看重。近期內地樓市熾熱,隱隱然有出現泡沫之勢,胡舒立就在最新一期《財新周刊》撰寫社論,質疑有關方面借樓市泡沫這帖興奮劑刺激增長是錯誤的做法,既違反中央政府去槓桿化的大方針,也為整體經濟製造更大的風險及隱患,隨時得不償失。她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及官員回到以創新及效率為本的策略上,不然將後患無窮。 短期營造市道復蘇感覺 以國際傳媒標準而言,胡女士的批評算是客氣的了。畢竟國情不同,中央領導核心習近平又容不下批評意見,太重手批評的話有機會招來妄議中央的罪狀,令胡女士以至財新傳媒惹上麻煩,只好借政府自己定下的規則及標準批評當前的政策,以示沒有逾越中央的意旨。若讓胡女士無顧忌直說,只怕飲鴆止渴四個字絕對少不了,因為樓市泡沫對整體經濟來說絕不是興奮劑這樣簡單,而是毒性猛烈的一服藥。 是的,樓市對多個行業有直接間接的影響,樓市壯旺帶來的財富效應、新增投資及營業額都非常驚人,從銀行到建築商到原材料到律師到商業服務企業都受惠,甚至傳媒也因為地產業蓬勃而有更多的廣告收益。不同國家都曾在樓市蓬勃及泡沫中享受過驚人的經濟好景,彷彿變成黃金之國一般。80年代末的日本房地產價格狂飆,造就巨大的紙上財富,企業、個人彷彿有用不完的金錢。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在他的新書《身為職業小說家》中提到當時的怪現像:有出版社說他想去全世界哪裏都行,花多少經費都沒問題,去寫你喜歡的遊記吧!另外也有不認識的暴發戶對他說:「我最近買了法國的一座城堡,你要不要去住一年,游哉地寫小說。」這樣的紙醉金迷景象只有樓市泡沫下才有可能出現。 美國的情況也一樣,踏入21世紀後美國樓市在低息環境下持續上漲,完全掩蓋了經濟停滯的事實。不僅上班族一再把自己的屋子refinance套取現金消費以至購買另一所房屋,即使沒有固定職業、收入的人也輕易成為業主,銀行隨隨便便就批出樓按貸款支援仿似有升無跌的樓價。電影《沽注一擲》就把這種荒謬的好景鮮明的點出來,有Florida艷舞女郎短時間內成為5間獨立屋的業主,實際上卻連一間屋5%首期付款也付不出! 這兩個巨大樓市泡沫的結果現在大家都清楚不過了,日本仍在停滯中,要靠安倍的日圓大

20160330-李怡:多少罪惡,假服從之名而行

李怡:多少罪惡,假服從之名而行 21:29 30/3/2016 世道人生 ■漢娜鄂蘭認為政治中的服從就等於支持。  繼續昨天關於「平凡的邪惡」話題。 即使納粹分子艾希曼沒有殺人動機,即使他所有罪行都來自對上級的服從,漢娜.鄂蘭認為法官也應該作這樣的判詞:「我們關注的重點是你實際的作為,而非你的內心和動機,也並非是否有人可以代替你。」「假設你之所以成為大屠殺的工具完全是出自壞運氣,也不影響你執行大屠殺政策的事實。在政治中,服從就等於支持。」「這就是你必須被處死刑的唯一理由。」 如果服從等於支持,那麼身在其位,不服從會有甚麼後果呢?二戰期間,蘇聯紅軍以對自己士兵極殘暴的方式向德軍進攻,撤退或躊躇不前的士兵將被後方部隊射殺,並可能對他們家人懲罰。 儘管極少政權像蘇聯那樣殘暴治軍,但肯定任何的不服從都要承受一些後果,只不過後果多半並非不可忍受。因服從而產生的平凡的邪惡,大多數不是由於他們害怕懲罰,而是由於他們不思考,追隨主流偏見。艾希曼如能設身處地把自己視為德國猶太人,他就會覺得猶太人應與其他德國人有同等權利。但他不經思考地接受政府說猶太人不是德國人,說猶太人是壞人,就毫不猶豫地執行大屠殺任務。 鄂蘭提出的「平凡的邪惡」理論,引起另一位猶太裔教授史丹利.米爾格蘭(Stanley Milgram)對「服從」心理作研究。他進行了十九次取樣1,000人的實驗,探索一個人面對違背自己道德價值判斷的權威命令,會服從到甚麼程度?他發現以服從之名犯下的違背良知的行為,遠比不服從來得多。此外,若身處一個團體(如警隊),儘管個人不認同團體的想法,從眾卻可以獲得團體接受而避免受排擠。 服從的本質,在於一個人把自己視為執行他人期望的工具,因此不再認為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一個由衷厭惡偷竊、殺戮與棍打無辜者的人,不會自動做出這些行為,然而,如果有人下令他這麼做,所屬團體鼓勵這麼做,他或許會毫不猶豫地執行。因此,米爾格蘭作出論斷:人類有服從命令的傾向,完全無視會造成甚麼傷害或後果;「服從權威:有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 平凡的邪惡產生於人們放棄思考,將道聽途說、洗腦報導照單全收。如果我們認為凡是反對政府的人,便必定是壞蛋;凡是使用暴力,不論施暴還是抗暴,都危害社會,那麼就是放棄思考,等於站在「平凡的邪惡」一方。只要我們不再質疑那些令人不安的政治生態,只要我們不理會那些似乎事不

20160330-王維基:堅強的母親

王維基:堅強的母親 30/03/2016 【晴報專欄】近日,台北發生了一宗令人極之憤怒及傷痛的新聞,四歲女童與母親外出時,被一名陌生男子隨機當街斬殺,那男子向女童頸部狂斬,令女童身首異處。相信得悉這個消息的人無不感到憤怒,疑犯更被近百名守候的民眾毆打。 受害女童的母親當時只隔着一米的距離,目擊自己的女兒被斬殺。事後她接受傳媒訪問時,仍然強忍着淚水及哀傷,指疑犯基本上是沒有理智,才會做出這樣的隨機殺人事件,她希望政府能有所行動,從根本、家庭和教育上使這種人於世上消失。 女童母親的說法並不存在仇恨,並不是想把疑犯碎屍萬段,而是希望大眾能夠正視社會上的隱憂,讓社會變回一個安全的地方。她的堅強、她的理智絕對讓人敬佩,這絕非一般人能夠做到。 祝福她的家人,希望他們能夠趕快走出傷痛。 王維基

20160325-讀書好:治學;莫毅明專訪 (一)

讀書好:治學;莫毅明專訪 (一) 19:31 25/3/2016 港大數學研究所莫毅明教授,剛當選中科院院士,除了數學理論外,精通多種外語,包括古典的梵語,也涉獵中西交流史。從他身上,隱約看到民國時代留學歐洲的學者風範。 引言 國際知名數學家;港大數學研究所所長莫毅明,去年底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後,傳媒紛紛談論原來教授精通多國語言,熱愛中國文化歷史,但當時大家沒有再深究,只視之為博學多才的學者。純數學、語言學在我們知識範疇中毫不相干,但在十九世紀歐洲的學問體系中,德國以哲學、數學及語言學見稱,影響深遠,三者鼎足而立。莫毅明中學時代已經對語言學着迷,可說是因緣際會,歷史及比較語言學研究語音體系演化,追溯其演變及轉化的軌跡,作共時性及歷時性比較,這不也就是數學的道理嗎?治學之道,最終是觸類旁通,具備與眾不同的視野。 讀:《讀書好》 莫:莫毅明 讀: 可否同大家分享你追求知識的過程?有甚麼特別的體驗? 莫: 我想最先是對學問產生興趣,而數學只係其中一個範疇。在香港唸書時是有小學會考,只考中英數,要競爭鬥快,雖然不是甚麼知識追求,但始終是一種訓練,而更重要是在於老師如何教,因為在考試課程外老師可以加插其他東西。我在中小學階段已紮穩根基,知道自己對知識追求的興趣,形成了很多接觸點。例如我父親懂珠算,教我心算,考試制度要求我們計得快,但要快只知道公式不夠,還要知道背後運算的原理,這就引發我對知識的好奇心。 科學是甚麼? 讀:在你觀念中,知識究竟是一個甚麼樣子?精通外語是否純屬個人興趣? 莫: 今天我們稱數學為一門科學,Science,德文Wissenschaft更接近我對知識的理解,即具備知識體系的就可稱為科學,是以尋求解釋為出發點。我對語言的興趣,也是視之為一門科學去理解,不止是要運用外語去溝通,我是尋求一個大的框架去解釋不同語言的體系及其變化。我很早接觸法文,小學畢業已用法國文化協會教材自學,沒有正式上堂,在89至94年於巴黎大學已經可用法文授課。中學時學數知道巴黎是數學的中心,另一個中心在德國哥庭根,但當時學法文、德文時,是沒有想到有甚麼實際用途。我對語言學的興趣是先於運用外語,在中學課外閱讀課,其他同學看小說,我拿了比較語言學的書來看,當時向外籍老師發問的情景,今天仍然記得。 讀: 語言學與數學是否有共通的地方?語言學對思考問題

20160318-劉進圖:勇武抗爭路三疑問

劉進圖:勇武抗爭路三疑問 2016-03-18 Hong Kong police clash with protesters over illegal food stalls 大年初一晚在旺角發生的暴力衝突,令社會大眾驚覺,不少本土派青年人已不再相信和平理性非暴力原則,開始走上勇武抗爭之路。到底這條勇武之路是否可行的出路?是否比和理非之路更有效?是否值得年青人押注投身? 我們有理由相信,擁抱勇武之路的本土派青年人並非愚昧無知之徒,他們傾向選擇使用暴力,並非一時衝動,而是經過長時間醞釀、閱讀、辯論和實踐,摸索出來的一個社會運動策略。我們可以完全不同意這策略,但必須了解這策略。 不少本土派青年人認為,和理非路線已證實失敗,一腔熱誠的年青人和平理性地在馬路上坐了79天,當權者無動於衷,半步不讓,堅持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是有篩選的普選,香港人發了30年的民主港人治港夢終於徹底破滅。而且,法庭審訊結果顯示,有好些對佔運示威者的檢控是基於虛假證供提出的,與非法打示威者的警員遭到百般呵護形成強烈對比,制度暴力踐踏法律公義,獨立公正調查永不發生,未來的抗爭策略只剩下勇武抗爭一途。 本土派青年人為勇武抗爭提出的道德論據是:「官逼民反,以武止暴」,其論述與古今中外的群眾革命運動相似,總之是成王敗冦,運動若成功,參與者便是人民英雄,運動若失敗,便被貶為暴徒叛匪。中共的政權怎得來的?暴力革命。美國政府怎建立的?外戰內戰。二戰後無數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怎擺脫殖民遏制?群眾革命。如果這些運動可以使用暴力,為什麼「魚蛋革命」不可以? 本土派青年人的勇武抗爭策略有清晰的利害計算,他們完全知道暴力衝突會導致社會不穩,可以令樓市股市大跌,如果出現資產貶值資金外逃,權貴階層的經濟損失將遠遠大於身無長物的示威者。當權者如果怕痛,就要向現實妥協,回應抗爭者的訴求。這套策略是建基於南韓與台灣的實踐經驗,南韓的學生和台灣的民進黨人,當年就是靠持續不斷的暴力擦邊球,逼使獨裁政權使用更大的暴力鎮壓,藉此贏取國內民眾和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支持。 對於這套策略,我們可以提出三個疑問。 (一)勇武抗爭的風險和代價有多大?成功的機會又有多大?如果風險極大而成功機會極小,還算不算一條可行的出路? 本土派青年以為只要不怕受傷不怕坐牢,就能承受勇武抗爭的一切後果。他們很可能低估了暴力抗爭

20160325-【給家長錦囊】呂麗紅校長:學做正常父母

【給家長錦囊】呂麗紅校長:學做正常父母 19:28 25/3/2016 去年電影《五個小孩的校長》上映,元岡幼稚園呂麗紅校長故事,感動了萬千觀眾。幾年間幼稚園從執笠邊緣起死回生,五個小孩也快小學畢業,唯一不變的,似乎只有呂校長的薪水。7年前以4,500元月薪接任校長,一人扛起整間學校的教學雜務,現在每月她為了讓善款用在學校和老師身上,自願拿相同人工,時薪隨時比最低工資還要低。 「又唔好講到我咁偉大,我屋企住元朗附近,返學好方便。我老公是公務員有退休金,都唔太擔心退休生活。」每月有1萬元嗎?呂校長笑說:「老公有幾多錢我唔太清楚,大家管自己,哈哈。」 也許長期和小孩相處,50歲的呂麗紅,心境仍很年輕活潑。孩童遊戲不停重複,呂校長仍會如孩子般想方法,令小遊戲變得更有趣,和學生鬥快做青蛙跳,孩子一窩蜂衝上前和校長擁作一團。這個輕鬆的教學環境,呂麗紅曾有段時間享受不到:「以前我在舊校做主任,想抱抱小朋友給些愛他們,結果會被同事取笑,因為他們想做的,是好似小學的氣氛。」 從貴族學校跳到草根村校,做幼兒教育,她是入血又享受。講在行內多年遇過的開心激氣事,還未識「化」的呂校長,最常反問「點解」。對怪獸家長問題,她也給大家四個教育錦囊。 1. 小孩不應長征上學  去年《五個小孩的校長》上映後,多了家長慕名報讀,甚至有雙非家長想帶小孩每日跨境上學,但呂校長說堅決不收:「家長想細路仔讀得開心,都唔可以叫佢每日搭幾個鐘長途車番學,咁樣是不健康。」 2. 學做正常父母  家長對孩子呵護備至,呂校長見怪不怪,但早前幼稚園收了一個學生,孩子媽媽讓她大開眼界:「我們讓那位家長在小朋友上學初期跟堂,上堂時她突然在背囊拿了一樣嘢出來,嚇了我們一跳,竟然是一個痰罐。」 以為這個已是全日爆點,誰知小息時間又有事發生:「小朋友貪玩趕不及上廁所,結果坐在地下打自己的腳,不停講Sorry,媽媽對你唔住。」以為呂校長講小孩子鬧情緒,她立即更正說:「細路無事,係個媽媽不停打自己、怪責自己。點解家長可以坐在地下喊,對個女講Sorry?」 3. 教小孩承受挫折  新一代港孩常被指是易情緒化、霸道脆弱的草莓族。其實在小朋友學習過程,可加入讓他們體會失敗「挫折教育」。家長對不同性格的孩子,要因材施教,也要準備耐心地重複講解:「在學校,我們見到有些小朋友性格主動、愛搶答、

20160325-李怡:受難日隨想

李怡:受難日隨想 6:47 25/3/2016 ■《藥》寫革命者夏瑜被判砍頭,百姓為了治癆病而買刑場上沾滿鮮血的饅頭。 今天是復活節假期的第一天,也稱作耶穌受難日。耶穌因傳播「神愛你並與你同在/彼此相愛/每個人都極其寶貴」等訊息而聲播遐邇,並引起掌權的羅馬當局注意。由於聲稱自己就是神,直接干犯了宗教律法,被當局處死。死後三天,許多人見證耶穌復活,引發了廣大的追隨者。耶穌受難日英文叫「Good Friday」,明明是受難,何以叫good呢?「Good」表示由耶穌殉教帶來的拯救是對世人的上好饋贈。 聖者、先知、革命家受苦受難給眾生帶來福祉,還有眾多傳說和歷史記載。希臘神話的普羅米修斯違抗神的意旨,把火帶給人間,因而受永無休止的懲罰。釋迦牟尼苦行六年,忍受飢餓,轉而前往菩提迦耶,坐在菩提樹下七日七夜,於黎明剛臨時瞻望明星而悟道。 先知、先烈的犧牲,帶來民眾的覺醒,帶來社會的改變,歷史載有甘地、馬丁路德金等不少事迹。但先烈犧牲民眾就會覺醒嗎?魯迅在1919年發表的小說《藥》,講的是相反的故事。 小說的背境和起意,是1907年民主革命家秋瑾的起義和犧牲。小說寫一個革命者夏瑜(影射秋瑾),關在牢房,被判砍頭;百姓華老栓為了給兒子治癆病而花錢買刑場上沾滿鮮血的饅頭。茶館中人對革命者的冷漠,對劊子手康大叔畢恭畢敬。講到革命者挨牢頭打,茶客都笑逐顏開;革命者對牢頭說「可憐可憐」,茶客的回應是「打了這種東西,有甚麼可憐呢?」後來知道革命者說的是牢頭「可憐」,於是他們都紛紛說革命者「瘋了」。 革命者為救國救民被殺害,民眾麻木不仁。他們的鮮血被迷信的百姓買來做人血饅頭去醫治癆病。1926年,魯迅在一篇哀悼學生示威被殺的文章《死地》中說:「會覺得死屍的沉重,不願抱持的民族裏,先烈的『死』是後人『生』的唯一靈藥,但倘在不再覺得沉重的民族裏,卻不過是壓得一同淪滅的東西。」 先烈的犧牲,必須是民眾覺得死屍沉重、不願抱持才有意義,這樣的死才是後人「生」的「靈藥」。但對於愚昧無知冷漠的民族來說,先烈的死給他們帶來的卻是人血饅頭這種害人的假「藥」。這是《藥》這小說的深刻含義所在。小說終局是兩座並排的墳:革命者的墳和吃了他的人血饅頭而「一同淪滅」的華小栓的墳。 《藥》發表至今,快一百年了。大躍進餓死幾千萬人,歷來的政治運動特別是文革,非自然死亡的人數都以千萬計,許許多多持異見者慘死

20160325-李平:先衝垮香港制度,再摧毀香港道德

李平:先衝垮香港制度,再摧毀香港道德 6:47 25/3/2016 山東黑心疫苗事件越揭越黑,既有A股上市的生物醫藥公司董事涉案被公安拘押,又有山東家長上街請願時被公安毆打、拘捕。而當局一邊承認疫苗有問題、聲稱要加強監管,另一邊又敦促家長帶孩子去注射疫苗,「否則危害比這個非法經營疫苗還大」。當局如此回應,只會讓恐慌繼續蔓延,香港極可能被進一步拖累。 2005年6月1日,時任總理溫家寶簽署國務院第434號令,頒佈並實施《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其中規定之一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進行群體性預防接種。但僅時隔20多天,安徽省泗縣大莊鎮就有19所學校的2,500多名學生集體注射甲肝疫苗,結果259人有異常反應,更有一名六歲女童死亡。 總理批示 難補道德黑洞 疫苗殺人事件震驚全國,但當局最終認定是群體性癔症,官員中只有縣衞生局、防疫站的4人受到黨紀和行政處分。相隔5年後,2010年3月,《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王克勤發表《山西疫苗亂象調查》,揭露山西省在2007年有近百名兒童因注射疫苗致死、致殘或引發各種後遺病症,但當局極力否認,事件不了了之,《中國經濟時報》社長、總編輯包月陽被革職。 又過了6年,山東黑心疫苗危害24個省市,涉案人物已從地下作坊升級到上市公司,影響範圍已衝出山東開始走向世界。當局的回應仍是三板斧:邊破案邊為官員解脫,邊說加強監管邊將監管條例束之高閣,邊安撫家長邊打壓傳媒,連山東家長們打出「毒疫苗,孩子的健康誰來買單」橫幅上街請願也被鎮壓。 中國黑心疫苗、黑心食物問題層出不窮,既有監管制度不完善、監管體系不完善的問題,更有道德崩潰問題,奸商牟利失德,官員受賄失道,以致超大型黑心疫苗事件相隔五、六年又爆發。當年溫家寶曾批示人命關天、下令嚴查,如今李克強又批示依法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對失職瀆職行為嚴肅問責,但就算制度上的文字漏洞可以逐步修補,官員、商人道德上的黑洞又如何修補? 道德崩潰 制度形同虛設 對香港來說,黑心疫苗的直接影響可能是奶粉問題的翻版。中國的父母帶着孩子湧到香港注射疫苗,如何影響本港疫苗供應及醫護體系,港府及民間機構都需要密切留意,未雨綢繆。但更要警覺的是,中國毒食物、毒疫苗背後的制度問題、道德問題對香港的侵蝕。中國的毒奶粉引發水貨客從香港走私奶粉問題,成為引爆中港衝突的導火線,梁振英政府的限奶令又破壞了香港的自由市

20160325-陶傑:教育是罪惡之源

陶傑:教育是罪惡之源 6:48 25/3/2016 特府教育局局長吳克儉面對全城聲討,發聲反抗:「將所有的社會問題歸咎於教育制度,我條氣唔順。」 咦,這就有趣了。吳局長聲稱月讀三十本書,不知他有沒有讀過中資愛國出版社三聯書店的一本大陸知識份子書,叫做「國民素質憂思錄」。 三聯出版的這本書,除了將陋劣的民族人格貶乏得一無是處外,並在第十章內,嚴正指出:國民質素敗劣,「缺陷之根源:教育」。 三聯出版社溫馨提示吳局長:不錯,社會的一切問題,根源正是老兄您主管的教育。此書列出中國人的教育八大罪惡: 一,近乎空白的人格教育, 二,乏力的精神教育, 三,被功利熏染的道德教育, 四,偏廢的文化教育, 五,傾斜的科學教育, 六,落後的健康教育, 七,薄弱的職業教育, 八,狹隘的審美教育。 月看書三十冊,如果也包括這一本,你就會明白:教育如果由純淨的中國人來操辦設計,一定是垃圾。 什麼叫純淨的中國人?就是沒有受過西方(不包括馬克思列寧主義)文明思想開化的中國人。此外,還有一種高等華人:民國蔡元培、胡適、傅斯年,因為受過美國自由思想熏陶,他們是懂得教育的;還有殖民地香港的羅怡基和何中中,是西方基督教會培養的教育家,也懂得教育。也就是說,只有經過英美帝國主義文化侵略之後,培養出來的教育文化華商買辦,才懂得教育為何物。除了這一小撮,中華民族能辦理優良的教育?No way。 「國民素質憂思錄」是一本傑出的書,因為大陸學者的中文,一貫嚕囌而臃腫。吳局長月讀書三十冊,如果早讀過這本書,早將子女送英國的中國人梁振英,叫你出任中國特區教育局長?這是微笑着叫你跳火坑。 如果我是吳局長,讀書月單,讀過此三聯書,我就會留在Motorola和飛利浦,安心做西方洋人企業的買辦。 陶傑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20160306-專訪童子賢:文化事業要以十年為單位來觀察

專訪童子賢:文化事業要以十年為單位來觀察 20160306 「這個社會應該要分配一些資源給認真,可以持續的,穩健的,很慢的,而且很純粹的創作人。」 2016-03-06 端傳媒記者 王菡 發自香港 分享文章 【编者按】文學和電影的關係,歷來是備受爭議的。相比這時代的許多寵兒,文學的世界更為縱深、隱晦;許多作家更是隱身在文字背後的另一番世界,你在生活的表象中未必能夠識見。鏡頭可以把他們的世界帶到我們面前嗎?2013年,美國導演Shane Salerno拍攝了《麥田守望者》作者塞林格的紀錄片。文學和電影的相遇,越來越不侷限於文學作品本身,還有創作者的人生。 2009年,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與行人文化實驗室合作成立目宿媒體。創業之作《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電影》,希望通過紀錄片為媒介,讓年輕導演的電影語言作為引路人,將台灣戰後最重要的文學家介紹給新一代讀者:「藉此永久記錄作家的重要事蹟,也希望透過這些作品,重燃新一波的書寫復興。」 從導演到投資人,端傳媒推出系列訪問,走近鏡頭裏的文學人生。 童子賢。攝:王嘉豪/端傳媒 童子賢,台灣企業家。1990年創立華碩電腦,現為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董事。「誠品書店」大股東,目宿媒體創辦人,網路新媒體「報導者」資助人。 很多很純粹很美好的文學經驗值得保留 端傳媒(以下簡稱「端」):《他們在島嶼寫作》的拍攝源起是什麼? 童子賢(以下簡稱「童」):五十年前文學家下筆創作,其觀念的傳播就是依據白紙黑字,那是最普遍的方式。可是也因為這樣,用文字凝聚的創作非常純粹。五十年後,世界已經變成一個很匆忙的樣子,網絡上的資訊多得不得了。 可有時候仔細想想,文學的創作是很多其他藝術形式的母親。張藝謀的電影《紅高粱》,來自莫言的小說;李安拍《色戒》,來自張愛玲的小說;李安拍《少年PI的奇幻漂流》也是來自英文小說...... 現代社會的資訊量很大,但太多都是零零碎碎,很片面的。所以我們會懷念起,那個非常純粹的年代,它的創作的濃度和深度很高。 我第一次看到二月河(編者注:中國大陸作家)的小說是1990年,那時台灣不太有人談二月河,我是在過境大陸時買的。二月河是河南人,研究《紅樓夢》的重要作家,他的態度就是十年創作一本書。 文學的創作是很多其他藝術形式的母親。張藝謀的電影《紅高粱》,來自

201060305-毛言地:比喻香港現況的講座

毛言地:比喻香港現況的講座 2016-03-05 cc photo by flickr user Derek K. Miller 講者站在禮堂的講台之上,面對著台下近千名中學生。他乾咳了一下,作了一個簡短的自我介紹之後便開始了他今日想跟一班中學生們分享的題目。 「讓我們做個實驗。」他的眼睛掃過一眾學生,然後停留在一位男生身上。「你,戴藍色眼鏡的那位,吻一下你旁邊女同學的臉可以嗎?」 只見那位男生臉色一紅,顯得有點不知所措,而女生也明顯被講者突然的要求嚇倒,這正中講者下懷。「別害羞,你只是聽從我的指示而已,學校不會懲罰你們的。」 講者試著鼓勵他一下,但那位男學生仍然沒有任何行動。「也許你需要更多的支持。其它同學能給他一點鼓勵嗎?」講者等了十數秒後,開始煽動其它同學去給予更多的壓力這對不幸的男女同學,而學生們隨即開始拍手與叫囂,就像等待看一場好戲的樣子,而站在旁邊的老師有的眉頭一皺,有的顯得一副樂得輕鬆的模樣,這也被講者看在眼內。 望著那位男同學現在的表情,講者決定放下最後一根稻草。「如果你還是不聽我的說話,那大家就一直坐在這裡別放學好了。」當其他學生聽到這句話後,催促他親下去的聲音就更見激烈。雖然有三數位學生試著向講者表達結束實驗的意願,但很快就部其它同學圍著指罵,說他們這樣是阻礙放學的時間。而那男生看來終於向現實低頭,準備親向旁邊的女生,而那位女生雙眼緊閉,正等待這場惡夢的完結。 「停。」講者突然宣佈終止實驗,及時阻止了那位男同學吻上去。「不錯,你們表達了現在香港的真實情況。」 「這樣跟香港又有甚麼關係?」台下一名學生舉手發問。講者笑了一笑,然後向那位學生講解。「假設我是特首而你們是市民,我當然可以給一些有益市民的指令,或者像剛才般單憑我的喜好而無視你們的感受。」他停頓了一下,喝了一口水然後再說下去。「也許你會認為遇到不公的事自然會有人幫你發聲,但在剛才你就看到結果明顯是相反的。有些人單純覺得因為我是學校請來的講師所以不應該懷疑我的說話,有些人本來說抱著看好戲的心情,但最多人是可能心裡覺得不應該這樣,但礙於害怕的關係而沒有說話。雖然有些學生作出了嘗試去改變我的決定,但人數太少的話,做不了任何事。而在坐的老師--也就是政府裡的高官,他們也沒有保護市民的意欲。當然,是我跟校長及老師們事前說談好,叫他們不要插手我的實驗。最後的結果就是就算

20160313-耿一偉:《莎士比亞故事集》為什麼重要?

耿一偉:《莎士比亞故事集》為什麼重要? 2016/03/13 10:05 想像力、心靈劇場與全球化──談《莎士比亞故事集》為什麼重要   各位讀者手上這本《莎士比亞故事集》是由蘭姆姊弟(Mary & Charles Lamb)合著,最早發行於一八○七年,幾乎是兩百年前,而蘭姆姊弟活躍的年代,是英國浪漫主義盛行的時候。瑪麗・蘭姆與查爾斯・蘭姆,都是倫敦文學圈的一員,裡面包括了詩人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與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等,他們推崇想像力的力量,將莎士比亞的文學地位提升到新的高度。   「想像力」這個關鍵字,是浪漫主義的核心。這些十九世紀初的英國文學家們,在莎士比亞的劇作裡,看到想像力被發揮得淋漓盡致。各位若翻到蘭姆姊弟合寫的序言,會發現「想像力」這個詞在最後一段出現了,這並非只是單純的意外。   即使在莎士比亞劇作中,作者也經常讓演員直接對觀眾說話,呼籲觀眾使用他們想像力,藉以進入劇作的世界。比如《亨利五世》一開場,致辭者就一再對觀眾說:「那麼,讓我們就憑這麼點渺小的作用,來激發你們龐大的想像力吧……發揮你們的想像力,來彌補我們的貧乏吧……把我們的帝王裝扮得像個樣兒,這也全靠你們的想像幫忙了;憑藉那想像力,把他們搬東搬西,在時間裡飛躍,叫多少年代的事蹟都擠塞在一個時辰裡。」   英國浪漫主義時代,是在莎士比亞逝世的兩百年後,莎劇演出風格已有很大的變化,隨著時間與語言距離,如何回歸真正的莎士比亞,是各種版本的莎劇出版品與評論家們都在爭議的話題。對這些浪漫主義的文學家來說,莎士比亞的偉大之處,在於他的文學性──也就是透過閱讀,才能真正體會莎士比亞之美。   在原序的第三段,作者們提到希望只能聽姊姊解說故事集的小朋友年紀稍長後,可以自行去閱讀莎士比亞的劇本,體會莎劇的精妙。這是有點奇怪的,因為當年英國莎劇演出相當盛行,可是這對姊弟卻沒有推薦讀者去看現場演出,反而是鼓勵讀劇本。這就像推薦讀者去看貝多芬的樂譜,而不是去聽貝多芬音樂的現場演奏,背後不免有些蹊蹺。 蘭姆姊弟認為心靈劇場才是欣賞莎劇唯一場所。   《莎士比亞故事集》出版四年後,查爾斯・蘭姆寫了一篇非常重要的評論《論莎士比亞的悲劇是否適宜演出》(On The Tragedies Of Shakespear

20160322-夾心餅:用人勿疑?一個中層老師的心聲

夾心餅:用人勿疑?一個中層老師的心聲 2016/3/22 — 20:08 我相信你個人、我相信你個心、我亦相信你嘅能力,正因為咁,我去做少少嘢去成全你做好你負責做嘅事。呢啲唔係「疑」,而係「信」。 講就容易做就難 成日聽人講:「疑人勿用,用人勿疑。」講係易,但喺學校入面做中層管理人員,邊有得咁瀟灑? 要做到咁高境界,有好多先決條件,作為夾心餅係咪可以保證先?例如仲話「疑人勿用」喎,好聽就話有一班同事跟你,但其實班同事又唔係你揀,即使係你揀都唔係好多人選俾到你揀,到最後好可能係有班老師自己嗰科凸堂被逼要嚟教通識,係咪啱教無保證。你估你係 Steve Jobs 下下可以淨係請 A Players 咩?咁最後疑唔疑你都要用㗎,到你揀㗎? 「用人勿疑」都係一樣。既然人都唔係你揀 (或者最少唔係完全係你揀),咁我好難要求同事做事方法同我完全 100% good fit 㗎喎。唔好話同事勤唔勤力或者叻唔叻嗰啲先。假設個個都勤力、個個都叻,但係做事手法總有唔同啦啩?就用返教通識科做例子,有啲老師鍾意用議題教學、有啲操題目、有啲鍾意上堂多啲互動搞辯論、角色扮演咁,你好難話佢哋唔啱㗎喎。 更加況且,玩 RPG 人物都有不同屬性啦。有啲係會用魔法、有啲戰鬥力強、有啲會恢復同伴「心心」值,你好難咁啱成個科組啱啱好樣樣齊。你估而家學校 Open Day 儲印仔,有得你要邊個就邊個咩?咁嘅環境,100% 交晒嘢俾同事跟,即使撇開佢有無心或有無能力跟,我都好難完全放心囉。 學生啟發箇中玄機 之不過咁,古人講嘢梗有佢嘅道理。講真,你同我都想在一個被人信任嘅環境之下工作。唔駛一日到黑驚自己做錯嘢或者做咗乜嘢不合上意,就會被人怪罪落嚟。做老師的有時被害心理好嚴重,合約教師固然驚無得續約,常額教師都會諗會唔會被人燉冬菇或者編去教差班。結果乜都唔敢做,或者乜都問科主任點做,人唔煩你都煩,咁點做嘢唧? 況且事實上,係咪到你下下話唔信人先?你咁叻你自己做晒佢囉!咁又唔掂㗎嘛。一來點做得晒?二來真係會有啲有心嘅同事,你做晒所有嘢佢反而唔鍾意,亦都令佢無咗一個學嘢嘅機會。我時刻記住,培訓年輕一代係我哋夾心餅份糧包埋嘅職責嚟㗎。 咁設身處地,我哋做科主任嘅又的確要體諒同事有呢種壓力,要放手、俾多啲信任,咁先做到嘢㗎喎。 「咁你講晒啦,咁又唔係咁又唔係,想點?」我都諗

20160322-林兆彬:《夢之花嫁》:我們都是人生的臨時演員

林兆彬:《夢之花嫁》:我們都是人生的臨時演員 23/03/2016 http://thehousenewsbloggers.net/2016/03/23/%E3%80%8A%E5%A4%A2%E4%B9%8B%E8%8A%B1%E5%AB%81%E3%80%8B%EF%BC%9A%E6%88%91%E5%80%91%E9%83%BD%E6%98%AF%E4%BA%BA%E7%94%9F%E7%9A%84%E8%87%A8%E6%99%82%E6%BC%94%E5%93%A1%EF%BC%8F%E6%9E%97%E5%85%86%E5%BD%AC/ 「お元気ですか?私は元気です。(你好嗎?我很好。)」——渡邊博子《情書》 每當提起日本電影大師岩井俊二,我便會立即想起他的經典作品《情書》(1995年)。除了上述那一句經典對白之外,電影的第一幕也讓我無法忘記。飾演女主角的中山美穗躺在雪地上,然後站起來,慢慢在雪地上步行……同時響起那首讓我沉醉至今、哀傷沉重的配樂。每次聆聽,都讓我起雞皮疙瘩。岩井俊二的電影之所以能夠令人著迷,就是因為這種迷離、虛幻和抑鬱的哀傷感覺。 千呼萬喚始出來,岩井俊二的最新作品《夢の花嫁》(リップヴァンウィンクルの花嫁)最近在香港上映,上齣同類型作品已經是2004年的《花與愛麗絲》。 《夢の花嫁》日文戲名中的「リップヴァンウィンクル」,是指19世紀美國經典短篇小說《李伯大夢》(Rip Van Winkle)。《李伯大夢》講述一位遊手好閒、畏妻的樵夫李伯,一天走進森林深處,與一群不相識的人喝酒談天。一場大夢醒來,發覺時間原來已過了廿載,一切景物全非。故事告訴我們人生和夢想都可能是虛幻的,隨時成為過眼雲煙。 《夢の花嫁》借用了《李伯大夢》來抒發,故事講述七海(黑木華 飾)是個兼職高中教師,性格內斂、不擅交際,只有網絡世界能令她敞開心扉。一天,她認識了網友鐵也(地曵豪 飾)並開始約會,很快便發展到談婚論嫁的地步。當他們準備婚禮賓客名單,發現人數不足,七海便委託一個自稱事事精通的網友安室(綾野剛 飾)替她聘請一班臨時演員充撐場面。 婚禮後幾週,七海竟發現鐵也出軌,卻反遭家婆指責不忠並逐出家門,使她極為心痛與沮喪。安室得悉後,推薦她到一所豪華別墅中做留宿女傭。屋內與她共事的女僕真白(Cocco 飾)性格爽朗,帶領她重投生活正

20150215-鄺健銘:《港英時代》— 重寫我城故事(上)

鄺健銘:《港英時代》— 重寫我城故事(上) 20150215 【編按:立場博客鄺健銘,出版新書《港英時代 — 英國殖民管治術》,本文為該書導論,分上、下兩篇刊出。】 港英治理香港,比特區政府優勝嗎?在此刻的香港,這是個政治敏感的問題。 本書透過比較港英與特區政府的管治,以香港本土角度、區域與世界視野,重塑香港的管治史,然後分析港英政府治理表現較特區政府出色之處,嘗試為目前香港的管治問題、城市定位、潛在優勢與未來發展方向尋找啟示。 從英屬香港到中國香港 1984年9月26日,中英兩國政府在北京草簽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和三個附件,雙方同意香港於19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 1997年7月1日凌晨,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在特區成立大典莊嚴地說:「香港人在歷史上第一次以明確的身份主宰自己的命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將竭盡全 力,保持香港一貫的生活方式,維持香港的自由經濟體系,堅守法治精神,發展民主,建立富於愛心的社會,確保國際大都會的活力。」 諷刺的是,中英聯合聲明草簽三十周年後的2014年9月26日,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及學民思潮發動的爭取真普選罷課運動,卻意外地發展成令香港變天的「雨傘運動」。 學生要求「重奪原來屬於我們的空間」,衝入原屬公共空間、初建時沒有欄柵的金鐘政府總部「公民廣場」。警察對應手段強硬,很多人不忿警方所為出來支援, 「佔中」隨後順勢提早啟動。9月28日警方使用催淚彈驅散示威者,卻激發數以十萬計的抗爭者佔領金鐘、銅鑼灣及旺角部分街道。縱然10月3日「藍絲帶」暴 徒在旺角街道追打示威學生,抗爭者仍然未卻步,繼續留守佔領區的街道,直至12月15日警方完成銅鑼灣的「清場」為止。這場持續了79天的佔領運動,不禁 令人驀然想起,學民思潮在2013年6月提出政改方案時,喊出了「重奪政府」的口號。 「香港是一本深奧的書」 我們該如何理解回歸十七年來香港「一國兩制」實驗走過的路呢?主權移交後,中聯辦首任主任姜恩柱曾說:「香港問題好比一本深奧的書。」如果誠如董建華所 說,香港回歸的意義,在於港人可以重新當上這塊土地的主人、重新掌握自己的命運,為甚麼香港「回到祖國懷抱」的十七年後,學聯的罷課宣言還要打出「抗殖反 篩選,自主港人路」的口號,高喊「命運自主」呢? 為甚麼在港英政府百多年來也沒有賦予港人多少民主、刻下政改寸步難行之際,

20150216-鄺健銘:《港英時代》— 重寫我城故事(下)

鄺健銘:《港英時代》— 重寫我城故事(下) 20150216 【編按:立場博客鄺健銘,出版新書《港英時代 — 英國殖民管治術》,本文為該書導論,分上、下兩篇刊出。上篇連結 】 《信報》創辦人林行止,對英治下香港主體性(即獨立鮮明的地方性格與意識),曾作出極到位的觀察: 「(在主權移交前)英國管治遠離大不列顛十萬八千里的香港,即使沒有作出任何高度自治的承諾,香港還是可以按照向有的風俗習慣、歷史文化,繼往開來了一百 多年,期間香港從小漁港發展成為輕工業重鎮,曾執塑膠、假髮、製衣等業世界牛耳,又成了東南亞的運輸樞紐和世界有數的金融中心。英國人管治得法,可是,港 人的思想文化卻以華人為主流,從無被殖民者同化的迹象,更沒有可能約束言行的思想回歸問題。」[6] 而中文大學政治學者黃偉豪則認為,香港的主體性在主權移交後已有極大轉變:「由於中央擔心的是分裂,和殖民地的年代不同,香港目前所面對的並非以往的局部或單一層面的清洗,而是史無前例的有關香港的全方位清洗,把香港作為歷史、價值和身分的主體性徹底消滅。」[7] 我們也可以從新舊政府總部的建築風格,探討回歸前後香港政府的「權力觀」。在港英時代,位於中環「政府山」的政府總部,建築風格樸實無華,背後蘊含的是與 本地融合的管治哲學。反觀位於金鐘、在2012年起啟用的新政府總部,卻狀似城堡,呈君臨之勢,予人在當眼處炫耀權力之感。不論是「中區政府合署」這個稱 號,還是其空間設計佈局,舊總部都遠較新總部謙抑、收斂,有更強的親和力。[8] 地緣政治下的香港治理 英治時期的香港治理,其實與地緣政治環環相扣。當時港督的角色,不只是一個地方長官,還涉及外交工作。例如港督盧吉、司徒拔和金文泰,曾建議倫敦乘中國局 勢延長新界租約;金文泰曾與廣東合作,方便清剿共產勢力,以免影響香港治理;1967年暴動期間,港督戴麟趾曾建議倫敦拉攏同樣拒共的東南亞國家甚至台 灣,以助應付左派暴徒。 地緣政治下,英治時期香港的政府與社會關係,有四點對當下香港時局,仍有相當的意義: 1. 本土意識與海洋城市性格 以往不少論者談香港的本土意識,大多只從七十年代說起。可是,香港人本土意識的源起,卻可追溯至更早的時間。1920年代中期省港大罷工後,香港社會出現 了反共情緒。港督金文泰為防止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影響香港管治,於是以推動古文教育、邀請

20160324-馮強:《上帝的名字叫慈悲》

馮強:《上帝的名字叫慈悲》 2016年03月24日 《上帝的名字叫慈悲》(The Name of God Is Mercy)(註1)這本書由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註2)撰寫,在2016年1月12日由美國Random House出版社出版,最近獲美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評為最佳10本書之一。書本一共有 176 頁。 書的內容主要分五點。(1)上帝的內涵/身份就是慈悲(註3)。(2)神父也要慈悲。(3)神父在聆聽懺悔(註4 )的時候要有耐心,要細心聆聽。(4)我們要留心那些自以為是的人,自以為有道德的人和偽善的人(註5)。(5)我們要常懷慈悲/憐憫的心去幫助那些窮人和被社會遺棄的人(註6)。教宗為了宣揚慈悲這重要概念,把今年定為慈悲聖年(註7)。他派出神父到各地去演講,宣揚慈悲。教宗也要求各國領袖在今年這個慈悲聖年內不要執行死刑。 注釋:(註1)書的英文全名是「The Name of God Is Mercy」。at the mercy of=完全受……支配,任由……擺布。without mercy=狠著心腸,毫不容情地,殘忍地。(註2)教宗方濟各1936年12月17日出生,出生名字叫Jorge Mario Bergoglio,是天主教廷266th任教宗,2013年3月上任。(註3)身份就是慈悲 =God’s essence is mercy。(註4)懺悔=confession。(註5)偽善=self-righteousness。(註6)窮人和被社會遺棄的人=the poor and the marginalized。(註7)慈悲聖年 =Holy year of Mercy(2016年11月20日結束)。 香港樹仁大學客席教授;大公國際傳媒學院講座教授/deanfungenglish@gmail.com 馮強

20160324-袁彌昌:諸神之黃昏

袁彌昌:諸神之黃昏 2016年03月24日 現時泛民被本土派窮追猛打,連一句反駁的話也說不出來,建制派見燒不著自己已暗叫好彩,看來今後亦只能自求多福——本土派的崛起可能揭開了香港精英被奪權的時代的序幕。 細心一想,本港政治到目前為止在本質上還離不開民粹vs精英的格局。 泛民與建制派兩者都代表精英,幾十年來只懂一唱一和,享受免費政治午餐,漸漸與市民社會脫節。以前香港經濟好,市民巴不得讓他們搞定政治民生,好讓自己專注於搵食和向上流,但後來不少市民晉身精英之路被切斷,經濟環境亦開始轉差,民粹主義隨之抬頭。 本土主義與世代之爭很大程度也是民粹主義的伸延與變種。民粹主義者一方面見建制派與特首對中央惟命是從,沒有盡好守護香港的責任,另一方面,泛民爭取民主多年又毫無寸進,因此先從政治著手,向泛民建制政治精英奪權。 至於世代之爭是因為財富與權力幾乎全都集中在香港最年長的幾代人手上,這些既得利益者擁有廣泛利益,作為目標又夠鮮明集中,自然成為年輕民粹主義者眾矢之的。 香港的民粹主義者的手段與行動,由拉布到雨傘運動再到旺角騷亂,由溫和逐漸轉為激烈。另一方面,亦由一開始由下而上進行抗爭,到日後隨著他們參政,將變得由上而下,甚至兩者兼備,夾擊本地精英。 對於這一輪民粹浪潮,精英們一點辦法也沒有,有些甚至打算與民粹主義者結盟或收買他們,簡直是自掘墳墓! 精英們如再不醒覺及展開革新,「諸神之黃昏」就在眼前。 戰略研究博士,「民主思路」總幹事

20160324-陳詠燊:我都知我唔啱,但係……

陳詠燊:我都知我唔啱,但係…… 2016年03月24日 早前與幾位舊友相聚,其中一位結了婚,有了孩子,說婚姻生活給他很大的壓力。他與妻子的關係不是很好,經常都吵架,而且太太非常多疑。 「在她心裡,你一定是有外遇的。」我開玩笑地說,因為他是一個經常要出埠出工作的人。怎料他的答案是:「我知道……其實……我又真的有……」在座的無不「唓!」的一聲轟過去,「抵死」之聲此起彼落。他續說:「而且我還斷正過兩次。」一切都無話可說了吧。他用上的無奈的語氣,繼續說下去:「我知我唔啱,但係感情真係好難控制……」「你用過甚麼方法去控制呢?」我問。「不必要的Flirting我已經減少了,有些在網上見到都不Say Hi了。」「有甚麼算是『必要』的Flirting呢?『有些』不Say Hi,即是你又對過那些Say Hi呢?」「我知我唔啱,但係……」他根本就沒有打算要去阻止過事情發生。 我不是一個假道學的人,我對那些搞外遇的男人都說,若你真的要搞,請你講大話講得高明點,做不到的,就不要害人。而面前的這一位朋友,已經斷正過兩次,但仍然不打算讓事情停止發生。「我盡做㗎喇,但有時談生意,如果對方是女人,戴著結婚戒指真的有影響的。」他又說。之後,我們在座的都對望一眼:「關咩事啫!」「關㗎!真係有影響㗎!係㗎!」你信不信?反正他自己都相信了。其實他的大話很成功,不過不是對於他太太,而是對他自己。自己騙自己,從來都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強項。我們會告訴自己,我們大部分時候都是對的,就算有錯,都是有苦衷。 真的嗎?假的。我們從來最包容的,就是自己。你笑他?那麼,你自己呢?你今天又騙過自己甚麼了? 陳詠燊,電影編劇、專上學院講師、愛情專欄作家、中文文學碩士,深信好男人其實都是壞男人,只差在他願不願意在妳面前裝好。 fb: www.facebook.com/SunnyhahahaChan

20160324-觀察:選舉策略的不同博弈

觀察:選舉策略的不同博弈 2016年03月24日 美國共和黨初選,Donald Trump仍保持優勢。 早前新界東補選,泛民支持者提出了一個「顧全大局」的概念:基於楊岳橋與梁天琦的票數任何一方的票數皆有可能輸給民建聯的周浩鼎,為了保證補選贏出的是泛民主派的候選人,勝算較低的梁天琦支持者,理應「含淚」轉投並非第一選擇,卻最有機會贏出的楊岳橋,這種說法在網上引起了激烈的討論。事實上所謂策略性投票,全世界選舉都有,當中有成功的,例如法國左右派協調下成功阻止了極右「國民陣線」的上位,但也有運作很不順暢的,例如美國共和黨初選一眾候選人之間的爭鬥。究竟這是選民質素問題,還是各自背景因素的差異? 《華盛頓郵報》用了集體行動困局(collective action problem)去解釋共和黨初選問題:明明全力擊敗Donald Trump最能符合共和黨的利益,但偏偏共和黨的幾個候選人就是拒絕合作協調出一個能與Trump單挑的人選出來,致令Trump能夠持續以三四成左右的支持度領先初選,甚至最終成為初選勝利者。很多人把這個僵局歸咎於候選人的自私,但其實我們若以博弈理論的賽局分析,就會明白這些都是理性推演後的結果。 在一眾賽局的設定中,最有名的自然是「囚徒困局」,意即在各人追求自身利益下,結果反而未能將整體利益最大化。但我認為另一個由哲學家羅素所發明的「膽小鬼困局」更能符合上述的困局:所謂「膽小鬼困局」,就是假設有兩架車向著彼此踏油門衝刺的試膽遊戲。假若大家堅持直到最後都不轉彎的話則同歸於盡;然而若只有其中一方轉彎的話,則一邊會成為被永遠譏笑的膽小鬼,另一邊卻因此成為大贏家。 當然,賽局只是一個憑空想像出來的情況,現實中還是可以透過交易與協商從困局中抽身出來;但為永何在上述的新界東補選與共和黨初選卻始終無法說服其中一方讓步呢?賽局專家Nigel Howard指出,但凡賽局出現不能抒解的困局,都必然是因為既有的選擇不能代表全部參與者心中的計算。例如就有分析指出,共和黨初選候選人皆拒絕退選的原因,是他們相信Trump即使勝出初選,擊敗希拉莉的機會仍然很小,所以與其說他們還在與Trump競逐本屆的初選,倒不如說已是為4年後初選做的選舉工程。 此外,不同的界外效應、例如政治背景,也影響到解決困局的成功機會。例如在法國的選舉,左右派之所以能衷誠合作,乃由於在成熟的環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