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6的文章

20160630-練乙錚:超人v強國:28面扭計骰的面面觀

練乙錚:超人v強國:28面扭計骰的面面觀 2016年6月30日 信報 超人損失大?強國損失大? 英國退盟,英股和鎊滙都大跌,強國評論第一時間挖苦李超人,指他從大陸「撤資」大錯特錯,現在嘗到苦果,必定後悔莫及。坊間的說法,指超人身價已下跌120-300億港元不等。這些估算都是以長和的香港股價變化為基礎的,但筆者用另外的方法算了一下,結果大不一樣。 據《金融時報》2015年1月的報道,超人(或者應該說是他控制的企業)從1995年起在英國的投資總值達500億英鎊,但那是包括了併購英國流動電話服務供應商O2的102.5億英鎊買價的數字,而這個收購項目卻剛於上月被歐洲執行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否決了,故超人控制的企業在英國的投資總額估計是400億英鎊左右。長和系企業去年重組,之前超人透過他手上的長實股權,實質擁有21%和黃股票【註1】;以此可推算他在英國投資的私人擁有部分大約是80億英鎊。受退盟影響,英國股市按FTSE 100計算,已從今年4月20日最高位下跌了4.4%。 按此,以美元作本位,本周超人的英國投資私人損失,連鎊滙下跌12%的因素計算在內,大約是80×0.044×1.12×1.4 = 5.5億美元左右(1.4是美元兌英鎊一周以來的中間價);這個損失數字是坊間數字的1/3到1/7之間。 有這麼大分別,顯然是因為退盟產生的心理震盪,在外圍的比在「第一現場」的更強烈;這並不很奇怪,一來心理是主觀的,二來香港市場由於紅色資本大量進駐,「新興」味愈來愈濃厚,而新興市場遭逢震盪所產生的即時波幅一般都是比較誇大的。 5.5億美元的損失當然不能說少,但跟《福布斯》今年1月給超人估算的313億美元身價比,不過是1.8%。當然,超人在歐洲及其他地方的私產,大概也會蒙受損失,但估計會比在英國的少。另一方面,上周六有報道指長和系在稍早時候已就英國可能退盟做好對沖準備,那不難想像。況且,和黃去年初宣布改組遷冊海外,集團市值一個月之內彈升16%以上,如今長和因英國退盟而回跌,但仍有相當水位,並且已經開始反彈,並不如一些負面評論說是值得後悔的事。 至於大陸,英國退盟的影響有多大呢?這個問題不那麼容易回答,但可從三方面看:直接在英國(及歐洲)的投資損失;人民幣滙率變動導致的直接和間接(如出口方面的)損失;策略損失。 大陸在英國的投資不

20160629-楊庭輝:理智在愛情上扮演的角色

楊庭輝:理智在愛情上扮演的角色 2016/6/29 — 21:11 十九世紀著名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山多爾(Petőfi Sándor)其中一句名言是:「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這句慷概激昂的名言,標誌着歐洲在十九世紀追求自由人權的意識日益高漲。時至今日,自由人權和人類生存權均不乏理性的討論,而理性討論的過程亦愈來愈廣為人所接受。但一旦把理性討論延伸至愛情的層面,其爭議性則相對較大,因有不少人認為,愛情是感受多於理性分析的結果,或愛情並不能放在理性的框架去解讀,即使勉強穿鑿附會,其所得出的結論也是「離地」的。然而,實情果真如此嗎?讓我們一起看看理智(性)在愛情上可扮演的角色: 一個理智的人,儘管不會無時無刻地受情緒支配左右決定,但這不表示他/她要否定所有情緒的存在。一個真正理智的人,理應明白到人是有情緒的。然而,一個無時無刻地受情緒支配左右決定的人會否排斥理性,那便要視乎他/她在不同的情況下受怎樣的情緒支配,才能作出定斷。 理智告訴各位,戀愛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投入戀愛並不一定是不理性的行為。 決定是否要進入一段戀愛關係,或許並不需要靠理智,但要維持一段戀愛關係,理智的重要性會愈來愈大。 狹義的理智極其量可令一段戀愛關係不致變差,但要細水長流,非靠廣義的理智(包括利他性的愛)不可。擁有一段長久而沒有理智的戀愛關係,很可能是一生的悲劇。 理智地看,有些人根本不知理道智是什麼,也可以有擁有良好的戀愛或婚姻關係。這不是什麼出奇的事,原理就好像一個良好的決策者並不一定需要知道什麼是博弈論,知道什麼是博弈論的也不一定是個良好的決策者。前者雖不知什麼是博弈論,但這不代表他/她的行為不可放在博弈論的框架解讀。按同樣的道理,有些人根本不知理智是什麼,但這不代表他/她的行為和決定不理智。 單靠理智不可以處理所有的感情問題,但這不表示閣下可不靠理智而處理得更好。 一個理智的人,無論是否進入了戀愛的關係,也不會否定快樂的重要性。但快樂是否人生最重要的目標,以至愛情最重要的目的是否帶來快樂,則有很多值得斟酌的地方。 理智告訴各位,一對情侶最好不要互相斤斤計較,因為斤斤計較的交易費用,遠較互相扶持的高。 理智地說,愛情不是互相盤算後所獲得的。但與此同時,兩性平權是必須的。單是兩性平權的法例,不會促進一對伴侶的關係,但它們可減低

20160630-安裕:黑白分明,所以雋永

安裕:黑白分明,所以雋永 6:05 30/6/2016 ■澳洲作家Richard Hughes筆下形容香港是「借來的地方,靠借來的時間」。網上圖片 何藩先生溘然長逝,留下的是無數寶貴的昔日香港,不僅是黑白照片縷縷氤氳裏的中環街頭與堅尼地城夕陽斜照,更是由此而生的不可復得真摯情懷。溴化銀化學反應經過顯影之後黑白分明,不是霧裏看花的意境派類國畫攝影所能比擬;伊爾福相紙上的黑白粒子絕不complex,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直截了當,沒有指黑為白,也不稱白為黑,所以雋永。 今年七一前何藩去世令人感慨香港歷史記實又少一人,當明天人們走上街頭的時候,也許不少仍然惦記往日香港。有人說世界是向前走,也有說人們應該對未來抱有希望,我想起19年前7月1日的世道,報章標題是「香港信有明天」,有英文報紙是兩個大大的漢字「回歸」。今天回看這一頁,萌生難以抑壓的思緒,當年人人「信有明天」企望真正的一國兩制,想不到往後變成國務院白皮書的「一國先於兩制」二次解讀;「回歸」一詞屢經異化後成為香港不吃四方飯,事無大小皆向北望。 已經19年,本來應該是當家作主的心情,可是政治時空變換之後,越來越變得像澳洲作家Richard Hughes於1968年成書的《Hong Kong: Borrowed Place, Borrowed Time》那樣存活在「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由於歷史實在太過接近現在,接近得是昔年目擊者仍然耳清目明,1997年紅線劃下之前之後種種一俱歷歷在目:鄧小平說香港問題只有他、趙紫陽、港澳辦及外交部主管等說了才算,如今是深圳河以北當官的誰都可以說三道四插上一腳;九七後大陸官員外訪欲經港一天看看都不批准,今天是跨境執法押人來港毫不赧顏;還有是萬馬齊瘖得連特區政府官員表態支持香港足球隊也畏首畏尾。如果不是說明已是二十一世紀,還以為生活在昔日租界,時空都是別人施予。 一國兩制變一紙空文 何藩的黑白照片在失去時空段柱的當下香港是一帖療心藥方:五、六十年代的電車路,唐裝短打男子三輪車夫信步走過,午後一抹陽光灑在地上捲起大片微塵。搵食艱難是光看照片都嗅到的戰後人口密集小城浮生,只道是細看之後難以輕輕放下:那是不能忘記的時光,20年後居者有其屋,反貪廉政公署,普及教育政策,是非對錯清楚明白。在時間這端回首從前舊照,不會對人頭湧湧的騎樓底感到厭惡,也不會是對滿牆「含笑飲砒霜

20160628-【傷痛防護】克服膝傷 3 大重點 伸展、訓練、護具缺一不可

http://tw.running.biji.co/index.php?q=news&act=info&id=93466&subtitle=%E3%80%90%E5%82%B7%E7%97%9B%E9%98%B2%E8%AD%B7%E3%80%91%E5%85%8B%E6%9C%8D%E8%86%9D%E5%82%B7+3+%E5%A4%A7%E9%87%8D%E9%BB%9E+%E4%BC%B8%E5%B1%95%E3%80%81%E8%A8%93%E7%B7%B4%E3%80%81%E8%AD%B7%E5%85%B7%E7%BC%BA%E4%B8%80%E4%B8%8D%E5%8F%AF

20160613-新手跑步為什麼常常腳痛?

http://hk.running.biji.co/index.php?q=news&act=info&id=617&subtitle=%E6%96%B0%E6%89%8B%E8%B7%91%E6%AD%A5%E7%82%BA%E4%BB%80%E9%BA%BC%E5%B8%B8%E5%B8%B8%E8%85%B3%E7%97%9B%EF%BC%9F

20160629-林兆彬:七一唱這歌 — 櫸坂46《沉默的大多數》

林兆彬:七一唱這歌 — 櫸坂46《沉默的大多數》 2016/6/29 — 10:25 https://thestandnews.com/politics/%E4%B8%83%E4%B8%80%E5%94%B1%E9%80%99%E6%AD%8C-%E6%AB%B8%E5%9D%8246-%E6%B2%89%E9%BB%98%E7%9A%84%E5%A4%A7%E5%A4%9A%E6%95%B8/

20160624-紐約時報:女人為難女人是個偽命題

紐約時報:女人為難女人是個偽命題 謝莉爾·桑德伯格, 亞當·格蘭特 2016年6月24日 http://cn.nytimes.com/opinion/20160624/sheryl-sandberg-on-the-myth-of-the-catty-woman/zh-hant/

20160625-明報:人心思變明報世界要變了

明報:人心思變明報世界要變了 2016年6月25日 【明報社評】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出乎許多人意料之外,英國人民在各方恫嚇和施壓聲中,選擇了脫離歐盟。這個結果,英國人民除了以選票改變國家,還揭示所謂全球一體化已經走到盡頭,接下來可以預見歐盟將面臨會否走向解體的挑戰;另外,隨着歐盟內部政治暗湧,對全球政治生態和秩序的影響,未來一段時間會是國際政治的主題。英國「脫歐」而帶動的3個層次改變,是人心思變的結果,其實質並非英國獨有,而是全球一體化利益傾斜、怨憤積累已經達至普羅人民起而抗拒,各國權力當局要看到這一點,改弦更張,否則等在前頭的將是人民以選票或其他做法改變國家的場景。 英國人民選擇「脫歐」 寧願重拾「光榮孤立」 約兩個月前,美國總統奧巴馬訪英,公開表示英國留在歐盟「最符合英國利益」,自此之後,除了英國政壇耆宿,包括前任首相馬卓安、白高敦等人,哄說民衆反對「脫歐」,英國政府更是以各種數據恫嚇人民,說「脫歐」會對國家帶來災難;西方陣營各國領袖相繼開腔,期望英國「留歐」,歐盟則聲言英國一旦「脫歐」,將不會得到更好對待,云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則發表報告,表示若英國「脫歐」,到2019年經濟將倒退5.5%。總之,全球最有權力的人、最具話語權的機構,從各個方面、以各種方式恫嚇英國人民,要他們否決「脫歐」,但是英國人民不為所動,以手中一票告訴世界,他們寧可重拾「光榮孤立」,也要擺脫歐盟的桎梏。 「脫歐」陣營打的是「即時利益牌」,宣揚「脫歐」後的即時好處,都有具體數字,例如毋須每年向歐盟繳納約200億英鎊費用;毋須受歐盟嚴格的生產標準和監管法規約束,英國企業每年可節省約300億英鎊生產成本等;反觀「留歐」派的訴求,大多籠統空泛,例如失去大跨國企業進入歐盟的跳板功能;進出口貿易萎縮,影響就業崗位;影響與歐盟教育交流,難以吸引歐洲頂尖學者到英國任教;英國公民無法在歐盟自由工作,無法置業和享受當地的醫療服務;阻礙移民到英國,勞動力短缺行業無法聘請有技能、成本較低的移民,削減競爭力等等。都是一些可望而不可即的東西。 最重要是即使「留歐」派所說的好處,對民衆而言歷來從未感受到。英國民衆質疑作為歐盟一員,對他們有什麼好處。英國在歐盟,肯定有利益,問題是什麼人得益?答案是由精英、既得利益階層分享了,民衆無份。特別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美國、歐盟大印銀紙

20140424-五木桑:愛情的時機 — 解咒

五木桑:愛情的時機 — 解咒 2014年4月24日 0:11 咒語:   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是一生幸福;   對的時間,遇見錯的人,是一場心傷;   錯的時間,遇見錯的人,是一段荒唐;   錯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是一生嘆息。   「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是一生幸福;對的時間……」數不清在各種機會裡,曾見過這段話多少遍。最近在一本書裡又看見它,這本書書名是「幸福不要奢望別人給」,看見這書名心中頗有共鳴,亦樂於循著脈絡去瞭解作者對於幸福的認知。   在名為「幸福要『逢時』」的篇章裡,再度出現同一段話作為提詞,作者接著寫道:「一個人若生不逢時,那是一種痛苦;如果愛情不能夠逢時,那也是一種痛苦……」看到這,我呢,是個天生反骨的人,實在是禁不住想問:「痛苦」是為什麼?「逢時」又是什麼意思?生不逢時,痛苦;愛不逢時,也痛苦—這是必然的嗎?對此,我並不做如是想!人之所以不斷在痛苦裡翻攪,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他看不清痛苦如何產生;簡單地說,這亦是一種無明。   作者又寫道:「恨早或恨晚的愛情,都是一種遺憾,只能錯過,無法幸福。只有在對的時間,碰到對的人,愛情才能美麗。」欽羨如此精彩的文筆,可是一對照書名,便覺得兩者著實衝突得很。既然幸福不要奢望別人給,何以又執著於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才能讓人幸福呢?愛是永恆的!永恆是認出愛存在的根據之一:愛不是一種今天突然出現,然後明天莫名消失的現象。既是永恆,就沒有恨早或恨晚的逢時問題,時機不過是人們主觀的、隨性的認定結果,而愛則有它客觀的、不變的構成要素。   曾經,有個女孩對我說道:「為何不能早五年相遇,我們就能永遠生活在一起?」聽見這句話,當下著實感動,內心篤定且感謝地告訴她說:「我對妳的愛,與妳對我的愛,同樣地深刻—我愛妳,妳知道的;妳不知道的是,如果早五年相遇,妳遇到的那個我,可能不會是現在站在妳眼前的我。我以前常問自己,為何非得經歷嚴峻痛苦的試煉與考驗?直到今天,我才明白並且感恩這一切預備,祇為在此刻懂得如何愛妳!」   女孩眼角泛著淚光,又問:「將來我們分開,你一個人怎麼辦?」心裡不捨她的難過,拭去她的眼淚後,彼此緊握著手對她說:「別擔心,祇管為我祈禱;當妳如此做時,哪怕距離再遠,我都能領受!希望妳能曉得,在我們相遇之前,我愛,或許是因為需要;我以為必須與某個特殊的人結合,才能感受到生命的

20081001-王乾任:<愛情關鍵點>告白,時機很重要

王乾任:<愛情關鍵點>告白,時機很重要 2008-10-01 年少時期的我,曾經有幾次,在對心儀的女生表白之後,被告知「時機」不對,已經來不及了。當時的我,無法明白對方所說的「時機」是什麼意思?只是一味的追問,如果妳也喜歡我,身邊也沒有別人,那為何不能在一起?為何時機過了,就不再適合?過了許多年,又經歷了一些愛情的歷練,才逐漸了解,原來表白的時機,對於戀情是否能成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狀況1> 人生方向不再相同時 最爛的表白時機,是明知道不可能或兩人因為工作、生活的緣故而不會再見時才做的告白,那樣的告白,一定會失敗。例如有一方決定出國唸書或者到外地工作,而且就此生根定居,不再回來,而另一方並沒有移民打算。若是等到知曉對方的計畫才表白,即便願意跟著對方遠走他鄉,恐怕也會被拒絕,因為這種告白只是單方面為了了結心中對心儀者的喜歡而做的表白,兩人在告白之前,就已經選擇了不同的人生,錯過了那彼此一同決定未來的「時機」。 <狀況2> 被迫而做的告白 還有一種常見的錯過時機,是發現自己心儀的對象出現了熱烈的追求者,在和你見面時不經意的透露「有人在追求我」、「我可能喜歡上某某某」。在對方似乎很可能成為別人的戀人時,你才慌慌張張的跳出去「表白」,這種「表白」,通常也很難成功(除非對方是利用這個追求者來迫使你表白),因為,對方肯定是等了又等,遲遲等不到你的「表白」,進而選擇「放棄」,決定給其他人機會。 雖然你們曾經彼此喜歡,也曖昧了好一陣子,在外人看來簡直形同男女朋友,但是,如果拖了太久遲遲沒有開口表白,將彼此的關係確認,對方很可能在心裡設下停損的時間點,等超過這個時間,即便被表白了,還是選擇放棄。我自己就曾經因為蹉跎歲月,錯過了告白時機,因而被婉轉的拒絕,雖然還是朋友,但也只能是朋友了。 <狀況3> 不再需要你的時候 一段戀情之所以能夠開展,除了彼此喜歡,還必須彼此需要,渴望在一起。然而,彼此需要的渴望是會消逝的,如果沒能掌握最好時機向對方表白,等過了時機後,對方認為,沒有你也沒關係時,也就是愛的激情消失時,你就錯過了表白的時機了。 最佳表白時機 感情逐步加溫時 向喜歡的人告白,最好的表白時機,在雙方的人生都還能考量納入彼此,且彼此需要之情最濃烈的時候完成,是最好的表白時機。例如兩人認識一段時間後,很聊得來,見面或通電話的次數還在穩定成長

20160602-素黑:單身動物園

素黑:單身動物園 2016年06月02日 電影《單身動物園》,很值得迷信愛情必然關係的人深思。 電影說在未來的社會裏,只要你是單身的,不管是分手還是伴侶離世,都要被關進配偶酒店裏,在四十五天內要找到另一半,否則將被變成你預先選定要成為的動物。 在必須結伴的壓力下,為取悅看中的對象,大家都設法變成跟對方一樣,如擁有相同的性格(如冷酷無情),或同病相憐(如會突然流鼻血)。遊戲規則是不能對伴侶說謊(真是超級矛盾),一旦被發現說謊會受到嚴重處分。選中對象後會被安排同住,發生問題時會被配給一個小孩,因為世俗相信有了小孩,關係就會好。 男主角剛被女友甩了,在限期滿前假裝冷漠,跟一個冷血女人結合,被揭發說謊後逃亡到森林,遇上並加入了信奉單身的組織。但單身的遊戲規則是不容戀愛或調情,否則會受酷刑處分。他在那裏和一個女生相愛了,首領發現後把女生弄盲,認為看不見就不會盲目相信愛。自以為能拆穿愛情真面目的獨身迷執,不過是另一種暴力,結局同樣是自掘墳墓,有眼無珠的荒謬。 否定愛跟迷信愛,同樣是偏見與無知。而那些要找跟自己一模一樣的人做伴侶的,可能不過是偽裝的自戀,或總覺得自己不夠完整的妄想。 劇終,男主角為了和已盲的愛人「匹配」,計劃把自己弄盲。是世俗制度的要求,還是以為能犧牲才是真愛?到底令人盲目的是真愛、道德還是對愛的執着觀念? 愛情,非常粗略地可分為兩個層次,一是表面的吸引,以為找到有某種共同性就是匹配;二是深化和進步,在面對彼此的差異中掙扎、磨練、成長,變豐富,參透活着不再也不能只顧自己。單身也好,有伴侶也好,都可發展這種愛。

20160603-素黑:男人,我想了解你

素黑:男人,我想了解你 2016年06月03日 我在個人(非專頁)面書上,向男人問了一個問題:「我其實一直好想問男人,你們真的,真係真的會喜歡個眼神和笑容對愛情充滿幻想和期待,拍拖後和你到哪裏都自拍放上網晒幸福,等你送首飾示愛唔係就嬲嬲豬的女人嗎?」 不消一會,便有過百人表態,留言討論的,大多是女人,她們紛紛替男人代言(其實是發表自己的意見),譬如說「只要那個女人很美吧」、「喜歡她的話,她做甚麼都喜歡啦」、「有奶便是娘」、「男人應該沒有想太多」、「如果對方是年紀大的女人,男人絕對忍受不了這些行為」等等。 啊,大家都似乎沒搞明白,我提出這問題的目的,只顧表達自己的想法、想像或推論,回應都離不開「見仁見智」、「甚麼人都有」、「各有各的愛好」之類的普遍性結論。 這些結論是不用討論的常識吧,還需要特意公開發問徵求意見嗎?我是真心只想問那些真的喜歡我所敘述的那種女人的男人,聽聽他們的心底話、想法或心思,正因為,我們對不擅長表達情感關係的男人的了解,少得可憐,又沒有渠道,才想問,不想猜。 不管是男或是女,對這種男人的分析或立論,其實都無法呈現真相,相信真相的內容應該很豐富,甚至超乎我們的想像。在男女關係上,女人親自表白的心態我們聽得多,但有關男人的論述部分大多不過是靠估,靠所謂客觀的分析,男人很少自己說。結果,我們對男人的真實想法、難處和心理還是一無所知,卻假裝很了解,可以扮專家或代言。 我提出這個問題只是個引子,還有很多對男人的感情世界的疑問,都想問,想知道。 很想聽聽男人的心底話而非外界的代分析。願意回應的男人,請電郵我或在面書留言,謝謝。

20160609-素黑:一步一步來

素黑:一步一步來 2016年06月09日 她說年初剛離婚,讀了《在最痛時候加倍愛自己》後,發現看書前她非常痛恨前夫,看完後覺得原來是自己不懂愛! 離婚這期間很遏抑,抑鬱和怨恨把自己虐待到萬劫不復,連遺書都寫好了,然後一個客戶推薦了我的書給她,恨就沒有了,也放過了自己,才看到曾經的自己真的不會愛,動不動就說離婚、喊分手,最後真的就離婚了!她說:「如果早點遇到你,是不是就會有另一種結局?是不是就可以改變命運?修好關係?」 剛在成都做了一場這書的發布會,有觀眾告訴我,這書幫了她搞清楚自己的愛的問題在哪裏了。以前是遇到問題先想改變現況,不惜一切,可是問題還是在重複、在兜圈。現在才知道要看清愛的關係,先要從自我檢閱開始,看清楚自己,才能糾正問題。 是的,原來我們都把處理問題的步驟搞錯了,以為先要改改改,卻不知道先要看清楚。我們都不欠自療的方法,卻欠一面鏡子,以為錯都在外邊,沒有向內看到自己也是問題的共謀者。 你早一點讀我的書或誰的作品,甚至是哪位大師的教誨,結局就真的會不一樣嗎?不是的。每人有不同的步伐。有些人讀了書,明白了道理,能避免犯錯。關鍵不是因為那些道理影響了他,而是他本來就準備好接收和調校自己,外在的啟發只是引子,並不是改變命運的神。 很多人讀了我的書,還是會犯書裏寫得清楚的毛病,正是因為理性明白了道理不等於心態和行動上能同步配合,發揮功效。也正如很多人死也要迷執必須知道分手的真正原因才肯罷休一樣,事實上,他還未準備好接受現實,欠缺承受的勇氣和能力。真的要修啊!先準備好自己,訓練看清楚自己,一步一步來。

20160610-素黑:你的底綫是甚麼

素黑:你的底綫是甚麼 2016年06月10日 在成都被幾家傳媒群訪時,他們問到一個很關鍵的問題:素黑你常說自愛,但我們都清楚能做到很不容易呀,因為經常會遇到困難,想放棄,一個人能撑得住多少?人都有軟弱時候。到底自愛的最基本條件是甚麼?怎樣才能做得到? 要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可能都要先問一個核心問題:無論發生甚麼事,好的醜的,面對這些事情時,你的底綫是甚麼? 底綫就是,你遇到即使是無法接受、難以承擔的狀況時,你會有做人最後的原則嗎?譬如被最親的人欺騙了、最信任的人背叛了、最愛的人傷害了,你會因為這樣而變得像他們一樣嗎?會因而為了自我保護,不想再受傷而變惡、冷漠、只顧自己嗎?抑或,不管如何,你都不會因為別人或事態而變節,你還是會相信藏在內心的核心價值,譬如善良、憑良心做人等等?你會因為遇上某些際遇和人情而改變你的信念嗎?你會因為他對你再不好也感情用事,等待他為你改變,縱容他的惡行,期望有天他會變好嗎?你會一直包庇你不忍心放棄或責備的人嗎? 做人要有底綫,是重要的。回答了自己有甚麼底綫後,再多問:我想做一個怎麼樣的人?然後,承擔要做這樣的人的責任和後果。 在最痛、委屈、受難和理虧的時候,人性最容易被扭曲,或者說,你骨子裏的魔性和惡念會被勾引出來,令你表露隱藏的另一些真面目。這是最重要的時刻,修養甚至修行也是在這刻開始的。你真的要做個善良的人的話,不要害怕或介意被傷害;你真要做個自私的人的話,不要埋怨得不到真愛,因為這是必然的過程。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任,無怨無悔,自能心態安然和穩定,自愛和大愛便會發生。

20160616-素黑:一代傳一代的混帳

素黑:一代傳一代的混帳 2016年06月16日 她的家人都走上離婚的命運,而她也正在猶豫是否也要走上這宿命。 她的父母早已在法律上離婚,可是因為種種原因,依然住在一個屋簷下,過着沒感情沒溝通但又沒動力搬出去的黑面同居生活。都是因為計算吧,雙方都不想在房子問題上理虧。一間房子,也許是很多不再有愛的伴侶還走在一起的可悲理由。 最近,她的姐姐和姐夫也正在鬧離婚,說白了,就是錯誤的結合,現在才真正面對問題,但在分開的事情上,還是沒完沒了的爭拗。然後,她想到自己:「如果我和他離婚,該如何分配產業,要預先準備甚麼才不會理虧,我的頭腦可不夠他清晰。我們認識一個月後就懷孕、結婚、生孩子。三年了,關係早已不再親密,欠缺感情基礎,三年來不再觸碰身體,沒有牽手或擁抱,也不能交流像我媽和姐的事,我是不是跟我爸媽一樣,過着沒有感情的同屋關係?我和他在一起還有意義嗎?」 我接觸過很多個案,當事人的感情際遇和關係跟她姐妹的差不多,一樣混亂、盲目、感情用事、不顧後果。很多甚至是父母完完全全的再版:因為任性和貪慾和不對的人在一起,一混就是多年,明知不適合,就是懶得分,沒有勇氣分,死顧面子不想分。 淪落的關係是可以傳染或遺傳的,上一代的混亂會以基因和身教的方式複製和感染下一代。爸爸不尊重媽媽,兒子也不尊重妻子;媽媽佔有慾強,女兒也死守男友不放手;上一代不負責任生孩子,下一代也重複未婚亂生子。這並不是甚麼宿命,只是人的自我改善動力太低,把變好的責任推給誰,懶到有樣學樣,邊罵父母邊模仿。沒教養的家長、不長進的孩子,造就一代傳一代的混帳。

20160617-素黑:中毒的女人

素黑:中毒的女人 2016年06月17日 不少對愛情擁抱童夢式幻想的女人都有這種期盼:等待一個俊男跟自己求婚,舉辦浪漫的婚禮,和他天天摟着一起吃早餐,甚麼都一起一起。現實是,她們經歷過三五七次不愉快、不浪漫,甚至反目成仇的關係,對於能找到她們自小夢中的白馬王子的願望機會愈來愈渺茫。當年紀大了,對愛情的夢也幻滅到七七八八時,她們只求有個人肯浪漫地向她們求一次婚,遞上夢想的品牌鑽戒,那怕沒有下跪、沒有煙花,甚至這個男人根本不是自己真正愛的,還是自命中女折衷的虛榮。 可惜夢還只是夢。她們可能幾經艱辛才脫離一段殘暴的婚姻,陸續投進幾段不三不四、亂七八糟的關係,譬如和已婚的上司偷情、和替她裝修的細心師傅上過幾次床、和騙財騙色的負心舊同學糾纏過幾年、和偶然再遇的初戀重燃愛火但對方半年後要再婚、和旅行時認識的導遊盲目異地戀幻想嫁過去、和網上認識的騙子認真過幾個月……然而,電視前浪漫的俊男美女韓劇還在熱播,煲劇的心情又尷尬又期待又委屈,每年情人節是最受罪的年關,現在可能還在糾結一段沒結果的三角戀,或者考慮要不要真的嫁給那個自己不愛但有責任感和有點財力但就是沒情趣、性生活不刺激、不懂溫柔的肚腩男,就是因為,始終希望能成為某人的太太,不想以小姐的身份終老。 然後,她們跟我說:「現在對愛情也不敢奢望,但心裏還是有個願望:希望某天再遇上曾經愛過的男人,他向我剖白始終還是我最好,一生最愛的原是我,我才是影響他一生的女人。不求是他最後的女人,但能有機會聽到這番話,甚麼都值了。」 蠢女人是用甚麼來毒害自己的?愛也。

20160623-素黑:家教與成長

素黑:家教與成長 2016年06月23日 劉克襄是台灣著名的旅遊作家,對大自然的熱愛甚是,還寫過一本《四分之三的香港》,把在香港深探的行山路上所見寫成書。 他有兩個兒子,一直以身教讓孩子貼近大自然,還特意搬到山上建立「大自然教室」,讓孩子在自然生態中長大,觀察鳥兒和動植物。當你我都以為這樣的身教能感染孩子,令他們變成非一般視野和抱負的孩子時,我們和劉都看錯了。孩子長大後都選擇遠離大自然,遠離爸爸的信仰。他們升上中學後就不再回大自然教室,也甚少跟父親溝通了。大兒子考上大學後離家,住校第一年便瘋狂迷上網絡,嚴重到要入院的地步。二兒子跟爸爸說人生沒意義,只想得到父母的批准讓他染髮去。劉束手無策,卻依然堅持他從自然中學到的教養信念,即放任、包容與等待。 兩個兒子小時候登山時穿過的鞋子,他還留着,拿出來回味時,劉克襄的眼睛發光,相信同樣也心酸。 劉克襄的家教經歷,令我想起不少來找我治療的個案。 我們都傾向相信一個道理,就是良好的家教能培育良好的下一代。我們容易認為孩子變成品格不良的人都是因為欠缺家教。但眾多的個案告訴我這個想法並不正確。我眼中很多家教優良的孩子長大後變成惡魔,跟家族的優良修養格格不入。善良的父母會養出邪惡的女兒,邪惡的父母也會養出慈悲的兒子。這到底是甚麼道理? 教養是重要,但對人能不能成才沒有必然關係。能受父母的薰陶而成才的人,也得靠他自己的悟性。同樣,別以為長期用愛感染一個人總會有回報,也別對孩子不完美的成長環境太悲觀。一個人要變成怎樣的人,一切自有緣份和其願力在背後。堅穩自己所信的,才是最重要。

20160624-素黑:夢見舊愛

素黑:夢見舊愛 2016年06月24日 她開始發現,表面上對舊愛曾經對她的傷害已經不再介懷是假的。 她遇上另一段感情,有悲有喜地過了好幾年。每每當她遇到感情上的困境時,她便會夢見舊愛。夢裏的舊愛有時還是她的戀人,有時又變成陌生人。最近她的一個夢,是夢見舊愛沒有尊重她,沒有把她視為最重要的人,有大事情都沒有跟她說。她知道後感到很不開心,覺得自己在他心裏毫不重要。 醒來後,想起其實是昨夜她發現了現任有重大的事情對她隱瞞着,雖然知道可能是他不想她太擔心而沒有告訴她,但她心裏就是不好受,覺得他並沒有視她為最親的人,不當她是一家人。她覺得自己還不是「正印」,而他到現在確實還沒有把她正式介紹給家人認識。拍拖都已幾年,她為此一直耿耿於懷。 人遇上壓力、憂慮和嚴重的不安感,便會引發潛意識啟動回溯機制,把隱藏的、遏抑的、以為已遺忘的、不再在乎的舊傷口和委屈一一重現,通常是通過夢境,把這些老朋友逐一邀請出來,重現某些你心裏原來一直悶着放不下的心結。最常見的例子,便是你一直藏在潛意識裏的傷口、心結、憂慮,會通過夢見舊愛表達出來。所以,很多人問我夢見舊愛了,是否對他舊情未了,其實是錯誤的解夢方向。舊愛,或者你曾經非常重視,也傷得你最深的人,在夢中再現的原因不是因為你還掛念着對方,而是對方已轉化成為傷痛的代號而已,一旦類近的傷痛經驗重現,遏抑的感受便會借助它抒發自己。 通過夢境把心結表達出來是好事情,也算是一種排毒功能,更是一面鏡子,讓你能看清楚自己的潛意識是怎樣運作的,你內裏還有甚麼心結,能助你看清自己,盡快清理和重整關係。

20160627-素黑:讓孩子先學自我管理

素黑:讓孩子先學自我管理 2016年06月27日 全城都在談論甚麼贏在起跑線。 一到暑假,中毒一樣的病態家長便會為孩子填滿暑期時間表。暑假不應該再去補習、學語文、被迫練游水和操練他們根本不喜歡的甚麼記憶法、珠心算、牛津英語啦,好嗎? 最近幾個家長讀者問我應該為孩子提供甚麼課程和活動,才不致浪費了兩個月的假期呢? 假如要我提供一個方案供參考,我會這樣計劃一個小孩的暑期活動:一,必須讓他們充分玩和放鬆。他們平日上課已失去做孩童應有的玩樂權利,還要在暑假上智能訓練的課,是進一步扼殺他們的手段。請高抬貴手。 二,和他們上山下田,更多認識大自然、自己的身體和慾望,上學校沒有的整全德育短期課,學習自我管理的正確方式。從遊戲和玩耍中學會獨立,打理自己,平衡身心靈發展等。三、停止無謂的比賽! 生命中輸贏都是重要也必須經歷,但別陷入輸贏的執著,應讓孩子趁早透過認識管理生活和財政,平衡慾望和得失,更不要養成伸手有人餵的殘障慣性。多年來我處理過的大部分受療者都有理財和自我管理問題,導致欠債、沒安全感和個人價值淪落等等人生缺陷。慾望控制不來,個人生活混亂,正是沒有從小培育自我管理的教養。推介一個德育修養和實踐兼重的「兒童理財遊戲坊」,讓孩子去玩去管錢,學習平衡。導師是有修養的專業理財師兼媽媽,8月初開課。查詢:whatsApp留言90453246。 素黑

20160627-練乙錚:從消防學的「氣流通道論」看九龍灣火災

練乙錚:從消防學的「氣流通道論」看九龍灣火災 2016年6月27日 大事接踵而來。林榮基案還未銷,便有英國退盟震撼,而幾乎同時發生的,就是九龍灣迷你倉大火。後者燒了4天多,全港700萬市民眼巴巴看着兩位消防員在責任線上死亡(LODD──說「殉職」太隱晦)。事件已從專業範疇延伸到政治,不僅消防業界有人質疑火場指揮失誤,特區領導也受牽連,被指因為求心切而向有關部門不當施壓。情緒反應,可以理解,但更有意義的,是大眾因悲劇而對消防事務有多一點認識,因為除了有助思考目下發生的事件,以後還有利於自身、家人和鄰里的性命安全。 消防學:慘痛經驗的智慧累積 今天跟大家談消防。筆者10年前往英國修習遠洋帆航技術,MCA的海事專業資格試包含消防理論和實習單元,因此曾經到過Southampton的FireAid Academy受訓;在茫茫大海,「自己事故自己救」,因此不是鬧着玩的。實習在模擬火場裏進行,兩人一隊全副裝備以之前操練好的標準BA shuffle步法進入濃煙密布的斗室搜索「遇難者」,然後提着上了壓的消防喉摸黑從「危危乎」的樓梯通道進入火光熊熊的「第一現場」把烈火控制住,最後還要把已經「不省人事」的隊友「救」出火場。有此經歷,其後對消防事故和消防知識都特別留意。【註1】 消防ABC的第一個概念就是所謂的「燃燒三角」,講的是着火三要素,即燃料、熱度和氧氣(較新的提法是四角,多了「連鎖反應」這一環,但這裏從簡)。燃料中的可燃成分在適當的溫度之下急促而持續氧化,激發大量光和熱。下面就九龍灣迷你倉大火,分別指出談論三要素時應該特別留意的幾點。 燃燒不一定要有空氣,所需氧氣可以是從一些含氧物質釋出的,例如雙氧水。在狹小的九龍灣迷你倉裏,倉內小量空氣含的那20%氧氣本身不足以支持火勢持續,但如果存放了一些這種會於受熱時分解出氧氣的化學物品,起火之後也可以燒上幾天幾夜。 燃燒所需熱度一般稱作燃點,因不同物質而異,一般比所謂的「閃點」只高出10度左右(攝氏;下同)。例如,汽車內燃機潤滑油的燃點是250度左右。但是,火場裏的溫度通常在600至1000度之間;消防員的保護衣的燃點在200度以上,但是人的皮膚只能抵受48度(第一度燒傷的臨界點)。消防員在高溫之後出汗,更會加速外熱透過濕衣傳至皮膚。據一些受熱險死還生的消防員說,在火場裏,保護衣會突然失效,導致「像同一時間遭受

20160624-劉細良:【讀書好×果籽】林鄭月娥三座大山的笑話

劉細良:【讀書好×果籽】林鄭月娥三座大山的笑話 23:23 24/6/2016 林鄭月娥那套官僚意識形態,一直沒有改變。 據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說,她從沒有「公開」表示領展是民生議題的三座大山之一,似乎她受了上司「語言偽術」的病毒感染,因為「三座大山說」是源於她與建制派議員會面後所傳出,根本不是公開發表的言論。政府官員為何不敢大大方方承認領展、港鐵及強積金對沖安排是三個要全力對付的難題呢?背後當然有其難處,並非怕被指責與梁振英爭功咁簡單。 香港殖民地管治的精髓,乃其沿襲英國的文官體制,即政務官治港,他們多年來秉持一套自由巿場萬能的原則行事,在九十年代跟着紐西蘭、澳洲、英國的私有化浪潮,將市場規範引入官僚部門。九七後因董建華、梁振英二人對亞洲金融風暴及地產市場誤判,觸發香港陷入長期經濟衰退,公共財政出現危機,於是產生了第二波私有化,更加徹底地出售政府資產,包括港鐵及將房委會轄下街市硂商場及車位變成領匯上市。這些都是符合官僚那套小政府大市場的原則,也符合官僚的利益。 領展、地鐵上市後所造成的民生問題,大家有目共睹,但香港總有一班自由市場論者,支持政府出售資產,他們多年來奉行一套十九世紀自由派觀點,認為市場可以取代官僚控制,增加效率,而左翼人士對官僚控制沒有甚麼批判性可言,一味認為政府回購三隧一橋及領展,由官僚直接營運就可保障市民利益,行政手段可以解決社會問題。 最近英國LSE人類學教授David Graeber出版新作《The Utopia of Rules》(中譯本為《規則的烏托邦:官僚制度的真相和權力誘惑》),這位學者是當今最有影響力的人類學家,他的著作《Debt:The First5000 Years》是2011年佔領華爾街運動的指導作品,他本人也是運動的精神領袖之一,創出「1:99%」這口號。這本書填補了左翼對官僚批判的空洞,他首先質疑自由派立論,指市場化硂私有化無助減少官僚干預,因為市場從來都不是獨立於政府之外,市場是在官僚的監控下運作,要維持市場運作,就製造出更多的規範、官僚、警察,結果背後的文書作業更多,填表填到手軟。九十年代香港公營部門改革及私有化,但總體公務員數目一直維持十八萬左右,只有董建華主政那幾年因收縮公共開支而停止招聘,人數下降至十五萬,但近年又回升至近十八萬,即所謂持續的市場化私有化並未減少官僚數目。 官僚私有化 蒸發社

20130624-素黑:處理破裂期

素黑:處理破裂期 20130624 感情關係開始進入破裂期,有人想挽回關係,有人只想逃跑。 希望挽回、死守關係的人,大都不是因為愛得很深厚,而是害怕一時失去慣性的陪伴時,無法承受寂寞空虛感;希望逃跑的人,再明顯不過的事實是他們都沒有尊重過愛,遇到困難便逃避現實,以為逃跑就能息事,駝鳥一樣以為看不見便沒事了,自欺欺人。兩種態度都是因為懦弱,不想承擔對別人和自己的責任。 在愛情裡不要光是關心破鏡是否能變回完美無痕,完美只是概念,就像要在世上找到現實的圓一樣是不可能的。圓只是數學概念,正如完美無瑕只是想像,不切實際,也無補於事。執迷完美關係只會破壞關係,因為你只會變得更脆弱,不堪一擊,活在幻想中的世界裡。鏡子破不破不重要,反而應看破自己的盲點。當愛情出現了問題,要看破問題背後最大的阻力在哪,先看自己的阻力在哪。 說到底,人性最大的弱點,通常只在利害關頭或愛情危機中才有機會暴現,而這正是愛情的最大意義之一:讓我們真實地面對那隱藏的自己,發現和改善自己,令自己變得更好而非更差。 關係變壞了,雙方都應冷靜、和平地正視和面對。假如對方能同步看破自己,改善自己,而雙方的感情還在的話,這段感情自會提升,不然就是緣份劃上句號的時候,應該感恩愛讓彼此成長了,可以各自走得更好。 素黑

20160622-葉朗程:圓妙

葉朗程:圓妙 2016/6/22 — 15:52 立場新聞 台北誠品的休閒區,三呎之隔,有美女。 問題:「如何與鄰座女生搭訕而不失霸氣?」 十八廿二甚至三十出頭的時候,總會經歷過類似的心理掙扎:遠處看見一個她,蠻漂亮的,如果可以跟她聊一聊,多好,但應該怎樣打開話題?聽說,十居其九的結局,都是在你未想到怎樣開口之前,她已經消失了。沒打算也沒能力教你如何跟美女搭訕,而其實,我只是想帶出一個哲學問題。 Ok,先想像,為什麼我們會不敢跟坐在誠品書店的美女搭訕? 四個字:難度太高。的確,難度真是太高。首先,這不是 Dragon-i,而是誠品書店,所以沒有酒,她清醒,你更清醒。其二,對方看起來太斯文,which somehow 令你覺得如果你貿然搭訕會讓你看起來有點禽獸 feel;第三,也是重中之重,你之所以覺得難度太高,因為你給自己預設了一個 objective。 最瀨嘢就係個 objective。 這個情景,你的 objective 是什麼?你的 objective 是「得到」,又或者簡單啲,你的 objective 是「成功」。就是因為你想得到,得到她的青睞,所以你怕失去,失去自己的尊嚴。有些人,越是想成功,就越去到盡;可惜,更多人是,越是想成功,就越會怕失敗。 係唔係好 deep 呢?未算。 靚女既然係靚,點解我哋要覺得佢好似怪獸咁,要怕佢?朱犀就驚啫,女神都驚?大家想像吓,我哋驚,原因其實同換車一樣。 想像一下,現在你開著一部萬事得。然後,你停埋一邊,落車買罐雀檸。 買完雀檸之後,你見到一部藍色法拉利 458 停咗喺你後面,個司機又啱啱落車。喺呢個時候,你心諗,如果可以同佢換車就好啦,就算一個鐘都好吖。理論上,想做咪去問人囉,問吓又唔犯法嘅,但最終你會唔會敢開口話:「先生,可唔可以同你換車揸一個鐘?」問嚟都多餘,梗係唔敢啦,點解?因為你覺得自己架萬事得低人哋架法拉利好多皮。冇問題,這個想法絕對合理。 好啦,而家再將個故事 rewind 一次,不過今次調轉,揸法拉利嗰個係你。假設你真係突然心血來潮,好想試吓揸萬事得嘅感覺,咁你又會唔會多番少少勇氣去問人:「先生,可唔可以同你換車揸一個鐘?」一定會,擺明獅子撲兔嘛,即係食硬佢。就算佢最後真係唔肯換,你都唔會有 hard feeling,因為你只會覺得佢係一個沒有品味嘅

20160622-紐約時報:西藏的秘密戰爭,究竟發生了什麼?(下)

紐約時報:西藏的秘密戰爭,究竟發生了什麼?(下) http://m.cn.nytimes.com/china/20160622/cc22lijianglin2/zh-hant/ 羅四鴒 2016年6月22日

20160621-紐約時報:西藏的秘密戰爭,究竟發生了什麼?(上)

紐約時報:西藏的秘密戰爭,究竟發生了什麼?(上) http://cn.nytimes.com/china/20160621/china-tibet-lhasa-1959-dalai-lama/zh-hant/ 羅四鴒 2016年6月21日

20140628-素黑:愛是成長的恩人

愛是成長的恩人 撰文:素黑 欄名:黑意自愛 20140628 她本來已有個男朋友,就是嫌對方太老實,很沉悶,對她不夠體貼,結果在網上認識了一個在她公司附近上班的男人,見面後覺得大家很談得來,結識了一個月,不知不覺便和他發生了關係,感覺他挺好的,只不過,對方是個容易出軌的人,不可靠。 但出軌的刺激感讓她忘形,瞞着男友和新歡在一起,感覺到沒有壓力,享受放縱的歡愉,但是同時當然會有隱性的不安,因為她還沒有處理好現任關係,也確實找不到需要結束的理由。 作為一個出軌者,她自知錯的是自己不是誰。面對男朋友,她居然可以做到言行不一致,同樣的話在不同時候對不同的人說的是不一樣的,活得很分裂,關係好混亂,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正在做甚麼,到底想怎麼樣了。 關係維持了半年,新歡膩了,疏遠了她,她感到受傷了,更發現原來男友是知情的,還一直在包容着她,不介意她的所作所為,對她更好了,比以前更懂得怎麼去愛她,也在體會她的感受,說她不會保護自己,這麼隨便跟別人一起,更會呵護她了。 經歷過這麼一程,她明顯感覺到他對她好,開始願意與他溝通交流,希望能夠藉此多了解這個枕邊人。 沒想到,明明是自己的錯,對方還能這樣原諒她。她感到很慚愧,生平第一次經歷到愛的神奇力量。 原來真正的愛可以包容一切,同時讓大家都成長,像重新做人一樣的喜悅和釋放。 愛的目的,就是為了成長,讓人從最原形畢露的鏡子面前徹底看透自己,在傷害、懺悔和放下的勇氣中,認識真正的自己,沒有餘地不去重組生命。緣份對的話,彼此藉此而進步,成為成長的恩人。 愛情能讓人死而後已地追求,背後蘊藏的正是這股能優化生命的正能量。

20160620-練乙錚:CCTV(B).特區國民黨.傳統泛民retool?

練乙錚:CCTV(B).特區國民黨.傳統泛民retool? 2016年6月20日 信報 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 太史公記述趙高指鹿為馬,刻畫得最精警的,不是趙高本人,也不是二世祖胡亥,而是旁邊的一眾高官大員;一句「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點出高潮,而那些高官大員才是故事主角。沒有那批「言馬奴」,歷史還是歷史,卻不會有這個歷史教訓。極權統治者的一個面相就是趙高,今天「中國」的一個反映本體性質的面相就是「趙高國」(日語「中國」ちゅうごく可音譯作「趙高國」……),香港就是這個趙高國的一個特區,而上述故事裏的各色人物,完全可以在本地某些事件裏對號入座【註1】。 一、禁書店事件:CCTV(B)? 銅鑼灣事件中的一位被綁者林榮基短暫獲釋回港,再度引發震盪;北京明目張膽幹了破壞「兩制」的事之後,把明明是捏造的虛假東西說成是真的,這種行徑其實已經是例牌,出自共產黨幾十年來沒有變過的本性,香港人無論什麼政治派別,絕對應該鳴鼓而攻之,但面對中共這種如趙高般的「蓄意拙劣」,特府官員及其一眾支持者的反應才是大看點。 其中,首先值得點名的就是那所港人說的CCTV(B),屬下新聞部突然取消安排好的林榮基訪問,放棄講清講楚而成為「左右或默」的第一號標本。在香港,視媒乃公器,受政府規管、公眾監督,這次如此一「默」,做決定的管理層有合約和法律責任向社會解釋。當權派裏,其餘「沉默的大多數」是哪些,不好說;有些容或是天良還未盡喪,不願做言馬奴,有些則大概只是覺得這一圈的糊很難吃,聰明地另擇表忠時機而已(太史公當時沒有進一步分析,但以他老人家閱世之深,無疑通通看透)。 至於「言馬以阿順」北京的人,則可一一枚舉。有以「國安」理由為北京解套說項的(把禁書小道裏講的黨國領導人的私生活小節說成是國安機密,很有「思想高度」);有以把事件描成「搵女/滾女」而試圖轉移大眾視線的;更有把事件扯到「中美鬥爭、美帝搞鬼」上面去的。這就不是簡單的「言馬」,而是更有所創造和發揮了。 在太史公筆下,第三種人——言鹿者——都沒有好下場:「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陰」指暗地裏;「中」,粵語讀第三聲「中人欲

20160108-素黑:無間斷邊想邊說症

素黑:無間斷邊想邊說症 2016年01月08日 有種女人患上 think aloud 病。 她會不停地說話,囉囉嗦嗦,說你的不是,應該如何做甚麼,不要做甚麼,又不時批評其他人處事方式不對,甚麼都看不順眼,卻很少聆聽別人,只管說腦裏這刻想到的,不管聽到甚麼回應都一樣,根本沒聽進去。 這種女人特別容易發脾氣,很易被觸怒,因為不滿別人的行為而給黑面,挑起吵罵,事後大力關房門,嬲足一天不理人,需要別人哄才勉強順氣,接着又再重複她之前罵你的內容,強迫你依順她,以她為正確價值的中心。 這是典型的「無間斷邊想邊說」症狀,把不經過濾的亂想先吐為快,不管甚麼都先噴出來。你會發現,這種不停口的女人其實內心非常焦慮不安,經常需要身邊有人在,聽她說話,一旦開口便無法叫停,直接反映她凌亂的思緒狀態,充滿負能量。說話抓不住重點,理據亂七八糟,好管閒事,尤其對家人和下屬流露嚴重操控慾。有子女的話,會強烈操控其的作息時間表,干預他們的喜好和交友,也會每事過問她的伴侶,查看對方的手機,指揮他上班的衣服,日哦夜哦對方不懂管理時間,批評他不懂得選更好的事業夥伴,對他的家人、工作、收入和朋友都不滿。 這種女人特別敏感脆弱,動不動便受傷,愛面子,好逞強,喜歡自我反省和告訴你她在自我反省,諷刺地卻永遠反省完後沒改善,分裂得可以。要是你駁嘴便自討苦吃,因為你得花上雙倍時間和精力聽她重複批判你,把原來你不想聽的話重複三遍。你最好乖乖聽完才能脫身。 有人問我想擺脫這樣的女人,那怕她是最親的家人是否不應該。我說不,很應該,這倒是給她提供機會停下來的自療機遇!

20160107-素黑:別突然分手好不好

素黑:別突然分手好不好 20160107 相信這是最傷人的分手方式:突然通知對方你已決定分手,即時生效,且沒留下查詢或追訴餘地。 昨天還和他過得好端端的,一切都很正常,今天突然收到他提出分手的留言,以一兩句話結案,沒說清楚因由、沒留討論空間、沒給查詢機會。電話不通,留言不覆,上門沒人應,徹底失蹤不想被找到。避債一樣的處理,是最惹人討厭和低端的做法,也大傷感情。 有種人,每次不想繼續關係、處理不來時,就會突然分手和消失,令伴侶愕然,感到很大的傷害。相愛一場,怎能像被丟棄的垃圾一樣,說扔就扔?對方不是仇人,他可是彼此共同分享過美好時光的戀人,好歹也不應以這種怕見鬼的態度對待他。別當對方是即棄用品,愛不應淪為傷害,逃避面對面交代。有甚麼話,光明正大地面對面跟他說,再難開口也要親口對他說,這是最基本的禮貌、風度和人格! 愛上對方難開口,想分開也難開口,為何戀愛偏偏總是這麼進退兩難呢?突然說分手的心態是甚麼? 離不開逃避,隱瞞自己在這段關係中的不是,或者因為自己的貪慾,已愛上其他人,又不想被批判成罪人衰人,一於走人算數。這是幼稚的處理方式,沒長大的小孩會這樣做並不出奇,不喜歡便離開,丟下玩伴不顧而去,沒有責任感,不顧對方的感受,也不知傷害是甚麼。但身為大人,絕對不能以孩童的方式處理分手。想分開不是不行,學習面對,才能去愛、才能分開、才能替關係收口,而非製造傷口。相愛難,分手也不容易,但絕對不能草率處理,製造不必要的情傷。不管你的理由是甚麼,都應有種地承擔,好好地分手,面對面處理。

20100210-譚作人:《1989:見證最後的美麗——一個目擊者的廣場日記》

譚作人:《1989:見證最後的美麗——一個目擊者的廣場日記》 2010年2月10日 11:41 明報專訊 心、就是給予 伴隨着一滴眼淚,一支歌曲。 ——泰戈爾《園丁集》 (上) 坦克進場的時候,大學生們正圍坐在廣場中央——廣場民主大學的開學典禮已經開始。 十一時許,首都的夜空依然明亮,遠處不時響起槍聲。人們席地而坐,平靜,安靜。廣場民主大學首任校長嚴家其先生在演講,民主的歷史,民主的現狀,民主與法制,民主在中國……晚風吹送,嚴先生娓娓而談。民主就是多數原則,並尊重少數人的權利。民主是人民制約政府,而不是政府主宰人民。民主要依靠法治,反對人治。民主是中國人民努力奮鬥了整整70年,不懈追求的好東西。 嗡嗡之聲突然降臨,像來自天際,有人站起來,抬頭張望。你坐着,感到大地開始顫慄,緊接着,聽到了你永遠忘不了的聲音,那是坦克的轟鳴聲和高速奔馳的履帶軋軋聲。 「路障!」有人大喊一聲。路障路障路障!人們一躍而起,一聲聲地呼喊着,向廣場西側那輛急馳的坦克車衝過去,彷彿路障,就是自己。 這是1989年6月3日,十一時十分,在人民的大會堂面前。 和平的最高原則,就是犧牲 民主與坦克不期而遇,超出了許多人的期許。大學生們都熟悉廣場的歷史,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76年四·五運動,廣場就是公衆意見的表達場地。70年來,人們追尋德先生和賽先生的足迹,一次又一次地奔走呼號於此。他們見過棍棒刀槍高壓水龍,也見過致命武器,偏偏沒有起碼的軍事常識:坦克可以對付人群,也可以開到你家裏。也許正是這不夠充足的精神準備,激發了恐懼和激烈的反應。 路障!路障!路障!大學生們喊着衝到廣場西路和長安街上,追着那輛坦克——其實是輛輕型裝甲運兵車,扔出了手裏的汽水瓶、磚頭瓦塊,甚至,鋼筆和書本。裝甲車楞了片刻,突然掉頭,沿着來路,向前門西大街方向,奪路而去。 不用動員,沒人指揮,一直沒有設防的廣場在恐懼之中做出了本能反應。隔離墩、鐵欄杆、垃圾桶、乃至各種垃圾雜物,全被搬到路上,做成障礙物的樣子。你和大家一起搬運着隔離墩,心裏想,七點鐘,廣場宣誓的時候,你能想到的結局是頭破血流遍體鱗傷和秦城監獄。你願意。堅守廣場15天,願意等待這個結局,這是因為,三十多年的革命教育刻劃了你,侵蝕了你,使你以為自己是牛虻、羅亭、格瓦拉、阿萊科斯,或是保爾·柯察金,是一

20160620-素黑:你沒有殘缺

素黑:你沒有殘缺 2016年06月20日 有個概念叫「在健全的家庭長大」,是指你成長時擁有一個有父有母的家庭。不過,這其實並非正確的想法。 很多人的成長都不是這樣的,他們小時候雖然都有爸爸媽媽,但卻不是由他們帶大的,更不是和他們同住。譬如爸爸長年在外地工作,媽媽可能也因為工作或其他原因無法帶孩子,無法煮早餐給孩子吃,也不能去接孩子下課。結果,爸媽把孩子留在親人或朋友家寄養。這些孩子不是跟父母長大的,最親的人可能是外婆,可能是姨母,可能是個搞不清楚是甚麼關係的陌生人。這些孩子可能到了十歲或十多歲才有機會回到父母身邊,可你會說他們是單親的還是雙親的子女? 很多人相信小時候沒和父母一起長大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童年缺陷,得不到應得的溫暖和愛。這種說法其實很偏頗也不現實。假如你想賴自己現在有點變態,有甚麼童年陰影,單親家庭的殘缺等等都是因為兒時欠了一個父或母的話,你是為懦弱找藉口啦。 有父母真的比沒的健全嗎?當有爸爸陪你長大時,你同樣會有因而產生的煩惱,如被嚴管或壓抑理想的困擾;更多人的埋怨,更是因有媽媽煩著你長大,你找心理治療也是覺得自己長期被管束、誤解、過分要求、不被真正關心也得不到愛不是嗎? 有沒有被愛過,有爹娘好還是沒有好,你說的算! 要怎樣長大多是靠你自己的,你沒有殘缺,有的也是你替自己找藉口。 素黑

20160617-素黑:有種面子叫先尊重自己

素黑:有種面子叫先尊重自己 2016年06月17日 我做事情、做人都合理地要求高,認識我的人都知。 對於合作方經常出現的求其、散漫態度,感到沮喪。 譬如,負責新書推廣活動的某出版商主管,安排流程時極粗心,會在訂機票時把我的身份證資料群發給幾個不相干的人,我提出私隱問題後果可嚴重,他說:「呵呵沒想到這個。」後來跟他聊出版,他竟笑著說:「哈其實我是不看書的呢。」 又譬如,某書店主辦我的演講,現場拍照是基本工作,我臨出場前已特意叮囑活動完後請馬上把照片給我當天發在網上宣傳。對方說:「應該的絕對沒問題。」可活動後問他,他卻得意地說:「啊,剛才看到你的粉絲帶了更好的相機,我就讓他代拍了。」天呀,怎麼可以把自己的工作隨便交給一個陌生人,就因為對方的相機比自己的好?萬一對方出意外沒拍成,或者相機雖好但沒攝影技巧呢?對方知道應該拍甚麼嗎?他啞口無言,但好像還沒發現自己的失誤。更重要是他在深夜追問人家要照片,已麻煩了人家,還在不適當的時候再添麻煩,真無言! 事後指出問題,對方可能會覺得:怎麼要求那麼多,我有自己做事的一套,最後能交差不就可以了嗎? 問題正是這個:到底我們做事、做人是為誰交差呢? 有種面子,叫先尊重自己。 只能用這句諺語來安慰自己:「別為自己的高要求感到抱歉,誰認同和希望走進你的世界,自會提升自己來跟你接軌。」 素黑

20160613-素黑:轉心念

素黑:轉心念 2016年06月13日 那天在成都機場的候機室準備上機,突然被通知飛機有故障需要修理,還沒有預算的能飛時間。這種事情經常發生,只能隨遇而安。無法再呆在座位上吹著難以躲避的空調風,頭已經入風在痛了,必須離開到處走走。經驗告訴我可能要呆上三五七個小時也是等閒事,吃完再算。 在小餐廳點了擔擔麵,交帶了走肉走油,服務員輕聲說好的沒問題,真是貼心!本來遇上飛機延誤事心情會不爽,可聽到甜美的聲音說沒問題,心就踏實安然了。麵剛好放在前台等待被送上時,突然看到登機閘口開始排隊上機了。哎呀,怎麼不早一點通知,都沒聽到廣播呢,但確實是我的飛機準備好上客了。天呀,在想花五分鐘吃完麵才上機還是放棄?當然是放棄麵先上機啦,常識啊。白花了錢兼浪費食物,以前的我會暗裡埋怨都是航空公司害的,不是他們安排欠妥當就不會發生這種事。可我沒生氣,告訴了服務員不能吃了,謝謝。 抵香港,沒有停泊位置了,飛機只能停在停機坪上。我慣性行李不寄艙,盡量帶上機,不用等便能馬上出閘回家去。要提著行李下機,爬上接駁巴士,和大堆人塞在一起,悶熱地難受。以前我會覺得很不幸,不過這回卻懂得感謝,不是更好的安排嗎?有車把我載到出閘的對口點,不用拉著行李走那長長的通道,是上天特別照顧我。想法變了,心念一轉,一切都不再一樣。際遇是好是壞,心相也。 素黑

20160610-素黑:遇上她

素黑:遇上她 2016年06月10日 很少出街,前幾天帶外地來的好朋友逛銅鑼灣,迎面而來一位笑容可掬的女子,她突然上前跟我說:「素黑!」啊,怎麼能認出來呢,又不是明星。正當我還在疑惑這女子的特異功能時,她已微激動地在說:「素黑,謝謝你。你幫了我很多。」我忍不住問:「你好,請問你是哪位?」由於我是嚴重不認人樣的笨人,所以每次遇上這種事情,再尷尬也要問「你是誰」,因為大有可能是碰過面的不熟絡朋友,也不想假裝不在乎誰都沒所謂來寒噓。每個人,都是有所謂的。 她真好,一句解疑慮:「沒關係,你不認識我,我是你的讀者。真的很謝謝你的書,幫了我很多,很多謝你。」 個子小小、平凡如我的女子,帶著兩個小孩,親切得像老朋友一樣。我都不好意思,也忘了跟她說了些甚麼。最後,她沒像很多讀者一樣要求拍照晒面書,也沒有留守爭取機會細訴自己的個案。跟這位萍水相逢、親切地陌生的女子,天自知到底是怎樣的緣分。熱情後的乾脆,跟我揮揮手說再見,拉回小孩的手,頭也不回地離去。反而是我有點依依,看著她的背影,莫名地感動。 到底她經歷過甚麼,我不知道。每個人都有不容易的過去,挺過來的歷史,才有緊抓地上的現在。不管她是怎樣走過來的,一個女人的命脈,冷暖自知,盡在不言中。相信她會把現在這份對生命的熱能,暖暖地帶給那對小孩。好好地,走向前,活下去。 素黑

20160619-周日話題:江關生:從林榮基證言 看內地執法部門如何違法

周日話題:江關生:從林榮基證言,看內地執法部門如何違法 18:46 19/6/2016 林榮基,一個手無寸鐵的香港書商,為什麼要冒天下之大不韙,誣衊一個武裝到牙齒的政權,斷了自己幾乎一切的後路?圖2之1 - 林榮基,一個手無寸鐵的香港書商,為什麼要冒天下之大不韙,誣衊一個武裝到牙齒的政權,斷了自己幾乎一切的後路? 【明報專訊】銅鑼灣書店事件擾攘大半年,終於有一位苦主——林榮基星期四在記者會上和盤托出被拘禁八個月的詳情,內容駭人聽聞。內地官媒《環球時報》承認,這枚「最新炮彈,讓內地執法部門看上去有些被動。」 林榮基披露了強力部門種種做法,不但違反基本法,更違反了內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簡稱《刑訴法》),必須徹查。 問題是林榮基可信嗎?港區人大代表、工聯會黃國健說,林榮基「只是一面之詞,點知你真定假,無拿出真憑實據」。他質疑林榮基「做騷」。另一位人代劉佩瓊認為「太撲朔迷離」,難以判斷。人代、民建聯葉國謙還說,事件現時是「一個階段性結束。」 對於這些「刻毒涼薄」(借梁唐青儀語)的言論,只能贈以三個字﹕「禮義廉」——無恥! 一個手無寸鐵的香港書商,為什麼要冒天下之大不韙,誣衊一個武裝到牙齒的政權,斷了自己幾乎一切的後路(包括人身安全受威脅、不能到內地見女朋友)? 《環球時報》今年初就李波失蹤事件發表社評說,「全世界的強力部門通常都有規避法律讓一個被調查者進行配合的辦法,既達到開展工作的目的,又不跨越制度的底線」。 「規避法律」、「不跨越制度的底線」,真是絕妙的語言偽術。但這並非事實。人們只要憑常識和簡單的邏輯,就能判斷林榮基的「一面之詞」可信度極高,而強力部門確實用了卑鄙的規避手段,蓄意違反《刑訴法》。 監視居住 關於被監視居住,林榮基說﹕去年10月24日由香港去深圳探女朋友,過關時被內地關員帶走,在深圳派出所過了一夜後,輾轉被押送至浙江寧波一幢大樓2樓的一個房間,林榮基其後5個月在不足300呎的房間,24小時有人看守,被提審20至30次。 監視居住是中國刑法的特色。香港人只知「香港警察可扣留任何犯罪嫌疑人四十八小時以協助調查案件;過後如不正式起訴便要將之釋放」,對內地這一套自然感到陌生。《刑訴法》第六章〈強制措施〉第六十四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根據案件情况,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傳、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20160618-鄧小樺:活在真實中──「我都可以,為什麼你不可以?」

鄧小樺:活在真實中──「我都可以,為什麼你不可以?」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618-opinion-tangsiuwa/ 18:47 18/6/2016 端傳媒 林榮基拒絕了政權的謊言,保住了香港的光明。香港人得以用行動,再連結為一個希望的共同體。「我都可以,為什麼你不可以?」 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攝:吳煒豪/端傳媒 曾在內地被扣查的銅鑼灣書店店員林榮基,召開了記者招待會,講述了他過去七個月內被軟禁拘押、不得聯絡家人和律師,並被要求交出書店讀者訂書資料的事,等於完全推翻中共官方的原有劇本和台詞。這無疑是一顆真實的巨大炸彈,炸開了獨裁政權的謊言,也在香港人心中炸開了一個真實的領域。 當仍受著「保釋候查」威脅的林榮基,手持銅鑼灣書店的讀者訂書資料,踏上火車準備回到大陸,把這些資料上繳給權力機關時,心中是轉過了怎樣的念頭,才讓他毅然折返,向世界公開他的經歷?他眼前必然曾經存在一個世界,一條權威的路徑,他本來是沿著那路徑的指示回港,向警方銷案,對傳媒不發一言。他本來幾乎要選擇向權力屈服,活在那個佈滿謊言然而可能保住自身平安的世界裏。他回港兩晚都沒睡好;但他仍有足夠意志,選擇了另一個光明的世界,把話說出來,與香港人站在一起。 「不義比死亡更能毀滅人」 香港人,不熟識中共式權力鬥爭,幾曾識干戈?然而近年我們都感受到謊言的威力,那就是巨大的疲累與虛無。看禁書的港人其實沒有很多,但確實很多人關懷過銅鑼灣書店五子,做出過遊行、聯署、撰文、行為藝術、網上逐格比照電視認罪的穿崩位等等行動,連政府的新街道在臉書招名字,都有人留言「銅鑼灣五子響邊道」,獲逾千讚好。港人與國際的關注下,其中數人得以回港,但他們回港後都明顯處於一種謊言的系統中,港人心知肚明,但是不禁黯然,我們想保護的人,被極權阻隔開來,咫尺天涯。漢娜鄂蘭說過,極權最恐怖之處,就是讓人們處於孤立隔絕的狀況,認定自己無力對抗。所以林榮基的抉擇,分外讓我們感到,「站在一起」是多麼困難的抉擇,而正因其困難,它又具有多麼巨大的力量。 亂世來臨,每個人都將遭遇巨大的抉擇難題,正義與邪惡,生與死,不再是電影中的虛構情節。林榮基當然已經領受過死亡的威脅。好生惡死本乃人之天性;而歷史上,人性確曾一再達到「捨生取義」的高度——「真正困難的不是逃避死亡,而是避免做

20160618-蔡東豪:認路,是參賽者責任嗎?

蔡東豪:認路,是參賽者責任嗎? 2016/6/18 — 9:00 Oxfam Trailwalker Hong Kong Facebook 去年毅行者發生了一件事,起步後不久,帶頭領先的兩隊走錯了路,多走了約2公里,最後都不能勝出。麥里浩徑第一段沿水壩,照理不容易走錯路,有人說義工指錯方向,也有人說當時有另一個名人短途比賽,路線標示混亂,真正原因當然是羅生門。這兩隊超級快隊來自外國,賽前或者未作足夠實地操練。無論如何,大部分人的看法都是,不管什麼原因,認識賽道是跑者的責任,走錯路不能怪他人。 跑者參加比賽需要負責認路,聽上去多麼理所當然,但與實際情況未必相符。以自己為例,比賽時很多時候低着頭跑,主要跟住前面的人,如果前面的人走錯路,混亂中暫時失去個人判斷能力,照跟,這情況經常出現。近年流行參加海外比賽,大部分人根本沒時間賽前認路,完全依賴主辦者。因此,也有人認為認路不是跑者的責任,參賽時付出費用,應該包括主辦者確保參賽者不走錯路。 義工真的指錯了路,主辦者應怎辦?舉兩個例子:第一、參賽者走了條錯路,發現時唯有掉頭,因此走多了路,影響最後名次,這情況很難搞,唯一方法是主辦者道歉,或作出報償,例如豁免明年登記費。第二、參賽者走了捷徑,走少了路,最後贏取名次,主辦者可鐵面無情,錯路即是犯規,一定要DQ,或者息事寧人,頒兩組獎項,走正路和走捷徑同獲獎。 認路在山賽特別重要,山賽义路多,主辦者欠缺資源在每一個义路安排人手,跑者唯有靠自己。有些山賽參賽者不多,大部分時間彷彿自己在跑,不能靠人。近年出現大量具GPS功能的手錶和手機app,奈何我是gadget 白痴,早幾年買了一隻三千多元的運動錶,唔識用,最後送給朋友。 走錯路對大部分跑者都不是大問題,怪自己不小心,如果是義工指錯路,嘆句倒霉。走錯路而又代表一件事,是因為牽涉有機會勝出的跑者。這些人跑在最前,前面無人跟,走錯路的話未必立即發現。很多賽事設有獎金,走錯路不是小問題。即使沒有獎金,對很多參賽者,名次重要性如生死。有比賽主辦者告訴我,參賽者為分齡組別和行業界別的名次發生爭執,那種激烈程度,外人很難明白。信我,比賽無小事,主辦者什麼事也不可掉以輕心。參賽者要求日增,態度愈來愈認真 (有人認為更貼切的形容是「惡」),我不羡慕主辦者需承受的壓力。 說來說去,這問題沒結論,最好避免發生,但主辦者和參

20160619-林夕:錯認東京是故鄉

林夕:錯認東京是故鄉 8:47 19/6/2016 之前看報導、聽人說,現在日本很會做遊客生意,只要是賣東西的地方,都有講國語的售貨員,沒想到賓至如歸到如返鄉下。 跟同行的台灣朋友在百貨公司閒逛,客人並沒有太多,理論上也沒幾個遊客,經過一個擺滿茶具的攤位,剛停步,瞄了一眼,聊了幾句,就有一名台灣女子趨近,親切招呼,問有什麼需要。我們能有什麼需要呢?還沒開始看仔細。可能她聽見我與友人用國語交談,便瞬即被盯上了,成為目標人物。 為什麼知道女孩來自台灣呢?除了口音為憑,也多虧朋友好奇,好比他鄉遇故知,問起人家有沒有拿工作證,是僑居日本,抑或是半工讀,似移民局口氣,把人當黑工辦。 操國語的女生就這樣一路跟進,我拿起一個手髹朱漆天目碗,她就說,這是個碗,摸了一下一個茶罐,她就說,這是茶具。弄得我們像劉姥姥沒關係,但一直被看管着,也不是味道,於是上了個廁所,出來時繞道走到另一處賣香道的,才看上了一個瓷香爐,剛想看看說明資料,台灣女孩趕過來了,另一名操普通話的也不甘後人,後發先至問有什麼需要。兩岸如此交流,左右開弓,盛況不輸馬習會。本來沒什麼不好,她們熱情友善,我問一些線香的成份,她們問日本店員,再即時翻譯,不似過去要慢慢看日文靠猜的,同時也方便得不似在旅遊。 這還只是第一回,後來才發覺中文人總有一個在左近,酒店是理所當然的,還包括藥局,埋單時講了兩句,店員即時轉台;在食店,一開口點菜,聽的發覺不對勁,即撥亂反正,推出一個中文人來侍候。最厲害是在一蘭拉麵,由引領人龍入座的,到坐在單人卡位上,揭開那塊布幔露臉,問要不要追加的,都是中文人,溝通無礙,加上連菜單都有中文版,一時走神,還以為身在銅鑼灣那家分店。 據說日本對留學生偷偷賺外快管得很嚴,有居留權的才可以領正牌打工,中文人如此大包圍的陣仗,按此趨勢,日本華僑怕要全民上陣,方能應付過去。 如今在東京衣食住行,可以很安心,蘇東坡說「此心安處是吾鄉」,現在是此身多金,即處處為家,錯認他鄉是故鄉了。 林夕 電郵 :linxiapple@gmail.com

20160619-馮睎乾:林榮基犯了甚麼法?

馮睎乾:林榮基犯了甚麼法? 8:47 19/6/2016 「謊言被改造為世界秩序。」(Die Luege wird zur Weltordnung gemacht.)──卡夫卡 林榮基口中真相是一朵烏雲,但這烏雲有三條銀邊,大家似乎忽略了。第一,明明如火如荼控訴流氓政府綁架,竟忽然爆一句:盼大陸部門善待他的同事,「如上帝善待人一樣」。哈哈,上帝和流氓有共通點?我睇唔透。第二,強力部門早已掌握書店客戶資料,為甚麼還要林交出硬件呢?難道中共確實依法治國,所以那麼重視呈堂證物?第三,在國產零零漆監視下,林一介書生,竟能逃之夭夭,中央專案組似乎浪得虛名,甚至有梁班子咁廢。假如《環球時報》社論由我執筆,我會說林榮基證明了中共大愛世人、尊重法治,要跨境執法也有心無力,香港市民實不必杞人憂天。 儘管是說笑,但第二點「依法治國」,習近平執政後三令五申,不容忽視。要驅魔,務必知道惡鬼的真正名字;談抗共,就要了解暴政的真正弱點。《環球時報》曾針對林榮基刊出一篇社論,旋即被刪,社評重點是論證林榮基被捕的合法性:「林榮基本人承認,他是在過了羅湖海關後,在深圳一側被抓的。這一點非常關鍵,因為如果林的行為觸犯了內地法律,內地警方在轄區內依法對其採取強制行動是符合法治原則的。」全國人大代表葉國謙則說,雖然林榮基是在香港寄書,但寄達大陸已觸犯中國法律,又說:「寄軍火、寄大麻入去,寄毒品入去都無事?我相信唔係咁睇。」《環時》和葉國謙都強調大陸沒有違法,而「法」當然是指國法,不是基本法或香港法。這個「法」,一般香港人看不穿,其實就是強力部門的金鐘罩,官方流氓的屠龍刀。 林榮基多次說,他沒有觸犯香港法律,似乎默認犯了大陸法律。犯大陸法律,在大陸被捕,多麼的順理成章啊,這就是《環時》和葉國謙的論點。早前桂民海、李波、林榮基等人上電視,承認干犯「非法經營罪」;林也許抽離不了角色,竟下意識相信了台詞。大陸所謂非法經營罪,原意是確保市場秩序,《刑法》界定四項犯罪行為,頭三項寫得很具體,如「買賣進出口許可證」、「非法經營證券」等,顯然跟林榮基無關,但第四項是:「從事其他非法經營活動,擾亂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這是所謂「口袋罪」──用「其他」這種含糊不清的字眼堵塞條款漏洞,讓甚麼罪也可以放進去──涉及廿三類犯罪行為,勉強跟林榮基扯上關係的,只有違反《出版管理條例》的「出版、印刷、複製、發行嚴重危

20160619-沈西城:阿里、豬木串演世紀悶戰

沈西城:阿里、豬木串演世紀悶戰 8:47 19/6/2016 拳王阿里(左),安東尼豬木(右)。(互聯網圖片) 「我們的豬木一定會把阿里大大的擊倒!」七四年初夏在新宿「迷惑」酒吧裏,日本朋友老山田咬牙切齒地喊。我大唱反調「山田君!我可不這麼想,豬木大大的大大的不是阿里對手!」阿里是世界拳王,聲名赫赫,人人皆知,豬木何許人也,香港人曉得的怕不多,稍作介紹:此君當年是名聞日本的摔角高手,姓豬木名安東尼。豬木精摔角,除馬場(另一摔角高手)外,日本無人能及,於是有好事者就想到撮合豬木跟阿里在東京打場比賽,這事年初在日本已鬧得沸沸揚揚,新聞記者煽風點火,排日在報刊大肆吹噓。老山田是標準摔角迷,同時也是豬木的鐵杆粉絲,大和魂在他心中燃燒,以為豬木是不倒英雄必可重挫阿里,為在美國人前積弱多年的東洋人爭面子。我潑老山田冷水倒非心存不良,實是有理可據。六十年代,香港電視台播映美國摔角節目,陳富城君旁述,疾徐輕重,吞吐抑揚,動聽傳神,瘋魔千萬觀眾,陳富城病逝,由體育記者何守信接棒,何君知識豐富,口齒伶俐,說至筋節處,叱吒叫喊引人入勝。彼腦筋靈活,為不同體形的摔角手安上綽號:君子馬蘭奴、迷暈鎖李雲、毛人陀里奧……,形象鮮活,都成了我偶像,我甚至連飯都不吃,坐在電視機前,屏息而觀。摔角手多是二百磅以上的狂人,彼此糾纏,虎目怒睜,臂肌賁起,每跌台上,必發出巨響,偶爾一記手刀,迎頭劈下,「啪」一聲響,清脆入耳,可見摔角手均是以命相搏。台上摔角手是野獸,台下觀眾是瘋子,每看到摔角手血流披面,必朗聲喝采叫好,獸性盡顯,這裏頭當然也有我。君子被毛人狠狠折磨,我恨不得撲上台相助,可惜是在電視機前,欲助不能,只好對住毛人戟指詈罵,罵他祖宗十八代。迷了一段時期,夢醒了,原來摔角是一場戲,早有劇本,一切動作安排妥當,摔角手照本子辦事。體育老師吳乙安說:「若然是真的,血流披面,哪可能力戰不疲?」 摔角既是做戲,摔角手自然是演員,豬木當屬其一,以此推之,如何能跟阿里格鬥?七四年不成事,七六年好戲終上演,東京武道館十五回合賽事,全場爆滿,通過電視(後期錄影),我看到的是一場世紀悶戰,戰幔甫掀起,豬木便化身撒嬌嬰孩,臥地不起,光撐開雙腿,不讓阿里接近。阿里繞住豬木遊走,作勢喊豬木起來比賽,豬木扮聾子,不瞅不睬,於是一個急急遊走,動作挑釁,言語侮辱;一個屁股着地、三百六十度旋轉迎戰,任由謾罵,充耳不聞,

20160619-畢明:別人恐懼我腰骨

畢明:別人恐懼我腰骨 8:47 19/6/2016 艾未未作品S.A.C.R.E.D(美聯社圖片) 「我就係唔做你生意!」有錢唔搵,有糊唔食,對不少香港人來說,罪大惡極,笨蕉戇居,但有些人搵錢有底線,有些人沒有。 「別人恐懼我貪婪」,聽得很厭。說出來差不多屬於聽得耳朵起繭,如阿媽係女人,李波很自由,香港很危險的硬道理。在股場上勇武作戰,東征西討,見牛宰牛,遇熊殺熊,那怕股市滿佈暗角、大鱷、伸延的手臂、和披着慈母皮賞你奪命金的金融豺狼,很多投資鬥士都袋好了「眾人皆乜我相反」的智慧,奮不顧身在金魚缸中英勇實踐,去留肝膽,沒有一天白過。應用這句話的人未必比別人清醒,說穿了是比別人貪婪。 挾這種逆思考,冒險傾家蕩產,千金散盡,豪氣干雲力拔山兮,財富追求,心法護體,喃喃唸着「別人恐懼……」自己便無畏無懼,有點像義和團。有這誠心和勇氣不容易,但怎麼股場以外很少見,追求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不是要付出更大的勇氣嗎?竟然更多是別人恐懼我更恐懼,你未懼我懼定先,高度驚覺,唔關我事,身先士卒把自己變成恐懼一部份,令製造恐怖的人很成功。把自由、良知和尊嚴恐慌式拋售,人踩人釀成公義超賣,牛皮停市,也是有的。 130萬美金,說多不多,說少都不少了,有人就是不接這生意,不做這買賣。有些原則,是不賣的,都別說到沽靈魂,浮士德和魔鬼交易那麼嚴重了。Buzzfeed,形容自己為「社交新聞及娛樂公司」的數碼媒體,早前果斷割席,終止與Republican National Committee(RNC)、即美國共和黨全國委員會簽於4月的合約關係,劍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的競選廣告,手一揮,斬之哉。130萬美金的廣告費,唔賺,有所不為。Buzzfeed的CEO Jonah Peretti說「像我們不接受香煙廣告,因為它們危害健康一樣,我們拒絕特朗普的廣告也為着同一原因。」身心「健康」,比錢重要。 關於說不,自我審查和商業決定。 說不。你道媒體不是中立的嗎?中立作為立場,是一個吊詭又縮骨的立場,讓人可以漂亮地對什麼都說得,什麼都沒有原則,大條道理,擋箭大牌,但大是大非一定分兩面,清清楚楚。Peretti不愧是Huffington Post的創辦人之一,面對質疑,簡單說句“unusual candidates require unusual responses”,又是另一濫調:非常候選人,

20160611-畢明:自教

畢明:自教 8:47 11/6/2016 有些文章是靜的,你會覺得,作家拿着的筆是靜的,她的手是靜的,她的紙張是靜的,她的書桌是靜的,燈是靜的,窗是靜的,門是靜的。翻開她的書,一室窗明几淨,空氣都有種篤定,但透徹靈秀智慧,是楊絳。 我好喜歡楊絳,誰可以不喜歡她?不可能。她活出了我相信的finer life:永遠好學,習慣自教,一生從不間斷。 問她什麼是良好的教育,當然不是拿高分、入名校、或者透過學術揚名立萬。不是世不世俗、虛不虛榮的問題,是她的着眼點,在於「自我完善」。教育的核心價值,是令一個人不停追求更好的自我,一生努力學習做個better person,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學習的真正意義。 小時候,誰都一無所有,白紙一張,擁有的正是學習的空肚,到學校被教是讓別人替你填肚子,沒人餵,便不吃,營養有限,英國作家E.M. Forster說過"Spoon feeding in the long run teaches us nothing but the shape of the spoon"。楊絳認為教育不是去受管教,是「啟發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的自覺性,培養人的上進心,引導人們好學,和不斷完善自己」。 學習如果變成一種興趣,學習就會變得有趣,不再是枯燥苦難。離開了學校,不再是學生,還天天上課做生命的學生,面對不同的家庭、工作、婚姻、時代問題,才會用心自修做家課。嫁了給錢鍾書,她便學習做個好老婆,學習做「灶下婢」。為了讓錢鍾書可以寫長篇小說,她要他減少教課鐘點,為節省開支,辭掉女傭,什麼事都包攬承擔,「握筆的手初幹粗活免不了傷痕累累,一會兒劈柴木刺扎進了皮肉,一會兒又燙起了泡。不過吃苦中倒也學會了不少本領,使我很自豪」。在幹粗活的生涯中,不覺苦,反自豪「學會了不少本領」;大家閨秀去街市買菜,起初有點難為情,但錢先生陪着她一起去有說有笑,更喜於見識到社會一角的眾生百相了。她一直都在學做人,不是困在出生時的小姐角色。 楊絳眼中錢鍾書永遠可愛,笨手笨腳,連火柴也不懂劃的傢伙,經常自首,宣佈自己「做了壞事」,一會兒打翻墨水瓶,一會兒不小心把枱燈砸了,一會兒把門軸弄壞,楊絳的角色是handy man,灶下婢之外還是雜工,她的反應不是「不要緊,我會洗」,就是「不要緊,我會修」。好端端一個錢太怎會洗會修,當然是學回來的,為了他,學盡一切

20160619-梁文道:文革的「積極面」

梁文道:文革的「積極面」 8:47 19/6/2016 不過月前,「文化大革命」還是個熱門話題,許多中國媒體同行和知識界的朋友都正磨拳擦掌,打算好好藉着這週年紀念的日子去翻一翻埋在石頭底下的記憶。不料用不着一個月,一切便偃旗息鼓,回到了什麼事都沒發生過的正常狀態。原來上頭見到勢頭不對,深恐「反思過烈」,會連帶傷及「黨的合法性」,一連針對不同類型的媒體下了好幾道禁令,例如「不可炒作文革的負面性」,甚至「不准使用『文革五十週年』之類的提法」(這是今年目前為止我聽過第二荒謬的禁令。排名第一的是本書被下架的原因:『全書大談中國社會底層現狀,但中國社會根本沒有底層』)。 難怪前陣子有位年輕人在街頭被媒體問到「文革當中有沒有什麼事是你特別不能接受」的時候,居然給出了「南京大屠殺」這個答案。當然,這篇流傳甚廣的街訪報道也沒活多久,就跟文革記憶一樣,遭到屠殺,然後埋進「偉大復興」背後的歷史垃圾堆裏。 上星期,恩師關子尹先生榮休,老師講座之後,和我們一眾弟子聚餐,席間不知怎的就提起了我在大陸的見聞,尤其是近日圍繞文革爆發五十週年的種種是非。在老師面前,我像二十幾年前一樣說話,沒有保留,直言今日之虛無,正是這類遺忘工程的後果。我想同門學友自然也和當年一樣,該要檢驗一下這個判斷的論證是否得當。見我態度這麼激烈,其中一位師弟便有些保留地說:「其實關於文革,還有很多不同的講法,以後有機會再好好談」。我鼓勵他有話最好馬上就講,反正大家討論從不囉嗦。然後他稍為迂迴地說:「我有些印度朋友曾經告訴我,現在印度的民主政治和經濟發展之所以不如理想,就是欠了一場文化大革命」。 真巧,同樣的說法恰好我也聽過,它的邏輯無非是種性制度等印度傳統的糟粕拖住了印度的後腿,如果他們當年也搞一次「靈魂深處鬧起的革命」,打破既有禮俗規範,也許現在的情況就會好很多了。然後我們幾個人就開始批評這種意見在方法上的粗糙:比較研究必須具體看待兩個社會的實際情況,不能抽空背景;「假想式」(What if)的歷史推論應該要考慮很多其他條件,才可建立被關注的關鍵元素的周邊環境…… 那天晚上回家之後,我還是放不下這個問題,對着書桌熬到了清晨。我想起過去十年以來見聞過的文革討論,這類「文革另一面」的研究實在是看過太多太多,甚至自己也曾引述,以說明文革並非一般人心目中的一場「浩劫」那麼簡單。可是在我看來,這類研究帶來的最大困擾

20160618-鄺穎萱:【小企鵝】齊齊整整不是大道理

鄺穎萱:【小企鵝】齊齊整整不是大道理 8:48 18/6/2016 英國繪本作家Emily Gravett作品《TIDY》封面。 在森林裏住着一隻十分愛整潔的獾,名字叫Pete,他會拔走草地上野花雜草、為狐狸梳理打結的尾巴,為每隻雀仔清潔鳥喙;定期替他們洗澡,又在樹林清理地上枯枝,更將每一顆石頭洗擦得光光亮亮。秋天來了,秋天的落葉紛紛落下到處飄揚,他將落葉一袋一袋收集起來,堆成一座小山,看着樹葉掉光後留下來光禿禿的樹幹,感覺雜亂,他便決定將樹幹逐一拔起清走。這樣整個地方不就整潔無瑕了!不料隨之而來的一場大雨,樹林出現水浸,水退後,地面卻變成一片泥濘,塵土飛揚。他完全不能容忍這亂作一團,便叫來推土機、挖泥機,在地上鋪上一層水泥,完工後的Pete感到很滿意,再沒有泥濘、看不到枯葉、甚麼也井井有條絲毫不亂,這個樹林簡直完美! 官僚作風 盲目追求整潔 這時Pete肚子餓了,四周找尋食物,但昆蟲們已被埋在水泥下,找不到所在,他決定回家上床睡覺,到家掏出門匙,發現家門埋在水泥下不見了,又累又餓的Pete只好暫時棲身在水泥桶裏,呆着呆着反覆思量,想自己可能做錯了!翌日一早起來他決定要改正過來,森林內的朋友都來幫忙,打碎水泥,將樹幹放回泥土內,最後一切又回復原狀,所有事物又還原到原來的面貌。 我們習慣要求孩子從小注重個人整潔,用過的東西要放好,每事每物都齊齊整整,但若放大到去整個社會層面,盲目追求整潔,將一切差異,所謂混亂、不潔的全部鏟除,這就會造成反效果。香港這城市,猶如Pete居住的森林,對秩序齊整的追求,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路邊小販被視為不潔影響市容,被趕盡取締,農曆年間為嚴打無牌小販,最後釀成街頭衝突,大家有目共睹。小販是香港社區經濟的一部份,也是普羅市民及遊客喜愛的本土特色,但政府政策卻要除之而後快。同樣,香港的傳統街市,賣魚檔水流滿地,肉檔菜檔,熱鬧非常,官僚想辦法以大型超級市場或外判街市管理,隨之而來的,卻是大幅加租、食環署停建公共街市,市民需要依賴領展街市或超市。壟斷公共房屋的商場、街市、熟食中心;凡此種種的官僚作風,市民最終還是被害慘的一群。 這繪本《TIDY》,整潔乾淨大家都喜歡,但要適可而止,這名英國繪本作家Emily Gravett,正正看到問題核心所在,以繪本引領孩子,故事簡簡單單就把大道理說得一清二楚。Gravett是我非常喜歡的

20160619-蘋果:【果籽影評】《初戀無限Jam》有好歌邊使大卡士

蘋果:【果籽影評】《初戀無限Jam》有好歌邊使大卡士 20160619 女主角的80年代打扮出色,主角及band友因應不同時期的音樂風潮改變,服裝、美指都做得極好。 嗰啲流雞MV造型真係笑到有腹肌。 男主角阿哥句句有有智慧,個樣超似雷神。 「I'll never make a film with supermodels again.」 I係導演John Carney,supermodel指的是Keira Knightley。嗰套令導演覺得出晒事的戲叫《Begin Again》(《一切從音樂開始》),戲裏的歌曲《Lost Star》被萬人cover過。好多人都話電影好touching,但我二百巴仙認同John Carney的話,Keira Knightley的演技與唱功都未及水平,嗰手結他都幾……唔ok。我唔會話成套電影比佢搞衰晒,我會話有佢出現的場口,部戲睇落衰衰地。 導演後來對mean爆言論道歉,係咪被逼?見人見智。真心話係逆耳。 想講導演2007年那部《Once》(《一奏傾情》),起用知名度不高,樣子平凡的真實歌手,演愛爾蘭失意音樂男與捷克窮困賣花女,佢一唱,你係真係毛孔都識感動,會感恩的,而且演出異常動人。記得當年睇完戲我立即9秒9衝去買原聲大碟,然後返屋企loop到天荒地老。到今時今日,仍然會翻聽。 其實呢,我係想介紹番新上映的《Sing Street》(《初戀無限Jam》)。以上唔是湊字數,我唔是按字數出糧的。只係我對於《Once》的鍾情與《Begin Again》的失望,令我對《Sing Street》寄望高過姚明,因為我知道電影是導演的自身成長故事,而且重返愛爾蘭兼用小卡士。結果我!好!喜!歡!然後又响度loop OST。我知我知我知,我依家先來推介係遲,遲都要推介,因為真心like。 John Carney電影有套路可捉,都係用一首首歌串聯劇情,但總有辦法令人好受落。今次背景係80年代都柏林,青春片格局,是個15歲細路為追16歲少女model而夾band的故事。見有人話男主角好似Paul McCartney,隊友有John Lenon神髓又幾同意。男主角出身音樂世家,唱得彈得,做戲做出青澀味;第二男主角是個全能音樂人,低調得來好charm,睇住二人一個寫詞一個譜曲,你改我改你。歌曲從無到有的創作過程,

20160616-練乙錚:英國獨派要上演「出歐盟記」,瘋了嗎?

練乙錚:英國獨派要上演「出歐盟記」,瘋了嗎? 21:26 16/6/2016 還有7天,英國便會舉行「去歐盟」(Brexit)公投,本月初雙方民意支持呈膠着的狀態,上周似乎打破,「去派」(leavers)的主張稍微看漲。在多個「民調的民調」裏超越「留派」(remainians)約兩個百分點,在個別民調裏更有領先達7個百分點者。此事在英國醞釀已久,一年來受不明朗形勢所累,英鎊滙價輾轉下挫,最新報1英鎊兌1.26歐羅;若從去年7月的高點始算,已跌去差不多17%。有估計謂,一旦去盟事成,英鎊對歐羅更將跌至1算。危機當頭,去派是否瘋了?【註】 去留之爭,用流行的詞語描述,就是「有英國特色的統獨之爭」;一涉統獨,當然就把英國社會「撕裂」了。這個裂口是一個跨矛盾的裂口,不按照一直以來人們熟悉的各種二元對立所畫出的界線張開;便是該國兩大黨,即保守黨和工黨,內部也分成去留兩派。 英國社會的「非典撕裂」 保守黨方面,去年5月大選中奪得大多數國會議席而足以獨立執政的卡梅倫政府,其內閣也一分為二,28個閣員當中,竟有6位主張去盟,與卡氏的意見相左,以致首相不得不同意閣員可就自己的主張,分別為兩派公開站台。 第二大的工黨,由於比較傾向福利主義,一直以來與歐陸國家同聲同氣的多。但這次的去留之爭,由於有愈來愈強的反移民意識滲入,藍領支持者當中,大部分轉投去派,以致黨魁郝爾彬猶豫不決,到最近才宣布反對去盟,卻導致領導與群眾之間出現明顯裂痕。 如果從英國各大報章上的輿論取態看,這種「非典撕裂」便尤其明顯。其中,銷量最大的《太陽報》(The Sun)是一份中下階層最多看的小報,老闆是老保守派梅鐸;此公今年3月「新」婚之後神隱,前天卻出來替《太陽報》發聲支持去盟。這其實不少人已經預料了。但有趣的是,梅鐸也是英國保守派藍血政商精英最多看的老牌大報《泰晤士報》(The Times)的老闆,而這張報紙,卻是堅定支持英國留盟的。一個老闆、兩個立場,奇哉怪也。 然而,藍血的《泰晤士報》德不孤、必有鄰,素以工黨左翼立場稱著的《衞報》(The Guardian),今次竟與它同一陣線,支持留盟。兩個階級、一個立場,也不尋常。可是,銷路與《太陽報》不相上下、站在新興中產、新興知識階級立場說話的《每日郵報》(Daily Mail),卻又與前兩者相反,堅決支持去盟。 另一份保守派大報《

20160614-Michael Chugani 褚簡寧:又中又英——“put new wine into an old bottle”

Michael Chugani 褚簡寧:又中又英——“put new wine into an old bottle” 20:23 14/6/2016   Even fluent English speakers sometimes make grammar and other mistakes. I sometimes make English mistakes on my TVB show. Often, I don’t know I’ve made a mistake until I watch the show myself. Most Hong Kong people make grammar mistakes because English is not their first language.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this. You cannot expect people to speak perfect English if English is not their first language. Similarly, you cannot expect foreigners living in Hong Kong to speak flawless (perfect) Cantonese if it is not their first language. I have said many times before that it is not my intention to mock (ridicule, tease, insult) people when I point out their English mistakes in this column. I point out mistakes so we can all learn.   I recently heard legislative councillor Charles Mok Nai-kwong talk about September’s Legislative Council elections on an English-language radio station. He mocked the Electoral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