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7的文章

20171217-畢明:《相愛相親》如何可以好好愛才最難

畢明:《相愛相親》如何可以好好愛才最難 23:14 17/12/2017 如何可以好好愛才最難 這是一部很懂得電影的人拍的作品,說愛說親,人世間的《相愛相親》,由三代人幾段不同的關係說出來。 時代不同了,你有你的嘆息,我有我的惆悵。上兩代,盲婚啞嫁,時代的錯揉進了陰差陽錯的遺憾,外公和鄉下的元配姥姥,有着的是外公在生時守生寡,外公死後拚死守孤墳的長情忠貞。癡心錯付。 外公和外婆才是一對,相愛相依大半生,母親慧英堅持在外婆死去後,把外公在鄉下的墳遷了跟自己的媽媽合葬,去完成她心中的圓滿。 女兒薇薇看見兩代之爭,媽媽排除萬難遷墳,姥姥拚了老命守墳,自己呢?和男朋友相愛但又未至於為對方駐足一生。 靜靜待在這些情愛拉扯背後,最淡最不着痕迹的,是母親和父親老夫老妻的感情。女兒都適婚,兩夫婦都將退休了,完全是最熟悉平淡的親人mode,習以為常,波瀾不興,差不多麻木了。 有愛過,沒愛過,相處過,沒認識過,又如何?那一種才算不算是愛?姥姥用一生愛一個陌生人,是貞節是忠誠,得個桔。父親母親自由戀愛年輕過付出過磨人生活磨得情愛淡如水。薇薇一段情最水過鴨背,也最陳腔,音樂浪子,為情停得一時,不羈的風停不了一世。 三段情對照的佈局結構是理想的,但又未算到骨。想問什麼是情真?用諷刺真人 show 的出賣、播弄、矯情,去以偽對照真,以姥姥的單純,反差這類節目的計算,但偏偏劇情一而再把幾代人塞進一個真人 show,尤其是母親和姥姥「唔覺意」在節目中掏心灑淚的對質,也太刻意了吧,好像自打了「情真」、自然的嘴巴。 最好看是最末一段,母親和父親坐上了家裏的新車,兩口子在車上聊了一段,丈夫平常但情深的愛的宣言,幾十年了,我可以放手,讓你重新開始,但我想到處走走,有你就最好了。可相親可放手,兩個人,換了白頭,換不換伴侶,豁達了。老妻才發現,自己怎麼忽略了他,愛情忽爾老了。如果整部電影,都像這一幕那麼自然,減少匠氣,該多好。懂電影,匠氣便多了。 畢明評語:不妨一看 畢明

20171230-蘇芬:真·紙上談兵

蘇芬:真·紙上談兵 23:13 30/12/2017 好不容易約齊中學姊妹在Boxing Day午間短聚,當大家還在交換近況,嘻哈談笑之際,伊芙蓮忽然一臉愁容,說上司L先生迫她研究《孫子兵法》。 原來伊芙蓮的公司年底要做一年一度工作評核,她在L先生麾下經已12年,什麼表現貢獻改進之處皆為「三幅被」,做上司的於是搞些新意思,興致勃勃說上個月前看娛樂版訪問周潤發太太,她憶述發哥某年有日突然要她做經理人,丟下一本《孫子兵法》說:「嗱!你睇完呢部書就知點樣做經理人啦!」L先生於是有樣學樣,要求伊芙蓮看《孫子兵法》,再對自身及團隊現況作出分析、建議。 「我看了那篇訪問,原來發哥要太太自己領會,發嫂說她看了《孫子兵法》10次,再經歷了一些事情後,才能明白書中道理啊!」伊芙蓮說到差點哭出來。 《孫子兵法》全書13篇僅六千餘字,但字字珠璣,奧妙無窮,上至國家戰略、治軍理論,下至地形戰術、謀略情報,甚至軍旅實務等等,都一應俱全,並且有相當深入的剖析,最奇妙是《孫子兵法》出自春秋時代,此後不單影響中外歷代軍人軍事,即使在2500年後的今天,仍能廣泛應用在沒有硝煙的職場或人生上。 例如〈行軍篇〉提到「辭卑而益備者,進也; 辭強而進驅者,退也; 輕車先出居其側者,陳也; 無約而請和者,謀也; 奔走而陳兵者,期也; 半進半退者,誘也」,意思就是,敵人言辭謙卑卻又在加緊戰備的,是準備進攻;措辭強硬而軍隊又向前驅動的,是準備撤退;敵人先派出輕裝戰車部署在兩側,是在列陣;雙方沒有約定而敵人前來請和的,是另有陰謀;敵人奔走整頓陣形的,是與士卒約定攻擊時間;敵人半進半退的,是企圖引誘我方進攻。這些情況,相信在工作或生活上都屢見不鮮。 遠的不再說,光是日常不知不覺運用到的企管或處世道理,例如「攻其無備,出其不意」、「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不戰而屈人之兵」、「後人發,先人至」,其實都出自《孫子兵法》。 看見伊芙蓮變了阿愁,大家就七嘴八舌說市面上有不少後現代活用孫子兵法的書可供「抄考」,並紛紛找來一堆網上資料。我再補上一句,說萬一L先生在元旦後迫她交功課,她大可亂拋書包,說〈軍爭篇〉最後一段提到「圍師必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提醒L先生要留條後路,一味將人迫進死胡同,對方將死命反撲,搞不好自己也會遭受損傷。 得到眾志成城的支持,阿愁不再愁,開懷地飲茶吃餅。

20171229-石琪:《玩轉極樂園》拍出鬼域奇采

石琪:《玩轉極樂園》拍出鬼域奇采 2017/12/29 — 9:39 《玩轉極樂園 (Coco) 》劇照 近日看了兩部從陽間進入陰界的妙片,其一是香港未映的南韓賣座新片《與神同行》,很優異;其二是今期開映的美國動畫《玩轉極樂園》,亦好看。兩者一東一西遠隔重洋,妙在都不是嚇人的恐怖片,都把鬼域拍出奇采。 迪士尼出品、彼思製作的《玩轉極樂園 (Coco) 》,香港在聖誕假期後才上映,是否因為描繪陰間鬼域,不像典型合家歡的《柏靈頓 2》那麼適宜神聖節日呢?我不清楚。其實狄更斯原著的《聖誕述異》就是著名鬼古,多次拍成聖誕電影。現代小孩尤其喜歡鬼鬼怪怪,萬聖節前夕扮鬼扮怪「哈囉威」比聖誕好玩,九十年代添布頓製作美國動畫《怪誕城之夜 (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 》非常搞鬼,叫好叫座。 《玩轉極樂園》十一月下旬美國開映,大獲好評,票房也不錯,現已全球收入接近五億美元(四十億港元)。 事實上,此片無疑適宜鬼節多過聖誕。取材的並非西方童話,而是墨西哥「亡靈節」,人物和背景都屬墨西哥。這個鬼節傳統深厚,像嘉年華狂歡大放煙花,人們像化裝舞會扮骷髏鬼,歌頌死亡,不少西片曾拍攝那些奇觀,包括占士邦片。不過,美國片常會醜化鄰國墨西哥,《玩轉極樂園》與眾不同之處,在於直接以「亡靈節」為題材,而且尊重墨西哥文化傳統。 這動畫一開場,就靈活運用別緻的墨西哥剪紙,來叙述小主角米高離奇的家族往事。有趣的是,源於印第安人古老遺傳的墨西哥剪紙,近似中國剪紙。墨西哥式音樂在片中也很重要,經常彈結他唱歌(粵語配音版把英語歌改唱粵語,但保留一首西班牙語原聲插曲,最有風味)。 劇情關鍵正是音樂。小米高有歌唱天才,極崇拜已故墨國「歌神」,但家族嚴禁玩音樂。陰差陽錯,他在「亡靈節」到了陰間,奇在不是黑暗地府,而是繽紛燦爛又迷幻熱閙的極樂園,遇上不少祖先親人,還找到死鬼「歌神」,發現自己可能是這偶像的曾孫! 陰間旅程發展得奇情曲折,演變出真假「歌神」之謎,有驚有笑,揭發前世謀殺奇案,以及令人感動的愛情離合,和親情悲喜。 具體情節不必透露,妙在片中「亡靈節」和我們的盂蘭節中元節差不多,那天鬼門關大開,特別奇美是陰陽界之間的凌空百花橋,有點像七夕神話的鵲橋, 讓亡靈渡橋回到凡間探望親人。此片的陰間「海關」則現代化、電腦化,亡靈過關不必護照、身份證或

20171230-頭條戲場——《黑暗對峙》今年睇過最振奮的電影

頭條戲場——《黑暗對峙》今年睇過最振奮的電影 2017-12-30 1/6國王建議 ■國王對邱吉爾由唔信任到同情,佢提示後者可走入民眾聽取聲音,於是邱吉爾潛入地底搭公共交通工具同市民交流,屬全片最感動一幕,願意聽市民意見唔係個個話事人可以做得到。         語言的力量有時較武器更強大。二戰前,邱吉爾臨危授命出任英國首相,點解一定要係佢?唔係佢特別叻特別受愛戴,偏偏相反,佢名聲唔好,喺內閣中零威望,無人放佢在眼內,加上佢曾經加入不同黨籍係終極牆頭草,政績亦一塌糊塗。有人以為利用呢位威士忌及雪茄不離口嘅肥佬,可繼續實行綏靖政策跟暴政納粹黨希特拉進行和平談判。But,邱吉爾深信投降死得更慘,記者出身嘅佢用盡心神琢磨文字,利用振奮人心嘅演辭改寫世界歷史。(1月4日上映)撰文︰廖思慧         從來,用和平嘅方法都不能爭取和平。 究竟要向殘暴嘅納粹黨妥協做俘虜定團結全國人民奮力抗戰?邱吉爾上任後要應付對自己抱懷疑態度嘅國王喬治六世,又要同唔支持自己嘅政黨同僚交手。爛攤子真係好爛,一個老頭子煩惱得只能攬實老婆扭計,最後邱吉爾決定為自由奮戰,結果係點?有讀歷史嘅都好清楚。 攞獎級電影   邱吉爾由Gary Oldman飾演,後者完全賦予前者銀幕上的靈魂,一開場你已經無辦法諗起Gary Oldman,獲本屆金球獎影帝提名,應份的。Gary Oldman神之演技簡直無懈可擊,亦為感動人心嘅演辭打晒冷震,全片無任何戰爭場面,單靠不絕嘅爭論營造超壓抑嘅緊張氣氛,睇到內心好萬馬奔騰,勇氣是永恒的,一部好有力好教科書級嘅人物傳記片。 四小時化妝   Gary Oldman要變身邱吉爾就需要易容,易容工序繁多,每日要花掉4小時。本片的妝髮設計師Ivana Primorac曾六度獲得BAFTA獎提名。電影開拍後,Primorac每日都要用假髮和髮片,巧妙地將Gary Oldman變成邱吉爾。特技化妝師辻一弘的團隊成員則負責替Gary Oldman「變身」,以他的皮膚紋理為指引,依照每條紋路的位置逐點貼上假體。電影於2016年秋天開鏡,Gary Oldman每日需額外騰出大量時間穿著和卸下假體,工時延長至每日18至20小時。 頭條戲場

20171227-葉朗程:【情陷夜中環】說高人

葉朗程:【情陷夜中環】說高人 23:14 27/12/2017 世人都習慣恭維勝利者,看見你鋪頭開完一間又一間分店,讚美的聲音總是此起彼落。一時又誇口你是雄心萬丈,一時又驚嘆什麼英雄出少年,總之就是要什麼形容詞有什麼形容詞。到你「失敗」了,只會簡單一個形容詞:蠢。從網上報導,我們都看過鄭康宏到底有幾「蠢」。 誰是鄭康宏?他是Lab Made分子雪糕的創辦人,高峰期是七家分店的老闆。一年前,Lab Made關閉了六家分店,還有一家準備關閉。鄭康宏的解釋是被「上市黨」欺騙,即是有人入股Lab Made,條件是最後要上市,如果上不到市,鄭康宏就要回購對方的股份。分店的裝修更是由對方介紹的公司負責,收貴市價幾成,未上市先賺你一筆。 都話啦,見到人哋失敗,我哋第一個反應都係覺得佢「蠢」。人哋入股,竟然可以上唔到市就賣番啲股份俾你,即係你就做到隻狗咁都唔知成唔成功,人哋就立於不敗之地係唔係都有錢收。仲要係,人哋喺裝修費都鑿到你一筆,乜你自己唔識出去格價㗎咩?係,當然,你真係可以用一個蠢字就講完,用一個蠢字就否定晒一個冒險家以前嘅聰明,用一個蠢字就講到嗰啲住喺comfort zone裡面嘅先係王者。 行騙係一種搵食方法,而講得係搵食方法,自然有高中低手之分。低手呃完你之後,佢哋好快就會衰喺法律手上,或者甚至乎再低手啲,衰番喺你手上;中手呃完你之後,你要到結局先會發覺原來佢呃緊你,但就算俾你發覺都冇佢符,因為佢冇留低任何證據喺你手,最後佢可以繼續逍遙快活;至於高手,當然就係不着痕跡到,佢呃完你之後你都唔知原來呃你嗰個係佢。 我想講嘅係,有心裝冇心,當你俾真正嘅高手呃過,你就知乜嘢叫避無可避。千祈唔好貪方便用一個蠢字去形容一個打輸一場仗嘅人,因為當你要由一條零售戰線,轉移去另一條金融戰線,即係一個頭戴兩頂帽,唔係一件純粹講轉數同膽識嘅事。況且,計過數之後去衝,唔代表一定贏,天時地利人和係幾多張spreadsheets都計唔到嘅因素。其他人話成王敗寇,唔代表你唔係雖敗猶榮。 什麼是真正的蠢人?我們可以看看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同你玩poker,每人兩隻牌,我揸吸手King,我唔知你揸乜。我落注,然後你「推」我,即係你all in,而家我要諗跟唔跟。基本上我贏你嘅機會好大,因為除非你揸吸手A,否則你冇可能大得過我,而你揸吸手A嘅機會係小過1%,即係平均每220鋪

20171230-王迪詩:佳偶天成

王迪詩:佳偶天成 2017/12/30 08:41:39         從報章讀到這則新聞:內地一名四十多歲的男子阿強(化名)到新城派出所,向民警講述晚上閒得無聊便上網召妓,加了一個名為「夢醒時分」的微信號為好友,他估計對方是扯皮條,便問對方是否有特殊服務提供。對方稱有,開價100元人民幣一個小時,並傳來女子的照片,阿強即時由興奮變為氣憤,因為這女子竟然就是自己的老婆。         氣憤又心痛         他立即致電老婆對質,老婆亦承認出來幹。整個晚上,阿強除了氣憤便是心痛,自己心裏還是很愛老婆的,不想大好家庭因此支離破碎,決定不計前嫌,規勸老婆回家但老婆沒有給予明確回應,他只好向民警求助。民警亦幫其苦勸,但他的老婆仍是無回覆,只聽到電話那端傳來哽咽聲。有網友祝賀這對夫妻「佳偶天成」,也有人建議他買彩票,畢竟這麼巧的事或然率奇低。但其實嫖妓這個行為本來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徹底交託給或然率吧,聽說有人在泰國嫖妓後才知悉自己嫖到了變性人,跟嫖到自己老婆相比,誰中六合彩頭獎的呼聲較高?         嫖妓的堅持         從這則「新聞」看來,阿強是個浪漫的男人,他甘願冒着事件在傳媒曝光而遭網民嘲笑的風險,仍堅持報警以圖將老婆從火坑拯救出來,而且「不計前嫌」規勸老婆回家,係愛呀。阿強也是一個有原則的男人,他可以嫖別人的老婆,卻不可以嫖自己的老婆,他對嫖妓的堅持和執着實在驚天地泣鬼神。然而阿強似乎忽略了問題的根源─為甚麼他的老婆要當妓女?通常只有兩個原因:一、為錢。二、慰藉。當然,更多時候是因為有錢收同時又得到慰藉。丈夫晚晚得閒無聊就去嫖妓,他老婆下海的心路歷程到底是怎樣的呢?既然丈夫這麼喜歡妓女,那麼她就去成為丈夫喜歡的妓女。是報復?是自暴自棄?都分不清了。也許她心底裏甚至隱隱渴望丈夫有天嫖中自己,那麼喜歡嫖別人的老婆,現在就讓你嚐嚐自己老婆被嫖的滋味吧!         阿強愛嫖,同時聲稱「很愛老婆」,「不想大好家庭因此支離破碎」。阿強是個顧家的男人,我相信若然他的老婆聽了規勸從良,他今後一定會繼續嫖妓,跟扯皮條保持前所未有的緊密聯繫,以確保老婆沒有重操故業,以確保大好家庭不會支離破碎。         王迪詩

20171223-王迪詩:令自己快樂的四件事

王迪詩:令自己快樂的四件事 2017/12/23 08:41:41         2017年來到尾聲了,你今年過得好嗎?最近收到很多讀者電郵和facebook私訊談到今年的得失,綜合了許多讀者的煩惱,我今天在這裏談談新一年各位可以做的四件事來使自己活得快樂。         劃一條線保護自己         1.選一個人來忘記。每個人的生命裏總有一隻蟑螂,那可能是家人、同事、前度,未必會把你弄死,卻持續地纏繞着你,製造麻煩,令你無論怎樣也無法享受生活中美好的事。新一年快到,是時候甩掉這隻蟑螂了,別再容許那人侵略你的心靈,拿出你的殺蟲水吧!假若那人是無法被趕走的,例如是親人,那便得在心裏劃一條界線去保護自己,盡了生活上的本份,其餘的就看蟑螂的造化,牠要輪迴繼續做蟑螂,還是改變自己進化為較高等的生物。         2.記住送禮物是一廂情願的。有些人心地是好的,也許是太好了,反而常常會感到受傷。一片真誠去對待別人,怎麼卻換來冷淡回應?請記住對人好就像送禮物,是一廂情願的,收禮物的人未必覺得合用,也沒有義務喜歡這份禮物。把禮物開開心心送出去就是了,何必期望回報?         做有興趣的事         3.選一件自己有興趣的事,專心認真地鑽研下去,比如學結他、學做甜品、跑步、唱歌……任何事情也可以,重點是做這件事的時候必須對自己有要求,不是單純地hea,而是提升至高於justforfun的層次,認真地改進自己的技能,因為這樣才能讓你真正減壓,當你全神貫注去做一件事,就會彷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忘掉現實的煩惱,好像很多男人喜歡打機就是為了逃避現實,停止思考。由朝到晚沉迷打機以逃避思考當然是不可取的,但每個人偶爾都需要讓腦袋放鬆一下。我的方法是學法文,集中精神背誦生字和理解文法時會忘掉所有世俗煩惱,感覺很爽呢。         4.別想得自己太大。很多人經常抱怨,覺得上司對他不好,家人對他糟糕,自己付出最多卻不被欣賞,其實這些人不開心是因為把自己想得太重要,老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視自己為「受害者」,其他人老奉幫我,只會take,不會give。嘗試為別人設想,會發現別人的難處也不小,自己並非那麼「不幸」。心態是一種選擇,你可以選擇記住自己的缺憾,也可以選擇記住自己身上的恩寵,哪種選擇會令你快樂?好明顯吧。         王迪詩

20171216-王迪詩:堅強是罪?

王迪詩:堅強是罪? 2017/12/16 08:41:32         我認識一位男士,他到外地行山時在山上遇到一個受了腳傷的香港女生,儘管素昧平生,但在異鄉遇上「自己人」,他也就做了好心抱這港女下山,把她送進醫院,二人就這樣發展出感情。問題是,這位男士已經有一位拍了拖六年的女朋友,而且關係一直很好。面對人生交叉點,他最終選擇了「山上」的港女,拋棄了本來的女友。我問他為何作這樣的選擇,他說:「在山上認識的女孩性格很脆弱,很容易哭,若我放棄她,她肯定受不了。我本來那位女朋友卻很堅強,就算沒有我,她也能撐下去。」         我看過這兩個女生的照片,他本來的女朋友是個護士,長得很清秀,很有氣質。在山上認識的女生是個文員,樣子平凡,甚至有點俗氣。這個男人卻選擇了條件較差的女生,若因為他跟本來的護士女朋友關係出了問題,互相不了解對方,或她待男友不好,男友因此選擇另一個女人,這聽來還比較合理,但如今她被拋棄竟是因為她堅強!Okay,原來堅強是一種罪。Thisisnotfair。也許男人都受不了堅強的女人,她們令男人自慚形穢。柔弱的女人就不同了,她們彷彿有風吹過都需要保護,男人天生有鋪癮,好鍾意做「食Q」,雖然真有賊或有危險時他們可能閃得快過女人,但男人所享受的是穿着保安員的制服、威風凜凜地守住城門,接受弱女的崇拜。         有次我跟Joyce談起這件事,她說:「最近我也在猶豫,對人好是不是錯呢?無論工作、對待朋友或男人,有時你愈對別人好,人家就會利用你的善良去欺負你,不斷從你身上攞着數,一旦遇上問題第一個就會犧牲你,因為你最好,就算被出賣了也不會報仇,只會默默承受,然後一個人咬緊牙關撐過去,繼續要求自己好好地活着。」         對於Joyce這番感觸,我沒甚麼好說,因為她說的都是事實。如果那位堅強的女朋友少一點為人設想,EQ低一點,別老是自己苦苦撐着,有不滿就盡情哭出來,多點撒嬌,多點公主病,她就不會被拋棄了,然而嫁給這個男人她就會幸福嗎?說句老實話,這男人配不起她,散了反而對她好。這麼一個不懂珍惜、優柔寡斷的男人,甩掉了也沒有甚麼損失吧。         王迪詩

20171209-王迪詩:滿月

王迪詩:滿月 2017/12/09 08:41:40         那天與Marie一起看今年最大滿月。她是我來到這世界交到的第一個朋友。「是農曆十月十六呀,今年最接近地球的滿月,好美啊!」我在公園的長椅上喝着樽裝汽水,Marie點點頭,看着滿月出神,她的側面跟小時候一模一樣。         少時三劍俠         「你猜阿進也在看月亮嗎?」她托着腮說。其實我來到這世界交到的第一個朋友,除了Marie還有阿進,我是同時認識他們的。我們像三劍俠那樣一起長大,我第一次來月經我第一個告訴她,最期待暑假可以去對方家裏短住,阿進家裏有張彈牀,我們披一條棉被跳來跳去扮飛天俠,直到中學時我們感情依然很好,入大學以後就疏遠了,阿進去了美國讀書,Marie很快結婚生仔。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們完全失去聯絡。         我們三個人再次坐下來好好吃一頓飯,已是很多年之後的事。其實當時阿進已回港多年,已做了爸爸,可是這些人生大事我只是從朋友的朋友口中知道。Marie自從當了母親之後變了另一個人,變得很客氣,很有禮貌,她是位好母親,?言慎行為孩子做榜樣。我不是說她以前沒禮貌,只是我們曾是同蓋一條被子傾通宵的Bestfriends,現在她對我客客氣氣。         變成自己討厭的人         從前阿進個性很隨和,常常微笑着聆聽別人說話,他對那些滿腦子都是自己的人相當反感。我母親常說:「阿進這孩子品性真好,心地那麼善良。」久別重逢的那頓飯,我和Marie無法講完一句完整句子,因為無論我們說甚麼,一旦開口說了幾秒,阿進就會不耐煩地打岔,然後滔滔不絕講自己的事。到底這些年他經歷了甚麼,令他變成自己曾經最討厭的人?         他們曾經是我最好的朋友,後來卻恍如陌生人。Marie跟我還可以愉快地聊天,女生總不愁沒有話題吧。但阿進,有一回我忽然想試試盡力跟他修好,給他發了個訊息,他回了三個字——Howareyou。然後我們就沒有話題了。         今晚,這月亮在視覺上比平時大百分之七。此刻月球雖然最接近地球,但距離亦超過三十五萬公里。阿進已舉家移民到美國,他回來香港數年後還是決定再離開。他移民的消息是Marie從朋友那兒聽到的,她問我要不要在阿進移民前聚一聚。我說,即使他在香港也跟我不相往還,兩個陌生人有甚麼可談?人間沒有天天滿月

20171202-王迪詩:苦中一點甜

王迪詩:苦中一點甜 2017/12/02 08:41:31         一個地球,兩個世界。一邊多姿多采,另一邊多災多難。         只要求一塊板         有個女孩二十出頭,是運動健將,某天突然得了重病,四肢失去了大部份活動能力,須坐輪椅,手部機能也每況愈下,連拉拉鏈也很勉強。我在網上看見她的消息,從影片看見她每次出家門必須抬一塊木板讓輪椅經過,那塊木板是請朋友幫忙鋸的,有兩包米那麼重,女孩只能天天咬緊牙關去抬木板,數年來用盡一切方法求醫、找社工,卻處處碰壁。我無法幫她甚麼,但至少希望減輕她日常生活的一些困難,於是找了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和一位社工朋友去她家裏看看實際環境,幫她找一塊合適的斜板,感謝這幾位朋友仗義幫忙,找到一塊最輕合金做的,只重三點五磅,還可調校高度。這個年輕女孩積極樂觀,很有幽默感,堅強而踏實地以行動一步步拆解問題,儘管暫時未能將病治好,至少減慢惡化速度。她明明可以向我提出更多要求,她知道我會樂意做的,可她要求的就只那一塊板。         列出送禮名單         其他同齡的人呢?我以前在專欄寫過有大學生向我發電郵列出價目表,要求我為他們的活動送贈iPad、液晶電視機、單門環保雪櫃、迪士尼樂園年票「奇妙處處通」學生銀卡等等,共十二件貨品,逐一標明價錢。另有一個剛從演藝學院畢業的女生乾脆向我要錢,她給我發facebook私訊向我要一萬元說是用來買機票去歐洲作音樂交流。相比這些四肢健全、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那位患病的女生雖然行動不便,但品格和智商高下立見。做人如果沒有一點骨氣,讀十個博士學位都抬不起頭。         經常在facebook看見朋友的朋友們那些孩子,有的還在讀大學已用三萬多元的手袋,無聊逛街「隨便」買的是卡地亞,與同學們去旅行搭BusinessClass;也有大學畢業兩年仍未開始找工作,白天Shopping或坐遊艇出海,晚上忙着去名店VIP的派對,她們大多長得非常漂亮、讀書不差、唱歌動聽、運動出色。完全可以想像她數年後就會嫁一個富三代,生兩個公主王子,跟其他闊太一起搞慈善Ball爭上八卦雜誌,活到一百零三歲在子孫滿堂下離開人世。真有如此美滿的人生嗎?當然有,我見過不少。         那位患病的女生到底做錯甚麼?因為她特別堅毅,所以上天要透過她來彰顯不朽─為抗衡這令人作嘔的

20171229-KtoyhK:補綴情懷<芳華>Youth

圖片
KtoyhK:補綴情懷<芳華>Youth 22:42 29/12/2017 現在鐵一般的中國電影是行一條可被驗證的計算方式,人才動員,造價不菲,非凡製作,貼當的後期修飾,集大量電影公司合力出品,最後需一名大導演。馮小剛<芳華>有齊以上的元素,只要加多一點運氣,這套電影會有合理回報。此電影在今屆台灣金馬獎,得了獎項,令宣傳更走向有異於一般中國電影的好方向,而且電影的各演員,均俱出色,難得的年輕女演員演出妝容不被電影背景所去除,她們那一份的魄力,經導演指導,保守人所擁有的面容,不過中國電影總帶有自我審查去挑戰中國的電影審查制度。此電影呢? <芳華>有中共解放軍高度參與的中共式樣板電影,由嚴歌苓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背景從文革晚期說起,這個時代是盡在一個中國人的年代,人人為他盡於責任,更趨於瘋狂地膜拜,所以眾多的人善於為他築起不同面貌,令人人高度參與有他的一切生活。此電影拍對了粉飾時代樣板電影的實際來由,與歷史中樣板電影在那個時代是代表什麼,不是戲劇化,不只口號的,不僅只在一人;是人人怎參與這個政治文化運動。當電影鏡頭從毛澤東畫像移到中共軍隊特殊工作單位:文工團,開始這電影故事。文工團在那時代被蓬勃運用,歌唱,音樂,觸手跳舞,也離不開,美化那時代的中共政權,電影巧妙用常人的觸及問題而產生的動態,打開文工團是為什麼會存在,而被淨化的文工團又會怎保持一貫的運作,達致一體化確保各成員間一心一意的合作。文工團樣板於人前,澄明會是人後相知相容的境況? 故事發展由兩女一男的文工團成員共同遭遇交織而成,內裏總會歡欣,卻帶點世俗的傷逝痕跡,而三者的轉變,由堅固努力學習一切的團隊,大家的不起眼一員;到情緒翻滾人前人後的失落在眾望裏,及後被移送出去的只形成眾人記錄中的一員。他們一代人活在一個群眾得一面的世態狀況,努力模仿,依據不同口號,執著行事,執善而從俗,甚至只能容下一種樣板式容顏。三人的經歷也成為文工團團隊內任何人的成長一部份,一,認真努力,應放對地方作事,沉寂進行,忘卻彼此,對周遭輕鬆回應,麻木完滿每一天自己的份內事,見目標,重路向。二,平實得被遺忘,了解自己不足,感受什麼稱作:層面有異。留下的生命軌跡,變成團員話題,抹不掉卻難重返重新。三,眾人旁樣,著重,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回報需用時間經營,縱使犧牲也敢於做到人人所不同,但成長不一定包括前進。劇情到

20171228-安裕:Kim sir突然辭職

安裕:Kim sir突然辭職 2017-12-28 香港足球隊主教練金判坤(Kim sir)辭職,可說相當突然,原因是被祖家南韓足總挖角,擔任南韓國家隊顧問委員會主管。消息在「拆禮物日」傳出,香港隊頓失支柱,明年3月亞洲盃外圍賽作客北韓前教練換人,對全隊上下的衝擊肯定不小。誰來接任勢必大費周章,是繼續聘用外援教練抑或本地薑接手,在球圈以至社會都是熱議話題。 金判坤在港最彪炳的戰績,當以2009年帶領港隊獲得東亞運動會金牌,以及在2015年世界盃外圍賽兩度戰和中國隊而最為球迷記得。但近一段時期,金判坤被批評打法單調,又有指港隊過於注重入籍球員,本地球員上陣機會大減。就在外界對他從盛譽漸轉批評之時,這位「鐵血教練」悄然離去。 平情而論,金判坤率領下的港隊,確曾喚起香港球壇的精神,這一情況,令人想起1977年新加坡世界盃外圍賽港隊出線那一回。當時也是外籍教練帶隊,資深球迷應記得那是荷蘭教練包勤;賽後港隊凱旋回港,啟德機場人山人海,香港足球由此進入另一個黃金時期。不是外來和尚會唸經,但一個外地人擔任港隊教練,毋須糾結人事問題,目標簡單明確,交出成績便是唯一責任;有成績則續約加薪,無成績就各行各路,一清二楚,兩不拖欠。 至於外籍兵,不妨務實一點:全隊都是外籍兵,香港球迷未必有強烈認同感,可是如能在某些位置補充外籍兵員,球迷想亦不會斤斤計較是否全是港人班底。香港足球曾經有一段時間,幾乎每間球會都有外援,個別球隊上陣外援佔一半以上。 當時曾有關注球壇的聲音呼籲不要太多外援,但全禁外援又無助球巿,這個兩難題的關鍵,在於外援對本港足運的長遠作用。從歷史看,縱然外援良莠不齊,但正面影響是香港球員從此適應高波衝撞,七、八十年代,港隊的中堅和中鋒在東亞地區佔優,當中包含此一客觀因素。 金判坤執教的這些年,球迷看到港隊主教練帶隊可以帶到哪一個程度。金判坤的港隊生涯是一支標桿,未來港隊走勢是高是低,不妨過了明年對北韓的外圍賽之後,再好好的想一想。 安裕

20171219-安裕:美國再登月與UFO

安裕:美國再登月與UFO 2017-12-19 安裕札記 特朗普簽署指令,指示美國再派人上月球,並說將以此為中途站,為火星之旅準備。美國太空人首次登月已是48年前的舊事,如今派人再去,並無特別新意;雖然特朗普說要去火星,但今天的美國是否仍有視野和決心,這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美國太空計劃並不是由頭帶到尾,相反,美國起步遠遠落後蘇聯。1957年蘇聯發射首個衛星,美國遲了差不多四個月才發射自己的第一枚衛星,逗留太空時間只是蘇聯衛星的五分之一。1961年蘇聯太空人加加林成為第一個環繞地球軌迹的人,美國太空人謝柏則在23天之後上太空,僅僅逗留15分鐘,比加加林的108分鐘大為遜色。 冷戰年代,美蘇在所有範疇都在爭逐,太空競賽落後蘇聯,美國大失面子,於是政府發出指令,要全力追上並超越蘇聯。聯邦政府第一件事是改革教育,加強科學和工程課程,全面改革學習指引,重點是增加實驗內容。另一改革是制度上的變化,國會通過《國家防衛教育法》,大增所有環節的教育撥款,又向大學生發放低息教育貸款。到了1962年9月,一切俱備,甘迺迪總統才發出豪言壯語「美國10年內登陸月球」,結果七年後的1969年,美國兩名太空人踏上月球。 太空競賽帶來教育改革,為美國的科學及工程科目注入新元素,征月計劃帶動電腦科技發展,促進系統工程及材料科學的大幅提升,這些「副產品」對今天美國科技在世界位於前列貢獻極大。早前有紀錄片訪問當年的火箭專家,片段所見,他們那時是用計算尺算出一大堆數字,哪有超級電腦協助推算,這是得來不易的一步一腳印科技歷程。 近期有報道指美國國防部研究UFO,以如今美國政府的短淺目光與銖錙必較,不可能再掀當年的科技教育改革。手上有一份哈佛大學2007年的新聞紀事,當時已有學者提出,美國應像六十年代改革教育那樣,從頭大改科技教育,認為這樣才可保持領先地位。然而,這十年來,美國並無進行這些教育改革,研究UFO或派人去火星,恐怕都只是說說而已。 安裕

20171229-素黑:是寵物在照顧著你

素黑:是寵物在照顧著你 19:52 29/12/2017 家貓去逝了,冷冷的冬天,我居然忘記了開小暖爐。才發現,每年冬天都是因為牠才記起把小暖爐拿出來,讓屋子變得溫暖起來。我不經常開暖爐,總覺得很耗電,心裡想,原始人是怎樣生存的,我們應該也可以。這想法當然又對又不對。總之,貓貓會不高興,老是提醒我,凍就要用電,電該用就用,這不是浪費。看到牠以教我做人的眼神看著我,便像被老師點化的小學生一樣慚愧了,乖乖開爐去。 我對濕度是超級敏感和精準,懂得馬上遠離所有潮濕的地方保護身體。但我對冷是超級低能沒反應,感性上喜歡冷,然後身體就變遲鈍了,總是待冷倒病了才發現原來忘記添衣保暖。這些年爸媽年紀大了,因為愛他們才注意到需要保暖的重要。買暖爐給他們,煩死人一樣催促他們一定要用別省著,保暖比甚麼都重要。 可我卻忘了照顧好自己。冬天的我變得很不像素黑。 然後便體會到,人再孤獨也並不孤獨,身邊的人和動物都是來教我們如何照顧好自己的恩人。家人的緣分不用多說你都懂。而我們和「寵物」的緣分都不是偶然或隨緣的,不是你選擇了牠們,而是牠們選擇了你。譬如我的貓,牠總是在我忙到忘記休息的時候走進書房來喵我出廳和他玩,冷了會嘮叨我為何不開暖爐讓牠暖暖睡,其實,是牠特意來提醒我忘了休息和禦寒,體貼到沒話說。 你以為是在愛著、照顧著誰,其實是他們在暗中照顧著你。 素黑

20171222-素黑:昂貴的低端食物

素黑:昂貴的低端食物 2017-12-22 這兩個月跑到澳洲和英國兩地休息,都是租住有廚房的房子,因為我喜歡像當地人一樣生活,買菜回家煮。而去市場或超市是很享受的環節。在一般的超市,尤其是本地的食材都非常新鮮,價錢有平有貴,但有選擇,物有所值。在香港,這種能在平民超市買到質素真正好價錢又合理的食材的體驗很少。想買好一點的食材,便得到高級的超市,可價格動輒是英國超市的三、四倍或更多。你必須是高端人才能享受別人的基本生活質素。低端人花了錢卻只能買到物非所值的低端食物。 我曾無數次看到香港兩家大財團壟斷的平民超市賣的瓜菜一半以上都是爛的,並且有飛蟲在周圍盤旋。買不買?當然不買。到領匯旗下的街市吧,改頭換面裝修後菜的質素依舊差,價錢卻翻幾番,賣的人黑著面,你便明白租金令他們承受著甚麼壓力。 想吃到像樣的、用心種植的食材,只能盡量幫襯小農,可他們生意難做,價格難和大型賣場比,很難維持下去。 一般人似乎都不很關心這些,大概因為很多上班族都習慣在外邊吃,貼錢買爛食。只是感到在香港生活沒有質素,辛苦賺來的錢,買不到合理質素的基本食糧。你得到高級超市買越洋貴價食物,譬如花幾十元買幾粒好番茄。這種消費水平,對大部分人而言並不現實。 一口低端食物的錢大半都給了租金。質素差,價錢貴,被壟斷,活在沒有選擇的昂貴城市裡,到底有甚麼尊嚴可言? 素黑

20171225-KtoyhK:淡忘遺忘<玩轉極樂園>Coco

圖片
KtoyhK:淡忘遺忘<玩轉極樂園>Coco 22:37 25/12/2017 近年流行的動畫電影都以美國為主,其次日本,但論流行度非以美國為主,而供應者大都來自迪士尼發行。迪士尼的銷售渠道廣而大,涉足不同國家,足以令大量動畫向外輸出,也令美國的多元文化在外樹立不同面貌,當緊扣了動畫電影的主題是簡單直接,這就是一項有效宣揚價值觀。到了<玩轉極樂園>除了証明多元文化,更混雜美國的價值觀投入在這動畫裏,觀眾發現墨西哥宗教的同時隱約中,流露美國的影響力開始在更多國家浮現了,是好?是壞?最少此動畫電影是包含美麗一面。 喜愛和歡笑是這動畫主人翁作為孩童在他的世界,他努力在週邊形成。從他的視點遂一介紹他的生活狀況,有家庭各成員,他家中經營什麼,還有墨西哥人為背景的宗教節日。主人翁喜愛音樂,從少他在市鎮,墨西哥人喜好裏感受到音樂充滿生活,他們有地點,也定期,大家唱出所好,動畫描繪位位陶醉音樂,奏起聲線配合動容的五官,動畫帶出了音樂在墨西哥人是每位的感情渲染力爆發,可以唱出生活,一段關係,一段曾有的回憶。傳播更多想法令身邊人忘記煩惱,帶來一刻的滿足和休止放鬆。主人翁深明自己力量力圖完夢。 這動畫看似老少合適看,但主題是圍繞墨西哥的亡靈節,雖然動畫一步步交代亡靈節的各事物,但觀眾入場前做點功課更快體會,他們珍種一點一滴節日帶來對逝去者的著重。而照片是他們在亡靈節記念故人,最重要的媒介,照片銷起回憶,記錄故人的妝容,故人那年代的遠去。透過照片親友重回有逝去者的一點處境,亡靈節人們會心微笑在靈壇替每一位故人挑選故人所愛之物。墨西哥人在亡靈節用靈壇放進不同親人照片,通過各儀式,思念種種對逝去者的回憶。而動畫故事發展,慨嘆回憶交錯的命途,演變細數種種問題,落在主人翁去面對,尋求對回憶為何會這發展。 墨西哥人慶祝亡靈節的主要花種是萬壽菊,電影很多場景提及萬壽菊,在佈置靈壇,在路中放置引領故人前來取物,接駁人間和別處的橋樑也是萬壽菊構成。所以萬壽菊在墨西哥心中是對故人的敬愛,以這花寄予對故人一切。萬壽菊花瓣片片泛黃,有燈光影照是金栗,在慶祝亡靈節時,黑夜明媚人前,人們透過萬壽菊祝福逝去者在遠方的一切安好,一片花瓣可承載祝願,配以話語信守人與物。人人珍重這花在黑夜帶來引導,不只思念,還有在解決生活問題;可否藉逝去者的過去,看出人人現在的路向。彼此在萬壽菊相靠重清思緒,解決問題

20171224-讀書:後真實遊戲——韋勒貝克的政治小說《屈服》

讀書:後真實遊戲——韋勒貝克的政治小說《屈服》 2017年12月24日 【明報專訊】華文讀者沒有將韋勒貝克(Michel Houellebecq)讀成一個煽風點火的三流小說家,不是因為我們比法國讀者更有慧眼,而是因為語境上的距離。滿佈於韋勒貝克小說裏的父權思想厭女情結、囂張跋扈的種族歧視、還有極端的虛無主義,雖確實惹人不安,但我們既然遠在法國文壇風眼千里之外,自然感覺不到韋勒貝克最具體的殺傷力。他真正令人討厭的,並不在於他擁抱「惡」——書寫「惡」恰恰是文學上的偉大母題,只有三流讀者才會以庸俗的人道主義來批評文學——而是,他的小說觸痛了法國文學偉大傳統的神經。韋勒貝克,一直是文學的反叛者、破壞王。 韋勒貝克小說裏有一個常見情節:一個厭世的男主角持續地跟女性發生關係,他深知自己不會在性慾中獲得救贖,然而當他終於在某個時刻看見生命意義的曙光,命運之神就會予他致命一擊。在《無愛繁殖》和《情色渡假村》中,都是以男主角女伴的突然死亡作結,最終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乍一看,那只是包裹某種偏向虛無的存在主義氛圍裏,尚未算是破格設定,但韋勒貝克總是在小說主情節旁邊製造大量嘲諷,劍指當代知識分子的核心價值:自由,他的虛無主義論述亦變得更具當代感。 韋勒貝克路線 韋勒貝克對性與愛慾的看法,建基於這樣一個前提:自由帶來性與愛的解放,解放卻沒有為人帶來幸福,例如《無愛繁殖》批判後六八一代的性解放觀念,只會導致愛與幸福的永久失落;《一個島嶼的可能性》描述了一種既無性也無痛苦的存在狀態,即使自由也無處着地等。可見韋勒貝克的視域早就超越了他的存在主義父輩,虛無不只是一個存有論上的哲學問題,更是着陸於晚期資本主義時代、自由被過度使用的當代處境裏。換言之,小說描述的是自由所導致的當代性虛無,他嘲諷虛無,從而嘲諷當代。 論者嘗以「政治正確」立場批評韋勒貝克,也一度惹人懷疑,他一直跟法國文壇最高殊榮龔固爾獎擦身而過,正是由於他頤指氣使地高呼政治不正確論調。而當他在2010年終憑《地圖與疆域》(台譯《誰殺了韋勒貝克》)奪得龔固爾獎,我們卻忽然發現他的小說主題似略有所轉,改以更直白的筆調,鑽探資本主義邏輯下的藝術生態。議題看似更具爆炸力也更尖刻,實際上卻更迎合典型知識份子和現實主義文學的批判思路,惡性反不及前作了。而他在2015年出版的最新作品《屈服》(Soumission),

20171224-周日話題:余光中是「文學與政治的合謀」嗎?

周日話題:余光中是「文學與政治的合謀」嗎? 2017年12月24日 【明報專訊】余光中先生的逝世在中港台有不同的反應﹕在中國大陸、香港以及海外華人社群,余光中的成就、地位、影響與貢獻都被充分肯定。但在台灣卻出現了激烈的爭議。非議方主要責備余光中站在「黨國」的一方,參與過多次台灣的文學論戰,尤其是70年代的「鄉土文學論戰」。他們認為余光中「人品有虧」,是「文學與政治的合謀」,進而認為他的文學名氣乃因為「依附與討好政權」而被人為拔高了。 余光中能取得這樣的影響力,其文學成就必已處於極高水平。是否高到與其地位相符?我水平極有限,不敢妄評。但從歷史角度出發,指摘余光中「文學與政治的合謀」過於偏頗。 有「扣帽子」 無人頭落地 1977年的台灣鄉土文學論戰的基本情况如下。當時台灣仍處於戒嚴時期,「反共文學」與通俗文學一直是文壇主流。從60年代中期起開始出現「現實主義」思潮。1970年代,「現實主義」路綫的陳映真、黃春明、王禎和等人開始形成「鄉土文學」流派。這時,台灣爆發「鄉土文學」與「反共文學」之間的論戰。8月,身在香港的余光中寫了一篇《狼來了》,指摘「鄉土文學」是「工農兵文學」,認為這是「親共」思潮。這種「扣帽子」的做法引來批評。有人認為,在「白色恐怖」年代,「親共」的指控非常嚴重,有可能導致「人頭落地」。事實上,8月底台灣政府舉行「第二次文藝大會」,把「鄉土文學」界定成「愛國文學」、「民族文學」,消解政治緊張性,論戰旋即告結束。沒有「人頭落地」之事發生。余光中後來也後悔,撰文《向歷史自首——溽暑答客四問題》,承認自己「當年被心魔所魅」。 回過頭來看,余光中之舉確不妥當。但現在台灣的批判者大都脫離了歷史脈絡與時代背景,把「不妥當」上升為瀰天大罪,甚至完全否定余光中。這種論調是非常錯誤的。 首先,批評者大多是台獨派,他們一廂情願地以為,「鄉土文學」就是「本土文學」,於是余光中之舉就被視為「打壓台獨」,這是他們如此貶低余光中的重要原因。其實,當時「台獨」問題還沒有浮上水面,鄉土派也不是台獨派。「鄉土文學」與「反共文學」的分歧不是統獨問題,而首先是階級與意識形態的問題,其次是兩岸爭鬥問題。用現在的詞語形容,余光中的思維中,論戰是「左統」(共產主義統一中國)與「右統」(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分歧。有趣的是,余光中批評的對象之一陳映真,熱情支持中國共產黨。他

20171222-夏小強:2018年中國政局的三個主軸

夏小強:2018年中國政局的三個主軸 2017年12月22日 中共政權的最後崩潰,已經開始了倒計時。(Cancan Chu/Getty Images) 中國社會和政治面臨的困局,並沒有因為中共十九大的結束而好轉。相反,在十九大之後,中國社會和政治事件連發;在國際上,中共政權也遭遇空前壓力。進入2018年,中國政局的發展,將會在以下的三個主軸下前行。 第一、中共高層激烈搏殺 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十九大後的三把火,包括驅逐低端人口、清拆牌匾、煤改氣,每項行動均遭挫折,並引起輿論反彈,更有網上呼籲,發起聯署促其辭職。日前有港媒評論,這新一輪的政治炮轟,雖然炮口對著蔡奇,但真正攻擊的是習近平。 評論說,北京當局的施政失誤確實應該受到批評,尤其是作為市委書記的蔡奇須負上一定責任。但事件持續發酵,中共內部也有一些人,或質疑蔡奇能力,或幸災樂禍,或提出追究任用蔡奇的責任。顯然攻擊蔡奇的風向已經開始轉變,從原來民生問題的討論,開始向人事路線鬥爭方向發展。 評論作者李平文章也稱,北京三大事件是高層權鬥延續。北京市委書記蔡奇上任三把火,不只把自己燒得焦頭爛額,成了眾矢之的,更把炮火引向了身後的習近平。 文章說,令人訝異的是,包括《人民日報》、《環球時報》、《中青報》等黨媒也爭相發表評論,批評北京做法不科學、基層工作簡單粗暴等,儼然與倒蔡奇的呼聲相應。眾所周知,黨媒從來都是高層權鬥的傳聲筒,它們因輿論壓力發聲,無非是權力對手政治能量的釋放與顯示。 習近平上任近五年來,大力反腐打虎,拿下以江澤民集團為主的中共高層副部級以上貪官二百多名,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計劃、蘇榮等正副國級高官也不斷落馬,通過軍改習近平逐漸掌控軍權,習近平陣營人馬在地方省市紛紛上位,江澤民集團和勢力遭到沉重打擊。 習近平大力反腐,觸動了中共內部的多個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得罪了中共內部一大批上上下下的貪腐官員。5年來,江澤民集團政變奪權的招數幾乎使盡,採用超限戰,暗殺、製造暴力恐怖事件、金融政變、海外爆料等層出不窮,一直持續至今。 中共十九大在激烈的權鬥中結束,但是政治現實顯示,中共高層並沒有達成政治上的平衡。又一輪中共高層激烈博弈正在持續,進入2018年,在江澤民和曾慶紅仍然逍遙法外的情況下,中共高層激烈的政治搏殺,是中國政局的主軸之一。 第二、共產主義意識形態與民間

20171216-畢明:長端與短端

畢明:長端與短端 21:48 16/12/2017 一時間,網上坊間,茶餘新聞,都在談論北京清洗「低端人口」的課題。 這課題並不特別。我意思是這「政策」當然讓全球更了解「國情」,當然有自己的獨特性,獨特的悲哀,獨特的殘忍,獨特的駭人聽聞,然而它卻像任何一個曾經甚囂塵上、聳人聽聞的報道,大家熱烈地談熱烈地論之後,熱潮過後,無痕。 再多的情緒都將消失無蹤,熱得快冷得速,之後再無興趣深究。太多次太多課題,政治民生娛樂醫療家庭愛情,都是flavour of the month。 在疲勞轟炸資訊爆棚的世代,最易失去興致。 盲搶鹽#metoo、敘利亞、石黑一雄、DQ、鹹蛋黃魚皮等等等等,自助餐過盛過濫過瘋的後遺,是食滯飽凸想嘔。Over exposed之後的反射是麻木加抗拒。還有一種「又如何」的漠然。你再關心再談論,「又如何?」 試過刻意延遲和別人談論熱門話題的時間性,不論是在網上還是在飯桌上,不於羣情洶湧時在社交網出post,不於新聞重點狙擊時貼市討論,結果,總被冷待。像人家都衝鋒一輪吃飽了你才起筷,杯盤狼藉,人家牙籤都放下了,花生殼都在打呵欠。 熱話,如櫻花如曇花,明日殘花。 但不少課題的價值和重要性,其實遠深於、不止於霎時熱烈的短暫性。有些小事有時當然被放大至不成比例的過激過熱,但有些大是大非,永遠重要,但熱話退燒後人人已意興闌珊熄機走人,急不及待開過另一壺茶拆另一包花生。 不辨題目,一味跟風起哄,是否一種低端民智?有時下流行性但永沒深度,停留於吹水抽水,是否永遠達不到高端討論,深遠影響? 有些課題,是屬於「長端」的,不是三言兩語三天兩日,「短端」煲過就可擱下的。 低端人口,十天後,你還在乎嗎? 畢明

20171223-明報:莊梅岩談編劇的一條線 :格子任我行是夢想不是理想

明報:莊梅岩談編劇的一條線 :格子任我行是夢想不是理想 21:48 23/12/2017 撰文: 李雨夢攝影: 關震海 在香港,劇本而成結集出書的,除了唐滌生,近年只能想起莊梅岩。莊梅岩擔任舞台劇編劇,屢獲大獎。最近移師ViuTV,寫下引起熱烈迴響的《短暫的婚姻》。短劇到處是莊梅岩的烙印。表面平靜,暗藏波濤洶湧。生活裏提煉出的對白,往往正言若反,反言若正。留白,跌宕,人性,奇峰突出,喜歡殺你一個措手不及。 戲裏,六十年,婚姻很短暫。現實裏的人生,很漫長,三年前,頭髮轉白,她束了起來。做編劇,十五年,其實是一輩子二十四小時無休的封印。 為什麼可以盛載這麼多人性?人性的魑魅魍魎,從另一個世界跑到劇本;其他人看不到的幽暗,她看到了。問她如何在香港當編劇,也許,她能告訴你的是,她有一條別人看不到的界線,還有一雙能看到另一個結界的「陰陽眼」。 編劇是廿四小時的工作 編劇是另一個世界的神。然而,香港做編劇,花整年寫一個沒有版權的劇本,入行人工奇低,有些交了劇本,被人「重編」也渾然不知。由宣傳海報到預告畫頭,編劇的名字要拿放大鏡看(也未必看到)。畢竟所謂一劇之本,在香港並不是主角,做一份正職編劇,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理想。 今年ViuTV電視音樂劇《短暫的婚姻》,難得成為今年電視劇清泉,觀眾終於發現,世界上除了「膠劇」之外,還有叩問人性的電視劇,更難得的是,大家開始關注劇集背後的靈魂人物—編劇莊梅岩。約莊梅岩在何文田訪問,簡單一條問題:在香港如何當一個編劇?她束起三年前開始變色的白髮,漫談創作中「純粹」的重要。 「阿爸跟我說,如果我做編劇,是註定廿四小時要工作,一世無休。」對於一般打工仔來說,以上這番說話也許是惡夢,但在莊梅岩身上,卻看見一種強烈的反差,當談論起她的工作時,她身上散發出來的熱誠,那種對於創作的執着,令人印象深刻。 前一陣子,《短暫的婚姻》引來熱論。究竟,婚姻有什麼意義?婚外情其實是一種怎樣的狀態?究竟,人生應該不斷為他人付出,還是應該找回更多的自己?表面說的是婚姻,其實包含更多叩問人生的面向。結局,男主角懺悔,是真誠還是條件反射?女主角會如何處理?人性是堅強還是脆弱?哪個做法更堅強或者更脆弱?一切,戛然而止。觀眾智商沒有受到慣常的低級考驗。 習慣當舞台劇編劇的莊梅岩是首次為電視台撰寫劇本,在此以前,她說未有心理準備,曾拒絕

20171221-真小姐:為台灣電影開出一朵瑰麗的花:專訪《血觀音》美術指導蔡珮玲

真小姐:為台灣電影開出一朵瑰麗的花:專訪《血觀音》美術指導蔡珮玲 生活文化電影音樂 https://sosreader.com/pd-interview/ 2017/12/21 「沒有人是局外人」是楊雅喆導演在拿下金馬最佳劇情片的時候說的一句話,談的是社會議題和每個人生活之間的關聯。無論你認不認為《血觀音》是一部好看的電影,都不能不承認,它開創了台灣電影新的格局和層次,而這部電影從劇本、美術、服裝、燈光、攝影等等每一個細節都環環相扣,相互影響促成了它的完整和成功。 第54屆金馬獎頒獎典禮結束後,11月中才上映的「最佳劇情片」得主《血觀音》一舉衝到台灣年度賣座國片第四名的位置(獲獎後一週的數據);再加上女主角、女配角全部包辦的得獎紀錄,讓這部片在一般大眾眼中頓時有了強大的「好看保證書」,也吸引了很多原本不願意給國片機會的人進場,看楊雅喆導演怎麼說好一個用台灣電影極少見題材所架構出的故事。 但如果你問我《血觀音》的看點在哪?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除了劇情和演技之外,還有很值得一看的美術和服裝。秉持著看完電影後滿腔熱血與激動,我約訪了《血觀音》的美術指導蔡珮玲,來談談她的第十二部電影作品。 美術指導蔡珮玲畫的地獄圖,在電影一開始就定調了整部電影的瑰麗詭譎氛圍。 「這是我做過第二窮的電影作品。」珮玲用一種很習以為常的語氣說出這句話。的確,台灣影視產業資金短缺這件事,我想應該很多人都知道。但是看過《血觀音》的觀眾應該都會對她的這句話感到驚訝,因為整體場景和最後整部片所營造出來的風格,實在看不出來這是一部算窮的片子。 場景是沉默的劇情線索 珮玲透露,《血觀音》的美術預算500萬,但扣掉工作人員的薪水實際能運用的大概約240萬。「這些錢不夠搭景,所以我們只能找現成的景去修改。」於是高雄橋頭糖廠的廠長宿舍成了片中第一主場景——棠府,裡頭很多東西都是美術組加上去的。「那裏原本是個展覽館,裡面整個是空的。我們用珍珠板重新做牆面,再用以日式山水畫裝飾的拉門去隔間,製造整個棠府捉模不定的氣氛,也創造了秘密談判的空間。」棠府的古董也都是從工作人員家裡借來的,或是自己用壓克力顏料畫的,比如說淫海小清流(片中營建署官員)拿在手上的那個尿壺。擺放的畫作有的是珮玲自己畫的,有的則是她媽媽畫的。 其實一開始珮玲是希望能夠找一間歐式建築來當作棠府場景:「就像士林

20171219-BBC:聖誕節:英國人「過年」的七大講究及其軼事

BBC:聖誕節:英國人「過年」的七大講究及其軼事 2017年 12月 19日 如果拋開其宗教起源,聖誕節之所以對英國人如此重要,也是因為這是一個以家庭為核心的節日,就好像華人過年, 傳統節日,難免有各種各樣的講究。 掛冬青枝、常青藤如同帖年畫、掛春聯,圖的是個喜興;烤火雞,如同華人的年夜飯、包餃子,不管愛不愛吃,共同的凖則就是:剩下一大堆; 聖誕樹,如同中央電視台的春晚,赤橙黃綠青藍紫各種主題色系都裝飾過一遍了,再也想不出什麼新花樣,但是每年又都離不了; 送賀卡,如同沒有壓歲錢的紅包;去婆家,不愛去也得去;去教堂就像串門拜年,所有的叔叔阿姨、左鄰右舍都見上一面; 聖誕節買禮品,也和辦年貨一樣,"剁手"沒有內疚,因為有了向親人友人表達愛意和關懷作掩護。 但是,此一時,也正是人們最容易發脾氣、傷和氣的時候。因為,總會有人買的禮物不稱對方的心意;總會有一半只耳環不小心被卷在成山的包裝紙中扔走;總會有孩子丟了玩具上的一個螺絲釘;總會有人酒後滋事…… 1930年代,中國著名作家朱自清在英國居住時寫過一篇關於英國人過聖誕的散文。 文中說,"這年頭人們行樂的機會越來越多,不在乎等到逢年過節,所以年情節景一回回地淡下去,像從前那樣狂熱地期待著,狂熱地受用著的事情,怕只在老年人的回憶、小孩子的想像中存在著罷了。" 取決於你的年齡,一起來想像、或者回憶一下聖誕節的幾個風俗及其背後有趣的小故事。 倫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廣場的聖誕樹是挪威人民送給英國的禮物。 聖誕卡 1843年,英國的亨利·科爾(Henry Cole)爵士委托走紅畫家約翰·霍斯利(John Callcott Horsley)設計寫有聖誕祝辭的賀卡。售價每張一先令(相當於現在的5.5英鎊),郵票一便士(相當於現在大約40便士)。這對普通家庭來說還是太貴,科爾的商業性聖誕賀卡並沒有一炮打響,據說總共才發行了2050張。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彩印技術突飛猛進,商業性賀卡成本迅速降低,到了1880年代聖誕卡已經非常普及,僅在1880年,英國就生產了1150萬張。 有趣的是,科爾爵士也幫助創建了英國郵局,"發明"聖誕卡或許也有一些「王婆賣瓜」、給自己招攬生意的意思? 聖誕樹 擺放聖誕樹的做法在北歐早已有之,但是

20171222-劉細良:【讀書好】是時候讀點列寧

劉細良:【讀書好】是時候讀點列寧 20171222 Victor Sebestyen最新關於列寧的作品,被《紐約時報》選為今年好書之一。 【文化籽:讀書好】 香港人要認識政治,必須從歷史開始入手,認識共產黨,不是看當代佛經十九大工作報告,而是看關於列寧的書。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今年是十月革命100周年,更需要認真學習列寧主義的本質:恐怖管治。 邪惡教父 列寧在歷史上的形象並不壞,蘇共倒台至今,俄羅斯還有列寧像矗立在大街小巷,民調顯示他在今天俄羅斯人最受歡迎人物中排五名之內。一般人認為蘇聯走上獨裁恐怖統治是由史太林開始,列寧的錯誤只是晚年無帶眼識人,像毛澤東晚年錯信四人幫一樣。真的是史太林令共產主義走上歪路嗎?自1991年蘇共倒台後解封的歷史檔案中,真實的列寧終於逐漸浮出水面,史太林的恐怖統治,一切皆沿於列寧,史太林只是將列寧建立的一套獨裁體制,生動地演繹出來。 今年最新一本關於列寧著作是匈牙利裔學者兼傳媒人Victor Sebestyen的作品《Lenin: The Man, the Dictator, and the Master of Terror》,從書名已可知作者對列寧的定性:恐怖大師獨裁者。此書是嚴肅之作,但作者運用了電影劇本寫作技巧,抽絲剝繭地追述列寧生平與其恐怖手段的關係。作者開宗明義認為今天讀點列寧是有其現實意義,因為他就是「post-truth politics」的開山祖師:包括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謊話連篇諉過於人,將少數派打成代罪羊,切割分化再切割,今天聽來是否有點耳熟?列寧主義並非源於馬列思想,而是源自沙俄的獨裁政權。他最擅長運用秘密警察,由捷爾任斯基領導的「契卡」(全俄肅反委員會,KGB前身),被稱為「列寧之劍」,這就是沙皇時期管治手法。至於他的階級仇恨,也不是來自馬克思剩餘價值剝削理論,而是來自他哥哥被處決後,對疏遠他家庭的中產、小資產階級及上層社會所產生的仇恨。 政社一體化 列寧崇拜哥哥亞歷山大,他是民意黨內敢死隊員,1887年涉及刺殺沙皇亞歷山大三世要案而被處決。當時俄國革命民粹主義政治組織,都推崇恐怖主義,列寧推崇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就是源於這團體。列寧視哥哥為偶像,因此對民粹派的獨裁、秘密、紀律恐怖手段等組織模式及行動規範全盤接收。但列寧比沙皇統治更為嚴苛,作者認為沙皇專

20171211-任逍遙:《瑪莉與魔女之花》:成敗也在吉卜力

任逍遙:《瑪莉與魔女之花》:成敗也在吉卜力 2017年12月11日 https://www.spill.hk/films/mary-and-the-witchs-flower-review/ 雖然看上來和吉卜力工作室(Studio Ghibli)的出品無異,《瑪莉與魔女之花》(Mary and the Witch’s Flower)卻其實是導演米林宏昌離開吉卜力工作室後,於另一家公司 Studio Ponoc 的首部作品。無可避免地,觀眾會把《瑪莉與魔女之花》與吉卜力的出品比較一番,而這也成為了大家會否喜愛這部作品的一大關鍵。 《瑪莉與魔女之花》是米林宏昌離開吉卜力工作室後,於另一家公司 Studio Ponoc 的首部作品。無可避免地,觀眾會把《瑪莉與魔女之花》與吉卜力的出品比較一番,而這也成為了大家會否喜愛這部作品的一大關鍵。 米林宏昌首兩部作品《借東西的小矮人亞莉亞蒂》和《回憶中的瑪妮》都是毀譽參半,尤其後者,很多人覺得沉悶,嫌太過文藝。《瑪莉與魔女之花》可說是完全另一種風格,劇情簡單,節奏也較為明快。《回憶中的瑪妮》側重人物內心的刻劃,《瑪莉與魔女之花》則走「冒險之旅」的路線,帶點《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的味道,傾向取悅兒童觀眾。 和米林宏昌前兩部作品一樣,《瑪莉與魔女之花》都是改編自英國小說,這次改編的對象則是作家 Mary Stewart 於 1971 年發表的《小掃帚》(The Little Broomstick),本身也屬兒童小說,故事講述擁有一頭紅髮的女孩瑪莉,因為意外得到魔法之花(夜間飛行),被帶到了魔法大學,從而展開一場奇妙冒險之旅。 《瑪莉與魔女之花》是米林宏昌離開吉卜力工作室後,於另一家公司 Studio Ponoc 的首部作品。無可避免地,觀眾會把《瑪莉與魔女之花》與吉卜力的出品比較一番,而這也成為了大家會否喜愛這部作品的一大關鍵。 雖說《瑪莉與魔女之花》是新公司 Studio Ponoc 的出品,但其實很多幕後班底都來自吉卜力工作室,於是整體風格也頗為相似(有人說是致敬,也有人說是拙劣的模仿,但我更傾向認為是他們沒有刻意擺脫既有風格之故,在吉卜力工作了一段日子,有接近的風格又有甚麼奇怪?)。《瑪莉與魔女之花》就像是《魔女宅急便》和《千與千尋》的混合簡化版(可能還有一點《哈爾移動城堡》和《天

20171223-BBC︰聖誕餡餅:一段傳奇未知的歷史

BBC︰聖誕餡餅:一段傳奇未知的歷史 維洛妮可·格林伍德(Veronique Greenwood) 2017年 12月 23日 值此聖誕佳節到來之際,含酒精的百果餡餅無疑將出現在家家戶戶的餐桌上,提振你的心情,再讓你的臀圍大上一圈。這道甜點雖然個頭小,但卻無處不在,以至於很容易使得人們不把它當回事。不過,實際上,聖誕餡餅的歷史由來已久,它們可是從笨重的羊肉餡麵餅逐漸被改良為今天這種小巧餡餅的。 圍繞著聖誕餡餅還曾出現過不少引人入勝、經久不衰的傳說故事,不過這大概更多地反映了人們的偏見,以及一個事實:好故事的吸引力比這道甜點本身的吸引力要大。 很久以前,人們就發明了餡餅這道美味佳餚。一開始,製作餡餅的原材料裏並沒有黃油和起酥皮。在幾個世紀裏,餡餅皮的原材料都是麵粉團和裹著餡料、在烘焙過程中能保持水分的水麵糰。 英國禁止聖誕頌歌的那段歷史 《餡餅的歷史》(Pie: A History)一書的作者詹妮特·克拉克森(Janet Clarkson)表示,人們做那些厚達幾英寸的餡餅盒,可能並不是為了食用。直到人們開始往麵糰裏添加脂肪,餡餅才逐漸接近今天的樣子,不過那時的餡餅皮依舊像極了某種原始的保鮮容器。 一個烘焙得當的餡餅——液體脂肪流入麵糰撐開的空隙中——甚至可以保存一整年,餡餅皮能夠阻擋空氣的侵入和餡餅的腐爛。雖然今天的我們很難理解這一情形,但是克拉克森表示:"我們可以推測,人們曾經通過這樣的方法保存食物。" 早期的餡餅比今天的要大得多,有甜味也有鹹味(圖片來源: Alamy) 在1390年以卷軸形式出現的英文菜譜《烹飪的方法》(A Forme of Cury)中,有一道需要大量香料和肉製作的菜,叫作"肉餡餅"。為了製作這道菜,廚師們需要按照製作方法,擀壓豬肉、煮得過熟的雞蛋,以及奶酪,再將擀壓好的餡料與香料、藏紅花及砂糖混合。 其他能夠令人聯想到今天的聖誕餡餅的食譜包括了出現在哲瓦斯·馬克漢姆(Gervase Markham)1615年出版的書《英國女管家》(The English Huswife)中的菜譜。該菜譜需要的原材料包括一整只羊腿、三磅板油,以及鹽、四葉草、肉豆蔻幹皮、小葡萄乾、葡萄乾、李子、棗、橘子皮。用這一菜譜做出的餡餅大而結實——它們可不是用兩隻手捏起來吃的,其尺寸大到

20150915-阮穎嫻︰經濟學家都是藍絲嗎?

阮穎嫻︰經濟學家都是藍絲嗎? 2015/9/15 — 17:17 一隻、兩隻、三隻,還差丁蟹一隻,《大時代》經典一幕,丁蟹一家大細齊跳樓,極之震撼。這陣子,一位位城中有名的經濟學家爭相出鞘,使建制陣營/藍絲為之喝采,民間知識分子卻視之為明星隕落,民意跳崖式下跌。一下子,經濟學家彷彿惡魔化身,身為經濟學家死忠,誓死要同經濟學家談戀愛的我,不得不出手暴力救市(經濟學家按:關你鬼事咩)。 最令人不解的是,明明這些經濟學家都一把年紀,坐擁無數物業,上市公司非執董幾十個,學術成就達到世界一級水準,好應逍遙出世,何必撕破面皮出來頂呢。社會撕裂,黃藍陣營壁壘分明,大部分政治舉動,必有一方替你吶喊,另一方將你辱罵。經濟學家身驕肉貴,為甚麼要損傷自己呢? 親建制值搏有著數 首先,經濟學家比一般人理性得多,除非是熱痱上腦的感情反應,否則行為基礎是邊際著數大於邊際成本。在他們精密的計算下,絕不做傻事。 有關他們近日的行為,有以下兩個可能的解釋: (1) 他們因為某些原因變得非理性。例如:老婆鬧,所以做傻事; (2) 邊際著數大於邊際成本,例如如果不氹老婆後果堪虞,扭耳仔有之,跪玻璃有之;所以寧受千夫所指,不愛江山愛美人。 其實更宏觀地看,現時的社會環境,親建制點都著數過親泛民。資本家要穩定,以圖有理想的營商環境,所以他們反佔領。為建制及權貴講話無可厚非,因為權貴一隻手指頭就能控制社會利益分佈,不站在權貴一方,唔通同你班廢青有親咩。搵食啫,犯法呀?佔領就犯法!。 然而,他們可選擇沉默,因為出聲有代價,總要被人問候娘親,他們盤算的是冒這個險未來得益更大,例如坐board、與名流更 friend等等。他們很多已名成利就,將近退休,沒有甚麼包袱和成本,但退休後人生還很漫長,謀個官或非執董,甚至坐坐委員會打發日辰,保持知名度搞下智庫也是理想的,起碼有點細藝。 發聲撐建制最多被泛民鬧兩句,在社交媒體改圖笑兩下,下行風險細,但向上的潛在回報大,所以值搏。如果不值,就不會有人為出位被麒麟撞,也不會看到名流插水了。經濟學家比起前兩者,已經很收斂。 而且,社會上藍黃大約各佔一半,藍絲為數甚多,他們奉迎藍絲只是選擇了其中一個市場。一個人很難黃藍都撈得掂,藍黃難分的人很少(黃秋生、劉夢熊、湯家樺、梁文道是例外),所以大部分人的策略是專注其中一個市場,就不會有騎牆

20161209-阮穎嫻︰政治發明家戴耀廷

阮穎嫻︰政治發明家戴耀廷 2016/12/9 — 6:08 作者與Benny同做「戴妖」的手勢。 認識戴耀廷(Benny)是在報紙筆戰,2014年佔中還未發生時,他每星期在報章寫佔中,我就每星期一篇跟他辯論佔中的問題,促使他不得不叫我去他office行一趟,還把「佔中死士」叫來,教導我佔中的道理。他告訴我他是如何在各個場合和組織奔走游說,叫不同團體支持佔中,聽罷他的解釋,不免有點感動。 翻查紀錄,Benny早在2004年已和陳健民、朱耀明等參與民主行動,他是食腦的人,拋出方案,希望有人接。佔中這壇嘢,火捧拋上天但無人接,他臨危受命挺身而出,無論你對他的評價如何,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承擔,最後成果有目共睹。 後來,他又於2016立法會選舉發明「雷動計劃」,雷動的威力昭彰,一開始大家認為無人會和應,最後效力驚人。 接著,在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前,他開始宣傳特首民間公投。 其實早在2016年6月,他已經盯著選舉委員會,寫文批判宗教界選委選出辦法的問題。立法會選舉一完,他馬不停蹄到各個選委界別的 D-day[1] 解說,並親自落場選埋一份,這就是我跟他又交集的地方。不過要留意,選委選舉和「特首民間公投」是兩件事,選委和公投是分開的。 競選期間跟他熟絡,可以近距離觀察,發覺他極具企業家的特質:很多主意,有銷售能力,願溝通,能找到團隊協力,勇往直前。 他的主意很驚人,任何想得出來的意念都會落力推銷。他很厚面皮,視攻擊如無物,甚至話:「我慢慢都接受到戴妖呢個名,我想我思維也要更加戴妖」。有一次開會,說到「戴妖」,他還擺出「戴妖」的手勢。 當其他人有不同意見,他總是不斷溝通,跟民間團體搞商討日,希望找到大家同意的方面,把活動推進。他是一個夢想家,因為夠 charm[2],執行各種事情總有很多人幫拖,民間很多團體都很聽他的。跟他相處,就知道他整個腦只有如何推動香港民主這回事,所有的思想、行為和話語,好像都是為此而生,沒有其他。宣傳拉票之事,他沒有交託他人,自己落手落腳。這幾個特質,都是成功企業家的特質。 企業家,一千個創業,得一個成功;一千條橋,得一個得,行得通,又未必可以執行,所以他成功搞了兩件香港大事[3]出來,會思考也會衝,絕對超乎一般學者及社運人士。他特別的地方是可以不循建制方法,例如選立法會、加入委員會等去掀動民情,而是在民間由無到有地

20170321-阮穎嫻︰「民主300+」花落「薯」家

阮穎嫻︰「民主300+」花落「薯」家 2017/3/21 — 18:11 今晚是「民主300+」的最後大會(編按:3月20日),將會決定「300+」的投票取向。市民最關心的問題是:一、「300+」能否成功綑綁投票;二、「300+」的投票取向為何。對於「300+」及民主派來說,第三個問題是投票取向的論述為何。 綑綁失敗因光譜遼闊  「300+」成立之時,沒說過一定要綑綁才加入,但宣傳時令市民覺得他們會綑綁投票守護香港,所以綑綁是合理期望。其實「300+」在上一次開會後已宣布會團結和集中票源給最高民望候選人,並以「特首民間公投」作為最重要參考。 對於這個決定,有個別選委認為發表時機過早,自己仍未與選民充分溝通;有選委則投訴決議只由核心小組決定,開會只是門面工夫,處於外圍的選委無法參與決策。不滿者有支持胡國興也有支持曾俊華的,所以這不是投票取態,而是民主過程的問題。 我3月8日的文章〈「民主300+」非民主派〉(《明報》)已說明「300+」光譜裏有幾種人,願意綑綁的主要為溫和泛民和一些中間派;不願意綑綁的有兩種,一個極端是開明建制派和業界利益,另一個極端是進步泛民。 開明建制派本身就是建制派所以無興趣跟泛民綑綁;一起以「民主」之名選舉只是為選上的權宜之計,選到就一腳踢開。着眼業界利益者只着重在未來的建制為業界爭取更多利益,不想理全港民意,哪個候選人可以對業界帶來最大利益就票落誰家,因此抗議「300+」以「民間公投」作指標,也抗拒綑綁,因為綑綁會使業界聲音被泛民聲音淹沒。 進步泛民主要覺得投票支持任何建制派候選人都是不顧原則、欺騙選民。有些則認為中央已經「欽點」,主導權在商界,商界既多「聽話」之輩,策略用票成功機會很微,「300+」再做不了什麼,與其策略投票不如以意識形態或政綱投票,或最少若有第二輪投票才在第二輪歸邊,第一輪不需要綑綁。有些界別選民基礎進步,所以真的可能寧願自己界別的選委投白票或胡。 300票曾俊華應無懸念 以上3種人為是次綑綁的阻力,暗票制度令市民不能監察個別選委真實投票取向,但我認為市民毋須太擔心。根據各個指標,曾俊華是現時民意最高的候選人,除非有意外,否則順理成章地「300+」的結果應是綑綁支持曾俊華,問題是以上兩個極端會如何表態及投票。 開明建制派方面有機會走票給林鄭月娥,但機會較低而且票數很少。重視業

20171222-馮郁庭︰霧社事件結束後,賽德克族人去哪了?

馮郁庭︰霧社事件結束後,賽德克族人去哪了? 21:18 22/12/2017 1930 年,賽德克族原住民因不滿日本政府長期壓迫,掠奪原住民資源,賽德克族頭目莫那.魯道領導馬赫坡社等番社聯合起事,而後被日本政府平定。參與起事的賽德克族六社,原有人口約 1200 多人,霧社事件結束後,賽德克族人六社倖存的 298 人被迫從他們的祖靈地遷往川中島(今清流部落),成為族人無法抹滅的無奈與傷痛。 台灣原住民紀錄片導演比令.亞布所拍攝的紀錄片《霧社.川中島》就是在回溯這段歷史。 事件遺族迫遷至「川中島」(圖片來源) 為什麼這部紀錄片講的是一段被遺忘的歷史? 國民政府遷台之後,當時的政治情勢很需要塑造反日、抗日的氛圍,莫那.魯道理所當然被塑造成抗日英雄,完全忽略薩拉茂社事件中,莫那.魯道也曾協助日本政府鎮壓抗日的薩拉茂社(Slamao)族人,許多歷史的細節逐漸被掩埋和遺忘,原住民的聲音總是缺席。 關於霧社事件,原住民的聲音缺席還有另一個原因,賽德克族的族人本身不願多談。 賽德克族分為 Tgdaya、Toda、Truku 三個亞族,1930 年的霧社事件中,主謀者莫那.魯道所屬的 Tgdaya 是主要參戰反抗日本的亞族,霧社事件過後,1931 年日本政府用以番制番的手段,派 Toda 和 Truku 兩族,再次去殲滅 Tgdaya,被稱為「第二次霧社事件」。 許多人認為 Toda 是較為親日的一方,Tgdaya 則是抗日的一方,但其實也不能劃分所謂的親日、抗日,在當時如果不聽日本政府的命令,就是死路一條,莫那.魯道雖然被稱為抗日英雄,但也曾協助日人攻打薩拉茂社(Slamao)族人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雖然這段過往是來自於統治者的操弄,但三個賽德克亞族之間互相殘殺的不堪過往也是事實,所以族人多半閉口不談部落,多數人選擇遺忘內部創傷。 紀錄片以Tgdaya 族人Takun.Walis的訪談作為開場。(圖片來源) 影片一開始 Tgdaya 族人Takun.Walis(邱建堂)在訪談中提到: 其實我們清流的人是不談霧社事件的,你一談霧社事件,簡直就是翻他的舊傷,你問他們,他們就傷心,你問隔壁鄰居,大家都傷心,那不是我家一個人的歷史,是大家的傷心,所以大家都不要談。 魏德聖導演拍攝的電影《賽德克.巴萊》上映後,霧社事件再度受到矚目,

20171224-品味蘋果︰有一種錯誤叫夏永康

品味蘋果︰有一種錯誤叫夏永康 21:04 24/12/2017 夏永康十多年來被喻為王家衛御用攝影師,眾多巨星在他鏡頭前留影,他建立了一個品牌,但如今他又學習放下這個品牌,尋找純粹的視覺美學。 拜訪被喻為導演王家衛御用攝影師的夏永康(Wing Shya)工作室,他正在老實地扒一盒黯然銷魂飯,招牌長髮垂在兩邊,緊接狠抽一根飯後煙。煙圈縈繞斗室,他的臉蒙了,失焦了,像他出道時那些蒙太奇作品。他頭頂有光環,但同時也是墮落天使,幾多懷才不遇的人粗口問候他、葡萄他的符碌。 「我知,很多人這樣說。林海峰在電台曾形容我是那個out focus(失焦)攝影師阿Wing。」我說但林海峰還是會找夏永康拍唱片封套和硬照,他笑着聳聳肩。主修美術的他,坦誠自己其實不懂攝影,「在技術層面我出咗名──唔識。」他又老實地自嘲,到了無敵之境界。 1996年,夏永康在阿根廷拍攝劇照《春光乍洩》,才華被受讚賞,有人盛讚他懂得拿揑情緒。自此,他的鏡頭下全部熠熠明星,張國榮、梁朝偉、張曼玉和鞏俐等等,連今年郭富城影婚照,都由夏永康操刀。談起逾廿年前一幕,夏永康直言是「一場上天安排的錯誤」。 藝術,大家真係識條鐵,夏永康做過最荒誕的實驗。 「當年失焦是因為我忘記開自動模式,真的。還有我很緊張,拍的時候我全憑感覺,沒有想過它會失焦的,沖出來便失焦了。」當年,夏永康拍了一輯鬆郁蒙的錯版劇照出來,他的心離了七離。 相機與煙,是夏永康的最佳伴侶。 當年《號外》雜誌專訪張曼玉,邀夏永康到巴黎同遊,他隨意替她拍下補妝時一幕。 王家衛面前驚到瀨尿 醜婦終須見家翁,他捧着那叠失焦的夏氏蒙太奇,終於來到王家衛和張叔平前,面對判刑。「我真心害怕,平時見到他(王家衛)都驚。給他看相時,我真的驚到瀨尿,真係差啲瀨咗。」重要的事要講三次,夏永康重複念白。 結果呢? 「雖然全是錯版,但他和張叔平可以圈出來用,將不能用的變成能用。單是一個圈他們已可將我一生人的錯誤改寫了。」王家衛得到一堆失焦照仍可以化腐朽為神奇。「選了相後,我看到他們對錯誤的可能性,他讓我覺得錯誤可以不是錯誤,那些錯誤讓我學識錯誤,覺得錯誤不一定是錯誤。」夏永康越說越激動,一頭亂髮在空氣中飄揚。 王家衛電影《愛神》及《2046》仍是找夏永康當攝影。「我不明王家衛為何會找你?」我挑機。 「緣份吧,或者我好彩。」夏永康若無其事

20171215-葉七城:《相愛相親》:愛情的面向

葉七城:《相愛相親》:愛情的面向 2017年12月15日 https://www.spill.hk/films/love-education-review/ 張艾嘉導演的《相愛相親》,講述「愛情」在不同年代以不同的方式存在,戲中不乏爭吵場面,片名「相愛相愛」是個反諷,經過激烈的爭吵後,大家卻因此認清自己的執著,再開始學會退讓和放手的意義。 《相愛相親》講述「愛情」在不同年代以不同的方式存在,戲中不乏爭吵場面,片名是個反諷,經過激烈的爭吵後,大家卻因此認清自己的執著,再開始學會退讓和放手的意義。 電影有幾句點題的按語:「她相信一輩子,我相信一句話,你只相信一剎那。」足以道出三代人的愛情觀。 電影以岳慧英(張艾嘉 飾)為中心,丈夫尹孝平(田壯壯 飾)是位教車師傅,兩人結婚數十年,感情難免趨於平淡。慧英與同住的女兒薇薇(朗月婷 飾)經常因小事爭執,薇薇想搬走自立,她和音樂人男友阿達(宋寧峰 飾)的關係缺乏遠景,阿達原本在往北京追夢的半路上認識薇薇,就此在河南安頓來生活,阿達任職酒廊歌手,對每天演唱數次〈海闊天空〉感到無比厭倦。 因為一宗遷墳的事,令三代關係緊張。慧英的母親逝世,她想把鄉下父親的墳遷到城市,讓兩老合葬,她宣稱那是母親遺願。父親於鄉下的元配妻子,年老的婆婆(吳彥姝 飾)極力反對,更不惜以肉身守住墳墓,阻止工人遷墳。慧英不悅,訴諸法律,但政府先要慧英提供母親的婚姻證明文件,過程繁複,令慧英不勝其煩。 婆婆守墳一事,被薇薇鬧大,成為了電視台真人秀的「鬧劇」,令慧英大為憤怒。薇薇回鄉與婆婆尋求諒解,開始明白她與公公當年的愛情故事。 《相愛相親》講述「愛情」在不同年代以不同的方式存在,戲中不乏爭吵場面,片名是個反諷,經過激烈的爭吵後,大家卻因此認清自己的執著,再開始學會退讓和放手的意義。 《相愛相親》是部典型的家庭倫理肥皂劇,劇本是張艾嘉與年輕編劇游曉穎合作寫成,劇本很完整,感情很老練,角色很真實,三代人的執著躍現銀幕:婆婆守護婚姻約定一輩子,丈夫因生活而離鄉別井,半輩子沒有再回家,歸來時已是落葉歸根。面對態度強硬的慧英,也沒法因為「都是一家人」而退讓。 慧英是父親二房生的女兒,心理上有並非出自「正室」的不安全感,遷墳有可能只是她的想法,讓相親相愛的父母死後可以在一起,加上她已屆退休之齡,慢慢地步入老年,有她的不安和焦慮。

20170710-鄧小樺:愛國大片你個頭

鄧小樺:愛國大片你個頭 2017年7月10日 我看許鞍華的《明月幾時有》不是什麼愛國大片,倒是許氏一貫文藝小品王的風格,在抗戰大片的外衣下,還是有着香港視點和許鞍華一貫的女性筆觸。革命游擊隊女將方姑史上真有其人,而許鞍華把她塑造成一個文藝少女,偶像茅盾獲她營救後的答謝禮是送她一本簽名書,嘩,把讀者之愛上升到冒險救人的地步,比民族愛國情更實在。方姑加入東江縱隊的主要工作,其實是印版畫傳單的手作技藝,我說這也太浪漫了吧,許鞍華說「個時係咁上下」。 葉德嫻所飾演的方姑母親,壓場如故搶戲無比,自《法外/內情》以來訓練有素,我們香港人一見Deanie姐被人糟蹋,便肉赤到嗌出聲。馮睎乾說《明》中人人是英雄,但細看來,方母其實算不上「為國捐軀」,起意行動是想幫女兒完成派傳單的工作,憐愛下一代,過程中見到傷員而生惻隱,由親近至遠人,都是親眼所見,並無抽象的國家民族觀念,平凡得很。甚至,電影中點明方母「自私」、愛面子、貪小便宜、勸女兒「打日本仔多你一個唔多少你一個唔少吖」,這些都是港人常見習性,欠缺革命覺悟。但是我一直覺得,貪威識食的香港人,總有自己想要守護的人,於是在命運關頭不知不覺走到前線,因為血性和天性,賠上自己的一切。《葉問》中林家棟所飾的李釗是這樣,《明》中的方母也是這樣。 「不想連累人」是港式願望 張愛玲寫香港淪陷時期的散文〈燼餘錄〉,便是以「自私」切入抗戰主題:「我們只看見自己的臉,蒼白,渺小;我們的自私與空虛,我們恬不知恥的愚蠢——誰都像我們一樣,然而我們每人都是孤獨的。」是有了自我的意識,才會自私;而自我意識的另一面,就是不想連累人。方母叫方姑「不要連累隊友」時大家都會笑,但最後她向張詠賢說「連累咗你咯」時,全院鼻酸聲。香港人總想一人做事一人當;在中國,哪有這回事呢,秦代就有連坐法,中共則好說「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文革批鬥都是家人師友無一倖免的。不想連累人,是個港式的現代願望。 片中花不少篇幅描寫營救800文化人的史蹟;而香港人最熟悉的營救行動,當是黃雀行動。暗號是「跟著擔遮的人走」。周迅是最適合雨中打傘的了。葉德嫻那麼珍重地塞一把雨傘到她手裡。 無人可以阻止我們笑! 愛國大片的帽子太沉重;大家別要錯過《明》裡許鞍華式笑點。苑瓊丹帶入周星馳式氛圍,李燦森等人的港式煲冬瓜一聽就笑,而其實貌似很驚險的槍戰場面也可以笑。現在主

20171204-陳韋安:回應胡清心〈低端人口、高端教會與福音盛會〉一文

陳韋安:回應胡清心〈低端人口、高端教會與福音盛會〉一文 2017/12/4 — 15:33 感謝胡清心一文,寫得很好。雖然內文批判我寫的〈低端人口與高端教會〉,但仍然建議大家一讀。我也藉着回應這文,補充與澄清我一些看法: 一、我承認,文章的起點是基於我過去一星期在北京家庭教會與神學院教學的感受,以及這幾年我在建道神學院普通話學院與內地不同牧者交談的體會。尤其是這一次公幹,我深深體會到北京中產家庭教會發展的急速。(說中國沒有「中產」,說「全中國人民都是低端」的情感話,我不跟這個進路了,我所指出的「中產基督徒」很具體,乃指中國社會上流高消費的中上層基督徒)。我目睹中產教會與基督徒的驚人發展,也在課堂中向他們講述教會的社會性問題,我親耳聽見他們的回應。然後,我從北京回港後,聽聞「紅黃藍幼兒園」以及「低端人口事件」,憶起我在北京所接觸的基督徒。帶着感觸,就寫了該文,並將文章起名為 《低端人口與高端教會》。它表達了我內心的矛盾。當然,這是出於我的主觀感受。基於主觀的感受,我說「中國中產城市教會零社會性」的說法,確實是有以偏蓋全的問題——任何一個反例都足以推翻這論述。不過,整體來說,「普遍中國教會沒有社會性」的說法仍然是真確的。 二、不過,我的撰文實在沒有譴責中國教會之意,也沒有強求過中國教會須要參與社會而放棄生存。我的撰文目的只有一個:譴責與描述中共政權對教會的操控與扭曲。可惜,怪自己表達得不好,雖然文章已經多次強調教會的處境乃「迫於無奈」、「無可厚非」,但確實容易誤會我有譴責之意。畢竟,指出「窮孩子不足」,這話本來就是難聽和沒有禮貌的。不過,我要強調,我的撰文只是想指出導致窮孩子缺乏的幕後黑手,描述它如何卑鄙與奸詐地間接、直接地導致窮孩子的缺乏。不過,我明白,指出「貧窮孩子的缺乏」,沒有體諒的語氣作補充,實在是難聽的。從情感來說,面對中共打壓的中國教會,我應該表達更多中國教會的付出、同情與欣賞——尤其要指出中國教會在僅存的狹縫下的努力。我承認,這是我文章所欠缺的,也正是我令人誤會的原因。 三、有人說我是用香港教會的套路來理解中國教會,說這是我對中國教會情況的無知。我會說,若我強求中國教會要學像香港教會般走出來關心社會,這才是真正的強人所難。我 從 來 沒 有 要 求 過 中 國 教 會 要 如 此 行。我已經說了又說,中國教會的情況是「迫於無奈」、「無可

20171209-林輝:只因太希罕繼續相戀

林輝:只因太希罕繼續相戀 20171209 https://medium.com/@tassiefred/%E5%8F%AA%E5%9B%A0%E5%A4%AA%E5%B8%8C%E7%BD%95%E7%B9%BC%E7%BA%8C%E7%9B%B8%E6%88%80-4c4a7361cbdc 「也許,我們只適合在和暖日子,於歐洲城巿中偶遇。」(《Before Sunset》) Celine 失約之後八年半,Jesse終於在巴黎的新書發佈會上重遇她。Jesse 那本新書的名字叫《This Time》,說的是九年前在維也納的一場相遇,並以一個隱晦的結局終結,正如電影《Before Sunrise》本身。而在《Before Sunset》中,二人重遇,把懸念交代清楚,並再次迸發火花;我們都問,二人最終會走在一起嗎?《Before Sunset》的結局則其實並不隱晦,最後一幕 Jesse 一邊看著Celine迷人地隨著音樂輕舞,左手拇指一邊輕擦無名指上的介指,然後左手垂下並從畫面中隱去,就已暗示了Jesse不會再次錯過這個等了九年的soulmate。 的確,九年之後Jesse 和 Celine 的故事在《Before Midnight》延續,並來到了希臘Peloponnese。故事也不再只有他倆,還有 Jesse 和前妻生的14歲兒子、他們意外生下的一雙可愛孖女、以及在希臘招待他們的友人們。不變的,是歐洲依舊明媚的風光;但九年再九年,由《Before Sunrise》那毫無負擔的青春和浪漫,到《Before Sunset》那對現實的接受和反抗、對浪漫的無力和嚮往,再到《Before Midnight》-- 在現實面前負隅掙扎、對浪漫越益陌生的中年生活--是否即使是最美好的浪漫,也經不起歲月的摧殘?這不僅是二人貫穿十八年的話題,也是《Before Midnight》企圖為愛情下的註腳。 「你有認識誰正身處快樂關係中的嗎?」「也有的…但我覺得他們都在向對方撒謊。」(《Before Sunrise》) 而作為《Before》系列的粉絲如我,不得不說:這真的很殘忍。 說殘忍,因為《Before Midnight》令人看得很有壓力。由一開始 Jesse 送走兒子,到他與Celine在車上的對話,再到與眾人在餐桌上的互動,二人都處處流露出生活帶給他們的壓

20171222-趙崇基:國際城市

趙崇基:國際城市 2017年12月22日 七八十年代的台灣,其專制封閉程度,與一海之隔的中國大陸,可能只是五十步笑百步。因此,那個年代的香港,在海峽兩岸之間,有着獨特而優越的地位。 猶記八十年代初負笈台灣,每次從香港帶衣物過去,即使帶一件「大地」牌內衣,都要將「中國製造」的牌子拆去,免在過境時惹來麻煩。讀現代文學,當年此岸尊崇胡適,彼岸吹捧魯迅,魯迅的書也就成了禁書,更不用說有關共產主義的紅色讀物,一概在這個小島絕迹。 於是,來自香港的僑生,在包羅兩岸文化,就有着一點點優越感。加上香港是個中西文化交匯之城,自由開放的資訊,也讓香港僑生戴上幾分所謂國際視野的光環。最記得大一時,教英語會話的美國神父,對我知道James Dean這個叛逆青年象徵的名字大感意外。 誰料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台灣變成一個愈來愈自由民主的社會,而香港逆歷史潮流,向專制封閉之路而行。 今日的港式國際化,是連一個台灣學者來香港出席講座也入不了境。今日的港式大學,是連一個候任港大校長,說到六四事件都要諸多顧忌、語焉不詳。今日的港式學者,是教導香港人如何尊重一黨專政。今日的港式學校,是將唱國歌不肅立的畢業生趕出會場。今日的港式民主,是立法會保皇議員甘心自閹。 被拒入境的台灣學者說得沒錯:「香港不再是世界的香港。」香港人,請不要再自誇活在一個國際級城市。 趙崇基

20171221-梁家傑:還以顏色的補選

梁家傑:還以顏色的補選 2017年12月21日 《議事規則》一役未能引起香港人關注,民主派須總結經驗,反省抗爭策略,並以此為基礎,部署3.11立法會補選。 中共與上屆特區政府無恥地聯手利用人大釋法和本地法庭,DQ了六位一人一票選舉產生的民主派立法會議員,一巴掌狠狠地打在數以萬計選民臉上。3.11補選的主旋律,必定是將民主派參選人送入立法會,填補被DQ議員的空缺,修復否決權,不讓保皇派獨大為所欲為,要還以一巴掌,還以顏色。 不過,經「修議規,反拉布」一役,民主派應該明白,只是這樣叫陣恐怕不足以動員最多香港人出來踴躍投票。因此,3.11補選的副旋律,該是民主派善用所有專業和專長,聚焦推動一些可行的安老、房屋、教育等攸關民生的政策,讓選民憧憬民主派在立法會恢復隊形後,不再是一支只會拉布的團隊。我們堅定捍衛香港核心價值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同時,也能使香港人生活得比現在幸福。 與保皇派的3.11對決,成功關鍵在於民主派參選人能否連成一線,集中力量和聚焦論述。常記司徒華先生言:「成功不必我在,功成其中有我,於願足矣。」個人在選戰中勝利,不代表運動成功;但一場運動勝利,每個支持民主的人都是贏家。民主派陣營有必要更加團結,審時度勢做得民心的事,才能打好3.11這一仗,一場許勝不許敗的硬仗。 梁家傑

20171128-BAZAAR Salon:吳可熙發問!讓楊雅喆告訴你婊裏不一《血觀音》背後的表裡如一

BAZAAR Salon:吳可熙發問!讓楊雅喆告訴你婊裏不一《血觀音》背後的表裡如一 2017/11/28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4247 有了BAZAAR,才有時尚! 1867年,全球時尚雜誌始祖Harper's BAZAAR,在美誕生。 是孕育偉大時尚設計師、藝術家的搖籃,流行界巨擘的推手,當代藝術化育的搖籃。 《血觀音》這個戲就是在講,世界上有一種好叫做「我是為你好」,但是那到底為誰好?很可怕的一個問題。 TEXT/Angeline Hsiao PHOTO/双喜電影 吳可熙(以下簡稱吳):想要問一下導演是怎麼樣有這個靈感,寫出《血觀音》這部入圍金馬獎七項提名的作品? 楊雅喆(以下簡稱楊):其實這個電影的來源有很多,最早這個點子我已經放了大概十年。 那個電影片尾有說一句話,就是說: 「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眼前的刑罰,而是你看不到愛的未來。」 那看不到愛的未來這件事情對我來講,是一個很深的震撼,在我心裡面放了有十年之久。 原因是我有一次去做一個田野調查,然後看到就是有一群家長在學校門口發傳單,然後那傳單的內容是講說,某年某班的誰誰誰有愛滋病,請所有的家長聯合起來把這個有病毒的小孩趕出校園。那時候我非常非常的shock,就是你很愛孩子,可是你竟然用你的愛,去霸凌別人的小孩,那你教小孩的不是愛,而是恨。 這個小孩就是看著自己的爸爸媽媽在那邊發傳單的小孩,將來只會學到恨。所以我就把這個點子放在心裡面,醞釀很久啦,然後前幾年開始想要就是《女朋友・男朋友》上完之後,製片說我們應該發展一點新的東西,因為校園片台灣也已經做得很不錯了嘛,那不能再繼續往這個方向走下去。 所以我想轉向有點黑色的、有點驚悚類的東西去前進,那剛好看到有一些貪官汙吏在前幾年都爆發,其中有一個新聞是講說有三個法官,他集體收賄,收取賄賂,然後幫他們收錢的都是他們的老婆、小老婆、小三這樣。 那個時候我才開始注意到說,哇!原來台灣有很多白手套的存在,可是從來,即便是放眼世界,也沒有幾齣戲是在講這個神祕的中間人的故事,那我覺得這個題材實在是太神祕、太值得挖掘了,就開始了解他們的各種手段等等,然後就慢慢的發展出我們今天看到的《血觀音》。 吳:但是您身為一個男性創作者、或者是說男性導演,但是這個整個《血觀音》

20171220-林兆彬:《逃出魔幻紀:叢林挑機》:拍得精彩,但欠缺靈魂

林兆彬:《逃出魔幻紀:叢林挑機》:拍得精彩,但欠缺靈魂 21:27 20/12/2017 1995年的電影《逃出魔幻紀》(Jumanji)是一套非常經典的荷里活電影,筆者小時候在無線電視明珠台看過至少5次,被那副擁有奇幻魔力的玩具棋深深的吸引著,Robin Williams和Kirsten Dunst的演出更令這齣電影生色不少。當年以6千5百萬美元製作費,換得2.6億美元票房佳績,實在厲害。 十年之後由Sony Pictures和Columbia Pictures推出的「續集」《逃出科幻紀》(Zathura: A Space Adventure),雖然跟前作一樣改編自Chris Van Allsburg創作的兒童圖書作品,但票房強差人意,只得大約6千4百萬美元,蝕了大約70萬美元。主要原因可能是演員陣容欠缺吸引力,有份演出的Kristen Stewart當年還未成名。 最近在香港上映的新作《逃出魔幻紀:叢林挑機》(Jumanji: Welcome to the Jungle)同樣由Sony Pictures和Columbia Pictures制作,重新使用「Jumanji」這個詞語,在宣傳的時候包裝成《逃出魔幻紀》續集,完全無視《逃出科幻紀》的存在,勢要挽回2005年《逃出科幻紀》的票房劣績。 今次故事承接1995年《逃出魔幻紀》的結局,一名父親從海灘拾到Jumanji遊戲棋,打算帶回家中給兒子Alex玩耍,有趣的是,兒子寧願玩電視遊戲機也不玩遊戲棋。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那副Jumanji遊戲棋竟然變成了一盒電視遊戲帶,Alex將遊戲帶插進遊戲機之後,就被吸進遊戲世界了。 二十多年之後,四位正值反叛期的中學生Spencer、Bethany、Martha、Fridge被罰留堂,在雜物房內發現Jumanji遊戲帶和電視遊戲機。在好奇之下打開遊戲,四人被吸進遊戲世界,外貌和聲線都變成了成年人角色,例如探險家、動物學家、地圖學者等等。為了返回現實世界,他們必須完成指定的任務,因此,他們在遊戲世界內展開了一場大冒險…… 以戲論戲,今集拍得十分有誠意的,例如有Dwayne Johnson、Jack Black、Karen Gillan這些荷里活明星參與演出,而且,遊戲世界內有很多大型建築,CG動畫亦製作得相當高質素,各種由電腦繪畫出來的動物的像真度很高

20171220-月巴氏:HaHaHa~~Tommy Wiseau教曉我的事

月巴氏:HaHaHa~~Tommy Wiseau教曉我的事 21:26 20/12/2017 我有一鋪無聊兼嘥時間的癮:睇IMDB那些演員Profile——不是名演員,而是那些在電影中明明睇過但過目即忘的七、八、九線演員。咁做,不是基於惻隱或慈悲,而是想知道,當這些演員終其一生都在演繹第十男配角或第九女配角個Friend時,有甚麼意義?或許,他/她們都幻想過有朝一日會紅吧。我不能排除這個可能,問題是這個「可能」,真的太冇可能。 《The Disaster Artist》有一場戲可能提供了答案:一位不知名女演員千里迢迢去到冇冷氣的片廠,只為演繹一個根本缺乏周詳設計的媽咪角色,For What? 就是為了演戲。一個真心熱愛演戲的演員只要有機會演戲,就心滿意足(紅唔紅?則在能力範圍以外) 偏偏Tommy得不到這機會。業界中人都以理性角度睇死佢。人哋唔俾機會,一於自己創造機會——感性行先的Tommy決定開戲俾自己(資金點嚟?謎),並做埋監製編劇導演兼男主角——這就是在日後成為不朽傳奇的《The Room》。上畫的2003年,這齣動用600萬美元去拍的電影,票房只收得嗰千八蚊美金。 如果你有幸睇過《The Room》,你會明白這票房數字OK合理,因為片裡冇一樣嘢是正確/正常的:1.對白講咗等於冇講(即使部分懶有意思)2.大部分角色的故事線都得不到合理(或不合理發展),而是往往戛然而止(最經典自然是之前提及過的那個媽咪角色,她明明憂心忡忡同乖女Lisa講自己患了乳癌,但之後再沒有任何Follow,而這又明顯不是MacGuffin);3.演員們的演技大部分都得啖笑,偏偏你又睇得出佢哋好認真投入去演(最值得尊敬的肯定是飾演唯一女主角Lisa的Juliette Danielle,她露了點,為藝術白白犧牲。);4.近乎沒有外景,但每當跳去另一場前,又會好堅持地攝一啲九唔搭八的三藩市景色…… 成齣戲只在訴說一件事:由Tommy深情演繹的Johnny對Lisa有幾咁深情,但Lisa又Very絕情,移情別戀Johnny朋友Mark。最離奇是Mark明明口口聲聲話Johnny係佢一生中最好的朋友,但每次面對Lisa挑逗又異常歡迎。絕情的Lisa更Keep住向外界話Johnny打佢,令Johnny不明所以,忍唔住在走上天台時講出那一抽被記入電影史的經典對白:「I did

20171009-報導者 The Reporter:專訪《大佛普拉斯》導演黃信堯──人們拜佛,還是敗給虛無的寄託?

報導者 The Reporter:專訪《大佛普拉斯》導演黃信堯──人們拜佛,還是敗給虛無的寄託? 2017.10.9 文鄧心勝(特約記者)攝影蔡耀徵(特約攝影記者) 黃信堯在44歲這年,交出首部劇情長片《大佛普拉斯》,成為今年金馬獎10項入圍的最大贏家。在考進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之前,他和電影圈沾不上關係,累積幾支紀錄片後,直到3年前以《大佛普拉斯》的前身《大佛》,入圍了金馬獎最佳短片,才讓世人瞥見螢燭之光。黃信堯的作品不求與日月爭輝,鏡頭點亮生命最幽暗的角落,雖藉信仰為題,卻沒替任何信仰提出解答,觀眾不得不跟著故事逼視,捧在手心的蠟炬,究竟有沒有求錯對象? 《大佛普拉斯》台灣|2017 2017金馬獎入圍:最佳劇情片、最佳新導演(黃信堯)、最佳男配角(戴立忍)、最佳改編劇本(黃信堯)、最佳攝影(中島長雄)、最佳美術設計(趙思豪)、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林生祥)、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最佳剪輯(賴秀雄)、最佳音效(杜篤之、吳書瑤) 黃信堯,台南藝術大學畢業,早期紀錄片作品有《唬爛三小》、《帶水雲》、《沈ㄕㄣ ˇ 沒ㄇㄟ ˊ 之島 》等,2011年以《沈沒之島 》獲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暨百萬首獎。2014年以劇情短片《大佛》入圍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大佛普拉斯》為其首部劇情長片,並獲得台北電影獎百萬首獎及最佳劇情片。 與黃信堯談信仰,他先反問我們「信仰」的定義,不論是宗教或更廣義的層面,他的答案都是:沒有刻意去想。「我跟你講,人呀!你一旦貧窮,你連作夢都不敢。」 63年次的黃信堯在多神信仰的傳統台灣家庭長大,中學時就讀一神信仰的教會學校。在萬般皆下品的年代,老師眼中學生只分三類:會念書、不會念書、和沒有出息的人。黃信堯不會唸書也壞不起來,自認沒本事為非作歹,因此總被歸類成第三種──被視為沒生產力,也對社會沒貢獻的那一類。 弄不清楚為什麼,小時候的他常成為師長找麻煩的箭靶。小學五年級時,學校進行自治小小校長選舉,班上有同學起鬨投廢票,黃信堯參了一腳,只因同學的父母常跑學校,老師不敢動,他便成了代罪羔羊,不只被叫到台前罰站,甚至被扣上「長大會變成叛國賊」的大帽子。 「我沒有很氣,我只是很懷疑我到底哪裡做錯了?我只是蓋個廢票而已,為什麼會變成叛國賊?」黃信堯回想著說。年少的他,一直被尷尬地放在不被認同的地方,高一開學沒多久,就被學長叫到

20171220:我們的呼拉圈

我們的呼拉圈 21:18 20/12/2017 我設計的遊戲,有一個叫「暴走呼拉圈」。小孩子每人選自己喜歡的呼拉圈(不同顏色可選),然後踏進拿著呼拉圈,聽音樂四處走動。音樂停下便要站在相同顏色的小地墊。 昨天的二人小組,自閉症的男孩子和發展遲緩的女孩子一組。兩人自選呼拉圈後,快樂的走來走去,也能在音樂停時坐在墊上。然後我拿出一個小的呼拉圈,問他們:你們認為兩個人能一起進呼拉圈玩嗎?他們立即回應:不可能。我說:就試試吧!把小的呼拉圈圈起他們兩人,有點迫但還可以。我再拿大一點的呼拉圈給他們試,空間大了就更容易穿入。男孩子很開心的回應:舒服啦!女孩子只懂笑一下。 再給他們選擇,如果二人同時進呼拉圈,要大的或是小的呼拉圈呢?兩人同時選了大的。等待音樂時,男孩子不斷想把臉貼近女孩子,女孩子只懂左閃右避。我問男孩子:你這樣做她喜歡嗎?男孩子説:喜歡啊!(男孩子80% 的時間,都在自己的世界,也沒有看別人的表情。)我問女孩子:你喜歡嗎?女孩子說:不喜歡。那我告訴女孩子,要把自己的感覺告訴男孩子。女孩子望向男孩子:我不喜歡你這樣。男孩子沒有望女孩子,他停了一下然後再沒有把臉貼近女孩子。女孩子的話,男孩子是有聽到的。 二人在呼拉圈中走動,要分享空間,配合節奏速度,步伐的一致。看似簡單的遊戲,對於學習障礙的孩子,是有一定難度。 治療課的尾段,我邀請家長來看他們的遊戲。我問孩子:你們喜歡自己一個呼拉圈,或是兩人分享一個?男孩子立即回應:自己一個!我問媽媽:你聽到嗎?那是他最愛的空間。女孩子也跟著説:自己一個。我告訴兩位媽媽,男孩子想臉貼女孩子的事。男孩子要學會看見別人,女孩子要有被看見的勇氣。 我們永遠無法改變人的原質,而人的天命也不應被改變。他們都喜歡自己擁有一個呼拉圈。尊重是聆聽別人的喜惡,學習是踏入別人的境地看一下感受片刻。成人和孩子要學習的,根本上是沒有分別。 希望你喜愛自己的獨特呼拉圈時,也願意分享給身邊的人。別人邀請你進入他的呼拉圈時,不妨試試看。共舞一段,也是緣份。

20171219-方冰:不強調人權不能解決美國經濟不安全問題

方冰:不強調人權不能解決美國經濟不安全問題 2017年12月19日 劉曉波追思會2017年7月30日在台北舉行。(美國之音記者黎堡攝) 至少兩家在紐約的人權組織對川普總統新國家安全戰略提出批評。中國人權認為,新戰略沒有像以往的美國總統那樣提及民主和人權等美國價值觀,使這一戰略存在內在矛盾;美國筆會認為,新戰略把作為外交政策目標的人權和民主排除在優先之外將削弱美國的外交政策。 川普總統在星期一下午的講話中說,這一新出爐的國家安全戰略為美國提供了一個“清晰可行的手冊”。他雖然沒有像以往的美國總統那樣強調美國民主和人權等價值觀,但他表示,這個新戰略是在美國“長期價值觀指導下”完成的。 中國人權資深政策顧問高文謙說,新國家安全戰略的最大看點,是把美國的經濟安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強調“經濟安全就是國家安全”,“這體現了川普的執政風格。強調美國的國家利益無可厚非,中美建交後的美國歷屆政府都是如此。” 是“ 侵略者” 還是“ 競爭者” ? 但高文謙說,引人注目的是,新國家安全戰略沒有像以往一樣提民主人權問題,這使得這一策略存在著內在矛盾。“一方面說美國面臨3大挑戰,中俄等強權造成'對美國利益與價值觀不利環境';另一方面又不敢明言,在中國是經濟'侵略者'還是經濟'競爭者'上玩文字遊戲。” 2015年奧巴馬總統的國家安全戰略強調了促進和捍衛民主與人權的重要性。川普的新國家安全戰略顯然不同以往。 高文謙指出,實際上只要深究一下就很清楚:“美國經濟問題已成為國家安全的最大原因就在於,中國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採取了踐踏人權、犧牲環境的做法,以及不遵守國際規則的做法,從而把美國的工作機會給掏空了,而且造成美國對中國每年3000多億美元的貿易赤字——這是中國外匯儲備最重要的來源。不解決這個根本問題,美國的經濟怎麼能安全? ” 習近平上台後,一方面中國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另一方面人權狀況不斷惡化。北京當局對維權律師進行大規模鎮壓,對外國非政府組織進行更嚴格控制,對基督教等宗教團體騷擾打壓,對媒體和互聯網的限制強度前所未有,尤其最近,在北京,對“低端人口”的驅逐,都顯示了習近平並不畏懼侵犯人權。 重視人權民主外交才能加強 美國筆會自由寫作資深主任洛佩茲說,川普政府的新國家安全戰略中只提了一次“人權”,

20171220-時報影評:愛情與戰爭綻放的《芳華》

時報影評:愛情與戰爭綻放的《芳華》 GLENN KENNY 2017年12月20日 演員鍾楚曦在電影《芳華》中。 中國導演馮小剛並不能算是亞洲的史蒂芬·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然而同這位美國導演一樣,他涉獵的多種類型片都成了流行大片。2006年的《夜宴》是一部源自哈姆雷特的華麗武俠古裝片。2008年的《非誠勿擾》是一個以企業家財富為背景的浪漫喜劇。而去年的《我不是潘金蓮》則是一次改編暢銷小說的正式試驗,但不太成功。 他的新片《芳華》根據嚴歌苓的小說改編,講述1970年代初一個部隊文工團的故事。西方觀眾會在故事情節中發現與《摘星夢難圓》(Stage Door)和《往日情懷》(The Way We Were)的相似之處,舞團新人何小萍(苗苗飾)出身貧苦,被充滿英雄氣概與理想主義的劉峰(黃軒飾)選入舞團,影片很大程度上集中在她所遭受的歧視和排斥上。在中越戰爭期間,這些文工團成員又被迫成為了戰士和醫務人員。 影片對文化變遷的描繪非常簡潔,到了輕率的程度,然而並非沒有效果。(該片似乎在自己的祖國惹惱了一些人,它原本計劃九月上映,結果直到近期才推出。)電影快結束時有這樣一個場面:毛澤東去世後,一個鏡頭從側面顯示一名士兵走過一個鮮紅色的廣告牌——那不是宣揚共產黨統治榮耀的標語,而是一個可口可樂廣告牌。 作為一部直率感傷的情節劇,《芳華》還不錯。雖然有很多老套的比喻手法,演員們卻以清新溫柔的真誠態度讓它們重新煥發出一些力量。 GLENN KENNY 時報影評

20171222-鄺俊宇:我無可能再跟妳在一起了

鄺俊宇:我無可能再跟妳在一起了 2017-12-22 「我想說,我跟你一起並不是因為習慣了,也不是單單因為你對我好,所以我才要留住你。」女孩寫了一封信樹洞,她希望樹洞能把她的故事寫出來,好讓她留住一位在離她而去的人。 或許是因為女孩轉了新工作吧?或許女孩所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吧?她的脾氣越來越差,有時候,女孩在工作所受的苦,通通都轉介到另一半身上,她的另一半起初都不斷忍讓,曾想過不同的方法想女孩舒服一點,但都不管用,兩人不斷圍繞同一個問題吵架,直到一星期之前,對方終於忍受不了:「分手吧,我覺得很累,很辛苦。」 分手是吧?好,那就就分手吧!女孩回話的一刻,看來也沒有想得太透徹,犯了我們很多人都犯過的錯,氣上心頭,什麼難聽的說話都吐出來了,當事後冷靜下來後,卻感到後悔萬分:「為什麼我會這樣子說話的?」分開以後,女孩才終於稍為醒覺,她知道是她的錯,她曾經承諾過會改的,原來大多都沒有實踐出來,過往她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卻忽視了對方其實也有感受的,女孩有點著急了,於是她哀求對方復合,對方只淡然的一句回話: 「太遲了,我無可能再跟妳在一起了,妳也不需要再勉強改變來遷就我了。」 女孩聽到這句的時候,心真的很痛,心痛不在於對方的冷漠,心痛在於是她自己一手造成對方的冷漠,回想起來,她讓她的另一半受過了多少氣?有多少其實本來與對方無關的事,她多少次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對方應份去聆聽、應份去忍讓的事?現在女孩感到後悔了,但現在才感到後悔又是否太遲了? 「我不想愛得有遺憾,我只知道,我現在應該盡我的全力來留住你,你可否不要拋下我?因為只有你,才能讓我成為一個更好的我。」 女孩最後能否追回她?誰知道,後悔曾發過誰的脾氣,曾親手趕走了自己所深愛的人,看來是我們不少人都經歷過的事,決定要走了的誰,可有回眸看看跪在地上懇求你不要走的那張臉,你真的捨得了嗎?你真的捨得從此頭也不回的就這樣離去了? 樹洞沒有答案,樹洞只知道被拋下的人,尤其自知自己有錯的人,她的內疚與心痛,是其他人難以想像得到的,只盼望她能有多一次機會,多一次補救的機會,多一次,就夠了。 鄺俊宇

20171218-紐約時報:2017年,我們認識了這11位強大的女性

紐約時報:2017年,我們認識了這11位強大的女性 KYLE CRICHTON 2017年12月18日 https://cn.nytstyle.com/culture/20171218/extraordinary-women-2017/zh-hant/

20171213-陳志華:都是愛的代價──《相愛相親》

陳志華:都是愛的代價──《相愛相親》 20171213 三年前我參與編輯一本關於張艾嘉的書,訪問的時候,張艾嘉已提起正在籌備一部叫《陌上花開》的電影。事隔三年,電影完成了,易名《相愛相親》。劇本最初是成都女生游曉穎自己家裡的故事,本來是大學的功課,輾轉到了張艾嘉手上,幾經修改,就成了三代女性的糾結:薇薇(郎月婷飾)到了適婚之齡,與母親慧英(張艾嘉飾)關係緊張;慧英到了退休之齡,堅持安排自己父母合葬而跟姥姥(吳彥姝飾)衝突;姥姥到了松柏之齡,一直守在鄉下的夫家,丈夫早已在城裡再娶,跟別人生了女兒慧英和外孫薇薇。 不少人形容這是張艾嘉繼《20 30 40》後再拍的「30、60、90」。故事背景雖然在河南,說的卻其實是跨越地域、普世的倫理關係。情節出現了遷墳和電視真人騷,如果處理得不好的確會變俗套,但好在電影最想講的,還是對人情的洞察,遷墳爭執和電視對質點到即止。亦勝在劇本紮實,描寫細膩。姥姥一句「我不要你了」已抵千言萬語。寫到慧英在喪母後,半夜把自己關在廚房炒辣椒,嗆得女兒薇薇受不了,既克制表現了慧英對母親的思念(她母親最拿手做辣椒醬),毋須哭得唏哩嘩啦,就暗示了強烈情緒,同時點出薇薇對母親的不理解。 劇本結構也工整,以兩次撿骨,首尾呼應。姥姥嫁到夫家沒半年,丈夫就離家,死後才屍骨還鄉;薇薇看似率性,愛上打算到北京闖一番事業的搖滾歌手阿達(宋寧峰飾),卻怕自己像姥姥那樣空等一輩子。慧英在喪母後,要從任教的學校退休,愈來愈恐懼衰老及死亡,任職教車師傅的丈夫(田壯壯飾)默默在旁,看出她的焦慮。故事就加入跟慧英丈夫學車的王太太(劉若英飾)和慧英的學生家長小盧(耿樂飾)這兩個角色,突出慧英的「中年危機」,也讓她重新確認自己夢裡人是誰。 李屏賓的攝影總是在慢慢移動,細細觀察。佈景設計亦具心思,慧英的家裡,客廳放了個大木櫃,經常出現在畫面中央,把角色隔開,恰如家庭成員之間的隔閡。慧英把亡母的骨灰甕放在櫃上的當眼位置,正是那個骨灰甕(遷墳合葬)引發了故事的連串衝突。到後來,當各人必須正視問題時,櫃上的骨灰甕就換成一張全家福照片,以及一個寫著「家」字的裝飾碟,毋須對白囉唆說明「家」的重要,寓意已清楚不過了。 Beyond 的〈海闊天空〉和崔健的〈花房姑娘〉在近年華語片中近乎被濫用,來到張艾嘉的電影,卻用得相當有意思。〈海闊天空〉反映阿達任職酒廊歌手的無奈,每天被

20171214-邱懋景:《血觀音》美麗島的不美麗

邱懋景:《血觀音》美麗島的不美麗 22:52 14/12/2017 「我滿懷著確信,從巨船蓬萊丸底甲板上凝視著台灣的春天,那兒表面上雖然美麗肥滿,但只要插進一針,就會看到惡臭逼人的血膿底迸出。」──楊逵〈送報伕〉 楊雅喆的新作《血觀音》(The Bold, the Corrupt, and the Beautiful,2017)確實引領觀眾們重新領略楊逵的至理名言,因此,該片獲得第五十四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時,上台領獎的他舉起「沒有人是局外人」的標語字樣,相信若已看過該片的人,更可以感受導演此舉的用意。我想,他是鼓勵電影人要勇敢一點,又或者,台灣人,再勇敢一點,打破自己心中的小警總吧。 光看《血觀音》的片名,顧名無法思義,反倒是英文片名提示很多。沒有上映第一天去看該片,因為片名讓我摸不著頭緒外,看完前導預告也是滿頭問號,最要命的是,我難以擺脫楊雅喆《女朋友。男朋友》(2012)的既有印象,因此,實在是提不起勁去電影院早早欣賞。 不過我錯了,楊雅喆不只突破他自己,該片突破了台灣新電影「影響的焦慮」,選擇一條鮮少人走過,甚至是沒人走過的「婦.黑」之路。 《血觀音》用一句話描述,就是劇中的棠家一家三雌如何成為「婦.黑」的故事。什麼是「婦.黑」?婦是女性觀點的逞兇鬥狠,黑是普世皆然的貪婪政商結構。不僅如此,它想說得太多了──你可以找到若干與之相關的台灣新聞事件對號入座。它就像楊逵說的那支針,狠狠地刺進台灣滿目瘡痍的社會創傷。觀影的過程中,你慢慢地進入整起事件,你不能不思考,不能不說不,因為,你也從來都不是局外人。 直到片末,它還要回馬槍地說,沒有什麼光明的結局。縱然導演想說的話很多,不過結尾直接秀出字幕:「世上最可怕的不是眼前的刑罰,而是那無愛的未來。」這字幕的出現,讓它的效果到了極致說教的地步,與其如此處理,倒不如在開場前,就先上這段字幕作為楔子,可能比較好。 《血觀音》要說書,具體說一個我不跟你玩「餘韻」的美學,說一個你我都聽過的「白手套」──但我們好像都不是很清楚這手套要怎麼玩與接,才玩得優雅、接得高招的故事。這樣「中間人」的故事,不英雄、不底層、不黑白,灰灰地又幽暗得要死不活,弄權謀耍手段就是它的生存之道。是故,該片的整體美術風格設計也跟著陰陰豔豔,活得像在地府,與諸多牛鬼蛇神走一遭。若仔細回想該片的情節,你會有個疑問:欸,「婦.黑」是

20171218-區家麟:專欄講呢啲

區家麟:專欄講呢啲 2017/12/18 — 17:23 領展行政總裁王國龍與領展標誌。(圖片來源:領展網站) 領展巨獸,一向是非多。行政會議成員葉劉淑儀指控領展派說客「恐嚇」她停止批評,演變成誹謗風波,但引起另一問題,值得討論。 事件中,被指充當「中間人」角色的專欄作家,常撰文支持領展;他本身經營公關公司,和領展有生意來往。是否需要申報利益? 好些評論人會說,自己專業,金錢不會搖動其真心相信的事,信不信由你。 電視台的股市評論,股評人必須申明是否持有曾評論的股票。電台節目的兼職主持,很多人有自己主業,例如開公關公司,若遇上要評論有生意來往的客戶,一般做法,一是避席避談,保持緘默,或即時申報,提醒聽眾。大氣電波頻道是社會公器,一方面有業務守則規定,另方面評論人開誠布公,既可保護自己,也免招閑言閑語。 報章上的專欄作家呢?界線較模糊。專欄的題材包羅萬有,作者談生活感想,信手拾來,難免包括工作所見所聞與作者所信的事。不是說凡涉錢銀交易的東西都不寫,但可以於行文中巧妙地告訴讀者,自己牽涉當中的身分與利益;如果是厚顏無恥的宣傳,就明明白白告訴人,此謂公開透明,讓讀者評評理。 不過,眼見一些公關大員,於專欄中激賞某些活動,描述得巨細無遺,指名道姓,評價正面,奉若神明,似是高超公關稿。本人常有疑問,寫專欄有錢收,幫人宣傳又從客戶收錢,左右逢源,真美妙。 香港一地,阻人發達,等同殺人全家,我又多言了。 區家麟 曾經夢想浪遊世界,竟然實現了一大半。行過萬里路,又發覺,不如讀萬卷書;很多話要說,請讓我慢慢說。

20171218-馬家輝:余光中講鬼古

馬家輝:余光中講鬼古 2017年12月18日 第一次聽余光中先生說笑話是幾時? 若無記錯,應是卅七年前了。 十七歲的文青,在灣仔青文書店看見文學營活動的宣傳海報,「香港青年文學獎」主辦,到長洲三天兩夜,除了余先生,還有黃維樑、黃國彬、梁錫華等詩人和學者,晚上的飯後餘興,當然是文學遊戲,例如故事接龍,圍圈坐著,一人一句地合力創作小說,誰接不上或接得太無厘頭便算輸,輸了便要唱歌。另有個遊戲是「七步成詩」,輪流在踏出七步之後要寫成一首白話詩,輸了便要朗誦。 多麼純情簡單的歲月。 既是宿營,當然不可不講講鬼故事。這是余光中說的,他沒說是否原創:有個男人出門旅行,夜晚睡覺前刷牙洗面,面對浴室鏡子,一切如常,不陰森,不恐怖。他把牙刷伸進嘴裡,往左刷,鏡子裡的自己便往右刷;他往右刷,鏡子裡的自己便朝左刷。然後,他喝口水,仰頸嘩啦啦地漱口,低頭朝洗手盆把水吐出,最後抬頭望望鏡子——鏡子裡的自己竟然仍在刷牙! 眾人聽得拍掌大笑,年輕的人除了在寫作之際強說愁,寫作以外的時間其實都是笑聲。 翌日天色仍暗,大家已醒,摸黑到海邊石灘看日出,幾位前輩坐在石堆上望海,我們坐在另一堆石上,目不轉睛地望向他們,他們便是我們的文學太陽。 短短的文學營裡,余光中妙語連珠,輕輕兩三句話即可逗得滿室笑聲。時間一轉廿多年後,我第二次得見余先生,飯局上,他幾乎每句說出的都是幽默話,沒有半個人有興趣專心用膳,只因沒有半個人捨得不專心聽他說話。 而每當余先生說話,余太太總是淺笑地聽著,也看著他。這溫柔的一看,永恆的一看,早已是華語文學史上的另一首經典「詩」作,有幸見過的人皆被感動。余先生去後,滿目空茫,唯望存者節哀。 馬家輝 原文載於《明報》時代版(2017年12月18日)

20171218-健吾:群眾的聲音去哪兒?

健吾:群眾的聲音去哪兒? 2017年12月18日 試問誰人未發聲?發了,靜了,完了,沒事了。 在網絡,這幾天有些人在問:何以在立法會的集會,會如此門庭冷落?第一天集會只有幾十人,我電台的同事在現場採訪,有參加者說記者傳媒加警察的人數都比他們多。然後,你看到立法會議員終於都在最後一個月在聊「修改議事規則」懶人包,是一些短片,一些語帶幽默視像陳述的短片。其實整個建制派修改議事規則的綱領,一早就出來了:增加主席權力,總之所有事情都由主席話事,主席有權在流會後任何時候復會。 很可怕嗎?也許是的。因為,「拉布」似乎變成了在議員宣誓案被取消資格後,唯一對抗政府的武器,但泛民的資深議員如涂謹申都會在發言時說他不喜歡拉布。 然後,泛民議員又入了一些修訂議案,希望以「討論泛民的議事規則修訂案」這手段,去拖延建制派提出修改議事規則的程序。 只是,為什麼市民不出來呢?究竟發生什麼事呢? 很多「政工作者」活在自己的泡泡 我的知識分子朋友K說,這次市民不出來,是給泛民過去的做法一記耳光,對他們清晰地表明,你們以前的做法,已得不到市民的支持:「雨傘運動的時候,我都有時會覺得你(即健吾)的說法很狠。如你說雨傘退場後,整場民主運動將會停滯,甚至倒退。又或是你說『雷動計劃』是反民主的。我都覺得你說得很礙耳,覺得好像說得太盡。就連在2016年的時候,有人說你罵梁耀忠棄甲曳兵,不肯主持會議,你也有些讀政治的學生在面書(facebook)說:『先不論梁耀忠做了主席之後建制會如何玩嘢(抬槓),涂謹申當了主席之後一定會被司法覆核吧?為什麼要罵他?』現在很多人都說梁耀忠給梁君彥當了主席引發的失誤延誤至今了。哈哈哈。」 在網上,你仍然見到有人把頭像變成黑色,就覺得這樣就做了一點事去關心這個爛得不能再爛的議會;要不然,就再轉發一些網絡新聞網站,表態覺得自己已關心了事件。「這幾年來,他們都沒有進步過。」K君看着我,希望我給他一點安慰。 我只可以說,有很多「政工作者」活在自己的泡泡,覺得自己的立法會議員主子的面書專頁很多人看,去大牌檔跳跳舞唱唱歌、去結婚拍些婚禮照很多「讚好」,就會令人參加他們的運動。他們不知道,在外面的人看着他們,一時就對我們說這是「決戰時刻」,在立法會用議事規則第88(1)條去趕走傳媒和公眾人士,去提醒市民拉布一戰如箭在弦,之後就在大會說請所有立法會的同事記得

20171218-鄺穎萱:【小企鵝×果籽】當聖誕老人還小的時候

鄺穎萱:【小企鵝×果籽】當聖誕老人還小的時候 20171218 Jon Agee的繪本童書《Little Santa》。 【小企鵝×果籽】 聖誕節快到,送孩子們繪本童書作禮物,最好不過。今個星期我向大家介紹美國繪本家Jon Agee的作品,輕鬆小品看得蠻開心。聖誕臨近,為了應節,一起讀本聖誕書《Little Santa》(當聖誕老人還小的時候),我們都認識聖誕老人,從少便聽過不少聖誕老人的故事,印象中,大家可能已認定聖誕老人是個胖胖白髮白鬚的老伯伯,但你可有想過,他年紀小的時候是甚麼模樣呢?那些出現在他身邊的東西,例如他總會從煙囪爬進屋裏頭,或者坐在由八頭蹄大而闊的鹿群拉着雪橇車飛天,這些又是怎樣與他拉上關係呢? 原來克勞斯一家住在北極,那裏的冬天終年被白雪覆蓋,鵝毛般的雪花漫天飛舞,厚厚積雪鋪滿了整個地方,一層壓一層、新雪壓舊雪,走在雪上腳下會發出「嘎吱,嘎吱」的響聲。積雪剛好讓孩子們堆雪人、摘雪球,坐在小木板上從高處往下滑,也是非常不錯的玩意。對聖誕這位小孩來說,這裏就是他的樂園!但對他的家人來說,卻剛好相反,聖誕的父母認為北極的生活很艱苦,每天總有劈不完的柴、鏟不盡的積雪、釣不夠的魚穫、補了又補的被子,就是連火爐裏的柴火總也燒不旺,凡此種種,沒完沒了的工夫實在叫人累得要命。冬長夏短也為日常生活帶來不少麻煩。偏偏這些看在聖誕眼裏,卻有玩不完的遊戲寶藏,由堆雪人,裝扮松樹到自家烤製人形薑餅都是聖誕喜歡的玩意。從煙囪口進進出出更是他的最愛。所以,當克勞斯一家最終決定搬去陽光燦爛的佛羅里達州時,聖誕很傷心。「你們難道不會想念這些松樹、冰凌和一望無際的白雪?」 就在一家人忙着收拾行李的晚上,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暫緩了搬家計劃。大雪幾乎覆蓋了整個地方,聖誕的家門被牢牢堵上了,只留下露出的煙囪可以進出,成為離家的唯一出口,看來這雪下得還是有點份量。家人着聖誕從煙囪爬出去,找人救援,他沿着大路一直往前走,被他遇上一頭被積雪掩埋全身的馴鹿,他出盡氣力,最後把小鹿救起,馴鹿帶他飛到小精靈的住處,聖誕順着煙囪滑進屋裏頭。他向新認識的朋友自我介紹,還說了家裏的遭遇。「我們可以幫忙,」小精靈說:「我們來做一些鏟子,這樣就可以把你的家人都救出來!」 書中描述聖誕救起一頭被積雪掩埋全身的馴鹿。 很快,精靈們合力做好鏟子。「好了,聖誕。」小精靈說:「我們怎樣去你

20171211-鄺穎萱:【小企鵝×果籽】野蠻人性

鄺穎萱:【小企鵝×果籽】野蠻人性 20171211 《蒼蠅王》讓我們看到人性的面向,讓我們可以從文學作品中細讀自己。 今個星期介紹諾貝爾文學獎得主William Golding的作品《Lord of the Flies》,相信80年代在香港念中學的都曾經看過,就像George Orwell的《Animal Farm》。故事講一群逃避戰爭的英國孩子如何在荒島上求生存,並逐漸顯露出人性之惡。一群六歲到十三歲的男孩遇上飛機失事,眾人流落荒島。島上山明水秀,平靜的湖泊變成了孩子的澡堂與嬉戲場所。樹叢裏的野果,讓他們三餐飽肚裹腹。但「平靜」的荒島生活不久開始逐漸變調,有些小孩謠傳島上有猛獸出沒,人心惶惶,繼而出現騷動;有人更厭倦了每天吃果子、尋求救援的生活,想要得到肉食來源,於是計劃獵捕山豬,並自稱「獵人」。以 Ralph為首的男孩有計劃地建立了「兒童政府」,堅持大家應遵守規矩、耐心等待救援。激情的Jack卻嚮往自由狩獵,一心想在無人島上稱王。理念不合讓男孩們分裂成兩大陣營;建立的僅有秩序迅速土崩瓦解,隨着一場意外,衝突日漸加深,最後伊甸園更化為煉獄。Jack與Ralph在小說中分別為野蠻與文明的化身,彼此的矛盾更因其他男孩的無形恐懼而變本加厲;Ralph堅持島上沒有怪獸,但Jack為求爭取領導地位,就以獵殺怪獸的承諾操控討論權。中間穿插代表不同價值、信念的人物,這些角色令故事充滿了各種寓意,超越了揭露人性醜惡的層次,這本書多年來出現過不同的解讀方式。而最具象徵意義的,就是「Lord of the Flies」《蒼蠅王》,本來只不過是孩子狩獵後遺棄的一個佈滿蒼蠅的豬頭屍首,但在暴力日漸抬頭下,成為了眾人心目中的圖騰,「蒼蠅王」在作者筆下,是人性邪惡的匯集。 1983年William Golding榮獲諾貝爾文學獎,而《蒼蠅王》在西方文學史上也擁有不朽的地位,因為它警惕世人:「惡」是人類永遠樂此不疲的志業。只要有血腥腐味,就會有蒼蠅飛來聚集。善良總是要為罪惡付出無盡的代價。《Lord of the Flies》跟一般童話故事「邪不能勝正」的方程式大相逕庭。故事裏的男孩本可以和平相處,在島上建立秩序,但卻演變成殘暴的獵殺遊戲,當再沒有「遊戲規則」的外力規範,在追求本我慾望的情況下,獸性往往超越了人性,逐步展現出「人性的野蠻」。但此書同時令讀者思考:善與惡帶主觀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