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7的文章

20170830-區家麟:別忘記,澳門風災過後有選舉

區家麟:別忘記,澳門風災過後有選舉 2017/8/30 — 11:49 颱風「天鴿」吹襲後,澳門要求解放軍救援 澳門天鴿風災算是安頓下來,政治很討厭,卻無可避免要談。 上文〈天鴿一役,不須沾沾自喜〉,談到「天災」的一面,此文講「人禍」。 風暴預測沒有百分百準確,但訊息傳遞的主動權在氣象局手中。現代管治,溝通是成敗關鍵重要一環,訊息發布要適時、靈巧;縱使澳門在香港之西,一般而言掛風球會比香港略遲,當然正常,但颶風臨門,不能官樣文章,不能樣版式的「早上九點掛八號風球」就算,刻板的語言使人麻木,不能預警。 連一眾業餘氣象友,一看颱風強度與進襲方位,再看當日是初二天文大潮,都知道天鴿風暴潮唔講得笑。這些資訊幾近唾手可得,由香港天文台的預測到全世界超級電腦的數值預報,全部上網有得睇;之前一天美國日全蝕,即是太陽月亮連成一線,會令潮汐大漲大退,這是初中地理。澳門氣象局竟然沒有特別預警,照樣行禮如儀發出格式僵化的文稿;結果,市民無知無覺,慌忙執拾時遭風暴潮沒頂,澳門氣象局難辭其咎,低級錯誤,成為政治溝通的反面教材。 在香港,「李氏力場」的笑話一向幾好笑,是年「力場」失效,網民分析是李氏撤資的明證;不少澳門人卻真的相信澳門有「賭牆」,主導掛風球的決定,例如有澳門人就懷疑,澳門賭場一般八點鐘荷官換班,當天遲遲於早上九點鐘才掛八號風球,就是要讓賭廳運作暢順。 賭業令澳門庫房滿瀉,特首崔世安回應澳門人怒火,再施殺手鐧:派錢,只要說得出蒙受風暴任何損失,都幾乎有得分。一些香港人嗤之以鼻,我倒一向認為,年年派錢,把錢交回澳門人手裏,應該會比怠慢庸懶的澳門政府用得更有智慧。 澳門賭業前幾年最風光時,淨賭稅收入有  1300 億,縱使這幾年稍為回落,本年上半年澳門賭稅收入近五百億,意味着全年單憑賭稅,已足夠澳門政府全年開支,還未計其他方面的稅收。如何用這麼大筆錢,真的好傷腦筋。結果大筆盈餘不懂用好,忽略重要基建設施;口袋富有,配套、軟件皆不足。預警不足,善後混亂,民防緊急應變無啟動,就連多少人失蹤也沒正式講過,結果令謠言滿天飛。 政治經濟學上,有所謂「資源的詛咒」講法,很多國家地區,滿地金銀銅礦,或石油蘊藏量高,表面風光,城市亮麗,但錢來得太易,人們肚滿腸肥,容易不思進取,無動力推動社會變革。一業獨大,也容易扼殺其他產業,令經濟持續單一化,權錢合流,扭曲政

20170830-林超英: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無環保專業人士,好遺憾

林超英: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無環保專業人士,好遺憾 2017/8/30 — 11:26 特首林鄭月娥昨委任「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希望帶動公眾大辯論房屋土地問題,其中22人為非官方成員,不少委員曾支持發展郊野公園,被質疑「重發展輕保育」。香港鄉郊基金主席、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表示,新成立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未有邀請環保專業及康樂相關人士加入,他感到遺憾。 林超英今早主致港台節目,批評小組成員偏向發展,「好遺憾委員會無環保專業,沒有人代表康樂(專業)的人士,很多(成員)專業都是同起樓有關,工程、測量、建築、園境等。」 他指出,即使是委員會內經濟相關人士,都是與團結香港基金會有關,「(團結香港基金會)先後出過N個報告話要開發郊野公園…(小組內)反對郊野公園起樓的團體基本上無,係好遺憾。」 對於主持人指小組成員之一吳祖男是長春社理事,林超英指,吳本業是大學教授,只是擔任環保公職。 林超英強調,覓地應分先後次序,也有不同方法,不一定開新的土地,「將工廈改劃成住宅,或在好闊公路加建上蓋,在上蓋上建屋,正如鐵路上面可變成住宅一樣。」他稱,不少地方住宅相對矮,同樣可加建,例如本港已預留土地擴建迪士尼,可改作住宅發展,「到底是擴建樂園重要,抑或香港人住重要呢?應諗諗。」 他另舉例新界土地現有粽地等平地,不支持以填海、開發郊野公園尋覓新的土地。他期望,政府不要因為急於覓地,而拋棄一直以來的覓地政策、制度及原則。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黃元山在同一節目稱,基本上認同林超英有關覓地有先後的說法,但例如迪士尼公園第二期只佔60公頃,他預計未來30年本港需要多9000公頃土地,「要幾多60公頃的地皮,先夠9000公頃呢?」 黃元山說,他個人不反對重建,「但重建要幾耐?洪水橋都是平地,政府已夠做緊,但要幾耐呢?」 林超英

20170828-鄺俊宇:很難去憎他

鄺俊宇:很難去憎他 19:41 28/8/2017 深愛過的人,你很難去憎恨他。太難了,畢竟是曾經如此走近心扉的人,就算你多想以憎恨他來減輕他所帶來的痛,但說穿了,你只不過是騙自己,他是多麼的十惡不赦,但他惡在哪裡呢?他只不過最終沒有選擇愛你而已,就這樣罷了。 記得他剛拋棄你的時候,那段時日的確很難過,我們很容易在原位置打轉,大概是他的狠心深深的傷害了你,你傷心透頂再死去活來,開始下決心憎恨他,後來不知因為什麼原因心軟了,又開始懷念與他一起時最甜蜜的回憶,再發現,他不是已經走了嗎?原來他早已不再屬於你了,於是,你又開始傷心了,這循環恍如無間地獄,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 那麼你最終是以憎恨來結束跟他之間的感覺嗎?嗯,時間再過多一點以後,你會發現真正的結束,是你對這一個人再沒有太多的感覺了,他是你曾深愛過的人,僅此而已,那麼現在還有機會跟這個人復合嗎?不了,真的不了,有一些感覺,好像留在從前的時光裡比較好。 要沉澱這種狀態,不容易,到最後還是時間的問題吧?不捨得放開他嗎?那就讓時間過得再久一點,因為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一直愛著一個已經不再愛你的人,本身其實是一個很傻的舉動,愛很珍貴,應該要留給同樣懂得愛你的人。 深愛過的人,你很難去憎恨他。 那就再放鬆一點,不特別去憎恨他好了,對著這個人,不需要你太多的情緒,都過去了,再多的傷心都只不過徒勞,別傷太深,就要由你自己開始先保護你的心。 鄺俊宇

20170829-林兆彬:《打死不離三父女》依然精彩,但深度不及舊作

林兆彬:《打死不離三父女》依然精彩,但深度不及舊作 29/08/2017 首先利申,筆者都算是「印度劉華」Aamir Khan的小粉絲,尤其非常喜歡《作死不離三兄弟》和《來自星星的PK》這兩齣曾在香港上映的舊作品。它們以嬉笑怒罵的方式,分別大力批判印度的教育制度和宗教迷信風氣,讓我有極深刻的反思。最近,我懷著相同的期望觀看新作《打死不離三父女》(Dangal),老實說,感到有點失望。 《打死不離三父女》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男主角Mahavi在年少時曾經贏得印度全國摔跤比賽冠軍,但後來因為經濟理由被迫放棄運動,唯有期待自己的兒子能夠「代父從軍」替他完成夢想。可惜,天意弄人,妻兒誕下了四個女兒。正當他心灰意冷之際,他發現長女和二女天賦異稟,竟能輕易打低男生。自此,Mahavi便不理會世俗的眼光,教授兩個女兒摔跤,希望她們能夠贏得世界冠軍…… 《打死不離三父女》的票房超越《作死不離三兄弟》和《來自星星的PK》,刷新印度史上最賣座電影的紀錄。不得不承認,電影的完成度很高,故事非常勵志、熱血和感人,把三父女的關係描寫得很細膩。演員們為了拍攝電影而增肥和操練摔跤,彷如真實的運動選手一樣,為電影添加了不少誠意和毅力分數。 可惜,或許是由於迪士尼有份投資的緣故,《打死不離三父女》的風格明顯與《作死不離三兄弟》和《來自星星的PK》不同。在電影開初,故事仍然保持著以嬉笑怒罵方式諷刺社會的風格,但由電影中段開始,就變成了一齣典型的荷里活式勵志運動片,沒有喜劇元素,劇情公式化,欠缺驚喜。只是由平時看慣了的大美國主義,換成為印度的愛國主義。 此外,與兩齣舊作品相比,《打死不離三父女》對社會的批判明顯欠缺力度。在電影上半部份,其實是精彩的,講述Mahavi不理會世俗的眼光送兩個女兒去參加摔跤比賽,帶出了多個印度的社會問題:女性地位較男性低、性別歧視、童婚、政府對運動員缺乏資助等等。可惜,同樣由電影中段開始,就再也沒有類似的情節,反思空間不足。 總結來說,《打死不離三父女》雖然勵志動人,呼喚女權,但深度明顯不及《作死不離三兄弟》和《來自星星的PK》這些舊作品。想看諷刺時弊作品的話,《來自星星的PK》仍然是我心目中的No.1。 林兆彬

20170825-AM730:冇權冇勢是原罪?

AM730:冇權冇勢是原罪? 2017-08-25 憑此片獲得「都柏林影后」的科倫絲佩芝氣質獨特,演活歐洲女性美態。 電影以「毒婦」作為賣點,但主題不止於女性權益,更涵蓋對性別、族種和階段歧視的批判。 即使生於同一社會,人都有階級之分,最低層者我們稱為「低下階層」。這個「低」包涵了許多範疇,諸如收入、身份、地位、權力……因為向來比人「低」,被欺壓、被監管,看在上位者眼裡似乎是「常理」,所以當他們反抗時,這些上位者便認為「不合理」,亦基於壓迫愈大反彈力愈大的常理,當他們欲扳回一城時,反抗行為過激便被判為「罪人」,甚少人去深究反抗之「源」,更甚是,現實中的「莫須有」罪名可多的呢。《馬克白夫人的誘惑》(Lady Macbeth)就是說著一個這樣的故事。 無性無愛無自由 此片改編自俄國極富爭議的小說《Lady Macbeth of Mtsensk》,是知名俄羅斯小說家尼古拉列斯科夫(Nikolai Leskov)的作品,故事上跟莎翁的四大悲劇之一《馬克白》毫無關連。故事以十九世紀英國郊區為背景,講述女主角嘉芙蓮被迫嫁到規矩多多的有錢家庭,承受和忍受著一段無性無愛無自由的婚姻,某次丈夫出外工作,她與家中僕人發生了性關係,後來戀情東窗事發,她不惜殺人以換取(佢以為嘅)真愛。 道德底線? 列斯科夫擅寫短篇小說,此書正是他其中一篇代表作,由威廉奧杜特(William Oldroyd)執導的電影版,承襲了原著的「短小精幹」特色,全片只有88分鐘,屬低成本小品之作。此片去年在多倫多影展舉行全球首映,期後又於世界多個影展上放映,至今年4月才於英、法等國正式公映,而香港則成了亞洲唯一上正畫的地區(南韓、台灣都是電影節放映)。無論是原著小說、改編的舞台劇版抑或這部電影版,每一個改編作品都極具爭議性,而此片亦不例外。雖然在影評界備受讚賞,但對普羅大眾而言,女主角行為似乎踩中大眾的道德地雷。 科倫絲佩芝敢言回應 此片自上映以來,引起不少道德討論,作為主演的科倫絲佩芝,大概已有心理準備應付提問。她在多倫多影展時接受訪問時,記者問:「嘉芙蓮的行為被猛烈抨擊,你有保護她嗎?」她說:「我很保護她,她是我的英雄,至今仍是……我時常為她跟別人爭論……她是戲中的受害者。」記者反問:「下!佢殺人殺動物?咁都叫受害者?」她回答:「她是因為身處如此境地才作出最直接的反應,

20170825-AM730:陶傑 卓韻芝 專家Dickson,與毒男談情說性折射社會現象

AM730:陶傑 卓韻芝 專家Dickson,與毒男談情說性折射社會現象 2017-08-25 性這回事,有些人視為禁忌羞於啟齒,有人則愛獵奇式高談濶論,活於廿一世紀,在幾乎每齣荷李活電影都有情慾場面的年代,不乏開宗明義談性的節目,毛記電視「偽人」專家Dickson的毒男形象深入網民心,早陣子他走進ViuTV錄影廠,絕不是搵工跳糟,乃是求偶心切,要跟卓韻芝和陶傑談談情,說說性,主持清談節目《晚吹-啪啪Channel》,在情路上屢戰屢敗的Dickson坦言:「希望從兩位的經驗之談,更能了解人性的關鍵,最重要是女性的想法,做到真正的體貼。」然而,面對毒男的苦情剖白,阿芝笑言負不起為對方「解毒」的重任,作為節目的唯一女主持,惟望能呈現女性的觀點,「女性的感受,實能反映社會現象。」陶傑則認為Dickson無懼毒男標籤,不失為跨界的樣辦,折射其他邊緣群體的處境。毒男、烈女與才子,從性談到社會現象,各有獨到的見解。 文:許惠敏 圖:莊振邦、蘇文傑 髮型:Sam Pan @ La Môd Salon(卓韻芝) 化妝:Micky Choy @ such a good...(卓韻芝) 服裝:agnès b. (卓韻芝)、unending (Dickson) 卓韻芝形容跟Dickson主持節目,有時感覺猶如自己開talk show,Dickson像觀眾不斷提問「真係㗎?」 零實踐的理論派 由陶傑、卓韻芝和專家Dickson主持的《啪啪Channel》,自8月中開始逢周日晚十一點半播放,Dickson自言是左右傳攻的鐵腳,輪流與才子和烈女談情說性,3位風馬牛不相及的人,如何促成這次合作?「問ViuTV吧!我們沒有主動要求跟Dickson合作。」阿芝搶先回應,陶傑則淡然道,「性這話題,是跨階層跨性別,所以有這配搭也不出奇,不同界別的人一齊談論,才有意思。」在兩人眼中,Dickson是名副其實的理論王,陶傑認為,「他代表著『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的類型,很多企業大老闆也遇過這樣的下屬,市民亦遇過如此的特首。」在兩位大師面前,Dickson自認最膚淺,「陶生較為哲學和人性,是我從未想過,思想上的擴闊。」阿芝則讓他多了解女性的思考角度,體貼她們的真正需要,「以前會將自己幻想的事,強加於別人身上,例如別人覺得你煮早餐、接放工很煩,我卻以為別人很需要,很浪

20170819-魏德聖談下一部電影,400年前台灣史詩片

魏德聖談下一部電影,400年前台灣史詩片 發稿時間:2017/08/19 18:36 最新更新:2017/08/23 20:14 中央社即時新聞 台灣導演魏德聖今天在日本東京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談到自己的愛情觀、下一部電影的方向及對票房賣座的看法等。 魏德聖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談到下一部電影時說:「下一部比較大喔,也是在歷史,可是是講400年前台灣的歷史,講荷蘭時期的台灣,希望可以讓全部的台灣人,甚至全世界的人,來重新認識台灣剛出生的樣子。」 這部電影將是史詩類型,內容有愛情、有戰爭、有歷史。 他表示,主要會是3部電影,但演員卡司還不知道,現在還在過第一關。劇本早已完成,現在在籌備,因為400年前的美學、文化是什麼樣子?有西方的有東方的,有原住民式的等,都需要時間去考究,及場面如何鋪排。 魏德聖說,考究部分目前已告一段落,正在做美術呈現的設定。等全部都差不多到位,然後就開始找資金,資金到位後才會開始找演員。 談到期程,魏德聖說,還不知道,「我們不去設一個明確的時間,總是希望愈快愈好,可是這些事情真的快不來。」 有沒有覺得自己最適合拍攝哪種類型的電影?他說:「我不喜歡給自己這樣一個框,有些我不喜歡也不擅長的,我當然不會去試,但是對我喜歡的,我都想去試看看,但是生命跟能力還是有限,能試的我會儘量試,不會強求就是。」 魏德聖說,像這次做這個音樂劇的電影,自己也沒想到,相信很多觀眾也嚇一跳,怎麼突然冒出一個這個東西來,他自己也不知道,就覺得好玩,試試看。 中央社即時新聞

20170828-素黑:想逃才是真的

素黑:想逃才是真的 2017-08-28 剛在上海舉辦了一場小說新書發布會,在極然禪味的家具茶空間「優在集」談傷痛的意義,還首度公開親自泡了小說裡出現過的兩款茶,其一是蛻變茶「初心」。 這茶讓人內斂和內觀,不少讀者在香港已親身往所屬的茶館品嚐過了,甚是特別的茶。我把它帶到上海。當天其中一位嘉賓是我十年好友李蕾,她是上海電視台著名的主持人兼作家,也是聲音演說的專業導師。她喝過「初心」後說:「這茶喝出誠實,第一泡特別老實。第二泡喝後身體裡有東西在轉動,從上到下一直在轉,很貫通,讓我發現身體是在的,這點很重要,因為我們平時其實是跟呼吸、節奏、跟心跳割離的。這第二泡走得很遠,老實話我「不喜歡」,因為她是要我面對自己,可我其實還未準備好,所以身體就在轉了。說真的,每個人都需要這泡茶,有點像護法一樣,它很勇敢。這麼多年一直想控制自己的情緒,可還是會發脾氣,還是會失控。怪不得我在逃避這茶,她真是我的鏡子呢。茶不打探你的隱私,卻可以讓你感受到療癒。」 我說,因為她想控制,所以失控,情緒是管理而不是控制的,前者是與它在一起,後者是要除掉它。這就是療癒和治療最大的分別:療癒是為同在,治療是對抗和對立。 毛病總是改不好,治不癒,多半不是無得醫,病頑劣,其實是你還未準備好,想面對是假的,想逃才是真的。好的茶是來助你勇敢地面對自己的。 素黑

20170825-素黑:有種病叫完美主義

素黑:有種病叫完美主義 2017-08-25 有種病叫完美主義。發生在強女人身上的話,會有幾個與其外表相反的特徵,譬如: 1. 敏感焦慮:容易對小事情患得患失,精神緊張,很難駕馭生活上無法用大思維大邏輯理解和化解的困局。 2.缺乏安全感:傾向質疑和否定自己或別人的能力,外剛內怯,變得沒有完全感,覺得自己不夠完美,轉移要求伴侶給她安全感,影響幸福關係。 3. 自我否定:因為自己的出眾而被視為無需被照顧和愛護,形成既自強又自卑的孤獨心理。 4. 壓迫性強:傾向將緊張轉嫁給伴侶、朋友、下屬或孩子,向他們發出無理的指令,徒添壓力,事後或牢記在心,或馬上失憶,叫人無所適從,生人勿近。 5. 多疑傾向:擁有焦慮不安的典型負面情緒傾向,把一切歸納成為支持她負面想像和推斷的證據,容易生疑,妄下錯誤判斷。 6. 嗜甜傾向:完美壓迫症者在壓力增大和情緒失控時,喜愛吃大量甜品零食,表面可能是為減壓,生理上卻製造更大的血醣不平衡波動,加劇情緒失調問題,不曉得嗜糖會讓情緒起伏極端化。 追求完美的女人,在潛意識裡甚至可能有點拒絕舒服的病態,喜歡辛勞,在不斷的自我要求中,暗裡享受不被理解和孤立的隱性「快感」,鞏固「無人明白我」、 「無人及我水準」的孤單感,放不下剛強的外衣,怕被別人看到內裡柔弱的一面,自大與自卑膠著。逞強與自我孤立,是完美主義者的身心健康障礙。 素黑

20170826-劉山青:機場快線蝕足20年,港鐵最會講大話

劉山青:機場快線蝕足20年,港鐵最會講大話 2017-08-26 高鐵路項目最新估算開支為港幣844.2億元,預期目標完工日期是2018年第三季。政府表示,高鐵香港段的乘客量預測及經濟效益為: 2016年的預算每日乘客量預測(雙向) 99,000 人次; 西九龍至深圳/虎門/廣州 84,000 人次; 西九龍至廣州以外地方 15,000 人次。 而2016年的預算營運毛利率以扣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收益計算為34%;50年營運期內預算平均每年節省的交通時間 4,200 萬小時;50 年營運期內預算的折現經濟效益(按 2009年價格計算)(主要計及乘客節省的時間) 為870 億元;按實質計算的經濟內部回報率 6%。 政府同時表示:「由於我們建議以公共工務工程形式建造高鐵香港段,由基本工程儲備基金(而非借貸)支付有關建造成本,所以在營運期內不需要負擔巨額利息開支,因此需要政府按年補貼高鐵營運開支的機會極低。」 機場快線 政府要大家相信它,最好就是看一看相類以項目的機場快線。機場快線是作為於赤鱲角的新機場項目的一部份興建的。它的建造費相當昂貴,赤立角機場造價為707億,機場鐵路造價為340億,佔一半有多。 它在1998年7月6日隨着興建於赤鱲角的新機場正式啟用同時通車,模式上屬機場聯絡軌道系統。根據《營運協議》,機場快線並非日常公共交通工具,而是主要供商務及旅遊之用。機場快線的票價調整不受票價調整機制約束。 蘇澤光在臨時立法會解釋過此項目(註1)。他表示,「機鐵項目在財政上自給自足,無須由現有地鐵系統補貼。其基本財務計劃包括在40年的經營期內取得10%的內部回報率、地鐵公司就機鐵借貸的款額不得超過114億元、在 2005年或之前悉數償還機鐵項目的債項,以及由1997年起向政府派發股息。機場快線香港站至機場站一程的收費為100元,機場快線的市場佔有率將為30%。」 到2006年,政府表示:「由於乘客就往返機場的公共交通服務有不少選擇,預其市場佔有率已由 2001 年的 27%下跌至目前的 21%。」 到今天,它才向立法會披露少許財務資料。 即在20年來,這項目一直虧損。到今天,在未計算利息和稅項前,它才沒有赤字。由於它從未盈利,當然沒有利得稅了。但其利息呢(註5)?在港鐵年報中,我們只看到其收入約十億。港鐵將其財

20170826-蘋果:專訪郊野公園之父:林鄭勿成破壞郊野公園罪魁禍首

蘋果:專訪郊野公園之父:林鄭勿成破壞郊野公園罪魁禍首 2017年08月26日 近年政府不斷明示暗示,要打郊野公園主意。五十年前,湯博立在《香港保存自然景物問題簡要報告及建議》已預言,政府可能受到地產商的壓力,以經濟理由要求開發郊野公園範圍,不幸言中,「郊野公園是香港其中一項最重要的資產。她(林鄭月娥)有需要了解保育郊野公園的重要性,不要成為破壞郊野公園的罪魁禍首。」雖然已八十有七,他仍然有心有力,剛剛由美國東岸老家、遠赴西岸的內華達山脈遠足。 「郊野公園之父」湯博立與其太太 (《蘋果日報》圖片) 地產商、土豪和政府正在法例監管下「不可發展」土地以外的邊陲土地磨刀霍霍。 (《蘋果日報》圖片) 他在1965年發表的《Talbot Country Park Report》已預言政府受地產商壓力,或會開發郊野公園範圍。(截圖自本土研究社Facebook專頁) 湯博立與香港的緣分,始於六十年代初。港英政府透過國際自然保護聯盟邀請湯氏伉儷來港做研究。他倆是該聯盟的專家成員,負責東南亞國家的保育計劃,「當時香港的郊區人跡罕至,只有來伐木的和做考察的師生。」當年港人未有郊遊的概念,難以想像現時每逢假日,龍脊上竟出現人龍,「西貢和大嶼山的居民仍以捕魚、耕種自給自足,與世隔絕。」鄉村的祭祀儀式,亦令湯博立大開眼界。 交通不便,各處山頭各自精彩,卻同樣光禿禿一片,「山上幾乎沒有樹林。除了昂船洲和維多利亞城(即中西區)山上。」日佔時期,香港的林木被砍伐一空。這兩處當時是軍事禁區,普通人不能闖入,樹木得以避世。戰後,市民仍會在集水區範圍伐木,作為燃料和建材,造成水土流失問題,促成政府設立郊野公園。 除「上山」,湯博立亦曾「下海」。「每到一個新地方做研究,我和我太太都會坐飛機觀看整個地區。」一九六三年三月,他乘坐皇家香港輔助空軍的飛機到香港大嶼山一帶考察。飛機突然傳出巨響並冒出濃煙,機師決定緊急降落。機身直插入海,曾經是美國海軍陸戰隊成員的湯博立處變不驚,「我從機翼下損毀的部分逃出去,但當時水裡全都是泡沫,飛機仍在打轉,要估水面在何方。」 他和機師並無大礙,成功游上水面。一艘舢舨駛過,救起他們,「當時中共有船隻專門捉拿出公海捕魚的香港漁民,幸好船上的女漁民並不是他們的人。」言語不通,經過一輪指手畫腳,女漁民意會他們是天外來客。另一邊廂,湯太得悉飛機失蹤時

20170825-尹瑞蘭:推理與批判性思考

尹瑞蘭:推理與批判性思考 2017年8月25日 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接受民建聯創黨主席曾鈺成主持的有線新聞節目訪問,香港有部分的年輕人抗拒,甚至視國家為香港最大的敵人,「跟共產黨有關係的,反而是通識教育六個單元中,有一個叫做『現代中國』,是沒課本的嘛,教師自己去找資料,是有一部分教師很反共,所以他自然就令到我們的年輕一輩呢,在這二十年裏面,有一種思維就是反對中國執政黨。」因此范太建議「現代中國」單元不應在中學文憑試通識教育試卷中有必答題,「你必答題呢,其實對那些出題目的老師都有壓力的。如果你問一些關於六四呀,又會有些人說你在推動」,「但其實為什麼要有通識教育?就是希望我們學生每樣東西都懂一點,那所以在現代中國那個單元不需要有必答題,讓他們自己選答」。根據范太的推理,部份香港年輕人抗拒中國共產黨是因為通識科的「現代中國」這個單元出了問題,筆者今天就談談「推理」。 「推理」(Inference)是指「找出並得出合理結論所需的因素;形成猜測和假設;考慮相關的資訊,從資料、陳述、原理、證據、判斷、信念、觀點、概念、描述、疑問或其他表達形式中推導出結論」(Facione, 2011)。范太的推理是這樣的:通識老師自行搜集教學材料→部份通識老師反共→在通識課堂中教授反共思想→(結論)部份年輕人反共。筆者現在嘗試根據范太的推理,看看是否得出相同的結論。 首先,教育局強調通識科沒有教科書,書單上只有參考書,所以相信有半數通識科老師是「依書直說」的教學(廖國雄,2017)。因為沒有可應用的通識教科書,教師需因應學生的需要自設教材,如果有既定的教科書,便失去了開設通識教育科的原意,且亦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郭康健,2007)。即是整個通識科全速六個單元都沒有教科書。其次說部份通識老師反共,究竟全香港有幾多通識老師是反共的呢?有沒有針對通識老師的政治立場而做的調查呢?如果說有部份通識老師是反共的,我相信亦有部份通識老師是親共的,亦有些是政治中立的。第三,這些部份的反共通識老師在通識課堂中教授反共思想,是事實嗎?有證據嗎?還是只是「個人認為」反共的通識老師一定會在通識課堂中教授反共思想?那麼,親中的通識老師在通識課堂中教授親共思想有沒有問題呢?范太因為以上三點的推理就得出結論:部份年輕人反共,完全不是建基於資料或證據,而是根據主觀,這樣的推理未免太粗疏、甚至可以說是偏頗吧。

20170823-尹瑞蘭:邏輯與批判性思考

尹瑞蘭:邏輯與批判性思考 2017年8月23日 香港特區政府於8月1日公佈新一屆副局長和政治助理名單,其中爭議最大的,是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的任命,蔡是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教聯會)前副會長及福建中學(小西灣)前校長。香港立法會教育界功能組別議員、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副會長葉建源指出,蔡在去年的兩次立法會及選舉委員會選舉中獲得票數甚低,證明教育界對她的立場和表現並不認可和支持。然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和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均反駁指泛民反對任命蔡若蓮的理據欠缺邏輯。筆者今天就談談「邏輯」。 「邏輯」(logic)是形容一門哲學,明確地說明得出有效結論的規則(Halpern, 1989, p. 168)。邏輯是批判性思考的其中一個重要元素。早在1941年,美國學者Edward Glaser為「批判性思考」作出定義時都有提及「邏輯」:(「批判性思考」)「是對理性探索與邏輯推理的方法有所認識,並應用上述的方法」(Glaser, 1941, p. 5)。 在香港,「邏輯」是通識科提倡的批判性思考中一種重要的能力。考試及評核局(考評局)早在2008年已經指出,level descriptors 中的第五級有三個向度,包括(1)多角度思考及背景之重要性,(2)批判性思考,(3)掌握探究過程及反思。而在第二個向度—批判性思考中,包括了「以精簡、合乎邏輯和有系統的方法傳達意念」。可以說「邏輯」是通識科重視的能力,而且此能力是批判性思考的其中一個元素。 有關蔡若蓮的任命,反對的人認為蔡若蓮在兩次教育界選舉都落敗(第一次是2016年立法會教育界功能界別選舉中得票甚低(64142有效票中得票18158,28.3%;第二次是同年年底的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一般選舉結果(教育界),得票7827),可見教育界對她不接納和不認同,今次她獲任教育局副局長是「敗部復活」,是不合邏輯的任命。 究竟委任一位在選舉中落敗的人為副手是否不合邏輯?在外國是有先例的。希拉莉在2008年參與美國民主黨總統初選,最後卻敗於奧巴馬。奧巴馬當選總統後,希拉莉出任國務卿。但是今次的爭議點是:蔡若蓮有亮麗的履歷(擁有三個碩士和一個教育博士學位,曾經教書、擔任校長,亦在教育局參與過國民教育的教材制訂工作,擔任過教聯會副主席),可是兩次參與教育界組別的選舉,兩次都落敗,正正是「明確地說明得出有效結論的規則」,就是教育界

20170826-蘋果日報:【每當變硬時】幫女優捽乳,為夜總會宣傳,奇女子見盡港色情業演變

蘋果日報:【每當變硬時】幫女優捽乳,為夜總會宣傳,奇女子見盡港色情業演變 15:50 26/8/2017 九十後、○○後或許看慣日本AV,卻未必知道九十年代初香港盛產鹹片。那年頭經濟蓬勃,男人有錢就身痕,社會有錢就open,色情事業大行其道,除了埋身肉搏,老式電影院也播放鹹片,包括本土派製作。 一旦身體解放,思想也一樣,創意澎湃,想得出鹹片名《借叔一簫》、《G觸者頻亦樂》、《芥蘭強狂插菠菜蓮》、《大濫交嘢公園》。膽子也跟隨身體解放,梁文道說法國大革命期間人民讀的是色情小說,所以當時行為特別大膽。 王火火是香江奇女子,當年在AV片場做幕後人員,男優找她抹汗,女優靠她捽硬乳頭。之後她轉投廣告業,宣傳豪華日式夜總會,見證香港紙醉金迷的一頁。每當變硬時(鹹片名),便知人生揭開新一頁,其後到法國讀書,成為藝術家。 大國崛起,從此不一樣,兩年前封殺《武則天》女角的事業線,確保政權的事業線平平安安,香港也收緊下體取悅老爺,失去創意,丟了膽子。昔年百花齊放,左中右勢力並列共存,今日變成單聲道,當游蕙禎一句扑嘢無地方你也接受不到,抗爭不會有希望。 九十年代初是卡拉OK輝煌年代,當時王火火在某大製作公司上班,寶麗金等唱片公司都是客戶,張學友《吻別》、《相思風雨中》的MTV她有份炮製。名為助理美術總監,實為跑腿,拍攝黎明《相逢在雨中》的木屋就是她找師傅搭建。 她也跟劉小慧、湯寶如、黎瑞恩合作過,以及大家未必知道出過唱片的劉嘉玲、溫碧霞。王火火憶述,某導演拍攝教育電視出身,處理MTV不熟手,被溫碧霞訓斥:「除絲襪不是這樣拍的!」 同一家公司,同一批人手,日間拍完《相思風雨中》,晚上拍《簫塞豐乳中》,她說:「日間拍攝MTV,立即夜晚就拍鹹戲, 兩、三晚拍完一套鹹戲,一個多小時菲林上油麻地戲院。」當時她的日與夜,就是香港的日與夜,光暗晦明並存。 那時候不少明星演出色情電影,王火火有份製作的卻是山寨貨,女優都來自北方寒苦之地,「據我所知很多持雙程證,本身來香港做妓女,有大佬帶來,有背景的。」無證工作,故此必須夜間閉門拍攝。 她負責選女角,要求對方脫光驗明正身,確保不是帶病上陣。 「有些其實幾三尖八角,有些其實幾有病,身體有疤,見到她牙都爛了,或者看見她有吸毒的瘡,身體有損傷,唔得。」即使借位拍攝,嚴禁真做,「入唔入都好,有身體接觸,不想她傳染疾病給

20170825-葉青霞:【果籽影評】內向人心理探戈

葉青霞:【果籽影評】內向人心理探戈 15:50 25/8/2017 二人前一晚才共享溫馨夢境,現實卻有大段距離,總是不能靠近。(蘋果日報) 電影中,鹿到小溪喝水,尋找食物的鏡頭,都在大自然中捕捉。(蘋果日報) 簡述呢部電影(含劇透):傷感中女悲情老男屠房遇上你撤我退製造距離夢中成鹿我飲水你又黐埋來拉拉扯扯左閃右避寧死解脫一刻戀上靈與慾交纏。外向人未必明,內向人會好like,Extroverted introvert會覺得好中。這部匈牙利電影獲得今屆柏林影展金熊獎,女導演伊迪高從內向人視角,描寫兩個身心有缺陷的人,如何走出自建的保護屏障交流。怪人的心理探戈,浪漫到毫巔。兩人在屠房工作。屠房,現代人不欲觀之。電影以紀錄片方法拍攝屠宰過程,沒讓牛受額外痛苦。 我們只管吃爽滑彈牙的肉,逃避直視宰殺過程的血腥。一頭情緒可能比人類複雜的動物,走進去數分鐘就被奪去生命,放血去內臟,剖開切成一塊塊「有標準」的肉,是何等冰冷無情。死亡在這裏被冷漠對待。選擇把二人放置在現代化屠房工作,合適不過,切合二人性格。手殘障的屠房男主管被孤僻女下屬吸引,她有社交障礙及強迫症,對答笨拙,害怕基本身體觸碰,拒人千里。回家用胡椒鹽罌模擬互動,竭力希望跨越comfort zone,非不為也,不能也。她總是去找小時候見的心理醫生,可見心理障礙源於孩童時代,童年陰影難以驅散,細節讓人代入主角心境,係feel到佢有幾想又有幾怕同人接觸。 機緣巧合下,兩人發現彼此做着相同的夢。個機緣係有啲啲太巧合,Anyway,接受到。夢中大家變成鹿,互相依偎,滲出高糖份的甜。鹿在寂靜雪地呈現的是溫暖,對比屠房的冰冷。日與夜,現實與夢境,徘徊陌生與相隨之間,身體與靈魂sync唔到。影片光影和構圖不得了地靚,世人眼中唔多美的weirdo,電影用鏡頭關懷。女主角如霜似雪,越看越有氣質。後段選了《What he wrote》為「陪葬曲」,Laura Marling的歌聲唱出女主角不堪被拒的絕望,完場後忍不住瘋狂loop。電影確有頗多對劇情進展沒作用的人物與對白,刪去細枝末節,集中二人的互動,會更深刻。 《夢鹿情緣》 (On Body and Soul) 導演:伊迪高安怡迪 演員:愛麗珊德拉波比莉、基沙莫查爾 現已上映 評分:82分 記者:葉青霞

20170826-游蕙禎:陳情表

游蕙禎: 陳情表 15:49 26/8/2017 前後思忖良久,方能下筆。 許多的感謝和抱歉,非能以一字一句、一篇短文足道之。選舉前的意見、選舉期給予幫助、耗盡精神時間趕出來的文宣、通郵、無數日夜的街站、選舉後的建議、共同商討區務方針、辦公室的日常運作,還有許多未能盡錄的事情,太多人曾予我的援助,無不感銘於心。 直至政府入稟、被裁定失去資格,一切倏然而止。 我的議助們,在極匆忙的情況下收拾辦公室用品,撤離1003,對他們而言無疑是屈辱,予我,是萬分愧疚,不止令他們無法於議員辦公室中一展所長,更是未盡全力保護他們。投票予我的人,失去在議會的發言權,單就這一點,我難辭其疚。之前的選舉需集眾人之志方有好成果,然敗退可在一夕一念之間。 除了道謝或致歉,十個月來面對如斯巨大的變故,我很想用文字紀錄。紀錄自己往日的問題,作為往後的參考。心態決定一切。假若不檢視過去自身的窘態,只會淪於「贏-》輸-》迷失-》不知所為何事」的循環。回首昨日的驕奢躁進,確實汗顏,但這是自己種下的因,結的果要由自己品嚐。 以往的順遂,會令自己遭打擊後迷失了方向,憂慮自身可否再言復起,非懼再次於官司敗北,而是懼怕了人們如何看待自己。然一日不作行動,人們便會一直以既定形象視之。相比經歷過無數風雨的前輩,我的一厥不振稚嫩得可笑。換一個角度思考,這也是因為我無形中已被議席牽著鼻子走,覺得自己除了繼續爭回議席,已無事可做,無用武之地,實際上是可恥地推卸責任。一個由二萬多名選民推舉的代議人物,豈會因為失去議席而無可用之處? 最使我汗顏的,是自己竟然也墮進傳統議員「以議席為先」的思維。 以往之過永不可彌補。之後所作的動作,也無助修正當時的失誤。惟尚有太多的事情和工作需要實踐,早早擬定時間表和項目,逐項推進,是我本應實行卻一再拖延的事,如今也無拖延之理。目標貌似不可行,是因為方向不清;如今迷霧漸清,繼續前行,才是必要之義。政策議題的研究、討論,以至論述,以往或許馬虎,今日不敢輕忽處之,因為這就是方向之指標。 如今貌似失去了一切,但回想兩年前的自己,何嘗不是孑然一身?雖有理念,然而若這理念要有寸進,我必然要痛省昨日之非,再以不同的角色和崗位拾道而行。 路從不易走,也很遙遠,但願往後我們的堅持,會成為互相鼓動的力量。 游蕙禎

20170827-游智傑:1987-The Last Emperor

游智傑:1987-The Last Emperor 15:49 27/8/2017 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1987年上映是由中國大陸、義大利、英國合作拍攝的歷史傳記電影。是一部講述清朝的最後一任皇帝-溥儀一生。三歲登基,六歲退位,接受英國人莊士敦的教導,母親去世、結婚、離開紫禁城、參與滿州國,入獄等等,生命中重要的階段,整體而言The Last Emperor是一部可以認識及瞭解溥儀生平的教材電影。 當時充斥東方舊思想與西方新思想的時代而溥儀被夾雜在中,而他內心一直想改變,那種疑惑及抗拒,宮殿可以說是溥儀的搖籃而最後這個搖籃在也裝不下年幼的時的溥儀,此時的溥儀已經長大了,這個搖籃也明顯成了無形中的籠子,溥儀就這樣被鎖在紫禁城直到1917年復辟失敗趕逃到了天津,而在日本的建議下他原本想利用日本來重新振興復辟大清帝國,「救民於水火」在日本的支持下,先擁有滿洲,再圖振興復辟大清帝國的目標計劃,但最後溥儀雖然名義上貴為滿洲國康德皇帝,但是溥儀實際上所有重大權力和決定都要得到日本關東軍的批准,才可以實行,所以溥儀最後仍被日本人控制,溥儀可以說從三歲開始一直到1959年12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政才有了自由,而這個自由到底是不是溥儀所想的自由,就由大家來猜測了。 而本片由義大利導演Bernardo Bertolucci所導,原先本部電影是全長166分鐘英語版,所以在電影中皇帝及所有演員皆是說英文,而不是中文,當然這部電影是拍給外國人看的,不過後來有了中文配音版本,所以我兩種語言版本都看了一次,而電影編劇也參照愛新覺羅·溥儀當初寫的自傳《我的前半生》因此在此電影故事是接近寫實的。在這部電影中我認為最感傷的就是當他追出去見婉容的那一刻大門被關上,而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妻子離開他,站門前卻不能任由的開啟大門。而電影中的"The last emperor" Music by Ryuichi Sakamoto,旋律的起伏就像是訴說曾經壯盛輝煌的一切,也伴隨著淡淡的憂傷,溥儀內心掙扎的悲痛,相信各位看到那幕及配樂心中一定會湧出不少感觸。 不簡單的是這部電影在拍攝時正值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中,其為胡耀邦、趙紫陽主政時期,當時是中國政府對外來文化及國內思想控制及管理的最為寬鬆時期,亦是自1949年中國共產黨執政以來,首部獲得中國大陸政府全力

20170826-吳志森:幫兇和共犯

吳志森:幫兇和共犯 2017年8月26日 聽完石永泰和梁家傑兩位大狀,在港台電視節目就雙學三子被改判入獄的辯論,以及其他電台的訪問,我對石大狀的印象,沒有好轉,反而更壞。 石大狀繼續堅持「求仁得仁」的言論,雖澄清並無貶意亦非涼薄,但仍然令人無法釋懷。 石大狀再三強調,提出公民抗命,就是要自我犧牲感召市民,因此之故,對判處的刑期,不應討價還價,他甚至認為,全世界抗命者都不會這樣做。 如果跟足石大狀的思路,刑期是否愈長愈好?處分愈嚴厲愈有效?按照同一思路,如果判處死刑,即時槍決,最能求仁得仁,甚至要多謝法官大人的成全,因為這種自我犧牲,最能感召市民起來反抗,推翻暴政,革命更會在一夕之間發生。這種講法,與嘲弄反抗者:「絕食有咩用啫,不如自焚啦!」其冷血涼薄,只有一線之差。 石大狀說要公民抗命,就不要對刑期討價還價,這種堅離地的評論,明顯與現實脫節。 獨裁政權將反對者關入監牢,令他們長期失去自由,消磨反抗意志,甚至將他們殺害,除了要將反對聲音徹底消滅,更是要殺雞儆猴,產生震懾效果。對所有以法律名義進行的政治迫害,不但要對刑期討價還價,更要寸土必爭。 發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台灣美麗島事件,包括施明德在內的「首犯」,本來以叛亂罪被判處死刑,後經美國施壓,才改判長期監禁。如果沒有島內島外的「討價還價」,台灣的民主運動骨幹一夜之間被剿滅殆盡,台灣的民主化不知何年何月才會實現。 作為法律菁英的石大狀,當然有權高高在上、指點江山,批評別人好心做壞事,勸勉年輕人留得青山在哪怕沒柴燒。但香港所以成為香港,多得先行者付出努力和血汗。石大狀得到今天的成就,嚴格來說,也是靠前人的犧牲和代價換取回來。 眼見香港的極速沉淪,包括石大狀在內的社會菁英,有否捫心自問,他們可曾付出過什麼努力、代價和犧牲,力抗腐敗力量,力保我們珍而重之的核心價值。如果菁英們以毫無關連第三者的姿態出現,繼續發表自以為是「持平」的言論,即使主觀意圖並非如此,至少在客觀效果上,是做了當權者的幫兇和共犯。 吳志森

20170826-鄺穎萱:【小企鵝×果籽】令人尊敬的法官

鄺穎萱:【小企鵝×果籽】令人尊敬的法官 2017年08月26日 書中主角Ruth Ginsburg今年八十四歲,出任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廿三年。 今天我介紹一本關於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Ruth Ginsburg的童書,書名叫《I Dissent: Ruth Bader Ginsburg Makes Her Mark》,主角Ruth Ginsburg今年八十四歲,出任此職達廿三年,是美國司法界的泰斗。她多年來在司法界一直與保守派角力,維護自由、平等及人權。五十年代女性律師十分稀有,Ginsburg是法學院中的異類,1956年進入哈佛大學法學院時,總數約500人的學生中只有9位女性,她畢業後成為一位為女性權利奮戰的法律人。1971年,Ginsburg協助美國民權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提出訴訟,成為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關於憲法保障平等權利適用於性別歧視的首宗案例,而她撰寫的訟詞被稱為性別平等訴訟的始祖。 以大法官做主角的童書,會否令小讀者呵欠不絕呢?作者Debbie Levy採取了一個十分有趣的角度,就是書名:I Dissent,書中充滿類近的詞語,如反對、抗議、不贊成……。故事開始是Ginsburg孩子時代目睹的種種不公平,如公共場所的告示:「猶太人與狗不得進入」、「不歡迎有色人種」。「我反對」的想法就在那時開始。進入學校之後,她質疑為何男生學木工,女生一定要學家政,她本身是左撇子,質疑為何一定要用右手才是正常。她畢業於法學院,爭取性別平等,反對聯邦大法官歧視女性的言論。每一頁都是大大一個字「I Dissent」,但書中結尾有趣的地方,是寫她與保守派大法官Antonin Scalia的關係,兩人立場雖然南轅北轍,經常互相爭論,但大家都尊重對方立場,亦會認真表達自己觀點,法律觀點及政見不同,無損兩人友誼,他們一起去跳降傘,也齊到印度騎大象。 一個人對社會習以為常的事,提出異議或反對,是個人信念推動社會進步的起點。此童書是告訴孩子「反對」的意義,「反對」二字只是手段,更重要是擇善固執,堅持自己信念,敢於面對別人的攻擊、批評。Ginsburg由不滿種族、信仰及性別不平等開始,終身為改變美國社會的不平等現狀而奮鬥。在最高法院的裁決中,經常反對其他法官的意見,因為她認為自己的異議聲音,是為了社會的未來,深信有朝一日

20170825-石琪:《鮫珠傳》、《俠盜聯盟》都不突出

石琪:《鮫珠傳》、《俠盜聯盟》都不突出 2017/8/25 — 9:44 《我的少女時代》的台灣新星王大陸進軍大陸,主演大型奇幻武俠片《鮫珠傳》,香港上周開畫,沒有引起多大注意。 香港「天王」劉德華的新片《俠盜聯盟》本周香港上映,與舒淇、張靜初、楊祐寧、曾志偉和法國尚連奴合演,卡士大,還有很多歐洲名勝景色,但反應也不熱烈。這兩片先在大陸打對台,《鮫珠傳》票房過億,《俠盜聯盟》超過二億,以華語大製作來說並不理想,被《殺破狼・貪狼》後來居上,比起《戰狼 2》更望塵莫及。 內地武星吳京自導自演的《戰狼 2》大破華語片賣座紀錄,可見現在大陸電影市場的「本土化」奇軍突起,內地觀眾要看「自己人」,港、台明星和導演未必吃香了。 實際上,《鮫珠傳》和《俠盜聯盟》一古一今,共通的是同為神偷奪寶片。兩片都不惜工本,然而都屬於東抄西襲的翻版公式,見慣見熟,成績麻麻。 《鮫珠傳》的內地導演楊磊拍過《九州・天空城》電視劇,今次亦取材唐缺原著《九州》系列小說,描述人族和羽族爭霸,恩怨情仇很複雜。王大陸飾演鬼馬神偷「盜聖」泥空空,盜取鮫珠,他與內地女星張天愛(不是香港前輩張天愛)飾演的女俠黑羽結成冤家拍檔,企圖破解鮫珠的機密,當然不斷歷險打鬥。 片中天空城機關重重,像半科幻半神話的西片,加上古龍式武俠,搞打搞笑搞特技,可算熱鬧,王大陸風趣,張天愛冷艷。不過比起類型相近但奇詭得多的《星際特工:千星之城》,就相差很遠,儘管路比桑這部新片也不是很好,局部受《阿凡達》影響,然而想像力與攝製技術並非目前華語片所及。 至於香港馮德倫編導和監製的《俠盜聯盟》,完全模仿西方神偷盜寶片,型男艷女,豪華包裝,亦玩玩電腦、航拍機和小蜘蛛機械人。劉德華演出獄神偷,與拍檔舒淇、楊祐寧在法國康城、捷克布拉格、烏克蘭基輔等地歷險。尚連奴演法國警探,曾志偉演賊阿叔,沙溢演買起古堡、酒庄和珍寶的華人「土豪」,張靜初則演劉德華舊情人。 《俠盜聯盟》像舊式荷里活片,但頭腦簡單,更不及《職業特工隊》系列豐富緊湊。其實廿多年前周潤發、張國榮、鍾楚紅合演吳宇森的《縱橫四海》,已經跑到法國盜寶歷險了。近年成龍的《十二生肖》亦到歐洲及世界各地盜寶,鬥智鬥武,比《俠盜聯盟》出色。 演員方面,舒淇賣弄風情,仍然很自信,亦有幽默感。其他角色就平平,尚連奴也失色了。劉德華則處於中年轉折期,今年演得較有成熟感是《

20170826-周勁倫:教育局處理興德學校的方式對校本管理的衝擊

周勁倫:教育局處理興德學校的方式對校本管理的衝擊 2017年8月26日 早輪興德學校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一再出現在報紙頭版。在連日的報導中,校長的所作所為及校董會監督不力的種種荒謬事情都備受廣泛關注。隨著校長終於被罷免後,不少人士包括教育界教代表都表示歡迎,似乎對教育局今次的處理都很認同。當大家都只著眼於學校的不是時,其實教育局在整件事上的處理又是如何? 先容許一點「事後孔明」,自教改以來,「評估」成了教育主調,教育局一向都是透過自評、外評和區域教育服務處等方式去監督學校運作,然而興德事件並非一朝一夕的問題,顯然教育局的恆常監管方法並沒奏效。我不禁要問為什麼教育局那麼著緊要每年對小三、小六及中三推行TSA/BCA,一個都不能少地要去掌握每一個學生的成績,但對一所學校的行政管理卻放軟手腳。其實有家長指三年前已去信教育局投訴興德學校,而年初時教協亦已轉介老師的集體投訴到教育局,及至五月開始報紙一再爆料把事件揭露,教育局才像如夢初醒的增加力度。正如蔡若蓮也得承認教育局沒有即時緊密跟進有關德興的問題。 大家要留意今次教育局介入的方法是委派校董加入校董會去取得控制權,而並非接管或收回辦學權。而在處理關鍵人物—校長時,也只是通過受控制的校董會去罷免其職務,一直都避免直接以教育條例給予教育局的權力,例如撒回校長任命及撤銷其教師註冊。也許有人認為教育局這次是特事特辦,但就是今次教育局介入得太慢,拖到暑假就更加要用最直接的方式去平定事件,單是不夠人數流會就已令事件一拖再拖。 這樣看起來好像是保護了校本管理的面子,表面上一切都仍是法團校董會在把持,但在三度增加教育局校董共11人的情況下,法圑校董會的自主早已名全實亡。在連日事件暴光後,傳媒受訪最多尤如發言人的也是教育局委派的校董雷其昌。更令人費解的是保留另一關鍵人物—校監的身分,但權力卻轉移至另一校董手上去主持,令校監只剩下一個虛名,法團校董會的操作也變得名不正言不順。 教育局絕對有責任把事件撥亂反正,上述的做法也是合法,但是否也合情合理,最為合適呢?如今這樣做的確免除了教育局直接介入可能引起的爭議,就算有多麼的不滿原本興德校董會的作風,但此例一開,不禁也令人擔心原來法團校董會是可以隨時被「滲透、溝淡」得完全失去自我。忽然間,想起當年天主教陳日君樞機的擔憂:「將來所有學校都像官立學校一樣,直接由政府管制。」;「……

20170811-健吾:所謂的晒幸福

健吾:所謂的晒幸福 on August 11, 2017 at 19:31 撰文:健吾 圖片:電視及電影截圖、新傳媒資料庫 醫美醫生語錄:你而家瘦 咗咁多,我同你做咁多body hifu,你點解唔除下衫影相嘅? 我:點解要咁做? 醫:哎呀阿女,你知唔知呀,你唔係網上話畀人知你有呢啲嘢,啲人就當你冇㗎啦。 我:我做咩要話畀人知我有啲咩,同埋我諗咩姐?有咩我自己知咪得囉。 醫:你真係好老呀。九十後唔係咁諗㗎。佢哋咩都打晒上網先至叫存在過㗎。 我:…… 醫:不過你都係唔好露啦,你仲係咁肥,都係算啦。 我:……Ò=;\”+;jgfd5s4a47j08ki-9l=’=}| *  *  *  *  *  *  *  健吾,幸福 在網絡上遊走,朋友L君說,他看到的只有兩件事:「Facebook只有兩種Post:晒幸福,求安慰。」有沒有別的?也有的。如叫人買東西之類。你買了東西,送貨的人給你爽約還用粗口罵你嗎?那是求安慰。去了某家酒店,喝了很好喝的cocktail,放到Instagram,打一個卡,寫著 #人生應該要這樣,這就是晒幸福。 我很喜歡看人家的晒幸福和求安慰,因為我知道他們為了得到人家的認同,會如何的努力。比方說,我看過一個相貌平身材比她的相貌更平平的女子,不知道前生修到甚麼福份,得到一個事業有小成的外國投資銀行家看上,三天兩夜就送他有鑽石的東西,然後那女子就會強裝鎮定的長篇大論,把禮物的盒子拍照放到網絡,說:「我真的不知道XXX會早一點回來給我驚喜,還開XXX(車子的品牌)到Conrad 吃早餐,搞得我以為今天早上不用上班。被愛的女人真幸福~~~」。我看在眼內,就只覺得港女還是需要再啄磨一下,晒幸福不需要那麼直白連品牌的名字和盒子都晒出來,像在淘寶或奇摩網拍賣二手貨一樣。 比方說,我有一些泰國朋友,他們很愛自拍說泰國的交通有問題,就是拍著自己車子的方向盤。這樣,可以晒到甚麼呢?一、車子的牌子。二、腕錶。三、袖口鈕等的飾物。這樣子,表面上好像是訴說曼谷的交通狀況,實際就是要告訴你我活得很好。有一些日本女子呢,就很喜歡找來他的丈夫(或男朋友),去拍他開車的狀況。那時候,就一定會拍到腕錶、手袋的品牌,連同是一副專心的模樣。這樣子,可以晒到甚麼幸福呢?一、我買得起那些奢侈品。二、我有人相伴,並不寂寞,現實生活充實。

20170825-湯家驊:英雄

湯家驊:英雄 2017年8月25日 何謂英雄?大家的定義可能不同;但相信絕大多數人均認為為目標而壯烈犧牲的應該算是英雄。最好的例子莫過於楚漢相爭中的項羽。項羽英雄蓋世,鴻門宴不殺劉邦,最終敗於垓下,至烏江自刎,引來李清照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那推崇英雄壯志的嘉許,溢於言表。相比之下,劉邦忍辱負重,致令人心所向,最終完成大業卻反而不是英雄。杜牧的《題烏江亭》有這兩句:「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以杜牧的準則,劉邦才是真英雄。可惜劉邦的故事毫不引人入勝,致在歷史評價上竟有如此大的差別。 世人往往被那種拋頭顱、灑熱血的激情所鼓動,而視這些人為英雄。也有人認為,為了理想公義而貿然以身試法,也是英雄的表現。但上星期在黃之鋒一案中,上訴庭楊副庭長在判詞中便有這樣的一段:「香港社會近年瀰漫一鼓(股)歪風……有人,包括一些有識之仕(士),鼓吹『違法達義』的口號、鼓勵他人犯法。該等人士公然蔑視法律,不但拒絕承認其違法行為有錯,更視之為光榮及值得感到自豪的行為。」明顯地,法庭並不視這類人為英雄。 細心一想,出師未捷身先死,何英雄之有?更重要的可能是,無論在軍事上或政治上,爭取到理想目標才可算是成功,能改變現狀的才可算是英雄;從這角度看,我比較多一點傾向杜牧的看法多於李清照。我不敢說我的看法必然正確,但在今天這政治對立的社會中,盲目尋求犧牲,不求卧薪嘗膽、韜光養晦,很容易會把以失敗為目標之言行視為英雄所為。誰是英雄的爭論是不同價值觀所引致的不同看法,個人的判斷可能主導了一切。在你眼中,誰才算是英雄? 湯家驊

20170825-區家麟:威權法治下的N道陰影

區家麟:威權法治下的N道陰影 2017/8/25 — 20:38 作者註:本文部分內容,應用拙作《二十道陰影下的自由》的分析框架,隱密的「結構性審查」與操控,在新聞界是現在進行式;在司法界,可能還未明顯見到,但面對相似大局,可供參考。 寫文章,我不會用「法治已死」、「新聞自由已死」等字眼,沒有明刀明槍的殺戮,由隱疾、病變、到發作、發臭、去到未來可能出現的死亡,是一個漫長過程。過程中,崩潰有時,振作有時,死亡?沒來得那麼易。 況且,完美的極權,為了增加自己的認受性,需要一點門面裝飾,也會強調司法獨立,口口聲聲擁抱言論自由,它才不會讓你輕易去死。 而今問題在,表面莊嚴的法庭,威權的影響能如何滲透? 一,建立從屬關係 這點顯然易見,新聞界老總愛說自己「編輯自主」,最後還不是老闆大晒?香港司法叫做獨立,但頭頂有個大老闆。 某澳洲籍愛國律師曾引述中央官員說,處理港獨分子「要法律有法律、要槍有槍、要炮有炮」。人大釋法的尚方寶劍,令香港法院隨時成為法律工具,多次釋法,要法律有法律,由上而下,縛手縛腳,叫法官變成法匠,用法律去治人。扭曲基本法,抹除法庭的自主性,法院頭上加了一把釋法之刀,從屬關係建立後,不須每時每刻指手劃腳,只需於關鍵時刻,橫刀干預,後發先至 (二十道陰影之  critical intervention),以人大釋法、官員放話、國務院白皮書之類的姿態,打破過往共識、拋棄承諾、重訂規則、重新定義所謂正當的法律詮釋方式。 一個步向獨裁的體制,成為香港法院的上級、老闆、指揮棒,香港法庭尊嚴褪色,觀感動搖,有人認為「法治已死」,也是人之常情。 二,人事與資源管控 特區的法庭系統,叫作「司法機構」,任何「機構」,都要管人管錢,都要請人炒人,這是一個自然而然存在於任何機構裏的操控架構。威權管治已在敲門,香港法院中的幕後黑手若未出現,只是時辰未到。 反東北發展案與公民廣場案的判決,有一個很明顯的爭議,就是原審法官與上訴庭的法律觀點南轅北轍,由「暴力」的定義、公民抗命能否作減刑理由、如何理解雙學三子的情操等等,都處於兩極。大家明白,法律條文詮釋空間大,獨立公正的法官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否則就不用開庭審案了;但也同時提醒大家一個不方便的真相:由誰來審,誰來擔任副庭長去主導審判,已很大程度主宰了裁決。 刑期覆核的爭議,接下來很自然的

20170825-劉細良:【讀書好】不自由國度的自由人

劉細良:【讀書好】不自由國度的自由人 23:18 25/8/2017 《劉曉波文集第二卷:統一就是奴役》論述帝國邊陲異端台灣、香港及西藏,是劉曉波政治評論重要作品。 【文化籽:讀書好】 周永康在入獄前接受訪問,談到自己面臨再判刑的心情,他說囚獄令人害怕,因為人會失去自由,他說反正人本身就被歷史、文化等掣肘,以至受束縛,所以最重要的,是如何掌握內心:「如果你內心是自由的,無論我們今日在這間餐廳、在公民廣場入面,在立法會九樓,還是監獄裏面,我都是自由的。」我枱面正放着台灣朋友寄來余杰的新書《不自由國度的自由人:劉曉波的生命與思想世界》。 余杰是寫劉曉波最多的人,包括編輯他的文集,至今最完整的個人傳記《劉曉波傳》。我們在媒體中多少接觸過劉曉波的生平,如參與六四天安門廣場撤離談判,六四後多次進出監獄,《零八憲章》運動及和平獎得主,被中共囚禁直至死亡等。但我們對於劉曉波的思想,他對中共毛主義、中華傳統、民族主義的批判,卻所知甚少。支聯會、民主派視他為同道民運人士,本土派視他為中華膠,這是一種錯置。其實,理解劉的思想,就知道他應該是香港本土派的同路人。 《不自由國度的自由人》一書,是認識劉思想的入門,余杰以梁啟超的一生作類比,認為梁的著作一直在「傳世」與「覺世」之間掙扎,究竟是要寫出曹雪芹的《紅樓夢》或錢鍾書的《管錐篇》的巨著,還是寫如魯迅形容的「匕首」和「投槍」的雜文和時政評論?前者是傳世之作,後者是覺世之作。「對於既有天才也有野心的作家來說,這是一個兩難的困境。梁啟超看到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王綱解紐,百廢待興,民智未開,歧路亡羊,他放棄了寫作那種可以「藏之於深山,傳之於後世」的巨著,而寫作那種開啟明智、啟蒙大眾、傳播常識、警戒危機的報刊文章。」劉曉波沒有成就巨作,完成自己一套關於中國現代化的思想體系,他留下的是針對現實,以時評方式啟迪人心的文章。 《不自由國度的自由人》是認識劉曉波思想的最新作品。 劉曉波思想資源 全書共分四卷,第一卷描述兩人交往的點點滴滴,呈現了劉曉波如何成為劉曉波的很多不為人知的面向;在第二卷最重要,是用書評形式點出劉曉波如何與眾不同,是中文思想界的另類,是「異議人士中的異議人士」,這部份包括了他對傳統文化、大一統、大中華民族主義及毛澤東帝王術的批判。第三卷主要是對《零八憲章》的分析,從近代以來的歷史縱深及亞洲和世界的橫向

20170821-紐約時報: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的創造力哪兒去了?

紐約時報: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的創造力哪兒去了? 2017年8月21日 不久前的一天,4歲的奧吉——戈普尼克(Gopnik)家的孫輩——聽到他的祖父在哀嘆,「真希望做回孩子。」奧吉稍作思考,給出了一個建議:爺爺應該停止吃一切蔬菜。這是個巧妙的邏輯:吃蔬菜讓孩子成為強壯的大人,那麼不吃蔬菜就可以逆轉這一進程。 成人是不可能想出這種主意的。但任何一個4歲孩子都有類似的故事。即使最具有想像力的成人,似乎都無法與年幼的兒童比拼創造力。 這種產生不尋常想法的能力,是如何隨著年齡漸長而改變的呢?是不是從青春期開始枯萎的?還是在那之前?為了調查這些問題,我們和一些同事近日展開了幾項實驗,並在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一篇新論文中做了闡述。 我們從一組年齡不一的參與者入手,其中有4–5歲的學齡前兒童;6–11歲的孩子;12–14歲的青少年;以及成年人。在我們給參與者設定的場景中包含一台實體機器,在以特定方式組合積木時會發亮,此外的方式都不會亮。有兩種假設可以說明機器的運行原理。一種是普通的、明顯的方式:個別積木可以讓機器發亮,還有一些積木則不起作用。還有一種比較不尋常的方式:不同積木的組合可以讓機器發亮。 我們另外還給參與者準備了一個場景,同樣存在兩種可能的解釋。這個場景是社會性的:我們講了一個故事,說的是薩麗嘗試了滑板,而喬茜不願玩踏板摩托。為什麼?通常的解釋是,薩麗和喬茜的個人特質決定了她們的行為——也許薩麗比喬茜更有膽量。然而還有一種不尋常的、但同樣有道理的解釋,即需要考慮到情境——也許滑板比踏板摩托更安全。 面對這兩個場景,大多數成人的確會選擇某一塊積木或薩麗的個性角度——他們給出的是最顯而易見的解釋。 接下來我們加入了一點變化。另一組參與者看到了同樣的場景,但這一次他們看到了額外的一系列事實,導致不尋常解釋出現的機率會大於尋常的解釋。參與者會選擇尋常的解釋,還是嘗試新鮮的角度? 在對實體機器的解釋上,規律是很清晰的。學齡前兒童會得出有創意的、不尋常的解釋。學齡兒童的創意相對較少一些。到了青春期出現急劇下滑。青少年組和成年組選擇平常解釋的可能性最大,儘管有時這解釋與數據不符。 但在社會性問題上出現了另一種規律。學齡前兒童得出不尋常解釋

20170822-明報:好玩藝術椅放20公共空間,民間設計,與街坊互動

明報:好玩藝術椅放20公共空間,民間設計,與街坊互動 2017/8/22 【明報專訊】康文署上月開展為期3年的「樂坐其中」計劃,一批民間設計的藝術座椅陸續在20處公共空間曝光,成為獨有的「城市家具」。有建築師團隊在遊樂場增設能「聽」的座椅,鼓勵市民與朋友說心底話(見另稿);另有建築師團隊打破現存雕塑在鬧市被「隔離」的狀態,在雕塑的基座增設高低起伏的桌椅,將社區與藝術重新連繫。 明報記者 岑詠欣 非桌非椅 「怎坐都可以」 「近建築研究舍」5年前成立,最近在灣仔告士打道花園設計城市家具「連椅」,本月起開放。團隊利用著名雕塑家高華文的雕塑「飛」的基座,設計猶如環形跑道的座椅,與雕塑設計概念呼應;亦因設計是高低起伏,故既可當桌子,又可作座椅。近建築研究舍成員鄧知蘅說,或因設計有別於常見的座椅,身邊友人曾反映不知該如何坐,「以前有圍欄圍着中間的雕塑,無人問原因,但我在該處擺張座椅,反而會問我該如何坐,這很匪夷所思……其實想怎樣坐都可以」。 成員蔡偉權說,「連椅」啟用以來,見過有菲傭躺在椅上成為「龍友」的模特兒,又有小朋友在椅上逐級攀爬,然而一般市民未敢「越級」而坐,只敢坐於最低層,「不知大家是否被忙碌的工作磨蝕了。今次設計是一項試驗,發掘大家善用城市空間的創意」。另一成員周彤說,外國常見這類「好玩」的公共空間,其團隊今次嘗試將這種不拘謹、輕鬆的公共空間文化引進香港,希望市民放開懷抱,享受箇中樂趣。 重新連繫藝術與社區 蔡偉權曾居於灣仔一帶,他指本港有不少「口袋式」公共空間,被高樓大廈包圍,就如告士打道花園,較常作為通往稅務大樓、入境事務大樓的行人通道,故希望新座椅吸引市民駐足,雕塑不再被圍欄包圍,「藝術品不應只作欣賞,應被人接觸到,甚至有互動」。 「連椅」的設計除將藝術與社區重新連繫,也有另一巧妙之處。鄧知蘅表示由於公園地面有明顯的「格仔」圖案,故「連椅」設計時坐落於其中一格之內,以免面積太大,與公園本身設計不相配,甚至收窄了原本的行人通道。她又希望政府發掘更多被忽略的公共空間,例如天橋底,邀請民間設計成「好玩」的地方。 「樂坐其中」計劃為期3年,這些城市獨特風景之後會否持續?康文署表示計劃3年後的發展如有新消息,會再公布。 明報

20170826-陳景輝:暫時急降的飛翔——致林朗彥的信

陳景輝:暫時急降的飛翔——致林朗彥的信 2017/8/26 【明報文章】朗彥,大概誰也沒想到,新界東北一案的刑期覆核能將你判囚13個月,實在遠超所有人的正常預期。 回想起上星期的我們也很可笑,明知道囚室的探訪時間只有短短30分鐘,但偏偏空氣就飄過那麼多靜默的瞬間。我們3個前來探你的人,明明有很多要說的話,但為免搶佔大家跟你說話的時間,各人頓時都變得寡言,不敢說多餘話,而遭隔在另一邊的你,剪了平頭脫下眼鏡像個小僧侶,也急起來不住的問「你哋有乜想同我講,快啲啦,快啲講啦!」 好吧,當時未及細說的,就讓我在這裏寫下吧。 說句肉麻的話,於你不在的此刻,有些想法我已不知可以跟哪位「現役」社運人說,而他們是會有共鳴的。或許我們其中一項相似之處,就是願意對常常熱火潮天的社運問一些不合時宜的問題。當然這幾年你比我有行動力得多。不止數年前的東北行動,就是在「黑紫荊」行動、反釋法遊行梁頌恆乘的士離開那晚,以及追擊「lesser evil」及林鄭月娥等場合也都能看見你。然而我佩服你的地方不止是你對行動的信念,而是你常常處於運動與反思之間的緊張狀態。聞說,你開會時常常追問一些有關行動理念和本質的問題,有時弄得形勢緊迫下急於構想如何行動的大家不知怎麼將話題接下去。 記得羅冠聰剛當選立法會議員之後,一次晚飯中你說很想推動香港眾志內部(甚至擴及其他自決派)反思剛起步自決運動的種種,以期你和你的戰友們更自覺地掌握、定位及豐富自身的政治理念和策略;而上一次我們的晚飯,即大概你入獄前10天,你又跟我說DQ(取消資格)說明了自決運動不能過於寄望議會之路,你再次很想推動戰友一同反思這段時間走進議會的得失,以及如何在建制之外走下去。 不消說這些反思課題都十分重要;但除此以外我總是在你身上能夠找到一份自覺的緊張。正因如此,我才想找你訴說一下以下該不知跟誰說的話。 通向自由的牢房 你們的入獄確是意味着一個新的、更嚴峻的時代的來臨;同時間這意味公民社會抗爭之路的新開端,而這一痛苦的新開端將以你們的入獄為標誌。這段日子我常自問我們準備好了麼?但究其實,又什麼叫「準備好」呢? 好像今次你們以年計的刑罰監禁,試問代價如此高昂又有誰能預先估算得到呢?換句話,作為主體的我們都在被迫成長,被迫學習如何在更嚴酷的環境中戰鬥下去。這民主的試煉,恐怕不止對牢內的你們,也對牢外的我們。

20170826-蔡東豪:行山開會

蔡東豪:行山開會 20:31 26/8/2017 請問有沒有人喜歡開會?我的感覺是沒有,並且沒有例外,所有打工族認為開會費時失事。三言兩語可處理的問題,可變成三十頁的Power Point。打工族見到Power Point感作悶,格式和內容千篇一律,造作地堆切出來,跟事實不符。開會時被迫扮留心,這個會繼續開下去的話,隨時嘔出來。開會是打工族必要之惡夢,唔想做,但一定要做,想不到代替品。 各位,救星到,我有解決方法:行山開會。沒聽錯,一路行山,一路開會。開會的目的是交換意見,希望在意見交流過程中找到處理問題的共識,走向共同方向,以上同樣是行山之目的。兩個人行山,實力不同,着的衫褲鞋襪不同,不過兩個人須走過同樣一條路。行山者或者各懷鬼胎,但這條路把行山者的命運連在一起。 行山開會沒有agenda,想說什麼便說什麼,隨意選擇什麼時候入正題,或者根本沒正題,任由話題亂走。在會議室開會,有固定節奏,有些人扮留心,只敢偷看手機;有些人連扮也費事,明目張膽看手機。行山開會確保所有人聚精會神做同一件事 — 把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前面。 交流是開會的重點,在山上,沒說話的時候也是一種交流。山有一種能力,巧妙地填補無言的空間,行山者不會感陌生。陽光、綠葉、清新空氣,開會人士從未如此醒神,所謂難題忽然清晰起來。 我是行山開會的專家,有嘢傾,上山吧。約同事或客戶行山開會,最過癮的地方,是揭露平日看不到的一面。同事和客戶未必急於盡訴心中情,但由於開會的環境太過不同,同事和客戶必定流露平日收埋的情緒。首先,他們怎樣準備?事前我解釋清楚行山路線、需要時間、應帶備什麼裝備,不過他們的反應可以出人意表。試過有人過份擔心,兩小時路程,帶個露營背囊;試過有人著牛仔褲,兩手空空。 或多或少,行山需要紀律,包括控制步速、捱辛苦等,通通都是打工族必備的條件。其他人行得太快的話,死頂抑或開聲?在山上,言笑中,大家觀察對方。山充滿不確定性,試過一次中途下大雨,我的同伴反應大至難以置信,平日沒機會看到他這一面。 山有令人放鬆心情的能力,可能是美景,可能是沒手機騷擾,可能是探險的感覺,令人放下平日的面具,露出真我。我們在戶外變了一個比平日開放的人,行山過程中,更加願意以正面處事。不止一次,我聽到:「平日冇同你講,其實.... 」 行完之後,意猶未盡,大家身水身汗,不會去酒店咖啡室,去就

20170825-周子恩: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 如何閱讀屬於所有香港人的本地歷史

周子恩: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 如何閱讀屬於所有香港人的本地歷史 2017/8/25 — 14:43 暑假裡看過的一齣紀錄片《消失的檔案》。 「我愛香港」一直以來是不少人掛在口邊的套語,問題是,那個「愛」到底有多深?又或者,那份感情,有多少是建基於對「香港」的客觀認知?又有多少只是源自對「香港」的主觀臆測或者幻想?儘管「愛」本來是發自內心,對某人、事物或地方一種難以名狀的特殊好感,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欠缺了對「被愛的東西」的正確認識,那份「愛/情」不只流於蒼白,更有可能因不實資訊帶來扭曲甚至錯誤的想法。 因此,下一條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是:如何準確地認識一個地方?愚以為,只有深入了解該地的歷史發展進程,我們才算真正的理解該地的政經文化風俗由來。亦只有細心而真誠地閱讀及反思該地的輝煌紀錄及暗黑故事,我們才可以進行全面多角度的思考與觀測。 可惜的是,基於政治、文化、民族性、生活習慣等種種原因,歷史書寫的過程不一定完全的客觀理性。為了隱惡揚善,或掩飾罪過,或抹黑別人,或美化自身,即使書寫歷史的人願意百分百求真,也往往會由於史料的客觀性帶來的問題,而影響了後世人對事實真相的掌握,更何況,所謂歷史角度往往只是史學家綜合部分見證人對當時當地的論述而已,更遑論當權者為保權位或面子,由上而下的用各種方式不同力度試圖改變歷史的真相。 由此路進,回應文首的問題,如果你仍選擇以「愛港者」自居,作為一個具思考能力的年輕人,我們必須要學會如何從不同的維度分析史料,甚至具備還原歷史碎片的能力。從長輩的口中、書本的記載、電視電影舞台劇的情節,甚至文獻檔案等資料,我們不難從不同的脈絡中找到一些端倪,但如果事件極具爭議,版本眾多,又或者事件極為敏感,有人有意隱瞞,結果就是市面上最流通的資料,只剩下當時人對事件的個人經歷及主觀感覺。 你以為上述情況只會在資訊不流通的封建時代或獨裁社會才出現?事實上,在我們熟悉的香港,亦不時出現同類現象。就以普遍論者都認為對香港本土社經發展影響深遠的六七暴動為例,適逢今年是事件五十周年,本應得到政府及社會各界高度重視。尤其過往幾年,由年輕人為主導以展示政治訴求為主軸的社會運動迭起,表達手法更曾有愈演愈烈之勢,與當年的情景大有異曲同工之處。然而,除了部分傳媒或一直有意為事件平反的個人及組織外,政府似乎未有主動就當年的事件進行反思及教育工作。這

20170826-王迪詩:最女人——女人應該知道的一些事

王迪詩:最女人——女人應該知道的一些事 2017-08-26   經常收到女讀者的電郵和facebook私訊,傾訴工作或感情煩惱。綜合了一些個人經驗和觀察,寫了這篇文章。如果想活得開心,我想有些事情女人是需要知道的。   一、女人最緊要有錢-我所說的是賺錢的能力。我很貪錢,但我追求的並非金錢本身,而是錢所給予我的自由,有錢才能獨立,所以無論單身還是已婚,女人一定要擁有自己的事業。要是連吃一頓飯、買一件衫都要睇人面色,不是太可憐嗎?當危機發生時,金錢也讓你有足夠能力保護自己。我是一個很浪漫的人,所以我很實際,因為必須很實際才有條件去浪漫。我所指的「浪漫」並非燭光晚餐,而是在現實中仍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it's so cool。   二、一定要記住除了你自己,沒有人可以給你幸福;也除了你,沒有人可以奪走你的幸福。常說女人最緊要命好,那難道命不好就該死掉?才不!天生沒有好命,就靠自己去創造幸福。別以為找到個「筍盤」就是命好,就可以安寢無休,如果你的整個人生完全建基於一個男人身上,那麼若這個男人倒下了,你也必然倒下;若這個男人變心,你也必然崩潰。自主人生並不等於自私,我們依然要忠誠地愛值得愛的人,但不應完全倚賴男人去給予幸福。   三、學習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只要不影響或傷害別人,你做甚麼其實毋須向別人交代的。女人應該多看書、多旅行、多涉獵不同範疇的知識,擴闊眼界,培養自己的觀點和個人風格。   四、如果一段感情帶給你不快樂多於快樂,應該學會放手。戀愛或結婚都是為了開心,為了令彼此變成一個更好的人。當然不是一有問題出現就立即分手,關鍵在於犯錯的一方有沒有認真去改。如果對方不改,你是否願意接受無限次被傷害?有時放手也等於放生自己。   五、好好打扮,同時記住扮靚是為了讓自己開心,不為討好男人。穿着自己喜歡的衣服,連走路都會變得輕快一些。欣賞自己就是建立自信的起點,不要因為你愛的人不愛你就否定自己的價值。   六、想活得開心,就不要太天真,不要幻想你對人好,別人就會對你一樣的好。但要是因為這樣就永遠不再對人好,也同樣是過份天真。要在了解「人性」的前提下真誠待人,人性就是會有陰暗軟弱的時候,記住這一點,就不會失望。 王迪詩

20170819-王迪詩:最女人——為何當時那麼害怕?

王迪詩:最女人——為何當時那麼害怕? 2017-08-19   多年前看過這樁教人難忘的新聞:外國一對小兄弟趁大人不為意時偷偷玩洗衣機,結果兩人晚上鑽回被窩,弟弟的手臂卻留在洗衣機裏,血流成河撐到天亮,哥哥終忍不住戰戰兢兢地對母親說:「對不起啊媽媽,弟弟的手臂丟了……」 寧忍痛也不敢相告   母親大驚,弟弟被送進醫院時已奄奄一息,幾乎喪命,至於小孩最終能否駁回手臂我則忘了。醫生說孩子之所以能撿回小命是因為他側身躺在牀上,剛好壓住傷口而減少了流血量。丟了一條手臂是極之可怕和痛苦的事,即使是成年人也會嚇破膽,而這兩個小孩對母親的恐懼竟超越了丟掉手臂,寧願忍痛也不敢如實相告,難道這位阿媽比哥斯拉更可怕?   其實那位母親沒責備孩子半句, 憐惜和心疼還來不及呢!但即使母親客觀地並非「怪獸」,當孩子自覺犯錯時仍會很自然地不敢面對大人。我的父母並非怪獸家長,對孩子向來都是「無為而治」,也從不管我的學業。雖然如此,小學時背默因為把兩段次序倒轉了而被老師逐字扣分以致不及格,我還是害怕得不敢回家。那 是我讀小學時唯一一次不及格,我無法接受「不及格」這種事竟會發生在我身上,既然連我自己也不能接受,所以我認為媽媽也不能接受。為甚麼我會那麼害怕呢?我媽並非不講理的人啊!大概是因為在小孩的世界裏,默書不及格是天要塌下來的事吧,而且那時我真的覺得自己很笨,怎會背錯呢?於是想到即使母親大發雷霆也很合理啊。 學會解決問題   那次媽媽沒責備我半句,反而倒過來安慰我說不要緊,下次小心一點就是了。現在回想,當然覺得一次默書不及格只是芝麻小事。不只默書,就連失戀、被最信任的人出賣、工作受挫……這些當時曾經令我崩潰的大事,今天回想都可以一笑置之,問題是當難關出現時能否撐過去,即使成年人有時也會像那對小兄弟,遇上難題時不敢面對,只管逃避、千方百計去隱瞞母親,而不是着意去解決問題。   真正的「贏在起跑線」並不是學五種語言和彈琴跳舞,而是學會解決問題,父母應教導孩子無論面對任何處境,不要慌,不要亂,不要情緒化,解決問題的EQ和判斷力比操練成考試機器重要得多。 王迪詩

20170812-王迪詩:最女人——當丈夫有婚外情

王迪詩:最女人——當丈夫有婚外情 2017-08-12   一個女人會否得到幸福,跟她的外貌、IQ和出身都沒有關係。一切都是命,像戴安娜。 做男人唔使咁絕   轉眼,戴妃已逝世20年。英國作家Andrew Morton撰寫的傳記《Diana: Her True Story》重新出版,雖然查理斯王子與卡米拉的婚外情已不是秘密,但當我聽到戴妃一段從未曝光的錄音,還是覺得她很可憐。可能有人會覺得我大驚小怪,個個男人都滾㗎啦,更何況那是王子?問題不在於風流,而是下流。那時卡米拉已為人妻,有次查理斯邊洗澡邊與卡米拉講電話,他對卡米拉說:「無論發生任何事,我永遠愛你。」試想,如果你聽到未婚夫對第二個女人說這樣的話,你會有甚麼感受?查理斯更為卡米拉準備了一份禮物,被戴安娜看見,打開一看,裏面竟是一條手鏈,上面刻着未婚夫與情婦給對方暱稱的縮寫,而戴安娜與查理斯兩星期後就要舉行婚禮。這等於說:「我話之你死,我擺到明去滾,你奈我何?」就算要搞婚外情,也可以搞得相對地沒那麼賤格,有必要在一個無辜的女孩心裏插一刀嗎?做人,尤其做男人,唔使咁絕。   戴安娜形容:「他找到了處女、代罪羔羊,某程度上他迷戀我,但那是忽冷忽熱。」她對姐姐說:「我不能嫁他,我做不到,這絕對難以置信。」姐姐只能慨歎:「唉,真倒霉,你的臉已印在茶巾,現在要退出已經太遲了。」 背負全國人民期望   查理斯甚至經常對自己的老婆提及情婦,戴妃憶述:「他打給我說:『可憐的卡米拉,我今晚曾跟她傾電話,她說家門外有很多記者。』我問他有幾多,他答:『至少4個。』我想:「我的天,這兒有34個!』」做錯的是丈夫,後果卻往往由妻子承受。很多女人都不會向家人或朋友揭發丈夫搞婚外情,老爺奶奶和自己的父母年紀大,未必能承受打擊,也擔心影響子女,或為着保住男人好好先生的形象,但說到底也可以向好友傾訴,大不了離婚,戴妃卻沒有選擇,她背負全國人民的期望,不能話走就走。她嘗試跟丈夫和奶奶傾談,得到的回應十分冷漠,可以想像戴安娜是何等孤立無援!如果你身邊有一位與戴安娜遭遇相同的女友,請別讓她那麼孤單。   女人,有一個對自己一心一意的丈夫就夠了。能否遇上這樣的男人,是命。沒有這種命,不要緊,女人靠自己也可以活得精采啊! 王迪詩

20170805-王迪詩:最女人——小孩喜歡玩甚麼?

王迪詩:最女人——小孩喜歡玩甚麼? 2017-08-05   現在的小孩喜歡玩甚麼?一位親戚的女兒是中二生,她說全校都在玩Squishy。   若你家中沒有小孩,你大概會跟我一樣滿腦子問號-Squishy是甚麼?我最近在東京走進一家Squishy專賣店八卦一下,未進去已嗅到那陣膠味,Squishy就是一團手掌大小的軟膠公仔,製成哈哈笑、熊仔、狗仔、麵包等模樣。店裏有幾個來自香港的小學女生在興奮尖叫,大呼東京賣得好平好平,每隻只售港幣百多元,香港賣貴三倍,又說淘寶也有但質素較差。 沒品味玩意   我忍不住問其中一個女孩:「請問……這玩意的趣味在哪?」好明顯,我的問題多餘到令她震驚的地步,她像被問到「1+1等於多少」那樣,碌大雙眼回答我:「得意囉!按下去,嘩,軟腍腍,你睇幾得意?」我一點都不知道「得意」在哪裏,這公仔的製作粗糙,完全談不上可愛或精美,打機層次還高一點。後來我問那位中二女生的母親:「為甚麼現在孩子玩的東西這麼沒品味?」她說:「也許讀書壓力大吧。」我不太理解為何揑這團發出臭味的軟膠可以減壓,但我接受這個世界有許多事情我永遠不會理解。聳聳肩,放棄了。 改變別人一生   這個中二女生會用零用錢從不同地方買來Squishy,在格仔舖連同鬼口水一同轉售,格仔舖每月租金二百元,母親給的。當我還在質疑是否真會有人買,她說轉眼就回本了。雖說香港多怪獸家長,但也不能否認香港的孩子有很多機會去嘗試做不同事情,物質也不缺。不禁想起我個女,不是我生的,是我助養的斯里蘭卡小妹妹,還有我在世界各地助養的孩子。自從畢業後出來工作不久,我便開始透過宣明會助養兒童,之後每次跨越一個難關,我就會再助養多一名小孩,希望他們也能跟我一樣跨越難關。我們對別人的苦難不聞不問,並不犯法。但回首看看自己走過的路,就會驚訝自己曾受過那麼多人的恩惠。做人不能只有Take,不會Give。   我呼籲各位讀者一起助養貧困孩子,付出很少就可以改變別人一生。在二○一七年八月十五日前,只要到宣明會以下網站登記成為助養者 http://cs.worldvision.org.hk ,完成網上助養兒童程序時將「成功助養」的畫面Cap圖,然後把Cap圖和你的姓名地址電郵給我(daisy.lancashire@gmail.com),我便會向你寄上親筆明信片。期待你的參與! 王迪詩

20170729-王迪詩:最女人——校花

王迪詩:最女人——校花 2017-07-29   最近跟朋友聊天,意外發現原來我的一位小學同學是她的中學同學,而且還是校花,暫且在這裏稱校花為Flora。我自從小學畢業便沒再見過Flora,很好奇她後來怎麼了,朋友便告訴我這個關於校花的故事。 美得像百合花   我印象中Flora小學時眼睛小小的頗為清秀,但不算漂亮,沒想到她在中學時氣質湧出來了,在facebook看見她中學時的照片,少女時期的她像一朵逐漸綻放的百合花。是的,那時的她讓我想起百合花,白晳的肌膚,高鼻樑,烏溜溜的長髮梳成一條馬尾,笑起來雙眼瞇成一條線,烏黑的眼珠卻閃耀着。我能想像那時的她穿着校服,在初夏的球場觀眾席為籃球隊吶喊,真是青春的一派代表人物。不只貌美,還氣質一流,讀精英班,會彈鋼琴和古箏,是一位文青女神,學校裏的風頭躉,追求她的男孩多不勝數。   若不是這位朋友提起,我也不知原來Flora跟我讀同一所大學,而且我們上課的地方也相距不遠,三年大學生涯竟從未相遇(或遇上了也認不出對方?)。畢業後,Flora在銀行工作,能幹的她很快升職。在眾多追求者當中,她挑了任職投資銀行高層的才俊為男友,大家好夾,朗才女貌,愛情事業兩得意的她真有點像童話故事的公主,從小到大想要甚麼就有甚麼,命運待她真好。 幸福童話破滅   Flora於二十九歲跟男友結婚,在半山買了樓,夫妻倆經常在facebook晒旅行照片,非常恩愛。然後有天,Flora離婚了。「聽說她老公在外面有小三,被揭發後發誓不會再犯,可是不久又故態復萌,最後她死心了,試問哪個女人可以忍受丈夫不忠?那些最後歎一句『無所謂吧』而繼續默默忍受的女人,你以為真是無所謂?只是因為捨不得放棄多年感情而胡亂把傷口縫起而已,血還在流啊。」   離婚後的Flora樣子彷彿有點不同了。可能是傷了心,也可能是年紀大了,往日的光彩在她的臉上消失無蹤。在大企業上班經常要應酬,升到高位也得有點排場。青麗的氣質少了,身上的名牌多了。她剪了一個少女冬菇頭,還會以一身兔女郎打扮出席公司Annual Dinner,交了一個「藝術家」男友,朋友們都擔心這男人騙財,但有些女人到了某個年紀就會豁出去。   「這是校花?You are kidding!」不少人看見Flora現在的照片都會這樣說。是啊,她的確是校花。「曾經」是世上最殘酷的兩個字。 王迪詩

20170722-王迪詩:最女人——宅男大反擊

王迪詩:最女人——宅男大反擊 2017-07-22   經常收到男女讀者來信就感情問題徵詢意見,當中有大量剩女剩仔問如何找到另一半。其實我是否應該轉行去搞婚姻介紹所?將這些單身男女湊成一對不就正好?如今先在這裏談談宅男如何變男神吧,若你當兵累了,不妨參考一下。 一. 男人心中要有團火   很多宅男自覺其貌不揚,一定不會有女生喜歡。但其實男人最吸引的並不是外貌,而是志氣。當然有些女生會覺得有樓、有父幹的男人最吸引,但若這個男人一副頹廢性格,最終也只會敗掉家產。男人有父幹,可以吸引貪錢的女人;男人有志氣,可以吸引尊重你的女神。你若沒有原則、沒有理想,女人是不會尊重你的,只會把你當兵,點來點去。 二. 明白癡情與戇居是同一件事   死纏爛打不會令一個不喜歡你的人喜歡你,只會令對方更討厭你。兵仔就是因為看不開、放不低而被娘娘食住,睇死你飛不出她的手指罅。當兵的,其實娘娘有沒有喜歡過你,你心知肚明吧,只是當她偶爾派點軍糧,你又再自欺欺人了。 三. 看穿娘娘的牌局,取回主控權   如果娘娘除你之外也同時有很多兵,那麼你也有權同時有很多娘娘。我這樣說並非鼓勵你花心,而是希望你不要自卑。有些男生被娘娘糟蹋久了,會開始自慚形穢,「我配不起她」這句話根深柢固,令小兵自我形象更低,其實只要他們重新建立自信,在人生和愛情上也可以取回主控權。   也許有人會懷疑我是無間道,表面裝作幫宅男,其實暗助女生。事實上我只幫好人,做娘娘心地也不會好到哪裏去,利用別人的愛去攞着數,自私又貪心,不喜歡對方就不應拖着騙着人家,心裏嘲笑對方癩蛤蟆想食天鵝肉,卻又留住這隻癩蛤蟆整電腦送手袋做跑腿,這種女人值得幫嗎? 四. 提升顏值   吸引女生最好的方法是提升自己的內涵,卻不會炫耀自己有內涵。在女生遇上工作或生活難題時給予一兩句有建設性的意見會大大加分,女生最仰慕見多識廣的男人。   但提升內涵並非一朝一夕,提升顏值相對來說會快一點和容易一點,因為只須用力,不需用腦。那要整容嗎?有時整了也是浪費,最直接的方法是做Gym,練出六舊腹肌和人魚線,女生搶着愛你。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自信,自己照鏡都覺得開心,到時你就會明白做運動並不為了追女仔,而是為了自己。 王迪詩

20170825-安裕:《中國季刊》事件喚醒中國通

安裕:《中國季刊》事件喚醒中國通 19:59 25/8/2017 東西南北 ■劍橋大學出版社早前在中國廣電總局要求下,抽起旗下《中國季刊》300多篇有關六四、文革、西藏、新疆及港台等敏感文章及書評。互聯網 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遭中國當局施壓,刪除其中國網站上的《中國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逾300篇涵蓋文化大革命、六四事件等內容的學術文章及書評。事件引起學術界激烈反彈,劍橋大學出版社其後撤回決定,重新補回這些文章。不旋踵,中國當局要求劍橋大學出版社刪去中國網站《亞洲研究》(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約100篇文章,劍橋大學出版社暫未執行中國方面的要求。 《中國季刊》是歐美學術界研究中國的重量級刊物,由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主理,是一份有近六十年歷史的期刊。香港前總督衛奕信(David Wilson)1968年放下英國外交部的職務,就是轉而擔任這份刊物的主編,當時衛奕信的漢名是魏德巍。衛奕信的博士學位是在倫敦大學獲得,學術界有傳衛奕信曾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專研孫中山先生的韋慕庭教授(Martin Wilbur)指導;英美研究中國的學者關係密切,由此可見一斑。 1949年中共建政、1950年韓戰爆發,歐美急忙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中共,有官方的介入,亦有民間財團的投入,《中國季刊》相當長一段時間便是由福特基金會贊助。美國對中國的研究,來華傳教士及在華工作美國人的第二代,佔了大到不能想像的比重,這些「子承父業」的中國通,成為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歐美了解中共政權的主力。當中,最為人熟悉的是做到1949年8月中共建政前夕的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中美1979年建交後,第二任駐華大使恒安石(Arthur Hummel Jr.)與第五任大使芮效儉(Stapleton Roy),三人都是來華傳教士之子,不同的是他們出生地點分別是浙江杭州、山西汾州和江蘇南京。第四任大使李潔明(James Lilley),父親是美國石油公司駐華人員,他生於山東青島。五十年代中至七十年代初,英國研究中國的學者亦有美國人,包括身兼中國、蒙古通的拉鐵摩爾(Owen Lattimore),另一是施拉姆(Stuart Schram)。 傳教士後代的中國通,加上抗戰之後在重慶擔任美國新聞處主任時與周恩來

20170818-安裕:右翼復辟的時代

安裕:右翼復辟的時代 20170818 東西南北 ■《六十年代:希望的年代,憤怒的日子》的作者曾是吉特林學生組織民主社會學生聯盟主席。互聯網 美國維珍尼亞州夏洛茨維爾巿白人至上主義分子集會,反對集會的民眾遭右翼支持者開車撞死;之後特朗普有看似中立的「雙方都有責任」言論,幾天後再拋出「另類左翼」之說,為白人至上主義分子解說的意圖可說彰彰明甚,這也在客觀上說明,花旗國土右翼思潮復辟已是毋庸諱言。右翼再度抬頭對自由派打壓不僅是美國現象,陰魂不散的歐洲右翼捲土重來更是眾所周知;文明社會當前面對右翼開歷史倒車的挑釁,是兩種對立意識形態的對決。 這亦是回到原點的歷史循環。六十年代美國反戰與保守兩翼爆發激烈衝突,尼克遜政府悍然出動軍警鎮壓,大批示威學生遭拘捕起訴,學生會因為須繳付巨額保釋金以致崩潰。然而,改變美國社會的因子在漫長的社會運動當中保存下來,儘管反戰人士其後分走兩條路線:進入議會以及留在地方,卻是這種從上到下、華盛頓而小城巿、由議會至社區,帶動潛移默化的美國變化。從參與者而成觀察者的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吉特林(Todd Gitlin),在成書於1987年的回顧反戰運動名著《六十年代:希望的年代,憤怒的日子/The Sixties:Years of Hope,Days of Rage》指出,反戰運動即使以失望與幻滅告終,但長遠而言是指向社會平等之路。根據新左派的說法,反戰運動只是暫時偃旗息鼓,大批社運人士進入社區植根,激戰過後休養生息的同時,重新摸塑另一種關注社會的自由派態度,包括平權運動以及對環境保護的關切。 在進入議會的路線,自由派並未取得明顯戰績,1972年大選,打正旗號以自由主義者出戰的參議員麥高文慘敗於角逐連任的尼克遜,全國50個州和首都華盛頓,麥高文僅在麻省及華盛頓得勝,連在家鄉南達科他州也輸給尼克遜,選舉結果對反戰運動構成沉重打擊。可是,回到地區落地生根的路線轉進土地深層,他們當中有人微調議題取態,也有以平權運動作為訴求。這些人裏,包括為麥高文競選當跑腿的一個叫克林頓的耶魯大學法學院學生。克林頓耶魯畢業後,回到家鄉阿肯色州從大學教授做起,之後競選州議會議員。1992年,吉特林為《六十年代:希望的年代,憤怒的日子》修訂版撰寫序文,在克林頓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並拿下當年大選的這一年、在麥高文大選失利之後20年,吉特林道出了延綿20年的自由

20170811-安裕:誰是紙老虎?

安裕:誰是紙老虎? 20170811 東西南北 ■朝鮮半島局勢緊張,駐韓美軍要時刻防範北韓的威脅。資料圖片 《紐約時報》記者戴維斯撰文指出特朗普回應北韓時說的「烈燄與怒火」(fire and fury),在美國近代史堪與杜魯門原子彈炸日本的「毀滅之雨從天降」( a rain of ruin from the air)比擬;文章更引述歷史學者說,特朗普今次的激烈言論在近代美國前例罕見。過去大半年在批評特朗普立場上足稱鷹派的《紐約時報》,這篇特稿卻讓人感覺戰爭陰霾下的鴿派身影揮之不去。美國媒體近期的戰爭步步逼近報道,使得人們想起半世紀前古巴導彈危機步步驚心的十三天其中一幕:教堂延長開放時間到午夜,門前擺放一塊牌子,上面寫着「為和平祈禱」。 美國與北韓的爭戰發展至今,口舌之外是真刀真槍亮出,北韓試驗越洲彈道導彈成功,美國出動戰略轟炸機一再飛越朝鮮半島,其中幾次官方發出的照片,機群飛過南韓烏山空軍基地。相對於北韓,美國的做法稍為含蓄,冷戰年代的烏山是美國在南韓唯一存有核彈的基地,機庫內的戰機24小時候命,隨時出動把核彈扔在北緯三十八度以北的任何地點。冷戰結束,美軍運走核彈,可是近幾個月,烏山一再在美韓戰機下方的地平線出現,威嚇意味不言而喻。儘管北韓的核武遠未達致蘇聯與美國之間簡稱M.A.D.的「相互毀滅保證」(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玉石俱焚,但只要一枚帶着常規或生化彈頭的導彈擊中美國任何城巿,那就是一百年來美國國土第三次遇到的致命大型攻擊。 美國是在戰爭之中成長的國家,尤其是過去一個世紀,美軍參與所有大型戰爭,在戰爭與和平之間的取捨及平衡,經驗遠較所有對手豐富。當前的朝鮮半島,在近代美國來說,最相似的是古巴導彈危機,一些元素與北韓導彈危機雷同:瞄準美國──古巴導彈危機是美國整個東岸都在射程範圍,與北韓導彈力足打到美國本土或關島相似;談判難行──古巴導彈危機美蘇似已走到死角,北韓導彈危機則是談無可談,連見面也難。唯一不同的是,古巴導彈危機時美軍內部鷹派氣燄高漲,總統甘迺迪夾在當中極其吃力;這次北韓導彈危機,美軍未見類似言詞,亦無重演當年參謀長聯席會議將領以甘迺迪家族的綏靖舊史詰問甘迺迪這一幕。這是特朗普從歷史獲得的紅利。 甘迺迪政府的白宮高級顧問索倫森(Ted Sorensen)去世前兩年出版的回憶錄《顧問/Couns

20170825-明報:記錄社運《風景》導演:生活就是革命一部分

明報:記錄社運《風景》導演:生活就是革命一部分 2017/8/25 【明報專訊】反新界東北發展13名示威者與雙學三子相繼入獄,剛過去的周日2萬多人上街聲援,主辦方形容,這是雨傘運動後最多人參與的遊行。那一夜,人心未靜,獨立電影《風景》在社交平台上直播,陪伴人們度過那天餘下幾小時。電影從2011年「佔領中環」說起,最後,背負社運傷痕的男子太初走過金鐘一長列的帳篷,穿過隧道,迎來迷濛晨光。導演許雅舒說,3年過去了,一切只是剛開始,縱使散場,勿忘「生活本身就是革命的一部分」。 《風景》角色眾多,分4條主線:太初(盧鎮業飾)與宜(高凱琳飾)因參與社運結識,成為戀人,宜因襲警判囚後,太初感到迷失,與宜的母親雲(陳敏兒飾)逐漸靠近;從內地來港的年輕女孩李彌(廖子妤飾)努力學做百分百香港人,與男友彥(岑珈其飾)蝸居一間套房;格言(潘燦良飾)繼承祖父的豉油廠,祖父當年南下打江山的事迹被拍成電影,格言卻對四出宣傳空洞的「本土精神」感到厭倦,與少女蝦米(余淑培飾)尋歡作樂;格言前女友敏是網台記者,到社區採訪,聆聽與記錄上一代偷渡來港後如何捱世界。 原想讓歷史片段「缺席」 然而電影不純然是虛構劇情片,中間穿插了香港近年的社會運動片段,包括2007年保衛皇后碼頭運動、2010年反高鐵苦行示威、2012年佔中清場,至2014年雨傘運動等。虛構與真實沒有截然二分的界線,袁彌明飾演敏一角,「訪問」是做戲,受訪的老人家卻在分享親身經歷。不少觀眾好奇佔領區的討論場面是否真實場景,其實是導演依不同議題在各地將佔領運動重現:「討論露宿者、住屋問題,是在深水埗,關於工人就放在貨櫃碼頭,而剩食討論則放在七一遊行其中一個天橋底。」邀請社運人士參與,讓他們就指定議題在1小時內自由暢談。 周日直播後的映後討論會裏,有人問,導演是否希望為香港歷史存檔?但許雅舒原初的構思與此恰恰相反,她本來打算讓歷史片段在電影中缺席,以表達「歷史在香港是失場的狀態」,可是「我發現若要這些片段失場,就消失得太緊要,因為現存很多文本、影像裏,這些社運的場面都沒有存在過。最後決定把片段放進電影,來喚回所有人的記憶」。 囚牢掙扎 不是預言 宜在囚牢裏對社會與自我感到憤怒、掙扎、滿腔疑問,令觀眾聯想到剛被判刑的16人,許雅舒說,宜並不是一個預言,「我寫劇本的時候是2012年,那時已有人因為類似的事入獄。20

20170825-陸偉聰:澳門風災慘劇,始於三個人為因素

陸偉聰:澳門風災慘劇,始於三個人為因素 2017/8/25 — 18:56 有行人隧道浸至無法步行。 一場風災,使市面原是一片繁榮的澳門,頓時變成廢墟,泥濘、垃圾、斷樹,和被水淹過的汽車觸目皆是,全城大面積斷水斷電,通訊受到影響,市民叫苦連天,而一具又一具的屍骸被發現,一幕又一幕的哀號畫面,叫人心酦,「天鴿」吹襲澳門造成至少九人死亡,二百多人受傷的嚴重災難,經濟損失難以估計,為何一場風可以對這個小城做成如此大的傷害?原因何在? 天災的到來雖然不可避免,但如果防禦和應變措施做得好,某程度上可以減少很多無謂的傷亡和經濟損失,筆者認為災情如此慘重,主要源於三個人為因素: 不少建築物的頂部被吹爛。 一、澳門半島與珠海的灣仔一河之隔,每年雨季或颱風季節來臨,沿河一帶的地區,包括下環區、沙梨頭、紅街市、筷子基和台山一帶等,由南至北都經常水浸,大街小巷無一幸免,這現象已存在了十多年,但官員一直莫視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沒有投放資源去積極解決,只一味好大喜功把大量的資源拿去辦東亞運動會(用了超過20億澳門元),搞輕軌(至2013年底,耗資143億,且尚未封頂)和把澳門大學搬到橫琴(用了102億)等項目,如果政府肯針對上述這些水浸黑點及早建立防範設施,例如抽水站、增強排水系統等,水浸就不會年復一年地發生,災情就不會那麽悽慘,希望澳門特區政府能痛定思痛,盡快做些實質的建設就可大大改善有關問題。 2017年8月25日,駐澳解放軍離開軍營到街頭協助清理「天鴿」風災遺下的大量垃圾。 二、今次風災,澳門市區廣泛地區停電,連食水供應也大受影響,原因澳門的八成電力是由珠海提供,如今珠海那方供電設施給颱風吹壞了,令到澳門市面漆黑一片。人們不禁要問,為何澳門要依賴別人供電,難道自己沒有能力自給自足嗎?其實特區政府一向有個壞習慣,面對問題不肯親自去處理,經常假手於人,用錢去買服務來代替自己做,可是有些情況不是用錢就能解決問題,依賴別人供電會很被動而且難以監管,今次珠海供電系統出事,連累澳門居民飽受缺水缺電的煎熬,只怪澳門自己不能自立。電力是一個城市經濟發展的動力,最好由自己操縱和監管,與其年年用錢買電,不如把原有的發電系統完善化來自給自足,才能減低停電對經濟活動和民生的影響。 三、澳門面積細小,尤其大部分人口均集中生活在澳門半島上,這個小城很多基礎設施由於經濟的發展

20170823-羅恩惠:林彬遇害 50 周年 — 歷史在這裡沉思

羅恩惠:林彬遇害 50 周年 — 歷史在這裡沉思 2017/8/23 — 16:19 立場新聞 https://thestandnews.com/politics/%E6%9E%97%E5%BD%AC%E9%81%87%E5%AE%B3-50-%E5%91%A8%E5%B9%B4-%E6%AD%B7%E5%8F%B2%E5%9C%A8%E9%80%99%E8%A3%A1%E6%B2%89%E6%80%9D/ 羅恩惠 紀錄片導演。沉潛四年,重整「六七暴動」歷史;政府檔案散失、影像僅剩21秒。失去記憶的城市,如何回顧最慘烈的動亂歷史,又如何展望將來?

20170823-練乙錚:法治上海化,政治西藏化

練乙錚:法治上海化,政治西藏化 11:40 23/8/2017 ■衝擊立法會以及公民廣場案的判罰,令人憂慮法院是否已向內地的政治壓力投降。設計圖片 特府尋釁,傘運三子刑罰加重,鋃鐺下獄,大家都為這些年輕人嗟嘆、惋惜;香港的法治因這次案件那不堪至極的二度裁判而崩裂,更是令人扼腕。特府官員面對「政治犯」的指控,不是像張建宗那樣閃爍其詞,便是如林鄭般作鐵嘴雞式的乏理反駁,外強中乾,靠的只是赤裸裸的權力。高院上訴庭那份以香港司法史前所未見的北方政治語言書寫、以主觀臆測的心理推論取代無合理懷疑的判詞,導致法律界、輿論界排山倒海的質疑,統治階級竟無一人有言以對。 一直以來,筆者對「法治已死」、「香港出現政治犯」的一類指控都有所保留,但經過這次官司,也不得不修改看法。大家記得,在4月19日的本欄文章裏,筆者這樣說: 「特府三年來以政治檢控作為打壓手段,人所共知;然而,本地這些被打壓對象與典型的專制國家裏的政治犯不同。後者往往是行政系統和司法系統同流合污或者行政系統完全控制了司法系統之後的產物。但是,香港的司法制度還是非常獨立的,絕大多數司法人員都很努力頂住來自行政系統(和西環)的壓力,力求保存司法獨立。倘若『香港政治犯』一詞當下在國際上傳開,世界各國的人誤以為香港的司法系統已經投降了、跟政權同流合污了,那叫正在被政權鷹犬欺凌而堅持司法公正的大多數司法人員情何以堪?」 為此,筆者提出以「特殊政治犯」一詞描述一眾被「有法用盡」的行政系統以政治原因遭刻意檢控、司法系統被動而不得已地履行裁判責任的情況底下遭判刑的那些人士。如此小心翼翼,乃是因為不忍香港法律界幾十年來點滴建立起的馳譽國際的法治聲譽毀於一旦。然而,經此一役,筆者用的「特殊」二字,已然不必。一紙判詞,充份證明傘運三子都是不折不扣的政治犯:若然不是幾位主審法官自己的喪心定見見諸文字,便是由法院系統已經設置的隱形黨委書記捉刀或起碼是經其「潤飾」的產物,而絕對不會是如大律師公會前主席石永泰說的「用了一些情緒性字眼」那麼簡單! 一葉知秋,政治犯出現了,即表示法治的根基已然鬆脫;此案若上訴無門或上訴不得直、判決結果施用到以後所有同類案件的判決上的話,香港司法從此被政權馴服而新加坡化,殆無疑問。然而,香港的法治崩壞,不會止於新加坡化。 商業法治危機四伏 新國政府行政系統固然能夠、而且不斷全面操控所有的政治

20170816-練乙錚:新常態即大打壓,代議士變代抗士

練乙錚:新常態即大打壓,代議士變代抗士 11:39 16/8/2017 氣短集 ■上周六,公民聯合行動舉行的研討會、民主派、自決派及港獨派都有代表出席。資料圖片 上周六,公民聯合行動主辦了「全面打壓下民主運動對策初探」研討會。立場不盡相同的八位民主派濟濟一堂,與兩百聽眾商量社運前瞻與整合。議題很吸引,筆者希望多了解社運人今天的看法,卻因為身在海外而錯過,殊為可惜,好在能透過看《立場新聞》的現場全直播知道內容。對關心社運和香港前途的人而言,三個多小時的錄影一點不長,只聽黃之鋒說反DQ釋法行動之前已與本土民主前線討論過現場如何協作分工,已值回票價。(註一) 八位台上講者分別是周永康、梁天琦、黃之鋒、戴耀廷教授、評論人桑普、馮敬恩、長毛梁國雄、民陣負責人區諾軒。特府嚴打之下,八人當中過半數有社運官司在身,若然入罪,刑期不會短。參與者所代表的政治光譜很闊,從獨、自派、左、右膠到泛民都包括,這本身已是一個重要訊息。2010年五區公投之後民主派分裂再分裂,至佔運之後更勢成水火;DQ釋法之後形勢有變,鐘擺蕩向整合。黑格爾辯證律走到第三步,無疑很自然。 民主派的健康整合 不過,核心的整合必須有機而健康,才能發揮力量,鼓舞群眾。從一個「碎片化」了的狀況出發,現階段怎樣的整合才是健康的呢?有台下與會者認為,各派應先反省,揚棄錯誤綱領,方能言整合。這其實不必,也不一定健康。 迄今為止,本地民主政治場域綱領競爭,無論是關乎目的還是手段方面的,只要排除一些無謂敵意,統統都是健康成份,不可或缺;各派參與整合,不必先作政治告解。梁天琦講得好:在追求自由民主的路上,問題只是我們有沒有胸襟去容納不同派別的抗爭哲學和方式。 有這方面的胸襟,聯繫到有與會者提到的社運參與門檻,綱領競爭就更易理解。例如:和理非非是上車盤,勇武則是能夠而且願意付出更多代價者的豪「擇」,而處於中間的,有不同程度的公民抗命換樓升級盤。但在過去一段時間裏,有人認為突破和平手段會引狼入室,有人則反唇相譏,認為行禮如儀的所謂抗爭不如不搞。到後來,這些指摘不幸演化為對稱的鬼論,至今有人樂此不疲(大概不全是五毛挑撥);由此可見一些「無謂敵意」的禍害。 筆者認為,反對派各方力量應該可以在完整保留自己的政治綱領的前提下,參與到一個新的「人民的聯盟」裏。這個聯盟主要是一個工作聯盟,在聯盟之內,大家不必談論彼此的抗

20170823-【林彬之死】824林彬慘案50年,市民發起拜祭悼念:毋忘血的歷史

【林彬之死】824林彬慘案50年,市民發起拜祭悼念:毋忘血的歷史 9:57 23/8/2017 早在50年前的今日,商業電台播音員林彬,因譴責當時鼓吹暴力抗爭的左派,招致殺身之禍,在上班途中於車內被投摘汽油彈活活燒死,震撼全港。 雙學3子、反東北發展13名社運人士,因公民抗命,被法庭判即時入獄,一時間,如何定義暴力,引發爭議。50年前的今日,商業電台播音員林彬,卻因譴責當時鼓吹暴力抗爭的左派,招致殺身之禍,在上班途中於車內被投擲汽油彈活活燒死。林彬之死,一直與言論自由及暴力扣連。前中共地下黨員梁慕嫻指出,當年在瘋狂思潮下,就連「死都有階級分別」,滅絕了人性。有市民則發起拜祭悼念活動,呼籲珍惜言論及新聞自由,母忘血的歷史。  8月的跑馬地天主教墳場,艷陽似火,原名林少波的林彬,與堂弟林光海同樣埋葬於此。林彬妻女在慘劇後傷心離港,眼前的碑石封了塵,但碑頂的一株花樹卻成了蔭,黃白色的雞蛋花開得燦爛。據知,這裡還安葬了暴動殉職警員江承基及林寶華。本身是孤兒的林彬,1959年商台成立後不久,即由港台過檔任播音員。薄有名氣的他,自演繹傍晚處境劇《三人行》後走紅,大受歡迎,在電視機未普及的年代領導輿論,也因號召力,在瘋狂的年代成為眾矢之的。 1967年4月中旬,新蒲崗塑膠花廠發生工潮,當時「文化大革命」在內地如火如荼,香港親共左派介入工潮,將文革舞台搬到香港。5月16日,工聯會理事長楊光等成立鬥委會,呼籲左派用暴力與殖民政府抗爭,掀起六七暴動序幕。罷工、罷課、罷市的「反英抗暴」戲碼輪番上演,後來演變為街頭放置土製炸彈、燃燒彈。部分市民開始對左派反感,敢言的林彬,遂成為市民的代言人。 半世紀前的KOL,在主持的廣播劇節目《欲罷不能》中,大罵左仔「無恥無良、低能邋遢,下流賤格」,惹來痛恨,稱商台為「傷孽電台」。1967年8月20日,小姊弟被暴徒炸彈當場炸死,不斷收到恐嚇信的林彬,並無因死亡威脅收歛,在節目直斥左派喪盡天良。據指,出事前有傳曾有神秘女子來電揚言對他不利,其後雖已報案惟林婉拒警方保護。8月24日早上約8時,悲劇終於發生。 林彬駕車與堂弟林光海離開何文田寓所上班,途中被2名佯稱修路工人的暴徒攔下座駕,隨即潑電油縱火。根據《工商日報》報道,林彬先被擲汽油彈,滾出車後再被淋電油,臉部燒焦、頭髮燒光,他在救護車一度甦醒大喊:「左仔害死我」,事件震撼

20170822-區家麟:獄中奇遇

區家麟:獄中奇遇 2017年8月22日 旅途上,習慣帶一本相關的書來讀,這次去中亞吉爾吉斯,隨手拿起了王力雄寫新疆民族問題之《我的西域,你的東土》。 不用分得那麼細,吉爾吉斯與新疆只隔一線邊界,分享同一個天山,民族也是突厥同源。王力雄當年有系統地寫西藏民族矛盾,《天葬》成書,大獲好評,準備再寫新疆,實地蒐集資料,然後就沒有然後,因為他被指刺探國家機密陷獄。 看守所中,他認識了同囚維吾爾人穆合塔爾;由於同病相憐,坐困愁城,遂成為知心友。出獄後,嚴謹著作寫不成了,卻筆鋒一轉,講監獄見聞,再循穆合塔爾個人故事及意見出發看新疆民族死結。原來漢人與維吾爾人雖然同處新疆,但隔閡甚深,萍水相逢的維族人,不會對漢人說真心話,只有監獄奇緣,才會碰上知心友。 想起最近陷獄的香港年輕人。搞政治,正是要遠離安逸,走進陌生環境。 憑黃之鋒永不言敗的精神,相信他在少年犯監房中,能宣揚理念,教育新一代,積累政治能量,成為政治奇才,指日可待。 憑羅冠聰與黃浩銘的親和力,他們大可在獄中為囚犯爭取福祉,認識各路江湖好漢,組織小桃園飯局,政治人脈資本大增,唔係講笑。 學佛的周永康,肉體不自由,但寸心自由,監禁正是一場修行。牢獄生涯,每天重複一樣的規律,正是大好機會修習「正念」,淨土就在此時此地。 本來,他們被判社會服務令,默默無聞,漸遭遺忘;律政司誓要覆核加刑,在回歸二十年製造特區第一代良心犯,為他們送上光環。他們不會後悔,後悔的將會是今天狂喜的人。 區家麟

20170822-林兆彬:《出貓特攻隊》:最貼地的神偷犯罪片

林兆彬:《出貓特攻隊》:最貼地的神偷犯罪片 21:19 22/8/2017 「神偷犯罪片」是我喜歡的電影類別之一,例如Sean Connery的《偷天陷阱》(Entrapment)、 George Clooney的《盜海豪情》(Ocean’s Eleven)系列和Will Smith的《千騙萬化》(Focus),我都十分喜歡。高超的盜竊技術和聰明的騙局謀略,往往是電影最精彩的部份。 不過,近年的「神偷犯罪片」開始拍得越來越誇張,例如《非常盜》(Now You See Me)系列變成了魔術片,反而失去了觀賞樂趣。而最近在香港上映的泰國片《出貓特攻隊》(Bad Genius)返璞歸真,成功殺出新血路,由泰國紅到國際。 故事講述家境一般的「超蓮」是學術天才,在中四的時候憑著優異成績考入貴族名校。在某次考試中,「超蓮」協助好友「明詩」作弊,惹來「柏豪」等一班富二代出錢請她作弊。「超蓮」開始想出連串超乎想像的作弊方法,生意從此愈做愈大。在中六的時候,他們更與來自基層家庭的高材生「賓爺」挑戰在海外公開考試作弊…… 《出貓特攻隊》表面上是一齣青春校園片,但骨子裡其實是一齣神偷犯罪片。「考試作弊」這個主題非常貼地,因為幾乎每位觀眾都曾經在學校作弊過(不論成功與否)。這個返璞歸真的設定非常聰明,能夠成功引起觀眾的共鳴,並勾起觀眾在少年時代的回憶和情緒。 電影在拍攝、剪接和配樂各方面都很出色,而風格則有點像日本和韓國電影,成功將「考試作弊」這個小罪案拍得很誇張,又製造出緊張的氣氛。由於進行作弊的時候,幾乎都沒有對白,所以演員們的表情尤關重要,他們亦發揮得很好,應記一功。 另外,電影還在批判教育商品化、教育等於考試求分數、基層難以向上流動等社會問題,雖然力度未夠強,但也嘗試引起觀眾反思。「超蓮」與貴族名校校長同樣都是利用教育去斂財,沒有誰比誰更高尚。 可惜,最後結局扭橋略嫌有點牽強,否則整齣電影接近完美。 P.S. 跟經典泰國片《人妖打排球》一樣,《出貓特攻隊》戲中各個角色的香港版名字都被改成香港藝人的名字,不知道是否向《人妖打排球》致敬呢?此做法其實有點多餘,因為《出貓特攻隊》與《人妖打排球》不同,並不是笑片。 林兆彬

20170822-紐約時報:川普政府討論對朝「預防性戰爭」方案

紐約時報:川普政府討論對朝「預防性戰爭」方案 DAVID E. SANGER 2017年8月22日 本月,關島空軍基地的停機坪,一架羅克韋爾B-1(左)和一架波音KC-135型坦克。朝鮮人推遲了一系列威脅將把四枚導彈投在關島的水域的試驗。 自從美國2002年為在伊拉克打一場戰爭建立論據以來,白宮內部還沒有過如此之多的、關於向對手發動先發制人軍事行動的優點——以及巨大風險——的辯論。 與前幾屆政府一樣,川普政府正在試圖通過制裁向朝鮮施壓,迫使其取消自己的核計劃。但是,川普總統及其國家安全顧問H·R·麥克馬斯特中將(Lt. Gen. H.R. McMaster)都公開表示,如果外交手段失敗、核威脅逐步增加的話,會考慮一種最後的選擇,麥克馬斯特稱之為「預防性戰爭」。 雖然五角大廈對先發制人地打擊朝鮮核武器和導彈基地的選擇已經準備了10年以上,而且以前的四位總統都宣稱「所有選擇都在考慮之中」,但鑒於朝鮮對韓國首爾的回擊可能給這個有2500萬人口的大都會地區帶來巨大傷亡的潛在可能,這種老生常談幾乎聽起來並不可信。 但是,隨著川普政府週一開啟新一輪有數萬名美韓部隊參與的策劃已久的軍事演習、對衝突升級的計算機模擬,加上在具有核能力飛機的上空飛躍的可能,白宮決意要給人們的印象是,軍事選擇是真的。 「我們正在為預防性戰爭制定計劃嗎?」麥克馬斯特最近在接受電視採訪時自問道,他把「預防性戰爭」定義為「一場將會阻止朝鮮用核武器威脅美國的戰爭」。 他自己回答了自己的問題:「總統在這點上一直很明確。他說,他不會容忍朝鮮威脅美國。」 這裡面的大部分可能是在擺姿態,意在說服朝鮮變幻莫測的獨裁者金正恩、以及渴望維持現狀的中國領導人,他們需要對付一位不同的美國總統,一位決意要「解決」(用川普自己的話來說)朝鮮問題、而不是寄希望於制裁最終會奏效的美國總統。 但是,即使川普沒有真正動武的意圖,說服對手和盟友他願意採取比爾·柯林頓、喬治·W·布希和貝拉克·歐巴馬都認為風險太大的行動,這本身也有相當大的價值。 無論川普是真做好了準備、還是在虛張聲勢,總統顧問、軍事官員,以及白宮諮詢過的專家們讓人基本上不再懷疑,川普政府在用與前三屆政府不同的一些假設來處理朝鮮問題。 有兩個明顯偏離過去的假設的地方。 身為軍事史學家的麥克馬斯特堅持認為,美國不能指望用冷戰時期威

20170822-博比:《Twin Peaks: Fire Walk With Me》— 從電視衍生的分身與革新

博比:《Twin Peaks: Fire Walk With Me》— 從電視衍生的分身與革新 2017/8/22 — 13:05 立場新聞 Was it me? Was it you? Questions in a world of blue. 我還是我嗎? 你還是你嗎? 我在眼中看到的是你嗎? 我對鏡中看到的是自己嗎? 你張開眼睛去看,那邊的這/那個人是誰呢? 我們隨著情緒流動的樂與聲,一起走進這個藍色的夢世界,憂鬱而下流。 時光回到1990年,一部經典電視劇橫空誕生,Mark Frost 與 David Lynch 合作創造了《Twin Peaks 迷離劫》,從此開創美劇新類型,電視劇有了更多可能性。在九十年代初,一個電影導演去拍公仔箱規模的作品,並將其獨特視聽風格放進劇集,近乎前所未見,亦取得空前的成功。同一年,David Lynch挾著《迷離劫》狂熱,帶著有《迷離劫》熟悉演出班底的《Wild at Heart 野性的心》闖康城奪最高榮譽的金棕櫚大獎,於大眾認同與影展獎項上都是David Lynch的個人高峰。 可惜廣受歡迎的現象只維持了一季半,在第二季揭曉殺死Laura Palmer 真兇誰屬後,觀眾與主創人的視野同步流失。David Lynch後來亦聲稱該階段幾乎沒有他的參與,亦不為他所好,《Dune 沙丘》失去主導權的歷史又再重演。電視劇被逼腰斬,然而David Lynch在結局留下尾巴,並延伸開拍電影版本,企圖將系列重生,於是有了《Fire Walk With Me 與火同行》。 “Twin” 的重複意念 《與火同行》本來就是《迷離劫》的複製與濃縮,在故事開首可作清晰比對。一開場的命案與調查,全是新人物新劇情,一切看來卻又似曾相識。河中女屍、指甲藏字、FBI探員的查訪、酒吧查問,都跟劇集高度重疊,這統統發生在一年之前,亦將會發生在一年之後,Teresa Banks, Laura Palmer, Maddy Ferguson,都是容貌相像的女性 (後兩者為同一演員),慘劇的循環發生,《與火同行》的結局呼應著起首,再一條女屍浮於河上。 Maddy 是Laura的分身 (另一個「我」),Leland在電影從Teresa身上看到Laura,在劇集則從Maddy身上看到Laura。Cooper 在第二季尾也有邪惡分身取代正義

20170822-阿寬:《金權性內幕》後感——法治又如何?

阿寬:《金權性內幕》後感——法治又如何? 2017年8月22日(星期二) 在飛機上看了韓國電影《金權性內幕》(The King),講的是韓國檢察官腐敗的故事。 電影中的最高檢察機構,掌握了不同人物、企業、組織的秘密資料,為求達到目的選擇性檢控,例如要扶植某個黑幫組織,便針對性地不斷檢控對頭幫會,把主要人物送進監獄,間接瓦解對方的勢力。 男主角少年時本來崇拜黑社會,在某場合中見到真正的權力掌握在檢察官手上,才苦念法律,立志成為檢察官。 我對法律全無認識,只知在法治社會是有選擇性執法的情况,簡單如警察抄牌,如果我得罪了公司附近的巡警,我的車泊在街上,可能天天收到告票,但如果沒有得罪對方,會與其他車主一樣,可能平均一個月收兩張告票。投訴執法者偏私嗎?很難證明,因為執法權在他手中,除非有證據指對方收受利益。再投訴的話甚至會連累其他車主,人人天天接告票。 我不清楚檢察程序,只知要對付或放過某些人都是可能的,法律是由人來執行,人有自己的判斷,也會有偏差,即使有種種機制去監管,亦無可避免出現問題,我不相信目前已有完美的法律體制。 法律是人制訂的,立法機構被控制,也會通過一些惡法,世界上有很多地方都存在一些其他地方認為不公平的法律。當然,法律也有不同的解釋,因為無論怎樣仔細的文字也不可能描述到所有可以發生的情况,同一段文字,理解也有不同,解釋權在哪方就哪方話事。 我相信法治,但法治並不完美,法律面前理論上人人平等,執行起來未必如此。精通法律的人同樣未必一定是對的,法庭需要陪審團作裁決,正正說明識法律不是代表一切,判決應該由一些普通人來作主。普通人用什麼作標準?或多或少會基於本身的良知。 我對法治不再有任何期望,真正讓人活得好的是仁治,但絕非人治。 阿寬

20170820-阿寬:免費牌照無人要

阿寬:免費牌照無人要 2017年8月20日 鳳凰衛視放棄申請免費電視牌照,一點也不意外,因為睇無綫現况就知無得做。 免費電視市場搞到今時今日環境,不能不怪香港的廣播政策落後,應發牌時不發牌,到肯發時已經無人想要。 連小學生都識什麼叫有競爭才有進步,亞視玩完之前,無綫已經走下坡,真的已到藥石無靈的階段,只能把持續下滑的收視偶然扯高一下,或者阻一阻它的跌勢。 免費電視真的無得玩?我們的收費電視一樣慘情,香港人畀錢又不看,免費又不看,真的那麼奇怪?七百幾萬香港人晚晚電視黃金時間在做什麼? Netflix賺錢,並且已開始投資拍不會在大銀幕放映的電影,只會在Netflix看到,而且也開始在不同地區投資拍當地劇集,怎可能說收費電視無得做?人家個個月收你幾十元,卻愈來愈多用戶,明明用其他侵權盒子免費看到的,都大把人願意付費收看,證明有好內容,叫人付錢是可以的。 我們的本地收費電視,雖然已做到了OTT的功能,很多精彩內容想什麼時候看都可以,分別在自家製作的節目好不好看。互聯網對電視市場的打擊,是讓大家知道電視牌照已沒什麼價值,舊頻道的慣性收視終於被一步一步摧毁。 如果沒有打算製作獨家內容的話,拿什麼免費收費電視牌照都是多餘的,無牌照反而更自由,想投資電視台不如投資內容製作,豐儉由人,只要有好的創作,一千幾百拍條片放上網可能多人看過一百幾十萬拍的老土電視劇。 這是創意的年代,大把平台可以發表,不用通過電視台來給大眾娛樂。免費電視不是無得做,最大問題是人人可以做,無綫的對手不是ViuTV,也不是奇妙電視,是隨時可以在互聯網上通過盒子或手機收看的免費或是收費節目,包括無綫自己推出的myTV SUPER。 我們電視市場最大的問題是節目內容愈來愈局限在上一代電視觀眾口味,面對新的互聯網世界,力不從心。 阿寬

20170822-安裕:大遊行的世代變化

安裕:大遊行的世代變化 20:03 22/8/2017 相信是出乎包括組織者以及特區政府意料之外,星期日大遊行的參加人數,是佔領運動之後最多港人出席的集會。從灣仔修頓球場到中區終審法院,看不到盡頭的人潮說明抗爭並無因為時日淡忘;揮汗如雨的盛夏陽光底下,摩肩接踵的民眾再一次走上街頭。 這次大遊行有很多值得紀錄之處。於個人而言,印象最深刻的是,這次從領頭到最後輪流上台講話,絕大部分是九十後的一代。在過往大型社會運動擔任主要角色的上一代社運人士,包括遠至七十年代中文合法化運動已經冒現的一群,經歷八十年代的代議政制推展、中英會談香港前途、《基本法》起草以至八九民主運動的一代,在星期日那天不再是台上的主角。 上一代社運主流活躍人士,只有少數見於星期日大遊行的大台,原因可能不止一個,但是客觀上,過去幾年的社運活動,尤其是2014年佔領運動之後,世代交替已是極為明顯。這是不由得人為控制的進程速度,而是時代催迫着歷史的腳步。因此,這兩三年來,社會運動行列當中所謂「策略論」之言逐漸減少,至於曾經成為口頭禪的「又傾又砌」,更是蹤影全無。 易言之,從北京到特區政府,他們在香港社會運動的對手,已是逐漸換上了新的一代。這些生於九十年代政權交接前過渡期的年輕人,他們的價值觀與社運目標,並非全盤接下七、八十年代老社運的一套,個別可能更是南轅北轍。若仍以老一套對策與新一代社運活躍人士周旋,先不說目標與策略的巨大迥異,單是年齡世代層的區隔,等於執筆寫信一代與電郵社媒一代的深刻對照,在難有共同語言之下,對話溝通無從說起。 類似情況,令人想起佔領運動時的一幕:當時是政務司長身份的林鄭月娥,率領一眾官員包括袁國強與學聯代表會晤。3年過後,當年長桌分坐兩邊參與者身分已見巨變,林鄭月娥成為特區之首,坐在她對面的5個年輕學生,其中周永康、羅冠聰已經繫獄。未來幾年,社會運動大旗勢必由新一代接過,而北京和特區政府如果仍以往日思維處事,鴻溝肯定愈拉愈開,接合點則遙而未見,這是可以想像的趨勢。 安裕

20170817-安裕:特朗普的「言論自由」

安裕:特朗普的「言論自由」 2017-08-17 特朗普上台之前,據說華盛頓有一個笑話:白宮官員到任後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改掉特朗普的Twitter密碼,使得他不能在Twitter上愛寫甚麼就寫甚麼。如今上台半年,這個笑話看來也許是真實期待,特朗普隔三差五在Twitter透露國家大政,而這些內容往往是聞所未聞,一旦出現,就要白宮及相關部門執手尾。 美國總統是行政首長,又是三軍總司令,國家機密全都知道,因此,總統公開講話時應該說甚麼,統統有人管。白宮內部做這事的,一個是幕僚長,一個是發言人。一直以來,總統的「言論自由」就由這兩人管理。可是特朗普不理這些,逕自在Twitter自行爆料,上周朝鮮半島氣氛緊張之時,特朗普忽然在Twitter說,美國的軍事方案已經準備好,彈藥上膛。一句話震動世界,之後是部門發言人出來講話,當作是解說也好、是沖淡也好。這些官員大概都覺得,總統的嘴巴算是給管住了,但沒法子管住總統用來按Twitter的手指。 一個政策的形成、推動、實行,中間牽涉大量討論,尤其是國防議題,是人命關天的大事。特朗普講的「方案已經準備好」,相信這是事實,但應該甚麼時候把這消息公布,時機極為重要,然而卻不是用來就北韓說要攻擊關島的跡近情緒性回應。在北韓問題,特朗普Twitter發文尤多,像是要求中國向北韓施壓,從年初把中國捧上天到早前說中國幫不上忙都有。可是到了前幾天,他打電話給習近平討論局勢,這些發文與後續行動帶出的訊息極為混亂,這就是今天特朗普政府予外界的最深刻印象。 現時美國媒體的新聞報道,特朗普的Twitter成為說明內政外交的主要內容,往往在同一段文章或翌日的另一段,是白宮發言人或內閣部門發言人的淡化之言,從字裏行間就能感到,這些發言人天天疲於奔命為總統補鑊的滿頭大汗。早前被炒的白宮前傳訊總監斯卡拉穆奇離職後受訪說,華府「有人想拉特朗普下台」;說句笑話,會不會包括這班發言人? 安裕

20170815-安裕:保特如果轉行……

安裕:保特如果轉行…… 2017-08-15 牙買加飛人保特,在今屆世界田徑錦標賽男子100米得銅牌,最後一項的男子4X100米接力,接棒之後不久拉傷肌肉,未能完成賽事。一代飛人,退役之前最後一戰如此結局,可說憾事。 保特的男子100米世界紀綠是9秒58,是2009年在柏林創下,他退役之後,這個紀錄恐怕要很長時間才有可能打破。歷史上最接近9秒58的成績是9秒69,在100米短跑,這微小的差距,在技術、體能、佩備差不多已到極限的今天來說不易飛渡。這種情況類似女子100米世界紀錄,美國「花蝴蝶」姬菲芙1988年跑出10秒48,至今快30年,還是無法接近,遑論打破。 保特步大力雄,100米狀態好時只要40步跑完,其他頂級選手一般是41至43步。他的9秒58世界紀錄本來有潛力再快一些,關鍵在於起步不夠快。以這次100米決賽為例,保特的起跑反應,即槍聲響起到離開助跑器是0.183秒,8名決賽選手當中倒數第二。奪得金牌的美國基連起跑反應是0.138秒,銀牌美國高文八人之中最快,是0.123秒。但是,比賽結果是保特僅比基連及高文分別慢了0.03秒及0.01秒,起跑的重要不言而喻。 人們關注保特的下一站是甚麼,雖然他喜歡踢足球,可是腳下功夫要時日鍛鍊,他這個月就31歲,或許現在轉行是遲了一些。2008年保特在北京奧運奪金後,美國有人研究他轉任美式足球接球手(wide receiver)的可能。接球手的工作,就是接得傳球後,死命跑到對方底線,要求的是40碼衝刺,恰恰這就是100米短跑選手的強項。 美國名將劉易斯大學時以短跑聞名,畢業後一度被美式足球勁旅達拉斯牛仔隊選秀選中,但劉易斯醉心田徑,沒有簽約。反而,八十年代初的110米跨欄世界紀錄保持者尼希米亞(12秒93),田徑退役之後轉到美式足球,球隊更奪得超級碗。運動科研專家指出,保特是少數能以最高速跑40米的人,保特若是願意轉到美式足球,就算只打一季,可能成為最搶手的「新秀」。 安裕

20170810-安裕:建軍節想到林彪

安裕:建軍節想到林彪 2017-08-10 解放軍建軍節,不免令人想到林彪。1955年十大元帥授勛,排名有分先後: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中共有一段時間人稱「朱毛」,朱德排名前於毛澤東,況且是解放軍總司令,排名第一理所當然。彭德懷是副總司令,所以列第二。林彪當年以48歲、十大元帥最年輕一人排第三,原因人所皆知:內戰三大戰役,林彪率領的第四野戰軍佔其二。中共得天下,不能說是林彪一人打回來,但倘若沒有林彪,這兩場戰役打成如何,無人可知。 文化大革命期間,林彪位極人臣,是寫進中共黨章的毛澤東唯一接班人。1971年9月13日,林彪墜機外蒙,有關消息傳達到中央級新聞單位後,主管人員只帶着幾個人,逐少逐少刪去林彪的名字,不敢把消息立即公開。因為,寫進黨章的毛澤東「親密戰友和接班人」出逃蘇聯身死異邦,怎向天天高喊「林副主席永遠健康」的全國人民交代?自此之後,「林彪」二字消失於公開場合,十大元帥只唸出其中九個人的名字,餘下的林彪則用一個「等」字代替。 林彪內戰年代由東北打到海南,開國大典天安門城樓上沒有林彪,因他正在追擊國軍餘部。今天人們大談1962年中印戰爭,瓦弄戰線指揮是丁盛,軍力包括44軍的130師,是當時解放軍三個蘇式機械師之一;丁盛和130師,便是林彪麾下的四野戰將。從北伐到內戰,包括1948年長春圍城數十萬人餓死,之後是文革及「九一三」事件,這些涉及林彪的歷史如何告訴下一代,是講清講楚抑或只談後半而不談前半,或只講前半不提後半,還是甚麼都不提? 林彪在中共歷史裏是「林彪反黨集團」,近年中國大陸民間多了談到林彪的另一面,有說法認為「林彪反黨集團」是疑案甚至是冤案。這些討論隔不久就出來,卻始終無法在政治層面成為主流,原因簡單不過:以林彪與毛澤東在文革的密切關係,重新評價林彪,等於重新評價毛澤東,這對中共來說是茲事體大,所以寧願不提林彪之名。 安裕

20170808-安裕:大陪審團是「龍頭鍘」?

安裕:大陪審團是「龍頭鍘」? 2017-08-08 美國特別檢察官米勒(圖)組成大陪審團調查「通俄門」,把事件推進到另一階段,可望通過傳召證人,弄清一些關鍵問題:例如特朗普競選團隊與俄羅斯的接觸,誰先走出第一步?小特朗普、庫什納強調沒有通俄,為甚麼雙方關係卻如此密切?疑團一日未解,特朗普吵翻天也不能洗清質疑。 大陪審團由平民組成,在沒有法官的情況下,傳召證人作供,最後決定是否立案起訴或不立案起訴。美國近幾十年來,不少大事都與大陪審團扯上關係,最著名的是「水門案」,近年一些極具爭議的警察暴力事件,也是經大陪審團決定是否立案起訴。當大陪審團認為應該立案起訴,檢察部門幾乎是沒有拒絕的可能;相反,當大陪審團不提立案起訴,但檢察部門認為證據確鑿,一定要起訴的機會也是存在的。 大陪審團查「通俄門」,其實是把「特朗普及其團隊是否通俄」這一命題,提前到今天就要決定是否立案起訴。早決定與遲決定的差別極大,若是大陪審團認為應該立案起訴,特朗普只得認命,餘下三年任期幾乎可以立即宣布死刑。可是,如果大陪審團認為證據不足,不予立案起訴,「通俄門」議題或會從此消失,特朗普很可能「輕舟已過萬重山」,做滿任期。 所以,不要主觀以為大陪審團是「龍頭鍘」,可以一舉把特朗普打翻下台。因為,大陪審團越早傳召證人,客觀上對被懷疑的一方更有利——大陪審團成員是根據已知的資訊提出質疑,倘若大陪審團早早成立、而相關事件的資訊還未完全曝光,大陪審團成員心裏無底,來來去去都是聚焦既有資訊下的盤問,辯方見招拆招,不難過關。 對於希望「通俄門」繼續燃燒、令特朗普政權未來三年繼續被質疑,失去管治合法性的反特朗普一方而言,無疑大陪審團給了他們一個今天就能推倒特朗普的黃金機會。可是一旦大陪審團不立案起訴,到時靠甚麼挑戰特朗普?當然,可以有第二、第三次大陪審團,但最佳時機已失,證據也可能毀滅或失蹤;拖拖拉拉,一轉眼,特朗普四年任期說不定也差不多快要完結了。 安裕

20170803-安裕:戰爭電影

安裕:戰爭電影 2017-08-03 電影片種裏有一類是戰爭片,頗受影迷歡迎。六十年代,荷李活大拍二戰電影,登陸諾曼第的《碧血長天》之後,有偷襲珍珠港及相關戰役的《虎!虎!虎!》與《中途島戰役》,還有講述歐洲戰場的《坦克大決戰》等。那時荷李活資金充沛,戰爭片拍之不盡,1970年的《鐵血將軍巴頓》,男主角佐治史葛飾演美軍悍將巴頓,更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戰爭電影,很大程度是一國如何總結本國歷史的折射。美國與英國各有自己版本的二戰電影,近期的《鄧寇克大行動》,便是英國詮釋「生存」及「勝利」的影片。作為二戰另一參戰大國,蘇聯也拍了不少出色的戰爭電影,包括《莫斯科保衛戰》與《解放》,藝術水準相當高。尤其是《解放》,1972年起,四年之間分五集上畫,堪稱為最長的二戰電影。 六十年代的越戰,帶來美國社會對戰爭的心靈反省,戰爭電影延伸出批判戰爭不仁的另一股主流,藝術和社會意識並重。例如八十年代的《殺戮戰場》、越戰美軍退役回國投身反戰洪流的《生於七月四日》,都是發人深省的反戰電影,時至今日仍有巨大欣賞價值。 海峽兩岸的戰爭電影,正統抗日史觀當以台灣的《英烈千秋》、《八百壯士》、《筧橋英烈傳》等為主軸,正氣澟然,這些電影當時都有在港上影。大陸方面,講內戰的《南征北戰》就拍了兩套,一套是1952年黑白片,另一套則是1974年的彩色片。另外是《地道戰》與《地雷戰》,三片均曾在港上畫,老資格影迷或有印象。 值得一提是,中共內戰三大戰役,林彪的四野部隊獨戰其二,即遼瀋戰役與平津戰役;七十年代初林彪墜機蒙古之後,林彪的名字從此消失,解放軍十大元帥只提當中九人,絕口不提林彪。不過,九十年代初的「大決戰」系列戰爭電影,其中兩集《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便有林彪,但觸及不多。2009年的《建國大業》也有林彪,其中一段是中共開會,毛澤東看見林彪,說林把百多萬國民黨軍隊「吃進肚子」,仍然長不胖。這樣的提到林彪,比較罕見。 安裕

20170801-安裕:悶熱下的香港

安裕:悶熱下的香港 2017-08-01 這是皮膚記憶當中最熱的灣仔。莊士敦道沿電車路出軒尼詩道,從史釗域道而杜老誌道,再下來是馬師道與堅拿道西,熱氣困在這幾個街段盤桓不去。看得見的朦朧煙霞與火熱陽光,走過這四條橫街的每個街口,都是舉步維艱。 以為轉出告士打道可以消暑納涼,結果也是沒有幫助。這是「印象派式記憶」累事,想着到了告士打道可以靠着海邊散散熱氣。七十年代末的告士打道是上一代說的「海皮」,灣仔運動場附近一帶,那時仍是鐵絲網圍着的雜草叢生官地;過了地盤往前走是灣仔碼頭,還記得「碼頭水餃」便是在這裏,一輛手推車成就了飲食業傳奇。灣仔內街的暑氣,就是靠史釗域道杜老誌道這些橫街帶出維港,又把維港的涼風送回內街。所以,那時一旦風暴襲港,這些橫街風勢特別猛,一場颱風下來,橫街上的招牌吹脫竹棚打歪不知凡幾。 如今「海皮」早成為歷史,延綿不絕的大樓把空氣擋在外邊,軒尼詩道變了焗爐。這條路一直走的話,中間經過維多利亞公園那段還好一些,到了英皇道,則是另一段焗熱的開始。慢慢走在熙來攘往的行人路上,汗水一點一滴從額角流到面頰,四周路人的沉重呼吸聲,擠在新都城大廈前的紅綠燈位等過路那兩三分鐘,是天長地久的酷熱煎熬。大批路人走過錦屏街,四五部汽車正準備轉出英皇道,幾十人一步不讓,就在車子前面緩緩步過。司機忽然按下喇叭,一時間,十幾雙眼睛都扭轉頭瞪着,喇叭只響了一下,便寂靜了下來。 天氣乾熱,社會燥熱,這陣子街道上港鐵站都有人爭吵打架,相對之下,錦屏街的人車爭逐那幾十秒只是小兒科。人們無法知道公眾地方打作一團的原因從何而來,是純粹因為港鐵故障班次延誤下的乘客擠撞引致,還是為了一個泊位而拳腳交加?抑或是人們心底鬱結難以釋放、按捺不住爆發出來?天天冷氣房車出入的政府官員和地鐵大員,天氣熱大不了把辦公室的冷氣調得再涼一些,可是社會從自然氣候到社會感覺的悶燒,在冷氣車廂和冷氣辦公室是否感受得到,那是一個不小的問號。 安裕

20170727-安裕:人民王妃戴安娜

安裕:人民王妃戴安娜 2017-07-27 戴安娜與威廉王子。 20年了,依然清楚記得,1997年8月31日星期日,起來之後打開電視,是鋪天蓋地的英國王妃戴安娜去世消息。錯愕之中是難以置信,橫跨八、九十年代的英國皇室象徵人物,在巴黎的一宗車禍命殞異國。 戴安娜的新聞,那年代是英國報章的永恒頭版內容,嚴肅報紙的戴安娜消息,是她參加公開活動的圖文並茂;至於大眾化報章,幾乎只要她出現,就是頭版頭條。從英國傳媒的稱呼,可以看到她的萬千寵愛在一身:由官式的威爾斯王妃到其後的只稱戴安娜;八十年代中期之後,叫法已是極為親切的Di。 八十年代初,戴安娜與查理斯王子婚訊傳出後,這位高䠷羞澀的幼稚園教師頓成世界焦點。大批記者在她工作地點等待,出來之後把她團團包圍,閃光燈此起彼落,未來王妃微笑走向自己的汽車這一幕,大概不少人仍有印象。1981年7月的世紀大婚,白金漢宮前林蔭大道萬頭攢動人潮如海,御林軍鎧甲鋥亮蹄聲踏踏,婚紗如雪的金髮王妃攫住了全世界的心。 戴安娜留下的寶貴傳奇,不僅是她的皇宮歲月,更重要的是她走出皇家高牆來到社會當中,對愛滋患者的支持、對無家可歸者的支援、對禁止地雷的推動,深深震撼人心。這次威廉王子與亨利王子現身接受英國電視台訪問談到亡母,威廉希望提醒年輕一代的英國國民,母親的和煦和幽默之外,是她對社會的關注和支持。 去世20載,人們深切懷念戴安娜,焦點由英宮前事蛻變為她對社會事物的關注。嫁入皇室之後的戴安娜,給予自己一個嶄新的身份與角色,重新演繹皇室成員在社會當中的正面作用。這一連串變化,切合八、九十年代歐美社會大潮,回歸社會關心社會,戴安娜可謂得風氣之先。 威廉和亨利願意接受訪問,顯示兩兄弟對母親的懷緬與思念,在另一層面突顯兩人認同母親生前對社會的取態及言行。戴安娜有「人民王妃」之稱,不僅意喻她廣受民眾歡迎,更突顯她在社會議題的「貼地」。多年來,威廉及亨利言行親近社會,頗有亡母昔日的影子;到了母親去世20年,兩人透過電視專輯,喚起英國再次認識人民王妃。 安裕

20170725-安裕:日本女排

安裕:日本女排 2017-07-25 世界女排大獎賽香港站比賽結束,塞爾維亞及日本分獲冠、亞;俄羅斯與中國都是一勝二負,分列第三、四名。由於列強仍在為3年後的東京奧運練兵試陣,香港站參戰四隊俱是以戰代練,而奧運冠軍中國亦不是最佳陣容,但是比賽仍有值得可論之處,朋友談起今次比賽,不約而同說到兩度落後兩局、連追三局反勝的日本隊。 日本女排六、七十年代是與蘇聯並駕齊驅的女排霸主,之後古巴、中國先後冒起,日本自此與奧運金牌無緣。去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日本四強不入,之後隊長木村沙織退役,八十年代的「天才二傳」中田久美上任執掌帥印,重建日本女排。 今次比賽,日本先負中國,之後連勝塞爾維亞和俄羅斯。這三戰,日本先發陣容場場不同,尤其是最後對俄羅斯,早前一天戰塞爾維亞表現出色的副攻手松本亞彌華,全場穿上運動外套休息,似是盡遣不同選手熟習高舉強打的歐洲隊。列強目標是東京奧運,未來3年試陣陸續有來,日本這三個陣容顯而易見就是練兵:主力二傳宮下遙今次沒來,左手將長岡望悠因傷缺陣,石井優希也沒隨隊,然而卻能扳倒身高體壯的塞爾維亞和俄羅斯,中田久美可說初見成效。 中田久美執教後,第一個訓練重點是發球。日本球員身高不及歐美中國,若發球不能破壞對手一傳,便只有待宰的份兒。日本媒體拍攝的一段日本女排訓練短片,在網頂之上40厘米再加一條繩,隊員發球要穿過網頂和繩之間的空位,以此壓制對手一傳。從今次比賽所見,日本女排發球較前有威脅,相信與此有關。 中田久美治軍極嚴,有日本傳媒稱她「鬼監督」,頗有六十年代帶領日本女排打入世界前列的大松博文綽號「鬼大松」況味。訓練短片當中有一幕:中田久美忽然叫停練習,認為球員精神不夠集中,下令從頭再來。上周日(16日)大獎賽仙台站,日本以3:2擊敗巴西,六年來兩隊對碰首度獲勝,一向神情嚴肅的中田久美雙手向天舉起,終於露出笑容。 東京奧運,中國女排要爭取成功衛冕,對手除了歐美各隊,絕對不能忽視有主場之利、拚搏精神出眾的日本。 安裕

20170821-素黑:流產的啟示

素黑:流產的啟示 2017-08-21 身邊幾個女朋友相繼小產,感到神傷,自責沒有好好照顧胎兒和自己。 不少讀者向我反饋,說讀到我的小說《麻木樹療傷茶館》女主角因傷痛和勞累而突然意外流產那段時不禁哭起來,觸動到自己曾經的經歷。 小生命得來不易,自責於事無補,認識原因下次小心更重要。導致流產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被忽略的是三個心理原因:一,長期情緒緊張和高度壓力;二,對生命帶著陰影和不信任;三,一和二的合併。 小說裡還有一個我曾處理過的真實個案。角色曾經流過產,造成陰影,日後影響了性生活,核心原因其實是對出生產生恐懼,原來當年一出生便被父母遺棄,老是覺得自己的出生沒有被接受。在自我催眠效應下,對流產自責,更是對出生的潛意識壓抑。 活在心結、痛苦和憂慮中,容易助長不斷重複的負面想法,結果惡性循環,製造了自己所想的命運。這種因果,不是迷信,由不得你否定。 當你否定了身體,不再相信它,便是不再相信生命的本身,這是危險的想法。一切信念的根基在對自己的身體和生命首先的、無條件的信任。懷孕了,心態負面,想改善的話,需要留意自己是否處於矛盾中。假如你一方面明知自己有負面的想法,處於情緒病態中,另一方面又對改善身心抱存悲觀心態,便會影響調理身心的效果。 孩子會挑適合自己的母親,能出生的,不想出生的,都是來教母親學懂做人的老師。 素黑

20170821-趙崇基:別做落井下石的人,別做一條蛆蟲

趙崇基:別做落井下石的人,別做一條蛆蟲 2017年8月21日 這些日子,除了心痛,常常想起這幾句話:「如果天總也不亮,那就摸黑過生活;如果發出聲音是危險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覺無力發光的,那就別去照亮別人。但是——但是:不要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不要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洋洋;不要嘲諷那些比自己更勇敢更有熱量的人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不可扭曲如蛆蟲。」 這個對着反對它的年輕人窮追猛打、趕盡殺絕、務求置他們於死地的政府,固然令人鄙夷,但我更鄙視那些看着社會不公不義,從來不發一聲,卻蹲在高牆一角,對選擇走在前面、終被擊得粉碎的雞蛋幸災樂禍、冷嘲熱諷的人,有些甚至對着雞蛋扔石頭。 在這個什麼都變得立場先行的社會,大家眼裏只看到顏色。之前一個「黃絲」報案者,還未搞清楚他是否報假案,很多人就因為他的立場,譏笑其外貌有之,斷定他自導自演有之,連警察之首、保安局之首,說起話來,也是語帶諷刺,單單打打,完全無視警隊必須中立、普通法無罪推定的原則。 今日香港,很多人選擇沉默,很多人習慣黑暗,很多人選擇茍且,不要緊,那是個人選擇。但別做一個落井下石的人,也別得意洋洋,自恃站對了立場,抱着「鬼叫你做反對派,抵你有今日」的態度隔岸觀火,反正這道火,他們以為永遠不會燒到自己身上。 他們有所不知,只要這個地方,淪落成為一個威權社會,不論你多親權力,你多騎牆,不用單單打打,不用沾沾自喜,終有一天,他朝君體也相同,你只不過是一條扭曲了的蛆蟲。 趙崇基

20170821-區家麟:法官——比白更白

區家麟:法官——比白更白 2017年8月21日 好久以前訪問一位退休大法官,他談法官生涯,用「孤獨」形容;做法官,要謝絕一切應酬飯局,因為你不知某年某月審什麼案,原告被告席上是什麼新舊相識,所以要避嫌。結果,沒多少朋友。 香港法官審案判刑,當然不至於「親疏有別」,但公義不單要彰顯,大公無私要被看得見。法官要做到不偏不倚,比白更白,有如潔癖式地避嫌,就是考慮到公眾觀感,維繫司法體系的公信力。 負責審理雙學三子重奪公民廣場案的上訴庭副庭長楊振權法官,被網民發現年多前,曾出席一個親建制並參與反佔中的律師行組織的聖誕聯歡活動,席上還有時任特首、律政司長與中聯辦官員,不禁令人聯想,往日法官的避嫌慣例,今天是否還適用? 司法機構發出的《法官行為指引》,要求法官避免加入任何政治組織或與之有聯繫,該律師行協會政治色彩濃,但自稱「專業組織」,看來不為指引所限;楊官應深明自己的官位,日後有機會審理佔中相關案件,卻不避嫌;同情地理解,他應該是不食人間煙火,不知道該律師行組織的政治參與深度很容易引發「觀感」問題了。 大律師公會及律師會聯合發表的聲明,也特別重提各方評論法庭判決,必須小心謹慎,因香港的法治建基於大眾市民「對法官以至司法體系的尊重及信心」。換一個說法,所謂尊嚴,很大程度都是「觀感」問題。 某澳洲籍愛國律師曾引述中央官員說,處理港獨分子「要法律有法律、要槍有槍、要炮有炮」。人大釋法的尚方寶劍,令香港法院隨時淪為法律工具,尊嚴褪色,觀感動搖,正是人之常情。 區家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