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7的文章

20170929-二少:《煙花,應該和誰看》青春自決

二少:《煙花,應該和誰看》青春自決 2017-09-29  《煙花,應該和誰看》改編自岩井俊二的《煙花》 (1995),原版是只有五十多分鐘的真人電視電影,由奧菜惠主演。以往我們都看動漫改編真人電影,今回調轉,原作是真人版,新版是動畫大電影。戲中有個話題是少年們一直爭拗的,就是煙花是圓(立體圓)還是扁?有人說圓,有人說扁,沒有結論,於是各人去看煙花探究的人生疑問。電影劇情上的主題,就是私奔。 《煙》女主角因為母親3次再婚,決定搬離這個小鄉村,作為女兒,她卻不想離去。被迫離開前,她在班上2個男孩中,選1個陪她看煙火晚會,心裡的意思是,想他跟自己私奔。戲其實叫《私奔》也可,只是煙花意含生命短暫,更有詩意罷了。她的所謂「私奔」,自然是女孩子理解的意思,不滿現況,只想找個喜歡的人逃出母親的控制。自決命運,從來是青春片的主題。 與《你的名字。》畫風相似 《煙花》把舊版的55分鐘真人電視版,改編成了90分鐘的動漫,幕前幕後都加碼。此動畫的計算極盡商業:原著來自岩井俊二,再找來《你的名字。》川村元氣擔任監製,《爆漫》導演大根仁當編劇,《魔法少女小圓》新房昭之執導;聲演則有菅田將暉、廣瀨鈴、宮野真守及松隆子。論動畫畫風,它與《你的名字。》高度相似,美到不得之了;造型設計,原版13歲的班上,女生較早熟,女生奈砂(奧菜惠)已婷婷玉立,兩名男角色還是瘦黑小子,像個稚氣小學雞,到了新版,女角色被拉成九頭身美少女,兩名男角(典道及祐介)也腳長長,像個高中生,單看造型已是十足十青春片格局了。 《煙花》本來是個小故事,是個1天內發生的小故事。典道家中賣釣具,祐介父親是醫生,2人很老友,上學吵吵鬧鬧,聊一下傍晚去不去看煙花,爭拗一下,煙花到底是圓是扁。奈砂是班上的美少女,大家都在偷看她,祐介私下說過,夏天就要跟她告白,而其實,典道也喜歡她但不敢承認。在泳池上,2個男生說要比賽游100米,祐介說,贏了就要馬上跟她告白,到他贏了,卻在終點見到奈砂說,要約他去看煙花。原來奈砂快要搬走,她只想找個男生陪自己看這最後一次煙花,甚至私奔。 加入商業娛樂元素 動畫版加入大量商業娛樂性,班上Miss無緣無故變成巨乳娘,2名男生比賽時又加入了女生泳衣一同比賽。故事原本想寫的是青春不悔,祐介喜歡女生卻不敢認,贏了游泳比賽,又不敢應約去看煙花,一眨眼便時光倒流,變成了典道贏出比賽。他

20170929-方俊傑:太多劉華三哥,我們需要湯鎮業

方俊傑:太多劉華三哥,我們需要湯鎮業 2017-09-29 苗僑偉主演的電視劇《使徒行者2》正熱播中,劉德華當主角的電影《追龍》也剛上畫,黃日華跟湯鎮業也有份演出,一時之間,五虎將好像回來了,只欠梁朝偉。 年紀太輕的,大概不清楚五虎將是甚麼。容許我首先介紹一下:1983年,已初露頭角的五位無綫小生,合組成五虎將。劉德華剛拍過《獵鷹》,已經很紅,即將接拍《神鵰俠侶》;梁朝偉稍遲起步,但一齣《鹿鼎記》,一齣《新紮師兄》,輕易追上;黃日華先有《香城浪子》,再來一齣《射鵰英雄傳》;苗僑偉有《飛越十八層》和《天師執位》。人人都好像很輕易便走紅。只剩下湯鎮業。 我最喜歡的,其實是湯鎮業。那時讀小學下午班,最愛在返學前觀看金庸武俠劇的重播。最記得在《天龍八部》,湯鎮業飾演段譽,好靚仔,靚仔過扮演虛竹和尚的黃日華,多多聲。那種靚,還要實實在在地有種不食人間煙火的公子氣質,跟小說中對段譽的描寫,相當接近。對,我很年幼已經閱讀金庸小說。跟要粗線條的苗僑偉勉強飾演楊康,是有很大分別。之後翻拍《天龍八部》,找陳浩民飾演同一角色,更顯得湯鎮業的天衣無縫。 然後,我特別留意明抄日漫《愛與誠》的《香城浪子》。對,我也很年幼已經閱讀公仔書。黃日華做主角,明寸暗乖的爛仔,當然最受歡迎;梁朝偉飾演心地善良的富二代,也討好。偏偏湯鎮業要飾演狐假虎威的二世祖,註定乞人憎。你要明白,那是八十年代初期,丁蟹都未出世,電視觀眾很天真。做好人的,一定是好人;演奸角的,只會是壞人。苗僑偉做完楊康,有楚留香洗底;湯鎮業卻居然淪落到要在《神鵰俠侶》飾演霍都,又奸又無用,戲分極少。我便知道,世事沒有必然,不是被挑選成為五虎將,便一定馬到功成,原來,五個中紅了四個,第五個,也可以話失敗便失敗。 再之後,翁美玲自殺,更加速湯鎮業的消失。看黃秋生《梟雄》才認識湯鎮業的,大概很難想像一個光頭的肥佬,怎可能曾經被(我)視為靚仔過劉德華與苗僑偉。在《追龍》,劉德華再一次扮演雷洛,說跟1991年的《五億探長雷洛傳》沒有分別,就有點誇張,但確實保持到2002年《無間道》的狀態,已經很恐怖。在《使徒行者2》,橫看豎看,苗僑偉都好似後生過陳豪,襯宣萱可以,襯黃翠如也不過分,你話有冇搞錯。多得化妝技術,多得健身知識,多得飲食學問,無論男女,愈來愈多演員,似劉德華或苗僑偉,持久不老。然後,你開始發現,要找一個五十到六十歲

20170929-月巴氏:你仰望到太高,貶低的只有自己

月巴氏:你仰望到太高,貶低的只有自己 2017-09-29 《Reality Bites》在香港上映時的名字:《不朽真情》。 1.不朽喺邊?真情在哪? 2.但當年我並沒有深究這名字,只管全程望實Winona Ryder——佢一開波以露臂碎花連身裙現身已經靚到黐線,到中段以露臂紅色上衣現身油站更加靚到Crazy。 3.Yes,我是為了Winona Ryder而去睇呢齣甚麼《不朽真情》,所以當睇住兩名男主角先後擁著(我的)Winona狂吻時,實在嬲到想衝入銀幕打鑊佢哋…… 4.但嬲的程度不同——當那個由Ethan Hawke飾演的不羈青年Troy,在末段終於得到Lelaina的愛時,我固然嬲,嬲得來尚且有一份同情;但睇見由Ben Stiller飾演的有線電視頻道高層Michael在開篷車激吻Lelaina時,我是眼火爆地嬲,完完全全地嬲,無底線地嬲——原因?因為他身份是當年最被推崇的Yuppie。Yuppie是甚麼?是80年代才開始出現的都市人種,簡單講,做得Yuppie,除了工作表現相當愜意,日常生活亦舒適寫意,總之,就是非常Happy。不妨看看Michael,由衣著到座駕都洋溢住一種品味——他們的品味集中彰顯在物質生活,物質生活需要Money去經營(Money來自他們那份相對高尚的工作),但單靠Money,又不一定營造到Yuppie味。對於世界運作,Yuppie自有一種態度。 5.Troy代表另一族群,Generation X。跟Yippie一樣,Generation X是已成過去的歷史;跟Yuppie不同,他們不嚮往物質生活,原因是他們冇乜錢;冇乜錢是因為他們都不願返(一份相對穩定兼被外間預設了有所謂美好前途的)長工——是不願,而非不能,他們很多都讀過大學,只是他們讀大學不為了搵份筍工。 6.當年啱啱成為大學生冇耐的我,一開波,就對Michael呢條友極度不順眼,甚或稱得上討厭——討厭除了來自他攬住Lelaina(在我眼中即是Winona!)激吻,還來自他的Yuppie身份——挑,滿身銅臭,好把閉吖。 7.Troy不同。他天生不羈(他的頭髮永遠介乎梳與未梳之間),不羈到打工時會隨手拎起貨架上一條朱古力,話食就食想做就做,結果順利被炒。但It doesn’t matter,他只管每一天同朋友們說著恍如把世事看透的深奧說話,間中同自

20170929-麥志豪:牛出沒誰注意?

麥志豪:牛出沒誰注意? 2017-09-29 動物緣 上星期,又有牛在公路上遇上交通意外身亡,今次據說是被的士撞倒。在西貢一帶,牛牛在馬路上被撞傷是常見,有時即使只是傷了手腳,最後也多是被人道毀滅。但今次在西沙路被撞的牛意外後不久就當場死亡,相信汽車的速度及其撞擊力也非同小可。 在香港,牛被車撞是否已經被接受為新界地區的日常,不會大驚小怪?而警方也看似從不追究!印象中我從來未聽過有牛被撞倒後司機要負上任何法律責任。但單單是撞倒牛後不顧而去就已經觸犯了374章《道路交通條例》,最高刑罰是罰款10,000元及監禁12個月。如果是蓄意對動物造成傷害,更肯定觸犯了169章的《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最高可判監3年。 4年前在大嶼山長沙發生了一宗極離奇的兇案,在嶼南路同一位置有一牛群共8隻被汽車撞倒身亡!這宗命案離奇之處是事發4年至今,警方依然未能破案!一隻黃牛一般200公斤,要撞向牛群而能夠自保的相信只有重型工程車,加上要進出大嶼山的外來車輛都有登記,意外後車身必有損毀,亦必染上動物身體的部分,應逃不過科學鑑證。如此嚴重的交通事故到最後竟然可以不了了之,也難怪每年死在公路上的近百隻牛牛會被視作等閒,肇事者可以逍遙法外。 當然,如果連市民都不重視的案件,警方自然沒有壓力去重視。我記得一年前在網上看過一段視頻,在元朗一隻牛被車撞到滾地葫蘆,網民的留言竟是:「benz佬真可憐,車頭撞到凹晒。」「本地車切肥牛。」「名貴benz被牛整花手尾長」竟然沒有人意識到那位benz司機已觸犯了法例。 牛是養活我們上一代的原居動物,應該得到我們這種對待嗎? 現存在香港的牛牛只剩千餘隻,我們這一代真的沒有責任好好保育牠們嗎?可能到我們下一代,已經看不到牛了。 麥志豪

20170929-連峻博士:性,只能做不能說

連峻博士:性,只能做不能說 2017-09-29 中國真的很強大,中國常常會在召開中國共產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前後,會有些正常人不會明白的小動作,理由只有高官才會知道。但原來有時連高官也會不明白,因為是有人假借國家的名義,幫國家勞心用力。 今年中國全國喜迎十九大的宣傳則鋪天蓋地,更有習語錄即《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的出現。 中共十九大將召開前已經有很多事情不可繼續做,有很多事情要停,有很多事情要取消。可能是中國人也覺得中國人口太多,這次藉中共十九大的召開,人民就連有關性的事情也不能繼續。 中國性健康教育高峯論壇暨世界華人性學家協會十周年學術會議,原定於九月二十一日在合肥市安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但突然「為了響應合肥政府喜迎十九大會議,建設精神文明城市的號召……因不可控制、不可抗力及政策等因素,現決定取消舉辦。」 這次十九大的力度真是驚人,小小一個性會議也受影響。其實是舉辦的場地負責方突然覺得性是敏感議題,還是誰有命令下來不準會議,在公開的文件內是沒有清楚說明的,只是以「因不可控制、不可抗力及政策因素」的理由取消。 性是不能在中國敏感時間提及的話題嗎?那十九大前後是不能有性關係的活動嗎?性行為也不可以嗎?還是只是不可以談論性,但可以有性行為?那很奇怪,不能說但能做!? 行內有人覺得中國就是這樣,只能接受,就停辦一次,免得麻煩。性的議題,性的教育本來就是難,如果有阻力就停,那就根本不用在這個行業了。這行業本來就是每天面對阻力的行業,這次如果是有官方壓力要取消,那下次不知那又跑出一個沒關係的理由取消性健康、性教育的活動,就會更容易。 生活在現今社會,好像很多東西都不再是自己話事和控制,現在就連性,也要受無名的支配。 連峻博士

20170929-素黑:你下定決心未

素黑:你下定決心未 2017-09-29 大家都知道,找我做個案諮詢的人,都必須先親自填寫一份提案表格,我評估後還會追問,最後覺得能幫上忙才接受預約。這是先送你一份自我檢閱的禮物,讓你有系統地學懂掃描自己的過去,發現及疏理問題。哪有治療師像我一樣,傻到先為個案做功課而不收錢的?他們都會讓你坐下來,開始計時,叫你講出來龍去脈,時間過了大半才給你意見或初步總結,再約下次覆診時間。 說實話,其實大部分受療者都覺得這種方式更受落,因為內容由他主導,他選擇了陳述的觀點和重點,也抽起想逃避或隱藏的內容。先填表格能讓我主導提問,透視所填回的內容孰真孰假。原來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他眼中的真相其實甚偏頗,可能只是他想像或捏造出來的假象,他要先懂得放一放,問到自己心底裡,才能浮現真相的可能面貌,這時才去決定是否真的想面對,抑或寧願選擇繼續躲。這個關鍵的決定,是自療是否成功的其中一個先決條件。 有人說已鐵了心要來見我,可叫他填表後便失蹤了,所謂決心都是自欺。有人填過表格後,說一生人第一次問自己那些問題,發現自己原來是這樣的。更有人事後告訴我填好後猶豫很久要不要傳給我,怕被我看穿他接受不了的真相。言下,是還未準備好面對和接受真正的自己。很好,那就先放一放。 準備好接受的人,才能走上自療路,扎扎實實的改善,也只會從那一步開始。 素黑

20170930-王迪詩:最女人——長壽村

王迪詩:最女人——長壽村 20:03 30/9/2017   最近認識了一位九十多歲的伯伯非常愛吃甜,喝奶茶竟落九粒白方糖,而他非但沒有糖尿病,還不知幾精靈。所以話,高手在民間。 看來很年輕   我曾四次透過facebook號召讀者們一起做義工探訪長者,每次都歎為觀止,曾經遇過九十多歲的婆婆打通宵麻雀,見過八十歲的婆婆看來像六十多。上個周末,我與四十位讀者一起到香港仔漁光邨進行探訪。九樓,沒有升降機,九十多歲健步如飛。這是名副其實的長壽村,我探望那幾位長者連風濕也沒有,而且比實際年紀看來年輕最少十歲,女士的皮膚很光滑。他們住進這裏已超過半個世紀,遷進來時都很年輕,然後與鄰居一起變成八、九十歲,感覺是多麼奇妙啊。   這次探訪是透過長者安居協會安排的,他們提供的平安鐘確實幫到很多人。我與社工和讀者們分成小組進行探訪,最開心看見讀者帶着孩子同來,這種家教真是一流,父母愛護長輩的身教對孩子是最好的教育。老人家看見孩子高興得不得了,有孩子在,整個房子就熱鬧起來,大人沒有這種魔力。 總是笑不停   很多人問我為何特別喜歡做老人家的慈善服務,其實我的慈善工作還包括兒童癌病基金、宣明會、紅十字會捐贈骨髓等等,但我對長者服務確實也是有情意結的,這是我懷念Linda的方式(寫到這句眼眶竟也濕了,每當我孤獨無助時就好想祖母可以抱抱我,這要待天國相會了),也因為我從來不知有爺爺公公的感覺是怎樣的。Linda常說,如果爺爺在世一定把我寵到不行。   「甜伯伯」大概因為吃得糖多,樣子看來也像一塊糖,他笑不停,任何芝麻小事都讓他笑得人仰馬翻,我看着他也跟着失控地笑起來,他左翻右翻忙着給孩子找糖果(其實他自己想吃),摸摸孩子的頭,又哈哈大笑起來,有這位爺爺好幸福啊!妻子欣賞他的樂觀性格,夫妻感情很好,兒孫好愛他們。   照片中的是另一位伯伯,九十二歲了,你能相信麼?他抱着讀者甘太的三歲兒子,二人的出生相差近一個世紀。伯伯講一口上海話,他讓我們看年輕時的照片,是一名帥哥。本來有人邀約他去吃自助餐,但因為跟我們相約在先,無論如何都要守信用,年長一輩就是有這種氣度。在他們面前,我們永遠年輕,永遠都是孩子。趁他們在身邊,好好孝順吧。 王迪詩

20170929-安裕:歷史裏的民眾

安裕:歷史裏的民眾 19:43 29/9/2017 東西南北 ■《逆權司機》講述南韓的士司機載着外國記者深入光州採訪血腥鎮壓實況。互聯網 《逆權司機》與三年前上映的《逆權大狀》,都是縷述南韓社會在爭取民主過程當中由內而外的變化。不同的只是主人翁一個是的士司機金四福,一個是稅務律師宋宇碩,兩部電影勾勒南韓從庶民社會到精英階層在民主來臨前陣痛時刻的心路歷程:目擊光州封城屠殺以至親睹軍特無法無天,在經濟起飛滿目既得利益者的南韓社會,人性最後壓倒冷漠,GDP不敵同理心,三十載軍人獨裁漫漫長夜之後迎來破曉黎明,永誌不忘是一人一步走過千山萬水終抵彼岸。 《逆權大狀》的律師宋宇碩原型是後來當選總統的盧武鉉,《逆權司機》則是更加貼近歷史真實的司機金四福與西德記者彼得。《逆權司機》主線是金四福與彼得深入光州採訪血腥鎮壓實況,在百般封鎖之下把真相公諸於世。然而,全片的主線不僅於此,還有另一條清晰明亮的主線是南韓民眾的無比韌性。胼手胝足開的士養活兩口人的金四福固然是其中之一,的士開入光州後路上送來飯團的南韓百姓是其二,義無反顧的光州的士司機是其三。彼得當然是報道屠城真相的主要人物,然而當彼得回到日本看着新聞播出,留在漢城光州各地繼續抗爭的南韓百姓,才是這個國家後來滔天巨變的主要推手。 南韓由戰後的李承晚到朴正熙、全斗煥獨裁政權,最終在八十年代末隆然而倒,內外因素可以數列許多,但最終作用最大的是南韓民眾。事實上,只是在接近1988年漢城奧運前夕美國才變換態度,戰後絕大部份時間,南韓民主聲音在美蘇冷戰氛圍之中遭到無情打壓,因此,若是抽離歷史只看1988年前後幾年,絕非南韓民主歷程全貌,失焦偏頗,未能還原真相。同一時間,北韓百萬大軍處視眈眈,客觀上助長南韓軍頭獨裁氣燄。1979年12月12日,時任保安司令全斗煥聯同王牌部隊第九步兵師師長盧泰愚等發動軍事政變,扣押總參謀長鄭昇和。鄭其後在回憶錄體裁的《將軍之夜》說,光州屠城之後,「集權勢力為隱蔽自身政治上的過錯,又為延長其政治權力,動輒強調北韓侵略之危機,利用此危機意識,遂其剝奪國民的基本權力與實施高壓之藉口」。 抗爭有不同界別的身影 全斗煥其後把光州民主運動定性為「金大中等親共分子主導的內亂陰謀」,在內外無援情況下,南韓民眾自發組織反抗網絡,是為超地域、跨社會階層的廣泛民眾力量。南韓反抗精神其來有自,朴正熙以「緊

20170922-安裕:核武競賽陰影降臨

安裕:核武競賽陰影降臨 20170922 東西南北 ■台灣的中科院曾秘密研究核武,但被美國阻止,要求台灣拆除相關核設施並以水泥密封。 特朗普兩天前在聯合國大會說,北韓是「敗壞政權」,各國必須孤立北韓,直至北韓結束敵對行為。之後話鋒一轉,說如果美國受威脅,別無選擇之下,就會徹底摧毀(totally destroy)北韓。這八個月的特朗普時代,北韓射導彈美國就發出警告,每次警告或制裁之後,北韓一如以往繼續發射導彈,美國淪為失去公信力的國際笑柄;特朗普在聯合國這番話,亦難免殊途同歸成為另一個國際談資。不過,北韓在另一側面證明,只要有核武,哪怕只有一枚核彈,就有可能達致在不對稱國力下的戰略均衡。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則說「不會承認北韓是核武國家」,把朝鮮半島核危機關鍵解構:一旦承認北韓是核武國,區內核武競賽便會因為「北韓也有核武」,名正言順全面展開。 核武的最大效應不在於使用而在震懾,帶有「不戰而屈人之兵」況味。七十年代,美國與蘇聯在戰略武器限制談判第二階段(SALT II)像核數師那樣精準細密:彈頭計算和載具計算爭議最多,現代彈道導彈的「現代」定義應是從哪一時期開始?何謂「戰略轟炸機」,倘有空中加油能力應當如何劃分?限核談判變成瑣碎複雜,延綿半世紀的談判,通過年復一年對核武的仔細審視,美蘇相互確認核武對人類的巨大毀滅能力,最終成為兩個超級大國懼於核戰的下台階。因為通過談判,兩國一點一滴了解對手核武的彈道圓形公算誤差及有效打擊威力,原來不必像蘇聯那樣研發5,000萬噸黃色炸藥當量的巨型氫彈,只一個比投擲廣島原子彈大一點的核彈,就能夠在瞬間把一個城巿變成廢墟。 金正恩在朝鮮半島核危機當中顯示,平壤堪稱吃透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上世紀五十年代著書立說的核武戰略精髓--不能使用的核彈就不能說是震懾武器。因此,金正恩只是試爆一個氫彈,當即就令美國調整政策以談為主、以談代打,把核武的邊際效用用得淋漓盡致,打破美國在東北亞核戰略論述的壟斷。美國的核武國策,以1969年尼克遜上台執政為分水嶺,自此之後,美國同意歐洲盟友擁有核武,但對亞洲盟友則仍然堅持不能擁核。金正恩如今證實擁有製造熱核武器能力,美國六十年來的亞洲核武政策受到挑戰。南韓傳媒上周稱,美國考慮日本、南韓、台灣擁有核武,雖然未能證實華府是否如此打算,可是這一消息震驚亞洲,觸動過去大半世紀的核武地圖或許有變的猜測。

20170915-安裕:再成囚徒的昂山素姬

安裕:再成囚徒的昂山素姬 20170915 東西南北 ■昂山素姬去年出席聯合國大會並演講,今年則以要處理國家事務為理由缺席。互聯網 每年初秋時分,聯合國大會(General Assembly)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其中一個環節是一般辯論(general debate),各國領袖輪流上台發言。雖然很多都是平平無奇的外交政策,可是身處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決心追求和平的殿堂,百呎天頂燈光直瀉而下的會場,有如聖壇的墨綠色大理石講台,和平壓倒戰爭的共同期許無可藏掖。去年第71屆聯合國大會,最受注目是首次以緬甸政府資政身份發言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姬,指出新政府「面對偏見與偏狹決不退讓」(standing firm against the forces of prejudice and intolerance),擲地有聲,成為緬甸與專權半世紀的軍人政府時代割裂的公開宣言。 然而,昂山素姬將缺席今年的第72屆聯合國大會,官方的解說是她有「更加逼切事情要處理」;有外國傳媒猜測,這是免得昂山素姬在聯合國因為羅興亞人被緬甸軍隊追殺而尷尬。多年來不懈追求人權與民主的昂山素姬,這次因為上台執政後緬甸國內人權問題備受批評,去年在聯合國講台上說的「我們無懼國際監察」(we do not fear international scrutiny)變成最具諷刺的實例展示。從歡迎國際監察,到為了免於被指種族清洗卻步聯合國,一直對昂山素姬抱持正面態度的歐美自由派媒體狠批她躲避質疑,甚至有人建議褫奪她的諾貝爾和平獎。今年又見秋風起,只不過一年光景便落得如此,時間對昂山素姬實在太過殘酷了一些。 緬甸國內的羅興亞人近期陷於水深火熱,超過30萬人拉家帶口登山涉水逃難到鄰國孟加拉。面對人道災難,窮國孟加拉一力扛上暫時收容難民的重擔,難怪有人認為孟加拉總理哈西娜應該才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有熟悉緬甸政治人士分析,昂山素姬無法要求軍方停止追擊羅興亞人,並稱剛建立不久的文人-軍人複合政體極其脆弱,昂山素姬若在此時施加壓力,可能得出更加不堪的結局云云。到底事實是否這樣,難以此刻就可判斷,不過客觀事實是昂山素姬在人道災難命題靜默得出奇,巨大落差折射出一年前的公開承諾以彈票告終,某程度而言,是令諾貝爾和平獎光環貶值的重重一擊。 但是檢視之後,毋庸諱言,昂山素姬實是陷入狹獈的民族主義與廣袤的人權理念夾

20170625-蕭曉華:被遺忘的216個佔領者

蕭曉華:被遺忘的216個佔領者 19:05 25/6/2017 http://bkb.mpweekly.com/%E5%9F%8E%E5%B8%82%E7%84%A6%E7%82%B9/%E8%A2%AB%E9%81%BA%E5%BF%98%E7%9A%84216%E5%80%8B%E6%8A%97%E7%88%AD%E8%80%85 撰文: 蕭曉華 攝影: 趙賦禧、劉玉梅、譚志榮、周耀恩、李浩賢

20170929-林兆彬:寫於雨傘運動三周年

林兆彬:寫於雨傘運動三周年 19:04 29/9/2017 三年過去了,為何我們仍然要提及甚至紀念9月28日這一天呢? 雨傘運動是我們這一代香港人都曾經經歷過的民主運動大事件,我們要趁這一天,提醒大家毋忘初衷(其實也是「毋忘初衝」),不要忘記當天我們是為了什麼而佔領街道,不要忘記團結的力量,不要因為氣餒而放棄對民主理想的追求。 轉眼間已經3年,香港的政治制度不變,但政治氣氛好像經歷了180度然後再180度的轉變。究竟雨傘運動為香港帶來了什麼改變呢? 由雨傘運動清場開始,港人就像熱鍋上的螞蟻,急於尋求解決政治問題的藥方,「勇武」和「本土」思潮在一時之間彷彿成為了「新希望」。反水貨客「光復行動」、旺角衝突、新界東立法會補選、港獨集會、立法會選舉等事件都清楚反映出港人躁動不安、渴望求變的情緒和心態,部份人甚至由支持「公民抗命爭取真普選」轉變為支持「勇武香港獨立」。 直至發生了宣誓風波、游梁被DQ之後,這鼓「勇武」和「本土」泡沫瞬間爆破。「勇武本土」運動缺乏延續性,因為其支持者大多數都是「鍵盤戰士」、「口頭勇武」,根本不願意犧牲,旺角衝突事件只是曇花一現。隨後,以熱血公民和民族黨為首的「和理非本土」路線亦沒有特別大作為,其行動方式接近傳統泛民,甚至比傳統泛民更「和理非」,難以得到已「勇武化」的「本土派」支持者的垂青,沒有形成出一場抗爭運動。 當「勇武」失去市場,「淺黃」勢力聯合中間派和「淺藍」勢力,進行最後的反撲——在特首選舉中支持曾俊華。可惜,儘管曾俊華的民望極高,臉書專頁獲得超過29萬個「讚好」、網上眾籌計劃獲得2.6萬人捐款、數千人出席造勢集會,但也「感動」不了北京改變決定,「造王論」失敗告終。 政治運動的着眼點是爭取民心,沒有群眾支持,就不能延續,雨傘運動就是最好的例子。利用「愛」、「和平」、「非暴力」這些元素來感召市民參與,由舉辦商討日開始慢慢捲入越來越多的群眾,這是「勇武本土」路線暫時做不到的。 進入威權統治時代,抗爭運動踩出去的每一步都要行得小心翼翼,因為隨時會被DQ、被送進牢獄、破產、五年內不得參與選舉。最可憐的是,雖然有人願意作出犧牲,但沒有太多人同情你,不能夠牽起一場大型的抗爭運動的話,那麼付出的犧牲就不值得了。 一日香港人未被滅聲,這場仗一日都未輸掉。因此,「鬥長命」、等待抗爭時機再來臨是重要的策略。要「鬥長

20170925-馬家輝:不情願的英雄

馬家輝:不情願的英雄 2017年9月25日 《逆權司機》又是一齣激勵人心的韓國電影,據說南韓總統受此感動,特地重新調查光州事件真相,戲裡戲外的牽連緊扣,不知道算是影像替現實添加了註腳,抑或剛好相反? 但話說回來,光州事件如斯關鍵,文在寅號稱「開明總統」,如果他要透過電影始懂回顧真相,未免有幾分天真。他絕非天真之人,所以,此回肯定只是借力使力,趁電影挑動了時代氣氛,民氣可用,便不會有人敢阻礙調查。這是他的機智,難怪有資格登上大位。 《逆》片以光州事件為背景,主線卻是的士司機,卑微人物的勇武抉擇,恰好呼應了一位港大學生最近於判刑後的那句話:「為世界美好,不只是學生責任。」各有各的崗位,各有各的方式,各有各的取捨與代價,有名或無名,在他日來臨的美好裡,都有彼此的銘印。 戲裡有一場轉折戲:男主角駕車離場,開到十字路口,掙扎了一下,毅然掉頭回到他捨不得離開的光州,回到他捨不得離棄的戰友。那是勇氣,而有此勇氣,即為英雄。 我想起美國奇幻小說作家Orson Scott Card寫過文章探討創作心得,題為「不情願的英雄」(英文是「The reluctant hero」,亦正是《進擊的巨人》一首歌曲的英文譯名)。他說有些人天生就想當英雄,如史詩裡的各路人物。有些人是職業崗位造就的英雄,像警察和消防員。但奇幻文學裡的英雄角色,大多數從沒想過要成為英雄,只不過到了某個關口,基於某種忽然而來的崇高召喚,做出了英雄抉擇。他指出,不情願的英雄在掙扎的當下會如此禱告:「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或者如《魔戒》裡的主角發願:「我會把這戒指帶到魔多去,雖然我根本不知道路怎麼走。」 Card的結論是:不管是上帝、天神、命運還是出身,重點在於不情願的英雄都是被迫面對他成為英雄的機會,而且他還非接受不可。不情願的英雄並不期待成為英雄,但當他看到別人的需要,了解到除了他以外再也沒人能夠擔任或者願意為了眾人完成那必須完成的任務,他便會緊緊握住那滿是荊棘的蕁麻,直到最後一刻。 這只是一剎那衝動? 或許是吧。但我只能在Card後面補充一句:當衝動冒起,誰也遏止不了。若不把衝動處理妥當,做不成英雄,卻又睡不著覺。為讓自己睡得安穩,唯有走上英雄之路。而這,才是真正的「求仁得仁」。 馬家輝

20170930-陳景輝:告別自欺,做個真誠的人

陳景輝:告別自欺,做個真誠的人 20170930 【明報文章】近來寫時事評論愈來愈困難。一來,線上線下已有太多人罵得遠比我凌厲及激烈,而自己對於要寫那種短兵相接的「摔跤型」時政評論,感到興趣愈來愈淡薄。另一方面,當我們每天面對日益荒謬及黑暗的政治形勢,而同時,人們的集體心情也都倍感焦慮之際,若一個作者仍要提出異議、反思的主張,實在需要加倍的勇氣和識見。可是,這些能力我卻常常欠奉,總是慨嘆書到用時方恨少。 記得雨傘運動前10年自己也算是半個積極社會運動者。當仗打得如火如荼之際,總有人前來勸勉你要時刻「學習、學習、再學習」,而當時自己只懂自我陶醉地回答「現在已經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有趣是,那時候寫這個專欄也完全不成問題(這個欄2012年開始,首篇文章題為〈梁振英大話學〉,(2012年7月5日)),挑一個應時的課題是其是非其非,黑白分明,文章往往迅速完成。 但面對當下時局的艱難,我卻無法及時交出足夠好的回應及批評。最麻煩是這些艱難雖很多是源於敵人,但也有不少是屬於我們自身或盟友,於是自己難免胡思亂想。凡此種種恐怕一定是那「放不下一張安靜書桌」的過去的報復吧。 最近跟朋友一同讀劉曉波的《末日倖存者的獨白》,這本書是他從個人經歷對六四所作出的深刻反省。書中拷問在運動中自己的諸多虛妄及言行不一,以及八九抗議運動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六四後坐了一年多牢的劉曉波,更為自己寫悔罪書而向讀者及公眾懺悔。書中讀進心坎的一句是:「真是一場六四,山風海雨攪人,弄得人人不知自己為何物,不知自己的半斤八両。」 所謂「不知自己為何物」,當然不單是指他為了重獲自由而認錯,更包括他所指的,在中國政治中,因為政權的愚昧所造就的大量「滲水」的「英雄」。他說:「如果共產黨稍稍聰明點,當代中國就不會有持不同政見的英雄。共產黨的愚蠢、不寬容和說謊虛構了、揑造了許多英雄,這些虛假的英雄是共產黨的謊言文化的組成部分。共產黨在欺騙自己的同時也欺騙了公眾。滑稽的是,那些英雄的良好的自我感覺也是被共產黨的謊言所迷惑的結果。」像是說,中共將他指作六四的「幕後黑手」,但究其實他根本沒有這份影響力,然而這也不妨礙這一抬舉使他有過哪怕一瞬的感覺良好。也就是說,擅於製造虛假敵人的中國共產黨,也同時製造出許許多多虛假的「英雄」。 這種直面運動及自己的虛妄的書寫,意義何在?劉曉波寫道:「只有問心無塊地面對自己

20170929-陶傑:逆權司機

陶傑:逆權司機 18:58 29/9/2017 韓國電影「逆權司機」在香港上映,廣受注目,因為許多年前南韓的光州暴動,於香港的年輕人,越來越覺得熟悉。 戲中的一個基層的士司機,本來不理會政治,也很愛韓國,是一名韓國版藍絲帶。 他討厭漢城的大學生時時示威,堵塞交通,令他生意損失。直到有一天他急需一筆錢,剛好一名德國記者要搭長途的士去光州,為了做生意,他接了這個客,去到目的地才知道戒嚴,無意中目睹軍隊開槍屠殺學生,而且當地司機奮不顧身,為了自由和人權救護。 但全國電視新聞卻只說學生是共產黨,司機發現了真相,拚死救護德國記者進出生死場,怕自己接受洗禮,變成了另一個人。 香港年輕人看了此片,覺得有共鳴,因為不久之前香港的雨傘運動,大批學生佔領金鐘。其時不止香港的的士司機,也有大量中環進出上班的專業中產,詛咒佔中者,質問他們為何堵塞交通。 電影中南韓那個的士司機開頭咒罵學生的對白,與香港佔中時的的士司機和許多中產階級人士的咒駡相同。 電影最大的看點,就是劇情發展中南韓與今日香港特區之相似,以及其中包括的士司機這種人對於年輕人抗爭厭惡態度之雷同。在這一點之上,許多擁有博士專業學位的所謂精英,其見識和思考邏輯,不論八十年代的南韓和二十一世紀的特區香港,其實與一名沒有受過多少教育的的士司機並無分別。或許這一樣,可以稱之為自私和狹隘的全球一體化(The Globalisation of Selfishness and Narrow-mindedness)。 當然,南韓和香港的命運,從九十年代開始分手。南韓實現了民主化,鎮壓光州學運的全斗煥被投入監獄,當然學生的英雄金大中(可能他真的是一名共產黨)成為民選總統,其後是盧武鉉和今天的文在寅。這樣的結局,不一定每一個人都喜歡,但當年悲劇的源頭,公義和罪惡,分別是清晰的。 而香港走上另一條路。與的士司機一樣詛咒香港學生的,分別在於,其實他們一早辦好了西方國家的移民。這就是南韓這齣電影觸動香港人心靈支柱:上半部本是同根生,下半部,我們擁有了兩個不同的世界。  陶傑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20170927-練乙錚:向讀者說再見,替自己許諾言

練乙錚:向讀者說再見,替自己許諾言 23:08 27/9/2017 氣短集 ■1842年清政府被逼簽下《南京條約》,有歷史學家認為是帝國主義侵華史開始,但作者並不認同。互聯網 承蒙讀者不嫌棄,這個專欄延續了整整一年,但因為週刊賣盤,我也趁此機會擱筆休息。日報那邊希望我持續定期寫下去,好意我心領;有緣的話,以後或以投稿的方式和讀者不時見見面。按經驗,我大概連續寫兩年就喫不消,需要暫停,但這次連同之前在《信報》的三年,是一口氣寫了雙倍那麼久,因此便是在槍林彈雨之中,也要放下筆桿子。(筆桿子這個詞的政治涵義大家懂。) 泛民老友也擱筆 先談我的一位元老級泛民老友。他是健筆一支,但最近很少寫了;他立意要做力所能及的一件事,那就是把我們這一輩人跟共產黨打交道的經驗仔細總結、和盤托出,讓年輕人多知道對手的陰險邪惡,以利他們在今後漫長抗爭路上保護自己,少受挫折。 我的老友停筆之後想做的事既有意義也相當清楚,反觀我自己,就差得遠,停下來之後還需要摸摸索索,因為我並不確切知道自己能做的是甚麼,遑論目標、成果;有的只不過是一點點模糊的意念,也感到如航海者在出發前一刻聽到悶雷卻又慣性地自我敦促之間的那種張力。這個張力生於我前階段學問與遊歷相交錯的一刻。 學問與遊歷 2003年,我還在政府裏頭做事,但已經被雪藏,於是天天準時收工,然後一頭栽進故紙堆,讀中華經典;04年我被革職,索性負笈跑到天涯海角新西蘭,在國立大學的亞洲圖書館裏學老馬當年那樣起早貪黑打坐面壁,花了兩年時間,把先秦的「經」和重要的「子」都逐字逐句通讀一兩遍,卻未及讀「史」,便打道回港,留下知識面上的大片空白。不過,那兩年裏,我倒花了好一些時間涉獵新西蘭的英國殖民史,知道了關於原居民毛利人的一些更久遠的來龍去脈。 2012年,我到台灣環島騎乘,繞了兩個圈。旅途上,在台南接觸了荷蘭人殖民台灣的史實,他們臣服了原住民建立的「大肚王國」,比漢人更早建立殖民政權。在台東,又認識了一些原居民,深入交談之後,我經歷了一次震盪。漢人殖民台灣,和英國人殖民新西蘭,是一對平行時空。(我後來更從人類學的語言和基因研究裏知道,毛利人和台灣原住民是一家人。部份台灣原住民八千年前開始向太平洋擴散,那時還沒有「中國」;一個分支約於八百年之前到達新西蘭,成為毛利人。) 國共的台灣? 只不過,台灣殖民史比較複雜

20170920-練乙錚:黨國不分是中華傳統,忠君愛國即愛國愛黨

練乙錚:黨國不分是中華傳統,忠君愛國即愛國愛黨 23:07 20/9/2017 氣短集 ■作者認為大學校長就港獨發聲明表態,令他們頭上的德望光彩被抹去。資料圖片 十大學校長聯署聲明發表後,社會分裂更深更廣,因為聲明觸及今天的港陸對立焦點──言論自由。自由當然有前提,問題是統治階級開出的限制通常較嚴苛,現存體制的反對者卻要求寬鬆。可憐諸大學校長儘管學貫中西,卻一輩子未曾真正面對過這個忽然變得空前尖銳的矛盾,乃有進退失據的場面,有的還以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 其實,這些學者若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其他文明地方當學術領導,都會不過不失,但在香港卻被迫在一些敏感問題上表態支持統治階級,殊為不幸。覆巢之下無完卵;釋法DQ之後,言論自由的基地何可不遭蹂躪、大學校長哪能避開狼吻?這些從來十指不沾陽春水的政治乙女,大家不應該以打不死的獨自派領袖人物的標準來評核。當然,他們頭上一向頂着的那一抹德望光彩,也就從此失去。 中共與中國文化 共產黨污手觸碰過的事物,無有不變糞土,但在它的支持者看來,卻都是值得敲鑼打鼓歡慶的盛世事。如此醜惡常態,恐怕是國人自身文化基因裏的問題,不能都怪馬列史。 1958年,新儒家代表人物唐、牟、徐、張聯合發表長文《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我們對中國學術研究及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認識》。四位學者對中國文化的看法幾乎完全正面,不足之處在於民主自由的觀念薄弱,有種子卻未發芽,需由西方輸入作補充。對於中共的思想來源,他們則認為「根本不是中國的」。筆者認為這是過分武斷和樂觀了。 中共的信仰體系其實包含大量傳統文化的東西,非常中國。舉例說,民主派常常指控中共「黨國不分」。他們認為共產黨的確壞透了,但無損中國特別是中國文化的偉大;黨國有別而且可分,反共乃必須,但卻不能因此不愛國。(這是「大中華」民主派無法接受港獨的重要原因。) 但是,如果我們把「黨」理解為一個以某種包羅的政治和道德規範組織起來的壟斷性精英利益共同體(如今天的中共),那麼,在傳統中華文化裏,皇帝家族一姓及其委任的官僚體系就是一個黨(可稱作帝黨),這樣的黨和國家不僅不可分,甚至更是黨國一體、黨即是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句話,便是在諸如《詩經》、《左傳》、《孟子》等古籍裏,儘管用作目的或不同,意思卻一樣。 與這個政治秩序共生的意識形態,

20170924-安徒行傳:「反右」戰狼殺無赦

安徒行傳:「反右」戰狼殺無赦 2017/9/24 【明報專訊】今年是中國「反右運動」的60周年。香港版「反右運動」的幽靈在過去一個月徘徊在大學校園內外。先有處心積累、醞釀了一段時間的「革除戴耀廷行動」,後來又加插突發事件,相繼出現中大的港獨橫額及教大的「涼薄言論」風波,火乘風勢,愈演愈烈。以何君堯出面領頭的搞手,以為形勢大好,一往無前,在「革除戴耀廷」的目標上再不斷添加新的助燃劑,務求把運動搞得愈大愈好。 和當年的「反右運動」一樣,這場港版的「反右」,目標是要以「打倒偽學」的名義,劍指戴耀廷,但實質是整肅高教界的知識精英,懾服社會各界。其動機原來就不是來說理,而是「鬥垮鬥臭」,當然不會按本子辦事。於是雖然何「律師」身為一校之「校董」,卻可以違反大學教職員聘任的常規程序,公然向他校施壓,連李國章也搖頭示意辦不到。 可是,按中共群眾運動的邏輯,「鬥爭」所需要的並不是按制度程序辦事,也不是一般社會運動所云的,要去爭奪道德高地;於是,討伐大會上再來一句「殺無赦」,語驚四座。一個打出要斥責他人言論超越了言論自由底線的動員,自身就首先越出了言論自由的底線。雖然是荒謬之至,可是卻是共產黨式鬥爭的「常態」。 建制勇武派鬥建制溫和派 不單彭定康認為此等「仇恨言論」不能接受、倘在英國必會被起訴,就連葉劉淑儀也直斥為「愚蠢愛國」,於是出現了比較罕見的建制派內訌。 針對葉劉的「愚蠢愛國論」,何君堯還以「毒刀插背」之說。當日登台一名姓屈的作家更把何君堯比作「戰狼」。於是,大眾以為這是一場「反右」公審的高潮大戲,最終卻演變成一場讓「建制勇武派」列隊登場的鬧劇。 說參加討伐大會的這一群人是「建制勇武派」,是因為他們「敢於出格」的思路,大大地超前了香港人的常識,也超出了「建制溫和派」的常識。 這些「建制溫和派」一直認為,建制陣營一向雄霸香港政治、經濟及社會各種機制孔道。反對派只能透過街頭抗議,寫寫文章,簽個名,發個聲明,搞搞行為藝術,不滿就會宣泄,動不了建制的一條頭髮。所以,只要建制派拿穩「秩序」、「法治」的大旗,不斷挑剔反對派不夠理性,超越了「和理非」的界線,這班自願受制於「和理非」的「造反書生」,必然作法自斃。「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最終一定會自動潰散。 可是,「建制勇武派」卻認為,反對派的「和理非」路線表面溫和,可是滲透力強大,「公民抗命」四字祭出,

20170927-素黑:強迫症的背後

素黑:強迫症的背後 21:36 27/9/2017 她來找我治療,說每一次戀愛的結局都一樣,跟母親的關係二十多年來一直非常糟糕。媽媽希望她盡快結婚給她面子,想要孫子,所以她想結婚滿足媽媽,好讓她不再天天用語言暴力來掌控她。 自十二歲那年爸爸離世後,她便不想長大,媽媽對她的操控慾也是基於潛意識裏不想她長大。她不自覺被媽影響,對前男友很管束,不給空間和自由,最後都受不了一一離開她。她為了守住現任男友,即使他對她不忠、對她兇,她都原諒他,只要他不離開就行了,何等委屈。 還有她多年來患有嚴重潔癖,不容家人進入她的房間,碰到甚麼便馬上洗手,每天洗很多次手,手變得乾巴巴。見過心理師二、三十次,服過精神科藥物,心理師說她的思想狹窄,對別人不夠包容。這些她都知道,但她需要改善的方法,治療師說她調好了自己的性格病自會好,卻沒有提供方法。 她在重複媽媽,只想操控別人,欠缺安全感,卻無法獨立。我建議她一步一步來,先調校自己的洗手強迫症,目的是重建安全感。方法是,下次再想洗手,感覺像媽媽又想操控她和否定她,覺得她髒時,她可以「喊」爸爸出來,像兒時他曾接她放學那樣,拖着她的手,跟她說:「沒事的,我們一起回家去。」 把自己的左手當是爸爸的手,溫柔地握着她的右手,爸爸通過掌心把暖流傳給她,感覺被愛和安全感,再用右手輕拍心胸安慰自己。最後吻一下右手,這是「爸爸」給她的吻,再吻一下「爸爸」的那隻左手。有了爸爸的吻和愛,她自然不捨得洗手了。 她現場試完後,感動地流淚說:「我感到爸爸在了,感謝他沒有離開過,謝謝你讓他回來幫助我。」 你的雙手是很好的療癒師,那裏的愛源源不絕。 素黑

20170912-《輝夜姬物語》高畑勳訪談 :宮崎駿是輕盈的風,而我是隨風飄揚的沙

《輝夜姬物語》高畑勳訪談 :宮崎駿是輕盈的風,而我是隨風飄揚的沙 20:50 23/9/2017 宮崎駿曾經這樣評價他的老搭檔高畑勳“又懶又慢—就好像上新世時代在陸地平原上爬行的巨大緩慢動物的後裔”。對此,高畑勳回應道“宮崎駿對很多事情都負責到底,正是因為他的嚴格作風,我才可以在某些不為人知的地方發揮我巨大緩慢的才能”。 誠然,隨著宮崎駿的隱退,這個躲在宮崎駿身後的“天下第二”也漸漸淡出了我們的視角。好在,近日在BFI(英國電影學院)的官方網站上,披露了對於高田勳的訪談細節,裏麵既有他對動畫生涯的回顧和展望,又有他對宮崎駿的感激之情。 記者:是什麼激勵你進入動畫行業?你愛動畫電影的什麼?動畫電影未來將何去何從? 高畑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也就是1944年當時我還隻是八歲的時候,我看了政岡憲三(日本動畫電影元祖)導演的《蜘蛛與鬱金香》。這部電影給我強烈的震撼,打動了我有效的心靈,我一下子就陷阱了電影中的世界。到今天我仍然認為它是了不起的傑作。 我熱愛手繪風格的動畫電影,手繪動畫可以激發人們的想象力,喚起他們久違的記憶。我承認3D動畫方麵也有不少傑出的作品,但是我個人還是更偏向於手繪動畫的表達方式。 手繪動畫在二十世紀展示出了多種多樣美麗的可能性,然而隨著3D動畫的衝擊,手繪動畫失去了它的指路牌,不知道該去往何處。但這並不意味著手繪動畫的末日,不是嗎?同樣的,我也不知道動畫電影該何去何從。我堅信未來動畫電影會湧現出有許多風格各異的有趣作品。 記者:您本人的吉卜力作品和宮崎駿的看起來有很大差別,雖然二者之間存在著辯證關係。假設您沒有遇上宮崎駿,您的職業生涯會有什麼不同? 高畑勳:我碰見宮崎駿的時候他還是個新來的,然而他身上所表現出的巨大才華和潛力讓我讚歎不已。我提名讓他參加我的電影項目,把他當做潛力股來培養。曾經他是我最自豪的合作夥伴。不過他很快從我們的團隊合作中獨立出去並成為卓越的導演。 遇見他是我事業上最大的幸運。毫無疑問我影響了他,反過來他也影響了我。有鑒於此,在很早的時候我們就發現了彼此的不同。他是個天才。盡管我深深地被宮崎駿的作品打動,把它們放在崇高的地位,並且有時候抗拒它們對我個人創作的影響,我創作了和他在性質上迥異的作品。我能夠獲得創作我個人作品的機會都要歸功於吉卜力工作室的財政支持,這都是因為宮崎駿電影的受歡迎程

20170818-素黑:尋找那條平衡線

素黑:尋找那條平衡線 20:48 18/8/2017 有來見我的客人說,她很介意和抗拒朋友拉她去聽什麼身心靈講座,上什麼回歸自然的靜心課。她本來就是個不合群,不喜歡在人前被迫要表達自己,假裝合群的人。她喜歡學習,但會用自己的方式,只有這樣,她才有安全感。 可她覺得自己這樣是不是很不好,是否應該調校自己,可她真心不願意。一直在應用什麼方式自愛的問題上糾結。 我說其實也不用愁著去討好誰或認同那些學回來的方法。每個人都想改善自己的問題,但方法並不一定是那些大家都認同或被證實是好的。像接受一個伴侶一樣,即使他再帥再有錢再有為人品再好,只要你跟他的振頻不合拍,無法產生任何共鳴感的話,你還是無法真心愛上他的。這裡沒有對或錯,只有是否適合和接受,還有緣分的時差。自己的路自己找,旁人不好指指點點,一切好事都是良性互動的結果,強迫不來。 假如你不喜歡赤腳踩草地,怕踏著狗屎的話便不去踩,雖然你知道光著腳踩草地比硬地多一重負磁對身體確實好。可你就是需要私隱度高一點,喜歡住高一點的樓房的話便選擇住高樓,要接地氣還是有其他方法的。 你沒有選擇什麼,對你身體不會構成即時性的破壞,只是說你選擇了可能會對你好一點而已,但能對你好一點的其他選擇還是挺多的。療癒身心靈的方法有太多,多到你得學懂去摒棄,不是樣樣都做到,你便長命百歲兼不病不痛不會死。能令自己安心和舒泰感同樣重要。你是知道的,有些人活得像聖人一樣,小心吃不縱慾不煙不酒不可樂,可最終還是被頑疾帶走。健康不是定義而是平衡身心的嘗試,在壓力和抗壓之間尋找那條平衡線,是我們一生的功課。 素黑

20170927-月巴氏:當一個司機做回一個人

月巴氏:當一個司機做回一個人 20:47 27/9/2017 那夜,本來打算睇《皇家特工》,但不是場次唔就時間,就是接近全院滿座得番頭兩行。 眼前唯一可以睇的就只有《逆權司機》。我坐的是第二行最邊皮位置。 因為寫稿,早就知道成個故事,也知道現實中該名司機&記者日後的事,兼順手睇埋當年「光州事件」究竟發生了甚麼事——我是在知道晒所有前因後果及結局(不論是電影還是現實)後,打好晒底,才入場。 就像當明知歷史後再去檢視一次歷史,理應可以好冷靜好理智。 加上在過去幾年,我(以為自己)已經盡量把情緒控制得貼貼服服,也明白了塵世間好多事,正如司機同佢個女所講:有太多不公平,可以做的就是忍耐。 忍耐程度,不是每個人都相同。有些人基於身份可以唔使太忍,也有些人,成世都在忍,忍到死為止。這自然是不公平,但你需要忍。 一切源自身份。身份,代表職份和責任,所以司機一直相信,大學生應該做的就是返學,而不是上街,阻住條路,阻住佢搵食,甚至整爛佢架車的倒後鏡。 世界應該係咁。記者理所當然就是報道事實,所以司機一直都相信新聞報道所講的就是事實。直至他在光州目睹一切後,逃離光州途中,食碗麵時,聽到市民盡信新聞所講的(失實和偏頗)報道,食飯糰時,憶起那個無私向他遞上飯糰的光州女子,被打到血流披面……他突然決定,必須把的士駛回那個被外間誤解的光州,接走滯留當地的記者。 是良知覺醒?是捨生取義?或許不需要立即給予太深層理由,而純粹是:1.他實在接受不了其他人再被(不負責任的人)誤導(而這又擺明不是無心之失或手民之誤);2.他認清了自己的身份和責任,認為有需要把一早協議好了車程車資的乘客送回目的地(好讓那些被拍下的事實公諸於世)——即使他明知這一程,隨時是最後一程。 講到尾,光州所發生的事,完全超越了他向來(叫自己)嚴守的容忍尺度。 不能再忍的他,結果在光州看見軍人在射殺民眾。他過去一直所認定、由各種理所當然所構成的世界,瓦解了。那一刻,他不顧生死,只顧把的士駛出馬路擋住子彈勇救民眾,並不是貪戀甚麼光環(但最初他把記者送到光州接受民眾夾道歡呼時,的確初嘗到光環的滋味),畢竟塵世間冇人會貪光環到連死都在所不惜(香港有太多真實例子,不贅了),因為死咗,就只聞棺材香而無法享受光環的滋味。 純粹因為不能再忍。司機不再自困於既定職業階層身份地位的限制,做回

20170927-鄺俊宇:愛還是不愛?

鄺俊宇:愛還是不愛? 20:28 27/9/2017 一句話,愛還是不愛?若愛,怎麼還不捉緊在走遠的人?若不愛,為何不乾脆地讓愛結束?愛情上,我們遇見過太多在拖拖拉拉的人,包括你自己,理性想分手,感性卻放不開手。 拖拖拉拉的過程絕不好受,我們渴望知道答案,但又怕答案太傷人,究竟對方想怎麼樣了?問題很簡單,愛還是不愛?愛的話,就努力疼對方多一點;若不愛,坦白說出來吧,雖然我還是會害怕,但總好過彼此裝作看不見問題,明明傷口在淌血,卻沒有誰去療傷,或許世間上的愛情都相似,問題發生時總是愛逃避,到後來問題越來越多,多得連轉身的位置都不足,我們才驚覺太遲處理了。 每一次都要押上愛情的全部,一句話,愛還是不愛?愛的話,問題再大都能夠忍讓,但這樣子處理好嗎?為什麼總是要逼彼此來到沒彎轉的時候,才決心計算一次還有多愛?不要把問題累積到把我倆都壓扁才面對,可以嗎?有些問題總是煩人的,但若我倆之間還有愛,問題多大都可以解決得到,只看我倆彼此間是否願意坦白,坦白說出對方的不好,也坦白面對自己的不足。 好好的溝通,說易行難,很多時候我們會誤會對方刻意挑動是非,但其實敢於跟你坦白的人,才是更值得你留住的人,愛要甜蜜很容易,能經得起苦澀才困難。相反不面對問題,拖拖拉拉,任每一次的問題不了了之,這不是愛情保命的方法,問題不了了之,但並不是消失了,而是成為了心裡的一根刺,彼此不說,但清楚的感受到。 有時候,適合的環境、適合的氣氛,說說可以怎樣愛得更好,或許對方也想聽見的,總好過每一次把問題積累到一發不可收拾而爆發,愛還是不愛?答「愛」太多次以後,真害怕終有一次答「不愛」。 鄺俊宇

20170924-程思傳:《逆權司機》(A Taxi Driver)你能展望未來,但記得勿忘過去

程思傳:《逆權司機》(A Taxi Driver)你能展望未來,但記得勿忘過去 20:49 24/9/2017 看完張勳的《逆權司機》(台譯:《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翻看了很多光州事件有關的資料。總統朴正熙被刺殺之後,全斗煥發動雙十二政變,南韓沒有迎來預期的民主政府,而是換成了軍政府統治。為了鞏固勢力,打壓反對人士,政府實施緊急戒嚴。光州的大規模示威,惹來政府武力鎮壓,數百名市民喪生。不諱言,這電影的感染力來自歷史的重量,以及無法抽離的時代慨嘆。 談《逆權司機》,很容易談到宋康昊另一齣作品《逆權大狀》,皆是全斗煥當政的時期。從背景的時間軸來說,《逆權司機》為先,《逆權大狀》為後。事實上,《逆權司機》的金四福,與《逆權大狀》的宋佑碩實在有幾分相似:基層出身,以生活為上,信任媒體,相信政府;或者說,沒有絲毫的質疑。是以,捲入政治旋渦從來不是本意,甚至違反原意。 以平民的視角誤打誤撞地走進光州,一個示威與鎮壓的的現場,看見了媒體與政府沒有公布的另一面,軍人射殺平民,醫院堆滿了屍體與傷者。然而,對金四福來說,他關注的從來不是政治議題,不是全斗煥政府的暴政,又或反對派應該做些什麼,而是更落地的人性問題——這班人究竟做了什麼?為什麼軍人會開槍射殺百姓?他看到的一切,擁有的疑問,遠超政治取向,而是身而為人,他無法理解。 這種平民的視角,除了來自金四福的眼睛(看前),還藉著的士的後視鏡(看後)多次呈現。危急之際,準備開車,抬頭一看後視鏡,發現了另一種景象,戴著防毒面罩的軍人步步進逼,又看到了滿目瘡痍的景象,催淚彈的濃煙,被毆打的市民。雖有不忍,雖有衝動,卻無法回首。手握軚盤的他,是載著整個光州人民的期望,向前駛離,直駛漢城的機場。 推進一步,這或者也是電影的寄喻,不是對戲內的人的說項,而是面向觀眾。曾在歷史現場出現的人,未必每一個都在前線抗爭,各有位置,各有責任。但是,倖存的人,又或者後來的人,展望將來的同時,同樣勿忘過去。要記得自己從那一段歷史一路走來,踏著了過去那些人的期望,走到現在:擁有的一切,看前的想望,不應該也不能抽離歷史的脈絡,不能對於政權的不法容忍。 雖說是逆權,但金四福與德國記者Jürgen Hinzpeter (Thomas Kretschmann)的相遇,以及後來的共同進退,從頭到尾不是具抗爭意味的那一種。Hinzpeter當然很

20170925-唯色:文革實際上並未結束 — 由一次訪談繼續思考文革在西藏

唯色:文革實際上並未結束 — 由一次訪談繼續思考文革在西藏 2017/9/25 — 14:26 https://www.thestandnews.com/china/%E6%96%87%E9%9D%A9%E5%AF%A6%E9%9A%9B%E4%B8%8A%E4%B8%A6%E6%9C%AA%E7%B5%90%E6%9D%9F-%E7%94%B1%E4%B8%80%E6%AC%A1%E8%A8%AA%E8%AB%87%E7%B9%BC%E7%BA%8C%E6%80%9D%E8%80%83%E6%96%87%E9%9D%A9%E5%9C%A8%E8%A5%BF%E8%97%8F/ 去年8月末,文化大革命五十週年之際,紐約時報中文網發表了對我的訪談,分三個部分連載:《鏡頭里的西藏文革(一):跟隨父親的影跡》、《鏡頭里的西藏文革(二):紅衛兵與女活佛》、《鏡頭里的西藏文革(三):遺留的恐懼與羞愧》。一個多月後,紐約時報英文版發表了這個訪談的濃縮版:《The Cultural Revolution in Tibet: A Photographic Record》。中文版與英文版都發表了我父親當年拍攝的多幅西藏文革照片。並且,作為攝影者的我父親,他身為解放軍軍人的形像也第一次在媒體公開。 訪談具有重要意義,有讀者在網上留言,大意是說由我父親的攝影見證與我的文字記錄,了解到毛澤東發動的文革給西藏帶來的災難之深重,確實填補了文革研究有關西藏這方面的空白。正如訪談開頭所介紹的,集合了我父親澤仁多吉於西藏文革期間(主要集中在1966至1970年,文革後期也有一些)所拍攝的近三百張照片,以及我依據這些照片從1999年起,在拉薩、北京等地訪談70多人,歷時六年多所做的調查、採訪所寫的十餘萬字,於2006年由台灣大塊文化出版的兩本書,即圖文書《殺劫》與口述書《西藏記憶》,被認為是“西藏文革研究的破冰之作”,其中,《殺劫》是一本“用大量圖片揭露西藏地區文化在文革期間如何受到摧殘的書”(應該將“西藏地區”更正為圖伯特)。 2012年至2014年,我用我父親的相機,在他文革時拍照的地方再做拍攝。然後,將22張照片及補充的一萬多字收入《殺劫》文革五十週年紀念新版,於去年5月由台灣大塊文化再次出版。 至今,《殺劫》已被譯成藏文版和日文版,《西藏記憶》已被譯成法文版。而今年內,在美國

20170912-鄺俊宇:注定失去的

鄺俊宇:注定失去的 20:46 12/9/2017 若遇見一個人是命中注定的,那麼失去一個人也是,既然是注定了的事,無論你再多的努力都不能挽回。因為問題或許不在你身上,問題是,一段愛情要兩個人一起走,若有一人想告辭,那麼愛情瞬間就會被摧毀了。 有時候,我們會回想怎樣得到一個人,也會回想怎樣失去一個人,原來得到和失去一個人,都是在不知不覺之間,我們甚至想不起他何時開始冷淡的、他何時沒有再時常見面了、他那時候忽然的失踪,好像找到合理的解釋了,這樣像賽後檢討般的回想,往往是不少人在失戀後慣常做的事,我們都渴望找尋一個答案,找尋一個他為何不愛你的答案。 可惜,這答案一直都難找,其實答案可以很簡單,他不愛你了,只因他喜歡上別個吧?但你又會開始苦思,為何他會喜歡上別個?那個她有什麼好?或是你有什麼做得不夠好?導致他移情別戀了?問題太多了,答好了一個又有另一個問題,這是正常的,因為一個被遺棄的人,總是想不通自己怎麼會被遺棄了。 可是會有最後答案嗎?說來奇怪,我們失戀後會陷入這堆問題當中,一直找不到全部的答案,到後來終於都停下來,沒有再想了,是找到答案了嗎?不,是沒有興趣再找答案了,反正那個人都不回來了,那個人為何不愛你,這答案還重要嗎?不,你只需要記得那個人的狠心,讓你繼續有支撐自己離開他的力量就好了。 直到某一天,你已經不需要支撐的力量了,因為這一個你失去了的人,再不能觸動你半分,若他知道了可能會驚訝,那麼喜歡他的你,竟然可以不再思念他了嗎?對呀,因為這世上沒有無限期的思念,也沒有值得你無限期留戀的人。 命中注定,遇見一個人、得到一個人、失去一個人。 鄺俊宇

20170927-鄺俊宇:趕走了誰?

鄺俊宇:趕走了誰? 20:45 27/9/2017 愛情裡最大的遺憾,是你曾經親手趕走了深愛你的人,那時候不懂,還以為這是一個不會後悔的決定,結果呢?過了好一段日子以後回頭看,你才發現你竟然傷害了如此善良的一位,對方無疑是深愛你的,就算你決定分手了,都依舊深愛你,而你呢?你現在才發現你也是如此深愛這個人。 後悔說分手了,心痛的感覺來得遲,因為你曾經以為你自己能夠輕輕放下,但原來當一些決定來得太快的時候,好像是注定遺憾的出現,那時候你或許選了另一個人,而放棄這一位淚眼凝視著你的人,你還有無數的理由合理化自己的決定,大慨是一切痛苦都總會過的,若這個人真的愛你,就請別打擾你與你喜歡的人在一起吧? 結果呢?這個人靜悄悄的失踪了、這個人不再來煩擾你了、這個人用消失來成全你想要的愛情了,當你以為你可以安枕無憂地與新歡在一起的時候,結果甜蜜的新鮮感略過以後,你好像忽然又開始思念上一位,但你可知道,在你開始重新思念那個人之前,那個人是怎樣渡過沒有你在身邊的日子?那個人費了很大的勁、花了很大的心力,終於可以稍為放開你,這個時候,你打算告訴對方:「我好像還未放下你。」 真可笑,當天是誰趕走了誰?當天是誰放棄了誰?你想分手,我愛你,所以我和你分手,現在你忽然說掛念,我是否要遷就你、遷就得要立即就回來你身邊?你不是小孩子了,不能喜歡時就想要,不喜歡時就把人家當垃圾般棄掉,你可有想過,如果被趕走的人是你,你的感受又會如何呢? 愛情裡最大的遺憾,是你曾經親手趕走了深愛你的人。 怨不了誰,因為這遺憾是你咎由自取的。 鄺俊宇

20170925-鄺俊宇:有一種愛情,叫初哥哥

鄺俊宇:有一種愛情,叫初哥哥 2017-09-25 有一種愛情,是寧願自己痛,也希望能給那個人最後的疼。 我疼你,所以才忍痛放開你,因為我知道如果我不放開手,你就不能奔向屬於你的幸福,於是我任你來去自如,也在你不為意間靜靜退場。 //「聽 你不斷呼叫我 劃破寧靜我的心下墮」 初哥哥一直視祝君好如親妹妹,疼鍚她,照顧她,只要為她好,他都願意犧牲,就算是從此失去她,他都願意,因為當你很愛很愛一個人的時候,你最終會願意讓他愛應該愛的人,尋應該尋的幸福。 儘管這個人不是你,儘管他的幸福不是你,你都不介意,那你不痛嗎?那你捨得放開手嗎?痛,當然痛;不捨得,當然不捨得,但有一天,你或會明白到,有些痛,你不能不抵受;有時候,你不能不放手。 放手,不代表你不愛了,而是你願意把兩份苦一力承擔。 我嚐過苦了,不好受,既然苦不好受,我就更不想你受太多,就由我退出,抵著痛,受著苦,忍著淚,鬆開手,讓你穿越苦海遇見愛。 //「寧願沒擁抱共你可到老 任由你來去自如在我心底仍愛慕」 初哥哥要消失,他的心情會好過嗎?當然不,他消失了,你會失落,需要好一段時間才能平復,但別忘記,那個為成全你幸福而消失的人,可能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尋回遺失甚久的微笑,你痛,他更痛,只是他的痛,你不會看得見,他也不容你看得見。 都決定走了,那麼就讓我消失得徹底一點好嗎?你有你應該要珍惜的愛情,有你應該要守護的幸福,我沒太多的請求,我只希望你能答應我。 一定要比我過得更幸福。 //「如若踫到 他比我好」 有一種愛情,是寧願犧牲自己的感受,也希望那個人過得更幸福。 若有一天,我在遠處看見你幸福了,說不定是偶爾知道你更甜蜜了,偶爾知道你生活得不錯了,和,偶爾知道你要結婚了。 我會笑,在你看不見我的情況下,我會微笑著來祝福你。 愛情路上,你可有遇見過初哥哥? 請別忘記他存在過,應好好感激他的付出,他把自己可以付出的付出了,來成就今天幸福的你,在你看不見的遠處,他忍著淚盼你幸福。 有一種愛情,叫初哥哥。 只有當過初哥哥的人,才會明白原來當你很愛很愛一個人,你會寧願沒擁抱,也想她終生在暖暖的幸福中渡過。 //「只望停在遠處祝君安好 多麼想親口細訴」 PS.舊文章。周禮茂詞,Cho Kyu Man曲,張智霖《祝君好》,我很喜歡的一首歌。

20170924-安裕:歲月雖然流逝,山川卻都知道

安裕:歲月雖然流逝,山川卻都知道 20:39 24/9/2017 https://www.hkcnews.com/article/7118/%E5%85%89%E5%B7%9E%E4%BA%8B%E4%BB%B6-%E9%80%86%E6%AC%8A%E5%8F%B8%E6%A9%9F-%E9%80%86%E6%AC%8A%E5%A4%A7%E7%8B%80-7118/%E6%AD%B2%E6%9C%88%E9%9B%96%E7%84%B6%E6%B5%81%E9%80%9D-%E5%B1%B1%E5%B7%9D%E5%8D%BB%E9%83%BD%E7%9F%A5%E9%81%93  1980年5月,南韓當局出動軍隊進入光州鎮壓民主運動。資料圖片 南韓民主進程是令人屏息靜氣得連大氣也不敢透一口:獨裁統治血腥鎮壓堅強抗爭,那些軍特治國的寒流催淚彈瀰漫的大街看不到民主前景的昨日,如今走過來之後回望,仍然難以相信美國日本同為獨裁政權撐腰大氣候底下,南韓人民硬是爭回本來就屬於他們的民主。於香港社會而言,南韓民主的光影與現實這幾年成為社會話題:銀幕上的《逆權大狀》與《逆權司機》對抗暴政,銀幕下的宋康昊被朴槿惠政權劃入黑名單,歷史與當下兩條主線相互交叠,勾勒出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民主政體,也說明爭取民主不是快餐式的現炒現賣,是終生不渝的追求。 閱讀朝鮮半島十九世紀以來的歷史,反抗精神從電影從報刊從書本躍然而出。六十年代朴正熙上台後,民主思潮在地平線遠處若隱若現,同一時間,以美國日本為後台的南韓獨裁政權強力打壓初生的民主聲音。冷戰年代,只要扣上「共產主義」紅帽子,黑獄就是下一站。在美蘇兩大集團的意識形態惡鬥黑暗世紀,多少國家包括南韓在內,在服膺「打倒共產主義」或「保衛紅色政權」教條下,人民成了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犧牲品。1986年派駐南韓的美國大使李潔明(James Lilley)在《李潔明回憶錄》說,他被列根總統委任駐韓大使後出席國會聽證會,民主黨自由派參議員凱利(John Kerrey)問他,在南韓的安全與民主之間,「你認為哪個優先?」李潔明在回憶錄說,他全心全意同意南韓要民主,但是「首先要穩定它的北方周邊安全」。易言之,儘管說是支持民主,可是美國最先考慮仍是南韓的「安全」。 光州屠城之後,南韓社會對民主追求日益澎湃,一個跨界別的巨大網絡逐漸成形。全

20170926-鄺俊宇:努力康復

鄺俊宇:努力康復 19:42 26/9/2017 要從失戀中的痛掙脫出來,一點都不容易,畢竟傷口太新鮮,稍一移動都覺痛,只要你一想起這刻只剩下你一個人,那個他真的狠心決定遺下你,看,心痛的感覺又湧上心頭了。 可是在你心如刀割的時候,他可有如你這般傷心嗎?不,他可能一點都沒有傷心,相反他終於沒有給你煩擾著,終於可以明正言順的找自己喜歡的人,老實說,講分手的人是他,他也清楚知道你會有多傷心,只不過他在自由與你之間,他選擇了前者,說穿了,只不過是他不夠愛你吧。 但是,他不夠愛你,就代表你可以不愛你自己了嗎?他已經不愛你了,怎麼你還要傷害你自己?你說你沒有傷害你自己,我苦笑,你看看,這陣子你為那個他傷心過多少遍了?眼淚又流過多少遍了?如果你傷心可以換來他的惻隱,那麼你換到了沒有?不,你什麼都換不回來,你只是更清楚他對你是怎樣的無動於衷。 常常說,我們要懂得愛自己,可是你仍然在不自覺的情況給自己傷害,只苦苦思念他、只繼續埋怨自己不夠好、只對自己沒信心,這樣子的沉下去,傷口又怎會痊癒? 愛人的第一課書,是你要知道愛人的同時,不能失去你自己,當你把他放在比自己還要重要的位置,有一天,你忽然就失去了這個他,你就會發現失戀的痛,原來源自你的期望有多高,期望越高,摔到時越痛,這不是叫你不以100%的力氣去愛,這是希望你要找對了值得你用100%去愛的人,你才好愛得頭也不回。 怎樣找?痛多幾次你就會懂,當你知道痛原來是必經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你不應停留在同一份痛之中太久,若你要成長,就要懂痛過後怎樣去康復。 還身處在愛情上的復康階段嗎? 不用怕,有很多人在陪你。 鄺俊宇

20170926-李專:兩個人長久在一起的最大挑戰,往往是轟轟烈烈過後的踏實生活

李專:兩個人長久在一起的最大挑戰,往往是轟轟烈烈過後的踏實生活 19:44 26/9/2017 兩個人長久在一起的最大挑戰往往是生活,即使過去彼此怎樣無憂無慮地戀愛,在這之後還是要面對生活,學習怎樣在關係變成依賴、變成親情後,也想對著同一個人,互相溫暖,互不辜負;學習怎樣為柴米油鹽、生活細節努力,所以找個陪你走遍高山低谷的人,比找個只懂哄你的人可靠得多。 講到底,哪怕再轟轟烈烈的感情,也有熾熱耗盡的一刻,往後你們雖然還有一種無可替代的特殊感覺,但昔日那種小鹿亂撞的感覺會漸漸失蹤,而取而代之的,是踏踏實實的二人生活,沒有瞞騙,沒有出軌和傷害,當經濟還撐不起大家的將來時,就該務實工作;當性格和習慣還未完全合得來,就該繼續磨合。 那時候,你們必須常常提醒自己,若兩個人倒想一起走完未來的漫漫長路,溝通、尊重、感恩、忠誠和信任異常重要,因為到了後來,你們很大部分是為了生活而在一起,而非為了愛情裡的甜甜蜜蜜而在一起。 因此,從前放假時你們總愛去哪裡、吃甚麼「好西」,但如今哪怕是生日抑或情人節,你們可能只簡簡單單吃頓飯,甚至留在家中二人世界,不想破費;從前你們會因為吃喝玩樂而吵架,現在你會因為他買錯了別的洗潔精而生氣;從前你與過客只因不愛而分開,現在卻會因為相處不來和看不到將來而分開。 所以人愈大你愈會明白,原來就算有些人彼此深愛,亦只能同甘不能共苦,畢竟走到最後,只有珍惜和久處不累的人才能熬過去,而怕累和愛人能力不足的人卻被淘汰,有緣無分。 當彼此的價值觀和未來理念分歧不大,其實兩個人必須有著一份深厚的包容和堅持,沒了最初的激情也不忘彼此還有感情;有了一些相處障礙也願意一起承擔、負責和解決,且行且珍惜,卻非逃避和冷處理,這樣才能走到很遠。 兩個人的長久幸福,不是來自嘻嘻哈哈和純粹的甜言蜜語,而是簡單的陪伴、在乎和細節上的照顧。 Time will tell,細水長流的愛情,最穩固;平平凡凡的相伴,最教人心安;彼此了解和包容的愛人,最窩心。那時候,你們會明白,就算沒了轟轟烈烈,只要擁有這樣一個合拍的人,已是莫大的福分。 李專

20170922-劉細良:【讀書好×果籽】認識國情的起點:六十年前的反右運動

劉細良:【讀書好×果籽】認識國情的起點:六十年前的反右運動 23:09 22/9/2017 馬若德三大冊《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九十年代初曾在國內出版,其後被禁,是認識黨史初階。 【文化籽:讀書好】 香港這兩星期發生的事,正是國情教育的好機會,大家應該把握,認識六十年前今日大陸掀起的反右運動,及更前的延安整風運動,這兩段歷史對理解今天紅色暴力群眾進入大學大有裨益。 銅鑼灣書店及尚書房未易手之前,長期暢銷的不是甚麼領導人的情婦、貪官淫亂實錄,而是兩本十分嚴肅的中共政治運動學術研究作品,一本是中大出版已故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高華的《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另外是哈佛大學中共研究專家Roderick MacFarquhar馬若德教授三冊《文化大革命的起源》香港中文版。這顯示內地識書之人實在不少,今天延安整風、反右及文革已經成為敏感問題,評論文章也不容易發表。 六十年前中共左轉 香港人對共黨史認識太膚淺,不認識黨史,又何來理解國情呢?尤其是四九年後黨國一體,黨史就是國史。我們對黨史認識有不少誤區,第一大錯是人云亦云,以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作歷史分水嶺,會議雖然正式宣佈放棄以階級鬥爭為綱,把全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但對黨史稍有認識者,都知道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只是回到1956年9月召開「八大」的基本綱領,那一年共產黨首次提出:「我國的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上解決」,今後以經濟建設為主要目標,「八大」也決定加強黨內民主,反對個人迷信和專斷,毛澤東思想為全黨指導思想的條文也從黨章上刪去了。換句話說,如果八大的綱領能夠貫徹,內地改革開放應該是提早廿年在1956年開始。可惜八大路線存在不夠一年,1957年10月八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再次強調階級鬥爭,認為「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社會主義道路與資本主義道路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八大」路線的,正是1957年夏天發生的反右運動。那一年整個國家政策急促向左轉,一步步走向十年後1967文革深淵,認識反右之重要性可想而知。究竟57、67與2017關係何在? 反右是文革根源,直至今天中共只承認反右擴大化是錯誤,並從沒有否定反右運動,強調反右是一場資產階級向共產黨爭奪領導權的政治鬥爭,右派的目的是要在中國建立資本主義制度。這是謊言,當時的右派知識分子,同香港十大校長、大律師

20170924-家明雜感:《逆權司機》劇本的五個元素

家明雜感:《逆權司機》劇本的五個元素 2017年9月24日 星期日 【明報專訊】看完《逆權司機》(A Taxi Driver)不禁慨嘆,韓片真擅長把娛樂跟歷史結合。 我們要到什麼時候,才拍得出雅俗共賞的「六四」或「雨傘」電影?《逆權》的選材有先天優勢——小人物成就大事,萍水相逢卻患難見真情。本片拍攝時,當年的士司機下落未明,編劇更可大做文章,幻想小人物覺醒,叫人更易共鳴。 (一)視點 《逆權》故事從金四福(宋康昊)的POV出發,對比出1980年5月漢城與光州兩個世界。片子開始時在漢城還輕鬆,金四福邊開車邊唱歌(資深觀眾應聽得出是譚詠麟的《火美人》原版)。畫面顏色明亮,綠色尤其鮮艷,黃制服配綠車身也醒目。橋段無傷大雅,金避開示威及催淚彈,載孕婦到醫院,回家替女兒強出頭等等。二十分鐘序幕,交代單親家庭狀况及他們經濟困境。 出發往光州後,氣氛及顏色開始不同,市內像鬼域,示威現場則萬人空巷。看上去都是殷切誠懇的民眾,有人快樂抗爭、唱歌跳舞,有人給德國記者Peter(Thomas Kretschmann)及金四福遞上地道美食。金的所見所聞都很重要。他是退役軍人,有出國工作經驗,不相信國家軍隊傷害無辜百姓,覺得是大學生搞事(「藍絲」」?「韓豬」?)。後面他才慢慢見證暴政可怕:廣場上血腥鎮壓,醫院死傷枕藉,他被追捕及誣衊為共產黨員。夜深在後巷逃竄時,遠遠見到一卡車全是被捕的異見分子/大學生,被脫去衣服羞辱及毒打,氣氛詭異,但出奇寧靜。 (二)旅程 《逆權》從漢城到光州再回漢城,是兩個角色一次奧德賽旅程。畫面敘事很強調路途之崎嶇遙遠,離開文明路過田野,以至大路不通抄小路等一波幾折。本來只是幾小時車程,再長也不過兩天兩夜,因為封鎖而難比登天。回來後於是曾經滄海,覺醒了,變成不同的人。 金四福的變化最明顯,由唯利是圖到願意捨身成仁。金最初是被動的,他多次嚷着要回漢城,一次看在金錢份上繼續前行,一次接載苦尋兒子的可憐老母,一次是的士拋錨被迫滯留光州,命運把他一再帶回風暴中心。只有最後的折返例外——經典「三幕劇」結構,故事差不多在第二幕尾聲,角色的行動逆轉命運(金四福百感交集唱着歌,突然把車子轉彎),昂然進入「解決」(resolution)的第三幕。宋康昊演出無懈可擊,影片開始時遊戲人間,後來在光州翌晨想悄悄離開,整個人已不再神氣,自知貪生怕死,連對

20170924-鄺穎萱:【小企鵝×果籽】雞蛋與高飛

鄺穎萱:【小企鵝×果籽】雞蛋與高飛 22:11 24/9/2017 故事教導小朋友分辨「空想」與「夢想」,要知道追求的是甚麼。 近年「雞蛋與高牆」被香港社運界廣泛使用,這個比喻道出個人應有的道德勇氣,以及對體制霸權的深刻反省。無論高牆是如何正確,蛋是多麼的錯,我們也要站在蛋的一邊。比喻歸比喻,實際情況又是另一回事。個人認為,蛋也要學習長大,不能夠當一個總是被同情、總是被照顧的弱者。 今天介紹的繪本叫《Egg Drop》,作者是Mini Grey。主角是一枚名叫艾格的雞蛋,他雖是一枚雞蛋,但同大家一樣,他有自己的夢想——翱翔天際。旁人勸他不要浪費精力,但艾格深信「事在蛋為」!認為只要往高處爬,自然可以學懂高飛,俯瞰大地。對於旁人的勸告,則充耳不聞。終於,他攀到了鎮上最高的塔頂位置,嘩!環顧四周景色已經叫他興奮莫名,飛出去肯定又是另一番體會。鏡頭一轉,他已經往下奮力一跳,結果如何,你自己找答案吧! 坊間以夢想為題的繪本實在不少,內容多是鼓勵孩子要有夢想。老實說,對「只要有夢想,凡事可成真」這句口號,你我真的深信不疑,還是當作順口溜的鼓勵語,甚至只不過是信口胡謅的口頭禪?英國小說家Mary Webb曾經說過:「在騎上夢想之前請先擺上馬鞍。」策略的重要性不下於夢想本身,可是人們還是疏於規劃,忙着仰望天空,忽略腳踏實地。 夢想與一廂情願之間真正的差別,在於有沒有落實到日常生活層面裏頭。事實上,我們想要甚麼、知道甚麼、相信甚麼,到頭來都不重要。唯一要緊的是做了甚麼。放眼身邊的人,有些人永遠都在準備投入人生,他們在等情勢改變,等有更多時間,等較不疲倦,等升職,等穩定下來,等對的風,自然會展翅翱翔,等…等…等……。結果是等了半生,命運之神都沒有降臨!只有勇氣,並不足夠。夢想必須付出代價,這個道理誰也知道,儍瓜才會以為有免費午餐吧!未能實現夢想的人,十居其九,要不碰到克服不了的障礙,要不背負太多而力不從心。要圓夢首要從了解開始,知道自己追求的實際上是甚麼,就像艾格要認識甚麼叫飛行,思考為何別人能在半空停留而不下墜,聽聽他們的意見,才去制訂自己的「飛行計劃」。其實今天的孩子不用大人指導,自然有各種不同的夢想。我們要教導孩子的,是如何正確地一步一步走向夢想。艾格只看見人家翱翔天際,不假思索便一頭栽進去,結果…。 《Egg Drop》是一本反夢想萬歲的童書,叫小

20170925-吳靄儀:為何李柱銘還未坐監

吳靄儀:為何李柱銘還未坐監 2017年9月25日 前港督彭定康訪港,記者問他對林鄭特首批評英政界人物不應批評法官有何回應。肥彭說他從未批評過法官,他批評的是律政司長袁國強覆核雙學三子刑期是糟透了的政治決定,因為他沒理由想不到會引起的國際反應;他又說,必定是袁國強給了林鄭錯誤意見,不然以林鄭那麼高質素的官員不可能會做這樣的蠢事。 一語中的。是蠢。九七前,李柱銘奔走國際,要求國際關注香港九七後能否續享人權自由,強調不早日實行民主普選,就難保人權法治不會消失。北京官員及親京派抨擊他「危言聳聽」,九七之後,頻頻回應質疑以譏諷:「李柱銘還自由得很呀,天天鼓吹人權自由,反對共產黨,但還沒有人將他打入監牢」——之類的說話。「馬丁(李柱銘)冇坐監」,成了親京派的經典反駁。我們見了李柱銘就開他玩笑埋怨他,一天都是你的錯,怎麼你還未坐監? 其實答案清楚得很。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以中共手段,要李柱銘坐監有幾難,但偏偏讓他高調自由,高調反共,他仍未坐監,證明香港的人權自由完整無缺。 如今,馬丁仍是自由,可是司長一個決定,打開了監獄大門,啟動了十六名年輕人即時入獄。國際未必很了解東北發展抗爭的因由,但「奪公案」,少年黃之鋒及年輕學生同伴反抗北京、爭取民主,和平抗爭,雨傘運動,卻是影像傳遍全球電視、電子傳媒,觸動人心。這些年輕人為爭取民主理想而被判入獄,信息清楚強烈,不引起國際輿論激烈回應才是出奇。 這不是蠢是什麼?袁國強把覆核申請說成是「依足程序」,完全是基於法律需要而不涉及政治的決定,全世界的律政司長都知道是荒謬,如非不明白職能就是說謊。檢控與否,覆核與否,特別是在一件公眾關注的案件上,當然是政治決定——顧及對公義、對人心的影響,社會及國際對香港法治的觀感——全部須慎重思量,這是他的職責所在,也是他要負上個人責任的決定。 負面後果還會像野火般燒下去,因為上訴庭的裁決有約束力,抗爭者的案件已涉及百多人被檢控陸續受審,一個一個的新版馬丁鋃鐺入獄,消息會不斷撼動自由世界對大國崛起的中國的觀感與信心,值得麼? 吳靄儀

20170925-素黑:不由得你

素黑:不由得你 22:01 25/9/2017 在一段感情關係裡,有些人再努力,還是不果,原因通常有三:一,你在死守錯選的伴侶,可能對方負了你,可能你一直在勉強或幻想對方會改變,可能你一早知道他的離去不過是遲或早的問題,自欺欺人,不甘心就此罷休。二,他也在努力,可惜無能為力。雙方的差異太大,當初雖匹配,卻敵不過彼此的習性和軟弱,現在彼此步伐不一致,難以遷就。三,感情還在,惜緣分未到或無奈錯過,難以扭轉局面,從頭再來。 時移勢易,有些東西失去了,再努力試圖掙扎或改變,還是徒然。歲月無聲,遺憾收場。 有閱歷的人都知道,很多事情即使再合情合理也難有成果,更不是你死心塌地付出過便能有收穫。有種弔詭叫「希望」,別名不過是「一廂情願」,出沒於感情憾事上,不甘心你便輸。 管你有再多的愛也沒用,能相安無事和諧相愛,是努力是修行更是命運。當你被一段感情磨蝕,可能是因為那個你愛到淚乾的人,更可能不是他而是命。是命的話,不由得你,沉默和謙虛是你惟一要修煉的智慧。 那位在,感情在,再爭再吵你也得謹記好好珍惜得來不易的幸運。那位不在,遺憾之餘可轉化成感恩的力量,譬如,謝謝他常常不在你身邊,訓練了你的堅強;謝謝在你最需要他的時候他離開你,把你鍛煉成今天的獨立;謝謝他的謊言,讓你更清楚光明正大才是愛最後的自由。接受和感恩,你便能超越傷痛,好好活下去。 素黑

20170922-素黑:你的死穴在哪裡

素黑:你的死穴在哪裡 2017-09-22 占星師好友最近替我看星盤,還細心說明所顯示的命脈。 被看星盤不是第一次,身邊有不少占星師朋友,他們無不一看到我的星盤便大叫:「瞧,你就是命定要做傳播和領導成長及療愈的事情的,脫不了身。」正當我想停止不再寫作,不再見人,好好休息,再看看應走甚麼不一樣的路時,她把星星的解說搬到我面前,給我大開眼界,重新反思自己。 星盤上的「南交點」,能反映是甚麼一直擾亂內心,或者所謂上一世的習性,認清楚後有助我們認識自我。話說我的「南交點」反映了我的盲點原是過度自閉和太宅,需要今生來調校。而「北交點」反映這輩子的功課和使命,它顯示我需要面對和領導群衆,甚至清楚說明要做心靈引導的工作,這生「注定」要多做寫作、治療和講課,不能獨善其身,不能收藏自己,儘管我多年來內心一直在掙扎,不想面對鏡頭,不想向群眾多說話或發表言論,還是做著這些「不情願」的事情。 是很有趣的啟示。先不談占星這回事是否可信或準確,它卻帶領我更深度地正視人在決定下一步時,總會徘徊在喜歡與不喜歡,抗拒與逃避,堅持與放棄的兩難之間,走不出來。就是說,那些我們深感抗拒、打死也不願意接觸的人和事,有可能正是這生要突破的關口,每個人的死穴或盲點。能突破,不先被主觀喜好所限制,勇敢地正視和嘗試豁出去的話,可能會決定你的人生是否能多走一步,創出成就。 素黑

20170916-董啟章:安妮.法蘭克的父親

董啟章:安妮.法蘭克的父親 20:21 16/9/2017 明週 安妮.法蘭克跟柏林沒有直接關係,但在柏林也有一間安妮.法蘭克中心。中心位處Rosenthaler Str.上的一條小巷裏。小巷裏的破舊房子,都作藝術用途,好像小劇場、另類音樂和視覺藝術等。房子外牆塗滿了古靈精怪的彩繪,在小巷盡頭,一眼便看到Anne Frank的巨型頭像。燦爛的笑容,粗糙而飛揚的頭髮。 中心設在房子的二樓,面積很小,一眼可以盡覽。主體是關於納粹反猶歷史的簡介、法蘭克家庭的背景、安妮的個人成長,以及她一家逃避迫害以至最終遇害的經過。展覽以文字和圖片為主,並無歷史遺物。想看安妮日記的真品和親睹當年法蘭克家人藏身的「秘密附屬建築」(the Secret Annex),便要去阿姆斯特丹了。這個中心有意思的地方,是把安妮的經歷跟今天的年輕人連結。另一部分的展覽,記錄了當代少年男女對生活的看法。中心也會舉辦青少年活動,除了讓他們認識歷史,也鼓勵他們反思種族主義和社會歧視等問題。 安妮.法蘭克本身,就是一個時代的少女。她既象徵着猶太人的共同苦難,也散發着一個普通少女的氣息。看她的日記,首先感覺到的不是歷史的深沉,而是一個十幾歲女孩子的種種生活煩惱──和家人相處的問題、自我價值的困惑、對朋友的渴求和對異性的幻想,甚至是對成長中女性身體變化的驚奇。那是任何年代的少女都會有的經歷。 乍看來,安妮並不是一個特別可愛的女孩。她性格倔強,喋喋不休,總是在為各種小事發牢騷,抱怨沒有人了解她,對別人的批評有時極為尖酸。她和母親的關係特別惡劣。她毫無保留地表達了對母親的不滿。母親不但從來沒有關心她的感受,還經常嘲笑和輕視她,令她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她無法從母親身上得到她渴求的母愛,於是她也無法愛她的母親。 與之相反,安妮極度戀慕父親。她把父親視為榜樣,認為父親是善良、正直和關愛的象徵。在躲藏的生活中,每當她感到恐懼,父親也是她強大的庇蔭。雖然她後來也曾經抱怨父親不理解她,但是,她始終對父親懷着敬愛。當父親收到女兒的一封措辭過火的信(特別是針對母親),他感到非常傷心,但也耐心地跟安妮詳談,希望能改變她的想法。她事後回想,自己的確有不對的地方,但她依然無法改變對母親的觀感。 安妮的父親Otto Frank是猶太銀行家之子,幼時生活富裕。第一次世界大戰參軍,為德國作戰,進升至中尉。三十年代家族

20170921-紐約時報:壓制與反抗:從一場藝術展看1989後的中國

紐約時報:壓制與反抗:從一場藝術展看1989後的中國 JANE PERLEZ 2017年9月21日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70921/guggenheim-art-and-china-after-1989/zh-hant/ 紐約時報

20170919-吳冠軍:後人類紀元,只有愛,才讓我們活得像人

吳冠軍:後人類紀元,只有愛,才讓我們活得像人 20170919 原文:《只有愛,讓我們活得像人》 https://philosophy.hk01.com/channel/%25E9%259A%25A8%25E7%25AD%2586/120164/%25E5%25BE%258C%25E4%25BA%25BA%25E9%25A1%259E%25E7%25B4%2580%25E5%2585%2583%25EF%25BC%258C%25E5%258F%25AA%25E6%259C%2589%25E6%2584%259B%25EF%25BC%258C%25E6%2589%258D%25E8%25AE%2593%25E6%2588%2591%25E5%2580%2591%25E6%25B4%25BB%25E5%25BE%2597%25E5%2583%258F%25E4%25BA%25BA 作者:吳冠軍 (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教授)

20170923-鍾劍華:「安妮法蘭克的日記」背後一些令人動容的故事

鍾劍華:「安妮法蘭克的日記」背後一些令人動容的故事 2017/9/23 — 11:26 這本日記的 Version C 在1947年初版,今年已經是第70周年了。這本書很多人都應該讀過,但其實最令人動容的,是這本日記背後很多相關連的故事。 Anne 當時只是個十三、四歲的小女孩,可以寫出這樣的一本日記出來,已經顯露了她的觀察力、敏銳、及出眾的演繹能力。她性格也很惹人喜愛,她的率真及坦率,她的敢愛敢恨又敢言往往躍然紙上。以她當時的年紀,在困境中表現出來的樂觀及幽默感,也令人明白到抱有希望是多麼重要。 不過,令這本日記得以出現,到後來又變得如此重要的最主要人物,應該是Anne 的父親 Otto Frank。他是密室八人中唯一的生還者。Otto 本身就是個氣質高貴的君子,可以說是沒有什麼品格瑕疵的人。他對人寬厚大度,作為僱主善待員工,差不多與所有認識的人都能建立正面的關係。正是得道多助,所以這麼多人幫助他,就算冒極大的風險也願意。 Anne 原本只是想寫下及記下一些自己的想法,不過在1943年中,有一次在密室中聽到BBC的廣播,當時流亡在英國的荷蘭文化部長發出呼籲,叫仍然被困在納粹佔領中的荷蘭人民,要把信件、各類文獻、甚至日記都保留下來,作為將來戰爭完結之後的紀錄。Anne 受到這一說法的啟發,也決心在戰後要成為一個作家,於是便把之前一年多寫下的日記 (Version A) 重新整理一次,往後便繼續寫。由1942年7月一直寫到1944年8月1日,即是寫到他們被捕之前三天。這便成為了這本日記的 Version B 。 Diary 的 Version C 便是由她爸爸 Otto Frank 在原來的日記 (即 Version A 及 Version B)的藍本上整理出來的。刪減的部分,是因為要顧及當時的讀者特點及社會禁忌之外,還是不想把 Anne 對母親的批評公開。另一方面,一同躲起來的另外四個人當然都有他們性格上的缺點,Anne 那枝筆也絕不留情。Otto 君子之處,就是就算同住避難時有過磨擦,他也不想把女兒對這些已經在集中營蒙難的人太不客氣的批評公諸大眾。 作為全體八人中唯一的生還者,他令這本原本沒有多少人會留意,被公開之後也沒有多少人重視,認為只是一個孩子寫的日記,變成了二次大戰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紀錄。日記不但是寫下了生的掙扎、死的不幸、親情

20170921-BBC:英媒:中國禁止進口「洋垃圾」 世界都慌了

BBC:英媒:中國禁止進口「洋垃圾」 世界都慌了 2017年 9月 21日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press-review-41348959 BBC

20170922-BBC:開發老年人大腦潛藏的驚人學習能力

BBC:開發老年人大腦潛藏的驚人學習能力 2017年 9月 22日 http://www.bbc.com/ukchina/trad/vert-fut-41362244 大衛·羅伯森 (David Robson)

20170923-王迪詩:高跟鞋為何存在?

王迪詩:高跟鞋為何存在? 2017年09月23日 衣櫃就像女人的黑盒,藏著許多秘密。不同年紀、不同人生階段的女人,衣櫃都會很不一樣。十幾歲的時候,只要覺得漂亮就會全部堆上身,出來工作一段時間後有了閱歷,受過挫折,開始懂得過濾什麼才是適合自己,時裝就是一場trial-and-error的旅程。現在明白不需要將所有漂亮的東西全堆上身,穿衣打扮應該有重點,那可以是皮帶、項鍊或一雙驚艷的鞋子,mix-and-match比total look更吸引。 做女人的最高境界是有男人很樂意買禮物給我,而我不需要男人給我買禮物。一件衣服不管多麼漂亮、是什麼名牌,若穿上身讓我覺得這不是我,令我渾身不自在,就放棄好了。常說「女人如衣服」,其實不分男女,要找一個可以與你長時間一起生活的伴侶,就像找一件舒服、合身的衣服,得花時間尋覓。所謂「品味」,就是有經歷的人才會懂得欣賞。 我從小就很清楚自己喜歡什麼 (儘管我的喜好不斷在變)。有人問:「點解你個頭咁亂?」我故意的。我喜歡messy hair look,討厭那種整整齊齊捲成「公主」一樣的髮型。我從來不塗大紅唇色,不塗指甲,也不喜歡那些一眼就能認得出是哪個品牌的衣服和手袋。我喜歡多色彩、款式特別的衣服,「More is more and less is a bore」。有人喜愛黑白灰素色、剪材簡單的文青系,it’s just not my cup of tea。時裝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並沒有對錯,自己享受就好,反正穿什麼衣服也不會影響別人,自己穿出來不怕被人笑就是了。 我這麼喜愛穿漂亮的衣服,因為「去街」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小時候平常都在家裡吃飯,但到了特別的日子,爸媽卻會帶著孩子「去街」,那可能是一家特別的餐廳、一個特別的地方,那種「大家都很重視、像要慶祝什麼」的愉悅氣氛,給予平凡人家許多生活樂趣。長大後為什麼喜歡扮靚?因為扮靚才像去街。也許是跟男士約會,可能是與閨密聚舊,也可以是屬於我一個人的時光,一個人也可以很enjoy,也可以扮靚。打扮漂亮並不為了討好男人,只因為我覺得過癮。穿著自己喜歡的衣服,走起路來也覺步履輕盈,心情也就輕飄飄的很舒暢啊。 當然不是說落街買麵包都要化妝,但比如去聽音樂會,現在很多人都穿波鞋牛仔褲,我絕不會這樣做,除了尊重表演者,我自己也享受在家裡準備「去街」的過程。若那是一場不錯的音樂會,我常常會

20170923-王迪詩:最女人——婆媳糾紛與國仇家恨

王迪詩:最女人——婆媳糾紛與國仇家恨 20:02 23/9/2017   如果你問我年紀大了最忌甚麼?不是生病,不是皺紋,而是看不開。   這個星期有兩位朋友問了我同一個世紀大難題-如何跟男友的母親和平共處?先說朋友A。她與男友拍拖三年,感情要好,但男友的母親一直不喜歡她。每次A小姐致電給男友,他若是在家,母親就會接聽他的手機,然後將電話遞給兒子說:「嗰隻嘢搵你呀!」她為甚麼這麼討厭A?因為她屬火,她堅信必須找一個跟她一樣屬火的新抱,而A屬水,天敵也,死罪。 錯在五行相剋?   男友的父親早逝,母親獨力撫養兒子成人,兒子很孝順,甚至孝順到了一個異常的地步。三十歲人了,轉工竟然還得母親批准,上班穿甚麼衣服,去旅行帶甚麼東西,全都必須由母親「審批」才能進行。不是開玩笑,他母親真會打開兒子的行李箱逐件東西查看。   母親還說:「她有甚麼,我也要有一模一樣的。」而「她」就是我的朋友。儘管男友的母親討厭A,她要求兒子每月必須最少一次帶女友回家吃飯,起初A覺得很高興,未來奶奶終於肯接受我了!誰知男友的母親在飯桌上指着A說:「她這條項鍊、這個手袋、這隻手錶,我都要一件一模一樣的。」A看傻了眼,這些東西都是她用自己的薪水買的,男友的母親卻以為是兒子送的禮物,心生妒忌。老實說,這真是相當小學雞。男友按母親的意思照着做,也沒打算跟母親好好談談,只說:「遷就一下她吧!我媽一個人湊大我好辛苦……」   以我認識A多年,她外貌端莊,知書識禮,父親是牙醫,母親是小學副校長,並非不懂禮數的無知女生,那真的因為她屬水嗎?恐怕只是自欺欺人的藉口吧,怕新抱搶走了寶貝仔才是重點,那何不把兒子栽培成隱蔽青年?那就永遠沒有女人有興趣搶走他了。   另一位朋友B在婚禮上給奶奶跪地斟茶,奶奶沒喝,「啪」的一聲將茶杯放在桌上然後行開,一邊說:「乜要畀利是咩?我唔知喎。」她有給攝影師、化妝師利是,卻不知要給新抱利是。   「婆媳糾紛」在2017年聽來真的有點老套,現在已很少新抱跟奶奶同住吧?一星期見一次也懷着國仇家恨?畢竟是長輩,可以的話就讓一讓。但如果連「五行屬水」都是錯,總不能改變自己的生辰八字吧。 王迪詩

20170918-素黑:爸爸的掌上壓

素黑:爸爸的掌上壓 23:32 18/9/2017     八十歲的爸爸一向少做運動,不過他很熱衷步走,靠雙腿走呀走,有本領把糖尿指數向下調。了不起。 近日他突然伸開手臂給我看,說:「瞧,最近我在練掌上壓,手臂是不是堅實了?」旁邊的媽媽笑著說:「他呀,連胸肌也寬了。」滿臉自豪的倒是她。八十歲的活寶貝居然做起運動來,而且還是懷著要練出一身肌肉的目標,認真不賴。 爸爸說:「原來肌肉不做運動,皮會皺的呢!」我看他,連頸紋也沒幾條,面上滑滑的,皮膚也滑滑的,比電視上和他同年的明星年輕飽滿和英俊多了,難怪他揚揚自得。我是替爸爸感到自豪的。退休後還捧著厚厚的英文小說讀,八十歲人家都自閉在家他還到處跑,重點是還願意做運動,鍛練肌肉,我讚他很Man冇得頂,事實上他也激勵了我也在家學他做掌上壓,即使前星期已有瑜伽老師也叫我們每天做,但真的激發我去行動的還是這個不老的英俊爸爸。男人活得像個男人,還真的是願意動肌肉做運動的品種,而不是整天呆在手機前只動手指頭低著頭的無能宅男。 要做掌上壓也不能隨便,做不好還是會傷手臂的。爸爸很聰明,找了一個比他矮的櫃子手按著做,這樣便不會頭暈影響血壓。做體操這回事,不同的年紀和體質也要注意用不同的方法,要靠自己摸索,懶不得也賴不得。初做者試探身體反應很重要,別只看視頻上老師示範的動作照搬過來做。好好享受吧! 素黑

20170915-信報:議員爸爸+港姐媽媽,吳明欽女兒吳思諾,寧走父親舊路

信報:議員爸爸+港姐媽媽,吳明欽女兒吳思諾,寧走父親舊路 2017年9月15日 譚淑美 訪談錄 吳思諾,有個從政爸爸和港姐媽媽。 她的爸爸是英年早逝的政治明星吳明欽,媽媽則是1981年落選港姐卞美雲。卞美雲本身已是當年選美界少見的大學生,她是在中大求學時與吳明欽結識的。1981年的同屆港姐,有同樣嫁給政界人物鄭經翰的勞錦嫦。 吳思諾也長得標致可人,在民主黨早有女神稱號。近年港姐都是高學歷美女,但港大法律系畢業的吳思諾,沒有選擇走上媽媽的路,她選擇走爸爸未行完的路…… 吳思諾一出生已是名牌,父親是中文大學哲學系畢業生,也是民主黨三料議員——區議會、市政局、立法局,後來因血癌離世,終年僅37歲;媽媽在中大修讀語言學也是香港小姐,沒入演藝界,後來成為一個公務員。至於吳思諾,在港大法律系畢業之餘,再到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修畢法學碩士。她的師父,是名牌中的名牌——李柱銘。 今年4月加入民主黨,她已開腔表示有意出選,但排除了因DQ案而引發的補選。她的目標是下屆區議會與立法會選舉。 近年有麥明詩讀書這麽好的美女參加選美,吳思諾有沒有想過走港姐之路?她以少於一秒的速度答:「無!哈哈哈!」 爸爸從政,媽媽選美,兩大基因影響下,為何她決定走爸爸的路? 「選美從來都不是我理想。」然後,她說要「off record」講原因,由於是「off record」,記者只能側寫,那是很多女權分子對於選美的看法。 那她有沒有一個「on record」原因可以講吓? 她道:「我唔靚囉!何況我又沒有表演細胞。」 誰說從政不需要表演細胞?例如《100毛》就經常叫議員扮鬼扮馬。 「我說的是真表演的環節,我不懂得跳舞、樂器、唱歌。」 無損司法獨立 可以的話,吳思諾說寧願過低調生活,但時代令她走出來。 「我希望為社會帶來正面改變,而我是這個走在前線的人。尤其是他們入獄後,我更加希望走出來。」她口中的「他們」,是指因佔領運動而入獄的雙學三子黃之鋒、羅冠聰、周永康。 有人認為此案反映香港司法獨立受損? 「我覺得不是。司法獨立受損的定義是,權勢人士向法院施加壓力。法官應該是中立的……我不是說他不中立!但法庭有很多酌情權,非只分黑與白。法官判案時會把自己的想法加進去……」試舉例說明之?「如他在判詞說『歪風』,這些比較『偏』的詞彙,確是不常見。」

20170915-紐約時報:朝鮮再射導彈,半島危機繼續升級

紐約時報:朝鮮再射導彈,半島危機繼續升級 RUSSELL GOLDMAN 2017年9月15日 韓國首爾——朝鮮週五不顧聯合國安理會(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本週早些時候通過的新制裁決議和世界各地對其應停止加劇緊張局勢的反覆警告,發射了一枚飛越日本上空的彈道導彈。 韓國軍方在一份聲明中說,導彈從朝鮮首都平壤北部的順安國際機場(Sunan International Airport)發射升空,途經日本北部上空,飛行了大約2300英里(約合3700公里)。導彈最大飛行高度達478英里(約合769公里)。 日本通過電視和手機發布警報,警告民眾在建築物內部或地下尋求庇護。日本政府稱導彈墜入了日本北部島嶼北海道以東約1240英里(約合1996公里)的水域。 在東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的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Yoshihide Suga)稱,日本「絕不能接受朝鮮屢次肆無忌憚的挑釁行為」,並已向朝鮮正式提出抗議,「傳達日本民眾的強烈不滿並用最嚴厲的言辭譴責這種行為」。韓國官員說他們仍在分析飛行數據,以確定此次發射的導彈類型。不管怎樣,這枚導彈的飛行距離超過了朝鮮之前發射的所有導彈。 韓國防務官員稱,在朝鮮的導彈週五清晨6點57分發射升空時,韓國幾乎同時從東部沿海發射了自己的玄武-2(Hyunmoo-2)彈道導彈,模擬先發制人的打擊。 韓國總統文在寅(Moon Jae-in)批准了此次導彈發射,並下令他領導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召開會議,討論朝鮮最近這次導彈試驗。在朝鮮本月的核試驗過後,倡導與朝鮮對話的文在寅已加入華盛頓陣營,力求對朝鮮實施更嚴厲的制裁併向其施壓。 這是朝鮮今年進行的第15次導彈試驗,也是朝鮮在9月3日引爆迄今為止威力最大的核彈後進行的首次導彈試驗。 為了報復那次核試驗,聯合國安理會週二通過了一項針對朝鮮的新制裁決議。這是自朝鮮2006年首次進行核試驗以來,安理會通過的第九個決議。如果得到實施,決議將導致朝鮮的年燃料進口減少30%。決議還禁止從朝鮮進口紡織品,這將導致朝鮮失去另一個關鍵的硬通貨來源。 但已經受到嚴厲制裁的朝鮮依然態度強硬,發誓要「鞏固力量,捍衛國家主權和生存權」,並「與美國保持實際上的平衡」。 在進行最近這次導彈試驗的前夕,朝鮮的一個政府機構稱領導聯合

20190819-畢明: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

畢明:We Should All Be Feminists 11:09 19/8/2017 “Let’s all be a feminist”,這句話如果在公眾場所高調呼籲,輕則令氛圍瞬間異樣,重則得罪人多惹來unfriend起哄。有說如果你想在一間酒吧撩交嗌,談政治或宗教吧,排行第三的自燃課題可能是:「女權主義」。 一個多麼充滿禁忌、貼滿標籤、勾引偏見的名詞。不單令男人抗拒,也令女人不安。我認罪,我也曾經對這四個字敬而遠之,怕怕,怕被視為「某種人」。 「讓我們都做個女權主義者吧!」此話一出,台下即時雷動歡呼喝彩,報以熱烈的掌聲。 說的是一位男性─Dr. Paul Thompson,在今年倫敦 RCA(Royal College of Art)的畢業典禮上,他是這著聞學府的校監。根據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RCA 在2015、16、17,連續三年獲評選為全球最佳藝術及設計大學之首。莊嚴的大禮堂內,座無虛席,致辭時他邀請台下台上所有師生賢達家長嘉賓,不論性別年齡種族國籍的每一個人,一起做個女權主義者。 大家笑了,心領神會了,表妹告訴我的,她是其中一個畢業生。 在Donald Trump正領導美國,常以言行侮辱和歧視女性的這世代,毋寧是一種反叛,一種挑戰,一種道不同之宣示。約五年前,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最年輕的諾貝爾和平獎得獎者,才因為爭取女性教育被槍擊,子彈穿過了她的大腦,她當時年僅15歲。 今時今日,還在廟堂之上,高尚學府,講女權主義。還需要講。 荷里活其中一個最偉大的犀利圖騰 Bette Davis曾說:”When a man gives his opinion, he’s a man. When a woman gives her opinion, she’s a bitch”,在那個年頭,她就是個不識抬舉,太有主見的bitch。 許多年後,麥當娜的名言:”I’m tough, I’m ambitious, and I know exactly what I want. If that makes me a bitch, okay”,誰叫你要做個硬淨有野心知自己要什麼的女人? 50年後,硬淨有野心知自己要什麼的女人還是bitch。Bette Davis 生

20170916-區家麟:世道蒼涼,你今日表態未?

區家麟:世道蒼涼,你今日表態未? 11:10 16/9/2017 左報與維穩機器催促鞭策之下,十間大學校長發表簡短聯合聲明,「不支持港獨」。聲明語焉不詳,明顯沒有共識,模模糊糊,沒有清楚說明問題,也沒有解釋理據,連標點符號只有75字,內容欠奉,卻仍然要集體表忠,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應付龐大壓力,交貨表態;唯一清晰的,是一句「不支持『港獨』」。 聲明一開始,譴責「最近」濫用言論自由的行為,含含混混,就把「恭喜喪子」的涼薄言論,與「香港獨立」的橫額、與「支那」及粗口罵人等眾多事件等量齊觀,混淆了幾件事本質不同,言論自由界線有微妙的差異。 最後一句,「認為這是違反基本法」,究竟他們認為是什麼違反了基本法?是「港獨」二字?港獨言論?港獨討論?港獨標語?聲明用「這是」二字,含糊過去,不說清楚。當然,任何頭腦清醒一點的人,都知道說清楚就理虧。 若說「香港獨立」違反基本法,那麼主張即時「一國一制」同樣違反基本法;要求特區政府大花儲備開倉派米也違反第107條量入為出的條文。 再者,若然提出「香港獨立」的人,不涉殺人放火煽動暴亂,主張「和理非非」,以修改國家憲法及基本法的方式推動,此乃合法程序的一部分。談論「香港獨立」屬政治不正確,但政治不正確沒有犯法;憲法既容許修改,庶民談論憲法的其他可能性,可被視為試圖修改憲法的過程,否則,任何「不符合憲法條文」的事情一講就犯法,根本無可能啟動修改憲法 。 再說,憲法屬政府對人民的承諾,用作規管政府,不是政府對付人民的法律武器。看看中聯辦介入香港各級選舉,事例眾多,涉事者直認不諱,違反基本法第22條;香港事務中央只管外交防務,但中聯辦在香港連賣書都管,亦抵觸基本法。2004年,人大以釋法方式修改法律,把政制改革程序由「三步」變作「五部曲」,濫用釋法條文,跳過修法程序,更是無法無天。 近日爭議,維穩產業鏈又再全力開動,成功逼使十大校長集體表忠。今天,掌權者威逼一群校長表態「不支持港獨」;明天就叫你「支持廿三條立法」;後天,沉默也是罪,不表態就是不忠;不久以後,唱國歌必須感動,不愛黨就十惡不赦,反對廿三條立法就是叛國賊;到最後,你不參與批鬥,就會成為被批鬥的人。沉淪的軌迹,鋪在眼前;講句說話寫篇文章,很多人開始先戴頭盔聲明「反對港獨」,你今日表態未? 十位校長,港大、中大、科大的校長都快要離任,他們脫苦海之後,恐

20170915-劉細良:【讀書好×果籽】大學無恥、文人無行

劉細良:【讀書好×果籽】大學無恥、文人無行 21:39 15/9/2017 《大學之理念》是前新亞院長金耀基教授一本廿多年前的舊作。 【文化籽:讀書好】 教育大學「涼薄大字報」及中大學生粗言罵人風波,引起了一場政治風暴,這場衝着香港教育界及學術界而來的整肅行動,將是一面照妖鏡,照出一班所謂知識分子的道德良知!教大校長張仁良、中大校長沈祖堯、新亞書院院長黃乃正之迫不及待向權貴宣示效忠,對學生落井下石之行為,實在無恥,「文人無行」,豈止中共郭沫若一人。 我八四年入讀新亞書院歷史系,曾經在會友樓與曾任書院院長的余英時教授夜話,至今未忘。余教授乃歷史學大家,2006年獲美國「人文科學諾貝爾獎」之稱的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Kluge Prize)。師從錢穆先生,他堅守傳統知識分子一種「單純的倔強」,評論時政,聲援內地民主運動,抨擊中國人權狀況,公開支持香港、台灣的公民抗命。即使近年作品在內地被禁,也從不放棄立場以討好政權。八八年我入社會系研究院,跟隨另一位前新亞書院院長(1977-85)金耀基老師,當時他列出書單的第一本,不是甚麼社會學巨著,而是他寫的小書《大學之理念》。至於現任院長黃乃正用書院創辦人唐君毅先生、錢穆先生來批擊學生粗言穢語,實屬笑片一宗。新亞精神就是要待人以禮?其見解膚淺,簡直有失學者身份!不如請劉德華當新亞院長。學生指唐、錢二師畢生反共,以此嘲諷黃乃正引喻失義,可以算捉到正篤到應,但我認為今天大學校長高層,實在應該讀讀金耀基教授《大學之理念》,尤其是沈祖堯,及準備聯署反港獨的七大校長。 尊德性 前芝加哥大學校長赫欽士(R.Hutchins)是最不能容忍的。他認為大學教育之目的不在訓練「人力」(manpower),而在培育「人之獨立性」(manhood)。在這裏,我們要提出大學教育是否應該在知識以外,更重視德性的問題。德性之重要,我想是無人會懷疑的。德性之重視,可說是自古以來中西教育所同然的。中國向來把「尊德性」與「道問學」並提。錢賓四先生指出中國的學問傳統向來有三大系統,他說:「第一系統是『人統』,其系統中心是一人。中國人說:『學者所以學做人也。』一切學問,主要用意在學如何做人,如何做一有理想有價值的人」。第二系統是『事統』:即以事業為其學問系統之中心者。此即所謂『學以致用』。第三系統是『學統』,此即以學問本身為系統者,

20170915-方俊傑:我要做樂瞳

方俊傑:我要做樂瞳 21:39 15/9/2017 很難做到男女平等。就算做到,又會否適合?畢竟不同性別擁有不同生理及心理結構。在商場內,如果男廁的數量及面積,跟女廁的一致,看似平等,但相信絕大部分女士都不會滿意。相對於追求男女平等,追求男女互相尊重,可能更加有意義。男人了解女人需要花更長時間在排洩上,願意讓出男廁,改裝成女廁。不平等,但世界和諧得多。 何謂男女互相尊重?例如男生基於風度基於禮貌基於傳統習俗,主動為女生的晚飯付帳,作為示好:女生樂於接受的話,固然皆大歡喜;女生婉拒,男生也不應該自以為高高在上地一意孤行。請客,是一份尊重;AA制,也可以是一份尊重。因應不同時勢自會出現不同處理手法。 不容易的。尤其當你仍然介懷無聊陌生人們的指指點點。陌生人們的一句兩句評論多數片面。一對情侶分手:女人哭訴,大家會不問理由地同情,然後臭罵男人賤格;男人哭訴,大家會暗暗嘲笑,然後耳語男人懦弱,甚至不夠大方。於是,就算個男人被女人出賣好、被奚落好、搞到人財兩失也好,也只可以啞忍,將所有真相好好收藏。因為,男人會被寄望不能傷害一個傷害到自己體無完膚的前度。這才算紳士或君子。 很痛苦的。我情願做樂瞳,可以盡情地將所有個人感受公諸於世。話說,樂瞳最近離開舊公司離開安全區,用三個月便賺到昔日的一年人工。身處如此市道,消息實在勵志,令人振奮。不過,都係睇返本寫真集啦,應該會更加令人振奮。為營造童顏巨乳效果,樂瞳捱餓七日,日灌1.5公升鮮奶,谷出32D。牛奶公司或者維記大可以找樂瞳做代言人。 是我愈來愈古怪。望著一幅幅照片,甚至短片,樂瞳換上不同款式的性感比堅尼,在陽光下搔首弄姿,換了在以前,還看文字?今次,居然細心閱讀樂瞳的受訪內容。樂瞳話:「我預備咗幾本,諗住寄畀班前男友。有部分在分手後仍然是朋友,有部分關係就唔多友好喇。照寄。Update吓班前度,等佢哋睇吓我活得幾精彩!」閉上雙眼,你都可以想像到,樂瞳曾經被拋棄,一直以來,也好想找個機會大力反擊,偏偏,入行十年,成績不是太理想,搞到一腔憤怒無處可宣洩。終於等到今次做主角,忍不住那股吐氣揚眉的得意。好在樂瞳是個女人。入行十年就要轉行性感?女演員可以說一句青春有限時間不等人,男演員卻會被認定好高騖遠。向懷恨在心的前度示威?女人會獲鼓掌道賀,男人卻只會被苦勸要學懂放下。女人可以記仇,男人必定要大愛包容?試問哪有可

20170915-連峻博士:停不了的高潮

連峻博士:停不了的高潮 21:39 15/9/2017 男士們AV看多了,都想自己的女伴可以做AV女優的動作、表情、故事情節、角色等等。但總沒想過自己其實不是男優。 有些男士看見女伴很high、大叫、高潮樣,便會很高興,暗暗自爽,哪怕是女伴裝出來的,都會看成自己是性能力超人。 如果女伴說每天最少要high五、六十次,你可以滿足她嗎?她也知道你其實沒那麼厲害,所以有一個病叫「持續性興奮症候群」(Persistent Sexual Arousal Syndrome, PSAS或Persistent Genital Arousal Disorder, PGAD)可以滿足你的AV超人怪思想。 病患會感到生殖器官充血腫脹,繼而達到性高潮。在沒有任何外來的性刺激或者本身在沒有性需要的情況下,持續而不由自主地感到生殖器官處於性興奮狀態,甚至連續達到多次的性高潮。 病症成因不明,病患會持續而不由自主地感到生殖器官處於性興奮狀態,甚至連續達到多次性高潮。可以是由機器噪音、震動,也可以是腦部神經系統異常,又或生殖器官周邊血管、神經受壓迫,也可能因服藥或手術改變生理狀況而引發。部份患者的感覺有可能持續多日,怎至數星期而不消退,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與日常生活。 男士也不用羨慕,男士也可以有這「持續性興奮症候群」的問題,有病例一天達100次性高潮。「持續性興奮症候群」一般發生在女性身上,但男性身上發現影響則更大,因為男患者每天不停地產生性衝動、亢奮、和射精。 如果你有試過所謂的一夜七次男經歷,就可以想像一天100次的慘況,一定是生不如死,但病患不是一天的問題,而是天天這樣。到目前還沒有真正可行的治療方法,男士可嘗試服用女性荷爾蒙,把荷爾蒙調節一下,但劑量又不能過多,不然會長乳房,體毛、鬍子變少。 性高潮在性愛的過程中很重要嗎?其實很多已婚女士都沒有,或很少在性生活當中達到性高潮。可能是生理問題,可能是心理問題,也可能是與男伴的溝通問題。性生活不一定要有,但要知道為甚麼沒有。兩個人一起吃飯會飽,一個人吃飯也可以吃飽,兩個人有講有笑的吃飯,總比各有各吃飯熱鬧。  連峻博士

20170915-AM730:繞著世界跑:RTW編輯部:無懈可擊的瑞士少女峰馬拉松(上)

繞著世界跑:RTW編輯部:無懈可擊的瑞士少女峰馬拉松(上) 21:38 15/9/2017 近年愈來愈多跑友轉攻山賽,並以參與170公里的UTMB(環勃朗峰超級馬拉松)為目標 ,不過這種距離並不是一般跑友可以應付得了。若希望去外國跑名山,又未有能力不眠不休、搏鬥兩日,不妨參加瑞士每年9月舉辦的少女峰(Jungfrau)馬拉松,我剛剛於上周六完成了第25屆的賽事,由賽道風景、細節安排,整個比賽幾近無懈可擊,是一生人必跑的賽事。 少女峰海拔超過4,000米,42公里的賽事由位於山腳,海拔約500米的度假小鎮Interlaken,跑到山腰約2,200米的Kleine Scheidegg,全程爬升超過1,700米,而且大部分的爬升路段,都在25公里之後。換言之,最有效的作戰策略,是頭25公里放盡去跑,賺取時間在尾17公里做步兵,慢慢爬上山兼欣賞風景。 由報名開始,每一個環節都做得相當仔細,例如賽道地圖的設計,清楚顯示地勢、位置、景觀、補給品及相鄰地帶,地圖之美,甚至值得製作成海報讓參加者收藏;高度圖則詳細劃分了馬路、山徑及山路,以不同顏色顯示,並標示了沿途經過小鎮海拔的高低;沿途補給品指示圖,連補給品的包裝也列出(有幾種Gel、幾種Bar、蕉、可樂、熱湯及運動飲料)。 160瑞士法郎(約港幣$1,350)的報名費,以香港的標準看似昂貴,但除了讓你參與世上風景最美的比賽,還贈送你很多很多東西,包括:來回起步城巿Interlaken至瑞士任何地方的來回火車票(都值幾百元了)、比賽前一天及當天在區域內的交通,方便你取號碼布及終點回酒店;Asics的10升跑山背包,到終點還有長袖的Finisher Tee、Made in Switzerland的軟膠水樽及一大條瑞士蓮朱古力。 賽前安排最值得一讚的,是可以讓跑友轉名,甚至是比賽當日轉名也可以!若果你受了傷,或臨時有事參加不了,又或者錯過報名想求一塊號碼布,都可以透過大會的Facebook配對。若在6月底前轉名免費,7月起至比賽當日現場轉名,也只是20瑞士法郎(約港幣$170)的手續費,只需帶同原參賽者的報名確認通知書就可以了。 既然規例容許轉名,除非存心作弊請槍,否則根本不必代跑,光明正大去改名就是了。改名的行政手續這麼麻煩,但大會願意提供這項服務,避免因參賽者無法參加而浪費名額,也讓想參加的朋友可以臨時

20170915-陳詠燊:當你只剩下獨力難支的感覺

陳詠燊:當你只剩下獨力難支的感覺 21:38 15/9/2017 今天的話題比較成熟。相處有著很多的學問,然而在現今的都市中,我們面對得最多的問題,就是我們都太忙。工作的,工時比人長,競爭大,忙是必然的事;照顧家庭的,大家對孩子成長的要求高了,孩子忙,做家長的一樣忙;就算放了工,我們的資訊太多,潮流太多,朋友太多,於是去到明明應該是放鬆的娛樂層面,一樣忙。 如果你是一個既要上班又要兼顧家庭還想久不久得到娛樂才安心的人,基本上你的人生早就已經忙得就算一天有48小時都不會夠用了。忙到這個地步,你就會開始發現一件事,明明你每天的時間表都是滿滿的,但你的心靈卻是愈來愈寂寞。 工作、家庭,讓你很累;就算是朋友聚會,能談心事的朋友最密也只有平均一個月見一次吧,見完呻完,還是回歸寂寞。而這份寂寞,其實一直在侵襲伴侶之間的關係。當寂寞過剩,就會有一份很恐怖的感覺湧出來,那份感覺叫獨力難支。你好像做甚麼都只有自己一個人去支撐,自己一個人覺得重要,自己一個人覺得有價值。 最後,互相之間由會由寂寞變成埋怨,再之後就分開得愈來愈遠。所以,即使再忙,我們都記著一個大前提,就是別要讓對方感到只有自己一個人在奮鬥,無論是事業還是家庭。只要一有時間,就為對方送多一個擁抱,與及一些關心與慰問,即使對方的處境自己未必明白,打開一扇門讓對方可以盡情傾訴,也會讓對方得到一份被重視與支持的感覺。 一切都是老生常談,但卻是永恒的道理。情人的責任,就是隨時隨地都讓對方感到,你正在與他並肩同行。 陳詠燊

20170915-素黑:生無可戀的曙光(二)

素黑:生無可戀的曙光(二) 21:37 15/9/2017 面前這位原本生無可戀的大學生,沒動力去做甚麼,一味想活著到底為何,年紀輕輕已有子宮息肉。待我教她利用自己的手做推按,由膻中到情緒區到子宮位置,鬆開堵塞的負能量,再用治療音叉替她的頭和上半身重調了振頻後,她便開懷了,是幾個月來沒有過的笑容。     抑鬱症是管情緒的生理結構變壞了,同時也是沒有做調校,助長洶湧的歪念的結果。由提醒她先抹掉汗水開始的身教,到疏理身體積聚多年的負能量,身體一步一步地感應到自療的力量,馬上起變化,鬆開了,變柔軟,咀巴自然地笑了,生命感便回來。這不是硬下載的甚麼正能量,而是身體自然的求生本能,每條生命的本質都是為好好活下去,不用理由。 突然發生小意外,冷氣機漏水失控,小瀑布一樣浸了放茶葉的櫃。我和她二話不說先放下治療,合力救災,拖地救茶忙了半小時,期間一邊抹水一邊教她調整情緒的呼吸法,忙完後一起泡壺茶,「幸災樂禍」地享受著災後喝茶的寫意。我說:「這就是生命,做當前應該做的事,有人幫人有災救災,沒甚麼便照顧好自己,不用問意義,做好了,自然會快樂。我大學時代也生無可戀,想過自殺,然後就去學習,去找事情做,活到現在還算不賴。」 去年學生自殺潮期間,我在中大辦了兩次情緒急救工作坊。數月後,其中一位工作坊學生和我在街頭偶遇上,他笑著給我一個大熊抱,活得比誰都美好。 素黑

20170915-方俊傑:【西遊記】當夏里遜福變成吳京

方俊傑:【西遊記】當夏里遜福變成吳京 21:40 15/9/2017 夏里遜福(左)、吳京 【文化籽:西遊記】 吳京自編自導自演,自己做埋老闆的《戰狼II》,大陸票房超過五十五億人民幣。五十五億人民幣是怎樣的概念?是打進全球票房排行榜頭一百位的概念。暫時排在第五十七位,勁過排第六十二的《蜘蛛俠:強勢回歸》(Spider-Man:Homecoming),力追排第五十五的《銀河守護隊2》(Guardians of the Galaxy Vol.2)。Marvel的超級英雄,除了美國以外,還覆蓋多個國家;中國的超級英雄,就只需要滿足中國一個市場,便足夠挑戰大半個世界。你批評《戰狼II》大中國主義?除了黑人問號,吳京還可以給你甚麼反應? 中國人拍的動作片,講到解放軍飄移坦克,徒手接炸彈,拯救非洲難民,打到大隻白人噴血身亡,然後大叫:「你仲敢話中國廢?以前嘅事喇,X你!」(以上對白是把普通話繙譯成廣東話)。有甚麼出奇?難道李小龍會拍自己不敵日本仔,生吞「東亞病夫」牌匾?英殖時期,香港經濟起飛,遍地黃金,人人自信心爆棚,成龍拍《龍兄虎弟》,拍《飛鷹計劃》,咪又係將外國人打到跪地求饒?外國人仲要講廣東話呀!今日的吳京跟當日的成龍沒有太大分別。有大分別的,是我們。 明知是誇大,明知是美化,明知是洗腦,我們可以把它當作笑片欣賞嘛,唔通真係以為中國領事會冒死保護陌生同胞咩?因此,我從來不抗拒大美國電影。荷李活拍的動作片,難道你會覺得,講到史泰龍被金正恩囚禁,好彩得到吳亦凡率領的中國軍隊全力救援,美國觀眾會迫不及待購票入場?當然講到美國總統親身上陣,將全球人類從水深火熱中打救出來,才符合市場需要啦。這曾經萬試萬靈。香港回歸前1996年,全年美國票房總冠軍是《天煞地球反擊戰》(Independence Day)。該結局為,美國總統捲起衣袖,回復空軍身份,駕駛戰機向外星人反擊。德國導演拍攝,但大美國到極致。翌年,輪到《空軍一號》(Air Force One),更誇張,美國總統由夏里遜福飾演,超人一樣,可以憑一己之力殲殺一隊恐怖分子。那個時期,在位的美國總統是克林頓,不是特朗普。 大美國電影惹來很多負評。隨後,總統一職由喬治布殊接手。《哈利波特》(Harry Potter)與《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牽起改編長篇小說的熱潮;《蜘蛛俠》(Spi

20170913-練乙錚:修補無效,不如就讓她撕裂

練乙錚:修補無效,不如就讓她撕裂 氣短集 20170913 ■作者認為九七回歸是一個錯誤。資料圖片 當權派由特首帶頭,在教大「恭喜」事上借兩名未知身份大字報人的行為開罵,矛頭直指學生。大學高管第一時間痛心疾首自我批判沒把年輕人思想工作做好。且不考慮各種苦肉計陰謀論,一句頂多是年輕人為發洩政治情緒借意於天譴而作出的文字惡搞,給提高到觸犯道德天條、違反刑事罪行般的層次,完全不成比例。 如果事情發生在港英年代,惡搞對象是某英籍高級AO,則新聞官一句英式幽默便打發過去,根本引不起社會人士興趣,遑論勞駕《泰晤士報》連番發社評撻伐;大家都有重要得多的事去忙,小事化無,社會自得和諧。但事情發生在今天就大不同;龐大有形的外來壓力彷彿把本來的政治侏儒一個個都變成了吹氣道德巨人。 中土介入 撕裂邊陲 碰巧此事發生在大學開學周,各校園滿佈以「香港獨立」為主題的海報和橫額,引來統派小團體衝擊及大陸籍學生撕海報的不文之舉,各大學校方也陸續以「言論自由有限度」為由加入「撕裂行動」。二事交錯,如火上加油,港人渴望多時的「修補」工程,至此已無從談起。 其實,兩事後面,都是北京在煽風點火。《環時》、《人日》等幾份黨報評論的口吻,如同打仗指揮官押陣督戰作總動員。這不僅「符合國情」,還印證了一個歷史規律:造成香港內部撕裂,北方專制政權往往是第一元兇。要明白這點,可由反向事例入手。 一向令愛國派耿耿於懷的是,港英治下的一個半世紀裏,香港都不曾自發地出現過哪怕是稍具規模的反英抗殖運動;民間甚至不曾產生過明顯的親英派和反英派對立。的確,無論是英國商艦最初靠泊香港還是大清帝國把香港割讓予英國,在這兩個「關鍵時刻」,香港人都沒有顯著的抗英意識和行動。當時的香港人,似乎已經是奴性十足的順民;不過,實際情況沒那麼簡單。筆者試以下列一組問題作為探討的切入點,並提供「盒外思維」。 民國史觀迴避了的一個尖銳問題是:為甚麼村民背景的孫中山,他組織的武裝力量,矛頭竟是對裏不對外,反清不抗英?為甚麼早期的孫更和英人打得火熱,出了事還有英國朋友和英國政府營救?孫在當時的滿漢統治階級眼中,是否一個不折不扣裏通外國的洋奴買辦,和今天京港統治階級眼中的大部份香港人差不多? 歷史提供不少解釋線索。 嶺南一帶的原居民、百越族的後代,在雍正以降的百多年裏,一直頑強抵抗清皇朝推行的改土歸流政策(抗拒「

20170906-練乙錚:金仔爆氫彈,東亞全核化

練乙錚:金仔爆氫彈,東亞全核化 20170906 氣短集 ■金正恩不斷試射導彈及核試,或會引發東亞地區的核競賽。 北韓成功試爆氫彈,國力急促提升,金仔威風一時無兩,連以往的蘇共領導及當今強國習大大也給比下去,成為世界上真正敢以核武向美帝挑釁第一人。考慮到上周才以長程導彈射入、穿越日本領空,以及一向以來萬顆遠程炮彈威脅南韓首爾,所以挑釁對象其實同時包括日、韓。博弈眼界精準、膽識過人,此子不僅空前,亦庶幾絕後,看來並非爛仔一名咁簡單。 製造核彈包括原子彈和氫彈的技術,不是甚麼高新科技,而是七十多年前的舊貨,以今天世界技術分佈而言,便是發展中國家如巴基斯坦也掌握(1998)。其背後的理論,若僅從愛因斯坦的質能互換公式發表(1907)算起,更是一世紀有多的大眾知識。至於關鍵的投射科技即彈道科技,也相當古老。因此,任何國家要擁有「兩彈一箭」,都只是時間和意志問題。像北韓那樣發展武備不必管人民死活,還有大國從旁「通水」(提供技術資料和經濟支撐),成功並不太難。 西方軍事專家──尷尬 奇怪的反而是,西方軍事專家一直以來不斷質疑北韓這方面的技術水平。例如,便是這次核試之後,還有意見認為北韓還不可能掌握導彈重返大氣層的降溫技術,因此還有好幾年時間想辦法對付之云云。原因說穿了,無非是這些國家都有一種鴕鳥心態,不願面對國際上出現了一個擁核流氓卻無有效對策時的尷尬。 在美國,執政黨會因此受到在野黨攻擊而百辭莫辯。比方特朗普,他之前大罵前幾任總統通通不濟事,沒好好向中共施壓阻止北韓發展核武,現在輪到他面對北韓擁氫彈製造及遠程投射技術的事實,且看他如何反應! 西方的難處有二,一是投鼠忌器,要直接制止或摧毀北韓的核武設施,必招致金仔拚死反擊,而韓日兩國起碼幾千萬人口都早已是在北韓炮彈及中程導彈打擊範圍之內,避無可避。二是縱容甚或幫助北韓搞核武,一直都是中國國策,因為養隻小老虎牽制美日,成本低而效益高,哪怕是要陷北韓人民於不義;西方國家要從中國經濟得益,所以中國完全不懼西方施壓,虛與委蛇小罵大幫忙而西方一籌莫展。 目前,迫使北韓放棄核武最有效的作法,莫如切斷外國對北韓的能源供應。中國是北韓能源的最大供應者,不斷以人道理由頂住美日要求停止供應的壓力。但是,北韓這次氫爆成功,情況可能有變。 首先,美國領土已直接受到北韓核武攻擊的威脅;北韓載核導彈已經可以打到關島以

20170830-練乙錚:論法治和法治膠

練乙錚:論法治和法治膠 21:06 30/8/2017 氣短集 ■石永泰和譚允芝的言論,被作者認為是無法接受法治已崩壞。設計圖片 高院上訴庭判傘運三子獄刑之後,社會對本地法治是否依然獨立且健全的看法出現嚴重分歧。法律界一些一直以來對法治有承擔的人士,毫不含糊地捍衞本地法治的聲譽,認為律政司要求追加刑罰及其後上訴庭的判決,完全沒有超越法治的界限,不是無可厚非而是無懈可擊,而所謂香港出現政治犯的說法,完全沒有根據。 筆者今天就本地法治可能出現的漏洞或裂痕,對上述法律專業人的看法提出質疑。 在文明體制例如三權分立有鞏固民意基礎和深厚歷史傳統的地方,司法這一權通常也是最脆弱的、最被動的;這點在西方政治體制理論裏講得很清楚。十八世紀末年由美國開國父老咸美頓等人執筆的《聯邦黨人論叢》第78章這樣說:「the judiciary is beyond comparison the weakest of the three departments of power; that it can never attack with success either of the other two; and that all possible care is requisite to enable it to defend itself against their attacks... from the natural feebleness of the judiciary, it is in continual jeopardy of being overpowered, awed, or influenced by its co-ordinate branches.」 這段說話,美國政治理論界和法律界到今天都奉為金科玉律。現屆總統特朗普儘管狂妄,甚麼人都敢欺負,就是不敢對着法官造次(試過一兩次,但很快就學乖了),因為以力大無比的行政權欺壓無力自衞的司法權,是很大的政治罪行,他犯不着。這樣,司法權這個弱者反而有一點強勢,但那不是來自其本身,而是由於人民知道,要是不無時無刻都警惕地守護着它的話,它就會被行政權或立法權擊倒,而最終受害的是自己。 這個要時刻維護司法權的悟性,這個對行政權和立法權的戒懼,在今天的民主國家裏,不只在法律界,在一般人的認知裏,都已經是常識。那

20150707-BBC:蘇聯檔案解密(下):還原真實的毛澤東

BBC:蘇聯檔案解密(下):還原真實的毛澤東 蒙克 中文網 2015年 7月 7日 毛澤東(中)與周恩來(左)和林彪(右)圖片版權 在文革期間,毛澤東(中)與周恩來(左)和林彪(右)一起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潘佐夫提供) 最近發表了《毛澤東:真實的故事》一書的潘佐夫(Alexander V. Pantsov)在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說,當你仔細研究毛澤東的政治生涯,你就會發現,只有考慮到中共持續依賴莫斯科提供的權威的政策指導和方向指示,你才能真正了解中共當時的歷史。 《毛澤東:真實的故事》裏面的材料顯示,當毛澤東當年通過在延安整風鞏固其黨內權力時,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及其背後的斯大林在幫助毛澤東鞏固權力方面有時候甚至比毛澤東本人更積極。例如當時毛澤東並沒有把康生算作自己的敵手,因此當共產國際向毛建議中共哪些人不可靠時,反而是毛澤東向當時的共產國際領導人季米特洛夫寫信為康生作擔保說「康生是可靠的」。 1938-9年,中共在延安出版《聯共黨史》(蘇聯共產黨(布爾什維克)歷史簡明教程)的中文版。潘佐夫說,毛澤東在這個時期也效仿斯大林,開始改寫黨史,樹立自己的正統領導地位。 《毛澤東:真實的故事》一書作者潘佐夫攝於中共遵義會議會址前(潘佐夫提供) 斯大林是導師 關於毛澤東和斯大林的關係,潘佐夫說,他在書中有關毛澤東和斯大林在1949年12月和1950年1月會面時的描述,也充分說明了斯大林對毛澤東的巨大影響力。他說書中講述了毛澤東同斯大林在朝鮮戰爭期間的分歧和緊張關係,也說明了同樣的問題。 潘佐夫說,斯大林當時並不想統一朝鮮,而是更願意把美國拖進同朝鮮和中國的衝突,達到削弱美國的目的。通過這麼做,斯大林試圖發動全球革命。只是在斯大林於1953年3月去世後,毛澤東才同蘇聯領導人拉開距離。而朝鮮停戰也是在斯大林去世後才得以實現。 《毛澤東:真實的故事》書中的資料還顯示,毛澤東一開始就認為赫魯曉夫是個愚蠢而且不值得信賴的人,因此他故意輕蔑地對待他。潘佐夫說,他的書反映了毛澤東和赫魯曉夫之間的敵意,而這也成為了中蘇分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不同於常規看法,潘佐夫的書還指出,文化大革命不僅是毛澤東最後一次權力鬥爭,更是一次實現其烏托邦理想,創造一個由新的、理想公民組成的理想社會的認真努力,但潘佐夫也同時認為,這種努力有缺陷,而且導致了悲劇。

20150706-BBC:蘇聯檔案解密(上):還原真實的毛澤東

BBC:蘇聯檔案解密(上):還原真實的毛澤東 2015年 7月 6日 蒙克 俄羅斯歷史學者潘佐夫根據新解密前蘇聯秘密檔案,還原真實的毛澤東,揭示了斯大林和毛澤東的密切關係。他接受了BBC中文網獨家專訪,講述他所接觸到了的歷史。 最近,俄羅斯歷史學者潘佐夫(Alexander V. Pantsov)根據新解密的蘇聯時期的歷史檔案寫出《毛澤東:真實的故事》,試圖避免之前眾多毛澤東傳記的美好或妖魔化傾向,還原歷史真實。 潘佐夫對毛澤東的評價似乎高於對前蘇聯領導人列寧和斯大林的評價 潘佐夫在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表示,希望讀者能夠通過他的書對毛澤東的多面性和複雜性有更清楚的了解。 潘佐夫認為不過毛澤東不同於列寧和斯大林,他不僅是個敢於冒險的政治家,也是個民族主義革命家。 潘佐夫指出,毛澤東不僅推動了激進的經濟和社會改革,他也給中國這個從前的半殖民地帶來了民族革命,因此他對毛澤東的評價似乎高於對前蘇聯領導人列寧和斯大林的評價。他說,在毛澤東時期,中國最終能夠成為世界的主要地緣政治中心,政治上同蘇美兩超級大國保持等距離,並因此受到國際輿論的更多關注。 蘇聯檔案 潘佐夫主要查閱了「俄羅斯社會暨政治史國家檔案」。他說,這是世界關於國際共運和蘇共黨史最全面的文檔,裏面有大量關於中共活動的檔案,包括中共駐共產國際的文檔,共產國際和蘇共給中國的指示,列寧、斯大林和其他領導人的相關文件,中共和國民黨駐共產國際代表的秘密報告等。 潘佐夫: 只有在1953年斯大林去世後毛澤東才能不受約束地按照自己的理想行事 潘佐夫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特別提到了其中多達15卷關於毛澤東的文卷檔案。他還稱,他是第一位接觸這些檔案的學者。 據他透露,這些文檔裏面有毛澤東的政治報告、私人信件、毛澤東和斯大林、斯大林和周恩來、毛澤東和赫魯曉夫的會談記錄和通信,斯大林同其他共產黨領導人的通訊,還有蘇聯醫生整理的毛澤東的病歷,蘇聯安全部門和共產國際情報部門的秘密報告。 有關毛澤東的檔案中還包括毛澤東妻子兒女的個人資料,關於賀子珍、江青、毛澤東的幾個兒子,毛澤民、毛澤覃的妻子的個人檔案,以及鮮為人知的在莫斯科出生的毛澤東的第九個孩子的出生證明。 此外,潘佐夫還查閱了其他前蘇聯檔案,諸如斯大林和毛澤東的通信,蘇聯政治局記錄,第三國際給中國的指示,以及毛澤東的朋友和對手的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