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8的文章

20180326-鄺穎萱:【小企鵝×果籽】「瑞雪豐年」大笨象

鄺穎萱:【小企鵝×果籽】「瑞雪豐年」大笨象 20180326 《大象的鼻子》是被日本全國學校圖書館選為指定讀物的童話書。 【文化籽:小企鵝】 當你想到大象時,第一時間在腦海出現的是肌肉發達的長鼻;還是扇般大的耳朵呢? 大象因長鼻子的驕傲自大,令身體支離破碎,是大象鼻的自作孽。 這個故事是以猴子與大象的對話開始,有一天,猴子告訴大象他那長鼻子的特徵真的是了不起的事!跟着大象的鼻子開始以擬人化的方式呈現,為故事揭開序幕。「鼻子」認為大象之所以為人認識,完全關係到這與生俱來的特徵,沒有了長鼻子,大象無論如何都不會成為公認的偶像派呢! 一天大象用強而有力的鼻子痛毆鱷魚。哇!真的不得了!感覺超然,長鼻子何止棒,簡直是厲害啦!「耳朵」聽到鱷魚被打得遍體鱗傷時的淒慘叫聲,心裏好難過,看不過眼便插嘴說上兩句。「鼻子」聽罷竟然毫不客氣,兇巴巴回敬對方,「難受就不要聽啊!幹嗎要自討苦吃,儍的嗎?」未幾,「鼻子」和「耳朵」更吵起來,「鼻子」認為縱然大象沒有了大耳朵,在森林裏面,他還是大阿哥,誰都認識這響噹噹的人物!「耳朵」討了個沒趣,左左右右擺動了數下,灰頭土臉地離開了。「鼻子」這刻更感自信。嘿嘿嘿,心想對方被我數落得落荒而逃啦,更自詡自己為最具代表性器官。大象身體的其他部份,一樣被他視作一無是處,大伙兒在他面前,變得越來越不濟,要嘛說不上話,要嘛是說了甚麽,聲音卻不自覺微弱顫抖,像灰塵一樣消失在空氣中,於是「尾巴」決定離開大象。昔日兄弟班嘻嘻鬧鬧,頓時走的走、各散東西。「眼睛」目睹情況日益嚴重,悲從中來,淚流了一面,「鼻子」覺得她實在叫人煩厭,婆婆媽媽,乾脆也叫「眼睛」離開,「眼睛」最後連抬眼的勇氣都沒有,帶着滿眼淚水走了。 沒有了眼睛的大象,四肢在路上橫衝直撞,惹得「鼻子」更憤怒!覺得它們通通都是沒用的廢物,更深信只有「鼻子」才可以代表大象。到了最後,大象的「耳朵」、「眼睛」、「尾巴」和「身體」都走啦,只剩下那根長鼻子,結果呢?猴子路過看到怪怪的「鼻子」橫躺在路上,一時之間沒有把他認出來。大象原本好端端的整體,各司其職,各展所長,但因為長鼻子的驕傲自大,令身體的其他部份相繼離開。這個被日本全國學校圖書館選為指定讀物的童話,相信你只要讀了上半部,自然猜到當中故事的含義,為甚麼?獨裁專橫誰也容不下,將大好身體弄得支離破碎,到頭來落得如斯下場,當然是大象鼻的

20180308-紐約時報中文網:5G時代大幕將啟,華為瞄準領袖地位

紐約時報中文網:5G時代大幕將啟,華為瞄準領袖地位 RAYMOND ZHONG 2018年3月8日 隨著華為成為重要的國際智慧型手機品牌,華盛頓的官員們也憂心忡忡。 香港——過去,頂尖科技人士坐下來制定支撐當今手機網路的全球標準時,中國基本上處於旁觀的位置。過去,西方公司擁有這個領域的許多關鍵技術,也很繁榮。 現在,世界正在為新一代移動互聯網做準備——它可以讓你在短短几秒鐘內下載一部正片長度的電影——一家中國公司下定決心佔據領袖位置,令它在爭奪這項技術未來的國際競爭中處於中心。 作為電信設備的巨頭,華為一直將大量資金投入5G、無線網路和專利關鍵技術的研究。該公司從國外競爭對手那裡聘請了專家,推動他們去引導決定未來無線設備技術標準的國際組織。 但該公司也一直是華盛頓官員最關心的問題。2012年的一份國會報告稱,北京也許可以使用華為的設備監視美國人,之後,華為實際上被排除在了美國之外。本週,在美國政府調查新加坡的博通公司(Broadcom)對聖地牙哥的高通公司(Qualcomm)的收購提議時,美國財政部的一名官員對華為推進5G的努力提出了質疑。 美國財政部負責投資安全事務的副助理部長艾蒙·N·米爾(Aimen N. Mir)在一封信中表示,被博通收購會削弱高通影響5G全球標準的能力。他還寫道,博通的聲明表明,它將削減在研發方面的投資,轉而專注於短期盈利能力。 他寫道,因此,華為等中國企業可以獲得技術上的優勢。 「如果中國在5G領域佔據主導地位,那麼將對美國的國家安全產生重大的負面後果,」米爾寫道。週三,為了緩解這種擔憂,博通承諾將增加研究支出。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討論5G新科技。 由於5G標準將於今年完成,博通協議的結果可能不會影響這個複雜的協議本身。一套主要標準已於去年12月提交。 不過,很顯然,華為(它並非國有企業)希望推動全球儘快使用5G——而華盛頓並不想這樣。 在過去的三十年裡,華為已經從一個廉價程控交換機銷售者轉變為全球手機網路的強大合作夥伴。但直到前不久,它在參與無線標準設定以及擁有關鍵技術方面還落後於高通、英特爾、諾基亞和愛立信等西方公司。 「這是中國技術進步的一部分,」桑福德-伯恩斯坦公司(Sanford C. Bernstein)駐香港的分析師克里斯·萊恩(Chr

20180214-陳韋安:美錯

陳韋安:美錯 20180214 神學是粉紅色的秋 theologia autumnitas rosea est - 近日偶爾再聽起王菲的《美錯》。很喜歡,一直都很喜歡。 這次再聽,可能人又成長了, 愈來愈明白歌詞女主角的猶疑與衝動。 有人認為《美錯》應該叫做「美麗的錯誤」, 其實,林夕故意把歌名起名為《美錯》, 不直接叫做「美麗的錯誤」。 因為這首歌其實不是說「錯誤」。 或者說,在「美麗」與「錯誤」之間, 其實往往沒有絕對的界定。 試問:若你要選擇那一生一世的, 你會選擇「錯誤的美麗」或是「不錯誤、不美麗」? 兩個人的愛情沒有毫不犯錯的客觀性, 兩個人的相處也沒有。 兩個人,走在一起,各自犯錯。 這大概走是愛情裏頭的石燈。 沒有沒有錯誤的愛情。 不過,沒有所謂呢。 愛情從來都不是追求「沒有錯誤」。 應承他是錯誤嗎? 走下去是錯誤嗎? 抑或, 繼續才是錯誤呢? 分手,是錯誤嗎? 「不管他是真的你是假的誰是目的地       能自以為是也是個恩賜」 聖經雅各書這樣說: 「我親愛的姊妹們,不要看錯了。  各樣美善的禮物和各樣全備的賞賜都是從上頭來的,  從眾光之父那裏降下來的;  在祂並沒有改變,  也沒有轉動的影兒。」 天父的心意不是死板、固定、宿命的劇本。 「不變的」不是抽象的「旨意」,而是天父的美麗。 重點是天父的美麗—— 在我們錯誤的人生中仍不改變的美麗。 因此,錯誤,不能避免, 卻仍然能堆積出讓自己畢生難忘的美麗。 一個人,兩個人,仍然美麗。 陳韋安

20180116-阮穎嫻:青年對政府的住屋期望

阮穎嫻:青年對政府的住屋期望 20180116 本篇想探討的是青年對政府在房屋角色的看法。青年認為,政府應幫助他們置業、上公屋,還是在私人市場租住房屋? 青年認為政府有責 調查訪問18至34歲香港青年,受訪者有55.5%認為政府有義務幫市民置業;高達89.2%認為政府應提供更多資助房屋;75.1%認為政府應幫助市民取得私人業權(見表)。顯示青年認為政府在置業上有一定角色。 上一代人喜歡批評青年,不應事事向政府伸手要求幫助,但他們忘記了港英年代的公營房屋階梯如何幫助上一代人上流。當年得到公屋較容易,很多人當年利用在公屋的廉租時期儲錢,然後利用綠表上居屋。現在有14.4%的家庭是居屋業主,最多戶主為1955至1959年出生的一代。居屋因停建多年,以前的戶主已到中年老年,現時居屋青年戶主只佔極少數。還未計有些是藉着早年的資助,已經再在階梯更進一步,買了私樓。1990年代亦曾有首次置業計劃貸款給首次置業者,這些受惠者若當年是30歲,現在已到中年。這證明很多上一代人享受了福利。政府應否幫助青年置業,是很有爭議的事,但上一代不能「佔了便宜便賣乖」,忘記了自己年輕時都曾受惠於慷慨的房屋福利。 以上看來青年很想政府幫忙置業,但青年其實並不抗拒住在公屋,因為調查發現74%香港青年滿意租住公屋,與上一輩對公屋嗤之以鼻、想盡快逃離的看法不同。一來上一輩階級觀念重、祟拜精英主義,不像新一代較接受平等自由等價值,所以前者蔑視出身貧寒者並不出奇。二來新公屋質素高、價廉物美,頭10年毋須資產審查,居住在公屋意味未來可節省大筆租金,當租金急升,公屋的經濟誘因已大於公屋所帶來的「恥辱」標籤。有別的調查亦發現私樓業主最快樂,其次為公屋居民,最差的是租住私樓的人,可見公屋實在不壞。 青年不想租樓想做業主 不過,相對於置業而言,較多青年認為政府應協助置業多於幫助青年上公屋。雖然55.3%青年認為政府應放寬公屋的申請限制,但55.7%青年認為單身青年不應是公屋針對對象;42%青年說會鼓勵同輩申請公屋,但同時39%認為現在等公屋的青年已太多,政府應阻止這些申請。 問到政府應否補貼青年在私人市場租住房屋,只有約45%青年支持,相對於89%支持以資助房屋幫助青年、75%支持幫助取得私人業權,租住並不是青年特別稀罕的,他們寧與父母同住也不租樓,再一次驗證了「青年不想租樓想做業主

20180210-錢志健:本周,有人在股市破產

錢志健:本周,有人在股市破產 20180210 現在股市波動,大泡沫最終有極限。過去幾天,股市真的爆了。美國道瓊斯指數上周五跌了666點,跟着來的本周星期一曾經大插1600點,結果跌了1100點。星期二反彈500多點,星期三回落,鯊魚牙齒般的波幅,上上落落,循環不停。恐慌性的拋售,當然也有潛在的契機。身經百戰的操盤人,在預計的風險進行交易,了解市場的流動性,尋找最佳的進場及出場點。 做運動有muscle memory,操盤交易當然也有trading memory。不同之處,就是股市的升跌有着萬萬個可能,難以了解當中的真偽。就是數天前,網上盛傳外國投資者因為沽空波幅指數,當中的產品是逆向的投資產品。過去數年,股市不斷新高,這個名為VIX的逆向產品的價格相當的高。美國股市上周五的666事件,到星期一的「大奇蹟」暴跌,逆向產品跌至近乎零,原本3百萬美元的交易資本,數日內便血本無歸。 太複雜的金融工具,大部份人不善於掌握。2008年雷曼兄弟爆煲前,不少所謂的結構性產品如accumulator賣到成行成市。投資銀行「設計」不同類型的產品,顧客投進去,股市不斷下挫便無力招架。投資其實也沒有任何秘密必賺方程式,你只要基本功課做足,即花時間做好研究,好的「東西」便會來臨。一代投資大師李佛摩(Jesse L. Livermore)生於1877年,死於1940年。他擅長投機買賣,全盛時期有過億美元身家,也懂拋空的原理,在1929年大賺當時的一億美元;也曾慘賠破產三次,最終敵不過心魔吞槍自殺。請大家不要在投資市場上失去理智,一些時候,不投資便是最佳投資。 美國進入加息周期,但加息並非股市近來暴跌的原因。經濟數據可以無限分析,「技巧為本」的策略是一生的鍛鍊。無論大市升或跌,基金經理有能力賺取潛在回報,這才是最緊要。每人也有理財的計劃,在金融市場中打滾,理由很簡單就是要賺錢。散戶要注意,跌市時的力度及速度可以相當嚇人,賠錢時的速度可以好快,所以需要有效的資產配置,以防身家大縮水。農曆新年快到,要有好的「量度尺」,不走市場上的冤枉路,甚至不歸路。 錢志健 電郵:edckchin@gmail.com 網頁:Facebook.com/edckchin

20170427-健吾:【高濃度劇透】余春嬌,你真係好撚自私

健吾:【高濃度劇透】余春嬌,你真係好撚自私 2017年4月27日 余春嬌女士: 你不認識我的。我也不認識你。但不知道為什麼,你的愛情故事,好像在香港很多人談論。尤其是你這種年紀的女人。那種對愛情渴望,而又不願意付出的女人。 你的故事,好像影響了很多人,多到一個地步,很多沒有你一半姿色的女人,都會覺得自己像余春嬌,而亦希望自己會有一個像張志明那種男人跟她們「開花結果」。只是,看著你們的愛情故事,我只覺得很奇怪。當你一方面覺得張志明只是想自己的時候,為什麼你沒有想過,一個要陪伴你老豆去沖涼溝女,陪你老母陳鳳銻去買菜還要教他玩面書的男人,會是一個對你不認真的男人?你的老豆要跟一個比你年紀還小的女人結婚,要拍婚照,張志明幫你一手張羅。你覺得你老豆和他的小情人很幸福,張志明問你一句:你不幸福嗎?那時候,你有什麼反應?我更不能理解的是,原來對你而言,就幾乎像所有港女一樣,不聽你的話,不依你的做法去做,就叫「不照顧你感受」,有什麼事情都只是想自己為先。兩個人生活,一定有兩分歧,而當你把你對你的父親的不安和不滿投射到張志明身上,為什麼張志明因為愛你,是,是因為愛你,然後他就要把所有你的情緒都收在自己的心頭? 余春嬌女士,你身為一個獅子座的女人,我明白你的「想像」:對愛情的想像,對自身的想像,自己總是對的,別人一定要聽你。但你帶著你家人給你的孽,給你的傷,然後要張志明一力承擔。張志明身為一個處女座的男人,你有聆聽過他要什麼嗎?沒有。因為在關鍵的時候,你都只是看到你自己。 你只看到你自己。 你說張志明只是看到自己的時候,你也是用著同樣的基準,要求張志明去聽你的一切,照著你的步調做下去,才叫「愛你」。你知道嗎?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地震的時候要逃到檯下,要先救自己才可以處理別人。但你卻因為張志明把檯拉去你那邊而沒有跟你在一起「冒險」,就覺得他不夠愛你。你沒有常識,不要緊,但你自私得覺得有常識的人就是不愛你,你也真的是極品得很。 你命好,張志明為了你,幾乎把自己扭曲得不似人形。本來那個有趣的男人,搞一場大龍鳳跟你求婚。我敢肯定,張志明跟你分手之後,他還是可以得到很多退役運動員又或是假ABC妹跟她來一場清風雲雨的。而你?你就只會跟著你幾個姊妹長廂廝守。究竟是誰救了誰,而誰又傷害了誰? 港女總是覺得自己很偉大,覺得自己會老會停經男人就要接受她們的一切一切。只

20180329-葉朗程:毛婆

葉朗程:毛婆 2018/3/29 — 11:16 漢堡的機場內有家賣漢堡的店,我坐在他們的紅色高凳上點著紅色的茄汁,看到一位金色短髮的女子紋了一個金色的紋身,突然想起了一位中學時期認識的女孩子,然後突然開始思考自己是否錯過了什麼,最後突然有點感觸。 我們是否從小都被一些 stereotypes 框死了自己的選擇,繼而框死了自己的未來?I mean,你睇吓 100 毛。 好驚,真係好驚,作為一家傳媒機構,我們都是眼睜睜看著他們如何由一張黑紙變成一家上市公司。冇嘢呃,冇嘢瞞,乜都計到數,保薦人做 dd 慳番不知多少工夫。做乜啫,一開頭拍一個廣告收廿萬,然後三十萬,四十萬,五十萬。係咪報大數㗎,報咩大數啫,人哋啲客個個有頭有面,有單有據,全部 products 都擺晒上網任你碌任你睇,雀巢咖啡渣打銀行蜆殼石油,唔係求其一家空殼公司射張單畀你,左手交右手谷大條數咁很老土。 最驚係,喂,佢哋三條友亂嚟㗎喎。其中一個嘅商台節目,我以前有聽,就係有聽先驚,聽住佢由一八七二遊花園噏吓噏吓噏到五億身家,我真係以為自己發緊夢。你哋做財經分析嗰啲唔好咁核突啦,主持問你點睇呢隻股,你話唔識睇咪算囉,畀你真係識睇又睇得通你做咗上去敲鑼嗰個啦。你唔識睇冇人怪你㗎,你明唔明啫?肥佬黎都唔識睇,你識?壹周刊點解要含淚賣盤?唔識做囉。唔係,葉朗程,你唔識嘢喇,壹周刊係畀人打壓。係,我知,為香港人爭氣所以被打壓,雖敗猶榮,但 100 毛又何嘗唔係行呢條路線?只能夠講,踩鋼線好易 PK,但 100 毛就係凌波微步咁嘅功力,出到啖氣之餘又賺到錢,呢啲叫中庸。 點知你做唔到中庸,做咗平庸。 喺度高談闊論話人哋 100 毛幾掂,咁葉朗你自己咪又係同人差天拱地。係,我認,係好有距離,但起碼我比你哋更有希望。我所指嘅「你哋」,係結咗婚嘅你哋。身邊嘅另一半對一個男人有幾大影響,你知唔知?我相信,結咗婚嘅你哋,終於知,但原來未結婚之前唔知,所以就係咁求求其其結咗婚。點解話你求求其結咗?因為你根本冇諗清楚。結婚之前,你淨係諗要 please 個女人,你都冇諗個女人適唔適合你。兩個人喺埋一齊,係要遷就,唔係要忍受,兩個咁簡單嘅中文字都唔識分,抵你冇發達。 係乜嘢害咗你?係個 stereotype 害咗你。係你,係你親手做出嚟嘅 stereotype 害咗你。你嘅 stereotype 係

20180328-BBC:愛爾蘭老人睿智的人生話語

BBC:愛爾蘭老人睿智的人生話語 2018年 3月 28日 阿瓦安蒂·瓦達拉傑(Awanthi Vardaraj) 都柏林(Dublin)的夏日,極為平常的一天,太陽掩藏在鉛灰的烏雲後,空氣又沉又悶。彼時,我是個保姆,少東家正在抱怨天氣,鬧別扭不肯去托兒所。我也心不在焉,早上在電子郵箱裏收到姐姐寫來的信,說是我們親愛的祖父確診患了癌症。那時,我還不知道祖父的病已到了晚期,只是感到身在異鄉的我脆弱而又孤獨。 我帶著臭脾氣的三歲毛孩去附近的托兒所,把孩子放下後,轉身回家,心思都攏在自己身上。那是我第一次見到格拉涅(Gráinne),她正慢慢悠悠從房子外挪向大門。最先映入我眼簾的是她連衣裙的印花——我最愛的向日葵,大朵大朵、鮮艷無比地散落其間。她還戴了頂小綠帽。等她踱到門前,我早已走遠,待我到巷口轉彎,她也轉身回房子裏去了。 作者阿瓦安蒂·瓦達拉傑旅居都柏林時邂逅了格拉涅(圖片來源:Angelafoto/Getty Images) 第二天,再次見到格拉涅,是我從托兒所回來的路上。這次她穿了綴滿櫻桃的天藍色連衣裙,又朝著大門走來。我駐足等她過來,好跟她打招呼。她走到門邊,好奇地對我微笑。我也衝她笑了笑,說自己在往返托兒所的路上見過她。她問了我的名字,然後自報家門。還說自己一個人住,不過有個當執業律師的兒子,住得不遠,定期來看她。然而她的語氣略為惆悵,讓我覺得她大抵和我一般孤獨。 每天早上我的路線和格拉涅往返她家大門的時間剛好吻合,於是我們會在大門邊聊兩句。她倚著拐杖,我靠在門邊。大概一周後,她請我去她家裏喝杯茶。我很高興地接受了邀請,兩人當即走向房子後頭陽光明媚的廚房,台面上的掛鉤擦得鋥亮,掛在上面的銅盆閃閃發光,一束束乾草藥捆得猶如門上的花環。一大台AGA牌集成灶"寶相莊嚴"地矗立著,冰箱上的迷你收音機放著古典音樂。想來格拉涅應是愛爾蘭電台(RTÉ)的鐵粉,尤其是古典音樂節目,這讓她不那麼孤獨,能欣賞到人世間所有的音樂和美好。 她很健談,每次兩人聊天,她都全神貫注、歪著頭聽我說話,著實可愛。她喜歡聽我南腔北調的口音,雖然有的詞她聽不懂,我還得重覆一下。她自己當然是地道的愛爾蘭腔,語調甜蜜又輕快,讓人覺得像一隻小鳥。我這麼一提,她哈哈大笑。 瓦達拉傑每天會在格拉涅家大門口(示意圖,非本文人物住家)駐足與她聊聊天(圖片

20180324-王迪詩:最女人——何謂「性格不合」?

王迪詩:最女人——何謂「性格不合」? 2018-03-24   我交朋友很在乎直覺。記得大學畢業後不久,我認識了一個男生,第一次見面,我們談了七個鐘頭。我們的喜好一樣,笑點一樣,投契到一個地步令我驚訝他是否另一個我。我很興奮,對這段友情充滿期望,聊了七個小時大家仍意猶未盡,但也實在累了,那時正下着毛毛雨,我們各自向不同方向離去。我走了十數秒後回頭一看,見他仍站在同一地方默默看着我,那一刻突然有把聲音在我的耳畔說:「這是你最後一次看見這個人。」我心頭一顫,這不是鬼神的聲音,而是我自己的直覺。   那次以後我們果然沒再見過面。起初有交換訊息聯絡,但傾多兩句他就開始有要求,那時候就會看見這人的價值觀,我不喜歡懷着目的去交朋友的人。後來認識的人多了,我發現原來第一次見面便能跟我聊上幾小時的人並不少,就算對方不健談,我自己也可以個人表演半天,這只表示Talkative,不代表我們可以做到朋友。當遇到一個跟我「好夾」的人,我們同樣超喜歡吃辣,同樣愛看美劇,同樣熱愛蕭邦第2號鋼琴協奏曲,同樣喜歡巴黎,我們可以促膝而談一整天而話題依然源源不絕,我覺得他一定是我的Soul-mate,然後就會開始對這段關係懷有很多期望,很多幻想,卻往往把「好傾」誤當成Mr. Right。   同一個人「好好傾」,可以一起吃飯看戲旅行,那可以只是酒肉朋友,那些話題都很表面,無法反映一個人的內心。你有事,他未必會幫你。邀他一起喝酒,他得閒的話就會去。相反,一個Soul-mate未必會跟你喜歡同一套美劇,性格和喜好甚至可能跟你相反,但他依然會與你在心靈上很有默契,價值觀一致。怎知那是否對的人?當你跟那人一起,彼此都變成一個更好的人,覺得自己從前內心欠缺了的部份被填滿了,我不用講每句話、做每件事之前都要考慮會否得罪他,在他面前我只要做最自然最原初的自己。   何謂「性格不合」?當你做了一件事而不知道原來自己已經得罪了對方,這就是性格不合。你認為平常不過的小事,原來在對方眼中是無法接受的,那往往不是一些可以輕易改變的生活習慣,而是一些「我覺得很重要,你卻認為很無聊」的價值觀差異,倒不如各走各路,無論以後會否遇上對的人,都勝過天天跟那個錯的人互相折磨吧。 王迪詩

B20180228-BC:黃秋生——混血影帝笑看身世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BBC:黃秋生——混血影帝笑看身世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2018年 2月 28日 邵智杰 BBC中文記者 混血兒黃秋生:我的身份認同 香港主權移交超過20年,黃秋生不時地回望那個在四歲時就離他而去的英國父親;但同時,這個香港影壇其中一個最具個性的演員、搖滾「老炮」和敢言的社會觀察者也正感到,與他本人一樣具有鮮明標識的那一代香港人正在成為過去。 在灣仔春園街,行走在市集人流中的黃秋生毫無違和感。這個四奪金像獎座,在無數佳作和「爛片」中特立前行的影、視、舞台三棲演員正在轉角處的一家老店,呷著他讚口不絶的蛇羹。 「黃先生!」老店前不知不覺間漸漸聚起來的一小撮路人中的一個,響亮地叫了一聲,「你好有型啊!」 出演超過150部電影的黃秋生,即使不是你最喜歡的演員,也肯定是這座城市裏最為人熟悉的面孔之一。只不過,在他的童年時代,這張臉並非像現在這樣能換來仰慕的圍觀。黃秋生在臉書(Facebook)上的英文名是Anthony Perry,那是他出生時的本名。他的父親是英國人,港英時代的政府官員,在他四歲時與他母親離異,攜同自己的一家前往澳大利亞後便不再回頭。母親黃尊儀的姓氏以及她為秋天出生的兒子所取的中文名,便成為日後人們耳熟能詳的影帝名字。 「番鬼仔」 他跟隨母親在華人小區長大,就讀華人的寄宿學校,而遠走的父親仍然在他身上留下清晰的印記。「你的樣子『鬼』,但英文又不是很好,就被人歧視,」黃秋生這樣回憶他的童年。 童年的黃秋生一度自覺得生活在「夾縫中間」 儘管香港從未有過任何法律限制中西血統間的跨種族婚姻,但這個以華人為主、曾被英國統治多年的地方卻一度對「歐亞混血兒」有長久的雙重歧視。在中荷混血的企業家何東爵士(Sir Robert Hotung)及其家族在1897年設立昭遠墳場之前,即使是出身顯赫的香港歐亞混血兒去世後,也是既不能葬入英國殖民者建的墓地,亦不能安息於以族系為依據的華人墓園。(同樣由母親獨力養大、視自己為中國人的何東,在功成名就後才成為港英殖民地時代第一個被批准在太平山山頂居住的中國血統人士。) 黃秋生記憶裏的60年代便是這樣一種「夾縫中間」的茫然無措。「『鬼佬』不和你玩,中國人又當你『鬼』。樣子古古怪怪,不知怎算,」他說。同學口中「番鬼仔」這個現在聽來已無傷大雅的稱謂,那時候卻時常激起他的憤怒。 黃

20180325-袁天佑:權力,能使人心歸回嗎?

袁天佑:權力,能使人心歸回嗎? 2018/3/25 — 16:44 全國人大昨日表決通過修憲,取消國家主席及副主席的任期限制。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拿起選票到投票箱投下選票。 2018/3/25 棕樹主日 (可十一1~11) 在北京剛結束的人民代表大會中,通過了修改憲法,刪除了國家領導人二任任期的限制,又將「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加入憲法內,使權力獨攬於一個黨,甚至是一個人身上。在修憲仍未通過前,大家都知道這是必定的事,網上已用「習近平登基」或類似的字眼來諷刺他。 不過,擁有權力的人,總會有人表達支持。香港的特首接受訪問,談及習主席時,她說:「可能你會說我擦鞋,但我必須說,發覺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言論和行事,越來越有魅力和令人欽佩。」但習主席的哪一句言論及哪一項行事,使他成為她心中「最敬仰的政治領袖」?人大全票通過習近平連任,電視訪問了身為國家三級演員的人大代表杜美霜,她激動表示,「習主席,真的是不得了,特別要為他點讚,眾望所歸!激動得要掉出眼淚,特別的高興,除了高興,還是高興,除了激動、激動,還是激動。我覺得要為他點讚,要讚100個、1000個、1萬個、1億個」。但她除了不斷表示激動外,卻講不出一個激動的理由。她說要掉出眼淚,但這個國家級演員努力擠淚卻怎麼都擠不出一滴。她們是否由衷的說出這些話?我不知道,但只有想從習主席手上得到權力的人都會這樣說。 其實不只一個人想做皇帝,做不成皇帝的人,也希望從皇帝那裏得到一些權力。當人得到這恩賜的權力時,人的嘴臉也會改變,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的我。有人在89年六四時,大罵中國共產黨,又指昔日學生的行為是愛國和追求民主,希望中國會更開放和民主。但當上人大甚至是人大常委時便提出,如果宣揚「結束一黨專政」是違憲和不能當議員。可見權力真的令人腐化。 怪不得2000年前,耶穌已向他的門徒指出:「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君王作主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轄他們。但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要作你們的用人;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要作眾人的僕人。」(可十42~44)不過,今天要找一個甘作僕人的領袖實不容易。 今主日是「棕樹主日」,紀念耶穌在世最後一週的那個星期日,他騎着驢駒子進入耶路撒冷,受到群眾夾道歡送。雖然受到群眾的歡迎,但相信耶穌心中實在充滿矛盾和難過,因為他深知,今天歡迎

20180325-風傳媒:228事件那年,台灣究竟發生了什麼?讓這位美國記者用第三方視角告訴你

風傳媒:228事件那年,台灣究竟發生了什麼?讓這位美國記者用第三方視角告訴你 20180325 http://www.storm.mg/lifestyle/413323

20180328-通識導賞:大數據時代,你我身上皆是Tag

通識導賞:大數據時代,你我身上皆是Tag 20180328 「劍橋分析」事件後,facebook 提出六項改革,防止用戶 . . . . . . (法新社) 【明報專訊】數據分析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被揭發在未經授權下,不當取得逾五千萬個臉書(fb)帳戶資料,於大選期間在fb上針對目標選民賣廣告,協助將特朗普送入白宮。 又公道一點,利用臉書數據贏得選舉的,特朗普不是第一人,令人懷念的奧巴馬也打過社交媒體戰。 今次「劍橋分析」的罪名,在於「未經授權」和「不當使用」,至於利用帳戶數據這一環,本來便是社交媒體這門生意的根本。 fb外掛程式 收集用家網絡行為 除了全球二十億的基本用戶,fb還擁有whatsapp十億、Instagram(IG)八億和messenger十二億用家,the big data is always watching you,但專營數碼行銷規劃的Fimmick業務總監Willy(賴志偉)說,fb的疆界遠不只於此。 「有一樣不是很多人知,就是廣告商可以利用fb一個叫pixel的plug-in(外掛程式),放到自己的網站上。」平日在瀏覽器上關掉fb,不等於已經離開,當再瀏覽其他網站時,假如它安裝了Pixel,便會自動將你的一舉一動告訴fb︰「個fb是長期『着』住咗,這也是為什麼平日關掉瀏覽器再開fb時,不用再重新登入。」廣告商有足夠安裝Pixel的誘因,因為可以藉此了解自己在fb上投放的廣告是否有效,而至於fb,等同於無限延伸其可收集個人數據的範圍︰「全球差不多一百萬個廣告商已經裝了,所以fb除了社交媒體上的行為外,連你平日網上的消費習慣也會知道。」 這些數據,經人工智能分析整合,化作一個個「Tag」放在我們身上,我們每個人身上隨時有上百千個「Tag」。假如有用fb放廣告經驗的人便會知道,fb的廣告平台是全自助形式,舉例我要賣「漢堡包」,你可以選擇針對將廣告送到每一個身上有「薯條」、或「大學生」這個Tag的用戶臉書之上︰「比如香港一個這樣小的地方,也可以target到幾萬個喜歡吃西班牙菜的人。」 網絡廣告 投你所好 IG上一張西班牙海鮮飯的foodie照,會為你加上一個西班牙菜的標籤,政治取向又如何?在fb的廣告介面上,將目標地點設定為美國,選「人口學」下的政治分類,她會為

20180324-李沉簡:挺直脊樑,拒做犬儒

李沉簡:挺直脊樑,拒做犬儒 2018/3/24 戊戌變法、北大建校一百二十年,我們紀念蔡元培校長。在中國近代史上,元培先生當之無愧是現代教育之父。他留給我們的「兼容並包,思想自由」是北大的精神火炬,代代相傳。蔡校長在人們的印象裏總是一個謙謙君子式的思想領袖。其實蔡校長的另外一個側面同樣是萬世師表,那就是一個挺直脊樑、拒絕做犬儒的男子漢。 早年的元培先生為了反抗清朝,一介書生卻豁出命來組織訓練暗殺團,意圖刺殺清朝的官員。在後面的幾十年裏,他只認真理,不畏強權,在北大校長的任上曾先後八次辭職以示抗議:1917年抗議張勛復辟清朝而辭職;1919年5月營救被捕學生而辭職;1919年底和1920年1月支持北京市教職員為薪酬抗議政府而辭職;1922年8月/9月兩次為政府侮辱校長/拖欠教育經費而辭職;1923年抗議教育總長踐踏人權和司法獨立而辭職;1926年抗議政府鎮壓學生而辭職。從這個意義上看,元培先生的「兼容並包,思想自由」是付出了極大的個人犧牲才使得當時的北大空前活躍——既有全盤西化的胡適、也有追求共產主義的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甚至還有天天嚷着復辟清朝的拖辮子的辜鴻銘。各種思想在這裏產生和碰撞。 Freedom is never free. 自由從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有骨氣的人們付出沉重的代價換來的,其中北大的先人多有這樣的典範:胡適一輩子敢於批評蔣介石和國民黨專制;馬寅初堅持自己的學術觀點,在批判之下拒不認錯;林昭在瘋狂的文革年代毫不退縮,隻身和反人類的罪惡鬥爭到底,直至被槍殺。北大之所以成為中國神聖的殿堂,不僅因為她有思想,更因為她有為了理念不惜付出一切的師生。 可是我們也要清醒客觀地看到,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有脊樑的畢竟是少數,更多的是軟骨頭甚至為虎作倀:抗日戰爭裡,中國創了人類歷史上「偽軍比佔領軍多」的記錄;在大躍進、文革中,究竟有多少人是「受蒙蔽」,有多少人是精明地昧着良心、為自保而誣陷同事、為加官進爵而落井下石? 不僅民間「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好死不如賴活着」之類犬儒的生活教條深入人心,高級知識分子裏的無恥之徒絲毫不比普羅大眾少。上古就有在「指鹿為馬」的當口曲意奉承、吮癰舐痔的臣子;當代有郭沫若這樣滿腹詩書的牆頭草;更可怕的是像經過加州理工學院最良好科學訓練的錢學森也連篇累牘地在報紙上為「畝產十幾萬斤」這樣盡人皆知、笑掉大牙的謊言

20180315-陶傑:桃花源——白左也反帝

陶傑:桃花源——白左也反帝 2018-03-15   奧斯卡評審泛政治化,最終的惡果是導致電影品質下降。首先這些得獎電影的人物塑造愈來愈臉譜化,如果筆下人物不能超越表面層次,這樣的人不適合當作家,當然也寫不出好作品。   臉譜化的趨勢,以去年和今屆尤為顯著,對正反角色的處理接近諷刺漫畫,譬如今年的《忘形水》,最大的反派是一個上校:首先是白人,又是軍人,然後是基督徒和直男,已婚生子。電影裏有一幕上校在家裏和老婆的牀戲,全程純機械式表現,粗暴乏味,還有幾分惡意,如果不是刻意烘托女主角及水怪的水乳交融,這段牀戲簡直莫名其妙,於劇情毫無增進作用。但以異性戀夫妻之牀事乾枯乏味作為比喻,用日常生活的平凡來烘托邊緣族群的不平凡,用意則頗為刻薄,隱含的是另一種歧視,這種歧視也是以身份來區分彼此:即將大眾主流打壓為平庸,將小眾非主流吹吹捧為特異。   電影裏的正派清一色是邊緣弱勢族群:女主角是啞女兼孤兒,女主角的好友是個黑人婦女,女主角的鄰居是一個老年的同性戀,他們都是白人男權壓迫的受害者。本來,如果只是女主角愛上水怪,拍一個童話愛情故事也就算了,但是電影導演雄心壯志,偏要背負起其他受壓迫弱勢族群的苦難,則水怪,作為這齣電影最大賣點,又代表了甚麼呢?   顯然,在西方白左眼裏,最大的罪惡是白人本身,而且是男基督徒,基督徒打着基督的名義,在不斷向外擴張的過程中發明了帝國主義,在第三世界犯下奴役和剝削的罪行,這就是今天白左政治正確的理論基礎。在這個理論基礎上,近年荷里活電影也形成了主旋律,包括二○○九年的科幻大電影《阿凡達》,也暗中包裝批判帝國主義的主題,以地球軍隊為帝國主義的象徵,藍星土著為反帝抗暴的無辜弱者,最後以少數已經皈依藍星的地球士兵,化身正義使者,除暴安良告終。   根據《阿凡達》的明顯線索,則《忘形水》的水怪也不難解讀,象徵的就是受白人帝國主義壓迫的異域文明。但是,在白左痛恨基督徒發明的帝國主義的時候,他們也刻意避重就輕,帝國主義向外擴張的過程中,除了軍隊,也有許多神父修女,通常在第三世界創辦打理醫院、學校、孤兒院,也不見得作威作福,反而任勞任怨,最後客死異鄉也沒有回國,這些人算不算阿凡達裏已經皈依的正義使者?   但是,這些正義使者的奉獻和功德,如果沒有帝國主義軍隊的保護,早就化為義和團拳下的冤魂,而絕沒有可能辦成甚麼香港大學、協和醫院之類的帝

20180308-陶傑:桃花源——婦女節也說初心

陶傑:桃花源——婦女節也說初心 2018-03-08   今天是國際婦女節,觀乎當今西方女權主義的潮流,實有必要重提。   婦女節是二十世紀初女權運動的象徵,運動的目標是為女性爭取就業、教育機會和投票權,要求平等、自由和尊重。因為在漫長的過去,男女地位極不平等,女人的教育、經濟、權利都比男人低一等,先天受制度限制,首先是高等教育,牛津、劍橋等高等學府只收男生,醫學、科學等領域長期為男性壟斷,導致管治國家的中上階層,幾乎沒有女性的一席之地,普通女性的職業選擇又極度缺乏,幾乎無法自立。   這一切從工業革命開始打破缺口,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的貴族統治徹底瓦解,男人上前線打仗,傷亡無數,女人才得到機會填補工作空缺,甚麼司機、消防員,甚至裝配炮彈,包括受高等教育,選舉參政,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左右,西方的女權運動就已經成功了。包括同時候的中華民國,至少士大夫家庭的女兒,都有讀書甚至留學的機會,女人只要有受高等教育和經濟獨立的可能,平等、自由和尊重就不再是口號。   直到今天,全世界還有數以億計的女人,沒有受高等教育的權利,更加沒有經濟獨立的可能,只能淪為受剝削的廉價勞工,或充當婚姻和家庭的奴隸,經常受到性暴力的威脅,被迫半途輟學打工供養兄弟,不能自己開車,不能獨自外出,不能自由戀愛,否則可由父兄以「榮譽謀殺」處死等等,為這些女人爭取平權,才稱得上女權運動。   但西方的女權主義視野狹隘,無視現實,在今天的西方包括「西化」的國際大城市如香港、上海,女性受高等教育、出任高等職位,經濟獨立、參政議政,管治國家,都已經得到平等機會。女權運動爭取的平等,是機會平等,而從來不是平等分配,否則和共產主義有甚麼分別?難道所有職位都必須男女人數各半才叫平等?如果是,則變性人、或甚麼自我認同性別的族群,又要佔多少比例才算平等?   當年的「婦解先鋒」,英文Suffragette,而不是甚麼「女性主義者」,不惜坐牢,甚至犧牲性命,是為了所有成年女性的投票權,不是因為她們自己在日常生活裏受了委屈,被人冒犯。今天的女權主義喜歡強調女性的特殊,將性格缺陷包裝為個性自由,將個人失敗標籤為制度歧視,動輒上綱上線,用「性別歧視」為擋箭牌,甚至反過來視男性為敵,必須東風壓倒西風,革命奪權,她們要的只是單向的平等和尊重,這和近年來西方的外來移民只要求其他文化包容自己,但絕不包容其他文化

20180301-陶傑:桃花源——「中國新年」是政治問題

陶傑:桃花源——「中國新年」是政治問題 2018-03-01   年初一,中國名模劉雯在社交平台發貼用英文恭祝「Happy Lunar New Year」,即「陰曆新年快樂」。   中國網民質疑劉雯,為甚麼突然改口,將「Chinese New Year」(中國新年)改為「Lunar New Year」(陰曆新年),是不是為了討好韓國人和越南人?還批評劉雯「如果中國人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的文化,你怎麼能期待他人尊重你呢?」——問得尤其好,因為「中國新年」本身就是個大問題。   翻譯成Lunar New Year(陰曆新年)雖然不準確,但翻譯為Chinese New Year(中國新年)更不妥當,因為當今中國並無「新年」,有的只是「春節」。   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為了顯示政治立場,首先廢止「黃曆」的說法,改稱「陰曆」,無論是黃曆還是陰曆,都關係到陰陽五行,講究宜忌,趨吉避凶, 都屬於封建迷信,有違新中國無神論的國本,最後改稱「農曆」,好符合工農兵之正統地位。   在新中國,這個「春節」應該是專屬於革命先進階層的節日,並不是所有中國人,譬如曾經的「黑五類」都有權過的「中國新年」。   中國官方一向慶祝的是春節,舉辦的是春晚,多年來都以工農兵為主角,小品主題聚焦於農民最關心的娶妻、生兒子,幫兒子娶妻等問題,以農民口味為優先考慮,但求五彩斑斕,大紅大綠,鑼鼓喧天;而城市中產出現的不婚、少子等現象,年輕人喜歡的甚麼動漫、寵物、宅文化,和春晚的主旨一向無關。   中國官方也從來沒有正式為「中國新年」正過名,所以質疑劉雯的網民,並無很強的理據,如何定義「中國新年」之話語權並不在民間。何況,中國新年該怎樣過,還有多少中國人記得?   中國傳統強調的是「過年」,過年是一個過程,從臘月初八開始直至正月十五,而且是一個關口,所以又稱年關,臘月的「臘」字,即新舊交接,最重要的事情是祭祀。   中國傳統文化以敬天法祖為根本,但偉大領袖毛澤東說「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天和地不再值得敬畏,祭天拜祖的這一套,首先就違背了新中國的立國根本。傳統過年的習俗,譬如「臘八」喝粥紀念佛祖釋迦牟尼開悟,「小年」祭祀灶王爺上天,年廿四則送各路神仙上天,都主張敬奉神明,這些價值觀,已經不符合今天的中國社會。   中國人「過年」,不僅是為了迎新,送舊也很

20180222-陶傑:桃花源——愛狗愛貓勝過愛人

陶傑:桃花源——愛狗愛貓勝過愛人 2018-02-22   和十二年前相比,這個狗年令人樂見中國新世代的「萌寵族群」正在興起,養貓養狗的寵物博客在中國網紅當中佔據相當比例。   所謂萌寵,就是可愛的寵物。「萌」是日本潮流文化概念,日本社會生活富足,崇尚精美細緻,不但表現在物品的包裝製造,也包括對於做人的要求,日本將英文的「精緻」(delicate),直接用片假名拼寫,融入本國語言,並昇華為一種道德標準,即能考慮他人感受,會替他人着想——這種「精緻」,和中國人不費工本,雕龍雕鳳,將物力心力花費在皇宮寺廟、金銀器皿的偏好當然有顯著區分。   因此日本的社會風氣可以醞釀出對於「萌」的審美趣味。因為「賣萌」並非一種進取方式,而是對人有最基本的善意,可愛、單純、柔軟,討人歡心。日本的許多產品以「萌」為賣點,製造溫馨的氣氛,以博取客戶產生欣賞的好感,即使有賺錢的動機在內,但是整體氣氛令人感到舒適、安慰——也就是所謂的和諧社會了。   生活在中國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終於有一部份人的觀念開始改變。因為他們的生活方式,不必像他們的長輩只為溫飽求存,到這一代,終於有所謂個人生活的追求,而不會時時只想着「吃飽肚子」,看見貓狗,他們首先產生的不是吃肉的欲望,而是觸動了他們對於「萌」的共鳴。   貓狗在人類歷史當中,並不是用來畜養作為肉食,這就是西方文化不吃貓狗的基礎。古埃及人崇拜貓,認為貓是神的化身,貓死之後,不是被吃掉,而是被製為木乃伊,在現實生活中貓也有捕鼠的功能,但最主要的職能依然是陪伴。狗和人類合作的關係更久,幫人狩獵、看守、發出警告,狗比貓更能配合人的指令,在人類社會裏,狗擔當的是夥伴的角色,而「夥伴」二字先天包含感情基礎。   但中國有太久的極權統治,連人際關係也都建基於權力基礎,何況人和動物。要中國人理解「夥伴」的概念非常困難,因為中國社會最缺乏的就是平等和尊重。成為夥伴,即使在工作職責上有主次之分,像福爾摩斯和華生,但一定是互相尊重,互為補足的結果。明乎此,就不難理解為甚麼狗在其他社會備受喜愛和尊重,譬如日本傳奇的忠犬八公。   狗對人全心全意,和人交換的只是一點果腹的食物。但偏偏有許多心理陰暗的人,將狗的單純和赤誠視為老實可欺,狗對人的順從是為了食物才巴結討好,因為他們的社會關係就是如此運作的,任何人都可以被收買,無所謂真心和忠誠。  

20180215-陶傑:桃花源——向美國人告御狀?

陶傑:桃花源——向美國人告御狀? 2018-02-15   美國駐華大使館開微博,向中國人拜年,但短短二十四小時之內,因為評論洶湧,轉發如潮,已經關閉評論功能,刪除所有留言。   因為中國人都知道在美國大使館轄下可以暢所欲言,而不必擔心秋後算帳。   首先是許多中國「股民」一面倒將美國駐華大使館當作青天大老爺,紛紛狀告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指他要為任內兩年五次股災負責,引咎辭職,不免流露出一絲「告御狀」的心態,而忘了自己是在要求美國干涉中國內政。   美國「干涉別國內政」的作風,包括抨擊獨裁政權、關注人權、代小國出頭不惜一戰等,歷來備受指責,都斥之為美國的霸權主義,美國不應該對別國說三道四,而特朗普上台之後,為順應全球民意,表示美國將重新回歸「光榮獨立」,放下「世界警察」的擔當,本來應該是全世界反「美帝」民眾的喜訊。但是觀乎中國股民的反應,令人不免聯想起十九世紀以來列強的「治外法權」,清末的維新派、革命黨,到三十年代左傾的文人,為避免中國政府的追捕或者「迫害」,大多以租界為庇護範圍而始得保全,難怪一部份中國人至今在心理意識上未能走出「租界」範圍。   其次,中國網民的激烈反應,可能與特朗普政府新成立的審查中心有關。特朗普下令嚴加審查未來申請入境者的背景,包括過往五年的社交網絡紀錄,但凡辱罵美國、反美國社會核心價值,或威脅美國安全者,將遭到拒絕。此令一出,對於許多有意前往美國留學、工作、置業甚至移民的中國人而言,不但立即清除或整頓過往紀錄,或出於強烈的自辯意願,更必須盡快及盡可能向美國政府表示友善,突然靈機一觸,而爭相在美國駐華大使館的微博留言,以存「親美」證據。   美國駐華大使館開設微博,本意是「讓中國觀眾接觸關於美國的知識、文化、國內外政策及美國人民」,「並讓中國觀眾能以非正式、民間的方式向美國駐華使團提供訊息、評論和想法,包括對美國政策的支持和批評。」但始料未及,美國大使館表達美國政府立場的空間,竟然為中國人對本國內政的支持和批評所侵佔,狀甚尷尬。愛國的「戰狼俠」與他們口中的「慕洋犬」、「帶路黨」爆發了大規模的激烈罵戰,本來這兩派道不同不相為謀,很難聚集到同一個社交網絡上廝殺,只怪美國大使館多此一舉,才導致今日之混戰局面。   但是,中國人從來不必通過美國大使館的渠道,去了解美國的知識、文化,或者甚麼國內外政策。因為美國有最強

20180208-陶傑:桃花源——要清洗的不只是英文

陶傑:桃花源——要清洗的不只是英文 2018-02-08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也就是許多年輕網民吹捧的小鮮肉總理,在會場上糾正一位女士發言,指她使用的英文Mankind(人類)這個字,應該改為Peoplekind,因為People(人們)這個字比Man(男人)更包容。   首先,杜魯多明顯沒有語文常識,英文現成有另一個字Humankind,只比Mankind多了兩個字母,但沒有男女之別,非常包容,完全沒有必要像杜魯多這樣自創新字,不倫不類。再者,杜魯多誤以為Man專指男性,實則不然,這個字由德語Mann演變,即「所有人」之意,古時候,男性稱為Werman,女性稱為Wyfman,因為Man這個字本身並無性別之分。   杜魯多此例一開,則日後加拿大的英文必須進行一場大清洗,所有包含Man這個字在內的字都必須改寫,頭一個就是Woman,女人,必須改成Woperson和Wopeople,以正視聽。幾十年前,西方政治正確的歪風剛剛吹起的時候,就有人建議將Chairman(主席)這個字改成Chairperson,以矯正這個字裏面所隱含的男性霸權;但如果Chairman改成Chairperson的理由成立,則Policeman(警察)、Postman(郵差),尚且容易解決,但German(德國人)、Roman(羅馬人)之類又該如何處理?但由語言學和歷史的角度可知,政治正確的左派其實是一群不讀書的偽知識份子。   政治正確的文字獄初興之際,還以為是一場笑話,但到今天杜魯多公開在全世界面前糾正的地步,笑話已經變成了現實。如果一個英文字因為涉及男女之別,妨礙了「包容」的文明大業,則法語、意大利語和德語等連詞性也分陰陽之別的語言,是不是有必要通通連根拔起,從頭改革?如果不能打倒這些語言傳統的霸權,這個世界因為性別之防,而導致的不包容,單憑奧巴馬在公立學校設立幾個跨性別廁所(雖然這個廁所令已經被特朗普政府撤銷),和特魯多發明的一個Peoplekind,恐怕難有改善。   這群政治正確的左膠讀書太少,從中文角度來看,性別之分,不但不是互相排斥,恰恰相反,根據易經的太極圖,是互相包容,互為表裏。中文裏的陰陽、乾坤、日月、天地、山水、風雨、雷電、雌雄、剛柔、動靜、盈虛、消長、圓缺、凹凸,全部是互相對照,合而為一的共生關係,根據中國文化,男人因為女人而表現陽剛,女人因為男

20180201-陶傑:桃花源——大鬧咖啡店

陶傑:桃花源——大鬧咖啡店 2018-02-01   倫敦一家邱吉爾主題的咖啡店遭到一群學生衝擊,指着店主的鼻子要他拆掉牆上的邱吉爾壁畫,又噴漆畫花咖啡店內的裝飾,但是因為「政治正確」的庇護,居然沒有遭到法律制裁。   其中一個學生來自索馬里,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讀書,但是如果沒有以邱吉爾為代表的帝國主義,倫敦大學不會有亞非學院,而這位索馬里難民的後裔,一家人不可能逃難到英國,當然也就不會有這位今天女性主義覺醒的非洲年輕女知識份子的成長。大英帝國固然在歷史上犯下過罪行,但於這位非洲裔女學生畢竟有恩,否則的話,她今天很有可能和許多非洲女同胞一樣,沒有書讀,沒有鞋穿,年紀輕輕就生下一堆兒女,還很有可能染上愛滋病。   這群左翼學生自以為代表自由和正義,視邱吉爾為「反革命」、帝國主義、種族主義的代表,是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剝削階級,恨不得拖出來鞭屍。此情此景,和中國文化大革命當中的紅衞兵極為相似。   學生高叫馬克思主義口號「無產階級失去的將是枷鎖,得到的將是整個世界」,這番話,在十九世紀末是很動聽,但由今天學生的嘴裏說出來,就有點可笑。這一代英國學生,有政府貸款,有父母庇蔭,有醫療保障,他們一出生就享受全球化經濟帶來的好處,由第三世界奴工為他們生產價廉物美的衣物,而不必像東南亞、南美洲、非洲的許多工人那樣受血汗工廠的盤剝,或者工業污染的致命傷害。但是,這些西方大學生還是覺得自己受到了壓迫,只不過,限於他們的學識和智商,居然還以為今天壓迫他們的是以邱吉爾為首的帝國主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邱吉爾帶領英國抵抗納粹,同時還要提防西歐落入蘇聯手中,當時意大利、西班牙甚至法國,共產黨都聲勢浩大,戰爭一結束,大半歐洲都極有可能赤化。邱吉爾當時為甚麼堅決不投降?因為英國的自由和獨立,關係着整個西方文明的前景,如果英國也向納粹投降,整個歐洲就是希特拉和史太林兩分天下。   但是邱吉爾的一片苦心,這一代的英國大學生並不領情,他們嚮往馬克思主義,當然也沒有錯,只不過大可不必留在英國繼續受委屈,繼續為資本主義的商業經濟出賣靈魂。早在五十年代,英國劍橋大學就曾經出過五個蘇聯間諜,稱為「劍橋五逆」,背叛自己的家庭出身和文化背景,甘願為蘇聯效力,其中名氣最大的金菲爾比最後還葬在俄羅斯,求仁得仁。今天這些大學生不必鋌而走險當雙面間諜,不如效法美國間諜斯諾登去俄羅

20180125-陶傑:桃花源——雙重標準的氾濫

陶傑:桃花源——雙重標準的氾濫 2018-01-25   香港特府執法,暴露出雙重標準的精英心態:律政司檢控錯拿一卷印花的老婦,但毫無意願去立案調查律政司司長的僭建問題。   但,雙重標準正是當今的流行風潮,荷里活的雙重標準還有擴大趨勢。最近,女星斯嘉麗祖安遜也聲嘶力竭加入聲討男星詹士法蘭高的行列,這名男星也因為性醜聞落得聲名狼藉。   首先,斯嘉麗祖安遜聲討詹士法蘭高,也並無親眼所見,親歷期間,只是「風聞」,但即認定這個男人有罪,必須「嚴打」。同樣的性醜聞發生在大導演活地亞倫身上,她卻明顯擺出另一副臉孔。   祖安遜與活地亞倫合作了三齣電影,其中二○○五年的《迷失決勝分》堪稱是活地亞倫的翻身之作,並令祖安遜躍升國際性感偶像,祖安遜公開對活地亞倫表示愛戴,甚至說,她願意幫他縫補衣服。但是,活地亞倫的性醜聞不是「風聞」這麼簡單,除了和他的養女即現任妻子一早有染之外,還曾經被另一個養女狄蘭控訴性侵犯,告上法庭,雖然最後罪名不成立,但是法官依然判決,活地亞倫對養女的行為「極其不妥」,為了保護她必須採取隔離手段。   詹士法蘭高固然劣跡斑斑,但是他的受害者沒有採取法律行動將這個「變態色魔」告上法庭,尚未見到任何人證物證,卻已經遭到荷里活的公審。活地亞倫的性醜聞都涉及未成年少女,而且曾由前妻告上法庭,祖安遜反而輕描淡寫,表示自己並無親眼所見,對於風聞的事情,不便作判斷。   同樣的雙重標準,還有導演波蘭斯基,是拒捕潛逃的罪犯,FBI對他的通緝令還未失效,但是沒有妨礙荷里活的女星,包括斯嘉麗祖安遜、梅麗史翠普和琦溫絲莉對他加以讚許和維護,她們從來沒有聲討過已經被證實犯罪、強姦未成年少女的波蘭斯基。為甚麼明知波蘭斯基有罪,卻可以為他起立喝采,今天抓住一個傳聞中的詹士法蘭高,卻突然正義使者上身,女權先鋒附體?   趁機打落水狗不要緊,但想趁亂為自己撈一把道德資本,吃相也很難看,而全世界的明眼人,都看到荷里活的虛偽嘴臉,如果荷里活真的有正義的原則,又哪裏來的潛規則?玩弄潛規則的,不一定都是男性,也有許多女人從中利用,巧取豪奪,否則也不會有如此之雙重標準。   雙重標準的心態,歸根究柢就是虛偽——「口裏說不,身體卻很誠實」:嘴裏說母語教育好,其實卻把小孩送到國際學校;嘴裏說愛國,但老婆孩子都持有外國護照;嘴裏說國家強大了,但一切生活用品包括奶粉、廁紙

20171221-陶傑:桃花源——說不完的邱吉爾

陶傑:桃花源——說不完的邱吉爾 2017-12-21   今年連續有兩齣講邱吉爾的電影:一齣講盟軍登陸法國前夕,邱吉爾遭到軍方將領排擠;另一齣由性格巨星加利奧曼主演的《至暗時刻》(Darkest Hour)更加引人注目,已成明年奧斯卡眾望所歸的影帝人選。   邱吉爾曾經被英國人選舉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在倫敦的國家肖像美術館裏,邱吉爾的肖像作品最多。   對於偉人,英國人不喜歡塗脂抹粉,將他打扮成聖人,反而揭露他的種種缺陷。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邱吉爾已經六十五歲,體型肥胖,煙不離手,嗜酒如命,行事獨斷專橫,一點也不民主,加上脾氣暴躁,接近瘋狂,也談不上甚麼紳士風度,如果用共產主義革命的標準來判斷,只能說是一個反革命的貴族典型。   但邱吉爾獨具魅力,只要他走進辦公室,立即像黑夜裏亮起一盞燈,所有人都聚精會神,等他發號施令,然後各司其責,不再迷失方向,這就是領袖精神了。   領袖要扛下所有人的恐懼、失落和擔憂,獨自承受。面對納粹德國,邱吉爾也沒有信心,也有過膽怯、猶疑的時刻,而不得不在國會裏經常講大話,在英國毫無抵抗實力的時候,他也只剩下盲目的樂觀,他的著名演說「我所能盡心奉獻的別無他物,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不是口號,而是老實話。   當絕大部份歐洲國家淪陷的時候,邱吉爾始終堅信,納粹德國必敗,宣佈英國絕不投降,無論結果勝負,決戰到底。僅這一點,雖然戰後大英帝國瓦解,但是內心的驕傲不減,如果今天的中國窮得只剩下錢,當時的英國可以說,窮得只剩自尊了。後來的戴卓爾夫人也因此振振有詞:只有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曾經孤軍奮戰,守住了文明的一角。   邱吉爾多姿多采,不僅是政治領袖,還是藝術家和文學家,除了大政治家的手腕,還有學識、洞見、才華、真誠的個性,這是他遠超於其他政客,或者大獨裁者的原因之一。他既脾氣暴躁,又幽默風趣;有時目空一切,有時又很脆弱,甚至不拘小節當眾流淚,英國人敬仰邱吉爾,很大部份是出於對戲劇的熱愛,是有如觀賞戲劇,欣賞人物性格之細膩和多層次。不像其他民族對偉人的盲目崇拜,英國人欣賞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從來沒有把他當作神。   邱吉爾熱愛西方文化和歷史,對納粹和共產主義深惡痛絕,因為這兩種意識形態都泯滅人性,毀滅傳統,都主張光榮正確的大道理,而不能容納人性的缺陷。但英國文化恰好相反,對於人性主張寬容

20180222-《Ryan 讀書房 / RBR:Ryan's Book Review》:《Molly’s Game/決勝女王》自傳讀後感想和電影觀後心得(下)—賭場人生學、業務學和討債課

《Ryan 讀書房 / RBR:Ryan's Book Review》:《Molly’s Game/決勝女王》自傳讀後感想和電影觀後心得(下)—賭場人生學、業務學和討債課 20180222 http://ryanhuang13.pixnet.net/blog/post/462330041

20180215-《Ryan 讀書房 / RBR:Ryan's Book Review》:《Molly’s Game/決勝女王》自傳讀後感想和電影觀後心得(上)—只要達成設定目標,我就是自己的英雄

《Ryan 讀書房 / RBR:Ryan's Book Review》:《Molly’s Game/決勝女王》自傳讀後感想和電影觀後心得(上)—只要達成設定目標,我就是自己的英雄 20180215 http://ryanhuang13.pixnet.net/blog/post/462048224-%E3%80%8Amolly%E2%80%99s-game-%E6%B1%BA%E5%8B%9D%E5%A5%B3%E7%8E%8B%E3%80%8B%E8%87%AA%E5%82%B3%E8%AE%80%E5%BE%8C%E6%84%9F%E6%83%B3%E5%92%8C%E9%9B%BB%E5%BD%B1

20180226-朱漢强:還有幾個十年的報紙垃圾?

朱漢强:還有幾個十年的報紙垃圾? 20180226 如果問,過去十年間垃圾桶內的最大變化,我會說:少了報紙,特別是收費報紙。 這個發現,好像無啥特別。事關在人人手執一機的年代,新聞資訊再不必刻印在紙本上。試過在大學新聞系課堂上問:「還有誰買報紙?」結果沒人舉手。說真的,我也很久沒買了。 做過紙媒記者,對於無人買報紙,還是心有戚戚然。當年在《蘋果》做記者那年代,是香港紙媒的「好日子」。1999年3月19日,《蘋果》創下單日五十三萬七千份的最高銷量,是創刊至今最「輝煌」一頁──問題是,「輝煌」兩字為何要加引號?事關當日報界爆發減價戰,《東方》推出的《太陽報》以2元的低價殺入市場,部分傳媒唯有以減價及加印催谷銷量,《蘋果》為了迎戰,更乘勢加印二十萬紙。燒錢谷高了銷情,即是樹木之災。然而,虛火過後,很多收費報紙都落得七癆八傷。 時移世易,《蘋果》2017年下半年每日平均銷量,已拾級而下跌至十二萬份的水平,其他紙媒也不好過。2016年,曾掀減價戰的《太陽報》和老牌報章《新報》正式退下火線。 向回收界前輩劉耀成請教,他說過往高峰期,香港每個月回收的報紙雜誌書刊,動輒5萬噸,現在回落一半至約2.5萬噸。單計報紙的話,他估計可能不足1萬噸。 環保署有報刊的棄置數據,若與劉耀成的回收數字做個拼湊,能更具體地呈現紙媒的興衰變化。2007年,掉到堆填區的報刊約有27萬噸,而這條數據線,幾乎隨着年月一路往下沉。到了2016年,棄置量只餘14萬噸,差不多大減一半(48%)。當中最大減幅來自家居,反映購買實體報紙的普羅消費者買少見少。 隨着免費報紙於2002年進軍市場,我城又多了「免費垃圾」。監察出版品銷量的「出版銷數公証會」(ABC)指出,2012年香港每日有三百萬份免費報紙,連同收費報章,市面每日的報紙多達四百五十萬份,平均每三個市民,就有兩個擁有報紙。 這高擁有量背後,又與《壹傳媒》扯上關係。2011年,該集團推出免費報紙《爽報》,並且每日發行一百萬份。在免費報比併發行量的大戰下,促成報刊棄置量在2012年──唯一一年──止跌回升。而這場斬樹式媒體博弈,亦在《爽報》2013年停刊下落幕。 至於近年廣告量見頂回落,不少免費報紙終究捱不過,連帶拖低這類報章的總發行量至約二百萬份的水平。 廢報紙的棄置量持續回落,對減少資源耗用自是好消息。但別忘了,2

20180305-陳健民:希望有天,見到花開季節

陳健民:希望有天,見到花開季節 20180305 這天,陳健民說了一些故事。 似是入獄前的臨別贈言、最後告白。 講題「以知識介入社會」,總結他大半生參與社會的感悟。台下,有學生,也有他昔日的戰友。 快要告別校園時,他說了一個有關他大學時代做畢業習作的故事。 畢業習作,現在叫   Final Year Project, FYP,他說,畢業前一年的暑假已經着手籌備;如此準備充足,無論是三十年前或是今天,都是稀有動物,學霸所為(順便呼籲,跟我做   FYP 的同學,學期尾近了,你不再找我,恐怕你不能畢業了)。 畢業習作,做什麼題目好?社會學祖師爺韋伯,也參與過制訂大戰和約及草擬威瑪共和國憲法,他想做些對社會有影響力的題材,但茫無頭緒,於是和同組同學去問朱耀明牧師。 那些年是八十年代初,朱耀明牧師已紥根柴灣,朱牧發覺,柴灣「死得人多」,由於那時港島東區沒有醫院,有什麼意外與病痛,都要送病人到中西區的醫院,英皇道常塞車,結果常聽聞有人「入院前死亡」(death before arrival)。 但這只屬猜測,陳健民與同組同學,着手找尋數據。 他們去統計處登門找數字,官員說沒有病人「入院前死亡」數字,他們楔而不捨,從一些醫生口中肯定有這種統計,於是堅持再找,結果官員都不知道存在的數字,給他們找到。港島東區傷病「入院前死亡」人數,高於其他地區。 他們去找救護員查證,救護車上工作的救護人員很願意談,他們不忿塞車令眾多病人在他們懷抱中死去。 東區的病人,當時一般先送去灣仔鄧肇堅醫院,但鄧肇堅設備較次,往往延誤一輪,要再送到瑪麗醫院。他們得到醫院准許,在醫院查核病人的流向、病情與交通時間。 多方考證,排除了其他變量,數據證實港島東區居民因為塞車,延誤診治致死的情況嚴重。他們與朱牧一道,爭取在港島東區興建新醫院。 他們開記者會,數據完備,傳媒關注,報章社論支持,但官員不瞅不睬,全無反應。陳健民還記得,當年有記者追訪官員問反應,官員一句:個個人都希望行出門口有醫院,邊有可能?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大學生陳健民學懂了,要改變世界,只是知識和理據並不足夠,需要行動。 於是他們開展一場運動,準備充足數據、人口數字,到兩局議員辦事處申訴請願,參與開居民大會,游說所有區議會參選人,把訴求加入政綱。 要改變,需要行動、要策略、

20180320-Michael Chugani 褚簡寧:avoid it like the plague

Michael Chugani 褚簡寧:avoid it like the plague 2018-03-20   Many of Hong Kong’s legislative councillors can speak English. Some speak it fluently while others have a rudimentary (basic) knowledge of English. But all of them refuse to speak English in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Almost all senior government officials can speak English fluently. But they also refuse to use English when they go to Legco to explain government policies or to answer questions by members. English is one of two official languages in Hong Kong but government officials and members avoid it like the plague during Legco meetings. The word “plague” can be used in several ways but used this way it means a very serious bacterial disease that can kill many people. The expression “avoid it like the plague” means to be determined to keep away from something completely.   I have often suggested that Legco members should use English at least sometimes during meetings. I have also suggested the chief executive and financi

20180315-Michael Chugani 褚簡寧:cool your heels

Michael Chugani 褚簡寧:cool your heels 2018-03-15   Have you ever been hit by an MTR train breakdown? I have been hit by several MTR breakdowns. The worst was two years ago when I took the Guangzhou through train to attend a friend’s New Year’s Eve party. The train was delayed for over an hour. All the passengers had to cool their heels at the Hung Hom station. After cooling our heels for more than an hour at the overcrowded station we were allowed to board but the train moved at a snail’s pace. The whole journey was delayed by over two hours. My friend’s other guests did not want to cool their heels for me so they started the party without me.   The expression “hit by” can be used in many ways but used this way it means badly affected by something. The slang expression “cool your heels” means to be kept waiting for a very long time. A snail is a mollusk (mollusc in British English). A mollusk is a type of small animal with a soft body and shell. Snails move very slowly. The express

20180313-Michael Chugani 褚簡寧:eat humble pie

Michael Chugani 褚簡寧:eat humble pie 2018-03-13   Kowloon Motor Bus shot itself in the foot last week by firing four bus drivers who led a strike for better pay after the Tai Po bus accident which killed 19 people. It then had to eat humble pie several hours later by reversing its decision after labor unions criticized the firing. I do not know who made the decision to sack (fire) the four drivers but my advice to KMB is to always look before you leap. KMB’s top management should have known firing strike leaders would hurt its image and create conflict between the company and drivers. Its image has already been badly hurt even though it ate humble pie by changing its decision because even Chief Executive Carrie Lam Cheng Yuet-ngor criticized KMB.   The expression “shoot yourself in the foot” means to do or say something foolish that causes many problems for you. To “eat humble pie” means to admit you were wrong. The expression “look before you leap” means you should think carefully

20180308-Michael Chugani 褚簡寧:Draw Your Curtains

Michael Chugani 褚簡寧:Draw Your Curtains 2018-03-08   Do you draw your curtains every night before going to sleep? I have a habit of drawing my curtains before going to bed. It is now more common to say “close your curtains” instead of “draw your curtains”. It is also more common to say “open your curtains” instead of “draw back (open) your curtains”. Actually, “draw your curtains” can mean either opening your curtains or closing your curtains. That’s why it’s less confusing to say “open your curtains” or “close your curtains” even though it’s less formal. When I got out of bed last Saturday I drew back my living room curtains. What I saw stunned (surprised, shocked) me.   The fog was so thick that it covered the entire view from my balcony. I couldn’t see the buildings across the road or even next to me. I couldn’t see the street below, the people, the traffic, and the partial view of the harbor. I had never seen fog that thick before. It could be that the fog was thicker because

20180317-王迪詩:最女人——錯一次,咁就一世

王迪詩:最女人——錯一次,咁就一世 2018-03-17   與舊同學Charlotte歎下午茶,她聊起剛上幼稚園的女兒。「世界這麼複雜,真擔心她將來會遇到壞人啊!」「做了父母,膽子果然就會變小了。你忘了自己讀書時有幾癲?」我笑道。   她當然已忘得一乾二淨,我卻記得很清楚呢。讀大學的時候她在一間琴行兼職教鋼琴,有次我趁她下班時找她吃飯,見一個三十五、六歲左右(亦即比我們大十幾年)的結他阿Sir正跟她聊天,看來好像挺親密的,這男人又來跟我聊,我隨便敷衍兩句,他望人的眼光令我很不舒服。後來我問Charlotte那是否她的男朋友,她聳聳肩說:「當然不是呀。」「但我好像聽見他說跟你看電影?」「何只看電影?我上星期還跟他去飛鵝山看日出,普通朋友去街很平常呀。」我把我們當年這段對話向Charlotte覆述一次,她張口結舌地問:「我……真有那樣做嗎?我怎可能這麼大膽!」幸好那次她沒有把頭留在飛鵝山,腳則去了大嶼山。現在回想,就會覺得少年時異常好彩才能有命活到今天,那時我們不知道原來很多人並非表面那樣子,內裏可能有陰暗面,更莫說是相識不久的人。一個少女跟同齡的男生拍拖,兩人都入世未深,跌跌碰碰地相處下去也是成長。但一個少女跟比她年長十多年的男人拍拖,卻有風險。我從不認為年齡是愛情的障礙,但兩個人的心理和智能都必須相當成熟才能保障雙方的「安全」。   最近看網上新聞得知一個十九歲澳洲青年本來是欖球隊的風雲人物,但成班Friend飲大咗,朋友叫他生吞蛞蝓,後生仔唔輸得,真的在花園捉了幾隻蛞蝓生吞,豈料不久即被送入醫院,蛞蝓裏的寄生蟲令他患上腦膜炎,昏迷四百二十日,醒來後終身癱瘓,需家人二十四小時照顧。犯錯不要緊,但有些錯可以回頭,有些錯回不了頭。讀中學時,阿媽最驚仔女「搞出人命」,有個男孩中學時搞大了女同學的肚子,為了養妻活兒被迫放棄讀大學,找了一份穩定的政府工,現在他是政府高官,兒孫滿堂。   既要教導孩子不要站在今天去判定自己的一生,但同時又得教曉他們別犯下無法挽回的錯。假如有一本教科書可以盡列人生的Do's and Don'ts,就像洗衣機的使用說明書,那人生就可以少一點差錯,但也會悶得要死,像機器,像洗衣機,年復一年重複過活,還有人生樂趣嗎? 王迪詩

20180310-王迪詩:最女人——明知被騙卻很享受

王迪詩:最女人——明知被騙卻很享受 2018-03-10   我曾在《沒有你,我會死……才怪!》寫過五個明知故問的愛情問題,原意是警醒各位夢中的癡男怨女,誰知引來更多明知故問的愛情問題!有來自讀者、同事和朋友,有人要求我在專欄寫出來,理由竟是「好想被寸嘴Daisy一巴摑醒」!他們說在報章專欄 裏讀到自己的故事,感覺彷彿在看別人的故事,會忽然變得客觀起來,驚覺自己原來可以蠢成這,那麼我就幫幫手吧。 低調處理婚事         A小姐四十六歲,擁美國居留權,在美國認識二十八歲、沒有美國居留權的男友。拍拖半年後男友提出結婚,但見女方家長時,男人要求註冊結婚之後一年才擺酒,而擺酒前不得將婚事告訴任何人。請注意,他不是要求「低調處理婚事」,而是徹底要求連一個人也不能將消息洩露出去。這是結婚,不是打劫銀行,洩漏風聲差人拉嗎?A小姐還問我:「Daisy,你覺得我男朋友是為了居留權才跟我結婚嗎?」我還未回答,她已緊接道:「但我男朋友好愛我!對我好細心,會為我親自下廚,我不開心他會用盡所有方法哄我,我肯定他是真心愛我的!」這麼肯定還問我幹麼?會問這種問題的人,往往只想別人附和,真心話根本聽不進去。A小姐為了「真愛」,答應了男人所有要求。結果,註冊結婚之後三個月男人便提出離婚。好明顯係真愛啦。 醜男迷戀女神         B先生其貌不揚,在一間物流公司當會計文員,迷戀一位女神同事,但女神一直當他透明,直至女神偶然看見B先生看新樓盤資料,才知原來B先生的父母要傾盡棺材本買樓給兒子娶老婆,雖然兒子連女朋友也未有,但兩老相信只要有樓就有老婆,而他們是對的。從那一刻起,女神對B先生的態度突然一百八十度改變,主動要求當他的女友,條件是必須是地下情,私下見面時連手仔也不准碰,她聲稱因為自己「好純」,父母「好嚴」。這樣「拍拖」一個月後,女神要求買樓寫她的名字,理由是「證明你愛我」,這理由實在比祈福黨「幫你全家祈福」更爛。她不是女神,而是女神棍。所有人都勸B先生千萬別讓老千騙去父母的棺材本,他卻堅稱:「我女朋友係真心愛我!佢對我好細心,天氣凍會提我着多件衫,甚至為我親自下廚!」這些對白怎這麼耳熟?隨便找個爛透了的劇本就去搵食了?騙子就不能專業一點嗎?臨時演員都係演員呀。 王迪詩

20180303-王迪詩:最女人—— 這就是好女人的下場?

王迪詩:最女人—— 這就是好女人的下場? 2018-03-03   自從玲姐移民後,Auntie家裏沒再聘過鐘點女傭。   「移民」兩個字聽來很嚴重,彷彿連根拔起飄泊到十萬八千里外,但玲姐其實不過移民去澳門,而不是澳洲。玲姐是化名,她為我一位Auntie和她四個已婚子女的家庭當鐘點女傭已十多年了。玲姐性格剛直,很有原則,她為這家人工作十多年,從未試過一次使用僱主的洗手間。夏天,她迫巴士來到的時候已出了一身汗,她會先在附近商場的洗手間換上乾淨衣服才上班,這對她來說是專業操守。玲姐非常勤奮,最厭惡的、最難搞的,她都一一主動洗刷乾淨,為人也正直誠實,Auntie女兒的首飾在家中隨處放也從未試過失竊。玲姐這人好極了,就是有點固執,用來抹地那支漂白水也被她用來洗杯,跟她解釋那會吃壞人呀!洗杯有專門洗食具的漂白水嘛,可她還是堅持只要用水沖洗就沒問題。 搵第二個女人   認識多年,Auntie早已把玲姐當家人了。有天玲姐抹窗,抹着抹着竟忽然流起淚來。Auntie大驚,問她發生甚麼事了,玲姐哽咽說:「我老公話香港搵唔到食,澳門福利好,想移民去澳門,佢話如果我唔一齊去就搵過第二個女人!但我唔捨得離開香港三個仔女呀……」其實澳門和香港不過一小時的船程,但玲姐說要「入籍」的話會有一段時間不能離境,那子女由香港去澳門探望她也很容易吧?她的三個孩子有兩人是會計師,一人是中學教師,她認為孩子工作忙,又已經成家立室,怎會得閒去澳門探阿媽。   我想起以前去Auntie家裏見過玲姐幾次,她就是一秒鐘也不Hea,洗浴缸擦地板都出盡二百分力。為家庭努力了大半生的女人,到頭來竟然只剩兩條路──去澳門跟老公,或在香港跟仔女(而兩條路在她眼中竟然是互相衝突的)。不管哪條路,她都沒有自己。為甚麼一定要依附別人才能活下去?她每月有不錯的收入,僱主們愛死了她,有些家庭幾乎是求她幫忙的,你知找個好的鐘點女傭有多難!「佢話如果我唔一齊去就搵第二個女人」,結婚三十多年就換來這句說話。如果玲姐有甚麼事,這個男人會照顧她嗎?   一個人要變心,莫說死跟去澳門,就算用鐵鏈鎖住他也改變不了甚麼。換了是我就會跟這個男人說:「我要留在香港生活和工作,你喜歡的話就跟我。你若不跟我,我就搵過第二個男人。」扮型不是男人的專利。 王迪詩

20180224-王迪詩:最女人——這樣吃蘿蔔糕不會胖

王迪詩:最女人——這樣吃蘿蔔糕不會胖 2018-02-24         過年後見幾位女同事的臉變得脹卜卜,肚腩好像「六個幾月」。不少人(包括我)新年都會吃多了年糕、蘿蔔糕等美食。我平日亦超愛吃「邪惡」食物例如Pancake。我Daisy貪吃,但也很貪靚,總不能讓自己變鯨魚吧,所以我自創了一款健康Pancake和蘿蔔糕,吃了不足一星期小肚腩已經消失了,而且非常美味。我作為「地獄廚神」寫食譜是有點黑色幽默,我完全沒遺傳到母親的烹飪天份,奇怪的是我每次寫食譜,讀者反應都非常熱烈,紛紛向我發facebook私訊和電郵交流意見,今天就在這裏分享這款Pancake的做法。         主要食材是無糖原片燕麥。先提醒大家,即使是無糖燕麥,若吃過多也會致胖,但燕麥的好處是不用份量很多已有飽肚感了,膳食纖維豐富,可清除腸內毒素、降膽固醇。這Pancake的製作方法簡單到連我都勝任有餘:首先需要一個電動碎磨機,這小機器很有用,我兩年前買才三百多元,記得問清楚電器舖職員必須可以把乾燕麥片磨成粉。         將一小杯乾身燕麥片、一隻蛋、無糖杏仁奶、四至五匙有機即食藜麥脆米(Organic Red Quinoa Cereal Pop)放進小機器,攪30秒成漿。喜歡Pancake薄些可放多點杏仁奶,令漿較稀。藜麥脆米是我在有機店買到的,有時芭菲的乳酪上會鋪一層,它既低卡,同時保留了藜麥高蛋白質、含多種氨基酸、鎂和鉀等所有益處。若沒有藜麥脆米,單用另外三種材料也可做到Pancake,但加了脆米會更鬆化。 意外研製秘方   我用易潔平底鑊,完全不放油,只灑幾滴水,把漿倒在鑊子上,蓋上鑊蓋,中火就夠了,兩分鐘後反轉Pancake煮另一邊,煎成金黃色便可上碟,我喜歡塗少許蜂蜜、果醬和用黃豆製成的「偽花生醬」(味道跟真花生醬一模一樣,但卡路里較低),伴上幾顆藍莓和士多啤梨就很美味了!          蘿蔔糕是我做Pancake時意外發明的。我喜歡把奇怪的材料胡亂混起來試試看,弄出來的蘿蔔糕竟出奇地美味。將乾身燕麥片、白蘿蔔粒(未經煮熟)、一隻蛋、少許豉油、胡椒粉和水放進碎磨機攪成漿,之後可選擇是否加蝦米或蔥花,放上鑊煎香就完成了,很簡單吧?味道跟平日吃到的蘿蔔糕無甚分別,卻健康得多,也不易致胖。各位讀者不妨試試看,完成後記得給我發facebook私訊,分享照

20180318-鄺穎萱:【小企鵝×果籽】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鄺穎萱:【小企鵝×果籽】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20:02 18/3/2018 《八歲,一個人去旅行》是台灣著名作家、電影編劇吳念真的童年往事。 【文化籽:小企鵝】 自上星期補選之後社交網絡引來的一片喧鬧,令我想起了台灣著名作家、電影《戀戀風塵》、《悲情城市》、《多桑》編劇吳念真,他的童年往事《八歲,一個人去旅行》。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爸爸十五歲的時候就離家,從嘉義故鄉跑到九份的礦區謀生。那年頭從嘉義到九份光是火車就要坐一天,下火車還要走半天。或許一直覺得自己很神勇,所以爸爸認為所有的男孩子都應該這樣勇敢和獨立,何況是他自己的孩子,特別是長子。我就是他的兒子,長子,我八歲那年,他似乎覺得時候到了。一個星期天的早上,我剛起床刷牙,爸爸叫我等一下坐火車去宜蘭,到姨婆家把祖母上次忘在那裏的雨傘拿回來。」 八歲的小孩,就這樣坐着開往宜蘭的普通火車,開始他人生第一次的獨自上路。車窗外流動的風景,景色不斷變化,期待中的大海、龜山島一一掠過眼瞼;車廂裏面的陌生人給他行注目禮,令他感到害怕。旅途上他遇上了一個老嬤嬤,「她好像比我祖母還老,身形又瘦又乾;最引人注意的是她那雙從七分褲底下露出來的腳,小腿瘦得似乎只剩下骨頭,腳掌又黑又大,像一把扇子,腳上穿着一雙好像是用輪胎剪成的涼鞋,鞋帶是用麻繩綁的。她一直看着我,凹癟的嘴一直不停的嚼着甚麼,讓我有點不自在跟害怕起來。於是我只好轉身跪到椅子上,面對車窗假裝看風景。可是火車一下開進三貂嶺和牡丹之間的超長隧道,風景不見了,車窗上又映出老婆婆的身影,也許是車內的燈光,讓她的臉顯得有點嚇人。在轟隆的車聲中,我聽見她說:「囝仔!」 故事發展到這裏,開始有點少年歷險的味道,八歲的小孩,心裏懷着無比恐懼,但筆鋒一轉,老嬤嬤竟然中暑昏倒在他身上,結局如何,讓大家自行去發掘。一次火車旅行,收穫的不僅是故事主角完成了一次個人歷險,達成了父親的期望,更重要是在小小心靈裏面,建立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希望。很多時候我們同樣在探索不可預知的未來,猶如八歲小孩獨乘火車,心裏充滿憂慮、疑惑,既因為窗外多變的風景而雀躍,但同時又對陌生環境感到不安。事實上,人的生涯中,起起落落,挫折在所難免,受到打擊而心灰意冷乃人之常情,用信念改變命運,把每一刻當成最後一分鐘,把埋怨的力氣化為動力,勇於接受未知的挑戰,是令自己能夠快速成長的方法,別害怕未知的東西,

20180318-什麼人訪問什麼人:方國珊:愛我別太遲 不入黨未出嫁? 你估我不想咩,不過沒有好人家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方國珊:愛我別太遲 不入黨未出嫁? 你估我不想咩,不過沒有好人家 2018年3月18日 【明報專訊】不是民主派至少有個好處,就是即使你曾經信誓旦旦宣告過不再參選,轉過頭又選,也不至於惹來太多道德責難,甚至柔弱一句﹕「因為意想不到,居民如此愛錫我。」已經足以令人覺得可以收貨,尤其當你見識過方國珊在將軍澳的威力。 真的不是說笑。攝影師提議到屋邨公園影相,請哪吒爬上滑梯頂,旁邊一路跑來跑去的肥仔停下來笑笑口:「喂,方國珊,你咁大個,不可以上來喎。」著住卡通燙畫Tee的人仔不過八歲,讀小學四年班,你又識她?「梗係識,我朝朝都見到她。」不信邪,我們又到屋邨大堂影相,攝影師請她擺一個作狀開門的動作,門開得太耐,觸動了警鐘,保安叔叔也不介意,「慢慢影,一陣閂返就無事。」還未計她身後準備入𨋢回家煮飯的街坊,企定定排隊等,如斯待遇,簡直是街坊VIP。 難怪問哪吒,今次64,905票從哪裏來?她好有自信:「來自我深耕的工作,有些人投我,是因為看到我方國珊如此堅毅,有些更是首投族來,我收到很多WhatsApp,說見我2016年差一千票,有好多市民喊了幾日,為我不值,要送我入議會。」 6.5萬票「已經比預計中少」 至少有一部分人是這樣想,觀乎她過往參選得票,由24,594票(2012立會選舉)穩定增長到34,544票(2016立會選舉),第一次參選得票28,875,排在自由黨田北俊名單之後(2008年立會選舉),這堆支持應該是認着人來投,不過由三萬多翻了一倍到六萬五,即使說由比例代表制改為單議席單票制,玩法不同,但在沒有兩大陣營支持下,如斯增長還是讓人跌了一地眼鏡﹕「已經比我們預計中少,假如不是有候選人用民調誤導選民,我們預計得票更多,同時亦印證到,原來有六萬市民是期望有另類群組或板塊的代議士去,令到香港社會的工作可以改變多一點。」 「仍然用陳腔舊調,要不你反對極權、專權,或者掉轉無底線地支持,這些也不再是我們香港人想要行的路。」2016年立法會選舉,方國珊的競選口號是「比建制更務實,比泛民更拚搏」,類似的中間獨立路線,香港人聽過很多,不過通常當笑話聽,不朋不黨其實是又朋又黨, 而且也不外乎兩類人,隱形建制的無黨派人士,或出走民主派後參選意圖不明的中間人,方國珊亦曾被視為前者。 廿三條「仍然在政綱中」 「所以便說你們喜歡標籤囉,一

20180316-方俊傑:香港沒有逆權公民

方俊傑:香港沒有逆權公民 22:43 16/3/2018 《逆權司機》在香港叫好叫座,票房突破一千萬。不似《與神同行》有特技有靚仔有《我的野蠻女友》情意結,《逆權司機》得個肥肥影帝加段歷史故事,賣座主要靠口碑。 《逆權司機》以1980年的光州事件作為故事藍本,接力上畫的《1987:逆權公民》則順時序地改編發生於1987年的韓國民主活動。雖然不是續集,但真真正正可以當成延續篇看待。在香港得到的迴響,偏偏遠遠不及《逆權司機》。以戲論戲,《逆權公民》其實更加具備最煞食的韓劇催淚元素:革命黨平民給秘密警察折磨,固然煽情;再加上靚仔大學生在行動中壯烈犧牲,覺醒了韓豬女學生,一定有很多觀眾覺得很感人。為何口碑的流傳程度會遠遜於《逆權司機》? 我只能理解這是香港人的劣根性。我們不會相信自身擁有力量,只會把希望寄託在英雄人物身上。在《逆權司機》,平凡的士司機在目擊光州血腥鎮壓後,出於良知,冒死拯救外國記者,希望將真相公諸於世。事件在《逆權公民》也有被提及,像蝴蝶效應,流傳出去的記錄片,影響了後來的事態發展,才成功推翻暴政。的士司機是英雄,是我們希望身邊會出現來彰顯正義的人物。在《逆權公民》呢?沒有一個主角受到聚焦,因為,它想說的,就是改朝換代需要不同階層不同信仰不同功能的所有人齊力協力,才會成事。像你像我,人人也是英雄。 我們就是不信。如果有楊岳橋有梁天琦等明星偶像走出來參選,我們會投以一票。如果沒有,我們連票也懶投。情願將改變現況的可能性雙手奉上。因此,看《逆權司機》,我們像看《美國隊長》、《蜘蜘俠》、《蟻俠》般代入,看著一個英雄人物在街坊街里中誕生,期望他們打救自己於水深火熱之間。看《逆權公民》呢,sorry,不知看甚麼好。靠自己出一分力,可以令總統下台?警察入獄?民主化獲實現?咪玩啦。講咁易咩? 還是我們實在比韓國人無情?《逆權公民》中,有個日日只愛拎部walkman出來聽歌不問世事的女學生,一心溝仔才被騙去了解民主活動的皮毛,為了利益才甘願在活動中付出小小綿力。結果,眼看親人被政權軟禁,生死未明;看著情人為理想走到最前獻上性命,一個只愛化妝打扮明星潮流的典型港式人辦,還是忍不住衝上示威隊伍的最前,振臂一呼。換了在香港,大概會覺得舅父被警察在莫須有的情況下生擒,是自己多事攞嚟賤;見到手無寸鐵同學仔給警棍扑頭,會反問點解唔好好哋讀書做功課。然後,繼續心安

20180316-月巴氏:帶走身影,帶不走裝飾你瞳孔的星

月巴氏:帶走身影,帶不走裝飾你瞳孔的星 22:43 16/3/2018 Eddie Redmayne的演出,無懈可擊。 Stephen的Jane的起點,浪漫美麗。 我讀文科,唔Sure宇宙生成是否有個起點(更加不能像信徒般好Sure那起點就是神),卻Sure塵世間好多事,總有個起點。 1.起點,就是一段時間的開始。 2.Stephen Hawking和Jane Wilde的起點是這樣的:在牛津某聚會的人群中,他留意到她,她也留意到他,一些事一些情,在二人之間開始了。 3.但同時,一個主宰、操縱Stephen的病早就潛伏,只在等待某一天正式開始。就在終於諗通博士論文寫乜時,他的手腳開始變得不受操控——某一天,當他興奮地前往學院時,仆個正著。 4.他患了「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醫生說,全身不受控和說話會有困難外,仲得番兩年命。一個既有智慧兼具愛情的博士生,得番兩年命——不過,「好彩」,腦袋不受影響,還可以思考宇宙生成的起點。 5.問題是,再有智慧的腦袋,也會諗埋一邊。他開始匿在宿舍,唔上堂,唔參與任何社交活動,唔見那一個他才剛剛在舞會上吻了的女孩,Jane。 6.當晚那一吻,對Jane來說卻絕對是一段愛情的起點,她不容許就此完結。她有手有腳,找上Stephen,即使男方叫佢走,但佢死都唔走——她決定了要照顧眼前這個脆弱得連站起來都不能的天才。 7.然後,他和她結了婚,生兒育女,展開家庭生活——他坐在輸椅上,身體不自由地讓腦海馳騁在他從未去過的無垠宇宙,繼續他的思考宇宙,為宇宙的開展找一個落腳點;而她,則在那個家,照顧一個老公和一對細路,兼做晒所有家務;為了這頭家,為了老公能夠思考宇宙和時間,她近乎奉獻了自己所有時間——有時難得地偷到少少時間,才在飯枱上趕忙謄寫自己篇論文(Jane也是博士生,專門研究中世紀詩歌)。任勞任怨的Jane,從沒發過老脾,也沒有在老公背後搵姊妹呻過,又或,她連搵朋友呻的時間都要用來侍奉Stephen——Yes,Jane對Stephen所做的,已近乎一種侍奉,一種因為承諾而不得不負上責任的侍奉(在最初,這責任明明只需履行兩年)。Well,你當然可以話Jane的表現偉大,偉大到不止於愛,但我只會說,這已不再是愛。 8.Jane的愛,開始

20180316-陳詠燊:這,才是真正的《陪著你走》

陳詠燊:這,才是真正的《陪著你走》 22:44 16/3/2018 最近替叱吒903客串了特備節目《最港產》,訪問不同的電影人,其中一集的嘉賓就是殿堂級配樂大師及歌手盧冠廷先生。我這一年與他很有緣,一年內訪問了他三次,有趣的是三次訪問,站在他旁邊,陪著他到來的,都有著他的太太──永遠帶著微笑,態度溫婉,舉止優雅的唐書琛女士。 自從去年在電視劇中翻唱過後,《陪著你走》一曲又再度流行起來,這首殿堂級溫馨情歌,作曲主唱是盧冠廷先生,作詞的就是他的太太唐書琛。如果你一直有留意八九十年代的流行曲的話,你可能會留意到,盧冠廷先生最好的作品,最後都是交到太太手上,之後成為經典的。 在節目中,我忍不住問:「難道你這麼不相信其他填詞人嗎?」他說他都有與其他人合作,不過太太的,還是最好,因為她懂得把情感放進去歌詞裡面。 節目錄音完成後,我跟唐書琛女士說,謝謝她的《陪著你走》,因為我真的用過這首歌來氹老婆,然而她卻告訴了我這首歌背後的一個小故事。原來她當日只用了十分鐘就寫完整首歌詞,寫的時候,歌詞在腦中自動出現,甚至連自己的手都好像寫得不夠快,來不及記下來一樣。 為甚麼那一刻突然靈感如泉湧?原來那是他們兩夫妻剛吵完架的一個晚上,歌中寫的,就是她作為太太想對丈夫說的話。「陪著你走    一生一世也不分    天天編出兩雙足印    過千山過千海」 吵架過後,太太想對丈夫說的,竟然不是怨對的說話,而是繼續「陪著你走」,究竟這位太太的胸襟有多廣,愛有多深?你呢?你又做得到嗎? 從來要白頭到老,首先要靠的,不是對方,而是你自己。你能夠付出的愛多深?胸襟有多廣?祝盧冠廷伉儷,永遠幸福快樂。 陳詠燊

20180316-李怡:民主派票倉失火

李怡:民主派票倉失火 20180316 ■這次補選原屬民主派的四席,只贏回二席,也就是實實在在地丟失了兩席。 這次補選原屬民主派的四席,只贏回二席,也就是實實在在地丟失了兩席。其中對九西的敗選,泛民的檢討和種種支持民主的評論,把敗選原因歸於:1,林鄭聲望沒有梁振英那麼差,市民反政府的情緒相對不高,因此中間選民沒有出來投票;2,由於早前Plan B逼馮檢基宣佈退選事件,使民協沒有全力幫姚松炎拉票;3,姚缺乏地區服務基礎,洗樓不夠,宣傳離地,只憑民主理念和反DQ號召選民,選舉工程錯失;4,本土派放棄投票,甚至採取焦土對策,實行一拍兩散,游蕙禎沒有出現在支持民主派行列;5,民主派在新移民地區得不到在大陸受過洗腦的新移民支持;等等。 這些檢討不能說錯,但完全沒有點到核心要害。這次民主派最需要檢討之處,是六四黃金比的崩解,因為不只是九西,而且在新東和港島,民主派的票倉都失火了。林鄭雖沒有689那麼討人厭,但她是歷屆特首中首次在大比數民調落後的情況下被硬捧上台的,上台後又有最近僭建驊的任命,社會上聽到的大都是公眾對政府的劣評或不屑。民主派選戰從來都是以民主理念作號召,在民主派取得壓倒勝利的選舉時,也不見得地區工作做得怎麼好。如果認為新移民因為曾受中共洗腦因而不會支持民主的話,那麼如何可以期待大陸會有民主因而導致香港民主呢? 民主已經是世界潮流,香港作為接觸全球思潮的城市,民主意識只會越來越普及。從雨傘運動中市民的參與程度,也可以看到香港社會的民主意識絕不會比世界上任何城市遜色。中共對香港越來越嚴重的干預,政府越來越媚共,經濟民生越來越受到大陸侵凌,這些變化只會使市民的自主意識和民主意識越來越強。即使新移民增加,他們在香港社會也會同原居市民有相近感受。六四黃金比應該更向民主一方傾斜才是,怎麼可能會是向反方向倒退呢? 人在自我反省中才有進步。政團組織若沒有自我批判就只會日趨淪落。泛民多把民主派的分裂歸罪於本土派,且不說這有背於事實,即使是事實,本土派被你們割席、誣陷,尤其是政權的打壓,已經不在狀態中了。仍然在政圈中的民主派,是支持民主的選民無從選擇的所寄。若民主派不作深入檢討,立法會很可能成為民主焦土。 我這兩天提到的只是愚者千慮之見。深入檢討首先就是不要諉過於人,而是反求諸己。遠的不說,就在這一屆立法會任期內,沙中線追加撥款、特權法調查選舉事務處電腦失蹤

20180313-李怡:檢討

李怡:檢討 20180313 ■一眾民主派成員昨日就補選結果失利,向支持者鞠躬道歉。 立法會補選結果,儘管泛民主派與建制派平分4個議席,但這4個空缺原本都是屬於民主派的,現在只取回兩席,明明白白是輸了。 補選的投票率大降。下降的主要是支持民主派的選民,建制派選民投票率下降較少,在九西還有所增加。因此,民主派應該首先檢討:為甚麼它的支持者對投票冷淡了? 其次,過去認為民主派和建制派的支持比率維持在六與四之比,因此單對單的選舉,民主派幾乎肯定贏。這次打破了鐵律,單對單也有輸了。是否從此再沒有六四之比呢?又或者,民主派由於過去不同路線的論爭,出現了碎片化,即使面對建制派極其不堪的對手,也無法再讓不支持泛民路線的非建制選民出來投票。含淚投票這一招不管用了,泛民的基本盤已經渙散。 香港的民主運動從1991年創立港同盟開始,20多年來一直受到中共港共打壓。在爭取與打壓中,許多市民尤其是年輕人,有了民主意識的覺醒。加上中共真面目不斷暴露、對香港的強權干預越趨明顯,香港人的權益受到蠶食,於是香港人由民主意識而自然產生了自主意識,由自主意識而不能不滋生維護香港本土利益的本土意識。實際上,古今中外所有地區的民主都是本土民主。沒有一個地區的民主可由更高的權力賜予,也沒有一個地方的民主建基於先要為另一個地方爭民主。香港的特殊性在於政治地位居於專權一國的主權下,要實現民主,就在爭取與打壓中出現了向上「求取」與立足本土抗爭這兩條路線。在反水貨與光復行動中兩條路線分裂。當求取民主無效並遭更強打壓之下,出現了雨傘運動使兩條路線一度併合為自主抗爭路線。傘運失敗後又再分裂。接下來就是旺角事件、新東補選、DQ梁天琦、政治犯等一連串抗爭與毀滅的事態。 事態發展帶來的訊息就是:中共港共從行政、立法、司法三個方面全面扼殺香港市民的自主權。立法會不僅失去所謂關鍵少數,亦阻止不了議事規則的修訂。在選舉主任以強權壓制人權的情況下,真心支持民主的選民在候選人中找不到年輕人,沒有梁天琦,連羅冠聰也找不到,泛民初選機制由於Plan B事件(當然還有前年的雷動計劃)而使許多支持民主的選民對泛民失去信心,因此一來「唔知揀邊個」,二來就算選對了也會是「阿爺話晒事」,立法會甚麼都做不到。 民主派要翻身,必須深切檢討,而不是為了爭選票而檢討。這次補選,民主派其實能夠提出來最有力的口號就是「反DQ,捍

20180316-素黑:離婚前要問清楚

素黑:離婚前要問清楚 22:33 16/3/2018 最近處理過兩個想離婚又拿不定主意的個案,兩個都已拖拉了近20年。可惜真的浪費了太多光景,本來是可以處理得更好的,青春也不致於這樣流逝掉。 有人一開始便知道和伴侶有問題,可還是不清不楚糊裡糊塗結了婚、生了孩。有人說打從結婚那天起,和丈夫沒過過一天快樂的日子。問她為何不早一點離婚,她都沒能說出原由來。 就是拖拉和渾噩。 拿不定主意是否應離婚的人,可以問自己: 1. 離婚是不是早已有的念頭,只是欠動力和軟弱沒實行而已? 2. 真心問自己還愛伴侶嗎?抑或早已沒感情? 3. 無法下決心是有甚麼放不下、捨不得?譬如對方提供的物質、照顧、性愛?害怕分身家時理虧? 4. 如有孩子,是否怕撫養權問題?或覺得可能對孩子不好? 5.不知如何向家人、親友交代? 6. 你太害怕孤獨一人過,寧願忍受不快樂? 7. 不離婚的話是否現在的問題和生活將重複不變,你希望這樣過下半生嗎? 8. 是害怕對方可能會暴力威脅或自殘你不懂得處理嗎? 假如早有離婚的想法,也不再愛伴侶了,離婚或分開是成熟和正確的做法。假如你要負責任的話,離開和在一起也是可以負責任的,看你如何安排而已。至於捨不得物質,那還離甚麼呢,你早已嫁給物質了,乖乖忍受著就是。其他的原因,還是找專業的給意見吧。處理離婚的安排和法律細節可以很磨人,別低估過程中的心理折磨和情緒突變。 素黑

20180312-素黑:盛食當灶

素黑:盛食當灶 2018-03-12 有這麼一家「一點鐘」食堂,你要預約,每日只招待四個食客,逢星期三至日下午一時開始。沒有餐單,你永遠不知會吃到甚麼。廚師只有一人,她要煮甚麼,得靠今天你帶來的食物,決定明天的菜單。 你要帶的食物是家中的剩菜餘羹,可能是快到期的罐頭,或者是新鮮但你吃不完的菜,可能是過多的生果,放著沒動過的乾貨海味,在過期前想清掉的意大利麵……帶過去,換來女煮人何秀萍的一席免費私房菜。這是吃的公平交易。兩三個菜,一個湯,有時還有甜品。 到面書去找「盛食當灶」的專頁,會有預約方法,會看到每天飯菜的吸引照片,會有認識和不相識的人跟煮人享受這頓飯的光景片段。這個何秀萍啊真厲害,認識她時是遠古的劇場年代,我上過她主持的電台節目。她是城中的創意高手,這兩年變成煮媽,又是一番創造力,能把未知的剩食變成神秘的佳餚,中餐西餐中西餐不中不西餐,像在家宴客,又像去朋友家蹭飯吃。想想多少日子你不曾回家吃過一頓飯?吃媽媽煮的菜,你不用點菜,只管大口大口吃,滿足是你也是她。色香味和人情味是這頓飯的難忘味道。在油街,鬧市中,古蹟裡,一頓親熱的飯,即使你想不起媽媽,也會想起一個家。 更重要是,通過交換的理念,讓你開始關注每日那3,600噸廚餘的問題,和一道不浪費的菜背後的溫度,再有意思不過。預約電話:2512 3000 素黑

20180309-素黑:規劃人生是一種學習

素黑:規劃人生是一種學習 2018-03-09 她四十多歲,和老公離婚時被報復弄致失去專業資格。其後又投進一段戀情,分手時對方和她打官司,討回共同投資所虧損的利益,令她心力交瘁,已無法再相信任何人。 她來見我,希望重整混沌的人生。但她只關心一個問題:「我老了該怎麼辦?」 糾正了她的問題,教她應問自己想過甚麼生活。當你不知所向時,年輕還是老了都是沒有分別的,一樣無助。這問題跟老無關,不用被負面和恐懼的概念轉移了心態。問想過甚麼生活便積極和興奮多了。 她說熱愛閱讀,喜歡德文,五年來一直自學,卻老是表達得不好。我問她為何喜歡德文,有沒有交德國朋友。她說因為喜歡德國哲學,沒有交德國朋友,平時沒有講德文的機會。 想到德國生活嗎?她說想過,但不知應如何操作,只想到先寫一本德文書。出書?目的何在,寫給誰看?她沒具體想法,說希望自己的想法得到德國讀者的理解。為何要德國讀者理解自己?她答不出。有問過移民或短暫到德國生活的條件和手續嗎?她都不清楚。 典型的「堅離地」人,面對中年危機一籌莫展。別笑她低能,遇過像她這樣的求助者可真多,不少還是專業人士。 多少人年近半百還是活得糊裡糊塗,不懂得規劃人生?真是汗顏!人活著不求得到大智慧,只求不要因為愚笨或無知增添煩惱和恐懼,為自己或別人帶來不便,此生已很有成就。人生規劃是一種學習,要盡早開展,別等到年華老去才不知所措。 素黑

20180305-素黑:傻女呀你

素黑:傻女呀你 2018-03-05 那天她來見我,美麗、年輕、沒學歷,家窮自小便要靠自己。在紙醉金迷的圈子工作,依然潔身自愛,只是靠近的人只求利益,沒有真心朋友,也難找到簡單的愛情。 世面見多了,對關係漸漸不存幻想,開始不再介意當第三者,但求開心。明知對方有老婆,逢場作興又如何。已不只一次被拋棄,分手時對方都不留情面,令人心酸。可她卻耗不住分手之痛,一下子爆發情緒病,嚴重到需要看精神科醫生,服藥後暫時能睡能工作。 她心裡清楚那只是藥物效應,她希望能找到正確的人生方向。我查探了醫生沒有關注的細節和忽略了的治療。首先,她沒有理財觀念,初步替她擬定了儲蓄和投資計劃,既然不希望也不可能長期做目前的偏門,現在得盡量多儲一點錢,讓十年後可以「退休」,自由地過想要的生活。靠愛情建立的安全感從來是虛無。 然後, 摸到她的子宮位置有硬塊,著她盡快做體檢,她才透露情困令她幾乎收經了,加上曾遭性虐待,不敢質疑或拒絕,縱容男友的暴力,身心打擊。我慨歎說:「傻女呀,這一切值得嗎?愛是虛的,健康才是最後的真實,不要被任何人摧毀,趁還未太遲。」 女人的死穴大都是因為盲目,須要從所謂的愛抽身出來。能有回報的愛,條件是需要愛對人,錯誤投愛只會換來身心崩潰的惡果。我們都懂,愛一個人而變得短暫盲目是常情,但要盡快醒來,浪費在不對的人身上是要命的。 素黑

20180315-安裕:地區工作深耕細作

安裕:地區工作深耕細作 2018-03-15 安裕札記 立法會補選之後的總結,姚松炎失利成為泛民以至社會討論焦點,究竟甚麼才是必勝的競選工程模式,這個議題恐怕還要有一陣子討論。不過,對泛民來說,時間不會等人,若然還再糾纏於誰對誰錯,如此下去,再輸一仗絕不為奇。 從立法會補選想起前幾天讀到的一篇文章,講的是六十年代歐美學運「68運動」50周年。美國對當年學運及後學運時代的研究汗牛充棟,其中以出身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社會學系、現為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吉特林(Todd Gitlin)最是著名,他的《全世界都在看/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堪稱研究社運與媒體互動經典之作。不過,個人覺得,2016年去世的昔年美國學運領袖海頓(Tom Hayden),他與戰友走過的道路的閱讀價值,於身體力行而言,絕不比吉特林的觀察為低。 海頓是六十年代美國學運開山祖師,這些在五十年代富足年代成長的大學生,六十年代初開始關心社會留意世界,1962年發表「休倫港宣言」,關切民權及核武競賽,成為揭櫫歐美學運的綱領文件。之後反戰反權威運動席捲歐美,1968年到達最高峰,當時美國政府強力鎮壓,大量學生被捕。及至七十年代,尼克遜因水門案下台,接着越戰結束,學運往何處去,成為當時社會重要議題。 反戰運動之後,一眾參與者從全美層面轉到各地城鎮,由地區工作做起。美國過去三十年熾熱燃燒的平權運動以至環境保護等,多數來自地區上的推動,追本溯源,其實就是「休倫港宣言」的化身。這是六十年代初一腔熱誠的海頓一代料想不到:當年撒下的種子,最終開花結果,延續社會學者稱之的「未完成的變革」。至於海頓則轉而角逐加州州議員,進入議事堂,這位曾經震動全美的前學運領袖,走上了另一條路。 或許有人會批評「左膠」路線,然而地區工作的實踐理念至今顛撲不破。在歐美學運風起雲湧的五十年後再度檢視這條長路,中間的起承轉合,仍是放諸世界皆準的經驗結晶。 安裕

20180314-安裕:七十年代末的廣州清晨

安裕:七十年代末的廣州清晨 2018-03-14 安裕札記 事隔快四十年,那個春節前的廣州清晨最是難忘。經深圳轉車廣州,深圳車站外放眼多是農田,車站裏人很擠,海關是在一列木板間成的房間後面工作,燈泡掛在樓頂晃着,關員動作很快。火車到廣州時已近傍晚,我們住在火車站對面的流花賓館。晚飯時友人來訪,談了半個晚上,約好第二天早上接我們去泮溪飲茶。 第二天,七時許人就來了,大伙擠進車裏去泮溪。那天喝了甚麼、點心是否地道早已忘記,但那天清晨的所見所聞,如今依然歷歷在目。 窄窄的路上汽車單車與拖拉機爭路,路上見到的是帶笑巿民,大亂之後有大治,感覺是他們對未來充滿憧憬。友人在「反右」與文化大革命被整得半死,以他的說法,他是一個「老運動員」:只要有政治運動發生,他就遭殃,想不到檢回一命之後竟還有翻身的日子。一盞茶的時間,友人說了幾次「心情舒暢」這四字;再聽下去,那是對中國終於脫離人鬥人時代而高興。 過兩天越秀山有足球賽,球場依山而建,氣勢很大。與香港一樣,球員踢得差,近門不入,全場幾萬人齊聲說一個單字。散場後人流從山上而下,經過中山紀念堂,沿着大路一直走,街燈儘管暗,人民如潮湧,身邊路人說說笑笑的聲音極為嘹亮。前兩天早上在泮溪飲茶時聽到的「心情舒暢」,果然並無虛言。 之後的事一切都是歷史:中國揭開改革開放的帷幔,十億人從一窮二白到今天的大款滿街;深圳從稻田變成滿目高樓,昔日海關的暗黃電燈泡大概都不在了。相對海峽這邊的活躍,八十年代中葉,對岸的台灣仍是處於戒嚴時期,黨禁報禁不一而足,蔣家天下當時是台灣政治主流。一位台灣朋友說了一句至今不忘的話:經過這幾十年統治,台灣下一代以為,只有姓蔣的才能做總統。 前兩天,看着電視直播北京人民大會堂的全國人大修憲投票,大屏幕顯示結果那刻,腦海冒現的是四十年前廣州街頭以及友人笑着說「心情舒暢」的情景。友人已經去世多年,若泉下有知今天的修憲結果,回首前塵,不知會作何感想。 安裕

20180308-安裕:美國指揮棒失靈

安裕:美國指揮棒失靈 2018-03-08 安裕札記 平昌冬季奧運變了北韓大展身手的外交舞台,從金正恩之妹金與正首訪南韓,到閉幕禮派出被制裁的高官金英哲到來,都是全球焦點所在。美國雖然開幕和閉幕都有重量級人士現身,開幕是副總統彭斯,閉幕是特朗普女兒伊凡卡,兩人在官式場合面對北韓官員木無表情,此前預期的美國北韓冬奧外交並未上演。 反而南韓動作連連,冬奧完結不到一個星期,總統文在寅宣布派出高官訪問平壤。特使團這個星期到了北韓,與金正恩一頓晚飯連談話就用了四個鐘頭,回來宣布下月文在寅會晤金正恩。兩韓連串互動,美國則仍在思考如何應對,雖然華府表示不排除與北韓對話,前提仍是堅持北韓先要廢核,否則免談。詎料南韓沒等到北韓廢核,自己先行一步直飛平壤,美國的放話變得失去政治作用。 從金與正訪問南韓以至決定舉行峰會,前後只有一個月,僵持多年的局面如此閃電「融冰」,有人質疑文在寅未免太過急於求成。但是,文在寅的舉動,在另一個側面可見,南韓在朝鮮半島的重大決定上,未待美國首肯就先走出一步。在過往來說,這是極為罕見的事,因為說到底美韓是盟國,技術上仍是共同面對北韓的軍事同盟,如今南韓一下子就宣布兩韓峰會,令美國面子全無。 話得說回來,特朗普在北韓核問題其實招數不多,出兵攻打固然不是優先選擇,對話則囿於廢核的先決條件,底牌已被金正恩看穿。加上文在寅師承盧武鉉的北韓政策,民族統一先行,特朗普不諳外交,又與國務院各持已見,遲緩之間南韓搶先出招。雖然日本也警告要當心金正恩的「微笑攻勢」,可是特朗普手上指揮棒失靈,美國對朝鮮半島局勢尤其是首爾的掌控大為弱化。 特朗普上台後重內政輕外交,到頭來外交戰線一團糟,惹來火燒民望的手尾。朝鮮半島局勢的最新發展,美國完全脫節,跟不上形勢。以特朗普過去一年的內外施政重點觀察,未來美國仍是內政先行,外交落後甚至半放棄的情況未來可能蔓延西歐。美國外交失去昔日威信,各國只得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種外交勢頭,看來接着就會上演。 安裕

20180306-安裕:預算案的政治本質

安裕:預算案的政治本質 2018-03-06 安裕札記 經濟暢旺庫房盈餘滿山滿谷,負責財政預算案的官員卻成為眾矢之的,預算案民調評分是有紀錄以來新低。這一悖於常理的現象發生在香港,財政司長陳茂波的預算案變成建制泛民群起討伐所向,很難想像這是發生在盈餘千億之地。如此情狀令人想起,美國經濟翻身,股巿雖有波動,總的來說是在特朗普上台後如火箭飆升,但是特朗普民望低迴不去,說明經濟榮景不等於政治好景。 對一些歐美國家來說,香港發生的事匪夷所思,按理是政府有錢花便有民望,如今是有錢卻缺民望。美國早前通過的稅務改革,對中下階層作用不大,特朗普與共和黨人則把這事捧上天。眾議院議長瑞安在社交媒體說,稅改令一名公立學校秘書「加薪」每星期1.5美元,折合港幣12元不到。瑞安此舉踢中鐵板,群情洶湧之下,貼文其後被刪。美國總統繼任權力安排,總統之後是副總統,副總統下來便是眾議院議長,瑞安作為美國第三號人物,做了18年國會議員,也要為1.5美元自吹自擂,可見錢確是政治水泡,一塊幾毛也要聲稱「成功爭取」。 政府與民間的互動着力點之一是財政預算案,英國的情況便很能說明:每年預算日是全英上下的大日子,財相的指定動作,就是向官邸外的記者,舉起載着預算案文本的紅色公文箱(Budget Box),之後鎂光燈大閃,電視中午新聞必定有這個鏡頭。財相這個動作告訴民眾:紅色箱子現身,這是關係到他們荷包的重要一天。美國則是由總統提出財政預算,白宮有行政及預算局負責,列根1981年上台,委任年僅35歲的史托曼(David Stockman)擔任預算局長,當時被稱為「神童」。姑勿論後世對列根經濟學評價如何,史托曼那時的一言一行,確實影響美國億萬民眾對政府的情緒。 預算案是政府管理民間期望的大事,不純粹是開支與收入如此簡單。事實上預算案就是政治,香港這次預算案風波,便是清楚指出此一核心關鍵;一旦處理欠佳,庫房再多的盈餘也起不了大作用。 安裕

20180301-安裕:奧斯卡電影的人與戰爭

安裕:奧斯卡電影的人與戰爭 2018-03-01 安裕札記 奧斯卡頒獎禮舉行前夕,電視台推出連串當年的得獎名片,一口氣看了兩個晚上,一部是1979年的《克藍瑪對克藍瑪》(Kramer vs. Kramer),一部是1986年的《殺戮戰場》(Platoon)。前者說的是紐約一對中產階級夫婦,婚姻破裂後為了兒子的撫養權打官司;後者說的是一個青年在越南戰場上看到的屠殺景象。 兩部電影在當年的美國掀起了巨大反響,尤其那是越戰結束之後的社會反思年代。《克藍瑪對克藍瑪》與《殺戮戰場》表面上是截然不同的電影,然而內裏俱是「人」與「戰爭」的表述。前者講的是家庭內的戰爭,後者說的是槍炮子彈的戰爭;沉澱之後,其實都是人與自己的戰爭,是美國社會對良心和人性自我拷問。 兩片內含的深層意義是哲學命題,演繹成電影故事卻非常容易進入觀眾心扉。兩個成人爭逐兒子撫養權,殘酷的法庭質問帶出了夫婦倆的內心鬥爭,是要爭取兒子撫養權抑或傷害兒子從此留下傷痕。青年人以為到中南半島「捍衛自由」,槍聲卜卜當中,恍然大悟實是對人性的殺戮。 今天來說,這兩個話題,即單親家庭與撫養權,以及對戰爭的反思悔疚,未免老土一些。可是放在那個年代的美國,敢於觸碰以成人視角為主體的家庭問題,以及慘敗越南後的集體自憐自傷,從而突顯人類最大敵人往往就是自己的終極答案,至低限度而言,荷李活影人還是頭腦清醒的。事實上,從票房及影評反應,美國社會當年對這兩部片的態度正面,可以說,這兩部電影是美國的自我救贖。 《克藍瑪對克藍瑪》和《殺戮戰場》是如此具有思想內涵的電影,但就以淺白易明的電影技巧表達,編劇和導演的功力非同小可。如今回望,在一個民智已開的社會,社會擁有巨大的自我調節功能,毋須政府指指點點,由此吸取教訓,輕裝重新上路。個人而言,這兩部電影初次上畫時已是座上客,在電視上重觀,仍然深深受到感動:人類是有能力避免戰爭的,可以依仗的是與生俱來的人性,以及悲天憫人的良心。 安裕

20180316-安裕:永恒冤家

安裕:永恒冤家 20180316 ■美國總統特朗普(右)日前宣佈解除國務卿蒂勒森(左)職務。資料圖片 特朗普閃電解除國務卿蒂勒森職務是意料中事,意料之外的是做得難看,早上起來在社交媒體發一通貼文就把國務院第一號人物遣走。蒂勒森在8分鐘長的回應沒有反唇相譏算沉得住氣──不過他的第一句話稍微顯露心裏的不快,「我今天收到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的電話」,總統姓甚名誰一字不提,接下來「我與白宮幕僚長凱利也談過」則有職有銜兼點名道姓。做過埃克森美孚董事長兼行政總裁的蒂勒森,看來接受不了被人用twitter宣佈炒魷。 說撤換蒂勒森是意料中事,因為美國總統與國務卿不咬弦史上由來已久。先不說做得好不好,於憲制而言,《美國憲法》1787年草擬時已賦予總統主導外交權力,國務卿僅是總統的外交顧問。不過,總統是行政首長又是三軍總司令,外交由國務卿代行亦言之成理。然而纏鬥多年其中之一原因,在於國務院與白宮在眾多歷史事件當中曾經只距一步之遙,國務卿一度被視為隱含見習總統的職能。國務院是美國建國後第一個部門,華盛頓任命杰斐遜(Thomas Jefferson)為首任國務卿,杰斐遜後來成為第三任總統。在建政後一段不短日子,官員從國務卿職位退下,轉而當上總統的有一串名字。杰斐遜是首個,麥迪遜(James Madison)是第五任國務卿、第四任總統,門羅(James Monroe)是第七任國務卿、第五任總統,亞當斯(John Quincy Adams)是第八任國務卿、第六任總統,范布倫(Martin Van Buren)是第十任國務卿、第八任總統。 外交精英對民粹分子 美國建國之初內政千頭萬緒,外交事務幾是全交國務卿統籌。萊斯大學美國史教授布林克利指出,這折射出兩種意識形態:負責外交的是精英主義心態,統管內政被視為民粹主義思考。南北戰爭之後,總統的施政着眼點在中部大片草原,國務卿的世界觀放在大西洋對岸的巴黎,對外的精英主義者與在內的民粹主義分子扞格不入。但是由於已經慣見的國務卿高升總統,在任與挑戰兩方互別苗頭心態未消。客觀上,世局丕變,總統對外交事務自有看法,雖然憲制安排劃分清晰,卻由於權責含糊,白宮與國務院爭吵漸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總統杜魯門1947年設立直屬白宮的國家安全委員會(N.S.C.),統管國家安全及外交事務,白宮與國務院的爭奪呈現白熱化。 這中間的爭逐時而寸土必爭、

20180225-未來城市:保育不為懷舊,是向前看的投資

未來城市:保育不為懷舊,是向前看的投資 2018年2月25日 在上環拾級而上,不難見到大幅塗鴉,陳智遠認為藝術作品可為城市增添新趣味,不過提到「活化觀塘」的塗鴉後巷,何慶基就認為貫徹政府忽略文化發展有機性的做法。(圖//曾曉玲) 【明報專訊】上星期我們與中西區關注組召集人羅雅寧在上環察看廣福祠的外牆新裝,從面前建築的保育,亦談到附近PMQ如何活化。與街坊討論之際,遇上正在帶導賞團的活現香港共同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陳智遠,他說活化是給建築第二生命,可灌溉作城市未來的文化經濟資源,如此看來,保育不為懷舊,是向前看的投資。 自負盈虧vs.政府資助 在說如何「活」下來之前,先說建築如何失去生命力。陳智遠說:「一種是經濟環境改變,令建築不能再依照舊的經濟模式生存,這是私營建築經常會出現的。第二是公共功能改變,一些公共建築不再需要被用作某個用途。」 元創方(PMQ)是後者。羅雅寧在上期提到將建築保留下來以後,如何向訪客呈現建築的歷史亦十分重要,而現時PMQ將展覽設於地下與五樓,她認為有所不足,「如果由我決定,未必會將地面空間租給名店。」但開業近四年,PMQ前路未走穩,至二○一六年度仍蝕百萬,要將人流最旺的地舖闢作展覽空間,恐怕更令人擔心其財政。羅雅寧質疑政府強調活化項目要自負盈虧,「營運單位擔心蝕錢,我們希望它能做些什麼彰顯這個地方的歷史,就變成次要。」 她亦認為自負盈虧的前提令大型活化項目只能交給財政豐厚的NGO經營,「若找到適合的NGO,它未必有很多資源,但若可做好一個文物建築的保育,推展有意思的項目,其實政府資助有什麼問題?」 以文化保育為藉口的大商場 而策展人何慶基說到尖沙嘴的1881總是激動:「那是令人羞恥的大出賣,離晒譜,完全不能令人聯想前身是水警總部,只是一個以文化保育為藉口的大商場,對公眾有何意義?灣仔的和昌大押也要有錢買酒才可享受得到。」他與羅雅寧立場相近:「我也明白當中困難,對政府來說不可以長期養這些地方,但政府責無旁貸,某程度上的資助是需要,因為歷史建築維修費高昂。我們有成功的例子,政府為藍屋修葺,那裏仍能保留灣仔生活。」 養古蹟,需用公帑? 到底「養古蹟是否需要政府用公帑去做」,陳智遠說社會「仍未拗掂」,因此每當說起活化,以上關於自負盈虧的爭論必會出現:「每逢討論政府買私人建築,社會都爭論不休,一般人會覺得有

20170303-月巴氏:黑玫瑰早經消散莫再尋

月巴氏:黑玫瑰早經消散莫再尋 20170303 大佬,呢啲劇本點寫?——再次翻炒《92黑玫瑰對黑玫瑰》後我禁不住猛問自己。 1.先旨聲明,同上周一樣,我原本真的打算寫一篇劉鎮偉的90年代,於是再一次找回他的電影翻炒,結果揀了《92黑玫瑰對黑玫瑰》——睇完,依然震撼,震撼到決定為這齣戲寫一篇文,以作致敬。 2.再次先旨聲明,當年第一次睇的時候,根本談不上鍾意——妖,當年的我,是個會把「粵語長片」專登叫做「粵語殘片」的作狀少年。我尤其憎恨電視台總是在超深夜時段,專揀那些「粵語殘片」來播,妖。 3.是兩齣「粵語長片」改變了我。A.《九九九神秘雙屍案》——我真的睇出一份寒意,因而淆底。淆底以外,也驚歎於幾十年前能夠寫 / 拍出了這麼一個OK精密的推理故事;B.《瘋婦》——電影一開波竟然是由風度翩翩的導演楚原現身說法(即使後來知道仿效自希治閣,但依然佩服在那遙古年代能夠咁大膽),然後再接落瘋婦黃曼梨那絕對嚇Q死人的咆哮……原來,我對「粵語長片」的冷落與藐視,只是因為我無知。 4.然後,我好似開竅了,終於看出《92黑玫瑰對黑玫瑰》的奇。 5.一個明明發生在90年代初的故事,竟然出現了一種時間的錯置,讓我(這個真實活在90年代時空的現代人)和戲中(那班虛構出來的現代)人,同樣誤以為活在一個已經消逝了的粵語長片時空——劉鎮偉將一個粵語長片經典角色黑玫瑰,改造成一個真實的傳奇人物(這個「真實」自然是指電影裡的真實);已仙遊的她,留下兩個徒弟,近乎與世隔絕地,共居在天水圍一間滿布機關、古色古香的大宅——大宅,就像一個時間停頓了的結界,於是她們的衣著與家居(所共同代表的時空),也被封鎖在幾十年前,Yes,就是那一個逝去了的粵語長片時光。 6.你可以說是致敬,但我相信,劉鎮偉咁寫咁拍,並非致敬Only,而是試圖將一個我們只能在超深夜粵語長片所呈現的時光,跟現代(即90年代)撈埋一齊,把兩個時間重疊、模糊——妖,這種感覺咪就好似睇《La La Land》,一個明明發生在此時此刻(Emma Stone有iPhone用)的故事,卻展示了上世紀50年代風情。 7.當《La La Land》擺明在向那個舊荷里活致敬時,劉鎮偉則藉著這種時間恍如沒有流動的真實錯覺,展示了何謂「為愛癡狂」——像豔芬,Keep住記掛著那個已經不存在的奇哥,而(錯)把眼前的呂奇夾硬看成奇哥

20180313-蔡子強:補選結果芻議:還姚松炎一個公道

蔡子強:補選結果芻議:還姚松炎一個公道 2018/3/13 【明報文章】約4個月前,筆者在本欄寫了篇〈立法會補選前瞻:泛民或首嘗敗績〉(2017年11月22日),當時大膽預言因為政治光譜碎片化等原因,民主派以往在恍如「單議席單票制」的補選中所向披靡之情况,或會今次補選中被打破,以致首嘗敗績。4個月後,不幸一語成讖。只不過,當時預言最危的會是港島區,但如今慘遭滑鐵盧的,卻是九龍西。 姚松炎意外落敗,我相信有三大原因,包括:(1)投票率低對泛民整體不利;(2)姚選舉工程做得不濟;以及(3)對手表現出色。 投票率低對泛民不利 通常補選的投票率都較換屆選舉的為低,但上周三(3月7日)本欄早已指出,九七以後,補選的投票率大致徘徊在換屆的八成至九成。但反觀今屆,港島、九龍西、新界東的投票率,分別只得43%、44%、42%,只及2016年換屆的七成至七成多,明顯跌破以往的底線。 根據過往經驗,投票率低,對民主派造成的影響遠遠大於建制派,因此也造成今次補選3名民主派候選人普遍大幅跌票的現象。 我相信造成投票率低的原因,包括選前氣氛冷清、媒體都並不熱中於報道補選,以及林鄭月娥民望高企,仍和公眾處於蜜月期,較少protest votes會出來投票。不像2016年換屆選舉時,全城反梁振英情緒高漲,那次投票率便破了歷史紀錄。 選舉工程不濟 投票率低造成民主派得票普遍下跌是大環境,但3人中只輸姚松炎一個,昨天開票後大家的即時反應,便是姚自己定有不足的地方,矛頭並紛紛指向其選舉工程。 例如我自己便指出,姚是民主派3名候選人中唯一一名「空降」的候選人,但其選舉工程卻沒有着力彌補他的局限。畢竟民主派在九龍西換屆時的57.4%選票份額,並不是所有都靠民主理念「食糊」,有一部分仍是靠地區工作,尤其是民協和民主黨等的票。如果姚想盡攬這些選票,必須將勤補拙的,多擺街站、多「洗樓」、多落屋邨、多握手等,而非只專注做好網上和社交媒體宣傳,以為網上反應好,選情就可以大定。但其實只要細心一想便不難明白:靠網上和社交媒體宣傳又怎可打進公屋和老人社區?畢竟如今你要贏的是一個要取得五成票的選戰,而非一個只需要取得一兩成票的選戰,你以往玩開的一套未必可以依舊奏效。 相反,港島區的區諾軒卻知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不屬於上流社會,在港島這個中上階層特多、被我形容為「眼角高」的社區

20180311-鄺穎萱:【小企鵝×果籽】大白象神情確威武

鄺穎萱:【小企鵝×果籽】大白象神情確威武 20180311 以溫婉的文字,寫下父母們對孩子的期盼,希望孩子可以成為任何他想做的人。 【文化籽:小企鵝】 每天看到政客空談香港如何發展創意經濟,如何為下一代投資未來,如何提升科技競爭力,心裏就越覺得自己活在平衡時空,政客「西遊」民眾的功夫越見落力。 近年,香港掌權者對年輕人越來越嚴苛,隨便雞毛蒜皮小事一樁,只要被認為犯了政治禁忌,觸及所謂底線,就高調地、打鑼打鼓發動官方輿論機器進行大規模批判,小事化大,將當事人視為十惡不赦之徒,輕則停學處分、重則終身褫奪參政資格,更沒有抗辯上訴的機會。政府剛宣佈撥款五百億元發展創新科技,政客認為用錢搞基建,就自自然然可以變出創意來,凡此種種,是純粹的愚昧無知抑或是巧立名目渾水摸魚,明眼人自有答案。納稅人不妨想一想,一個正逐步與大陸睇齊的社會,失去了昔日的寬容,凡事誅心,人人自危,這樣又如何能夠孕育出創意人才,怎會令人家願意留在這個地方工作?要保住飯碗,要避開批判追殺,低頭做人大概還可以換來片刻安寧,讓耳根稍稍清淨。要創新,從來都是從錯誤中學習,社會須具備足夠的多元化,並包容不同意見、容得下另類聲音,而非千部一腔,萬人一面,個個面目模糊,鸚鵡學舌。 今天我介紹一本簡單優雅、充滿詩意的童書《The Wonderful Things You Will Be》,作者是Emily Winfield Martin,繪本被《紐約時報》揀選為2017最佳兒童作品,亦得到《赫芬頓郵報》列為近年最佳繪本之一。這是一本用來誦讀的書,適合父母向孩子朗讀,閱讀的同時也是為自己打氣,提醒自己,抽離耐性早已快被磨光的瑣碎日常,因為生活仍要繼續下去。故事內容是一首詩,主題是究竟父母看着年幼的孩子時,心裏在想甚麼呢?「你會不會為對的事挺身而出不畏懼?」「能不能高聲唱出屬於自己的歌曲?」看着孩子做園藝,你會想他懂得栽種生命嗎?孩子嘗試修補玩具,他們可能具愛護弱小之心。 充滿詩意的童書《The Wonderful Things You Will Be》。 這是一本大人們會想為孩子一讀再讀的繪本,充滿着對孩子自由發展的尊重與包容。作者於故事的結尾,採用一張紅色簾幕低垂作場景,以溫婉柔軟的文字,寫下父母們共同的期盼,希望他堅強獨立、希望他善解人意、希望他濟弱扶傾、希望他站得更高更遠,在最後的翻頁,

20180309-KtoyhK:高飛隨風<不得鳥小姐>Lady Bird

圖片
KtoyhK:高飛隨風<不得鳥小姐>Lady Bird 22:45 9/3/2018 要認識一套電影,在這個資訊海量的年代裏是需要一段有效的宣傳片,去快速說明給觀眾得悉電影的一切。而<不得鳥小姐>的宣傳片如同此電影一樣直接簡單到位,是女主角和母親,朋友,異性,身邊經歷種種發生的事態。當快速搜畫,女主角的鮮明性格已呈現眼前,她演出是帶給觀眾什麼?需要在入場前明白這電影更多?或只是簡單的青春帶疑問式電影?但這女主角的裝扮更帶給觀眾很多耐人尋味的趣味。 電影最核心的信念就是女主角的成長,但同時最明眉也是由女主角帶出為自己所愛;所求:所想,不斷勾劃種種動態,更不繼演練她自己。首幕是女主角和她媽媽在車上,用她們間的對話,熱忱是兩者的關係,是何等追求雙方的相知。知悉時也都樂於挑戰雙方過去築起的情感力量,媽媽最深處是令她的未來合格有餘,而女主角最深處是選擇犯錯也明白承受的一切,車上她們總結了過去想法同時駛往可同時容納雙方兩線的大環境,迎來新的情感。而女主角的現在,是與她有關的一干人等,家庭背景令她有多餘卻不實際的想法,她不想理解落異為何成為事實的一部份,所以她向外的處事也只是她的一部份;不論朋友,情人,在她身段留下腳印的每一位,深遠影響她的未來有不惑甚至艱巨。但她的未來只是這樣?她從不輕言相信。 由女主角與父母的相處到她的家庭各成員,他們間的問題,對事總有分歧,帶有怨言,口角隨時發生,有甜樂苦刺;但他們的演出很地道活現一個尋常的美國家庭。過去從很多美國電影體會美國的幻象怎合理化他們現實的問題,但這電影試圖的會是怎令觀眾明白多一些美國人怎處理他們的生活,因為不足的社會反是令一切看似合理的事實被重申審視,有幸是打破規律或只是甘願接受社會規範與之合成的問題。女主角在電影中的每一句說話,就是審視身邊發生的種種,由她自覺試圖打破界限時,她目光沒有離開社會現實,是關切各問題,也是教觀眾有時需要這般看問題甚至畏縮接受等同捨棄自己價值,所以女主角在大環境中看真實美國社會面貌,而導演用起女主角的一言一行,感受這環境的不快與動態;不只默默承受環境給她的,也對社會做了更多例外。 社會,家庭,校園,關係網,在女主角身邊發揮力量,事倩和各人在女主角的目光是一頁頁數之不盡的面貌,可以是問題更會他們的不同態度。由女主角說明她這一代的美國人的成長,她帶了怎樣的烙痕到了這天這地,陪伴她成長是

20180309-月巴睇:那是某年通宵達旦一個炎夏,如此過去

月巴氏:那是某年通宵達旦一個炎夏,如此過去 21:30 9/3/2018 我說:「唔該,今晚9點10,一位,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售票小姐遞戲飛給我時,說:「先生,今晚9點10,一位,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1.Well,這應該是我最(自作)浪漫的一次買飛體驗。 2.Call Me By Your Name。我們所愛的,都是有名字的。愛一個人,兼愛他 / 她的名字(你總試過獨處時寂寞時失戀時求愛不遂時自言自語,說出某個他 / 她的名字吧)——名字是他 / 她的代名詞,包含了他 / 她的一切。 3.名字,無疑只是一個名字,但同時構成了一個人的獨特性。當然,這種獨特性只有(愛著他 / 她的)你才會察覺,才會著緊。因為有名字,他 / 她不是阿豬阿狗——你愛的不是阿豬阿狗,而是獨一無二的。 4.1983年夏天,意大利北部某處,Elio遇上了Oliver……以下會有劇透,如你極度介懷,敬請睇到呢度就算。 5.Elio,17歲少年,纖細、敏感、早熟,熱愛音樂和文學。Oliver,24歲男子,來自美國的他,生得非常高大,以致擁有一雙(連我都覺得)線條優美的腿,而基於正值炎炎夏日,他Keep住著一條不過膝短褲,在日光和月光照射下,時刻露出那一雙(連我都覺得)優美的腿。 6.那一個夏,Oliver遠道而來Elio的家,擔任Elio老竇助手——Elio老竇Mr. Perlman是一名幽默風趣的考古學教授,娶了一個愛吸煙的女人Annella。 7.在每個日光滿地的好日子,Elio不是匿在老竇那間典雅大屋裡彈琴,就是在樹蔭下聽音樂;有時候,會跟女友Marzia一起遊玩,過著我們難以想像的美好生活——直至Oliver這個外人融入家中。在老竇安排下,Elio要讓出房間給這個外人,仲要Share廁所用——Elio沒有預料到的是,Oliver除了在物理上進入了他的生活場所,也漸漸在精神層次上闖入了他的心靈空間——纖細敏感的Elio,開始意識到這一點,但又似乎力抗著這一點,不願讓這一點得以開展,延伸成一條線……血氣方剛的他,渴望著性與肉體,終於在大屋的荒廢閣樓進入了Marzia體內,以上舉動純粹基於為寂寞尋覓伴侶?佢唔太Sure,卻好Sure自己逃避不了Oliver——否則,他不會帶領Oliver去到一個僅屬於他的Secret Place(這地方連Marzia

20180304-鄧永成、葉鈞頌:未來城市:填海,只不過是故技重施

鄧永成、葉鈞頌:未來城市:填海,只不過是故技重施 20180304 【明報專訊】不管是建制外的智庫與論者,抑或建制內的官員與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近日都頻頻開腔,以不同方式游說市民:香港一定要填海。 二月初,斥資數百億公帑的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填海工程動工;財政司長陳茂波在網誌文章〈填海,再出發〉中說,填海是推動城市發展的必由之路,香港的成功故事歸功於過百年的填海造地,突破香港的地理環境限制,增加土地供應。他認為,現時土地供應緊張的深層次原因之一,是因為九十年代東涌發展成新市鎮後,香港近二十年再沒有新市鎮落成;而填海得來的新市鎮發展,對解決本港市民住屋問題起着關鍵作用。 我們認為,政府只是故技重施,構想「離地」的空間論述,渲染填海的重要性及迫切性,游說市民支持填海,控制並形成社會共識。值得詰問的是,填海是否解決土地問題的必由之路?填海得來的土地又是否可以解決住屋問題? 填海作為一種伎倆 踏入八十年代,正值香港經濟結構轉型,中產階層在社會中冒起。面對當時的社會挑戰,尤其在中英談判告終,香港前途塵埃落定之際,這群教育程度普遍較高的中產認為港人治港的時代即將來臨,於是開始嘗試以不同的專業角色去主動地參與公共事務。除了投靠不同的政治陣營之外,不少人選擇以壓力團體的形式來參與社會,例如相繼成立一些環保組織。在政府的管治考量中,這些人的意見既不能預測,也難以控制,與昔日香港行之有效的殖民管治模式存有差異。當時政府的當務之急,與世界各地大多數政府的做法一樣,便是重奪話語權,向市民傳遞觀點,塑造市民的思考模式,駕馭市民的反對聲音,從而控制社會共識。 其他土地選項討論輕輕帶過 填海爭議在這背景下掀起序幕:政府提出不少維港以內及以外的填海計劃,有民間組織認為維港值得保護,故反對填海計劃,並引起大眾共鳴。政府隨即在1995年出版一系列刊物,向公眾解釋政府決定填海前曾考慮過不同因素,並平衡各方利益,以游說市民支持填海是香港發展的唯一出路。以《繼往開來、移山填海》(英文版名為The Quest for Land)小冊子為例,內文強調土地需求從不間斷,而填海是香港開埠以來一直倚賴的土地供應來源,為滿足經濟增長,「我們必須繼續填海,以增闢土地」;小冊子又以數段宣揚填海好處的文字輕輕帶過其他土地選項的討論,以致發展新界等其他替代方案受忽略。政府也出版了地理學家最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