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8的文章

20140608-綠色生活:打火呀,撲山火猛將出動

綠色生活:打火呀,撲山火猛將出動 2014年06月08日 【明報專訊】自小以為救火是消防員的專屬職責,原來消防員不是唯一的救火英雄,郊區山火如沒有對人命構成威脅,消防員不一定出動,救火重任便落在郊野公園的前線員工身上。 他們當值時無暇打排球,還要處理日常林務工作,植樹、維修、清潔,身兼多職,日曬雨淋,即使身體疲累,當有山火出現便立即換上防火衣,山過山、嶺過嶺,搶救林木不手軟,為免辛苦打造的翠綠樹林變成滿目瘡痍的焦土。 郊野救火英雄,沒有消防車,亦沒有街喉接駁水源,漫山野火如何撲救? 位於城門郊野公園內的山火控制中心,每到山火旺季是最忙的時候,二十四小時有人當值。漁護署防火主任程天成在山火控制中心掌握情報,如發生山火,便分派就近的滅火隊前往火場,「香港十九個郊野公園管理站均設有滅火隊,每逢秋冬的山火季節當值,按當天的溫度,濕度等,將山火出現機會分為A至E五個級別,並分派一定數目滅火隊候命,如A級為最高危,會派十三隊人當值,E級危險程度相對較低便派兩隊,每隊約七至九人」。 山火瞭望台 通風報訊 山火除了靠市民通報,更重要是山火瞭望台發揮的功能,程天成表示:「全港設有十一個山火瞭望台,分佈在香港不同高處,在山火季節派職員駐守,當職員看到山火,便通知山火控制中心,負責的滅火隊長即時和當值的滅火隊前往火場救火。」 山火多屬人為因素造成,最常見是掃墓人士焚燒冥鏹香燭後,未有將火種完全熄滅、遊人在非指定位置燒烤或煮食。甚至近幾年流行的放孔明燈,也會引致山火的風險。山火數字雖然由九十年代平均每年一百宗,下降至現在每年平均二十至三十宗,不過,山火影響動植物,摧毁樹林,更影響生命安全,數目應進一步減少。 無消防車、街喉接駁水源 山火怎樣救? 郊野公園滅火隊的救火工具主要有火拍及水槍。滅火隊員各自背着載有十六公升水的水袋上山,勿小看水袋的十六公升水,主要功能是令火降溫,有助藏在泥地下的火屑熄滅,當火變細,滅火隊便即時上前用火拍打火,拍熄火種後還要在地上「碎幾吓」,將火屑撥散,以防死灰復燃。若火勢升至二級,影響民居或危害人們生命,滅火隊便和消防員合作救火。如沒有車路,職員需徒步登山,一些難到達的地方,如西貢南蛇坳、長咀等,飛行服務隊會出動接載滅火隊或投擲水彈。 火拍頭 為何燒不着? 即使是新製的火拍,外觀仍比較舊,因為是用舊消防喉,裁

20180731-鄺俊宇:你曾經愛上一個壞人嗎?

鄺俊宇:你曾經愛上一個壞人嗎? 21:20 31/7/2018 你曾經愛上一個壞人嗎?真諷刺,你明知道他不是那麼好,但你還是愛上了他,好友們都曾經勸過你,但你就是如此的不受控制,明知道會痛,但你還是開始了這一段不能回頭的愛情。 明知道他是壞人都愛上,這是一種怎樣自虐的心態?有時候真的很難說個究竟,愈是覺得他不好愛,愈是容易身陷在糾纏裡不能抽身,理性清楚的告訴你,若你選擇繼續愛下去,最終受重傷的只會是你自己,但你的反應如何?繼續勸自己不再愛,卻繼續愈陷愈深,不能自拔。 讀著這篇文章的時候,你還在愛著他,還是終於已抽身離去?好像比較少聽見一個結局,是女孩終於感動到男孩洗心革面,從此與女孩幸福美滿。太難了,最痛苦的,莫過於我們當中不少人曾經以為自己有能力去改變他,但結果呢?被改變的人是你自己,你被他改變得習慣了心痛的感覺,你被他改變得習慣期望被落空的感覺,你一切都遷就他,卻不自覺地把自己逼至牆角,你為了愛這一個壞人,結果你連自己的感受也忘記了。 可惜,你選擇了一個壞人來愛,他的人壞,無論你有多好,都不能跟這個人編織一段幸福的戀愛,當你寂寞地度過了好一段有苦難訴的日子後,你才頓然醒覺:「實在不能再這樣子下去了。」 能夠抽身離去的人,傷痕累累,但總算上了人生寶貴的一課書,當你以為你能夠改變他的時候,其實被改變的人是你自己,而這改變是令你愈來愈忘記疼自己,這樣的經驗真的不需要多,一次就夠了,畢竟我們都受不了太多次的傷害。 你曾經愛上一個壞人嗎? 請不要因為他的壞,而改變了你本來的好。 P.S.感謝各位,新書《謝謝你 傷過我》於書展創下佳績,將登陸全港書店;同名歌曲,Jessica 簡淑兒​主唱,已同步派台及登陸各大音樂平台,「謝謝你傷過我,才令我後來懂得怎堅強。」 鄺俊宇

20180730-劉細良:黃偉綸,你冇講錯!

劉細良:黃偉綸,你冇講錯! 2018年07月30日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一句引用東野圭吾的言論「警察都唔一定個個係好人」,竟然遭警察員佐級協會發信表示極度遺憾,更荒謬是黃偉綸翌日致函回覆協會講sorry sir,指得知協會會員的不安和疑慮,「絕非有意冒犯和針對香港警隊和廣大盡忠職守的警務人員」。 黃偉綸在回覆警察員佐級協會的信中指,他當時言論主要想表達的觀點,是「人性有其複雜面:傳統被標籤為反面角色的人物,可能亦有善良的一面,而被冠以正面標籤的,亦未必百分百完美」。他希望透過回信,向協會說明自己「支持香港警隊的清晰立場」,又認為自己當日的說法有可改善的地方,並為自己當時未清楚說明觀點所引起的疑慮深感不安。措詞冇用致歉,但姿態上等如跪低。 一句「阿媽係女人」的評論,有常識的人絕對唔會認為是唱衰警察,而最重要係佢發言的語境,是在書展中討論要理解人性不能純粹睇表面,是小有的局長擺脫官腔新聞稿,講人話。任何官員今日拋下一句「社工、教師、律師、會計、公務員都唔一定個個係好人」,肯定唔會引起該專業的團體、工會出嚟表示遺憾,因為冇人會咁低B,斷章取義,理解能力低之餘,仲衝出嚟高調表態認為受冒犯,搞大件事去犯眾憎。結果,黃局長跪低後,網上大家就列舉今年警務人員犯法的案件統計,表達對員佐級工會囂張的不滿。 黃偉綸跪低認錯事件,唔係食花生,又或者警察玻璃心咁簡單。首先跪低是否政府集體決定,息事寧人,要黃局長向警察認錯?如果係,就知道現屆政府玩完。因為件事誰對誰錯,一字咁淺,只要用常識判斷,就知員佐級協會借勢「亮劍」。正常做法是由保安局局長責成警務處長處理,要協會收聲,甚至收回聲明。依家反其道而行,明顯員佐級協會有政治後台撐腰。黃偉綸政務官出身,葉劉做保安局長年代跟佢,對紀律部隊有認識,唔係盲毛一名,事件私下拆都唔得,要局長公開跪低認錯,這就是說明事件並非一場誤會,而是有人認為黃言論在政治上「影響惡劣」,必須通過公開表態去糾正。 警察工會淪為政治喉舌 一個前線警員工會,以往是作為管理層就警員待遇福利諮詢意見的組織,但近年在政治操作下,工會變成政治喉舌,在幕後政治動員下,熱衷於政治表態,由林慧思罵警事件開始,到撐七警晒馬集體爆粗,要求立辱警罪,你幾時見前線警察咁多聲氣,做埋警務處長嗰份,更可悲是保安局長及處長,又會繼續縱容他們,導致今日警察比麥理浩ICAC成立引發警

20180305-CUP:東京貧民幽谷:看不見就不存在了

CUP:東京貧民幽谷:看不見就不存在了 2018年3月5日 難以想像,現今繁榮的東京淺草寺,幾街之遙曾是龍蛇混雜的貧民區。 「山谷」位於東京都台東區東淺草的位置,在江戶時代,是奧州街道與日光街道的江戶入口,相當於商人與旅行者停泊的住宿地。明治時代工業革命之際,「山谷」發展成木造廉租屋群,大正時期曾因地震所引起的火災全數燒毀,及後重建,當時大概有 5,000 人聚居。 時移世易,二戰東京大空襲後,首都一片頹垣敗瓦。確切數字難以統計,但推算大概 10 萬至 31 萬人流離失所,居於臨時搭建的木屋中,其中逾 8 成都集中於上野公園。難民眾多衍生出治安問題,當時媒體將上野公園描寫成犯罪者與娼妓的巢穴。昭和政府為了清理人口,於「山谷」安排臨時房屋,並交由酒店住宿業代為管理,所以木屋群都各自冠上「東京都民生局委託東京簡易旅館組合連合會經營淺草支部帳篷酒店厚生館」的名稱。 解決了居住的問題,但生計仍需有著落。底層民眾於百廢待興的東京中沒多少選擇,沒有工作能力的老弱殘障就被移送到收容設施;女的有少許姿色就成為娼婦,男的身體健康則成為日薪工人,或加入黑幫。由 60 至 80 年代,「寄せ場」內黑幫與勞動者爭鬥等原因暴動頻發,但始終都存在。警察不會取締「山谷」等地,因為那裡被當成「貧民回收場」,將所有「低端人口」趕進裡面,繼而達至隔離效果。外面是文明的國際都會 —— 東京;裡面是不屬於日本現代文明的野蠻風景。簡單說就是將社會問題分離,只要看不見就不存在了。 圖片來源:メンヘラ生活保護受給者のブログ 於是「山谷」就成為東京的「寄せ場」,即臨時僱傭中心,主要是日薪員工聚集的地方。「寄せ場」的名稱來自江戶時代,當時幕府為了強制勞動者工作,設立據點登錄人口,這就是「人足寄せ場」(或可稱為「低端人力」市場)。 「寄せ場」又稱「ドヤ街」,這個字難以翻譯,「ドヤ」是日文「宿(ヤド)」發音的倒置,勉強可以翻譯成「貧民旅館街」。戰後「山谷」中的日薪者 9 成以上是單身男性,日薪工作多短期的,他們回到「山谷」留宿再等待下一份工作。「寄せ場」同時兼具廉租屋功能,但所謂的廉租屋其實不過是一個床位,環境非常惡劣,其倒置的名稱也隱晦地訴說了這是個非人之地。東京山谷、橫濱壽町、大阪釜崎,合稱日本三大貧民旅館街,攝影師大塚洋介在 1983 年出版相集「羅漢たち -横浜寿町ドヤ街の人々

20180727-劉細良:【讀書好】村上春樹與香港道德戰爭

劉細良:【讀書好】村上春樹與香港道德戰爭 2018年07月27日 村上春樹小說《刺殺騎士團長》被評為不雅,同《龍虎豹》並列,需要包膠袋,香港書展禁售,圖書館要閉架,事件成為國際新聞。一個文明的社會,不需要甚麼偉大舵手英明神武,更不需要絕對正確的黨去領導,我們只需要有common sense,即具常識的政府。村上春樹小說是文學作品,這是常識,尤如《大衞像》是藝術品、《維納斯的誕生》是名畫,你因見到大衞的陽具,維納斯的乳房起淫念,去淫審處投訴,這是你有問題。淫審員見到大衞的陽具、維納斯的乳房及村上春樹描述性交的文字,產生淫念,這也是它的問題,同香港社會道德水平無關。《聖經》中也有亂倫、迷姦的內容,是否這樣淫審處要將《聖經》包膠袋?而香港反智的淫審制度竟然會entertain這些道德塔利班,用教條主義方式判斷凡有性愛描寫就等如不雅,現代文學旗手的作品竟要十八禁。 道德塔利班 如果村上春樹的《刺殺騎士團長》是不雅淫褻,那麼香港作家黃碧雲作品中的暴力血腥及怎樣?是否一旦道德塔利班投訴,就來個裏應外合,將黃碧雲作品列為十八禁?大家不要忘記,剛剛就有一個基督教組織去信康文署投訴中央圖書館的童書鼓吹同性戀,經專家評估認為大多數投訴不成立,但康文署為免麻煩,仍然決定將被投訴的童書全部閉架。既然投訴不成立,為何要閉架剝奪自由閱讀的權利呢? 有人質疑文學、藝術是否就有特權?我認為是,首先性本身就不是甚麼「壞事」,莫非基督徒不做愛,不看裸體?文學藝術有性描寫,只是一種表達方式,具一般常識者應可分辨出文學的性描寫與《龍虎豹》的「鹹古」,只有基督徒分不清。甚麼是鼓吹同性戀,甚麼是平權教育,具常識者分辨得出,也只有基督徒分不清。村上春樹十八禁及七本童書閉架並非個別事件,而是近年保守基督教團體發動的道德戰爭。他們動員自己友自薦加入成為淫審員,也動員自己友去作道德警察,投訴他們心中認為不雅的文字及影像。本來,政府應該有官僚把關,英治時代鮮有發生這些反智事件,因為英國人是有common sense,對這些無聊投訴睬你都儍。英治九十年代主動放寬色情管制,將電影分為三級,當時保守的基督教團體群起反對,對於同性戀非刑事化,也聯署登報反對,認為會敗壞社會道德風氣,危言聳聽一樓一變成一樓一龍,遍佈全港,英國人有冇怕麻煩而放棄自由化政策?沒有,你有你反對,我有我實施。 雙重壓迫毀自由

20180720-劉細良:【讀書好】撐粵語:論廣東話與傳統主義

劉細良:【讀書好】撐粵語:論廣東話與傳統主義 2018年07月20日 《香港粵語撐到底》在本星期書展推出。 香港一直被視為半唐番殖民地、不中不英半桶水,英國文化只得其皮毛,香港人懂商業英語,但卻及不上印度精英可以寫出華麗的古典英文。至於中國傳統文化,自大文豪魯迅起就視香港為文化沙漠,四九年後南來內地文化精英,也普遍看不起香港通俗流行文化掛帥的社會,尤其視廣東白話,更是「粗俗」二字的化身。我們自小已接受一種觀念,在文學的世界裏,廣東白話難登大雅之堂,五四白話文才是正統書面語。 粵語文化一直給人通俗以至粗鄙,大眾化,與國語、白話文的精緻雅文化形成二元對立。究竟以粵語為本的香港文化,是否就如四九年後南來文人想像,是寸草不生的下里巴人世界? 今天支持廣東話的人,大多從語言發展史角度去論證,認為粵語保存中原古音,以北京官話為基礎的國語,是北方胡語演變而成,論保存漢族傳統文化,粵語比國語更加優秀。大家有否想過,殖民地的文化統治政策,令香港粵語文化成為中華傳統主義的載體。 粵語是英治香港文化政策的基礎,而我深信香港在英國殖民地時代,一直有意識地與內陸中國進行區隔。大家有否想過香港百多年殖民管治,華人精英階層理應文化「歸英」,猶如印度,視英國文明乃人類文明楷模,何以香港人比內地人更尊重中華文化及傳統呢?香港人的「大中華膠情意結」,其實是在百多年英治時代下培育成長,這是一個相當弔詭的現象,也展現大英帝國就地而治的文化統戰手法。 英治香港的文化政策是在香港保存中華傳統文化特色,港督金文泰是重要人物。自1911年辛亥革命始,英國在香港的戰略考慮,是防止內地席捲全國的新興民族主義浪潮湧來香港,自1905年日本戰勝俄羅斯之後,亞洲民族主義傳遍土耳其、阿富汗及中國。民國初年混亂到二𤳙年代已經趨於穩定,國民黨在孫中山晚年聯俄容共政策下,民族主義情緒與共產黨反帝國主義相結合,國共合作攜手策動1925年省港大罷工,香港經濟全面癱瘓。英國改派「中國通」金文泰來港任總督,緩和「中港矛盾」,金文泰乃官學生;即AO出身,懂中文及粵語,曾將廣東鹹水歌粵謳繙譯成英文,以《Cantonese Love Songs》名字出版。他對於五四運動之後內地出現的文化革命、激進運動及民族主義高度戒備,於是反其道而行在香港提倡傳統國學,香港可以說是「反五四運動」的大本營。金文泰擴充港大中文系成為學

20180529-辣椒文集:甚麼都可計算?

辣椒文集:甚麼都可計算? 2018年5月29日 雷鼎鳴教授運用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 CBA) 參與土地討論,計算郊野公園的價值,他使用造訪郊野公園的人次,在作出某些假設後,得出的結論是如果大家不願每次付400元入場費行山,郊野公園應該拆掉。 有網友戲言說: 「我曾經計算唔殺雷鼎嗚的價值,我使用唔殺雷鼎嗚的人次,在作出某些假設後,得出的結論是如果大家不願每次付400元給我,雷鼎嗚應該被殺。」 CBA的好處是最後得出一個數,簡單易明。但一個數背後蘊含很多故事。 首先,這個方法假設分析者是全知的,知道所有數據。現實上很多數據並不公開,所以做不到。沒有數據只能估算,但有很多數據是不可知的,例如2046年香港有多少人口,雖然統計處有人口推算,但推算是基於假設,例如生育率、移民數、瘟疫、天災、戰爭。「小數怕長計」,生育率增多10%,30年後人口可以多很多萬。有人口學家說過15年以後的人口預測都是不準確的,只能參考。因此,坊間對土地需求估算是否正確已有不少討論。 第二,有些政策牽涉眾多持份者,有機會忽略某些持份者的效益計算。最易忽略的是未出生的下一代。參與決策者是「現在」的人,下一代還未出生,沒有權利參與、沒有權利投票。即使下一代非常重視保育,但他們未出生,無法乘時光機把錢帶到來現世率先買起郊野。現世的人無法知道下一代喜好,所以無法代表未出生的下一代,下一代只能「被代表」。 要計算下一代的效益,帶來第三個問題:折扣率。如果人認為現在的效益跟未來一樣重要,折扣率是1,即是現在和未來的權益相等。折扣率愈高,現在的享受愈重要,未來的效益愈不重要。普遍方法是使用市場折扣率,但已有人指出未必適合。子孫效益應打多少折扣,是個可爭議的問題。 第四是科技突破。較樂觀的人認為科技發展的速度可以解決現在的環保問題,所以可以先發展;有些人認為未來科技將無法修復現在破壞的環境,這樣可以得出兩個結論:一是因無法修復,所以提高對環保的估值;二是無法修復,人類都要滅亡,子孫既不存在,所以毋須考慮他們的效益。科技突破估計偏差之大將導致正與反的分別,但偏偏科技突破是最難估計的。這是CBA一大缺點。 最後,有些東西的效益是主觀的,很難給予一個客觀價值,尤其是去到環保方面。有人說人命難以定價,這部分反而因有數據可參考,所以大約可知社會普遍覺得人

20180729-安徒行傳:誠實的抵抗:短評《香港六七暴動始末——解讀吳荻舟》

安徒行傳:誠實的抵抗:短評《香港六七暴動始末——解讀吳荻舟》 2018年7月29日 圖3之1 - (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程翔的新書《香港六七暴動始末——解讀吳荻舟》面世只有十日,已經宣布再版,足見「六七暴動」的議題仍然受到廣泛關注。坊間雖然已經有張家偉、余汝信、金堯如、李後、周奕及葉健民等著作可供引介及研究之用,不過程翔今次親自仔細解讀吳荻舟的筆記,並且以「綜論」的形式提出多項作者本人對「六七暴動」研究的心得,內容非常豐富。這本書的出版,標誌着「六七暴動」研究的一個新里程。 「六七暴動」的議題受到關注,固然是因為近年出現了一種聲音,要求中共對「六七暴動」重新定性。這種聲音也不單是一種意見,而是化成一種慢慢地匍匐進行的宣傳行動和文化操作,令人不無憂慮,戰後香港人最重要的歷史經驗,是否悄然地被「修正」或者「改寫」。這種擔憂之所以出現,正好因為香港從來都不是一個正視「歷史」的社會,我們的生活處於一種「讓歷史消失的文化」——也就是說,在我們中間,一直以來都默默接受「歷史」只是一種可以供操弄、偽作的「故事」,甚至以輕忽的態度去質疑歷史究竟有沒有真相。更甚的是,我們身邊總有巨大的誘因,讓「遺忘」或者「淡化」成為我們「靈活轉身」、重塑「身分」的巧妙工具。 「六七暴動」真相謎團待解 當然,無論是什麼篡改歷史的企圖,都要面對歷史真實記錄的挑戰。沒有人重視歷史真相的研究,讓歷史回憶變成只是人言人殊的「觀點與角度」問題,正是「讓歷史消失的文化」大行其道的原因。關於「六七暴動」的記憶之所以成為社會焦慮的焦點,正因為我們對「六七暴動」的真相,還是有甚多未解的謎團,就算是已有的基礎認識,也未有廣泛普及,以為過去了的,我們就只能無奈地讓它過去。 在既有的六七暴動言說當中,論者都會討論什麼是導致「六七暴動」出現的成因。「戰後初期社會經濟矛盾」、「本地左派領導方式」,以及「中國文革因素」都被提及,只是不同的人對於三大因素各自應佔多大的比例,存在着不少爭論。 程翔在新書中,既按吳荻舟的筆記,也按自己對各方文獻材料的評比,對「六七暴動」有相當清晰的分析和論斷。作者本人在討論會上,特別突出書中資料可以佐證五大新發現,其中,中共和英國早在1945年已有密約,決定香港在戰後維持作為英國殖民地,以及中共在香港原來存在兩個地下黨系統兩點,尤其令人矚目。 不過以我看來,吳荻舟

20180729-周日話題:疫苗造假:你就是那個代價

周日話題:疫苗造假:你就是那個代價 2018年7月29日 圖2之1 【明報專訊】兩周前,一個段子在中國社交媒體流傳: 晚上吃飯時,一個半生不熟的朋友跟我說,美國太不是東西了,跟我們打貿易戰。「我們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打贏貿易戰」。我心想,你也不照鏡子看看自己,你是那個「我們」嗎?其實你就是那個「代價」。 這個段子的前一個版本是「你也配姓趙」,來自魯迅的小說《阿Q正傳》。底層失業人士阿Q以為自己姓趙,被村中權勢家庭趙太老爺刮了一個嘴巴:「你怎麼會姓趙?——你哪裏配姓趙!」 原來趙太老爺的兒子進了秀才,本來沒有阿Q什麼事,可是他也跟着高興。今天,中國經濟強大了,中上階層都在想着移民或者往國外轉移財產,可是仍然在為基本的生存奔波的底層愛國百姓卻像阿Q一樣,整天為「厲害了,我的國」而自豪。中美貿易戰硝煙燃起之後,黨也不許他們自豪了。 意識自己不姓趙 轉身自尋出路 受黨教育多年的愛國民眾並不都像阿Q那樣不明事理,他們理解趙太老爺的苦衷,他一定是為了應付趙家別的利益集團,才故意打我們的嘴巴。他心裏其實一直裝着我們,等到把那些利益集團——「大老虎」們都關進了籠子,他又會讓我們姓趙的。遺憾的是,愈來愈多的人意識到,自己真的不姓趙,永遠也不會成為「趙家人」。他們或成為「路人甲」(看客),或者轉身獨行,自尋出路。 站住,不許走!這些愛國民眾曾經跟着黨的宣傳喉舌喊「別讓李嘉誠跑了!」如今他們發現,真正跑不了的人是他們自己,因為他們是趙太老爺要「不惜一切代價」做很多事情的那個「代價」:不惜一切代價抗美援朝,不惜一切代價大煉鋼鐵,不惜一切代價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不惜一切代價鎮壓六四運動,不惜一切代價打贏中美貿易戰…… 對於很多人來說,自己作為貿易戰的代價,仍然有些抽象。正當此時,趙太老爺再補了一個嘴巴:你們孩子打的是假疫苗! 疫苗並不是普通的疾病預防或者治療,它預防或者治療的是可能會大規模流行、大面積致人死亡的疾病。因此有人說,疫苗造假相當於大規模殺人。但是,經歷過餓死幾千萬國民、屠殺和平示威學生的「趙家」政權來說,「大規模殺人」的罪行聽上去稀鬆平常,近年來曝光的就有:2005年安徽泗縣甲肝疫苗事件、2007年山西疫苗事件、2009年大連狂犬疫苗事件、2013年康泰乙肝疫苗媒體事件、2016年山東濟南非法經營疫苗案件,以及剛剛曝光的長春長

20180729-尋幽探秘:長洲人的集體回憶—長洲官立中學

尋幽探秘:長洲人的集體回憶—長洲官立中學 22:59 29/7/2018 要知道早期的長洲的人口主要由惠洲、潮州及廣州一帶漁民遷移組成,而後來這個人口稀少的海島開始發展商業,商人以及漁民落地生根,除了有醫療的需求,自然亦有教育下一代的需要。 二十世紀初,由美國回流的華僑吳頌堯先生向政府提出開辦的官立學校,而長洲官立中學就以初級學校的形式於1908年創校,最初的時候是借用的大新街18號的更練館作為第一所校舍,最初只有二十名學生。(更練館,即為社區自組社團維護社會治安,負責區內巡邏剛為「更練」)。接下來阿蹟就為大家簡略介紹長洲官立中學的歷史,深知各位長洲居民更為熟悉此處,歡迎各位留言補充。 繼大新街的校舍後,長洲官立中學的前身亦經歷過數次的搬遷,直到1928年才正式在長洲學校路5B落成紅磚屋校舍,當時的學生亦只有五十餘人。在日本侵華前,長洲官立中學仍未被正名,居民統稱其為「英文書館」。而到淪陷期間,官立學校更被佔用作日軍總部,至1945年日本投降後始復課。 而戰後的十數年,香港的經濟以及社會逐漸發展,人口的增長亦造成學位的歷力,故後來設有上下午班,並且在紅磚建築旁加建三層高的校舍。整體的校舍上,大概可分為舊座,新座以及單層員工宿舍。長洲官立中學幾經搬遷,現今已有一百一十年的歷史,在長洲居民人目中,在長洲教育史上皆有特殊的意義。而校內的紅磚屋校舍現列為二級歷史建築及是現存六幢戰前官立學校校舍之一。 尋幽探秘

20180730-陶傑:中國的「互害型」國民

陶傑:中國的「互害型」國民 2018年7月30日 圖說來源:路透社 中國爆發假疫苗風暴,數以十萬計問題疫苗,因幕後的前國企以廉價為有力人士奪得、私有化再上市之後,獨自悶聲發大財,禍害幼兒健康,導致民憤。 但長達一星期,很奇怪地,「疫苗」此一關鍵詞,在中國網絡並未被屏蔽,亦即有人放任民憤擴大。 疫苗風波引起的大陸網絡民間輿論,也將矛頭內向,除了大罵此一國家富懶得無可醫治,亦指斥中國人民族性之不可救藥。 大陸網絡有意見領袖李月亮指出:中國是一個「互害型」社會。「互害型」(Nation of Mutual Persecution),這個特有之中國國情名詞,也不是今日才發現。 六年前中國網絡興起此詞彙,形容中國食品工業的各行業造假者,其實本人或後代也自食惡果:專出售灌水和化學牛肉的小販,可能自己吃的就是毒大米。出售毒大米的商人,固然發了大財,公司還可能為上市而舉杯慶祝,喝下的卻是工業酒精的假酒。 假酒銷量火紅,釀酒公司員工得到獎金,回家為他們的子女買到的奶粉,卻添加了三聚氰胺。奶粉企業的膳堂,廚房裡卻用化學牛肉烹製午餐。 中國人社會形成許多錯綜複雜的「互害生態鏈」。因為缺乏基本誠信和造假泛濫,加上 GDP 增長巨大,強國崛起意識亢奮,在這樣的社會關係狀態中,每一個中國人同時擔當加害者的角色,也在不知不覺之間,同時是多個受害者。 中國人社會的互相加害化,又隨著美國西方十多年貿易順差的縱容,令中國人短期內獲得物質消費的泡沫的亢奮幸福感。 兩千年農耕的鄉土和親朋鄰里社會,演化為今日的消費爆炸社會、陌生人網絡交易社會,中國人不再受孔子儒家鄉規鄉紳倫理的道德制約。一旦擁有毫無制約的「自由」,其人性之貪婪邪惡,即全面爆發。 新華社「瞭望」周刊記者李松,曾有「中國社會病」一書,指出中國互害型社會的原因,正是所謂「相應的制度改革」停滯不前。此一民族之劣根性在 21 世紀,比起一百年前魯迅的分析,由於今日擁有網絡和電子消費,即更上一層樓,槓上開花。 魯迅是中國民族性的診斷大師,對於中國人的本質描述奇準:「中國人的不敢正視各方面,又瞞和騙,造好奇妙的逃路來,而自以為正路。在這路上,正證明著國民性的怯弱、懶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地滿足著,即一天一天地墮落著,但卻又覺得日見其光榮。」 社會是人組成的,人是社會的細胞。甚麼樣的社會孕育甚麼樣的人民

20180718-FLAK聊軍事:六代機標準為何?

FLAK聊軍事:六代機標準為何? 2018年7月18 本文原刊於2016年2月的第378期全球防衛雜誌,原題為:【諾格公司揭露第六代戰機概念】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flak%E8%81%8A%E8%BB%8D%E4%BA%8B/%E5%85%AD%E4%BB%A3%E6%A9%9F%E6%A8%99%E6%BA%96%E7%82%BA%E4%BD%95/841489372706465/

20180729-呂秋遠:老公跟女同事外遇怎麼辦?

呂秋遠:老公跟女同事外遇怎麼辦? 2018/7/29 — 9:18 這位姊妹,老公跟女同事外遇怎麼辦?這已經是每個月都至少會有人問八次的話題,但是有鑑於許多人對於具體操作方式還是不甚了解,我就再把SOP再描述一遍。 首先,你先得確定你自己,還要不要這個人。請別老是說,「我們要是離婚,孩子就沒有爸爸、我們就沒有完整的家了。」乖!你們要是離婚,孩子還是有爸爸,只是你沒老公而已。而且,家還是完整,只是分你家與他家而已,都很完整。假設你已經不要這個人,問題到此結束。提出通姦的刑事告訴、離婚的家事訴訟、侵害配偶權的民事訴訟,清爽結案不油膩。 如果你還堅持資源是可以回收的,那麼下一個步驟,就是要確定他要不要回歸家庭。如果不要,那麼回到通姦、離婚、侵害配偶權這裡,一樣結案。或者你也可以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直接寫離婚協議書也是方法。不過通常會卡在小孩的監護權(親權)與扶養費的多寡,這部分談不好的話,一樣回到通姦、離婚與侵害配偶權,法官應該會還你公道。如果談得好,那就簽字結束,一樣不黏牙不沾手。 倘若,他要回歸家庭,那麼就得要測試究竟有沒有決心。基本上,答應要回歸家庭,但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人還是很多。也就是說,嘴巴說要,身體倒是很誠實的情況,到處都有,所以要一點時間觀察。而且,回歸家庭的人,不會說出那種「你不該一直沈溺在我外遇的情緒裡,我都走出來了」、「我們真的分手了,他不會是我的,我也不是他的。我們沒有了,真的」、「既然我還是人夫,我只能說我們相見恨晚」云云的鬼話,這代表他根本就是心存惋惜,請你務必大開殺戒。 畢竟有些人想回歸家庭,只是因為他再也找不到身兼看護(照顧「他的」父母)、保母(照顧小孩)、掃地僧(整理家裡)、廚師(準備晚餐)、性工作者(第三者難免沒空)等族繁不及備載身份的幫傭,而且一個月只要付一萬元不到(甚至更低),就有非常好的效果。所以他才「想」回歸家庭。所以,就算他決定回家,家也不是旅館,由不得他想來就來,旅館還得預約與付錢,不是嗎? 但是,如果已經決定要原諒,就不要疑神疑鬼,這樣大家都累。只要通過幾個基本的小測試,就請放下屠刀,好好相愛。外遇過後,如果決定要原諒,就不要兩面三刀,他也是,你也一樣。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 首先,請他寫下悔過書,把所有過去發生過的外遇情事,如何認識、在哪做愛、去哪逍遙,通通寫下來。並且保證,以

20180730-素黑:這樣過,你就甘心情願沒遺憾?

素黑:這樣過,你就甘心情願沒遺憾? 22:36 30/7/2018 最近看過幾個個案,案主都是不滿意已變壞的婚姻,可就是沒有勇氣停止和了斷,因為害怕更不知道往後一個人的生活如何過,是否會過得好。 他被妻子緊緊地操控著自由,回家是每天叫苦的事,但他不敢離婚,雖然活得很痛苦,可沒那份勇氣。他說:「不想改變了,『都』五十多歲了。」假如他能把心態調到「才」五十多歲,人生還有大段路要走的話,可能就願意鼓起勇氣重整婚姻了。 她埋怨丈夫不上進,沒風情,但他人老實,做家務,照顧她。她悄悄有了出軌的情人,對方卻只是貪婪她的財富、事業和提拔。她既內疚也貪戀,進退兩難。問她若沒有情人的出現,她會離婚嗎?她說不會,就這樣熬下去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讓自己活成這樣不堪的人到底是誰呢? 你就不能重建自己的生活嗎? 你不想或不敢改變現狀,是因為害怕將來可能比現在更不好吧。事實上也可能會過得更好。不改變便原地踏步,改變便可能有轉機,捫心自問你還有多少路要走,這樣過你就甘心情願沒遺憾嗎? 我有一個女朋友,她遇不上真心愛的人,對婚姻沒幻想了。但她想當媽媽,年紀漸大了,結果去做試管,做人大工程前後花了幾年,也花了很多錢,結果生下了孩子,回頭看覺得很值得,儘管旁人都不理解她。她說:「我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靠不了別人便得靠自己,愛好自己和孩子人生就夠了。」 過得好不好,苦不苦,都是自己的選擇。 素黑

20180730-馬嶽:日深的操控與倒退

馬嶽:日深的操控與倒退 2018年7月30日 近日在作文獻回顧的時候,發覺近10年政治學上多了很多研究選舉操控的著作,這自然反映在混雜政體充斥、世界民主退潮之際,選舉操控愈來愈普遍,專制政權對各種手段例如選區劃界、賄選、種票、武力威嚇、控制登記、操控傳媒來操控選舉,愈駕輕就熟。 單沙(A. Simpser)在2013年專著《為什麼政府與政黨會操控選舉》中問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不少國家的專制領袖像普京其實不需操控也應可贏得選舉,為什麼仍會樂此不疲地過度(excess)及明目張膽(blatant)地操控選舉? 單沙的答案是:過度而明目張膽的選舉操控,目的不光是為了贏選舉,而是可以帶來很多有利專政的間接後果。最重要的是政府希望透過操控選舉大勝,令反對派及國民高估其實力和能量,令支持者或金主不敢亦不想背叛,也會打擊反對派士氣。日積月累,反對派認為執政黨不可被打敗,反抗意志會削弱。反對派支持者在明知選舉受操控一定輸下,投票意欲會下降,正中當權者下懷。這樣造成惡性循環,即在日深的操控下,政權和反對派的力量會此消彼長,力量對比會「弄假成真」地愈擴愈大。像今年俄羅斯總統選舉,普京可以拿得七成多選票,只因反對派完全不覺得有任何打敗他的機會。 一般相信過分的操控會影響政權認受性和激起人民反抗,但單沙也指出這可能在第一次選舉影響較大,如果選舉操控持續深化,政權每一次的認受性損失(legitimacy loss)會遞減,而部分人民或反對派也可能喪失抗爭意志。 持續深化操控 令反對者失反抗意志 這對分析香港近年的選舉和政治狀况有一定啟示。香港近年的選舉受操控情况愈來愈厲害,從宏觀角度看,香港反對派根本無法染指行政權力,在立法會長期居於少數,能威脅政權的機會絕無僅有,為什麼還要不斷加深操控?正如補選時眾志和周庭被DQ(取消資格),但其實沒有被DQ的姚松炎輸掉對建制更有利呀。 但持續深化的操控和蠶食自由,是會令反對者逐漸喪失反抗意志。正如佔領運動對一代人帶來政治覺醒,為2015年區議會選舉和2016年立法會選舉帶來破紀錄的投票率;但在接連DQ後,「打沉」了一代年輕人,2018年補選的數字顯示年輕人投票率明顯下跌,愈年輕的群組比2016年下跌愈多。很多人在持續的反抗無效中感覺乏力,於是對政權的對自由和公平的蠶食,抵禦能力愈來愈低,慢慢習以為常,社會進一步向專制倒退

20180730-區家麟:古巴網絡黑洞

區家麟:古巴網絡黑洞 2018/7/30 — 11:09 圖片來源:作者網誌 古巴城鎮的廣場上,常見「異象」:男女老幼無懼毒太陽,有樹遮陰的位置不坐,偏偏選中烈日當空的地帶,不管暑熱高溫,撐一把傘,wifi 上網。 古巴是世上少有手機上網仍然極不方便的國度,國民若非大富大貴,上網必須到指定露天廣場的 wifi 熱點,或蹲在大酒店牆外,有如乞食一樣試圖吸盡酒店大堂路由器漏出來的訊號,由於人人患上互聯網饑渴症,微弱訊號常被攤薄只餘龜速,那些敢為天下先,毋懼酷熱陽光的人,才能獨佔高速網絡。 由於價錢高昂,大部分民宿與餐廳尚不能上網,旅客要先到國營電訊公司買儲值咭,再找 wifi 熱點輸入密碼,才能回到文明。熱點不難找,見到廣場角落,無端端聚集一堆低頭族,對着手機視像通話又笑又喊就是了。 古巴的互聯網雖然逐漸普及,但本地人要在家中上網,據聞要七至八百美元安裝,在古巴屬於天價,是普通人兩年人工。互聯絡發展慢,有人認為乃古巴政府刻意為之,方便專制政權繼續愚民,政府暫時不用擔心批評聲音壯大、還未需要認真審查社交媒體,共產黨治下,古巴竟然還可以上臉書,幾乎要感恩。 當今旅行,手機永遠在線,身處半個地球之外,繼續八卦繼續追新聞,彷彿從沒離開過香港。古巴有很多網絡黑洞,旅途中三兩天完全斷網,真正不問世事,再次發現,世上沒有必覆的留言,也沒有必讀的即時新聞。放下手機的羈絆,盡情於異鄉探索;旅行,本來如是。 這是一個要盡快到古巴遊歷的理由。 區家麟 曾經夢想浪遊世界,竟然實現了一大半。行過萬里路,又發覺,不如讀萬卷書;很多話要說,請讓我慢慢說。

20180722-明報:未來城市:身分證前世今生

明報:未來城市:身分證前世今生 2018年7月22日 1980年10月,抵壘政策撤銷前,人們前往金鐘華人延期居留辦事處輪候登記領取香港身分證。(三聯書店提供) 圖10之1 - 1980年10月,抵壘政策撤銷前,人們前往金鐘華人延期居留辦 . . . . . . (三聯書店提供) 【明報專訊】一夜之間,街上所有政府換領新身分證海報中的男子齊向前被人用墨水添上兩撇八字鬍鬚,這件事是陳大文做的,因為陳大文不忿他在海報上的位置被齊向前取代。以上是西西短篇小說《陳大文的秋天》。今年底,我們又要換新身分證了,示範海報變成名為申智能的女子,今次沒有人破壞海報,取而代之是有兩位學者趁機出版《香港身份證透視》第二版,揭秘香港身分證的前世今生。 四階段見證戰後變遷 「身分證見證香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變遷,四個主要階段,由1949年港英政府推出證件,因為新中國成立,擔心中國收回香港;之後黑印、綠印身分證反映新移民的湧入;72年確立市民居住滿七年是永久居民,香港社會真的趨向穩定下來。56年、67年都有暴動,72後穩定下來;回歸前身分證改變了,取消殖民色彩。好有趣,呈現出香港過往七八十年的歷史。」《香港身份證透視》作者鄭宏泰道。 在1945年4月至8月日佔時期,政府要求十歲以上香港人都要申領住民證,為了嚴密監管侵佔區的香港人民,防止游擊隊藏身民間,「發身分證是假象,實則是要入你間屋,知道有多少人住,有無人屈蛇。」不過,此書指出因為住民證實行日子只有四個月,加上領證人數不足40萬人,與當時200萬人口比較只屬小部分,因此從應用和普及角度來說,不可以稱為身分證的真正開端。 卡紙變膠面 手寫變打印 而第一代身分證則要數1949年港英政府為防止共產黨來港進行活動所推行的人口登記政策,但凡12歲以上香港居民都要交照片、打指模和辦領個人身分證。「當時強硬規定打指模,社會的反對聲音激烈,因為在華人社會打指模是不祥的,只有簽賣身契或犯人才會打指模。」不過港英政府一於少理,1953年則以「已具有香港身分證的市民,均可申請配米證」利誘人們登記。「但以前就算有身分證都可以遣返你回內地,身分證基本上沒太大用途。」 1960年出現了膠面身分證,代替昔日的硬卡紙質,防止破損,亦由手寫字變成英文打印,更開始分成成人和兒童身分證。1971年,因為大量新移民湧入,故身分證分

20180730-素黑:向潛意識植入意象

素黑:向潛意識植入意象 22:25 30/7/2018 她說上過一個禪舞和冥想課後覺得很玄,愈來愈混亂,迷失了自己。我追問後發現她的迷失可能跟那些課無關,只是太受介紹她去上課的女朋友影響。可那女朋友其實也沒甚麼,只是跟她多談了一些身心靈的話題,說過「人生就是體驗」這種話,她以為是叫她放下道德和原則去嘗試未做過的事。 她已婚,生活平淡,戀父情結,喜歡大齡男人,丈夫卻不是。某天另一個女朋友鼓勵她去談個戀愛便會開心些,她便中邪一樣看上一個公園認識的大齡男,明知對方有妻也要去「體驗」,結果被其妻發現後到她公司找她,她才醒悟自己錯了,羞愧至極,無法原諒自己。突然記起六歲時被鄰家男孩企圖性侵時母親及時阻止,後罵了她一聲「婊子」。當時她覺得很受傷,多年後提起,母親說都忘了,說是那時低下層的人慣用的表達方式,不代表甚麼。她不肯原諒母親,不接受母親當時可能也無助,卻終歸成為她口中的「婊子」。 母親的口業,她的執著。 這是向潛意識植入意象的典型案例。判斷能力弱、容易被影響的人,會胡亂拼貼接收到的信息,植入潛意識後便變成一團迷糊的意象,對越否定的事越敏感和執著到極致的話,便會實現那意象。像她從感到委屈,懷恨,到自我否定,覺得自己不配被愛,導致婚姻不快,迷懵地當了小三,最終也羞於原諒自己。 命運到底誰來決定?不好說,但愚笨、死執和不智的自我判斷卻很要命。 素黑

20180727-素黑:最忌不清不楚加上懶

素黑:最忌不清不楚加上懶 2018-07-27 在看個案時,除了是教案主處理情緒問題外,花最多時間便是替他管理自己的混帳生活。 生命管理,就是仔細地、清楚地從基本做好,懶不得,推不掉。 舉個例。她三十歲,單身,月入不少,沒家庭負擔,卻失去生趣,情緒雜亂,受壓時容易在公司哭,好丟臉。發現她對生理周期極無知,已有婦科病徵。教她用年曆卡做每月來經紀錄,再三提她不要用分頁的月曆,這樣,再笨的人也能清楚比較每月的來經期差異。來經日標紅色,壞情緒日標藍色,兩者之間的關係便一目了然,壞情緒的頻率便畢露,婦科病徵便可有條追溯,方能對症下藥。 再教她重建安全感,為何每月零存款令自己心虛。問她錢應如何花是沒用的,和她即時一起計算更實際。食物、買衣、保險、房租、交通、娛樂、學習、其他,逐一算出必花金額,便知每月可存多少錢。啊,恍然大悟,原來一直零儲蓄是因為隨性亂花沒概念,清晰後便好控制,好調配花費。 再看為何花了巨款學習英語和健身還是沒效果,都已請私人老師和教練單對單教授了。原來是表達和溝通問題,事前沒向老師強調目標是想練口語、想收肥屁股和大腿,也沒預定能達標的時間表,老師當然不在意,也可能在拖延她。教她把要求清晰說出來,和老師商量多少天能達甚麼效果,努力半年,便知是否應換老師抑或該放棄,做別的。 改變自己,最忌不清不楚加上懶,必然沒效果兼失望,加劇壞情緒。 素黑

20180725-素黑:別問蠢問題拖延時間

素黑:別問蠢問題拖延時間 2018-07-25   她明知那個男人有未婚妻,主動追求她,她便投入戀愛去。可他從沒有給過她任何承諾,擺明只要情慾關係不要負責任,她還當作是正常戀愛,一廂情願地期待某天他和伴侶分個乾淨,和她在一起。說她是傻女也嫌把她的智商看得太高。分明是個陷阱,她卻不顧後果踩進去自焚。 「看著他從訂婚到結婚,我們還偷偷在一起,想到他們婚後會做的事便發瘋。我一直把他當做正常男朋友,期盼著他承擔我的生命,為我解決問題,讓我依賴,我根本找不到自己。前星期他說分手,說我們其實不可能,我又崩潰了。」 我說:「他已婚,還和你在一起,也沒叫你等他,這個男人可以要嗎?」她無言。問她願意主動分手嗎?她無言。問她還在等甚麼,等他離婚嗎?她點頭。問他有說過會離婚嗎?她搖頭。 她很清楚這段關係的出口在哪裡,我要她親口說出來,對自己的無知負責任。她靜默了半天,最後很費勁才肯低聲說「應該分手」,一直哭崩。她努力作最後的挽回問:「我和他的愛裡面有做對的地方嗎?」我說喜歡他可能沒有不對,但光說喜歡或者愛,現在還有意義嗎? 她掙扎,繼續問:「你看過類似的個案,是否都必然要分手解決?我是否活該?」 拉別人的個案比較不能減少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是活該又怎樣?別問這種蠢問題拖延時間。愛錯了便要停航,勇敢地放手,重整人生,停止繼續傷害自己才算做對了。 素黑

20180603-德國之聲中文網:憶六四,義工回顧29年漫漫長路

德國之聲中文網:憶六四,義工回顧29年漫漫長路 20180603 每年一進五月下旬,不少香港人的心里就開始泛起陣陣漣漪。今年距離1989年6月,足足29個年頭。那一年,百萬香港人上街游行集會、聲援國內民運,這成了一代港人的集體回憶。 張賢登29年來不間斷地參加六四紀念活動 (德國之聲中文網)29年,支聯會六四悼念活動從無間斷。當天的百萬參與者,今天卻因為不同的原因,走上不同的軌道,對六四悼念換上不同的態度及響應;一部人已經換了政治航道,對六四悼念慬慎回避;更多的人,心里沒有忘記,卻在不一定參予的狀態下,渡過酷熱的五六月天。 29年風兩不改 對支聯會的義工們來說,每年5月下旬,雙腳便自動歸位。29年來,從沒間斷,風雨不改。張賢登是義工糾察,除了89后頭几年沒有參加晚上集會外,其余時間,每一年支聯會的游行及晚會,都一定有他的蹤影。 張賢登是六十后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他本是一名小學敎師,教了十多年書,現在從事雇員培訓的工作。一九八八年就讀師范學院時,正值學運低潮,他當上了學聯主席。八九年遇上北京學生運動,也正式擠進政治漩渦,從此生命與六四事件緊扣在一起。張賢登說,89年他學懂了唱《義勇軍進行曲》、《血染的風釆》及《國際歌》。89年4月,胡耀邦逝世,他和同學們罷課,又在新華社門外絕食几天,教他感動的是老師們都跑來支持及慰問他們,又協助他們順利畢業。期后,百萬香港人上街游行集會,"香港人與內地同一脈搏,是真真正正的血濃於水!"張說,89民運也是香港市民最團結的時候,令他十分懷念。 血濃於水薪火相傳 6月4日那一個晚上,張賢登留守在學聯辦公室,以僅有的通訊設備--傳真機發送國內示威學生的最新消息,突破新聞封鎖。那一幕,盡管已隔了29年的時空,卻仍然是這般的真實及深刻,"那一個晚上我沒有時間哭,我把悲傷化成力量,通宵達旦地發送訊息。" 當年的熱血青年,今天已是年過50的中年人。然而,訪問一刻,一觸及天安門母親,六四29年未平反的時候,張賢登雙目通紅,努力地壓抑着情緒,良久不能說話。也就是這一顆單純的信念,驅使他29年、風雨不改的參予六四悼念活動。張賢登強調,每年平均有十多萬人走出來參加悼念活動,對中國六四家屬、維權人士是一個不離不棄、振奮的支持。敎他感動的,是許多義工像他一様,29年風雨不改,從不缺

20171007-BBC專訪石黑一雄:我在不確定的時代寫作

BBC專訪石黑一雄:我在不確定的時代寫作 2017年 10月 7日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一開始並不相信自己獲獎 日裔英國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榮獲2017諾貝爾文學獎。 瑞典皇家學院表示,石黑一雄的作品揭示了"人類與世界相連接的視覺感觸之下的深淵"。 他的代表作包括《長日將盡》(The Remains of the Day)和《別讓我走》(Never Let Me go)等。兩部小說都被改編成了電影。他本人於1995年獲得大英帝國勳章。 這位62歲的作家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一次"讓人目瞪口呆的誇讚"。 英國演員凱瑞·穆里根出演了根據石黑一雄小說《別讓我走》改編的電影。 BBC第一時間聯繫石黑一雄時,他承認自己還沒有和諾貝爾獎委員會取得聯繫,並且不確定這是不是一個惡作劇。 他後來表示,"這是一個巨大的榮耀,原因是它意味著我跟上了在世最偉大作家的腳步。因此這是一個巨大的嘉獎。" 他希望諾貝爾獎能成為一種正能量。"世界正處於非常不確定的時刻,在這一時刻我希望所有的諾貝爾獎能夠成為給世界帶來積極影響的力量," "如果我能在一個不確定的時代為營造積極氛圍作出一些貢獻,成為其中的一分子,我將深感榮幸。" 石黑一雄是誰? 他1954年出生於日本長崎,5歲時隨家搬到英國,他的父親在薩里大學(Surrey)申請到了一個海洋學研究的職位。 他在肯特大學(Kent)學習了英語和哲學。 他在東安格利亞大學取得了文學碩士學位,專業方向是創造性寫作。他的導師是Malcolm Bradbury和Angela Carter。 石黑一雄獲獎的消息宣佈後,他在北倫敦的家湧進了大批記者。 他的論文成為他第一部受到歡迎的小說,並在1982年出版,書名叫《A Pale View of Hills》。 他的作品《長日將盡》曾獲英語文學重要獎項布克獎。 他的作品還包括了電影和電視劇劇本,題材涉及回憶、時光和自欺欺人。 諾貝爾獎委員會讚揚了他的最近一部作品、2015年出版的《被埋葬的巨人》(The Buried Giant),稱該書挖掘了"記憶和遺忘以及現代歷史的關係,幻想與現實的關係&qu

20180611-沈旭暉:解讀特朗普外交天書:《The Art of Deal》

沈旭暉:解讀特朗普外交天書:《The Art of Deal》 20180611 在傳統國際關係研究,有一系列學術著作介紹外交策略,但以商業世界倫理切入外交的並不多。直到特朗普出現,商業和外交之間的界線忽然變得模糊,由於他本人根本無視一切外交潛規則,各種學術理論都不再適用,美國外交卻變得「商業化」,能夠閱讀箇中脈絡的天書,唯有特朗普本人的著作:《The Art of Deal》(交易的藝術)。讀過這本書,除了能明白特朗普外交的「做deal」思維,也會發現他真的是金正恩知己,因為北韓擅長製造危機、從中取利的「brinksmanship」外交,根本和特朗普的「做deal外交」一模一樣,但沒有美國的國力,卻顯得小巫見大巫。 《The Art of Deal》在1987年出版,是特朗普與記者Tony Schwartz共同著作(相信是本人口述、後者代筆),講述自己成長經歷、及在房地產界的成功事蹟。當時的特朗普並沒有政治潛能,卻因為種種不合常規的從商手法、財大氣粗的形象,成為財經界風雲人物,本書一出版,就創下《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位達13週、並持續48星期榜上有名的驕人記錄,入屋程度、「影響因子」,超越同年所有國際關係學術著作的總和。這本書除了為特朗普帶來巨額版稅收入,亦讓他的名字更家傳戶曉;他本人有了「理論基礎」,也堂而皇之晉身「大師」之列。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特朗普曾自豪地說過這 書是他最驕傲的成就之一,並呼籲支持者購買。 「The Element of the Deal」 上任美國總統後,特朗普在國際舞台上接二連三做出令人震驚的舉動,對美國從前簽訂的條約、對盟友的承諾幾乎都置之不管,對對手的文攻武嚇程度前所未有的提高,從前不能說的話都說過,從前要說的門面話卻都懶得說,和中國及盟友的貿易戰、峰迴路轉的美朝關係、稱呼蔡英文「台灣總統」、退出伊朗核協議、重新審議北美自由貿易協議、退出TPP、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但有保留迴旋空間……種種行為,在國際關係科班學者眼中無不大搖其頭,但站在商人角度,將一個又一個案例看成一場一場的「deal」,互相之間又能借力打力,背後思路就一目了然。《The Art of Deal》有一章節談及交易成功背後的十一大要訣,可視為特朗普處理美國外交的心法,絕對是金正恩和全球領袖必讀: 「Think big」:要有宏觀格局

20180601-【獨家專訪】深耕印度13年,殷琪為何「不玩了」?

【獨家專訪】深耕印度13年,殷琪為何「不玩了」? 天下雜誌649期 採訪整理 劉光瑩 2018-06-04 在印度耕耘基礎建設十多年,殷琪認為,崛起的印度中產階級的確是商機,但對有意進軍的台灣企業來說,仍有許多挑戰,建議得考慮清楚再行動。 圖片來源:王建棟 「打印度就等於是在打世界盃,」13年前,欣陸投控董事長殷琪就大膽前進印度市場,但就在基礎建設商機起飛之際,她為什麼決定不再競標任何新的工程?殷琪接受《天下》獨家專訪時笑稱,「在印度可以生存,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生存,到月亮都可以生存。」台灣企業一頭熱之前,得先做好哪些功課? 欣陸投控旗下的大陸工程,是最早耕耘印度的台灣企業之一。13年來,大陸工程在印度拿下許多標案,包括德里地鐵、班加羅爾地鐵、海德拉巴高架道路等,目前還有4個在建工程。 欣陸投控去年營收獲利都創新高,又正值印度力推單一國家最大規模的基礎建設計劃,印度經驗最豐富的大陸工程,卻決定不再競標印度任何新的工程。 不只大陸工程,西方國家很多工程公司這幾年也都陸續退出印度。 到底發生什麼事? 久未露面的欣陸投控董事長殷琪, 接受《天下》獨家專訪,道出印度基建工程風險太高,導致大陸工程很多工程款沒收到,衍生數十個必須上法院的仲裁案。此外,很少人願意留在印度,也是經營印度的一大難題。 兩年前我們決定,在印度停止投新的標案。我們目前在印度的兩大目標就是:上法院,把該收的錢收回來,以及完成手上的在建工程。 我們很多工程款到現在收不到,要進行商業仲裁。已經送出15個仲裁案給業主,最後應該會達到20個。目前已有1、2個判決結果,我們必須要說,印度至少還是法治國家,雖然不完全滿意,但可以接受。 工程仲裁案其實在任何地方都很普遍。但是在印度,合約簽了,過程中又不按合約,要求我們改的情況太多了。 比方說,他們是民主國家,會碰到選舉問題。對方要求我們加快進度,我們可以配合,但這違反合約,所以我們就必須提出仲裁。不像我們有調解機制,他們的仲裁案是必須上法院的。 我們碰到很多的情況是工程無法按合約訂定的時間進行,造成工程延遲,這從開工就會發生。往往政府還沒取得用地,工程就開始發包,常常是我們人和機具都進去了,卻無法開工。 三大挑戰:官僚、貪污、人才 我們在印度碰到三個最大的挑戰: 一、官僚體系非常緩慢、複雜,效率

20180611-彭定康:《公安條例》政治上被用作極端判刑

彭定康:《公安條例》政治上被用作極端判刑 撰文: 實習記者鄭錦玲 發佈日期: 11.06.18 2016年農曆新年發生的旺角衝突,被告梁天琦因暴動罪成被判囚6年。英國人權組織Hong Kong Watch今日在社交媒體發新聞稿,引述前港督彭定康及其它英國政治人物,對判刑表示擔憂。彭定康表示:「我們嘗試在90年代改革《公安條例》並且作出一些改變,因為法律中模糊的定義會被濫用,亦不符合聯合國的人權標準。感到失望的是,法例現時在政治上被用來向泛民主派及社運人士作出極端的判刑。」 新聞稿提及,梁天琦在《公安條例》下被判暴動罪成,暴動的定義為『如果「非法集會」引致「破壞社會安寧」』。Hong Kong Watch批評《公安條例》對於「非法集會」以及「破壞社會安寧」的定義模糊,再加上潛在的極端判刑,令法例引起廣泛的批評。聯合國曾多次指出《公安條例》被應用於限制「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21條保障的權利。 90年代期間,時任港督彭定康曾嘗試改革《公安條例》以符合國際標準。《公安條例》的部分條文在1995年曾被裁定與《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牴觸而被廢除,包括廢除30人以上遊行及50人以上集會必須申請的制度,改為在活動7日前通知警務處有關集會便可。但有關改革其後在九七後,被臨時立法會推翻。 彭定康表示:「我們嘗試在90年代改革《公安條例》並且作出一些改變,因為法律中模糊的定義會被濫用,亦不符合聯合國的人權標準。感到失望的是,法例現時在政治上被用來向泛民主派及社運人士作出極端的判刑。」資料圖片 曾擔任前南斯拉夫總統米洛舍维奇屠殺罪行案主控官、英國大律師執業標準委員會前資深成員Sir Geoffrey Nice QC,表示憂慮極端的判刑會成為威懾力量。Sir Geoffrey Nice QC表示: 「我曾在2017年與梁天琦見面,我為他善於表達、平和、有風度的性格及他的年輕感到驚訝。如果給予他適當的機會,他顯然會是個有巨大潛質、且有天賦的青年。我無法看到梁天琦的行為,會導致他要在獄中渡過他的成長期。 今日的判刑清晰地是為了遏制進一步的抗議,這無法幫助一班光明、有能力及悔過的青年獲得第二次機會。這很容易令人認為本案的監禁判決根本是不公正的。這或會被仍然相信民主價值的人,視為刻薄或危險的行為。囚禁政治上『麻煩』(politically troub

20180611-林若芬:懷念林燕妮:飛蛾.觸痛

林若芬:懷念林燕妮:飛蛾.觸痛 2018年6月11日 六月七日。 早上。 家裏來了一隻漂亮的飛蛾,依附在牆頂。靜靜的。 是妳,是妳。 「來見我嗎?」燕妮,妳來了。* 「掛念妳這位摯愛好友。」Joyce說。 「林小姐想念妳」,燕妮的秘書Jenny也說。 看到這兩句留言。痛了,哭了。 再也忍不住,心在抽搐,淚如窗外雨,頭也脹痛,那是種說不出的痛,辛苦非常。 本來以為可以灑脫地面對妳的告別,沒想到,那兩句留言,一下子的觸動,如箭插入心,痛與淚如火山爆發,再控制不住。 燕妮,好掛念妳,真的,好掛念好掛念。 ※ ※ ※ 「萬人叢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這是那年,為妳而記下的兩句。回首,多少個三年,多少個三年…… 一段超越讀者與作者的感情,是妳與我間的永恆。妳永遠是我的龜龜,我永遠是妳的蛋蛋,龜蛋情緣,就是妳與我之間的默契。 「一日心期千劫在,後身緣,恐結他生裏。然諾重,君須記。」我會我會。那年某個晚上,龜龜將納蘭介紹給蛋蛋,從此,納蘭公子成為我們的再世知己。 五月三十一日。 早上。 龜龜走了,留下蛋蛋,守着大家的承諾。「四月年年有,就是你最好。」**那是妳在我的書頁內寫下的字句。往事如真寫不盡,唯有在此說句:燕妮,真的愛妳。 飛蛾終也飛走了……獻上祝福無限。 *《來見我嗎》,是林燕妮一本長篇小說 ** 四月,是筆者的英文名字 林若芬

20171130-王爾德語錄:學會八句名言讓朋友刮目相看

王爾德語錄:學會八句名言讓朋友刮目相看 2017年 11月 30日 奧斯卡·王爾德(1854-1900) 1900年11月30日,英國大作家、詩人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在巴黎離開人世。 王爾德1854年10月出生於愛爾蘭都柏林,是19世紀英國偉大的作家與藝術家之一。 他以劇作、詩歌、小說等聞名。但是,王爾德也堪稱英倫範「段子手」的鼻祖。 值此紀念日,一起重溫他的八句警世名言。閲讀,讓你更好懂得人生;分享,讓朋友對你刮目相看。 我認為,上帝造人有點過高估計了自己的能力。 (I think that God, in creating man, somewhat overestimated his ability.) 永遠原諒敵人,沒有什麼能比這個讓他們更惱火。 (Always forgive your enemies; nothing annoys them so much.) 我什麼都能抗拒,除了誘惑。 (I can resist everything except temptation.) 為了贏回我的青春,我什麼都願意做,除了鍛煉、早起、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To win back my youth, there is nothing I wouldn't do - except take exercise, get up early, or be a useful member of the community.) 年輕的時候,我以為錢是人生最重要的,現在我老了,我懂了,確實如此。 (When I was young I thought that money w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now that I am old I know that it is.) 人生中只有一件事比被人議論更糟糕,那就是:無人議論你。 (There is only one thing in life worse than being talked about, and that is not being talked about.) 時裝是一種讓人無法忍受的醜陋,所以我們必須每六個月換一次。 (Fashion is a for

20180628-陶傑:Kelvin 的留學成績表

陶傑:Kelvin 的留學成績表 2018年6月28日 放暑假了,又到了香港留英學生回香港度假兼炫耀另類成績表的時候。 自從 Kelvin 當年初去了英國,一群豬朋狗友最關心的事,就是他幾時認識到校內的鬼妹。 Kelvin 的父母,希望他專心讀書,最初為他找了一間男校。但聰明的 Kelvin 豈會就範,告訴他的母親,英國的男校寄宿,3 年內被導向轉為同志的風險高達八成。 為了增強公信力, Kelvin 佈了一個 Facebook 局,邀請了幾個小鮮肉型的同學貼上他們的照片,告訴 Kelvin 自己剛 Come out,加上幾個這樣的 Emoji:,並相約 Kelvin 出來喝酒。 然後 Kelvin 將手機解除密碼,故意放在客廳。他的媽咪拾起來無意中發現,面色大變,與他的父親商量幾句之後,將本來取得的幾間男校入學申請表撕掉,叫 Kelvin 轉報 Rugby 或 Bromsgrove 等幾家著名的男女校。 Kelvin 很得意地與我們分享他這段經歷,與我們一起嘲笑他的父母的愚蠢。 我們對 Kelvin 的戰略頭腦深感佩服,大讃他的佈局有福爾摩斯 Benedict Cumberbatch 的風格,一致同意:這種人才,才是去英國讀寄宿學校的材料。 Kelvin 被我們一讚,信心爆棚,答應一到了那邊,在第一個學期內,一定會找到一個鬼妹女同學,發展為穩定的愛情伴侶。並聲稱:將會貼一張兩人互相 kiss 的照片上 Facebook 為證,至於其他的 Details,當然是私隱,叫我們自己流著口水想像好了。 Kelvin 去了英國,到去年聖誕節之前,Kelvin 的 Facebook 只有一大堆他打欖球、去 Chapel,以及在宿舍裡組成合唱團一大堆令人悶得發瘋的日常照片,甚麼與鬼妹打 Cannon,連個影也沒有。 我們私下嘲笑他的過分自信。讀過寄宿學校的人都知道,即使男女校,要與女生發展超友誼,絕對不容易。 首先校規嚴格,其次是能進入寄宿學校的鬼妹,在英國也來自貴族上流家庭,如果是靚女,更有階級種族觀念,她們不會輕易失身給一個「差那文」(Chinaman)或一個「差仔」。 或者你以為這是假設性的問題。好,以下就是 Fact:全港公認英文最好、談吐舉止最似英國人的已故貴族鄧永鏘爵士,第一個老婆,是一位香港女藝員。他要年過半百,

20180627-月巴氏:我的CV,就是我的Daddy~~

月巴氏:我的CV,就是我的Daddy~~ 23:28 27/6/2018 人生如夢,但返工不是夢。返工,由始至終都不是發夢,而是好實實在在的一件事。 由寄CV到有得見工到真係見工到搵到份工到第一日返工……都不能發夢,都是一場場(贏面極低的)戰鬥。 早在中五考完會考後我已面對呢場戰鬥。在冇人威迫的情況下,等緊放榜的我,自願前往勞工署搵暑期工,結果真係俾我搵到一份工,一份蠟燭廠的工。 最開心是,成個過程由頭到尾,對方冇要求過我提供甚麼CV。 事實是,當時的我只知ATV而根本不知甚麼是CV。 撇除頭幾日唔知頭唔知路而俾阿頭話過幾句,自問工作表現尚算不俗,我亦做足阿頭Order落的大小工作:搬貨、包貨、上貨、落貨種種粗重工作——無論工作有幾粗重,我都沒有講過一句:「千祈唔好呀!」也沒有講過半句:「可以唔做,我盡量都唔做!」直至好多年後我才明白,對於自己唔想或唔制的事,其實有權Say No,就好似梁耀忠。 即使日搬夜搬,但我需要澄清,我不是做苦工(當日那張招聘告示寫的不是聘請搬運工人),我的真正身分,是一個蠟燭製造員,需要從事講求技術的蠟燭製造工作。 製造過程如下:先(在氣溫高達攝氏35度的廠房)將熱辣辣的蠟倒落一部金屬製機器,待蠟冷卻,然後就將一碌碌凝固好的蠟燭,用妙到毫顛的陰力取出,Finished。 透過那兩個月的工作我發現了一點。原來過去五年中學生涯(至於六年小學生涯和兩年幼稚園生涯就按下不表),阿Sir搣時教我 & 我所學到的,對我返呢份工完全冇幫助:Maths堂教的Sine、Cosine、Tangent無助我整一碌完美的蠟燭、Physics堂教的力學無助我去搬一袋重逾25磅的石蠟,也無助我去把一架載滿貨的織車完美操控……理科科目冇鬼用,文科科目亦唔好得去邊:文學堂教的那篇韓愈《師說》,無助我令高層喜悅;地理堂教的不同地形,無助我把超重的貨變得輕盈;最廢的首選中史,中史阿Sir教的秦統一六國原因,竟然無助我處理廠房內的人事鬥爭(返暑期工一樣會面對人事鬥爭)。 讀書醒唔醒 & 考試叻唔叻,同個人工作表現勁唔勁,不含有任何邏輯關係。 So,我是真心認同鳴煒兄所講,大學畢業不一定變中產,畢竟好多大學生都貨不對辦——讀書再醒 & 考試再叻,都只是寫在CV上,但求誘騙人哋In你And Then請你的伎倆。

20180728-KtoyhK:光與熱<小偷家族> Shoplifters

圖片
KtoyhK:光與熱<小偷家族> Shoplifters 0:13 28/7/2018 大部份人聽到是枝裕和會想起他的溫情系例日本電影,而他每一部電影也改寫其他人對他的印象,是枝裕和代表了他身處社會的脈搏。在日本中善於利用電影說出導演執意的話題,說故事能力是需獨具技巧,這套<小>,展現導演手法圓融而明快,他不俱多少,只求用我們一般常人有的感受,已經帶出他說明日本這社會,內裏的一種生活處境甚至是另一方向的生存方式。明白是枝裕和的觀眾,會知悉他所俱備,是帶給常人不能感受的日本社會風貌,同時責任對他與對日本來說,兩者驅使;一些價值不被遺忘;一些想法要尋求理解。 這電影故事發生在日本這個高度發展的發達國家,是大都會中一個故事,導演拍出小人物在社會時刻的模樣,怎過他們屬意的日子。這家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的一家人就是故事的主角。成員像正常的家庭,有三代人,但不同卻是,這家庭會以偷日用品為生。從家裏的設施可以明瞭,經歷生活是他們的難題,每一天,自有一天的到來,這完結,會是他們相聚的時光。導演用了一板一眼展現這家人是過著極之簡單的生活,可溫飽比相聚更令他們在意。而時光的快去,像夾縫,為他們開了一道窗戶,可感受自己所幸而仍有的能力,為家人間增添樂趣;增加貢獻。他們生活在這閒餘空間,反倒是日子的安然令他們,會努力做他們有能力做的,縱使是偷竊,也自有一套想法,因為小人物可做已不多,明白對社會壞影響更明白他們自己只為生存下去。 劇情落在這家人相遇一位小女孩,她對於他們不是迷,反而在了解她的過程,又多了一份體會,是社會中仍有現實與想像是出奇地反差。他們每天的生活是消磨,有工作的他們,仍需偷竊。沒有什麼因為,生活對他們是怎樣過,時常努力,時以可以怎做。但小女孩的出現,令他們各人漸漸行多一步,著色家庭間的關係。也完滿這家庭的模樣,當導演變造這家庭,其實說出了他們的不同之處,不只是是否貧窮,是多時的社會模樣怎落在最低下的貧苦大眾,所以自有一片天地的這家庭,被區隔生活,然而一位小女孩令他們重接這社會當下的模樣,對比下如果他們比任何人對小女孩做得更多,補償她在過往的不足,這成了他們目標。而觸動的溫情生活,令他們有著過往沒有的情感舒展,要是受社會重新看待他們的錯失,在對小女孩的好,他們樂意做得更起勁更好,只因為一個社會的模樣本份是容納一切。 女孩的出現;他們視作來臨,讓過著平淡生活的他

20180724-葉朗程:三張嘢

葉朗程:三張嘢 23:39 24/7/2018 立場新聞 為自己建立自信,不怕太早,也不怕太遲。 但自信是什麼? 要在二十歲之前下一個清晰的定義,有點難度。 同學說,入到校隊很自信,因為這是能力的肯定,穿起印有校徽的球衣代表你高人一班。 是的,感覺真的高人一班。 又有同學說,真正的 trophy 不是學界錦標,而是瑪莉曼中學的校花,是女拔萃泳隊的美人飛魚,是聖芯書院那經常在自修室出現的文青女優。 拖著校花那隻玉手,你才發覺你的眼睛反而不會有閒情跟她們眉目傳情,因為你更在乎人海中有多少人向你投射艷羨的目光。 是的,那些目光真的很艷羨。 然後,我們不經不覺走到二十五歲。 五年光景,「自信」的輪廓一下子變得澄明,原來道理一字咁淺,乸星,咩校隊啫,咩校花啫,有錢咪有自信囉。最奇怪是,雖然二十五的時候沒有錢,但我們已經可以假設錢便是自信的來源。 「咪扮蟹啦葉朗,你冇錢?」唔好以為入到 private bank 就好高人工,仲記得嗰陣我入行嗰陣係入公司個 JKP (junior key person),邊學邊做邊讀邊試,嘩係呀好型呀做 private bank 呀,仲要係最勁嗰間呀,你估好高薪?真係高到嚇死你,每個月二萬二。「明晒啦,月薪少,花紅多,起碼廿幾個月啦葉生。」咁都畀你估到,真係廿幾,不過唔係廿幾個月花紅,係廿幾個鐘花紅。Yes,即係幾千蚊花紅。小喇叭,雙糧都冇。 霎眼間,三張嘢。 幸運的話,二十八歲的時候買樓了,二十九歲的時候樓換樓了,三十歲的時候甚至一間變兩間了。 你開始認為你獲得了成功,但你不知道自己其實困了自己在一個多麼狹小的世界裏,一個「沒有因為比上不足而自卑卻因為比下有餘而自 high」的世界。 這種價值觀讓你覺得自己比冇樓嗰班朋友更生性、更識諗、更自信,但你完全沒有想過這是香港八卦雜誌的價值觀,即是要比較 A 君同 B 君邊個家底好邊個揸咩車所以追到三圍係咩年齡係咩嘅 C 小姐同 D小姐嘅價值觀。 結果是,your ego got full but the soul went empty。 其實點解十歲唔會叫一張嘢,廿歲唔會叫兩張嘢,但三十就係三張嘢?或許就是因為,三十歲開始,你便應該為自己做一些事,是值得記錄在「一張張」紙上的。 信我,就算你有一層樓,你也不會覺得這是一件值得

20090704-蘋果:帶狗去旅行,動物寫作人

蘋果:帶狗去旅行,動物寫作人 20090704 在香港專寫食、寫時裝的人不少,因為這是個鼓勵消費、不消費就空虛的城市。但專寫動物書的人,應該就只有鄺穎萱( Carmen)。十年前她從事 Sales& Marketing工作,人工高但工時長,把青春都賣了給公司,最後撐不下去,就離職到美加工作去了。因為不想把愛犬 Goldie丟下,她到漁護署做檢疫申請針紙晶片,給愛犬 Goldie買機票,帶着牠到外國生活了一年多。回港後, Carmen與朋友合辦「上書局」出版社,擔任總編輯之餘,她也開始把她與牠的故事,一本本的寫出來。 記者:何兆彬 攝影:梁細權 Goldie 金毛尋回犬 十多歲 Carmen的老伴,平日隨 Carmen返工。 Duckie 鬥牛㹴女,十多歲 攝影師謝至德在中文大學附近偶遇 Duckie,結果流浪的牠跟了他回家,輾轉到了 Carmen家中長住。獸醫檢驗後發現 Duckie生產過多次,現在連牙都掉光了,相信是繁殖場遺棄的。 ■鄺穎萱( Carmen) 人渣 如果平日有閱讀習慣的,都知道香港有本《讀書好》,是本免費派發的閱讀雜誌, Carmen就是總編輯。除此以外,她的出版社還出版財經、政論等書(她的合夥人有梁文道、蔡東豪等),而她自己,則專寫動物書,計有《帶着 Goldie去旅行》、《 Goldie看世界》等。由於自己是老闆,她每天帶着兩頭狗坐的士返工放工,牠們也就在公司裏面自得其樂。既帶狗隻去旅行,又帶牠們返工,為了 Goldie搬屋(因為牠年紀大了,生過重病, Carmen就為了牠,由唐樓搬到有電梯的大廈)。正如 Carmen自言,她早把牠們當成了家人。 不過,談到養狗, Carmen也不是一開始就這樣。聽她把與 Goldie的多年相處娓娓道來,談到自己從前怎樣待牠不好,怎樣「人渣」(她多番形容自己),其實就恍如「孝女懺悔」的一個家庭故事了。 九十年代, Carmen正在壹傳媒工作,那時候,公司正準備上市,她負責 Sales& Marketing,忙得要死。「每晚4點才收工,朝早9點又返工。每個月出糧就淨係識得睇吓滙豐股價,買滙豐(股票)!但每天即使是4點咁夜收工,返到屋企,我仍然見到 Goldie很親熱的撲上來,但我實在太累,就叫牠去睡了,說起來其實是我想睡。」她說時忍着情緒:「到了星期

20180724-鄺穎萱:【小企鵝】曼德拉百年紀念

鄺穎萱:【小企鵝】曼德拉百年紀念 2018年07月24日 紀念曼德拉百歲壽辰,介紹這本插畫風格帶着濃厚的非洲色彩童書,適合不過。 【小企鵝】 7月18日,是曼德拉日,這天既是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生日,也是聯合國在2009年決議定為國際曼德拉日,今年更是他誕生一百周年紀念。聯合國訂出曼德拉日,是希望人們每年在7月18日花67分鐘時間,服務自己所在的社區,67分鐘是源自曼德拉政壇生涯的總年數。時至今日,曼德拉已經被視為爭取人類自由平等的一個重要標記。 我們回顧他一生的坎坷經歷。精英出身的他,在1952年取得律師資格,並在南非首都約翰內斯堡成立了律師行,當上專業人士後他沒有埋首賺錢,反而投身反對種族隔離政策的運動。1960年3月21日,南非白人政府強制實施通行證法,規定年滿16歲的非白人必須隨身攜帶通行證,證件不全的人隨時會遭到逮捕,引爆二次大戰後南部非洲第一次大規模的黑人抗議運動。南非當局動員大批軍警,出動機關槍和坦克車強力鎮壓,造成大量民眾傷亡,當中佔多數為婦女和小孩。當時已任非洲國民大會副主席的曼德拉,認為必須要以牙還牙、以暴制暴,發動針對經濟的破壞活動,向政府設施投擲炸彈,被捕後被控以蓄意破壞、賣國以及暴力叛亂等罪行,審判期間,曼德拉把法庭變成政治舞台。他身披傳統服飾「卡洛斯」獸皮,脖子掛上珠子,以鮮明形象出現在群眾面前。面對法官,他一無所懼,並以「我是在白人法院裏的一個黑人」作開場白,發表了一篇引起世界矚目的演講,現場鴉雀無聲。 1964年,曼德拉以「密謀推翻政府」被判無期徒刑,囚禁於羅本島上的高度設防監獄,46歲的曼德拉被派到採石場做苦工,並單獨囚禁長達18年,直到1982年才轉送其他監獄。 1993年,南非以一人一票直選總統,曼德拉成功當選。上任後致力推動大和解,實現了政權和平過渡。步下了南非政壇後,年邁的曼德拉仍活躍於國際舞台,為防治愛滋病而努力,並參與了在剛果、布隆迪等國家的和平談判。2013年12月5日病逝,享年95歲。人們曾問曼德拉,他希望世人如何紀念自己。他回答說:「我希望我的墓碑上能寫上這樣的一句話:『埋葬在這裏的是已經盡了自己職責的人』。除此之外,我別無他求。」 曼德拉一生的故事,值得大家向新生代介紹,坊間關於他的童書很多,也有各種版本,我揀選的並非他的自傳故事,而是由他選出來自非洲的民間故事,書名叫《Nelson Ma

20180717-鄺穎萱:【小企鵝】走進生命花園

鄺穎萱:【小企鵝】走進生命花園 2018年07月17日 《走進生命花園》是一本毫不隱瞞、貼近真實世界的童書。書中讓我們了解生命的不美好,才會珍惜所擁有。 【小企鵝】 劉霞終於離開了那令人心寒的國度,我當然知道這樣說自會招來愛國分子圍攻批評,這個蠻不講理的地方,只因她是劉曉波的妻子,就被關了八年之久,儘管有人認為經濟起飛才是王道,其他甚麼也不重要呢!亦有人認為,這地方十幾億人口,當然會有不公情況,關起異見分子也是在所難免!但是非曲直,每人心底裏都有一把尺。終於她走出去了,我們需要感謝釋放她的政權嗎?還是同意這就是人道主義精神的體現?兩者盡皆荒謬,我實在說不上丁點兒的感恩之心,只要是稍知事情始末者,相信也不會認同一個國家如此對待自己國民,更遑論甚麼人道主義了。 今天我介紹一位於1959年出生的法國童書作家提利˙勒南(Thierry Lenain),他的作品經常反映社會的人文關懷精神,提利的作品中譯本《走進生命花園》,故事講述一個尚未出生的孩子坐在他的島上,一邊看着這個世界,一邊思考。孩子看到了戰爭。他想,應該畫出軍人的制服和長槍,應該把長槍畫成小鳥棲息的樹枝和牧羊人的笛子。孩子看到了飢荒。他想,應該用繩索抓住雲朵,讓雨水灌溉沙漠,應該挖掘流着水和牛奶的河流。孩子看到了憂傷,他想,應該學習加減乘除,應該學習和別人分享金錢、麵包、空氣和土地…… 《走進生命花園》是一本毫不隱瞞、貼近真實世界的童書。近年童書內容,超越了以往的思維:談論死亡、戰爭等兒童不宜的題目,在童書創作中已越來越多。貼近真實是為了讓年輕一代更早體認生命中的困境和學習如何面對。現實世界裏的不盡人意,千瘡百孔,但這個孩子在思量過後,還是決定……「出生」。就這樣,故事在一個小嬰兒出生的畫面戛然而止。而這樣結局,實在令人動容。 華人的教養觀同歐洲人有明顯分別,前者視保護孩子為優先,功能性學習;如學好英語、科普、數學至為重要,讓小朋友們接觸成人現實世界反而是其次。歐洲人呢?他們剛好跟華人相反,他們將孩子視為朋友,把小孩放在和大人同等的位置,以生命、死亡、人與自然、孤獨等等深刻問題,用幼兒能接受的方式進行探討。這種情況,可以從歐洲的童書主題看到端倪,舉凡戰爭、飢荒、死亡、離婚、性傾向平權、環保議題、藥物濫用等社會性題材,都會出現。本書的作者提利認為:「正因孩子良善的本質,在他們接觸到這些問題時,

20180710-鄺穎萱:【小企鵝】幸福,是什麼呢?

鄺穎萱:【小企鵝】幸福,是什麼呢? 2018年07月10日 此書與孩子討論抽象的「幸福」概念,向孩子發問六條簡單問題,讓他們學習獨立思考。 【小企鵝】 這幾天由阿姆斯特丹到馬德里,住在市郊朋友家,每天早上陽光普照,日照時間長,對西班牙人來說,享受生活是一種心態,不一定要錢,只要有心,只要有時間,只要你想要享受,跟鄰居在家附近散散步也是享受,跟家人在家看球賽也是享受,跟朋友徹夜暢談也是享受,坐在街角木凳呆坐也是享受,這樣的生活要花多少錢呢?在西班牙還未出現經濟危機影響前,就算是住在海邊城市的,還是會出國,到別的國家海灘曬太陽。後來,經濟出了狀況、大量人民失業,大家還是懂得享受生活,自己帶備飲料、三文治到就近海灘坐上一天,以前花錢曬太陽,現在省錢曬太陽,失業就失業了,還是要有享受生活的心情,不然,成天關在屋子裏頭為失業而煩惱,有用嗎?這,就是西班牙人的邏輯,享受生活才不一定要腰纏萬貫呢! 自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西班牙經濟不景氣,年輕人失業率高企,大部份人都被減薪,但仍樂天過活。前幾天剛遇上世界盃16強賽事,我在Segovia跟一群當地人待在酒吧觀看賽事,西班牙與俄羅斯戰至互射12碼,最終俄羅斯險勝4:3殺入8強,西班牙爆冷出局。酒吧內自然人聲鼎沸,對於西班牙人的足球王朝大可能從此謝幕,我悄悄問朋友他們會否因為落敗乘機鬧事,友人向天大笑說:「才不會呢!下次我們會贏回賽事嘛!」 上星期介紹過由法國哲學童書作家奧斯卡.柏尼菲(Oscar Brenifier)的系列作品,今次再介紹同系列出版,書名叫《幸福,是什麼呢?》,作者認為要自小教導孩子公民意識,不能完全由大人說了算,單方面灌輸標準答案。他的方法是鼓勵孩子問問題,從中培養邏輯思考方法,因為當別人回答你的問題時,你又會從他的答案中想出更多的問題,從一來一往的互動中,可以不斷反省自己原先的想法,那自然會生出更多的可能性和多元的觀點。公民教育的精髓,在於「多元」,而不是由一元觀點。作者將這套「問問題的方法」帶進法國小學,讓孩子學習獨立思考,沒有對錯,但就要對自己的決定和行為負責。 《幸福,是什麼呢?》是與孩子討論抽象的「幸福」概念,作者發問了六條問題:1.你怎麼知道自己幸福呢?2.幸福很簡單嗎?3.你應該不顧一切去追求幸福嗎?4.金錢可以帶來幸福嗎?5.你需要其他人才會幸福嗎?6.為甚麼我們會覺得不

20180703-鄺穎萱:【小企鵝】自由是什麼呢?

鄺穎萱:【小企鵝】自由是什麼呢? 2018年07月03日 書中以生活化的問答方式,搭配充滿想像力的插畫,將抽象的哲學及價值思考變成一種好玩的益智遊戲。 【小企鵝】 這幾天在阿姆斯特丹探訪朋友,他在當地生活工作二十年,熱愛這城市的一切。早上我們到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參觀,在門外大草地上啃着牛角包早餐,一大班當地小學生在草地上玩遊戲,在地上扭作一團,朋友說是學生在上體育課。荷蘭學生在市中心公園上課,多自由自在。進入博物館,所有人都朝着一個目的地進發,就是展出荷蘭十七世紀黃金時代最重要畫家林布蘭的名作《夜巡》的名人堂。在這世紀名作之前,一大班小孩坐在地上,專心聆聽老師講解畫作,學生在博物館名畫前上「國民教育」課,多令人羨慕。 在阿姆斯特丹,我一直在思考「自由」這價值理念,因為這城市正是高舉自由旗幟,女性有選擇工作自由,政府將妓女合法化,成年人可以自由選擇吸食消閒大麻,人也可以選擇何時終止自己生命,有安樂死的自由,當地人也有自由選擇自己性傾向,同性伴侶的婚姻也得到承認。我們中國人相信過度自由變成放縱,最後變成色情氾濫、濫用大麻、自殺率高、濫用安樂死,至於承認同志婚姻,更是十惡不赦,令家庭基礎瓦解,同性戀「氾濫」。問題是在阿姆斯特丹見到的剛好相反,紅燈區內合法娼妓秩序井然,沒有當街拉客的妓女及皮條客,乾淨整潔,不少表面禁娼的國家,他們的色情行業氾濫程度比阿姆斯特丹嚴重得多。究竟我們是否瞭解甚麼是自由及自由的界線呢。 今天我介紹一套童書,是給兒童看的哲學作品,系列獲法國教育部推薦是「培養孩子邏輯思考的最佳讀物」,風靡全球,已譯成德、法、意、日、韓等十餘國語言版本。我選擇的一本《自由是什麼呢?》來自第二集,套裝內還有其他,如《幸福是什麼呢?》、《團體生活是什麼呢?》及《美與藝術是什麼呢?》全系列均是從兒童觀點和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小讀者進行有系統的思考練習。表達方式則是以生活化的問答方式,搭配充滿想像力的插畫,將抽象的哲學及價值思考變成一種好玩的益智遊戲。本書宗旨是提出自由的重要性,我們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會左右自己的人生;當孩子開始思考書中所提出的六個問題,就是為了明白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和他人的自由負責。首是是關於意願,作者問你可以做所有你想做的事嗎?第二是關於其他人,問別人會妨礙你的自由嗎?第三問是自由和成長,為甚麼長大才能擁有自由嗎?第四問是

20180626-鄺穎萱:【小企鵝】反智圖書館

鄺穎萱:【小企鵝】反智圖書館 2018年06月26日 閉架童書之一《Molly's Family》,作者Nancy Garden用一個簡單故事,說明「多元成家」。 【小企鵝】 有團體早前去信民政事務局,關注公共圖書館內有同性戀及跨性別議題題材的兒童圖書。之後,投訴團體性傾向條例家校關注組在社交網站公佈政府回覆,指當中部份書籍並沒有渲染同性戀與同性婚姻,但理解不同讀者對有關書籍的關注,決定將這些書「閉架」,即有關書籍不會放上書架,讀者要向職員查詢才可索取有關書籍借出。 禁止歧視不同性傾向人士,是文明社會的價值觀,亦是政府的既定政策。回顧這批被「閉架」的書籍,內容既沒有鼓吹或宣揚同性戀,只因一撮人有意見,就需置於高閣。開了極壞先例,沒完沒了。這樣的「讀者關注」準則由誰作決定,之後會否因為接受了「甲的指導」而未接受「乙的意見」出現爭拗,一聽就叫人頭痛,我們的生活原來已經受制於投訴,出版物因為有人投訴要從前台移到幕後,我實在為負責這個項目的委員揑一把汗,他們工作量急增不消說,相信來自四方八面的批評很快湧至! 今次事件引起我的好奇心,特別翻閱了七本閉架童書之一《Molly's Family》,作者Nancy Garden用一個簡單故事,說明「多元成家」。故事的主人翁Molly就讀學校開放日,每個學生都畫一幅家庭圖畫,Molly畫了Mommy、Mama Lu及小狗Sam,她的同學湯美說,既然你已經有Mommy,就應該沒有Mama了,其他孩子聽到也圍上來七嘴八舌,有的說自己只與爸爸同住、有的說爸爸媽媽才是正確,偏偏一班人裏面就是沒有同學有兩個媽媽。老師聽見小鬼們你一句我一句,也來湊熱鬧,她問Molly:「Mama Lu是訪客嗎?還是你的姨姨呢?」Molly都搖頭說不是,老師對其他孩子說,有Mommy及Mama沒有甚麼特別。那Molly呢?聽到人家的說話,心中總有一些不能認同,接下來的日子,小孩感覺變得不自在,亦沒有將已經畫好了家庭畫帶回學校去,老師用心向孩子說明沒有需要介懷,指她的兩位媽媽跟其他同學的父母沒有分別,鼓勵Molly開懷分享自己的作品。插畫師Sharon Wooding用柔和的寫實風格,繪畫出Molly的情緒變化,繪本叫人動容。 《Molly's Family》具備多重意義,是一個可以讓兒童理解同性伴侶關係的故事,既可

20180724-何幼旋:少少鹹 多多趣

何幼旋:少少鹹 多多趣 23:31 24/7/2018     眾所周知,鹽在古代十分貴重,它曾是羅馬士兵的薪水,它是腓尼基人營商的重要資產,它是埃及人奉獻給神的祭品。古人擔心沒鹽可吃,然而今天,鹽不再神聖與罕有,都市人甚至有過分攝取鹽的煩惱,以致聞鹽色變。其實鹽的用處可多,烹飪上能畫龍點睛之餘,於日常生活也能幫忙解決難題。 收拾爛蛋:相信大家都試過不小心打破雞蛋,弄得一地都是。可試試把鹽撒在雞蛋上面,再等候半小時,鹽會把蛋液吸收成一團,易於清理。 撲滅火種:煮多油的食物或油炸食物時,有機意外令油搶火,此時千萬不要以水滅火!拿一大把鹽撒上去,能幫助滅火。 清潔焗爐:使用焗爐時,如食物汁液或油分滲漏再滴到焗爐底部,繼而會燒焦及產生濃煙。此時拿一大把鹽蓋過該部位,能阻止濃煙產生及燒焦氣味蔓延。待變冷後就能輕鬆剷走污垢。(千萬別拿錯了糖!) 衣物定色:顏色鮮豔的新衣往往容易掉色,可用兩公升水加半杯白醋和半杯鹽浸泡衣物。若仍有顏色溶到水裡,重複操作,直至水清澈透明,最後再過清水。此法適合單一顏色的衣物。 泡沫爆破:當使用洗衣機但下了太多洗衣劑時,滿溢的泡沫會洶湧出來,弄得一地都是。此時須敏捷地撒一把鹽到洗衣機的泡沫上,鹽的消泡作用能制止災難發生。 清除茶漬:茶杯、咖啡杯少不免有茶漬與咖啡漬,使用粗鹽磨擦能去除污垢,又不用擔心有化學成分殘留危害健康。 適量吃鹽、充分用鹽,不就是「少少鹹,多多趣」的生活嗎? 何幼旋

20180720-連峻博士:色就是色,沒其他

連峻博士:色就是色,沒其他 2018-07-20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性強迫症」(compulsive sexual behaviordisorder, CSBD)列為精神疾病之一,但表示目前還不清楚這是否與賭博或藥物濫用同屬成癮行為。 之前已經有藝人說自己是「性成癮」(sex addiction),所以要自拍做愛相片和影片,#MeToo運動有聽過吧。但是性成癮只是一個民間概念,專家們一直沒有對這種病症是否存在達成共識。所謂性成癮者在觀看色情影片後會觸發大腦活動,有點像毒品對毒癮犯大腦所產生的影響,但這並不表示色情書刊影片會使人上癮。 英國劍橋大學精神病學系研究人員觀察19名在年輕時就開始看色情片的男性,他們都說有性成癮困擾,研究人員將他們的腦部活動和對照組的進行比較。結果發現,相較於對照組的自願者,性成癮病患的腦部有3個區域特別活躍,分別是腹側紋狀體、背側前扣帶迴與杏仁核,剛好是毒癮者受到毒品刺激時會變得活躍的相同區域。當時性成癮專家認為,25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有強迫性性行為,也就是通稱的性成癮,因為網際網路為瀏覽色情內容和網路性愛提供了無限的機會,從而導致性上癮病例顯著上升,即無法控制對性念頭、感覺或行為的癡迷。 而世衛組織上月發布最新版的「國際疾病分類」(ICD),終於把性強迫症(compulsive sexual behaviordisorder, CSBD)列為精神疾病之一。 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簡稱OCD)是一種涉及強迫行為的病症,簡單說強迫思想是非自願、重複及不開心的,任何企圖壓制或中和這意念的嘗試都不能成功,而且更會使病況加劇。 但世衛組織並未將性強迫症和藥物濫用或賭博等成癮症狀歸在同一類,堅稱仍須更多研究才能將性強迫症稱為成癮行為。世衛組織專家利德(Geoffrey Reed)告訴法新社:「保守而言,我們不認為有足夠證據證明…這個過程相當於酒精或海洛因成癮的過程。」 現在根據「國際疾病分類」,性成癮是指「一直無法控制不斷出現的強烈性衝動或性慾……導致明顯的痛苦或傷害」。至於「性強迫症是否為成癮行為的表現」,「國際疾病分類」指出,相關科學辯論仍在進行。 其實有很多個案都跟我說,他們是「性成癮」,說自己身不由己,就和很多人有性關係。對伴侶來說,以「性成癮」作為借口

20180712-朱漢強:消失的土地

朱漢強:消失的土地 12 Jul 2018 屯門有個奇山異景──菠蘿山,山上賣點並非菠蘿,而是風化後的蝕溝處處,其中20米的深谷更贏得「迷你版大峽谷」美名。近年此處成為打卡勝地,但我會說,到上一遊的旅人,大都因為沒多走幾步,而錯過了前面更壯觀的「風光」。 那片風光,足一百一十個標準足球場之大,五十六層樓之高,依山而行,延綿海邊,與對岸的蛇口遙遙相望。宏偉若此,人們理應視而得見,它卻偏偏像塊消失的土地,從未成為打卡熱點。 這並非自然景觀,而是二十多年來人為擘畫的結果。 我說的是坐落屯門稔灣、全港最大的新界西堆填區。不過要數廢物堆疊得最高的垃圾場,還未輪得到它。在打鼓嶺的新界東北堆填區,堆起的垃圾高達240米,相當於八十層住宅大廈。那座佔地61公頃的基建,面積雖約只有稔灣堆填區一半,卻仍然有三個維多利公園大,只是藏於深幽谷內,比以上堆填區更難察覺。 香港共有三座策略性堆填區,以上兩處偏遠,尋幽探秘不易,還好有一座鄰近市區,更曾被李嘉誠以一句「心曠神怡」加持。將軍澳堆填區規模達100公頃,卻仍多次向郊野公園打主意,以暫借、切割的名義,欲蠶蝕清水灣郊野公園的用地。 三個堆填區以垃圾堆砌出香港的另類風貌。 不是說香港尺金寸土嗎?怎麼捨得擠出寶貴的280公頃用地來堆垃圾?如果計入之前十三座已關閉的堆填區,那麼全港用來處置廢物的用地,總共600公頃,相當於土地大辯論需要1200公頃土地的一半,或者3.5個粉嶺高爾夫球場的面積。 跟同事談起這龐大空間,都說如果都用來蓋公共房屋,可以讓多少基層受惠?無奈的是,堆填區礙於沉降不平均、產生沼氣和廢水的問題,不宜起樓,所以過去不少經修復的堆填區,只能長年擺着曬太陽,浪費寶貴空間。審計署最近就發表報告,指出已關閉的醉酒灣堆填區,原本計劃改建成葵涌公園,但完成修復十七年後,仍因各種原因而遲遲未作開放。至於將軍澳第一期堆填區改建的寵物公園,則因為地面持續沉降,延誤工程進度。 政府一直喊土地不夠,卻不着力推動減廢,盡早落實廢物收費,平白擠出寶貴土地來裝垃圾,想着,就覺得荒謬。 朱漢強

20180720-月巴氏:當黃子華說要放生陳冠希……

月巴氏:當黃子華說要放生陳冠希…… 20/7/2018 每當有人同我提起今時今日娛樂周刊所餘無幾、娛樂新聞不再震撼時,我例牌提供兩個原因:1.香港已經冇明星(的言行足以挑起讀者的好奇心和道德感);2.有理由相信,再沒有一單娛樂新聞會勁得過Edison嗰單。 1.Edison事件十周年。黃子華在最後一次棟篤笑呼籲大家:放生陳冠希。 2.有人問,是否因為他已由凡人升格為神,有能力寬恕Edison?有人鬧,他竟然在事過境遷後還要「消費」Edison(及事件涉及的一眾人士)。 3.回到2008年。事發前,我剛剛離開工作了接近四年的娛樂周刊(那本周刊已摺了九世,不用去估是哪一本,也不要問我是哪一本)。原因?肯定不是作得太多故仔以致心中有愧——面對類似道德責難,我絕對可以立即搬出人生三大矛盾「搵食啫/犯法吖/我想㗎」自辯——但問心,真的好攰,攰在每星期都要Keep住留意那一群明明與自己生命無關的人——留意他們一言一行(如果是女星,更要留意衣著的露出度),試圖從中挖出一點點足以發大嚟搞的線索,一旦挖到,就派狗仔隊去跟,即使不一定跟到甚麼,但只要偷拍到目標人物最日常的行出行入(以及行出行入時的表情),便已足夠,反正都可以被演繹成(最充分的)論據,支持我們那篇(最牽強的)報道。 4.還有人證:「消息人士」&「熟悉某某的身邊人士」。未入行前,驚訝於記者總能搵到這類人士爆料,但原來,只要你想搵,就即刻搵到(估不到當娛樂新聞式微時,政府人士反而熱衷於經常搬出「普遍人士」來支持自己,佢哋唔做娛樂書,嘥晒)。 5.我不知道行家們是否一律採用上述流程,但至少,在那四年,我是這樣做。而每當我在報攤或7仔或OK看見有人拎住我做的那本雜誌,仔細研究那些娛樂標題,並就標題所展示的藝人行為加以鞭撻時(例如「咁都得嘅?」、「X搞X錯吖!」),我難免有種異樣心理:Yes,就好似那些總愛在事後回到現場的兇手。 6.而塵世間不少人的道德感,竟然就是透過那一句「咁都得嘅?」或「X搞X錯吖!」呈現——平凡人透過娛樂報道,發現了那群不平凡者的不道德,而這種(經過生安白造加工渲染的)不道德,就成為了平凡眾生道德感爆發的根源(即使藝人被指控的所謂不道德,可能只是當街撩吓鼻屎)。但要注意:平凡眾生其實隱隱然有種自覺,心知肚明娛樂新聞不一定100%真確,只是他們又樂於接受、包容這種不盡不

20180610-綠色生活:冬瓜一萬斤開始,訓練新手農青復耕

綠色生活:冬瓜一萬斤開始,訓練新手農青復耕 2018年6月10日 冬瓜一萬斤__葉子盛(右)發起「冬瓜一萬斤」計劃,希望能一方面訓練新手農夫的農藝技術,一方面組成一個能互相合作的生產銷售團隊。老農田的大師兄阿麟(左),負責當中5000斤。(李佩雯攝) 【明報專訊】美國有復仇者聯盟,香港也有「復耕者聯盟」。 今個夏天,粉嶺老農田有機農場種了近三百株巨型青皮冬瓜,個個身形肥厚,重達數十公斤,然而這些只是一部分。早在三月份,多名農夫已密密開工,在不同地方種冬瓜,大家目標一致,合力種出冬瓜一萬斤!老農田的葉子盛發起「冬瓜一萬斤」計劃,以此為起點,背後理念是訓練新手農青的農藝技術,以及組成一個能互相合作的生產銷售團隊,為農青創造生存空間。 不懂農業技術 開農場如送死 香港農業需要生力軍加入,近年不少年輕人加入農夫行列,成為全職農夫,可是能持續走下去的,又有多少人?成功營運具規模有機農場的,大多是農二代。 「如果完全沒有農業背景開農場,跟送死沒有分別。」同樣是農二代的葉子盛說。葉子盛一九九九年在粉嶺丹竹坑開設老農田有機農場,自二○一一年起開辦源自澳洲樸門農法(permaculture)的永續栽培設計證書課程,希望永續農業概念在香港開枝散葉。 每年,他遇見不少想開農場的年輕人,「開農場,技術、人脈、資金缺一不可。但年輕農夫對農業認識不深、種植技術未到家、欠缺人脈尋找農地,而且資金不足」。一籃子的問題,環環相扣,只有一股熱誠,難以成事。 做農夫,非想像般浪漫 「有些年輕農夫對農業的認知天真,想開農場但不懂計數,不會以謀生的角度考慮,純粹自我感覺良好,覺得做農夫很自由。」欠缺種植技術也是一大問題,如果沒有師夫,很難成功。「一些新入行農夫,忽視農業技術的重要,覺得自己是大學畢業,耕田沒多難,在維基百科找找資料,就以為自己識種。」 光有技術難成事 在永續栽培課程的學生中,女學員朱慧敏(Judy)令葉子盛印象深刻,「她於二○一二年讀完永續栽培設計課程後,為了耕種夢,去了台灣耕田,很認真並非玩玩吓」。朱慧敏曾經是典型OL,現在卻視農夫為終生職業,早前從台灣回港開農場。那時葉子盛助她尋覓農地,從老農田附近的農地開始打探,發現香港農地零碎化問題,如果農地太小,不能擴充發展,不足以維生,「如果做到好慘就無謂耕田。以前農夫一個農場最少三四萬呎(

20180723-Mr. Tregunter:中國借來的繁榮

Mr. Tregunter:中國借來的繁榮 20:38 23/7/2018 內地央行同財政部公開互窒,係一個警號。兩大部門嘈一個問題:地方債條數邊個啃? 有條友本來食翠華,信用卡套現100萬後走去食新同樂,埋單留5000蚊貼士,部長對這位客人肅然起敬。如果佢第二張信用卡可以套現200萬,找舊數後仍然可以過餐餐食魚翅的生活。 GDP計法係C+I+G+X-M,即係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出口-入口。過去中國的I係50%,即投資佔中國GDP一半。起高鐵,搞基建,起緊時人人有錢搵,豈是一個爽字了得。但投資完成要埋單計數,入不敷支,點搞? 內地央行同財政部公開互窒,係一個警號。兩大部門嘈一個問題:地方債條數邊個啃?發展要有錢,內地地方政府慣常用兩種方法籌旗。其一,成立一間公司作為融資平台,間公司向銀行借錢,地方政府做擔保,咁銀行就肯借;其二,玩各種協議抵押,例如地方政府將特定服務判畀間公司做,間公司拎份協議去銀行抵押借錢。地方政府債哩條數,係40萬億人民幣。經濟好景時可以借新還舊;經濟唔好景,新項目現金流唔夠還舊數,舊項目又唔賺錢。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賀鏗講得好白,地方政府根本冇一個諗住還。 另一方面,由於人民幣過去以外匯為發行基礎。美元萬劍歸宗,中國外匯流失,人民幣發行基礎收縮會造成通縮。於是中國嘗試改變人民幣發行結構,曾想過納入地方債做抵押。但內地民間出現過銀行票據拎出嚟變咗報紙,阿哥,報紙得,咁廁紙都得啦。加上賀鏗所講的大家心中有數,所以用地方債抵押搞唔成。 內地咁多死城,內房企業頭痕緊去庫存,再賣唔出就輪到內房債爆煲問題。於是央行推出一種新做法叫PSL,簡單地講,就係地方政府補貼棚戶(類似寮屋)搞拆遷,拆遷包裝成一個發展項目同銀行借錢,銀行用佢向央行抵押借錢。棚戶有錢買新樓,內房去到貨,地方政府有錢周轉。而最重要嘅,PSL納入人民幣發行基礎。因此搞PSL有兩大結果,一為三、四線城市樓價爆升,二為人民幣含美金量下跌。截至2018年6月,根據央行資產負債表,PSL、逆回購等已佔人民幣發行基礎28.5%。 凡事都有盡頭,預期2020年棚改就差唔多拆完,現正收縮中。咁又返去先前問題,地方政府唔夠錢周轉。結果央行企出嚟話財政部係咪應該做啲嘢?財政部不單反窒,而且揸正嚴查地方政府違規舉債。事關《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規定,除咗發行地方政府債券之外,地

20180722-BBC:睡覺越少壽命越短:你需要了解的睡眠真相

BBC:睡覺越少壽命越短:你需要了解的睡眠真相 20:18 22/7/2018 睡眠不足對我們的身體和大腦都非常有害。 你可能對政客或企業家吹噓自己每天所需睡眠時間之短感到厭煩。但你知道嗎,睡眠不足對我們的身體和大腦害處都很大。 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神經科學和心理學教授馬修·沃克解釋了為什麼你不要羨慕那些「夜貓子」的原因。他還寫了《為什麼我們要睡覺》一書,看了有可能改變你的生活方式,或者能讓你延年益壽。 沃克理解,人們都很忙,每天只有24小時,日程安排總想塞到滿滿。但是,看看證據,我們不努力每天爭取多睡幾小時,真有一點不可思議。 為什麼睡覺很重要? 對數以百萬計的人所作的流行病學研究都能告訴我們同樣一個事實:睡覺越短,壽命就越短。 因此,如果你想要長壽,並盡可能持久保持健康,就應該多睡好覺。 睡眠應該是我們夢寐以求的醫療保健系統:它最民主、免費、而且,這劑良藥一點也不苦口。 事實上,睡眠非常有益,沃克教授已經在游說醫生開睡眠處方。 但是,睡眠必須是自然發生的,效果才最好。不少研究結果把安眠藥與癌症、感染和死亡風險增加聯繫起來。 如果不睡覺,我們的身心會有什麼變化? 許多疾病與睡眠不足有關。例如,老年癡呆,癌症,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糖尿病,抑鬱症,焦慮,甚至自殺。 睡眠,可以讓我們的身心得到全面「整修」。 在連續清醒20個小時之後,你的思路行動就會像喝醉一樣受阻。 每晚睡多久才能保持健康? 簡言之:七到九個小時。 如果你的睡眠時間少於7小時,你的免疫系統和你的認知能力將開始受到影響。在連續清醒20個小時之後,你受到的影響和喝醉了一樣。 睡眠不足的一個問題是,當時你意識不到它對你造成的傷害。就彷彿醉漢拿起車鑰匙離開酒吧、堅持說「我沒醉,真的沒醉」一樣。 如果你想要活到老年,並盡可能持久保持健康,就應該多睡。 為什麼我們睡得越來越少呢? 如果看一下工業化國家的數據,我們就會發現一個明顯的趨勢:在過去的100年間,我們睡覺的時間減少了。 如果我們睡得更少,我們就更難進入REM(快速眼動)階段。干擾REM是非常有害的,因為它對我們的創造力至關重要,對我們的心理健康也至關重要。 人們睡得越來越少有幾個原因。 1. 知識不足。科學界知道睡得好是多麼重要,但到目前為止還沒能有效地傳達給

20180717-為何《後來的我們》讓人超虐心?人生和愛情都沒有「如果」,錯過的遺憾只能學著說再見

為何《後來的我們》讓人超虐心?人生和愛情都沒有「如果」,錯過的遺憾只能學著說再見 2018-07-17 http://www.storm.mg/lifestyle/463870

20180715-導演坦白說:《幸福路上》我在台灣長大

導演坦白說:《幸福路上》我在台灣長大 2018.07.15 https://edsays.catchplay.com/tw/ed-says-article-2212-hdr9rzv8

20180722-什麼人訪問什麼人:吳靄儀×法夢,論時代局勢之下不容逃避的責任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吳靄儀×法夢,論時代局勢之下不容逃避的責任 2018年7月22日 (蘇智鑫攝) 【明報專訊】吳靄儀不論在法律界及政界都廣受尊重,屬於「阿姐」級人物,多少次法治危機中「法夢」成員都默默被吳的氣勢震懾。當我們還為雨傘運動後的政治麻木及無力而感到沮喪時,她總有無限意志繼續前行:「有人告訴你『這事沒有用』,我們難道就跳樓?當我們需要為了保護香港做工夫,就必須嘗試集中精神做好自己手頭的工作。」 這大概也是她從不缺席的原因,但這番說話卻無比沉重。「法夢」是相當幼嫩的法律評論團隊,成員雖參與抗爭多年,但毅然結集起來、推動法律普及及法治倡議只是2016年的事情。在傘後借法律人身分,以法律評論切入群眾眼前,對近年屢敗屢戰的法律戰場尚算熟悉,既深切感受到議題的挑戰性,也理解與大眾溝通的艱巨任務。 相比之下,吳早在1966年成為學生組織的造反派,在1986年任職《明報》開闢政治版,經歷中英談判,並在大律師事務所同行的推動下,參與1995年的立法局功能組別選舉,展開了議會生涯。幾經風雨,令吳的意志比拱心石更硬。她在專欄中提到,她在2015年驚覺新一代對往事了解甚少,於是提筆寫下她個人的從政小傳,名為《拱心石下——從政十八年》,欲「為新一代奮鬥立在更堅實的基礎」。她希望把過去的事情清楚記錄,特意留下大量註腳,方便讀者追溯線索,建立深度的記憶。 跟公眾談法治 近年街頭上人們常常會氣憤填膺的大叫「法治已死」,而政府同時指摘示威者破壞法治。到底法治是要守護的險要,還是要進攻的輿論戰?法律人又如何與大眾說明法治有險可守,必須要守?「近年來多了一些比較矚目的案件,無疑會令人從案件的結果去論斷是否法治已死;然而,法治還有更重要的一面:每一個人都必須受到法律的保護,如果要限制個人權利,必須依據公開公平的程序,有法可依。因此就需要在平常時刻令公眾對法治了解更多。」 法治現在是否有危機?吳靄儀認為,最大風險出現危機的是行政機關。「以檢控為例,控方有很大權力選擇檢控或者不檢控,或者在哪級法院檢控,所以就算兩個小朋友有爭執、身體碰撞,也不代表需要檢控他們普通襲擊;又或者,以前控告六七年暴動案件,是在裁判司署控告,即使罪成也最多入獄兩年,現在就去高等法院控告,就是為了要求判高很多的刑期等。」 而民眾也有空間討論法律及法庭裁決。「法庭有些決定是令人難以明白的。例

20180722-果欄:搶救人性,慎防墮落——記黃子華最後棟篤笑

果欄:搶救人性,慎防墮落——記黃子華最後棟篤笑 2018年7月22日 【明報專訊】黃子華最後一次棟篤笑,剛過七點,紅館門外已經人流如鯽。有黃牛黨壓低聲線,勤拉衫尾,兜搭平民;有(聲稱)痛恨黃牛的平民,排長龍搶購「回水杯」,不少人示範雜技,一手疊起四隻——一隻自用,三隻炒賣,滿載而歸。不用黃子華提醒,我們都知道這種瀕危動物,名為「香港人」。 作為最擅長趁墟、吹水、趕潮流的香港人,我今次撲飛入場,一半原因是為了將這種「香港精神」發揚光大(所以入場後最重要活動,不是搵位坐,而是自拍);但另一半原因,其實是尋找答案——打開報紙,香港瀕危多時,近日連「結社自由」都被《社團條例》殺死,再樂觀的人,都不知道香港路在何方。求人不能,唯有求神。年前「子華神」受訪透露,近年自覺江郎才盡,但目睹社會「由我認識的香港,發展到今日的香港」,決心嘗試再在舞台上「說一個香港故事」。呂大樂老早提醒世人「香港故事不易講」,黃子華今次擺明車馬挑戰社會學家,我期待他在舞台上提交答卷,為香港人指點迷津:我哋跟住去邊度? 沒狠批林鄭 勸認清殘酷現實 入場之前,我老老實實,做好功課,把歷年黃子華棟篤笑翻看一遍。誰都知道,他的演出每每直指時下香港集體情緒——特別是九七前「三部曲」(《跟住去邊度》、《末世財神》、《秋前算賬》),明刀明槍介入政治,盤點本土意識(由「不勞而獲」到「part-time愛國」),預測香港命運(「全港田雞熱烈慶祝煲水」)。然而,一如鄧正健和馬傑偉分析,把作品重看一遍後,又不難發現政治話題只佔少數,在《冇炭用》(2003)以後,更明顯呈淡化趨勢。 黃子華多年前受訪也說,九七前的棟篤笑「(政治)背景很強」,他其實「很不鍾意」,只因在那氛圍下不得不說;2014年《唔黐線唔正常》碰上傘運,事關重大,恐怕又是一次「不得不說」的美麗誤會。但《金盆口》明顯不同。告別在即,又表明要講「香港故事」,黃子華會否重演《秋前算賬》,訴說預言,提煉金句,大叫口號?我好奇。於是現場又看見不少有識之士帶定筆記,準備盡情記錄。 香港跟住去邊度?唔知道 散場後,我想很多人要失望了。兩個半小時演出,黃子華沒狠批林鄭,沒高呼「結束一黨專政」,更沒就香港當下困局交出救港良方……《金盆口》明顯不是2018年版《秋前算賬》。台上黃子華甚至用長篇幅回顧中港歷史,勸大家認清殘酷現實:香港只是中國「

20110910-陶傑:祖師奶奶?

陶傑:祖師奶奶? 20110910 把張愛玲尊為「祖師奶奶」,不但肉麻,而且像福建漁民把明代一個據說顯過神蹟的女子供奉為媽祖一樣,祖師奶奶的叫着叫着,就快要給祖師奶奶建一座廟了。 那麼如果由政府撥款建一座祖師奶奶廟,最好的選址就是淺水灣了。廟裏除了張愛玲的神像,接受跪拜香火,保佑文思泉湧,對張女神最有影響力的男人胡蘭成應該怎樣擺放?是平起平坐的一尊泥像,還是另塑一個銅人,跪在愛玲娘娘之側,任後世文藝女青年唾罵:「你這個赤佬害人精」? 把張愛玲稱為「祖師奶奶」,是小圈子把他們的偶像惡俗化。如果這就是學院欽定的「文學地位」,則證明「文學界」跟媽祖閣城隍廟的一眾半文盲婦孺無甚分別。張愛玲若在天家有知,粉絲是這等見識,寧不氣煞。 張愛玲才高三四十年代的全中國,確實把什麼巴金茅盾郭沫若朱自清之流的悶蛋男作家比了下去─張愛玲之有魅力,因為她偏偏不關心民間疾苦,不關心抗戰國運,不「愛國」,中國中年男人嘴巴裏的一套套大道理,她嘴角冷笑,一副「我喜歡這樣,吹咩」的樣子,什麼都不、不、不,張愛玲不崇洋,但崇優,從京戲和紅樓夢喜歡到英國的下午茶,張愛玲無從「定位」,故此把許多憂國憂民的文人氣得跺腳,這一點,最值得欣賞。及時逃脫魔掌,讓那批憂國文人留在一個大洪爐裏接受煎烤,這一點,更令人稱快。 張愛玲多佳句,但畢竟不是穆罕默德,譬如,「成名要趁早」─世上得諾貝爾獎的人,五六十歲過外才全球揚名,早不早呢? 成名早不早沒關係,視乎該人的修養定力。許多小明星成名二十歲出頭,聽聽航空公司頭等或商務艙的空姐如何申訴:嫌雲吞 麪太熱而尖罵,報紙散落一地叫空姐來撿,在座位上剪腳趾甲。相反,六十歲作品方進大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名的詩人余光中,乘飛機一定有風度,告訴空姐:要一杯咖啡, Please。 中國人社會,好東西都要越少人會欣賞越好,最怕變成一個「景點」,如淺水灣頭人人頂拜的天后彩繪像。祖師奶奶? Yuk。放過她吧,可乎。  陶傑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20180721-明報:【星期日人物】23歲生態攝影師,立志拍出港版Discovery Channel

明報:【星期日人物】23歲生態攝影師,立志拍出港版Discovery Channel  撰文: 陳詠恩 攝影: 趙賦禧,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21 Jul 2018 在鏡頭前,水鳥好奇探索,把長鳥喙啄進泥中,大口吞吃小蟹,兩、三分鐘的影片用盡闊角度、長鏡頭、慢動作、縮時拍攝,航拍機幾乎貼着水面滑翔,配上「顏聯武」式的磁性旁白,講述一段吃與被吃的故事。壯麗的景致,不是在看Discovery Channel,而是二十三歲生態攝影師馮漢城(阿城)在香港取景作品。他非全職攝影師,卻立志要拍出寫實而精彩的生態紀錄片,讓大家看見香港。有什麼驅使年輕壯男隻身入叢,細看生物,這是為了賣片做網紅?是人類的責任?還是愛? dsc01252阿城自小跟隨爸爸上山下海,由初時拍攝雀鳥照片,到近年為動物拍攝影片。 記錄「香港鬥魚」 跟發展鬥快 要有精彩畫面,先要不怕苦,捱得過背負沉重的攝影器材攀山涉水。這天阿城還帶來了簡單的潛水架生,為的就是要走進沙螺洞,拍攝下一條影片的主角——香港鬥魚。沿路沒有分明山徑,路過荒村廢屋,撥開比人高的野草,潛進河溪,「牠是唯一以香港命名的淡水魚,剛出生的BB魚與成年的魚樣貌不同,鬥魚的習性有領域意識,有機會會爭地盤,如果拍到這些畫面必定很精彩。」 hongkongparadisefish_1沙螺洞的荒廢農田和河流是香港鬥魚的棲息地,但面對發展威脅。(FHS Wildlife圖片) 香港鬥魚如何爭先,始終是魚,不夠發展商鬥。香港鬥魚棲息地主要是荒廢農田,面對的威脅很多,當政府都在打郊野公園主意,這些平緩的土地成為發展目標,「早幾年就有發展商想在此興建骨灰龕場,萬一此處建屋了,河溪消失,鬥魚的種羣可能消失。」唯有趁住牠們健在時努力拍攝,希望人們幫手保護動物的家。 阿城自小愛看生態紀錄片,直言拍攝手法參考BBC的國家地理頻道(National Geographic),去年始初嘗拍攝生態影片。雖然只是短短兩、三分鐘短片,卻絕非一日成事,「去三、五、七次是正常,即使做足功課也未必拍到,我經常想着,去到拍不到任何東西是正常的,拍到是幸運。」 《Wild Hong Kong》第一集講述大濱鷸獵食短指和尚蟹,為了接近水鳥視覺,阿城趴在泥灘上拍攝。 其《Wild Hong Kong》系列,第一集拍攝泥灘上水鳥大濱鷸獵食空羣而出的和尚蟹,「這

20180722-眾新聞:吳靄儀「太過認真」18年,古老石山難忘精英議會

眾新聞:吳靄儀「太過認真」18年,古老石山難忘精英議會 撰文: 記者盧曼思 發佈日期: 22.07.18 最後更新: 2018-07-22 00:32:03 https://www.hkcnews.com/article/13771/%E5%90%B3%E9%9D%84%E5%84%80-%E7%AB%8B%E6%B3%95%E6%9C%83%E8%AD%B0%E5%93%A1-%E6%8B%B1%E5%BF%83%E7%9F%B3%E4%B8%8B-13771/%E5%90%B3%E9%9D%84%E5%84%80%E3%80%8C%E5%A4%AA%E9%81%8E%E8%AA%8D%E7%9C%9F%E3%80%8D18%E5%B9%B4-%E5%8F%A4%E8%80%81%E7%9F%B3%E5%B1%B1%E9%9B%A3%E5%BF%98%E7%B2%BE%E8%8B%B1%E8%AD%B0%E6%9C%83

20180719-練乙錚:侵侵加碼、大大「震驚」,點解?

練乙錚:侵侵加碼、大大「震驚」,點解? 7:43 19/7/2018 自貿雙贏,廣為人知;不過,最近中美貿易戰,不少評論便說兩鬥皆輸,那就是錯誤理解經濟理論。某些條件之下,兩國貿戰不僅有輸贏,勝方還可得淨收益,負方則要貼錢埋單,顯露出零和特性。侵侵(特朗普)隻揪大大(習近平),贏面高低怎分析,經貿理論派得上用場:第二回合侵侵加碼,大大「震驚」有原因。 中美貿戰第一回合未完全到肉,特朗普已二度出手,揚言9月份增徵價值2,000億美元中國貨入口稅10%,同時指出還可有「另外3,000億」。按美方說法,這是因應第一輪500億關稅「不見成效」而作出的加碼懲罰。那邊廂央媒報道,中國方面對美國的做法感到「震驚」。這樣措辭很奇怪。共產黨從來膽大包天不信邪,這回竟然既震且驚,而且宣之於口、示人以弱,顯然亂了章法。 然而,大家看4月份特朗普宣佈第一波提高對華關稅以來的金融市場反應,便大抵明乎所以。 此期間,人仔對美元跌5%,上證綜合指數跌15%,而且還是靠了國家隊進場維穩的結果。香港方面,因為還未與大陸完全融合(快了!),所以港元波動相對輕微,但恒指也跌10%。 反觀美國,同期間,道指平穩上升6%,標普500期指和納斯達克100期指則分別上升7%和14%。也就是說,侵侵隻揪大大,市場中人初步看好侵侵,包括最懂國情的強國投資者。這恐怕是中南海「震驚」的最大原因。 這點如果只看兩國媒體一般報道和評論是看不出來的。北京已下令全國喉媒對貿戰冷處理,報道一律只能照搬新華,不可做貿戰專題,評論文字更要嚴守維穩紀律。表面上看,真箇風平浪靜國泰民安(特別如果沒留意11日央視提出平民大眾面對貿戰要有「捨小家為大家」的「風骨」)。 美國那邊很不同,特朗普因為品德敗壞而且到處樹敵,不僅反對派跟他深仇大恨,連自己黨友也經常擰擰頭,所以貿戰開打以來,親民主黨乃至中間派媒體變本加厲,負面評論排山倒海,消費者和生產者受損的報道充斥頭版。例如,美國哈利電單車要把部份生產轉移歐洲逃避關稅的報道幾乎成為上周的美媒最愛,但同樣原因導致歐洲國家把一些在華生產輸美產品的生產線移到美國,卻只有日本報道了。乍看,美帝必是遑遑不可終日,「震驚」的應該是華盛頓嘛! 實情當然相差很遠。筆者上周指出,中國打這場貿戰有三不利。首先,西方特別是美國,近年來已經「失去童真」,漸漸看清中共邪惡,以貿戰為序曲的一場

20180720-書展人物:海報薄人情厚,書本形象指導的告別

書展人物:海報薄人情厚,書本形象指導的告別 22:13 20/7/2018 ■過去廿多年,梁裕基默默做「說書人」推廣新書,更為新書用傳統影印機製作度身訂做的海報,每張都似藝術品。 每次見梁裕基(Karl),總讓我聯想到聖誕老人,只是他不只在寒冬出沒,也不用爬煙囪。 昔日我在《信報》文化版工作,不時會見到梁裕基孭着大袋小袋的書,匆匆忙忙地飄至,屁股還未跟椅子連繫上,就開始跟書版編輯「說書」。因為傍晚編採部像個戰場,敲鍵盤聲如雷似槍,他務必要快狠準的把話說完,編輯會用更快的時間判斷是否找人寫書評推介這本新書,有興致的日子他們會來一場唇槍舌劍,如果他不能秒速提起編輯的興趣,此行就會撲個空。其他報館好像沒有這抹有趣的互動風景,那是在社交媒介仍未發達如今的那些年。 有時,梁裕基又會現身各區的書店佈置店面,有時又會流連於獨立書店,推介他甄選過的新書,有時會附送書店一張美輪美奐的海報。 海報薄,但人情深厚;書很輕,但意義千斤重。 撰文:鄭天儀  攝影:伍慶泉 “看書是給你一條鑰匙,開另外一道門取另一條鑰匙。” —梁裕基 孤獨的推銷員“其實我有閱讀障礙” 這些海報,都是梁裕基親手用彩色影印機為新書度身製作的,看原版海報可以看到實驗的痕迹與質感,過去二十多年他沒有停止過為新書當「形象指導」。 「其實我有閱讀障礙,自小看書看得很辛苦。我未必看得明,但知道每本書內藏獨特元素,否則作者何以攞苦嚟辛?你把它們統統當成單一商品去sell?怎可以呢?」梁裕基一臉肉緊。賣書人偏偏害怕文字,老鼠愛上貓,第一日入行他便決定要用非常手段傳遞書的訊息,不甘心好書石沉大海。 梁裕基是牛津大學出版社進口及普及書籍經理,九十年代入職時是負責為各大小書店挑選合適的中英文書籍。酷愛藝術的他見宣傳新書的海報千篇一律,複印書的封面就是了,內心悸動起來要搞搞新意思,結果一發不可收拾。 「其實我只是個賣書的,搞那麼多事幹嗎?」梁裕基睜大炯炯有神的雙眼繼續,「我將我識的和興趣放在工作上,這些興趣令你進步,而不是賣完便算!」作為孤獨的推銷員,自得其樂,也未嘗不是一件上進的事。這時梁裕基的同事插嘴:「他還是自費、用自己私人時間去做海報,他退休後便失傳呢。」牛津總公司數年前更向他頒發「PASSION大獎」,說未見過如此敬業樂業的打工一族:每年風雨不改,年廿八便會弄好大量蘿蔔糕請

20180720-素黑:和身體重修分裂關係

素黑:和身體重修分裂關係 23:18 20/7/2018 她一直揮不去對父母的恨。因為算命的說她命硬剋父母,所以一直被寄養在親戚家,常常有被全世界遺棄的感覺,內心充滿了仇恨,恨不得把這個世界摧毀,後來她開始毀壞身邊的事物,對人也開始兇狠無情。 曾經覺得很愛媽媽,也一直等待媽媽對她好,可媽媽自小對她很兇惡。待她長大後,媽媽忽然對她好起來,可她只覺得那可能不過是利用她,想在她身上得到她想要的好處而已,那不是母愛。 我問她可知當年媽媽也許有難處?她說不知道也不想知。我說:「你想得到媽媽的愛,得不到便痛恨她,不也是功利嗎?」她低頭默認。 記恨的她,滿腦子都是不幸的委屈,弄致滿身病痛。曾經得過葉狀惡性腫瘤,後來又得了白癜風,額頭總是感到有甚麼壓著。她說小時候便有自殺傾向,有丟棄自己的習慣。原來,離棄她的也是她自己。悲劇情意結,就是想得太多太入戲。 待我教她敲打穴位清除負面記憶時,竟然比教一般客人多花十倍時間。二十多歲的她四肢笨到像退化的老婆婆,無法理解用有勁的手法敲打時手指會自然彎曲,也不懂得定點敲面部時手臂是不該舞動的。她難以協調手指、手掌、手腕和手臂,無法分開來獨立操控。她驚訝到羞愧地笑。 不少想法嚴重負面的人都是典型的身心腦分離,迷信負念才是真實,忘記身體更真實。清理負能量的第一步是和身體重修分裂的關係,身體失控了,情緒也會失控,兩者從來是唇齒相依的。 素黑

20180716-素黑:叫一個男人去做輔導

素黑:叫一個男人去做輔導 2018-07-16   她和老公都過四十歲,吵著鬧著互相打架也十多年了。 她努力修補關係,拉過老公一起去見輔導員,結果他中途跑掉,指責所有問題都在她處。 她矛盾地說:「事實是他愛我,我也愛他,但是這種愛是互相折磨。」我問她目前最怕失去甚麼,她說是老公。真無言! 從愛情到婚姻,這旅途變幻莫測到有時真令人費解,兩個人到底因為甚麼才走上婚姻,又因為甚麼要互相廝殺折磨到最後?有人是透過吵罵和互相虐待來平衡相處的,一旦失去爭吵的對象後便空虛得要命。你看多少愛侶或家人都是靠這種矛盾來爭持「安全感」的? 她一臉憂戚說想再叫他去見輔導員,因為他沒朋友又承襲了原生家庭的暴力基因,怕她離開後他會自殺。我說不用擔心也別這樣做,搞不好會有反效果,更惡化關係。 很多女人都希望勸喻男伴侶做輔導,讓專業人士告訴他他也有錯。一廂情願啊!很多男人難以接受自己有問題,不需要一個專家來教他如何做人。更甚是假如他已認定了有問題的是女方的話,她提出他其實需要輔導這事自然也是錯的。男人不像女人較願意找他人調解關係的困局。叫一個男人去做輔導可能是很丟臉的事,甚至令他覺得侮辱了他的男性尊嚴和智慧。有些好意勉強不來。他有他的安全島,你有你的。 那女人能做甚麼?簡單,先拯救自己,接受彼此沒有對方可能會活得更好,別自以為是,母性氾濫去拯救寧願原地踏步的男人。 素黑

20180713-素黑:你就不能重建自己的生活嗎

素黑:你就不能重建自己的生活嗎 2018-07-13 最近看過幾個個案,案主都是不滿意已變壞的婚姻,可就是沒有勇氣停止和了斷,因為害怕更不知道往後一個人的生活如何過,是否會過得好。 他被妻子緊緊地操控著自由,回家是每天叫苦的事,但他不敢離婚,雖然活得很痛苦,可沒那份勇氣。他說:「不想改變了,『都』五十多歲了。」假如他能把心態調到「才」五十多歲,人生還有大段路要走的話,可能就願意鼓起勇氣重整婚姻了。 她埋怨丈夫不上進,沒風情,但他人老實,做家務,照顧她。她悄悄有了出軌的情人,對方卻只是貪婪她的財富、事業和提拔。她既內疚也貪戀,進退兩難。問她若沒有情人的出現,她會離婚嗎?她說不會,就這樣熬下去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讓自己活成這樣不堪的人到底是誰呢? 你就不能重建自己的生活嗎?你不想或不敢改變現狀,是因為害怕將來可能比現在更不好吧。事實上也可能會過得更好。不改變便原地踏步,改變便可能有轉機,撫心自問你還有多少路要走,這樣過你就甘心情願沒遺憾嗎? 我有個女朋友,她遇不上真心愛的人,對婚姻沒幻想了。但她想當媽媽,年紀漸大了,結果去做試管,做人大工程前後花了幾年,也花了很多錢,結果生下了孩子,回頭看覺得很值得,儘管旁人都不理解她。她說:「我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靠不了別人便得靠自己,愛好自己和孩子人生就夠了。」 過得好不好,苦不苦,都是自己的選擇。 素黑

20180709-素黑:療癒方法,要針對性

素黑:療癒方法,要針對性 2018-07-09   不少來見我的客人告訴我,他們之前見過的治療師沒有幫到他們甚麼。通常聽到這種話,都會先扣除百分之五十的真實性,因為經驗裡大部分客人都很亂,沒記住被教導的方法和細節,然後糊塗以為沒得到甚麼。 但有些治療師的建議或指引確有不足之處。如某心理師已抓到了療癒的入口,教客人在情緒出來時注意身體哪裡不舒服,注意到後便知道目前只是情緒反應,不是事情有多不堪。很好,但注意到後應如何緩解和調整?他卻沒有進一步教導。 也有諮詢師會教你一般人也可能懂的放鬆方法,如深呼吸,身體掃描,靜心禪坐等,但如何針對性地處理或轉化如即將或已爆發的怒火,不斷循環的負能量,或由負面情緒引起的心悸、憂傷、氣促等,他們又沒有指引。 最近見了一個案,案主說前幾年上過家庭排列課,老師不肯幫她做排列,說她未準備好,卻催她快點找個人嫁掉,和父母分開生活才能獨立,可她還沒有找到伴侶啊。這種指引到底是在幫人還是誤人呢? 我見一個客人最少3小時,因為要逐一教具體的自療方法,讓客人學懂替自己急救、清理、紥根,不用再依賴別人,還示範身體推按,量身訂造改善身體的食料,調理睡眠和排便。也要做人生規劃,重組關係、財政、學業,調教溝通技巧等,這是整體的生命管理,不能局部抽空問題來處理。 自療是重生的大工程,必須針對性,步步仔細,馬虎不起。 素黑

20180706-素黑:外表能決定性格

素黑:外表能決定性格 2018-07-06 要了解一個人的隱藏性格、世界觀或價值觀,你可能先想到甚麼心理分析,但有一個重要和明顯的線索不宜忽略,那就是生理特徵。 外表決定性格,這不是膚淺的說法。一個一米八的男生跟一米五的,他們的高度能或多或少影響其際遇,你信不信? 一米七以上且漂亮的女生,會因為別人對她從小投射的目光帶來自信,自然希望或樂意走到幕前或人群裡表現自己。相反,高但樣貌和身材都不好的女子,可能要比矮小和其貌不揚的女子更自卑,壓力更大。 有些女生永遠不穿背心不游泳,她們相信是因為不喜歡,你或會判斷她們保守和內向,潛藏的因由卻是手和背曾長過濕疹,即使醫好了還是潛移默化了想遮掩的心理。 有些女生不敢拍拖,不一定是不信任愛情,原來是擔心發展到親密接觸時,對方會介意自己有體毛而被嫌棄。 有人腿長得不好看,對腿長得特別美又經常穿短裙熱褲的同事先羨慕後嫉妒,不自覺地經常無故中傷對方。更有人因為長期臉上長滿痘痘,不愛拍照也拒絕被拍,會跟你用靈性解釋說關於拍照留念只是對形體的執著,她已超越了那層次,然後跟你討論人有內在的神聖。 有人只看重身材和高度,卻忽視了髮質、膚色、體毛、胎記、傷疤等能塑造你的自我價值甚至人生追求,其影響可以比你以為的還要大。 找出哪些生理特徵對兒時和現在的你造成了影響,也許能幫自己找到長久以來的性格盲點。 素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