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18的文章

20140511-綠色生活:學識睇圖,監察土地發展

綠色生活:學識睇圖,監察土地發展 2014年05月11日 【明報專訊】打開報紙,經常看到有關鄉郊發展規劃的新聞,附帶一堆火星文,如「不包括土地」、「鄉村式發展」、「發展審批計劃大綱圖」、「分區計劃大綱圖」,令人看得一頭霧水。一個地方的發展,一般須按法定圖訂明的用途去發展,是發展的關鍵資料,但圖則的內容、涵義、製圖過程等等,市民往往不甚了解。自二○○五年城市規劃修訂條例生效,公眾可就法定圖則的內容給予意見,這些難懂的火星文和圖則對於我們的未來卻有決定性的影響,若關心鄉郊發展,不能不理解。 鄉郊發展,一般可分為未受法定圖則規範地方的發展(如不包括土地)、私人土地發展、政府主導的大型發展及小型屋宇發展四大類別。 現時全港不少地區已受發展計劃審批大綱圖(Development Permission Area Plans,簡稱DPA)或分區計劃大綱圖(Outline Zoning Plans,簡稱OZP)的法定圖則所覆蓋,作用是覆蓋範圍定出土地用途、發展指引等。但現時還有部分遍遠離島或被郊野公園包圍又不屬於郊野公園範圍的鄉郊土地(即「不包括土地」),未有受法定圖則覆蓋。之前未受規劃,但已由規劃署陸續制訂法定圖則的前「不包括土地」,包括海下、白腊、鎖羅盆、二澳、土瓜坪、馬屎洲、白沙澳等,而還未被任何法定圖則覆蓋的有荔枝莊、梅子林等。 私人土地發展,令人印象深刻例子是南生圍,發展商購入多幅農地,向城規會申請改變土地用途,打算興建低密度住宅。而南生圍有一段時間亦遭到嚴重破壞,樹木被燒,魚塘堆積垃圾,變成一片廢墟。政府主導的大型發展,如近期鬧得熱烘烘的新界東北、大嶼山及南丫島石礦場發展,這些地區本來有分區計劃大綱圖覆蓋,但政府希望啟動規劃研究,大幅改劃作發展;至於小型屋宇(俗稱「丁屋」),在小型屋宇政策之下,合資格的男性原居民可在認可鄉村範圍向地政部門申請建屋。 不包括土地之隱憂 近年,環團和一些市民建議政府應把「不包括土地」納入郊園公園,因為「不包括土地」與郊野公園關係密不可分,無論地理、生態、地質都與郊野公園緊緊相連,有相當的景觀和康樂價值。當年政府沒有把被郊野公園包圍的村落或私人土地,納入郊野公園範圍,為「不包括土地」帶來隱憂。自2010年,商人魯連城向西灣村居民買入多個地段發展,事件令政府及市民意識到需要有切實的行動和政策保護郊野公園內的「不包

20181029-尤里安:從2018中國軍力報告,看美中新冷戰的起源

尤里安:從2018中國軍力報告,看美中新冷戰的起源 2018年10月29日 17:18 ▲隨著F-35陸續運交印太盟邦,西太平洋與南海的空中對峙將不再呈現傾斜局面,而是至少能夠維持局部優勢。(圖/美國空軍。) ●尤里安/現任軍事戰略評論員,淡江戰研所畢業。 從美國國防部2018年中共軍力報告中不難發現,中共已經不在是冷戰時期牽制蘇聯的重要籌碼或鐵幕瓦解後邁向改革開放的合作夥伴,而是對於美國全球,特別是印太地區戰略利益造成威脅的對手。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許多立場迴異或顧忌資金來源的智庫與學者專家會採用不同角度淡化或詮釋美國防部在2018年中共軍力報告中對於中共軍事擴張與企圖獲得印太區域主導權的說明,甚至還會搬出華府政治角力和即將到來的期中選舉支持率作為佐證。 因此在2018年中共軍力報告的附加專題第一段就特別強調中共挾著經貿發展對於地緣戰略關鍵國家所造成的多重影響。藉由有計畫地使用國家資本強化對於印太和非洲的海外據點,其中更已經把觸角伸進了地中海的南歐國家。而這些透過一帶一路為掩護所取得的海外活動據點則是搖身一變成為共軍實施對外投射的重要礎石。 中共對外擴張軍事影響力的目的除國家戰略需求外,和一帶一路的經貿投資安全性有密切關係,由於一帶一路中的數個重要目標國家,例如巴基斯坦、哈薩克、吉爾吉斯、緬甸和馬利都面臨內部分離主義和宗教激進組織的威脅,因此當中共派出大量工程隊前往該地主導相關基礎建設時,事實上已經面臨和過去西方在當地所面臨相同的安全問題。 料敵從寬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防部在附加專題中對於共軍改編戰區和強化聯兵作戰能力上表明將會有效提升共軍現有作戰力量。雖然共軍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就著手進行組織再造,但直到習近平在2015年全面進行改編之後才有顯著進展,美國防部認為經過改編的共軍不僅跳脫長久以來陸軍本位的中心思想,提升職司距外縱深打擊的海空軍與戰略火箭軍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讓原本疊床架屋的軍事官僚系統得以扁平化,確保共黨領導人能透過中央軍委會直接控制實兵部隊,而非像過去需要多重確認和政治協調。 雖然共軍的組織再造向來有不容忽視的政治角力因素影響,但美國防部認為透過精簡指揮層級、強化聯兵戰能力和重修準則教範,的確讓共軍在一定程度上獲得聯兵戰力強化。而新一代由習近平拔擢的共軍高司軍官不僅在政治忠誠度上比起過去更高,對於執行對

20171009-CUP:甚麼年紀才交到益友?

CUP:甚麼年紀才交到益友? 2017年10月9日 BY 小山金明 人到中年容易唏噓「知心一個也難求」,成年人的友誼到底發生了甚麼變化?不再像小時候那樣單純,是不是就等於友誼貶值了呢? 研究傳理及人際關係的美國學者 William K. Rawlins 如此界定「朋友」:不分古今中外,男女老幼,人類普遍視朋友為「可以傾談、可以依靠,可以欣賞的人。」(Somebody to talk to, someone to depend on, and someone to enjoy.) 友誼有多重要,不言而喻。每個人對友誼的需求,通常遲至青春期才開始萌芽,將自己所依靠的目標從父母轉移至朋友,朋友的影響力逐漸超過父母。這是每個人的人際關係之始,以尋找和自己一致的價值觀為目標,急需彼此的支持和認同。這也是青少年最易受朋輩壓力(peer pressure)的主要原因,青少年的友誼表現出的特點包括佔有慾、嫉妒、依賴,缺乏個人邊界,因而令許多人相信只有少年時的友情是「最真摯的」。 根據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的先驅,著名心理學家 Erik Erikson 的定義,自 18 至 25 歲踏入「成年初期」,這是人生第一個重大改變階段:升讀大學或者加入職場,有機會離鄉背井,遇到畢生所愛,甚至結婚。相較於青少年時代的友誼,這個階段開始有「功能性」的需求,包括頻密的社交、人際網絡的形成等。這時期,朋友多是彼此接近(proximity)的人,譬如宿舍的室友、住得近的同事,這種關係可以共同分享資源,互相幫忙,彼此獲益,建立及維持關係的成本都較小。 美國勞工部 2014 年調查指出,20 至 24 歲的人,是所有年齡組別中花最多時間在朋友身上的人,平均每星期會花 10 至 25 小時在社交上,這個階段期間,「社交圈」通常會擴大,朋友之間的佔有慾開始消退,Rawlins 認為這時期結識的朋友,尤其是一起讀大學,最有可能維持到老。 從 25 歲起至 50 歲的階段,稱為「成年的中期」,自我已經定型,相較於「接近」(proximity),相似(similarity)變得更重要。隨著年齡增長,會傾向和自己有類似價值觀、生活目標、甚至人格的人交朋友。心理學家 Elizabeth B. Hurlock 在經典論述 Development Psychology: A Life-Span Ap

20181029-吳宛盈︰日本之恥

吳宛盈︰日本之恥 2018/10/29 — 10:01 https://thestandnews.com/culture/%E6%97%A5%E6%9C%AC%E4%B9%8B%E6%81%A5/?fbclid=IwAR0zpTUmZYxUhdElvygob-AT-jq7kdxSi7rGhAbWB7XPxSLrWTQsXvPwWXs 詩織公開指控山口性侵,在日本引起巨大迴響,大眾輿論兩極。 轉載文章 《立場新聞》轉載欄目。此欄文章的觀點均來自作者,並不代表本網立場。編輯部保留對所有稿件的篩選權利。 【 文︰吳宛盈 | 圖︰Orange Smarty Ltd. 】 譴責性侵犯與性騷擾行為的「#me too」運動,在全球多個地方引起強烈迴響,但在日本反應卻十分冷淡。日本是一個性泛濫的社會,但提起性侵犯,卻沒人會公開討論。作為全球最先進的國家之一,日本的強姦法例已有超過一百年未曾修改,因為在日本的傳統裡,對女性使用暴力並非嚴重的社會問題,由大眾、警方、法例以至政府,都似乎認為性侵受害人應該當沒事發生,不作追究。 在日本傳統中,對女性使用暴力並非嚴重的社會問題,大部分人都認為性侵受害人應該當沒事發生,繼續如常過日子。 2013年,在美國紐約攻讀新聞系的伊藤詩織在酒吧兼職時,認識了正在與朋友聚會的山口敬之。山口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相熟,曾替其撰寫傳記,深受詩織尊敬。詩織一直與他以保持聯絡,不時向他查詢有否工作機會,直至2015年3月,山口告知詩織計劃請實習生,二人相約在東京壽司店詳談,最終詩織醉倒,被山口帶到酒店,詩織指自己在無意識下被山口強姦,而山口則堅持雙方在清醒及同意下發生性行為。 山口只有一次公開談論案件,並堅持與詩織是在你情我願下發生性行為。 雖然詩織在事發後十分害怕,但最終決定報警,她被要求到警局重組案情,全程只有男探員在場,並以人形公仔放在她身上移動、拍照,她坦言這種造法她造成二次傷害。兩個月後,警方得到酒店閉路電視片段、的士司機證供及詩織衣物上的DNA,決定向山口發出拘捕令。當詩織以為離正義近了一步,豈料拘捕行動突然被叫停,案件轉交東京都警視廳調查,一年後檢察官認為無足夠證據起訴山口。詩織相信是龐大的政治權力干預了調查,為了上訴,她花九個月親自調查,並在去年5月召開記招公開指控山口。 要求重新調查案件的上訴失

20181030-【金庸專訪】相信一生可看到共產黨垮台,金庸眼中的查良鏞

【金庸專訪】相信一生可看到共產黨垮台,金庸眼中的查良鏞 2018年10月30日 91年專訪重溫 1991年《壹週刊》經典專訪重溫:金庸眼中的查良鏞 【金庸逝世】武俠小說泰斗查良鏞逝世 享年94歲 筆下創多部經典  金庸一生不凡,他是香港第一位寫作致富的作家,更創辦了《明報》這個傳媒王國,文人從商不單讓他在華人文壇、以至社政界別獲得崇高的地位,更座擁過十億財富,《壹週刊》於二十七年前的1991年,訪問了當年仍然是《明報》老闆的查良鏞,細訴他當時辦報的心態、少年生活、賺錢心得和政治理念,是少有的金庸深度專訪。 撰文:汪凡 查良鏞先生,六十七歲。出身於浙江書香世代之家。早年在上海研習法律, 一九四八年來港任《大公報》編輯。一九五六年開始以「金庸」筆名創作了十四部武侠小說,先後被拍成電影和電視連續劇,並被譯成英、法、泰、越、韓和馬來文在海外流傳,影響深遠。一九五九年創辦《明報》,親撰社論,愛憎分明,極具權威。《明報》已擴展成兼營出版、旅遊、印刷、地產的多元化企業集團,並於一九九一年三月上市,由查氏任職主席,他佔明報集團六成股權,市值六億,其個人財富當更遠超此數。 一九八一年,查氏獲英國頒授O.B.E勳銜,其後又獲香港大學頒授社會科學榮譽博士和名譽教授,是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文人富豪。查先生最近接受了我們的訪問,不但觸及到他個人的去留,更對共產黨、韋小寶、子女及他自己本人作出評價。無論胸襟識見,「大侠」之名,查先生可以說當之無愧。 鐵肩擔《明報》 袖拂兒女情 他創造的武俠世界瑰麗多姿,情感濃烈,奪人心魄;筆下的人物或慷慨俠義、或飄逸不覊,或一往情深 我們開卷埋首狂追,沉醉在那撲朔迷離的情節時,不期然的,也會編織關於他的神秘浪漫的幻想,以至覺得遙不可觸。幸好,他也還是個現實世界裡的人。他是父親、報人、老闆、香港人,有歸隱出世的憧憬,卻仍未能掙開事業的煩擾;不如小說世界的慷慨激昂,倒也有種種家情、商思、國事的實際考慮,剔透而理智。 還是從他作為一個擁有上市企業60%股權的父親說起吧。查良鏞有一子兩女,兒子讀會計,兩名女兒分別讀新聞、電腦,全都與明報企業拉不上關係。「兒子在會計師樓工作,有一個女兒已有了BB,在家做太太了。」査先生說,辦報紙需要第一流的人材,兒女的才能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只是一般,所以不鼓勵他們繼承他的事業。「我問我的兒

20181025-王慧麟:廢青黃絲vs.世代正義

王慧麟:廢青黃絲vs.世代正義 2018年10月25日星期四 上周有幸出席前輩飯局。前輩們乃專業人士,立品了,希望搞一些項目,推動社會創新(social innovation)及可持續發展等價值。筆者素來在網上被斥為學棍,專門教壞細路廢青黃絲,也有幸參與討論。席間,前輩問到香港青年的憤怒在哪裏?答曰:好像這些「社創」計劃,為了管控項目成果,最後都會是一些乖乖跟足前輩們訂下的遊戲規則之「正向」青年申請成功。那些一直都在狀况外,而且佔大多數之憤怒青年,仍然都被排擠於門外。前輩們倒也坦白:喂!這個計劃,是青年向我們拿錢,當然要跟我們的遊戲規則,對吧? 言下之意,憤怒青年如果要錢、要創新,就要跟前輩訂下的遊戲規則,玩下去。 前輩遊戲規則 不斷向自己階層傾斜 問題是,前輩們的遊戲規則,隨着社會地位提高了,財富增加了,經濟力量大了,這10多20年來,就不斷向自己的階層傾斜,想方設法鞏固自身階層、朋友,以及自身下一輩子女利益,自覺也好,不自覺也好,慢慢忘記了自己在公平環境向上流的原因及社會基礎,將自身階層的利益極大化。 早一陣子,有前財政司長牽頭的組織出了一本新書,搞了一個研討會。席間有前高官大意是說,應改革現行大學收生制度,不要以考試成績作為主要衡量目標。大學在取錄學生時,需要更多地考慮學生其他方面的才能及學習經歷云云。 10多年前,有一班有志教育改革的中年達官貴人,為回應知識型經濟,大刀闊斧地搞改革,提倡所謂「快樂學習」,求學不是求分數,倡議學生要發展多方面的才華,多元學習,有更多的學習經歷。 這些改革結果如何呢?以多元學習為例,一個學生,如能在學科以外,有多元的學習經歷,原意是好的。問題是,現在的多元學習,已發展成一個貧者無法多元,富者愈多愈元的情况。早前有小學爆出一件懷疑校長挪用家長資金之醜聞,但原來這些錢是學生參加澳洲遊學團之團費。我反倒關注,一些沒有錢去澳洲遊學的家庭,是不是失去了一個學習經歷的項目,其子女是不是輸蝕了? 每一個周末周日,家長們都不是讓子女去公園玩個半天大汗淋漓,而是要跟同輩鬥:鬥學音樂(香港大抵是全球最多兒童豎琴班的地方)、鬥學運動如騎馬(周日粉嶺某會所的騎馬班爆棚)、鬥扶窮體驗,坐飛機去東南亞幫貧窮學生補習英語(香港深水埗的貧窮戶之慘况不見得比緬甸及柬埔寨好),這些多元學習,大抵只有真正中產或以上的家庭才可應付

20181029-鄭立:登月第一人 —— 嫦娥應悔竊玉丹,將錯事鑄成

鄭立:登月第一人 —— 嫦娥應悔竊玉丹,將錯事鑄成 2018年10月29日 電影「登月第一人」劇照。 「登月第一人」並不太美化主角,也不太講他的抱負,這電影對主角的定位,就是一件「中坑」。主角是一件長相平凡,已婚的、木獨的寡言中坑,他對登月這件事,並沒有很迷人的抱負。他的言行,反映他把登月看成是打好份工。 主角的目標就是做好太空人的職責,完成國家給予的登月任務。但是社會上也有很多反對登月計劃的聲音,理由就像裡面的抗議者說,花那麼多錢把幾個白人中坑射上月球,只是為了在太空競賽上爭面子,為何不能用來改善黑人貧民的生活呢?作為登月者的他,自然也變成了眾矢之的。而主角是個執行這個計劃的公務員,對於不少人而言,他並不是英雄,反而惡名昭彰。 聽到這些對白,是否似曾相識。如果你把登月計劃,聯想成現在香港爭議中的眾多大白象工程。可能有些人對於登月計劃一直以來的正面形象,就立即打了折吧? 示威者以歌曲諷刺白人登月,黑人捱餓;電影「登月第一人」劇照。 在我看,我倒覺得這一部分才是電影的精華,本來我們這些觀眾,只是來看人物傳記的花生友。但電影一演到這裡時,大家立即就很容易有共鳴,親政府的人很可能立即就覺得自己和主角感同身受,覺得我在做偉大的功業,卻有班蛋散在阻頭阻勢。而平時反對這些工程的人,則難免覺得自己就是站在對立面,甚至有被醜化的感覺,變成了反派。 如果你是一個反對那些工程的人,看這電影時,又一直的代入自己在主角的立場,去到這一點出了衝突時,感覺應該很有趣。你赫然發覺,登月這件事,是從家庭、團隊、同伴到社會,都在一起付出的。 對不惜付出自己生命去完成志業的主角而言,這一切皆是雜音。可是對此沒有興趣的人的角度看,這些一心想登月的人卻是任性自私,只是為了面子與執念,做一件極度浪費危險的事情。 把這個寫出來,你可以想像到這電影的導演,會有多大的公關災難吧?他選擇站在中間當個佔中壞分子,結果就是兩邊不討好,被兩邊都罵個狗血淋頭。但現實就是如此,你站在哪一方都沒有辦法說自己完全有理,登月很偉大,可是也很浪費,你無論怎樣論斷,都不可能完全正確。 導演大可以完全略過這部分。只講怎樣登月,不講有人抗議,更不需要講那些人在抗議甚麼。那麼,就不會惹來那麼多罵聲與麻煩,但我挺欣賞這導演,不管他是有膽去碰這種灰色地帶,還是單純沒意識到,而出了意外,他成功到做到了

20181029-方俊傑:「婚禮進行識——毒舌正能量,殺神的救贖

方俊傑:「婚禮進行識——毒舌正能量,殺神的救贖 2018年10月29日 電影「婚禮進行識」劇照。 如果,「婚禮進行識(Destination Wedding)」不是請來陳年老拍檔 Keanu Reeves 跟 Winona Ryder 再聚頭,賣點大概會變成毒舌版「情留半天(Before Sunrise)」。都是一男一女偶遇,然後不斷吹水,吹到打野戰。沒有第三位演員有對白,只不過話題由當年的文青風,變成今日的暗黑系。 Winona Ryder 與 Keanu Reeves 在 1992 年曾於「吸血殭屍:驚情四百年(Bram Stoker’s Dracula)」合作;圖為劇照。 暗黑就好。自從約 20 年前女兒夭折,女朋友遇車禍意外喪生,妹妹患白血病,Keanu Reeves 便一直似個天煞孤星。荷里活片商很現實,找他拍「殺神 John Wick」,戲內戲外,Keanu Reeves 都是沒有笑容的可憐人。如果心地好一點,我會覺得「婚禮進行識」是送給 Keanu Reeves 的一場救贖。電影中,Keanu Reeves 飾演一個在成長過程中經歷過無數不幸的孤獨精,看似看透世情,情願與世隔絕,也不願跟任何人有任何關係。迫於無奈的情況下參與討厭的弟弟的婚禮,遇上跟自己啱嘴型的陌生女子,由起初互相抗拒互相討厭,因為一場又一場有關價值觀的討論,慢慢化敵為友,更產生感情。因此,結局來一個反高潮的大團圓,有必要的。再絕望下去,即是「殺神 John Wick」,支持 Keanu Reeves 繼續沉溺下去。倒不如鼓勵他重見天日。 於是,女主角必定要找 Winona Ryder。如果想增強喜劇效果,可能找「生死時速(Speed)」齊齊彈起的 Sandra Bullock 更適合,但 Sandra Bullock 看上去太過一帆風順,怎及得上「吸血殭屍:驚情四百年(Bram Stoker’s Dracula)」的過氣玉女感同身受有共鳴?一個抗拒全世界抗拒任何快樂對任何好事也不會信任的男人,碰上一個很想放下舊事很想重獲新生的女人,在全球七十億人口中偏偏連成一線化悲為喜,「婚禮進行識」雖然很毒舌,但其實比大部分熱血電影更加正能量。 方俊傑

20181002-阮穎嫻:日本相撲,離不開爭議

阮穎嫻:日本相撲,離不開爭議 2018年10月2日 劉鳴煒叫大家少去日本,儲錢買樓。「廢青」絕對會反其道而行,愈叫愈走,多多去日本。 不知道有幾多去東京的港人看過相撲比賽。西方遊客對日本文化興趣大,網上英語的相撲比賽資料很多,由買門票到早上去相撲部屋看早晨相撲操練的攻略都有,中文寫的偏少。去買票及場館內鮮有聽到粵語或普通話,跟東京的其他景點很不同。 日本相撲協會舉辦的職業相撲比賽,一年有6個場所,每逢單數月份的第二個周日開始,連續舉行15日,有3次在東京,其餘的在大阪、名古屋和九州,所以要碰巧同一時段去舉辦的地方才能看到比賽。 近年相撲飛愈來愈難買,一開售即售罄。可能是遊客多了,也可能是買票渠道容易,可以上網買,又有國際轉售市場,助長炒賣,所以開賣不久即掃光。原價200多港元的門票,國際「黃牛網」賣上過千元一張。去到發現當地也有「黃牛店」,而且位置好、較便宜,個人覺得即使是「黃牛」也划算,但可遇不可求,日期不對就沒辦法。不想捱貴飛,可以付出時間成本,去排即日不設劃位的「自由席」。 排隊買票是全支付拍賣 每天的相撲比賽都會預留「山頂」最高的位置即日早上7時45分發售,不同場次不同場館預留的票有多少,沒有準確資料,大約200至400張。10年前還能平日7時多去就可買到(假日要早一小時),近一兩年大概要6時多到達才保險。 排隊買飛,類似「全支付拍賣」(all-pay auction)。每個排隊的人,都要付出排隊的時間成本。願意付出多一點的人,早點去排隊,得到票的機會較高;晚去排隊的人,也要花時間,但有可能空手而回。所以很想去看的人會較早到,付出多點時間成本,但出得較高價的不能收回。其中一個降低成本的方法,是住在國技館旁邊,這樣就不用太早起牀。 如是者買到票了,就可以立即入場,憑票可觀看整日的賽事。因為相撲比賽的儀式較長,大約10分鐘才有幾秒至幾十秒不等的肉搏場面。早上都是級別較低的選手,一般遊客一整天看相撲其實有點悶。根據相撲愛好者的建議,應該待下午3時多才入場觀看最強的「幕內」(相撲手的最高級別)比賽,否則看一整天也膩,邊際回報遞減,欣賞指數直走下坡。我旁邊的遊客不會分辨,在「橫綱」級別比賽前就離場了。「橫綱」是全日本最強明星級的相撲手,氣勢逼人,地位崇高,很多日本女孩不知為何都很想嫁「橫綱」,那名遊客走寶了。 相撲是一個傳統而

20181029-健吾:你離開,你回來

健吾:你離開,你回來 2018年10月29日 【明報文章】這篇文章,是用智能手機的口述記字功能,一字一字語音輸入出來的。 這一秒,我在台北的凱達格蘭大道。我狐疑,為什麼,我開始知道台北的政治集會或遊行,要去哪兒。 之前我在這兒看過蔡英文選總統的造勢大會。余天、「滅火器」等等的歌手樂團都會上台唱歌。而今天,就是一堆又一堆同性戀者以及各式各樣的同志支援團體,包括男同志、女同志、跨性別,各式各樣的人都走出來。我看見坐輪椅的阿嬤,還有年紀不輕的老「榮民」(編按:「榮譽國民」,簡稱「榮民」,指參與抗日戰爭或國共內戰後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台的中國外省退伍軍人)。他們都在隊中,在一些花姿招展的肌肉男之間穿插,務求為畫面提供一點「多元」的感覺。 我的朋友都說,香港人都奇怪,gay pride嘛,是去外國的好玩,台北曼谷東京西班牙紐約倫敦,哪兒都好,總之維園就不了。同志遊行,不止是出來見見人那麼簡單。那是一種姿態、一種聲音,甚至是一個給傳媒、給網絡散播出來的口號:同志是存在的。社會還沒有給他們很平等的對待,他們也有他們的意願。他們也許可以打點自己,可以把自己照顧得不錯,但直至現在,歧視還是無處不在。台灣司法院已解釋了婚姻法例了,為什麼在11月24日大家還在喊「兩好三壞」的公投呢?而且,這次是公投法修正後第一次使用,20歲的人可以投票選議員,18歲的就可以領公投票。這些事情,其實又有幾多人在乎?而身為香港人,你還可以觀察什麼呢? 活生生的香港態度 當然,在香港,我們去gay pride,免不了會看到很多有點不順眼的事情。比方說,有些人會「藐」一些多元取向而在gay pride表達多元取向的人。有些朋友喜愛易服,有些朋友喜愛綑縛,他們在那一天,一年365天就這麼一天的一個下午,把自己這一面表達出來,是不是很有問題呢?對保守的家庭組織(以至一些總是說同志令他們不會教孩子的笨蛋家長)而言,這些人當然是不務正業的傢伙。但後來我發現,不少同志社群都會歧視一些同志社群內不是「健康陽光同志」或「中產同志」的族群。如果你是HIV(人類免疫力缺乏病毒)感染者,你是易服癖,甚至是……你住公屋,都會得到那些人的「眼神」——你不要站在我那邊,我跟你是不同的,我這種「基」是上健身房、身材美好、胸腹肌齊備的「優質基」;你呢?就是有病的、窮的、可憐的、沒用的、社會看不起……「窮酸基」。

20181003-文化人物:無聲無懼,日本失聰同志以電影爭平權

文化人物:無聲無懼,日本失聰同志以電影爭平權 2018年10月03日 執起攝影機,Mika用電影為聾人同志社群發聲。 大家都說「談」戀愛,彷彿談天溝通,乃每段戀愛關係不可或缺的元素。但如果世界沒有了聲音,戀愛還能「談」得成嗎? Mika是一位來自日本的雙性戀聾人,身處無聲世界,她仍然愛得勇敢。遇上不懂手語的另一半,她用紙筆溝通,一字一句寫下愛意。失去聽覺,無阻她自由戀愛。 健聽的同性戀者已要面對不少歧視偏見,身為失聰人士,情況更加嚴峻。「聾人社群就是這樣,消息散播得很快,很快所有聾人都會知道(你的性向)。」雙重小眾身份帶來雙重壓力,但Mika沒有被壓垮,她要透過拍攝同志電影,將殘疾性小眾的困境,赤裸披露人前。 「我希望公開告訴其他人,我們一班聾人同性戀者正面臨甚麼問題。」 撰文:廖士鋒 攝影:黃奕聰 Mika(中)以導演身份,與兩名聾人女主角來港出席放映活動。 《直至虹色清晨降臨》講述兩名聾人女同志相戀的故事。 《直至虹色清晨降臨》帶出日本聽障性小眾面臨的問題。 老師:與異性結婚吧 Mika生於聾人家庭,父母、弟弟全是失聰者。她由呱呱落地一刻起,已走過29年沒有聲音的人生。訪問當日,她穿上帥氣的黑色西裝外套,頂着一頭短髮,打手語時特別利落,但仍然帶有日本人獨有的謙虛禮貌。 她不喜歡自己的日文漢字姓名,嫌它太過女性化,所以希望記者用Mika這個較為中性的英文名稱呼她。 Mika自小在聾人學校讀書,封閉環境的驅使下,師生的性別意識都特別保守。譬如說,兩個男同學在校內稍有親密舉動,就會馬上被人取笑是同性戀。有老師甚至規勸同性戀男學生,將來一定可以找到喜歡的女孩子結婚。Mika與一位女性朋友常玩在一起,亦不時遭老師嘲諷:「你們兩個一定是同性戀啦!」 「這是真人真事。」如今她冷靜打出手語。 眼見性小眾在聾人學校飽受欺凌、打壓,為求自保,Mika惟有將喜歡女生的一面埋藏心內,一直未敢出櫃:「其他聾人都會歧視我們(同性戀者),令我有很大的壓抑,只想藏在心裏就算。」 其後機緣巧合,她認識了山本芙由美──一名日本聾人同運人士,再透過山本認識越來越多同路人,她發現原來聾人同志並不孤單。於是慢慢打開心窗,當日膽怯怕事的小女生,一路走來,現已是29歲、有自信的成年人。這份自信,令她決定執起攝影機,用電影為聾人同志社群發聲。

20181029-劉細良:明日大嶼是港版一帶一路

劉細良:明日大嶼是港版一帶一路 2018年10月29日 明日大嶼計劃鐵定要上馬了,明眼人一望就知道同乜嘢土地供應不足、老人院舍不足無關,呢個規劃係中共大灣區發展計劃一部份。土地供應小組黃遠輝、曾鈺成做了「死茄哩啡」,唔使嬲,以林鄭高超政治手腕,會有其他公職派彩作補償。 耗資萬億明日大嶼計劃正式宣佈香港告別自由市場經濟,走向習近平「中國模式」。當日林鄭選舉,提出理財新思維口號,大家不以為意,咸認為只是亂噏當秘笈,而家諗番轉頭,所謂新思維,就是打開庫房,擴大政府支出,但並非用於改善民生,而是用政府之手去進行巨額投資,美其名叫投資未來。目前大陸不斷宣傳的「中國模式」,就是突出國有企業部份、突出政府產業政策、扶助央企,突出政府投資作用,所以才有國進民退現象,同時否定改革開放40年以來市場改革的作用。這種「中國模式」根本唔係乜嘢天才創新,實乃剽竊自80年代發展社會學內的日本及四小龍模式,強調政府行為及產業政策,在國家由進口替代階段變成出口導向的重要性。80年代世界國家此消彼長,走自由市場的拉丁美洲不斷出現經濟危機,反觀亞洲威權體制下的韓國、新加坡、香港及台灣,卻實現了快速經濟成長,引發了學者的關注。這種學術討論本來就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也只是學術潮流而已。 中共將四小龍模式改造出山寨理論「中國模式」,用來自high,突出共產黨廉潔無私理應永遠執政也罷,殊不知大陸學者國師上腦,將千瘡百孔遠離事實的「中國模式」變成黨國意識形態理論,不單在國內洗腦,禁制其他學者挑戰,並且向外輸出,先是2012年在香港成為國民教育指引,結果觸發了大規模反國教運動,也是後來雨傘運動的預演。至於更為關鍵的中美關係,同樣因為中共高舉「中國模式」,挑戰美國領導地位,在奧巴馬政府後期,朝野已經醞釀改弦易轍。「中國模式」向落後國家輸出,配合一帶一路、上海及中非合作論壇,在美國眼中的中共已經重新回到毛澤東輸出革命,亞非拉人民大團結對抗美帝老路。 「中國模式」國進民退 「中國模式」就是國家資本主義,借助西方自由貿易體系,利用人家的科技創新,在國家產業政策扶植下,打垮對手佔據市場,而所謂中美貿易戰,其實是衝着「中國模式」而來。大陸廢柴學者忽視了四小龍模式最重要客觀現實,就是四小龍產業政策是美國主導下的國際分工,台灣、韓國發展晶片生產,香港發展金融業,以至日本科技製造業,都是美國產業升級,由跨

20181022-劉細良:林鄭的平庸之惡

劉細良:林鄭的平庸之惡 2018年10月22日 唔知幾時開始,香港政客以平庸、普通人自居,且以此作保護罩頭盔。早前林鄭出席教育界活動致辭時表示,近年社交媒體資訊膨脹衝擊青年人的價值觀,同時沉迷網遊和網絡欺凌等社會問題亦困擾各國,「例如最近我和劉德華先生就因為一個議題(填海),成為網絡欺凌的目標。」個活動明明係講教育,佢就借題發揮,真係冇得頂。 在政治及公共事務辯論中,有一種人最討厭,就係未開始進入討論,就先戴定頭盔:港媽在Baby Kingdom討論政治時代,開場白變成:「我一個女人仔,唔多識,不過……」,這是以退為進的謀略,潛台詞是無論本人觀點如何無知愚昧,也不應批評我,因為我讀得書少,所以應該「免責」。其實,平庸、愚昧是不能免責的,更何況是大權在握之人。 欺凌是指弱勢者被強勢者欺負,或被群眾人多蝦人少,獨力難支。香港人會認為林鄭是普通人,而且身處弱勢嗎?她是香港權力最頂層的人物,手握大權,有龐大政治及行政資源,打開電視就是林鄭《施政報告》宣傳片,不斷上電視電台接受訪問推銷人工島,主流媒體九成歸邊變成政府喉舌,幫林鄭宣傳。還有納稅人出錢,專人為她打理的社交媒體,請問一般香港人可以嗎?坐擁巨大行政資源及權力,竟然說自己受網絡欺凌?對林鄭怨咒,第一個冷笑相信是梁振英,如果以林鄭標準,但凡留言洗板、改花名叫做欺凌,要訴苦申寃都係689先,幾時輪到閣下。 林鄭及劉華所以被香港人批評,並非乜嘢「網絡欺凌」,而係公眾對萬億填海計劃橫空出世極之憤怒,身為公職人士,理應認真瞭解公眾反對原因,找專業人士、司局長、行會成員出來解釋,擺事實講道理,昔日青年反高鐵社運風起雲湧,二萬人包圍立會,運房局長鄭汝樺不斷出席加開的財委會,任由議員提問,問到冇嘢問為止。點會好似今日上至林鄭,下至湯家驊,全部眼生額頭,傲慢不堪,任何人批評明日大嶼均視之為刁民。 不知是否緊跟習主席敢於亮劍作風,這幾年特首及建制派也慣於口出惡言。如此重大項目,真正空喊口號的其實是林鄭,明日大嶼的財務預算、風險評估、工程計劃全部欠奉,然後叫人「三個相信」,乜都唔使問唔使理。林建岳撐場表示出售人工島地可以賺回工程費,但另一邊廂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又話冇地建老人院,所以人工島好緊要,究竟人工島主要建公營房屋、社區設施定係未來服務大灣區的CBD,大家都唔知,用幾多成土地發展私樓及商廈?唔通岳少早早知道,所以斷

20181015-劉細良:林鄭閉門做世界

劉細良:林鄭閉門做世界 2018年10月15日 《施政報告》一出,民望應聲插水,評分之低近年少見。一般情況下,如果冇糖派、冇jetso,即日民調多是平穩,中中地50幾分。若果唔合格就只有一個原因:冇糖派之餘仲要辣㷫市民,即係有個別政策令市民極反感。 成份《施政報告》有三大激憤點,去到一個位令小白領都頂唔順。第一點唔係填海,而係禁絕電子煙反映政府偽善。政府忽然改變立場,背後卻充份反映毫無政策合理性可言,如果煙草尼古丁本身是十惡不赦,就立法禁止吸煙,視之為毒品處理。不丹就是全國禁煙,禁絕公開發售。電子煙是傳統香煙競爭的替代品,電子煙生產是新興產業,包括晶片、電池、發熱絲等部件,生產商多屬非傳統煙草國際集團,禁電子煙客觀效果是幫助財雄勢大的國際煙草商,完全不合公共政策的邏輯。究竟乜原因?從好處看可能是為了取悅醫學界高教界,從壞處看也可以是討好龐大的利益游說團體。政府原先立場並非如此,急轉變背後有何新元素考慮,希望官員能坦白交代。 第二大犯眾憎係違反常識的隧道分流計劃,所謂分流方式竟然係要紅隧大幅加價一倍,政府補貼西隧減價,變相逼人用西隧。其實西隧專營權在2023年已屆滿,政府收回就一天光晒,可以全部劃一收廿蚊,但點解忽然要在2020年推出所謂分流計劃,令西隧單一大股東港通控股臨尾大賺一筆?西隧不會無端減價,背後當然是用公帑補貼。紅隧狂加,西隧使用量會大升,收入增加公司大股東袋袋平安,所謂減價之賬面損失卻由納稅人填補?這方案可以在《施政報告》出台有點匪夷所思。去年傳媒偵查報道指港通控股主席張松橋在當日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主催的保育景賢里換地中,有關豪宅項目資產暴漲了19億。特首要避免瓜田李下,不能每次都用「有擔當」、「特事特辦」來作理由去釋除公眾及議員疑慮,隧道分流計劃政府應及早撤回,免再生麻煩。 明日大嶼涉利益集團重組 第三大犯眾憎輪到一萬億人工島願景。東大嶼發展由老董年代開始,當時係旅遊開發,到曾蔭權年代唔再諗,梁振英年代規劃為服務大灣區的商業中心,但去到林鄭忽然成為1,700公頃人工島,可住110萬人,提供30萬就業機會,集商業、金融、住宅於一身的香港「新都心」。大家誤以為明日大嶼為了解決住屋問題,完全錯晒,現存通過土地資源調配已經解決,包括公私合營開發農地,咁明日大嶼究竟為乜?這是香港新時代官商利益集團,並以內地官僚集團利益、以央企為核心,乜

20181008-劉細良:政治紅線充斥,香港勢被吞併

劉細良:政治紅線充斥,香港勢被吞併 2018年10月08日 《金融時報》亞洲新聞編輯、香港外國記者會(FCC)第一副主席馬凱(Victor Mallet),因為堅拒取消陳浩天演講,日前被香港政府拒絕續領工作簽證。呢壇嘢港府冇人敢公開表態,唯獨是黨媒《環球時報》加多一腳,直指即使少一個馬凱,「香港的言論自由不會受損」,又稱發簽證是典型主權權力,不予續簽也毋須解釋。《環時》社評表明馬凱被拒簽是因為他邀請陳浩天演講,「所有人都能清楚感覺到邀請陳浩天演講的政治挑釁意味,它遠遠超出了言論自由的範疇」。社評指香港「內地化」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 連沉默的自由也失去 港府對執行政治任務一貫都避免多言,因為心知會有不良影響,講少句當幫忙,但內地黨官反認為是怯懦表現,正所謂「強國崛起、敢於亮劍」,這就是《環時》的角色,講到明針對你唔聽話,吹咩?而亮劍得戚之餘,除了阿Q精神勝利法,以為自己又贏了西方一仗而集體自high外,結果是香港成了大陸民粹民族主義的陪葬品。依家香港猶如劉德華處境,想保持低調沉默的自由都唔得,你唔表態就由黨媒代行,不單向西方傳媒叫陣,亦借此宣示中共主權,邊個唔聽話我就郁邊個。按此政治邏輯推演下去,香港獨立的出入境政策已經收歸中央。觀乎《基本法》第154條的寫法,特區政府對外國人入境、逗留、出境有自己管制的權力,不屬國防、外交等列明由中央處理。 一國兩制及整個《基本法》的構想是保留香港原本的自由自治城市特色,所以才可以獨立身份參與國際組織,有自己一套法律、政制。這構思是為了在一國之內充份利用香港的功能,即是西方,又不是西方,既屬於中國,但又不是內地城市。按本來的方向發展,內地走向現代化,一國兩制會逐漸統一起來,即內地更多自由經濟成份,社會多元化、公民社會發展,最終自由化會逐漸過渡到民主化,一國兩制的矛盾最後統一起來。這是當日港人接受一國兩制時的期望,也是西方國家支持的原因,美國的《香港關係法》由此而來。 但自從十年前京奧後中國走向所謂「中國模式」,視西方核心價值為洪水猛獸,意圖在經濟、社會、宗教各領域內恢復文革前黨一元化領導模式,扶助國企央企,加大黨在市場內的操控力量。因內地搞一帶一路積極輸出中國模式,挑戰美國領導地位,最後演變成今日的中美新冷戰。 世界大格局自90年共產集團崩潰後,出現了根本改變,這種對立矛盾將會毀掉香港,因為當事事講求政治

20181002-劉細良:「辱華」陸續登場,中共自取

劉細良:「辱華」陸續登場,中共自取 2018年10月02日 由中國三人刁民家庭老屈瑞典警察暴力、騎劫國家引發外交風波的920慘案,仍在發酵,瑞典搞笑節目嘲笑大陸人隨處大便,被中共指為種族主義及辱華,《瑞典新聞》節目主持人羅恩達爾在節目中再就辱華片段事件道歉,但中國駐瑞典大使館唔收貨,指節目組從起初拒絕道歉,到「向感到被冒犯的個人道歉」,再到「向在中國和瑞典的感到被傷害的個人道歉」,這些道歉「都是極不嚴肅、極不真誠的,始終迴避種族主義的本質,始終迴避排華辱華的本質」,而且「妄圖把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對立起來,用心極其險惡」。 不斷找尋「敵人」鞏固政權 這是中共典型誅心之論,節目主持人向個人道歉,就等如將人民與政府對立、挑動矛盾、包藏禍心,是只有中共自己才明白的「中國式邏輯」。看見瑞典文明國家一個普通搞笑節目就令中共暴跳如雷,食花生之餘也感心涼。由於中共戰狼毒上腦,每日不止從自己國內找尋「敵人」,將百萬計新疆維吾爾人送入再教育營,為了令人民對黨國崇拜更上一層樓,必須尋找西方世界亡我之心不死、猜忌中國崛起的舊殖民主義敵人。當共產黨急於在國際層面為國民「維權」,動輒認為西方針對華人,小事化大,上綱上線,西方世界會如何反應? 需知西方文明多屬自由民主社會,人權言論自由乃核心價值,人家沒有甚麼偉大領袖指導思想跟從,或瑞典中宣部控制的黨媒,在意識形態戰線與崛起的中共抗衡,中共官方戰狼式嚎叫只會令更多西方傳媒、學者、公共知識分子,以至普通人厭惡,從而引發出更多「辱華」行為,近日非洲網絡上瘋傳內地大叔隨地大便一片,預告此等「辱華」行為將全球化。昔日老毛三分世界論,以第三世界革命領袖自居,號召亞非拉人民大團結,在西方左膠圈中乃真神人也,君不見美國希拉莉在耶魯大學攻讀時便受感召變成毛派學生。毛的魅力是在意識形態層面對抗西方,今天「大撒幣」習近平的「魅力」只有派錢,毫無意識形態感召,同老毛差天共地,老毛的反西方,豈止民族主義咁簡單,至少從西方左膠來看,那是關乎東西方對人類未來世界的想像。 中共越擺出戰狼之態,四出譴責西方媒體反華辱華,為刁民背書押上國家民族形象,後果必是攬炒,西方社會「辱華」反應就越強烈,因為此舉本小利大,用搞笑諷刺方式拮你一下,你就青筋暴現目䀝睚裂,出醜國際。如此一來,當伊斯蘭極端主義退潮之際,獨裁列寧體制混合國家資本主義的「中國模式」將自動頂上,

20180924-劉細良:高鐵通車有乜值得慶祝?

劉細良:高鐵通車有乜值得慶祝? 2018年09月24日 高鐵通車,傳媒熱,市民冷,大家都睇穿跨境大白象工程,主要方便內地人嚟,而非便利港人北上,否則列車安排冇理由當香港冇到。昔日英治時代早期巨額投資鐵路工程就係九廣鐵路,係當時嘅真正高鐵,將香港同大陸連結,人流物流暢旺。外國人以海路來港,郵輪停泊在尖沙嘴,然後乘搭九廣鐵路北上內地。英治時代的工程規劃鮮見大白象,是因為殖民地政府基建是需求帶動,社會有需要,經過反覆論證才會拍板去馬。啟德機場飽和多年,一直到89年後衞奕信推出玫瑰園計劃才付諸實行。1997年後香港基建投資變成了官僚政治帶動,無需理性論證,即使有所謂評估,亦係求其亂作,再無理性規劃可言。 港式計劃經濟第一次引發衝突是董建華年代,英國培養的文官拒絕了老董假大空的鴻圖大計,數碼港計劃單一招標更犯眾怒,官商勾結之說甚囂塵上。老董科技大躍進運動虛耗大量公帑,但對經濟發展毫無幫助,香港成為亞洲金融風暴受衝擊經濟體之中復蘇最慢地區。由北京主導的港式計劃經濟,違反97前需求帶動的政策原則,公務員抵抗理所當然。老董於是廢掉公務員權力,另組問責班子,以為咁就可以落實港式計劃經濟,殊不知烏合之眾引起公眾更大不滿,23條一役觸發50萬群眾上街,而老董廢掉政務官政治角色,亦未能令中央設定的基建成功上馬,朱鎔基公開訓斥他議而不決決而不行。 中央決定起用政務官出身的曾蔭權取而代之,利用他熟悉公務員思維,可以說服他們接受計劃經濟模式,加上人民公敵董建華下台,在政治鐘擺效應下,人心思治,曾蔭權十大工程獲市民及立法會黨派支持。現在完成的大型基建項目,就係曾蔭權年代成功執行北京交付任務。 港式計劃經濟之惡劣,是集市場經濟與官僚計劃經濟兩大制度的缺點於一身。因為論證過程粗疏,政治掛帥,耗費巨大且效益低。高鐵預期的每日使用量可以大幅調低三成,港珠澳大橋可想而知。政客只有用「長遠效益」呢類虛詞推搪過去,猶如一棚「政治祈福黨」,總之做好基建可保將來家宅平安云云。但在民生政策上,政府又忽然成為自由市場的擁護者,房屋政策受地產商控制,準備用公帑夥拍地產大孖沙合作開發在新界囤積之農地,放棄運用《收回土地條例》以官僚權力收回農地作全方位規劃。 龍門任搬已經成為港式計劃經濟的特色,廿年來亦形成了一個新的利益集團,包括了中字頭央企、建制派政客、個別問責官員及內地相關部門。中美貿易戰將會波及金

20181027-KtoyhK:價值力量<非同凡響>Distinction

圖片
KtoyhK:價值力量<非同凡響>Distinction 22:41 27/10/2018 近多年港產片在一片合拍片浪潮,已感到很難再會有什麼電影還以香港市場為目標,而可以仍然有票房保證為投資者帶來利潤,只屬於絕大部份可在各影院上映的娛樂電影。不過可令人動容的港產片還有她的作用。當娛樂電影有票房,有些社會性電影還有她的生存空間,像<非>說一個社會各階層生活百態,問回我們遺失了什麼?看完這電影會想起什麼?當這電影擦亮我們目光,而通過她証明電影的宣傳功能,但我們可感受和這電影三位主角一樣的思緒轉變? 故事是以一間特殊學校開始,同時一個在這裏任教而視教師是她職務已沒有身份何言;說出電影拍現實特殊學校在香港不被看顧的境況。谷祖琳演繹這名老師,打扮和聲線是,入時入世。不但從髮型到家庭狀況也道出她的教學生涯,已走了很多年頭,她面對一代又一代的特殊兒童,不同的應對方法對她來說,只係盡力而為,因為她明白對特殊兒童來說,她只能是他們生命的一個角色,而沒有為他們的路途改變什麼。多年來沉著應付教學,默默做她能力可做,縱使麻目接納家庭的變遷,這一切對於她,過去是考驗及善於挑戰,但對她已起不了踏前作用。所以劇情,她用一套不同於過去教學模式,重新為各學生體現,他們的未來不緲少,更令學校明白,她的努力不只為學生們,還有令她的職業添上色彩,一份從過去受遺忘,到衷心的自我應同,她又樂意有這份教學排演新使命。 一所特殊學校有的,正是被劃一在大多數課程裏,教與導的日常。不難令任何人明暸,但卻令教者沉滯。不過電影故事這名教師,反而勇敢嘗試新的教學模式:舉辦音樂劇,而更邀請校外同學,一齊合作演出,有名校,普通學校一起參與。及後當中名校只剩下一位女同學參與;余香凝演繹,即是這電影另一位主角。名校生接觸特殊學生,抽空安排,原意只為感受這只是一趟課外活動,時間用在排演音樂劇,也不忘處理自己處境。她在名校不是簡單的優異而是簡單的一般,每一步對她來說是很難,但她仍參與音樂劇,是想盡所其用。得失對她來說,是用自己能力得來欣喜。她想堅持參與音樂劇,一時的開心,慢慢和特殊兒童親和,給予時間放鬆一切自名校得來的壓迫感覺,不致於刻板拚搏學業。無奈的她要放棄合作,換來不是失望,是經歷令她善待自己,學到自生活而來解決問題的不同力量。 電影中的音樂劇,有大家參與,有不同崗位給予空間,令各人有想法伸展。故事中巧妙

20181025-演藝人物:人生有幾多個九年。泰迪羅賓

演藝人物:人生有幾多個九年。泰迪羅賓 23:02 25/10/2018 泰迪羅賓正忙於宣傳新作《八步半喜怒哀樂》。我今次沒有搞錯。是《八步半》,不是《八部半》。即使,電影的確是向拍過《八部半》的意大利大師費里尼致敬。 「我一話想向費里尼致敬,已經被推走。」被投資商推走。香港不是美國,泰迪羅賓不是活地亞倫。香港人大概比較認識曼聯球員費蘭尼。活地亞倫可以拍一齣《Stardust Memories》,徹底模仿《八部半》。泰迪羅賓要遷就再遷就,等足九年,才成功完成。「不妥協的話,無得玩。現時跟一開始的計劃相比,已經面目全非。」難過嗎?氣餒嗎?又不會。「我只係玩玩吓,不是個追求完美的人。重視過程,多過重視件製成品。」沒有時間不快樂。醫生曾斷言泰迪羅賓只有五十年壽命,他還有太多事情想玩。泰迪羅賓現年七十三。 撰文:方俊傑 攝影︰郭永強 最好的老友 泰迪羅賓是八十年代新藝城的重臣,跟徐克、曾志偉合作無間,要開套成本不高的製作,怎可能如此困難?「點解會搵唔到老闆?聽到第一句:『套戲有甚麼卡士?』我已經不舒服。我通常答:『你想要誰?』一聽到個人名,我立即話不適合個角色。其實亂講,根本連劇本也未有。」 老闆以為泰迪羅賓人面廣,人人畀面,想用誰就找到誰。「我不想麻煩到人,更加不想別人畀面我。這種畀面,有很多後遺症。是老友的話,不如純粹做老友。完全不帶利害關係,才做到最好的老友。我好怕屈人,也怕被屈。想人幫忙,最後總會有點事要做,久而久之,就不會想利用友情。」結果,《八步半喜怒哀樂》的投資商,還是新藝城時代的老闆黃百鳴。「他覺得向費里尼致敬不是賣點,宣傳時最好提也不要提。」哈哈,不好意思。「我的本心是拍八個短篇,再由另一個短篇串連,所以叫「八部半」。他對短篇故事有興趣。八個?太多了吧。最後決定先拍四個,成功,才續拍下集。」何謂成功?打個和不用蝕錢算不算?「我覺得要有錢賺才算。」切切實實是一門生意。 「個個以為我好容易搵到老闆,完全不是。」泰迪羅賓已經不是一個堅持己見的大藝術家,拍門九年,去到老闆叫到,開拍甚麼題材也有得商量的地步。有些紅線,還是不能逾越。「(黃)百鳴每次開大製作,總會叫我一齊玩。他叫我開的戲,我不想拍;我想拍的戲,又看得出他沒信心。我得,你喜歡,才可以。否則,我情願走開。」尊嚴是很重很重的絆腳石。「或者,是我在潛意識有個問題:我不喜歡跟他

20181025-楊懷康:港元終須脫鈎

楊懷康:港元終須脫鈎 2018年10月25日 港元跟美元掛鈎35週年,《蘋果》專輯誌記其事,找來「聯繫匯率之父」祁連活、東亞銀行的李國寶及資深銀行家陳子政話當年。不說不知,壹傳媒CEO張劍虹在掛鈎之際入行,他憶述了當日的新聞界新兵如何見證此歷史時刻。俱往矣,聯繫匯率今後將何去何從? 證諸35年來的實戰經驗,祁連活認為聯繫匯率最適合香港的獨特環境,宜於持續。李國寶則認為掛鈎「未必對香港最好」,是時候檢討其未來去向。劍虹轉述當日扑錘掛鈎的財政司彭勵治如是說:「永遠不要說不,亦沒有保證這回事」。港元可會脫鈎? 掛鈎後十年,我就此問教於佛利民。他沒有正面回答,卻指出長遠而言,「一國兩幣」勢難長存。佛老長於貨幣史,此說當有所本。(鄙人沒有要他推斷「一國兩制」的前景,不過亦無須多此一問了吧!) 祁連活乃佛利民貨幣理論的忠實信徒——他為兒子取名米爾頓,以此向佛老致敬——對一國不容兩幣之說卻有異議。幾年前他為文介紹大不列顛帝國的一國兩幣:蘇格蘭長期以來有自己的貨幣,但面額跟英鎊如一。我不知道蘇格蘭鎊有多流通,相信遠遠不及英鎊吧。這樣的「一國兩幣」,跟香港有三間銀行發鈔相若,而非像港元跟人民幣那樣,是兩種性質迥異、彼此獨立的貨幣——港元以美金為後盾,人民幣可無所本,如同《創世紀》的Let there be light,是憑指令(by fiat)見諸於世的。 所謂以美金為後盾,說穿了是香港用美金。1983年的香港假假哋尚是大英屬土,一夜之間以美金為貨幣,那又叫英國人顏面何存?煞有介事成立金管局、印行港紙,無他,顧全英國人的面子而已。面子是有代價的:平白搞了金管局這個吃飽飯沒事做的獨立王國出來,每年基本消費16、17億元,全數由香港人埋單。 換言之,雖是用美金卻非直接用而是要包裝:匯豐、渣打及中銀香港印行港紙,先得按7.8的匯率交出等值的美金給金管局方能啟動印刷機。是以每張港紙背後都有美金撐腰,是化了妝、戴上面具的美金。擱下面子,乾脆用美金,肯定環保得多——省掉紙張油墨印刷機和金管局近千名無所是事的官僚。 以化了妝的美金亦非單純為了穩定人心。掛鈎之時,港美經貿關係緊密,貿易、金融往來以美元為計算單位,以美金作貨幣,有運作上的方便。加以英美淵源久遠,那時坐鎮唐寧街10號的戴卓爾夫人跟住在白宮的列根更是水乳交融。只要用美金有利於穩定香港民心、促進繁榮,英國贊成

20181024-非常人物:着六四戰衣踩場。黎國傑

非常人物:着六四戰衣踩場。黎國傑 2018年10月24日 黎國傑坦言多年來的七一遊行、反人大釋法、要求釋放內地民運人士等集會,皆可見其蹤影,今日回首,皆因六四,雖然終點不在望,但他堅持,要跑到慶祝平反六四的一天。何家達攝 人生有幾多個10年?更何況是快將30年前的事,何不向前看,反要窮追憶?42歲的黎國傑卻始終未敢忘記。時刻提醒他的,是一件泛黃、發霉的跑步背心──即使印在其上的「平反六四 越走越近」8隻大字正在褪色,民主女神像高舉的火炬也彷彿快將熄滅。 隨年月過去,同路人越來越少。倔強的黎國傑卻依然穿着這件戰衣,跑遍香港大街小巷。「人年紀大咗,好多嘢都會化,但我唔想就咁化囉」。終點雖不在望,但他堅持,要跑到慶祝平反六四的一天。 記者:陳芷昕 黎國傑身上的六四戰衣,就是同路人的記號。 剛過去的10月1日,工聯會轄下分會汽車業總工會舉辦全長10公里的慶祝國慶長跑比賽。起步前,大會播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待工聯會嘉賓鳴槍後,賽事正式開始。黎國傑可能因氣上心頭,腎上腺素急升,跑頭兩公里時的步速較平時快。 沿着大美督船灣淡水湖水壩來回跑,黎國傑一路上得到不少「跑友」支持,高呼「好嘢!夠薑!」同時又有身穿大會跑衣的選手睥睨着他身上印有「平反六四 越走越近」的背心,邊跑邊叫喊着:「不X知所謂!着件咁嘅衫……」黎國傑無視叫罵聲,跑畢全程,最終獲得男子組別第8名和國慶盃第5名。 今個月1號,工聯會轄下組織舉辦慶祝國慶長跑比賽,踩場的黎國傑獲壯年男子組第5名。 「長跑講嘅係堅持,因為過程係好孤獨,你有好多唔同理由去跑或唔跑。」 在頒獎一刻,黎國傑緩緩上台,從嘉賓手上接過獎盃時,台下原來熱烈的掌聲倏然變得零星疏落,他還隱約聽到有人竊竊私語,批評他不尊重場合。但黎國傑內心卻異常激動,因為他終於成功「維穩」。「今日係一個敏感日子,我畀自己一個任務,我要展示我嘅想法同信念」。在大會攝影師的鏡頭下,他與男子組別的另外7名獲獎選手一同高捧獎盃,成了「萬紅叢中一點綠」。對他來說,有如歷史性時刻。 事實上,黎國傑已不是第一次「踩場」。任職特殊學校院舍社工的他同為教協和教聯會員。2016年,親北京教師團體教聯舉辦第一屆「教師慈善長跑10公里」,他再次穿上「六四戰衣」,最終獲得壯年男子組第5名。不知為何,教聯之後未有再舉辦長跑比賽。黎國傑又參加過由左派組織舉辦的

20181023-鄺俊宇:要多久才能放低你?

鄺俊宇:要多久才能放低你? 2018-10-23 到底要用多少時間才可以放低一個人?有些人的答案是一天,有些人的答案是一年,時間長短,因人而異,你當初花了多少力量去愛,你就得要花雙倍的力氣去忘記。放低一個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間我們會不斷以為自己已經放低了,其後又發現自己對他還有感覺,思念又再開始,這個循環,不容易掙脫。 理性上,我們知道已經跟那一個人沒可能,但感性上,思念是最難斬斷的東西,我們偶爾會幻想與他復合,這是很美好的畫面,畢竟你有太多的遺憾未與他完成,可是這些畫面最終會實現嗎?不,當再過幾年之後,你回頭看,你就會發現那些假的畫面,其實是假的幸福,假的幸福最令人討厭的是它根本不會發生,只是身在當時的我們不肯面對,也不肯接受而已。 有些人的耐性很充足,她認為自己有足夠的耐性等一個人,於是她開始了漫長的等待,可是等待時真的沒感覺嗎?不,感覺到折磨,她怎會不懂?只是除了等,她好像沒有其他方法,其實這也是過程之一吧?經歷過放低一個人,妳就會明白起初妳會等他,然後殘酷的事實是妳原來等不到什麼,於是妳開始選擇逃避,逃避一切有關他的回憶,可是當妳逃得久了、累了的時候,妳發現妳逃不了,因為有關他的回憶是不會被抹掉,它就像嗜血的猛獸躲在你的回憶裡,當你一想起他,牠就會在你陶醉在回憶裡的時候出現再噬咬。 放低一個人,就是如此殘忍的一個循環,你一定要受盡苦頭,痛到不能夠再忍受的時候,你反問自己:「我到底還要痛多久?」,你才開始懂得掙脫這循環,真可笑,你之前或許連想也不想掙脫,又或許以為自己已經想過去掙脫,但原來,你真正的掙脫他,是當你為思念他而痛夠了之後。 到底,要用多少時間才可以放低一個人? 而你又用多久的時間了?又,循環了多少次? 鄺俊宇

20181024-楊照:荒唐的350度轉彎

楊照:荒唐的350度轉彎 2018/10/24 在報導普悠瑪號翻覆事件時,竟有媒體分不清半徑350公尺的圓弧和350度圓弧的差別。資料照片 就不點名是哪個媒體了,因為反映的是台灣普遍的現象。 在報導普悠瑪號翻覆事件時,有一家新聞台告訴觀眾,之所以出意外,其中一個原因是新馬站前有大轉彎,是350度的轉彎。350度!最基本最簡單的數學常識,小學三年級或四年級教的,一個圓有360度,這意思是我們的北迴鐵路線上有一個地方設計了讓火車繞了幾乎整個大圓圈,有這樣設計鐵路的? 查一下就明白錯誤出在哪裡。原始的資料是新馬站前有一個半徑300公尺(或350公尺)的彎弧,媒體誤成350度,而且在新聞中反覆說了很多次、播放了更多次。即時新聞報導難免有錯,但這個錯和其他的錯不太一樣,顯現的是經手新聞、乃至看新聞的人,很高比例不知道半徑350公尺的圓弧和350度圓弧的差別,不然怎麼會讓這樣的錯誤不只出現,而且長時間留在公共媒體上? 還有一家媒體在同一條新聞、同一段敘述中,說普悠瑪翻覆打破了過去的紀錄,成為台鐵歷史上傷亡最嚴重的車禍,然後講述了37年前自強號撞上闖平交道砂石車翻覆的意外,在那次車禍中,一共有30人死亡、130人輕重傷。這也是個明顯、嚴重的錯誤,不用去另外查資料,文章內部就自我矛盾了,1981年的頭前溪悲劇死亡人數比普悠瑪翻覆多那麼多,為什麼普悠瑪車禍會成為台鐵歷史上最嚴重的車禍? 如果稍微多花1分鐘時間,又立刻可以查出來,引用的歷史資料顯然來自維基百科,而同一條維基百科明明就列了1957年48死28傷的大車禍、1976年11死41傷的大車禍,都比頭前溪翻車死亡人數更多,還有1957年、1961年、1978年分別發生死亡人數超過18人的嚴重事件。錯誤又多加一項,連網路上那麼容易檢驗的資料都沒辦法忠實地消化轉述,都沒耐心完整看完。 這不是單純媒體的問題了,必定要是整個社會缺乏再根本不過的常識,才有可能容許媒體出這種低等的錯誤。會有350度的火車轉彎,是缺乏數學常識;會將最嚴重的車禍張冠李戴,是缺乏對於歷史資料的常識;會在一段話中說得自我矛盾,是缺乏對於語言文字內容內在邏輯的基本認識。 如此沒有常識夠讓人驚訝了,更令人驚訝的,今天的台灣不是一個高學歷的社會嗎?大部分的年輕人都是大學畢業生,也就是在學校裡接受了至少16年的正式教育,在媒體工作的是大學

20181023-林行止:兩強對決陰霾密布,習主席口誤惹猜疑

林行止:兩強對決陰霾密布,習主席口誤惹猜疑 2018年10月23日 一、 去周《經濟學人》以「危機四伏的中美對抗」(China vs America: A dangerous rivalry)為主題,封面圖像以美國「國鳥」禿(白頭)鷹嵌入龍首,非常生動切題且彰顯了龍的威猛!自從特朗普政府「主催」啟動這場中美貿易戰之後,這本周刊多有評論,其主調似可分為兩點。其一是自由貿易才是世界經濟繁榮的正道;其一是中美爆發「熱戰」的可能性不容抹殺。那與西方主流媒體的觀點沒太大差別。去周的兩篇重頭文章,主旨在分析「中美分手」(The end of engagement)後的形勢,俱言之有物,惟已乏新聞衝擊性(這是定期刊物的通病),比如說,十月十八日才說「中美分手」,落後於形勢(彭斯已於十月四日發表「離婚宣言」),盲人可見。 一反過去二三十年力圖與中國「攜手發財」(engagement,用費格遜「中美利加」〔Chimerica〕的隱喻,可譯「訂婚」)的政策,特朗普甫上台便放棄多位前任希望「利誘」中國成為世界事務「有承擔的持份者」(responsible stakeholder)。可惜,這種努力,在中國一再申明要行馬克思主義特色社會主義並因為國力已全方位崛起、對本身制度充滿自信因而激發起領引世界雄圖的前提下,特朗普的艾.蘭德團隊心有所危,早就撕破臉皮,想盡辦法遏制中國;強徵中國產品關稅之外,還定下系列「制華」的策略,如禁止中資涉足美國的「敏感性行業」、偵查搜捕中方派出的商業間諜,同時窮兵黷武向中國亮劍! 數據顯示,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即使今年已放緩)兩倍於美國,加上中國以一國之力在新科技上的巨額投資,絕非政府財政捉襟見肘而私企各有各以股東優先為主軸的盤算,最終可能因投資不足而落於中國之後。長此以往,中國的崛興更快更有力,屆時美國要規限中國新科技發展以至挑戰中國在南海的領土擴張,便恐無能為力。這是中美因政治制度南轅北轍自然產生的深層矛盾! 可是,站在為人類持續發展努力的道德高地,《經人》仍然希望中美能夠「和平共處」,而此標的的達致,取決於美國停止在中國門前耀武揚威,同時應全力宣揚美國的普世價值及團結(bolster)盟友而不是處處擺出不友善的姿態。《經人》與人為善祈求世界和平及為人類前途着想而力求「避戰」的取態,值得支持,然而,事態的發展,似乎把世局推至中美的衝突已

20180723-蔡子強:共產政體的「罩門」—寫在十九大之後

蔡子強:共產政體的「罩門」—寫在十九大之後 2018/7/23 — 18:51 中共十九大之後,歌功頌德之聲不斷,習近平更被全力吹捧。只是想不到,近日就連美國媒體也加入恭維之列。 躊躇滿志風光背後 上星期(編按:2017 年 11 月),在特朗普訪華前夕,美國《時代》周刊亞洲版封面,中英對照地寫上「China Won 中國贏了」。封面文章作者 Ian Bremmer 稱,今天,中國已取代美國,已成全球經濟最具實力國家,若要打賭哪個國家未來能更好地發揮影響力,押注中國比押注美國明智。作者說,儘管中國政治體制曾不斷受外間質疑,認為總有一天需要顛覆性的政治改革,但現時中國政經制度比美國模式更有可行性及可持續性。文章從多個角度比較中美之間差異優劣作比較,包括政府對社會和經濟管控能力等,中國優勢之一,就是「擁有世界上最強而有力的領導人」。 雖然我不知道以上一段說話是否「捧殺」,但我相信,很多人確是對中國的經濟以至政治現況,感到躊躇滿志,不是嗎?經濟欣欣向榮,增長遠勝歐美;國際地位和影響力與日俱增,與美國平起平坐;以前說中國貪腐,但如今習近平又看似全力打貪,一切不是很好嗎? 但風光背後,其實不無隱憂,打貪能否真的肅清貪腐;習近平權力過大過於集中,缺乏制衡,會否重蹈晚年毛澤東覆轍;中國的自由和人權的不良紀錄等,這些暫且都不談,今天我想集中討論歷史上共產政體的一大「罩門」,那就是政治承繼的難題。 一大「罩門」:政治承繼的難題 今次十九大最惹人矚目的地方,不單是把「習近平思想」(全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很多極富習個人色彩的元素如「中國夢」、「一帶一路」等寫入黨章,對習作出全面肯定,推崇備至,另外,更打破「後鄧小平年代」的做法,七名政治局常委中並沒有「儲君」,全部都是 50 後,沒有包括一些較年輕、60 後、栽培的「隔代欽定接班人」,讓習是否會不只做兩屆的揣測,甚囂塵上,亦令人再次反思中共體制政治承繼的問題。 回顧歷史,毛澤東曾先後找了劉少奇、林彪、及華國鋒;鄧小平找來胡耀邦、趙紫陽、及江澤民,作指定繼承人,六人曾分別當上國家主席、黨主席、黨總書等位極人臣、呼風喚雨的職位,但在江澤民以前,以上五人最終卻連自己也保不住,都沒有好收場。 這些都不是特殊例子,過去經驗顯示,共產主義政體的一大結構性難題,便是最高領導人的交接

20181018-Mameshare:章國明與章彥琦,非同凡響父女情

Mameshare:章國明與章彥琦,非同凡響父女情 2018-10-18 Christina Yu 章國明章彥琦1 家建專業級自製影院,金像導演章國明總愛高朋滿座,喚來泰迪羅賓、李默、陸離與石琪等一號人物回家觀影論戲。女兒章彥琦(Ashley)成長於營養滿滿的電影土壤,幼稚園時志願竟是做修女,中學時志願改為搖滾樂手,大學期的志願終於撥亂反正:投身光影夢工場!逗得老爸心花放:「她做其他行業我都『無話可說』,選這一行我就『有話可說』了。」 撰文:楊可悠 攝影:林嘉傑 Ashley任編劇的《非同凡響》正在戲院上畫,當人人聚焦對弱勢社群的關懷,細觀戲軌其實以Band 1名校生、Band 3學生與特殊學生三線並行。她說電影大綱由歐文傑導演敲定,而細節如人物雕琢則由自己包辦,並回到自己就讀的Band 1母校作資料搜集。戲內名校生吐出一句:「阿媽話我最近要考試,叫我把頭髮剪短!」正正是名校現場的真實記錄,最終成為電影對白。 非同凡響 《非同凡響》中余香凝飾演Band 1名校生,Ashley曾帶她回自己母校取靈感。 叛逆青春 身為90後的Ashley回想名校生活,說其時除了視藝科什麼都零興趣,因為考試制度只求學生給出標準答案,加上一日十多項功課、一周數次測驗、還有課後補習班,「整個人生就是DSE和model answer,就算你對某些學科有興趣都會被狠狠抹煞。」幸好有個不愛管她的老爸,所以中學時Ashley已跳出校園走去夾Band,以結他弦線撼動窒悶的青春。中學後期她跑去參加香港獨立電影的影評班,隨吳浩然導演投身杜琪峯籌建的「鮮浪潮」短片陣營,初試啼聲。 畢業後她考入中大哲學系,此舉讓老爸拍手叫好:「我跟她說,拍電影千萬不要去讀電影。」因為紅褲子出身的章國明堅信技巧不難學,惟電影的內容更重要,「電影融會哲學,像李小龍經典一句『When you pour water in a cup, it becomes the cup』,一介武夫能擁有如此睿智,可見裝備了獨特眼光,每事每物都可以非同凡響。」 章國明章彥琦 章國明一談起電影即眉飛色舞,他說心目中的三部電影聖經是:黑澤明《流芳頌》、德斯汀·荷夫曼《Accidental Hero》和《莫扎特傳》。 思想啟蒙 章大導回憶起Ashley童年時,最深刻一幕是家庭影院正播放《仙樂飄

20181023-陶傑:中東 —— 美國的墳場?

陶傑:中東 —— 美國的墳場? 2018年10月23日 CUP 今年 3 月,杜林普在白宮就軍火交易會見沙特王儲 Mohammed bin Salman。 圖片來源:MANDEL NGAN/AFP/Getty Images 總統杜林普對待沙特阿拉伯,不斷強調一千億美元的軍火交易,聲稱美國若制裁沙特如同制裁自己。 強人總統此時露出了商人執政的缺陷。首先,不論做不做生意,中東一向是美國外交和美國總統的墳場。 小布殊入侵伊拉克,伙同英國首相貝理雅,一口咬定侯賽因藏有大量殺傷性武器,而無視於英美聯軍進入伊拉克之後,根本孤立無援,也不可能扶植起伊拉克的議會民主。 由於重大的誤判,雙雙帶著污名進入歷史。 總統卡特營救伊朗人質行動失敗,導致連任夢碎。尼克遜和列根都支持伊朗前皇室巴列維,導致伊朗教主霍梅尼上台,建立至今深度對抗的原教旨革命政權。 杜林普押注於沙特,因為美國退出了與伊朗的核協議,推翻奧巴馬既往與伊朗緩和的政策。但杜林普忘記了:對於沙特皇室的世襲政權,在權力移交的時候,新上任的皇儲同樣會將沙特帶入不明確的混亂。皇權世襲交替時最容易出事,由中國的光緒死後,宣統繼位,到四百年前英國的詹姆斯國王逝世,查理斯一世繼位,也引起了不但政權的交替,而且是政制的顛覆。 沙特皇儲 Mohammed bin Salman 貌似是類似巴列維的所謂「開明獨裁君主」,對內可能開放某種西式文化的入口,但同時殘酷鎮壓異己。伊朗 1979 殷鑑不遠,老國王駕崩之後,這個 33 歲的王子繼位,不要說整個中東內心的蔑視,與伊朗的敵意,即使他身邊超過五十名皇親國戚的各類王子,看見其如此任意妄為,取而代之的野心必然顯露。 將注碼全押在 Mohammed bin Salman 身上,風險是面對未來沙特可能的「伊朗化」,除非現在就迫使沙特皇室另立儲君,但這樣又會引起不可知的國內動盪。 沙特阿拉伯本來本質上就是原教旨國家,因為石油出口帶來的豪奢,令沙特無法走上類似拉登和伊斯蘭國一類反物質享受的極端的清教徒生活。但這一點隨著石油未來在經濟地位中的下降,就能維持多久,是另一個謎。 杜林普的豪賭,或許著眼點不是太壞:以前歷史總統的首鼠兩端,綁手綁腳,也不見得美國三十年來在中東能避免失敗。總之沙特的王權政治,在 21 世紀,與北韓和中國一樣,世襲制和終身制與自由民主之間的衝突

20181023-CUP:為盛名所累的 Amy Winehouse,真的想再巡迴演出嗎?

CUP:為盛名所累的 Amy Winehouse,真的想再巡迴演出嗎? 2018年10月23日 Amy Winehouse 2007 年時的現場演出。 圖片來源: Eric CATARINA/Gamma-Rapho via Getty Images 巨星隕落,想要再一睹其風采,全息投影可能是最佳方法,巨星昔日模樣得以重塑。而科技愈發達,巨星愈真實,愈能滿足觀眾。但在不能得到已逝者本人同意的情況下,將其虛擬現實化推到人前,又有否想過他們本人生前的意願? 英國歌手 Amy Winehouse 20 歲已成名,27 歲時生命因酒精中毒戛然而止。2011 年離世的她將於 2019 年再次「回歸舞台」,以全息投影作巡迴演出,但要把她變成全息影像,卻遇上了許多分歧,有人認同這是為了紀念這位極具天賦但英年早逝的音樂家,但有些人卻認為應該讓一個受盛名所累、討厭巡迴演出,甚至生前已不想再演唱其名曲 Rehab 的音樂家安息。 不過,無可否認,全息表演在世界上肯定有價有市,離世已 30 年的美國歌手 Roy Orbison 今年較早時候就在英國 10 個城市開演唱會,數碼技術的進步意味著明星的職業生涯可以在他們離世後繼續下去,同時其遺產收入也會因此而增長。 Amy Winehouse 未來的巡迴演出收益將撥入 Amy Winehouse Foundation,那是在她離世後建立的基金會,目的為幫助弱勢青年,特別是有藥物濫用和情緒問題的人。Amy 的父親 Mitch Winehouse 是其遺產的執行人以及基金會主席,並參與關於全息巡迴演出的商討。在她過世的幾年內,他第一次接觸到全息投影:「那時實太早了,我幾乎無法觀看任何 Amy 的影片,更何況是全息投射。我摒棄了這個方案。」後來他也有試著觀看這項技術,但仍不感興趣。 全息技術隨時間得到了顯著改善,一年半前,娛樂公司 Base Hologram 再次接觸基金會,Mitch 說:「他們讓人站在全息投射旁邊,你無法分辨他們之間有何分別。」他獲邀去看 Base 製作的 Roy Orbison 演出,看著投影從地面升起,表演開始時,他有一瞬間忘記了這是全息投影,歌迷亦瘋狂起來。 Mitch 再次與 Base 展開對談。他明白那些了解及愛護 Amy Winehouse 的人,會難以接受以這種方式重現她的生命,但當想到

20181023-劉進圖:賣地支付填海,華廈為誰而建?

劉進圖:賣地支付填海,華廈為誰而建? 2018年10月23日 【明報文章】特首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計劃,在大嶼山東南面對開水域填海,建造一個1700公頃的人工島,計劃引起巨大社會爭議。反對者擔心造島費用遠不止政府初步估算的5000億元,可能高達1萬億元,等於整個特區政府財政儲備的數目。贊成者卻認為,人工島的賣地收益可以高達1萬億元,足夠支付填海費用有餘,「唔填就笨」。假設人工島真的有萬億賣地收入吧,那麼公眾自然會問,這個島上的華廈是為誰而建的?這不就是另一個西九龍豪宅區嗎? 港府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不可信 施政報告有一個口號,是要為香港市民「燃點希望」。這個口號定得很對,香港年輕一代如今最需要的,就是重拾希望,這希望來自:政治上的參與空間、經濟上的向上流動、民生上的改善家居、文化上的多元自由。必須在這些環節做出實際成績,年輕人才會看到希望。拓展土地興建房屋,本來是可以讓年輕人看到盼望的。如果在5年前、10年前提出,社會大眾會很支持,會贊成政府建立自己的土地儲備,避免讓地產商壟斷樓房供應。為什麼如今大眾不再信任政府,不相信填海造地是為了滿足基層市民的住屋需要? 這是因為特區政府用實際的行動,證明了自己在房屋政策上的承諾不可信。特區政府不是曾經信誓旦旦地承諾過,輪候出租公屋平均3年就可以上樓嗎?如今,平均輪候時間已超過5年,而且不斷惡化。政府除了繼續出口術,有什麼實際行動紓緩輪候家庭的苦况?未能按承諾辦事的規劃地政房屋官員,會承受任何責罰處分嗎?都沒有。那麼,這個3年上樓的承諾還有意義嗎?還值得相信嗎?無論今天特首如何描劃人工島日後可以建多少公營房屋,等到人工島落成時,她早已不在位了,她的承諾有作用嗎?那時候的政府為了填補建島的巨額工程費,若決定大量興建私人豪宅,讓大灣區最富裕階層入住,又有誰能阻止?支持建島的商人和經濟學者愈是吹噓人工島的賣地收益,公眾就愈是認定這個島是為地產商和富人而建的! 怎樣扭轉這個觀念?講是沒有用的,向輪候公屋逾3年的申請人發放租金津貼吧,或者對市區劏房實施租金管制,用立法形式把這些機制確定下來,讓公眾看到,政府不守承諾是要付代價的,然後大膽動用《收回土地條例》,盡快在新界東北和西北的新市鎮動土興建大批公屋。不用等這些公屋落成,市民的信心就可能回來,就有可能相信增闢土地並不是為了建3萬元一呎的豪宅。 劉進圖

20181023-許寶強:無思之惡與個體責任——從黨禁、拒簽與DQ等二三事談起

許寶強:無思之惡與個體責任——從黨禁、拒簽與DQ等二三事談起 2018年10月23日 【明報文章】繼早前引《社團條例》禁政黨運作,並拒續簽證予外國記者會副主席後,林鄭政府早前再取消劉小麗的參選立法會資格(DQ)。這一連串踐踏人權與自由的事件,及其後官員自以為是或言不及義的回應,讓我無法不想起阿倫特的「邪惡的平庸」(banality of evil)。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 「邪惡的平庸」出自阿倫特以《紐約客》記者身分,採訪1961年耶路撒冷審判納粹戰犯艾希曼後寫成的報告。報告首先於雜誌連載,再於1963年以《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有關邪惡的平庸的報告》(Eichmann in Jerusalem: A Report on the Banality of Evil)的標題結集成書(下簡稱《艾希曼》)。 阿倫特筆下的「平庸」並不是指無足輕重或稀鬆平常,而是指無思(thoughtless),也就是完全沒法聆聽和理解他人聲音,只懂不斷用毫無實質內容的空廢語言,重複瑣屑的陳腔濫調,並將這些套話當作「真理」;而無思的後果其實可以十分嚴重,包括促成或至少協助了上世紀大屠殺的實現。因此阿倫特關注的「惡」,並非是那種無關宏旨的個人卑劣行為,也不是從壞透了的心而衍生出來的極度兇邪,而是一種出於無思但卻後果嚴重的反人類罪行(crime against humanity)。 阿倫特認為,在納粹德國法律框架下艾希曼不會被判有罪,因他只在「依法辦事」,執行上司交託的任務,也就是「打好份工」。然而在極權管治的法律框架外,他卻犯了「反人類罪」,也就是「否定人類的多樣性」,攻擊甚至褫奪了「人類共同體的權利」,也就是侵害了人之所以為人的各種基本權利。「無思」本身亦可被理解為一種反人性的表現:一個只懂奉命行事、缺乏同理心、沒法聽進不同觀點,因此也難以依據理智和良知作獨立和客觀判斷,最終無力分辨是非的個體,應稱之為人?還是……? 阿倫特認為艾希曼之所以不拒絕甚至積極參與大屠殺,源自其對差異充耳不聞、只懂「奉命行事」的無思習性。這樣一個官吏念茲在茲的只是「事業的成功」和完成任務,對其他倫理價值不屑一顧,亦對他人苦樂無感。而其良知泯滅的原因,主要是由極權政治體制塑造及強化而成。阿倫特指,由納粹德國副部長職級或以上官員參與並落實屠殺猶太人的Wannsee Conference,為艾希曼

20181022-BBC:意欲何為,特朗普上台近兩年退出國際條約一覽

BBC:意欲何為,特朗普上台近兩年退出國際條約一覽 2018年 10月 22日 俄羅斯否認違反《中導條約》,要求美國對退出《中導條約》決定作出解釋。 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要退出事關國際安全秩序的美蘇中短程核導彈條約是因為中國嗎?中國是否面臨全新的國際和地區局勢? 美國媒體評論說,特朗普宣佈要退出中導條約的一大理由是「中國正不受約束地大力研發和部署相關武器,並威脅到美國的安全」。另外特朗普指責俄國不遵守條約。 1988年簽署的中導條約是上個世紀蘇美冷戰妥協的產物,規定不僅是要各自銷毀已有的中程導彈,還禁止研發和生產新的中程導彈。這是個雙邊條約,卻對國際安全具有深遠影響和重大意義。 在條約簽署生效之際,中國在中程彈道導彈的技術與實力方面尚無法和美俄相比。30年河西變化快,中國媒體早已公開稱,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擁有最先進和最強大中程導彈的國家。 特朗普自從上台後已經退出了一系列的國際和地區協議。有很多評論人士認為,在中國崛起的形勢下,他的目的是讓美國將世界秩序重新洗牌,將有利於中國的二戰後國際秩序推翻。 這重新洗牌是什麼目的?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末期重新洗牌,能否達到他的目的呢? 特朗普不斷退出國際現有政治、經濟、安全、文化和科技體制,給中國造成了面對全新的國際和地區局勢的可能性。 不斷退出國際組織意在中國? 首先來看一下特朗普自從上台後退出或否認前任美國政府認可的部分國際和地區組織。 2017年1月23日退出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係協議(TPP); 2017年6月1日退出《聯合國巴黎氣候協定》; 2017年10月12日宣佈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將於2018年12月31日生效);這是美國第二次退出,上次是1984年。 2018年5月8日退出獲得聯合國批准的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2015年達成的伊核問題全面協議; 2018年6月20日,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2018年10月17日,宣佈啟動退出萬國郵政聯盟。 一些國際問題分析專家們認為,中國、俄羅斯和歐盟等在這些國際和地區協議裏發揮重大作用,使得這些協議對它們產生了有利影響。 美國可能退出聯合國? 特朗普在聯合國,聯合國秘書長(左)也要讓他三分。 2018年8月特朗普表示,世界貿易組織(WTO)多年來對待美國&q

20181023-BBC:美國退出《中導條約》一箭雙雕:抗衡俄國,威懾中國

BBC:美國退出《中導條約》一箭雙雕:抗衡俄國,威懾中國 2018年 10月 23日 上周末,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內華達州參加一個中期選舉競選助陣活動,習慣性「跑題」的答記者問中突然爆了一個雷。 特朗普說:「俄羅斯違反協議。他們多年來一直違反協議……我們不會讓他們違反核協議,讓他們去發展武器而不允許我們……我們尊重協議……但不幸的是,俄羅斯沒有履行協議。所以我們將退出(條約)。」 讓特朗普憤憤不平,宣稱美國不再當冤大頭,要退出的條約,是30年前美國與前蘇聯簽署的限制美蘇核武競賽的雙邊條約,正式名稱是《美國與蘇聯關於銷毀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條約》(Treaty between the U.S.S.R. and the U.S.A. on the Elimination of Their Intermediaterange and Shorter-range Missiles),簡稱《中導條約》(Intermediate-Range Nuclear Forces, INF )。 美國確認了俄國違約導彈的名稱:9M729,它是地面發射的射程為500至5500公里的中程巡航導彈。 違約導彈9M729 美國退出條約一事,本來計劃是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 (John Bolton) 周一 (22日) 到訪莫斯科期間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和外交部長拉夫羅夫會面時討論的議題。 特朗普宣佈美國退約的理由,是俄羅斯多年來一直在違反條約,中短程導彈的研發從未停止過。 特朗普抱怨他的前任對俄國的舉動視而不見:「他們多年來一直違反協議……我不知道為什麼奧巴馬總統不談判或退出。」 實際上,前奧巴馬政府指責俄國早在2014年就測試了《中導條約》中明令禁止的巡航導彈。 美國情報機構早在10年前就懷疑俄羅斯在違約研發中短程導彈。只是直到去年,美國才確認了違約導彈的名稱:9M729,它是地面發射的射程為500至5500公里的中程巡航導彈。 美國稱,9M729直接對美國的歐洲盟國和親西方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構成威脅。 「非常危險的一步」 美國的傳統盟友英國對特朗普退約表示堅決支持。英國國防大臣威廉姆森(Gavin Williamson)批評俄羅斯蔑視條約,導致其陷入危險狀態。 但是,特朗普的舉動似乎給其它歐洲盟友出了個難題。德國外交部長馬斯(Heiko Maas

20181023-鄺穎萱:【小企鵝】衣食足,然後要更多衣食

鄺穎萱:【小企鵝】衣食足,然後要更多衣食 2018年10月23日 書中喜鵲不斷為巢穴增加負荷,與今天香港何其相似。 【小企鵝】今天跟大家講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童書名字叫《More》(多了),整本書不到100字,就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少即是多」的大道理。給迷戀物質和過度消費的人們來一點反省。或許令那些貪得無厭之徒,從書中看到自己。 一隻沮喪的喜鵲偶然得到一粒小小的玻璃球禮物後,發現了收集的樂趣,開始物質追求之旅,不斷地囤積各種各樣的物品,從「有幾個了」,到「好多」、「好多好多」、「多點」、「再多點兒」,直到收集來的雜物把牠一起埋沒,最後更因為巢穴不勝負荷墜地摔得粉碎。 表面看來,這是一個「關於貪心與物質主義的示警故事」。作者借一只喜鵲來帶出那些迷戀物質和只顧消費的人們,也在揶揄生產過剩、垃圾充斥的現代社會。喜鵲的巢穴就像是我們的生存空間,喜鵲的行為就像被消費和物質主義驅動的我們,在不斷地生產、購買、囤積着太多太多沒有用途的東西,我們的心靈亦因此而日漸沉重。 還記得數年前財政司長曾俊華在財政案拋出了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的理論,指出肚餓的人會覺得有食物的地方便是烏托邦,對愛、尊重、自由這些不能果腹的抽象事物不屑一顧。如果引用中國的古老名言,那就是管仲說的「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如果這立論正確,恐怕就不會有喜鵲故事了。 我們不妨看一下身邊的人和事,不難看到實際上存在有很大落差。今天的香港,我們的價值觀是甚麼?大舉建設高鐵、填海甚至用萬億元去建造人工島,以為這些辦法可刺激經濟、就業。或許50年前修高速公路鐵路,吸納大量勞動力,解決就業,還可以說得通;今天的基建項目,都是自動機械,所謂刺激就業,本地基建不夠工人情況從未停過,工資一加再加都難以如期完成,根本不存在甚麼刺激就業。 香港白象工程超負荷 以人口增長需建房屋為題,更加是矛盾處處,為甚麼?香港本地生育率持續下降,本地生活成本與經濟壓力令香港人的出生率排名全球倒數第三,政府官員表示急需建設大量公型房屋以應付未來人口增長的說法,同樣站不住腳。 政府提出「發展是硬道理」,充份展現其霸道、蠻橫及落後的一面。今天「發展」是硬道理,明天甚麼又會是硬道理呢?到底甚麼是最「硬」、最緊要、最迫切的呢?動輒把甚麼定為「硬道理」的危害在於所有其他的東西都得讓路,包括生態環境、人權狀況、勞

20181020-專訪:「若心繫市民,應將一己得失情緒放下」劉小麗勸馮檢基︰讓港人贏回一席

專訪:「若心繫市民,應將一己得失情緒放下」劉小麗勸馮檢基︰讓港人贏回一席 2018年10月20日 2014年佔領運動時,劉小麗於相中的地方設「教室」,帶動群眾討論,她說此處是從政的起點。昨日舊地重遊,被問到從政之路會否因被DQ參選資格而完結,她說目前的着眼點是為「Plan B」李卓人助選,自己的從政路補選後才思考。(李紹昌攝) 圖2之1 - 2014年佔領運動時,劉小麗於相中的地方設「教室」,帶動群眾 . . . . . . (李紹昌攝) 【明報專訊】84歲的婆婆昨日在街上認出被取消參加九龍西立法會補選資格的劉小麗,主動握着劉的手說,原打算投她一票,擔心她以後不能再做議員。劉小麗紅了眼眶,安慰婆婆不用擔心,乘機提醒婆婆要支持民主派「Plan B」工黨李卓人。被「二度DQ」一周,劉小麗昨接受專訪時表示,已沉澱了失落的情緒,她說「大局」重要,現時着眼投入為李卓人助選;又勸馮檢基,「不如讓香港人贏回這一席」。她又正與律師商量會否提出選舉呈請。 民主派強調只有一個代表,呼籲支持者集中票源投李卓人。被問到民協前成員馮檢基出選,劉小麗稱從政者應有抱負、對整個社會負責:「若心繫市民的話,希望將一己的得失、情緒放下」。馮檢基質疑民主派,稱民主派強調今次補選涉及關鍵一席有「欺騙成分」,因即使取回這席,都不能阻止惡法通過。劉小麗就勸告馮檢基,既然認為這議席並不重要,「不如讓香港人贏回這一席」。 稱DQ不合理 現着眼為李卓人助選 選舉主任DQ劉小麗的理據包括劉2016年曾與朱凱廸等發表共同聲明,提及其政治綱領為「民主自決」等,宣誓事件亦令人質疑她是否真誠擁護《基本法》等。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表示,劉小麗未來兩年若「經常表現真誠擁護基本法」,再參選時選舉主任未必會不信納,劉昨說不評論湯的說法,重申今次被DQ,政府做法不合理,希望港人注意權利正被人任意踐踏,「有『紅線』已不能接受,現時更無邏輯可言,是亂扭曲別人言論」,強調自己從來不支持港獨。 被問到從政之路是否已到盡頭,劉小麗說要視乎如何界定從政,認為除議員外亦有其他崗位,形容「服務社會的心無停過」,但之後從政路怎走,則要待11月25日九龍西立法會補選後才思考。 有人為香港政局灰心而移民,劉說「相信每一個香港人都諗過,但思考離開的時候,正正令你明白為何想要留下」。她語帶哽咽稱「可能你到外國的海灘覺得安逸,

20181020-林榮基:寫在《定風波》公映前

林榮基:寫在《定風波》公映前 20.10.18 幾日前觀看,在現場談過一下,明晚港台電視「獅子山下」首播,還想補充幾句。大約三四月份,編導陳上城先生傳來初稿,着我提點意見,對於電影,我是門外漢,當然不敢班門弄斧,只能對某些人和事,談一點感受。我先舉些例子。幾年前習近平訪美,新聞報導出現片斷,有大陸人攔截車隊,試圖鳴冤吶喊,被警察抬離現場,那些人都舉着五星旗,我看着覺得難受。這種情境多次出現。印象中,前些時維權老兵上訪北京,同樣拉起橫額,表示支持中央,希望懲治貪官污吏。我想,不但看在外國人眼裏,即便多數海外華人,也覺得奇怪,如果對共產中國有多點了解,不難明白,剝奪、侵害人民權利的,正正是你們的政權,怎麼不譴責,反倒支持起來的? 我想說的就是這點。《定風波》裏的人物,都是受害者。倘若我們責備受害者,豈不都成了加害者?可以說,所有戲中人物,全是高牆下的雞蛋。儘管雞蛋常以為是高牆。想想在中國的大監獄裏,誰能有自由?那怕押解我回來的史先生和陳處長,他們有嗎?無疑,驟眼看來,他們都有黨給予的公權力,但也僅僅是國家名義,個人權利同樣被剝奪,只能聽黨的話,照黨的命令做,自身也喪失了人權,說到底,還是受害者。看看那個失蹤的國際刑警主席,以前的公安部副部長,曾擁有國家權力,風光一時,下場怎樣?現在好了,他過去以國家權力,戕害多少人家破人亡,現在輪到他自己。有人說過,以國家名義,可以合法殺人,我們等着看吧,幾時有人自食其果。 《定風波》劇照 第一次看初稿,引起我注意的,當然是戲名。幾次見面,都忘記提,首映那天,問編導,釋疑。對於蘇東坡的《定風波》,相信許多人讀過,短短幾句,不妨引錄: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却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情。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說來也巧合,我被關押時,好不易求得書來讀,當中一部詞選,有蘇東坡的,為了排遣孤寂,也藉此忘卻痛苦,不止《定風波》,還有一首《臨江仙•夜歸臨皋》: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仗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却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我唸呀唸,日日夜夜,借口跟看守說,有些認罪台詞未熟,要

20181017-非常人物:用鏡頭,反擊欺凌,少女攝影師雷安喬 - 梁嘉麗

非常人物:用鏡頭,反擊欺凌,少女攝影師雷安喬 - 梁嘉麗 2018年10月17日 中學六年的孤寂沒有拖垮Lean意志,她要向世人宣告,沉默就是對惡行的默許。 那天,她穿了一條蕾絲連身裙子,外加一件杏色水手服外套,笑容帶點羞怯,有着少女Lolita的青澀,跟她那些晦暗的作品,有着天壤之別。我們在咖啡店坐了很久,談了很多,她不斷拋出各類問題,對世界充滿好奇。 雷安喬(Lean)上周剛滿20歲,中學時,她是被欺凌的對象,但六年的孤寂沒有拖垮她的意志,升上大學後,她用鏡頭反擊,讓那些欺凌者汗顏,並向世人宣告,欺凌就在我們當中,而選擇沉默,就是對惡行的默許。 撰文:梁嘉麗 攝影︰謝榮耀 Lean說話時偶爾引經據典,我們談的話題很廣,例如為何設計界有這麼多盜版的問題,有沒有方法杜絕、設計師該如何追究,又或者某種產品如何成為流行之物,一直引伸至人類物慾的創造及資本主義社會的運作。她比一般女生成熟,但在學校內,這不是好事,中二那年,過份早熟為她招來了別人的惡言。 女生用紗布蒙眼,喻欺凌者只懂盲從。 校園正是Lean害怕的場景。受訪者提供圖片 課室到廁所 地獄之路 開始時,是因為一些無聊的事情,令她被同班幾個女同學針對,然後開始散佈謠言,女孩們說她「發姣」、搶別人男朋友,繼而在社交媒體發起罵戰,「甚至在班房向我丟紙巾,在言語上侮辱我,笑我的外表」。但最令人難受的,往往不是身體上的傷害,而是精神上的,由中二至中六期間,Lean每天都在一種侷促的氛圍中度過,坐在課室中,忍受着言語欺凌,在走廊中,同學用仇視的眼光望着自己,由課室到廁所短短一分鐘路程,她形容為「通向地獄之路」。 一個梯間轉角、操場中的一隅,是那麼平凡的中學場域,對她來說,都充滿着壓迫感。別人眼中青春活力的操場,她卻覺得很疏離,「很害怕這麼大一班人,人越多,孤獨感越重」。六年的中學生涯,她沒有交到一個朋友,而14歲的她,竟然懂得反擊。 「她們用紙丟我,我便拿着紙去找訓導主任,如果我沉默,只會令她們變本加厲,向老師說是有用的,因為他們是唯一在學校內有權力的人,有阻嚇力的,我不是期望老師可以感化她們,我只是向學校求救。」她不能忍,不能繼續容許別人傷害自己,向老師告發後,同學們的欺凌表面上稍有改善,背地裏,繼續以謠言中傷她。 Lean特別愛特寫身體細微部份。 Lean作品風

20181016-演藝人物:其實唔難,黃德斌

演藝人物:其實唔難,黃德斌 2018年10月16日 《逆流大叔》票房1,500萬。 「是個非常難得的經驗。以往我拍過好多唔同嘅電影,但這部開拍時,已經覺得好難得…… 「其實冇諗過之後的票房或者最後部戲會變成怎麼樣;開拍前,我收到的是個叫《萬水千山縱橫》的劇本,導演想找我演其中一個角色……」 說到這裏,對不起,其實我不知怎反應。萬水千山縱橫?關正傑?要不要跟着歌詞唱下去?好難想像以這個充滿八十年代氣息的歌名或歌詞拍部廿一世紀的電影。 「其實有點驚,但假如這部戲有人肯投資,又有人肯拍,又不是舞刀弄槍,我更加要支持。」 黃德斌所說那部叫《萬水千山縱橫》的電影,最後變成名字相當韓國的《逆流大叔》,他和其他演員跟導演差不多走勻全港已經不多的戲院謝票,戲裏戲外都是逆流。埋單計數,票房1,500萬;說多不多,但這個年代,一部本土電影,怎樣說,都是個奇蹟。 「錢對我來說,當然重要,但有時不用考慮太多;現在反而會諗,有沒有可以發揮得再好一點點?還有沒有新鮮感? 「除了錢,人生其實可以有很多選擇。」黃德斌說。 於是: 合約或自由,他選擇了自由。 金錢或健康,他選擇了健康。 操控或合作,他選擇了合作。 同居或結婚,他最後選擇了結婚。 選擇唔難,但之後你得這些,又總會失去那些,是個等價交易。 其實唔難,不過唔易。 撰文:李志豪(《壹週刊》前總編輯) 攝影:羅錦波 時代 不計電視連續劇,黃德斌說,這麼多年,他大大話話拍過五十部電影;有主角有配角有過鏡,做過警察做過流浪漢演過楊千嬅的男友甚至連降頭師都撈埋。 「(現在)最大的憂慮——冇工做!但這個是必然的。 「這一行好奇。有工開你就想休息,到你休息三個禮拜,又會諗:『三個禮拜,咁多嘅?』這個是必然會發生的,令人精神分裂。演員是好冇安全感,非常被動,不是說你給我做就有得做。『喂!冇嘢啱你噃!今鋪全部拍緊青春片噃!』你就冇得做。」 做了幾十年,還怕這種不穩定的感覺? 「是冇得怕,睇你追求甚麼?你又不是追求每日都要大魚大肉,每日都要住在月球上面,你要追求這些,當然辛苦啊!但你自己肯back to basic,『你係乜嘢吖!』便沒有太大壓力。」 黃德斌說,他從來不會把自己放得太大,在電視台如是,離開了,更加是。 「好多年前做model,那段日子,當然有想過去外國(行天橋),但我知道

20181019-袁天佑・殷琦:談內地強拆十字架──這、或是中國人民的共業

袁天佑・殷琦:談內地強拆十字架──這、或是中國人民的共業 19.10.18 中國各處都出現強拆十字架的情況。網上照片 〈琦說〉——殷琦 請原諒我的涼薄,但如今中國內地面對的宗教壓逼,或是中國人民的共業[註1]。 自70年代改革開放,中國把政策重點都放在經濟增長上,隨時日過去,人民有著直接的經濟受益;加上文革餘孽思想未除,在禮崩樂壞的文化成長下,造成這一代的道德墮落。他們放棄民主自由等崇高的道德理想,信徒亦認為政教可以分離,總之自己能安然發展基督教便可(這裡是指三自教會而非家庭教會);但,不是的,當我們沒有民主自由,一旦極權進行鎮壓,基督徒根本無路可逃──悔不當初的是,為何中國基督徒當初,就不明白這一點?當然你可以認為,「無三自教會,基督教都不能遍傳啦」,但,當現在教會連十字架都唔俾掛、要掛習近平幅畫,我想問,基督教仲係咪基督教? 基督教要在一個以極權操控人民、意識形態有問題的國家下苟延殘喘,當中很多宗教的核心價值,都不能倖免的被扭曲。這,意外嗎?還看三自教會倡導者吳耀宗(1893-1979),於1951年7月發表〈共產黨教育了我〉一文,言「在過去三十年中,我的思想經過兩次巨大轉變,第一次接受基督教--從懷疑宗教到信仰宗教;第二次,接受了反宗教的社會科學理論,把唯物論思想同宗教信仰打成一片」[註2]。還看今天發展之勢,也許一切只是「其來有自」罷。 那,面對內地的宗教鎮壓如狼似虎,香港的基督徒可以如何自處?下文續談。 河南省多地近日發生強拆教堂十字架和衝擊教會事件。網上照片 字袁-袁天佑 唸神學時,有機會多研究中國教會歷史,但此後,除牧會外,興趣多集中於聖經研究,所以你若有興趣了解教會歷史,特別是中國教會歷史,真的要請教邢福增和梁家麟二人了。 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自唐代景教開始至今,有興有衰的時期,但總體而言,可以說是「苦難重重」。對基督教的逼迫,實不只是在近代中國赤化之後。 基督教在中國,究竟怎樣才是興旺和順𣈱,怎樣算是失敗或遭遇困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問題不單是教堂和教友人數的多少,也涉及基督教要怎樣回應文化、政治、經濟、社會、科學、教育等⋯⋯。過去,基督教在中國遇到的問題很多,例如禮儀、祭祖、外強入侵、不平等條約⋯⋯等。 1949年後,共產黨取得中國的管治權。一個無神論的政黨,對基督教自然會加以管制。面

20181019-當藝術變成工作,勞動永無下班時

當藝術變成工作,勞動永無下班時 2018年10月19日星期五 自我企劃——藝術勞動關鍵詞,由黃照達配圖呈現,圖為關鍵詞之一的「自我企劃」。(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梁寶山受訪時的第一句話是:「我真的不是很鍾意策展!」記者心想,怎會呢?多年來,梁寶山不時跨界,但她的身分從藝術家、學者,到藝評人,始終圍着藝術打轉。「大半生都在做藝術工作,中年開始反省,這其實很無聊,我自己也不太擅長策展。」正因藝術工作總存在很多「身不由己」,雖說自己「不擅長」,梁寶山仍希望在其中找到出路。正在油街實現舉行的「火花!藝術勞動.買定離手」展覽,她視為兼具行動研究與資源分配的實驗。 梁寶山提到自己的新書《我愛Art Basel》,是她博士論文的普及版。書中,梁寶山從Art Basel藝術節分析創意產業如何在香港發展起來,最後提出「藝術勞動」的關注點,她說:「我自己無論在學術、出版,還是現在的策展,都是希望引起大家關注『藝術勞動』問題。」 「炒散」斟茶遞水 免費寫稿 梁寶山說策展有很多「藝術勞動」的特徵,她以普通打工仔和策展人對比。「藝術勞動,你的工作就是一個project接着一個project,如果你是打工仔,在一間公司打工,你的工作有連續性,有一個固定的團隊。反觀策展人面對不同的藝術、不同的合作伙伴,有很多multitasking,要一心多用,很難集中去做好一件事情。」她在《我愛Art Basel》中寫到:「因為Art Basel的降臨,香港突然成為了繼紐約和倫敦之後的全球第三大藝術市場。」藝術工作者卻若有所失,「現在藝術都變成像Art Basel,變成了一種工作」。梁寶山認為不能將原因簡單歸於「商業化」,因為藝術從來都是商業,她說:「現在變成高度的基本化,原來是每個人都能參與到藝術中來。現在是你必須去追那些展覽。」 梁寶山關注藝術勞動的原因,亦可稱為本次策展的初衷:「我提出關注藝術勞動是因為現在香港每年的藝術和創意課程畢業生仍數以千計,社會能提供多少工作機會給他們?我最想engage的群體是一些藝文青,好多年輕人把藝術行業想像得太美好。」曾有文化評論人認為西九文化區以香港本土文化出發的定位已經被去掉,因多起用非香港本土的策展人,本土藝術家有志難酬。梁寶山指:「藝術勞動裏存在很多不公,不單在西九,香港的畫廊、Art Basel都存在。」對初出茅廬的年輕人而言,

20181020-風傳媒:自由民主真是人類最終章?法蘭西斯.福山:「中國模式」是民主唯一對手,中美恐將爆發戰爭

風傳媒:自由民主真是人類最終章?法蘭西斯.福山:「中國模式」是民主唯一對手,中美恐將爆發戰爭 2018-10-20 法蘭西斯.福山。(取自fukuyama.stanford.edu) 世界各國近年掀起一波「不自由的民主」浪潮,民粹勢力日漸興起,中國、美國之間的競爭也更加激烈,重量級日裔美籍政治學者法蘭西斯.福山接受英國《新政治家》雜誌專訪,直言共產主義祖師爺馬克思在生產過剩的觀點是正確的,應該透過所得重分配,解決嚴重貧富差距問題。福山表示,中國所代表的「國家資本主義」是自由民主的唯一競爭對手,更擔心中國與美國可能因為台海、南海等區域衝突爆發戰爭。 福山「歷史終結論」轟動一時 新書討論認同政治 1952年出生於芝加哥的法蘭西斯.福山(Yoshihiro Francis Fukuyama)是第二代日裔移民,祖父於1905年日俄戰爭期間移民美國,曾在二戰期間關入美國政府設立的日裔人士集中營。福山母親則出生於京都,於二戰後移民美國。然而福山自認是道地的美國人,不會說日語,福山說道:「在我成長的時期,身為少數民族並不時髦。」 福山在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取得政治博士學位,師承政治學巨擘杭廷頓(Samuel Huntington),早期被視為「新保守主義」(Neoconservatism)在學界的代表人物,並於1992年美蘇冷戰結束之際,出版《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認為資本主義最終戰勝共產主義,西方自由民主是人類政府發展的最終形式,讓他名滿天下,然而這項論點多年來備受爭議。 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後,曾建議美國政府推翻伊拉克海珊(Saddam Hussein)政權的福山,開始反對伊拉克戰爭,並與新保守主義漸行漸遠。今年9月,現為史丹福大學教授的福山出版第9本書《認同:尊嚴的需求和憎恨政治》(暫譯,Identity: The Demand for Dignity and the Politics of Resentment),試圖藉由認同政治(identity politics),解釋近來從美國、俄羅斯、土耳其、到波蘭、匈牙利、義大利等國家,極端勢力興起的現況。 福山:創立歐元、伊拉克戰爭、撤銷金融管制是場災難 英國《新政治家》(New

20181019-【飲食經典】蔡瀾:甘草

蔡瀾:甘草 20:05 19/10/2018 甘草,英文名Licorice,是種極為友善的植物,任何東西都能配合,所以把甚麼角色都能扮演的人,叫為甘草演員。 大家以為是東方的植物,其實從地中海一直延伸到亞洲,分佈極廣,意大利人更是喜歡甘草。它的甜味是甘蔗的五十倍,在古代,糖價高,故甘草甚為流行,但甘蔗被大量種植之後,甘草逐漸失去地位,目前並不受重視。 在藥用上,幾乎所有的中醫配方,都加了一味甘草,它本身就能減輕發炎現狀,也可治痙攣、緩解咽喉腫痛、對付感冒、排除痰液、降低支氣管帶來的痛苦、醫消化不良,甚至是一種溫和、天然的輕瀉劑,甘草像能治百病。但是最重要的,是用來減低中藥的苦澀;同時,東方人一碰到甘草味就聯想起藥物,也有人對這個味道很反感。 獨特的氣味來自甘草的根部,西方人把根掘出來,煮沸、過濾、分離出汁液,冷卻後凝固為一大黑色、帶黏性的膏狀物,像中國人拉麥芽糖一樣,他們拉出黑色的長條,切給孩子,當成最原始的糖果,吃了也不會蛀牙,是最健康的。中國人常把甘草舂成末,混在乾果中做蜜餞,西方人則加在啤酒裏面,有時也混入煙絲。做蛋糕也用甘草,有種叫Pohtefract Cake的,就是因為英國的那個地區的甘草出名。 東方的窮國父母,有時切出甘草薄片,讓小孩含之。兒童也把大人帶回來的藥包打開,尋找出甘草來吸噬。中醫們看了也不反對,但見大人多吃甘草的話就會阻止,過量的甘草令血壓升高,又孕婦極忌甘草。當今,新派菜中也常用甘草了,廚師以為客人怕吃味精,就用甘草來代替,其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弄出來的東西並不好吃。 若要用甘草來當糖或味精的話,只有醬油和醋能蓋過它的氣味,只留着甘醇。台灣有種小瓶的醬油叫「壺底油精」,民生食品工廠製作,很甘,能增進食慾,賣得很貴,其實就是加了甘草,如果自己在家裏用醬油煮甘草,也有同樣的效果,就便宜得多了。 蔡瀾Profile 著名食家、專欄作家,喜歡飲飲食食及旅遊。對食甚有研究,也很執着。走遍天下尋找人間美味,也愛自己下廚撚幾味。

20181019-香港01:半世紀前海軍秘密香港行山路線,保育先鋒香樂思帶你尋幽探秘

香港01:半世紀前海軍秘密香港行山路線,保育先鋒香樂思帶你尋幽探秘 撰文:01撐場 2018-10-19 12:48 最後更新日期:2018-10-19 12:48 https://www.hk01.com/%E7%86%B1%E7%88%86%E8%A9%B1%E9%A1%8C/248360/%E5%8D%8A%E4%B8%96%E7%B4%80%E5%89%8D%E6%B5%B7%E8%BB%8D%E7%A7%98%E5%AF%86%E9%A6%99%E6%B8%AF%E8%A1%8C%E5%B1%B1%E8%B7%AF%E7%B7%9A-%E4%BF%9D%E8%82%B2%E5%85%88%E9%8B%92%E9%A6%99%E6%A8%82%E6%80%9D%E5%B8%B6%E4%BD%A0%E5%B0%8B%E5%B9%BD%E6%8E%A2%E7%A7%98?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fbpost_link&utm_campaign=mama

20181019-蘋果:人為破壞鷺鳥林,保育主任氣難平

蘋果:人為破壞鷺鳥林,保育主任氣難平 2018年10月19日 愛協義務督察救起一隻身體有骨折的夜鷺,但在轉交嘉道理農場途中已死亡。愛協提供圖片 於嘉道理動物保育部任職6年的保育主任虞嘉鎣(Tamari),拯救及照顧過的動物不計其數,每天接觸生死,難得初衷未忘,熱血依舊。去年大埔鷺鳥林進行修樹工程所造成破壞,導致多隻鷺鳥傷亡,29隻被送到嘉道理,其中21隻重傷不治。事隔一年,Tamari談起此事,依舊氣憤難平,「我哋每年都會放雀鳥返去鷺鳥林,呢件事令我覺得,過去所做嘅都白費」。 Tamari時刻提醒自己要與野生動物保持距離,亦不應感情用事阻礙工作,惟眼見動物因人為因素而受傷,死前更飽受痛楚折磨,她亦會非常難過。為此,《蘋果》日前重返大埔鷺鳥林看現時的情況,發現樹木已經重新長出,尚算茂密,不過,雖然已踏入秋季,但卻未見鷺鳥出現,僅有數隻鴿子等市區常見的雀鳥在鷺鳥林的樹椏上流連,鷺鳥林沒鷺鳥,實在令人欷歔不已。 照顧野生動物,不免會被抓傷或咬傷,除需接觸動物排泄物,亦要經常戶外工作曬成古銅色,非愛美女孩子可克服,然而,工作得到的滿足感,令Tamari熱衷不減:「見到佢哋重回大自然,得到應有嘅自由,好有成功感,好感動。」 拒看馬戲團 海豚 表演 Tamari說她從小愛動物,更會買參考書研究,亦早已立志從事動物保育工作,無法接受圈養野生動物,因此馬戲團、海豚表演等,她全都不看,「佢哋係屬於野外,冇嘢比得上自由自在喺天空飛翔,或者喺廣闊草地上生活」。 要成為保育主任必須具備自然科學或生態學學位,擁有5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對本港大自然發展歷史有一定認識,亦需了解本港及國際野生動物所面臨的危機,由於經常需要跟外籍獸醫溝通,因此亦需具備流利的英語能力,亦因為保育主任經常需戶外工作,強健體格不可少。若不具備大學學歷,則可申請作動物護理員,具一年或以上動物護理工作經驗可獲優先考慮,嘉道理亦會為入職者提供培訓。 嘉道理農場內的野生動物拯救中心1994年成立,是本港唯一的野生動物醫院,設有獸醫院、檢疫設施、動物籠舍和復康設施,不開放予公眾參觀,成立至今共接收約4萬隻野生動物。 受傷的野生動物抵達拯救中心後,會被送到獸醫院由獸醫進行檢查,再決定是否需要進行手術或特別醫療護理。動物會入住短期籠舍,接受護理及復康治療,適合放野的本土動物會安排放歸野外,過程或

20181020-立緒文化:浪漫主義地理學——森林

立緒文化:浪漫主義地理學——森林 19:33 20/10/2018 我們的遠祖是猿猴。牠們住在熱帶森林中——一個林木雜亂,重重疊疊的環境。在森林中求生存需要行動快捷,感覺靈敏。後來,大約三百萬年之前,猿猴的後代——類人猿——走出森林,遷到類似園林的開闊之地,那裡青草遍地,林木稀疏。正是在開闊的地方,他們獲得了直立的姿態,兩足行走的能力,和一個大的頭腦。這樣,我們的祖先離開森林才變成了人類。從生物學和演化論的觀點考慮,這是幸運之舉。 但是,是否居住地的改變也引起了其他變化?使人類喜歡疏樹草原,仇視森林?喜歡光亮,仇視幽暗? 我提出這個問題是為了指出一點,即人類對森林的仇視可能年代久遠,可以追溯到由猿(密林)到類人猿(開闊林地),再到完全人類(疏樹草原)的演化歷程。 在大約過去五千年的歷史時期中,人類對森林喜惡參半。有些人在某個時期重入密林,他們發現,只要自己不試圖大動干戈,森林給人方便。狩獵與採集不改變森林,獵人和從事採集農業的人靠熱帶雨林為生。 剛果東北部的姆巴提—卑格米人(Mbuti Pygmies)提供了一個翔實記載的例證。這些人與雨林親密無間。嬰兒在混有林間藤蔓汁的水中沐浴,將森林視為他們的保護人和生命授予者。當進入青春期,女孩子們象徵性地接觸藤蔓和葉片,同森林再續前緣。性愛通常發生在森林中,靠近溪水,沐浴在陽光或是月光下。 當人類學家科林.滕布爾(Colin M. Turnbull)問一個姆巴提人(Mbuti),他為什麼獨自舞蹈,此人回答說自己不是獨自一人:他與森林和月亮共舞。當危機或是災難降臨,有時這樣的事必然發生,姆巴提人的應對方式是試圖喚醒仁慈的林中精靈,使之看到自己的困境,前來救援。但是死亡這種困境是無法解救的。當死神降臨,姆巴提人說,「黑暗無處不在。但是如果森林不反對,那麼黑暗是好的。」 作者◎段義孚;譯者◎趙世玲 立緒文化——《浪漫主義地理學:探尋崇高卓越的景觀》p.73-76 Romantic Geography: In Search of the Sublime Landscape

20181020-【地下天文台×蘋果】Windy又話颱風襲港?3分鐘學識睇電腦預測

【地下天文台×蘋果】Windy又話颱風襲港?3分鐘學識睇電腦預測 2018年10月20日 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realtime/article/20181020/58783878 香港地下天文台於1995年成立,以專業角度研究及分析天氣,並致力氣象普及教育,先後出版書籍、撰寫專欄、舉辦講座及主持電台節目,並成立facebook專頁,提供天氣分析及氣象常識,讚好人士超過15萬

20181020-王迪詩:最女人——這樣做情婦一定後悔

王迪詩:最女人——這樣做情婦一定後悔 2018-10-20   收到一位女讀者的電郵,附上她一家三口的合照。「Daisy,一直很想同你講聲多謝,或許你不記得我,但我永遠不會忘記你曾在懸崖邊將我一把拉回來,阻止我做了一件我事後肯定非常後悔的事,亦因此我今天才能擁有幸福家庭,我第一個孩子上月出生了。」   我搜尋了一下電郵記錄,問她能否在專欄引述她當年問我意見的事情,她欣然答應,並希望藉此提醒其他遇上同樣困擾的女生。那是多年前了,當時她正在大學二年級,徬徨地來信問:「Daisy!你能幫幫我嗎?我喜歡了一位教授……在課堂上看着他,我完全無法專心,又經常找些藉口去見他,問他功課上的事情,他都一一耐心教我,我覺得他真是一位好老師啊!我心裏每一刻都在想着他,然後有天……我竟然開始跟蹤他,我躲在他辦公室樓下的樹後,待他出來便一直跟蹤他,我很討厭這樣的自己!像個變態似的……可我實在控制不了。我知道我這樣是不對的,因為他已經有家室了,我不能做小三破壞別人的家庭,但我實在很愛他,我覺得很絕望,甚至想過死……Daisy,我該怎麼辦?」   我回答—忘記他。年紀小的時候,對於比自己年長、看來見識廣博、好像甚麼都懂的男老師懷有好感,並不出奇。我自己不曾對男老師有過這種幻想,只是因為剛巧我遇上的阿Sir在外型上實在沒有幻想空間,但那不代表我無法理解其他女生的情懷,那是出於崇拜,還未認識過多少男人,還未知道原來自己有得揀,就因為無知而做了情婦,一定後悔。假如這個男人心腸壞,利用入世未深的女孩得到好處,她可慘了。「我實在很愛他」,你認識真實的他嗎?遠觀,很美,因為看不清楚。見識過,經歷過,會更加明白「愛」是甚麼。 王迪詩

20181013-王迪詩:最女人——隨緣

王迪詩:最女人——隨緣 2018-10-13   朋友Sherry的爸爸突然驗出患了肺癌,情況相當嚴重。還未到六十歲,不煙不酒,家族也沒有患癌紀錄,醫生說是基因變異 (即等於「莫須有」吧!)。「幸運」的是現在有標靶藥,對Sherry的爸爸非常有效。有了標靶藥,她爸爸不用化療或電療,雖然是癌症卻沒有受過甚麼痛苦,就每天服一些藥丸,跟傷風感冒差不多。   這樣聽來,世界很完美吧?是的,只是得加個註腳—如果有錢的話。標靶藥每月的費用是六萬元,而且不是一兩個月的事。雖然幾個月後的藥費會稍稍便宜一點,但依然昂貴。Sherry是孝順女,必定會讓父親得到最好的治療。所以,真正的「幸運」其實並非發明了標靶藥,而是生了一個有本事又有責任心的好女兒吧。可能有人會說,跟運氣無關啊,是父母教得好。啊,是嗎?Sherry有個比她小兩歲的妹妹,同樣的父母,同樣的成長環境,妹妹讀書不成,又不找工作,在家裏偷錢,還填了姐姐的資料做借貸擔保人,大耳窿到Sherry上班的地方淋紅油,老細勸她自己遞信。她奮鬥多年的事業,就因為一個除了血緣關係就什麼連繫也沒有的人—剎那摧毀了。之後,那位妹妹突然以全身名牌現身,聲稱交了有錢男友,卻沒給過父母一毫子家用。當聽到父親藥費的金額,立即說自己要陪男朋友去美國做生意,短期內不會回來。   教得再好的父母,也有可能生出累人累物的下一代。「我妹凡事只會考慮自己,從未當過我們是屋企人。」Sherry感慨地說。各人天賦有異,讀書叻嗎?能賺錢嗎?長得美嗎?身體健康嗎?這一切都不應該影響一家人的感情。但原來,父母兄弟,也講緣份。小時候以為「血緣」就是最大的緣,年紀漸長才知是一場誤會。常道「隨緣」,意謂不要執著,包括血緣。 王迪詩

20181006-王迪詩:最女人——六歲,精神分裂女童

王迪詩:最女人——六歲,精神分裂女童 2018-10-06   美國名嘴Oprah Winfrey曾在她的電視節目訪問一個六歲女童Jani,她有精神分裂症,會看見我們看不見的「東西」,並跟「他們」聊天。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都在十幾歲以上,六歲就出現此症是極罕見的。不同患者會看見不同「東西」,Jani看見的是動物,十幾隻,每隻都有名字,她跟「幻象」裏的動物聊天交友,那是旁人無法進入的世界,人們難以跟她溝通,她也容易情緒失控,父母寸步不離,二十四小時悉心照料。   Jani的爸爸是大學教授,媽媽是家庭主婦。他們希望Jani能有個弟妹將來照顧她,於是又生了一個兒子,誰知這孩子患有更嚴重的精神病,非但極有可能同樣患神精分裂,更有自閉症和暴力問題。才五六歲的他會痛苦地在地上打滾,尖叫狂抓,痛苦彷彿困死在心裏難以發泄出來,他惟有咬自己,按住他的右手,他就咬左手,兩隻手都被按住,他就咬肩膀,咬到見骨,鮮血直流。爸爸說以為見過Jani,最糟的情況也見過了,誰知原來可以糟糕十倍,這家人幾近絕望。醫生說,一個孩子患有精神分裂,弟妹同樣患此症的機會率會高很多,為何仍要生呢?這孩子是多麼痛苦。   終於,爸爸再也受不了,搭上其他女人,要求離婚搬開住,剩下妻子獨力照顧兩名患精神病的孩子。這個女人堅毅得教人心痛,內心明明正在崩潰,對人仍是微笑着。姑勿論生第二個孩子是對是錯,她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到最後,對孩子不離不棄。離婚後她咬緊牙關,誰會料到竟遇上另一個深愛她、並且與兩個孩子相處融洽的男人?她再婚了,幸福滿滿的,而Jani的狀況也大為好轉,比起幻象裏的動物,她漸漸更喜歡跟真實的人做朋友。即使孩子有缺憾,也懂得關心人,愛人,因為她有一個了不起的媽媽。 王迪詩

20181020-邵頌雄:撞結局的《無雙》與韓版《毒戰》

邵頌雄:撞結局的《無雙》與韓版《毒戰》 10:11 20/10/2018 久未有走進戲院觀看港片的衝動。上星期往看《無雙》,原也沒抱多大期望,旨在捧發哥場,但意料之外的,是電影前三分一呈現了前所未見的周潤發。發哥不論舉手投足,抑或演念對白的聲調語氣,都明顯下過一番心思,功架十足、收放自如。電影中段,則是「新周潤發」重塑盛年時期周潤發的經典形象,從《英雄本色》、《喋血雙雄》以至《縱橫四海》,目不暇給,演來卻另有一番味道。此與近年王大導主理的賭神相比,完美展示了「肅讓致敬」(tribute)與「戲謔模仿」(parody)的分別。 然而,電影的最後三分一,極力扭出的幾個所謂「神轉折」,卻為敗筆。電影上映了一段日子,戲末的討論已多,如今已非秘密。但隨俗說句:以下內容含有劇透,慎入。 除非沒看過《非常嫌疑犯》(Usual Suspects),否則觀看《無雙》時,不可能不令人聯想到這齣荷李活經典電影。《非》於1995年推出,周星馳於翌年的《食神》,已急不及待把其中僅一分鐘的認人戲,抽出來鋪演惡搞一番,但那還能說近乎一種觸機多於抄襲,所注入的周式風格,把一列演員的喜感都發揮出來,成為戲中最令人捧腹喪笑的一幕。《非》片的經典之處,連幾年前漫威的《銀河守護隊》(Guardians of the Galaxy),也有一場致敬戲。《無雙》把整套戲的主幹挪用,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其實《無雙》拍攝頗為細膩,化妝、服飾,以至印製偽鈔的過程等,都看得出製作人的誠意。從丟勒(Albrecht Dürer)的銅板畫《騎士、死亡與魔鬼》(Ritter, Tod und Teufel)到「無雙」的戲名,處處隱藏寓意,也是港產片中鮮見。既然有心做好電影,何必如此明目張膽地挪用一套經典電影的橋段? 如果想拍這個故事,何不堂堂正正洽購版權重拍?莊文強於訪問中,不諱言道出「李問這個角色就是我」,未知是否暗指現實中的莊導,不是畫「像真畫」,而是拍「像真戲」,也不知他是否真的相信「任何事情,做到極致就係藝術」。戲中另一對白「假貨也可以做得比真貨好」,卻成了編導的心魔,為要把《無雙》拍得比《非常嫌疑犯》更好,而於出現了那個「神轉折」後,還要補上幾個《非》片沒有的轉折位,一扭再扭,卻暴露了原作所無的漏洞,猶似東施效顰、狗尾續貂。 由此想起數月前上映的韓版《毒戰》,把杜琪峯的作品改頭換面,炮

20181020-葉一南:在塔斯曼尼亞「攞苦嚟辛」(二之二)

葉一南:在塔斯曼尼亞「攞苦嚟辛」(二之二) 10:07 20/10/2018 不承認終得承認,老兄你這句「攞苦嚟辛」,在我們塔斯曼尼亞Overland Track山徑行的第四天,如魔咒般一直在我的腦海中徘徊。 讓我再介紹一下這些「有自唔在」的旅程。馱着背囊,每天大概行六至八小時。中午選那些美到不行的山頂、大平原或溪邊,停一會,吃三文治午餐。三文治有兩種選擇,罐頭吞拿魚或罐頭辣雞絲三文治。哈哈,聽到你在笑,是的,我與罐頭久別重逢,發現這辣雞絲其實不錯,尤其另一選擇是沒有味道的清水吞拿魚。大概四時後到達山中木屋。第一時間淋浴,為求節省用水,熱水每次只出五分鐘。這五分鐘挺忙,一邊洗澡,一邊把運動衣、面巾等放在地上踐踏,洗身亦洗衣,十分環保。至於滿是污泥的防水褲,體積太大,自然不洗了,放在乾衣房乾一乾便是,會否有異味,已不在考慮之列。我對這安排很滿意,要簡單,便簡單到底。兩位領隊在做飯,我們檢視傷勢、放鬆肌肉、看書、聊天。然後,最期待的一刻來臨,大家來一杯塔斯曼尼亞Pinot Noir,嘩,如飲甘露。Anthony,我着實沒法形容那種快樂,辛勞一天,望穿秋水,希冀得到滿足,那一支經濟實惠品質優良的Pinot,頓成瓊漿玉液,比起我們在法國高級餐廳的陳年美酒,不遑多讓。 晚餐有一個主菜加一個甜品。在資源嚴重限制下,領隊們能在這幾天變出燉羊肉、番茄意大利粉、朱古力蛋糕、咖喱豆,令人敬佩。後來知道有部份材料,不在木屋糧倉內,而是一直放在他們背囊,上山下海,十分感動,非常珍惜,大家每次皆吃得一點不剩。隨團有一位時常面帶笑容的加拿大記者及一位高大溫柔的澳洲攝影師,他們為加拿大航空公司記錄旅程。領隊們熱愛大自然固是超級左膠,兩位新朋友思想開明,亦是同道,全隊左膠,很合口味,晚飯時間,大家在批評特朗普、談論香港情况、加拿大華人等等,暢所欲言。很久沒有遇上如此美好的晚飯氣氛,倦極放鬆是一原因,另一原因,是因為沒有通訊網絡。這亦是本行主題。手提電話不會響,沒有奪命追魂call,不用招呼面書IG,放下生活各種瑣碎煩惱的晚飯,是甚麼樣子,老友,你還記得嗎?我差點忘了,原來是這樣:大家都在笑,很投入很真情的笑。 說回第四天。那二十多磅的背囊,終於令部份團員吃不消。腰痛,還可以頂下去,膝痛便有難度了。幸好有一些長跑健將在場,大家於是制定策略,把行李分擔。有隊員把運動膠布拿出,粘粘貼

20181013-葉一南:在塔斯曼尼亞「攞苦嚟辛」(二之一)

葉一南:在塔斯曼尼亞「攞苦嚟辛」(二之一) 10:07 13/10/2018 Anthony: 今天旅途算是短一點,行了六小時,到達樹林木屋,居然還剩下幾口氣,未完全死掉。喝了半杯塔斯曼尼亞Pinot Noir,定一定神,望着窗外那一大片存在了六千萬年的鈕扣草(Button grass)平原,我突然有一種衝動,想把這幾天的經歷,立即告訴賢兄。 你形容得很貼切,塔斯曼尼亞Overland Track的六天野外之行,十足是「攞苦嚟辛」的旅程:「咁多好地方未去過,咁多好餐廳未食過,都係去旅行啫,搞咁辛苦,為乜呢?不如跟我哋去意大利啦。」噢,意大利,很吸引,尤其看了你的餐廳排列,口水已流。雖是如此,我還是決定「攞苦嚟辛」,原因是甚麼,那一刻還真的說不出來。 先介紹一下,這些西方國家的山中健行,有別於尼泊爾或不丹,參加者要全程馱着自己的衣物用品、枕頭袋、午餐、水以及行山杖等等。縱使非常克制,每天自己洗衣,襪子反轉再穿,背囊至少重二十多磅,如果要代太太負磅,後果更嚴重。沒有通訊網絡,沒有電話,住在不同的山中小屋,一隊人共用二個洗手間,二個浴室。幾年前我去過紐西蘭魔界森林Milford Track,三天路程,45公哩,以為很輕鬆,低估了負重的殺傷力,結果每晚去到小木屋,坐下之後差點站不起來。今次加碼至六天,只會更重更倦,加上沒有私人洗手間……你問得好,「為乜呢」? 在路途上一直思考着這問題,現在有了答案,還不只一個。第一天,當是為了無與倫比的景色。請你幻想一下:在幽暗清涼的森林中,行行重行行,然後突然穿越了樹木群,豁然開朗,前面出現一大片平原,無邊無際,藍天白雲,陽光溫暖,極目遠眺至水平線,才隱約見到另一片尤加利樹林,那種寬闊自由感,每一次皆令我們全隊人「呀」的一聲叫了出來。你是戲迷,一說便明白,便是《Braveheart》、《The Lord of the Rings》、《Game of Thrones》等電影,兩軍對陣,很有氣派的那種大平原。看電影也覺得爽,我們處身其中,風在吹鳥在唱,你能想像那種快樂嗎?科學家說,野外平原是人類的好朋友,因為站立動物可以在此耕種、建設、畜牧、發展文明,所以當我們看到這場景,會自然心生歡喜,這反應,早已寫在人類基因之內。「為乜呢」?答案很明顯,其中一個原因,便是為了釋放這種隱藏已久的舒暢。爽呀,老友。 我們二位導遊,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