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2的文章

20220928-KtoyhK:《終》結局又是神作?迷失自我與掙扎求存的榮辱戰記

圖片
KtoyhK:《終》結局又是神作?迷失自我與掙扎求存的榮辱戰記 20220928 動畫版是很多八十後的回憶,而新劇場版自2007年起,共四集渡過十五年,慢慢打開過去、處理現在、面向將來。而製作《終》的過程導演接受岩井俊二《最後的情書》演繹爸爸的角色,說明他依歸是最核心所想和不斷肯定自我的人倫責任,植入《終》裏。 四套新劇場版經歷十多年,主角怎行出、怎認識、怎被選中、怎失望、怎望向現實、怎逃避、怎迷失。怎停下而自處思緒,確幸是很多人關心主角,連場大戰仍是守護他,認同主角付出,人人為他,想他好。想他的更多。 到最後一部新劇場版,主角不是感受更多種種對他的打擊,令他在絕路,激發不同。只是不再珍惜他人與關係,如一旦再失去,會伴隨痛苦和記憶。主角面對所愛,不快失樂,記憶沉重,還是以自己作出覺悟和成長,迎向救贖。 主角得救,是在沉痛,挽留自己不再迷失過去在沉痛記憶,他感受身旁不同的人、對他關心、給予動力、提醒、照顧。不忘自我的力量,也不忘關係令他改變帶來成長與責任,體會人倫的重要,是社會需要人人,共同堅持求存。 《終》所有戰鬥埸面一貫凌麗,精緻調度,直接有力對白,結局終歸也是打大佬,但沒有勝負,只有出路。神作?故事中說明存有希望、絕望、我們意志,三者需同有和不斷交替,可以失去但需追尋。因需面向自己;相信自己;給予他人帶來成果。 KtoyhK

20220826-素黑:成就不一定源於夢想或志願,更多是緣分和沒有偷懶的因果

素黑:成就不一定源於夢想或志願,更多是緣分和沒有偷懶的因果 2022-08-26 有人問你的夢想是甚麼,你會怎樣回答? 小學時代我們好像都寫過「我的志願」的作文,大部份同學的志願都是某種職業吧;若問你「夢想」,你好像會任性一點,想做現實裡可能沒機會、或者所有人都不容、否定或不支持的事,譬如想飛上太空,跟某偶像舉行童話式的婚禮,或者過不用上班或考試,到處旅行玩樂的日子等等。待你再進取一點,可能希望結合志願和夢想,譬如想擁有自己的房子,做喜歡的工作並且能賺很多錢,或者到某個喜歡的地方開文青民宿,種有機蔬果,養一隻貓。 抱有甚麼志願或夢想都是好的,即使不能實現也是好的,因為起碼你曾經有過夢,有過理想,生命便有了寄托。我做過很多個案,不少案主的困局正是失去寄托,找不到人生方向,沒有理想和夢想,不知道自己想做甚麼,活著不知為何。 很多人問過我,當初為何會當上作家,出書,當療癒師,都是我的志願或夢想嗎?如何能做到?我告訴你,我好像從來沒有認真想過志願或夢想,只是小時候隱隱喜歡做的事是掃地,看到街上的清潔工人掃地的模樣很安靜,服務市民,真不賴。你說有人會認同或支持我,覺得我了不起嗎?擁有這種世俗眼光裡「沒大志」的想法,將來也不會出息到哪裡吧。然後,這個「沒出息」的人便成了今天的素黑,靠寫字維生,其實一直沒有立志要把寫作當作職業,一切不過是際遇。 我從小不喜歡說話,只能靠文字表達內心,投過幾次稿,上大學後被人賞識,邀請我寫專欄,然後跌跌碰碰成為有點名氣的作家,出了很多書。靠的是努力、本領和一點點運氣。中學時喜歡化學,本來想選讀理科,可老師覺得我更是文科的料子,把我編進文科班,害我傷心了很久,現在回頭看倒是恰當的安排。後來我靠自修各種醫學當了療癒師,當上作家是選擇不斷地寫和等待機會的結果。不管你喜歡不喜歡,只要用心做下去,自然會做出一點成績來。 成就不一定源於夢想或志願,很多時候,更是緣分和沒有偷懶的因果。 其實不是很多人能有幸做自己喜歡的工作,要先想想你「需要」做甚麼,不要只想「喜歡」做甚麼。找工作是每個人要養活自己的責任,不管是否喜歡,有機會工作都是學習成長和待人處事的道場。投進去,你永遠都會賺。不要怕犯錯或理虧,不要動不動便嫌棄或不屑,犯公主王子病。你是幼稚抑或成熟,便看這個。 我看過很多個案,都是害怕對自己的成長負責任,簡稱只想依賴家人或伴侶,不想獨立,賴慣了過被餵養的生活,

20220727-素黑:原生家庭或多或少是每個人必經的困局,它卻是磨練成長的道場

素黑:原生家庭或多或少是每個人必經的困局,它卻是磨練成長的道場 2022-07-27 經常有年輕人跟我說:「多麼想擺脫父母對我的管控,真受不了。」對啊,每天不是被父母嚴管生活瑣事,跟其他家的子女比較,便是被否定夢想、意願或喜好。好像做甚麼父母都不會滿意,誓要扭曲子女變成他們想要的模樣為止。 「有時我會寧願是孤兒,羨慕他們不屬於任何人。」 我們其實真的不屬於任何人,但每個人都有角色,子女只是其中一個角色。雖然並非自願擔演,但這角色有時也挺實用,譬如你不用瞓街,能飽暖,有人照顧起居,有機會讀書、追星、交友,不愁賺錢養家。 當然也有例外。有人幾歲便要煮飯照顧家人,十多歲要打工甚至停學,因為父母養不起他們。有人埋怨父母不夠富有,無法給他們想要的物質享受,在同輩面前自卑。更多人受不了父母對他們的橫蠻、偏見、不理解和封建式管控。「他們永遠是對的。」更有病態父母長年辱罵或虐打子女。「我沒有欠他們,倒是他們欠了我,我沒有要求出生。」 都怪父母不夠好。 事實上,兩代能相處融洽的例子很少。問題在哪裡?互相不滿對方的行為和性格是主線,但這不只是兩代之間的獨有問題。原生家庭問題特別令人難受,因為這關係是預設的,沒得選擇,加上對父母抱有特別要求,如懂得愛你,滿足你。我們容易怪父母沒有準備好便生下你,但甚麼才算準備好呢?我們都有過以為準備好結果卻碰釘或失敗的經驗,譬如考試或拍拖。我們可以埋怨父母不負責任,沒條件、沒能力便不要生!對,可生育就是這麼回事,將來輪到你,大概也難保證能令你的子女快樂,不怨你。 原生家庭或多或少是每個人必經的困局,它卻是磨練成長的道場。 我們要明白:假如你想活在幸福感裡,感到被愛,需要同時從其他源頭培養,不能全盤要求父母給你。父母不夠好是無奈,是他們不懂。養育子女是責任,但令子女快樂不是。要求父母「夠好」是一種欲求,不是權利。沒有人夠好,我們自問都不夠好。我們也不懂以父母覺得是對的方式對他們好。道理都在執信者的那一邊。說白了,當你戀愛、養寵物了,你很可能會自動犯父母同樣的毛病。信不信? 假如你不能被父母接受,而你暫時又未夠智慧去接受他們的話,請以體諒和拒絕來回應:體諒他們不懂愛你的無能,拒絕重複他們犯的錯。兩者都不容易。愛是需要學習的,沒有人天生懂得愛。愛不是天性,是邊學邊修的訓練。父母不懂,子女也不懂,彼此都需要學習,容許犯錯,邊錯邊學邊改善。而這,需要很多時間。你要

20220821-星期日文學‧黃念欣「極限寫作」下尋找樂趣,「夕拾」文學中的可能

星期日文學‧黃念欣「極限寫作」下尋找樂趣,「夕拾」文學中的可能 2022年8月21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人世間有一種怪癖,叫做「整齊段落強迫症」──今年書展,香港中大中文系副教授黃念欣交出的一部散文集《夕拾朝花》,就印證這頑固雜症的存在,更準確地說,這是由3年多前誕生的同名專欄觸發的「強迫症」──總之,誓要令每個段落最後一行剛好填滿。作為過去其中一名世紀版編輯可以作證,那電子檔內一段段剛好寫滿的格仔在讀過書序後的確déjà vu般重新湧現眼前。不過,這個自2018年10月開展、其間歷經時代更迭的寫作,當然還不止格式上的執著,《夕拾朝花》還帶來了「極限寫作」中,限制與自由的辯證。 專欄方塊內,自由與限制 「在這規限過程中,我感到一種『自由』。」黃念欣說,在這3年多來「這裏添一點那裏刪一點」地反覆不斷讓格仔變得齊齊整整的日子裏,她發現了一種重新看待「限制」的角度,原來在欄柵內改動文字而不損原有意思是可能的──在過程中,她體會到一種在沒有限制時,從未發現的自由。 早於「夕拾朝花」專欄正式登場的10年前,2008年黃念欣已開始在她形容為「恐龍時期的部落格」上開展這「實驗書寫」。她說,那時「寫blog是完全自由,無字數長短、時間限制」,於是這近乎OCD的心癮怪癖要待開始寫專欄時才被引發,這不就如散文集內一篇引用詩人聞一多時所說的「戴着腳鐐跳舞才跳得痛快」?──聽後黃念欣回應說,這種古已有之、不論中外在文字框架內尋求規範中的自主可能,大概是一種對美的追求,人的天性,「很多人樂在其中」。 但黃念欣也不諱言地笑言,當年應邀每周寫一篇「夕拾朝花」,在繁重工作中曾想過不如就寫幾個月好了,頂多一年半載吧。後來這晚上採摘的朝花,一晃眼已開到3年多後的今天,而且依然盛開,甚至在她從沒預料下結集成書。 「夕拾」一周開的花 欄目命名為「夕拾朝花」,黃念欣說,靈感源自其中兩位她喜愛的作家魯迅和亦舒,及他們兩本同名書作《朝花夕拾》。於她而言,他們代表着文學上兩種極端──魯迅對時代的回應及其一串關鍵詞:冷峻、尖銳、理性、思考,相對亦舒反映的都市生活及關鍵詞:言情、物質、唯美、大眾── 一般很少將他們並置,但在黃念欣看來,亦舒在魯迅出版散文集近60年後出版同名書作當有其因,「她必然讀過魯迅,在散文集中久不久也提及魯迅」──這聯繫讓她想到:「如此這般風馬牛不相及的作家,原來也有感應。」先不說黃念欣對他們的

20220821-{打擊人口販賣達人}黃筱媛~土炮組織:受騙唔係蠢,港版人口販運,日日上演

{打擊人口販賣達人}黃筱媛~土炮組織:受騙唔係蠢,港版人口販運,日日上演 2022年8月21日星期日 {打擊人口販賣達人}黃筱媛(朱安妮攝) 【明報專訊】Shirley的媽媽患上癌症,急需醫藥費治病,但她們家積蓄不多,她正煩惱如何籌藥費,朋友介紹她到海外工作,工資是現時的3倍,她以為自己得到幸運女神眷顧,搭上飛機希望博一個機會。但甫下飛機,陌生人收走了她的護照,原本的中介再也聯絡不上。她被關在不見天日的黑房,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僱主一不高興就暴打她,即使想求助但不懂得說這裏的語言。這可能是現時身處柬埔寨、緬甸的香港人遭遇,也可能是被人口販運到香港的外傭遭遇。 台灣媒體早前揭發東南亞國家人口販運,受害人錯信求職騙局,前往柬埔寨工作,被迫做電子詐騙,不願服從就被電擊、暴打,更有受害人遭性侵,傷痕觸目驚心。香港保安局亦接獲香港人的求助個案,仍有10多人身處柬埔寨、緬甸等地,人身自由受限制。香港人或歸咎是東南亞國家治安差,香港不會發生這些情况。「香港人覺得香港沒有人口販運,香港政府也一直說香港極少出現人口販運,但其實全球化下,工人、勞工移民在香港出出入入,所以香港無可能無人口販運的問題。」本地反人口販運組織STOP項目經理黃筱媛(Michelle)說。美國國務院2022年《人口販運狀况報告》將香港列入第二級監察名單,與印尼同級,僅次阿富汗和柬埔寨。 我們或以為「賣豬仔」、人口販運一定與做苦工、 奴隸、虐待有關。「人口販運的方式不一定是要有條鎖鏈鎖住你,或者被打、綁架那種肢體暴力,而可能其實是脅迫、威脅。」聯合國《巴勒莫議定書》清楚列明人口販運的定義,當中包括以剝削為目的,未經被運送者的同意下,威脅、欺騙、誘拐被運送者,迫使其賣淫、強迫勞動、奴役或摘除器官等。人口販運也不一定會將受害人移離其國家,Michelle舉例說韓國的「N號房」和香港的「AB號房」也是人口販運,後者即聘請受害人拍攝色情影片,但最後迫使提供性服務,不服從就違約欠下巨債。而STOP多數協助的個案,都是被販運到香港、在香港被剝削的外傭和性工作者。 例如Kasuni(化名),她丈夫患上長期病,Kasuni頓成家中經濟支柱,為了供女兒讀書,和照顧家中老人,透過中介介紹,Kasuni來香港做家傭,但中介要求她先繳交15,000元,也沒簽訂合約。一到香港,中介就收走她的護照,僱主更欺騙她稱,僱主沒有責任提供食物或食

20220814-街知巷聞:街坊分享起居路線,記錄流動與停頓

街知巷聞:街坊分享起居路線,記錄流動與停頓 2022年8月14日星期日 圖5之1 - 圖一:「四通八達」的華富邨(作者提供) 【明報專訊】依山而建的華富邨運用平台、梯狀斜坡、大廈及通道設計方便居民漫步其中,並配合栽種植物的位置及品種,創社區空間凝聚居民。近年新建屋邨則以升降機塔及行人天橋改善屋邨內外交通。新華富邨散落5塊地皮,如何接駁各座大廈,如何令居民從一個角落走往另一角落時沿路享受好風景,是設計師需要解決的難題。 「四通八達」的通道 上兩周回顧了平台、天台平台及雙塔式大廈如何便利居民的日常起居,未及探討的是下邨舊長型大廈如何令華富邨更「四通八達」。華富邨屬屋宇建設委員會在港島的第三個項目,這裏的舊長型設計可以說是與同系的西環邨一脈相承。建築師林中偉在《西環邨:風雨不動安如山》指,西環邨的5幢住宅大廈是香港首個以跨等高線設計(cross-contour design)的大型建築,意思是大廈底部並非位於一水平,而是坐落在堅尼地城山邊的階梯上。華富邨部分舊長型大廈應用同樣概念,包括在瀑布灣道旁的華清樓。 參考房屋署資料,華清樓從臨海角落向東分4個水平拾級而上,大致對應旁邊的梯狀斜坡。除了對付斜坡,這種設計亦方便居民。若下邨居民想避開瀑布灣道的樓梯或斜路,可在華清樓乘搭升降機到中層,然後經走廊行到較接近華富道的出口。直至現在,不少居民在烈日和暴雨下都選擇這條路線。 整個華富邨都是這類捷徑,有些早有規劃,有些視乎居民的習慣(圖一)。例如華富道底部的通道有條接駁華基樓的天橋,華信樓居民亦可經此出入,前往對面的巴士總站或通往華昌樓的樓梯。不過這條昏暗的地下通道有人避之則吉,原因是這裏有嚇人的都巿傳說。通道規劃與居民的日常生活路線時有出入。華富道貫穿華富邨,但上下落斜並且沿路甚少遮蔭,據我們的訪問及觀察,居民從上邨前往下邨,不少選擇經華昌樓旁邊的多層停車場,從天台平台(亦即是兒童遊樂場所在地)搭升降機到地面,再經樓梯、斜路或華泰樓側的升降機塔抵達華富中心。 華富邨曾經是個位處港島西南端的「孤立」社區,對外交通一直是個問題,屋邨內的可達性(accessibility,交通方便程度)同樣重要。原因不只是便利居民,更加讓居民長期留在邨內也不至於太過沉悶。跟上邨的雙塔一樣,舊長型大廈底部部分用作通道(部分則租予社福機構),居民可自由穿梭於不同通道,散步於不同路線。 景觀空間及日常行程

20220817-CUP:想提升語文能力?閱讀小說,而不是非小說

CUP:想提升語文能力?閱讀小說,而不是非小說 2022年8月17日 BY 鄧妙奇 人們常說開卷有益,經常閱讀,最明顯的好處是有助提升語文能力。最近一項針對休閒閱讀的研究,從學齡前兒童到大學生身上證實了此說法,且發現閱讀帶來的更多優勢。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似乎毋庸置疑,但研究還顯示了令人意外的結果:人們閱讀甚麼更為關鍵。 為個人興趣看小說,最能改善語文能力? 行為學家 Marina Rain 與加拿大約克大學心理學教授 Raymond A. Mar,研究當地近 1,000 名參與者,包括學齡前和幼兒園兒童、1 至 12 年級兒童,以及大專院校生,旨在找出他們在休閒閱讀時選取的不同文體 —— 敘事小說和說明性質的非小說類,兩者跟語文能力之間的關聯。研究根據參與者自行報告的個人閱讀習慣,分別以 4 項客觀測試評估其語言能力。 研究在衡量其中 3 項語文能力時採用的題目,出自美國大學委員會舉辦的學術能力評估測試(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換句話說,評核結果也可被視為當地大學收錄資格的指標。結果發現,閱讀小說對提升同義詞運用、類比、完成句子和閱讀理解 4 項語文能力具顯著關聯;閱讀非小說讀物則無助於在以上測試爭取較佳表現,或只顯示輕微影響。 Raymond A. Mar 後來與協和大學(Concordia University)教育學教授 Sandra Martin-Chang,分別領導實驗室團隊進行一項後續研究,調查 200 位受訪者從事休閒閱讀的各種動機。他們發現,聲稱為個人樂趣而閱讀的受訪者,具備更佳的語文能力,當中與他們閱讀的小說數量呈正面關聯;喜歡閱讀非小說類的受訪者,則未表現出較佳的語文能力;又例如為追求個人成長與學習等其他動機,而閱讀非小說類的受訪者,往往與其語文能力無關甚或表現較差。 過往人們以為只要多閱讀,無論閱讀甚麼,多少有助改善語文能力。研究卻清楚顯示只有閱讀故事 —— 而非散文,與較佳的語文能力有關。研究人員未能解釋箇中原因,於是假設這可能是由於小說比非小說更常使用 SAT 中出現的單詞。他們統計大量文集、共 6.8 億字,比較兩者差異,卻發現 SAT 使用的單詞在小說中更少見,或兩者只存在微不足道的差異。 這表示閱讀小說之所以有助提升語文能力,涉及其他因素。或許是故事引起的情緒反應,有助人們記憶新的單詞,又或是故事中的趣

20220806-周榮佳:活用財富傳承工具,實現基業長青

周榮佳:活用財富傳承工具,實現基業長青 2022年8月6日 信報 基因延續和傳承,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最大動力。創富者們總希望將自己辛苦打拚的事業世代傳承下去。之前我們探討了財富傳承應該傳給誰,傳多少及傳什麼,這次聊一聊傳承的最好時機和傳承方式。 在某些創富者的眼中,什麼時候傳承並不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因為財富早晚也是給孩子的,尤其是獨生子女的家庭。其實不然,我們來看一則案例:王女士是一位成功企業家,5年前女兒結婚時贈送了女兒一套價值2000萬元的房產和3000萬元的現金。婚後小夫妻感情甜蜜,為了離女婿上班的地方近一些,女兒和女婿瞞着王女士賣掉了婚房又在女婿公司附近買了一套。後來女婿創業,女兒也將王女士贈予的大部分現金投入到丈夫的公司支持,後來由於公司經營不善,女兒女婿也經常因為事業及家庭的各種問題爭吵不休。女婿以雙方感情破裂為由起訴離婚,那麼假如離婚,王女士的女兒能拿回房產和現金嗎? 在現實中很難。第一,王女士沒有與女兒簽署任何的贈予協議,也沒有書面說明財產只是給女兒的,與配偶無關;第二,即使可以證明房產與現金都是給女兒的婚前財產,但是房子已經賣掉又買了其他房產,現金也變成了女婿的公司股權,也就是婚後的財產已經發生混同,原本的房產和現金都已轉換成了其他形式的財產,很難證明是女兒的個人財產了。 那麼,如果在子女婚前就做好傳承,房子、現金、股份都過戶到孩子的名下會怎樣呢?很可能發生像我們之前分享的海翔藥業傳承案例一樣,創始人把全部股權轉移給兒子,兒子在面臨困境時又出售所持股權而創始人不知情的情況。 三權分立 多代受益 既然早給晚給都有風險,那麼怎樣規避這些風險呢?「創一代」別忘了,財產是有所有權、控制權和受益權的,我們可以綜合運用一些財富工具,做到「既給又不給」。 通過前面的案例我們已經清楚了解,如果是贈予,那麼只要將資產轉移給後代,就是他們的財產了,所有權、控制權、受益權全部轉移。那麼,如何做到「既給又不給」呢?其實就是把財產的所有權、控制權及受益權三權分立。通常可以做到三權分立功能的財富傳承工具主要有大額保單和家族信託。 比如前面提到的王女士,3000萬元現金如不是直接贈予女兒,而是以自己的名義買一份大額儲蓄險,持有人是自己,受保人是女兒,受益人可以是自己或女兒的下一代。這樣財產控制權在自己手上,受益權卻屬於女兒和第三代,女兒每年領取一定金額的生活費,即使離婚財產也不會

20200616-王臻明:自費幫美國「站崗」?鋪路爪長程預警雷達在台灣的戰略意義

王臻明:自費幫美國「站崗」?鋪路爪長程預警雷達在台灣的戰略意義  16 Jun, 2020  位於德州的鋪路爪長程預警雷達。 圖/美聯社 「絕對國防圈」,是日軍於二戰後期所發展出來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考量到當時長程轟炸機的最大航程,劃定絕對要死守的區域,以確保日本本土不會受到攻擊。因此,當日軍在菲律賓海海戰慘敗,位於絕對國防圈內的馬里亞納群島被美軍佔領後,美軍的長程轟炸機就得以從馬里亞納群島上的機場起飛,開始攻擊日本本土了。 在二戰結束後,世界很快進入冷戰時期,軍事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陸基或潛射的洲際彈道飛彈與長程戰略轟炸機成為核武投射能力的鐵三角。美國要防範本土受到攻擊,除了保證互相毀滅的核武嚇阻外,也投入發展能攔截彈道飛彈的空中防禦系統。由於各國洲際彈道飛彈的射程動輒上萬公里,可以飛越整個大陸與廣闊的海洋,迫使美國的絕對國防圈大幅向外延伸。 要攔截洲際彈道飛彈,越早偵測到敵方所發射的飛彈越有利,因此長程預警雷達是非常關鍵的一環。美國開始建構反彈道飛彈防禦系統時,也同時加快腳步研發能偵測彈道飛彈的長程預警雷達。 這些長程預警雷達有一些部署在美國本土,但由於地球曲率的關係,把這些長程預警雷達前進部署到更靠近敵方的位置,偵測的效率會更高。美國於是與數個友好國家簽署合作協議,相繼在盟邦的國土內部署多種長程預警雷達。 美蘇冷戰對峙,美接連部署鋪路爪長程預警雷達 隨著雷達技術的進步,相位陣列雷達開始取代傳統的機械式雷達,美國所研發的新一代鋪路爪長程預警雷達(PAVE PAWS)逐步淘汰了舊型預警雷達。 鋪路爪長程預警雷達是由多面極為巨大的相位陣列雷達所組成,具備360度的同時偵測能力,整座雷達有十幾層樓高,除了具備早期預警能力外,最重要的是可以偵測來襲的敵方彈道飛彈。這些雷達一開始被部署於美國的東、西兩岸,以強化美國攔截彈道飛彈的能力。 不過因為地球是圓的,冷戰時期蘇聯如果要攻擊美國本土,最短的路徑其實不是飛越大西洋或太平洋上空,而是由部署在西伯利亞一帶的彈道飛彈部隊或戰略轟炸機,飛越北極上空,直抵北美洲發動攻擊。這也是美國與加拿大會聯合組成北美防空司令部的原因,美國若要防範來自蘇聯的第一波攻擊,就要先守住加拿大的領空。也因此美國後來在加拿大西邊的阿拉斯加、東邊的格陵蘭相繼部署了大型的鋪路爪長程預警雷達。 阿拉斯加是美國領土,土地遼闊,不成問題;格陵蘭隸屬於丹麥,丹麥又是

20220807-周日話題:香港的中央公園在粉嶺高球場

周日話題:香港的中央公園在粉嶺高球場 2022年8月7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我們認識的國際大都會如紐約、倫敦,都有一個「中央公園」,提供氣氛安寧、生機盎然的廣闊空間,讓飽受生活壓力煎熬的市民有一處享受悠閒之所,放鬆,放空,吸收自然的能量,恢復神采奕奕,再投入步伐急促的生活。香港自稱「亞洲的國際大都會」,我們的「中央公園」在哪裏? 倫敦的海德公園擔當了「中央公園」的角色,面積140公頃,紐約位於曼哈頓的中央公園面積340公頃,悉尼的百周年公園面積189公頃,回望香港,最出名的港島維園面積只有19公頃,面積最大的大埔海濱公園是22公頃,只是人家的零頭,相差極遠,似乎香港沒有配得上「中央公園」概念的地方。 我花了一點時間掃描香港地圖和衛星照片,發現我們原來已經有一片「中央公園」級數的開闊植被,就是粉嶺高爾夫球場,分別只在目前它是球會的私人地方,不是一般意義的公園。 坐落北部都會區中央 粉嶺高球場面積170公頃,比海德公園稍大,配得上大都會「中央公園」的期望規模。球場始建於1911年,經過百年營造,四成以上土地是樹林,其中400多棵樹符合「古樹名木」標準,加上高球賽道綠草如茵,走在視野開揚的球場內,感覺就像回到自然的懷抱,身心舒暢。讓我們想像一下,把這片土地轉化成香港的「中央公園」,向香港公眾開放,到時大家可以公餘一家人到來散步、野餐、觀賞花草或雀鳥,或什麼都不做,卧看藍天白雲,讓時間溜過,輕輕鬆鬆過一天,是不是想一下都開心? 粉嶺高球場位於深圳河以南的平原上,南靠雞公嶺和大刀屻、東西兩個方向離開沙頭角海和后海灣約略等遠,在這個意義上正好坐落2021年政府宣布的北部都會區中央,將來建成公園很配得上「中央」兩個字,當然公園理應向全港市民開放,也可看成是香港的中央公園。 現實裏粉嶺高球場能否成為「中央公園」是未知數,但是房屋發展的壓力已漸漸逼近,前幾年市民眼見土地短缺,而面積龐大的球場卻只限「上流社會」人物出入,難免觸發基層社群的矛盾情緒,反覆要求政府收回粉嶺高球場的土地,用作興建公營房屋,以解基層居住環境惡劣之苦。 在這個背景下,2018年底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建議局部發展粉嶺高球場位於粉錦公路以東的32公頃土地,作為短中期紓緩土地短缺的選項之一,2019年政府宣布接受建議和展開具體工作,同時表明不會收回其餘140公頃作發展用途。 目前該發展項目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正由環境諮詢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