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4的文章

20140930-千言萬語<Ordinary Heroes>

圖片
千言萬語<Ordinary Heroes>,是一部一九九九年許鞍華執導的香港文藝片。內容主要描述片中幾位主角在經歷香港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的社會運動大環境下的生活狀態和命運。 在電影語言來說,許鞍華為女主角(李麗珍)在第一場的出現方式,更直說女主角即是成長中的香港社會。女主角在經歷,回憶,尋找,求知,得著。一切也是看清與成長。正是這刻香港。這文藝式社會運動歷史大片,許鞍華一九九九年已為香港刻下成長概況。未看的,請看(對不起,我無),是重要的香港電影。

20140929-練乙錚:學生^老坑。雙十v十一。許官^廖暉

練乙錚:學生^老坑。雙十v十一。許官^廖暉 23:59 29/9/2014 有窮苦人不甘受富豪惡霸欺詐了工錢,大着膽子跑到那個富霸家門口呼喊還我錢來;但見富霸家門護衞森嚴,武家丁手拿大棒一字排開,非常威武;也有幾個食客和穿青布長衫的站在門邊一個調兒擋駕吆喝:「喊啥也沒用的,咱老爺子說一不二,給你多少就是多少,你們不趕快斂聲滾蛋,當心咱哥兒們的大棒子認腦瓜子不認人呢!呸!不識好歹。」 一、盤點近期社運領導的章法 一年來以佔中為壓軸的政改社運,有關其目標和意義的討論,已經很深入透徹,今天和大家談談此運動操盤者的章法。先談社運學生翼最近的,再談老坑翼一直以來的。 地點選對了—學生選擇政府總部作佔中序幕的突破點,有其象徵意義。號稱「門常開」的特區政府,在部署整個政改運作的階段裏,除了說「不」,其實什麼實質的話也沒有說,諮詢也是假的,根本是一直與北京一道另搞一套,沒管你香港人說了些什麼,以致人大常委的政改指引一出,其極端立場連本地其餘當權派也嚇一跳。所謂「有商有量」,不外如此,於是學生翻舊賬要求直接對話,政權的回應,卻是警棍加胡椒;做的不同說的,就更加暴露出來了。「門常開」,只是開給當權者? 對象選對了—相比五四運動火燒趙家樓,香港的學生沒跑到山頂貝璐道上去佔「僭」,乃是懂得民主路上的攔路虎是一整個專制政權,要衝就衝代表政權的政府總部;個別為政權站台的人物,再大再風光也不過是專政機器上的幾粒小小螺絲帽。 動作次序安排對了—學生運動從來都是社會狀況的寒暑表,因為年輕人對不合理的事物最敏感最反感最不能忍受,在這次運動裏,又反映出來了,所以運動的老坑翼還未動,學生翼的公民抗命就動了兩次真格,完全符合規律。而且,罷課的次序,是先大專、後中學,也是搞對了。如果中學生先罷,不諳政情的市民也許會覺得是小孩子在胡鬧,但大學生帶頭就不同,因為一般人特別是父母,都會覺得大學生是成熟的,其意見起碼是值得尊重的。 把對方比下去了—這幾天的形勢發展很關鍵,沉不住氣亂了章法、過早出手而且選錯了對象的,反而是當權派及其群眾:反普選反罷課怒漢打掉了中學生周嘉浩的半顆門牙,防暴隊繼而抓了剛剛還是中學生的黃之鋒;看在中間市民眼裏,成年人這樣子欺負小孩子,當權派肯定要失分。在近期的民調裏,港人對特府領導、對北京政府的信任度,雙雙拾級而下,明顯是中間市民的觀感在移位。 學生熱血...

20140930-蔡玉萍:拿出勇氣面對市民

蔡玉萍:拿出勇氣面對市民 22:28 30/9/2014 ■特區政府的官員應該要拿出誠意,走到群眾中與市民對話。李偉民攝 作為一個市民,街上的學生及市民的勇氣、克制及自律令人動容。作為一個老師,我擔心學生的安全。他們疲憊的臉孔告訴我們——我們讓年輕人承擔了太沉重的歷史責任。作為一個香港人,我希望和平理性的集會可以在和平理性中盡快結束。讓我們倦極的學生及市民回家休息,讓生活重回軌道。但解鈴還需繫鈴人,解決這場運動取決於特區政府的誠意及取態,因為是梁振英對學生一整個星期要求對話的訴求視若無睹,因為是特區警察對和平集會學生及市民的暴力鎮壓激起民憤,促使更多學生及市民上街。 我們都知道,現在這場運動已不是由佔領中環領導,大部份的學生及市民是自發的上街。他們要捍衞的已不只是香港的民主進程,他們要保護的是這片土地僅餘下的一點集會及言論自由,他們希望看到的是政府解決問題的誠意。 特區政府,你們這些成年人,請拿出你們的勇氣直接走入群眾,到中環、到金鐘、到灣仔、到旺角,直接的面對群眾,直接的聆聽他們的訴求、他們對香港未來的渴望。我們的特區政府,你們不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嗎?你們沒有看清楚嗎?街上的學生及市民是何等的和平、平靜,他們手無寸鐵,只有赤子之心。 特區政府官員,請拿出你們解決問題的誠意,踏出第一步,走入群眾。請不要再只是由記者傳話,請不要再只由官方喉舌放話。特區政府官員們,你們怕甚麼?請你們看清楚,街上的學生及市民不是暴徒。他們是純真的學生,他們是緊守崗位、下班後到場的市民。 特區政府,你們那麼多人,難道就沒有一個官員有勇氣走入群眾,踏出和學生市民對話的第一步? 蔡玉萍 中大社會學系教授

20140930-吾爾開希:這激進就是理性

吾爾開希:這激進就是理性 22:27 30/9/2014 ■1989年初夏,當學生們在天安門罷課、絕食、抗議,中國社會上的大部份人民都沒有對運動再持反對意見。資料圖片 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中國人民,對於「亂」有着歇斯底里的深度恐懼。見識過八九鎮壓的香港人,也會對抗爭的後果非常擔心,這可以說是人之常情。對於社會動盪的深度恐懼很可以理解,但我卻一定要強調那個形容詞,歇斯底里,所謂歇斯底里就是非理性,就是情緒化,就是失去正常判斷能力,就是走向自我欺騙,走向一廂情願。 但凡中國出現任何對於體制的質疑和挑戰,似乎必然牽動我們怕的那根神經。早自百多年前對於變法還是革命的討論,直至今天香港在面對一班年輕人的罷課和佔領。這百多年,中國一直在討論變革的路線選擇,是激進的,還是溫和的?是顛覆的,還是中庸的?是堅持的,還是妥協的?是感性的還是理性的?其實,從運用這些名詞就已經看出人們的取捨,似乎一切也都那麼不言而喻,當然溫和要比激進好;當然中庸要比顛覆穩;當然妥協要比堅持安全;當然理性要比感性更符合現代社會的需求。從而,激進、顛覆、堅持、感性也就不知不覺與作為被捨棄的選項劃上等號。 這場辯論也曾在中國的八十年代出現。而每次辯論的都是在主張更強烈抗爭一方被貼上「激進」標籤之後,中國知識分子、民間社會一如既往地對所謂「建設性」變革仍抱持希望中,遭到當局無情的壓制,直到1989。 中國政府自鄧小平上台就承諾政治改革,然整個八十年代,在學生多次上街遊行、民間不停呼籲之後,仍然多次壓制極為平和、溫和的知識分子呼籲。因此到了八九年,當學生走上街頭,佔領天安門廣場時,中國社會絕大多數人民,包括我們的父母,我們的老師們都不再持反對意見。也都同意,十多萬學生、幾十天遊行、罷課、絕食、佔領天安門廣場,這些都不是激進行為,也都充份認可了八九學生的理性。 理性並不等於非感性。有時我們的感性認知是那麼強烈,真正理性的作法就是相信和追尋自己的情感方向。理性並不等於一定要妥協,有時堅持和顛覆才會給一個社會最佳出路。理性也絕不必然等於溫和,在暴政面前的衝撞甚至革命,才能真正達成最終平和的結果,才能讓我們的後輩不致再面臨自由尊嚴被剝奪,不致再度面臨選擇溫和還是激進。 中國人記憶中被灌輸的百年苦難讓大多數人變得保守,生怕失去所謂難得的發展與安寧。其實中國能夠從過去的苦難中走出來,靠的是抗爭,而不是順從;中...

20140930-李怡:覺醒

李怡:覺醒 22:26 30/9/2014 ■抗爭的時代也是覺醒的時代,有抗爭就有未來。 【小評】 狄更斯小說《雙城記》開頭:「那是最好的時代,那是最壞的時代;那是智慧的時代,那是愚蠢的時代;那是信任的時代,那是懷疑的時代;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那是希望之春,那是絕望之冬;我們應有盡有,我們一無所有;我們直奔天堂,我們直奔地獄……」。這難道不也是香港今日的寫照嗎? 許多人懷念港英時代,說那是最好的時代;許多人說現在禮崩樂壞,飽受經濟政治社會民生侵凌,除享特權利益的人,大家都說這是最壞的時代。過去香港人享有的自由法治人權,是英國人帶來的,我們沒有經過抗爭就得到,因此當主權易手後,也以為真的有恩賜的五十年不變,而終於落到今日的境地:愚蠢、懷疑、黑暗、絕望、一無所有……。於是抗爭來了。抗爭的時代,也就是覺醒的時代。路漫長,但有覺醒就有希望,有抗爭就有未來。不再求取恩賜的民主和恩賜的不變,一切要自立自主取得——這是最好的時代。 李怡

20140930-吳志森:民不畏催淚彈,奈何以催淚彈懼之!

吳志森:民不畏催淚彈,奈何以催淚彈懼之! 22:26 30/9/2014 ■曾偉雄以為用催淚彈可嚇退示威者,結果卻適得其反。資料圖片 9.28星期日,坐巴士抵達灣仔,已是下午三時,途中不斷有訊息傳來:警方已封鎖所有進入政府總部的道路,企圖孤立留守在政總的抗爭人士。後來又有消息說,由演藝學院到政總的道路還可通行。在巴士上,我留意到一位年輕人,拿着手寫「往政總」的紙牌,一聲不響,默默地坐在天橋入口,指引從各方趕來的聲援者。 我按指示上了天橋,向演藝方向行進,來到告士打道。有群眾站在路邊,舉着「慢駛」的紙牌,叫途經的車輛慢駛甚至停下來,有警察在旁監視,亦有騎電單車的警察停下企圖維持秩序,但似乎束手無策。 未幾,群眾趁着幾輛車慢下來的機會,一擁而上,走到路中心,有些索性躺在地上,阻止車輛繼續前進,告士打道東行線,就這被群眾全線堵塞。不到十分鐘,群眾又自發讓出一條行車線,讓車輛通過。 後來,又有人向堵路群眾講話,要求他們和平理性抗爭,不要挑釁警察。當全副裝備的防暴警察向群眾步步進逼,站在前排大多數示威者都舉高雙手,以示不會有任何暴力行為。可見,堵路的群眾都是善良的市民,他們只想聲援學生,爭取民主。 後面發生的事情,大家都在現場親身經歷,又或在電視畫面看到了。寫出發生堵路前的細節,只想說明這場群眾自發的抗爭行動,沒有領袖,沒有組織,也不是事前策劃,而是由梁振英政府和警方的殘暴逼出來的。 首先是封路,警方封鎖通往政總的所有道路,以為這樣便可阻截聲援群眾,令留守政總的領袖孤立無援,佔中運動就會無以為繼。但當權者顯然全盤錯算形勢,也低估了香港人的憤怒與激情,挺身表達意見的群眾越來越多,他們無法前往政總,別無選擇,只能在附近的道路聚集,即使不是刻意策劃,堵路事件也會自然發生。 警方拘捕黃之鋒、周永康等學生領袖,扣留接近48小時不准保釋,更到他們的住所進行「抄家」。學生領袖不是汪洋大盜,又沒有殺人放火,用這種卑劣手段嚴厲對付,企圖一舉打殘學生領袖的意志,怎可能不激起民憤。「釋放黃之鋒!」「釋放學生領袖!」的口號此起彼落。後來黃之鋒成功爭取人身保護令獲得釋放,學聯正副秘書長周永康、岑敖暉也相繼獲釋,但群眾的激情已被動員起來,一發不可收拾。 警方長時期扣留學生領袖,以為這樣就可令運動瓦解,是絕對錯誤的一步棋。學聯學民群龍無首,呈無人駕駛狀態。雖宣佈提早佔中,但三子為了...

20140930-鄧力行:為香港痛心

鄧力行:為香港痛心 22:25 30/9/2014 【明報專訊】第二個在政總的晚上。不斷收到親友的信息,囑咐我小心的有之,請我加油的亦有之,詢問現在還有什麼需要的亦有之。此刻,心中只有內疚和痛心。 我要對他們說一聲:我很安全。我甚至連不安全的機會也沒有。因為昨晚我只是待在後方「聲援」,也沒留守到底。現在,剛取得急救證書的我坐在急救站中待命,未有走到前線。因為我恐懼,我怯懦,我顧忌。我只想對在政總通宵留守、用身體抵擋暴力的同學說一聲,對不起。 昨晚,當我們目睹黃之鋒被捕,一位站在旁邊的叔叔大力拍打玻璃牆,一個「點錯相」的警察走了過來,隔玻璃牆拿電筒照我,用兇狠的眼神瞪我。那一秒,我曾感到恐懼,不是做錯事怕被發現的恐懼,而是在街頭無故被小混混恐嚇的恐懼。當時站在旁邊哭指斥那「警察」,讓我定過神來的朋友,我想衷心的對你說一聲:謝謝你。 我是煲警匪片長大的,香港警察,在我心目中,雖然未至於是「團結、進步、無私」,但至少一直都是保護市民,維護法紀,伸張正義的香港警察。 很痛心,因為我知道,香港變了。要小心,因為我知道,我們未變。 鄧力行

20140930-陶囍:告別天真

陶囍:告別天真 22:24 30/9/2014 【明報專訊】隔岸看香港,心急如焚,每分鐘刷一次屏更新臉書,像患了突發強迫症。由9月26日晚開始到寫稿這一刻,社交媒體萬象紛陳,從相片到影片到文字,一律照單全收,就算免不了甩甩漏漏鬆郁矇,隨便一段都比大台新聞有力、可信,靠把它們拼拼貼貼,我有置身現場的實感。 直至警方施放第一枚催淚彈。 這是真的嗎?太超現實了。示威者戴土炮「防毒面具」站在鐵馬前,手裡沒有石頭,沒有汽油彈,切蛋糕的膠刀仔都沒一把,竟受到這種級別的「招呼」?放了第一枚,接下來就數不清了。這些年香港生活已很催淚,善良的香港人到了忍無可忍走上街頭的當兒,卻仍會舉高雙手示意和平,完了還自動清理現場垃圾,以香港為家的人,真的捨得要香港流更多的眼淚? 如果說,光站就是佔領,佔領就是罪名,莫須有的時代正式登場,那麼今天拍手稱好的人注意了,在公民權利不受保障的社會,子彈無眼,只認眼前利益,警棍今天打在他身,明天難保不落在你身。家園崩壞了,他朝君體也相同。 人在異地,這幾天同時生活在兩個時區,晚飯過後,正值香港夜深。另一個漫長無眠的夜,在旺角,在銅鑼灣,這些從來比中環更貼近地道港式生活的地標,聚集了這麼的一群人,不存在佔旺三子或者佔銅約章,願者來了,席地而坐,行動沒有代號,缺乏綱領,唱起戰曲《海闊天空》時,彼此緣何在此,心照不宣——面對囂張無理的現實,等不了救世主,自己的家自己想辦法救。自願還是非自願,香港終於要告別天真。 [陶囍]

20140930-呂秉權:佔中人的犧牲與信任

呂秉權:佔中人的犧牲與信任 22:24 30/9/2014 【明報專訊】佔中夜,躺在金鐘海富中心通往添馬公園的天橋。 橋上的夜空,忽有流星劃過,眾人嘩了出來,立即許願,祈求香港有真普選。 橋下的馬路,和平的集會人士半夢半醒小休,突然有防暴警察從中環方向突襲,七零八落的群眾立即聚成人牆,爭相為他人犧牲擋催淚彈和胡椒噴劑,甚至有示威者跪地哀求鐵警不再要攻擊舉手示好的市民,但催淚彈最終連爆,爛頭卒們嘗了一天N次的五官屎滾尿流。 一輪攻防,漸復平靜。此時,橋上有人問馬路上的市民:「OVER,OVER,喂!你哋想要乜嘢呀?」 橋下群眾回應說要水、食物、口罩和保鮮紙。 橋上好心人於是用長繩將眾人所需吊下,不停補給。 橋上又問:「喂!你哋啲『尿袋』(電話充電器)使唔使充電呀?」名副其實急市民所急。 說中要害,橋下反應熱烈,大堆充電器甚至幾千元一部的電話投入吊袋,眾人寫上名字,交給他們素未謀面的人。 幾小時後,大家講個信字,這袋物資變得電力充沛,一件不差,歸還各人。 這個自發的補給組,夤夜不停穿梭天橋和添馬公園,將封鎖區內的剩餘物資,經搬運、推車、入袋吊送給馬路上的大批市民,連做七八小時毫無倦容。 眾人皆睡他獨醒,無意間這好人在靜夜嗌了一句:「喂!下面收嘢啦!」 大家驚夢札醒,百無禁忌收貨再睡過。 天亮後快作別,補給組的鬍鬚哥拍拍義務拍檔後生仔,再握手問:「我係鬍鬚佬呀,你叫乜名呀?唔該晒你。」 沒有利益輸送、沒有蛇齋餅糉、沒有旅遊巴接送、沒有政治動員、沒有團體簽名,陌生人卻甘於為陌生人犧牲,盡現人性光輝,擔屎唔偷食。 同行的友人說,八九民運時,受正義運動感召,有扒手甚至罷偷,聲援學生。 今天,中央可曾問過港人「喂!你哋想要乜嘢呀?」它有賣過真貨? 那麼港人只能回敬:「喂!下面收嘢啦!」 呂秉權 作者是浸大新聞系高級講師

20140930-歐陽五:罷課與佔中:摘下不成熟的果子?

歐陽五:罷課與佔中:摘下不成熟的果子? 22:23 30/9/2014 【明報專訊】部分學生的罷課最終演變為衝擊政總,並提前觸發了佔中,使得罷課本身已非一場簡單的學生運動。學生不僅被捲入政治紛爭,更充當了政治紛爭的「馬前卒」,無論如何都是一個令人遺憾的局面。 學生關注時政的熱情本來是毋庸置疑的,有助於喚起公眾對政制發展的關注,也符合香港民主的內在要求——「一人一票」的本質正是要引導公眾有序參與政治,人人肩負起香港發展之責任。 但蔡元培先生早就對此有言:「學生對於政治的運動,只是喚醒民眾注意,不能再有所增加了」。 學生需要擔負的是未來指導民眾的責任。過早捲入政治紛爭,無論是衝擊政總還是佔中集會,不僅危及人身安全,更會因違反社會秩序和法律有被拘控、定罪及留有案底的可能,影響日後學業,「這是最不經濟的事」。 正因此,「學生方面最要緊的是專心增進學識」。在單一制國家內施行一種特別選舉模式,本身就是相當複雜的政治難題。「一國兩制」在世界任何地區都未曾有過實踐,香港如何在中央授權下行使高度自治權、如何逐步推進民主政治的發展,需要很務實和理性的研究。 對社會造成長期內在影響 衝擊政總已經某種程度上改變了罷課本身的初衷,即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所說的「無可避免存在暴力」。而佔中藉由學生運動而始,不僅影響社會穩定,有損香港法治社會的形象,亦會給香港社會造成一些長期內在影響: 其一,依照過往學運經驗,罷課結束後各大院校內恐生「無心於學問之現象」,「高談闊論者大有人在,實地做事卻未必有人」(語出自五四時期知識界),最終受害的仍是學生本身。佔中接棒罷課後,這一現象應引起本港教育界的警惕; 其二,無論是學聯提出的3項主張還是佔中三子的兩項訴求,均已偏離了單純的政改討論。譬如兩者均要求人大收回政改決定,殊不知人大決定既有法律效力,便是不可被輕易推翻的。至此,不同政治光譜對話的可能性日益降低,本應為凝聚共識的第二輪政改諮詢也可能被蒙上陰影; 其三,以違法方式和激烈對抗態度表達訴求的「閘門」一旦打開,香港恐再難保留理性討論問題的空間。這也同時說明香港尚未實現成熟的民主主義。如何學會接受不同政見、用正當方式傳播自己的主張,這是政改議題之外,香港民主發展的另一意涵。 歷來政治目的明確的公民運動均很難即時起到決定性作用。筆者當然相信香港政制會在未來達到更高的層次,但這定不會...

20140930-*陳婉容:爭取真誠地生活的權利

陳婉容:爭取真誠地生活的權利 22:22 30/9/2014 【明報專訊】香港的公民抗命運動,一直只是山雨欲來風滿樓,但鮮見有持久性的行動。但在9月26日,一切的準備與口號終於先被學生化為行動,運動自佔領政總擴大,最終促成提早佔領中環。 執筆之時,許多關心香港的人,應已徹夜無眠,不是在街上與警方的過度武力及惡意在人群中發射的催淚彈對抗,就是憂心忡忡地上網關心事件發展。應該沒有爭議的是,香港已經踏入了真正的抗命時代,用行動重新定義了所謂「主流民意」,決心要用更激烈的行動,爭取一個公平正義的普選制度。以往的「春秋二祭」式口號社運,在香港的情况沒有顛覆性的改變前,恐怕不會再發生。社會運動,從來都是一種身體宣示式的表演(repertoire),香港示威市民愈來愈不甘叫叫口號就離開,先是和平留守,再到佔領,在過去幾年可見一個清晰的進化過程。那是因為政權傲慢專制,從來將民意放諸腦後,一股勁地緊隨北京旨意做事;還是因為學生與市民不想過正常的、上班上學的生活,不難有定論。 公民抗命與「暴民」 2013年初,戴耀廷提出「佔領中環」,對許多人來說還是象牙塔法律學者在發白日夢;然而筆者當時在嘗試文章中回應戴耀廷的提議,發覺這樣的行動本身可能要倚靠道德感召,事實上,佔領中環由提出至今,打破香港人對抗爭的想像空間的價值,還有將公投與商討等直接民主的文化帶入香港的功勞,也許比它作為一個運動建議更為有用。而香港人明顯亦在多次商討、公投與預演佔中後,在示威者利用持續佔領公共空間,來增加談判籌碼的時候,變得比較容易同情示威者。這些都是佔領中環在年半中,於公民社會中播下的民主種子。示威者和平、克制,主動分享和分發物資,這些當然可以是香港人本身的質素,然而筆者認為,過去兩年間,香港人面對的,來自北京的壓力愈沉重,不曾間斷的民主運動,加上佔領中環所有份製造的公民社會氣氛,「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的預兆式政治願景,都各自造就了今日團結,互助的示威氣氛。 警察軍隊化與「鎮暴思維」 金鐘和中環的民眾通宵堵路,警察面對根本沒有暴力衝擊的,和平表達訴求的群眾,卻多次發放催淚彈,又派便衣潛入示威人群中意圖收取情報,甚至有持長槍警員出動,雖然後來證實出動橡膠子彈和實彈純屬謠言,但警察面對完全手無寸鐵的示威民眾所表現出來的,完...

20140930-潘小濤:誰是始作俑者?

潘小濤:誰是始作俑者? 22:21 30/9/2014 【明報專訊】這兩天,很多人都痛心疾首,無論街頭抗爭者,還是留在家裏的網民及電視觀眾,全都中了催淚彈般淚流不止。很多人問:為什麼會這樣?建制派將矛頭指向「佔中三子」,說他們發起「佔中」令情况失控。但沒「佔中」就不會有人上街嗎? 姑且不說北京一而再毁棄諾言,全沒誠意落實真普選,政制諮詢猶如世紀騙局,僅就今次罷課觸發的大示威,政府的無能才是一再激化矛盾的始作俑者,甚至有意無意將事件推向悲劇深淵。 首先,梁振英從一開始就不打算同發動罷課的學聯進行對話,不想以談判、私下溝通等方式解決問題。在反國教科運動中,梁振英及「西環」尚派中間人向學民思潮及大聯盟傳話,但今次梁振英不僅不作溝通,其間梁及教育局長吳克儉、行會成員李國章等人的公開言論都是火上加油。在學生點名要求對話,梁振英卻一再迴避,這又豈是行政長官應有之道? 再者,逾期拘捕學生領袖。學生闖入公民廣場,一個被擅改用途的公眾地方,即使有錯,但並沒破壞設施,本可簡單驅離,但政府視之為「神聖之地」,與衝擊政府權威掛鈎,自然要用不一般手段,而拘留黃之鋒、周永康及岑敖暉3名學生領袖的時間也異乎尋常的長,亦失去跟學生對話的對象,反激起更多人的同情和聲援。 在周日大示威,警方也好像早就等待動手時機,以封鎖「佔領區」去阻止市民聲援,以致迫爆金鐘,令人群衝出馬路。當手無寸鐵的市民高呼「開路!開路!」、面對警方防線立即高舉雙手時,警方卻在梁振英召開記者會後不久突然發射催淚彈。有必要嗎?即使今次成功驅散市民,但抗爭會就此消失嗎?政治問題用武力解決,實是下下之策,卻是獨裁者最喜歡用的手段,最終必會自食其果!

20140930-蔡玉萍:親愛的同學,我為什麼要罷教

蔡玉萍:親愛的同學,我為什麼要罷教 22:20 30/9/2014 【明報專訊】各位親愛的同學: 在寫這封信時,我剛剛從灣仔回來。我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在面對赤子之心的學生,在面對手無寸鐵的市民,我們的政府竟然放棄對話,選擇暴力!我不能相信香港警察竟大模斯樣的威脅要向和平集會的市民開槍。無論政權開動了如何龐大的宣傳機器,無論電視機上的鏡頭如何把集會的學生和市民描繪成暴民,我親身看到的是天真的學生,自發的市民在香港街道的和平集會——這片土地是當權者的嗎?這片土地只屬於可以上京參拜的權貴的嗎?難道市民學生就不可以在這片土地上訴說他們對民主、自由及人權的渴望嗎?為什麼學生市民在星期日勇敢的走上街頭,就成為了破壞香港安定繁榮的罪人? 作為一個成人,作為一個老師,我很慚愧,我們的年輕人,我們的學生已走得太前,我不願也不能再沉默。沒有人樂見香港走到這一步,但令人痛心的是,我們的社會已經走到這一步——白色恐怖已經來臨,政府以暴力取代了與人民的對話!我們從來沒有民主,但當權者現在竟連我們的集會及言論自由也要奪去。 作為老師,我很重視我對學生授課的責任,在中文大學12年,我從來沒有缺過一次課,我從來沒有遲到過一分鐘,因為認真對待每一堂課是老師的責任。但是作為老師,我不能對當權者對學生的暴力視而不見,因此我決定響應罷教行動。我知道權貴對老師的罷教會說 ''Who cares?'',我知道要安排補課很不方便,但我更知道藉罷教向對學生施行暴力的政權說不,是我作為一個老師的責任。 我對希望上課的同學衷心的說一句對不起。我會安排補課,希望你們明白我的決定。 蔡玉萍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 編按:警方發言人稱警方展示的警告橫額,是要向前面群眾展示「警告催淚煙」的警告字句,而非背面「速離否則開槍」的警告字句。 ”

20140930-林行止:傷生賊港誰之過?和平暴力誰迫誰?

林行止:傷生賊港誰之過?和平暴力誰迫誰? 信報 2014年9月30日 一、昨天(九月二十九日)黎明前,示威群眾中有一位英氣青年,在旺角街頭接受媒體訪問,表明自己參加抗爭活動,遇上警方強力驅趕而轉移陣地的一員;他們結隊轉到九龍旺角,要是再遭「武力」阻撓,已有再移師的準備。這位青年清楚說出和平抗爭的堅持,希望支持學聯罷課,支持「和平佔中」和對抗特區梁振英政府倒行逆施的群眾運動,要以「打游擊」的方式,遍地開花……。 以一般人的理解,「游擊隊」是在敵方統治區或降敵區的反抗者,以分散、流動、突襲的作戰方法與入侵者周旋的非正規武裝組織。聽到這位「淡定」青年說出「打游擊」的想法,筆者的直覺反應是,青年人何以會有身陷「敵區」而有「打游擊」的念頭?佔中行動僅以「和平」為「武裝」,參與者沒有武器,只有「保鮮紙」、「口罩」和雨傘,打不還手、捉拿不反抗,而且有一見解放軍現身便馬上解散的「約定」。如此這般,能有「戰勝」的機會嗎?雖然「和平佔中三子」之一的陳健民教授說過,他們要贏這場「仗」,不是靠拳頭,而是憑人的良知……。以良知對鐵拳,是天方夜譚還是神州大地的神話?不過,正如中大周保松教授在其近著《政治的道德:從自由主義的觀點看》一書的開篇所說:「每個公民,每個自由平等的公民,都有要求得到國家公正對待的權利。這是人作為社會成員最基本的道德權利。這不是乞求,也不是施捨,而是國家對待公民的基本責任。人一旦意識到這項權利並努力捍衞這項權利時,國家便不能只靠暴力來統治,而必須訴諸道德理由來向公民證明其統治的正當性。」當前的罷課和「佔中」活動正是香港公民爭取應得道德權利,但願國家不會支持梁氏繼續以「武力」(或「暴力」)依法治港! 二、在人大常委會宣布香港政改連下三道鋼閘當天,稍有理智的人,都意識將有「禍事」!因為這個罔顧香港民意的決定來得太粗暴,太不近人情,人大常委的「大晒、惡晒、有佢(他)講冇(無)人講」的霸道專橫,透過國家名義抑壓港人意願的不講道理,一覽無遺。 有人奇怪,香港受殖民統治百餘年,從無一人一票的選舉,可是官民相處大抵相安和諧,社會各方各面更有序向前,且成自由世界的楷模,何以回歸以後,在迎向雙普選的「進程」中,人大常委只不過是個框架,規範行政長官必須「愛國愛港」、「提名委員會」不能去掉,而「功能組別」將繼續保留等,那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何以輿論嘩然?泛民議員要群起抵制新...

20140930-王維基:群眾運動要見成績

王維基:群眾運動要見成績 30/09/2014 這幾天發生的事,誰會不動容?除了特首可笑着面對傳媒外,各官員均神情凝重。不論你眼睛有沒有流淚,不論你的政治立場,心裏也一定不好受,大家都不想看見今天香港發生的事。當天收到兩個信息,但不能確定其真確性。 有傳在警隊工作的朋友說,警方已授權使用橡膠子彈;也有人說當看見大台記者撤離,大家也應該離開,或者這就是學聯呼籲市民緊急離開的原因。最終沒有開槍,有消息傳出,聞說「奶媽」以「集體辭職」相諫,才令星期天不致出現流血收場。這個劇本不知有多真確。 市民自發上街是大家意想不到,他們並不是響應任何政黨、佔中三子、學聯或是學生而走上街道。金鐘戰綫竟蔓延至銅鑼灣及旺角,沒有部署的情況下,警方束手無策。這卻是今次運動重點,最後成敗視乎群眾能守多久。要知道,其實「一男子」可毫不心急,就算佔中佔上一個月又如何? 群眾運動最重要的,是群眾要見到成績。當然,距離大家對真普選及要求行政長官下台訴求仍非常遙遠,但最起碼也要爭取警方道歉,及要求曾偉雄引咎辭職。我相信這是不同政治立場的絕大部分香港人,也同意的訴求。若今次連這點公義也爭取不到,香港就沒有希望,也難以再號召大家走到街頭,灑着淚捱催淚彈。

20140930-黃英琦:大落差

黃英琦:大落差 2014年09月30日 我看到了兩個不互通的世界,它們之間有個「大落差」,a big disconnect;而這兩個世界都在香港。 在一個較當代和年輕的世界裡,沒有誰是誰的領袖。昨晚,有人設計了一個新面書頭像,以開放資源供大家使用和傳播,開放和共享是這世界的做事方法。頭像以灰黑的香港地圖為背景,當中一只黃絲帶,旁邊寫上:「香港是我家,不要傷害她。」屬於這世界的大部分人沒承諾當死士,也未必撐佔中;但他們在過去兩天都出來了,更快速的把故事鋪上虛擬世界,與主流媒體平分秋色。 由周日至昨天,他們自發參與,有人買口罩雨衣,有人自發當義工,把物資站安排得井井有條。面書上不時宣布哪些物資短缺,隨即有人默默送物資過來,商戶給予大折扣,用螞蟻搬家方式運送。在施放催淚彈後,義務醫護隊由人群中走出來;擅長寫程式的朋友設立網頁,整合被確認的行動和資訊(而不是謠言)。這世界的共通價值,似乎是金錢以外的,是肯定公義,願意守望相助,對人有一定信任;這價值還有身份和主體上的:他們是香港人,這是他們的家;每個人做的小事,應可結合為一股大的力量。 另一個較傳統、注重資歷和層級的世界,由中、老年男性主導。他們認為自己是沉默大多數,以經濟向上、生活穩定為大前提,認為佔中三子教壞細路,唆使他們搞事,當然也認為那些打著民主之名的泛民議員都要負上責任,拉布阻礙政策發展等等。他們對928的看法,是青年衝出馬路,挑釁警察,發催淚彈合理。他們認為人總要接受「不可改變的」事實,凡事循序漸進。 這兩個世界有代溝,有著很大的落差。這兩個世界平行存在,但互不理解,也不懂得對話。在權力上,較當代的世界往往缺乏資源,因為權力資源由另一個世界壟斷。 香港新一代已成長、主體公民意識成熟;無論這次運動結局如何,政府施政必須全面創新,不能再敷衍,或找來老氣橫秋的人說詞。年輕人不會以「過去」作比較,他們活在當下,希望發聲和共創未來。他們的多元價值,應成為兩個世界之間的橋樑,而不是兩個世代之間的衝突。 黃英琦

20140929-龍應台:缺乏文明力量,北京得不到港人、台人心

龍應台:缺乏文明力量,北京得不到港人、台人心 2014年09月29日 17:29 曾經在香港大學擔任過駐校作家的文化部長龍應台,29日聲援香港爭選,她強調,缺乏文明的力量,北京不可能得到香港人和台灣人的心。(資料照/吳逸驊攝) 香港人民爭取普選,佔中行動成國際關注焦點,文化部長龍應台29日表示,追求公民參選權、自主權,以及設法在一個開放的社會生活,「這不只是香港人的追求,也是台灣人的追求,其實也是大陸人的追求」,她表示,中國的崛起若只是經濟、政治和軍事力量,不伴隨以文明的力量,「我相信北京很難得到香港的民心,也很難得到台灣人的民心」。 文化部長龍應台曾在香港居住、教書過,並於2006年發表〈請用文明來說服我──給胡錦濤先生的公開信〉,痛批中國政府打壓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心痛說「我看見這個我懷有深切厚重情感的『血緣家國』,是一個踐踏我所有『價值認同』的國度」;日前有網友投書呼籲龍應台聲援香港人民爭取普選。 龍應台29日上午出席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的記者會後,接受訪問表示,「我豁出去了,一定要說出來」,她說,「香港的問題其實不只是香港的問題,它是台灣的問題,也就是中國大陸的問題,因為你追求公民參選權、公民自主權,以及設法在一個開放的社會生活,這不只是香港人的追求,也是台灣人的追求,其實也是大陸人的追求。」 龍應台說,「如果中國的崛起僅只是經濟力量、政治力量跟軍事力量的崛起,而不伴隨以文明的力量的話,我相信北京很難得到香港的民心,也很難得到台灣人的民心……尤其北京面對的是整個華人世界很重要的一個歷史追求,我很希望隨著中國的崛起,它還有文明力量的崛起,我們希望看到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有非常大的歷史眼光和魄力,體現給我們看北京有多大的文明力量」。 龍應台說,中國大陸在過去1949年以後的歷史裡,經過那麼多痛苦的政治鬥爭史,以及很多原來價值的腐蝕和崩壞,而公民的參政權、渴望在一個開放的社會裡面生活,這同時也是很多大陸人的渴望;處於矛盾和對立的,不是香港對北京、或台北對北京,而是所有「渴望生活在開放社會的人」對「不主張進行政治改革的人」。 龍應台重申,「今天在香港廣場上發生的事情,真的並不只是香港人的追求,也是台灣人的追求,也是大陸人很多人的追求」。

20140930-關麗珊--狐狸物語:熟悉你缺點的人

狐狸物語:熟悉你缺點的人 6:57 30/9/2014 關麗珊 別人的優點和缺點跟你無關,除非你對那個人有特別感情,簡單如愛和恨,細分起來還有暗戀、喜歡、熱愛、迷戀、愛慕、傾心、妒忌、憎恨和仇視等等。假如厭惡或鄙視一個人,就會回到第一句,望一眼都嫌多。 愛你的人熟悉你的缺點,但不在乎,情人眼裏出西施,哨牙大細眼都是美,不過稱為缺陷美而已。父母眼中的子女分分鐘比超級巨星閃耀,十歲識背九因歌已是數學天才。 同樣缺點看在妒忌或憎恨你的人眼中,一粒暗瘡都像爛臉那樣恐怖。即使在仇人眼中仍是西施,沉魚落雁的容貌只是禍水紅顏,聰明就一定會惹禍,愚蠢就更加要人道毀滅,反正你就是擁有人類有史以來最多缺點的人。 愛一個人是看見對方缺點多多、甩甩漏漏,依然愛下去。愛情並非無錢想找到有錢的資助生活,不是年紀大想找年輕的自我欺騙,更不是找個條件好的四出炫耀,那是只看好處和利益的貿易,愛是接受和包容正常人有正常缺點。 你要感謝熟悉你的缺點仍愛你的人,不妨體諒躲在暗角不斷挖掘你的缺點攻擊你的人,他們讓你看見可以改善的地方,重要的是,你要懂得分辨誰愛你誰恨你。愛你的人指出你的缺點期望你變得更好,恨你的人誇讚你的缺點讓你泥足深陷。

20140929-林夕--衝動時不要做任何決定?

衝動時不要做任何決定? 23:55 29/9/2014 「據說,衝動時不要做任何決定,你說呢?」 「什麼據說,究竟是據誰說,誰說的你才會聽,你是看說話人的份量,還是考慮說話人的內容?你想聽樂意聽到的,還是想聽你沒想到過的想法?」 「我就是聽說,許多錯誤的決定,都是在衝動時犯下的。」 「衝動時別做任何決定?像這樣一句的老話,都要問別人意見,才真不要為情緒左右,衝動時動都別動;你就是那種沒主見,據權威或身邊友好所說,就覺得有道理,現在流行煽動唆擺,你那種衝動,才會被人利用。」 「你倒是說說看呀。」 「既是老話,自然有一定道理,天下間卻一定沒有任何道理定得死死的,可以不看情況一概而論的。重大的決定,再想做的一件事,也當然不能輕率拍板,衝動過後,也可待冷靜下來,深思熟慮再說。無論談個戀愛結個婚生個小孩,不光是你自己的事,自然要沈澱一下高漲的情緒,考慮一下適不適合,有沒有這條件。 不過,所有理智的決定,難道從頭到尾都沒有一刻的衝動?如果沒有最初的衝動,一切僅憑理智,所有利弊得失都讓你精算過,才展開行動,這愛情還有什麼味道,這婚姻不過是個再也不能再拖延的手續。情緒與理性向來是雙生子,許多決定,思前想後,終於付諸行動,還少不得那臨門一刻衝動。 三思後行,大部份人三四思後,很可能就不行了。有些事情靠的就是那一道火,思慮太多,火熄滅了,還剩下什麼是非做不可的? 按一般人習性,若事事心懷理性務實的精算器,無時無刻冷靜到近乎無情,一個人自己開會,或所謂集思廣益後,決定會幹的事,大都是對一己有利的。像罷課、到廣場集會這等事,義憤若沒有被激起,誰會豁出去做一件絕無個人利益可言的事?思前想後,還是非做不可的話,衝閘那一刻,還是要靠一點衝動,去就去吧,那膽氣銳氣,不衝,就不會動。許多人久違的良知,大抵是靠那一衝而重新壠動。若說衝動時不做任何決定,只怕人類所有變革發展,依然毫無動靜,比死還要死寂。」 林夕

20140929-陶傑--黃鶴樓外看翻船

黃鶴樓外看翻船 23:55 29/9/2014 佔中運動開始,可以預期,一片混亂之中,很快就會流血。多人會負傷,至於會不會死人,則不可預料,因為社會進入了戰爭狀態。 一旦戰爭,形勢的發展無人可以估計,戰爭幾時升級,用到什麼武器。有學生衝擊政府總部的鐵閘和門外的鐵馬,特區警方備用裝甲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一九八九年六四解決的「中國方式」(Chinese Solution)。 一九八九年六四,中國動用坦克和機關槍屠殺示威者。西方文明國家譴責,中國總理李鵬辯解:中國沒有催淚彈,也沒有處理這樣大示威的經驗。 看特區警察那副如臨大敵的繃緊狀態,向電視記者叉頸。傳媒記者採訪,警察歇斯底里叫不准拍照。示威的如果是年輕人和中學生,特區警察也是一幫小孩,看得出他們也緊張萬狀。將來如果屍橫遍野,梁特府和警方也必會辯稱,警方沒有經驗。 況且無論一九八九年的李鵬,還是今日的梁振英,也有一樣的中國式計算:局勢越亂,對自己的前途越有利。下手要加倍狠,形勢越亂,上面的「老爺子」終會下達鎮壓令,老人越要靠自己來「平暴」,自己的權位越穩。 戰爭形勢無法預測,但中國人的極權政治思維卻很容易預測,面對大局危機僵化的腦筋,心中小我利益鷄肚小腸的計算,千百年都是一樣的。 中國的黃鶴樓,在武昌長江畔,因為李白的名篇,景觀千古盛名。但是湖北人有一句與黃鶴樓有關的俗語,在武漢之外,卻很少人知道,叫做「黃鶴樓外看翻船」,也是登樓俯眺的當地一景。江流激湧,風狂雨驟,但武漢是南北通衢大口,無論多大風雨,從明清到民國,總會有許多旅人有急事要叫船渡江。暴雨的天氣,只要有乘客出得起錢,必有大膽的船夫敢做渡江的生意。 但是人勝不了天。風暴季中,從前登黃鶴樓頂,看十幾艘舢舨像飛箭斜飛江面,看船夫各賽身手。每一次,必定翻沉幾艘,這也是湖北人的人生哲學。在All predictable之中,船客各安天命。所以「黃鶴樓上看翻船」,對於內行人,三分驚駭,七分痛快,才是黃鶴樓另類的一景。在極權發作的惡劣氣候下,船是必沉的,分別在幾多艘。這副德性,就是宿命了。 陶傑

20140929-羅秉祥:公民抗命的聖經基礎

羅秉祥:公民抗命的聖經基礎 21:15 29/9/2014 華人教會普遍害怕衝突,喜歡和諧,喜歡弟兄姐妹順服,因此,聽到「抗命」或「不服從」字眼,就渾身不舒服。公民抗命是對政府抗命,就更觸動很多教會領袖的敏感神經。驚愕過後,希望大家可以冷靜反思。 聖經看政府:服從與抗命   然而,聖經中也有一個很重要的對政府集體抗命典範。當摩西要求法老讓以色列人合法和平離開埃及,法老不准;摩西服從政府,沒有發起暴動,強硬離開。上帝不斷降天災,同時摩西一直與法老談判。第十災後,法老終於讓步,答應讓以色列人集體合法和平離開。當以色列人起步後,法老突然改變主意,重新下命令不准以色列人離去。以色列人當時有兩個選擇。其一,繼續服從政府,原地踏步,停滯不前,等待上帝再出手。其二,違抗政府最新政策,勇往直前。出十四8說:「耶和華任憑埃及王法老的心剛硬,他就追趕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卻抬起頭來出去了」(和合本修訂版)。換言之,以色列人出埃及,最終是集體對政府抗命,「昂然無懼地」(和合本原翻譯)向前走的結果。他們對政府的抗命,既非因為宗教自由,也非基於保障生命,而是因為一個族群在社會生活中受到不公義對待。(參出三7,9)   新約聖經教導信徒服從政府,如羅十三1-7及彼前二13-17,不需要很高深的釋經學,就知道要服從政府只是一般性道德指引(如服從父母),而不是一個必須嚴格執行的絕對命令。因此,在某情況中若有其他更重大的聖經道德原則與其衝突,便需要服從更高的道德指引,而暫時擱置對政府的服從。   公民抗命,是透過一個非暴力、集體、有限度違抗法律行為,引起公眾關注一個不公義的社會制度,影響輿論,試圖改變這個不公義的法律及制度。這是一個聖經沒有直接談論的現代社會行動,因此,當代意義的公民抗命,聖經既沒有直接禁止,也沒有直接贊成。作為一個社會覺醒運動的手法,公民抗命只是一次的違命,而不是持續及全面對抗政府,所以沒有違背新約聖經。再者,只要這一個公民抗命行為是清楚為了爭取重大社會公義,就更有聖經基礎。 舊約聖經對人類政權的要求   舊約聖經有大量經文清楚指出政治公義是耶和華上帝對以色列君王的要求(如詩七十二1-2;耶廿二1-3),政治領袖在這方面失職會受到上帝嚴厲譴責(如賽一21-23;耶廿二13-17;結卅四1-6)。有些先知也因為社會不公義現象而譴責君王(如以賽亞、阿摩司...

20140929-葉朗程--情陷夜中環:中環父子

情陷夜中環:中環父子 20:53 29/9/2014 ■中環「尋子記」的故事流傳很久,但故事中的父親與兒子的恩怨,不是很多人知道。 資料圖片 父子的關係,從來都是一條複雜到不得了的感情線。父給予女的溺愛,母給予子的寵愛,母給予女的關愛,簡簡單單,明明白白,沒有甚麼好說。但父子嘛,總之是一言難盡。 今時今日,幹我們這一行,要接觸富二代的次數越來越頻繁。有很多富二代,雖然含着金鎖匙出世,但絕非如外人想像般無能。佢哋明知自己父親好勁,但就是不願意活在上一代的影子下,希望憑兩手創出自己一片天。局外人當然知道,任第二代如何努力發奮,也沒有可能超越父親建立的王國。雖然徒勞無功,但這種富二代力求青出於藍的決心也值得嘉許。同呢種富二代溝通好簡單,天南地北乜都講得,但係就盡量唔好提佢老竇,總之當佢係一個獨立個體就得。 年輕富二代 目中無人 有啲富二代,可以話係阻住地球正常運行,對呢個世界毫無建樹。無論佢哋去到邊度,都會有句搣唔甩嘅口頭禪:「你知唔知我老竇係邊個?」蘭桂坊入club要等位,「要我等?你知唔知我老竇係邊個?」入去名店,鍾意件衫嘅最後一件都俾人買咗,「冇晒貨?你知唔知我老竇係邊個?」 最離譜嗰次,親耳所聞。某家高級日本料理內,某個20歲以下的所謂富家子弟跟幾個朋友吃飯,佢哋講嘢好大聲。講句公道話,一班人食飯,食得高興,大聲咗啲,在所難免。但當有客人投訴,就算萬般不願意都好,點都應該應酬式講句「唔好意思我會盡量細聲啲」。點知呢位小朋友,唔知係飲大兩杯定係真係咁冇修養,竟然大大聲同人講:「一班人食飯係咁嘈㗎啦,你要靜靜哋食,唔好去殯儀館食?你知唔知我老竇係邊個呀?」 但以上提及的兩種富二代,我也很少接觸。第一種,來頭太猛,亞洲各地冇乜幾個,少接觸是正常的;第二種,年紀太輕,未有直接需要去了解家族的財富配置計劃,而他們也樂得遊戲人間,暫時一個月幾萬都仲夠使,仲未去到想問屋企攞幾百個嚟買架Azimut Yacht嘅階段。我接觸最多嗰種富二代,係最麻煩嗰種,佢哋屋企又麻煩,佢哋自己又麻煩,有時候覺得做private banker好似做社工咁。 呢種富二代喺外國浸完返嚟,梗係想一展拳腳,希望老父嘅企業喺佢哋新一代嘅領導之下,做得更強更大。但事情不是這麼簡單,因為做老竇嘅非常矛盾。一方面,已經準備好晒,第時自己有乜冬瓜豆腐,一定畀晒個仔;但另一方面,過錢又...

20140929-素黑--你也曾經是學生

素黑--你也曾經是學生 2014年09月29日 近日的學生罷課運動,掀動了Facebook上洗版式的全城撐學生活動:一人上載一張自己穿校服的學生相,告訴大家:「我也曾經是學生,我支持學生。」 其實學生運動可以很具創意,而創意能激活發人深省的力量,令人不只著眼當前局面,也回顧自身的改變,這是真正的「革命」。 為何會出現洗版的效果?因好玩。由最先有些人猶疑是否要公開兒時傻傻醜醜沒改裝過的自己,到豁出去把少年時代的中學照、畢業照、學校活動照等公開,收到眾多朋友譁然的回應後,一不做二不休,陸續無厘頭地把小學和幼稚園校服照也狂晒出陳。群眾效應,本來不敢玩的也爭相應景。大家玩過癮了,紛紛連自己兒時拍的照片,少女少男時代的生活照,統統拿出來晒!晒上癮! 你每天上Facebook看到洗版式的學生照,樂於笑朋友的傻樣,為何會和現在一個餅印的沒多大變化?年少時原來也曾經俊瘦過,當年的他和自己,原來也曾經一臉的純真和年少無知相。 透過學生照看自己和別人的成長和變化,竟然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原來我們很久沒有重新看過自己,回顧自己這些年過得怎樣,過去的我是怎樣的,那個年頭我在做甚麼?想做甚麼?後來為何又會做了現在做著的事情?我現在撐學生也是撐自己曾經堅持過的理想嗎?學生時代我會認同和欣賞現在這個自己嗎? 看清楚自己, 才能看到他人。 素黑

20140929-潘啟聰:致執法者

潘啟聰:致執法者 20:24 29/9/2014 ■警方昨日向手無寸鐵的示威者施放催淚彈。楊柏賢攝 致每一位處理佔中和罷課的執法者: 今天,我的心給撕裂了。三十年來,我未試過看新聞報道而淚流滿面的。今日我放下了手上的研究,全程看着直播。我看到街上一個又一個手無寸鐵的民眾上街參與和平示威。他們攜帶的只有手中的傘子、臉上的面罩和護眼。他們面對警方執法時,會舉高雙手,以示手中沒有武器及不反抗。可是,他們面對的卻是防暴警察、胡椒噴霧、警棍、催淚彈……他們不是暴民,而是關心香港的人。 在情,大家都是香港人。你是,我是,廣場上的學生們也是,參與佔中的群眾也是。活在同一片土地,抗議人士是希望對大家身處的地方作出一點貢獻。也許大家的立場不同、崗位不同,但是請你們緊記,他們走出來的目的不是旨在搗亂。學生們可以如大部份青少年一樣,在家中玩電腦、去球場打球。群眾們可以安坐家中看看電視、悠閒地吃晚飯、飯後自在地交談。但是他們選擇走出來,為自己覺得是對的事發聲。同為港人,你們可以用欣賞而非敵對的態度看待他們嗎? 在情,佔中的群眾為了他們心目中的公義,明知道可能給逮捕,他們走出家門、走出學校,參與不合作運動。參與不合作運動是有可能的代價和風險。不合作運動是非暴力反抗運動,以非暴力的不合作手段引起大眾對不公義之事的關注,給予政府壓力。對!在你們的眼中,他們是干犯了某些法律,是你們要拘捕的人。但請你們緊記,他們參與的是非暴力抗爭。你們看看群眾們示威時的行為,他們有趁火打劫嗎?他們有焚燒車胎嗎?他們有推翻車輛嗎?他們面對你們的執法時舉高雙手,以示不抵抗。他們一方表現出不合作運動的非暴力精神。我可以請你們這一方在執法的過程對他們多一點同情的理解、少一分的怒火嗎? 在理,暴力在人類文明而言是一種惡行。在任何情況下,使用暴力是一種錯誤。即使出於以暴易暴的原因,只要當中涉及暴力行為,哪一方都是錯的。世上不可能存在着正義的暴力行為。那麼,如果是就執法所需呢?由於暴力一定是錯的,因此使用只可以是出於不得已而為之的現實原因,暴力行為終究是沒有被合理化的。暴力,永遠是一種惡行。如果執法者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不使用力量控制場面不行的話,也必須要考慮力量的使用與實際情況是否對稱。第一,佔中的群眾之中不少是學生,是青少年,是剛成年的人。第二,佔中的群眾身上沒有武器。第三,佔中的群眾面對警員的逮捕沒有反抗。...

20140929-章立凡:失去學生,將失去未來—談香港佔中運動與中共前途

章立凡:失去學生,將失去未來—談香港佔中運動與中共前途 20:23 29/9/2014 ■三子昨日凌晨宣佈啟動佔中運動。資料圖片 身處互聯網時代的地球村,資訊以幾何級數的方式互動,或可導致歷史進程的加速。中國領導人未來面臨的最大噩夢,或許是內外政治、經濟、社會資訊互動形成的骨牌效應。一周前我給一家雜誌撰文,指出一國兩制本來是鄧小平為台海兩岸統一而設計,香港是做給台灣看的政治樣板。由於大陸官僚的傲慢與偏見,香港樣板經營無方,一國兩制將不被台灣認同,毀掉香港的前途和一國兩制,有一群人應該為此負責。 形勢比人強,文章尚未刊出,形勢就走到了前面:前天,北京當局重提一國兩制的話音剛落,台灣朝野幾乎異口同聲地表示拒絕,理由就是香港的現狀。昨晨,以佔領中環為旗幟的香港公民運動正式啟動。與此同時,北朝鮮的政局出現了異常徵象。這幾件事同時發生,顯然不是艱苦權鬥中的中共領導人所希望出現的局面。 2009年2月,在清華大學「社會潰敗論」研討會上,我曾提出一個「三條曲線」的命題:若將中國的問題製成圖表,可以用三條曲線表示,一是經濟,二是政治,三是社會情緒,如果三條曲線的走勢有錯峰,沒有同時到達臨界點,社會或許處於潰敗狀態;如果三條曲線同時到達臨界點,很可能出現動盪,甚至是崩盤。 今年中國經濟未能遏制下行走勢,9月24日,國際知名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在其研究報告中指出,因最新的資料及研究表明中國經濟增長後勁不足,該行將中國2015年經濟增長年率預期從此前的7.6%下調至7.1%,並預計中國2016年至2017年的經濟增長率在6.7%左右。 政治和社情的曲線同樣不容樂觀。執政黨「專政為體,改革為用」,三十多年改革開放,曾帶動經濟高速增長,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但政治改革長期停擺,不僅未實現早年的民主承諾,還造成了社會分配的嚴重不公,廣大民眾並未分享到三十年來的改革紅利,社會兩極分化加劇。 當下,高層以「打虎」反貪為旗號的權力鬥爭難解難分,民眾雖樂於圍觀,但任何政治參與或維權的行動,都會受到嚴厲打壓。周永康的倒台,並不意味着維穩的執政思路有任何鬆動。 對北京當局而言,如果香港的公民抗爭重演1989年六四的危局,如果朝鮮的金家獨裁政權突然崩潰,如果這種政治衝擊波通過互聯網迅速傳導,在大陸引發「阿拉伯之春」式的骨牌效應,後果將不堪設想。內外形勢的互動,很可能再...

20140929-古德明:飛來峯上的香港學生

古德明:飛來峯上的香港學生 20:23 29/9/2014 ■警方昨日以武力驅散和平聚集的示威者。𤏸耀興攝 香港學生做了香港民主先鋒。梁振英政府唯一對策,就是師法鄧小平,向和平學生動武:幾千警察或全身防暴裝備,進犯成群抗議的孩子,務求挑起衝突;或揮拳舞棍,襲擊端坐地上的學生,再把倒地者狂拖亂扯,務求折筋傷骨,還向蜂擁而至聲援學生的市民不斷發射催淚彈。學生領袖周永康、岑敖暉、黃之鋒等,沒有向警察動過一根指頭,卻給如狼似虎警察扭扯而去,拘留連日,羅織罪名。 《世說新語》卷上有一段晉人故事:王承任東海內史期間,手下曾抓來一個書生,說犯了宵禁令。王承問那書生:「何處來?」書生說:「從師家受書(聽講書)還,不覺日晚。」王承說:「鞭撻寗越(好學生)以立威名,恐非致治之本。」着手下把那書生送回家。王承為政,「吏民懷之」,原因不難明白。 今天,中共致治之道,則是對好學生中傷誹謗,出言恐嚇,動武用刑更不在話下。中共法律教授饒戈平宣布香港罷課學生像「紅衞兵」,《文匯報》捏造黃之鋒的「美國背景」,教育局反覆警告學生不要「自毀前途」等等,在在顯示中共整治學生,無所不用其極。新香港民怨沸騰,日甚一日,原因也不難明白。 中共嚴禁香港民主,習近平九月五日以「全國人大成立六十周年」為題,把所謂原因說得很清楚:「我們要堅守國情,不能搬來一座政治制度的飛來峯。」換言之,民主制度,對香港以至全中國,就如飛來峯一樣「違反國情」。 習近平似乎不知道的是,飛來峯晉朝以還就是我國名峯,國人津津樂道。《咸淳臨安志》卷二十三載:晉成帝咸和三年,天竺僧人慧理見到這座山峯,歎道:「此是中天竺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年飛來?」於是在這裏建造靈隱寺。這靈隱寺、飛來峯,一千六百年來,一直是我國佛門勝地。王安石的《登飛來峯》詩也膾炙人口:「飛來峯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中國人從來沒有要一拳捶碎靈隱寺,一腳踢翻飛來峯。 中國傳統上固然沒有民主,但也沒有資本主義,更沒有共產主義。偏偏中共却說「香港奉行資本主義,所以資本家不能不有特權」,又說「中國奉行共產主義,所以絕對不容政黨更替」。為什麼同樣是外國的制度,只有民主是「違反國情的飛來峯」,中共除了開槍,就不能消弭質疑。 今天,香港學生邀梁振英出席座談會,公開解釋假普選的道理,梁振英卽使有粲花妙舌,在睽睽眾目之下,悠悠公議之前,...

20140929-Monica Yu:在我們批判之前

Monica Yu:在我們批判之前 20:22 29/9/2014 ■不少年輕人在這幾天內都下了一個他們認為是正確的決定,為自己的理想挺身而出。謝榮耀攝 現在的父母師長都好像比上一代的通情達理。我們會理所當然地說,孩子長大,應該有自由選擇權。我們已沒那麼計較孩子將來做甚麼——當律師醫生好、當結他手廚師也好,只要不傷天害理,就算與我輩的期望有所衝突,都會全力支持。父母可能已準備好有一天十八歲的兒子說一句:「媽,看!我紋了身。」或者在街上撞破十四歲的女兒跟小男友逛街親嘴。雖然到事實放在眼前的那天,我們未至於會歡天喜地,但都有些把握自己能沉得住氣。 那天看到孩子攻了進去,然後又被抬了出去,我們突然如夢初醒——原來這一代長大之後要面對的並不再是那些老套如「中學生是否應該談戀愛」的課題。原來有一天,他們可能會走到父母面前,歉意地通知一聲:「爸、媽,從小你們希望我憑良知做正直的人。今天我的良知告訴我要站到最前,做我覺得對的事。對不起,要讓你們擔心了。」畢竟人非草木,我相信無論多麼明白事理的父母,就算按耐得住不說出口,心裏都會暗暗希望孩子就這麼一次掩蓋自己的良知,留在自己身邊吧! 我們都有志把孩子煉成有思想主見的人,因為有一天當我們不在了,他們仍然能夠獨當一面。但不要忘記,歷史證明了有思想的人總會追求物慾以外的事情;那可能是關乎自身、家庭、國家或世界的大小事。有思想的人總會身不由己地用自己的方法去令身邊的人和事進步。他們可能選擇去為不公義的事發聲、也可能決定為維持社會安定而決定當上執法人員。 突然之間,基於思想的不同,本是同根生的香港兒女被分成不同門派,互相評頭品足。 而我們當中有些人,不知從哪裏弄來個隔岸觀火的資格;不斷熱烈地批評誰是誰非。難道活了那麼多年,我們還未知道有很多事情,我們雖然可以有自己的觀點角度,但底蘊裏根本就沒是沒非的嗎?我們批判孩子所作的決定時,不就等於推翻昨天的自己?不是說好了讓他們憑良知抉擇的嗎? 我的愚昧無知令我分辨不了誰對誰錯,但身為一個相信教育的人,我只希望今天無論站在哪方的兒女,都起碼都做了良知告訴他們是對的事、起碼他們守住了尊嚴人格,能夠繼續仰首走下去。 Monica Yu 八十後教師

20140929-朱濤:世紀.空間政治﹕在地面上行走的權力

朱濤:世紀.空間政治:在地面上行走的權力 20:21 29/9/2014 【明報專訊】編按:9月25日,大學生罷課後,途經商場遊行到禮賓府,冀特首兌現承諾,聆聽市民對政制的意見。9月26日,中學生罷課後,有人發起「重奪公民廣場」行動。以上時事都與空間權力有關。本文作者、建築師朱濤在遊行之列,9.25當天隨學生穿過金鐘的商場、天橋和花園道狹窄的行人路,到達禮賓府門口,無比深刻體驗到「在地面上行走的權力」的喪失。朱濤就以香港幾個建築群為例,談談香港漸次喪失的權力。 作為一個建築師,我想說:香港還有一個核心價值,也非常珍貴,比自由、民主等價值更具體、更有形,但它卻往往被忽視:那就是市中心的地面──我們可以在市中心舒適、自由地行走、休息、聚集,組織各種公共生活,進行集體行動的地面。它是自由、民主等價值的空間基礎。 行車至上的規劃對步行的破壞 香港是個技術官僚統治的城市。很多官員和規劃師們仍持有陳舊的觀念:地面應主要用來滿足車行交通,讓汽車開得愈快愈好。他們慣於讓快速車道和停車庫佔據地面,用三種辦法對付行人:一、壓到地下,比如尖沙嘴至尖東一帶:愈來愈多的過街人行道被欄杆封起來,行人不得不鑽到地道網裏才能穿行街區;二、抬到空中,比如政總。示威者從維園集合,一路步行,高呼口號,到這裏,積蓄起來的能量一下子全散了:遊行隊伍不得不變成單股人流,示威者個個俯首貼耳,要排隊上一部手扶梯、一部電梯和一部樓梯,經過空中平台,穿越快速幹道,才能到達這個號稱「門常開」的政府總部。這政府門前的「瓶頸效應」是對公民行動的一種多刻薄的打壓和戲弄?三、地下和空中結合,比如中環港鐵站到交易廣場──ifc──天星碼頭,灣仔港鐵到灣仔會展中心和灣仔碼頭。這裏特別提一下:本來從金鐘港鐵站到海濱長廊的連接,按香港的常規做法,也是地道加天橋的雙重連接。尤其像政總這樣的建築,是市民常來的公共設施,更應提供便利的公共交通。但立法會2003年一份報告說,政府擔心恐怖襲擊,決定不在政總和立法會地下建任何鐵路車站和隧道,於是才落得今天的局面:政總「門常開」,主要朝北面海對岸尖沙嘴遊客的鏡頭開,其南面與金鐘鬧市的連接就只有一座天橋,香港市民很難走進來。 再看看中區海濱長廊,花這麼多錢填海造出來的,這麼好的景觀,公眾如何從鬧市區走過來?港島多年來依賴一層層往外填海,徵得地皮,然後慣性地在最外邊修一條快速公...

20140929-吳志森:吳志森:「美國背景」大起底

吳志森:「美國背景」大起底 20:21 29/9/2014 【明報專訊】本地左報對學聯學民大起底,看了幾天,想起以下親身經歷的故事。 當年在主流電台做晨早烽煙節目,每天都定時定候,都有大疊傳真,在我們開咪前已傳了過來。有時稍遲,在節目開始後才出現。 傳真作者是同一個人,主題相同,天天都有「更新」。每次傳真最少有十多二十頁,英文打字,文法精準,用字深奧。用各種不同字體,有重號加底線,有用粗黑體,重要的部分,更有highlight。驟眼看去,是一篇嚴謹的文章,甚至是學術論文。 這位仁兄或仁姐,每天鍥而不捨的傳真,都在述說一個曲折離奇的故事: 「清晨起,落街吃早餐,入到麥記,坐在左手邊斜對面的女士,面很熟,我認得,她是CIA的特務,跟蹤我已有一段時間。可能今天就要動手了。」 「後面隔兩,坐位西裝筆挺的男士,身材建碩,眼神凌厲,有副好身手,肯定久經訓練。我認得,他是英國軍情六處的人。我拿了咖啡,不敢喝,不知道特務有沒有下毒……」 不得不佩服自己,我曾經很有耐性地把這十多廿張傳真細讀一遍,用正常人的思維,嘗試了解當中的細節和邏輯。讀了幾頁,無論如何都無法繼續。他們的邏輯,如何努力,我都無法明白。 幻覺幻聽,懷疑有人謀害,是一種叫被迫害妄想症的精神病。提起這段往事,無意想諷刺他們,畢竟這是一種病,定時吃藥配合其他治療,可以控制病情,要痊癒,時間可能會長一點。 但看到左報抹黑學生的文章,令我無法不想起這種病。特務,發動顏色革命,收美國人錢,利用學生,發展顛覆組織……由內容鋪排到邏輯推演,與上述的傳真極為相似。 更好笑的是,美國佬收買黃之鋒一家,不是豪遊拉斯維加斯,而是去澳門美資的威尼斯人,出手之低,難道美國國力真的衰退到如斯地步?還有之鋒登上美國軍艦,接受美國海軍陸戰隊格鬥特訓,「為其孱弱的身軀充電和壯膽」,看了這個情節,連隔夜飯也噴了出來。還有美帝透過中間人給黃之鋒幾十萬百萬,爆料人是一位網民,左報也相當老實,承認網民「暫時還沒有相應的材料作為證據」。 下次大起底,拜託,請找個水平高一點的編劇。 [吳志森samngx123@gmail.com]

20140929-陳惜姿:罷課是最後一着

陳惜姿:罷課是最後一着 20:20 29/9/2014 【明報專訊】教聯會以「歪風」二字形容罷課。意思是中學生罷課先例一開,以後學生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那怕是魚蛋加價,也會動輒罷課,學校將永無寧日。 他們回應的,是聖公會基孝中學的學生因抗議新校規而罷課,並在操場靜坐。驟耳聽來,學校秩序大亂,已然開始。 學校要有制度才能管治,學生對校方完全順服,管治當然最容易,但校方的權力又由誰來制衡?法團校董會裡有家長校董,家教會亦可發揮諮詢作用,但學生仍是沒有話語權。學生會也未必能反應同學意見,影響校方決定。 時代不同了,今天伴學生成長的文化、氣氛、資訊環境都不同了,年輕人不像我們當年「一飯」。他們要受到尊重,學校也要因時制宜。 話說回頭,學生的要求是否沒道理呢?報載基孝中學新規定,遲到學生要在校務處外罰企一節課(四十分鐘)及背書,課外活動由每周七小時減至兩小時。這些改動是否合理?學生有沒有渠道表達不滿?校方又曾否考慮? 在校園搞民主,有如打開潘多娜的盒子,以後有什麼牛鬼蛇神走出來,難以預料,難怪校方步步為營。但學校的責任,不是教育出更好的公民嗎?公民意識,不是了解自己的權利與義務嗎?校方不能一邊教公民責任,另一邊卻不尊重學生的意見。 由為抗議人大決定罷課,到為抗議新校規罷課,我們看見出來發表意見的中學生,有想法、有理據,理性表達意見,絕非有心搞事之徒。學生也明白,罷課不是鬧玩,學校應該對他們有信心,給他們更多的信任。罷課不是「歪風」,學生都知道,這是最後一着。 [陳惜姿]

20140929-青堤:那一周,我沒有缺席

青堤:那一周,我沒有缺席 20:20 29/9/2014 【明報專訊】約莫是上上星期的事,在午飯時間看到一個女學生在擠得水泄不通的飯堂外聲嘶力竭地呼籲同學們一起參加上周的罷課不罷學行動。落在我身後擠着隊伍的女生笑了一下,和旁邊的朋友說:「下星期大概不少人不到百萬大道也不到添馬公園而是在家『罷課』吧。」那天的雨很大。 有內地的學生問我為什麼有學生要罷課,該是因為道聽塗說了某李先生的調子,言句之中帶不屑。我想了想,還是沒有回答。那一星期內,平日落落長的紙上似乎並沒有缺失多少的點名,「罷課不罷學」的海報(準確的說,是沒有裝飾、分別印上此五字的紙張)不到一星期竟也被學生擠得缺了幾個夥伴。 看臉書中已升上大學的中學同窗如何親身到現場靜坐抗爭,我那星期便在每天睡前把一則一則的罷課消息轉發,就像不這樣做便會良心感到不安似的。接下來收拾好明天的筆記,趕緊爬上睡覺恐怕明天早課會遲到。 副學士生是沒有權利罷課的——某日聽回來的閒談:大學生自有其方法,因為他們即便不上課也不用怕失去得來不易的學位,而少壯不努力的我們,只好為了那五分的出席率每天準時出現。

20140929-梁美儀:以傘擋盾的勇氣

梁美儀:以傘擋盾的勇氣 20:19 29/9/2014 【明報專訊】香港走進不歸的抗命時代,打頭陣的,是一班如雛鷹展翅的年輕學生。上周五的罷課集會,最後升級為「重奪」位於政府總部外的公民廣場行動,最後以警方的清場行動告終。 那夜的佔領公民廣場行動,旋即被政府及一眾建制權貴打為「暴力行為」,那天學生與示威者真的使用了暴力? 對,學生與示威者穿越新建的3米高圍欄,衝入公民廣場,你可說他們是擅闖政府用地,但他們是因為政府自築高欄,將從前市民多次集會表達訴求的公眾地方,劃為威權的城門,拒市民於欄河之外的反抗。學生們走進公民廣場後,唯一「攻擊」的,圍着廣場中央旗杆平台的鐵馬,示威者沒有對警員作出任何攻擊的行為。 在場外的聲援示威者,他們未有主動向警方推進,他們手中沒有武器,有的最多是一把把為阻擋警方胡椒噴霧、對着警方堅盾和警員強而有力手臂一摧即毁的小雨傘。當脆弱的傘子對防暴警察的盾牌陣,示威者有施展暴力的餘地? 這班不識時務的年輕人,是為了宣示對普選特首安排的不滿,他們的不滿跟很多成年人一樣,只是他們較大部分成年人更勇於以行動去表達心中的憤怒。 政府對待示威學生與市民的強硬手法,讓人覺得,香港已進入威權高壓年代。相對於普羅市民,政府擁有行使武力的權力,具備訓練有素的警隊及武器;政府也擁有公權力,可制訂公共政策規限市民的行為,兩者力量的懸殊,差距大得難以相秤。 今次的「佔領行動」,相信會嚇怕部分家長,恐怕子女會踏上這抗爭之路,但在害怕與質疑當中,大眾應懷同情與諒解學生之心。活在香港久了,安逸慣了,不少人也許會認為學生們這種抗爭行動「過激」,但不要忘記,他們是為香港建立一個更公義社會而付出。別忘。 作者是資深傳媒工作者

20140929-林泉忠:為何此時向台灣推銷「一國兩制」?

林泉忠:為何此時向台灣推銷「一國兩制」? 20:11 29/9/2014 【明報專訊】正當人大的「普選」決定引發香港社會激烈反彈,「一國兩制」面臨嚴峻考驗之際,北京卻突然向台灣高調推銷久違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究竟是誤判形勢,還是另有原因? 習近平26日會見台灣統派訪問團時,稱「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們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此為習上任以來首提「一國兩制」的主張。其實,自從馬英九主政後,不願錯過此歷史機遇的胡錦濤在台灣沒有承諾朝統一方向邁進的前提下,大膽地啓動「兩岸和平發展」的新時代,其間不再對台灣公開重提「一國兩制」。 就在習發表談話3天前,港大最新民調顯示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度跌至三成多。而台灣過去的民調中,反對「一國兩制」的民衆則一直維持在七成以上。難道習對香港台灣的實情缺乏到位的掌握? 其實在此之前,已有種種迹象顯示習近平的施政手法正在從過去的「內緊外鬆」往「內緊外緊」的方向移動。習先是在去年表明兩岸問題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已突顯了習的「急」。到了最近,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台工作的重要論述」。「習六點」較「胡六點」最大的特點在於強調「統一」,顯示中共對台政策正在由胡的「寬」轉為習的「嚴」。 儘管「急」與「嚴」已逐漸成為習近平的執政風格,然而香港台灣所處的環境畢竟與大陸各異,香港仍有表達異議的自由空間,台灣則仍維持政治自主。過去半年,港台不約而同地發生反中共的學運、社運,中南海此時強推日益緊縮的「一國兩制」,在香港已引發前所未有的反抗運動;在台灣則恐怕只會擴大台獨主張的空間,同時也將使馬英九在推動改善兩岸關係的政策上承受更大的壓力。 作者是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20140929-陳祖為:應該如何看待公民抗命者?

陳祖為:應該如何看待公民抗命者? 20:18 29/9/2014 【明報專訊】“ 編按:本文撰於9月22日,作者原意針對「佔中」的理念和計劃,分析和建議警方和法院的處理手法,因昨日(9月28日)學聯成員所發動的公民抗命行動而修改。由於事態不斷發展,部分分析未必完全適合是次行動。此文最終成於9月28日下午。 ” 執筆之際,香港首次大規模的公民抗命正在發生。9月26日星期五深夜由學聯成員發動,佔據了已被政府圍封的公民廣場,一大批市民同時佔了附近街道以作聲援。一天後「佔中」宣布提早行動,支援學生的民主運動。警方決定要在短時間內清場,禁止市民進入政府總部一帶,導致大批市民只能佔據金鐘馬路聲援被圍在政總一帶的示威者。未來這兩天,公民抗命會否進一步擴大、警方會否用強大武力對待示威者、中央會否出動解放軍,執筆這一刻誰也不能確定。 但可以確定的,是政府和警方一如既往,不斷重申「佔中」及其他抗命及違法行為,損害香港法治,必須果斷執法,依法懲處違法者。但政府完全不明白,公民抗命不是一般違法行為,一般犯罪行為的動機,大多出於私人利益考慮,犯罪者也不會明目張膽預告自己的犯罪行為,他們只會盡力逃離法網。公民抗命卻完全不同。公民抗命的動機是良知、公義和政治道德,它是藉着違反不公義的法律來喚醒公眾的一種集體政治行動,公民抗命者不使用暴力,他們會預先向公眾解釋抗命原因和方法,他們亦甘於接受法律制裁,以犧牲自己來爭取整個社會應該有的法律或政治制度。 公民抗命非但沒有損害法治,而且更能幫助完善法治。須知法律也可有不公義的,也可以違背社會所認信的最高政治價值和原則;當法律出現不公義之處,公民抗命者公開地以良知和政治道德違抗它,甚至甘於接受法律制裁,希望藉此感召大眾,完善法律,這其實是對法律的最崇高的尊重。公民抗命是維繫法律公義的最後手段,在自由民主社會中有着正當的角色。 警務處長曾偉雄早前曾說:良心是很危險的事,你的良心和我的良心都不一樣,所以最好都是依法辦事。這是否說,良心良知之事,是很主觀的?公民抗命者說到底是否只是根據自己的尺度而任意行事? 不應過早中止抗命行動 如上所述,公民抗命者不是狹隘地以一己私利或朋黨利益行事。在公民抗命之前,他們必須全盤審視社會上各政治及法律原則,仔細思量它們應該如何實踐,反覆自問應該如何是好,然後,他們本着政治道德行動了,這是上下求索的結果。他...

20140929-馬嶽:是時候換換書單了

馬嶽:是時候換換書單了 20:17 29/9/2014 【明報專訊】近日網上流行一種「標註」(tagging)的遊戲,由冰桶挑戰開始,發展到標註朋友,要他們列出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書籍和電影等。這令我想起:每個人都有他們的書單,但香港的書單,是時候轉換了。 民主化軌迹的終結 廿多年來,香港人都活在一個民主化的想像中。從《聯合聲明》到《基本法》頒布,香港人都選擇相信香港政制發展的最終目標是一個全面民主的政制(或者說,起碼是特首和立法機關全面普選吧)。於是香港的政治發展應該是在一個民主化的軌迹當中,縱使進展緩慢,但總會有一天到達終點。這想像包括說香港很多層面都已經很接近西方的先進民主政體(例如文官制度、法治和各種自由),所欠的只有民主而已。 但在人大「落閘」後,這種想像已變得不現實。如果不能改變人大的決定,選擇暫時只有兩個:第一是選擇這種騙人的、中央操控的選舉,選出一個中央可接受但並非港人自由選擇的特首,然後坐看這位特首自詡有(可能)過百萬票的支持,繼續推行向工商界傾斜的政策,因為其實3位候選人都只會提出向工商界傾斜的政綱(不然怎能拿到提委會過半數支持呢?)。而這制度落實後,要再「完善」應該是難於登天。你們香港人已經承認這是「普選」而「收貨」,而選出來的又有民意基礎,怎麼還要改?當然,我們不會把這叫做民主化,正如沒多少人認為伊朗是民主國家一樣。 第二是否決方案,繼續由1200人選出特首,而由於特首普選被否決,中央便大條道理不處理立法會的功能組別,可以讓它們千秋萬代下去。換言之,民主化的軌迹也在這裏結束。 要有活在威權下的想像 在8月31日當日或其後,我不止一次向傳媒講過這個說法:「過往廿多年,香港人一直活在民主化的想像之中,以後可能要有活在威權政治下的想像了。」但似乎沒有什麼傳媒把這說法報道出來。如果用「書單」的比喻,那就是讀的書應該從民主化的文獻,改為閱讀威權政治的文獻了。 所謂「活在威權政治下的想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那起碼包括覺得人權、自由、法治不是理所當然的。縱然理論上憲法保障了司法獨立、法治和各項自由,但這並不是自動就會出現在你門前的(憲法不是也寫好會有普選嗎?),而是要持續的爭取和捍衛,透過動員各種的民間力量來抗衡的,因為一個不民主的政府隨時可以侵害這些基本權利,而不需要害怕給選民懲罰,特別是一個明確已經不需要邁向民主政...

20140929-馬傑偉:修心

馬傑偉:修心 20:16 29/9/2014 【明報專訊】香港的哀愁,在於深層的情緒困擾。一個進步的文明都會,回歸一個保守政權的強硬管治之下。學生愈進取,愈嚮往自由、民主、人權,他們就愈容易受挫敗的打擊。社會撕裂,一個香港爭取文明制度,另一個香港臣服於中央集權。兩個香港在爭鬥,人在狹縫之中,東拉西扯,受盡情緒折磨。 一個三十出頭的青年,接受香港的自由教育,卻身處中資大機構,看盡裙帶關係,有權就有錢,大陸巨頭的親屬,可在香港橫衝直揰,凌駕公司所有程序。她所面對的現實,與她的信念背道而馳。行山友之中,有個退休長者,腦筋靈活;在郊野公園的山頭,他拋出一個大問題:今天罷課示威的大學生,接受西方的公民價值,如何面對中國式的人治體制?這是一個「時代問題」,社會倒退,逐漸接近大陸那一套,你卻相信人權與自由這一套,畢業之後如何在香港生存?前幾年,香港人還有一國兩制的幻想;這一年,2014,幻想破滅,就在政改一役,赤裸見到,強權與偽術,盡在眼前。 亂局之中,個人如何自處?其一,識時務者為俊傑,走入制度,謀求個人生存與最大的利益。其二,信念與現實每天撕磨意志,做一個痛苦的異見者,長期掉進激忿與沮喪的情緒深谷。我自己也在這個心理鬥爭的狀態。修心,今天是求生之法,拒抗強國的威逼利誘,避開情緒錯亂的漩渦,保持樂觀生活的希望。香港如何、中國如何,有誰可以洞悉將來呢?保住自己、堅持信念,可能是亂世修心的基本。 [馬傑偉]

20140929-吳靄儀:添美道上的課堂

吳靄儀:添美道上的課堂 20:16 29/9/2014 【明報專訊】罷課最後一天,趕及為學生講了一堂課。最後一天,九月二十六日,當局不讓學生繼續租用添馬公園,學生狼狽地另找地方,結果決定移師添天道行人路上,但由於學民思潮發起的中學生罷課已在添美道,所以學聯的主講台就要搭在稍後的位置,而且趕忙改搭,講課時間延遲了,而學民那邊的學生愈來愈多,眼看容納不下,主辦的負責大專同學對道旁等待的我道歉連連,我卻只覺十分鼓舞,畢竟下一代年輕學子不畏困難! 須臾搭好台,我馬上上台講,而在道旁的學生,不分中學大專還是家長,也即時整齊坐下聽。按照優良大學傳統,課室空無人一也照講課,何台下有這麼多張充滿期待的年輕面孔? 我的講課題目是「法治的代價是不懈的警惕」,主旨是解釋法治與民主建基於一套承認每個人生而自由的信念,每個人有思想自由、追尋幸福的自由,因此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意見、利益、理想,而法治與民主的制度,就是透過理性辯論公正的程序,達致公平的決定。這套制度帶來的和平穩定,來自互動及互相制衡,要求的不是沒有分歧、永不錯誤,剛好相反,是要求多元化,不停考驗,在驗證中自我修正和改善。要維持這套制度,因而也需要每個公民不懈的投入和關注,每個人培養批判性的思考習慣,發揮力量。 這一套制度,與集體主義的「民權」思維,即是有一套凌駕於個人權利之上的整體利益,截然不同。集體主義最終會導向專制獨裁。香港的政治思維中,也存這些元素。所以法治的代價,不止是恆久的警惕,更有在整體利益上要付出實質的代價。 我在台上講,深感到在實際環境之下的學習遠比課室的理論來得真切。台下的發問,出自真切的求知,我相信即使在理想的校內講課也不可多得。能在這個重要的時刻參與,實在是我的福氣。 [吳靄儀]

20140929-王永平:齊來觀察警方「平亂」

王永平:齊來觀察警方「平亂」 2014年09月29日 執筆時,佔中開始,萬人非法集會,警方發放催淚彈。早兩天,學生突襲政總廣場,令警方大為緊張,我在網上看到的清場情況包括警員把示威者在地上拖拉,有女學生驚惶叫喊,令人心痛。如我所料,警方強悍執法。除了拘捕學生領袖,例如黃之鋒及周永康外,還搜查他們的住所。 警方對付黃之鋒用盡法律容許的48小時拘留疑犯權力,令其父母發表公開信,質疑是政治迫害。我曾在此欄說過,依法用權不等同尊重法治,因為法治包括重視人權和適當程序。幸好香港還有司法獨立,我們可以在稍後的公開聆訊中,看看政府提出甚麼檢控,以及搜屋時拿到甚麼資料。 警方清場時,儘管示威者不反抗,執法的警員採取一定程序的武力無可避免。每次清場後,一方面是示威者批評警方使用過度武力,另一方面,是政府及建制黨派一致批評示威者使用暴力。平心而論,比起外國情況,香港的示威者絕對是非暴力。(學生衝入政總廣場,可能是違法,但他們沒有在過程中使用任何暴力。)比起外國警察,絕大多數的香港警察其實也保持克制。不過上述拖拉手法及事後的搜屋行動,我之前未看過。現在政府對付佔中示威的基本動作由胡椒噴霧升級至催淚彈,希望跟著不會把警告牌反轉,變成「速離,否則開槍」。 為了防止警方濫權,香港設有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警方對佔中清場,事後一定有很多投訴。我屬成員之一的獨立評論人協會已派觀察員在現場視察情況。觀察員絕對不參與佔中,保持中立。我希望監警會也派出成員觀察警方清場,以便將來處理投訴時,不會只是閉門看警方調查報告,然後疑點歸被告。我亦建議市民看多些不同的現場網上廣播,自己判斷警方的做法是否恰當。

20140929-許驥:黃之鋒抓得完嗎?

許驥:黃之鋒抓得完嗎? 20:15 29/9/2014 ■黃之鋒日前被警方拘捕。資料圖片 佔中業已啟動,一些人開始害怕,而他們越是害怕,接下來的鎮壓可能就越殘酷。歷史彷彿在重複上演,但在細微處,又總能看出不同。陳舊的管治機器,他們的假想敵,仍在以陳舊的方式抗爭。所以,左報「引證」各種消息,指摘黃之鋒受境外勢力扶持、利用,創造「政治新星」──如果「政治新星」果真是可以被人為創造出來,且如此容易創造的話,那麼建制派應該早就「滿天都是小星星」才對啊!所以,這不是太陰謀論了嗎? 但是,這台陳舊的管治機器可顧不了這麼多,他們像過去一樣出擊,試圖制服抗爭者。於是我們看到,黃之鋒被捕了,隨後周永康、岑敖暉等人也被捕了。學生領袖的住所被搜。一切,難道不都似曾相識嗎?從國民黨到共產黨,幾十年來打壓學運的手段,不外乎這幾招。因為官方認為,只要控制住幾個領袖,學運就會銷聲匿迹。但今時今日,真的有這麼簡單? 黃之鋒根本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學生領袖,雖然他和傳統的學生領袖具有類似的氣質:善於演講,精於組織……不過,他卻不像過往依賴抗爭組織,一步步爬上來的學生領袖──他是互聯網的一代。其實豈止於黃之鋒,整個學民思潮,以及一眾同齡的抗爭者,都是在互聯網中脫穎而出的。 互聯網時代的抗爭者有兩個特點。第一,他們的組織凝聚性非常小,幾乎每個人都是原子化的個體存在。所以,他們幾乎不構成任何黨派,可隨時拆解成無數個小團體,又可以隨時結盟成大團體。學民思潮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黃之鋒、黎汶洛、周庭……說不定他們明天就會分屬多個組織,但他們仍戮力同心,因為他們是作為志同道合的抗爭者而在一起的。不過,互聯網時代的抗爭者的第二個特點,卻是他們的聚攏效應大得不可思議。任何一個人在社交網絡上說一段能夠引起共鳴的話,哪怕沒甚麼特別,僅是常識而已──只要認同的網民夠多,不斷分享出去,形成「爆點」,抗爭者便會以風起雲湧的速度響應。黃之鋒本人,不就是這樣成名的?2012年反對國民教育的時候是這樣,今次的政總罷課,又何嘗不是再展示了一次互聯網不可思議的力量? 綜上所述,香港政府難道還天真地認為,抓幾個「黃之鋒」就能將事情擺平嗎?黃之鋒被捕後,全港大學、中學無數罷課關注組旋風式成立。在網上發表個人意見、評論的文章多到無法統計。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忽然成為「政治新星」。哪位「半仙」能幫香港政府掐指算算,下一個因為口才出...

20140929-卉芸:不合作

卉芸:不合作 20:14 29/9/2014 【明報專訊】上周五凌晨學生爬進公民廣場,引發警民衝突。最令人難忘的畫面,不是黃之鋒被捕,也不是學生在公民廣場圍成的一個小圈圈,而是一班一班的市民。 我看到,市民為了守護學生,在政總外圍的不同地方,於天橋上,於馬路上,築起了人鏈,組成人牆,目的是隔正趕往政總增援的警察向前推進。他們衍生了一種「手勢」,就是舉高雙手,作投降狀,用身驅頂面前的警察。看到這畫面我呆了,這一種「手勢」,在香港社會運動界前所未見。我想,這班人亦沒接受特別的什麼抗爭術訓練。但你問我,這種「舉手抗爭」的風格從哪裡來,可能是出於一種民間智慧,當下那一刻,人民想用自己的力量阻止警方前進,但又要顯示非暴力精神。若垂下手來,與警察碰撞,容易因肢體衝撞而被控襲警。 我看到一張照片,是一位五十歲有多的嬸嬸的背影,是你會在街市與她相遇,買完菜要趕回家去湊孫那種身影。她乏力的半舉雙手已一小時之久,前面就是防暴警察,這種雞蛋與高牆的抗爭的畫面,我還以為是東歐蘇聯才會出現,現在,香港在抗爭的水平,竟然也「超英趕美」。 以前有一種論調,說來來去去香港抗爭的也是一小撮的社運人士,臉孔都熟悉,香港人不願付出被捕的代價。今日這種普通市民也敢於用身軀來阻擋警察的行為,正是一種在不同層面爆發出來的「不合作精神」,大家用自己的方法,向政權說不。當晚我的那班甚少上街,貴為中產已為人父母,有些還是公務員的的舊同學在互相傳短訊,對黃之鋒被捕感憤慨,對學生被粗暴對待感難過。有人說,香港是官逼民反,已經走向「Un-governable」。 [卉芸whyvan123@gmail.com]

20140929-蔡子強:廣場,廣場

蔡子強:廣場,廣場 2014-09-29 廣場最早出現在公元前八世紀的雅典,那時只是民眾找個地方在戶外聚集和交往,所以古希臘人就以「Agora」(集中)來稱呼廣場。但正正因為它可以容許大量群眾聚集的特性,很多重大的歷史和政治事件也因此往往會在廣場孕育和發生,因此,廣場往往也是一處波瀾壯闊的地方。 政府總部門外的公民廣場,本是本港集會的熱點,群眾聚集於此,向政府反映訴求和不滿,二○一二年,反對政府強行實行國民教育的家長、學生及市民,更連日通宵達旦佔領這個公民廣場,向政府抗議,集會人數數以萬計,聲勢浩大,最終迫使政府撤回政策,成就了一個波瀾壯闊的社運經典。後來,港視不獲政府發牌、DBC數碼電台風波等事件,都有發生過類似群眾在這裏的通宵集結,向政府施壓。或許就是這樣,讓這個廣場成了政府的心腹之患,讓政府索性把廣場關閉。 我絕對相信,沒有一個經真正民主選舉產生的政府,會膽敢為這樣一個承載着民眾運動光榮歷史的廣場,加上圍欄,把它變得重門深鎖,甚至一步一步封閉。新政府總部的設計概念為「門常開」,上任特首曾蔭權在新政總啟用儀式上說這理念提醒政府要「時刻秉持開明開放的態度、積極進取,廣納民意」。但今天,梁振英政府卻反其道而行,選擇在政總外加設圍欄,把自己進一步與群眾分隔,這又豈不諷剌? 試問,如果政府當日不是在全無預告,更在無商無量的情況下,突然宣佈關閉公民廣場,那麼還會有周五學生要求奪回廣場的一幕嗎? 蔡子強

201409209-林非:世紀.離經誌:炒貨與罷課

林非:世紀.離經誌:炒貨與罷課 20:13 29/9/2014 【明報專訊】某名廠的智能手機一年出一部,每到這個時節總是會風靡全城,人人如癡如狂。有人打趣說,開賣當天的訂購網站猶如受了香港人的人肉DDoS黑客攻擊,據聞有公司甚至「皇恩浩蕩」在辦公時間讓員工名正言順地訂購新手機。可惜的是,大部分人最後除了學懂十國語言的「對不起」之外,也擠不進網站訂購手機。手上我原本有一部另一牌子的手機,已經用了三年,電池已成了「固網式」任何時候也要插行動電源,所以這次的名廠智能手機消息我特別留意,本來就是想換手機。那天準備上網站訂購,再看看社交網站上人人熱切討論,我才驚覺原來買個手機在香港是一點也不簡單。有熟悉炒賣行情的朋友笑我的迂,我早早死了這條心比較好,因為開賣後頭半年多半仍是炒價。 折射出一種苦澀的諷刺味道 香港人這麼緊張,為的卻不是想快人一步去用新手機,而是人人都要去炒賣一番。縱使只是「個體戶」只能買兩部,能炒一轉也是高興的。對於這種心態我總是覺得很難理解,也難免覺得有點悲哀。很多時候香港人其實自覺現在香港的其中一個嚴重問題是沒有了實業,沒有了自己生產的東西和品牌,只能靠虛無縹渺的轉手炒賣去營生和維持自己的價值,隨外圍經濟環境飄盪最終也難踏實。然而在自覺之餘香港人炒賣的性格又如基因一樣深植骨髓,一出新的智能手機就好像身不由己地去炒賣一份,不少人大概平常也會感嘆香港沒有實業,但當有炒賣的機會時又急不及待去炒上一份。本質上其實這跟炒樓或囤奶粉分別可謂幾希,不過樓和奶粉更加必須一些而已,但在今天資訊年代,智能電話也屬於「必要的奢侈品」了。而當香港人一方面不耐日漸倚賴大陸泯滅個性的趨勢,另一方面一有機會又借機去回大陸炒賣,可謂折射出一種苦澀的諷刺味道。 香港人終究是經濟動物,對炒貨的興趣遠大於罷課。放在眼前幾千元的實利比起看似虛無縹渺的理念易明得多。香港這麼多年來也是靠炒賣轉手賺錢,建構一套獨立自強的精神又談何容易?有些人對罷課很有戒心煞有介事,擔心學生因為上少了課就會追不上學業了,就會學不到東西了。回想我的少年時代,社會也未到這個風高浪尖的地步,做學生最大的事不過是搞活動參加比賽之類,最瘋狂那一年,從農曆年假後一直到復活節假都是人有回校但沒有上課,一律搞活動去了。這段時間沒有上課,但也不是荒廢光陰,從實際活動裏反而學到很多實際有用的東西。反正上學最終就是要去學習...

20140929-環球時報:莫讓催淚彈一幕成為香港新形象

環球時報:莫讓催淚彈一幕成為香港新形象 2014-09-29 09:41 《環球時報》刊發題為“莫讓催淚彈一幕成為香港新形象”的文章,全文如下: 香港極端反對派發動的“佔領中環”昨天提前上演,迅速對香港社會的秩序形成破壞性衝擊。香港警方昨天被迫打出催淚彈驅散示威者,被催淚煙霧彌漫的街市圖片昨天傳遍世界,刷新了香港在世人眼裡的形象。邁出推動非法示威這一步的極端反對派看來真的很不吝嗇撕毀香港原有的名片,逼這座城市向世界展現動盪的面孔。 香港應當是亞洲的金融之都,時尚之都,而非什麼“政治之都”。催淚彈這些東西應當與它無緣。對昨天的亂象,作為內地人我們都為香港感到心疼。極端反對派需要為出現“催淚彈的香港”承擔責任。 美國媒體發出一些把香港極端反對派“占中”類比成當年八九政治風波的聲音,試圖刺激部分香港人的情緒,誤導他們對香港當前內外大環境的認識。不能不說,這樣的類比毫無根據,它或者是出於盼香港“出大事”陰暗心理的牽強附會,或者就是一種醉話。 今天的中國早已不是25年前的那個中國。如今的這個國家不僅強大了,也更成熟了。我們不僅經歷了一次次的自我總結,而且有了很多別人的經驗和教訓。圍繞各種社會失序現象,我們形成更有把握的判斷力。國家管控它們的手段更多,綜合承受能力也更強了。 中國這些年有過很多嚴重的“群體事件”,但沒有一次它們能把整個中國社會的思想攪亂。中國處理那些問題的過程總體看是平穩的,社會對依法處置它們的共識度越來越高。 香港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鑒於香港在整個亞洲都引以為傲的法治傳統,中國內地社會首先對港府依法控制“占中”事態的能力抱有信心。加上中央在一旦局勢需要時所能提供的強大支持,我們對香港不會最終成為烏克蘭或者泰國的那個樣子,尤其具有信心。 昨天是“占中”第一天,一些人擔心街頭行動會像滾雪團一樣,不斷攪動更多的社會情緒,而這恰是香港極端反對派的策略。 香港的穩定面臨空前風險,但這些風險都是過程性的,香港穩定的大局牢不可破。極端反對派這幾天十分囂張,但他們輸局已定,根本無力對局勢翻盤。 這是因為,第一,極端反對派很清楚人大關於政改的決定是不可更改的,他們搞“占中”要求人大收回成命的目標只是個自欺欺人的口號,連他們自己都不信。而目標不切實際的違法街頭運動註定是個怪胎,遲早流產是它的唯一命運。 第二,一些街頭運動通過製造...

20140929-專家著《學好拼音》速學英文默書法

專家著《學好拼音》速學英文默書法 20:48 29/9/2014 青田教育基金會教育顧問韋惠英結集多年教授英文拼音的經驗,著成新書。檢視相片 (綜合報道)上周Elsie介紹過腦科專家黃震遐醫生自創的中文字母操,幫助小學生中文默書,有家長讀後反映,為子女預備英文默書也令人相當頭痛,Elsie最近與青田教育基金會教育顧問韋惠英見過面,她將多年來教授英文拼音的經驗結集,撰寫《學好拼音--拼讀串字默書》,釐清學習英語拼音概念外,更設有獨立篇章向家長教路,為不同年級的子女溫習默書,更提出「默書速成法」,Elsie在此與大家分享。   《學好拼音--拼讀串字默書》是第一本整理她自九八年起至今,在暑期班教授拼音、在小學推行有系統拼音教學,以及舉辦家長和教師拼音研習班經驗的著作,全書共分十四章,由淺入深與家長及讀者分享拼音規則及溫習串字、默書的方法。   韋惠英同Elsie講,十分明白默書為孩子及家長帶來的痛苦經驗,「很多家長會提早與孩子溫習英文默書,默書前一晚複習時,孩子卻好像完全忘記了,只好重頭再溫,但孩子默書仍然不及格,令家長及孩子很氣餒。家長花了不少時間溫習默書,令子女減少閱讀、遊戲及運動的時間,有時更會影響親子關係」 。   韋惠英表示,英文主要是表音文字,着重符號和語音的關係,孩子掌握從字母到語音的轉換技巧,能按發音、音節拼寫,再配合拼音、語法教學,就不用靠死記硬背來串字默書。不過,有部分學校由一年級起,就要求學生默多音節的生字,甚至是句子、段落,她笑言溫習默書也有「速成法」,可供家長參考。   「首先,我們建議家長購買英文教科書的聆聽光碟,鼓勵並陪伴孩子每天聆聽、朗讀老師所教的課文。遇到多音節的生字,家長可按字典所標示的音節,先把字劃分成不同音節,與孩子一起拍掌讀出,一個音節一拍」她舉例,「例如mosquito(蚊子)有三個音節,分別為mos、qui及to,所以拍三下」。   至於孩子不懂默寫的字,她建議家長先請子女把生字劃分音節,按音節拍掌讀出,讓子女數數有多少個音節,每個音節有多少字母。其後要子女注視該字十秒,然後把書本合上,家長按音節讀出,子女按音節默寫,並請子女按音節讀出,檢視自己有否默錯。   如果孩子覺得溫習生字沉悶,韋惠英建議,家長可與他們玩遊戲代替重複抄寫,例如玩「過三關」,選定兩個不熟悉的生字,雙方在畫好的「井」字上,輪...

20140929-素黑--彼此都敗在面子上

彼此都敗在面子上 7:04 29/9/2014 到底和一個跟自己性格相似的人相愛,是否適合?這是一個真正的問題嗎?   先看看她的情況:她二十三歲,自覺比同年紀的人成熟,和一個男生在一起半年。他三十歲,雙方的性格很相似,都是固執和愛面子。 她說:「最初大家在一起時,他說視我為人生最大的得着,認定我是他最想一起生活的人。我相信他當時和現在所做的事,都是為我好,他一直對我很細心,在生活上照顧周到,我是他唯一一個帶回家見家人的女朋友。」   性格相近生衝突   「不過,因為我們的性格太相似,差不多每一至兩星期,大家便會各持己見大吵一場,每次吵架後,我都發覺這個人和我夾不來,很想放手。不過事後,我又說服自己,兩個人的相遇和相愛,是不簡單的事,即使我愛面子,即使朋友都說男生應該主動哄女生,但我每一次發完脾氣後,都會主動言和,他確實比我更要面子,我明知是他錯,都會哄回他,原因是為堅持永遠愛一個人的想法。」   「你在《最放不下愛》一書裏說過,心虛的人容易多疑不安、情緒紊亂、失去自愛的力量,於是愛得很累很虛弱,我正處於這個情況。我知道自己的脾氣不好,又多愁善感,想法不實在,不安情緒經常影響他的工作,增加他的工作壓力。我想知道是否應該維持這段感情,還是放手,讓他減少一份顧慮,專心事業?和一個跟自己太相似的人相愛,是否一件錯事?」   沒正視真正問題   她的疑問都轉移了真正問題。首先,她和一個跟自己性格相近的人戀愛,其實不一定會產生衝突。譬如兩個人都是愛面子,大家在維護面子的時候鬧別扭,但事後可透過其他方面溝通磨合。很多夫妻都是鬥嘴後,便找其他話題言和,這樣的關係便可以維持下去,甚至是一種戀愛的情趣。看你到底把自己放到多大,把自己的所謂妥協和「認低威」看得有多重要。兩個人相愛,不能只看面子,有時需要把面子放下,彼此坦誠溝通,把心底話說出來,可望大事化小,小事當樂趣。   當然,你真的覺得委屈,勉強相愛的話便離開。別以為找一個不同性格的伴侶便會愛得輕鬆。不同性格的伴侶也有他們的問題,最常見是難以了解對方的想法,大家南轅北轍,生活於不同世界,你說幸福嗎?說到底,兩個人是否匹配及相處融洽,不在於性格的分別,最重要是否願意互相忍讓,照顧對方,保持良好的溝通關係。   至於期望分手後,對方能減少顧慮,專心事業,這也是轉移視綫的消極心態。問題的核心是大家有沒有正視愛面...

20140923-何韻詩--【七筆思議】詩與胡說:我的簡約生活(上)

【七筆思議】詩與胡說:我的簡約生活(上) 20140923 ■每晚演出前,必須用超強力肌肉鎮痛膏,從脖子以下的地方擦一遍。 從今年年初起,決定極力把自己的生活簡化及downsize,一切多餘的,有害身體的雜質和習慣,統統盡力過濾消除掉。 事緣,一年前,正在二巡我的舞台劇《賈寶玉》。某晚開演前,突然有感而發,跟助理說:「我已經忘記我上次無病無痛地完成一個演出是甚麼時候了。」那時的我,腰椎有問題,背椎有問題,腳跟膝蓋也連帶有問題,每晚演出前,必須用一瓶專誠從外地訂回來的超強力肌肉鎮痛膏,塗太陽油般整個人從脖子以下的地方擦一遍,才能勉強把三個多小時的戲演完。回想一下,似乎是從02年起,因彈結他用力太猛把頸椎弄壞後,每個大型演出都是在身體很糟的狀態下完成。天上掉下來個林妹妹誤中天靈蓋,當下被敲醒;那一刻,我知道,我需要改變。 ■在娛樂圈中打滾的我,多年來生活作息混亂。 顛倒生活令系統錯亂 自成年後便在娛樂圈中打滾的我,多年來養成壞習慣一籮籮。倒不是很cliché的那種煙啊酒的,但就是生活作息混亂非常,飲食不定時又不均衡,工作時間顛倒。天亮才睡覺的日子試得多,除了因為大部份工作都在晚上外,就是有種創作總要在晚間的怪想法。日夜顛倒的生活讓我整個系統錯亂百出,但當身邊人人都是這樣運作,你並不會覺得這有甚麼不妥;儘管身體已經多次響起警號,不斷出現各種大小毛病,但一旦把自己套入了那個慣性的漩渦,確實是會連最明顯的答案都看不見。 幸好,為時未晚,回頭還能依稀見岸。決定要讓自己好起來的第一步,便是讓作息變得有規律。參考了多名傑出作家日常時間表,發現百分之九十都是過着早睡早起的生活。村上春樹便是早上四點起床工作中午做運動晚上九點就寢,海明威也是天一亮便開始寫作,直到中午停下來,剩下的半天便是去釣魚遊山玩水平衡身心。當時看到完全覺得匪夷所思,他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思前想後,終於明白了,一切都是一個mindset而已,日與夜正與反,一念之間也。只要願意,便可以。 ■把一切加工食物從菜單上剔除,少鹽少油少糖少外食,自己種菜自己烤麵包做食材,收身又修心。 九點後隔絕電話訊息 我們這種不用每天上班的自由業工作者,要做到早睡早起並不容易。同事們多年來因應你的習慣,都是晚上才跟你談公事,夜貓生活要能成功改過來,首先是要向全世界宣佈你的計劃,以及下禁令:九點後一切電話訊...

20140928-歐錦棠--【七筆思議】一言棠:美麗表象

【七筆思議】一言棠:美麗表象 20140926 ■薇金菊只會一味依附其他植物而生長。 秋高氣爽,最宜郊遊,遠走山巒倚翠,逃避鬧市繁囂。大家去到郊外,或者都見過這個景像:眼前明明是一大片起伏的山林,卻恰似給一大幅以小葉植物所編織而成的天然絨布所覆蓋,看不見山林樹木的各式形態,取而代之是一體化的、連綿不絕的青葱茂密,隨着林木原先的高低起落而生長,只見叢林外在型態,卻難得一窺內裏真箇。果然山外有山、林內有林,遊人會讚嘆,大自然造化下又是一番美麗景緻! 大家見到的這種景像,是由一種名為「薇金菊」的植物所造成。 薇金菊是一種攀爬植物,它擁有幾項特質,首先,它生命力極強,即使被折斷,亦能夠靠折枝重生以幾何級數再生,非常命硬,且懂得伺機而活、鵲巢鳩佔,有時遇上山火,周遭林木盡毀,但由於薇金菊的根部深入泥土,所以很快又會「東山再起」而且迅速取代其他植物原有的位置;其次它靠風力傳播種子,所以往往能去到廣泛地區落地生根,那裏有土地那裏就有它們的影蹤,而且不怕出身低,再惡劣的環境,尤其是受到污染破壞的生態環境或荒廢農地等,往往是它們的樂土;最後,薇金菊並非本土植物,而是可能經由船旅貨運把種子從外地帶來香港。不過最重要的,是它會為野外生態帶來毀滅性的影響,因為薇金菊是攀爬植物,它只會一味依附其他植物而生長,由於繁殖茂盛,在極速時間內就覆蓋其他樹木,形成一片巨大的薇金菊網絡,盡情吸收所有養份,表面上它以美麗的外表與其他植物共榮共存,其實它卻阻礙了其他林木產生光合作用,因為得不到適當的養份而枯萎,或生長不良,內裏的千瘡百孔早已被表面的繁華假象所遮蓋,遠觀仍然翠綠盎然,但誰知美麗底下卻是苟延殘喘。 由於是外來「殖物」,薇金菊在本港並沒有天然敵人,所以助長它的迅速蔓延,除非以人工鏟除,把它們連根拔起,但過程之艱辛可以想像,加上必定引來反響,大抱不平:「薇金菊同樣是植物,應該擁有和其他植物一同生存的權利,而且它們也為自然界提供了製氧和景觀的實際作用,所以不應以其出身低微又眼紅它們生命力旺盛……」 這個地方無論任何事總有人出來「持平」,而持平的最新定義就是意見可以表達,但最重要不可製造爭端,添煩添亂。所以只好任由薇金菊蔓長增生,繼續以表面繁榮以蓋掩真實的枯萎荒涼。 【一言棠】 撰文:歐錦棠 除表演藝術,也酷愛文字、影像及武術,其文章往往一針見血。 歐錦棠

20140925-楊凡:睡醒了,就像花兒開了似的

楊凡:睡醒了,就像花兒開了似的 2014年09月25日 樓上畫家 家中有本《小學生蕭紅讀本》,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錢理群主編,張祖慶編著。封面上印着蕭紅的一段文字。開始這麼寫着: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書本不起眼地放在案頭三數年沒動,然而那段純樸天真的文字就像平日街道上的廣告牌,久而久之居然和我打起招呼做朋友。 看完電影《黃金時代》,三個小時的文化藝術心靈沐浴,完結時,銀幕重現蕭紅孩提時呼蘭河春天的美景,湯唯唸道: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 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都是自由的。 這不就是每天在桌面上看到《小學生蕭紅讀本》的那些文字?表面上充滿童真,充滿對生命和生活的欣悅。仔細再品嘗卻又帶着那般寂寞和些許無奈。 終場時,我哭了。 於是把書本翻到「他的上唇掛霜了」那篇,上面寫着: 郎華回來了,他的上唇掛霜了! 好寂寞的,好荒涼的家呀!他從口袋取出燒餅給我吃,他又走了,說有一家招請電影廣告員,他要去試試。 「什麼時候回來?什麼時候回來?」我追趕到門外問他,像很久抓不到的鳥兒,抓到又飛了!失望和寂寞,雖然吃着燒餅,也好像餓倒下來。 銀幕上湯唯啃嚼着馮紹峰方才買回來的俄羅斯麵包。人來了又走了,抓不到的,抓到又飛了,以為飽了,還是餓着。影片中的哈爾濱是如此頹垣敗瓦,卻又如此詩情畫意,影片中的述事既是如此真實,為何語氣又時而虛幻?其實事件不需十足寫實,只要感情可以彼此溝通。到底燒餅還是麵包都一樣吃在肚子裡,若是餓倒了下來,愛都是一樣。 於是看着這中國劃時代的才女淒美的一生,能不動容?從來也沒有看過中國影壇上如此細膩的描寫,一個女人浪漫的一生,解放的一生,文學的一生,尋愛的一生,悲慘的一生,或許最有看頭的,可以說是她放蕩的一生。 影片從蕭紅與表哥的私奔開始,詳細的寫出她情感的旅程經歷。一個男人換到另一個男人,汪恩甲蕭軍端木蕻良或許還有駱賓基。由一個城市換到另一個城市,北京哈爾濱青島延安西安東京上海武漢重慶最後來到香港。她是一個漂流者,也是一個脆弱的女人。似乎豐盛二字與她生活無關,她可能羨慕鄰家的女兒戴耳環、看電影,但是她卻有豐盛的寫作生命。 也有遇見自己喜歡的男人,得到後自然相濡以沫,但是才華永遠都是幸福的敵人。 也有遇...

20140926-沈旭暉:阿富汗新總統續當美附庸?

沈旭暉:阿富汗新總統續當美附庸? 2014年9月26日 經過數月疑似舞弊調查,在美國「調解」下,早已完結的阿富汗總統大選終於公布結果,由前財長加尼(Ashraf Ghani)當選總統,其對手兼前外長阿卜杜拉(Abdullah Abdullah)則被任命為「行政首長」(類似總理一職)。 雖然不少人視阿富汗總統為美國傀儡,但在過去十年,現任總統卡爾扎伊畢竟是有影響力的區域領袖,究竟其接班人會把國家帶往何方,對美國的外交政策又有何影響? 筆者月前曾和美國布魯金斯智庫的反恐專家奧漢農(Michael O'Hannon)談及阿富汗大選,他曾與卡爾扎伊多次面談,對美國的阿富汗政策有一定影響力,其分析也值得注意。他認為,卡爾扎伊任內後期顯示對美的不滿,只是其個人情緒,不代表阿富汗國策,因作為一個做了總統十年的人,卡爾扎伊已開始不能自控,行事愈來愈情緒化,也容易變得暴怒。由於十年統治也未能穩定局面,卡爾扎伊要找「代罪羔羊」,於是不斷批評美國,以圖獲得「獨立自主」的歷史名聲。但奧漢農指出,這些姿態都是多餘的,因阿富汗根本離不開美國。 華府角色更吃重 新任總統加尼曾在美國留學及工作,在美有龐大人脈網絡,而阿卜杜拉雖與印度關係較密切,但擔任外長期間,也和美國權貴建立默契,所以二人都是華府能接受的人物,也在競選期間保證簽署安全協議,這卻是卡爾扎伊千方百計逃避的。由於美國已成為他們兩人達成「分權協議」的推手,在未來阿國政局中,角色只會比卡爾扎伊時代更關鍵。 卡爾扎伊很抗拒美國找塔利班談判,害怕影響到他的重要性,故表面上相關接觸已暫停。但實際上,美方的外交布局自不會因一人而受影響。奧漢農表示,塔利班還會嘗試捲土重來,測試能否推翻新政府,但只要知道此路不通,便可能參與一次國內選舉練兵,這或會帶來政局根本改變。從此角度而言,只要新政府能挨過頭兩年,就可能出現新局面。加尼上台後,華府與塔利班溫和派的接觸或立刻恢復。 最有趣的是,奧巴馬雖宣布了撤軍計劃,但也留下尾巴,說假如被阿富汗人民「挽留」,也願意留下去。奧漢農相信,美軍不應完全撤出阿富汗,因美方會失去整個區域的槓桿,塔利班軍隊也失去忌憚。所以只要新領袖配合,奧巴馬就有可能改變政策,並得到下台階。何況一旦美軍完全撤離,也影響阿國本土經濟。事實上,如何服務境內美軍,一直是過去十年阿富汗經濟活動主軸。 ...

20140925-沈旭暉:「伊斯蘭國」是一個國家嗎?

沈旭暉:「伊斯蘭國」是一個國家嗎? 2014年9月25日 美國終於空襲敍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IS),媒體對是否應視之為一個「國家」,感到無所適從。從政治正確角度,這理應只屬阿爾基達一類的極端組織,無資格與世界各主權國平起平坐,自然也沒國家承認或與之建立外交關係,故不是一個國家。 然而,根據國際法對主權的其他理解,IS無疑初具國家規模。論實質控制的土地(既定國界),該組織囊括北伊拉克及東敍利亞大片地方,對境內固定人口實行有效「管治」,甚至將兩國邊界打通,已改變一戰以來的國際版圖。 顛覆慣例 挑戰國際 據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剛公布的「情報」,IS內部編制相當完善,領袖巴格達迪有兩名副手,分別負責敍利亞與伊拉克,下轄12名區長,還有政治、財政、軍事、法治、後勤、安全、情報及媒體等「委員會」,就像正常國家的不同部門。如此規模,起碼足以和本欄曾談及那沒有國家承認、但日常運作暢順的「納戈爾諾 —— 卡拉巴赫共和國」比擬。 大家只要模擬一名國外「聖戰士」投效IS的過程,便能明白這「國家」具一定組織力。他們進入IS前,一般被網絡宣傳吸引,這涉及精心操作的宣傳部;如何和各國人士交往,不可能缺乏實質外交常識和操作;入境有接頭人接洽,則涉及繁複的物流安排,如何翻譯、如何安排日常生活等,都要有章法。戰士獲分配物資與房屋,這些是社會部與後勤部的工作,也涉及不同層級獲不同待遇的法規。 他們參與戰鬥屬哪區及哪隊,得軍部統籌;是否獲分配往對外宣傳,則涉及人事考核。IS不可能來者不拒,戰士應表現出對教義的基本認知,這是宗教顧問和情報專家大派用場的時候。得到新物資如何分配,是財政事務;如何管治居民,則需要福利部。據說IS不是一味殘暴,也有對遜尼派居民派糖,嚴刑峻法下的治安甚至比從前更好。單純的激進組織,不可能迅速建立這些機制,有估計薩達姆政權的伊拉克復興黨殘餘分子,把國家組織帶入IS,這或是合理推測。 但與渴望國際認同的「納戈爾諾 —— 卡拉巴赫共和國」不同的是,IS要顛覆主權國家的「威斯特里發體系」,根本不在乎世界各國的承認。這和昔日的塔利班完全不同,當年塔利班治下的阿富汗,還得到沙地、阿聯酋與巴基斯坦的外交承認。去年,馬里的激進伊斯蘭分子搗毀名城廷巴克圖(Timbuktu),也是要北部分離立國,同樣嘗試爭取國際承認。 IS卻連國際承認也不爭取與不在乎,卻又...

20140924-沈旭暉:英國「全國分權」外交後遺症

沈旭暉:英國「全國分權」外交後遺症 2014年9月24日 蘇格蘭獨立雖然失敗,但英國政府承諾進一步分權乃勢在必行,連帶英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亦可能根據同一協議受惠。這樣一來,英國政體可能出現根本改變,其連鎖效應或會比蘇獨更深遠。 制度上,英國目前並非聯邦制國家,首相卡梅倫的「權力下放」(Devolution)改革乃由中央政府授權的分權,國家依然是單一制,權力理論上可以收回,和中國政府對香港常常強調的「我給你多少權、你就有多少權」異曲同工。不過,由於收回的可能性極低,而且蘇格蘭客觀上已享有其他英國地方不能享有的權力,亦有學者將之稱為「Federacy」(有譯為「不均衡聯邦制」,但嚴格而言有歧義),即國內某一地區享有比其他地區多的權力。 無論叫什麼名字也好,一旦英格蘭、威爾斯與北愛爾蘭亦獲「權力下放」,特別是連英格蘭也有本身的議會,雖然可以解決所謂「西洛錫安問題」(West Lothian Question,蘇格蘭議員能在英國國會表決英格蘭事務,但反之不然),卻可能引來連串新問題,例如外交後遺症。 一般相信,即使英國進一步下放權力,國防外交一類題目,依然交由中央政府的國會討論。問題是,以蘇格蘭為例,雖然不能直接辦外交,但相當活躍於搞不涉及主權層面的「外事」,像本欄日前提及蘇格蘭與中國商貿、文化關係的急速發展,便充分利用這空間。一旦「英格蘭議會」採用同一策略,與英國外交的主旋律有衝突,將帶來相當尷尬的局面。 騎劫中央 打亂布局 當然,這不是沒有先例可援。例如美國聯邦制的各州,亦負責對外經貿、招商引資等,並藉此發展國際網絡,但不可能「騎劫」美國;而聯邦政府所在的華盛頓特區,則被限制自治權力,以免出現混淆。日本的地方自治,雖然讓東京都有自治權,出現諸如釣魚島購島事件等「地方騎劫中央」的衝突,但東京都面積畢竟有限,只是全國一都一道二府四十三縣之一,起碼不會被當作全國意見。但權力下放後的英格蘭面積特大,代表英國核心,例如一旦自作主張在英俄、英中關係欠佳時邀請兩國領袖來投資,就足以打亂外交布局。 說到底,要是一個國家採取「對稱聯邦制」,而又不像美國那樣有五十個州,擁有首都的那一邦自然獨大,客觀效果上還是不對稱,例如塞爾維亞和黑山、捷克和斯洛伐克,都是解體收場;高度分權的波斯尼亞,亦靠國際調停才能維持統一。即使把首都抽出來,成員很少的「對稱聯邦制」還...

20140923-沈旭暉:「北極爭奪戰」之人口迷思

沈旭暉:「北極爭奪戰」之人口迷思 2014年9月23日 本欄日前由蘇格蘭獨立公投,談到未來可能出現的「北極爭奪戰」,內裏不少題目都值得深入探討。例如要「大北極」諸國數十年後發展成重要經濟體,目前有一個明顯障礙,就是那裏極低的人口密度。 筆者說過,加拿大一九九九年建立的努納福特州(Territory),以愛斯基摩人分支因紐特人為主體,總面積超過二百萬平方公里(連水域),陸地面積也有一百八十多萬平方公里,約等於四個法國,人口卻只有三萬,即每平方公里住零點零二人,是香港的三十二萬七千二百分之一。格陵蘭面積二百一十多萬平方公里,人口五萬六千,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零點零二六人,但這可能成為獨立國家。享有高度自治的法羅群島面積雖然小得多,但也比香港大,人口亦不到五萬,乃香港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七。 一旦格陵蘭與法羅群島獨立,努納福特登上國際舞台,而北冰洋冰川持續融化,新能源不斷被發現,除了定必吸引世界各國投資者,也會連帶吸引新移民。但以這些地方目前的人口規模,只要搬一座香港屋村的居民到那裏定居,立刻就會變成「主要族群」,相信當地人要面對極速吸納新移民、讓自身一獨立就成為少數族裔的局面,將會出現極大爭議。但只要經濟發展,勞動力就必不可少,相對可能的模式是像卡塔爾、阿聯酋等發現石油後的海灣國家那樣,大舉引入不能申請入籍的外勞,令常住人口充滿外地人,但只有當地人能享受資源帶來的高福利。 移民或威脅原住民 然而,與海灣小國不同的是,這些北極準國家或州份的面積實在太大,對自然人口流動執法實在太困難。當地從前被當作不適合人類居住,能抵受嚴寒天氣的愛斯基摩人與維京人適者生存,才成為主人。可是,一旦這前提改變,北極融冰後格陵蘭變成「沃土」,各地人口自然會向之流動,數萬原住民能否捍衞大片土地,實屬疑問。假如只是非法移民、合法外勞的個別挑戰,還不難處理,但要是其他國家有野心染指北極土地,暗中資助非法移民滲透,或以「保護本國勞工」為名故意挑起事端,危機或一發不可收拾。 目前,美國與俄羅斯均顯得對這些解凍北極土地很有興趣,但兩國本身已是北極國家,興趣頂多集中於資源爭奪及航道保障,不會變成對土地的赤裸裸野心。可是,對中國和印度這些新興大國而言,原來接觸不了北極,就必須在友好的北極國家建立據點,此所以之前中國企業在冰島租地,會被解讀為疑似戰略基地。格陵蘭未來為了發展,卻無足夠勞動力...

20140922-沈旭暉:中國對蘇獨的兩手準備

沈旭暉:中國對蘇獨的兩手準備 2014年9月22日 蘇格蘭舉行獨立公投,結果留在英國,中國應該怎樣反應?雖然一些中國網民以英國相信「西方普世價值」陷入分裂危機而暗爽,但主流意見還是直覺相信,由於中國強調反分裂,憂慮西藏和新疆等地的獨立運動受到鼓舞,自然也不希望蘇格蘭做分裂英國的「壞榜樣」,所以情願英國保持統一。 中國的官方立場一貫是「不評論別國內政」,但月前李克強訪問英國,除大派合同、「成功爭取」與英女皇合照外,還說了句:「我們歡迎一個強盛、繁榮以及統一的英國」,算是對蘇獨問題的暗中表態。公投結果公布後,《大公報》有一則標題為「脫英失敗,符合中國預期」的報道,似是為中國「站對邊」感到鼓舞。 然而,假如投票結果是蘇格蘭成功獨立,相信中國同樣會表示歡迎,立刻承認蘇格蘭之餘,官媒亦會舉出另一些事例,論證中國「站對邊」。這次力主獨立的蘇格蘭首席大臣薩蒙德雖是名副其實的「獨立分子」,卻也是相當務實的政客,很懂得利用蘇格蘭在國際社會活動的能量,建構和英格蘭不同的身份認同。他近年旗幟鮮明地親北京,一直打「中國牌」抗衡倫敦;而無論蘇獨與否,中國也樂於與之建立緊密關係,對英多一張牌可打。雙方的默契,可能大出一般人意料之外。 薩蒙德就任蘇格蘭首席大臣以來,曾先後四次訪問北京,每次都為蘇格蘭企業簽訂大量合同。中國自然對蘇格蘭的能源最有興趣,蘇格蘭也對中國大舉輸出三文魚、威士忌︵據說北韓領袖金正恩支持蘇獨,就是由看中威士忌開始︶。薩蒙德為了對北京示好,曾拒絕會見達賴喇嘛,鼓勵蘇格蘭大學函授漢語,並就英國政府拒絕向三名孔子學院中國老師發簽證而向內政部抗議,說那決定「荒謬」。 為什麼北京不擔心與蘇獨分子往來,會鼓勵自身分離主義運動?須知薩蒙德是識趣的人,認同中國政府那「不能照搬西方一套」的理論,表示爭取獨立須獲所屬中央政府同意,蘇格蘭的案例不能跟台灣與西藏相提並論。也就是說,即使蘇格蘭成功獨立,只要薩蒙德立場不變,反而可以成為北京的「反獨」盟友。 何況中國也明白到,現在不再是中央政府說了算的年代。例如南蘇丹從蘇丹分裂,就令集中投資在蘇丹中央政府身上的中國受到一定影響;日本就算一個東京都知事究竟是反華還是親華或知華,也作出大量日本中央政府才會做的外交行為。所以在過去十年,北京逐漸確定「分散投資」的外交原則,加強對各國地方政權、「次國家」政體的拉攏,和各國那些州長、州議...

20140919-沈旭暉:蘇格蘭獨立投「No」:失去「北極大國」之路?

沈旭暉:蘇格蘭獨立投「No」:失去「北極大國」之路? 2014年9月19日 蘇格蘭獨立公投終於舉行,無論是統派、獨派,都在評估獨立對經濟的影響,但假如單單計算目前的數據,無疑是短視的。在此刻的國際地緣政治,蘇格蘭位處歐洲最邊睡,彷彿只有和英格蘭同居、或與歐盟整合這些出路,也不具備全球影響力。但假如未來數十年,出現天翻地覆的新地緣政治格局呢? 美國地理學教授Laurence Smith年前出版了《2050人類大遷徙》一書,預言在地球急速暖化後,北極圈會成為人類新的發展重心。這是因為在已發展地區,資源接近耗盡,天氣也越來越熱,未受污染、天氣改變後的北極,反而變得宜居。北極圈、北冰洋天然資源豐富,卻尚待開發,融冰後開發成本大大降低,必會吸引各大國爭奪,就像上世紀爭奪波斯灣、非洲石油一樣。加上當北極沒有冰,這就是一條全新貿易航道。Smith預言北極各國在2050年時,會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與美國、歐盟、金磚國家平起平坐,而這並非只是一家之言。「北極大戰略」已成為學界新興熱點,中國對此尤感興趣。 昔德蘭群島變成「北極新加坡」 只要我們拋棄常用世界地圖,改為把北極放在中心,即能前瞻全新的地緣政治圈。把北緯60度以北的地方列入「大北極區」,裏面的國家就是當然成員,目前包括9國:美國、加拿大、俄羅斯、冰島、挪威、瑞典、芬蘭、丹麥,還有憑蘇格蘭昔德蘭群島剛剛交接的英國。這地區的政治格局,近年已默默起革命,不過我們鮮有關注而已。像1999年,加拿大成立努納福特州,主要居民是愛斯基摩人分支因紐特人,總面積超過200萬平方公里(連水域),約等於四個法國,人口卻不夠三萬,似是準備以「原住民牌」爭奪北極資源。面積和人口規模都差不多的格陵蘭在2008年舉行公投,變成丹麥自治體,全面邁向獨立之路,解除稀土開採禁令,已直接加入國際資源競賽。位於北極圈邊睡的丹麥自治區法羅群島、芬蘭自治區阿蘭群島,出現經濟誘因後,獨立的可能性亦很高;甚至連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也出現零星本土運動。早前中國商人在冰島租地,被懷疑是建立基地,中國駐冰島大使則疑似被間諜罪拘捕,無論內情如何,都反映極北之地已不平靜。 英格蘭本部遠離北極,蘇格蘭卻能算進「大北極圈」,其最北部的昔德蘭群島、奧克利群島等,本由北歐人聚居,15世紀才併入蘇格蘭,親英派就慫恿它們自行公投,拖蘇格蘭後腿。但只要蘇格蘭保住這些極北島嶼...

20140918-沈旭暉:蘇格蘭與歐盟—獨與不獨之間的空間

沈旭暉:蘇格蘭與歐盟—獨與不獨之間的空間 2014年9月18日 蘇格蘭獨立公投在即,除了蘇格蘭人怎麼想這個「本土問題」,大家也得思考這次公投在國際關係的地位。自從出現歐盟,歐盟各成員國內部的分離主義活動,就身處在「超國 — 國家 — 準國家」這三層互動,令獨立與不獨立之間,可能出現新的模糊空間。 想起十年前,西班牙巴斯克自治政府主席JuanJoséIbarretxe Markuartu訪問牛津大學,被學生問及巴斯克人還會否以恐怖襲擊爭取獨立。他當時大致這樣說:「主權國家在全球化時代的地位已完全不同,從前爭取獨立因為別無選擇,現在有了歐盟,只要它能接納我們為特別成員,西班牙的主權獨立性就會被拖低,「拉上補下」,比形式上的獨立更有價值。」當然,這不代表巴斯克獨立運動式微,但起碼整個歐洲的「分離恐怖主義」已走進歷史。 問題是,十年過去了,歐盟持續擴張,從金融風暴可見,也算弱化了希臘一類國家的自主性,卻未有如這些分離主義者所願,給予其明顯特殊待遇。在歐盟內部,確是容許特殊性的,個別政策會給予個別成員國豁免,成員國的自治區也可申請離開,例如丹麥的格陵蘭;或簽署額外條款保障其自治性,讓部分歐盟法律不適用,例如芬蘭的阿蘭群島。 新會員制或解部分問題 然而,那些地方不會有獨立身份,也不會有正式代表(除了歐洲議會內有少數次國家代表,例如蘇格蘭)。這不同於一些不涉及主權的國際組織(例如世貿),會給予諸如香港的地區正式成員地位;也與一些政府間組織(例如北歐理事會)不同,會給予諸如格陵蘭、法羅群島等「副會員」地位。 假如歐盟建立一種新會員制度,讓一些不是獨立主權國家的行政單位,擁有獨立代表席位,並在個別議題上毋須經所屬國家政府,可直接與歐盟交涉,這又是否可行?對蘇格蘭、巴斯克和加泰羅尼亞等地而言,爭取獨立,既有身份認同問題,也有實質經濟考慮。 若果身份認同能通過歐盟的「特殊獨立成員」部分解決,經濟稅收、社會福利等議題,則由所屬中央政府予以進一步分權,再配合歐盟給予的特殊政策,分離分子爭取獨立的意欲,可能大為降低。因為獨立畢竟是有風險的,不可測的短期經濟波動,社會可能持續撕裂的後遺症等,都是目前蘇格蘭「統派」的主要宣傳口徑,一旦獨立的誘因被部分解決,對一般害怕不可測性的民眾來說,上述理據就會增強。 說到底,這次公投只有單一問題,便是「蘇格蘭應否成為一個獨立...

20140917-沈旭暉:李香蘭的後半生:嘆為觀止的國際人脈

沈旭暉:李香蘭的後半生:嘆為觀止的國際人脈 2014年9月17日 李香蘭病逝,媒體集中回顧其上海灘歲月,對她的戰後生平輕輕帶過,其實那數十年同樣精采。我們不妨用「圈子論」,分析李香蘭後半生的國際人脈,從中可見她的國際視野、外交手腕,都不容小覷。 1. 「美國圈」。李香蘭回日後,就以到美國發展為目標,由於美國軍官認識中國的教材,就是李香蘭的電影《支那之夜》,不少在日軍官都願意幫助她。最後她成功出國,演過美國電影、舞台劇,和法國傳奇歌后Edith Piaf一起學習英語,與差利卓別靈交好,曾和荷李活影帝尤伯連納約會,而尤伯連納當時以半虛構的東方身份行走江湖,二人一拍即合。最後,她和美籍日裔雕塑大師、和印度總理尼赫魯外甥分手不久的野口勇結婚,似乎一度希望長留美國,只是適逢麥卡錫時代出現,才令這位「疑似間諜」被逼離開。 2. 「外交圈」。李香蘭第二任丈夫是日本外交官大鷹弘,令她開始接觸各國政要,而且努力改造自己為西化精英,例如曾在日內瓦學習社交舞和法語。她很懂得以自己的背景交友,像後來的美國駐華大使駱德,在日內瓦時,就通過其中國妻子和李香蘭混熟。李香蘭的夢幻婚禮則在緬甸進行,當時大鷹弘在緬工作,二人密友包括了緬甸最高領袖、神秘的奈溫將軍。由於奈溫曾受日本特務機關訓練,對日本頗有感情,李香蘭的明星身份就派上用場。 3. 「戰地記者圈」。李香蘭從日內瓦回日本後,搖身一變成為電視節目主持。節目原來只是《都市閒情》那類婦女時段,她卻把內容「微調」為介紹國際大事,經常親赴前線,據今天定義,就是「戰地記者」了。這段經歷,讓她超越了打滾慣的精英圈,接觸了到另一個世界,例如獨家採訪當時全球最著名的女恐怖份子──日本赤軍領袖重信房子,就讓她得到「電視個人大獎」;又訪問了名噪一時的巴勒斯坦「劫機女英雄」Leila Khaled,深入越南、柬埔寨等戰地,逐漸得到左翼圈子的獎聲,也吸引了政界領袖請她從政。 4. 「議員圈」。1974年,李香蘭當選國會議員,屬自民黨田中派,因女性身份,也與社會黨領袖土井多賀子為友。李香蘭的政策重點,就是外交:她前後擔任議員十八年,後期出任國會外務委員會委員長,已算「外交領袖」。她當選時,全球注視石油危機後的中東,她即專攻中東,加入了自民黨亞非問題研究會、跨黨派的「日本巴勒斯坦友好議員聯盟」,而在戰地記者生涯中訪問巴勒斯坦高層、改了阿拉伯名,就成...

20140918-姚崢嶸--What we are reading:呃like科學研究

What we are reading:呃like科學研究 10:50 28/9/2014 ■《How Not to be Wrong》 「研究發現:桌子亂糟糟的人創造力更強!」、「女性名字的颱風,破壞力較男人名的大!」、「飲牛奶致癌!」 出人意表的研究,是社交媒體上最廣被「喜愛」和「分享」內容之一。研究皆建基統計,但英諺有云,統計乃世上三大謊話之一,照單全收前,宜停一停,睇一睇。 (1)一人樣本 「牛奶是給牛飲的,不是人飲的——癌症康復科學家勸人戒奶。」這是英國某報標題。細讀內文,這科學家的本行是地質學,以自身戒奶抗癌經驗著書。文章似是鱔稿,但只看標題的讀者,已急不及待share了。 (2)效果的強弱 很多「保健食品」聲稱「可以提高新陳代謝,燒脂減肥」,對好食懶飛人士無疑是神蹟。問題在廣告「留白」部份——提高多少?燒幾多脂?學術研究必須清楚列出關鍵數字,但傳媒為呃like、商人為賺錢,往往選擇性披露。 可惜,世上沒有不勞而減的肥:平常人靜止狀態時每分鐘耗1卡路里,藥物只會在一段時間內提高至1.05,即使吃一萬年也不能減磅;相比之下,慢步每分鐘耗3卡路里。換言之,吃藥不燒脂,倒會燒錢。不過,廣告商沒騙你,可以就是「可以」嘛!我的獨門減肥秘方是吃冰,因為水沒有熱量,而身體融冰及把水暖到體溫都耗熱,可以減肥! (3)統計顯著性(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學過統計的朋友都知道,一般研究的置信水平(confidence interval)定在95%。這看似是很高要求,但亦表示每20個研究,就會有1個(5%)結論錯誤地被接納。理論上,以下情況有可能出現:有人嘗試證明吃M&M朱古力豆可治療癌症失敗,但分開試驗二十種不同顏色的M&M後,發現「紅色M&M可治癌」! (4)無中生有的因果關係(False Causality) 曾有研究「證明」癌症病人較喜歡吸煙,後來當然徹底被推翻,但起碼兩者有關連,只是因果掉轉。在大數據年代,不論有無理論根據,隨時都可做大堆統計分析,難保不會在漁翁撒網下,撈到無厘頭結論,例如有學者發表一個戲謔研究,以數據「證明」一條死三文魚的磁振造影,可以推斷人的情緒狀態。 (5)按摩或折磨數據 研究者也是人,若果辛辛苦苦做了大輪工夫,結論卻僅僅跌在可接受置信水平之外,難道...

20140928-葉一知:隨筆:警察

葉一知:隨筆:警察 http://yipyatchee.blogspot.hk/2014/09/blog-post_27.html 10:49 28/9/2014 (筆者按:這篇文早在七月二日後便想寫,但一直沒有時間,後來主場結業,就更加冇心機寫。趁這兩天的激情,一口氣寫下來。) 有沒有想過,警察是什麼一種群體呢? 某術數描述過一種星,本身沒有吉凶,是凶是吉,得看它與什麼星共存。遇上吉星,這夥星便呈吉;遇上凶星,這夥星便呈凶。 警察,這是這夥星。 警隊屬於紀律部隊。紀律部隊強調的,自然是「紀律」,越有紀律的人,自由意志越弱(或越要放棄)。所以,藝術家大部分都欠紀律,因為創作需要最大的自由意志。紀律,最大原則就是服從,不問緣由,不問對錯,最重要的,只有服從。即使你不認同從事紀律部隊便要失去自由意志,但全世界的紀律部隊,就是訓練服從。 紀律部隊當中,最難定吉凶的就是警隊,因為警隊負有最多「除暴安良」、「維護社會秩序」的職責。而且,為了充分發揮他們這方面的職能,只有警隊才配以重裝武器,可以動用的武力最大。 但正因為警隊可以使用高規格武力,所以最容易淪為當權者的政治利器。若當權者善,那麼警隊就偏向善,若不幸當權者壞,警隊就會淪為凶星,變成打壓市民的工具。因為警隊,最重要是服從。 香港的警隊,曾經是當權者的打壓工具――貪污、收片、欺壓市民、壓榨貧民的血汗錢,因為當時的港英政府,其實也很壞,他們只想從香港得到利益,而不想把這個地方管好。直至六七暴動後,英國改變了施政方針,亦即進入麥理浩時代,大搞「香港節」,建立香港人自己的身份,並針對警隊的貪腐,成立廉政公署。這時的港英政府,雖然還是集權,是殖民主,但相對而言仍是善的(你無法否認,這個時期的殖民主一定比今日的中共政權善)。當權者變善,警隊就變善,八九十年代有很多視警察為社會英雄的電視和電影,就是最好的側寫。這個時代的警隊,肯定是香港史上最好的。 回歸後十多年,我仍然相信大部分情況下,警察尚是善的。但很明顯,自從曾偉雄上台,警察的善光已慢慢暗淡,到梁振英上台的兩年,受凶星影響,警隊也慢慢轉變為一夥凶星。 這就是警隊的本質:服從,性質受當權者的善惡影響。因此,你希望說服警察站在示威者一方,是非常天真的想法。當權者既有心利用警隊維穩,你覺得在訓練時,當權者會不會加入洗腦課程?會不會有意無意...

20140928-余若薇:禁制不了的民主盛宴

余若薇:禁制不了的民主盛宴 10:49 28/9/2014 反佔中行動搞手,先有周融後有何君堯,這位香港律師會前會長日前警告,由於七成律師行位於中環,一旦認為佔中嚴重影響其運作,可向法庭申請禁制令,阻止佔中行動。 和平佔中運動發起人之一戴耀廷解釋,佔中參加者最有可能涉及「在公眾地方造成阻礙」、「非法集會」兩項罪行,只要行動和平,初犯者大部分判罰款及緩刑,但若罪成,會留刑事紀錄。假設法庭認為有理據而頒禁制令,他會進一步向參加者說明法律責任,各人自行決定去留。 罷課、佔中,需要參加者深思熟慮,明白參與公民抗命的個人犧牲多少,決定是否為理想而從自己的comfortzone走出一步。 在學時,我未試過曠課、走堂、罷課,從事法律工作及後來當議員,我更不會過馬路衝紅燈、遲交稅,循規蹈矩一輩子,連通宵不睡或參與露營都不是我杯茶,今次走出comfortzone,參加佔中,有心理準備付出代價。 連七十四歲健康欠佳的中文大學退休講座教授關信基都考慮佔中時,我希望更多香港人想一想,是什麼驅使一些比我更平和的謙謙學者都不能袖手旁觀。 有些人潑冷水,無論罷課或佔中,都不可能令中央收回政改篩選方案。關教授就說,現實中受中央掣肘,但做個「自由人」很重要,切勿放棄追求理想,中大百萬大道一萬三千學生罷課感動了他,相信香港仍有希望。 香港人尚未能享有民主,但如果連自由意志與理想都輕易放棄,因厭倦或消極而認命了事,就正中掌權者下懷。 即使警方、法庭禁制得了一次公民抗命行動,亦禁制不了香港人一代接一代爭取民主普選的決心。 [余若薇]

20140928-馬傑偉:修心

馬傑偉:修心 10:48 28/9/2014 【明報專訊】香港的哀愁,在於深層的情緒困擾。一個進步的文明都會,回歸一個保守政權的強硬管治之下。學生愈進取,愈嚮往自由、民主、人權,他們就愈容易受挫敗的打擊。社會撕裂,一個香港爭取文明制度,另一個香港臣服於中央集權。兩個香港在爭鬥,人在狹縫之中,東拉西扯,受盡情緒折磨。 一個三十出頭的青年,接受香港的自由教育,卻身處中資大機構,看盡裙帶關係,有權就有錢,大陸巨頭的親屬,可在香港橫衝直揰,凌駕公司所有程序。她所面對的現實,與她的信念背道而馳。行山友之中,有個退休長者,腦筋靈活;在郊野公園的山頭,他拋出一個大問題:今天罷課示威的大學生,接受西方的公民價值,如何面對中國式的人治體制?這是一個「時代問題」,社會倒退,逐漸接近大陸那一套,你卻相信人權與自由這一套,畢業之後如何在香港生存?前幾年,香港人還有一國兩制的幻想;這一年,2014,幻想破滅,就在政改一役,赤裸見到,強權與偽術,盡在眼前。 亂局之中,個人如何自處?其一,識時務者為俊傑,走入制度,謀求個人生存與最大的利益。其二,信念與現實每天撕磨意志,做一個痛苦的異見者,長期掉進激忿與沮喪的情緒深谷。我自己也在這個心理鬥爭的狀態。修心,今天是求生之法,拒抗強國的威逼利誘,避開情緒錯亂的漩渦,保持樂觀生活的希望。香港如何、中國如何,有誰可以洞悉將來呢?保住自己、堅持信念,可能是亂世修心的基本。 [馬傑偉]

20140928-塵翎:剩下就是我們的事了

塵翎:剩下就是我們的事了 10:47 28/9/2014 【明報專訊】外國朋友關心香港前途,頻頻來信問,最近局勢愈見緊張,其中一人更夜半傳話,他猶記得小時候看電視新聞看到廣場清場,「歷史會重演嗎?」餘悸未了,局外人尚且如此。 歷史會重演嗎?絕無人能預知。就算當權者也沒法保證什麼。因為在人治的國度,人是最難掌握的。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尤其人道災難,往往是一種偶然的爆發,縱能追溯遠因,也無法計算瞬間的緣起。 有人曾問歷史學家余英時,某黨何時壽終。他也只答,終有一天,但現在氣數未盡。連史家也訴諸「氣數」,可見歷史的因緣起滅還是有深不可測的玄妙、神秘之處。 既然還沒有妥善的制度防止覆轍重蹈,防止人治逸出常軌,別無他法,且就讓事情再來一次的恐懼,來克服一切。 一個十二三歲的中學生,也懂得說「知道你最驚學生,所以我走出來」。這種早慧,只能來自最純真的心靈。 換句話講,朋友,你驚歷史重演,你估佢唔驚呀?! 前人走過的路不冤枉,前人的血不白流,雖然老有本土激進者說要跟北方完全切割才能成就大業,但香港面對的是同一政權,當年廣場上的學生們,難道不是已經預演了一種犧牲與理想嗎。連中學生都知道的「恐懼」,正是來自他們的死亡。這種純真力量的大死亡,也壓在幾代當權者心上。(否則不會如此大規模打壓悼念與平反活動。) 這種對歷史重演的憂心與恐懼,卻成了某種保護傘,使運動得以無傷走到此階段。也惟願繼續守護。剩下就是我們的事了。 [塵翎]

20140928-何雪瑩--生活達人:看不見的控制,說清楚

生活達人:看不見的控制,說清楚 10:46 28/9/2014 【明報專訊】訪問曾金燕是我的主意。 編輯說做個人物訪問,談談當下香港社會形勢。 近幾個月這些訪問從來不缺。 我的想法是我不想再重複訪問學者,我想找的是兩種人:一是普通不過卻有代表性的尋常百姓,二是並非在香港土生土長的人,看他們會否旁觀者更清。 我想起來港兩年攻讀博士的曾金燕。 生活在香港的我們,也許並不理解我們的對手共產黨的招數和套路。 金燕和前伴侶胡佳長年在內地,堅持維權抗爭運動,每天跟國安、國保和國家機器的暴力發生第一身的角力,她的看法也許對大家有啟發。 維族學者囚終身判給誰看? 訪問是在星期三黃昏進行,那時罷課進行了一半,學聯還未佔領添美道和公民廣場。我見到金燕時,她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每次見面個子瘦小的她都充滿巨大的能量,我無法將Twitter上控訴國安如何干擾她女兒日常生活、車被刑事毁壞的推文,跟眼前的女子連在一起。 上周維吾爾人伊力哈木被判終身監禁,全球嘩然。這樣一個多次公開講反對分裂國家的溫和維族人被判分裂罪,難怪有國際媒體說中共在製造中國版的曼德拉。我跟金燕談起伊力哈木,我說,此時伊力哈木重判,讓我無法不想起近來中共也屢次在香港強調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 金燕說:「有種說法是(伊力哈木的)判刑不是判當事人,而是判給別人看?尤其這個時間是判給誰看呢?」她頓了一頓,看着我。 「當然也有人說只是他們(當局)沒有想那麼多,從維族人的角度來看,少數民族判分裂罪裏他算是輕的。如果是所謂的正常水平,是死刑,已經以法律的名義處死了這麼多。許多當事人沒有律師,沒有見家人,判刑都不知道。從他們(當局)的角度對伊力哈木已經是寬容了。」 暴力與非暴力 「伊力哈木在日常生活裏是個很溫和、很有生活趣味的人,他一直努力跟漢族朋友溝通,是個很難得可以維漢溝通的橋樑。他自己身上就體現出這種融合,他骨子裏是維族人,也接受了(漢文化的)高等教育,很懂漢人文化,很懂我們。像他這樣理性溫和的人都要判刑,即是說逼迫大家要用暴力了,這是最糟糕的情况。紀錄片《對話》裏附有小片段,有對伊力哈木的採訪。我們在和導演及王力雄等人的交流過程中,都擔憂一種趨勢,即使伊力哈木這樣溫和的人,在維族的群體裏也日益變成邊緣。當更多的維族民眾失去耐心,不相信政府政策,(而政府也一直欺騙公眾);當...

20140928-陳載澧--學與教的思與行:學游泳的故事

學與教的思與行:學游泳的故事 10:45 28/9/2014 【明報專訊】我這個人大概不十分聰明,生平雖涉獵過不少領域,但多是長大才尋蹤學懂。游泳便是一例。 小時家裏有一個姨娘,是游泳健將,我們到海灘時,多是跟她一同去,她總想教懂我們游泳。那天,她先讓我學浮水,讓我仰面躺在水中,她的手托在我的腰背下。過了一會,她說﹕「那不是很好嗎?你在浮喇!」 「當然浮,你托!」 「不!你自己在浮呢。你看,我的手早已拿開了。」 看到她的手在空中揚,不知怎的,臉孔兩旁的水便往鼻孔裏湧,眼前都是綠澄澄的水,張口要,骨碌骨碌便喝了幾口,鹹鹹的,而且更從鼻孔吸進去,要嗆咳了,灌進去便更多,直至那一雙手狼忙地把掙扎中的我提了起來。 多年後,進了大學。我運動還算不錯的,籃球、乒乓球都算是校隊隊員,就是游泳仍是完全不懂。在大學裏認識了幾個新朋友,志趣相投,便常走到一塊,或互動學習,或行山聊天。到了一年級後的那一個夏天,更常常結伴到海灘去;那是在中灣,在那裏,當時港大舊生會還有一個泳棚。 到了海灘,他們在岸旁一會舒展了筋骨之後,當然便會嘩啦嘩啦游了出浮台。要是他們還在海邊流連想陪伴我,我也不好意思,一股勁催他們游出去別要管我。 但是,一個人站在淺水之處「湧湧」,又有什麼味兒。於是自己想,怎樣才可以學懂游泳。 呼吸浮水 首先想到呼吸問題,忘不了以前嗆咳的苦!……我知道,終歸鼻子還是大部分時間要在水裏,只是偶然有些時間上來吸一口氣。是的,先要克服頭臉在水底下的那種恐懼。 於是我先在水面深深吸一口氣,然後俯身把臉孔埋到水中,按照同學們提過的辦法,慢慢地在水中撲、撲、撲地呼出氣泡,大致把氣都呼完後,才把頭抬起來再吸氣。最初是一次,慢慢學懂了頭部在水面上上落落,吸氣呼氣。終於,不再覺得水那麼可怕了。 接下來,我知道先要學浮水。我也從中三學的物理學或更早便知道,人的身體密度比水要低,應該是能浮的。……但是先不要仰面浮,而是俯身浮——大自然裏已有大大小小的波浪,身旁還會有擁「水泡」的小孩踢水的驚人浪花;水往低流,一旦淹過鼻孔,便會沿鼻孔灌下去;俯身浮游,反正鼻子已在水裏,只要老早下定決心暫不吸氣,便沒有危險。 於是便站在深約胸腹之間的水裏,吸了一口氣後,便「嗚啦」一聲往前一撲。果然,身體在水中搖晃了一兩下之後,便真的穩穩當當浮在水上。當然,我沒獃多久,便連...

20140928-程展緯--黃馬褂:黃馬褂——學習篇

程展緯--黃馬褂:黃馬褂——學習篇 10:44 28/9/2014 【明報專訊】黃馬褂是一種靠人事關係而得到的職位,不同工種的黃馬褂的共通處就是得到老細特別照顧,處處體諒。最近,我以藝術創作作藉口,和其他黃馬褂一樣拉扯關係進入一間大學當保安員。嘗試以保安的崗位,藝術家的眼睛觀察日常,並在此欄與大家分享,深想一層,職場上每個崗位都應該是黃馬褂,勞資關係本來應有的面相。在此感謝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同事的串連及過程中的體諒,希望這次介入能在其後《十日節》中提出社會創新的另一可能方向。 終身學習 繼《一星期保安》後,今次我加入了另一間相對有規模及嚴謹的保安公司,除了基本的保安證書外,還要讀「平安卡」、急救證書和自動體外心臟去纖維性顫動法課程(AED)……要40元一粒鐘的崗位擁有拯救你的生命技能,人命實在便宜。我因為黃馬褂,入職前只須考獲平安卡,其他證書課程則可留在試用期內完成。我成為校園裏少數不能給你急救的保安員。我報了St.John的急救課程,資歷厚的同事們笑說應報紅十字,雖然辦證時間較長,但考試較「鬆手」,又有師兄向我說St.John現在鬆手得多了,否則走晒客……不知不覺,重溫了大學選科時的情景。 平安卡課程 按有關規定,要取得平安卡必須完成最少7小時的課程,並通過考試及格才能得到,平安卡課程在市場競爭下,百多元就可報讀,時間也當然維持最低要求的七小時,同班同學大半志願是想當地盤工人,少半是保安員。老師按規定在七小時內把所有指定內容以機關槍的速度讀了一片,配合PowerPoint的閃光,播放赤裸裸血淋淋的照片——不同機器引至的斷指、沒戴眼罩眼球中釘圖、錯戴降傘式安全帶導致下體爆裂照片……(高清無格)。一班草根成年人異常沉默地困在一個洞穴裏,好像受傷的獅子和中箭的鷹在暴風雨中共渡時艱。 停火 機關槍教書過程曾停過三次火,第一次是一個職員走進課室,要求同學逐個逐個出來在班房前影證件相,效率超凡,未考試已幫你做了證。我拍照時刻意把口半開,面前的資深人肉攝影師處變不驚,問也不問就照拍!證件相的功能只須證明你是一件人肉而未熟。 第二次停火是午飯後播有關職安健影片,故事有愛情線,好似Rejoice洗頭水以愛情包裝,職安主任成為美女暗戀對象。 第三次停火是我最喜歡的,老師教我們試戴降傘式安全帶,可惜當日下雨,否則我們就可在天台的兩米高台上跳下,...

20140928-高重建:島國的不變應萬變

ryuv sken:島國的不變應萬變 10:44 28/9/2014 【明報專訊】說來有點大鄉里,從事遊戲業十五年,上周才第一次出席東京電玩展(下稱TGS,TokyoGameShow)。 相對於香港同事對出差大陸的回應總是「確實有需要時就會去」,到東京出差,同事的想法永遠是「快點找些需要給我去」。成人之美,往年參觀TGS的機會我都讓給同事。 雖然都是做遊戲,但此遊戲不同彼遊戲,過往手機遊戲與其他遊戲基本上是兩個世界,才是一直沒去TGS的主因。以前TGS以家用遊戲機作品為主,可攜掌機遊戲為次;手機遊戲,可謂難登「大雅之堂」。 手機遊戲收入急升 但這現象近年急速改變。從商業層面說,過往屏幕愈大,市場規模愈大的簡單邏輯早不適用,相反,手機遊戲是遊戲業近年唯一增長的版塊,而且是急升,領頭作品的收入能把絕大部分的家用遊戲都比下去。其次,遊戲在家用機、電腦和掌機才有良好體驗的情,也隨智能手機和平板的冒起而改變。現在我的iPad,無論是運算速度、分辨率和儲存量,都比我的電腦要強。因此今年TGS展出的手機遊戲達500多款,把其他平台完全比下去,也就不難想像。 倒是過往的日本合作伙伴,讓我到過東京十多次。雖然上一次出差東京,已經是六、七年前的事,這次多年後重訪,一切都是如此熟悉,跟香港的到處拆、搬、建,不去旺角半年就感覺陌生,大相逕庭。從機場一路走來,新宿歌舞伎町,住過的酒店、喜歡的食堂、常去的棒球練習場,甚至是酒吧外隨意擺放的長,都跟印象中一模一樣,到處Dejavu的感覺。 遊戲不變,是罪 這種穩定,不單是體現在硬件而已。但見街道整潔如昔,電車秩序依舊。拜訪十多年的老朋友,大部分工作沒改,辦公地址不變。回訪至愛的手打拉麵小店,店東兩老依然低頭做麵,彷彿東京的時空凝住了。 然而對於瞬息萬變的遊戲市場,不變,是罪。的確,2007年智能手機起掀起的革命,日本由不接受iPhone、Android,依然故我的使用特有手機甚至特有制式,到被美國的兩大智能手機平台完全主導,一度讓這遊戲大國的廠商無所適從,不但缺席世界的大舞台,甚至連針對本土市場的作品都乏善足陳。 但好樣的日本,以慢打快,憑創意、美術、動漫作品各方面的深厚底子,不到幾年就適應了新的平台,開發出Puzzle&Dragon等大熱作品,帶動日本超越三倍人口的美國,成為全球Android...

20140928-對談現場: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曾鈺成梁國雄對談《廿一世紀資本論》

對談現場: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曾鈺成梁國雄對談《廿一世紀資本論》 10:42 28/9/2014 【明報專訊】魯迅曾在《野草》中寫過一篇短故事,名為〈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故事講述一名被主人剝削虐待的奴才,天天向人訴苦。他向聰明人說自己的苦,聰明人聽與他同聲一哭,安慰他一句「你總會好起來的」,就撤了。後來奴才又向人訴苦,說自己住的破房連窗也沒有,那人聽大叫「混帳!」,奴才嚇一大跳,心想這人一定是傻的。傻子要為奴才討回公道,走到奴才的房外,動手就要砸那泥牆…… 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ThomasPiketty)的700頁巨著《廿一世紀資本論》(CapitalintheTwenty-FirstCentury)就像那砸泥牆的拳頭,撼動了全球資本主義體制。該書首要論點是,在資本主義邏輯下,資產回報率高於經濟增長率,資本只會愈益集中在最富有的少數人之手,造成愈加嚴重的貧富不均。此書自出版後,影響一如漣漪擴散自西至東,當然包括奉行資本主義為圭臬的香港。中大通識沙龍特意邀請兩位立法會的少數讀書人和(前)馬克思主義者曾鈺成和梁國雄就本書對談,掀起了學界一片「撲位」熱潮,偌大的演講廳鋪滿了年輕學子,個個引頸以待。 19世紀還是21世紀的資本論? 一開場,主持人蔡子強問到,馬克思主義對其人生有何深意,而當下又如何看待馬氏思想。曾鈺成說,在他學習馬克思主義時,主要包括三部分: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馬氏的哲學如辯證法、唯物論,作為分析事物和問題的方法一直都沒有過時,並有現實意義。然而,後兩者在歷史中也沒取得多大成功。他提到回歸前接受匈牙利記者採訪,對方跟他說,「馬克思主義係好個人一門學問,適宜你住啤酒一路傾一路拗,但千祈唔好用,一用就弊。」 但梁國雄卻斬釘截鐵﹕「馬克思一都無過到時!」他認為,馬氏最大的貢獻是解釋資本到底是什麼,「(資本主義)以增值為目的,係無人性。人同人關係,資本主義出現之後,係睇唔到」。有別於對馬氏的推崇,他認為皮凱提只是一個「好盡責資料蒐集員」,書中的資料雖然龐大,但理論深度不能與《資本論》相比。梁國雄批評,皮凱提只關注資本主義的軸心國,不及邊陲國,未能回應全世界資本主義體制所產生的問題。而書中只有兩點進步:第一,國家必須對重要產業有投資,令資本家不能壟斷;第二就是提出徵收富人累進全球稅。 有別於長毛的大潑冷水,曾鈺成認為皮凱...

20140928-洪磬:公民廣場的誕生

洪磬:公民廣場的誕生 10:33 28/9/2014 【明報專訊】臉書被洗版之時,大部分香港市民都未醒來,建制輿論機器也未開動。通宵支持、見證的朋友傳出的信息,少了過往各方對局部真相被理性或感性地放大的過分對比,畫面較清楚﹕學生突擊成功,警察撕破臉皮先動粗,千百市民在防線外留守、與警方對峙、為閘內的示威者打氣、監察及提供糧水雨傘。 反東北發展一次,有真或假的示威者疑似動粗,打玻璃,輿論很快變成泥漿摔角,視線被轉移至雙方互相攻擊的「居心」,示威者仍不脫「邊緣分子」、「一小撮人」的色彩,很快被主流價值抗拒異類的心理消化掉。示威者目睹暴力也難以釋懷,回到理智與感性割裂的困境,在原則和策略間迷失。 與社會接軌以敗為勝 今次事態豐富,容得下多層次的參與﹕由圍觀、質詢施壓、提供物資到闖入公民廣場不同程度的抗命,不同世代和社會背景,難以歸一,令官方難以執著個別條文而肆意執法,宣傳策略也難將之繪為少數。因為參與者的邊緣程度漸進,現場的行動就與社會整體接軌。天橋上的市民被捕受傷風險較小而自發支援地面的人,不刻意,正是這晚最立體的寫照。 由中學生帶領的行動,年輕純真不止用來爭取大眾好感,也帶動社會其他人到場支持,或學長父母、年長路人、明星賢達,長遠來說,支持者會成為愈來愈多抗爭者人生的supportsystem、生活空間,令他們不那麼難就業社交,免避走向孤立。 最顯眼的視像,要數抗爭者都高舉雙手,被推撞、噴胡椒噴霧也不反抗,辱罵也少,不玩互相挑釁的遊戲,成功突顯警方的武力和暴力。就衝擊最終推進的碼數當然很少,但在民心上卻贏得自然,可謂以敗為勝。 而我不相信這是有人刻意計算出來的結果,他們似乎就只想避免予人暴力的口實,加上中學生較溫文瘦小,其實是真情流露。無意中,也省卻太過抽象、外在、人工的左翼理念,避免忠奸分明的針對個別警員、警隊、政府、中聯辦、北京等實體,以為是機器式對壘,抗爭成為直面現實而非尋找出氣袋,減少了即時結果的情緒需要,才易持續、長遠。 激活新的公民文化 向前線警員發話、進言的,似乎也少了氣結,多了耐心和幽默感,身在道德高地而不自覺,令人想起劉曉波「我沒有敵人」的境界。這也許是公民學堂那將知識直接緊扣生活與生命的風氣之功? 一直覺得,中國人講理念太takeitpersonal,以倫理代道德,令思想上的角力很快變質為埋身上心的人際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