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0的文章

20200629-素黑:《金都》結婚沒有好不好

素黑:《金都》結婚沒有好不好 22:46 29/6/2020 不結婚,可同居,所承受的束縛其實有分別嗎? 有負擔,覺得同居較有保障、自由一點,更容易白頭到老,或者可容出軌不為過的話,你其實在自欺欺人。 相反,結婚就可以安頓和有保障嗎?其實你想有甚麼保障? 結婚可以更快樂,也可以沒了自由,但相反也正確。結不結婚不是重點。重要是結婚或同居都需要兩個人互相適應、磨合和遷就,照應和照顧,不然住在一起是為了甚麼? 當你決定和他一起住時,要如何準備才能相安無事,增進感情? 電影《金都》裡的同居男女,有人評女方太港女,男友甚麼都遷就她了還拉黑面,隱瞞過去。相反,男友的脾性又令女友難以勉強下嚥。伴侶必須關門大小便?先問過你才能動你的東西?他的家人能隨便進門嗎?結婚的話是租還是買房,住哪區,誰付首期?日後雙方的財產如何管?要怎樣尊重雙方的私隱?二人之間有甚麼不能隱瞞,甚麼可以保留給自己? 這些,是住在一起前需要商量和溝通好的基本實事。關係中最怕的不是你和他的不堪過去,哪裡不對,打算怎樣,而是互相隱瞞,不願坦白。這樣的關係,相信即使是朋友或家人之間也難以耗下去。 《金都》是婚姻的夢和現實。像租婚紗一樣,穿上時是你的,用完後要還,弄污了要賠償,都有規則。但它不是自由的對立面,而是做人互相尊重、好來好去的規矩。 結婚沒有好不好,你喜歡就好,成熟和負責任地磨合好,就會好。 素黑

20200629-Mr. Tregunter:【大棋局】第三次治世衝擊

Mr. Tregunter:【大棋局】第三次治世衝擊 21:10 29/6/2020 https://s.nextmedia.com/realtime/a.php?i=20200629&s=7015342&a=61110616 ------ 香港之所以有一國兩制,係基於《中英聯合聲明》;一國兩制下香港能夠充份發揮其中間人、轉圜地角色,係基於《美國香港政策法》,此法又基於聯合聲明。過去美國主導國際秩序,以各種雙邊政策、法律維繫,列國各循其道。如今美方要求中共遵守聯合聲明,中共話聯合聲明已成歷史文件。美國若無切實動作,則過去的國際協議都係廁紙,國際秩序會受到嚴重衝擊,故美國冇可能冇回應。 ------

20200629-CUP:1949 年,資本家為何選擇了共產中國?

CUP:1949 年,資本家為何選擇了共產中國? 2020年6月29日 BY BRIAN LIU 如果您留在家中工作,這必不可少 1949 年,上海有學生在街上駕駛載有毛澤東肖像的車輛,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圖片來源:Bettmann/Getty Images 1949 年中國共產黨奪得江山,但有能力,有條件離開的資本家,面對以消滅資本主義為綱領的新政權,為何大多數選擇留下?國民黨倚重的上海企業家劉鴻生,曾經把家人和財產疏散國外,形成風險分散的跨國網絡,但他本人最後卻回流中國,與海外家人訣別,資產亦逃不過國有化命運。康奈爾大學中國史學家爬梳資料,重組劉氏回流背後的複雜動機,側寫出國共交替的時代面貌。 1949 年 5 月 24 日,解放軍即將接管上海,年屆花甲的劉鴻生已經離城,經國民黨政府臨時首都廣州抵達香港。作為中國最有名望的實業家之一,劉鴻生對政治丕變早就未雨綢繆,他的生存策略講求風險分散,這體現於他經常掛在嘴邊的英語格言:「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Don’t put all your eggs in one basket.) 劉鴻生肖像。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劉鴻生從不孤注一擲,名下企業涉獵火柴、紡織、水泥、煤炭等多個產業;他甚至以相同策略栽培子女,其中 4 人留學英國、4 人留學美國、3 人留學日本,甚至考入英國劍橋、美國哈佛、日本帝國大學等頂尖學府。 國共內戰爆發後,他的資產進一步轉移海外避險,投資台灣房地產和開設工廠。他逃難香港也不是偶然,劉鴻生早在香港坪洲創立東南亞最大火柴廠,更指示生意夥伴偷運 500 萬美元外匯、工業製品和原料到香港,為自己預備了一道逃生門。 然而,即使劉鴻生如何早著先機鋪好後路,又擁有他人不能及的資源和條件,來到 1949 年這個歷史關口,他依然為是否離開舉棋不定。究竟為何他會逃難香港,而沒有跟國民黨逃到台灣?最後又何以選擇了回歸大陸? 落難香港的 6 個月 在離開上海之前,劉鴻生舉行過多次家庭會議,邀請子女共同討論劉家前途,但他千算萬算,就是算不到留學日本的六子劉公誠原來是中共地下黨員。美國康奈爾大學中國史教授高家龍(Sherman Cochran)研究指出,劉公誠曾於 1938 年親赴延安加入共產黨,此後以地下黨員身份秘密行動,但他起初亦無法釋除全家上下對中共的猜疑。 1949 年初,

20200620-王迪詩:最女人——你的童年過得怎樣?

王迪詩:最女人——你的童年過得怎樣? 2020-06-20   「教書將近二十年了,若不是避疫停課,我也不知原來很多學生家裏環境差到這個地步。」一位教書的朋友說。停課期間用Zoom上視像課,拍到學生的家,不少劏房環境惡劣,阿媽細佬阿妹擠在學生身旁吵得厲害,很多人家裏連WiFi也沒有,只能在洗衣舖之類有免費WiFi的地方上堂。         這些孩子長大後會變成怎樣呢?我不禁想起美國俄亥俄州衞生部總監阿克頓醫生(Dr Amy Acton,見圖),她成了美國的抗疫英雄。疫症爆發初期,阿克頓果斷決定關閉一些公共場所,呼籲市民留在家中,頻密地開記招,穿著醫生袍,以一把冷靜、誠懇的聲音贏得俄亥俄州人民的信任。相比人口還要少二百萬的鄰州密西根州,俄亥俄州的確診數字居然少一半。俄亥俄州州長德瓦恩(Mike DeWine)有眼光,他尋找衛生部總監人選時,第一句問阿克頓的就是──你的童年過得怎樣?         德瓦恩想找一個有同理心的人。阿克頓五十四歲,很美,散發着優雅氣質,很難想像她童年遭受虐待,十二年之內住過十八個地方,還住過帳篷,有時鄰居會分給她一點食物,也有人將視線移開,不想孩子跟她玩,因為她又臭又髒。如今她在疫情中看見失業無家的人都很理解他們的感受,「因為我就曾經住過那個帳篷」。         不過出身基層也不一定有同理心吧。有些人童年被剝削過,手裏稍為有點權力就急不及待去剝削別人了。有多少高官會像阿克頓那樣,視人命比自己的官職更重要?她果斷關閉公共場所來斬斷傳播鏈,救了很多人卻遭到生意受損的商人控告,反對者持槍到她家門口示威,她沒有潑婦罵街地反駁,而是選擇身影優雅地步下舞台,不眷戀權位,甚至由一開始就不想做官,只想服務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貧苦的童年孕育出同理心,但很多人只因一點點錢和權勢就將同理心賣出去了。 王迪詩

20200624-沈陽:笑到最后,為什么特朗普面對“民調”特立獨行?

沈陽:笑到最后,為什么特朗普面對“民調”特立獨行? 22:54 24/6/2020 慕義書院 2020年美國大選的結果,要在11月才能揭曉。各方民調結搆所發布的民調,卻先行一步,單方面宣布了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的政治死刑,提前給民主黨候選人拜登開了一個又一個的慶祝會。 (6月1日,特朗普手持聖經在教堂門前拍照,誓言捍衛美國的自由與法治制度。圖源:CNN) 6月17日,路透社與益普索聯合發布了一項民意調查,調查對象為4426名成年美國公民,其中有2047名民主黨支持者與1593名共和黨支持者。路透社解釋說,48%的選民支持民主黨候選人拜登,35%支持現任總統特朗普。在此次民調中,55%的美國人不贊成特朗普疫情應對措施,有66%的受訪者表示同情示威者,反對特朗普威脅出動軍隊驅散示威者。甚至連一向親共和黨的福克斯新聞發布的一項從6月13日至16日進行的民意調查也指出,50%受訪者支持拜登,特朗普只有38%。與上個月相比,特朗普減少了2%的支持率。 這些民調都指出,拜登在亞利桑那州、佛羅里達州、密歇根州、賓夕法尼亞州和威斯康星州均至少領先特朗普多個百分點。而在2016年,前國務卿、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在這類州的民調中也曾取得領先。美國大選施行選舉人團制度,在一個州內贏者通吃。鑒於拜登優勢如此之大,如果民調完全准確,那么特朗普今年和2016年的選前預判一樣,肯定是沒戲了。 這也說明:民調并非總是正確。甚至近乎失去了專業性。針對“2016年美國大選民意調查失靈”這一慘痛事實,美國民調協會發起了調查,結果顯示:多數民調未能准確預測選情,原因在於不僅未對一些州的結果作加權處理,也未對其進行微調。 尤其重要的是,該民調對象中沒讀過大學的白人選民樣本太少,而這些人恰巧是特朗普的基本槃。民調學家杰弗里·波洛克,進一步坦言:在2014年之前,不同教育背景的白人選民投票偏差較小;然而,自2016年大選起,這一局面發生了改變。 這就導致了共和黨民意調查員格倫·博爾格所說的局面:民意調查者無法獲得受調查者人群的教育水平比例,也無法說服潛在的特朗普選民做出真實回應,使得民意調查結果作出了虛假的判斷。 這不是新鮮事。1936年美國總統選舉年,蓋洛普成立美國民意調查所,與成功預測1916年、1920年、1924年、1928年與1932年選舉結果的《文學文摘》(Literary Digest)同時預測選舉結果

20200623-安裕:中美兩份聲明文件

安裕:中美兩份聲明文件 2020-06-23 安裕札記 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到夏威夷會晤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美國國務院圖片網站之後上載多張照片,若不是兩國近年關係惡化已是無人不知,否則的話,很難從照片看得出,兩國這幾個月的唇槍舌劍拳來腳往。圖片包括室內正式會議,也有在室外的工作晚餐,看來態度融洽。蓬佩奧仍是老樣子,至於楊潔篪這位中國政府第一號「美國通」,看上去比以前稍為瘦了些,但是精神還是不錯。   會談連吃飯小休長達六小時五十分,一九六九年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與蘇聯總理柯西金在北京機場會晤,在當時中蘇對峙之下,也只談了三個多小時,可見中美今次要談的事不少。夏威夷會議結束,中國外交部發表一篇「答記者問」形式類似聲明的文件,詳述楊潔篪會上在多個議題的立場,美國則由國務院發言人名義發表簡短聲明。這兩份文件傳媒已有報道,有興趣研究中美關係的朋友,不妨找出來再看。兩文仍在中美政府網頁,很容易找到。 中國外交部的「答記者問」全長六百多字,引述楊潔篪說「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合作是中美唯一正確選擇」,之後順序就台灣、香港、新疆問題闡述中國立場。會前外界關注的肺炎疫情、軍備控制、北韓危機,「答記者問」沒有提及。至於美國國務院聲明更簡單,只有短短一段,除了談及肺炎疫情透明度,便是「美國重大利益」,以及「兩國在商業、安全、外交互動上的全面對等的需要」這兩句。台灣、香港、北韓等議題,美國的聲明也沒提到。 外交聲明各取所需是國際慣例,把各自認為是重點的內容和取態詳細列出。中國的「答記者問」集中台灣、香港、新疆三個議題,顯然中國認為三者是此刻對美國外交最重要事宜,必須清楚闡述立場。美國的聲明表面上看似相對簡單,倘若細看的話,肺炎疫情這一議題之外,便是「美國重大利益」以及商業及外交等「全面對等」(fully-reciprocal)的需要。不要以為言詞籠統,實是華府把在對中國外交當中想要的,用「全面對等」這一句,統統包了起來。日後對於中美關係,這兩份聲明文件,不妨作為觀察的基礎。 安裕

20200624-素黑:生育前一萬倍三思

素黑:生育前一萬倍三思 21:11 24/6/2020 話說我曾經是個編輯界的「求子」靈媒,令幾個多年來渴求生育不遂的編輯懷孕——都在替她們解開心結、拍了她們的頭叫醒她們後。還有幾個客人,解除了心結,介紹了中醫幫她們調理,一年多後拍下嬰孩的照片給我看說多謝我。 我好像總是能讓人懷上孩子的,雖然我沒有也不想生育。但其實更多時間我是警告客人和朋友,千萬不要在關係還混亂時生孩子。可惜人總是往死裡走,最後十之七八還是生了,然後連年向我討處理爛攤子的方案。明知錯還是死要錯,還能怎麼救? 最近叫一個好勝女客人形容幼兒的長相,她竟半天都想不到,最後只說:「只怕他會像我一樣。」處理過不少虐兒、兒童暴力或說謊傾向的個案。這些父母生育前都被勸過要負責任。有的理由是「生了,沒有他還能留個影子」或者「生了,和他的關係便能一世牽扯分不開。」更有邊吵架邊亂性,懷孕了後悔已來不及,打掉又怕會折壽。都是歪理與惡行!有人極力反對在亂世生育,怕害了孩子。有人說養出一個好人不一定跟時代或家庭背景有關,計不了那麼多。 我從不主動阻止或鼓勵人生或不生,按你能負擔的責任包括心理去決定吧,但請別只催眠自己生孩子是因為愛孩子或因為愛情,你根本不懂這愛會帶來甚麼。請說出誠實一點的理由:我承認我自私,我軟弱,怕寂寞,想擁有一個孩子來圓滿或拯救自己。生育前請一萬倍三思,人命關天。 素黑

20200619-尤里安:軍事現代化,菲律賓空軍攻擊直升機採購案波折

尤里安:軍事現代化,菲律賓空軍攻擊直升機採購案波折 2020年06月19日 11:39 我們想讓你知道… 美國政府表示,菲律賓軍方正考慮採購AH-1Z或AH-64E型直升機,以推動菲國攻擊直升機隊的現代化。但菲國因為國防預算不足,軍售案成交的可能性不高,且菲國空軍的後勤體系,恐怕也無法負荷。 ▲美方同意出售的AH-1Z,目前是美國陸戰隊的第一線攻擊直升機主力。(圖/USN) ●尤里安/現任軍事戰略評論員,淡江戰研所畢業 美國官方2020年4月底宣佈,罕見的同時批准菲律賓以外國軍售方式,向波音公司採購AH-64E型阿帕契衛士式(Apache Guardian),或是向貝爾公司採購AH-1Z型毒蛇式(Viper)攻擊直升機。 美國國防安全合作署於4月30日宣佈的菲律賓可能軍售案,首先是包括6架AH-1Z型攻擊直升機、14具T-700 GE 401C型渦輪軸發動機(2具備用)、7套漢寧威公司(Honeywell)全球衛星定位/慣性導航系統(1套備用),還有目標瞄準系統(TSS)、AN/AAR-47型飛彈/雷射警告系統、AN/ALE-47型反制撒佈系統、AN/APR-39型雷達警告接收裝置,以及6枚AGM-114地獄火二式飛彈、26枚先進精準擊殺武器系統(APKWS)、7組 M197型20公厘旋轉機砲(1組備用)、2枚AIM-9M型響尾蛇訓練彈、LAU-61/68型火箭莢艙等,總價約4億5,000萬美元。 ▲MD 520MG是目前菲律賓空軍的主要武裝直升機;圖為在機體右側掛載1具機槍莢艙的第15聯隊MD 520MG。(圖/Philippine Air Force) 另一個則包含6架AH-64E型攻擊直升機、18具T700-GE-701D型渦輪軸發動機(6具備用)、6套ASQ-170型改良目標獲得標定瞄準/AAR-11型改良飛行員夜視感測系統(M-TADS/PNVS)、6具AN/APG-78型射控雷達、8組AAR-57型通用飛彈警告系統(CMWS,2組備用)、8組AN/AVR-2B型雷射偵測裝置(2組備用)、8組AN/APR-39C(V)l+型雷達訊號偵測裝置(2組備用)、8具有人/無人團隊二型(MUMT-2i)影像接收器(2具備用)、8組有人/無人團隊二型空空地套件(2組備用),以及200枚AGM-114飛彈、300組先進精準擊殺武器系統套件、200枚FIM-92H型刺針飛

20190529-走路速度影響壽命?研究:健步如飛的人能多活15年

走路速度影響壽命?研究:健步如飛的人能多活15年 2019-05-29 聯合新聞網 張智傑 要想活得久,走得快是關鍵?外媒發布一項研究,走路快的人比走路慢的人預期壽命要長15年。 《每日郵報》報導,由英國萊斯特大學(Leicester University)體育活動教授Tom Yates領導的研究人員,分析了英國生物銀行2006年至2016年間平均年齡為52歲的47萬4919人的數據,發現健步如飛的女性預期壽命為86.7~87.8歲,走路快的男性預期壽命為85.2~86.8歲。而走路慢的女性的預期壽命是72.4歲,男性是64.8歲,這項研究上週發表在《梅奧診所會議錄》雜誌(Mayo Clinic Proceedings)上。 即使快速行走者嚴重超重,預期壽命仍比走路慢的人要高。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因為走路越快意味運動越多,以保護他們免受高血壓、肥胖和不活動的影響。不過研究人員也表示,該研究只證明了走路快與預期壽命的相關性,而不是因果關係。但這個研究可以幫助醫生通過行走速度粗略判斷患者的總體健康狀況。 這並非第一次將步行速度作為強大因素來改善我們的健康的研究。2011年,《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表了匹茲堡大學老年醫學教授Stephanie Studenski的一項研究,她得出了同樣的結論——步行速度是預期壽命的可靠預測指標。2013年,美國研究人員發現步行速度與降低心臟病風險和延長預期壽命有關。2017年,萊斯特大學的體育活動教授Tom Yates也曾分析了英國生物銀行的數據,發現步行速度似乎會影響死於心臟病心臟的風險。結論是,與快走者相比,走得最慢的人死於心臟相關疾病的可能性是快走者的兩倍。 (本文轉載自2019.5.21「元氣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張智傑

20200623-鳴人堂:愛情必然帶著階級苦味?《做工的人》為什麼總是失戀?

愛情必然帶著階級苦味?《做工的人》為什麼總是失戀? 林運鴻 23 Jun, 2020  鳴人堂 阿全以貨車為家,幾年來鍾情於檳榔攤「女神」露露。 圖/大慕影藝 (※ 本文有雷,斟酌閱讀。) 近幾年,隨著本土影視的蓬勃發展,許多具有寫實旨趣、底層關懷的作品紛紛出現。《花甲男孩轉大人》、《奇蹟的女兒》、《勞動之王》、《俗女養成記》等等,可說是佳作迭出,市場迴響也不俗。越來越多的台灣觀眾,期待電視影集呈現升斗小民的日常生活。 推出後廣受好評的台劇《做工的人》,可說也在這一支「回歸現實」的隊伍當中。本劇的核心故事,改編自工人作家林立青的短篇散文〈走水路〉,然而,影視改編版本雖然保留了原著中鐵工生涯的辛酸艱苦,卻也為了戲劇需要,又再增添幾段百味雜陳的戀愛悲喜。 不過,所謂「愛情」這種複雜的人類行為,從來不只是一見鍾情,深陷戀愛的男男女女,原本就無法免除複雜的社會性算計。如果我們思考《做工的人》中鐵工阿欽(柯叔元飾)和卡車司機阿全(薛仕凌飾)兩個角色的坎坷情路,那麼,在為了男性癡情而眼眶泛紅的同時,其實也會看見勞動階級被社會結構所限制的典型感情難題。 阿欽年輕時,被要好女友秀玲(左)的雙親嫌棄自己的工人出身,從而好事難偕。 圖/大慕影藝 在《做工的人》裡,底層男性勞動者在戀愛上的困難,直接連繫於工人在階級社會中的劣勢與汙名。 圖/大慕影藝 心愛的無緣的人:工人男性的眼淚 在《做工的人》第四集,同一工地的昌嫂(苗可麗飾)不忍心阿欽整天埋頭工作,生命毫無寄託,於是為阿欽安排了一次相親。然而當女方問起,理想對象怎樣,收入能不能養家,阿欽竟然回答自己喜歡「長的醜」、收入只能「養活自己」,硬是給人家軟釘子碰。 其實,外貌一表人才的阿欽,心中充滿怨懟。因為年輕時,被要好女友秀玲(林韋君飾)的雙親嫌棄自己的工人出身,從而好事難偕。此後下半輩子,阿欽都沒有真正擺脫身為工人的自卑,以及對於「勢利」女人的憤懣。 怪手司機阿全的故事同樣似曾相識。更年輕的阿全,以貨車為家,幾年來鍾情於檳榔攤「女神」露露(孟耿如飾),平日也互動曖昧。然而阿全的發財夢還來不及實現,女神就從檳榔攤無預警辭職,不見人影。追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女神嫁給了有錢客人,對方出手闊綽,開跑車、送名牌,阿全只能在死黨的酒攤上痛哭大醉。 在《做工的人》這個以男性為主要角色的故事裡,底層男性勞動者在戀愛上的困難,直接連繫於工人在階級社會中的劣

20200622-劉細良:特區維穩機器

劉細良:特區維穩機器 2020.06.22 人大常委法工委的港區國安法草案內容公佈,中央將在港設立「駐港國家安全公署」,除「監督、指導、協調、支持」港府履行維護國家安全職責外,也會收集分析國安情報信息,以及辦理危害國安犯罪案件,並且在特定情形下,對「極少數」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行使管轄權。此外成立由特首擔任主席的「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央會委派一名「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在委員會內提供意見,並由特首委任法官,負責審理國安案件。 《人民日報》隨即發表評論員文章,指「一個主權國家把維護國家安全事務交給地方處理,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做到。」文章提到,執法檢控以及司法工作都由特區完成,絕大多數案件均交由特區辦理,而中央機構在行使「相關執法權、管轄權時,是有限度的、自我克制的,是少之又少的」,只有在特區政府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的案件「管不了、管不好」情況下,中央才會出手。 國安公署必凌駕港官 問題是這個「管轄權」怎樣理解,怎樣演繹了。國安公署是負責政治層面去界定甚麼屬於國安case,也同時決定了是否屬於嚴重案件之列。以特區官員為主構成的本地「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實際上是由公署領導的諮詢組織,所以「把國安事務交給地方處理」只是表面工夫,中央駐港國安公署才是權力核心。可以假設日後有類似銅鑼灣書店事件,坐在國安委內的港官,相信不會認為是中央管轄的「國安case」吧?但當中央委派的國安顧問在會上作出說明,指事件情節、影響特別嚴重,需要將書店負責人、店長及店員送中審理時,港方委員會反對嗎?他們憑甚麼去反對呢?因為當國安顧問在會議上表明這屬中央case時,其實同時也在指出特區「管不了、管不好」,中央才要出手。這些港官肯定連頭也不敢抬起來。 在國安法實施初期,在戰略上可能會以政治震懾為主,令香港人在進行國際游說活動時進行自我審查,甚至在評論內地事務、國際關係時有所顧忌,政治人物在接受國際傳媒訪問、參與外國智庫會議,討論香港問題時,也進行自我審查。但香港人對強力部門越境執法的「國安case」,參考個案是銅鑼灣書店,這些送中案件在香港人眼中,在普通法原則下,根本不犯法。這如何令大家信服,國安顧問會自我節制去行使權力呢?從內地處理「顛覆」、「反革命」的案件可見,當中有很大的任意性,是按當時實際政治需要而定。 國安公署既不是「東廠」、也非特區黨委書記,如果按照復活殖民地國安監控那一套思路,他更接近

20200623-李怡:決戰時刻

李怡:決戰時刻 23:15 23/6/2020 世道人生 昨天拙文提出的「最多參選人被DQ,逼國際社會出手」,友人說是「新策略」。其實不是策略,只是一種被國安法逼出來的選擇。有人贊同,有人反對,也有人提出疑問,或懷疑是否可行。這裏作些回應。 有人說,現在美國帶頭,日本協調七國外長,歐盟議會響應揚言將中國告上海牙國際法庭,世界文明國家對港版國安法的反響較新疆集中營等人權問題大得多;蓬佩奧也把話講得很絕,又是「流氓行為」,又是「在自由與暴政中選擇」,那麼美國和西方國家還等甚麼?蓬佩奧說等9月立法會選舉,但國安法草案已經出來了,為甚麼還要等? 國安法雖受到絕大部份文明國家譴責,但從口頭譴責到實際採取制裁行動,9月立法會選舉「將是重要指標」。 為甚麼?蓬佩奧說,如果在立法會選舉中,中共把香港當作上海、深圳一樣,那麼美國就會採取行動,把香港視作同中國其他城市一樣,即取消所有特殊待遇。他沒有說出來但很明顯的是,香港人也會是受害者,會嚐到經濟萎靡的苦果。 香港人是不是願意接受這樣的苦果呢?如果香港民主派在參加立法會提名時,表示接受港版國安法,並且在選舉中得到相當多選民的投票支持而當選,那麼美國接到的訊息就是香港人願意接受暴政,美國又何必多事,只要像防着中國一樣防着香港就好。 如果香港人像去年反送中那樣洶湧上街,就表示願意站在全世界維護自由的前線抗拒暴政啦! 不能不說,上周六的三罷公投,由於宣傳太少,準備不足,已經給了國際社會一個錯誤訊息:不是很多人反國安法。因此,立法會選舉給出的訊息非常重要。 這是香港的外在形勢。內在形勢則是許多網友在留言中紛紛提到的對泛民沒有信心,覺得總有一批泛民參選者會支持國安法,爭取入閘,然後要市民以大局為重含淚投票。有人說,現任議員連國歌法都不敢反對,還能寄望他們反對國安法嗎?他們懷疑泛民會簽署有支持國安法條款的參選確認書,或者在被選舉主任詢問是否支持國安法時,為了能夠進入議會而表態支持。 不久就是民主派參選的初選,在初選論壇可以見真章。 當前香港面臨嚴峻形勢,泛民未必對國安法跪低,以求入閘。但如果真的發生,那麼希望所有關注香港未來的年輕人,不必理會初選結果,不必講初選規則或倫理,逕自報名參選。越多人參選越能造成聲勢。若排列出數以百計的參選者被DQ的陣勢,美國能不出手嗎? 如果中港共決定忍一忍,選擇性只DQ少數年輕人,那麼會不會有太多參選名單而分薄選票,

20200622-李怡:好消息來了!

李怡:好消息來了! 2020.06.22 世道人生 人大發言人尤文澤說,在香港立國安法,是基於自去年「修例風波」以來,香港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的「嚴峻形勢」。「修例」緣起於港人在台灣的殺人案,修與反修只是針對香港本地事務的立法,跟中國的國家安全沒有半毛錢關係。中國在香港受到了怎樣的國家安全威脅?不外就是喊幾句世界各地常見的獨立的口號,和美國社會多次發生的焚燒國旗這類事情而已。怎麼就要去制訂違反一國兩制的基本條文與所有原則的港版國安法? 看了港版國安法草案,真是無話可說。對正常人來說,不管是香港人還是世界文明國家的人,它根本就是一個褻瀆人類文明、踐踏人權的爛貨。單是特首指定法官審案這一招,就違反司法獨立,也破壞了司法制約行政的世界通則,充份體現了一黨專政。更何況香港這個「披虎皮作大旗」的惡形惡狀滿嘴謊言的現任特首,民調支持率已達個位數,民望淨值負74%。由她來指定審案法官,叫香港人如何消受?中國大外宣說香港有3,000萬人支持國安法。說得真好!它告訴全世界,法案就是這樣的一派謊言的堆砌,由一批說謊者去制訂和推動的。 楊潔篪大概拿了這樣的草案去見蓬佩奧,說中國已經將國安法改為大部份案件由香港傀儡執行,想得到美國理解與減緩制裁。蓬佩奧會談後即在哥本哈根與歐盟的視像峯會上,嚴厲指斥中國共產黨「下令終結香港自由」,是「流氓行為」。並指,中共逼歐盟國家在中國與美國之間做選擇,說這不是中美之間的選擇,是自由與暴政的選擇。 香港人也正面臨在自由與暴政之間作選擇,與歐盟的利益得失的選擇不同,香港人是存亡之間的殘酷選擇,是「不自由毋寧死」還是「無尊嚴地奴隸般苟活」之間的選擇。 實際上香港人沒有選擇餘地。因為屈辱後仍然要面對殘酷,面對戰爭。因此,6月國安法就如去年6月反送中一樣,被逼到牆角了,除了奮起還有別的選擇嗎? 國安法急急拋出,無疑是針對立法會選舉。對於民主派參選者來說,反對國安法就會被DQ,支持國安法就會流失選票,是兩難的選擇。對建制派來說,就是可以輕而易舉贏得選舉的妙方。 現在美國盯緊香港9月選舉。蓬佩奧說,香港9月的立法會選舉將是重要指標,「可令我們知清楚中共對香港的自由有何意圖」。又說,港版國安法已令美國展開取消香港特殊待遇的程序,「如果中共對待香港就像對待深圳和上海那樣,我們也會這樣對待他們(香港)」,美國與香港簽訂的所有協議都會受影響,美國將視香港為一個普通的中國城市,不

20200413-彭秀慧:聚焦在編劇

彭秀慧:聚焦在編劇 2020.04.13 留點獨白 《金都》編劇黃綺琳(中)、演員朱柏康(右) 有人說,只有兩個原因讓編劇開始寫劇本,一是「接活」,一是自己有故事想寫。我說,如果可以把兩個原因二合為一,豈不快哉?然而「劇本」和其他文字創作如小說、散文等不同,後者只要你有東西想寫,寫出來,它已經成為作品,在網路上隨時發表,可以流傳,進取一點你可以自己找一家出版社把你的文字變成實體書,一圓作家夢。「劇本」卻是戲劇藝術創作這條「生產線」的起點,所有寫劇本的人,無論舞台或電影,總希望文本有被轉化的一天,以另一種形式呈現於觀眾眼前。換句話來說,如果寫劇本的人,不是導演,也不是投資者,很多時只能被動地期待他的創作有一天闖關成功,通過藝術處理讓故事面世。 尤其是電影劇本創作,雖然劇本是一齣電影最重要的元素,但基於電影製作牽涉太多不同單位,面對的是一個不小的投資;於是編劇每次創作,也變成一個風險投資--投資了時間和心力,回報卻從不保證。我也有試過無疾而終的合作企劃,所花心血最後變成電腦文件夾內一個被棄置的檔案,無論你多麼喜歡你的創作,最終能讓它拍板拍攝的人終歸不是你--這是每個編劇都會經歷過的辛酸。同時,「編劇」這個崗位的重要性卻好像常常被大眾忽視,有很多人會因為主要演員買票,有人會因為導演,又有多少人是因為編劇而入場呢?你又認識多少個香港編劇呢? 除了「香港電影金獎像」有「最佳編劇」獎項,每年「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也會獨立表揚年度傑出劇本,由協會會員(全部都是業內編劇)投票選出。今年,協會新設了「年度最佳電影角色獎」,正是有感一個成功的角色,有賴劇本角色建立再配合演員的演出,所以這個獎項會由編劇和演員共同被提名,經投票後總共有十三個電影角色入圍第二輪投票;我作為協會的邀請執委,還和眾幹事落力籌備了一個「編劇與演員對談」,邀請各候選單位一起聊天,認認真真的讓編劇和演員分享如何創作角色。由上星期開始,已經一連舉行了三場,分別有《犯罪現場》、《幻愛》和《金都》團隊,才發現聚焦在編劇,讓他和演員討論創作的訪問少之又少;聽到《犯罪現場》編劇馮志強(他同時也是導演)在完成劇本幾乎十年後才得到拍攝機會,簡直是勵志故事!《金都》編劇黃綺琳如何把一眾前度融合在男主角身上也相當有趣!我作為其中主持,最喜歡聽到編劇分享自己寫劇本與最後看到電影上畫的感受,銀幕上呈現的與編劇最初腦海

20200402-彭秀慧:「醉翁之意不在酒」

彭秀慧:「醉翁之意不在酒」 2020.04.02 留點獨白 我是從演藝學院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從小的志願是成為演員,或許,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為編劇。在學院時有編劇課,老師是李銘森先生,印象中交過兩個編劇功課,其中一個是要以一句成語寫成一個小品,我選的題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寫的是一個在廟街幫人睇相的叔叔,永遠提議來問愛情的單身女生去附近一間酒吧喝一杯特飲,借醉結識異性,成功率特高;到最後原來睇相人是這間酒吧的老闆,「醉翁之意不在酒」,幾重意義,老師的評語是「沒有想過你會寫這樣有趣的東西,不如考慮當編劇」。 畢業之後,一直專注演員工作,幾乎沒有再以文字創作。直到有一年,當時還未成為導演的彭浩翔先生來看了我的演出,有興趣找我為他自資拍攝的短片擔任演員,才剛開始聯絡,彭先生已經得到電影公司投資去拍他的第一齣電影《買兇拍人》。短片沒有拍成,我卻和他成為了一起「腦震盪」的伙伴,大概自己是演員出身,思路經常以分析角色心態出發,和一般編劇以故事橋段出發有所不同,導演開始鼓勵我嘗試創作,除了度故仔,還介紹我在報紙寫專欄,這時我才想起自己讀書時最喜歡和最好成績的科目是中文作文,就大膽地繼續發掘自己寫故事的可能性。那些年,VCD電影相當流行,很多成本不高,只作影碟發行不會上戲院的電影開拍,我膽粗粗地為一位第一次擔任導演的朋友寫了我第一個「電影」劇本《我的野蠻男友》,有張達明、袁潔瑩主演,劇本完成後,還嫌自己寫得不夠好,胡亂改了個筆名「鄧鳳」掛在編劇崗位;戲拍好了,自己緊張得根本不敢去看成果,那是二○○三年的事。 二○○四年去了巴黎學習形體,卻加深了我對創作的慾望,回來後不單完成了自己的獨腳戲劇本《29+1》,還和彭浩翔導演聯合編寫了《伊莎貝拉》,是我第一次參與「正式」電影的創作;完成劇本後全程跟足拍攝,邊看邊學,還記得在片場第一次擁有自己專屬寫着「編劇」的水杯是何等興奮;最後看到自己腦袋想像的變成了銀幕上的影像,還有了戲院觀眾的反應,是當電影編劇最大的滿足感;就這樣,我總算覺得自己走上了「創作」這條路。《伊莎貝拉》上畫後,有電影公司邀請加入成為全職編劇,但當時對編劇工作的執着很大,只想寫自己有深刻感受的題材,也渴望繼續發展自己的劇場作品;擔心自己一旦成為了全職電影編劇,就會事事聽命於我不熟悉的導演,把編劇視為「上班下班交功課的事務」--這種心態也和當初放棄劇團全

20200622-陳弘毅:國安法與香港前景

陳弘毅:國安法與香港前景 2020年6月22日星期一 港區國安法即將制定,大家都很關注它對於香港法制、法治、人權、自由和市民的生活的影響。雖然國安法的草案並未全文公布,但6月20日新華社公布的「草案說明」已經披露了其主要內容。本文就此作簡單評論。 料罪行定義清晰  盡量靠港法律制度 國安法將設立四方面的刑事罪行:關於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恐怖活動和勾結外國勢力進行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由於有關罪行的定義仍未公布,我們未能推測被禁止的行為或活動的範圍有多大。但是,國安法的內容包括關於法治和人權保障的原則性的規定,所以估計有關罪行的定義將會清晰明確,使市民有法可依,可根據條文和政府的說明來預測:什麼行為是違法的,什麼是合法的,這樣,即使沒有人以身試法,沒有根據國安法的檢控的案件,它也能發揮它的作用,就是正如5月28日全國人大的決定所說的,不單是懲治有關罪行,而且更重要的是防範和制止有關罪行的發生。 國安法的制度設計的最重要特點之一,便是盡量依靠香港原有的法律制度,由原有的執法和司法機關去處理有關案件和涉案者的逮捕、調查、檢控和審判工作,即是由警方負責行使逮捕權和調查,然後把證據移交律政司,由律政司長根據《基本法》獨立行使檢控權,然後由法院根據司法獨立原則和基本法規定的法治和人權保障原則審理,被告人享有基本法、《香港人權法案條例》和國際人權公約所保障的各種基本權利,案件可按正常程序上訴至較高級法院。 可在國安法列出特首挑選法官標準 國安法亦將設立一些組織架構,去訂立與保障國家安全有關的政策和措施,並保證國安法的規定能得以落實,這些組織架構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和有關執法機關及法院內專門負責處理國安法案件的部門、官員、法官。關於法官方面,國安法將授權行政長官從現任或退休法官中挑選若干人士,列在這名單上的法官才有資格審理國安法案件。這個建議頗具爭議。根據現行制度,香港各級法官由行政長官根據獨立的司法人員推薦委員會的推薦而任命,所以在訂出可審理國安法案件的法官名單時,可考慮也設立徵詢司法人員推薦委員會的意見的程序,並在國安法中列出特首作出挑選時應考慮的因素和標準,例如有關法官的國籍以及其以往審理案件的專長和經驗等。 國安公署法律地位  類似中央駐港機構 此外,中央也將在香港設立維護國家安全公署,負責與香港政府有關機關

20200623-阮穎嫻:經濟,你反彈了嗎?

阮穎嫻:經濟,你反彈了嗎? 2020年6月23日星期二 之前在〈疫情的經濟預測、取捨與復元〉(2020年3月31日,《明報》)講到今次肺炎肆虐全球對經濟打擊巨大,但與過往金融危機不同,肺炎不是金融制度的衝擊,若制度本身健全,最樂觀的預測是經濟體V形反彈;但制度本身五勞七傷則有礙復蘇。近期新冠肺炎在香港以至於很多發達國家的新增確診人數有所下降,疫情受控(但近日香港個案又再增加),經濟會怎樣回復呢? 以下詳列各種反彈的情况。 V形反彈 新冠肺炎導致全球多國停擺達數月,這數月經濟活動下跌,會反映在統計數字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早前把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由3.3%下調至-3%,而發達國家的增長預測下調至-6.1%。相信2020年的全球經濟表現,將會是近幾十年來最差的一年。 最樂觀的看法是,當疫情過去,一切回復正常。情况就如颱風吹襲,大家在家休息一天,等風暴離開,大家重新上班。這樣,經濟會失去了一日的生產力,但是由於經濟本身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當第二日大家如常上班,往後的生產力不會因為颱風侵襲而長期下降。 上周美國公布5月零售數據,比4月份上升17.7%,遠比預期好,反映美國疫情消退,人民恢復出外購物,可能是V形反彈的迹象。 U形反彈 但是,更多人認為經濟會出現U形反彈。U形反彈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疫情未受控。雖然現時肺炎在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大體受控,而歐洲、美國的疫情也慢慢消退,但全球的確診人數還是屢創新高。這是由於病毒正在發展中國家蔓延,如南美、印度和非洲等地。若疫情不能除去,或不能在短時間內研發出疫苗,那全球經濟難以回復肺炎之前的狀態。 第二,疫情本身並不像颱風一樣,一瞬即逝;但又如颱風會摧毁基建,大橋道路崩塌,修繕需時,送貨物流及上班就會受到阻礙。 經濟運行是有一定的摩擦力的,而當經濟停頓的時間愈長,重新啟動所遇到的摩擦力會愈大。這些摩擦力比如企業倒閉後重開要花時間,工人失業後要花時間重新找工作,找到工作要與新的企業重新磨合,又或是實體資產轉手要尋找新買家等。 當大家覺得經濟不景氣只會維持一段短時間,僱主未必會解僱員工,因為到經濟恢復時要重新聘請僱員,並花時間金錢培訓新僱員。僱主可能會「蝕住做」保持觀望,或者要求員工放無薪假、停薪留職以節省成本等。 但經濟不景氣時間一久,未來也不見起色,那僱主就

20200623-劉進圖:全面對等——中美關係新一章

劉進圖:全面對等——中美關係新一章 2020年6月23日星期二 上周三,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與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在夏威夷會談,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會談簡報中表示,蓬佩奧強調了美國的重要利益,以及兩國在商業、安全、外交互動上的交往必須「全面對等」(fully reciprocal)。全面對等這個關鍵詞,揭開了中美關係的新一章,對香港未來影響深遠。 無獨有偶,在同一天,歐盟委員會發表報告,建議打擊非歐盟國家借助政府資助進軍歐盟市場,構成不公平競爭,其中一名撰寫報告的委員指,在確保競投公共服務合約「對等」(reciprocity)方面,中國仍有待改善。 到底美國和歐盟談論對華關係時一再使用「對等」一詞,意味着什麼?從字面意義來看,美歐領袖是看到中國已經崛起成為強國,承認中國是勢均力敵的伙伴或對手,要求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制定雙方交易的規則。 換言之,中國不可以再藉着發展中國家的身分,在對美國和歐盟的經濟交往中尋求較有利的待遇,例如自己某個市場不對外資開放,但要求打入外國相關市場。中國在金融、通訊、能源、運輸、基建等領域,對外資進入設有多重關卡,美國和歐盟將以此為由,限制這些領域的中國企業進佔西方市場。在這些戰略領域,全球化市場未來可能一分為二,形成東方和西方兩個區域經濟圈。 除了經濟影響,「全面對等」在政治領域有何涵義?蓬佩奧在夏威夷會後,在網上參與歐洲的民主峰會,明確提到香港,倘若港區國安法通過,令香港原來享有的自由消失,變成與內地城市沒大分別,中國若這樣對待香港,美國便只能把香港看成普通中國城市,取消香港各項特殊待遇。美國將觀察9月香港的立法會選舉,假如香港人無法像過去那樣,享有公平而自由的選舉,美國就會採取相應的制裁措施。 換言之,中國不可以把香港問題單純看為內政,單方面改變香港的高度自治內涵,而要求國際社會不聞不問,一如過往般對待香港。香港的自治減少,自由褪色,美歐國家無法阻止,但可以作出相應的行動,例如限制中國內地公民前赴美歐升學就業,同時擴大門戶吸收香港各界人才。 本周一,《金融時報》頭版報道,日本政府正在制訂招納香港金融人才的計劃,包括提供可即時工作的快速簽證、免費寫字樓等,目標是吸引香港的銀行家和基金經理去東京,使東京發展成為亞洲金融中心。這個例子顯示,國安法颳起的猛烈寒風,正為亞洲鄰近國家提供難得的機遇。 在安全問題上,中

20200622-素黑:多少愛,不過是因為病發

素黑:多少愛,不過是因為病發 23:02 22/6/2020 看電影《幻愛》,是熟悉的病,熟悉的愛,熟悉的客人。 男主角是一個精神分裂症康復者,某天遇上一個清純的女孩,再度發病,幻想和她發展童話式的完美戀情。女孩原是心理學研究生,正在做輔導實習。在輔導過程中男主角移情到她身上,混淆了幻想中的那個她;而她由原本為功利變成愛上了他,二人開始了真假不分的戀情。 男主角的媽媽說過除了媽媽外沒有人會真的愛他,所以他寧願躲到幻想中那個完美的戀人去,那才是他的安全島。而女主角自小覺得不配被愛,所以一直跟很多男人發生關係,抓一把短暫的被愛感覺,像我很多客人的翻版個案。 電影拍出港片少有的題材:妄想症病態戀。跟《想見你》裡出現過的不一樣,甚至跟我們聯想的不一樣,《幻愛》裡描寫得最突出的不只是精神病患者的幻戀,更是輔導員對病人的「反移情」戀,依賴病人的愛治療自己殘疾的愛。與其說是病人需要治療師,不如說是治療師更需要病人來飼養他/她深藏的病態。你的治療師可能比你更病,這是我們很少機會知道的真相。 來找我做諮詢的人,不少都遇過濫權的病態治療師,利用病人尋找戀愛和被依賴的感覺,像個苦戀者一樣騷擾病人,佔有、妒忌,要求親密,變成兩個不能自拔的虐戀病人。問題不是片中那句「我不介意,你呢」可解決或美化的。 多少離不開的愛,不過是因為病發?幾多真愛,原是幻愛。 愛與病,從來是唇齒相依的關係。 素黑

20200622-月巴氏:【娛樂專題】成長需要的不是魔法

月巴氏:【娛樂專題】成長需要的不是魔法 22:52 22/6/2020 ------- 電影《1/2的魔法》中,兩個主角得到父親遺留下來的魔法杖,展開一段有關父愛的故事。 《1/2的魔法》(Onward)散場一刻,感受就像過往睇Pixar其他出品,有感動,有失落,而綜合來說是:溫暖。 我承認,溫暖的感受,好大程度是基於結局的悉心安排(甚麼安排?不穿橋了):主角Ian,終於在這次冒險旅程中變得成熟。 我自然不會知道小朋友入場睇《1/2 的魔法》會有甚麼感受,但如果由一個不太明白「失去」是甚麼滋味的小朋友去看,的確難以明白Ian和阿哥Barley的心情——畢竟對一個正常小朋友來說,他是以「加數」的方式去過每一天。 ------ https://hk.appledaily.com/entertainment/20200622/QPCI3RV43L7DL66RSFNCUPXXQ4/?fbclid=IwAR27S-8APiRKZ_lHc-qQt7LLROKtw2QaOMj4BA19HEyMGURh7K1gRjgse88

20200622-Mr.Tregunter:【大棋局】港中印朝虛實之間

Mr.Tregunter:【大棋局】港中印朝虛實之間 22:51 22/6/2020 中國印度爆發數十年來最血腥邊境衝突,圖為印度國民焚燒習近平頭象相。 香港《國安法》、北韓發難、中印衝突,問題浪接浪,虛實交錯。中共強推港版《國安法》引來多方譴責,其中歐洲議會以大比數通過決議,譴責港版《國安法》侵害香港自治,批評中共搞搞震,違反《中英聯合聲明》及《公民權利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首先歐洲議會係乜?歐洲各國有自己的政治制度,當各國坐埋枱傾時,歐盟的「歐盟理事會」及「歐洲議會」就係主要決策機構。體制上如兩院制,前者如上議院,後者如下議院。歐洲列國代表大比數通過,各國領袖就有壓力。當中最關鍵者,自然係德國總理默克爾。在中美相爭之際,默克爾想勸歐洲列國作壁上觀。歐洲議會的動作,等於要歐盟箍番實北約,但現階段只算歐盟下議院的表態,且無約束力,聲援屬虛。 另一近期國際焦點,北韓和她的金與正。北韓的動態,反映北韓當局正嘗試提高金與正權威,甚至金正恩健康可能有問題。對比兩韓年近衝突,如延坪島事件,今次炸毀兩韓聯絡辦公室顯得相當虛怯。金與正先揚言會炸,然後等冇人至郁手。北韓要的是炸毀建築物鏡頭,有全球關注,但不要傷亡,不要令問題真正擴散。如此則是計算後的操作,絕非失驚無神發難。 於是問題就在,為何要安排這次演出?為何主角是金與正而非金正恩?金正恩究竟尚健在否仍是個謎,但無論是否健在,今次行動都為金與正建立權威。由於初試,不容失敗,所以行動其實非常謹慎。如何知虛實,日本桃山時代最大的戰役關原之戰,關鍵人物小早川秀秋,身為豐臣家盟友但私底下倒向德川家。開戰後舉旗不定,沒有如協定反豐臣家,結果德川家康做了個動作,就係直接對小早川軍隊開炮。幾炮之後,小早川秀秋就帶軍殺向豐臣家。南韓如敢現下大動作回應北韓,馬上就知道虛實。 最後係印度。印度總理莫迪公開表示,印度有望在地區和整個世界發揮更大作用。這句話其實在呼應美國印太戰略。過去美國不斷嘗試說服印度開放市場及軍事上更緊密合作,在中美相爭之際,中印邊境問題是虛,其實就係展示莫迪自己那句話。在全球供應鏈陸續撤出中國的背景下,印度最想要的係成下一個世界工廠,如此就不會真正想打仗,這才是實。但印度想在世界舞台發揮更大作用,今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Tregunter

20200618-鳴人堂:上海夢的幻滅:被「驅逐」的社會底層,只能返鄉或遷離?

鳴人堂:上海夢的幻滅:被「驅逐」的社會底層,只能返鄉或遷離? 18 Jun, 2020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1664/4644440?fbclid=IwAR1SbbEL__5UKpBUI4QW_kH8quJN-ioKTKljTFqDE3Nzb7HBjApI_sxPjqk 2016,上海「夢幻王國」迪士尼開幕這年,有一群人大舉遷離上海。 圖/路透社 2016年6月16日,上海迪士尼樂園開幕了。開園第一年的遊客人數就達到一千萬人,遠超過目標的百萬人次,業績似乎蒸蒸日上。 另一方面,在接近「夢幻王國」迪士尼樂園開幕的2016年春天,發生了一個鮮有人知的現象,一群過去為了追尋夢想而來到上海的人們,正如雪崩一般大舉遷離上海。遷離的人潮多到有的幼稚園甚至因為大量孩童離開上海,面臨經營不下去的危機。 這群人就是在上海從事基層勞動或體力勞動的農民工。失去工作與住處的他們,在上海著實失去容身之地後,歷經了一番艱辛波折,最後如遭驅逐一般離去。他們是一群即使想走也不知往哪走,一群走投無路、進退兩難的人。一群被迫妻離子散的人。在上海屬於貧富差距社會底層的他們,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其中存在的真相是,在海納百川的廣博胸襟下逐漸膨脹的上海,如今面臨成長極限,終於開始痛苦哀號,把容納不下的地方出身者驅逐出去。 在這個「夢幻王國」成功引來人潮的城市再也看不見夢想的一群人,上海的無情切割蘊藏著急速失去光輝的危機,畢竟這裡向來以「來者不拒」的態度,塑造出其作為一個都市的魅力,並吸引人潮與錢潮的投入。然後上海的這副模樣,在國家憑藉強大經濟實力,企圖以「一帶一路」將勢力擴大至歐洲或非洲,並大手筆買下希臘港口或非洲資源等強勢行徑背後,也與整個中國努力掙扎,連在非洲都試圖創造出國民就業機會的模樣遙相呼應。 在歡慶夢幻王國開幕的上海、在不願再予人夢想的上海,以及再也看不見夢想的人群中,也可以見到拚命扶養四歲女兒的單親媽媽喬女士的身影。 「或許這次真的撐不下去了」 「剛才房東來趕我離開公寓了,叫我五天後搬出去,或許這次真的撐不下去了。」 我的智慧型手機在2016年剛開春不久的三月初旬,收到喬女士在緊要關頭傳來的這封短訊。 「連她也這樣啊。」回撥電話的同時,我嘴裡喃喃自語著,內心確信「他們周圍正在發生什麼事」。

2020612-JESSICA:這一站…太子~黃綺琳

JESSICA:這一站…太子~黃綺琳 2020-06-12 Vincent Cheung 黃綺琳居於太子區多年,每天一踏出彌敦道,「金都」這著名的平民化婚慶主題商場便出現在她眼前,商場從她小時候眼中的「夢幻境地」,到長大重臨卻發現彌漫著一股現實,甚至俗氣的氣息。而她決定把「金都」寫進用作參加第四屆「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的劇本時,這已經不單單是「金都」的故事,也是她的故事,這就是黃綺琳的首部長片《金都》。 Text: Ball 《金都》裡的太子、金都商場被催婚、假結婚……都是黃綺琳一部份的親身經歷。獲選後運用「創意香港」第四屆「首部劇情電影計劃」提供的 325 萬資金,以「金都」作包裝,再加入金魚街等本地化的隱喻,甚至男主角英文名 Edward 既呼應「太子」(Prince Edward),也點出這位英國王子愛德華八世「不愛江山愛美人」的作風,而探討婚姻中的所謂「真假」和「自由」。《金都》先後摘下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亞洲電影促進聯盟「亞洲最強新導演」;第 26 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編劇」;香港電影導演會 2019「新晉導演獎」等獎項,也有評論說《金都》與《叔叔》是今年香港本地電影的一時瑜亮。 黃綺琳 Norris(香港導演、編劇、填詞人) 2012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電影製作藝術系碩士。畢業後一直在香港、中國及海外等不同影視作品中擔任不同崗位。編導作品《落踏》(2013)於香港鮮浪潮短片競賽中獲「最佳劇本獎」及入選烏甸尼遠東電影節放映;《赤鱲角到天水圍是我愛你最佳距離》(2012)入選法國普瓦捷電影節及東京國際同志電影節等。《警界線》、《瑪嘉烈與大衛系列—綠豆》及《歎息橋》也是黃綺琳編劇作品。 我也曾是「假結婚」的對象…… 「我還在修讀電影時,真的曾一位內地男同學問我可否跟他『假結婚』,當時我們身在上海拍攝,他竟當著我當時的韓國攝影師男友面前用中文問我! 好有趣的一個畫面!那一刻我也是覺得有趣,我還在想「要開個怎樣的『價』呢?」結果他說只能付六、七萬,我說『太少了! 至少要一百萬!』後來我發現身邊不少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許多內地男生跟香港女生假結婚,為了身份證,所換取的是背後出入境的一種自由,身份上的轉變。另一邊廂我們常說雙方結婚後便失去自由,正所謂『成個老襯從此被困』。表面上有感情的就是真結婚,沒有感情的假結婚

20200621-無定向學堂:誰是誠實證人?

無定向學堂:誰是誠實證人?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法庭上,誰說的話才誠實可靠?或者近日聽得最多的問題是,咁都叫誠實可靠?在新聞報道了解案件審訊和判決,有時令我們感到結果與一般人理解事情有落差,究竟法治落實到法庭上,是怎麼一回事? 去年爆發的社會運動被捕者眾,隨着送上法庭受審的人愈來愈多,我們在此開一門旁聽學堂,邀請一有時間就到法庭旁聽,總見好學的她邊聽邊抄筆記的師奶旁聽師Jade,向大律師黃宇逸(Anson)提出一些從常人角度出發的法庭觀察,讓Anson以他在專業領域的所見所知,帶我們細看案例與判案原則,不論大家在庭內或庭外留意案件,都可學做具備更全面眼光和知識的「旁聽師」。 「個官梗係信警察啦,覺得佢哋先係講真話。」 Anson提及一般人會認為法官總信警察所言時,Jade連連稱是,然而Anson援引2016年的一宗高等法院上訴法庭的案例,當中明確指出,法官不能因警員身分而認定其口供較可信。 在CACC 80/2015案件中,一人被控企圖入屋犯法罪,被判入獄3年6個月。案件關鍵在於一名警員供稱看見被告爬水渠到住宅外,企圖打開住宅窗戶,因而入罪,他申請上訴,上訴庭最後裁定上訴得直,撤銷定罪判刑。 警察身分=不講大話? 仔細看判案書,裏面開宗明義提到,「既定的法律原則之一是法庭在考慮證人的證供(包括被告人的證供)的可信性及可靠性時,必須一視同仁。法庭絕對不能以警員說謊的可能性較低為基礎來處理他們的證供」。也就是說,法官不能單憑警察身分,就認為他們不會講大話,判案書也指出,「香港的上訴法庭亦一直根據上述原則來處理案件」。上訴法庭指原審法官「處理方法不妥當」,因為原審法官曾強調警員「犯不着揑造證據」誣衊被告,亦不會為檢控一項企圖爆竊罪而「膽敢及愚昧地干犯一項更加嚴重的串謀妨礙司法公正罪」,這個說法顯示法官認為警員證供較其他證人可信,上訴庭指出「處理方法會令人感到被告人未有獲得一個公平的審訊」。 不過Anson補充,上訴庭在這宗案件亦強調,將警員是否可信的問題單獨分開處理,「不一定構成足以推翻定罪裁決的重大失當之處」。這單案卻因為定罪完全基於警員口供,沒其他證據證明被告爬水渠到住宅外,而且企圖開住宅的窗,所以裁決獲推翻。 首宗暴動案 警證供可信性關鍵 回看這場運動首宗暴動案裁決,警員作供時說沒留意到消防車,最

20200621-ways of seeing:徠卡女王 Ilse Bing 攝影巴黎, 成就歷史

ways of seeing:徠卡女王 Ilse Bing 攝影巴黎,成就歷史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左圖為Ilse Bing年輕時以徠卡相機拍下的自拍像,攝於移居法國數月後的1931年巴黎,相中的雙重影像及她專注的凝視突顯了她的自主。右圖攝於1986年紐約,模仿年輕時的自拍,其時Ilse Bing 87歲。(F11攝影博物館) 圖8之1 - 左圖為Ilse Bing年輕時以徠卡相機拍下的自拍像,攝於移 . . . . . . (F11攝影博物館) 【明報專訊】出生於1899年德國法蘭克福一個富裕猶太家庭的德國女生Ilse Bing,在十四歲生日那天收到了一部Kodak相機,面朝櫃門前的鏡子拍下了一張隨意的自拍,那時她尚未掌握攝影是什麼。 一直到上世紀二十年代,攝影仍僅僅是一種紀錄的媒介。 Ilse Bing長大後,為完成藝術史博士論文,拍攝十八世紀的建築物,她特地買來一部規格更高的相機。 在教堂刻有浮雕的半掩大門內往外張望,和煦的陽光照射進她所處的幽暗所在,喀嚓,就這樣拍下了一幅超越主流客觀理性的攝影觀所能想像的柔和相片。 她在隨學校到訪瑞士的一次旅途中,因為看見梵高的畫作《夜間咖啡館》,忽然醒覺自己應要去創造歷史,而非研讀歷史,隨即便帶同她的徠卡相機前往藝術之都法國。 攝影視作藝術 走得更前 Ilse Bing被譽為徠卡女王(Queen of Leica),跑馬地展場二樓的展櫃展示着一部她擁有相同型號的Leica One,Ilse Bing於1929年買下,館藏的這一部同樣是1929年出產。F11攝影博物館創辦人兼總監蘇彰德本身是一名徠卡相機的收藏家。有150年歷史的徠卡最初只做顯微鏡和望遠鏡,也幫其他相機品牌生產鏡頭,到1913年出產它第一部試驗版相機,1925年正式向公眾發售相機。 擁有一部輕便得被稱作「camera for the gentleman's pocket」的相機,便能突破攝影當年普遍在影樓、在拉上黑布大木頭機下對準靜物拍攝的限制,可以在街上隨意拍攝,那也是新聞攝影的開端。這天穿上淺藍色西裝外套的蘇彰德把半隻手掌放進胸前的小口袋,說Ilse Bing擁有的這個型號比今天的Leica體積細小得多,它專為男士的口袋設計,加上快門安靜,拍攝不動聲色,而徠卡大師布拉塞亦因而自稱「隱形拍攝者」。

20200621-讀食時光:常夜鍋,日本家常鍋物

讀食時光:常夜鍋,日本家常鍋物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夏天不適合打邊爐了,但還可以吃鍋菜。日本的鍋菜叫做「鍋物」(なべもの),其中最為家常的是常夜鍋(じょうやなべ)。常夜鍋雖以豬肉為主角;但它以昆布、日本酒為湯底,以柑橘豉油為沾醬,夏天吃起來仍然清爽。 邊煮邊吃或整鍋上桌 與廣東鍋菜一樣,日本鍋物有邊煮邊吃的,如涮涮鍋(しゃぶしゃぶ);也有整鍋煮好上桌的,如關東煮(御田;おでん)。常夜鍋可以邊煮邊吃或整鍋上桌;夏天是在廚房做好出菜較好,不用冒着汗來吃。 常夜鍋的基本材料只有四種:昆布、日本酒、火鍋豬肉片及菠菜,簡單又家常。由於鍋裏不會像壽喜燒(すきやき)那樣放豉油,所以湯汁喝起來,像肉片滾湯。它的煮法也跟滾湯差不多:先放湯底的料頭,滾起下肉,中途添菜,讓肉和菜一起煮熟。 鍋子一般會用土鍋,即是砂鍋、陶鍋,少用金屬鍋。日本土鍋按大小分成不同號碼。我用了一人用的六號鍋,整鍋煮好上桌的話,兩個人不夠吃,做一份用來獨酌不錯。如果兩個人吃,又有雙爐頭、兩個一人鍋的話,可以分成兩鍋來煮。這樣較易掌握水分,各有用料、調味,似乎更有趣。 豬肉與酒香 有些人受不了肉食的腥羶味,我也是其中一個;完全不吃羊肉,不喜歡吃豬肉,沒辦法吃蒙古牛肉。常夜鍋以豬肉為主,弄不好就成了一鍋子的腥。平日醃豬肉的時候,我們會用薑汁、蒜頭、料酒、白胡椒粉來去腥;日本人做常夜鍋時,想法也相同,用日本酒煮湯底,有人另添薑、蒜。 日本作家向田邦子在散文〈來一點吧!〉(食らわんか)裏,詳細記下自己的常食鍋做法。她喜歡用豬柳片,分量頗多,每人二百克,年輕人更有三百克;選用不甜的(辛口)酒、一瓣蒜、大量的薑,以涮涮鍋的方式邊煮邊吃,配着加了檸檬汁的豉油。我很少吃薑,夏天近乎不吃,沒有像向田邦子做的濃郁。豬柳片較乾,不用戒口的話可以選梅頭片、豬腩片。吉永史在漫畫《昨日的美食》(きのう何食べた?)選用的,就是豬腩片。 所謂「日本酒」,包括了釀造酒和蒸餾酒。「清酒」是釀造酒,而「燒酎」是蒸餾酒;要用大量日本酒煮食的話,通常會用清酒。用平價的本釀造酒、純米酒就好了,不要浪費吟釀酒。酒、水的比例,一般是一比一;向田邦子的則是一比三。她的辛口酒大概是用來配薑的,偏甜的(甘口)其實也沒有問題。 常夜鍋的蔬菜 除豬肉外,常夜鍋其實也用上不少蔬果:鍋的另一半是蔬菜;

20200621-抗疫達人蔡文力,走到西非對抗伊波拉病毒

抗疫達人蔡文力,走到西非對抗伊波拉病毒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蔡文力出發到西非抗疫前,要簽「賣身契」,承諾事後不追究不訴訟。(三聯提供) 【明報專訊】在新病毒面前,人類張惶、束手無策,但別無他選地必須繼續戰鬥。新型冠狀病毒席捲全球二百多個國家,無藥物、無疫苗、無先例,只能靠專家日以繼夜尋求突破。二○一三年底伊波拉病毒輾轉傳入西非,同是不治之症,源頭亦是來自野生動物,並在世衛等機構掉以輕心、人民衛生意識薄弱與醫療體系破陋下,旋即變成史上最嚴重致命疫症之一。但全球最貧窮的西非還是戰勝了伊波拉。當中有來自香港的蔡文力博士身影。只要比較一下兩隻病毒的死亡率,就會替一天十多小時頂着疫區塞拉利昂41℃高溫窩在實驗室、不停檢驗致命病毒的蔡文力冒出一桶虛汗。出版社請蔡文力出書記載五年抗疫之路,鼓勵疫境下的香港人,電話中他縷述十多年來的病毒免疫學家生涯,忙亂中無暇整理儀容的他拒絕記者視像通話的要求,但仍可聽見他一度強忍淚水說沒想到竟超出了自己。 從香港獅子山到非洲獅子山 也許是命定,蔡文力一九七六年出生,那年亦是非洲首次發現伊波拉病毒的年份。四十四年間,伊波拉反覆肆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超過二十次。二○一三年末傳入西非,疫情迅速從幾內亞擴散至利比里亞和塞拉利昂,造成逾兩萬八千人感染,一萬一千人死亡,包括逾五百個醫護人員犧牲。自小在黃大仙長大、望着香港獅子山生活的蔡文力,響應呼召到世界彼端的另一個獅子山(塞拉利昂又名獅子山共和國)抗疫,改變一生。 「我是一名普通的香港人。」蔡文力新書《非洲抗疫之路——一位香港病毒免疫學家的見證》開首的第一句這樣說。小時候住爺爺在新界農田上搭建的破落木屋,後來在外婆於黃大仙開的公屋小士多長大,入讀地區中學,他說沒有考過第一,反倒是太晚發育,排隊總是排第一。八九民運那年他才十三歲,兩年後父母送他出國讀書。為了不浪費父母的金錢,努力考上英國牛津大學讀病毒免疫學博士,有份確定SARS病源的港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烈文是他的同門師兄。談到這十多年病毒免疫學家生涯,他感觸哽咽:「我諗我超乎了自己想像中可做到的事。小時候在百佳做過,疊蘋果疊到雙手都是蠟;又在外賣餐廳煮過中菜。無端端坐上直升機入到牛津喎,讀埋博士喎,原來有些事情真是要試過才知是可以的。」 當西非爆發伊波拉,蔡文力正在英國邱吉爾醫院傳染病科做義工,協助照顧愛滋病、瘧疾和

20200621-星期日文學‧《血清素》:快樂之不可得,韋勒貝克(抗)抑鬱小說

星期日文學‧《血清素》:快樂之不可得,韋勒貝克(抗)抑鬱小說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Captorix最常有的副作用是嘔吐、力比多消失和不舉。」 這是一句簡單的句子,指出抗抑鬱藥Captorix的副作用。它出現在法國當代著名作家韋勒貝克(Michel Houellebecq)二○一九年出版的第七部小說《血清素》(Sérotonine)第一章最後兩行。而我覺得這句句子其實已把整部作品的主題交代出來——對生活的嘔吐、驅使我們追求生命愉悅的那股能量消失,以及性無能。 根據醫學辭典,「血清素」本身是一種控制生物化學信息傳遞與調控的物質,如果血清素濃度太低,我們可能會陷入沮喪、憂鬱、焦慮等情况。因此,血清素普遍被認為與人們是否感到幸福和快樂相關。韋勒貝克小說中的男主角,一個四十六歲、於法國農業部有一份體面職業、家庭教育不俗、祖上曾出過榮譽人物的白人男人,不知道是否因為血清素過低,他不快樂,甚至抑鬱,因為他每天早上都要服用抗抑鬱藥Captorix。 當知道有人患上抑鬱症後,我們第一個想問的問題是:他為什麼會患上抑鬱?然後我們會想像他可能在孩童時期缺乏關懷,工作面對巨大壓力等原因。沒有,這些陳套的劇情全都沒有發生。第一章第二頁,當主角即敘述者提及自己的名字由來時,他已交代了他的父母是非常稱職的父母,從他孩童開始便盡一切力量幫助他去裝備對抗這個世界的武器。至於工作,每次合約評核時,他的上司都會給予好評,而他在政府的官僚體系中似乎也游刃有餘。 連自殺也不感興趣 那他為什麼會抑鬱呢?或者是因為力比多的消失。Libido狹義來說可以指性慾,廣義來說,是指一股驅使我們追求生命愉悅的能量,而那股能量消失了,我們因而對所有事情都不感興趣。由主角定義自己的存在狀態的措辭,我們可以看到他連自殺都不感興趣的抑鬱狀態:「一個西方中年男人,沒有親人和朋友,沒有個人計劃和特別興趣……基本上想不到什麼原因繼續生存,也想不到什麼原因要去死。」 這種深層次的空虛其實早在韋勒貝克第一部小說《戰線的延伸》(l'Extension du domaine de la lutte)中出現。《戰線的延伸》的主角是一位電腦軟體工程師, 他的工作基本上就是跟一個同事到全國各地,教導客戶新的電腦程式。當中有一段文字,與《血清素》中表現出來的那種空虛感覺非常類近: 我

20200621-什麼人訪問什麼人:拆解英國外交部《香港問題半年報告》——專訪英國前駐港外交官Tim Summers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拆解英國外交部《香港問題半年報告》——專訪英國前駐港外交官Tim Summers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6月11日,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正式向英國國會提交有關《中英聯合聲明》在港實施的《香港問題半年報告》(Six-monthly reports on Hong Kong)。是次報告主要涵蓋自去年7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一國兩制」在香港實施的情况,同時亦記錄了香港自反修例運動以來,直至2020年初的各項事件以及北京政府的舉動。在是次報告中,英國政府明確表明「英國有決心並會繼續支持香港在中英聯合聲明及一國兩制的框架下維持高度自治(The UK remains fully committed to upholding Hong Kong's high degree of autonomy and rights and freedoms under the Joint Declaration and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framework.) ,並且高調指出北京意圖在香港就「國家安全法」立法將必破壞香港的一國兩制以及三權分立的原則。值得留意的是,英國政府亦首次在報告中明確就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表明態度,承諾為護照持有人申請成為英國公民提供路徑。儘管英國政府自1997年起已就香港問題發表了45次報告,然而過往的報告一直較少受到公眾注目,而報告內容亦較少如此明確表達英方立場。 為此,筆者特別聯絡了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任教的夏添恩博士 (Tim Summers)。Tim在1997至2001年間曾出任英國駐港外交官,在2001年後則於英國政府內閣辦公室(Cabinet Office)和英國駐重慶總領事館任職。作為英國外交系統訓練出來的英國前外交官,無疑他的觀點將有助我們從英國外交系統的角度理解英國對港政策以及及後的中英關係發展。 問:Tim,可以講講英國的Six-monthly reports on Hong Kong(《香港問題半年報告》,下稱報告)的背景和對於英國對港政策的實際意義嗎? 答:從1997年7月1日起,英國政府便開始就香港的一國兩制實施情况每6個月撰寫這份報告。報告的前身是英國外交及聯邦事務部每年就殖民地發展的情况而撰寫並提交國會

20200621-同場加映:送給《頭條新聞》最後4首歌

同場加映:送給《頭條新聞》最後4首歌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誰會珍惜,當你還擁有」(《阿信的故事》)。 《頭條新聞》最後一夜,腦海不停哼起這首老歌。那已經用了十年的化妝間,戴了十年的小豪子墨鏡,還有總是在化妝短短幾分鐘期間已經睡得不省人事的太后……一切總是理所當然的存在,然後一切都在一晚之後,不再存在。 我們有一個《頭條搵你啊》的WhatsApp group,監製總是習慣每星期提醒大家:「明天繼續開會」、「明天和你傾」。有時覺得煩瑣,明天當然要開會,提來幹什麼?今天你突然醒覺,這個「提示」信息,應該不再出現了。不知道監製會否不習慣? 最後一集的《頭條新聞》,分開三天拍攝,就像把離別的時間延續了三天。就在第二天入廠,用鋼片琴敲出《頭條新聞》主題音樂時,「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叮﹗」響起,巨大悲傷湧至,那是眼淚最接近崩堤的一刻。沒有了以往主題音樂的「激昂輕快」,沒有了那種「笑罵由人」的洒脫,鋼片琴清脆單調的聲響,顯得有點孤獨、落寞、冷清。在這種政治氣壓下,實在難以奏出過去31年的旋律。 「知己一聲ByeBye,遠去這都市」(《皇后大道東》)。這是第二首想起的歌。做《頭條新聞》可能得罪許多權貴,但同時我們收穫許多知己。 我經歷了《頭條新聞》三任監製,三任團隊,清一色女人(那唯一的小伙子,我只能把你忽視),但更重要是,清一色的,都是一條心、一團火,更老土一句,一家人。 最後一集出街之日,我心血來潮,打算買花送給幕後團隊一眾少女,去到花墟一間花店選花時,迎面走來兩個熟悉的臉孔,不就是電視部的同事嗎?其中一個還是前任《頭條新聞》的編導。 她們看見我也非常吃驚,「你也是來買花?」「我也是來買花。」「你要送給主持和監製嗎?」「我是要送給所有團隊。」然後一下子大家都笑了,大家都想在離別的時刻答謝對方,我們這個團隊早就不只是一個工作團隊。我們四個人八隻手捧着十幾束花,沉甸甸的,那是我們十幾年的經歷。 十幾年來,我們演員在鏡頭接受歡呼讚美,團隊在後面頂風擋雨捱冷箭吃子彈,又要忍耐我們創作時不顧現實的偏執。外界總是批評港台是太上皇,以為編輯自主就是無王管,卻不知我們每次度稿、開會,都沒有一言堂,不會是某一個人說了算。集體設定題目、角度,我雖然負責寫稿,但切入的角度也是共同決定。好多時都為了題目的方向而激烈爭拗,我要強調有時是動了

20200621-在這日子,如何為父?

在這日子,如何為父?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前一兩年的六四晚會,我們都是一家四口一齊出動,在維園附近找間細路鍾意的餐廳請他們吃一餐,然後「換取」他們陪我們去晚會坐大半個小時,直至他們再待不下去。我其實知道他們並不喜歡,也想過「逼」他們去會否將來適得其反,但又覺得在他們心田留下些什麼或許也不是壞事,起碼讓他們知道有些事情對父母來說還是有其意義。今年限聚令加上「國安法」大山壓頂,孩子們當晚只能留在家裏。他們雖然抱怨兩句父母當晚怎麼不在家,但對不用去晚會其實還挺高興的。 也許是為人父母者本身都幾「細膽」,孩子們在我們身上學不到太多勇氣與智慧。去年反修例運動早期的遊行多在港島北舉行,我們住港島一家齊去,自然也是應有之義。但讓我印象很深的是,在人群當中孩子們其實不太喜歡,甚至頗為害怕。女兒一向怕人多且超喜歡守規則,兒子去年才四歲,走進人潮中,大概只看到數之不盡的腳瓜及聞到陣陣汗臭。後來有次和一位沒有孩子的師長談起,她超鼓勵我們要帶孩子上街作為「公民教育」。當我告訴她孩子的不適應時,她一臉惘然好像不大理解,讓我感到好像是自己太廢,沒有磨練孩子的意志。 運動後來衝突漸多,帶孩子出去參與變得不大可能,如果剛好要出街,反而需要從網絡掌握最新資訊,以確保孩子不會遭遇到胡椒噴劑、催淚彈或水炮車。有些遊行集會如果想去,我與太太便要協調,看如何分工照顧一對子女。在家時當然也免不了打開電視機看新聞,孩子開始時不大為意,後來則會表示害怕某些畫面,再後來他們會指出「爸爸媽媽又變得很嬲了」。有晚,街坊約了在商場「和你唱」,而老婆又不在家,我便一個人帶着他倆去參與。我很記得弟弟緊緊抱着我,當街坊唱起《願榮光歸香港》及叫口號時,女兒嚇得抱着我大腿大哭起來。適應了一會後他倆變得較為自在,所以那不適感或許只因沒有試過參與人多的活動。但記得他們年紀更細時,看社區的神功戲、巡遊等,舞龍舞獅打鑼打鼓也沒有嚇得他們大哭。 關顧自己 又要關顧子女轉變 再後來他們學會我們的語言,會批評警察,會說自己不喜歡林鄭,問心我不大喜歡這樣的情景。我不想他們好像要奉迎父母的喜好,以換取我們的關注與愛。我多想他們不用耳濡目染於這樣的環境當中,也想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和他們好好談談,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父母是怎麼看的。我也想跟他們說,要學會把錯誤的行為以及做那事的人「分開」,要指出其「錯誤」,

20200621-星期日現場:不容歷史遭扭曲 柳俊江出書重組7‧21

星期日現場:不容歷史遭扭曲 柳俊江出書重組7‧21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距離7‧21周年尚餘一個月,當晚被白衣人打到頭破血流的柳俊江說,遇襲的每分每秒感受他都記得。 遇襲後他有心理陰影,《鏗鏘集》記者傳來元朗黑夜節目,他沒法看。 他逃避觸及當晚的一切事情。然而,警方和監警會對待真相的態度愈發讓他失望,他選擇直面恐懼,訪問40名當事人,用3個月時間寫成一本書——《元朗黑夜》,重組事發經過。 他的故事版本是這樣:當日鄉黑收到的信息是,將有30分鐘真空期,他們可以為所欲為。 原先只是一場「雞地曬馬,打一兩個人祭旗之後收工」的戲碼,竟因3個意外的觸發點,演變成失控的無差別襲擊。 他並由此牽扯出1970年代丁屋政策、回歸後政府縱容鄉黑、西鐵沿線發展利益爭鬥的深遠禍根:「好多條線,由好遠已經跌了下來,好多本來互不交集的人,卻在這個時間點互相交集,糾纏成了一件事。」 柳俊江2010年離開無綫時29歲,結束8年記者生涯。他說自己性格「是不會望返轉頭」,出書重組7‧21本來不是他的作風。他原先對本地司法制度仍抱一絲希望,靜候數月期望有人公正持平地說明真相,但只見警方肆意顛倒是非,「換個警務處長,就開始作古仔」。去年12月原元朗警區助理指揮官游乃強獲調任新界北刑事調查部,由涉事警官「自己查自己」在7‧21事件中有沒有錯失。去年12月底,警察公共關係科高級警司江永祥以「不代表警隊名義」指出有人帶示威者到元朗站「牽引成件事」;今年3月警務處處長鄧炳強說「7‧21下午已有暴徒打人」,「亦有暴徒在車廂打人」;而5月終於出爐的監警會報告更是倒轉黑白,說是因為黑衣人和白衣人集體毆鬥引發事件。 柳俊江認為自己作為7‧21當事人,必須阻止歷史遭扭曲。今年4月,他在facebook刊出帖文徵集目擊者,數天內收到幾百個電郵,他篩選其中40多個當事人進行深入面談和電話訪問。除了當晚在元朗西鐵站列車、月台和大堂的目擊者,還包括當日很早已經在「雞地」的居民、深夜仍在英龍圍和南邊圍的人,甚至是混在白衣人裏面「八卦」的人,亦有圍村長輩和退休高級警務人員等。 曬馬變襲擊是意料之外 當日收到「吹雞」短訊的嘍囉、資深原居民代表、區議員、退休警務人員都收到同樣消息:「(在元朗站)有30分鐘真空期,他們可以為所欲為。」綜合所得資料,柳俊江深信當晚的計劃就只是「

20200621-【飲食男女】今宵多珍重,皇后飯店

【飲食男女】今宵多珍重,皇后飯店 11:22 21/6/2020 餐廳現傳承至第三代的于萬強(中)和于萬豪(右)。二人的母親曾佩珊間中也會到店中。 港式西餐,又作「豉油西餐」,是一種帶有香港特色的西式料理。話說戰前,香港傳統西餐廳以服務英國人或上流社會人士為主,一般華人負擔不起。戰後,部份餐廳開始調整製法,用本地食材和調味料,豉油提味、鬆肉粉醃肉、茄膏煮羅宋湯等等,做出合華人口味、價錢又大眾化的港式西餐。皇后飯店,便是那時代的產物。一盤家庭式生意,至今跨過68年,捱過倒閉,撐過回歸,傳承三代,幾許風雨,仍傲然挺立。要寫這個舊殖民時代的傳奇故事,卻落筆在風雨飄搖時。對於老店,對香港來說,今宵多珍重。 皇后飯店是香港第一批俄羅斯餐廳,其俄國炒牛柳絲飯是名物之一。 羅宋湯是皇后飯店的靈魂食品。 焗豬扒飯($120),選用厚切豬扒,並淋上新鮮番茄做的茄汁。 皇后飯店於1952年開業,由山東人于永富創辦,他在上海跟隨俄羅斯名廚Kurilov學廚,戰後走難來香港發展,煮起俄國菜來,說得上是香港第一批的俄羅斯餐廳,也是當時西餐的主流。第一家店開在英皇道,同年正值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登基,故名之。其實餐廳名稱是個美麗的誤會,因為伊利沙伯二世實在是女皇而非皇后,取名皇后,背後原來有段古。「爺爺有想過將餐廳改名作『皇帝餐廳』,他的拍檔問,叫皇帝那麼囂張?認第一不如認第二啦,所以就改名做『皇后飯店』。」第三代老闆于萬豪,即于永富的孫子,從回憶長河中,重新喚起每個畫面。 大蝦美國西冷牛扒餐($320) 咖喱雞飯($110) 1964年,餐廳搬到銅鑼灣利園山道。于家經營之道非常儉樸,幾十年沒有翻新裝修,素白窗簾布、木門等等,保留下來,變成一種時光的味道。直至八十年代,這種無心插柳的巧合,吸引了導演王家衛。他拜訪見狀,喜歡上這種六十年代的老舊氛圍,想在此取景拍戲。「爺爺開初不依,我爸說不要拒絕,王家衛這麼有名的導演,你也不讓他拍?」另一位第三代老闆于萬強,于萬豪的哥哥也在旁搭嘴,徐徐回味每個過往的細節。 幸好最後事成。1990年王家衛便在此拍戲取景,完成經典電影《阿飛正傳》。自此,皇后飯店便越來越紅,名氣更上一層樓,遠在日本的影迷也專程拜訪。「很多人就算沒有來過皇后吃飯,只要看過《阿飛正傳》都會對這裏有個印象,證明當時我爸是有遠見的。」于萬強驕傲

20200614-未來城市:應對水浸 除了科技 何不反璞歸真?

未來城市:應對水浸 除了科技 何不反璞歸真? 2020年6月14日星期日 今年6月6日凌晨黑雨,觀塘道行車隧道變成「水塘」。(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6月6日凌晨雷鳴不斷,逾萬次閃電令黑夜猶如白晝,天文台發出3年來首次黑雨。東九龍和新界南是重災區,觀塘與西貢多條街道變成澤國,車輛拋錨,居民被困。雨季正式到來,香港遭受暴雨巨浪雙重夾擊的水浸威脅。在俗稱「龍舟水」的5至6月,天降暴雨為渠道和斜坡排水能力造成沉重負擔;7至9月颱風季,海面翻起巨浪水氾沿岸地區。我們訪問了渠務署、土木工程拓展署和地理學者,講述最新的水浸應對方法。 但人算不如天算,在全球變暖的氣候變化底下,渠務署土地排水部總工程師劉勝昌直言,完全依靠人為措施與天對抗,已經無法完全解決水浸,因此人們是時候回歸大自然,即回復自然河道與水文循環方式,適應天氣變化。但在這片已經高度發展的城市裏,反璞歸真或許才是最難? 增建蓄洪池儲雨水 6月6日凌晨1時30分,天文台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渠務署緊急控制中心即時啟動,由一名總工程師為首,約25名人員齊集長沙灣水務署九龍西區大樓,監測各區排水和水浸情况,協調各部門工作;同時派遣50隊緊急通渠隊伍到多區進行清渠行動。 2時55分天文台發出黑雨,是自2017年5月24日以來首次,黑雨持續近3小時。翌日(7日)早上7時30分,天文台再次發出紅雨警告,信號持續約3個半小時,渠務署緊急控制中心在兩天內運作約20小時。 當晚亦徹夜工作的劉勝昌說兩晚雨勢都相當大,據天文台資料,香港每年平均降雨量為2400毫米,而單計這兩天,全港平均錄得291毫米雨量,即是單單兩天就下了約12%全年雨量。6月6日黑雨期間,除了新界北區錄得水浸報告,西貢成為重災區,蠔涌村、北圍村都有泥水湧進村屋;觀塘道行車隧道亦變成「水塘」,不少車輛死火,市民需要涉水而行。 西貢紅雨水浸疑因塞渠 劉勝昌指出西貢蠔涌河當晚雖未至於滿瀉,但他估算達到九成水滿,反映大雨令上游垃圾、樹葉、樹枝冲落下游渠口,造成渠道淤塞,引致水浸。但由於事件剛發生,仍要深入研究原因和改善措施。 至於觀塘水浸情况,他提到2008年起渠務署進行雨水排放整體計劃檢討研究2.0,將全港分成12個集水區,其中在2015年12月完成了東九龍區檢討,發現有部分渠道需要改善,初步分析是由於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上升,無

20200614-通識導賞:一飛冲天去 太空旅行不是夢

通識導賞:一飛冲天去,太空旅行不是夢 2020年6月14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我要做太空人!」不再是奢想。SpaceX上月底成功載人升空,令商業太空旅行變得指日可待。香港太空館館長李為君直言,很久沒見證人類升空,今次SpaceX的成功令他深感震撼。自1972年美國結束登月行動後,載人升空技術近半世紀未見新突破。但3位熟知天文的受訪者都興奮表示,2020年開始踏入有趣的年頭,相信有生之年或會見到人類重返月球、登陸火星。 技術突破 火箭可回收重用 自古以來,人類總是仰望天空,想要了解星星、月亮、太陽。自細迷上太空科幻小說的Tesla老闆馬斯克(Elon Musk),於2002年創辦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期望降低太空運輸成本,最終達至帶地球人移民火星的宏願。18年後,SpaceX終在上月底邁出一大步,在美東時間5月30日下午3時22分,在佛州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搭載「龍飛船」(Crew Dragon)的「獵鷹9」號(Falcon 9)火箭,運載了兩名美國太空人的「龍飛船」在翌日早上10時16分成功與國際太空站(ISS)對接。此行是美國睽違9年後再在本土載人上太空,SpaceX亦成為史上第一間私人商業公司載人升空。 李為君解釋,SpaceX今次升空最歎為觀止的技術是火箭能夠重複使用,而且能夠垂直降落。「垂直發射和降落(VTVL)技術難度好高,因為火箭重心好高,而第一級火箭回收時需要減速,周圍的風速干擾非常大。網上影片都見到以前有SpaceX火箭回收時站不穩、倒下、爆炸。所以今次見證火箭垂直着陸都幾精彩,個人來說是幾震撼的科技。」 在當日升空直播片段可見,「獵鷹9」穿過煙硝與雲層,在升空後約1分鐘,越過最大阻力位置Max-Q(最大動壓點),一級推進器繼而熄火,由二級推進器接力,一二級推進器完成分離。在升空後約9分鐘,一級推進器成功垂直降落在大西洋海上的無人駕駛躉船,完成回收。「獵鷹9」號火箭早於2010年首次發射,10年間多次運載補給物資到ISS,2015年12月首次成功回收火箭推進器,令「獵鷹9」號成為全球第一枚可多次重複使用的液態燃料火箭。 打破俄羅斯「銀河唯一」? 不少傳媒都說俄羅斯是近10年唯一能載人升空的國家,但等等,中國不是自2003年楊利偉成功升空後,亦多次載人升空嗎?香港大學理學院太空研究實驗室總監及太空科學碩士課程

20200614-ways of seeing:尋找香港身分,不中不西的上海批盪

ways of seeing:尋找香港身分,不中不西的上海批盪 2020年6月14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要不要移民?」「在英國可以生活嗎?」「台灣會否容易適應一點?」在渴望能逃離現實的同時,我們都好像開始理解,香港那獨特的文化和生活,是沒有一個地方可取代的。對於「香港人是什麼」的問題,建築師黎雋維在2014年佔中前後開始不停問自己,然後決定讀博士研究這題目,盼望能從香港建築中找到答案。今年,博士論文終於寫完,在他專注研究的「上海批盪」中,他找到的答案是:「比起中西合璧,我覺得更貼切的是唔中唔西,是一種雙重否定的態度。」 「上海批盪」都說明是「上海」,怎能說是「唔中」?「因為上海批盪不是來自上海呀。就正如福建炒飯不是來自福建、星洲沒有星洲炒米……」黎雋維這幾年來,為了研究上海批盪,來往內地、台灣、新加坡等,說其實早在上海批盪出現前,中歐、東歐地區已有這種技術:以水泥為本、再混入小石,模仿真石作為建材。「我們以為它與上海有關,但其實它與廣州的關係反而更多,現在廣州仍有很多建築物有這種批盪留下來。」既然來自西方,為什麼又說「唔西」?「因為傳入中國後,工人用上了本地的材料、加入了自己的方法,現在我們在上海批盪找到特色,在西方也找不到。所以你說它是西方嗎,又不完全是。在我研究的時候,常在一些歷史文獻中看到英國人用外國人的視角去談上海批盪如何中式,但本地人看見這些說法,又會否認這是中式。」 淺色做底 批盪才好看 交論文後的一星期,黎雋維帶我坐着電車,看港島現今仍可找到的上海批盪痕迹。上海批盪在港九都可以找到,尤其在1920至1960年代有大規模發展的區域,如北角、旺角、深水埗等。他的論文,集中研究香港這個年期的上海批盪,因為早在19世紀,西方國家已多用水泥為建築物的材料,但香港要到1910年代才開始,而白水泥要到1920年代才出現。「未有白英泥之前,水泥只有灰色,要用淺色做底,做出來的上海批盪才好看。」及至1960年代,香港政府出版一本建築材料的指引,當中有納入上海批盪的做法,「當政府統一做法後,上海批盪就變得一式一樣,都沒什麼好研究的了」。黎雋維的研究橫跨二戰的1940年代,還因為他認為建築是反映那一個年代的人如何生活,多於理論化地把建築物分門別類。「我們說建築物的歷史,總會說這是屬於戰前抑或戰後、什麼風格,但我覺得這樣的分類並不貼近生活,生活在那個年

20200614-無定向學堂:以為吃上海菜,原來是淮揚菜

無定向學堂:以為吃上海菜,原來是淮揚菜 2020年6月14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你聽過淮揚菜嗎?也許有點陌生,那麼獅子頭、東坡肉、龍井蝦仁這些菜名總有幾分熟悉?你或許又會答,唓,即係上海菜吓嘛。淮揚菜在內地享負盛名,在香港倒常被當作上海菜,人類學家張展鴻留意到這個現象,鑽出一個了解食物的新角度。 淮揚菜是指江南地區淮安、揚州、鎮江一帶的菜式,與魯菜(山東菜)、川菜(四川菜)及粵菜同列中國四大菜系,要數八大菜系就要加入浙(浙江)、閩(福建)、湘(湖南)、徽(安徽),再數十大才加上京菜與上海菜。中大人類學系張展鴻教授出名研究小龍蝦,一次在江蘇淮安的「淮揚菜文化博物館」去看,「入到去見到一大個牌寫盱貽(音:虛怡)十三香小龍蝦」,盱貽是淮安一個地方,可是國內食小龍蝦多是麻辣口味,似與調味清淡的淮揚菜格格不入,於是引起他對這個菜系的好奇。 上海菜濃油 淮揚菜講本味 淮揚菜與上海菜怎麼分?籠統從口味上說,上海菜特色是濃油赤醬,淮揚菜則調味清淡講求食材本味。人類學角度又是如何?「人類學家定義food與cuisine不同,任何食得的都是food,但cuisine是地區的,一個地方出產的食物,有地方發展的過程,亦有地方烹飪的形式,才會稱作一個地區菜(regional cuisine)。」由是,他解釋「上海菜嚴格而言不是一個菜系,上海因為上世紀初開始發展成大城市,多人聚集,匯合了無錫菜、寧波菜等各地菜式,是一種食物的package,所以四大菜系或八大菜系中都沒有上海菜這回事,四大菜系是東南西北地區菜,如淮揚菜就是代表東邊江南地區菜式。」 小龍蝦風行全中國,令它進佔到不同地區,地方各認是當地「特色」,淮揚菜博物館都趁熱鬧「納入」,然而淮揚菜在香港,又是另一個故事。「你看淮揚菜的菜式如獅子頭,現在周圍都有,港式餐廳的晚市套餐都會找到獅子頭,它到底是哪個地方的菜?國內一定會說是淮揚菜,在香港人心目中可能覺得是上海菜。」張展鴻在當中看出一個有趣之處,香港人這種理解,與國內的「國家級」說法走的是兩條路。 港人視為上海菜 內地視為國宴 「內地有很多講淮揚菜的歷史、江南地方一帶的傳統,還有很多故事,如東坡肉一定會說蘇東坡、龍井蝦仁會說到當地河鮮,又如文思豆腐在內地很流行,因為它強調刀功,展示中國飲食文化。」搜尋內地關於淮揚菜的文章,多會提及「開國第一宴」吃的就是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