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5-CUP:為何會擠提?
CUP:為何會擠提?
2019年8月15日
BY HUGO SZE
1931 年,紐約的美國人聯合銀行倒閉,銀行外滿是未能及時提款的人。 圖片來源:FPG/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持「現金至上」(cash is king)想法的人,可能認為只有掌握在手上的鈔票,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錢;把現金存入銀行,賬面上雖然與手持現金無異,但畢竟成為了提款機上的數字。1929 年美國華爾街股災期間,人們愈發擔心自己存放在銀行的資產,紛紛湧到銀行擠提(bank run),導致翌年 1,300 多家銀行倒閉。何以一直接受存款的銀行,短時間內無法滿足擠提者的提款要求?
銀行通常只會持有現金存款總額的一小部分,其餘則用來向他人提供借貸或作其他投資。隨著愈來愈多人提走資金,銀行違約的風險增加,進一步促使更多人希望提款。極端情況下,銀行的存款儲備可能不足以支付,則有可能回收貸款,要求借款人迅速還清債務,甚至出售資產。以保證現金供應。
當人們試圖將存款數字兌現成現金時,貨幣供應量減少,同時抑制其他行業的經濟活動。即使銀行出售資產的價格甚低,在擠提的情況下儼然燙手山芋,很少有其他同業願意出資購入。此外,當多家銀行紛紛拋售資產,便會構成銀行恐慌(banking panic),增加其他銀行的倒閉的可能性。
1931 年,有傳言指位於華盛頓的銀行 Perpetual Building Association Bank 將會倒閉,引來數百名存戶湧至擠提。 圖片來源:Bettmann/Contributor/Getty Images
一家銀行因擠提破產,亦有機會產生骨牌效應。1929 年美國的銀行倒閉總數約 650 家,翌年增至 1,300。其中,田納西州城市納殊維爾(Nashville)一家銀行破產,引發整個東南部地區一系列的銀行擠提。1931 年春、秋季,以及 1932 年秋季,亦發生類似的恐慌。
擠提可能只與特定的金融機構相關,亦可能在影響整個國家。假如投資者或存戶認為,國家的銀行或金融系統即將崩塌,擠提之外,他們還會嘗試將資金轉移至外國銀行,把本國法定貨幣兌換成外幣,以保障資產,再度形成惡循環。
不少擠提事件均基於人們的恐慌心理。一旦對銀行的信心動搖,沒有人希望「執輸行頭」成為犧牲品,於是紛紛投入擠提當中,最終令銀行倒閉的預言自我實現。
某些情況下,擠提乃由銀行無力或不欲兌現存款的傳言展開。1930 年,美國紐約市一名小商戶,到當地的美國銀行(Bank of United States)分支機構要求出售其股票。銀行方建議客戶保留股票,認為是一項不錯的投資。該商戶後來向外界聲稱,銀行拒絕出售其股票。數小時之內,人群聚集到銀行外面要求提取現金,當日下午多達 2,500 至 3,500 人,共提取約 200 萬美元現金。
當然,亦有一些國家出現金融危機,導致國民擠提。2001 年,阿根廷因匯率僵化、財政政策失當、大規模外幣借款,及受外部衝擊等原因,爆發經濟危機。期間,大量國民開始從銀行提取現金,政府更以「銀行資金不足」為理由,凍結國民的銀行賬戶。去年 10 月,蘇丹政府為防止經濟崩潰,將本國貨幣急劇貶值,並推出嚴格緊縮措施。到 11 月,國內許多自動提款機已無法供應鈔票。英國「衛報」在今年 5 月的報道便指,蘇丹人仍每日嘗試提取鈔票,銀行門口排滿擠提的身影。
BY HUGO SZE
CUP
2019年8月15日
BY HUGO SZE
1931 年,紐約的美國人聯合銀行倒閉,銀行外滿是未能及時提款的人。 圖片來源:FPG/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持「現金至上」(cash is king)想法的人,可能認為只有掌握在手上的鈔票,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錢;把現金存入銀行,賬面上雖然與手持現金無異,但畢竟成為了提款機上的數字。1929 年美國華爾街股災期間,人們愈發擔心自己存放在銀行的資產,紛紛湧到銀行擠提(bank run),導致翌年 1,300 多家銀行倒閉。何以一直接受存款的銀行,短時間內無法滿足擠提者的提款要求?
銀行通常只會持有現金存款總額的一小部分,其餘則用來向他人提供借貸或作其他投資。隨著愈來愈多人提走資金,銀行違約的風險增加,進一步促使更多人希望提款。極端情況下,銀行的存款儲備可能不足以支付,則有可能回收貸款,要求借款人迅速還清債務,甚至出售資產。以保證現金供應。
當人們試圖將存款數字兌現成現金時,貨幣供應量減少,同時抑制其他行業的經濟活動。即使銀行出售資產的價格甚低,在擠提的情況下儼然燙手山芋,很少有其他同業願意出資購入。此外,當多家銀行紛紛拋售資產,便會構成銀行恐慌(banking panic),增加其他銀行的倒閉的可能性。
1931 年,有傳言指位於華盛頓的銀行 Perpetual Building Association Bank 將會倒閉,引來數百名存戶湧至擠提。 圖片來源:Bettmann/Contributor/Getty Images
一家銀行因擠提破產,亦有機會產生骨牌效應。1929 年美國的銀行倒閉總數約 650 家,翌年增至 1,300。其中,田納西州城市納殊維爾(Nashville)一家銀行破產,引發整個東南部地區一系列的銀行擠提。1931 年春、秋季,以及 1932 年秋季,亦發生類似的恐慌。
擠提可能只與特定的金融機構相關,亦可能在影響整個國家。假如投資者或存戶認為,國家的銀行或金融系統即將崩塌,擠提之外,他們還會嘗試將資金轉移至外國銀行,把本國法定貨幣兌換成外幣,以保障資產,再度形成惡循環。
不少擠提事件均基於人們的恐慌心理。一旦對銀行的信心動搖,沒有人希望「執輸行頭」成為犧牲品,於是紛紛投入擠提當中,最終令銀行倒閉的預言自我實現。
某些情況下,擠提乃由銀行無力或不欲兌現存款的傳言展開。1930 年,美國紐約市一名小商戶,到當地的美國銀行(Bank of United States)分支機構要求出售其股票。銀行方建議客戶保留股票,認為是一項不錯的投資。該商戶後來向外界聲稱,銀行拒絕出售其股票。數小時之內,人群聚集到銀行外面要求提取現金,當日下午多達 2,500 至 3,500 人,共提取約 200 萬美元現金。
當然,亦有一些國家出現金融危機,導致國民擠提。2001 年,阿根廷因匯率僵化、財政政策失當、大規模外幣借款,及受外部衝擊等原因,爆發經濟危機。期間,大量國民開始從銀行提取現金,政府更以「銀行資金不足」為理由,凍結國民的銀行賬戶。去年 10 月,蘇丹政府為防止經濟崩潰,將本國貨幣急劇貶值,並推出嚴格緊縮措施。到 11 月,國內許多自動提款機已無法供應鈔票。英國「衛報」在今年 5 月的報道便指,蘇丹人仍每日嘗試提取鈔票,銀行門口排滿擠提的身影。
BY HUGO SZE
CUP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