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7-街知巷聞:鹿頸客家小村,蒼茫往事

街知巷聞:鹿頸客家小村,蒼茫往事
2020年6月7日星期日


鹿頸村內一排村屋一致面向大片昔日為農地的荒草平原(圓圖),景觀開揚。(潘曉彤攝)

【明報專訊】小巴駛進鹿頸路,就知道離這次的目的地鹿頸不遠了。左邊車窗外是一個小小的海,海的對岸在一個不懂划船也似乎能憑毅力在兩小時內抵達的距離。烈日下,如你堅持撐到彼岸,中途還有一個小島可讓你歇息。小島上除了白鳥和樹叢,什麼都沒有,但已足以在紛亂時勢給一個乘車經過的遊人提供離群索居的想像。


在鄉郊歎英式早餐

鹿頸村外非常熱鬧, 聽說很多人會特地駕車進來吃早餐,電單車的確一輛輛排滿在露天茶座外。這裏的早餐有什麼特色?看看餐牌,發現在鄉郊茶座竟有全日早餐,實在驚喜。彭玉文聽聞老闆從前居住英國,便把英式早餐帶回來,沈思吃過一次,大讚:「好大份㗎!」頸上掛着照相機的我們以假日遊人的姿態進村,寧靜的民居門外偶會掛着告示,提示保持安靜,或是請勿把晾衣的後園當成觀光之地。


荒草地原是大海

客家村總會有一個風水林,在鹿頸的風水林前方有一排方向一致的村屋。並排的屋門朝向一大片開揚的荒草平地。彭玉文說,這片荒草地三百年前曾是一個海,對面的李屋村有一支大炮,據說是用來對付海盜,海盜從前可以直接駕船進村搶掠。「但客家人要造地,所以起了個壆,個壆就是現在的新娘潭路。很多年後,泥從山上流下來,壆擋住了泥流,慢慢就淤積,變成這樣的一塊田,以前塊田種好多作物。」他形容,在山上俯視牛在吃草的一幕,眼前景象就像非洲大草原,有發展商曾欲建造高爾夫球場,但最終被否決。我們在屋外注視這片荒草地,風偶然吹來使草葉抖動,我們突然就看到了一面被吹皺的海。


移英村民 回流養老

眼前的荒草地,一個手執薑花回家的婆婆證實了曾是耕地的說法。我們嘗試從她一口流利的客家話中辨析接近廣東話的詞彙,大概了解到年輕的她也曾涉足其中耕田,其後卻曾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三十多歲的芳華之年移民英國伯明翰。她憶及,鹿頸的村民移民幾乎全都以英國為目的地。這名年輕的客家女子在英國的餐館從「炒飯」和「咖喱雞」等菜式名稱慢慢學起英語來,「唔識無得做啊!」辛勤打工掙錢,匯錢回港,把這間回流後養老居住的村屋修葺好,如今孫兒曾孫全部留在英國發展,五代同堂,而她選擇回到這條偶有行山客經過的寧靜小村養老。


三十度高溫的上午,腳上貼着藥布的婆婆一手拿着花,一手拿着帽子和麵包歸家。留意到婆婆涼帽上的繩子,她說是自己手織的,「我十五歲出九龍油麻地、深水埗、尖沙嘴周圍行喇阿妹!」原來婆婆早晨剛下完田,打理農務,「摘啲菜自己食,白菜、菜心。食唔晒就後面曬菜乾煲湯!」一問之下才知道她已屆八十八高齡,可我們光站着已經流汗,還耕田不辛苦嗎?「做多啲嘢,練吓腳力嘛,坐喺度無力啊。」

文、圖//潘曉彤
…………………………
生態圈:鹿頸滄桑啟示錄
鹿頸一名之由來,在網上找到某校學生專題研習報告,引述鹿頸某村長說,因附近某山頭似鹿的頸而命名。這是仰視角度的表述,至於如何仰視才能確定那山頭不是頭部不是胸部而一定是頸部,學生並無追問。饒玖才在其著作《香港的地名與地方歷史(下)——新界》中,指鹿頸其地位於山脈的頸部(頁203)。這是鳥瞰角度的表述,之所以是頸,是因為它上接頭部,下連軀幹,而頸部之可以被分辨出來,是因為它較其他兩部位較窄較矮較短。從谷歌立體地圖看,鹿頸頸部就是公厠後橫七古道起點至可落南涌谷地山坳的一段。黃屋位於頸部稍前,而鹿頸食肆則在頭頂,陳屋就在頸後了。此三處泛稱鹿頸,似乎是山腳線或海岸線才真。

以「廣東省鹿頸」為關鍵字搜尋,找到四條鹿頸村,其中之一位於珠江口南沙鹿頸山下,從谷歌立體地圖看,較符合上述定義,尤其是鹿頸下村。廣東省另外兩條鹿頸村,包括廣州市番禺區南沙街鹿頸村、惠州三棟鎮鹿頸村,皆遠離海岸及並無靠山,後者據《惠州志》稱「村莊建在鹿形墓鹿頸的位置上而取名鹿頸」,「鹿形墓(穴)」是什麼?饒先生闡釋風水地名一節提及,墓穴前方如有山脊外延,長而狹的,堪輿師會喻為鶴頸,呼「仙人騎鶴」穴;短而粗的喻為馬頸,呼「將軍勒馬」(頁369)。我馬上想到,最短而較幼的喻為鹿頸,所對之墓,會否就是「鹿形墓」?呼「丞相指鹿」?


鹿頸地名與海灣有關?

以上引述了三種說法,不妨再提第四種。香港以鹿頸為地名者除1)沙頭角海西南岸鹿頸外,亦有2)大嶼山陰澳鹿頸村及背後鹿頸灣、3)東龍洲南的鹿頸灣、4)水口半島的鹿頸山。此四頸共同特點是,附近都有短而彎海灣,其中陰澳鹿頸灣、東龍洲南鹿頸灣、水口半島鹿頸山,皆無人煙,因此我認為香港鹿頸地名是指短而彎之海灣,而非位於山脈頸部之下或對面的村落。或問香港鹿頸黃屋陳屋不在海灣啊,其實黃屋陳屋對出曾經是內灣,只不過在十九世紀珠三角農民造地運動中,在灣口建壆後,才堆出今日所見田地。又問水口半島只有鹿頸山沒有鹿頸灣啊,這是因為此山位於水口灣及籮箕灣之間,一看地圖便見兩灣夾出一條鹿頸,撑起鹿頸山這個鹿頭來。

至於陰澳鹿頸村,所倚之山太矮太平,其地位於山脈的頸部的說法不合用,如果香港鹿頸地名是指短而彎之海灣一說成立,便是先有鹿頸灣而後村以灣名。

古人不會先對鹿頸一名列出條件,然後鑑定要命名地方是否具備此等條件,才決定命名,往往是興之所至,按人按時按地有變,有時甚至是無法解釋的粗製濫造或開玩笑。要真切解釋一處地名由來,就要故意不太認真起來,這談何容易,但地名解謎因有這種難度而令人着迷。


壯觀草原不復見

如果在三百年前,在通往今日尤德亭古道上,或自今日新娘潭公路高處,裝置一部縮時照相機,把整片鹿頸入鏡,便可拍錄這裏的海灣原貌,海盜可以經沙頭角海峽直抵登岸。二百年前建壆後,山泥沉積漸變成壯麗大稻田。一百五十年前積厚嫁妝的新娘,在一片綠色稻海中,坐紅轎由陳屋出發,徐徐沿古道上山,快將成為家喻戶曉的新娘潭事故主角。八十年前日本人來到建碉堡,村民協助東江縱隊反抗。六十年前村人種完最後一造水稻後,紛紛搬到英國發展,農夫不捨殺其耕牛,牛留在原鄉繁衍開枝。三四十年前荒田演化成一片壯觀的綠草地,百頭以上流浪黃牛進內吃草,有非洲塞倫蓋提大草原景觀,引來地產商覬覦發展高爾夫球場。我在鹿頸最後見的一隻牛是在後山深處,已是十多年前事。沒牛吃草,加之旱春連年,草原消失,長成目前枯黃稀疏蘆葦林。滄海桑田便是這個意思。

香港鹿頸之名雖然已演化出與廣東省原本不同的多元意義,亦曾一度擁有廣袤稻田,在當時而言等同溫飽保證,可是到了今天,廣東省三條鹿頸村的人口房屋數量、人均產值也都高於香港的,尤其是南沙鹿頸村更是工商住旅遊重鎮。觀乎鹿頸滄海桑田之後又回復開埠立村狀態,只怕不止是東北一隅所獨有,將及於維港兩岸乎?

文//彭玉文
…………………………
掌故:南下粵人組客籍村莊
鹿頸位於新界北區沙頭角鄉。在十六世紀中期,明朝萬曆年間所編《粵大記》的廣東沿海圖,已有鹿頸的地名記載。其得名,據說是因這裏的地形猶如臥着的馴鹿頸部。

在明朝建立的村落,可能在清初遷界後被廢棄了,所以一六八八年成書的康熙《新安縣志》沒有紀錄。但是同一期間,廣東龍川縣羅崗的客家籍黃氏來到這裏,在鹿頸山旁建立黃屋,在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春儒黃公祠,祠內中門的楹聯便說出他們:「由興惠至寶安,喬木三遷,宗祖創垂宏且遠;自漁而耕泮水……」乾隆年間,新安縣羅芳陳男德公入遷鹿頸,先在上圍居住,稍後他們向地主買了鹿頸黃屋旁土地建房,稱鹿頸下圍,把上圍便改稱鹿頸老圍。而朱和藍二姓,也有在這裏建屋生活。

在嘉慶二十四年(一八一九年)成書的《新安縣志》中,鹿頸被編入官富司管屬的客籍村莊。在一八九九年,駱克的接收新界報告中,鹿頸當時登記是二百人的客家村。

農地水源被截 男丁闖歐謀生
鹿頸村過去並無公路連貫,直至一九六○年才建成連接沙頭角公路的道路,而這前後期間,船灣淡水湖的興建,農田水源被截斷,生計困難,黃氏和陳氏的年輕男丁紛紛移民歐洲,村落只餘婦孺老少留守。

鹿頸村成立了永慶社,是聯絡黃、陳、朱、藍四姓村落的組織,昔日每年四次舉行做社以祭祀伯公。鹿頸和南涌多條客家村落共同組織了「南鹿社」聯盟,現在每隔十年仍合辦太平清醮超幽活動。

鹿頸現仍存有不少古蹟文物。村裏有四個祠堂,陳姓的祠堂有男德陳公祠和子德陳公祠;黃姓的有黃氏宗祠和春儒黃公祠,其中男德陳公祠和春儒黃公祠都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日佔時期在鹿頸山崗建成的日軍機槍堡及觀測台,也被列為二級歷史建築。

文//沈思
【Ways of Ruralist Seeing(17)】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