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7-CUP:真實試驗:戀童癖當寄養父母

CUP:真實試驗:戀童癖當寄養父母
2020年6月17日
BY HUGO SZE


圖片來源:Schellhorn/ullstein bild via Getty Images
戀童癖是一種性偏離(Paraphilia)精神疾病,結合藥物及心理治療的監測治療,對患者重投正常社會生活或有一定幫助。然而,已故德國心理學教授 Helmut Kentler 在 1969 年開始的實驗中,竟將至少 9 名無家可歸的兒童交由戀童癖患者照顧,成為他們的寄養父母。實驗更在西德年代,獲西柏林社會福利當局支持。

心理學家 Kentler 於 2008 年逝世,生前曾是國家機構「教育中心」(Pädagogisches Zentrum)的社會教育系主任。在其任期間,西柏林的福利局指示 Kentler 為至少 3 名流浪的青少年提供寄養服務,Kentler 竟成功說服西柏林參議院,將青少年交予 3 名遭定罪性虐待未成年人的戀童癖患者照顧。Kentler 的理據是,讓戀童癖患者照顧孩子,有機會令他們成為有愛心的養父母,且無家可歸的孩子亦能過上「適當、平穩的生活」。如是者,「Kentler 實驗」便於 1969 至 2003 年間展開。

Kentler 的見解,建基於其認為成人與兒童之間的性接觸無害。同時,Kentler 預期孩子們會愛上他們新父親的形象,並學會在成人世界裡建立穩定的人際關係。1980 年,Kentler 在一本雜誌裡描述,對曾賣淫的少年 Ulrich 與戀童癖患者 Winter 的部分觀察:

11 年前,13 歲的 Ulrich 來到我這裡。Ulrich 的優點是他長得不錯,且享受性行為。我們有幸找來 Winter 先生,如此一來,Ulrich 便可以為照顧他的戀童癖男人帶來一定回饋。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我的定期到訪,對此產生積極影響,畢竟成人與青少年之間的關係,經常受到二人避而不談各種事情所困擾。

Helmut Kentler 認為成人與兒童之間的性接觸無害,並曾為極具爭議,內含兒童及青少年裸照的書籍「給我看」(Zeig Mal!)撰序。 圖片來源:Zeig Mal! : Ein Bilderbuch für Kinder und Eltern. Vorw. v. Helmut Kentler/amazon.com
Kentler 逝世前承認,所有參與實驗的人都知道,將青少年與戀童癖患者置於同一環境生活屬違法,但他堅稱實驗成功。Kentler 曾表示:「三個男人為了幫助他們的男孩,會做很多事情,因為他們之間發生了性關係。」由此可見,Kentler 承認戀童癖「養父母」與青少年「子女」之間發生性行為,並視之為合理。

目前,有兩名當年的受害者向柏林參議院提訴要求賠償。其中一名法庭上稱為 Marco 的受害者,接受德國「明鏡週刊」(Der Spiegel)訪問時指,1989 年,犯有虐待兒童罪的 Fritz H 成為自己的養父,當年 Marco 年僅 6 歲。一年後,「養父」開始進入 Marco 的房間,與之「摟抱」(cuddle)。除了 Marco,Fritz H 在 1974 至 2003 年期間,另外「照顧」了 4 名孩子。他會拍下虐待孩子的過程,又將他們與外界隔離。另一名受害者 Sven,7 歲時被父母拋棄,1990 年成為 Fritz H 的養子,並屢遭性侵犯。

截至 2016 年,德國哥廷根大學發佈首份由 Teresa Nentwig 博士負責、有關「Kentler 實驗」的報告。調查發現有寄養父親竟是著名學者,部分人是早年傳出戀童醜聞,位於法蘭克福附近的奧登瓦爾德寄宿學校(Odenwald boarding school)的高層人物。前學校主任 Gerold Becker 便是一名戀童癖患者,1965 至 98 年間,Becker 與至少 7 名工作人員性虐待至少 132 名學生。據 Nentwig 稱,「Kentler 實驗」亦有向該校「提供」孩童,多年來,數百名學生曾遭受師長們虐待。

Nentwig 形容結果令人震驚。她表示,由於柏林市檔案管理當局職員,拒絕讓研究人員查看關鍵文件,並以各種理由聲稱文件已丟失、未分類或仍然封存,因此無法掌握確實的寄養配對數字、「養父母」與「子女」們當時的年紀等資料。Nentwig 最後僅追查當年 3 名青少年的情況 —— 一人截至 2016 仍表現出遭受虐待後的影響,另外兩個人已淪為罪犯。


BY HUGO SZE
CUP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