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6的文章

20160427-渾水:忽然本土忽然離地的沈學者

渾水:忽然本土忽然離地的沈學者 2016年04月27日 圖為《立足本土的國際視野》封面。 友報星期日版是左翼跟公共知識分子的重大輿論基地,我一廂情願以為會是一篇哀鴻遍野,繼續講安裕和新聞自由。點知,洗版的卻是世界仔學者講自己如何離地,奔向更美好的前程。這也難怪,新聞自由這些價值觸不到,望不透,讀者唔buy,反而香港的現狀同精英離地搵食,大家覺得入屋會關注。無計啦,搵食先係香港最核心的價值嘛,發哥講的。 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稜角分明的我唔識國際關係,經濟本科都只係講過international trade同international economics兩科。無論初入門讀的comparative advantage定Heckscher-Ohlin model,都係講緊幾條線交錯形成均衡,講國際間的資源要流動發揮最大效益。有了數理基礎,只要加點花巧的核心價值包裝修飾,精英主義培養的世界仔頓時化身世界公民,升價十倍。 至於本土?不用理會啦,過多幾年,反正都變成「集體回憶」、「昔日情懷」,到時咪春秋二祭紀念下咪算囉。沈學者走佬離港,都係符合經濟的implication,係理性的做法。 大學者的一生比JW首歌更矛盾,本身紅底,外祖父為《大公報》掌管財務的高層,母親亦於《大公報》工作,出來搞智庫Roundtable又有CY推手葉國華出錢出力,收了人好處和利益,但對外又是一臉泛民的氣場。 出事了,又話唔評本土政治,同紅底出身的陶才子齊變抽水機。見到「本土」這個term有價值囉,咪出本書叫《立足本土的國際視野》,一聽個名就知勁啦,又本土又國際。人哋成功將externality internalize,賣書賺名又賺錢,呢啲咪世界叻仔囉。所以,人哋結婚,左中右齊出來。 講紅、講影響力,欄友前輩曾主席不輸沈學者,既然左右不是人,倒不如帶著矛盾去旅行,豁出去開地圖炮,至少有忠黨風骨又有茶後笑話。當Package咁好的劉鳴煒都係英籍,沈學者離港又有咩咁出奇。至於你點解走唔到?因為你家山無福又唔識做世界仔,這也是幾條線交錯形成均衡的理性結果。 作者為九十後財經傳媒人、粗讀經濟學的偽文青 https://www.facebook.com/muddydirtywater

20160427-月巴事-月巴氏:一個理解形而上學的形而下Package

月巴事-月巴氏:一個理解形而上學的形而下Package 2016年04月27日 近日,我keep住忘我地溫書——嚴格來說是臨急抱佛腳。   時光荏苒(為配合學生身份,專誠用番一個學生年代作文堂才會用的字詞),Year 1就快完結。 但又未結得晒——還有些手尾:考試和paper。作為一個全職編輯暨兼職學生,只能在夜半無人私語時溫書、思考哲學問題,箇中感覺是:有一種好想上床就寢的情調。 正如行李要自己拎,書始終要自己溫。本星期我keep住溫的是,形而上學。曾經在這個欄講過,但我不介意講多次:當日令我對哲學產生濃厚興趣的正是形而上學,難得在整整廿年後,由少年完美地變成中年的我,有機會再讀一次,實在是——好大鑊。大鑊是因為:當我以為自己識少少柏拉圖理型論、兼聽過吓Heraclitus「人不能踏進同一條river兩鑊」的說法就實冇死啦,點知,仲死。 形而上學所觸及的範圍完全超出我的認知範圍——當中包括太多問題:(有冇)實體吖、(有冇)決定論吖、(有冇)自由意志吖……就連「人不能踏進同一條river兩鑊」呢一句,也有多種理解方法。愈讀,愈發覺自己又月巴又蠢。 惟有死撐。明知死硬,都唔好死得咁難睇。在每一個鋤書的深夜,愈深入形而上學的知識,好似諗通咗啲嘢……諗通咗的我,決定同大家分享自己的思考成果。 先講決定論。決定論的大意是,塵世間萬事萬物都是被決定的。假如決定論是真的,就再沒有自由意志可言,我們所做的每一個選擇都是被注定的。 於是我們再不需要為自己的任何行為負責。 就像曾摑醒了我,叫我應該自豪地認自己是中國人的鳴煒兄,原來自豪的他,自小持有英國國籍——注意,是佢媽咪趁佢未成年時幫佢申請的。Hey,誰沒體驗過未成年的那一種身不由己?而這一種身不由己,一視同仁,不論你是窮仔抑或有錢仔,一樣要面對,我深深明白到鳴煒兄那種自小就(被決定)擁有英國國籍的無奈。既然被決定,自然不需要為這個(不經由佢自由意志去申請的)國籍負責啦笨。Why鳴煒兄又不願放棄英國國籍?因為他長大了,終於擁有自由意志去做(他認為正確的)選擇了。自由誠可貴,英籍價更高。 另一個重要的形而上學課題:實體。塵世間究竟有冇實體?如果有,又是甚麼?Well,好難講,不同哲學家有不同講法,加上我只得Year 1程度,只能簡單講吓我了解的。 亞里士多德話,個體才是實體,才是真實的存在,而...

20160427-王維基:集中眼前的每一步

王維基:集中眼前的每一步 27/04/2016 【晴報專欄】我很喜歡行山,一來是因為希望透過行山鍛練自己的體能,令身體更好,亦可藉此紓緩工作壓力;二來是因為香港的風景很美,在行山沿途和到達目的地後,都有不同的風景,是一個讓我們靜心欣賞香港的好機會。 最近才得知,原來我的理論是對的。美國有研究發現,行山的減壓及消除負面情緒效果,遠較購物減壓為佳。在郊外行山的人重複思考負面事情的機會較少,腦部與精神病有關的區域,其活躍程度較低。當然,行山亦可以幫助減磅,行大半天的高強度行山,可以減去逾一磅呢。 很多年前我曾經參加毅行者,為了能在指定的48小時內完成賽事,我必須每周練習,結果成功擊退了脂肪肝的問題。當中有一段近針山的路非常陡斜難行,經過反覆練習後,我終於明白要面對難行的路,唯一的辦法就是集中精神應付眼前的每一步,不去想距離目標還有多遠,也不去計算自己能不能達到目標。 王維基

20160427-陶傑:油尖多士——你有壓力,我有壓力

陶傑:油尖多士——你有壓力,我有壓力 23:35 27/4/2016   巴士司機因為去廁所,遲了三分鐘開車,與乘客罵戰,結果被炒魷,據說連長期服務金都泡湯。   此事雖不如特首千金「行李門」般引人矚目,卻是香港社會一個精確縮影。社會躁狂的暗湧,藉手機、網絡的發散,愈趨浮面。像阿根廷電影《無定向喪心病狂》那樣,隨時一小顆火花,因為天乾物燥,遇上空氣中的靜電、地上的油漬、隨手亂丟的煙蒂,即一發不可收拾,災難收場。   職業司機長年受壓,尤其是上廁所的自由受限制,容易捱出病,但是問題多年並無得到解決,司機為何要去商場找洗手間?因為香港幾乎容不下一寸可以閒置的空間,有地就要蓋樓,有樓就要賣錢,而巴士公司不會特地花錢建廁所。   巴士司機的壓力,本來可以體諒,正如十年前一個「巴士阿叔」的名言:「你有壓力,我都有壓力」,巴士司機動怒有理,乘客躁狂肯定也有自己的原因,整個香港像一條繃緊的弦,缺乏寬容和理性,無人能平心靜氣,只剩下咄咄逼人,互不相讓:如果香港人沒有分秒必爭之衝動,習慣以理服人,而不是大聲「兇人」,這種事就不會發生。   司機是最終受損的一方,這與香港長期挺不直腰板的命運如出一轍。在經濟單方面依靠自由行的催化下,各種醜態惡行,因為看錢份上,一再得到縱容,香港的管治階層沒有對策,只一味叫人啞忍,民意又豈能不爆煲? 陶傑

20160427-林夕:葉劉的副業,港青的錢途

林夕:葉劉的副業,港青的錢途 23:35 27/4/2016 葉劉職銜眾多,身兼行政立法兩會議員,都有不俗油水,但我懷疑她最熱愛的副業,是不領薪水的義工,就是抽水。抽得語無倫次、抽得酸氣熏天,抽乾別人之水,化為口水花,再含血以噴人。 最新一滴血,噴到年輕參政者臉上。葉劉以葡萄之心,度年輕人之腹,認為吸引他們參政有幾個原因,其一是錢,錢錢錢錢。以區議員為例,薪金比起畢業生起薪點高出兩三倍云云。這番論調,聽來耳熟,不外乎三無廢青無出路,無所事事於是搞事博上位,書都未讀好學人玩政治,多出自五毛三叔七嬸八大媽之口。葉劉宿願是更上層樓,講話也比城壇阿伯更進一步,講大媽所不敢講:當議員薪金不俗,好賺過打工,難怪惹廢青垂涎。 先不問準政壇新血本心如何,葉劉這條數,比城中知名靠估經濟學者雷公的數口更難計。若純粹視選區議員立會議員為一盤生意,一份好工,先要競選經費、體力勞動當投資,非建制派選民是用眼用心投票的,若存心鬧着玩的,搞不好還要賠掉保證金。而且,任期四年,連任一旦失敗,就等於失業。以目前港情,港青從政,跟老牌泛民不一樣,是政府眼中釘,是僱主的鬼見愁,是條不歸路,沒前途,也不見得有錢途。 為生計為銀両着想的話,這批學生幹嗎要唸文史哲,如果都是抱着混的心態,在商界打滾,區區區議員的薪水,相比之下,也不過是小菜一碟。 本人特別在此撥亂反正,年輕人從政,絕非好財路,除非你走中間路線,走着走着,就有機會走上被收編的青雲路,當不成白宮發炎人,也有智庫經費可取。又除非,你是老大不小的廢中,加入葉劉口中的建制黨鞭民建聯,既養得你起,又有機會被用人唯才的政府看中,當不成局長,分到一個半個公職,也比議員安穩無憂。即使真要參選,也不必打真軍,自有大boss替你打點分配,當選後,不用腦,用手按掣,不發一言亂發噏風,偶爾出席如參加旅行團,點人頭時露個臉,就真錢途遠大了。 事情就怕往暗處想,葉劉其實是否指桑罵槐,暗諷她的隊友呢?抑或,她是想起自己曾免費當跑道,幫過年輕人起飛,直入政府當政助,是懷恨叛徒有感而發?沒法,物以類聚,因利而聚因利而散,怪不得人。 慢着,特首年薪連福利加禮賓府市值租金,總共多少錢?難怪神女有心。 林夕 電郵 :linxiapple@gmail.com

20160427-盧峯:「行李門」報告是濫權家族現形記

盧峯:「行李門」報告是濫權家族現形記 23:34 27/4/2016 「賊喊捉賊」可說是梁振英的慣技,從當年特首選舉開始,他就一直用這樣的手法轉移視線,抹黑他人以掩飾自己的過錯失誤。今次「行李門」醜聞他同樣祭起類似的手法,先嚴詞譴責《壹週刊》追訪「行李門」醜聞主角梁頌昕,指有關記者滋擾「第一女兒」,又誣指機管局及國泰航空公司誤會「第一夫人」梁唐青儀意圖硬闖機場禁區。總之,千錯萬錯都是人家的錯,他及家人都是受害者。只是,賊不管喊得多大聲、不管多努力想轉移視線仍是賊,他的過犯,他的違規行為必須追究到底。 梁特謊稱捍衞新聞自由 傳媒追訪名人包括政治人物當然有底線,當然不可能任意胡來,當中最重要的考慮是公眾利益。梁頌昕是特首梁振英的女兒,又是今次「行李門」醜聞的當事人,她親眼目睹交涉的過程,清楚知道地勤人員、機場保安及機管局人員在整件事件的處理手法。要讓公眾全面了解「行李門」,讓公眾判斷事件是言語上的誤會又或是有人矯枉過正又或是涉及特權,梁頌昕的回應,梁頌昕的說法都是關鍵。傳媒派記者追訪她不但合理,更是基本的責任,根本不能說是滋擾。 退一步看,外界對梁特首及梁小姐的指控不少,例如「我爸是梁特首」之類就觸及梁頌昕是否借權勢橫行的問題,讓梁頌昕有機會反駁及解釋實在是應有之義,也是新聞報道的ABC,梁振英怎麼能把傳媒合理的採訪要求、採訪工作看成是阻礙、滋擾呢?難道第一家庭捲入特權醜聞也得低調處理,只按官方或梁振英的解釋就算?那他前天在報業公會說特區政府捍衞新聞自由不是赤裸裸的謊言嗎? 梁振英又說,「第一夫人」梁唐青儀女士沒有意圖或企圖闖關送行李,一切只是語言誤會(lost in translation),因為梁太說的是廣東話而機管局及航空公司的報告用英文撰寫,當中可能有些偏差。這樣的說法顯然是睜眼說謊及強迫人家「食死貓」。只要稍稍看看「行李門」整個案發過程就不難看到,在機場禁區外的梁太非常着急及憤怒,一再要求航空公司及保安人員違反規定把行李帶給女兒梁頌昕,又不斷批評相關人員沒有彈性,不肯幫忙。接着報告說:「她還拿行李走向北面登機閘口說要親身把行李拿到登機閘口交給女兒。」(Mrs. Leung started to walk to L7 North Pre-Immigration stating that she would take the bag to the...

20160427-陶傑:港女的心

陶傑:港女的心 23:34 27/4/2016 香港為何「人心尚未回歸」?不必學術研究,只須抽樣問問街頭走過的一百個港女。 問她:以下有兩組地名──A,大連、青島、杭州;B,京都、奈良、大阪。問該港女,以及與她一起同行掩嘴傻笑的女友:如果你有錢,自費去旅行,明天給你十天假期,你選擇去A組的地方,還是B組的城市? 港女──其實不止,問上海北京二十八歲以下的女子也相同──肯定一面倒,告訴你一樣的答案。 無論每一個港女如何情迷宋仲基和李敏鎬,她的心裏總有一角淨土,綻放着一朵小百合,種植在富士山麓和琵琶湖畔,永遠供奉着她們至愛的小祖國:日本。 因為在沒有男朋友的虛茫日子,東瀛的秀艷色彩填補了心靈的空間:抹茶小蛋糕的淺綠,神社小福袋的赤紅、Hello Kitty鑰匙扣子的淺金、四月鹿兒島的櫻雪、深秋青森山形的楓紅。在維多利亞港混濁空氣的一張灰網之內,每一個港女,在蘭桂坊遭到港男Banker勁揶揄和拒絕之後,都覺得自己是一條悲哀的毛蟲,但只要買一張Hong Kong Express的廉航機票,降落在東京,即刻感到羽化而登仙,每一個港女,都化為一隻蝴蝶。 找一個同樣在舔傷口的女伴同行,日本永遠伸出溫柔的雙臂,將你擁抱入懷:東大寺的小鹿、京都的渡月橋,嵯峨的小火車,還有小樽的冬日,倉庫運河邊幾盞暖和的燈影,日本是讓你揩抹了臉上的眼淚之後,輕輕依偎在懷抱裏忘憂地熟睡了的一榻溫蓆和柔枕。 世上為什麼有這樣體貼的夢鄉?沒有男人的時候,跟單身女伴同行穿一件羽絨,一對球鞋,可以在清水寺伸出一桿Selfie拍下忘形的模樣,在寺鐘下,盛一瓢清水,洗滌手腕在佛像前合十許願,希望下一個男人有緣,不再是負心漢。祈福之後,在小巷的壽司店吃了一頓鮭魚和吞拿,夜宿溫泉,在露天風呂的寒星之下共說心事,狠狠地詛咒各自剛遺棄了的那個人。然後在榻榻米上,她睡了,你還醒着,用你的纖指拂她雪白的後頸,忽然想到:人生在世,有一個同性的Soul Mate,其實也很好…… 為什麼人心總未向北面回歸?問問每一個港女,她們自從四歲朦朧地看了「阿信的故事」,都向另一個祖國回歸了。 感情的事,不論國家,還是男人,都沒得勉強。對一個港女,在這方面,不知如何洗腦?正如阿紫問一個不愛她的人:「她有什麼好?我哪裏及不上她?你老是想着她,忘不了她?」對方答:「你樣樣都好,樣樣比她強,你只有一個缺點:你不是她。」大連青島...

20160427-李怡:拒絕再為梁特惡行埋單

李怡:拒絕再為梁特惡行埋單 23:34 27/4/2016 ■梁振英昨再開腔炮轟港獨,指會影響政治經濟。 特首梁振英昨再批港獨,指有小部份人鼓吹香港獨立或自決,是要700萬人來「埋單」,一起承擔政治及經濟後果,明言會失去中央信任及支持。 《蘋果》即時新聞出了這段報道,網民的留言就一面倒地表示:極小部份(689)人選梁振英做特首,要700萬人埋單!梁特為「顧全大陸」而執行的政策,包括高鐵、港珠澳大橋等大白象工程,就要700萬人埋單。作為香港特首一家人不檢點,要全香港機場嘅安檢地勤機管局同你埋單,賠上香港機場國際級嘅美譽變成下九流機場…… 講到近年興起的港獨和自決定思潮,就想起了一段往事:1984年剛剛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後,我去新加坡旅行,與幾位在新大任教的學者談話,話題不可避免談到香港前途。有台灣去的學者表示:香港人站在民族主義立場,不該對中國收回香港主權作出抗拒反應。來自香港的哲學研究所教授翟志成說:「如果過去三十年中國搞得比香港好,香港不會有人反對中國收回香港。如果今天有香港老百姓不能接受中國收回香港,那麼這些香港人不應該感到這種想法有民族主義罪咎,中國領導人應該感到有民族主義罪咎。如果我們自己不願接受共產政權直接間接統治,卻以堂皇理由去指摘他人對共產政權的抗拒,那就是『以理殺人』,你有權『以理自殺』,但無權『以理殺人』。」 這番話,說得先前那位學者無詞以對。 這番話,也影響我一直以來對政權與民權的主次關係的看法:我們思考問題時,究竟應以每一個市民的切身感受為出發點,還是應該以虛無縹緲的國家民族大義為出發點? 港獨問題也可以套用上述的思維:如果回歸以來,中共國確切遵守《基本法》22條的規定,中央所屬各部門「不得干預」香港按《基本法》自行管理的事務;如果中共國不是一再粗暴地以違反《基本法》程序規定的方式進行人大釋法、決定,干預香港內部事務的選舉;如果中共國不是在政治經濟各方面全面侵凌香港社會,導致市民怨聲載道;如果中共國不是欽點一個從品格到能力都不堪的特首去顧全大陸而損害香港人權益……香港不會有人主張港獨。如果今天香港有人主張與中共國分離,主張獨立,那麼即使站在中國民族主義立場,也不應該覺得提出這主張的人大逆不道,而是中共領導人應該感到有民族主義罪咎。如果中共國的高幹已絕大部份把親屬、財產移往外國,如果香港特首、高官也把財產放置離岸基...

20160427-麥聖希:洗腦遊戲,誰被誰洗腦?

麥聖希:洗腦遊戲,誰被誰洗腦? 2016年04月27日 提到北韓,大家會想到甚麼? 大抵是北韓民眾為金正日離世而哭崩昏倒的景象、金正恩的髮型、被迫修剪成相同髮型的民眾、前親信張成澤活生生被狗咬死的新聞、金正恩前女友被槍殺,以及那齣揶揄北韓的荷李活電影《The Interview》製作人受恐嚇……還有,九十年代大飢荒、苦難行軍的悲哀及偷看韓劇被處決。這些傳聞或事件,統統為這神秘國家添上更傳奇、更不可理喻、更令人難以置信的色彩。 但事件到底孰真孰假?有多少是真實的新聞?又有多少是誇張失實的傳言呢? 為北韓大平反 紀錄片《洗腦遊戲》開宗明義要問個究竟。一位西班牙導演與團隊深入神秘國度,不但直擊拍攝當地境況,採訪北韓人民、官員以至學者,探討他們是否如媒體報道般糟糕。 該片甫開場便將「兩個北韓」作出對比,展現西方傳媒眼中的北韓,是何等的瘋狂、可悲、惡劣和荒謬集於一身,同時又呈現了北韓人民是何等快樂和滿足現狀?鏡頭下,人民一樣有得食有得住,住屋、醫療、大學、食物、衣著以至生活基本所需,統統免費,全部由國家提供;他們不用交稅,也不用付房租,相對香港來說,簡直是個烏托邦,而且,城市有新建設如博物館、娛樂消費場所、水上樂園、健身房及現代化居所,樣樣有齊,生活日益改善。這些這些都與我們從西方主流媒體接收的信息大相逕庭,究竟當中有多少是誤解? 媒體效應 《洗》片導演的身份頗值得參考,他是西班牙人,所以採用的不是傳統美國新聞觀點,也不像南韓或當地人般有角色衝突,多了點客觀的成分,而他在電影中訪問的北韓官員,亦是從西班牙移居北韓的僑民(相信亦是導演能夠採訪的原因),角度完全為北韓大平反。他在片中指出,西方的荒謬報道既無知又粗暴,將西方意識形態強加於北韓這共產國家中,不斷將北韓塑造為邪惡軸心國,當有任何不利西方國家利益的言論和新聞時(如核武),觀眾和媒體便很容易對號入座,將北韓的所作所為解讀成恐怖行為、思想,成為西方媒體機器下的典型示範。其中,CNN編輯說,因為北韓是個封閉得像黑洞的國家,所以它不會對西方的誤解作出解釋,所以,一切對北韓的報道都會成立,這正是一種危機。 這種洗腦遊戲,究竟是北韓政府對人民的洗腦手法,還是西方媒體對我們的洗腦呢?當我們沒法得到這個國家的第一手資訊時,我們該如何判斷?紀錄片裡一切美好景象,有造假成分嗎?鏡頭前出現的人民,講的是真心話還...

20160426-陶傑:油尖多士——英國貴族

陶傑:油尖多士——英國貴族 21:26 26/4/2016   英女皇九十大壽,直到今天,絕大多數英國人終於意識到,女皇是國家的一份厚禮。   九十年來,英國已從「大英帝國」過渡到一個全球化的島國,國力不復鼎盛,在世界政局中也失去領袖地位,即使邱吉爾在生的時候也說過,如果有得揀,他想投胎當美國人,因為美國擁有未來。   但是女皇這九十年,用自己的品行向失去信心的國民,顯示還有堅定、恒常、可靠的一股力量,不會隨波逐流,無論世界如何變幻,都可以保持自我,不會迷失方向。   女皇幾乎以一己之身體力行,為英國保存一脈相承的貴族歷史。經過兩百年來的革命、戰爭,連綿不斷的「運動」的掃蕩,在「地球變平了」的今天,貴族已經像傳說中的珍稀動物,但由於英女皇,這大半個世紀以來,普通人仍得目睹真實的貴族風采,而不是只能從文藝作品當中去想像。   貴族曾經被一面倒批判,等同罪惡腐朽,是勞苦大眾身上的吸血鬼、寄生蟲。恰好相反,貴族精神中的高貴、仁慈、優雅,是文明的核心價值;貴族精神的發揚,有助於普通人的人格成長。   當中國家長願意付高額學費,讓兒女學習「貴族禮儀」:雖然只是正確使用刀叉,喝下午茶,打高爾夫球等皮毛內容,也可見人心所向。有錢可以買到整個世界:貴族開的名車、挽的手袋,包括古堡大宅,都不在話下,只有貴族是買不來的,這就是世事有趣的地方。 陶傑

20160426-曾國平:如何應對難測的黑天鵝

曾國平:如何應對難測的黑天鵝 2016年04月26日 很少讀新書,尤其是暢銷書。不是標奇立異,只是想等風潮過去,看看時間洗禮過後,有沒有再版有沒有人持續談論,遲幾步慢幾拍才作時間投資的決定。 最近讀得過癮的,是差不多十年前走紅的金融作家泰立(Nassim Nicholas Taleb)。花了幾天時間讀完了《黑天鵝》(The Black Swan),再花了幾天時間讀完更舊的《隨機愚人》(Fooled by Randomness),較近期的《逆脆弱》(Antifragile)差不多讀完了。 雖未至通宵達旦,但也算中毒甚深:每日來回大學工作,要花一小時走一條長長的路,一向靠聽網台打發時間,但最近卻拿着泰立的書邊走邊讀,惹來途人的奇異目光。 這種一看到尾著了迷的感受,令我想起好幾年前沉迷唐德剛的日子。是的,泰立和唐德剛都是講故事的高手,喜歡加插真真假假的逸事和gossip,文章結構層次分明快慢有致,三、四百頁的篇幅一點也不覺得長。 泰立對主流宏觀經濟學、金融學沒有好感,思想跟海耶克相近:誤以為自己所知甚多(pretense of knowledge),結果是對自己預知未來、防範災難的能力信心爆棚,往往給突如其來、未能預測的黑天鵝事件(亦即統計學中的fat tail)殺個措手不及。 泰立尤其反對的,是各種量化風險的方法。現實不像賭場買大細,也不像教科書中的簡單例子,黑天鵝的機會率難以估算,而黑天鵝帶來的影響也難以量化。從歷史推算出來的風險量度有數得計看似科學,但容易墜入披索問題(peso problem)的陷阱:過去N年風平浪靜,不能因此假設未來會一直如此,更不宜憑此假設去做人生大小的投資決定。 壓力測試考慮的所謂最壞情況(worst case scenario),是從過去經驗得出來,但淺顯的道理是,曾幾何時這個未出現的worst case,是沒有人預料到、比當時最壞更壞的情況。 接受了黑天鵝難以預測的現實,泰立的建議是啞鈴策略(barbell strategy),將大部分的財富買入市場上最安全的資產(如美國債券),將小部分的財富放到風險最高的地方去,不斷下注買黑天鵝的出現:賭的,可以是經濟崩潰的負面黑天鵝,也可是風險資本(venture capital)追求的正面黑天鵝。策略將對歷史數據、理論模型的依賴減到最低。 雖然泰立對經濟學的看...

20160426-陶傑:中國人的報紙

陶傑:中國人的報紙 21:26 26/4/2016 報紙是C先生創辦的。首先,C先生從來沒有說過要辦一張「知識份子報紙」。開報的宗旨,是「活潑、自由、快樂」,反對戰爭,熱愛和平。此一「立場」,不論知識不知識份子,都一樣。 C先生也沒有講過辦一份儒家的報紙、辦一份中國人的報紙,只提倡:「少做工夫,多嘆世界」,正是勸慰香港的華人打工仔,不要那麼辛苦,Relax,追求點情趣。創辦人不喜歡教條,也討厭無端揹上許多包袱。因為有感年壽有涯而退休放售,其後像高鶚續寫紅樓夢,像英文說的:The rest is history。 所謂知識份子的報紙,用一句學院流行語,是一個「迷思」,也是一種想像。香港有大學教授、教師、會計師、醫生、律師,但是沒有所謂的知識份子。該報易手之後,大量引入大陸人。大陸人喜歡口號,定性為「中國人的報紙」,已經令人發笑:那麼從前的C先生,辦的那張,是英國人的報紙、日本人的報紙,或者是孟加拉人的報紙了? 「中國人的報紙」此一口號,後來連南洋華僑也給誘惑了,因為南洋華僑由陳嘉庚開始,都是非常純真地愛中國的。 C先生不是萬能大俠,有他的局限,但至少懂得怎樣做報紙。後來有一種建議:南洋老闆很忙,不在香港,不如將C先生請出來,如果還有精力,讓老人家主持一點筆政,尚可撐幾年,你們站在一旁,靜靜地學。 但是中國人的基因,這時出來了:如果一九四八年的李宗仁做了總統,蔣中正下野,中華民國從此應該姓李,而不是再姓蔣。中國人這個民族,缺乏信任,也沒有政治智慧。C如果肯出來,只會幫你,而不會害你,而且這個英文字母值錢。將來萬一香港和中國出了大事,還可以唱一台黑白臉的戲。趨吉避凶,不必由馬來派什麼主編,照樣分紅,一樣有你的好名聲,但萬一出了事,讓人罵C先生好了。但不會出事的,C跟共產黨交手鬥爭四十年,他懂的。 但是現在,太遲了。果然變成一張「中國人的報紙」,而「中國人」是何貨色,全世界都看到。C君辛苦經營的名牌淪落至此,跟着香港特區一起沉淪,對於明眼人,這是早已預見的結果。 中國人的報紙,不可能成為「華文世界的泰晤士報」,我雖然不會引述真正的知識份子陳丹青的結論:「中國人是一個弱智的民族」,不,我不會這樣講,只是想提醒:泰晤士報,是英國人的英文報紙。 陶傑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20160426-古德明:惡鬼晝出,橫行香港 

古德明:惡鬼晝出,橫行香港 21:26 26/4/2016 ■李波回港後無解釋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偷渡到內地。資料圖片 最近,短短三個月之內,李波失蹤、梁頌昕鬧機場兩件事,化成一片紅色恐怖,籠罩香港的剩水殘山,令人想起中共鼻祖陳獨秀一首《告少年》詩。 謹先說李波:中共把他綁架上廣東,不料引起天下矚目,於是,失蹤之前公言「決不上大陸」的李波,給抓上中共電視台,自言「要協助調查罪案,有心不經正常出境關口,用自己方式北上」。這還不算恐怖,恐怖的是他獲釋回港之後,仍然不敢吐露真情,更一改常態,盛稱中共功德:「內地經濟繁榮,人民富裕,祖國過去二十年進步之迅速,令人驚嘆。我愛祖國,以中國人身份為榮,手上的英國護照不想要了。」 至於梁頌昕,憑父親的特區首長身份,對機場職員頤指氣使,強迫他們違反保安規例,代她攜行李入禁區,不料引起全港矚目,於是,梁振英巧言辯解說:「我絕對沒有運用特權,沒有吩咐機場職員『叫我特區首長』,更沒有強迫他們代頌昕攜行李。」他說話時,額上汗珠點點冒出,使人想起他當年被唐英年斥責「滿口謊言」,同樣不由自主汗珠直冒。不過,梁振英滿口謊言還不算恐怖,恐怖的是那些機場職員,受梁氏父女凌辱之後,全部如人間陸沉,銷聲匿迹,更不要說挺身吐露真情。 李波「用自己方式上廣東」的劇情,荒誕得連中共政協委員林建岳,給香港記者問及,都語帶相關說:「這件事,我所知和各位差不多。我雖然從事電影業,卻不懂得編劇。」英國外相夏文達本月初訪港,更毫不諱言:「根據現有資料,李波是被脅迫上大陸。」 同樣,梁振英「絕對沒有為女兒運用特權」的辯解,虛假得連中共前人大代表朱幼麟都公開質疑。朱幼麟還談到事件中的一位航空公司職員:「她最初拒絕代梁頌昕攜行李入禁區,接到梁振英電話之後,潸然淚下。」但即使如此,那航空公司職員至今氣不敢吐,聲不敢出。舊中國權貴,比中國共產黨差得多了。 西魏時,皇族廣陵王元欣有甥孟氏,強奪民牛,牛主不忿,訴諸雍州別駕柳慶。柳慶拘捕孟氏,孟氏却了無懼色,傲然說:「今若加以桎梏(今若囚我),後復何以脫之(他日怎麼放我)?」廣陵王也遣使來關說,孟氏更加囂張。柳慶召集僚屬,把孟氏「依倚權戚,侵虐之狀」一一細說,然後下令杖殺。「此後貴戚歛手,不敢侵暴」(《周書》卷二十二)。 北宋時,濱州有大官起大屋,大屋阻礙民居,小民不忿,訴諸渤海知縣周沆。周沆馬上奏明朝廷,拆了那大...

20160426-戴耀廷:香港自決運動啟動了!

戴耀廷:香港自決運動啟動了! 21:26 26/4/2016 ■雨傘運動後,不少年輕人開始從政。資料圖片 在2016年4月21日,《香港革新論》作者方志恒和王慧麟,聯同三十名來自不同民主派政黨的中青代,發表《香港前途決議文》,可以說是正式啟動了「香港自決運動」。 很多人都搞不清「香港自決運動」與「香港獨立運動」的分別。自決有兩部份,一是「外部自決」,一是「內部自決」。「外部自決」是擁有自決權的人類群體有權決定自己的政治地位。在很多情況下,這人類群體都是透過公投的方式讓所有成員一起共同決定大家的政治前途。一個人類群體能享有的政治地位,可以起碼有以下幾個選項:獨立的主權國、與另一主權國完全合併、成為一個主權國下擁有「內部自決權」的自治地區。在香港的處境下,還可以包括繼續成為「一國兩制」、《基本法》及《白皮書》下擁有不完整的「內部自決權」的所謂「高度自治」。「內部自決」是指這人類群體能透過民主的制度去決定他們的經濟、文化及社會發展。這才是真正的自治。 因一個人類群體在自決公投時最後的選擇未必是獨立,故自決運動並不能等同獨立運動。推動「香港自決運動」的,可以是支持在自決公投時選擇香港獨立,但也可以是支持香港不用獨立但能擁有真正的自治(即「內部自決權」),甚至是支持香港與中國大陸完全合併。自決運動(尤其是其「外部自決」部份),最重要是爭取這人類群體能有權讓其所有成員,平等及自由地去決定自己的政治地位及前途,而不是選項會是哪一個。到能成功爭取得到可以進行自決公投的權利,選項之間的差異才有意思。 不過,支持香港獨立的未必一定認同「香港自決運動」,因他們可能選擇以革命或武裝力量去實現目標,而不一定認為要以自決公投去讓港人共同決定大家的政治前途。但以這些途徑得到的香港獨立,並不保證港人的「內部自決權」會被尊重。 為何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當中、英政府談判香港前途問題時,沒有人出來發動自決運動呢?那是因為港人當時仍是身處「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的心態下,大部份人都未真的以香港為家,香港只是他們一家在人生路上走向某一個在西方世界終點的跳板。在那時候港人還未孕育出足夠強度與韌度的「人民」自覺意識,還未視自己為有別於世界所有其他人類群體的獨特人類群體。 自決成立法會選戰議題 在回歸之後,一方面港人產生了更強的自覺意識,且《基本法》承諾的普選,也給很多港人一種期望,...

20160426-李怡:虛偽七事,望返自己

李怡:虛偽七事,望返自己 21:25 26/4/2016 ■前政助陳智遠(左)早前爭取皇都戲院應評為一級歷史建築。 在689主政下,港府已開始毀壞「法的統治」傳統,依從人治的中共國的官媒指示辦事了。日前《人民日報》刊登文章質疑港府無採取法律行動對付港獨,林鄭月娥即配合《人民日報》,表示任何鼓吹港獨行為違反香港法律,律政司一定會依法處理;袁國強也隨即表示執法機關正循《公司條例》、《社團條例》及《刑事罪行條例》,去調查港獨違法問題;黎棟國被問到哪些行為觸犯刑事條例時,他叫市民請教自己的法律顧問。 能否據《刑事罪行條例》檢控港獨言論呢?儘管有關條例提到叛逆、煽動等罪行,但港府若就言論提檢控,就會使法院要就這個條例是否違憲作審查。《基本法》第39條有關兩個國際人權公約在香港實施的條款指明:「香港居民享有的權利和自由,除依法規定外不得限制。此種限制不得與本條第一款規定(即兩個國際人權公約)牴觸。」因此,依《基本法》第39條,法官會作出怎樣裁決,幾乎可以預見。在香港仍然實行司法獨立的情況下,希望律政司盡快對香港民族黨作檢控,以構成案件先例。 這是前政治助理陳智遠在facebook上講的香港「虛偽七事」的其中一事:「口說尊重法治,卻會先說某人犯法,被問到確實犯了哪一條法例,就話會從幾方面研究下再答你。」所指的就是林鄭、袁國強、黎棟國的近日言論。 另外的「虛偽」事也呼之欲出,包括:「拿着英美澳加護照,然後叫人認識中國,罵人為何沒有國家意識。」「買斷商場,瘋狂加租,然後說小舖仍有人情,歡迎多多光顧。」「叫你有創意、critical thinking同打破舊框框,但當影響自身利益,就說你離經叛道、沒有規矩、無大無細不知莊閒,是典型『廢青』。」「鼓勵你擁抱文化、尊重歷史,但當保育阻礙發展,就說社會需要向前,只可拆掉舊物。」「先罵人怪獸家長,縱容子女,但當權貴子女擺明濫用特權,又辯說為人父母總會幫子女解困,情有可原。」「口說希望社會多元,希望年輕人嘗試走不同的路,但甚麼『傑青』、『明日領袖』,仍是以搵到幾多錢、家底有幾厚、識得幾多人為潛準則,與他們創造了多少社會價值完全無關。」 這位前政助慨嘆:「究竟香港做錯了甚麼事,有一代人可以用一代的時間,就令我城由國際視野、執行力、生活質素到價值觀,每一個範疇都淪陷?」 香港做錯了甚麼事?其實早幾天,這位前政助為了古蹟辦將舊皇...

20160426-Michael Chugani 褚簡寧:又中又英——a tranquil feel

Michael Chugani 褚簡寧:又中又英——a tranquil feel 21:26 26/4/2016   Hong Kong is a noisy concrete jungle. The expression "concrete jungle" means a modern city filled with large, tall, and ugly buildings. Most buildings in Hong Kong look like tall square boxes. Designing a building is like painting a picture. Good architects are creative. An architect is a person who designs buildings. To be creative (adjective) means to use your imagination and original ideas to create(verb) things. Hong Kong’s architects have very little leeway (freedom, independence) to be creative because most property developers care more about profits. That’s why most office and residential buildings here look like tall square boxes. Architects in places like Singapore, New York City, Shanghai, and Dubai have more leeway to be creative.   When I lived in the US, I was often impressed by the leeway given to architects to use their creativity (noun). I seldom see residential or office buildings in Hong Kong...

20160421-端木皚:安裕被裁提醒我們,沒有老闆,傳媒才得以自由

端木皚:安裕被裁提醒我們,沒有老闆,傳媒才得以自由 21:08 21/4/2016 《明報》執行總編姜國元(筆名「安裕」)突然在深夜被裁,令人無法不質疑,無論是否和最近的巴拿馬文件事件有關,是次裁員就是為了撤換一個「不聽話」的人。本來已經脆弱的新聞自由的警鐘於是再次被敲響。 一個我們早應知道的殘酷真相 安裕以節省資源為由被裁,這固然是藉口,但這也提醒了我們一個事實,就是傳統報紙的經營的確愈來愈艱難。面對早幾年免費報紙的崛起,以至近年如雨後春筍擁抱不同立場的網媒,如黎則奮指出(註一),年輕人已開始沒有閱報習慣,而開始從其他渠道閱讀新聞。傳統報紙已經不再是一門可以賺大錢的生意。 而且,就算不談盈利,其實經營本身也要高昂的成本。但辦報要錢,錢卻不會從天而降,於是報紙便需要一個財雄勢大的「老闆」去注資。但當報紙要了「老闆」的錢,「老闆」當然也會想控制,於是便會安排心腹進報紙的編採高層。最後的情況只會如區家麟提醒我們,「所謂新聞自由,往往只有報章老闆得享」(註二)。 真正的新聞或編採自由,於是在「老闆」希望報紙「聽話」而犧牲掉。 為什麼傳媒老闆想要聽話的傳媒(人) 必須撤換資歷深厚學識淵博兼充滿熱誠卻「不聽話」的總編,是因為「老闆」希望報紙必須「聽話」。而報紙必須「聽話」,是因為有些報紙的老闆不只報紙這門生意。當這些生意和北方政權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而北方政權只喜歡「姓黨」的傳媒時,「老闆」那些有豐厚盈利的生意便極可能會被其在香港那些不太「聽話」的傳媒殃及池魚。相反,「聽話」的傳媒則會為他帶來更多「機遇」,甚至可以成為他談判桌上的籌碼。在這個情況下,就算有可能令傳媒機構「魂歸大海」,「老闆」也有非常充足的誘因設法令「不聽話」的報紙聽話,而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裁掉「不聽話」的執行總編,既除去真正攔路的阻礙,又可以為後來者帶來寒蟬效應,一舉兩得。 沒有老闆 傳媒才得以自由 如此說來,香港的報紙可以如何自主呢?我認為若報紙想要自由,必須先擺脫和北方千絲萬縷的老闆。過去傳統報紙固然由於成本必須依賴財雄勢大的老闆,而這些老闆往往因無法割裂和北方政權的關係而鉗制報紙。但在網媒盛行的今天,成本門檻某程度上已經降低了一些,某些已經能靠廣告和贊助商支持而營運。這是其中一個方法。 當然,廣告商也一樣可以因為北方利益而不在網媒落廣告,像雨傘期間某些「紅底」資本突...

20160425-練乙錚:批港獨和風轉冷鋒,怪邏輯打死一船人

練乙錚:批港獨和風轉冷鋒,怪邏輯打死一船人 2016年4月25日 中共形象不佳,招聘西方公關公司幫忙改善,特別強調「吃飯人權」方面的成就云云。其實,中國在公元1至1870年間,經濟實力一直數一數二,自1500年之後,更超越印度而執世界牛耳,除了戰亂或局部時地的天災為禍,「吃飯人權」不缺。無內戰外患而在短短幾年裏死掉數千萬人的事,只發生在五星旗下人民共和(餓?)國的「三年自然災害」及其後的「文革」時期。「人權欠債」未還清,揚名立萬為時尚早。 中央更應研究的,無疑是「吃飯人權」多到漏油的香港,究竟能否享受《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條第一句說的「所有人民都有自決權」。 京港高層:面對港獨進退失據 二次前途問題提出之後,好幾個以八九十後年輕人為主體的問政團體於最近各自提出飽含脫北意識的主張,不僅成為城中熱話,還驚動中共中央;後者月來的反應明顯進退失據,先是惡言相向,兩會期間轉吹「和風」,上周的口氣又忽然轉硬,甚至不惜在《人民日報》(海外版)以「入口轉外銷」的手法,刊文報道香港有人指出獨派團體宣揚港獨主張已是「實質行動」,違憲兼違法;此舉無異於公開逼迫特府「依法」懲辦有關團體。 可憐袁司長,才說了「違反《基本法》不等同違反刑事法」的人話,便馬上須與北京「夾口形」,指港獨違反《基本法》,大是大非要嚴肅處理,已着手研究如何從《公司條例》、《社團條例》、《刑事罪行條例》和其他方面的刑事條例提出起訴【註1】。所謂「大是大非」,在大陸的政治行文裏常見,每有政治目的、須要跳脫法制束縛由上而下搞動員,這個四字熟語便鋪天蓋地出現在所有黨的喉媒裏,卻從來不是香港法律界的專業慣用辭。 袁司長這個充滿政治隱義的最新說法,港人聽了不免心頭一凜。筆者懷疑,那是否在最近的京港高層官員熱線通話裏,有人耳提面命反覆強調特府須以反港獨的「大是」力壓法治社會不能因政治需要而羅織刑事罪名作檢控的「大非」的結果?然而,短期間,「大是大非」說,未嘗沒有正面作用,因為香港到底不同大陸,你政府官員既然認為港獨是「大是大非」的法律問題,免不了要在社會牽起更廣泛的關注和討論;總不能因為《人民日報》一篇文章把宣傳港獨等同港獨實質行為,而在現階段也只許當權派聲討卻不准支持者發聲罷? 宣傳港獨=港獨行為? 當權派的邏輯是這樣的:言論自由非絕對,便是在西方國家也有限制,例如在人多擠擁的地方...

20160421-練乙錚:英國籍.他山石.安裕被解僱

練乙錚:英國籍.他山石.安裕被解僱  2016年4月21日 一、「巴拿馬文件門」燒到香港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香港的「1%」富裕階層與大陸黨國要人一樣,都認為本地金融機構未能提供足夠低調的理財服務,要在一些離岸稅務避風港作資產營運安排;不虞出了一個「文件門」,致令那些在巴拿馬這個密賬首選地有戶口的人士曝光。黨國涉事者當然有額外保障:只須中宣部打個招呼,大陸所有資訊渠道馬上淨空,陸人能夠讀到有關「文件門」的報道,因而是一個完全不涉黨國領導家族的潔本。然而,香港的一些公眾人物兼密賬持有者則沒那麼絕對的「不被知曉權」。 《明報》昨天率先利用「文件門」提供的資料,披露了一批本地人士的部分海外資產及有關的個人訊息。跟大陸不一樣,香港一直以來都是法治社會,富人賺得的錢,絕大部分是合法錢(雖然有人會認為是不公錢),怎樣處理、在什麼地方處理這些合法取得的財富,旁人無容置喙,所以不必勞煩什麼中宣部不宣部代為遮掩;只不過,一些與政治沾邊的人物的個人資料被揭,就少不免會有點尷尬和不便,例如去年始獲特府委任的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劉鳴煒。 《明報》從「文件門」取得的資料顯示,劉是多間離岸公司的董事或股東,其中的16間這種公司的註冊文件皆顯示他擁有英國國籍【註1】。本來,這些普通港人幾乎無不夢寐以求的財富象徵和國籍優勢給披露了,反可為這位城中「第一鑽石(翻煲)王老五」加添幾分閃亮的異彩,無奈他現在擔當的公職角色是「官方青年領袖」,原本的一些加分因子卻反而為他帶來不少冷嘲熱諷,那是相當不幸的。 的確,青委會是特府管治架構裏專門負責引導本地青少年愛國愛港、幫助黨國培養認可的社會棟樑的機構,一號頭面人物的那份雄厚家底和個人財富,本身已讓不少中下階層的年輕人覺得與他格格不入,現在人們進一步知道他其實與一眾特府權貴子弟沒兩樣,口喊愛國愛港卻原來是個不折不扣的外籍人,其「堅離地」形象自是進一步確立。至於黨國方面,當然明白「熱愛祖國不分護照國籍」,但估計也會認為劉的英國籍給披露了,負面影響不能免,因為會強化當權派政治精英在一般人心目中的虛偽形象。 這樣一來,劉鳴煒這位本來看似前途無量的青年才俊,要更上層樓進入本地管治核心的話,困難陡然增加。筆者認為這是一種不幸,因為劉一向給人的印象不太壞,與同是出身英國名校的本地藍血貴族李國章相比,不僅顯得有教養有內涵,公關風格和待人接物的...

20160426-葉朗程:還記得當天旅館的門牌

葉朗程:還記得當天旅館的門牌 21:08 26/4/2016 從事地產的女性朋友問過我,「不如一齊去京都好唔好?」我說,台北更好,clubbing 好,夜市好,還可以住 W 呢。(那時候台北未有 Mandarin) 任職高檔品牌的女性朋友問過我,「不如一齊去京都好唔好?」我說,Perth 更好,Swan River很美,又可以抱抱樹熊,那裏的 Nobu 比香港的 Nobu 更有創意。 貴為大律師的女性朋友問過我,「不如一齊去京都好唔好?」我說,Budapest更好,多瑙河充滿詩意,Heroes’ Square 雄偉壯麗,布達拉宮撼動你的心靈。「葉生,布達拉宮唔喺 Budapest。」Budapest 唔係布達佩斯咩?「Budapest 係布達佩斯,不過布達拉宮唔喺布達佩斯。」竟然咁 tricky。 很多朋友也提議過去京都,葉某一推再推。你問我,乜京都咁唔掂咩? 剛好相反。 對我來說,京都是全世界最 magical 的地方。 你的心目中,應該也有個 magical 的地方吧。 所謂 magical,就是別人一提起這個地方,就會立刻把你帶到你的記憶某處,讓你興奮地、又沉重地,想起那個城市的名勝景點、大街小巷,無論是吃過的、住過的、觸摸過的、呼吸過的,也會像一格格發黃了的 Polaroid 照片一樣,在你腦海裏清晰又模糊地略過。 只去過一次京都,就是跟她去的一次。除非能夠再跟她去一次,否則我的人生應該不會再有另一章京都故事。其他人去京都的清水寺,肯定像我一樣,如果天下起雨來,會黯然的歎息:「How unfortunate,難得嚟到,竟然落雨。」一生起碼去過五次京都的她說:「土豪先生,呢度落雨仲靚,天公幫你造美,都唔識感恩。」 她沒有騙你,感恩兩個字從那雙明眸透視出來。看著她雪白的皮膚,平坦的胸部,短短的小馬尾,小小的斜孭袋,軍藍色的冷衫,你會很想從後擁著她,跟她一起從清水寺遙望這優美的雨景,聽著清脆的雨聲。 也在第二天跟她去了另一寺院,我忘了寺的名字,只記得她叫我不要忙著拍照,因為來到這裏要誠心參拜。見她雙手合十,眼睛緊閉,嘴角卻微微揚起,一定是貪心的許了很多個願望。我沒有聽她的,趁她參拜的時候,拿出相機偷拍了幾張,不過是拍下她的 side profile。 其後,沒有刻意安排什麼節目,只是在這個古城隨意的走走逛逛。 ...

20150823-健吾: 我和《明報》

健吾: 我和《明報》 2015 年 08 月 23 日 很多傳媒中好像覺得「紙媒沒落」是重要的事。但我身邊的朋友、親人及學生,都好像無動於衷。 小時候讀很多《明報》。從1995年起拜讀陶傑的專欄。一直至今。 我和第一個女朋友的常用話題,就是「陶傑今天寫什麼」。 直至到日本讀書,經教授介紹,在星期日明報賣文。幸得編輯的關照,我的功用,大概是一個「寫很快」的人。我想,是她找的作者甩她的底,就會打電話給我。試過有一次,星期五晚七點邀稿,星期六下午三時就要收東西。我約了朋友吃飯,做完所有我既定的事情後,我喝了三罐紅牛,完成三千五百字,談的,是I am not a plastic bag 的文章。之後,一直蒙受照顧。及後見到明報前高層葉輝先生,他也當面鼓勵,令我自信大增。還有,當時《信報》的林生林太和時任文化版的編輯陳耀紅的機會,令我可以慢慢成長,學習寫作。 及後,明報改版,改了稿費而不先行通知,我跟星期日明報,就此分別。及後,明報前編輯伍瑞瑜邀請,在觀點版三星期出一次文。在情緒最低落,生活最艱難的日子,不想寫了,伍先生仍鍥而不捨鼓勵,迫我三周一次,思考一下香港及外國的時事,令我可以完成最近的《這十年來著緊過的事》,也造就了我成為時評節目主持的雛型。 現在,《明報》好像有點不同了。調查報道組的記者走了,不再請人。然而,有明報記者於網路批評我轉載一位網友對明報報道曼谷事件的批評,指我「冇料扮四條」、「剩係識Xup」,還加一句「係直播室暢所欲言」之時,都要尊重「仆去前線的行家」。大概暗示我離地,不知記者辛苦吧?之後他的朋友,包括一名公民黨議員的助理指我「剩係share 本土熱X野」(編按:原文輯錄)、「唔偏激的唔share」,另一個網友說不會當我是「行家」。行家,這兒指的是記者吧?我不知道,記者的定義是不是由「報館記者」去定義。 根據香港記者協會的規定,收入的大部份是從事採訪工作,再交會費,就會被當成是「香港記者協會」的會員。我2002年於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畢業。去年,有幸得馮應謙院長的支持設立,幫手設立了獎學金。大學時做Varsity,做過不少令同學記得的人物專訪,如王力宏、陳冠希等等。當時同學們都問我,為什麼新聞系的雜誌要做明星專訪。我只回答:「已寫英文了,沒有stopping power 的東西,誰看?」直至現在,有一大部份的時間,都是做傳媒工...

20160422-陳方安生:我看「十年」

陳方安生:我看「十年」 22/04/2016 好不容易找來兩張戲票,和女兒去看「十年」這套電影,看後有很大的感觸。 我並不是說,亦絕對不希望,香港在十年後會發生電影中的情節, 如有位老人家在英國領事館前自焚、雜貨舖不可以賣「本地蛋」、未通過普通話考試的的士司機不准到中環及金鐘等地接載乘客。我感觸的是,這部電影警惕了我們,不要把當前享有的法治、人權、言論自由及慣常的生活方式視為必然。我們必須要積極捍衛這些香港賴以成功的核心價值, 要求中央政府切實履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承諾, 只有這樣,香港才可以保持我們獨有的優勢。 香港人在回歸18年後,把我們對前途產生的不安、憂慮,甚至恐懼,透過電影展示出來,叫大家要認真思考整個社會的將來, 尋求最佳的出路,否則到了2026, 便為時已晚。 而今天我們的醒覺,就正如電影的結語所說, 是「為時未晚」。 我向全香港市民推薦「十年」這套電影,覺得大家都應該去看看,然後好好用心想想,如果不想電影情節「成真」, 我們應否仍然對社會上不公不義的事情坐視不理,抑或應該為維護民主、人權及自由發聲,及以和平理性的方式去爭取呢? 陳方安生

20160424-羅雅寧:歷史補遺:看得見的中環歷史——再談閣麟街

羅雅寧:歷史補遺:看得見的中環歷史——再談閣麟街 11:47 24/4/2016 1878年聖誕夜大火,遠至歐洲亦有報道,圖為當時法國一份期刊的插圖,顯示中上環火光熊熊的情形。1878年聖誕夜大火,遠至歐洲亦有報道,圖為當時法國一份期刊的插圖,顯示中上環火光熊熊的情形。約1895年的閣麟街,圖中的建築物大都是1878年大火後重建。約1895年的閣麟街,圖中的建築物大都是1878年大火後重建。閣麟街/吉士笠街民房遺蹟閣麟街/吉士笠街民房遺蹟 【明報專訊】香港開埠初期最早發展起來的中環城心地帶閣麟街、吉士笠街、嘉咸街、卑利街,如今正面對一場大型市區重建,居民已幾近全部遷出、舊樓房相繼被推倒,有百多年歷史的露天市集快要變成一個沙麈滾滾的大地盤。就在這時候,一組年代久遠的民房遺蹟竟被發現留存在閣麟街、吉士笠街之間,民間研究者日以繼夜追尋它的來歷,近日這些謎團正逐步被解開。 這些遺蹟,究竟想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香港故事? 史上第一次重建 今日的閣麟街、嘉咸街熙來攘往,原來英國人在170多年前接管香港島不久,這一帶已經是華人聚居及做買賣的地方,叫「中市場」(Middle Bazaar)。地理上,中市場沿兩條從山上流下來的水溪而建,這是當時區內唯一的水源。1844年4月,殖民地官員郭士立(又名吉士笠,Karl Friedrich August Gutzlaff)統計了維多利亞城的華人數目,中市場有2747人、254間商舖,有許多木搭的寮屋,當中亦有不少妓寨及賭檔。當時港督砵甸乍認為中市場品流複雜,影響旁邊的歐洲人住宅區,加上當時中英政府已簽訂《南京條約》且雙方已換約,香港的殖民地地位正式確立,位於海旁不遠、屬貴重地段的中市場不應再全由華人使用,遂決定收回土地及大規模遷移華人至太平山區,再將地段拍賣給洋人及少數華人作商住用途。當時中市場的華人聯署反對搬遷,後來政府透過免地租五年的優惠鼓勵他們遷往太平山區的新劃土地,事件才得以平息。1844年9月,中市場原有的全部房屋遭移平,街道重新規劃,這區進行歷史上第一次重建。 翻查業權資料,閣麟街民房遺蹟坐落內地段(Inland Lot)第104號,該地段最初在1844年拍賣,後幾度易手及分拆,分別在1847及1848年由蘇格蘭人德忌利士.拉畢克(Douglas Lapraik,1818-1869)購入。德忌利士於1843...

20160424-王慧麟:周日話題:失去的自決權

王慧麟:周日話題:失去的自決權 11:47 24/4/2016 【明報專訊】香港獨立,從以前的小眾私下討論,經過一份施政報告的點名批評之後,慢慢由枱底走上台前,由小撮人茶餘飯後吹水變成認認真真付諸行動,才不到兩年的事,可見在這位仁兄(而且相信連任機會好高)執政之後,香港青年的主體意識,真的是以東風十九型飛彈的速度向前邁步。 不過,支持港獨,總需要法律上的論述。在港獨光譜內的朋友,無論是支持獨立或支持歸英,其法律論述相當粗疏,中國求其搵一個法律學者,都好容易用一陽指篤其矛盾,相當弊傢伙。在立法會補選後,現在亦是適當時候審視現在支持港獨的法律論述,了解其主張的限制,進一步思考法律上達至港獨的種種問題,之後再討論自決權的爭議。現階段我不認為,香港未來在國際法上之定位,獨立是唯一的出路。我不認為港獨就可以有力回應香港青年日益上升的主體性的訴求。 南京條約有效論「弊傢伙」 支持港獨的法律論據之一,是所謂南京條約有效論。支持者的說法是,南京條約訂明,香港永久割讓予英國。因此,英國把香港交回中國是違反南京條約,中國不能在港擁有主權,遑論治權。 在2016年還在爭論《南京條約》的法律效力,相當奇怪。相信南京條約有效論的朋友,恕我直言,其對法治理解的水平,與建制派的樹根叔不相伯仲。自從十八至十九世紀以降,國際法的發展慢慢由西方國家之強權話事,轉變為主權國相互平等之方向演進。十八、十九世紀西方國家,以武力或其他如誘騙、欺詐的手法,逼令另一個國家(以至地方部落)簽下城下之盟之操作,恃強凌弱,有乖簽署國際條約應有的對等精神。因此,在上世紀初,在國際法學界之中,已有一種說法認為,基於武力而簽下的國際條約,乃不平等條約,被迫簽下之地區人民及國家,有權不承認。 這種思考及操作,是因應二次大戰前後,國際局勢發展而逐漸成為主流。西方國家亦逐步同意此種說法,但一般認為,這些不平等條約,不應單方面撤銷,可因應雙方的要求,利用政治談判方法解決。中國早在民國時期,已以不平等條約的說法,逼西方國家取消或修改在清國時期簽下的國際條約,主要是針對西方國家在中國擁有的治外法權。學者丘宏達提過,在1928年,民國政府宣布透過外交談判方式,廢除或修改不平等條約;在1931年更通過法律單方面廢除外國的領事裁判權,後來因為要處理日本侵華問題,在1931年12月將有關法律暫緩執行。其彼在二次大戰期間...

20160424-田心:安裕周記:安裕這個人

田心:安裕周記:安裕這個人 11:46 24/4/2016 【明報專訊】大約十年前,安裕開始在《明報》「星期日生活」撰寫「安裕周記」專欄,當時我是編輯室裏的小薯記者,當知道安裕原來就是每日審改我幼嫩文字的上司,那刻不禁低頭滴汗,身旁的女同事則流露仰慕眼神:「他真是才情橫溢啊。」 我記得每個周六早上回公司時,已見安裕埋首寫周記。小薯記者的腦袋像垃圾桶一樣混亂之際,安裕已經寫完三千字長文。我曾多次向他請教秘訣,他總是輕輕一笑:「你要好知道自己想寫乜,諗通之後自自然然寫得出。」 後來我明白,安裕輕輕鬆鬆的背後,是他數十年來在新聞界的實戰經驗,還有博覽群書的學識修養,沒有這深厚內功,根本不可能寫得出如此具氧分,在亂世能夠滋潤人心靈的文章。 「安裕周記」是安裕整個人的折射。周記的靈魂,是按當前社會大事,引用歷史借古諷今。如果你是他的忠實粉絲,一定記得幾個經典人物經常出現在他筆下,現實中安裕的身影,也盛載着這些前人的信念。 九年前一個周六早上,我因為採訪遇到很大挫折,安裕走來跟我說:「我介紹你看電影《驚天大陰謀》(All the President's Men)。」他講完就行開。電影記載兩個《華盛頓郵報》菜鳥記者,發掘水門事件這宗殿堂級調查新聞的經過,記者鍥而不寫的毅力和熱誠,是安裕要我學習。 但其實安裕最欣賞的,是拍板讓這宗大醜聞刊出的時任《華盛頓郵報》總編輯布拉德利(Benjamin Bradlee),安裕曾經多次在周記讚揚他,作為良心報人頂住各方壓力的道德勇氣。安裕自己也一直效法布拉德利,在大是大非面前做一個有承擔的領導。安裕是決定每日報章頭條的大腦,近年報社歷盡連番起伏,但在前年佔中時,《明報》連續七十五天以雨傘作頭版緊貼局勢,為報紙的facebook專頁贏得二十四萬人likes,也在歷史滔滔江河上,以報人之身在關鍵時刻定下報紙之格。 安裕不單是布拉德利,也是奧斯卡最佳電影《焦點追擊》(Spotlight)中,建議《波士頓環球報》記者,調查神父性侵案的編輯馬帝拜倫(Marty Baron)。安裕極強的邏輯思考能力和廣闊視野,總能夠帶領前線記者,聚焦新聞重點。2008年四川大地震,到災區採訪的記者一度失去聯絡,安裕因擔心失眠多夜。後來他知道記者安全,隨即引領他們深入調查一個個豆腐渣工程的來龍去脈,結果記者的報道就如Spotlight團隊一樣贏...

20160424-明報:什麼人訪問什麼人:人生的下半場:另一條跑道

明報:什麼人訪問什麼人:人生的下半場:另一條跑道 11:46 24/4/2016 ■問﹕星期日生活 ■答﹕沈旭暉 問:聽說你打算離開香港生活,和香港形勢有關嗎? 答:我是將會轉換工作環境,但沒有想得那麼消極。兩年前結婚時,已是當作farewell party,說和香港形勢有關,我想是宏觀關連,多於微觀政治。我畢竟是研究國際關係的人,在香港,愈來愈難找到和國際接軌的土壤,這和政治無關,但做國際關係的感到窒息,也難免和政局有互動,而這樣的氣氛,令我覺得在海外對人對己對大局都是多贏。先談香港,再分享人生規劃吧。 問:近來由財爺開始,社會興起談昔日本土情懷,記得你和呂大樂曾有筆戰關於「昔日情懷」,若由讀書時代談起,什麼是你心目中的昔日的香港? 答:我們這代人在九十年代初長大,那是人生最快樂的歲月,也是香港最黃金的日子。上星期,我們中學會考二十周年同屆聚餐,說來我們是回歸前最後一屆會考生,最後使用有皇冠校徽的一代人。那晚找回和彭定康合照的古物,當時我是學生會主席,參觀港督府,滄海桑田。我很懷念九十年代的時光和人情味,而沒有遇過一個同代人更喜歡今日「新香港」,真的,一個也沒有。那是為什麼? 除了感情,我想,關鍵是當時英國殖民主義的高壓消失了,中國國家主義那一套未來,社會一切用「自己的方法」解決,香港經濟文化都處於全球領頭地位。那時候互聯網剛出現,還有單純的社區情懷,有類似Head Prefect帶領逃學到百樂戲院看三級電影的集體回憶。我們一代沒有太單一的成功模式,同學固然有醫生律師bankers,也有賭博大師奇人異士,大家互相欣賞,在不同意識形態之上,有共同的認同;像ViuTV那位CEO是同屆學生會的同學、結婚時的兄弟,試映那天我在他身旁,但從沒有互相抽水,我們很珍惜這份brotherhood。社會也應該是那樣的:就像安裕前輩,他在《明報》前做過《蘋果日報》、《大公報》,客氣的說我母親在大公報教導過他,一代精英背後,肯定有超越左中右的身分認同。在舊香港,哪間報館會裁掉他呢。 問:為什麼香港回歸了,就失去了情懷? 答:有些結構是不能改變的,像全球化、中國崛起,但香港究竟發揮什麼功用,卻在最高管治者一念之間。在大歷史,以非黑即白態度演繹國家主權、中央地方關係的,並非常態。在帝國時代,直接管治有限,容許了諸般地方特色,印度是最好例子:英國取代了...

20160424-紙石頭:香港黑霧‧安裕周記

紙石頭:香港黑霧‧安裕周記 11:48 24/4/2016 明報製圖。 談安裕,曾想到多個標題:尊嚴,他有正直報人的尊嚴 ;風骨,他有知識分子的風骨;心不死志不絕,是他的寫照;一石激起千層浪,是這次打壓的必然結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他堅持在百忙編務中仍洋洋灑灑把每周所見所想一股腦兒寫下來的信念。這股腦兒可真頑強,《安裕周記——思前想後》,見證了回歸前後超過二十年香港的政治光譜,更以歷史的對比扒梳,把中港台近代及當代政治的明與暗、人與獸、高尚與卑劣,民主與威權種種瓜葛理順,是日後國教科借尸還魂時,香港學生必備的正面讀物(而當權派必視之為反面教材)。 讀完五十多篇周記,思前想後,不免感慨。安裕精緻的文筆所要表達的,不就是一顆拳拳的赤子之心嗎?他所堅持的,不就是任何一個平民百姓,在任何一個公義社會,對生活的合理要求嗎?在人類物質文明高度發達,世界精神文化也燦然大備的今天,竟還有這麼多人埋沒良心,為了權和利,不斷重複歷史的覆轍。也許,從中國人割掉辮子那天到強國人翹起尾巴的今日,革命其實尚未成功,思想包袱仍是沉重負荷,言論控制照舊橫行無忌。而公義,則在烏雲中時隱時現。 現在一國兩制分明是「你制佢唔制」,這邊要求高度自治,那邊卻要極度管制。安裕提過國共內戰時,蘇聯意圖介入,令國共隔江南北分治,毛澤東卻誓要把蔣介石趕出大陸。當時中共不肯一國分治,後來又怎願一國兩制?若計算過客觀形勢,憂慮馬上改變香港的政制人心,付出的機會成本太大,那「五十年不變」,就是當權者忍字訣的一着。怎可能到第五十一年才立即全面變紅?何不乾脆五百年不變?所以,五十年不變是假,五十年漸變是真。只是這漸變還未到二十年,已由忍耐變成殘忍。安裕常痛心地問,為什麼中國不肯信任香港?打擊「港獨」云云,不過是打壓民主的藉口。在這方面,台灣和香港正可互相學習:香港可從蔣家天下的白色恐怖中看到民主面對的困境及出路,而台灣也可從香港的回歸看到一國兩制的真偽。 極權統治因為懼怕自身崩潰而加緊對人民壓迫,這時有風骨的人仍一股腦兒撥開眼前黑霧,直向有光的所在走去。安裕深明「中國四千年政治史裏不能擺脫的宿命:打天下,坐天下,最後是吃天下。」反抗極權(尤其是以暴易暴)而成功的,也難免被權力腐化。在此除了傳媒的制衡外,還得寄望修身與為政同步,道德的感召仍有力量令恐怖統治終止。 風雨同舟戰友賢 安裕離職前可...

20160422-浪漫月巴睇90s - 月巴氏:今夜像霧像雨又像風,不妨卿卿我我~

浪漫月巴睇90s - 月巴氏:今夜像霧像雨又像風,不妨卿卿我我~ 2016年04月22日 中學時的我是卿卿迷。阿sir和摵時當然唔知我呢一份迷。 現在,為了慳錢,更高層需要漏夜炒一個高層;90年代,唱片公司為了宣傳自己的歌,可以向電視台買一個晚間時段狂播自己的歌。 1.因為這個時段(也因為我當年仲有持續地開電視),我識唱一首歌。 2.今夜的星光燦爛,那半醉一雙眼,透過了友誼界限…… 3.林帆《今夜》。一首你明明冇買碟但都應該識得哼頭幾句的歌——唔只識唱,甚或仲好記得個MV:某夜,隆重地著上冷衫的林帆,在一個沙灘緩緩步行,離奇是沙灘上早就布下了一個由唔知邊個布下的blur blur哋燈光陣(blur是鏡頭效果),而更離奇是,鏡頭突然閃出一條友,著住件tee,恍如體操選手般過度活躍地跳嚟跳去再打埋斛斗,看得(著住冷衫的)林帆好不興奮,而更更離奇是,這時林帆竟然坐在一張相當歐陸味的床上——Who擺這麼一張床在沙灘上?唔重要,重要是一班幕後創作人為了營造「今夜的星光燦爛那半醉一雙眼透過了友誼界限」這淒美意境,真的苦心孤詣地,做咗好多嘢,擺咗好多props,也應該使咗公司唔少錢…… 4.但真正使錢的是,一間唱片公司為了推廣旗下歌手,是可以向電視台買一個時段,晚晚播幾首歌,持之以恆地播播播播播播播播播到我事隔多年依然識得唱《今夜》,兼背得出個MV。 5.那間唱片公司是飛圖,只是我們大部分人都慣咗口叫佢「飛圖卡拉OK」——在那個未有電腦揀歌再幫你換埋碟的年代(而是有個膠file,攝滿歌紙,你想唱邊首,就唔該根據歌紙去攞相對應的LD,所以不是揀歌唱,而是揀碟唱,為慳時間惟有成隻碟唱晒),我們去唱K(當時會好隆而重之地講「去唱卡拉OK」,恍如沒有「卡拉」,成件事就冇咁OK),走唔甩,一定唱過飛圖卡拉OK之出品。 6.我尤其欣賞那些為拍而拍的MV。A歌手明明不是飛圖門下,飛圖為了製作A歌手某首作品的卡拉OK版,是會專誠請幾名model仔或演員仔(有些在好多年後真的紅咗),專誠拍一個MV,MV仲會盡量嘗試配合歌詞內容,從中你會看見一種近乎偏執的認真……也有一些,冇人的——嚴格來說應該是冇一個特定的人,因為成個MV就是齋拍世界各地美景,讓你唱歌之餘眼睛想旅行,一首MV,N種感受。 7.然後,飛圖也有屬於自己的歌手。例如梁雁翎。有一個秘密,咁多年我都冇話俾同...

20160422-樂思:黃龍三險

樂思:黃龍三險 2016年04月22日 黃龍主瀑與清澈見底的黃龍潭。 黃龍主瀑與清澈見底的黃龍潭。左龍爭珠。右龍另有一番雅致。路線 黃龍石澗,源起大東山,支流眾多,澗容寬廣,層次分明,有齊下游、中游、上游,是香港境內少有如此完整河道特徵的石澗。水質明澄,四季流水不斷,難怪被列為香港九大石澗之一。最精彩是中游至上游一段,瀑布多姿,集險奇於一身,叫人目不暇給。                         文、圖:樂思 可從東涌黃龍坑道起步,旁邊已是黃龍石澗的下游,但過於平緩,且大部分澗水已被水壩截往石壁水塘,不值得游玩,所以大多數行友皆沿車路走到盡頭的水壩才入澗。這段平緩澗道十分寬廣,主要為亂石,大家可以亂石上遊走,當作熱身,重溫行澗的「腳感」。沿澗上溯,偶有大石,有的易爬,有的難爬,不亦樂乎! 入澗後大約1公里左右,是黃龍石澗的主瀑與黃龍潭,瀑布水豐廣闊,水潭既深且清,清到見底,這裡是小休的好地方。黃龍潭之後是黃龍石澗,令人讚嘆叫絕的一段。行友可循黃龍瀑左面的小徑攀上瀑頂,流瀑不斷,很快剛才寬廣的澗容,突然收窄成峽谷,前行400米,左面有一條十數米高的白水有如從天而降,中間被斷崖一分為二,是為左龍,亦有人叫左龍爭珠。再前一點,右邊又一更高的瀑布激射而下,便是右龍,相較兇猛的左龍,右龍另有一分雅致。放眼峽谷盡處,有一丫型瀑布,長年水量充沛,是為龍尾瀑,走到瀑下有一深潭藏於巨石之下,叫棺材潭,所以主瀑之後這段峽谷,叫做三龍峽。 龍尾瀑三面皆為直壁,無路可逃,行友需返回右龍對面經黃龍三險,方可繼續探索黃龍石澗。三險是指藤梯崖、懸壁棧道與蛇倒退。如自問沒有信心,可沿澗道折返至入口離開,也是1.5公里而已。如有經驗豐富的伙伴同行,自己亦有豐富的攀爬經驗,可以一試身手。第一層是藤梯崖,但藤梯多年前已被拆走,現另有小徑攀上藤梯崖頂,該處是觀賞右龍姿態的理想位置,萬勿錯過;第二險懸壁棧道,本身是一塊十數米高的直壁,中間有數條繩索,行友需徒手上攀,亦要從石罅中穿過,考驗身手;第三險蛇倒退要沿有點傾斜的懸崖邊前行,下臨數十米直壁,視覺上有很大衝擊,所以最考膽量。不過只要扶穩繩索,步步為營,亦能安然度過。 完成三險,左右皆有路離開。左路...

20160422-麥聖希:《緣來說再見》異國戀中談信任

麥聖希:《緣來說再見》異國戀中談信任 2016年04月22日 《緣來說再見》異國戀中談信任 一看牌面,直覺很容易會告訴你:《緣來說再見》(Already Tomorrow in Hong Kong)是另一齣《蘇絲黃的世界》,鬼佬看亞洲女性的作品。是的,電影是老外和美籍華人女子在香港蘇豪相遇的愛情故事,背景就是五光十色的香港,但劇情發展下去,慢慢發現電影不是要探索香港的文化或傳統,反而是借助香港特有的城市魅力,發展一段不同背景的兩人情愛。香港只是背景,人物才是重心。所以,它不是很容易令大家對號入座,說亞洲女性在「異國」戀中扮演的角色,又或是亞洲(女)人在外國(男)人眼中的形象之類的東方主義描寫。它委實是齣浪漫愛情劇而已。 相遇再重遇 這段愛情,當然一看便知是Richard Linklater(李察連利加)的《情留半天》(Before Sunrise)系列戲軌,因為一次邂逅,美籍華裔女子在蘇豪問路,遇上在港住了10年、懂得用廣東話講價的鬼佬。2人沒有很戲劇化的一見鍾情改寫人生,而是,他們在那個晚上,一面在香港的街頭踱步,一面通過交談慢慢認識對方。儘管一晚的心曲暫且劃上句號,但一年後,他們又再在香港這小島上碰上,這次大家都好像已有默契,不再讓機會溜走,所以他們再在香港的街頭繾綣留戀,似有還無的「像霧又像花」下去。 可能由於導演是(美籍華裔)女性,整齣電影背後的意識有別於一般主流電影,又或是男性導演的處理。主角們兩次相遇、兩晚的對話,作用往往在於發現對方已有女友、男友而變得靦腆,甚至是因此而令雙方關係無疾而終,雖不致大吵大鬧、拂抽而去,但一個眼神的轉變、對答突然生硬起來等情節,卻凸顯了一段關係中「信任」的重要性,這不止在於女主角的思想,男主角亦如是。大抵這會被指成童話故事,已不合時宜了,但正是這種單純的傳統美,感覺有種重回現今社會遺失的價值觀般,換著是時下的電影,可能已變成杯酒過後、滾完床單後的翌日才懵然醒覺,努力懺悔等假道德橋段了。 夫妻檔擔演 兩位主角都有點眼熟,女的是Jamie Chung,在兩集《醉爆伴郎團》均有演出,雖只屬配角,但觀眾必有印象,算是現時荷李活炙手可熱的亞裔女星(她其實是韓裔),而男的則是Bryan Greenberg,他於《Prime》的姊弟戀中嶄露頭角,之後有《Friends with Benefits》、《Bride ...

20160424-鄺穎萱:【小企鵝×果籽】同志企鵝

鄺穎萱:【小企鵝×果籽】同志企鵝 8:45 24/4/2016 今天跟大家介紹一本很特別、充滿爭議性的童書,名字叫《And Tango Makes Three》,中文譯本《一家三口》在台灣出版,書中描寫的情節來自真實過案,發生在2001年的紐約中央公園動物園內,故事主角是一對雄性南極企鵝:羅伊和史力歐,牠們共同撫養一隻沒有血緣關係的幼雛,名字叫雙雙。雙雙的生母貝蒂,在生下兩枚企鵝蛋時,因為只能照顧一枚,保育員決定將另一枚交予羅伊和史力歐孵化,組織一個家庭。故事除了呈現企鵝在自然界多元的兩性關係外,亦帶出小企鵝生命背後的象徵意義,原因是羅伊和史力歐都是雄性動物,從組織家庭來說,可被視為另類。 《一家三口》是台灣首本專談同志家庭的外國繪本,這書出版後引發不少迴響,2011年台灣教育部曾計劃將「認識多元的性取向」納入中小學性教育課綱,卻遭反同團體抗議而暫緩執行。繪本藉由兩隻雄性動物共同照顧幼雛,超越了性別與血緣的限制,帶出多元成家的概念。 《一家三口》講述一對雄性南極企鵝共同撫養一隻沒有血緣關係的幼雛。 動物代言 同性伴侶是自然關係 這書在美國出版時,雖受到自由派團體與讀者歡迎,並獲得美國圖書館協會頒授書獎,但同時也是當時最受爭議的上榜書。不少保守州分的學校或社區圖書館將書下架以示反對多元成家。新加坡甚至於2014年將它列為禁書。換句話說,這本書的命運同時是不同地區人民及政府看待多元成家及同志平權教育的紀錄。 《一家三口》利用與兒童親近的動物故事及繪本方式,解釋同性伴侶也是人類自然關係的一種,要用愛去理解及化解歧視,說明家的組成不由性別來限制。雙雙和其他企鵝一樣,在呵護下成長,得到妥善照顧,被教導企鵝應該學習的一切技能。讓動物代言,比直接陳述事實,或是說教講大道理的方式來得更有說服力,讓讀者重新思考社會一直避而不談、不肯正視的議題! 同志平權近200年來,走過一條艱辛的路,在十九世紀末,同性之間相愛,被視為是一種罪惡,當時受英國法律概念影響的許多國家,甚至對同性戀者處以死刑。二十世紀初期,同性戀在世人眼中被視為「疾病」,許多人認為只要經過適當的治療,包括電療,就可以矯正。直至二十世紀末,世衞組織(WHO)終於將同性戀從精神病名冊中除名,自此同性戀獲得正確的理解──也就是說,同性戀是人類性傾向中的其中一種類別,不需要被改變或治療,反而歧視不同性傾向的...

20160424-方俊傑:【文化籽】讓白雪公主成為美國隊長

方俊傑:【文化籽】讓白雪公主成為美國隊長 8:48 24/4/2016 如果真的有童話版復仇者聯盟,飾演白雪公主但被飛出續集的Kristen Stewart話唔定會化身美國隊長。 設計圖片 【文化籽:西遊記】 《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Captain America:Civil War)即將上畫,悶未?再整多套《變種特攻:天啟滅世戰》(X-Men:Apocalypse)。人多原來真係好辦事。《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Batman v Superman:Dawn of Justice)人見人踩,美國照樣收三億幾美金,香港照樣收六千萬港紙。唔到你唔屈服。白雪公主好應該搵埋灰姑娘同睡公主拍番一系列愛情動作片。 近幾年,流行將傳統童話改編成魔幻特技電影,票房好到令人驚訝。兩年前的《黑魔后:沉睡魔咒》(Maleficent),全球票房達到七億五千萬美金。口碑平平的《白雪公主之魔幻復仇記》(Snow White and the Huntsman),又收接近四億。難怪不是甚麼三部曲四部曲,一樣開拍續集《獵神:魔雪叛變》(The Huntsman:Winter's War)。 飾演白雪公主的Kristen Stewart,跟上一集導演搞出不倫戀,今集被飛走。雖然係現代版本箒,白雪公主始終要玉潔冰清。無咗白雪公主,《獵神》改行前傳及外傳路線。錯有錯着,扮演獵神的雷神Chris Hemsworth近年越來越紅,今次名正言順掛頭牌,電影公司更加開心。因為風格魔幻,在上集已死的皇后Charlize Theron,很合理便翻生。《魔雪奇緣》(Frozen)大熱,於是加多個擁有超能力的皇后妹妹,跟Elsa公主一樣,一舉手一投足可以弄出冰天雪地,服裝打扮,抄到十足。再補多一段獵神七年前的愛情生活,跟青梅竹馬女朋友因誤會而分開,一再遇,舊情即時復熾。炒埋炒埋,就一碟。 劇情當然兒戲到極。奸角永遠唔肯煮死正義主角,閒角又一定誓死追隨弱勢主角,貪錢的會突然不再貪錢會突然重情重義。如果法庭是這樣,如果《明報》是這樣,如果現實是這樣,多好。童話嘛,唔係咁樣,唔通講到有特權的貴族可以日日玩死平民百姓,絕對不會受到法律制裁,仲會有人幫手大力護航:「利用特權一兩次就算濫權?你知唔知甚麼叫做濫呀?」咁寫實,就不是童話,是紀錄片。 樂觀一點,在兒戲中找尋別出心裁。舉個例,劇情講邪...

20160422-孖九:繞著世界跑「再活一次也會選擇跑步」

孖九:繞著世界跑「再活一次也會選擇跑步」 2016年04月22日 上星期,日本跑步名將野口瑞希宣布在37歲退役,當地傳媒爭相回顧她的彪炳戰績:10場馬拉松贏5場、奧運金牌、世錦賽銀牌、柏林馬拉松冠軍、5次刷新日本半馬紀錄……長長一張清單,彷彿數也數不完。 野口的「成名作」是2004年雅典奧運。當年野口壓倒世界紀錄保持者Paula Radcliffe勝出,協助日本連續兩屆奧運在馬拉松項目中取得金牌;一年之後,野口以2小時19分12秒的時間刷新柏林馬拉松和國家紀錄,至今仍未有人打破,亦是世界6大馬拉松中,唯一由日本人保持的大會紀錄。 野口的座右銘是「距離不會撒謊」。她在中學時的跑步成績平平,卻比誰也落力操練,月跑近1,000公里。這位身高只有1.5米的跑手被看扁為有「先天缺陷」,於是她就鑽研出一套獨特的大步幅、跳躍式跑姿,化短為長。 2008年,野口因為大腿肌肉拉傷而臨時缺陣北京奧運,令全國上下心碎,但她並未因此而放棄,專心養傷之後,在2012年復出,並且在翌年以2小時24分5秒的時間奪得名古屋女子馬拉松第三名和世錦賽參賽資格,事業的跌宕起伏比不少勵志劇集的橋段還要精彩。 野口在職業生涯剛剛起步的時候,曾經說過要「跑到雙腳壞掉為止」,結果不幸地一語成讖。傷患令野口始終無法回復當年柏林馬拉松時的水平,在落選里約熱內盧奧運代表隊之後,終於在上周宣布退役。 像孖九這樣的凡夫俗子,當然無需學習野口般跑到雙腳「報銷」,月跑千里的體能更是想學也學不來,但她對跑步的執著和熱愛,卻值得所有跑友們借鏡。 記者會上,野口這樣總結自己的跑步生涯:「就算再活一次,我也會選擇跑步。」

20160415-學謙:火紅海岸賞鬼手

學謙:火紅海岸賞鬼手 2016年04月15日 鬼手岩為香港最古老岩石之一。 今次路線延續上回介紹過的火紅海岸,同樣由紅石門開始,一直沿海岸綑遊,目的地就是香港最偏遠的一個岬角,擁有著香港最古老岩石的黃竹角咀。說到黃竹角咀,這裡的鬼手岩及煙肉岩在遠足界可謂享負盛名,山脊以北的火紅海岸更是美景處處,不過海岸路途充滿挑戰,更要與時間競賽,足夠的技巧及體力尤其重要。                     文、圖:學謙 前往紅石門村的路線,除了上次介紹的迷椏走廊,還有從船灣淡水湖郊遊徑(環湖徑),經紅石門坳前往的路線。這次繼續以烏蛟騰作為起點,經過下苗田廢村便要右轉上山,看到大峒的路牌,就代表已經到達環湖徑。沿明顯山路向東前進,經過觀音峒後再前行大約10分鐘,便要留意山路左右,右邊的「懸崖危險」牌是紅石門坳的路標,警告牌的對面就是山路入口。進入隱密的山路,初時可以在開揚處遠觀紅石門村的位置,隨後一直向著這方向下降,沿途雖然都是叢林,但不容易迷失。途中會遇到一個小水庫,橫越水壩後繼續下山,隨後在一路口右轉,便可到達紅石門村。 來到紅石門村,橫越村外的基堤後,便開始長達四、五小時的火紅海岸路途了。由盪排頭起,路途多是崎嶇岩岸,很快便會看到海上的一個小島,名為烏洲,順理成章地,這個海灣就叫作烏洲塘。進入海灣需要一點攀爬技巧,當經過第一個石澗出口位時,可先離開海岸沿澗上溯一小段,這條石澗為花籃坑,除非在大雨後到訪,否則水流不多。這小澗著名的原因,是澗中一個特大壺穴,花籃坑這名字的由來亦與這壺穴有關。欣賞過後,再次返回海岸,越過烏洲塘海灣之後,便會再次易走起來,岩岸闊落且平坦,從這裡開始,海岸上的紅石更變得鮮艷起來,細心留意的話,岩層間更有不少石英晶體在內,實在目不暇給。 由塘瀝仔開始,海岸會再次崎嶇起來,越過斜崖,攀過大石,花上3個半小時,終於都來到黃竹角咀。此時海岸明顯急速右轉,之前的紅石地貌一下子變成啡金色的岩岸,遊人彷彿轉一個彎就能穿越幾千萬年時光似的,見證著地貌的改變。愈接近鬼手岩,海岸的形勢就愈見險峻,途中有兩道海溝,為海岸當中最麻煩的位置,須小心攀扶橫越,或是放膽一躍而過。海溝過後就到達鬼手岩,鬼手岩形似握拳由地面伸出,手腕手指都可清楚看到,鬼手背後紅...

20160422-方俊傑:做賤人就賤到底

方俊傑:做賤人就賤到底 2016年04月22日 周永恆接受電視台專訪,被主持人指為賤男。周先生覺得被擺上枱,火都嚟埋,爆粗,中途離場。如果,周先生清醒,我希望他明白,被擺上枱,是好事,對於職業上需要追求曝光率的公眾人物來說。好過被放在枱底,甚至床下底。至於,賤唔賤,其實不再是想像中的大件事。 現代人,沒有偶像。又或者,人人都可以在網上突然之間變成偶像。有血有肉有親和力,影響力早早大過甚麼明星風範。既然周永恆不可能高高在上,不如接受只是街坊一名的現實。做街坊,也可以做個多人談論的街坊。尤其,賤,係必然,屬無法扭轉的事實,又何必介懷被稱為賤人?反而應該將賤變成工具,變成武器,變成可吸引一定客路的形象。受現今政局潛移默化,一般香港市民對賤的定義,界線已是超乎想像地低。就算賤的程度真係突破底線,信我,我們對賤的包容力和善忘度,也無出其右。說不定,假以時日,仍然翻到身,分分鐘做到周潤發劉德華。 你話,周永恆今日係周潤發,當然繼續行山繼續周圍自拍。今日係劉德華,當然繼續勤力繼續愛護歌迷。周永恆甚麼也不是,還有甚麼可以輸掉?沒有甚麼可以輸掉,又怕甚麼被標籤?做賤人有甚麼好?最粗疏的解釋:女人總希望收服賤人,而男人在心底總羨慕賤人。 做賤人,必然因為有負面新聞。有負面新聞,一定會被抨擊。尤其香港超多道德判官。你不小心串錯一個英文生字,都會被圍插,何況似周永恆擁有又偷食小三又影裸照又打老婆又唔記得個女幾多歲的個人經歷?第一波攻擊出現後,基於羊群心理,基於可以輕易抬高自己的誘惑,必定構成連鎖效應,大家爭相補一刀。要承受一定時間的陣痛。我教你一個止痛的方法:坦白面對自己,承認自己真係賤人,傷害過無數無辜的可憐人,根本抵死,死完要再死。然後,你望望周圍,有好多仗義執言的,不畏強權的,做盡好人好事的,一樣被圍插到開花,你便會明白,自己的痛,比較起來,簡直痛得超值。自然覺得無咁痛。 做賤人,就賤到底。所有賤人都有一大共通點:死不悔改。所有錯誤,是阿媽的,是對方的,是社會的,總之不是自己的。犯錯,是被迫的,是被誤解的,是全世界欠我的。道歉?不是基於群眾壓力,不是為求盡快息事寧人,怎可能道歉?你真有見過賤人全心全意誠心致歉?與其若干年後,又走出來話覺得自己當年根本無犯過錯,不如打死不認錯。點解呀?因為最緊要型。做人夠堅持夠徹底,是一種型。社會接受到賤得型,接受不到無能得來平...

20160424-林夕:冇你,我點出嚟行啊

林夕:冇你,我點出嚟行啊 8:31 24/4/2016 何謂社交,以我理解,是跟medium rare以至全raw之人混在一起,如果不想成為尷尬的沈默大多數,就要遵守社交禮儀,碰上話不投機的,也不好意思黑臉,辛苦過影相要笑。 感激智能手機,社交笨蛋也懂得,再招架不住一些笨蛋問題,不好回答時,拿出網路時代社交武器,假裝有要事要回覆,不然,好歹,也可以打開相片簿,遞過去給對方瀏覽,切換話題。看,日本的櫻花,真係好靚。 可惜凡興一利必生一弊,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手機雖然是面對半生熟人的最後倚靠,卻也是全熟人之間的最強障礙。 以為跟熟人在一起就可以肆無忌憚,算不得社交,手機卻帶來全新社交禮儀。 以前,要等埋發叔發哥發仔,齊人,才適合起筷,若席間有教徒要祈禱,也跟着靜默肅穆,這是互相尊重。有時遇上特別虔誠或者心裏有千言萬語者,我也會為桌上那條清蒸得剛剛好的魚喊冤,既然難免一死,涼掉了,豈非輕於鴻毛?如今,感謝天父賜我們飲食之後,還要先祭奠手機,讓鏡頭吃個飽,每上一道菜,要禮讓別人,拍攝工作完畢前,千萬別用筷子搞亂真係好靚的菜式。我是真的,真的給很熟的熟人喝止過我唐突的舉動,大聲吆喝:你剩係識食。經此一役,我學乖了,直到美食製作人們的作品well done前,都不敢造次,哪管那條海鮮被碟子的餘溫弄得過熟。 可大家既然夠熟,會聚在一起,自然想把握諸位本尊,難得親身說法交談的機會。但讓手機先吃這禮儀,卻讓大家忘記了初衷。製作人們邊吃邊謹守另一條手機禮儀:第一時間進行美食分享社交活動。話不投機再不是問題,因為人人忙亂之間,嘴巴顧得上吃,也聊不上天。 等到餵飽了手機與肚皮,又輪到第二回手機社交禮儀,拍大合照。以前不大作興來一套,又不是搞什麼大聯盟,也不是有今餐冇來世。現在為社交需要,自拍之外,凡合照必上傳給未知生熟的人分享,熟人反而殿後。這禮儀為時甚長,互相交流作品,徵詢各人滿意否,然後修圖,擾攘一番,交流完畢,禮成。 然後,各人手機展開大合照,提示分享成功,再品評一番。於是,一次生,兩次熟悉了這規矩,我在大夥兒喧鬧間,也拿出手機看我想看的,跟手機相依為命,心裏感恩:冇你,我點出嚟行啊。 林夕 電郵 :linxiapple@gmail.com

20160424-陶傑:親子話題

陶傑:親子話題 8:31 24/4/2016 滿城都說親子教育,有怪獸家長,就有怪獸也不如的子女。 親子教育成為迫切危機,證明中國人只可以患難,不可以富貴。車胤鑿壁偷光,蘇秦懸髮刺股,都是越貧窮越爭氣成材的例子。中國的儒家教育,只限於教小孩如何在困境裏學好,中國傳統文化,並無教貴族的孩子怎樣在逆境裏求存。 英國的寄宿學校比較正常:小孩家中越有錢,送來此處,教師越要將小孩往困逆處施教。即使是威廉王子,送到寄宿學校,也與一般平民姊弟一同打欖球,一樣在球場草地上跌跤。回到宿舍,王子的房間不是貴賓五星級,一樣舊木地板,卧室裏的溫度與其他同學相同。 這就是中國人所謂富起來了之後,教子女越來越頭痛的原因。因為家長有了錢,不想小孩再重複父母從前逃難、沒飯吃、穿不暖的苦日子。但問題是:吃不飽穿不暖,在中國社會傳統中,已經延綿兩千多年。據說當今是中國人物質日子過得最好的時世,都怪苦難的記憶太厚,有錢的日子太薄,不像英國、歐洲、日本的父母一樣,中國沒有有錢的豐裕記憶,也沒有中產階級。今日的小孩難教,是因為父母忙着翻身作主人,連同以為子女也是主人,只有他家的菲傭,才是延續自己世代悲劇的奴隸。 中國的父母在機場、酒家、商場,放任小孩喧叫,一面笑瞇瞇看着。中國人自以為是世界的中心,出國後不理會他人感覺。中國的父母連同其子女,更是世界中心當中的核心。每個母親都認定其子女是天才,將來考奧數得冠軍,哈佛牛津爭相取錄。為了準備這一天的來臨,父母當然要在孩子十二歲之前,讓他看過東非動物大遷徙,以及赫爾辛基飛冰島,看過北極光。 因為千百年來的每一代,都在山溝裏的那條村子,翻過一座大山以外的光景如何,從來沒見過。英國寄宿學校的國情不同:人家三百年前已經縱橫四海,東印度公司在南洋開發橡膠林,傳教士在非洲宣揚聖經。祖輩越是貴族,越是在槍林彈雨中見識過貧窮、疾病、蠻荒。這樣的家長,越不會像中國的虎媽一樣大起大落的極端:前半生她當完紅衛兵,被驅趕到河南農村插隊,向貧農學習,中間經過許多事情,下半生她忽然滿身的歐洲名牌,在洛杉磯和溫哥華都買了豪宅。如此父母,以平衡的角度教導子女如何關懷世人、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當然不可能。 父母如此,你教他子女怎麼辦?交給所謂列強殖民三百年,你自己靠邊站,讓帝國主義來替你直接教子女,一定好。 陶傑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20160424-馮睎乾:由中國第一份「報紙」說起

馮睎乾:由中國第一份「報紙」說起 8:31 24/4/2016 《明報》解僱姜國元後,他的舊作名句便在網上熱傳:「報人信膺一管筆比一桿槍強,這是面對橫逆敢於挺身而出的勇氣;偉大的功勳不僅在於把總統拉下馬,亦不全在於與右翼政權力拼,而是『在晉董狐筆』的節操。」所謂「在晉董狐筆」,指晉國太史董狐對大臣過錯直書不諱,事見《春秋左傳》。前人想抬高報紙地位,往往拿它跟據說是孔子修訂的《春秋》相提並論;從這角度看,不妨說《春秋》是中國第一份「報紙」,而孔子就是它傳說中的總編。 這份地位超然的「報紙」辦得如何?《春秋》頭號粉絲孟子說:「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包拗頸的王安石則詆之為「斷爛朝報」,即甩皮甩骨地抄錄皇帝詔令和群臣奏議的文件。我沒有王安石那麼激,立場較接近史學家劉知幾和趙翼,即以懷疑眼光看待所謂「春秋筆法」。例如「董狐直筆」,只能說是剛直地維護禮法,卻不能說是客觀地直陳事實。晉靈公是昏君,趙盾是良臣,靈公兩度想買起趙盾,趙無奈着草,逃到邊境時,聞說趙穿殺了靈公,就折返掌政。董狐於是寫「趙盾弒其君」,宣示群臣。趙盾認為老屈,急急抗辯,結果被董狐秒殺:「子為正卿,亡不越竟(逃亡未過國境),反不討賊,非子而誰?」中國頭號意見領袖孔子後來點評:「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然而以上的詳盡報道僅見《左傳》,《春秋》只有一句:「秋九月乙丑,晉趙盾弒其君夷臯。」我認為有幾分似標題黨。董狐的正直,我佩服;「趙盾弒其君」儘管語焉不詳,畢竟有point。問題是:若今日所見的《春秋》真是孔子所修,那麼孔子就是雙重標準,因為春秋筆法何止不直,有時還曲到圓,假到震。試舉兩例。 一,《春秋》昭公元年:「冬十有一月己酉,楚子麇卒。」據《春秋》,楚王是自然死亡。但據《左傳》及杜預注,楚王是被叔父楚公子圍用冠纓絞殺,事後楚公子圍更冷血地幹掉楚王兩個幼子。如此喪盡天良,《春秋》只輕描淡寫一句「楚子麇卒」,任由公子圍逍遙法外;可憐趙盾不過沒有討賊,就被寫成罪魁禍首,是甚麼玩法?其實《春秋》有所謂「不告不書」準則:當時各國互通消息,他國使者來報告甚麼,本國史官就記錄甚麼。有人想操控「國際輿論」,就發布不盡不實的消息,跟今天一樣。《春秋》某程度上是古代Facebook的塗鴉牆,資訊良莠不齊,既有萬人like爆的董狐直筆,也有河蟹後的國際新聞。 二,《春秋》隱公十一年:「冬十有一月壬辰,...

20160424-梁文道:誰的城市?誰的國家?

梁文道:誰的城市?誰的國家? 8:31 24/4/2016 「他們拿走了我的國家!你知道嗎?他們拿走了我的國家」。儘管我早已料到自己會在以色列這塊土地聽到許多類似的說法;但這句話竟然出自一個希臘老人之口,多少還是讓我感到詫異。 待在耶路撒冷的最後一個上午,我又去了老城一趟。從去年發生過多次襲擊事件的「大馬士革門」進城,經過幾個重裝警察身旁,便到了這片面積不足一平方公里,按居民族裔和信仰分成四個區域,擁有十幾個猶太會堂,二十多座清真寺,以及五十幾個基督信仰教堂的迷宮。這真是一個迷宮,比威尼斯更加叫人頭暈。比如說一條叫做「St. Francis」的路,在一段小階梯之後,同一條路的名字就變成了「El-Khanqa」,然後再走幾步,路牌的名字赫然又改為「Via Dolorosa」(『苦路』)。就算打開「谷歌」導航,也起不到什麼作用;不只是因為有些街道太短太窄,才一轉彎就逛到了另一條小巷,難以定位;更是因為「谷歌」地圖上的路名完全對不上你用肉眼看見的路名。這是個好幾條彼此平行的街道都擁有同一個名字,同一條街道又有好幾個名字的城市。為什麼不能現代化一些方便一些,統一規劃這所有使人茫然的名字呢?不能,因為每一個名字的由來都是故事,每一個故事的背後都是記憶;而記憶,正在交纏巷戰。 這天下午我拜訪過亞美尼亞區的「聖雅各伯主教座堂」,老城裏頭最美麗的教堂之一。它的內部裝飾太過繁麗,對「亞美尼亞使徒教會」一無所知的我實在無法在腦海中重新勾勒出它的輪廓。可是我記住了它大門外一張略顯殘破的海報,那是一張標示難民遷徙路線的地圖,地名全是英文,可見用意是要路過的遊客明白,明白亞美尼亞人那悲慘的歷史。「亞美尼亞大屠殺」,這我曉得,土耳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寫過。一百年前,奧圖曼帝國有系統地種族清洗亞美尼亞人,殺了一百到一百五十萬人。這件事後來還啟發了希特勒,給他不少靈感。今天的土耳其政府否認這段歷史,要是有任何人膽敢公開宣稱那是場屠殺,都會被控「污蔑祖國」,例如帕慕克。亞美尼亞區沿街有不少這樣的地圖海報,生怕我們外人也忘了他們這段幾乎湮沒的歷史。一個人的記憶也好,一整個族群的記憶也好,如果不進入公共領域,那就什麼意義也沒有了。 稍早之前,我還意外地路過一道鏽跡斑斑的青色鐵門輕掩,門口上也有一張海報吸引住我,於是忍不住探頭張望,大膽拾級而上,來到一處算是寬闊的內庭,午後陽光刺目,我瞇...

20160424-畢明:我係鍾意雲吞麵

畢明:我係鍾意雲吞麵 8:31 24/4/2016 殺死一個多元城市的方法,是驅逐它的基層,及其地道庶民美食。 英國《衛報》寫過,「當貪婪令一個城市如紐約、倫敦、三藩市昂貴得讓人難以負擔,非有錢人相繼離開,城市便喪失令其出眾的香氣和味道」。經濟學家討論到倫敦紐約三藩市時,會上"super-gentrification, extreme gentrification及hyper-gentrification"等字眼,gentrification者,中產貴族化也。一個城市沒有了庶民和它的美食,"the city loses its savor: it loses its intoxicating smells, its unique flavors, its ability to interrupt your long night of the soul with life-affirming, belly-filling, joy”。長夜漫漫,靈魂轆轆,那種讓你感覺生命踏實及腸胃飽滿的快樂。 旅發局主席的林先生奇招宣傳香港,好睇小唔睇小,好得罪唔得罪,偏偏找雲吞麵來貶低,曲線替CNN也推介的香港特色,不顧身世換上啦啦女郎制服又叫又跳,交足「唔服氣」為雲吞麵打氣,七情唔忿氣上面,自殘式以退為進令這庶民美食全城熱爆,網路瘋火,簡直是商業奇才! 肉糜此等下價下欄貨色他當然不吼,口中祇會長出「何不食米芝蓮」的大智若愚高見。從他的高貴飲食品味看,電影當然是五星級豪華合拍片大製作才堪入口,《十年》絕對是肉糜級低賤,你班友見識少又話最佳,林少爺王子般的識見,又是富二代,教訓一下所有金像獎評審及支持它的刁民,簡直慈悲為懷派錢落我們穿窿的口袋。如果雲吞麵是香港最佳餐廳,那他的富貴食肆算什麼?太失禮,有辱城體。他不服,要整個行之有效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改制,是應該的。他,金主喎,金主不能控制賽果,可以爆冷,可以不論資排輩達者為先,可以小本贏錢多,邊公平有冇搞錯!錢多沒有絕對權力,既不符合國情,又順不了他條氣。 雲吞麵,電影,品味口味個人確是「見仁見智」,但總有些基本和準則。不論是食物還是電影,精緻高雅,樸實家常,還是新派革新的,真誠不矯情,用功不浮誇,用心不惡俗是基本。林先生要談吃,就說說餐廳,若他旗下城中「傳奇」食府好酒好菜是最佳食府,他又服氣...

20160424-沈西城:盲俠勝新太郎

沈西城:盲俠勝新太郎 8:31 24/4/2016 「賭場裏,煙霧氤氳,瞎眼中年漢子身披棕色褸衣一逕地在呼盧喝雉,對面曲膝坐着的荷官,拿起骰盅正欲搖時,瞎眼漢子忽地暴喝一聲:『爾等出千騙人?』荷官未及回話,身邊一眾嘍囉罵聲四起『滾你媽的蛋!死瞎子!砸場子,找死不?』霍地站起準備動手,瞎眼漢子了無懼色,『嘿嘿』冷笑數聲,右手『刷』地拔劍,白光乍閃,迅即回鞘,眾人猶未回神,蓆上白燭『沙』地一聲,裂為兩邊。瞎眼漢子朗笑道:『哈哈!沒光了,那可是我的天地呀!來吧!』眾嘍囉紛撲上去,漢子右手連揮,正反手交加,電光石火之間,嘍囉全都倒下,血流滿蓆……」一九六五年我在銅鑼灣「樂聲」戲院觀看《盲俠聽聲劍》,開首一幕就教我驚呆莫名,自此成為盲俠迷。《盲俠聽聲劍》本是日本「盲俠系列」第五集,原名《座頭市的爭吵之旅》,攝於六三年,兩年後方引進香港,一炮而紅,飾演盲俠的勝新太郎隨之成為我偶像,代替了一直盤據心中的三船敏郎。 朋友罵:「你呀!喜新忘舊!」我默然承認,可這真莫奈其何呀!我從不盲目心儀男明星,勝氏演盲俠,多番臨場觀察學習,親自拜會「座頭」(日語:即瞎子按摩師),相結為友,朝夕與共地生活了一段時期,明乎此,就不難理解緣何會有那麼細緻的演出。舉兩個例子吧!酒保替盲俠斟酒,欺他是瞎子,料不知何時斟滿,盲俠用食指拈住杯邊,酒液濡手即喊停;盲俠過獨木橋,先用藏劍枴杖向前左篤右掃,辨明前無障礙,即急步過橋,看似不經意,實則是長期揣摩「座頭」生活習慣所得。 七三年我棲東京,一日跟日友清水逛赤坂見附一家高檔會所,喝酒間,忽聽得台上響起雄亮高昂男人歌聲,傾耳聽,是洋曲《Sunny I Love You》,循聲望去,一個身穿白色西裝、脖子繫淺藍領帶、袋插同色領巾的漢子正在台上引吭獻歌,甫看一眼,呆住了!那……那不是勝新太郎?清水應道:「Sou Desu(是呀)!」天啊!真是偶像勝新太郎呀!歌是唱得好,可咬字不準,「Love」到了勝氏嘴邊,變成「Lo勃」,東洋人學英文,永遠學不好。唱完歌,勝新太郎走過來打招呼,原來跟清水是老相識。清水告他我是香港影迷,勝氏豪邁地拍拍我的肩膊道:「哈巴(註:葉姓日語唸法)桑!謝謝你!我的歌唱得可好?」酒壯膽,我居然向住他唱——「Sunny I Lo勃 You!」逗得眾人笑了。勝新太郎不以為忤,忙問英語應怎麼唸?我讀以「Love」,他跟着唸,好多遍,還是「Lo...

20160424-陳嘉銘:後裔的太陽

陳嘉銘:後裔的太陽 8:31 24/4/2016 過往港人去韓國說「阿囉哈些唷」,今日卻改口說「團結」,就知一套《太陽的後裔》教多少人忽發奇行,以為與廣東話近音的一聲「團結」,能附和南北韓皆有的獨立意識! 的確,帥軍人加靚醫生,在烏魯克多次遇車禍,輕則踏地雷,重則墮山崖,更面對黑幫集團與北韓特工,險象環生,死不了就是「愛回家」式團圓。問題卻是,同為愛回家,為何人家的會是「國劇」,我們的卻是鬧劇? 因為軍人加醫生,象徵惠國惠民,儼如軟性國民教育,何況情場加戰場,僅欠神鵰,已是俠侶。如此國族解讀容易,尤其戲中多見集體向國旗行禮場面,就知所謂「國劇」,不是浪得虛名。 然而值得追問,是既作「太陽後裔」,所說後裔,究竟要擁抱一個怎樣的太陽,才附合「國劇」的論述?對南韓而言,是忠於國家,集體負責,成就大業;可想得遠一點,同一論述,發生在北韓可以(劇集尾聲亦安排了北韓軍人肅清國內歹角),而發生在中國更是天作之合! 因為《太陽的後裔》,正是中韓合作,如香港已成主流的中港合拍片──中國投資,香港製作。《太陽的後裔》的中方資本,雖不致令劇集染紅,但劇情也必然配合中國國情──無論戲中黑市歹角與官方制度如何衰敗,最高姿態的領袖都是個好人!劇中有說,主角軍人與醫生違抗上級命令,救敵殺敵都衝擊指示,惹來軍方高層及外交首長不滿;不過當總統出馬,由罰變讚,外加美詞,就是權威肯定,盡得人心。可以想像這一節,朴槿惠看了,金正恩看了,甚至習近平看了,無不點頭認同,相信戲中總統,都見自身巨人形象,與陽光適度掩映,為人民製造溫暖! 這種本為自由經濟的媒體發展,聽來像是自由合作平台,生出多元創作內容,然而一套所謂「國劇」的左右逢緣,隨時都可成為共產主義社會的洗腦工程──無論是強硬一黨專政的中國,抑或是人民自信幸福的朝鮮。是故前述提及戲內的北韓特工,都會被寫成好人,而僅被北韓政治中人陷害,才會蒙冤!如此大韓民國劇集,要把朝鮮民國說得「本質唔差」,就可知那種取悅觀眾的心思,差點就可融化任何單方面的現實核武軍演。 當然,北韓人未必看到南韓劇,但南韓電視,以取悅國外觀眾而創作,倒是不爭事實。因此,由《來自星星的你》到《製作人們》,再到《太陽的後裔》,都見南韓國內聲勢不及海外的強,以至所謂「握手會/見面會」都是隨劇而把演員推向海外的多,從而把劇逐次高價外銷。是故要在東亞地區甚至中東國家也有市場(比如...

20160424-古德明:孿生兄弟?

古德明:孿生兄弟? 8:31 24/4/2016 It used to be a serious offence for a German soldier to appear in public except in uniform. Even when he was on furlough, he always had to wear it. A certain Lieutenant Schmidt, who was engaged in some adventure or other, dressed up as a civilian, and was having a fine time of it when, on turning a corner, he unexpectedly met his colonel. Lieutenant Schmidt, however, did not lose his presence of mind, but, in a changed voice, asked,"Can you tell me, sir, where Lieutenant Schmidt lives? I am his brother from the country, and am paying him a visit." The colonel gave the desired information, and Lieutenant Schmidt hurried to his quarters and got into uniform as soon as possible. He thought he had successfully deceived his superior officer, but next day, when he met his colonel, the latter said,"Lieutenant Schmidt, if your brother from the country pays you another visit, I'll have him placed in close confinement for thirty days!" 從前,德國...

20160421-盧峯:曾俊華低估中港兩地經濟風險

盧峯:曾俊華低估中港兩地經濟風險 7:11 21/4/2016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先生昨天在預算案二讀辯論中表示,本地失業率回升0.1%是市場傳遞的重要訊號,他會密切留意個別行業勞工需求減弱情況,特別是零售業對勞工市場的壓力。不過,他強調勞工市場整體仍然穩定,全年經濟可以增長1%至2%。曾司長又指看淡中國經濟不必要,內地第一季GDP仍有6.7%增長,中央政府也有大量政策工具保持經濟增長,香港則可以繼續受益於內地經濟的動力。 港失業率將持續上升 曾司長是本地財經政策的最高層官員,他對本地經濟前景的看法當然有一定根據。我們也同意他對失業率掉頭回升的憂慮,認為企業、市民不能看輕0.1%的升幅,但我們認為曾司長對本地、內地經濟前景仍然太樂觀,太低估兩地面對的巨大衝擊。其實,今次經濟逆風不會一時三刻過去,也不是傳統政策工具可以成功扭轉的。更重要的是,未來一段時間中國不但難以繼續成為香港經濟的額外動力,反而是拖慢本地經濟增長的包袱。 先說失業率回升的問題,表面上看,失業率從3.3%升至3.4%好像沒有甚麼大分別,在經濟學而言甚至仍可把香港視為處於充份就業(Full Employment)的狀態。實情是今次失業率回升只是序幕,是失業情況開始惡化的標誌,未來一段時間失業率將會持續上升,有分析師甚至預測會升到6%或以上。 應該看到,失業率是滯後數據,通常在經濟開始轉弱一段時間以後才開始轉勢,而且會持續好一陣子。本地經濟特別是零售、消費市道大概從去年秋天正式開始轉弱,空置舖位陸續增加,失業率開始回升不是會不會而是何時的問題。隨着零售業、酒店業、旅遊業開始調整收縮,裁員及減少招聘的情況將越來越多,迪士尼樂園上周就已決定裁員近100人。最令人擔心的是,失業上升對本地消費市道有不良影響,隨時出現失業上升、消費萎縮的惡性循環,令經濟難以翻身。試想想當就業前景不明朗,裁員風潮四起時,個人消費從日常消費、奢侈品以至餐飲服務都難免受影響,更多人會勒緊荷包。這怎不令本地經濟疲軟下滑呢? 短期情況不妙,中長期形勢只有更嚴峻。正如我們較早前指出,香港經濟過去四分一世紀靠的是兩大火車頭:其一是樓市蓬勃,其二是內地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大量新增人流及財富。樓市轉勢是明擺着的事實,過去10年的大牛市已走到盡頭,未來一段長時間樓價整體趨勢向下,成交量也只會持續萎縮(樓價越跌入市的人越少)。在這樣的新...

20160421-梁家傑:夏蟲妄語,港獨越燒越旺

梁家傑:夏蟲妄語,港獨越燒越旺 7:11 21/4/2016 ■外交部駐港公署副特派員胡建中指港獨的言論是受到限制。資料圖片 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副特派員胡建中日前批評「港獨」違反《基本法》,他認為,援引《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香港人權法案條例》及《刑事罪行條例》,為保障國家安全,可依法限制港獨言論。 內地官員有這種思維,不足為奇,在他們的世界,法律為政治服務,以言入罪,天經地義。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冇動刀動槍,只是簽署《零八憲章》提倡民主制度、司法獨立等改革,已屬大逆不道,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重判11年刑期。以保障國家安全為名,便可行使無極限的權力,所向披靡,亦可成為剝奪人民權利的藉口,香港不能有普選特首及公民提名,因為這些都是危害國家安全的壞東西。 夏蟲不可語冰。雖則香港回歸超過18年,中國與西方國家亦多了接觸,但有些內地官員依然不願意或不懂得接受「一國兩制」意思就是兩個制度有差別,香港法例保障言論和結社自由,沒有言論或思想入罪。身兼基本法研究中心主席的資深大律師胡漢清聲稱,有港獨主張的團體嘗試註冊為公司,已足以構成違反《刑事罪行條例》的叛國和煽動罪,是無的放矢,歪離法治精神。 處理港獨問題,不應糾纏在港獨主張是否違法,而是應該首先問:港獨思潮如何產生?大家坦白承認其根源,對症下藥。 三、四年前,沒有港獨思潮。自從梁特登位,惡形惡相跟香港人過不去,鬥爭為樂,中共政府又背信棄義,全國人大8.31決定推翻了普選承諾,香港人望穿秋水,還是得不到一個平等普及選舉制度產生的政權,肯向香港人問責,保障自由和法治。雨傘運動表面上因清場而結束,但民主訴求無消失,鬱結情緒無疏導,以劉兆佳教授的說法,今年2月立法會新界東補選主張港獨的梁天琦得票多達6.6萬,就是不滿梁特的「抗議性投票」。 若指摘港獨、自決、本土是炒作,梁特是第一個點火,第一個拿起鑊鏟,網友戲稱他是「港獨之父」,實至名歸。沒有這幾年的土壤,電影《十年》不會引起共鳴。香港人覺得挫折,前面無路可行,港獨、自決的思潮油然而生,並非無中生有。 歷史是一條長河,因果有迹可尋。一場革命爆發前,必經階段是社會長期持續出現嚴重不公不義的事,民間瀰漫怨憤和絕望,尋求出路的慾望日益高漲,化作行動。 革命是官逼民反 傳媒曾經報道,中共政治局常委王岐山三年前初任中央紀委書記,在一個閉門座談會聽取專...

20160421-錢志健:香港還有公平競爭嗎?

錢志健:香港還有公平競爭嗎? 7:11 21/4/2016 ■港交所月底舉行選舉選出新一任基金界獨立非執董。資料圖片 舊有的香港雖不完美,但很大程度上持份者依程序辦事有規有矩。現在的香港,不依程序是新常態,當權者操守更令人譁然。你有行李忘記在機場禁區外點算?我是「梁凸」,特事特辦,當然要破例幫我送入禁區。剛過去的星期日,香港空勤人員總工會在機場發起的抗議,代表香港 No.1,也不能破壞規矩。 2,500人的集會,由空中服務員、機師、地勤人員主導,我也見證了一個有話直說的香港社會,但不知還可支撐多久?現今的香港,公道、持平的建議,理直氣壯的批判,當權者視之如洪水猛獸。主權回歸快20年,除了人心未回歸外,很多人焦慮「特權階級」更不依照程序辦事,變成了真正的霸權。沒有人敢出聲,習以為常,只會加快令香港死亡。 另一強力天空下,我是當事人之一的港交所「特色選舉」有新進展。香港基石之一的港交所,4月8日用150字粗體向股民建議在28日(下周四)股東大會,投他們的「自己人」成為獨立非執行董事,及對另一由股東提名、代表基金界的筆者投反對票。本來君子之爭,是最普通不過的事,但在港交所13人的董事會,已有7人由政府委任(行政總裁及主席),如再奪去代表基金界的一席,董事局便真的變為了「單聲道」,不再存有較獨立聲音。港交所獨立非執行董事的功能,當然就是要給予港交所管理層獨立的意見,不是「和諧裝睡」或和你玩「擦鞋」,小股東權益為重,是其是、非其非。 望選民發聲 證監會前主席梁定邦在上周五一個論壇上,被筆者問到港交所「出口術」要求股民支持自己人Bagri、投反對票給筆者,是否違反公平競爭(Fairplay)?梁定邦回應指:「不明對方(港交所)為何這樣做,相信市場亦會關注公平競爭的問題,事件屬史無前例,但相信港交所董事局是有個別原因才作出舉措。」 我的提名人為港交所股東、港交所前人力資源總監曾振超。作為港交所17年的「過來人」,他對這次「選舉霸權」的解讀如下:港交所「過份敏感」,只是一個提名就大做文章,令人愕然。事實上董事會成員太偏重於政府,他今次提名筆者,只是盡股東責任,希望多一個民選角色監察政府,增加業界和港交所溝通的管道,但港交所都不能容忍。 基金界在港交所的代表黃世雄即將卸任。我知道要成功「補上」甚為艱難。10億股的流通量,假設當權者至少5.88%股數對我投反對票...

20160421-潘小濤:《明報》炒靈魂人物令人震驚

潘小濤:《明報》炒靈魂人物令人震驚 7:11 21/4/2016 ■姜國元突然被《明報》解僱。資料圖片 周三凌晨傳來《明報》執行總編輯姜國元先生(筆名「安裕」)遭解僱的消息,原因是節省資源,震驚新聞界,而當天《明報》以極大篇幅報道巴拿馬文件中出現的本港政商名流,包括李嘉誠、李兆基、唐英年、劉皇發父子、成龍等。該報之前曾報道習近平等中共權貴亦捲入巴拿馬文件。 姜國元在新聞界有口皆碑,是非常專業且值得敬重的報人,不僅學識淵博,多年來更身體力行捍衞新聞自由,被不少同事視為《明報》精神支柱,是反國教、李旺陽事件及今次巴拿馬文件等重大新聞的編採大腦。讀者或許不知道,若非姜國元,很多重大新聞或根本無法跟讀者見面,其離職不僅是《明報》及該報讀者的損失,更是香港社會的損失。 姜國元乃《明報》靈魂式人物,不僅熟悉美國英國的政治和歷史,還精通日文,對中共歷史及政治也知之甚詳,並寫得好文章。可說是娛樂及財經新聞外,各範疇都熟且精。如此人才,《明報》卻率先拿來開刀,不奇怪嗎?歐洲頂級球會巴塞隆拿會因節省開支而率先炒掉美斯?NBA常規賽冠軍金州勇士,會因省錢而先解除史提芬居里的合約?要省錢也可先集體減薪、高層減薪、裁撤部門……斷不可能先炒靈魂人物!難免令人懷疑事件與巴拿馬文件有關。 事實上,正因為傳媒鍥而不捨的追查,陸續公開巴拿馬文件中的內容,才對西方政商界造成重大衝擊。同樣出現在巴拿馬文件名單中:冰島總理京勒伊格松下台;西班牙工業部長索尼亞辭職;英國首相卡梅倫等被迫公開近年稅務資料;奧地利銀行Hypo Landesbank行政總裁格雷哈默辭職……這還只是開始,往後或有更多名人被曝光,而法國已重將巴拿馬列入稅務不合作國家名單,歐盟、經合組織也商討聯手打擊避稅措施,英國也準備收緊法例制止逃稅。相反,俄羅斯總統普京親信也在名單中,但他反指這是美國陰謀,想破壞俄羅斯的團結。 中國呢?至少九個現任及前任國家領導人家族被曝光設有離岸公司,被質疑用作轉移及隱匿龐大資產,當中有習近平姐夫鄧家貴、掌控宣傳及意識形態的劉雲山兒媳賈麗青、常務副總理張高麗女婿李聖潑等。北京當局不僅封鎖消息,所有巴拿馬文件的文章、留言等都被刪,還拘捕轉發諷刺漫畫的人權律師葛永喜,就連「姐夫」都變成敏感詞。顯然,北京當局非常不滿巴拿馬文件,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全面封殺它。 傳媒助監督政治人物操守 香港亦有不少...

20160421-李怡:文明與野蠻的界線

李怡:文明與野蠻的界線 7:12 21/4/2016 ■「我爸是梁特」事件惹來抗議聲不絕,建制派竟有言論認為安檢制度應修改。 梁頌昕的行李反正已經過安檢,沒有影響安全,反對者是否小題大做?即使梁特用了特權,也只是一人一家之事,對機場、對航空公司會有甚麼影響?只用了一次特權,怎麼可以稱為「濫」權?父母關顧子女,用一點影響力,是人人都會做的小事一樁,把事情鬧大莫非有政治目的?為了照顧一些「失魂魚」,現在的安檢制度是不是要修改一下? 以上不僅是要為梁特辯護的官員和建制派的言論,而且也會被一些不經思考而跟隨主流觀念的市民認同。 費孝通曾經說過,中國人的社會是「人情社會」,在人情之下,制度往往會作些小妥協,妥協2%之後,就會一直妥協下去,直到制度在人情之下完全崩壞為止。比如一次可以有人不必「同行同檢」,慢慢就會使例外成為常態,於是「同行同檢」的制度就守不住了。 制度常會阻礙人的行為,或阻礙政治的現實,於是人類社會常有人要求修改制度。比如這次要求修改安檢制度,或是鑑於民主派拉布而要求修改立法會的議事規則。是對制度的堅持,還是因應政治現實而要修改制度,是社會常有的矛盾。 然而,堅守規則還是恒常改變,正是社會文明和野蠻的分界線。 美國一百多年前的1876年出版了一本開會寶典《羅伯特議事規則》(Robert's Rules of Order),雖經百多年不斷修正,但其基本規定仍然是目前美國以至全球最廣泛使用的議事規範。《羅伯特議事規則》最初是一本由美國將領亨利.羅伯特(Henry Martyn Robert,1837年-1923年)出版的手冊,此書所規範的議事程序,大多參考自美國眾議院的議事規則,改寫、修正以適用於普通的美國組織。 1917年,孫中山先生苦於中國人開會雜亂無章,親自繙譯了《羅伯特議事規則》,名叫《民權初步》。然而將近一百年了,尤其是中共建政之後,開會無數,但從來沒有實行過孫中山苦心繙譯的《民權初步》。中國的會議規則若不是隨政治需要而改變(最明顯的是毛鄧時期都以「政治局擴大會議」的非法方式罷免政敵),就是開會只有一人講話定奪而其他人鴉雀無聲的局面,更多的是沒有討論的有開會之名無開會之實的舉手拍手會議。 美國人崇尚自由,但對待開會卻嚴肅認真,厚達六百多頁的開會規則《羅伯特議事規則》在世界上獨一無二。內容非常詳細,包羅萬象,有專門講主持會議的...

20160422-王維基:基思more人——人生的三次長大

王維基:基思more人——人生的三次長大 7:04 22/4/2016   友人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人會長大三次」的哲學。第一次是在發現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第二次是在發現即使再怎麼努力,終究還是有些事令人無能為力的時候,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會無能為力,但還是會盡力爭取的時候。   在我看來,這是人生必經的三個階段。第一次可能是在挫折之後,發現自己是多麼渺小,到了第二次就是認識到人的能力有限,是開始反思的階段,而第三次成長則是在了解現實情況之後,我們的意志會變得更加堅定,堅持走自己的路。   然而,在現實世界裏,許多人都會先計算成功機會,才決定是否行動。如果每件事都經過計算才做,就會失去做人的熱情和衝動,也沒有突破的機會。人的成長來自過程中心理上的蛻變,而不是來自取得成果;這就解釋了,為甚麼我們明知有些事或許會徒勞無功,但仍然要努力嘗試的原因。 王維基

20160421-古德明:可不可接受?

古德明:可不可接受? 2016年04月21日 去年十一月十一日,習近平赴菲律賓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前夕,中共參考消息網有評論說:「習近平或會面告菲律賓總統:中菲領土糾紛問題,任何第三方的介入,都是不可接受的。」這「不可接受」當然又不是中文。 《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關羽遭曹操大軍包圍,見張遼來勸降,就提出「只降漢帝,不降曹操」等三個條件。曹操斟酌三事,或說「此可從之」,或說「此事卻難從」,而最後還是說:「吾願從此三事。」《三國演義》現代漢語版一定會改寫為「此可以接受」、「此事卻不可以接受」、「三事都可以接受」等。 英文有accept一字,一般譯做「接受」,但acceptable、unacceptable卻往往不可硬譯做「可接受的」或「不可接受的」。一九七零年香港世界書局出版的《英漢四用詞典》,文字未受現代漢語嚴重污染,給二字的解釋如下:「可以承認的;值得欣諾的;使人滿意的」,「不能接受的;不能允承的;不稱心的;不快的;不合意的」。此外還有例句:「If these terms are not acceptable to you, we may suggest others倘若這些條件不合於你,我們可提出別的條件。」今天,這一句十九會譯做「倘若你認為這些條件不可接受……」這是用漢字寫英文的時代。 「任何第三方的介入,都是不可接受的」這句下流話,中文會寫作「任何第三方介入,都要不得」。只是現在已經沒有幾人懂得寫中文。中文和中國一樣,早被中共亡了。 古德明 電郵 :appledailykoo@gmail.com

20160421-徐家健:從夜場歧視男蒲友,到商場趕絕小商戶

徐家健:從夜場歧視男蒲友,到商場趕絕小商戶 2016年04月21日 圖為領展旗下樂富廣場。 (資料圖片) 同人唔同命,同場唔同價。夜場,男女收費不一;商場,大小租金有異。Ladies’ Night優惠女士,為吸引人流到夜場消費;Anchor Store優惠名店,為吸引人流到商場購物。這邊廂,Club Legend被定罪歧視男蒲友;那邊廂,領展(823)被狠批趕絕小商戶。有人質疑平機會濫用公帑陷商界於不義,有人要求政府回購領展還公屋居民公道。都是利用兩個市場需求互補關係做到蝕頭賺尾,同一經濟邏輯究竟幾時不義、幾時公道? 先旨聲明,我沒有看過領展的租務資料。只是輿論批評領展趕絕小商戶言之鑿鑿,而Anchor Store在外國可能比Ladies’Night更普遍(有政黨不滿法庭裁決,指Ladies’ Night並非香港獨有,但其實非法也不是香港獨有,美國個別州份Ladies’Night是非法的),領展對所有租客一視同仁反而出奇。不肯定領展有否偏袒知名大商戶,唯有先參考外國經驗。 讀書時有老師做過一項研究,發現美國各地每個大型商場平均有近4間Anchor Stores,它們包括高級時裝百貨店、知名連鎖百貨公司等。這些名店佔用商場面積過半,交租卻只佔總租金收入一成。更誇張的,原來有七成Anchor Stores是不用交租的。而即使交租,它們付的租金呎價亦只是其他商戶邀交的七分一左右。知名大商戶佔地過半,分明趕絕過半小商戶?近半有得留低的小商戶被迫捱貴租,大商場擺明偏袒大財團?又未必,邏輯就如Ladies’Night帶挈男蒲友不用成晚自己飲,Anchor Stores亦可帶旺小商戶不愁整日拍烏蠅。數據更顯示,大商場有效地做到蝕頭賺尾,大小商戶邊際上所佔面積帶來收入相若。所謂「偏袒大財團」,在市場競爭之下其實合乎經濟效益。 蝕頭賺尾,領展被狠批趕絕小商戶,經濟學上不難理解。但這不代表領展所做也必合符經濟效益,更遑論對屋苑住戶公道。領展商場與美國一般商場有兩大不同:其一,領展商場的經營手法往往影響附近居民;其二,領展商場附近居民所住物業大多不是私產。 說過了,夜場以低入場費吸引女客內化了女客吸引男客的界外效應。同理,商場較低租金吸引名店亦內化了名店吸引人流的界外效應。問題是,特別在較偏遠的社區,有壟斷性的領展商場運作明顯影響附近居民生活,但兩者業主不同因...

20160421-陶傑:櫻花落處

陶傑:櫻花落處 2016年04月21日 日本地震,中國網絡民意又幸災樂禍,講了許多令人震驚的話。從日本聖德太子派出遣唐使去長安,其後中國文化墮落,今兩國民族質素差別巨大,令人遺憾。 其實中國人嘴巴對日本粗魯,去日本購物旅遊時相互低聲詢問:以日本的潔淨和秩序,不知他們自己何時追得上?一百年、三百年,還是永遠無望? 日中文化不同,註定中國人永難了解日本。中國人淺,日本深。中國人大嘴巴,日本人保持沈默。單看哀悼死者,一方嚎啕慟哭,另一方強忍哀慟,因為喧嘩會令周圍的人不得安寧,所以要尊重。 日本人的隱婉含蓄,中國人無法領悟。唐詩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日本人也喜歡,但明月清泉,其幽靜的意境,一幅畫圖,僅框限於此十字之中。 日本詩人松尾芭蕉的名俳句:「閒寂古池旁,青蛙躍入池中央,撲通一聲響。」古池、蛙躍入水、水聲,然後沒有了。但不是沒有。此句誘發讀者在言詞之外的想像:青蛙入水無蹤,池水在波紋迴生之後,歸閉於玄古無垠的寂靜。這一片博大的意境,沒有寫出,皆在言外的空白處。 蛙躍入水而無蹤,池鏡洞開而復閉,又無縫圓接天地的空茫。日本人擅長說話只三分,其餘知心會意。所以日本人賞櫻花,非盡樂觀其盛開,而是哀賞其凋落,瓣吹成雪,最是醉人,而又由花墜之間感悟生命短暫。櫻落之後,有如蛙蹤過後的池水,皆幽暝自然。 中國遊客去日本看櫻,忙於伸展Selfie,攀持手機自拍,以誌「到此一遊」。農婦大媽則搖撼花枝,破壞環境。怪不得黃山那株「迎客松」,據說已經改用塑膠複製。日本人不會當場抗議,默默為中國人另闢一角,犧牲幾株人工種植的吉野櫻讓中國人蹂躪。此一忍讓定力,令人感動。 日本的中產階級,佔八成以上人口,從來不須「革命」,國民的品味高尚,古池蛙躍的藝術意境,早融入大眾生活。中國人的清泉明月,水墨詞章,則本來只屬上層士大夫的少數,復又以「工農兵無產階級專政」摧毀之,今日無所剩,除了追求粗糙消費追看韓劇的蟻民。落櫻、皎月、秀雪,終究與奶粉、廁板、無污染的珍珠米,是天地兩般層次。波紋不驚之處,即生死兩忘之頃,你才感到一片空玄隔世的悲哀。 陶傑 電郵 :mcwriter@appledaily.com

20160421-馮強:《建立生字庫》

馮強:《建立生字庫》 2016年04月21日 Dr.Kevin Flanigan教授去年2月5日推出《建立生字庫(Building a Better Vocabulary)這個課程。課程和書本由美國The Teaching Company,LLC/The Great Courses出版,其後獲美國亞馬遜網上書店(Amazon)評為10本最佳語文參考書類(註1)之一。書本是錄音書(註2),有36堂,共18小時48分鐘 。讀者可以登上網站(註3)下載,售約1,600港元。 Flanigan博士在課程中說,學習生字要集中了解字的起源,要注意字的細微之處(註4)及其趣的地方。這讓我們容易記憶。他也教導我們字的起源和組織(註5),以及和記憶生字技巧。他強調,生字不是要認識更多字,而是要懂得在某些場合(註6)或場景(註7)用適當的字,認為掌握更多生字可以加强講、寫和思考的能力。Flanigan博士說,有5種方法讓我們更有效學習生字。1.很清楚給生字下定義(clear definitions);2.內容要豐富(rich context);3.把生字和認識的人連起來(personal connections);4.探溯字的起源(exploring the morphology);5.在腦中為字分類(schema)。       注釋:(註1)語文參考書類=Vocabulary,Slang & Word Lists。(註2)錄音書= Audiobook。(註3)網址是http://www.thegreatcourses.com。(註4)細微之處= nuances。(註5)起源和組織=etymology and morphology。(註6)場合=situation。(註7)場景=a specific context。 馮強 副學士/高級文憑學術英文寫作班導師/deanfungenglish.blogspot.com/deanfungenglish@gmail.com

20160404-林兆彬:《暗色天堂》:沒有真相,只有偏見

林兆彬:《暗色天堂》:沒有真相,只有偏見 20160404 https://thehousenewsbloggers.net/2016/04/04/%E3%80%8A%E6%9A%97%E8%89%B2%E5%A4%A9%E5%A0%82%E3%80%8B%EF%BC%9A%E6%B2%92%E6%9C%89%E7%9C%9F%E7%9B%B8%EF%BC%8C%E5%8F%AA%E6%9C%89%E5%81%8F%E8%A6%8B%EF%BC%8F%E6%9E%97%E5%85%86%E5%BD%AC/

20160423-李平:「國家」的極端替代詞 中共還是香港?

李平:「國家」的極端替代詞 中共還是香港? 6:48 23/4/2016 面對日益洶湧的港獨思潮、言論,一批青年學者和泛民政黨中生代聯署發表《香港前途決議文》,仍把港獨排除在「內部自決」選項之外,唯恐激怒中共。其實,《決議文》既迴避港獨選項,也迴避國家選項。如果借用台灣的政治用語,可以說是迴避了獨、統議題,而「永續自治」的主張也類似台灣的不獨不統,但結果同時招致香港獨派、統派的批評。 香港公投、自決、獨立等聲浪紛至沓來,已令北京寢食不安。但北京既然現時不可能公然否決一國兩制,惟有頻頻以國家安全、國家意識作為批判港獨的切入點。然而,正是「國家」這個概念的兩極化演繹,衍生出港獨思潮。 以中國現時的政治理念而言,黨即國、國即是黨。中國官員、香港親共人士所表述的愛國,讓港人看到的只是愛黨,看到國家只是中共的一個替代詞,所謂維護國家利益、維護國家安全,往往只不過是要維護中共利益、中共安全。對主張港獨的人士而言,如果把這種國家概念,由中共置換成香港,同樣可以成立,因為他們也宣稱爭取的就是香港利益、香港安全。 《決議文》被批為暗獨 由此可見,中共和香港已成為「國家」的極端替代詞,認同中共是國家象徵的一方,與認同香港應建國的一方,已成為極端對立的雙方。《決議文》迴避港人要認同中共為國家、還是要認同香港為國家,主張透過國際人權公約所保障的人民自決權,「由香港人民自由決定香港政治地位,並自由謀求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但不只招致獨派的反彈,也被統派批評為暗獨。 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副特派員胡建中日前宣稱,依據《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和《香港人權法案條例》,為保障國家安全可限制港獨言論。曾鈺成認為,如要施加任何限制,須經立法程序及徵詢社會意見。如果以中共領導立法、領導執法的模式,要完成立法、要把港獨言論繩之以法,何難之有?中共斷斷不會承認的是國際人權公約第一條所規定的自決權。正正因為如此,才會越來越多港人追求香港獨立,以保障香港的人權和法治。 至於梁振英及有頭號梁粉之稱的陳啟宗,一再批評港人因英國長期殖民統治而沒有國家意識。但正如羅健熙所說,從六四事件有過百萬人上街,到汶川大地震港人踴躍賑災,都足見港人有國家意識。然而,時至今日,港人的國家意識、中國意識已被中共意識破壞殆盡,以致出現《決議文》所指的結果:「民主回歸之路走盡,香港主體意識抬頭。」 國家強...

20160423-王迪詩:最女人——女人沉默代表甚麼?

王迪詩:最女人——女人沉默代表甚麼? 6:11 23/4/2016   我經常收到男讀者們的求助電郵,說是完全搞不懂老婆或女友在想甚麼,因而吃了不少苦頭。我見大家咁慘,今日就在這裏醒一些「貼士」給各位男士,希望日後大家對着女友懂得避開地雷,保住條命。   老實講,男女吵架的原因,十之八九都無聊到震。但人類依然朝着這個窮極無聊的方向發展,而數千年來並未因此而絕種,可見男女相處的矛盾一般都不會去到死人塌樓那般嚴重,那就讓我們周末放輕鬆,用較為幽默的態度去看待另一半吧。 你唔講 我點知   先談談一位男讀者的個案。他跟太太兩小口子生活,有次放假一起坐在沙發看電視,他突然有點肚餓,便打算落街買麵包。臨出門口之前,他問:「老婆,我去買麵包,要不要給你買一個?」老婆不答,繼續看電視。男人於是買了一個麵包,回到家裏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嘩,死梗啦。老婆看着非常火大,罵道:「邊有人好似你咁自私?只買自己嗰份!」男人還未醒水,仲敢駁嘴:「我明明問過你要唔要麵包,你都無答,咁我點知你肚餓?小姐呀,如果你想食,咪出聲囉……」「我唔出聲你就唔使理我啦!你根本都唔錫我……(女人開始飲泣起來)」「嘩我幾時唔理你呀!我唔理你就唔會買咁多手袋畀你啦……」「啊!咁你宜家即係好唔滿意啦!(開始核爆喊)」二人冷戰,而最後當然是男人像死狗般哄回老婆,但哄時哄,心裏依然覺得好氣,不過為了息事寧人,唯有低低地認句錯。   男人之所以這麼生氣是因為兩個字—委屈。如果有做錯而被罵,服。但他覺得自己根本沒有做錯,明明已經問了老婆要不要買她的份,卻得不到回答,現在竟反過來怪責他,條氣就唔順。然而站在老婆的角度,她也同樣覺得自己沒錯。為甚麼會發生這樣的矛盾?重點就在於這一句:「你唔講,我點知?」女人的沉默,可圈可點。懂得解讀女人的沉默,就算不能助你發達,也可以保你平安。 做男人 要醒目   以上述個案來說,那位港女的沉默即係yes。她其實不是不答,而是未來得及回答,老公已經出了門口。很多港女做選擇時都會有點猶豫不決,例如拿着餐牌誓願,這裏的牛扒很出名啊,但阿媽話牛肉好毒……雞肉比較健康,但我昨天才吃過呀……魚也不錯,但會唔會好淡味呢……男人呆着等等等,等到世界末日仍未能夠點菜。   所以女人沉默不是代表不要麵包,沉默是因為諗緊。嗯,食麵包好易肥,但樓下那間店的麵包好香啊,食唔食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