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9的文章

20190627-楊志剛:「洋紫荊革命」的白手和黑手

楊志剛:「洋紫荊革命」的白手和黑手 2019年6月27日 2019年6月24日逾百名示威者堵塞灣仔稅務大樓入口,他們站在玻璃門旁,高舉雙手,以示沒有動武,並高呼「反送中」、「香港人加油」等口號。(資料圖片) 圖1之1 - 2019年6月24日逾百名示威者堵塞灣仔稅務大樓入口,他們站 . . . . . . (資料圖片) 要打垮政府的管治意志,先辱其首;要顛覆社會秩序,先侮其兵。特首由企硬到一退再退,以至梨花帶雨,是「辱其首」。警總被圍,警隊一哥坐困愁牆,是「侮其兵」。兩者都別具象徵意義,目的是要製造「政府岌岌可危」的印象,亦使人民覺得世上沒有權威,什麼都可衝擊。政府總部被迫關閉,行政立法兩會無法運作、治安部隊總部被圍、市民蜂擁上街、市中心癱瘓。放諸世界任何地方,都足以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調動軍隊維持秩序。 但香港自是不同,我們毋須啟動緊急條款,因為真正參與暴力衝擊的,是極少數人。絕大部分遊行示威者都是抱着和平理性的心態走上街頭。他們臉上沾滿了灰,但雙手不沾暴力,是白手,非黑手。 以預謀挑撥對立  引起大規模自發行動 綜合視頻所見,有極少數人隱藏於人群之中,然後像收到信號似的突然同時發難,衝擊時身手敏捷,行動利落,面對警方鐵馬一躍即過,擲磚時手法純熟,衝擊時冷靜兇狠,攻擊完畢便迅速從人群中消失。他們絕非我日常在大學遇見的學生,亦非我平時在街頭地鐵遇到的港青。他們是誰?有何背景?來自香港境內還是境外? 上周三,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表示:一些西方勢力利用《逃犯條例》興風作浪,挑撥對立,企圖破壞香港和平穩定,破壞一國兩制。我們要大喝一聲:「請收回你們的黑手!香港事務是中國內政,香港不是你們橫行的地方!」 國家領導人首次正式、公開、強力地喝令西方勢力「收回黑手!」。特區政府如何回應?靜候他們乖乖收回黑手? 這些訓練有素的黑手有預謀地衝擊警隊,迫使警隊使用武力。但警隊居然再犯佔中時「先硬後軟」的策略錯誤。面對示威群眾,應該是先軟後硬,示範警力的文明。到情况需要轉守為攻時所採取的武力,必須以阻嚇為先,循序漸進。但今次警隊受到黑手衝擊而使用的武力是快、狠,卻不準。「快」是催淚彈、橡膠彈、布袋彈很快便三彈齊發。「不準」是因為在兵荒馬亂之際殃及「手無寸鐵」的和平示威者。在全民監警的環境下「警方濫用暴力」的視頻迅速瘋傳,佔領了公眾眼球...

20160620-練乙錚:CCTV(B).特區國民黨.傳統泛民retool?

練乙錚:CCTV(B).特區國民黨.傳統泛民retool? 2016年6月20日 信報 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 太史公記述趙高指鹿為馬,刻畫得最精警的,不是趙高本人,也不是二世祖胡亥,而是旁邊的一眾高官大員;一句「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點出高潮,而那些高官大員才是故事主角。沒有那批「言馬奴」,歷史還是歷史,卻不會有這個歷史教訓。極權統治者的一個面相就是趙高,今天「中國」的一個反映本體性質的面相就是「趙高國」(日語「中國」ちゅうごく可音譯作「趙高國」……),香港就是這個趙高國的一個特區,而上述故事裏的各色人物,完全可以在本地某些事件裏對號入座【註1】。 一、禁書店事件:CCTV(B)? 銅鑼灣事件中的一位被綁者林榮基短暫獲釋回港,再度引發震盪;北京明目張膽幹了破壞「兩制」的事之後,把明明是捏造的虛假東西說成是真的,這種行徑其實已經是例牌,出自共產黨幾十年來沒有變過的本性,香港人無論什麼政治派別,絕對應該鳴鼓而攻之,但面對中共這種如趙高般的「蓄意拙劣」,特府官員及其一眾支持者的反應才是大看點。 其中,首先值得點名的就是那所港人說的CCTV(B),屬下新聞部突然取消安排好的林榮基訪問,放棄講清講楚而成為「左右或默」的第一號標本。在香港,視媒乃公器,受政府規管、公眾監督,這次如此一「默」,做決定的管理層有合約和法律責任向社會解釋。當權派裏,其餘「沉默的大多數」是哪些,不好說;有些容或是天良還未盡喪,不願做言馬奴,有些則大概只是覺得這一圈的糊很難吃,聰明地另擇表忠時機而已(太史公當時沒有進一步分析,但以他老人家閱世之深,無疑通通看透)。 至於「言馬以阿順」北京的人,則可一一枚舉。有以「國安」理由為北京解套說項的(把禁書小道裏講的黨國領導人的私生活小節說成是國安機密,很有「思想高度」);有以把事件描成「搵女/滾女」而試圖轉移大眾視線的;更有把事件扯到「中美鬥爭、美帝搞鬼」上面去的。這就不是簡單的「言馬」,而是更有所創造和發揮了。 在太史公筆下,第三種人——言鹿者——都沒有好下場:「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陰」指暗地裏;「中」,粵語讀第三聲「中人欲...

20160627-練乙錚:從消防學的「氣流通道論」看九龍灣火災

練乙錚:從消防學的「氣流通道論」看九龍灣火災 2016年6月27日 大事接踵而來。林榮基案還未銷,便有英國退盟震撼,而幾乎同時發生的,就是九龍灣迷你倉大火。後者燒了4天多,全港700萬市民眼巴巴看着兩位消防員在責任線上死亡(LODD──說「殉職」太隱晦)。事件已從專業範疇延伸到政治,不僅消防業界有人質疑火場指揮失誤,特區領導也受牽連,被指因為求心切而向有關部門不當施壓。情緒反應,可以理解,但更有意義的,是大眾因悲劇而對消防事務有多一點認識,因為除了有助思考目下發生的事件,以後還有利於自身、家人和鄰里的性命安全。 消防學:慘痛經驗的智慧累積 今天跟大家談消防。筆者10年前往英國修習遠洋帆航技術,MCA的海事專業資格試包含消防理論和實習單元,因此曾經到過Southampton的FireAid Academy受訓;在茫茫大海,「自己事故自己救」,因此不是鬧着玩的。實習在模擬火場裏進行,兩人一隊全副裝備以之前操練好的標準BA shuffle步法進入濃煙密布的斗室搜索「遇難者」,然後提着上了壓的消防喉摸黑從「危危乎」的樓梯通道進入火光熊熊的「第一現場」把烈火控制住,最後還要把已經「不省人事」的隊友「救」出火場。有此經歷,其後對消防事故和消防知識都特別留意。【註1】 消防ABC的第一個概念就是所謂的「燃燒三角」,講的是着火三要素,即燃料、熱度和氧氣(較新的提法是四角,多了「連鎖反應」這一環,但這裏從簡)。燃料中的可燃成分在適當的溫度之下急促而持續氧化,激發大量光和熱。下面就九龍灣迷你倉大火,分別指出談論三要素時應該特別留意的幾點。 燃燒不一定要有空氣,所需氧氣可以是從一些含氧物質釋出的,例如雙氧水。在狹小的九龍灣迷你倉裏,倉內小量空氣含的那20%氧氣本身不足以支持火勢持續,但如果存放了一些這種會於受熱時分解出氧氣的化學物品,起火之後也可以燒上幾天幾夜。 燃燒所需熱度一般稱作燃點,因不同物質而異,一般比所謂的「閃點」只高出10度左右(攝氏;下同)。例如,汽車內燃機潤滑油的燃點是250度左右。但是,火場裏的溫度通常在600至1000度之間;消防員的保護衣的燃點在200度以上,但是人的皮膚只能抵受48度(第一度燒傷的臨界點)。消防員在高溫之後出汗,更會加速外熱透過濕衣傳至皮膚。據一些受熱險死還生的消防員說,在火場裏,保護衣會突然失效,導致「像同一時間遭受...

20190627-BBC:台灣長榮航空女空服員罷工抗議者的心理歷程

BBC:台灣長榮航空女空服員罷工抗議者的心理歷程 2019年 6月 27日 鄭仲嵐 BBC中文台灣特約記者 台灣長榮航空罷工的空服蔡羽盈與2300多名空服一同輪班在企業總部前抗議勞動條件不公。 「當初就覺得是可以做一輩子的工作」,30歲的罷工空服員蔡羽盈,在長榮航空已經服務8年半。她提起當年大學畢業時去投考的興奮,仍然歷歷在目,彷彿隔日。據介紹,她甚至還當過航空公司的月曆模特兒,拍過不少形像廣告,可以說備受呵護。 如今,她選擇站在勞動權益抗爭的第一線,與2300多名女空服員一同輪班在企業總部前抗議勞動條件不公。 台灣進入梅雨季節的六月下旬,潮濕悶熱的天氣與突然其來的雷陣雨,也成為對這些參與罷工行動的女空服員毅力的別樣考驗。 台灣知名航空公司長榮航空,旗下女空服員因為勞資雙方在勞動條件上無法達成共識,6月20日起正式發動罷工。位於台灣北部桃園市南崁的長榮航空總部前,每日每夜聚集數百位抗議的女空服員們,輪班接力抗議。 對於蔡羽盈跟其他女空服員來說,做夢也沒想到會在夢想的企業,碰到人生第一次罷工。 那天的她迎來難得休假,看到勞資協商破裂後,隨即在社群媒體接到訊息「凖備動員」。趕到公司時,前方已人山人海,她跟著一群女空服員拉封鎖線,佔下公司前空地,凖備長期抗戰,與不支持罷工的長榮員工激動爭論。 前一刻還在想要不要出勤飛行,下一刻卻跟許多姐妹綁布條,頭一次睡在公司前空地。隔天清晨五點一覺醒來,她在社群網站上發了「天亮了,歷史會記住這一天」,家人不斷關心她有沒有去「湊熱鬧」,蔡羽盈只回,她跟朋友在一起,很安全。 3276位登記在工會的長榮女空服員中,有2949位對罷工投下同意票。 根據女空服員們隸屬的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表示,歷經兩個多月與資方斡旋後,依舊無法達成共識,3276位登記在工會的長榮女空服員中,有2949位對罷工投下同意票。在20日與資方的協商破裂後,正式啟動罷工,超過2300位女空服員繳納護照、台胞證與識別證後,接力輪班。 長榮航空公司從6月20日起取消大部分航線,至今只能維持原來約3至4成的營運量,隨著罷工進入持久戰,未來7月進入暑假期間後,營運將更受重創。 罷工現場位在高速公路旁,不同於市區的人潮眾多,大部分都是汽車呼嘯而過,卻仍有不少人搖下車窗大喊加油。深夜時,有的女空服員從國外剛剛回來下班,下了飛...

20190625-BBC:一絲懸念

BBC:一絲懸念 2019年 6月 25日 馮兆音 BBC中文駐美記者 發自華盛頓 美國首都華盛頓的一個會議室裏,官員與企業代表分別一字排開,相對而坐。這是美國貿易署召開的聽證會,主題是美方計劃向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 企業代表們滔滔不絶地陳述關稅帶來的打擊,其所在的行業五花八門,從服裝品牌、石油鑽採業者、海鮮進口商到聖經出版商。 但他們的心思大概都在千里之外的日本大阪,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周即將在G20峰會期間舉行會晤。特朗普手中最重的籌碼,是美方計劃開徵的新一輪關稅。 對華關稅:懸在美國進口商頭上的一把刀 「不確定性是最大的挑戰,我們很想看清前方的道路。」家居產品品牌SharkNinja的全球運營副總裁阿基諾(David Aquino)對BBC中文說,計劃新增的關稅猶如懸在他頭上的一把刀。 被問到公司的產品有多少在中國生產時,他毫不猶豫地說:「全部。百分之百。」 現時,該公司超過一半的產品在關稅名單上,而在新關稅威脅下,多達80%的產品可能受到影響。 阿基諾透露,公司與合作的中國製造商正在分擔關稅。他說,短期內可以協作分擔關稅,但如果長期的25%關稅,將迫使公司改變現行的供應鏈設置。 那麼,他會轉而向美國製造商下訂單嗎? 阿基諾說,要轉移生產線到美國,至少需要五年時間。美國目前不具備許多產品的生產基礎設施與能力,一些專門的生產原材料也需要從中國獲取。 「中國製造商不只是勞動力,他們幫助我們創新和設計。」 阿基諾補充說,他的公司不願破壞與中國廠方持續了十數年的合作關係。 同一觀點在聽證會上被反覆提起。中國的製造商無疑也在經歷陣痛,而在華盛頓的公開聽證會上,美國企業的憂慮有更為開放的釋放管道。 「我們擔憂,如果有歐洲品牌來談生意,這些中國製造商會更願意優先跟它們合作。」 戶外運動服裝公司哥倫比亞(Columbia)的全球貿易主管唐汶(Katie Tangman)表示,公司正與中國製造商協調分擔關稅。不少利潤本就微薄的中國製造商表示,無力分擔。而哥倫比亞方面也擔心,強硬要求中國廠方承擔關稅,會破壞長達20年的合作關係。 該公司旗下四個品牌約有20%製造商位於中國。唐汶說,在生產程序較為複雜的戶外產品方面,中國有絶對優勢。例如高端的防水保暖露營睡袋,目前只在中國製造,生...

20190627-陶傑:危機如何解決?

陶傑:危機如何解決? 2019年6月27日 CUP 數千名年輕抗爭者繼續包圍警察總部,令人憂慮。 事件已經發展到雙方都意氣和情緒之爭,而特首林鄭月娥,繼續失蹤神隱。 而解決一個危機的辦法,竟然是製造另一個大十倍的危機,這個政府,我服了。 因為林鄭特區政府的警方,以「雨傘運動」梁振英的解決方式為靈感,一心以為,只要「和平」示威終於發展至或被誘使而產生暴力,警方就有理由鎮壓,不但和平示威可以定性為「暴動」,社會同情就會轉到警方和政府這一邊。 無論是否企圖玩弄激將法或苦肉計的權術,不錯,這樣可以贏回民心。但這樣的遊戲,在這種政治危機中,極可能是一條雙程路,「暴動」的一方,一樣可以激發警方情緒失控。 警方若當初用此策略,以「君王論(The Prince)」 馬基維利(Machiavelli)的理論,政治問題無對錯,只講利弊和成敗,不是不可以,但條件是專業。 一個棋局,或整個劇本,每一個人,必要協調精密,兵車馬炮士象,要做好每一隻棋、在每一個位置、在每一個時間應該做好的事。 換言之,既然大家都是棋子和演員,警方這一邊,即使做拍戲的茄喱啡角色,也一定要服從兩三個副導演調度部署。一旦開機拍攝,就不可以 NG。 但前線警員,包括速龍部隊,可能讀書少一些,理性不足,也可能 OT 一天做足三十個鐘頭太大壓力,又可能加上外國勢力在警隊裡搞鬼,英國鬼佬前線指揮官,以親中愛國人士的邏輯,是英國人給你埋的地雷,臨場故意下令「只要示威者是中國人,就給我狠狠的打」,亦即大陸說的「高級黑」—— 這一點,就是警務處處長自己捉蟲了。模仿前「港英」動用印度兵的策略,而不知道打種族牌,是一種極高級的政治遊戲。 總之一切人算不如天算。繼林鄭修例的「完美風暴 I」(perfect storm)之後,又引發出另一場「完美風暴 II 」。 因為不幸大量所謂前線警員,包括「速龍小隊」,在示威區內外,被拍攝到連義工和記者、遊客和路人,一概照打,包括一些相當的小朋友的報復行為,例如對著記者面部追噴胡椒。 若用如此武力,再說一次:不是不可以,但有一個大前提,就是整個金鐘灣仔北,先宣佈戒嚴。12 小時內,只能離開,不准任何人進入。有了戒嚴令,你在這個範圍內,再下格殺令,就無話可說。 雖然香港是國際都市,不是「4.26 人民日報社論」之後的北京。如果林鄭認為是暴動,是外...

20190628-月巴氏:貼地的人,伊莎貝拉.群

月巴氏:貼地的人,伊莎貝拉.群 20:01 28/6/2019 林鄭下落不明。群姐心緒不寧。上述兩件,個別事件。 1.林鄭去咗邊?究竟有冇返工?到截稿時仍是謎。這個被喻為表面冷漠內心感性的女人去向,按下不表。 2.群姐,洋名Isabella,又名伊莎貝拉.群,職業是清潔工人。她的全名?(暫時)冇人知,只知道存在於「愛回家Universe」的她工作勤奮、知人善任、識睇大小姐眉頭眼額,以及深深愛著歐陽波比——Yes,即存在於真實世界的那個歐陽波比。這種經由虛構對真實作出的指涉,不是甚麼新奇嘢。 3.群姐漸漸由一個行行企企的清潔工人,變成深得現實觀眾和網民歡心,自然被加戲,角色有了重量,但講到尾,依然是一個行行企企間中俾大小姐鬧吓的清潔工人。 4.直到6月24及25日的上下兩集《波比與群姐的前世今生》,群姐,終於成為主角,而跟她做對手戲的,正是她朝思暮想引致茶飯不思的歐陽波比。 5.這自然是一個噱頭,關鍵是,怎樣運用和處理這個噱頭。過去的做法大概是:讓客串的歐陽波比做回自己,以他本人的真實身分闖入「愛回家Universe」,偶然出現在新威龍廣場,跟抹地中的群姐不期而遇諸如此類,再順手發生一些似是而非的錯摸劇情。有理由相信,即使咁樣拍,觀眾都會受。 6.但現在的處理是癲的。在事先張揚的宣傳中,我們早就知道群姐與歐陽波比會回到古裝年代——群姐是花魁,歐陽波比是祝枝山,二人相遇於妓院,「蜜娛院」……當我們以為這會是一場脫離「愛回家Universe」的Spin-off?竟然不是,反而是一段似層層、有發生過的過去,一段經由某神婆向群姐所描述的過去。而且群姐與歐陽波比的過去,不只一段,尚有兩段,連結成所謂三世姻緣(或孽緣)。 7.神婆在描述這三段情時,其實就是編劇,一切純屬創作——第一段的創作,正路貨色:第二段,開始離譜,波比與群姐被說成是梁山伯與祝英台,聽在正常人耳裡,自然不會信,但基於聽眾是沉溺於波比的群姐以及智商較低的Terry,所以信到十足十……結果,在第二段過去中,群姐再一次害死波比,宿命地。 8.如果第二段叫離譜,第三段直頭冇譜——時空,去到八年抗戰,群姐是一個愛國的熱血女學生,波比則是一個風度翩翩又好色的漢奸,易先生。為了打敗蘿蔔頭,群姐不惜以身犯險色誘易先生——頂,這不就是張愛玲《色,戒》的故事?但注意,在神婆的描述 / 創作中...

20190625-劉進圖:弱者反勝,克己制敵

劉進圖:弱者反勝,克己制敵 2019年6月25日 兩個星期前,大部分香港人都認為,《逃犯條例》修訂草案一定會通過。哪怕百萬人上街遊行,特區政府和建制派議員都不會改變主意。今天,修訂草案已注定無法通過,「反送中」初見成效,是什麼造成這個轉變? 事後回看,政府選擇在6月9日大遊行當天深夜發新聞稿,明確表示修例將如期在6月12日恢復二讀辯論。之後警方在金鐘一帶對疑似示威者採取搜身、罰企等行動,似是蓄意挑撥年輕示威者的憤怒情緒,誘使他們暴力衝擊警方防線,以便警方把整個「反送中」示威定性為「暴動」,然後採取強大武力鎮壓及清場,再由特首上電視譴責「暴徒」,為修例如期上會鋪平道路。這個劇本設計得很周密,本來的確有成功的可能。但人算不如天算,掌權者算漏了一點,就是警察的克制力不如示威者,令處於弱勢的示威者得以絕地反勝。 如果警察懂得克制,在6月12日下午3時示威者行動升級時,繼續忍讓防守,任由示威者投擲磚塊雜物、推鐵馬衝擊警隊防線,等到這些暴力場面通過傳媒鏡頭廣泛傳開後,才採取必要的武力反擊,對轉身逃跑的人群不作任何追擊,打通政總和立法會對外通道便收手,社會輿論的走向可能會很不一樣,最低限度不會一面倒批評警方。 誰能保持克制  誰就佔上風 警隊的決策者應該想一想:如果當日警方用催淚彈把人群逼向中信大廈時,驚慌走避的人潮出現人踩人死傷慘劇,警隊跳進黃河也洗不清殺害平民的污名! 同樣道理,在6月21日晚上,當示威者包圍警察總部時,如果警察不懂得克制,當示威者投擲雞蛋時,警員就發射橡膠彈、布袋彈,甚至真子彈,後果會如何? 示威者也應該想一想:如果當晚不是通過民主討論,把少數人的武力衝擊主張壓下,真的衝入警察總部,後果又會如何? 經過6.12到6.21的連串衝突,警隊和示威者都應該意識到,衝突現場就像一個舞台,全世界都在觀看。北京不想出現「六四」式流血鎮壓,震散香港股市樓市,引發資金外流和金融風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也不想放棄在香港的僑民和生意,除非出現流血鎮壓,否則不會取消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這個大氣候,就決定了香港的官民衝突不能以流血方式解決。因此,在衝突中比併的不是武器、不是裝備、不是戰術,而是克制力。誰能在挑釁中保持克制、贏得廣泛同情,誰就佔上風。 作者是資深傳媒人

20190626-陳景祥:自製危機,咎由自取

陳景祥:自製危機,咎由自取 2019年6月26日 事情總有兩面。經過6月9日和6月16日的大遊行,有人認為香港進一步沉淪,擺脫不了亂局的循環,前景十分悲觀。我卻認為,這兩場大遊行令我對香港更加樂觀,因為它表現出香港公民社會更成熟,香港人團結、克制、有秩序,以龐大的人數走上街頭和平地提出訴求。這種質素的社會,不但中國內地沒有,世界上都少見。 巴黎「黃背心」運動不時發生搶掠、焚燒。香港大遊行人數遠比「黃背心」運動多,但和平而有序,堪稱國際模範。這樣的香港,為何會悲觀? 經歷了一場政治大風暴之後,香港要如何自處? 當務之急  緩和官民對立 有人認為,修訂《逃犯條例》引起的風波,重創香港在國際的聲譽。這看法我認為錯,而且大錯。修例風暴重創的,是特區政府的管治,以及特首的個人名聲。餘下3年,特區政府施政將舉步維艱。事實上,香港的國際聲譽不但未受重創,反而港人在兩次大遊行的表現,充分展示了香港人的質素,即使體制內解決不了問題,要上街抗爭,但沒有人感到安全受威脅(包括居港的外國人)。如此成績,不但沒有「重創」香港,反而提升了香港的國際聲譽。 反修例大風暴過後,要處理的不是往外國做「對外的解釋說明工作」。當務之急,應是緩和民眾與政府的對立、化解矛盾,把精力放在安定香港、回應港人的訴求,這方面的工作迫在眉睫。不好好安內,反而走去外國「解釋說明」,顯然是本末倒置! 應對當前亂局,各方提出不同建議。短期措施,包括正式宣布撤回修訂條例、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取消6.12警民衝突為「暴動」的定性;還有涉及人事的,如特首下台、負責推行修例的高官應該有人問責辭職、重組行政會議等。筆者執筆時,政府仍然沒有任何決定。 各項建議之中,正式宣布撤回逃犯條例修訂最容易,只屬技術問題。政府不撤,相信純因面子問題。但到了這個地步,政府的面子已經微不足道,理應盡快宣布撤回。 至於成立調查委員會,建制派內有保留(例如人大常委譚耀宗),據說警隊內部也有強烈意見,認為獨立調查會打擊警隊士氣。在近年多次大型群眾運動中,警隊都成為參與者的針對目標,反修例遊行更嚴重。6.12衝突和6.21包圍警察總部,把警隊推到浪尖,譴責、「起底」和攻擊警方的言論鋪天蓋地。如何恢復警隊在日後執法時的「正當性」形象,是這次修例風波其中一項重要的善後工作。 全面調查釐清責任  警...

20190626-呂秉權:在開槍前,警隊應該要知道的中共史實

呂秉權:在開槍前,警隊應該要知道的中共史實 2019年6月26日 由1997年至今,香港出現多次大型民眾抗爭,包括2003年反對《基本法》23條立法、2012年反國教事件、2014年佔領運動和2019年反「送中」抗爭。當中都涉及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中共當局試圖改變和影響香港制度,將「兩制」一國化,令市民感到不信任、不安和恐懼,從而激起抗爭。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程潔指出,中央政府捲入香港政治,自我樹敵,令人難免對中央產生敵意,甚至將中央視作反對方來攻擊。 認清香港市民才是公僕服務對象 在香港,警隊作為維持治安的執法者,在這些群眾運動中往往被夾在中間,成為中共干預香港高度自治的犧牲品。警民互鬥,兩敗俱傷。 筆者希望各執法者和公務員,特別是「揸槍」的警察,認清中共政權的本質,在執法時務必知道更大的公義,要認清香港市民才是你們要服務的對象。 以下的中共史實,警校、公務員事務局和內地的國情交流班都不會教。希望大家可以補補腦。 一、中國共產黨沒有註冊。1921年中共在蘇共扶植下建黨,至今98年,不管在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期間都沒有按照任何法律程序註冊,是「無牌經營」。這個黨員達9000萬人的政黨,沒有政黨/社團/公司註冊,沒有法律上的法人身分,但它主張「依法治國」。如果任何一個社團在香港幹這事,相信早已被取締了。此外,幾十年來,沒註冊的中共一直在港從事地下活動,近年愈趨高調,到底它在港是否非法社團?它的活動合不合法?香港警隊要不要查一查? 二、中國奉行「人民民主專政體制」。按照中國憲法,中國所行制度是「人民民主專政」(People's democratic dictatorship),分別兩次寫在序言及一次寫在總綱第1條。所謂人民民主專政,即是對人民實行「民主」,但對「敵人」則行使專政,可以超越法律辦事,對目標人物進行鬥爭。不過什麼是「敵人」則隨時改變,他們可以是地主、資本家、民主黨派人士、知識分子、宗教信徒、「低端人口」等。 專政的例子包括:銅鑼灣書店案;劉曉波妻子劉霞被非法軟禁;「709」律師被大抓捕;十大元帥之一的賀龍,身患糖尿病仍被人打入高劑量葡萄糖液致死等。一個政權本身黨大於法,有時「講」法律,但絕大多數時候凌駕法律、不講法律,這是否一個正常國家所為? 三、國家安全之謎。每個人維護自己國家的國家安全本應天經地義...

20190628-周永新:政府須摒棄「金錢萬能」管治思維

周永新:政府須摒棄「金錢萬能」管治思維 2019年6月28日 今年4月26日,筆者在本欄提出政府施政不順暢的三大原因(〈遠離市民意願的施政怎能順暢?〉):一是自以為是,認為政府的決策是最好的;二是官員態度傲慢,別人的批評全是錯的;三是諮詢形同虛設,合己意則是有建設性,不合己意則是對問題有誤解。不幸,以上三大錯誤,在修訂《逃犯條例》上,政府都犯了;就是現在承認與市民溝通不足,但政府的管治作風,看來一時改不了。如此,莫說與民同行,與市民的距離也只會愈來愈遠。 管治作風不改  無法與民同行 政府現在要重振經濟和建設民生,但這樣可以彌補與市民的隔膜嗎?上篇筆者在本欄指出(2019年6月14日,〈民生福利政策——政府必須摒棄「小政府」思維〉),過往政府在構思政策時,常不自覺地犯了3個錯誤,窒礙了民生福利的發展。上次提到的第一個錯誤,是政府口中說的「適度有為」,實行起來卻未能跳出「大市場,小政府」的框框,也就是政府不能做得太多,恐怕太多便會損害市場的運作。這種綁手綁腳的發展和規劃模式,尤其在醫療、房屋、福利等影響民生的政策上,政府給市民的印象,就是缺乏解決問題的決心。 筆者認為:政府必須摒棄這種政府與市場二分法的思維,大膽地承擔操盤者的角色,在制訂政策時,應以公營部門為主導,市場做的則是要填補公營服務之不足。這樣的發展模式,或許會被批評偏離《基本法》的規定,改變了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但這樣的批評有道理嗎?首先,基本法訂明的,是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變」,並沒有說制訂的政策必須受市場束縛。以房屋供應為例,香港原有的制度不是以公營房屋為主導嗎?公營和私營房屋發展,在土地供應所佔的比例,去年從6:4改為7:3,誰敢說香港的房屋政策違背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 有錢就有辦法  冇錢就冇得傾 現在要談政府犯的第二個錯誤。我看不少政府官員,到了今天,仍認為金錢是解決社會問題最佳和最妥善的辦法,也就是:有錢就有辦法;資源不足,什麼都做不了。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我被政府委任參與好幾個與民生福利有關的諮詢委員會,發覺在政府草擬的政策文件上,到了結尾部分,總有這樣一句話:「以上提出的政策能否付諸實行,端視乎香港未來的經濟狀况,及資源是否配合。」簡單一句——冇錢冇得傾。 說到底,香港自開埠以來,就是徹頭徹尾的商業社會:商...

20040730-孔誥烽:中國未來發展的第三道路

孔誥烽:中國未來發展的第三道路 20040730 【明報專訊】最近中國經濟出現結構失衡的徵兆。對中國崛起懮心忡忡的美國及其東亞盟友,亦開始嘗試以各種手段牽制中國。尋找一個適合21世紀中國國情與國際形勢的長遠發展戰略,沒有任何時候比現在更迫切。 現任中國體制改革雜誌社總編、去年獲選為中央電視台十大經濟人物之一的著名智囊溫鐵軍,即在最近出版《我們到底要什麼﹖》(華夏出版社2004年)一書,闡述了他對中國未來路向的主張。 溫鐵軍認為,毛澤東在49年後通過動員全民進行艱苦的自我剝削,在極短時間內累積起龐大的國有資本,成功打破了中國因人多資源少而難以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困局。改革開放的過程,其實就是將這塊國家資本再分配給無數民間經濟主體作為其啟動資本的過程。 但這一再分配過程亦使腐敗分子得以通過私下瓜分國家資產而成為寡頭官僚資本家。要杜絕這一現象,國家便要建立明確的產權制度。但溫氏認為,中國人多資源少,要避免在產權改革時出現少數人獲得大量資源、多數人變得一無所有,最後引發社會大衝突的危機,便須要走一條第三道路。 例如在國企改革問題上,他建議國家在保留國企資產的三分一財產權益以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後,可將其餘權益按照職工工齡和貢獻實行社會化分配股權,並隨之開放二手市場交易。他還建議國家積極調動財政資源去幫助中小企業和小城鎮的形成和發展。這些能吸收大量勞動力和極富彈性的小型經濟單位,正是解決中國就業問題和鞏固中國經濟競爭力之關鍵。 在世界經濟問題上,溫鐵軍認為中國若要擺脫以美元為主的國際金融資本的擺佈,長遠來說便應建立一個自主的「華幣經濟圈」。他建議,中央政府可建立人民幣與港幣的聯匯制度,通過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逐步實行中國對外貿易、投資和外匯儲備以港幣為主。這既能為大陸經濟建立一道金融放火牆,又能將港幣提升為依托整個大陸經濟的「華幣」。中央政府更可把握適當時機鼓勵台灣甚至新加坡加入華幣同盟,在未來美歐日貨幣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中,打入代表華人利益的中國金融資本的楔子。 作者為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20190624-孔誥烽:北京不想港人知道的軟肋——忽然被關注的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

孔誥烽:北京不想港人知道的軟肋——忽然被關注的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 2019年6月24日 港人勇敢抗爭成功制止了北京在背後推動的《逃犯條例》修訂,西方媒體都驚歎這是習近平任內首次屈服於群眾壓力的妥協。這次反修例取得暫時成功,除了是因為抗爭者不畏催淚彈和橡膠子彈勇往直前之外,中共不敢像它對付新疆、西藏般硬來,在爆發更大規模流血衝突之前煞停立法程序,還因為美國國務院、國會領袖等相繼將逃犯條例與美國重新考量是否繼續承認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掛鈎。美國和國際承認的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乃是北京仍不敢血腥鎮壓香港、乾脆推行「一國一制」的關鍵。 最近10年,中國官方媒體提到香港,總會強調香港現在的繁榮都是拜中央政策所賜;中國上下也充斥「沒有中國,香港早完蛋了」的論調。這種論調也影響到很多港人理解香港與中國大陸的關係,以為不是大陸提供食水、食物、資金等,香港便變死城。 這種論調充滿謬誤:海水化淡技術現在已十分成熟,若香港學習新加坡、以色列等小國採用,早便不用再高價購入污染嚴重的東江水;香港的食米八成來自東南亞,凍肉、海鮮、水果等也主要是從大陸以外地區輸入;而香港至今仍是進入中國外資來源地之首,香港對大陸投資數額遠超過大陸到港的投資。 這論調另一謬誤,便是無視香港作為國際承認的與中國大陸區別開的獨立關稅區,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但最近華為事件,令大家關注中資公司通過在港設立衛星公司,以香港身分在國際活動。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議委員會,在去年底亦發表報告,提出要檢討美國禁止向中國出口軍民兩用敏感高科技不包括香港的政策,將取消承認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的可能,提上議事日程。這才使香港媒體開始關注香港獨立關稅區地位對中國的用處。 美港政策法  中國得益 據美國在1992年通過的《美國-香港政策法》(US-HK Policy Act),美國在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將持續觀察香港是否享有《中英聯合聲明》中規定的高度自治與自由。若美國確認香港保持高度自治,美國便會將「繼續在經濟及貿易事務諸如進口配額、產地來源證書等方面認可香港為一獨立地區」。 雖然北京說這法案是美國干預中國內政的體現,但法案其實對北京十分有利,也為其他國家處理其與九七後香港的關係樹立了範例。中國加入世貿後,與世界經濟整合得更徹底的香港仍能保留世貿創會成員資格。因此北京在加入世貿後仍可通過...

20040715-田鏡:胡錦濤推電子民主牆運動?

田鏡:胡錦濤推電子民主牆運動? 15/07/2004 近日中國官方連串動作表明,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現正推行一個“電子民主牆”運動。應該指出,鄧小平1979年也是成功地利用了爭民主、爭人權的“西單民主牆”運動,拉下了當時的中央軍委主席,中共主席,中國總理華國鋒。 亞洲時報在線7月12日一篇《神秘網站專揭腐敗,疑得中央高層力挺》報道刊出後,得到熱烈迴響。該報道指出,近期中國出現一個名為“中華投訴網”的網站。該網站把自己定位為“民意預警機制”;並指中華投訴網的建設及其推出,將預示著 “人民民主監督將因此出現新的里程碑”,又表明網站是“應中央需要”而推出的。 就在這篇報道後,中國有關電子政務和互聯網民主監督的聲浪就一直不絕於耳。中國官方新華網7月13日刊登了一篇題為《透視我國電子政務建設:電子無病 政務有恙》,痛批中國不少部委網站只是“首頁秀”,並呼籲各部委要改善電子政務。7月14日新華網又有一篇《與高木探討:用互聯網監督官員腐敗》的文章;到了7月15日,中國官方人民網首頁出現“人民網上看民意,14日熱點新聞網友留言選登”的欄目,電子民主牆的趨勢就更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在江澤民時代,中國一直嚴密操控互聯網。中國因特網業者黃琦和妻子曾麗1999年建立了一個“天網”網站開展尋找失跡者業務。然而,許多網站訪問者張帖了反腐敗、以及有關六四的信息。2000年6月3日,黃琦被公安帶走。之後,黃琦於2001年5月9日被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刑5年。 近日關於中國胡錦濤和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之間出現路線分岐的傳聞甚囂塵上,這種情況,讓外界聯想到1979年鄧小平的“實踐派”和華國鋒的“凡是派”出現路線分岐的類似情況。 更加巧合的是,一手提拔胡錦濤的鄧小平,當年也是成功地利用了爭民主、爭人權的“西單民主牆”運動,拉下了當時的中央軍委主席,中共主席,中國總理華國鋒。今天的胡錦濤,是否師承鄧小平的手法,特別備受矚目。 不過,之後鄧小平立即收緊言論控制,把曾經發表大字報要求民主改革的魏京生收監。鄧小平當年“過橋抽板”的做法,亦成為今天電子民主牆運動的一個懸念。 去年年底在網上發表政見的女大學生,筆名“不鏽鋼老鼠”的劉荻,在經過一年多扣押後不獲起訴,現時已經回校上課,今年6月中國網路作家杜導斌被判刑三年緩刑四年,實際上是立即被釋放回家,但胡錦濤...

20190626-【人言無畏】棄風花雪月,食人間煙火。王迪詩:人從來比鬼恐怖

【人言無畏】棄風花雪月,食人間煙火。王迪詩:人從來比鬼恐怖 2019年06月26日 王迪詩說,怒斬專欄最不捨的是讀者,這麼多年已跟讀者建立感情,「以這種不妥協的方式結束,我問心無愧。」 【人言無畏】 時辰到,在約好的訪問場地,「寸嘴女作家」王迪詩一貫如風蕩來。這天她明顯恍惚,高跟鞋敲在地上的分貝都減弱了。 「對不起,我整晚沒睡,趕着整理資料在個人平台發帖。」她通宵分析6.12警隊向手無寸鐵市民開槍的陰濕部署;心酸地高叫如丁蟹般的特首不准殺人;聲嘶力竭的呼籲群眾要冷靜,不要做丟雞蛋等無謂事挑釁警員;還有解釋為甚麼堅持在《信報》拒絕開天窗後,帶着旁人認為自毀前程的決絕,怒斬寫了11年的專欄「蘭開夏道」。煙火人間,誰亦難免要吃人間煙火。靚衫可以買少件,但說話不可以不及時。 「處身這大時代,很多文字工作者已經很辛苦,把私人生活和工作拋在一邊,緊守崗位的勇敢發聲,團結是香港人的唯一生路。」記者出身的她顯然氣難平,啜一口凍檸茶繼續。「很可惜!《信報》親近權貴扼殺專欄作家創作自由,斷送報紙創辦人林生、林太(林行止夫婦)一手建立的公信力……我也見到香港部份傳媒高層自我審查,把記者採訪得來的真實材料扭曲報道,所以當下香港最需要是好記者。」 這是信仰的時代,也是懷疑的時代。她具殺傷力的寸嘴,怎按捺單發而不掃射?「KOL不是你化個妝出來講嘢就係,opinion leader需要在是非黑白前面,有自己的opinion,講大道理。」她說,專欄作家平時寫輕鬆的遊戲文章無傷大雅,但在非常時期,她見香港市民硬食催淚彈時,竟有傳媒高層和KOL上載遊埠、食龍蝦照,她一見就扯火,「呃少日like得嗎?」王迪詩悻悻然說。監察社會的傳媒基因並未因她轉型而流失。 說好以風花雪月為畢生大志的王迪詩累了,她說最累人的是解釋,「向一群沒有靈魂和廉恥的社會『精英』解釋你是一個人而不是畜牲,解釋為甚麼身為作家必須為民發聲。」 若死後煙消雲散 不如做人渣 明明約王小姐聽她講《鬼故》,那是她剛出版便賣斷了的新書,誰不知我們一錘定音:「人從來比鬼恐怖!」為了寫《鬼故》,王迪詩近年常問身邊人有沒有見過鬼,朋友知道她做這大工程,也會主動報料,書中記錄的只是冰山一角。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王小姐卻認為:「未知死,怎知生。」人一生都籠罩在懼怕死亡的陰影下,死亡還附帶着病痛很可怕,但...

20190609-陳詠燊:【奮鬥房】其實吳鎮宇真係大佬嚟

陳詠燊:【奮鬥房】其實吳鎮宇真係大佬嚟 2019年06月09日 有些演藝界前輩為了不想一些新人或幕後欠缺見報機會,於是會用一些方法讓他們能在照片中留下來。 上星期講到,記者朋友因為版面與吸引度的問題,在不同活動拍攝的大合照中,經常都需要將一些站在兩旁而又知名度不高的相中人裁去,而有趣是,又有些演藝界的前輩為了不想一些新人或幕後欠缺了見報的機會,於是又會用一些方法讓他們能在照片中留下來。 這一年讓我親身見證最多的,當然就是吳鎮宇先生。去年《逆流大叔》上映,我們一起出席的宣傳活動,多到數不清,簡單來說,我們團隊中讓記者最感興趣的藝人是哪位?當然就是鎮宇了,而新人胡子彤,以至我這些新導演當然就是站兩旁兼被裁走的高危人士。 有一次某個網站的頒獎禮,鎮宇拿了自己的演員獎,我則拿着我們一起取的電影獎,拍照時本來鎮宇、定欣、德斌站了中間,我與子彤如常地站兩旁,拍着拍着,鎮宇突然說:「導演,你企中間,大家先知個獎係我哋一齊拎㗎嘛!」於是讓了最中間的位置給我,自己拿着演員獎站到最旁邊去。 以上情況當然經常出現,而最深刻的一次,是某次電影界活動,那一天他大佬風範盡現,簡直猶如倪永孝回歸。那天我們整個團隊來到,正等待工作人員安排我們進房間讓記者們拍照。那晚場面頗大,有幾十名記者在房間等待着,記者們一見到他,如常地大叫:「鎮宇,過來拍張你一個人先啦!」(這是記者朋友很慣常的做法),怎料鎮宇突然用很cool地答:「我一個人唔影㗎喎!」全場記者立時呆一呆。 你想想有一個倪永孝在現場說出這一句,將會是怎樣的氣氛?很明顯是,鎮宇怕他們一有單人照,就會只登出他一個,到時就不是電影團隊的宣傳了。 之後,輪到電視的咪牌訪問,他們又想只做鎮宇(也很明白,因為電視鏡頭真的太難一次過訪問太多人),鎮宇又答:「我一個人唔做㗎喎!」記者會又靜一靜,之後有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可以,不過可否最多都只是兩位?鎮宇答好。 於是埋到位,鎮宇逐個訪問都拉一位演員一起做「定欣呢?」 「余香凝呢?」到最後所有藝人們都各自被拉了去其他地方做訪問,最後一個媒體打算可以只做他一個人的訪問時,鎮宇指着我「導演呢!導演都未做!」於是就拉了我過去。在訪問過程中,除非指明是問鎮宇的問題,其他的,他都統統讓給我去答,不讓我被剪接出來時變佈景板。 到完成所有訪問後,我們離開房間時,我有點感動,向他小聲地說了聲感...

20190604-遠見雜誌:14歲自學當駭客,薛澄溱18歲當上產品經理

遠見雜誌:14歲自學當駭客,薛澄溱18歲當上產品經理 2019-06-04 文 / 謝明彧 攝影 / 賴永祥        教育部自學方案出身的薛澄溱,去年成為清大「拾穗計畫」大一新生。14歲自學程式當駭客、18歲飛北京擔任交友軟體產品經理的她認為,「網路時代三個月,東西就過時了,你怎能期待累積四年畢業後才拿出來用?」一度拒絕上大學。 當她發現清大拾穗計畫可以讓她自組需要的課程與上課方式,把應用與學習結合後,才放下「大學無用論」,放棄北京的工作,回台念大學。以下是她的故事: 我14歲後就沒有在一般學校上過學,而是在家自學。因為我不相信學校能教給我需要的。 國中以前,我都是第一名。國中後,課業變難,我的成績掉下來,第一次考到前三名以外,世界開始崩塌。 國二時,我決定人生要開始叛逆。第一次段考,我決定拿100分。以前是每科目標100分,這次是9科合起來100分。 你知道那有多難嗎?每張考卷我都得精算得分,一題都不能多對,才能剛好湊到100分。成績單出來,我把整疊考卷放到媽媽面前,媽媽一眼就看出來我的故意,痛罵我一頓。 連不上網 領悟考100分無用 隔天,我拿了小筆電及存下來的壓歲錢,離家出走,一個人流浪到東部外島民宿躲起來。島上有免費Wi-Fi,但因頻寬有限,必須幾戶使用一組帳號。有一天我發現連不上網,原來隔壁戶把連線占滿了,我跑去敲了人家的大門,對方甩都不甩。 氣不過的我,開始動起歪腦筋。剛好民宿主人兒子在書架上留有一本以前的程式教科書,我硬K了幾天,寫了一個程式,心想反正密碼是八個數字,排列組合就是那百萬組,就算土法煉鋼硬跑,也一定跑得出來。 小筆電跑了三天三夜,CPU差點燒掉,終於試出了密碼,駭進鄰居家Wi-Fi重新連上網路。我體驗到程式力量的偉大,只要學會coding,沒有什麼辦不到。 我不再相信學校教育,連不上網時才知道考試100分,一點都幫不了忙。 學習,就要學真正有用的才有價值。我結束離家出走,回家後把獎狀都燒了。也和爸媽攤牌,從仁愛國中辦了半中輟,保留最低限度的上課,維持學籍,其他時間去做自己的事。 我投入學習程式語言,然後上網接案。我看案主開出的案件需求,裡面有哪些是我會的、我還不會的。我把工作當作課表,一項一項補上。透過案子的完成度,及業主反饋,從中看...

20190625-劉進圖:弱者反勝,克己制敵

劉進圖:弱者反勝,克己制敵 2019年6月25日 兩個星期前,大部分香港人都認為,《逃犯條例》修訂草案一定會通過。哪怕百萬人上街遊行,特區政府和建制派議員都不會改變主意。今天,修訂草案已注定無法通過,「反送中」初見成效,是什麼造成這個轉變? 事後回看,政府選擇在6月9日大遊行當天深夜發新聞稿,明確表示修例將如期在6月12日恢復二讀辯論。之後警方在金鐘一帶對疑似示威者採取搜身、罰企等行動,似是蓄意挑撥年輕示威者的憤怒情緒,誘使他們暴力衝擊警方防線,以便警方把整個「反送中」示威定性為「暴動」,然後採取強大武力鎮壓及清場,再由特首上電視譴責「暴徒」,為修例如期上會鋪平道路。這個劇本設計得很周密,本來的確有成功的可能。但人算不如天算,掌權者算漏了一點,就是警察的克制力不如示威者,令處於弱勢的示威者得以絕地反勝。 如果警察懂得克制,在6月12日下午3時示威者行動升級時,繼續忍讓防守,任由示威者投擲磚塊雜物、推鐵馬衝擊警隊防線,等到這些暴力場面通過傳媒鏡頭廣泛傳開後,才採取必要的武力反擊,對轉身逃跑的人群不作任何追擊,打通政總和立法會對外通道便收手,社會輿論的走向可能會很不一樣,最低限度不會一面倒批評警方。 誰能保持克制  誰就佔上風 警隊的決策者應該想一想:如果當日警方用催淚彈把人群逼向中信大廈時,驚慌走避的人潮出現人踩人死傷慘劇,警隊跳進黃河也洗不清殺害平民的污名! 同樣道理,在6月21日晚上,當示威者包圍警察總部時,如果警察不懂得克制,當示威者投擲雞蛋時,警員就發射橡膠彈、布袋彈,甚至真子彈,後果會如何? 示威者也應該想一想:如果當晚不是通過民主討論,把少數人的武力衝擊主張壓下,真的衝入警察總部,後果又會如何? 經過6.12到6.21的連串衝突,警隊和示威者都應該意識到,衝突現場就像一個舞台,全世界都在觀看。北京不想出現「六四」式流血鎮壓,震散香港股市樓市,引發資金外流和金融風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也不想放棄在香港的僑民和生意,除非出現流血鎮壓,否則不會取消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這個大氣候,就決定了香港的官民衝突不能以流血方式解決。因此,在衝突中比併的不是武器、不是裝備、不是戰術,而是克制力。誰能在挑釁中保持克制、贏得廣泛同情,誰就佔上風。 作者是資深傳媒人

20190626-蘋人誌:香港人是個品牌~項明生

蘋人誌:香港人是個品牌~項明生 2019年06月26日 方俊傑 去過百幾個國家旅遊的項明生,說出一段經歷:「我試過在非洲,拍了一段短片,說自己是香港人。短片放上YouTube後,引來無數五毛留言,問我為何不自稱中國人。」 一段經歷,可作幾個層面的解讀。一:中國果然跟非洲國家友好。二:大陸水兵的翻牆能力實在高明。三:項明生不是一位見到日本旅遊受歡迎,便集中火力介紹日本食買玩的旅遊節目主持。 「以我的年紀,不會太輕易動用真感情。最近,看新聞,還是看得我哭出來。香港的年輕人,將香港人這個品牌展現給全世界也看得到。我以身為香港人而自豪,尤其為香港的年輕人驕傲。」 15歲由成都到港。「人生頭15年,在大陸;有35年,在香港。我認同自己是個香港人,因為,我認同香港的核心價值。我不是大陸人,見到他們的行為,會羞愧,會忍不住批評他們。」雖然國語靈光,項明生也應該當不成特首、高官、警務處處長、建制派議員…… 撰文:方俊傑  攝影:黃雲慶 《足足五萬年 西遊記》及《提前退休!坐郵輪遊冰島、大西洋、太平洋》,前者完美演繹深度遊,後者則加入商業元素,符合不同讀者的口味。 派報紙新移民到董事 害項明生無法迎合偉大祖國的,是他的阿爺。血緣上的阿爺。「爺爺的爸爸是四川教育廳廳長,曾經很富有,坐擁幾條街物業。1949年,全副身家給沒收。」國共內戰。「爺爺在20年代去過法國留學,原本是個大學教授。文革時,懂外語,去過外國留學的,全部被視作間諜,他被大學辭退,日日留在家教我法文。」項明生自小聽爺爺教授法國大革命、文藝復興,內心傾慕西方文化,偏偏生活於成都盆地,無法動彈,難免鬱悶。「身邊小朋友愛看中文書,我看雨果,香港人說的《孤星淚》,大陸人說的《悲慘世界》。爺爺常說:『世界好大,千萬不要以為自己認識的,是全部。』」 1985年,移居香港。在美孚跟另外一家人屈於同一個單位。「朝朝派完報紙,才上學,日薪15元。在學校,給同學嘲笑,問我喫不喫蕉。我哪裏聽得懂廣東話?以為就是問我吃不吃香蕉,我一說吃,他們便笑得很開心。我不介意,你取笑我,其實在幫我,益我,教我。」在大陸早早練就一身考試好功夫,來香港會考,輕易奪得1A2B4C佳績,轉入另一間名校。「我是一台考試機器,香港有一個公平的考試制度。」 若干年後,派報紙的新移民,成為日資SONY的董事。「開始跟當年嘲笑...

20190625-葉金漢:社交媒體可成社運最大絆腳石

葉金漢:社交媒體可成社運最大絆腳石 2019年6月25日 近日的「反送中」運動,為典型的自發性(leaderless)網絡動員。外媒《洛杉磯時報》更稱此新社運模式,猶如AI(人工智能)般會自我學習。然而,AI背後卻隱藏着網絡動員的另一面——filter bubbles(過濾泡泡;註),或已不知不覺間形成。 filter bubbles並不為網絡動員獨有,但社交媒體的溝通特性——快速(fast)、橫向(horizontal)、分散(decentralized and diffuse)——卻加速了其「繁殖」,原因有二: (1)相較過往的線下討論(offline discussion),網民不再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者,更能主動接觸立場相近的「同路人」(affinity groups)。 (2)此外,由於網絡資訊氾濫,亦會促使網民只選擇閱讀對自己有利的資訊。 久而久之衍生出同溫層(echo chambers),甚至出現排他性(excludability),例如標籤其他沒有上街遊行示威、外遊、上載美食相片至社交媒體的市民為「港豬」,觀看某大台新聞報道的中年人和老年人為「廢中」、「廢老」等。換言之,filter bubbles的出現,雖可鞏固意見相近的群體的內在意識(in-group identity),但過程中卻是透過不斷與其他群體「割席」而致,進而離間(alienating)了運動本身的參與者、支持者、同情者。最終,很大可能使整場運動孤立於社會大眾間。 「連登」漸生「過濾泡泡」副作用 在近日「連登」討論版上,每當出現「留守」或「散水」、「衝」與「不衝」之爭論時,filter bubbles的「副作用」漸生。現象有三: (1)舉報及封鎖立場相左的「巴絲」(即連登會員),情况愈發頻仍。 (2)當遇上質疑時,往往選擇加密內容,或將網絡討論移師至其他加密平台如Telegram,排除一眾「CD-ROM」(意指在「連登」上圍觀卻沒有發言權的非會員,或英文所指的「bystander publics」)。 (3)為進一步防範所謂「篤灰」(即分化),網民更會進一步對持不同意見者「起底」,以達至「捉鬼」效果。 網絡動員不能完全取代政治組織 一旦filter bubbles蔓延,將對社會運動的動員、規模及組織有深遠影響: (1)加速社運中分支...

20190626-陳景祥:自製危機,咎由自取

陳景祥:自製危機,咎由自取 2019年6月26日 事情總有兩面。經過6月9日和6月16日的大遊行,有人認為香港進一步沉淪,擺脫不了亂局的循環,前景十分悲觀。我卻認為,這兩場大遊行令我對香港更加樂觀,因為它表現出香港公民社會更成熟,香港人團結、克制、有秩序,以龐大的人數走上街頭和平地提出訴求。這種質素的社會,不但中國內地沒有,世界上都少見。 巴黎「黃背心」運動不時發生搶掠、焚燒。香港大遊行人數遠比「黃背心」運動多,但和平而有序,堪稱國際模範。這樣的香港,為何會悲觀? 經歷了一場政治大風暴之後,香港要如何自處? 當務之急  緩和官民對立 有人認為,修訂《逃犯條例》引起的風波,重創香港在國際的聲譽。這看法我認為錯,而且大錯。修例風暴重創的,是特區政府的管治,以及特首的個人名聲。餘下3年,特區政府施政將舉步維艱。事實上,香港的國際聲譽不但未受重創,反而港人在兩次大遊行的表現,充分展示了香港人的質素,即使體制內解決不了問題,要上街抗爭,但沒有人感到安全受威脅(包括居港的外國人)。如此成績,不但沒有「重創」香港,反而提升了香港的國際聲譽。 反修例大風暴過後,要處理的不是往外國做「對外的解釋說明工作」。當務之急,應是緩和民眾與政府的對立、化解矛盾,把精力放在安定香港、回應港人的訴求,這方面的工作迫在眉睫。不好好安內,反而走去外國「解釋說明」,顯然是本末倒置! 應對當前亂局,各方提出不同建議。短期措施,包括正式宣布撤回修訂條例、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取消6.12警民衝突為「暴動」的定性;還有涉及人事的,如特首下台、負責推行修例的高官應該有人問責辭職、重組行政會議等。筆者執筆時,政府仍然沒有任何決定。 各項建議之中,正式宣布撤回逃犯條例修訂最容易,只屬技術問題。政府不撤,相信純因面子問題。但到了這個地步,政府的面子已經微不足道,理應盡快宣布撤回。 至於成立調查委員會,建制派內有保留(例如人大常委譚耀宗),據說警隊內部也有強烈意見,認為獨立調查會打擊警隊士氣。在近年多次大型群眾運動中,警隊都成為參與者的針對目標,反修例遊行更嚴重。6.12衝突和6.21包圍警察總部,把警隊推到浪尖,譴責、「起底」和攻擊警方的言論鋪天蓋地。如何恢復警隊在日後執法時的「正當性」形象,是這次修例風波其中一項重要的善後工作。 全面調查釐清責任  警...

20190626-呂秉權:在開槍前,警隊應該要知道的中共史實

呂秉權:在開槍前,警隊應該要知道的中共史實 2019年6月26日 由1997年至今,香港出現多次大型民眾抗爭,包括2003年反對《基本法》23條立法、2012年反國教事件、2014年佔領運動和2019年反「送中」抗爭。當中都涉及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中共當局試圖改變和影響香港制度,將「兩制」一國化,令市民感到不信任、不安和恐懼,從而激起抗爭。 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程潔指出,中央政府捲入香港政治,自我樹敵,令人難免對中央產生敵意,甚至將中央視作反對方來攻擊。 認清香港市民才是公僕服務對象 在香港,警隊作為維持治安的執法者,在這些群眾運動中往往被夾在中間,成為中共干預香港高度自治的犧牲品。警民互鬥,兩敗俱傷。 筆者希望各執法者和公務員,特別是「揸槍」的警察,認清中共政權的本質,在執法時務必知道更大的公義,要認清香港市民才是你們要服務的對象。 以下的中共史實,警校、公務員事務局和內地的國情交流班都不會教。希望大家可以補補腦。 一、中國共產黨沒有註冊。1921年中共在蘇共扶植下建黨,至今98年,不管在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期間都沒有按照任何法律程序註冊,是「無牌經營」。這個黨員達9000萬人的政黨,沒有政黨/社團/公司註冊,沒有法律上的法人身分,但它主張「依法治國」。如果任何一個社團在香港幹這事,相信早已被取締了。此外,幾十年來,沒註冊的中共一直在港從事地下活動,近年愈趨高調,到底它在港是否非法社團?它的活動合不合法?香港警隊要不要查一查? 二、中國奉行「人民民主專政體制」。按照中國憲法,中國所行制度是「人民民主專政」(People's democratic dictatorship),分別兩次寫在序言及一次寫在總綱第1條。所謂人民民主專政,即是對人民實行「民主」,但對「敵人」則行使專政,可以超越法律辦事,對目標人物進行鬥爭。不過什麼是「敵人」則隨時改變,他們可以是地主、資本家、民主黨派人士、知識分子、宗教信徒、「低端人口」等。 專政的例子包括:銅鑼灣書店案;劉曉波妻子劉霞被非法軟禁;「709」律師被大抓捕;十大元帥之一的賀龍,身患糖尿病仍被人打入高劑量葡萄糖液致死等。一個政權本身黨大於法,有時「講」法律,但絕大多數時候凌駕法律、不講法律,這是否一個正常國家所為? 三、國家安全之謎。每個人維護自己國家的國家安全本應天經地義...

20190626-素黑:沒有人真的欠了你

素黑:沒有人真的欠了你 21:55 26/6/2019 遇過不少「求助者」。 他來求你幫助時語氣和態度都不屑,想必趕走過很多本來真心想他好的人,包括家人、朋友、老師、共事者或治療師。 他的病情反覆,一時變軟求救,一時變硬把你罵走。他自覺可憐,認為應得的都得不到,尤其覺得不幸的關鍵來源,是沒得到父母的愛和理解,是父母對不起他。其他人也沒有真心想去關懷和理解他,說想幫他都是騙子,都有問題,都失德,都要傷害他。 這種人,不只是有先天性人格障礙或情緒病,更多是後天不修身的結果,心胸狹窄,怨氣沖天,蠻不講理。 他們自覺「理性」,看很多書,但只看到想看到的,曲解作者的意思。他們也會上很多課,事後埋怨老師、課程、同學都針對他。他們亦會見不同的治療師,事後投訴他們不專業、騙錢,逐個數臭。 自己是唯一的受害者,卻從不反思對別人是否信任和尊重。別人或明或暗地幫了他也不感恩,覺得都是應份的,或者那些只是微不足道的小恩惠。 做人不怕孤獨,只怕囂張到目中無人。這種人長期和自己及別人抗爭,苦了自己和身邊人。他這一刻即使認同你,下一刻又會反目成仇,覺得你在利用他,再次回到被害的循環圈中。 當你把全世界都變成自己的敵人時,你要知道最大的敵人不過是你自己,你才是向自己和世界宣戰的人,戰場上只有你和自己的影子,所有的不和與不快都是你和世界敵對後自傷傷人的結果,沒有人真的欠了你。 本地及國內著名心性治療師作家,著有《麻木樹療傷茶館》等。個人Facebook頁:素黑(Su Hei) 素黑

20190624-素黑:你的面子值多少錢

素黑:你的面子值多少錢 2019-06-24 她做了十多年家族生意,現在只剩下她一個人做。以輕鬆營運也能維持數萬元月入來看,收入算是相當不錯。她中學沒畢業,想改變命運,想變強,說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可她相當懶惰,卻追求安逸富裕的生活。已有房有車,只差一個伴侶,怨天尤人。 差不多四十歲,現在來找我做生命管理諮詢不是想真心改善自己,只是因為行業正要被時代淘汰,必須盡快轉型才有轉機。可她沒有毅力,想看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扭轉命運。 我問她明知行業正在急速式微,為何不早一點轉型。她坦言一直沒有意欲去行動,還未到最迫切如要倒閉 (其實可能一兩年內) 的話也不想管。大不了,把房子賣掉應有幾百萬,到時再算,可她很清楚這筆錢不足以養活餘生。 她其實知道必須靠努力才有轉機,可就是沒動力想法子增加收入,卻很懂得花錢。收入月月清,光是每個月花在臉上的護膚品消費便要五百元。可笑是她解釋不想努力的理由竟是兩個字:面子。 原來她不想放下面子去找新客源,怕被人知道她快走投無路,但更怕轉型的話要重新開始,現在好歹是個有房有車的老闆娘,過不了自己的面子。 我問她的面子值多少錢,她無言,我代答:不過五百元,有甚麼了不起! 她深感慚愧。寧願死守一張只值五百元的面,還有甚麼好諮詢呢?出路只有兩個:努力,或等運到!絕路都是人封路的結果。從來沒有僥倖得來的富貴,有也輪不到你就是。 素黑

20190619-素黑:關係裡要在乎過去

素黑:關係裡要在乎過去 2019-06-19 聽過這種貌似浪漫的說法吧:「我愛的是你的現在,不是你的過去。不管你過去做過甚麽,跟過誰在一起,我都不在乎。」 潛台詞可能是:「你也最好不要問和管我的過去,我不想你知道。」甚至是:「我連自己也不能接受我的過去。」 他可能有不可見光的事必須隱瞞你,不想現在失去你, 但更可能很快便會離開你,因為他不打算坦誠地跟你過下去。 你可說隱瞞過去就是怕對方不能接受你,那更要面對現實,別自欺欺人。 我們沒必要亦不該審問對方過去所有事的細節,但也不能不聞不問。不坦誠的關係都會觸礁,只是遲與早的問題。 你的現在跟過去是一個整體。否定或輕視過去,只會令你變成一個不完整、沒自信和人格扭曲的陰濕人。而了解、肯定和不隱瞞過去的好與壞,才較能看清楚人的真面目。尤其是在親密關係上,了解彼此的過去和現在,才是肯定和尊重這份感情,談得上願意彼此信任、承擔和支持,愛才是真的。 愛你的人會告訴你他的情史或婚姻史、債務或違法紀錄,交代家人和朋友關係、工作狀況、居住地址、聯絡方法等。不願意提及的人都可能不是光明磊落的伴侶,你得理性地衡量他到底是否值得信任,託付愛。 ​​​​​​​也許他有苦衷,想逃避,膽小懦弱。好吧,現在就突破自己。每個人都有陰暗面,但愛給了我們學習坦誠、走向光明和負責任的機會。隱瞞會造成關係的心結,埋下日後彼此衝突的禍根。 素黑

20190617-素黑:是甚麼主導情緒和命運

素黑:是甚麼主導情緒和命運 2019-06-17 看過不少個案,案主以為自己最弱的是情緒、感情、原生家庭問題等,其實最混亂的是個人管理能力,尤其是理財。結果我得花兩三小時替他們重整財務。 如她。沒有錢財概念,不清楚把收入花在哪裡,還以為每月應能儲蓄五千元。我說那一年應可存六萬,但看她已工作了好幾年,銀行只有二三萬元積儲。跟她逐項開支細數,結果發現真的月月清。 她有一個夢想,希望能裝修已殘舊的房子,讓媽媽住得舒服一點。她說最少應要二、三十萬。基本翻新也要二、三十萬?我幫她逐項工程算了一下,其實十多萬應足夠,再發現原來以目前家人的條件,根本是三個月內可動工的,不用等她原以為要起碼十多年才儲夠錢圓夢,她卻不清不楚。她終於看清自己的問題:欠具體、沒條理、光靠想象,缺錢事令她焦慮,感到沒出路。 一個人的自我管理和規劃能力,足以主導情緒和命運。 她又多疑,喜歡在網上搜索病症資訊,對號入座,覺得自己應該是這種病,那種病,太過入戲結果真的患了各種身心毛病。多疑和焦慮的源頭原來是她總是等待別人的認同,從沒有認同、讚賞過自己,產生缺失感,覺得不被愛,怕死。我問:「為何不去寵寵自己,一味等待別人給你關注和愛呢?」她才恍然大悟,從不知道可以不用等別人讚許,自己可以吃頓好飯放個假,獎勵自己。 有些病是因為混亂而誘發的,教她寵愛自己,調校生活細項,管好財政後,人生便得以刷新。 素黑

20190626-李濠仲:如何培養閱讀力與扶植出版業,挪威的例子

李濠仲:如何培養閱讀力與扶植出版業,挪威的例子 21:48 26/6/2019 [衛城書摘]摘自《娜拉,如果妳在挪威長大》第八章生日禮物 編按: 近日似乎苦哈哈的出版業成為不少人關心的話題,文化部長才剛以「台灣出版產業的困境與突破」為題報告。然而出版市場的活絡,除了有好的工作者,靠的就是讀者與作者,閱讀力的低落與寫作環境不佳一直是討論已久的問題,我們來看挪威從上世紀的六零年代開始,就如何培養兒童的閱讀力,以及培植本土作家。為何送孩子書為生日禮物,永遠是挪威人的最佳選擇?我們可以看到挪威政府做了三件事: 兒童公共圖書館的大量設置,固定的公共圖書採購,對作家補貼兩萬三千本的版稅。 ******************************* 在挪威,送小朋友「故事書」當生日禮物絕對是上上之選。直到今天,挪威人為小孩子準備的生日賀禮仍多以童書為主,儘管五歲以前他們根本還認不得幾個字。時下不少新式玩具雖然頗具啓發性,但「書」還是普遍受到挪威家長歡迎。 這個國家看來確實是有計劃地營造幼兒的閱讀習慣。例如一九八五年挪威國會便大刀闊斧通過一項影響深遠的圖書館法案,規定挪威境內共四百個市都得設立一間兒童專用公共圖書館,且要求它所提供的服務品質和藏書多樣性,必須比照成人圖書館的規格辦理,並盡可能讓所有小朋友都能輕易取得館藏的兒童讀物。 當年這項法令被視為今天挪威高閱讀率的重要推手,目前挪威便有九三%的成年人有固定閱讀習慣。自此而後,所有兒童文學圖書館皆和各地小學的圖書館連線整合,挪威小朋友於是有機會經由最簡便的管道,獲得豐富多元的童書資源。挪威人會略帶驕傲地告訴你,如今圖書館裡兒童書籍借閱率早已超過五○%,而且平均每位十四歲以下的兒童一年會從圖書館借出十六本書。我相信挪威小孩從小所受的教育,應該不光只有在遊戲中學習,或者純然將他們成長必備的知識技能交給大自然訓練。當地有八成的小學生家長,每週至少會為自己子女讀三本故事書,而少有求助字正腔圓的故事錄音帶代勞。 當時娜拉才十三個月大,書對她來說,或許仍屬於某種形式的「玩具」,她的專注力也尚不足以聽我講述一部完整的故事。但自她滿週歲後,我們收到來自其他挪威家長的禮物,種類最多則非「書」莫屬。當然,這些書的設計也必然得配合這個年紀小孩的需求,例如加上毛茸茸的小狗或小貓插畫,或可一邊翻閱、一邊動手撥弄具有遊戲...

20190625-方俊傑:【西遊記】看了十年《復仇者》教曉我們的事

方俊傑:【西遊記】看了十年《復仇者》教曉我們的事 2019年06月25日 《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劇照 【西遊記】 據說,很多家長在子女未出世,已經找好名校排定隊。我沒有。給你年年考第一,得九十分也哭泣,又如何?如果心腸惡毒自私自利,好打得,只會遺害人間遺臭萬年。名校就沒有了,女兒未出世,我只預備了一整套金庸小說,到她看得懂,隨她喜歡,做郭靖做喬峰做令狐沖,沒所謂。如果,好學唔學,死要做裘千丈做慕容復做岳不群,也只可嘆一句家門不幸。 「你覺得個女肯看齊十四套?」不夠耐性閱讀文字?我又預備了一套《男兒當入樽》。做個好人的基本需要,大概都在裏面找到了。不要小看軟文化,成長階段,對甚麼角色最代入,影響你往後的人生觀,比家長或老師的金石良言更甚。看看我們新一代的質素,我覺得真要向《復仇者聯盟》(The Avengers)系列,說一聲多謝。 鐵甲奇俠和理非 美國隊長勇武 要影響一代人,先決條件,要夠紅。近十年,娛樂碎片化,阿媽在客廳看《白色強人》,子女在房用手機看YouTube。別說跨代的分異,即使同一代,有大量人瘋狂沉迷《權力遊戲》(Games of Throne),也有大量人一秒未看過。只有鐵甲奇俠與美國隊長,似以前的楊過小龍女,似以前的櫻木花道流川楓,在年輕人世界,是共通語言。看看Marvel電影宇宙教曉我們甚麼:在《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鐵甲奇俠選擇和理非,美國隊長選擇勇武,雙方決裂,大打出手。去到《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Avengers: Endgame),面對滅世級的強敵,不是繼續仇視各有各打,是放下私人恩怨,互相補位。鐵甲奇俠與美國隊長教曉我們和而不同,團結同行的重要性。 很多人,不是熱血領袖材料,像雷神,遇到挫折,會被無力感籠罩,一沉不振。食玩瞓確係好爽,但連癡肥雷神也無法忍受長年累月苟且偷生,有需要時,還是站出來。不是個個似雷神皇族出生,天生與別不同。有人似蟻俠,坐過監;也有人似變形俠醫,書蟲一個;在自己擅長的範疇做到最好囉。沒有蟻俠的經驗,沒有人想過利用量子科技改變現況;沒有變形俠醫的學識,沒有人能夠將一個念頭化成真實。就算似黑寡婦似鷹眼,平凡人,肯行出來,也有功用。更不用說連平時留在家湊女的真正慈母小辣椒,也被感召上戰場。...

20190625-黎恩灝:橡膠子彈與Hallelujah的鬥爭

黎恩灝:橡膠子彈與Hallelujah的鬥爭 2019年6月25日 林鄭月娥在修例一役開罪超過200萬市民和建制派之餘,變相為台灣蔡英文連任助攻,為即將赴會G20(20國集團)峰會、與「美帝」續商經貿談判的國家主席習近平添煩添亂,其「貢獻」為歷任特首所未見。能夠維持其管治力量的,除了中央祝福和操盤,只剩下手握殺人武器的執法部門。 警察粗暴清場  折射4個制度問題 警方在6月12日以武力攻擊、驅散群眾,和特首一起抹黑集會為「暴動」,激起民憤,成為200萬人上街的導火線之一。顯而易見,警方在6.12集會的表現並非源於個別警員的個人品行和專業操守,而是制度因素促成。筆者認為警方武力鎮壓示威,相比雨傘運動和旺角衝突,其實變本加厲。警察在清場時反映的粗暴和傲氣,至少折射4個制度問題: (1)警察本來就是唯一能合法使用殺人武器的公權力。警察用橡膠子彈、布袋彈、催淚彈、胡椒彈和警棍對付示威者,不止是有無權用的問題,而是應否使用的問題。在6.12集會,警方使用上述武器,絕對是過度和不合乎比例。驅散大量群眾的集會,根本毋須使用針對個別目標的槍械。一發橡膠子彈可以嚇怕民眾,換來的代價足以是傷亡。使用什麼武器並非前線警員作主,自然是獲授權的指揮官和高層決定。 (2)警員如何用武器執法、如何行動、配戴什麼裝備等,由警察部門訓練和設計,警務處有責任去確保前線警員行動而非縱容濫暴。6月12日警員在無示警之下,向已獲不反對通知書的民陣集會施放催淚彈,險釀人踩人慘劇。而且,有警員將上彈的槍枝指向示威者頭部。警員配備的橡膠子彈和布袋彈,為免傷亡,即使要開槍也只應向下半身發射。警方現場指揮決定,以及警員向市民頭部開槍,是意氣用事抑或習非成是,甚至是一早就預備好要生事?目前實在無人知曉。 更可怕的是,特別戰術小隊(速龍小隊)在6.12當日制服並無佩上警員編號;但在3年前旺角衝突和今年6月9日遊行後的衝突,速龍小隊均穿上有警員編號的裝束。故此,警方是刻意改變速龍小隊裝備、刻意除去裝束上的警員編號。警員執法時倘有濫權行為,市民有權追究,就要知道警員身分;警員身分被掩蓋,等於縱容執法人員可隨意行使權力而毋須問責。市民無法知道警員身分,又何以分辨眼前戴上頭盔、手揮短棍的黑衣人,是除暴安良的警察,還是假裝執法的暴徒? (3)警察執法期間的言行,反映了警方對示威者非常敵視的...

20180628-BBC:假如人工智能(AI)有靈魂:這意味著什麼

BBC:假如人工智能(AI)有靈魂:這意味著什麼 布蘭登·安布羅西諾Brandon Ambrosino 2018年 6月 28日 Siri(蘋果公司推出的智能語音助手,用女聲發音),你相信上帝嗎? "人類有宗教信仰。我只有硅。" Siri,你相信上帝嗎? "我迴避神學的探討。" Siri,我還是要問,你相信上帝嗎? "有關精神層面的問題我會建議你去問某個更有資格的評論者。理想選擇是一個人。" 她——真可以視Siri為女性的她嗎?——有一個觀點:和人類相比,人工智能,如Siri等不太適合回答有關宗教和精神層面的問題。存在主義的焦慮,倫理道德的探討,以及神學的思考,這些都是智人這個物種獨有專屬的東西。 或者這只是我們的想當然而已。 一些未來學學者和技術專家預言 了一個並不遙遠的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將變得和人類幾無差別,成為真正的智能。他們聲稱,到那時,人工智能很可能按照我們人類的方式,從情感、智力和精神層面,來體驗這個世界。 當那一天到來時,我會問她一個新的問題。"Siri,你有靈魂嗎?" 在關於現代計算機的早期討論中,曾考慮過人工智能的宗教身份問題。圖靈(Alan Turing, 英國數學家,被稱為"計算機科學之父"和"人工智能之父")在其1950年的論文《計算機與智能》(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中,提到了針對被他稱之為"思考機器"(thinking machines)的許多質疑。第一項異議是神學上的: 思考是人類不朽的靈魂的一項功能。上帝把不朽的靈魂賜給了每一個男人和女人,但沒有給任何動物或是機器。因此沒有動物或機器可以思考。 圖靈坦白說,他對這一質疑的"任何一部分都無法接受",但是由於這種宗教的想像曾經並且仍然在普羅大眾的心裏有著重大的地位,而且又涉及到他的看法,他認為還是有必要回答這一異議。他說,這一質疑"意味著萬能的上帝實際能力也是很有限的……難道我們不是該相信,如果上帝認為合適,他有自由把靈魂賜予一頭大象嗎?" 圖靈想知道,如果一個萬能的神可以給大象靈魂,那為什麼不能給...

20190621-彭秀慧:值得咩

彭秀慧:值得咩 20190621 那天在餐廳,聽到坐在隔籬桌的小孩一直在扭計要媽媽買一件玩具給他。結果,媽媽開出一個條件:「好,如果你連續一個星期不看電視,我就買給你。」小孩果然立刻乖乖點頭,一副準備好為那盒積木甘願犧牲的表情。或者,小孩從這一天就明白,有時候想得到一些東西,你必須付出一些什麼,這叫做代價。不看電視幾天去換取一份禮物,他覺得值得。我想起了當年我有個中學同學連續幾個月吃麵包或從家中帶飯作為午餐,不出街不玩樂,省下所有零用錢,為的是買齊張學友演唱會所有場次門券。即使最後她真的拿着一疊學友門票,一臉興奮和自傲,我們依然七嘴八舌:「俾我就唔會囉。」「張學友咋喎,又唔係劉德華……」「黎明就話啫……」 年少時只懂每個人的偶像也不同,人大了,才明白每個人人生覺得重要,渴望所追求的也不一樣。有人可以為了一個名牌手袋節衣縮食,有人為了置業而死慳死抵……當然,不是每一種代價也和金錢有關的。你也許試過為了準備情人節禮物而幾晚不眠不休,為了應付下個月的船河派對,平日不做運動也決定每天做二百下仰臥起坐……還有些夢想的代價,可能再大些。我有一個朋友,為了嘗試和在交友網站認識的男生相處,甘願辭去公司高層要職,放低香港一切,一個人飛去異地生活,追逐一段自己覺得也許可以「持續發展」的愛情。另外一個朋友,為了實踐自己當一個歌劇演員的夢,決意到意大利唸書,放棄了一段本來相當穩定而幾乎結婚的關係,只因為對方不贊同她的選擇。 願意為追求自己所想而付出代價的例子多不勝數,代價愈大,旁人愈會質疑:「值得咩?」「使唔使呀?」卻忘記了人生找到一樣事情令你願意放棄一些,犧牲一些的可貴。不是因為我們籌碼愈來愈多,而是我們夢想愈來愈少,放棄愈來愈難。每個人為了追求自己想得到的東西所願意付出的代價都不一樣,批評他人是否值得,不如反過來佩服對方有追求的勇氣和決心。即使所有的追求未必會開花結果,幸福像我的朋友最後可以每晚欣賞學友演出,或者和外國男生終成眷屬,在彼邦落地生根,但起碼在追求和放棄之間,我們認清了這一刻什麼對自己的人生更重要。 世上最大的笨蛋不是經不起別人的質疑,而是自己對自己的質疑。付出幾多,值不值得,不是別人問你才知道答案的。 彭秀慧

20190615-彭秀慧:愛情歪理王

彭秀慧:愛情歪理王 20190615 最近常常想起我一個好姊妹的前度男友。 想起,因為經典。雖然年代久遠,但我見證着姊妹從暗戀到拍拖到分手,他們好些相處上的小細節,我依然記得清楚。他,是一個很有學識又有看法的人。從來,這一種男人對女生特別吸引,反正姊妹也是因為喜歡聽他說話才會喜歡上他。但當關係開始,姊妹就發現,原來他的強項不單是用很多理論來支持自己的原因和意見,而是把自己的想法變成真理,唯一真理。 他根本是一個「歪理王」。 要和一個歪理王相處其實很痛苦。當兩個人出現不同意見,輕則把你的意見扭向他那一方,重則奚落你的想法讓你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當他的想法沒有為他帶來預期結果,他可以立即改過另一套說法而把之前說過的忘記得一乾二淨;他有自己要堅持的東西,但所堅持的又未必放在所有人身上;當他有錯的時候,他可以為自己找到一百個理由為自己的行為作出解釋;總之,他永遠是對的。你說他無理取鬧?不對啊,他沒有鬧,他總是以冷靜和看似客觀的態度和你分析事情,甚至企圖改變你的價值觀。姊妹不是一個談判專家,一段關係也不是辯論比賽,有時聽到他的歪理,姊妹不懂反應,只能自己氣上心頭,卻無法改變狀況。「激到喊」的時候,就是約會我的時候。我知道姊妹很愛他,但我還是提醒她,愛情還愛情,要記住自己能辨別是非黑白的能力,保持自己覺得是對的東西,不能被他蒙蔽,不要被他改變。姊妹每次聽到我的話,當然感覺不爽,覺得我在離間他們──但明明是她找我傾訴啊──不過他倆之間問題一直重複出現。 有一年,姊妹因事要到外地工作一段時間,雖然愛得纏綿,但也認為兩個人間中有自己的空間未嘗不好。姊妹一個人在外地,當時通訊方法昂貴又沒有現在方便,每天在家能夠上網的時間只有珍貴的三十分鐘;因為兩地有時差,於是他提議一星期通一次電話,每天特定時間在網上聊天問候,就在他放工後,她每天早上出門前的十五分鐘空檔。相安無事,網上繼續情話綿綿,然後一直到姊妹回來,她發現,他另結新歡了。 傷心又崩潰,姊妹當然想知道真相,想知道為什麼。他告訴她:「每天要和你保持聯絡,令我覺得你根本沒有離開過,天天都在我身邊,我們不是說可以有私人空間嗎?我好大壓力啊!我不想我討厭你,所以……」原來他出軌是女方自己一手造成── 轉移焦點,略過問題所在,漠視別人感受,把錯誤放在別人身上,表揚自己苦心和偉大,也是歪理王的強項。 幸好,因為這次事件...

20190624-方俊傑:《上流寄生族》:悲劇是來自上流的傲慢

方俊傑:《上流寄生族》:悲劇是來自上流的傲慢 22:33 24/6/2019 你以為日本很先進很富裕,是枝裕和去年拍出《小偷家族》,講窮人有幾窮,贏了康城影展金棕櫚。你以為南韓很先進很富裕,奉俊昊今年拍出《上流寄生族》,講窮人有幾窮,贏了康城影展金棕櫚。你以為中國很先進很富裕,他最自豪拍出《流浪地球》。 《上流寄生族》的獎項,含金量極重,同場對手包括英國大師Ken Loach,包括西班牙大師Pedro Almodovar,包括美國大師Terrence Malick,還有被視為Quentin Tarantino傾盡全力之作《從前,有個荷里活》(Once Upon a Time...in Hollywood)。相對上,現年不足五十的奉俊昊,無論真實年紀,還是導演年資,也算後生仔。 何況,《上流寄生族》是為亞洲蟬聯。何況,《上流寄生族》很不康城。數數前十年金棕櫚得主,歐洲佔七,美國有2011年的《生命樹》(The Tree of Life),亞洲有2010年泰國片《波米叔叔的前世今生》和去年《小偷家族》,絕大部份都是節奏較慢的典型文藝片,稍為「另類」的,已經要數到2016年的《我,不低頭》(I, Daniel Blake)。這也是康城風格,似1994年選《危險人物》(Pulp Fiction)或者2004年《華氏911》(Fahrenheit 9/11)破格,是很少有。 所以,由《上流寄生族》代表南韓電影開齋,很值得鼓舞。《上流寄生族》沒有為了討好歐美而改變作風,仍然充滿南韓商業片特色,娛樂性十足。電影前半部,住在半地下室的一家四口,逐個逐個混入上流家庭打工,似笑片,即使笑中有淚。到富人大宅的地下室秘密被揭開,筆鋒一轉,氣氛變得越來越繃緊。就算全程不用腦思考,也是一齣沒有悶場的電影。奉俊昊沒有為了得到更大認同而模仿其他人,他仍然是拍攝《殺人回憶》、《骨肉同謀》的奉俊昊。 不劇透。表面上,《上流寄生族》借一間大屋,比喻南韓社會。南韓似乎不如香港仇富,又或者,南韓有錢人似乎不如香港有錢人乞人憎。屋主有錢,但態度良好,出手闊綽,講道理;屋主的太太甚至有點天真有點無知,對僱員毫無架子。當你看一看住在香港公屋的基層,如何對待來自菲律賓或印尼的女傭,你會看得出很大的分別。對於僱員,僱主夫婦只重視一點:下流階層不可越界,不可越過上流與下流之間的界線 。高人一等的...

20130624-葉寶琳:我係公民,我係社工-唔註冊社工的自白

葉寶琳:我係公民,我係社工-唔註冊社工的自白 2013年6月24日 我不說,相信不會有人發現其實我是讀社工出身的。 我當初由選擇讀理科至選讀社工,其實都沒有期望自己畢業後的工作就是社工,我沒有如其他同學般有豐富義工經驗,更沒有如他們滿心期盼自己當社工就是去「幫人」,我只希望認識基層生活,抗議社會不公。 在課程中,我對輔導工作沒有很大的抗拒,只是課程也沒有滿足到我的期望,批判的社會分析只佔了很少部份。當時SQS(「服務質素標準」,Service Quality Standards)推行不久,社福界又再執行一筆過撥款前夕,社工減人工、合約制、大幅增加工作量,令社工界人心惶惶。在這個氛圍下,我意識到社福制度已不能如我期望般可以推動社會改革。我也放開懷抱,嘗試做不同的工作。 畢業十年,真真正正只做過三個月註冊社工,其他的日子,我當過記者、議員助理、社福機構的慈惠項目和社運團體,也再讀過教育和文化研究,社工課程所學到的知識對我而言彷彿已成告別式,這些年來,我都是透過參與社會運動來達成我心目中的理想。 當我以為放下了她,她卻會不知不覺之中找上門。 前幾年,我因工作關係接觸一個我在學院實習時曾接觸過的基層政策聯盟,這聯盟原是由多個社福機構的街坊小組所組成,走過多年,社福機構已因不同原因(如資源,服務優次及介入方式等)而退居次席,而聯盟的同事們都是為了推動基層政策倡議,而接受較低人工,在這個非政府資助的機構工作。2009年我參與了保衛菜園村運動,當時我們見到社工的縱影,是在港鐵資助某社福機構而成的社工隊,他們的工作說是協助有需要的村民,申請上樓也好或經濟有困難的申請綜援,在大部份村民選擇爭取不遷不拆的訴求下,社工們和村民表現出莫大的張力;反過來,我們一群對社區組織方法感到陌生的支援者,對社區組織,只能邊行邊試,摸著石頭過河。 這兩餉經驗,讓我親歷社福界的轉變,令我心裡不禁想,社工在那裡? 這個時候,我想到我在學院所學到的社工信念和組織知識。我明白到香港社福界制度的轉變,不應讓我們摒棄社會工作的知識、價值和理想,這些知識和經驗是非常重要的。社工除了是機構的員工外,更是一個有獨立價值和道德承載的志業。因此我相信,解除制度給社工的羈絆,讓社工重新掌握自己的信念和理想,連結推進社會改革的力量,才是我們應當要走的路。 而我在參與社會運動的同時,近年...

20190623-綠色生活:全民記錄,香港瀕危珊瑚魚

綠色生活:全民記錄,香港瀕危珊瑚魚 2019年6月23日星期日  (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Just keep swimming!」動畫《海底奇兵》的藍吊魚Dory經常說着這口頭禪,以鼓勵小丑魚同伴Nemo提起精神,一起暢遊七彩大堡礁。雖然香港沒有大片珊瑚礁,但珊瑚魚種類卻不少。一班熱愛潛水的香港人過去5年做的珊瑚魚普查,發現香港有近400種珊瑚魚,佔全球6300種珊瑚魚的6%! 可惜的是,不少珊瑚魚曾常見於香港水域,但因過度捕撈等原因,現幾近絕迹,包括蘇眉、香港紅斑等。發起調查的海洋保育組織Bloom Association海洋生物研究員佘國豪(Stan)稱:「很多人問香港珊瑚魚多了還是少了?我答不到,因為根本沒有紀錄。」因此,組織將於26日(周三)推出網上珊瑚魚民間資料庫,以後有數據可比較。他們亦歡迎市民自行上載珊瑚魚資料,一起推動海洋保育。 1. 十大常見珊瑚魚 小丑魚上榜 根據漁農自然護理署定義,珊瑚魚是指那些一生或部分時間生活在礁岩一帶的魚類,在香港水域,珊瑚群體生長在沿岸的礁岩地區,並以東面水域的珊瑚群落特別茂盛,提供食物和棲所給各種珊瑚魚。漁護署指出,香港珊瑚魚的品種較夏威夷多,並與海南島相近。「最簡單的辨識方法是,餐廳最貴的魚就是珊瑚魚,例如石斑、蘇眉、龍躉就住在珊瑚區。」 組織2004年起發起「114°E香港珊瑚魚調查」,聯同逾100名潛水員、前漁民、攝影師等義工到香港東面水域潛水考察,累計在海底花了逾17萬分鐘(約2942小時),記錄珊瑚魚蹤影和生態。統計出本地十大常見珊瑚魚名單,首名是俗稱黃尾石剎(學名斑刻新雀鯛),遇見機率達八成,而港人熟知的泥鯭和小丑魚亦榜上有名。 「香港有趣之處是由於海水能見度低,但珊瑚偏偏要靠陽光,因此很淺水亦能看見珊瑚,甚至有些會外露,浮潛基本上已可見到珊瑚魚,不像菲律賓深至30米才看見。」他續指出,香港有冬天和夏天,而且水域分為東西兩面,東面海水較清有珊瑚;西面是鹹淡水交界,加上香港有200個島,令香港的珊瑚魚物種極多元化。 2. 龍躉蘇眉愈來愈少 Stan修畢香港大學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學碩士課程,他憶述讀書時總會聽到香港常見海魚品種,「我會潛水做研究,既然這些是香港常見海魚品種,但我又不常見到。究竟是我潛水潛得少?還是找不到牠們呢」?他翻查文獻,驚覺本地甚少海...

20190623-未來城市:無大台動員社運能走下去?

未來城市:無大台動員社運能走下去? 2019年6月23日  (曾憲宗攝) 【明報專訊】六月九日,百萬香港市民走上街頭。遊行過後,政府發言人於23時07分迅速發出公告回應,「《條例草案》將於六月十二日在立法會恢復二讀辯論。完。」惹惱不少人,當晚社交平台上開始湧現各式「一人活動」,呼籲六‧一二到添馬公園野餐、繪畫日出等。與此同時,不同平台開始商討策略,一場民間自發的運動將接續爆發。六‧一二現場,到場的人以身上的黑衣白衣為記,經歷了漫長等待,卻未必知道在等什麼,因為不如昔日的運動有大台發送消息、發出指令。衝突過後,警察暴力對待示威者,引發六‧一六二百萬人大遊行,林鄭和官員在記招上一次次迴避訴求,網上論壇有了訂死線的聲音,發出「聯合群組聲明」,政府於六月二十日死線過後依然沉默,市民隨之發起不合作運動。這場沒有大台的社會運動為何有這樣強的動員力?正處於怎樣的瓶頸,又能怎樣走下去? 議題生死攸關  「大台,我認為香港一路都無,以前的大台都只是illusion。」嶺南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袁瑋熙認為香港政治示威行動的參與者從來不為大台聚合,即使有過所謂大台,性質上亦不如馬丁路德金在民權運動中充當指導的領袖角色。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鄭煒則認為,過往運動即使如許多學者描述由公民社會自我動員去防守,都始終能識別一些組織或者個人行動上「有些合理性」,可以號召部分民眾,而這次反修例運動沒有「這個人」出現,民陣也不過擔當「book場」角色,負責申請不反對通知書。 這次防守議題比傘運更能吸引公眾注意,鄭煒認為因為「生死攸關」,「比起一地兩檢、國歌法,大家知道每個人都有可能受害」,故此民眾強烈反應與○三年有點相似,「都比較是跨世代、跨階層,甚至跨政治傾向,這次有些『淺藍』都走出來」。袁瑋熙亦認同這次運動防守議題的屬性是沒有組織協調下依然動員者眾的關鍵,「不是要去爭取某些東西,不是要取得某些東西,它是『唔要』一些東西,一定是容易點」。他解釋,當運動目的是要抗拒某些東西,例如這次送中條例,需要做的只是以任何方式給予壓力,「但你要爭取某些東西,是要有策略的,要知道向哪些人爭取,要知道在離間哪些人,要知道正爭取哪些人佔到自己那邊」。因此他提醒不要將沒有大台的運動過度浪漫化,「現在的情况只能做些很簡單的行動,如果要實質策略,沒大台是很難」。 聯署、政權矛...

20190623-石琪:上流寄生族:天國與地獄

石琪:上流寄生族:天國與地獄 2019年06月23日 奉俊昊導演的《上流寄生族》,上月成為首部贏得康城影展最佳影片金棕櫚獎的韓國片,當然揚威國際。更「實際」的收穫,是得獎後在南韓本土公映旺場賣座。這情況跟去年得此大獎的是枝裕和影片《小偷家族》同樣,日本觀眾排隊捧場,票房鼎盛。 事實上,《上流寄生族》與《小偷家族》有顯著共通之處,都拍攝超貧困家庭,為了謀生而偷偷騙騙,本來只是「小兒科」,並非罪大惡極,但終於釀成嚴重案件。原來日本、南韓這麼現代化的國家,也有「悲慘世界」,這是很多崇日崇韓人士難以想像的。其實全世界都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情況,歐美也不例外,有偷有搶有露宿者。現在這部南韓片尤其針對貧富懸殊的社會嚴重分歧問題。 《上流寄生族》(Parasite)的原名是「寄生蟲」,韓文發音gi saeng chung。片中四口之家,住在大城市很低層的「半地牢」,狹窄骯髒發臭,中年爸爸(宋康昊飾演)媽媽(張惠珍)都失業,青年兒子(崔宇植)和女兒(朴素丹)都失學,其實他們不懶不蠢,但搵食艱難,要靠摺紙盒來賺些家用。 一個偶然機會,兒子冒充大學生,當上山頂區花園豪宅千金的補習教師。他成功獲得信任,於是介紹姊姊做小少爺的美術輔導,還古惑出術,使爸爸媽媽到來接任做司機、管家。於是全家有工開有錢賺,而隱瞞家屬身份。 他們為富家服務,做得事,其實是僱傭,不算「寄生蟲」。只不過他們利用富家主人(李善均)忙於資訊科技業務,漂亮太太(曹汝貞)又頭腦簡單,於是有些近似「鵲巢鳩佔」。最不擇手段,是他們設法導致原來的僱傭被開除,同是「下等人」,相煎何太急! 真正戲肉,是故事發展下去越來越奇情驚險,血腥奪命,非常慘情。反映了人性複雜,人心叵測。 最關鍵的衝突,在於社會上貧富差距太大,上流與下層簡直像天國與地獄之別。導演奉俊昊用具體映像,顯示上與下的強烈對比。除了富家窮家住所天差地別之外,最突出是豪雨之夜,一家四口從山頂豪宅逃出,從斜街窄巷一層一層向下走,回到水淹成災的貧民區家中,真的像從天上墮入深淵。 而且,富家豪宅有秘密地道和地下室,連主人也不知道。內有隱世神秘客,成為劇情由寫實諷刺變得凶險狂暴的重大轉捩點。而且在血案發生,家散人亡,豪宅易主後,這地下室仍有很戲劇性的下文。 奉俊昊拍過《韓流怪嚇》和國際卡士的《雪國列車》(香港中文片名:末日列車),這兩...

20140623-練乙錚:六十萬人演鬧劇.無辜孔子.點金成糞的本事

練乙錚:六十萬人演鬧劇.無辜孔子.點金成糞的本事 2014年6月23日 《信報》氣短集:六十萬人算什麼?再多也不過╱是演一場非法鬧劇,絕對無效。╱你會錯意了;當年講得好聽的,是╱開始和你交朋友時說的客氣話。╱你公投,你就是不尊重民意。 是什麼一個「國家」,愛上了就會說這種詩一樣的話兒? 一、台海飛彈事件的香港網上版 中共對外使用武力,最後一次是1988年對越南發動的南沙海戰。之後大動干戈,都是對付自己的國民。如此施暴,迄今一共進行了三次。 第一次,就是八九六四天安門大屠殺;出動的是坦克。 第二次,發生於1996年3月、台灣史上第一次全民直選總統的前夕;事件一般稱作「96年台海飛彈危機」。中共最初動用的,是當時大陸武器庫裏最先進的短程彈道導彈,一共發射了最少十枚,落點是台灣北部的基隆及南部的高雄外海,對整個台灣島形成上下夾攻態勢;到了後來,還悉數出動了她所有的潛艇部隊【註 1】。 第三次,就是上周對香港爭取民主選舉的全民電子投票網站的攻擊。這次行動,用的不是飛機大炮等兇器,而是網路上的癱瘓性數碼炸彈。配合幕後網軍每秒400GB的世界級襲擊,還有京港兩地政府官員及其支持者的台前語言攻勢(也許有人說,到現在還沒有確切證據證明攻擊是解放軍網絡部隊發動的,不過,互聯網專家已經眾口一詞指出,從攻擊的流量和持續時間看,都不可能是個別黑客能夠發動的,只可能是國家行為)。 中共這三次對自己的國民施暴,第一次針對大陸內部,第二次對付台灣,第三次打擊香港;對象都不同,目的卻是一個,就是要撲滅、阻擋人民當中出現的民主運動或民主實踐。按這點觀察,大家當更清楚中共政權的本質。 然而,力量龐大的政權暴行,有效嗎?八九六四屠城過了四分一個世紀,民間的無聲反抗始終是對中共政權的一個揮之不去的龐大心理威脅;而在邊緣上這個「馬照跑、舞照跳」的香港,政權估計不到的是,二十五年來,悼念六四死難者、抗議屠城者的人數,不是逐年減少而是波浪式地不斷增加。同樣,1996年打進台海的飛彈,不但沒有把台灣人的民主實踐壓下去,反而讓李登輝當選,振奮了台灣獨立意識,「兩國論」得以傳播,更由此催生出後來一系列的民主運動和民主組織,包括今年的「太陽花學運」、「島國天光」。 對自己的人民打壓,的確威風一時,反作用卻是長期的;多方面的反效果更不是打壓者當時可意想到的。第一次、第二次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