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24的文章

20241128-曾國平:以專家之名的信譽貶值

曾國平:以專家之名的信譽貶值 2024年11月28日 信報 香港人類學者麥高登(Gordon Mathews),在社交網絡分享他在學術界的一點經歷。話說他參與了一個人類學的大型學術會議,在會議中發佈了一篇文章,文章的要點是人類學者除非是相關的專家,否則都不應討論全球政治議題。人類學者作為公民,當然有權甚至有義務去發聲(例如他就以種族清洗形容加沙的情況),但人類學者除非曾在加沙或附近國家做過長期的田野考察,否則知道的不會比其他人多。作為公民發聲沒有問題。以人類學者之名發表意見,就是一種專家的傲慢。 學術界外的人看完以上一段,也許覺得很合理,但學術界內的人都知道,這種觀點必定會觸怒部分同行。至於是小部分還是大部分,那就視乎個別學科了。以人類學來說,麥高登相信得罪了不少與會者。 【諾貝爾經濟學者傾力支持】 以專家之名發表專業以外的政見,經濟學者也是慣犯。在美國選舉前幾星期,就有23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聯署,指賀錦麗的經濟政策遠比特朗普的優勝。兩頁紙的信中有以下幾句:「我們相信總體而言,賀錦麗的經濟議程將改善我們國家的健康、投資、永續性、堅韌性、就業機會和公平,遠勝特朗普適得其反的經濟議程」,「特朗普的政策,包括對盟友國家的商品徵收高關稅,以及對企業和個人的累退式減稅,將導致價格升高、赤字增加和不均惡化。經濟成功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包括法治以及經濟和政治確定性,而特朗普將會威脅這一切。」 這些經濟學重量級人物,是否都是對加沙沒有專門知識的人類學者?首先,名單之中的諾獎得主,不是都是從事理論研究的,甚少接觸實際政策,而其中有做實證研究的,研究的範疇也大多與政綱提到的議題無關。更重要的,是聯署只有兩頁紙,完全沒有任何理論或數據分析,連一點粗略估計也沒有,從頭到尾只有一個「信」字。總統選舉政綱中的經濟政策,一般都甚為空泛,就算是有確切的計劃,政治上也未必能夠實行,所以在選舉前評論經濟政策,也難免流於空泛,難作清楚判斷。神奇的,是諾獎得主們在信中也承認對雙方的政策所知不多,但憑著其對特朗普其人過去言行的認識,已足夠得出這些措詞斬釘截鐵、像數學證明那樣肯定的結論。 【當專家成為政治啦啦隊】 如此星光熠熠,這份聯署當然受到主流傳媒注視,在民主黨支持者中,聯署更是一支強心針:連廿多個諾獎得主也支持賀錦麗,真理不就是我們這一邊嗎?只是不出一兩日,聯署就被其他選舉消息掩蓋了。除了給民主黨支持者短...

20241127-梁家權:百般滋味在紅棉

梁家權:百般滋味在紅棉 2024年11月27日 信報「食家廣場」專欄 穿着黑色廚師服的陳淑莊捧着一杯冰凍啤酒從廚房出來,跟我們這班專程從香港來吃餐飯的老朋友寒喧,雖然包住頭巾,但額角仍有汗跡,左前臂的皮膚明顯有一片紅,當中還有一顆豆般大的水泡,原來剛被蒸爐所灼──身陷熱廚房,總要人留下一點烙印! 從前在香港只會外出吃飯或叫外賣,甚至只買個飯糰填肚,從不揸鑊鏟的小妮子,移居台灣3年,潛修苦學廚藝,在台北恬靜小區的私房菜「紅棉」一個星期前終於開張了。坦白說,此行為聚舊多過嚐美食,沒期望要在一個初出茅蘆的廚子手中吃到驚天美味!副主廚烈哥和侍應May很面熟,後來才知一個是傳媒行家,來台後由揸筆轉為揸鑊鏟,一個是前議員助理,現在負責招呼客人──全店沒有一人有飲食業的經驗,膽子可真大! 菜單早就擺在檯上,但飯前根本沒在意吃什麼,因為從訂位開始就不是為了吃,直至酒過半旬,才認真拿起菜單看一遍:前菜是桂花九層塔小番茄、花椒小卷、甜醋豬豬凍、炸三臭、沙嗲牛菠蘿包、骰仔芋頭糕;主菜包括第一刀叉燒、魚蓉雪燕冬瓜羹、陳皮鹹肉蒸魚、煙熏乳鴿、鮑魚鵝掌、金湯腩、豆豉鯪魚炒山蘇;單尾是櫻花蝦蟹肉糯米飯;甜品是香煎薑汁黑糖年糕、凍港式紅豆沙──認真看菜單,是因為愈吃愈有期待! 以為只今次在復興北路走一遍,但吃過糯米飯之後,大家已約定再走多遍。一頓飯好吃與否,味道只是一剎那,人的因素才最重要。紅棉只做兩檯客,這晚一檯是熱情的台灣人,當中有助她打通關節,使她順利開展飲食小天地的有心人;一檯就是我們從香港來的,看着陳淑莊從政壇冒起──但誰想到整晚沒半句提及不堪回首的政事,只是見面時一下深情擁抱,一切盡在不言中! 以菜論菜,由衷的歎服。有些飯局,可一不必可再,但陳淑莊的第一砲爆發得實在令人刮目,實在要向她說一聲「對不起」,事關踏入紅棉乃至舉箸之前,仍沒計較過味道,吃過才發覺每一道菜的味道都很細膩。其實,豈只餸菜的美味,人世間的情味令一桌筵席更加豐盛──在涼風中走出復興北路,百般滋味,想起她記掛的那47人時說:「我一定等佢哋,煮餐好嘢俾佢哋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