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7的文章

20170125-Duncan Lau:英文作為一種語文

Duncan Lau:英文作為一種語文 2017年1月25日 文章短網址:http://wp.me/p8iPwg-8sy 香港是國際都會,又說是世界城市Asia World City,英文是法定語言的一種(不肯定是否仍是,現在的行政立法兩局有些成員的英文程度是相當低劣),但近年,很多報告均指出,香港人的英文水平已大不如前,那已是不爭的事實。 但每當有人在公眾場合以英文發言而岀錯時,一定遭群起而攻之,有岀於好心去改正他或她,也順便教育大家;但更多時候只是乘機恥笑,侮辱,批評一番,娛人娛己,特別是今天社交媒體網上傳播的威力,在這鬱悶的年代,有點成為大眾有益身心的活動了。 就如近日有高官的英語發言,大家目瞪口呆之餘,也必會笑得人仰馬翻,亦應感到身心舒暢,歡天喜地準備過新年。 譏笑别人,其實不是很君子的行為,尤其不是母語的語言。如果是對小朋友,更會打擊自信心,語言這門子事,就是要不怕錯,不怕醜,多聽多講多綀習,終會日子有功。 我初到加拿大時,與一個當地「鬼仔」一同租住一個單位。第一次岀外購物,因為他有車,而且這邊的人多是一星期買一次餸,所以盡量多買一些。我們堆滿一購物車的貨物,他再問我還有甚麼要買,我突然想起要個椰菜,便跟他說:I need some garbage 。他有點狐疑,但沒有笑,知道我一定是説錯了,但仍盡力了解我想要甚麼。到我在蔬果類那邊拿了個椰菜回來,才恍然大悟笑笑口說:Oh, cabbage!,我還裝作若無其事。而日後,他從沒有再提起這瘀事。 有時大家傾計,對我來說,未必能準確掌握一些文法,但只是閒談,大家明白便不太斤斤計較了。有一次和一個朋友談起另一個我們都認識的朋友,我突然説了句:He was a nice guy,朋友馬上回應:He stills is。我也馬上意會,我用了過去式,是表示他以前好好人(現在不是),甚至更差的是表示他已離世。所以朋友立即更正,但沒有笑我用錯 grammar ,更不會像華人般,高呼「大吉利是」,怪我咀咒別人。 另一次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是那次到朋友家過聖誕節。他的家人不多,只有父親,他姐和姐夫,還有一個未夠一歳的兒子。飯後,大家圍在火爐旁閒話家常,突然他姐走開了,很久未回來。我不肯定我的表情是否很疑惑,他姐夫突然對我說明,她回到房間餵奶,再加一句:你不是要看看吧,是嗎?You don’t wa...

20170123-蔡阿修:今年是「雞」年?還是改稱「恐龍」年吧!

蔡阿修:今年是「雞」年?還是改稱「恐龍」年吧! 8:01 23/1/2017 或許不少人都聽過鳥類就是恐龍的說法,但似乎絕大多數人都還是半信半疑的,不清楚這樣的說詞從何而來,懷疑是不是以訛傳訛罷了,或是不清楚到底證據在哪,所以聽到有人說鳥類其實就是恐龍的時候,大概也只是跟著笑了一下,似乎並沒有將這件事情當真,或是放在心上。 不過,這其實就是古生物學的魅力了! 古生物學不是只有聽起來遠在天邊,不著邊際的研究,古生物其實是很貼近我們的日常生活,帶著我們一步一步地探索及了解我們現存的世界是從何而來。 雞,也是鳥類的一種,大概不會有太大的爭議。但是,說所有的鳥類(當然包含了雞、鴨和鵝等大家常吃的種類)都是「恐龍」真的是真的嗎? 我們用三種大概所有人都不陌生的生物來做個比較:雞,三角龍,和暴龍。 (Source: by Jamain, RJPalmerArt, Nobu Tamura, via Wikipedia) 三角龍和暴龍是幾乎家喻戶曉的恐龍,從小朋友愛看的卡通或是各式各樣的電視、電影、或報章雜誌等幾乎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而雖然三角龍和暴龍身處在恐龍大家族裡的不同分支,以現在我們對於「恐龍」的理解,他們都算是恐龍的一份子,也沒有什麼爭議就是了。 可是,如果我們現在將「雞」(或是任何一種鳥類)放進來和三角龍及暴龍一起比較的話,大家覺得誰和誰的關係比較親近呢?只有三個物種,可能性也只有三個,我們可以輕鬆地列出來: 1:三角龍和暴龍?!這兩個都是恐龍啊! 2:三角龍和雞? 3:暴龍和雞? 不訝異的,三個選項都有人會選(或許選一的人佔了大多數?)。 但從全世界截至目前為止對於「恐龍」投入了的大筆、大筆的研究經費,及其研究的成果來看,我們清楚的知道選項三才是真正地反映出生命的演化歷史:也就是雞和暴龍算是更親近的一家人,而三角龍在這個比較中,其實是外人! 也因此,如果雞和暴龍是一家人,而恐龍家族中的一員:三角龍,被排除在雞和暴龍的小圈圈之外,那「雞」不也理所當然的是恐龍的一員嗎!(就好像我們人類在一個較大的分類群中,也可以被稱為「靈長類」一樣。) 某種程度上,人們總是會被使用的名詞影響到對事物的看法,如果已經對於雞年或是吃雞肉感到名稱上的倦怠感,何不隨著從古生物學的發現,讓我們一起點一份鹹酥恐龍,來度過今年的「恐龍年」!...

20170125-岑敖暉:是爭取機會休養生息,還是中共統戰成功?

岑敖暉:是爭取機會休養生息,還是中共統戰成功? 2017年1月25日 評台文章短網址:http://wp.me/p8iPwg-8t5 一、在這篇文章,我希望帶出的訊息是:我們必須好好分析和思考曾俊華出選對民主運動和民主派的影響和意義,以及曾俊華和統戰民主派之間的關系。我希望指出的是,中共一直都關心香港民主運動的發展和影響,因此統戰民主派,又或消滅民主運動的力量一直是中共長久以來希望做到但未能完全做到的事情。 二、雨傘後,民間經歷三場選舉、一次騷亂、兩次DQ、無數次內鬥、無數次被梁特強姦,「攰」(無論是心理上或是生理上)是很合理的,重整民主運動的力量固然是重要一環,因此「休養生息論」我都是理解的。 但我們必須要小心想清楚,我們要「休養生息」的同時,會否被「一Q清袋」而不自覺,甚至拍掌叫好。眾說梁特任內,好鬥嗜血,以鬥爭為樂,我不反對;但我們必須注意的是,與民主派的「鬥爭」並不是梁振英的專利,而是中共自1990後便對民主派開展的一條戰線:只要一天民主派堅持爭取真普選、或要求平反六四、結束一黨專政,民主派就一直會是中共鬥爭的對象。鬥爭的手段包括,但絕不限於梁振英式的嗜血鬥爭,同時亦包括「統戰」。自九十年代起,民主黨和民主黨前身一直是中共主要的統戰對象[1]。從1994年,從成立匯點起,到港同盟和匯點共組民主黨,到2010年民主黨中聯辦密室談判,中共的統戰工作一直沒有停止過。 三、「2010前車可鑑」 2010年的政改談判,我們可以理解作民主黨對路徑依賴(path dependence)的信任和想像,認為香港政制一旦開始了改革,就會「循序漸進」,慢慢路徑依賴走到2017/2020雙普選。但當2014年8月31日的人大常委會決議一出,我們即可清楚明白到,這條「路徑」可能從來不存在。反之,誘導民主黨進入密室,接受政改方案,其實就是「統戰」的一環,又或者,是用來分裂香港日益壯大的民主運動的一個重要策略,而在今天,我們可以清楚地看見,現在經常說的民主運動「太分裂」的其中一個源頭,就是以民主黨走入中聯辦的一刻作為一個重要的起點。中共在2010年成功通過政改方案的一個最重大的成功,沒有之一,就是成功令民主運動陷入無了期的分裂、內鬥,而當時負責拍板通過政改方案的負責人,就是今天的習近平主席。 四、「中共一直在進行統戰工作」 想當然,統戰工作又豈會隨著八三一和...

20170124-BBC:獨家專訪呂良偉:港府與民眾之間應多溝通

BBC:獨家專訪呂良偉:港府與民眾之間應多溝通 2017年 1月 24日 呂良偉做客倫敦BBC總部大樓(攝影:子川) 雞年春節即將到來,著名香港藝人呂良偉(Ray Lui)趕赴英倫,參與劍橋華人社區春晚,並在倫敦、牛津、劍橋三地舉辦慈善講座,介紹自己的養生訣竅。 呂良偉到訪倫敦BBC總部大樓,接受BBC英倫網專訪,講述此行感受之外,還談到對香港電影以及政治形勢的看法。 出道數十年,以《上海灘》、《跛豪》等影視作品聞名於世的呂良偉近年來多方面發展,同時潛心研究養生,並舉辦一系列講座,分享自己作為「保養帝」的經驗。 呂良偉此次在劍橋華人社區春晚上演唱《上海灘》主題曲,並在劍橋大學、牛津大學以及倫敦帝國理工大學舉行公益講座,與當地華人和學生見面交流。 他在接受子川專訪時說,現在的人往往事業做得大,非常忙碌,沒有時間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我覺得身體才是最重要的,有身體才有家庭有事業有成功,如果沒有身體,這些東西都是假的;所以我想把這個理念告訴所有人,讓大家的身體越來越好。」 著名香港藝人呂良偉做客BBC總部,接受BBC中文網專訪。 身為佛教徒的呂良偉以往做公益主要是在山區援建希望小學,資助偏遠地區人民法律訴訟等等,這次的巡迴講座在三所英國頂尖高校舉行,非常不一樣。 據了解,來聽講座的學生們很開心,非常有興趣了解呂良偉講的內容。在他看來,在英國讀書的學生是非常幸福的,因為「這裏的教育制度非常嚴格,在禮貌,修養,風度等方面有完整的栽培,所以這裏的年輕華人學子們都彬彬有禮,很有涵養那種。」 「看到他們我也很開心,因而決定將來送自己的兒子來英國讀書」,呂良偉笑稱。修習國畫好幾年的他也想來這邊遊學幾個月,攻讀藝術史類的短期課程。 融入其中 呂良偉對英國影視業讚譽有加,非常欣賞《大偵探福爾摩斯》等英劇。好友甄子丹在英國拍攝《星球大戰:俠盜一號》的時候他還曾特地來這邊探班,覺得非常有意思。 除了投資製作,身兼商人和藝人雙重身份的呂良偉,今年4月將在香港紅館出演音樂劇《風雲》,作為「雄霸」出現在觀眾面前。從來沒有演過音樂劇的他來說,將是一個新的突破,因為「新的挑戰能夠讓我學到很多新東西,而學習是一個很愉快的過程」。 呂良偉接受BBC記者子川專訪(攝影:丁棟) 近年來中國大陸電影市場日趨火爆,而同時香港導演「北上」這種現象帶來一些爭議。那麼,...

20160525-黃一恒:台灣相思與香港本土

黃一恒:台灣相思與香港本土 20160525 ■台灣相思移植香港後多種於道路旁和郊外,每年3至5月是開花期。資料圖片 不是近日培養了跑步和行山的習慣,我亦不會那麼留意關於樹木的新聞。早前見到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寫網誌話路政署將有系統地進行「樹木更替優化計劃」,覺得不以為然。但我當時先入為主的印象是,政府最鍾意玩弄文字偽術,甚麼優化呀,乜化物化等字眼,見到都生厭。 早兩天,我由粉嶺蝴蝶山徑出發行大刀屻,行到接近大埔嘉道理農場的終點附近,看到漁農自然護理署告示《郊野公園植林優化計劃》:「目的是引入更多本土樹木品種,藉此提高植林區的生態價值和生物多樣性,並為本地野生動物提供更適合的棲所與食物。一些外地品種樹木、生長過密、老弱及枯死的樹木會被移除,以優化郊野公園植林區。」看到這面告示牌,我才如夢初醒,原來不管城市還是郊外,政府都正在着力更替樹木,而所謂的「優化」,其實是一個樹木本土化的計劃。 台灣相思是最為香港人熟悉的樹種,一來名字好記,二來這幾十年大規模地種植在城市道路旁和郊外,香港人隨處可見。香港的全港性植樹計劃,始於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治時期,日軍欠缺燃料,於是斬盡香港各處山頭的樹木當柴燒。日本戰敗,英國重新接管香港,面對郊野光禿禿一片,急於植樹以保障水塘集水區的水質。至1950年代,香港城市需要興建大量道路,多個人造斜坡因此出現。這時候港英政府又急於在城市植樹,以鞏固斜坡,防止山泥傾瀉。 完成在港歷史任務 由此可見,在同一時期,不管郊外還是市區,都急於種植出大量樹木。可惜本土原生樹木,因為生長速度較慢,難解燃眉之急,因此一眾外來品種便被挑選為先鋒樹而被大量種植。以台灣相思為例,只需3至5年便可以長至4米高,而原生樹種卻要10至20年才能做到。此外,台灣相思粗生粗養,能夠在乾燥和堅硬的土壤中茁壯成長,亦是它獲青睞的原因。 可是有利亦必有弊,數十年來大量種植外來品種樹木的弊端日漸浮現。又以台灣相思為例,它長大得快,但同時又死亡得快,一般只有50至60年壽命。以至早年種植的台灣相思,近年不斷枯萎,很多更有倒塌危險。此外,外來樹木始終不是本土生物的理想棲息地,它們表面上在香港各處生長茂盛,但多為空城,能夠居住樹中的雀鳥、昆蟲十分有限。外來品種樹木佔據香港大片土地面積,不利本土生物的多元化發展。由於外來品種樹木與本土生物並唔夾,於是本土生物亦不會幫助它們...

20170121-梁家傑:促成大和解的能耐

梁家傑:促成大和解的能耐 21:22 21/1/2017 20年來,歷屆特首選舉的套路是小圈子投票產生選委,然後這小圈子在北京操控下提名並投票產生特首,塘水滾塘魚,近親繁殖。志在必得的參選人仰仗中央鼻息,向中央乞票緊要過向選委拉票,因為大部分建制派選委會遵從中央指示投票,令中央欽點的參選人勝出。參選人的親民騷,口中的「選舉面向不只1200名選委,而是全港700多萬市民」,門面工夫而已,頂多是為了拉高民望,無份提名和投票的700萬市民是有自知之明的。 觀察至今,未見林鄭月娥和曾俊華這兩位特首主要參選人突破上述套路,實在令人沮喪。曾俊華比林鄭早一個月辭職,但白白浪費了先機;林鄭本周一在宣布參選特首的記者會上,言辭冠冕堂皇,但老生常談,虛詞多。她說關心700多萬人福祉、她的管治團隊會有新血、合適環境會重啟政改、如果梁振英競選連任她不會出選、她會延續現屆梁振英政府的良好政策、會有更多公眾參與、建立和諧社會、包容、管治上透明度要更高云云,愈強調這些,愈令人想起她離任政務司長前的告別作,處理西九故宮的手法是反其道而行,愈令人覺得她是梁振英2.0。 林鄭漠視程序法規的「膽自大」不下於梁振英,曾俊華在財政司長任內則是守財奴,二人都必須面對自己的「原罪」和反省。而作為特首參選人,當前最需要展示的是氣魄、膽識和眼界,提出一個具視野、高瞻遠矚的論述,讓香港市民看到,他或她透徹了解過去20年香港如何走到今天的困局,特區政府責任何在?中央政府責任何在?而他或她會爭取香港市民信任,有能力修補撕裂的社會,有大和解、同心同德、重建和諧團結的想像、希望和決心。 經常聽聞一個說法,特首參選人若要獲得中央祝福和建制派選委支持,必須遠離民主派選委。實事求是,假如不拋開梁振英種下對民主派的敵我矛盾思維,下屆特首治下的香港休想得見政通人和,中央政府亦休想付託下屆特首在港實施的政策會順利執行。大和解,是對特首參選人的考驗,是下屆特首為自己、為香港必須具備的本事。 梁家傑 19/1/2017

20170123-Angel:藝術,多少惡行假借汝之名

Angel:藝術,多少惡行假借汝之名 2017/1/23 — 10:13 《巴黎最後探戈》片段截圖 為了拍電影,人可以去到幾盡?貝托魯奇1972年《巴黎最後探戈》雞姦戲醜聞,重新回到大眾視線之中。爭議原起,是貝托魯奇2013年在法國電影資料館一段問答,在YouTube被回帶,並迅即遭到多位荷里活巨星於社交媒體上責難。一石激起千重浪。片中,他坦言女主角瑪莉亞施耐德(Maria Scheneider)很恨他,因為他與男主角馬龍白蘭度沒有把臨時起意的「牛油戲」一幕,預先告知施耐德。他說自己內疚,但不後悔,因為「拍電影時,我們應該完全自由……因為我不想瑪莉亞把羞辱演出來,而是感到那種羞辱。」聲聲鏗鏘,彷彿這是個無可奈何的決定。難道為了藝術,導演就可以不擇手段? 導演是木偶大師? 如同所有藝術創作,電影是作者的心血結晶,拼盡九牛二虎之力把他們腦海中的世界與故事呈現出來。但電影不是一個人的事,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導演需要合台前幕後之力,才能追求他心中理想。尤其賦予人物靈魂的演員,就像畫家手中的筆一樣,為劇本注入生命。法語中,導演有時喚作「場面調度者(metteur en scene)」,其實就是指導演在電影中,有如木偶大師般掌控一切的職能。不過,把作者(可以是導演或編劇)藝術想像實現出來,本來也是創作團隊的目標。但有些導演,倒真的把演員當作扯線木偶,不當人看待了。 早在2007年,當時仍在生的施耐德在接受英國《每日郵報》訪問時,就已經說過她在拍攝一刻才知道這場戲的內容,當時馬龍白蘭度說服她說,「不用擔心,他們不過在拍戲。」但她坦言在拍攝時感到很羞辱,「有點覺得被馬龍(白蘭度)和貝托魯奇強姦了」。當年,施耐德只有19歲,這是她首次當女主角,不知道自己能拒絕拍攝劇本沒有的東西,尤其對手是世界知名導演與影星。最後她完成了這場戲,讓貝托魯奇如願以償,把她遭到之羞辱原原本本拍下來。她說:「即使馬龍不是真的做那些事,我眼淚是真的。」但施奈德惱怒,並不只因這場惡名昭彰的強姦戲。歸根究底,她的痛苦來自貝托魯奇之控制慾,為求達到想要效果,不擇手段控制演員的情緒與演出。 當然,導演與演員之間的角力本來就不簡單。演員也是人,有時候單憑演技,未必能做到導演心目中之真實效果。法國導演貝列松(Robert Bresson)與伊力盧馬(Eric Rohmer)便喜歡找沒有演出經...

20170123-蔡東豪:讓全世界心悅誠服的富豪

蔡東豪:讓全世界心悅誠服的富豪 21:21 23/1/2017 我們不能接受一個背景跟自己相差不遠的人,事業旅途中得到的機會和自己差不多,竟然可成為富豪。我們惟有自圓其說,這個人在過程中得到不尋常的幫助,或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否則……豈非我們有問題? 作家羅琳性格敢言,又樂於行善,是作者眼中是位可令人心悅誠服的富豪。(Getty Images) 作家羅琳性格敢言,又樂於行善,是作者眼中是位可令人心悅誠服的富豪。(Getty Images) 《紐約時報》最近有篇文章談論《哈利波特》作者羅琳(JK Rowing)的財富,吸引到我興趣,是因為小男孩最近一年迷上《哈利波特》。請注意是「最近一年」,《哈利波特》不是新鮮事,第一本至第七本小說歷時10年,1997年至2007年,最後一套《哈利波特》電影2011年上映。小男孩基本上錯過2000年代《哈利波特》熱潮。至於我,沒有孩子的時候不感覺到世界上有孩子,對《哈利波特》全無興趣。一套時間上過氣的魔幻小說,可完完全全俘虜一個善變孩子的想像,我想知多一點。 看過一個關於羅琳的訪問,她說不時有年輕人誠懇地握住她的手,說「你就是我的童年」,她感動至起雞皮。《哈利波特》的魔力難以筆墨形容,全球閱讀界2000年代出現小陽春,歸功於《哈利波特》,英國文化界讚揚《哈利波特》帶動青少年閱讀風氣。 《紐約時報》文章為羅琳計算身家:7本《哈利波特》小說總銷售量4.5億冊,8套《哈利波特》電影總票房75億美元,並且製造長青的royalty收入,其他收入包括其他小說和電影項目及投資收入,總計22億美元,扣除英國標準稅率45%,身家12億美元。《紐約時報》作者為羅琳抱不平,近年全球富豪榜紛紛把她除名,原因是指她捐錢的力度太大,財富近年縮水,估計她的財富追不上其他富豪。 厭富是人性一部分 今時今日,為富豪算身家的文章趕客,因為讀者普遍討厭富豪,這是全球性現象。有人認為討厭富豪是與生俱來的心理反應,從古代歷史看到討厭富豪的行為,伊索寓言4,000年前便解釋「吃不到葡萄是酸的」的道理,證明厭富是人性一部分。因此,閣下出現或明或暗的厭富情緒,不用感不安。小時候,不懂事,某孩子擁有特別多玩具,其他孩子理直氣壯地覺得應該「分享」,點解?沒有人深究,總之多就應該分給其他人。 長大後厭富情緒變得較為複雜,因為滲入其他元素,包括個人面子、社會期...

20170122-蔡英文:2017年1月22日

蔡英文:2017年1月22日 21:22 30/1/2017 我相信各位都知道,這幾天,副總統已經召開記者會,用負責任的態度,提出年金改革草案,作為國是會議討論的基礎。 這個草案是歷經了年金改革委員會20場的會議,以及4場分區會議,並廣泛收集社會各界意見之後完成的。 草案所體現的是一個穩健改革的方案,不強求一步到位,而是用逐年漸進的方式,讓衝擊降到最低。 包括讓18%優惠存款走入歷史、調降公教所得替代率、訂定基本生活保障、漸進式調整費率、提升基金管理效率,以及建立政府挹注基金財源的機制,另外,黨職併公職、政務官年資併計事務官年資等不合理的設計,也要做處理。 這些作為,有一個重點,就是要讓台灣的年金制度,成為「政府付得起、退休領得到」、「現在領得到、未來也領得到」的永續制度。 我很期待各位,能夠透過今天的會議,提出寶貴意見,讓這個制度可以更加的健全。 這段時間以來,有許多不實的消息在散播,也有line上面的謠言,甚至有些阻擾會議進行的事情。不過,這些都不可能減緩改革進程,改革一定要如期的進行。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改革年金制度,要開這麼多的會? 這是因為,我們檢討了過去改革失敗的原因。過去的改革,缺乏社會討論。這次,在政府正式提出最後方案,立法院審議前,我們希望透過「擴大參與」的方式,讓社會利害相關人的代表,都能夠好好地闡述意見。 年金破產危機,是經過數十年累積而來的。用半年多的時間歸納問題、提出方案,這樣的過程不僅值得,也很有必要。我相信許多年以後,當台灣各界回過頭來看這幾個月,我們會慶幸自己熬過這段過程。 這樣的過程有兩項重要的意義。第一,我們讓社會更了解年金改革的內容和重要性。 過去,即使多數人支持改革,但是卻因為制度過於複雜,很多人並不了解這個制度所潛藏的種種問題。 現在,年金制度的危機,終於被攤在陽光下,讓我們更了解到改革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同時,也加強了我們改革的決心。 第二,是要讓改革的方案更具體和合理。 打從一開始,我們就不認為年金改革會議是一言堂,或是政令宣導。不同立場、不同主張,一定會有所爭執。會議過程也一定會有些吵吵鬧鬧。但是,我們因此聽見了不同的聲音,也讓各方意見都能融入改革方案裡面。 像是軍人退休制度獨立處理,警消及中小學老師的退休年齡的例外設計,還有目前採取的漸進原則,以及設定老年基本生活的樓地板保...

20150729-程思傳:《玩轉腦朋友》致生命中不同顏色的記憶球

程思傳:《玩轉腦朋友》致生命中不同顏色的記憶球 11:46 2015/07/29 《玩轉腦朋友》遊走於現實與幻想之間,潛進人的腦部,談情緒,也談成長。 在小孩的眼中,這或許只是一趟奇妙的歷險旅程;然而,對很多有了人生閱歷的人來說,這電影不如表面的輕鬆,相反實在揪心──那種隱隱作痛的程度,甚至比當年看著陪伴我們成長的《反斗奇兵3》(Toy Story 3)更甚。 這是十一歲女孩韋莉(Riley)的故事。在她(也是我們所有人)的腦海總部裡,有五個管理員阿樂(Joy)、阿愁(Sadness)、阿躁(Anger)、阿憎(Disgust)和阿驚(Fear),控制著韋莉的情緒,幫助她面對生活的種種。 而這五個情緒管理員,各自有著代表顏色,而每一個記憶球都因著當刻的情緒染著不同的顏色。 我們在《玩轉腦朋友》瞥見了成長的痕跡。因著成長,我們學懂了何謂捨棄──我們沒有辦法將一切完整地放在記憶當中,於是重要經歷成為核心記憶,相對普通的進入長期記憶區,然後有的慢慢忘記了,被工作人員送往堆填區。 這是我們的寫照,當人愈大,愈來愈忙碌,忘記的事愈來愈多。 我們或者很快忘記曾經讀得滾瓜爛熟的筆記,然後在某一日開始發現自己無法再記起上學時跟朋友的點滴,以及很久沒有碰面的同學與老師的臉。又,當我們隨著年齡的改變而成熟,曾經陪伴著我們成長的幻想人物被遺忘在腦海的深處,就如韋莉的乒乓(Bing Bong)。 雖然曾經有過很多其他人無法明白的快樂時光,但終有一天,他會被我們徹底地忘記,而我們卻是這樣的後知後覺,甚或不知不覺,正如阿樂在興奮過後,才忽然想起了這個曾幫她一把的朋友。 同樣,因著成長,我們要學習擁抱。曾幾何時,我們跟阿樂有著同樣的想法,以為生活只要開心就夠。於是,自行把情緒劃分好壞,盡可能逃避一切所謂的負面情緒。 然後,面對不如意的事,我們學會抑制心底的情緒,強顏歡笑,不在別人的面前流淚。正如,阿樂一看見阿愁就頭痛,不讓她走近控制台。 後來,我們終究明白了,生活必然遇上大大小小的難題,無法逃避代表憂傷的藍色的記憶球。但,這不是終點。當我們將記憶推前,就能發現代表快樂的黃色的記憶球中,早就藏著令人傷心失落的記憶,而因著這些痛苦失意,我們學懂了努力,學懂了追求──失意的經歷終究成就了最值得回味的記憶。 事實上,這一幕勾起很多從前的回憶,我們有哪...

20170104-紐約時報:如何讓你的大腦青春永駐

紐約時報:如何讓你的大腦青春永駐 LISA FELDMAN BARRETT 2017年1月4日 想一想你生活中的那些年齡不低於65歲的人吧。他們中的某些人正面臨在老年群體中頗為常見的精神障礙,比如健忘或者注意力集中的時長變短。但其他一些人則以某種方式成功地保持了頭腦的敏銳。我的公公是一名退休醫生,現年83歲的他仍然在做圖書編輯工作,並運營著幾個醫學網站。 為什麼一些人老年時思維依舊敏捷,另一些人卻每況愈下呢?「超級老人」(Superager,由神經學家馬塞爾·梅蘇拉姆[Marsel Mesulam]造出來的一個詞)是指記憶力和專注力不僅超出老年人的平均水平,還與健康活躍的25歲年輕人不相上下者。我和麻省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的同事們最近對超級老人做了研究,以便弄懂他們何以有這樣的表現。 我們的實驗室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掃描並對比了17名超級老人和其同齡人的大腦。我們成功地確認了把兩個群體區別開來的一組腦部區域。年齡相關性萎縮會讓普通老年人腦部的這些區域變得較薄,而超級老人腦部的這些區域與年輕的成年人別無二致,似乎沒有受到時間的摧殘。 大腦中這類至關重要的區域都是哪些呢?如果你讓大多數科學家猜猜看,他們可能會提到大家心目中的「認知性」區域或致力于思考的區域,比如外側前額葉皮質。但我們發現並非如此。幾乎所有的一切都和「情緒性」區域有關,比如中扣帶皮質和前腦島。 我的實驗室並未對這一發現感到驚訝,因為我們看到,現代神經科學已經打破了人們關於「認知性」和「情緒性」腦部區域之間存在差別的錯誤認知。 這種差別是在上世紀40年代進入人們視野的。當時,一位名叫保羅·麥克萊恩(Paul MacLean)的醫生設計了一個共有三層的人類大腦模型。古老的內層承襲自爬行動物,被認為包含著關乎基本生存能力的神經迴路。中層是「邊緣系統」,被認為包含著承襲自哺乳動物的情緒神經迴路。最外邊的一層據說掌管著為人類所獨有的理性思維。麥克萊恩醫生把這個模型稱作「三重腦」。 三重腦開始在媒體界、商界和某些科學圈子裡流行開來(至今依然頗有市場)。但研究大腦的專家早在數十年前就對它提出了質疑。人類的大腦並非沉積岩,其進化也不是認知成熟度隨著時間的推移逐層緩慢累積的過程。相反(用神經科學家耶奧格·施特裡特[Georg Striedt...

20160928-劉山青:棕土的問題核心

劉山青:棕土的問題核心 2016/9/28 — 19:53 新界北區一帶的棕土區,佈滿貨櫃場和廢物回收場等。(TVB新聞截圖) 「棕地」在英國泛指之前曾經發展並有潛力日後作重新發展的土地;在美國,則泛指受污染的廢棄工業用地,在清理後才適合作重新發展;在香港,棕地一般指位於新界鄉郊地區的農地,特別是相對平坦及較容易到達的地區。這些地區充斥露天貯物、港口後勤設施、工業工場、物流作業、回收場、建造機械及物料貯存等,當中亦夾雜寮屋民居、農地耕作,甚至養殖場等,實為極度受污染的土地。棕土包括私人用地和官地。 私有產權 棕土的其中一個問題是私有產權。由於香港長期信奉自由主義,有時可以很極端,舉一個例子,地政總署「鑑於需要尊重租戶的私隱及租戶和平佔用土地的權利,除非地政總署發現租戶屢次違反租約條件或接獲投訴,否則分區地政處人員一般不會進入短期租約土地上搭建的處所視察。」 希慎終極勝訴 銅鑼灣「大地主」希慎興業不滿城市規劃委員會設限,上訴至終審法院。終院頒下判詞,指發展決策須同時考慮保護私有財產的憲法權利,將個案發還城規會重新考慮。可以預見,政府在未來收地上會面對更多覆核,亦即收地成本會更高。 貝澳倒泥環團申覆核 保育人士不滿貝澳私人地皮,擔心影響生態,被批准傾倒建築廢料,提出司法覆核,爭拗點是《廢物處置條例》。 條: 16B 禁止無有效許可而在私人地段擺放建築廢物 (1) 本條就在私人地段擺放建築廢物而適用,但在以下情況下除外—  (a) 在該地段內,已擺放(不論是由何人擺放)建築廢物的總面積,不超逾20平方米;或 (b) 在該地段,有按照附表13所指明的任何成文法則展開的建築工程進行,而有關建築廢物的擺放屬該工程的一部分。 (2) 計算第(1)(a)款所指的總面積時,須將含有建築廢物及其他廢物兩者的廢物,視為純屬建築廢物。 6. 環境監測 (4) 向廢物處置當局提供第(2)款提述的樣本以及分析和量度的結果,並在適當的情況下向公眾發放有關的資料。 7. 環境評審 (1) 環境評審的安排及規定,包括對環境管制以及設施是否符合規定方面的查核,以及為改善設施表現而採取的跟進行動。  (3) 向廢物處置當局提供環境評審的結果及任何有關的資料,並在適當的情況下向公眾發放上述結果及紀錄。 ...

20170120-何兆彬:《十個拆彈的少年》當名門正派壓迫邪教少年

何兆彬:《十個拆彈的少年》當名門正派壓迫邪教少年 2017-01-20 那天,當我看罷《十個拆彈的少年》(Land of Mine)回家,在臉書上看到一條短片:有人發明了一部拆地雷的裝置,它形同一個巨型氣球,由一個個棍狀的泵組成,當它走在地上,壓力足夠使地雷把自動引爆。但半世紀前沒那麼幸福,拆彈必用人手。 二次大戰中納粹德軍是大奸角。人人都看過德軍納粹法西斯壓迫別人,有沒有人看過名門正派才是法西斯迫害邪教少年?《十個拆彈》換個角度,寫二戰結束,德國撤出丹麥,卻留下二千多戰俘。丹麥政府壓迫這些二十不到的少年,訓練他們去清除德軍遺下的地雷,拆完先準走。以人手拆地雷是敢死隊任務,壓迫他們的燃料,就是仇恨。戰爭來到時,沒有人是贏家。當德軍受法西斯欺壓,你能容忍嗎? 電影開始得好:德軍正撤走。背著沉重裝備的少年,人數眾多,但個個垂頭喪氣。這隊伍好長,隨著山勢蜿蜒以去,蔓延數里。一個明顯穿著不同的軍服軍官走了過來,只見他正值壯年,見人就罵,當他見到一名少年拿了個國旗想帶回家,直把他邊罵邊打,蹬到地上再送上幾拳,少年被打至咀巴流血,也不敢哼一聲,火爆得要命。因為事先沒看資料𡰗進場(我的觀影習慣),我們一直看下去才知道他是卡爾(Roland Møller主演),也是我們戲中的主角之一,他是丹麥人,痛打的正是撤退中的德國陸軍。時為1945年,二戰結束。 德軍離去,卻留下萬計地雷,這筆帳怎計?難道要我們丹麥人自己去拆?憤怒的丹麥人找來德國戰俘洩憤,訓練他們拆地雷。教授他們技術,但地雷可不是玩的,而且數量以萬計算。電影才開始幾分鐘,一個個慘綠少年接受過基本訓練,就要排隊,各獨自攜一個地雷進入一個開放式(沒有門)的房間,拆好了地雷才能出來。地雷的拆法也不難,它一般呈圓扁形,像個飛碟,中軸部份,旋出來中間藏有一撞針,只要小心把撞針取出,它就不會爆炸了。這個扭取中軸的動作畫面不斷在電影出現,但你以為看多了就不緊張?不,我乍看十分鐘心裡就叫救命,手一直往坐椅去抓,當初,我以為電影都是以這種場面來不斷嚇我,但導演的想法,要比這樣高明。 仇恨與法西斯 但這不是導演的意圖,他想寫的,其實是戰爭與仇恨的關係。人類做過很多可怕的事情,而以刀劍槍炮殺人,可不是其中最前列的位置。這萬物之靈,最可怕的有製造仇恨、編織謊話,它們都在電影中一一呈現。 本來要迫令戰俘拆彈可不是件易事。根...

20170109-何兆彬:為甚麼《星聲夢裡人》(La La Land)會令影迷如此興奮?

何兆彬:為甚麼《星聲夢裡人》(La La Land)會令影迷如此興奮? 2017-01-09 《星聲夢裡人》(La La Land)橫掃金球獎七個大獎,這齣未上映先轟動的電影,香港的上映日期是1月26日。 為甚麼明明是老套的追夢人故事,過時的歌舞片種,拍出來會如此矚目?導演Damien Chazelle是個典型的老影迷,他以純熟的老式敍事手法,夾雜大量老荷里活片的技法,拍這麼一個尋夢、掙扎在理想與妥協之間的愛情故事。電影音樂動人,角色描寫立體,男女演員演出無可挑剔,結局縈繞不散。 為甚麼我們會興奮?因為這是一部手法懷舊,但心態年輕的電影。因為《星聲》由構思到籌拍,本來就是一個同樣不可能的青春故事。因為,我們其實內心那個追夢的Mia和Sebastian,都被喚醒了。 去年八月,電影在威尼斯影展首映,已獲得全場站立鼓掌致敬,之後好評如潮,不斷獲掌。Damien Chazelle前作為《鼓動真我》(Whiplash),Whiplash只使用了3百多萬美金製作,卻是當年Sundance最獲高評價的佳作,到了《星聲》,它的製作費達3,000萬美金。但其實一切得來不易,拍一齣歌舞片,是Damien Chazelle與他的哈佛大學同學 Justin Hurwitz(兩部電影的作曲人)由大學開始時的Project。故事最初叫Guy and Madeline ,是寫一個波士頓爵士樂手的故事。2010年,二人畢業後到了LA(洛杉磯)發展,也開始把原始故事的背景改寫成LA,將主角由初出茅蘆,寫得再成熟一點。Damien Chazelle說:「大概是因為多不實際的追夢人,LA特別有一種詩意。」La La Land本來就是Los Angeles/Hollywood的暱稱,也含電影/電視/荷里活的意涵。《星聲》被形容為「給LA的情書」,電影結尾,也出現了「Made in Hollywood」的字句。 不實際的追夢人,包括了Damien Chazelle他倆。La La Land的劇本一直寫,一直找公司投資,但反應負面。典型的答案是它不夠商業,而且歌舞片是一個幾近滅絕的片種。到當初找到Studio,預算也只是100萬美金,是成本很小的製作。「好多人說,我們要製作的是昂貴的博物館藏品(Museum Piece),曾有電影公司建議他們把主角換成搖滾歌手,把酸澀的結局改掉,把開場...

20161230-何兆彬:談色情片,由聖誕檔最好的電影《濕濡的女人》談起

何兆彬:談色情片,由聖誕檔最好的電影《濕濡的女人》談起 2016-12-30 說來像有點譁眾取寵,但老老實實,聖誕檔上畫的電影,最好的日活出品《濕濡的女人》。 對呀,就是一套鹹片。但以片論片,它的確是近期最佳。看過的人都讚不絕口。 看罷電影,讀到導演鹽田明彥的訪問,他說:「很多色情片一到埋身肉搏,戲就完了。」而看《濕濡》,你會發覺鹽田的確在挑戰,甚至是扭轉這個局面。他很懂戲劇,甚至要比很多億萬製作的電影導演要懂戲劇。 對,《濕濡》是一套鹹片,或曰愛情動作片。但動作片有高低,看功夫片你總知道會打,看鹹片你知道會X。導演說,動作一開始,戲就停了。這句妙哦。 就像看功夫片,好多一開打戲就停了一樣。因為打是個終點。其實鹹片的動作在戲劇上以言,更加糟糕,因為功夫片還有高下之分,會有輸贏,但你看AV通常一動作,故事就完結了。做愛不會帶來結果,做愛也不會扭轉劇情。 但看《濕濡》,鹽田竟然在動作之間,不斷的加入男女角力等元素,戲有時到了動作,才變得更加有趣。媽啊,這導演好懂戲。 回頭先介紹一下背景: 《濕濡的女人》是「日活羅曼色情電影」(Nikkatsu Roman Porno)的特別企劃第一炮,此系列共五套新作,據說《濕濡》是當中最好的一套。老一輩(即係我)會記得日活二字,即等於軟色情(Soft Porn),因為當年還沒有三級制,人也較純情,未出現所謂打真軍的Hardcore Porn。軟色情又叫Roman Porno(羅曼色情電影),都是露兩點,一到旖旎場面就放慢節奏(典型是放色士風吹奏)音樂。日活七、八十年代出品很多,從1971年到1988年製作大量作品,製作水平也高,出過不少好導演。他們有特別/固定的製作模式。片廠之所以行之有效,是因為出品必定要遵守規則,一:「10分鐘出現一場床戲」;二:「片長時間需要約七八十分鐘」;三:「所有作品同一製作費」;四:「拍攝時間維持一週之內」等等。由於只需遵守以上規則就能自由創作,許多有創意的年輕導演都願意挑戰,令日活在日本國內外都享有極高的評價。今年推出的全新企劃加了兩項新規則,就是「不能是以前參加過的導演」及「必須是原創作品」。 這次製作也依日活原則,例如每十分鐘就肉搏。但唯一不同,是導演鹽田是很有經驗的。怹1961年生於日本京都,鹽田在立教大學讀書時已經開始和黑澤清以及萬田邦敏拍攝八毫米電影,畢業後師從...

20170106-何兆彬:看完《長城》別說「張藝謀已死」,該說恭喜

何兆彬:看完《長城》別說「張藝謀已死」,該說恭喜 2017-01-06 《長城》上畫已有一個星期,此作一出,惡評如潮,有大陸影評人甚至說「張藝謀已死」。他來港宣傳時接受訪問時說:「這個我不生氣,我太不生氣了。因為我很多年都這樣(被批評),又不只是現在才發生。」接受《信報》訪問時「時而憤慨說『我不在乎』,時而苦口婆心解釋當中的原委」,說不介意自然是假的。 「張藝謀已死」這句成立嗎?要問的是,死的是那個張藝謀?我倒說,該恭喜張大導。 影迷對《長城》的評論夠狠,隨便找一段,都富娛樂性的: //一群你的名字叫饕餮的怪獸從外部成功翻牆最終被掐WiFi的慘烈故事。電影裡外,景甜身家背景都是世紀謎團。從選角開始,電影就呈現崩壞之勢,最終炸裂於九層妖塔。中國大鼓跳水射箭焰火孔明燈隊的節目單拉得漂亮,張藝謀也從大紅大綠徹底進化到了五顏六色,余生可用【印像·怪獸】大型文體表演行銷世界。// 但《長城》難看嗎?其實不算難看,至少跟《富宮山春圖》不在同一個層次,遠遠不能相比。 《長城》是部打怪獸片。戲開了不到五分鐘就先來一場大戰,饕餮千千萬萬隻的跑來城牆前,像《World War Z》一樣的一隻疊一隻起來爬到城牆前。城前箭如雨下,士兵分五色穿著分類,武器一款一款的拿出來使用……咦,看到這裡,感覺不是在看戲,倒像在Youtube看打機錄播。事實上,《長城》看一小半,就知道導演鐵了心,不作人性刻劃。那創作思維倒像推出一款新Game:武器的殺敵方法、怪獸的造型及死穴,然後又像打War Game調兵遣將,當中有五色軍團,各有不同特色給你差遣調動,這一味味的送上餐桌給你享用。在城牆上,導演用上很多像遊戲的Cinematic Movie,巡迴閱兵,大國味濃。影迷說這像張藝謀的「奧運開幕式」,那種歌頌軍隊的鏡頭其實有點崇拜的法西斯風味。而更有趣的,是當一開戰,箭陣出籠,女兵躍下,就更像奧運項目。箭陣、五色軍團我們其實都在張藝謀電影之中看過,老人家只是環保循環再用,這一點作為影迷我本來並不介意,只要你能突然前作,但結果卻是失望。 五色軍團本來已是近似ACG式設定,相當超現實Fantasy,其中由景甜率領的女兵,盔甲更是以曲線包圍、突顯(也就是消費)女性胴體。這一點是ACG文化最獨有的。 景甜轟炸 很有趣,每看電影,當發覺導演不認真時,作為觀眾的也不去深究,就由它的打個稀巴...

20170104-何兆彬:《擺渡人》越胡鬧 看得人就越是神傷

何兆彬:《擺渡人》越胡鬧 看得人就越是神傷 2017-01-04 因為在錢包裡發現了一張電影中心戲票贈券,再過三天就過期了,我今早去了挑戰《擺渡人》。 電影12月尾在大陸上畫,我一早已讀了大陸網上最狠的一句影評:「在你未看過《擺渡人》之前,千萬別說《長城》可笑。」兩套都挑戰了,說句實話,兩齣電影都沒有我想像中差。要數爛片,如果你說這是最爛,You ain't seen nothing yet。但步出戲院,我還是有一陣憂愁。 新鮮熱辣,就先說《擺渡人》,《長城》有心情再寫。 影迷朋友們大都說失望,理由包括:全片故事單薄、品味惡俗、全片充斥歌曲、像拍MV等等等等。說電影其實不那麼難看的朋友說,電影其實是一貫王家衛式的,同樣的故事,差不多的指涉,解讀起來一樣可以有趣味云云。兩種說法,都有道理。 我沒讀過電影原著小說,聞說是個五千字短篇,並不胡鬧,而且蠻感人的,只是大家不知道怎麼會拍成一齣鬧喜劇。看罷電影悲傷之處,是怎麼王家衛編劇、監製的這齣星光熠熠的電影,為甚麼那麼沒有信心。我記得幾年前有一天看罷九把刀《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感覺大概相似。那電影惡俗,加入大量港式鹹濕笑話,而由於我先讀了《那些年》的小說,小說寫得十分真摯,有感動過我,看罷電影就更加氣憤。氣憤的原因,是九把刀對自己的小說本質根本不夠信心,要採用一個不只是低俗性笑話的形式去包裝,包括加入了主角在課上集體打手槍(自慰)的片段等等。這本很可能是他歷年寫得最誠懇用心,而且真人真事改編的往事,原本就足以動人。當時我想,若我有同學在課上自慰,連我這男人都不會再跟他玩,他怎可能還追到女孩?別說笑了。 不過殘酷的事實是觀眾卻十分受落,電影在台、港都破盡票房紀錄。九把刀往後再參與的電影都維持這惡俗路線。 聞說《擺渡人》是個感性小說,拍出來卻像套鬧劇。電影故事單薄,卻用上港台過去二十年最具魅力的兩位男星(梁朝偉、金城武),硬滑稽式的不斷搞笑。我看的是早場,不少是長者,全場只有一個伯伯大笑過兩聲,其餘場面冷清。我們年少時其實看過很多梁朝偉的喜劇演出,今天回看,劇情之荒謬胡搞,就算未至於令人面紅,也絕對並不令他引以為傲。但當年他還年輕,可大搞漢堡包嘴(在這戲中,這橋段幾乎是再翻用了一次,但由金城武頂上)。《擺渡人》難過的地方,是要年過半百,臉皮多少都鬆了的朝偉再演年輕時的溝女模樣,曾型爆全...

20170128-安之:LA LA LAND 的夢想與愛情

安之:LA LA LAND 的夢想與愛情 2017/1/28 — 14:26 立場新聞 追夢的題材並不陌生。外國有個洛杉磯,中國有個橫店。這電影講述兩個追求夢想的年輕人邂逅,彼此欣賞彼此追求夢想的熱情,互相牽引與扶持,經歷了種種現實的牽絆與失敗的磕磕碰碰,最後亦因著夢想而分開。 女主角想要成為演員的夢想,倒讓我想起爾冬升拍的《我是路人甲》。多少人帶著盼望與熱情前往,可是,卻被現實擊退,經不起沒有盡頭的等待以及從來說不準的所謂機會,最後只能拖著失望與對自己的否定離開。 關於夢想 無疑,此電影的女主角是幸運的。儘管被人說這電影頗不現實,只是拍了萬分之一或者千萬分之一的成功例子,但是,在電影院裡,不乏人眼泛淚光,那是在於—無論我們是堅持到底的那個,還是放棄的那個,還是在現實與夢想之間掙扎的階段也好,中間的那些艱辛與起伏都似乎被導演所理解了,因為被理解了所以寬慰了。對於已離開的人來說,這是一種懷念與反思;對於在路上的人來說,這是一種理解與安慰;對於尚未上路的人來說,這是一種啟發與引導。 在現今社會,追求夢想似乎變成一種異類。就好像男主角一樣。想要宣揚爵士樂,卻不得不為了生活而委屈自己從事流行音樂的工作,儘管這份工作在別人看來多美好。他卻是不快樂的。我們大多數人大概都是男主角。為了生活,為了愛人(或者親人),卻不得不向現實低頭,我們只是不斷地催眠自己,那是生活的需要,那是現實需要我成為這樣的人。可是,到後來才發現,我們慢慢地變成了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甚至麻木到,已經不察覺這樣的生活方式有什麼問題,把夢想忘掉,就剩下一個求生存的自己。 男女主角最後都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這所謂的不現實的結局,倒沒有一丁點兒讓人覺得導演不理解我們,反而,正是因為導演的理解,才讓主角替代我們去實現,替我們瘋狂一次,夢我們不敢所夢,想我們不敢所想。導演不僅了解我們,更了解這樣一種現實——更多的人放棄夢想的人多於堅持夢想的人,所以他也把我們的樣子放在了熒幕中——最後一幕男女主角重逢時,或許是男主角的幻想,或許是女主角的幻想,或許是共同的幻想:兩人放棄夢想,平凡地過著一生。這豈不是我們現實生活的鏡子嗎? 導演給出了選擇。是呀,夢想這條路不好走,甚至要付出許多代價,但,這是人生的另外一種可能,另外一個版本,你又會如何選擇呢?而在現實中掙扎浮沉多年的人們,早已做出了選擇,而當...

20170114-游大東:【影評.星聲夢裡人】熱血!認真!偏向苦山行的大作

游大東:【影評.星聲夢裡人】熱血!認真!偏向苦山行的大作 12:28 14/1/2017 導演「點醒」一眾迷惘的你和我:身陷在壞時代裏,大部分人不講深度,但求快手、巧言令色標題黨凌駕用心和認真的態度,賺錢當然大過天,理想最不「值錢」,熱血和堅持縱不能當飯吃當錢花,卻是每個人安身立命的重要資產。 愛瑪史東感謝好拍檔賴恩高斯寧,二人早已建立的默契令她演出更加放心。(《星聲夢裡人》劇照) 愛瑪史東感謝好拍檔賴恩高斯寧,二人早已建立的默契令她演出更加放心。(《星聲夢裡人》劇照) 告別 2016 年的半小時後,獨個兒走進油麻地電影中心看「拉拉鍊」——《星聲夢裡人》(La La Land)的優先場。 整個故事,尤其是長達 7 分半鐘的〈Epilogue〉餘韻不斷,散場時只覺好好睇,卻不懂怎樣具體明言,於是隨便的在 Facebook 打了幾句感想,有朋友笑稱:「睇你咁寫,反而唔想睇!」也罷,大概只是來不及消化戲中的所有。 一星期過去,這齣戲以雷霆萬鈞之勢在「金球獎」連中七元,打破《飛越瘋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保持了逾 40 年的紀錄,我嘗試從記憶庫裏翻出片段反芻,才發現它最令人「起雞皮」之處不單純因為好好睇,而是導演戴米恩查素(Damien Chazelle)藉最 old school 卻最耗費時間和心機的方式——歌舞片——呈現一個老套的青春故事:美亞(Mia)與薩巴斯安(Sebastian)惺惺相惜,一起相愛、尋夢,互相砥礪,經歷失落和妥協,最終圓夢在緣盡之時。 人生跌宕,十常八九,故事嚴格而言沒新意,但重點是導演「點醒」一眾迷惘的你和我:身陷在壞時代裏,大部分人不講深度,但求快手、巧言令色標題黨凌駕用心和認真的態度,賺錢當然大過天,理想最不「值錢」,熱血和堅持縱不能當飯吃當錢花,卻是每個人安身立命的重要資產。 經「金球獎」加冕,美國影藝學院(AMPAS)雖未公布今年的奧斯卡提名,但一堆小金人似乎已半個身卡在「拉鍊」上了;身邊已有看了「拉拉鍊」兩次的資深電影迷對我說準備看第三次,我亦決定至少會再看一次。香港的上映日期是 1 月 26 日,但「金球獎」後電影發行公司見坊間反應熱烈,臨時決定在周日(1 月 15 日)加開多場優先場,想快人一步的話就請撲飛了。 Mia 與 Sebastian 惺...

20170127-陳廣隆:舊夢化成新聲——談《星聲夢裡人》的經典彩蛋(下)

陳廣隆:舊夢化成新聲——談《星聲夢裡人》的經典彩蛋(下) 12:27 27/1/2017 上篇提到《星聲夢裡人》的音樂由靴維斯(Justin Hurwitz)主理,他接受訪問時表示自己無意將此片的音樂寫得老派,電影的本意就是寫兩個年青人尋找理想、創作藝術的故事。倘若引起觀眾懷舊的感覺,他只希望大家不會覺得是陳詞濫調。 【編按:以下內容含劇透,勇敢的人請繼續閱讀,逃生門在此。】 是的,導演戴米恩查素(Damien Chazelle)在影片中多次明引暗引經典電影,不只是讚美、致敬,也有玩鬧的時候,例如賴恩高士寧(Ryan Gosling)與愛瑪史東(Emma Stone)在某日間派對第 3 次見面,賴恩高士寧一身紅色皮衣,愛瑪史東取笑他,要他這個「嚴肅的音樂人」彈奏 1980 年代的英式新浪潮搖滾樂曲〈I Ran (So Far Away)〉,暗示要他一同離開此無聊之地。賴恩高士寧那身紅色皮衣,許多藝人在不同年代都穿過,但影迷最記得的當然是《阿飛正傳》中占士甸(James Dean)的造型,這也呼應後來兩人一起看《阿飛正傳》的劇情。當「新浪潮」已成老舊音樂,占士甸皮衣也變得像愛瑪史東口中「消防員」的穿着,戴米恩查素彷彿不合時宜的電影創作(何況在這世情動濫的時候,拍這類歌舞片更易招來逃避主義的口實),也實在需要自嘲一番,但在這段劇情以後,《星聲夢裡人》精彩紛呈,可謂幕幕精彩︰   六.賴恩高士寧與愛瑪史東在公園互生情愫的一場夜舞,靈感顯然來自我心目中最偉大的歌舞片,雲仙明里尼(Vincente Minnelli)導演的《龍鳳香車》(The Band Wagon,1953)中那段在中央公園的〈Dancing in the Dark〉片段。無論是情景、服裝、舞姿、鏡頭移動(從右到左再到右然後回到中間),都不能說沒有前者影子。 至於這場歌舞開始時賴恩高士寧抱着燈柱那一轉,自然就是來自大家都很熟悉的《萬花嬉春》(Singin' in the Rain,1952)了。《萬花嬉春》是本片重要的參考作品,包括結局的那一場遊走於片廠的幻想歌舞,此處就不必一一細述了。   七.賴恩高士寧與愛瑪史東後來共築愛巢,家中有道有趣的窗簾,透着一襲迷霧般的綠光,導演坦承學自希治閣(Alfred Hitchcock)不朽傑作《迷魂記》(Vertigo,19...

20170126-陳廣隆:摩登兼容傳統——談《星聲夢裡人》的經典彩蛋(上)

陳廣隆:摩登兼容傳統——談《星聲夢裡人》的經典彩蛋(上) 2017-01-26 若嫌坊間什麼「看《星聲夢裡人》前必看的X部經典」之類文章不夠喉,就讓我們一起接着玩「看《星聲夢裡人》後想到的X部經典」吧。 【編按:以下內容含劇透,勇敢的人請繼續閱讀,逃生門在此。】 在《星聲夢裡人》(La La Land)中,愛瑪史東(Emma Stone)提到小時候如何受到至親影響,一起看《北非諜影》(Casablanca,1942)、《諜網情鴛》(Notorious,1946)、《小豹媒人》(Bringing Up Baby,1938)等經典傑作,一起在家中模仿當中表演,燃起她長大後當演員的夢想;賴恩高士寧(Ryan Gosling)則問對方有沒有看過《阿飛正傳》(Rebel Without a Cause,1955),沒看過不妨一起觀摩以作他日創作的參考,結果促成兩人首次正式約會,情到濃時那段浪漫醉人的「飛舞」,精彩、繽紛、夢幻處不遜荷里活黃金年代的作品,觀眾定必難忘。 《星聲夢裡人》就是這樣的一部戲︰摩登兼容傳統,舊夢化成新聲。導演戴米恩查素(Damien Chazelle)緬懷昔日電影的光輝,不時明引、暗指影史經典,影迷看得津津有味,然而即使觀眾從未看過以上作品,就像沒看過《阿飛正傳》的女主角一樣,見男主角談得眉飛色舞,依然能感受到箇中喜悅,倘若日後能因此尋看這些影片,彷彿與男主角在戲院攜手欣賞光影夢幻,喜悅更自必加倍。 以下一連兩篇文章,筆者將會分 11 點淺談《星聲夢裡人》中多個引用昔日電影的 reference(執筆時此片暫時贏了 11 個最佳電影獎項,就寫 11 點以作慶賀吧)。在此處必須先行強調︰   甲.這不是說導演沒有新意,只懂從舊作找靈感。有些觀眾覺得電影老土,但尋夢者的故事往往大同小異,事業與愛情的衝突、情侶性格的矛盾,大抵是每個人都會在生命中經歷到的,情節不新不要緊,重點是描寫得是否深刻、表達得是否精彩而已。 《星聲夢裡人》以舊帶新,不是重拍,不是致敬,而是正如紐約影評人 Alissa Wilkinson 文章的標題所言《La La Land sees Old Hollywood magic giving way to modern melancholy》,前人的魔法難以重現,但導演巧妙地借用、轉化,刻意以之喚起...

20170127-楊崢:《星聲夢裡人》啟示︰有志者事竟成

楊崢:《星聲夢裡人》啟示︰有志者事竟成 27/01/2017 《星聲夢裡人》是一部勵志人生的好電影,獲得高度評價。 【晴報專欄】今天是年三十晚,首先祝大家新春快樂、身體健康、心想事成。近日在港上映的《星聲夢裡人》(La La Land)大概是近期最多人談論的電影;這齣鼓勵大家毋忘初衷,努力向着目標進發,只要不放棄就能夢想成真的原創懷舊荷里活歌舞電影,已橫掃歐美多個電影頒獎典禮,更獲14項奧斯卡提名,得到輝煌的成績和肯定。 風光背後,《星聲夢裡人》戲內戲外皆充滿激發人心的勵志故事,處於迷失期的香港新生代不妨在此尋找借鏡和繼續堅持下去的理由。 剛在19號度過32歲生日的年輕導演戴米恩查素(Damien Chazelle),大學時期已想拍這部電影,但知名度與叫座力乏善足陳,被迫擱置。數年後,因為前作《鼓動真我》的成功而有機會重拾初衷。 導演戴米恩的堅持 這個得來不易的第二次機會,戴米恩仍然堅持自己的一套,在選角、歌曲、音樂場面、拍攝技巧等全部一絲不苟,譬如主題曲《City of Stars》的創作人兼戴米恩的哈佛同窗Justin Hurwitz在六年內被導演拒絕了數十次,才能成就出一首既貼題又出類拔萃的作品。 在未有成績給大家見證之前,做一個有要求的人永遠是吃力不討好;兩面不像人的討厭鬼,要有充分的信心和堅持才可以捱到終點。去年憑《女神》一曲唱至街知巷聞的鄭欣宜,便曾在訪問中講過︰「唔好怕做一個有要求的人,因為只有肯要求,才可以做到心目中的理想效果;過到自己個關,讓自己無悔。」 男女主角苦練歌舞 戲內主角賴恩高斯寧(Ryan Gosling)和愛瑪史東(Emma Stone)是全球公認的俊男美女,卻都以喜歡拍攝冷門電影而聞名。不是唱家班的二人,在正式開拍前已接受三個月歌舞訓練;賴恩為演好鋼琴手的角色,更每日堅持練習四小時。電影中,二人一段讓人印象深刻的一鏡直落踢躂舞流暢表演,是苦練多月、努力付出的見證。這一切要不是對電影有熱誠、對自己有要求,尊重自己的工作,相信很難在凡事講求效率與回報的商業社會中發生。 人生匆匆數十載,有理想之餘亦要不怕吃苦,肯付出才可以成就不一樣的自己。願與香港新生代一起共勉,毋忘初心,不要放棄理想之餘,亦要懂得尊重傳統,尊重其他人。   賴恩高斯寧與愛瑪史東早前雙雙榮登金球獎帝后。 ...

20170128-宋文:《星聲夢裡人》集追夢、理想愛情於一身的新世代歌舞電影

宋文:《星聲夢裡人》集追夢、理想愛情於一身的新世代歌舞電影 12:25 28/1/2017 橫掃金球獎 7 個獎項、奧斯卡紀錄 14 項提名不是沒原因。 Debbie Reynolds 去年尾過身,重溫了她在經典歌舞電影(Musical Film)《Singing’ in the Rain》的演出,如《Good Morning》一曲和那一幕雖然沒 Debbie 戲份但人人都記得的雨中跳舞的場面。當然還有很多很多,都是荷李活 30 至 50 年代初歌舞片電影的黃金年代,那種心入民心的感覺,不是《The Artist》、《Chicago》還是《Moulin Rouge!》可以做得到。 來到 2017 年,《La La Land》由一開始的海報、預告片,都似是向傳統歌舞片方向出發:大派頭,型男索女在跳舞談情。雖則知道導演、編劇是 Damien Chazelle -《鼓動真我》(Whiplash)的主理人,但怕又是個會看到如上述三套 Musical 電影的老土、「想當年」心態、男性作主導、女生崇拜男人、女生對男人如何不離不棄的煽情、大場面喜氣洋洋大團圓的感覺,不過到 Roll Credit 一刻,可以說 Damien 成功令 Musical 電影走到新世代。他證明了,傳統荷李活歌舞電影,都是可以與時並進的,都可以有真實感的。 整個故事設定都是在現代的 Los Angeles,有 iPhone、有電腦;同一時間,衣著、舞步、音樂,都是一貫歌舞片風格 – 開首的塞車場面唱加跳的戲,令人聯想起 Webber 的《Jesus Christ Superstar》;另一場 Emma 飾演的 Mia 和同房朋友邊跳邊唱,看似沒甚麼特別,但兩場戲都是用上一鏡過/推鏡的方式去拍,這是歌舞電影少有的。(大家多數見到一個大 Wide Shot)當然,少不了向經典荷李活歌舞片致敬的一幕,也是全片最為人熟悉的一幕: 不過要數到《La La Land》最令人著迷的地方,那就是訴說了一對男女的成長故事。女主角 Mia 想當一個成功的演員、男主角 Seb 則希望擁有自己一間爵士酒吧,但兩人在巧合的情況下遇上、相愛、互相成長,還有就是一起去為理想、夢想努力,Emma Stone 在片中也佔了主導角色,她在戲中的歌聲,以一位沒受過正式 Drama School 訓練的人,絕對是水...

20170127-葉朗程:出家人

葉朗程:出家人 2017/1/27 — 14:29 德高望重的出家人跟某位商家見面,竟然記起上年又是差不多這個時候見過我,還喊得出我的名字。出家人問商家我是否有空跟他吃個飯,葉某卻之不恭。 出家人有很多種,這個出家人是非常入世那種,即是有點像劉德華在「大隻佬」飾演那種,吃肉但不喝酒那種,帶著鑽石勞力士走入沒有人敢去的麻風村那種。 就在我快要趕到餐廳之際,我才接到商家電話,他說出家人現在不想吃飯,因為商家的助手和司機帶了出家人在尖沙咀周圍逛,期間出家人在某商場吃了兩碗醬油拉麵還未落格,於是便叫所有人陪他到太平山走走,讓他好好消化。 本來以為尖咀食飯,我放工即飛車赴會,然後被通知要去太平山,又立刻折返。 我零怨言,因為我真的很敬仰這個出家人。 「你遲到了。」出家人是藏人,但普通話甚是標準。 「對不起上師,堵車嘛。」我說。 「來。」他著我到他旁邊,我心裏在想這應該是要指點我的時候。 我站在他旁邊,一起遙望香港夜景。 「雞年快到了,你想知這一年你會怎樣嗎?」出家人問。 我誠意地點點頭,心情帶一點點緊張。 「你看。」上師指著夜景說。 「敢問上師,要看什麼?」我問。 「你看到什麼?」上師問。 我開始 feel 到呢個 conversation 仲 deep 過 Johnny Deep。 「高樓大廈?」我疑惑地說。 「對呀,就是高樓大廈。」上師的眼睛發出光茫。 「敢問上師,高樓大廈跟我有什麼關係?」我問。 「雞年嘛,」上師說,「你看到的其中一座大廈會是屬於你的。」 我已經興奮到講唔到嘢,但我這個人也算 prudent,所以不忘厚著臉皮求證。 「上師的意思是,大廈的其中一個單位,還是一整座大廈?」 上師閉上眼睛,說:「一整座。」 內心那種澎湃有如二百幾個喇叭同時響起來,我也搞不清這個時候的人生該怎樣安排,應該係辭職先、買架 Bentley 先,定係當面同十優冠軍示愛先? 上師繼續閉上眼睛,問:「高興嗎?」 「高興、高興!」 上師突然開了一隻眼睛,單著眼說:「騙你的。」 說完,一路彎著身子一路拍打自己的大腿,失控地笑起來。 這個出家人真的很入世。 看著他笑彎了腰,我也不禁笑起來。 「生氣嗎?」上師問。 「不生氣。」我笑說。 「為什麼?」他問。 「不知...

20170127-立場報道:【專訪】力挺同性婚姻,釋昭慧法師:婚姻是生死大海裡平安的歸宿

立場報道:【專訪】力挺同性婚姻,釋昭慧法師:婚姻是生死大海裡平安的歸宿 2017/1/27 — 17:20 文:Simon Liu 釋昭慧法師 台灣推動同性婚姻引發爭議。一如所料,當地宗教團體是平權的一大阻力。 當有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佛教團體齊聲炮轟婚姻平權破壞傳統倫理的時候,台灣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教授兼系主任釋昭慧法師選擇逆水行舟,站在性小眾的一方。 早在2012年,釋昭慧主持了台灣史上首場佛化同志婚禮,到去年更在婚姻平權公聽會上以佛法論同婚。慈祥、開明,卻又字字有力,八分鐘的講話令她紅遍港台兩地。 周日(22日)釋昭慧來到香港,與本地同志組織分享平權經驗。講座前她接受《立場》專訪,依舊臉帶微笑卻言辭犀利。 「婚姻的價值,讓人在一個漂泊的生死大海裡,短暫的受到家人般的呵護,有平安的歸宿。」釋昭慧如是說。 公聽會力挺同婚 金句爆紅港台 去年11月,台灣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就同性婚姻爭議舉行公聽會。釋昭慧法師身穿袈裟,一臉慈祥走上講台,力挺同性婚姻合法化。 一開口,她字字鏗鏘、語驚四座。網民即封她為「戰神」,大讚法師口才了得,甚至紛紛節錄金句在網上傳閱: 「以單一的價值要求所有的人都要進入這個家,而且這個家還是要由你來定義的,我真的覺得有點強迫症。」 「家庭的功能非常非常多,請各位不要認為,都是為了精子跟卵子的結合好嗎?」 「如果有了同志婚姻,異性戀者就會變成同性戀?那你會嗎?你不會你為什麼擔心呢?奇怪!」 「剛才我又聽到一個很荒謬的消息說,你們同志經常換性伴侶。喂!他不就因為不想要經常換性伴侶,所以要結婚嗎?」 做該做的事情 不就是修行嗎? 實情是,釋昭慧早在九十年代已踏足社運。她憶述最初願意站出來,其實只是希望為出家女性取回公道,反抗社會對出家女性的打壓。 她舉例指,大眾一直稱呼出家女性為「尼姑」,或甚以「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加以羞辱(尼姑為三姑之一),將出家人與性聯想在一起。面對此中國傳統思想,她不禁反問:「淫盜跟出家人有何干?」 「走上社會運動這條路,並不是我規劃的,而是我看到了社會上對出家女性的歧視,經常把出家女性拿來跟性作連結、想像,所以站出來抗議。」 之後釋昭慧積極推動台灣動物保護相關法案,又要求廢除男尊女卑的「八敬法」,爭取佛教內的兩性平等。多年以來的台灣社運...

20170128-梁啟智:問山有幾高

梁啟智:問山有幾高 2017/1/28 — 0:45 新年快樂!過年放假,天氣好,最好去行山。香港地方雖不大,山卻十分多,是愛好行山朋友的天堂。 相對於鄰近地區,香港的山算不算很高呢?如果要和中國比較的話,一定落後,畢竟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8844m)就位於中國和尼泊爾的邊境。就算逐個省去計,香港的排名也要數到30位以外,在香港以下的只有江蘇(625m)、澳門(172m)和上海(98m)。 排除開中國的話,東亞地區以台灣玉山(3952m)最高,比日本最高的富士山(3776m)還要高一點點。要說到東南亞的話,因為不少國家處於火山帶,造山運動十分活躍,例如馬來西亞(4095m)和印尼(4884m)的最高峰都十分之高。順帶一提,南韓的最高峰並不在本土,而在濟州島上,也是個火山。 我順道找了一些地方做比較,例如澳洲(1950m)和英國(1345m),其最高峰相對於東亞和東南亞來說稱不上是十分之高。事實上,香港的大帽山比很多歐洲國家如比利時、荷蘭等地的最高峰都要高。 當然,要說矮,還得說新加坡,最高點嚴格來說不可以叫做一個山,只有164米。新加坡地勢平坦,所以面積雖然比香港細很多,但感覺卻比香港寬廣很多呢。 最後,說回行山,高不是重點,最重要是景色多變。八仙嶺只得500到600多米,在香港也不算高。但論氣勢磅礴,我比較偏心,覺得簡直是世界級呢。 梁啟智

20170128-蔡東豪:死硬派的坎坷歲月

蔡東豪:死硬派的坎坷歲月 2017/1/28 — 6:28 最近跟一位新朋友談起二三十年前的香港跑壇,若他不自爆沒可能猜得到,這位仁兄曾經是Sub-3跑手,不過已經是體重50磅之前的往事。他慨歎香港跑壇一蟹不如一蟹,成績倒退,最大鑊是年輕人欠缺積極性,跑步不再是跟時間競賽,淪為一種社交活動。 過氣Sub-3仁兄的批評,近年在美國跑壇也經常聽到,甚至集體回憶七八十年代跑壇的光輝歲月。當年美國長跑者世界稱王,業餘跑者視精英跑者為偶像,他們之間互相競爭,不斷創造更佳成績。過去三十年長跑成績倒退,不止是一種感覺,美國跑壇數據較完整,證實倒退是事實。 第一個證據是馬拉松平均完成時間愈來愈慢,以美國舉行的馬拉松比賽為基數,男子平均完成時間是4小時28分,三十年前這個時間回到終點,工作人員已收隊離去。平均時間愈來愈慢或有合理解釋,現在參加人數是三十年前的幾倍,而新參加者的完成時間較慢,因此拖慢平均。 簡單平均數據可能誤導,不過另一個數據卻無花無假。一個美國跑步組織分析過去三十年馬拉松完成時間的數據,集中看第100名完成者的時間,在70和80年代,第100名完成者的時間大都在2小時30分之內,然而過去十年,第100名完成者時間大都慢過2小時40分。還不止,不要忘記,東非跑手在過去十多年冒起,近年頭十位被東非跑手佔據,其他跑手的成績理應順延,即使什麼不變,第100位完成者的時間應該比以前更快,實際上竟然是慢了。 很多人覺得快與慢不應該是問題,參與馬拉松已經了不起,Everyone is a winner ,站在起跑線已是勝利,何需計較?對於跑壇死硬派,這態度本身便是問題所在。馬拉松是比賽,而比賽是關於爭勝。 死硬派最難接受,是跑者接受平庸。三十年前跑者不論跑出什麼時間,也在埋頭苦幹,希望下次跑得更好。跑者有假想敵,知道假想敵最近狀態如何,有冇秘密練兵。比賽必定牽涉競爭性,競爭性帶出運動員的鬥心,各自衝破極限。奈何近年競爭卻變為不要得的字眼,說出來好像冒犯別人,反映跑者自私,污染了一項純潔的人生追求。死硬派沒法接受跑步由比賽變成他們不再認識的東西。 我認為死硬派將會進一步被激死,因為跑步「社交化」情況將會愈來愈嚴重,幫兇是社交媒體。你今日有沒有收到跑者朋友上載今朝跑5K的post?三十年前跑步是個人行為,想做得更好的動力,是單純的,沒有金錢,沒有掌聲。但...

20170128-蘋果:【專題籽】廣東雞有幾俗?雞字俗語耐人尋味

蘋果:【專題籽】廣東雞有幾俗?雞字俗語耐人尋味 11:51 28/1/2017 Hayson認為語言如果畫公仔畫出腸,便失去趣味,廣東話歇後語、俗語可以讓大家停一停,諗一諗。 【專題籽:胚芽故事】 雞全部都係雞,身邊的雞字老是常出現,更是與桃色風月扯上千絲萬縷的關係,但雞又稱德禽,《韓詩外傳》中謂,雞有五德,分別是文、武、仁、勇、信,雞冠養眼、好勇鬥狠,會與雞群分享美食,每日守時啼叫,一鳴天下白,自古也是吉祥動物,甚至是人類德行的典範,何解落戶廣東便成黃腳雞?今次找來香港大學中文學院講師廖舜禧(Hayson),拆解常用雞字俗語、歇後語,大家咪走雞。 廣東話有九聲調,俗語變化自然特別多,Hayson認為俗語耐人尋味之處,就是不用講得太明白,「為何電影《潛行空間》好看?因為要思考,歇後語、俗語過癮之處,就是要停一停,諗一諗,雞食放光蟲,即是心知肚明,這就是語言的味道。」古語有云「情到深處,每說不出,蓋一說出,情便淺也」,談情說愛,最肉麻便是直說我愛你,曲線表達,反而更受落,「好多學生身在異鄉,每逢佳節倍思親,與其寫勁掛、超掛、爆掛、狂掛,不如問今年有冇留月餅給自己。」 九聲俗語多變 表達更傳神 雖然香港活雞難求,但雞也算是港人生活中最常見的家禽,雞的形象,自然融入廣東語言當中。我們常說失去機會,叫「走雞」,不勞而獲、執到機會,叫「執死雞」或「偷雞」,驚慌失措叫「揗(音騰)雞」,看不見、看漏眼,會被罵「發雞盲」,指揮大局叫「吹雞」,「因為雄雞會雞啼,與我們吹哨子的聲音相似,所以就『吹雞』。」 說到形容人一味黐飲黐食黐上位的歇後語「菠蘿雞」,其實源頭來自廣州有一千四百年歷史的南海神廟,「南海神廟又叫波羅廟,附近多地攤販賣名物,廟內最出名的便是波羅雞,傳傳吓便成為菠蘿雞。波羅雞是一種民間工藝,師傅用竹籤紮一個雞形,然後將彩紙、雞毛,一層一層黐上去,黐好多層,紙雞栩栩如生,引申菠蘿雞一味靠黐的說法,諷刺人鍾意佔便宜。」波羅雞牙尖嘴利,不少信眾會求回家解除厄運、保平安,功能與車公廟的風車不相伯仲,雖然香港沒有波羅廟,但早年的譚公誕,筲箕灣天后古廟不時也有攤販擺賣「波羅雞」。 習字二十多年的Hayson,即席揮毫贈港人對聯,望來年着數滾滾來。 現時全港約一百三十個活雞檔,實行「活雞日日清」政策,每日入黑前通殺。 據說波羅雞牙尖嘴利,可以解...

20170127-蘋果:【文化籽】全部都係雞,妓女點解叫做雞?

蘋果:【文化籽】全部都係雞,妓女點解叫做雞? 11:51 27/1/2017 漫畫家謝森龍異為《蘋果》讀者創作的雞年漫畫。 【文化籽:籽談風月】 「雞,全部都係雞……」去年這首惡搞洗腦歌紅遍網絡,始作俑者正是被喻為「潮州怒漢」的前立法會議員詹培忠。1993年他拋下:「十個女人十個係雞,只係公雞同私雞的分別。」侮辱女性言論,話題延續廿幾年。廣東人俗稱「召妓」為「叫雞」由來已久,《相雞經》譽為「德禽」的雞何解與操皮肉生涯的妓女畫上等號呢?過兩日將踏入丁酉雞年,何不吃着雞煲、互隊雞精,來「港人講雞」。 問香港掌故王鄭寶鴻,他劈頭便舉出坊間最普遍也最可信的說法:「妓女的普通話『妓』是『雞』的音譯,慢慢召妓就變成叫雞。」他同時指,改革開放後妓女最先在廣東沿海地區復興,塘西與廣州妓女與雞一樣受廣東人歡迎,叫法也就盛行起來。原來,一元硬幣之所以又叫「一蚊雞」、「一雞嘢」,也是源於風月塘西。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香港塘西風月勝地,當有人想找妓院的阿姑作陪時,先要在花箋(類似邀請函)報上名來和設宴地點,再交給場所跑腿安排,阿姑應約與否要睇心情,但一元的花箋是焗花無得退款。「當時花箋又叫做『楷』(音Kai),每張花箋一元,稱為『一蚊楷』,慢慢讀成一蚊雞。當時一蚊可以叫到一隻『雞』,故稱『一蚊雞』。」 「雞」成為饕客和嫖客的「美食」,後者更演變出與時並進的暗示,好似北菇雞、陀地雞、私家雞,也衍生雞婆、雞竇、雞蟲等別有用心的現代風月用語,香港人甚至愛將雞叫做「啄地」。「小學雞」與「中學雞」是形容思想幼稚的中小學生潮語,但「大學雞」就不同了,它成了出賣肉體的大學援交女郎代名詞。羅澧銘的《塘西花月痕》叫雛妓做「雞仔」,書中記載當年塘西有一位女神叫雞仔鳳,便因嬌小玲瓏樣貌標致引死嫖客,在石騎樓僅接客兩天,每次收費二毫半,放在汽水樽,一天收入便裝滿大半樽汽水,不久更被某闊少私有化。 以抵死幽默見稱的甘小文雞年新作。 楊學德2016作品《油麻地姨姨》,將八十年代香港企街的雞畫出草根味道。 「全部都係雞」翻兜成潮語,出處是來自前立法會議員詹培忠廿多年前的一番「偉論」。 2002年吳君如以電影《金雞》揚威金馬獎,以妓女阿金的經歷,道出1970年代尾至2000年代初香港的變遷。 相隔十年後添食《金雞SSS》,但香港的「一樓一鳳」和「雞竇」漸漸式微。 宋朝名...

20170127-馮睎乾:子女應該食聰明藥嗎?

馮睎乾:子女應該食聰明藥嗎? 11:00 27/1/2017 最近有報導說,不少香港中小學名校生的家長,為提高子女學習能力,竟安排他們服用治療ADHD(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的藥,甚至在通訊群組中把藥名傳來傳去。在英、美,這類「聰明藥」(smart drugs)其實已流行超過十年。據2005年調查,美國大學生為改善考試成績,有4至7%曾服食Ritalin和Adderall這類ADHD藥物。還有隻嗜睡症藥Modafinil,劍橋大學研究證實,它有助大學生解難題、記憶長長一串數字。牛津和哈佛的研究者更說,它是世上最安全的聰明藥,不知香港可有家長拿子女做此藥的白老鼠呢? 請勿誤會,我不是推薦這隻寶藥給你,倒想介紹BBC網站一篇文章。那文章的作者聽說Modafinil這麼神,就想親身做個實驗,服用前還徵詢了醫生意見。醫生說他年青力壯,該沒有嚴重副作用,於是作者便放膽一試。他在劍橋大學吃了第一粒藥,然後立即做認知能力測試,果然立竿見影,他的專注力、記憶力都有顯著改善。第一天,作者覺得自己頭腦清醒了很多,對藥物十分滿意。然而這正面效果只維持一天。翌日,他發現專注力像前一天那樣強,但問題是:他並非專注於工作,而是專注於玩智能手機。這時他已心知不妙,同日開始頭痛、沒胃口、尿頻、失眠,副作用接踵而來。幾天後,他發誓永遠不會再用Modafinil。對那位作者來說,服用「聰明藥」顯然得不償失。 在香港讀名校,居然讀到奉旨濫用藥物,真不知是什麼玩法。名校學生當然也良莠不齊,才性各異,總不可能人人考第一,個個入校隊。幾十年前讀書,未聽過有人要啪藥考試,今天有此現象,似乎又是家長或學生的羊群心理作祟。要訓練專注力或記性,上網玩免費的dual n-back練習也可以,根本沒服藥必要。有人說,智力是最親近你的五個人的IQ平均值,果真如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跟聰明人打交道,即是說,多讀好書。 馮睎乾 電郵 :philomusus@gmail.com

20170126-安裕:裝甲車事件與中星關係

安裕:裝甲車事件與中星關係 2017-01-26 香港海關經過調查後,決定歸還扣留兩個月的九輛新加坡軍方裝甲車;新加坡當局表示這是正面的結局。一場牽涉軍事、外交的事件,在農曆新年前得以解決,不致戟指互駡,毫無疑問是一件好事。不過,中國和新加坡之後會否心存芥蒂則是另一回事,要待下回分解。 中國外交部之前評論事件時,表示新加坡應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又稱要遵守香港法律。這就把政治及法律問題都說白了。至於新加坡方面對事件的總結,恐怕只有當地最高級官員才知道。不過,事件令人萌生另一個討論空間,那就是新加坡的地緣戰略位置,使得她有戰略談判本錢、亦有叫價本錢。 新加坡位處南海最南部咽喉要塞,由印度洋到東亞的海上航運路線,最省時是沿馬六甲海峽南下,經新加坡北上南海,中日韓俱是如此。若刻意不走這線,那就要拐一個大圈,經濟上及時間上都極不化算。所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軍一開始便南侵新加坡就是這個道理。 過了幾十年,戰略環境絲毫未變,未來除非如中國大陸網民所稱那樣,北京要斥資在泰國中部攔腰挖一條運河貫穿,否則新加坡依然緊握東亞海運關節。(到了泰國運河挖通,泰國戰略地位變成今天的新加坡那樣,這又要另一重戰略思考,不過這些都是後話) 新加坡當然知道自身戰略地位吃重,而外交上則企圖開拓不一樣的空間。新加坡與中國於1990年10月建交,是東南亞國家當中最遲的一個。當時中國因六四鎮壓被西方制裁,新加坡就在這時與中國建交,我記得當時有聯合國工作人員說這是新加坡「幫中國一個大忙」云云。時移勢易,中星關係今天如此,在九十年代初是誰都想像不到的。 中國是政經大國,新加坡是地緣戰略舉足輕重國家,這兩樣未來好長一段時間都不會改變。這次事件當中,中方清楚說明「一個中國」的立場,新加坡多年來在兩岸之間的角色會否因此有變,值得觀察。從目前看,中星兩國將盡力維持現狀關係,但過去的祥和恐怕一去不復返,一種新的中星關係形態,即將來臨。 安裕

20170124-安裕:好勝總統

安裕:好勝總統 2017-01-24 無論你喜歡抑或不喜歡美國這個國家,它的總統一言一行,畢竟因着它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從而影響世界。對香港來說,美元利率高低影響香港利率,大小業主與大小老闆都要關心;對世界而言,美國把航空母艦開到甚麼水域,那裏就可能是熱點,軍事衝突逼在眉睫;美國貿易政策是全球出入口行業榮枯所在,一旦實施懲罰性關稅,出口國無不頭大如斗。按這道理,美國總統應是日理萬機、不會糾纏小事的大忙人。 是的,按道理應該是這樣的。 事實是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和白宮要員,上任第一天爭論最烈不是內政外交,而是到底有多少人參加就職禮。本來,人多人少不代表甚麼重大意義,這類數字可以各自演繹,但是特朗普及其團隊認為傳媒把人數說得太少,於是出來爭論有多少人參加,幕僚長更指摘傳媒老是要把總統的合法性推翻。一場與世界和美國毫不相干的口水戰,就這樣爆發。 美國傳媒當然不是省油之燈,找到2009年奧巴馬上台就職典禮照片,一比之下,今次典禮顯得人丁單薄了一些。美國人愛說seeing is believing,第一回合,傳媒領先。要知道美國傳媒不是好惹的,建國元勛傑佛遜那句「寧要報紙不要政府」在美國家傳戶曉,這次爭論有照片作證,特朗普吃了悶棍;不過,以他的性格,未來定會睚眥必報,傳媒必會寸步不讓,四年惡鬥可期。 我在紐約生活那幾年,是特朗普嶄露頭角的年代,那時他年輕多金,在紙醉金迷的紐約巿自然是城巿中心。當時紐約巿長是猶太裔單身漢郭德華(Edward Koch),特朗普極不喜此人,幾乎隔天與巿長鬥嘴,經常成為《紐約郵報》這些小報頭條人物。特朗普是高調慣了的生意人富二代,慣了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所以常常語出驚人,吸引目光。也因為這原因,一次講話比一次更「吸引」,貫徹娛樂大亨本色。 這樣下去,未來四年更震驚人們的話語或動作隨時陸續有來,這是可以肯定的事;儘管不符美國利益也沒所謂,符合他的個人利益便可以;或者說,只能成為頭條人物便可,這就是一以貫之的特朗普本質。 安裕

20170127-安裕:「費厄潑賴」與正派

安裕:「費厄潑賴」與正派 東西南北 8:47 27/1/2017 ■特朗普和林鄭月娥的言論都被批評是有違公平競爭、願選服輸的原則。設計圖片 上屆特首選舉關鍵詞是「僭建」,今屆關鍵詞看情況「中央」九成穩奪冠軍。自從去年以來,「中央稱不會欽點」之說、以至上星期曝光的「中央不任命論」,「中央」都是主角──人們有興趣知道,「中央」期望這是有競爭的選舉抑或投票前一錘定音誰誰誰不得當選的一次?是公平公開公正還是貽笑大方缺公信力的一次?這些何止關乎七百萬人的事,更是世界大事,這一切,都與「中央」有關。問題是,翻來覆去的「中央」之言,哪一個才是北京真正取態?問得再準確一點:誰才是「中央」,是去年那個?是今年這個?是習近平抑或另一人?或者,只是一個姓中名央的人? 選舉是政綱之爭,連民國初年的主義之爭也談不上;小圈子一千二百選委手上有票,手上一票也沒有的幾百萬巿民卻心清目明,世情往往是塘邊鶴站得高看得遠,自是對戰勢了然於胸。觀乎北京對這次選舉已有定義,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早前說,這是「向市民講清施政理念,通過選舉團結港人」;言語之間更似為這次選舉訂下「規例」,「希望選舉是理性的、健康的,是富有建設性的」。可是這些期許和希望,選戰甫開始即給丟在腦後,政綱履歷俱不管用,而是稱擔心「中央」或不任命當選者。至於場外敲鑼打鼓則是言論自由的彰顯,選舉本質便是如此,一方要大幹快上一方要休養生息,一方要延續路線一方是切莫折騰,兩套理念就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這是選舉的金科玉律,但選舉規例則不可三朝兩頭變了又變,這是鐵律。 不服輸如何取信天下 如今是公元二十一世紀,中國大陸講規矩守法律喊了震天價響十幾年,可是今次上場還未肉搏便說勝了也可能不會加冕。雖然後來幾番解說,然而這些話與中共宣傳依法治國完全兩樣,與前不久習近平在瑞士達沃斯年會的主題演說更是對立,習提到外商投資時稱會「促進公平競爭,讓中國市場更加透明、更加規範」。任何比賽,最關鍵是規則,使得雙方在對稱和公平環境下作賽。可是,如今的爭論在於當參賽一方從初賽到準決賽都沒有身份與資格問題,到了挑戰冠軍寶座一刻,忽然爆出「不任命論」,難免令人質疑公正何在。最後時刻冒出的「中央不任命論」,與北京面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之下的「開放、透明」倡議相比,可謂大相逕庭。 類似這些事,香港社會前不久才隔洋見識,活生生的例子是美國新科總統特朗普,人雖然...

20160120-安裕:「老朋友」與「一中一台」

安裕:「老朋友」與「一中一台」 東西南北 20160120 ■喬冠華與老布殊在聯合國總部握手。互聯網 第一個公開在國際舞台推動「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的大國是美國,是北京所稱兩個「中國人民老朋友」當權年代。兩人一是總統尼克遜,一是駐聯合國大使老布殊;「一中一台」登場是在紐約聯合國總部,1971年10月25日。此前三個半月前的7月9日,基辛格密訪北京為尼克遜探路,會見周恩來時表達美國不支持「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態度。 1971年秋,聯合國大會,中華民國會籍危如累卵。阿爾巴尼亞等國提出的2758號決議,除了「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並且「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佔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老布殊與日本等十幾個國家提出臨時動議,把這兩項內容分成兩個動議表決;若兩個議案都通過,聯合國就可能出現「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最終是保留中華民國會籍議案遭否決,國際形勢自此丕變,大批國家離棄台灣轉向北京,包括美國和日本。 這是記錄在案的歷史,但歷史沒有在這裏結束。1972年9月中日建交,同年12月,日本政府以民間組織名義成立日本台灣交流協會,辦理對台灣領事事務,惟工作人員須先辭去外務省職任,始可以「民間」身份工作。此一模式既開,七年後中美建交,美台亦以類似的「民間組織」處理兩地事務。如今打開台灣外交部網頁,與台灣沒有邦交的主要國家,幾乎都與台灣有類似的地下使館。美日英法不在話下,近年與北京越趨密切的俄羅斯,也在台灣有莫斯科台北經濟文化協調委員會代表處。類似模式全球落地開花,台灣不致完全失去國際人格,要感謝也是北京「老朋友」的七十年代日揆田中角榮。 美國是「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推手,儘管與蔡英文通話事件餘震仍在,然而特朗普不過是美國近六十年民主共和兩黨兩岸政策共識的執行者。台灣年前的解密檔案顯示,早於1961年,駐美大使葉公超回台見蔣介石,葉從美國新任總統民主黨人甘迺迪捎回消息,說美國有意讓中共進入聯合國,但保留台灣的會籍,「美盼我鄭重考慮後盡速答覆」。蔣介石說,「兩個中國並存於聯合國,我無法接受」。兩年後,甘迺迪遇弒身亡,此事暫且放下;不旋踵越戰烽火大起,美國拉攏北京以遏北越南侵,中美華沙談判復啟,這時國際形勢漸對北京有利,時間已經不在蔣介石這一邊。 不過蔣介石強硬如故,1970年他說...

20170113-安裕:列根主義重現

安裕:列根主義重現 東西南北 20170113 ■美、俄兩國仍然是世界上擁有最多核彈頭的國家。互聯網 「好打得」的其實是美國和俄羅斯,「打得」不在於有多少航空母艦,美國儘管有十艘現役航空母艦而俄羅斯只有一艘邊開船邊冒黑煙的航空母艦,但沒有人把這兩國區別為「強國」或「弱國」,原因很簡單,美俄各擁7,100及7,300個核彈頭。「大國」的定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改再改,先是擁有原子彈便能入圍,之後是要有氫彈,再之後是有多少彈頭。近年美國經濟被中國從後猛追,俄羅斯自原油價格下挫後凋敝不堪,但這對國際舞台雙主角仍然說話有力,這是由於倉庫塞滿核彈的底氣說了算。 特朗普勝出大選後,一再觸碰幾十年沒有人敢動的外交戒條,包括與台灣總統直接對話。不過,倘放在更大的戰略框架看,特朗普去年聖誕節前的twitter短訊更令全球震驚:The United States must greatly strengthen and expand its nuclear capability until such time as the world comes to its senses regarding nukes(美國務必極大地強化及擴張核力量,直至全球在核武器上變得明智為止)。美國雖然在七十年代初與蘇聯核武競賽至高𥧌,最終在玉石俱焚的相互保證毀滅(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恐懼之下叫停,在擁有相若核彈數量下進入停戰階段。過了40年,特朗普提出大幅增強核打擊力量,俄羅斯縱是特朗普所說的「朋友」,亦不能不陪着落場。各擁七千核彈頭的是美俄,據稱有二百至三百個核彈頭的法國、英國、中國被擠到一邊。美俄從七十年代中美蘇大三角跳出來,自成一個小小的超級核武俱樂部,睥睨天下。 美俄的核武技術及數量,說明真正大國的實力何來。美國核武勝在精準,俄羅斯核武不算準繩但彈頭當量巨大。兩國五十年代拚命製造核武,全球各地仍接二連三發生美蘇縱有核彈卻不能控制或阻撓的事態,五十年代初的韓戰、同樣始於五十年代的中南半島戰事俱是例子。1957年,哈佛大學教授基辛格寫了一部當時來說是與主流立場迥異的《Nuclear Weapons and Foreign Policy/核武器與外交政策》,認為一旦遇到挑戰,不敢使用的核彈就不能算是震懾武器。他說,由於核武動輒以大規模毀滅為目的,美蘇對此...

20170106-安裕:城巿歷史不滅

安裕:城巿歷史不滅 東西南北 20170106 ■《老夫子》漫畫是不少港人的童年回憶。資料圖片 對不少人來說,那是星期六下午安靜的一個小時──雙腳蜷曲蹲坐小板凳,目不轉睛把內容滾瓜爛熟得可以背誦出來的漫畫再看多幾遍。不遠處坐着的弟弟也拿着漫畫眼都不眨一下,不同的是他頸上圍着白布,理髮師傅剪刀咔嚓咔嚓把頭髮剪下大片絮絮落地。漫畫是內頁單色但封面殘缺不全的《老夫子》,七十年代的學校短周假期午後就是這樣過去。 《老夫子》作者王家禧逝世美國消息傳出之後,像我那樣隨即憶起理髮店童年往事的恐怕不知凡幾。那天的感覺似曾相識,兩年前也是元旦過後不久,日本卡通《叮噹》粵語配音員林保全去世消息傳出來那天中午就是這樣:拿着手機讀着林保全逝世消息,思憶倏地回到從前,是我城茁壯成長的黃金時代,是抽中廉租屋上樓期許從此安身立命的年代,是反貪污捉葛柏之後進入廉潔社會講究法治的昔日。 社會保育意識燎原星火 每有香港的城巿印記隱入歷史,社會就會出現另一次的奔走呼號,企圖永遠留下這些人與事的美好回憶。當智能電話幾乎全然取代紙本閱讀功能的當下,大腦記憶體殘留於油墨殘迹未乾紙張粗糙發黃的《老夫子》漫畫的世代會被譏為「脫離現實」,然而事實是爭取留着這些我們的歷史往往是年輕一代。八十年代下課後獨對電視看《叮噹》卡通,或更早些時七十年代屋邨理髮店群童蹲閱《老夫子》,是今天年輕一群的父兄輩童年,但到了這一代則更為珍惜從前。 每一個城巿都有每個城巿的不滅印記,這是不易破壞粉碎毀滅的歷史。事實上,香港與其他國際城巿一樣,早就過了移山填海修橋開路的破舊立新時刻,這令人想起日本著名導演巿川崑1965年公映的紀錄片《東京奧運》。巿川崑以動態畫面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改造東京迎接1964年奧運的過程,向全世界展示日本最大都會的新氣象,一系列特寫鏡頭是樓房牆壁在大鐵球撞擊下成為虀粉,結構表現主義建築大師丹下健三的代代木體育館如怒海巨帆拔地而起,這是日本戰後追求自我認同的外科手術。卻是在東京奧運結束40年之後,日本社會對丹下健三心懷敬意的同時,更深層的憶念是電影《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裏東京下町庶民社會,認為這才是不折不扣的江戶本色。 香港亦如東京,曾是經歷城巿規劃大量工程,留下了巿民仍可親炙的尖沙嘴火車總站舊址鐘樓,沒有把這標記連根拔起。2006年底,舊中環天星碼頭鐘樓拆卸,就沒有獲得尖沙嘴火車總站...

20161230-安裕:只是當時已惘然

安裕:只是當時已惘然 東西南北 20161230 ■楊絳、夏樹靜子、阿里、告魯夫,四位分別在各領域有傑出成就的名人於2016年逝世。設計圖片 急景殘年的2016此刻只餘下幾十個鐘頭,儘管香港不作興類似日本忘年會這種緬懷過去一年的集體行事,然而得的多抑或失的多,人人心裏有一本賬。即使這是很個人的回憶,但最近幾天社交媒體上看到大量對曾是各自成長年代印記人物猝逝的共同紀念。聖誕期間去世的英國歌手George Michael是其一,《星球大戰》的美國演員Carrie Fisher撒手塵寰是其二;Carrie Fisher去世一天後,也是演員的其母德琵雷諾(Debbie Reynolds)遽然而逝。深宵候車打開手機,facebook一句留言撼動人心:too many good people have left this year。 互聯網時代,省覽訃聞越來越趨向是手部肌肉伸展的一種活動,滑鼠left click一下是表示態度,把手指移到鍵盤鍵入R.I.P.則是致哀。可是人們仍然費力打下長長的句子或是索性寫成短札,對文學大師駕返瑤池、藝壇明星沉寂殞落、體壇巨人黯退星塵表達呆立風中不能自已的「只是當時已惘然」。尤其今年離我們而去的,不少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啟蒙年間標杆人物,是黎明前最黑暗一刻亮着的那盞燈。 這一年我們失去了楊絳先生。在中共治下大亂蔽天的日子,楊先生仍能保存讀書人的氣節,以寵辱不驚的淡然面對牛鬼蛇神,優雅地在末世氛圍走出朗朗人生。楊先生《走到人生邊上》顯露出來的智慧,絕非愚民以眛天下的所謂主義、思想、路線可比。文革後的《幹校六記》把人性美好一面在共產主義制度下的扭曲一一道來,讀之令人泫然。《我們仨》裏的楊先生則是在惡俗年代無愧自己活好每一天;有讀者留下感言:讀後使得人們更加確定自己想成為一個甚麼樣的人。 我會懷念夏樹靜子。她的《蒸發》在不同的社會與文化背景下閱讀,會得出截然迥異的感受和認知。有說她是森村誠一和松本清張混合體,也有純粹認為《蒸發》講的是婚外情命案。《蒸發》成書之時是日本經濟飛躍的七十年代初,女性作家以有夫之婦私奔為楔子,在男權至上的東瀛社會絕不簡單。在幾乎全男班的推理小說作者世界,夏樹靜子走出屬於自己的另一片天,字裏行間勾勒出女性的主導權,於社會意義而言殊為難得。 人們更加難忘阿里。「拳王」一詞早已濫用,但「拳王」前加上「一代」則只他唯...

20170127-關焯照:得鼎爺,曾俊華得天下

關焯照:得鼎爺,曾俊華得天下 8:46 27/1/2017 ■李家鼎近期主持飲食節目人氣急升。資料圖片 中央對下屆特首人選開出四大條件:愛國愛港,有管治能力,中央信任,港人擁護。究竟現時四位特首熱門參選人,誰最符合以上四個條件?老實說,第一至第三項條件可以是頗主觀,中央覺得候選人順眼和信得過便沒有問題,但最後的一項條件卻是頗客觀,因為這涉及候選人的民望和特首選舉期間的支持度。環顧在過去幾屆特首選舉,勝出者均是民望和支持率最高的一位,因此,在這次特首選舉,市民支持率最高的候選人,贏得特首寶座的機會將會是最高的。 現時的特首選舉已成為前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和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之爭。從最近的民意調查來看,曾俊華和林鄭在支持率方面分別獲得33.5%和30.9%,排名首二位,但非常有趣,當市民被問及「估計現實中最後由誰人勝出」,選擇林鄭竟然是六成半,而曾俊華則只有一成七,兩者的分野巨大。這結果不外乎反映,個多星期的傳媒報道,「中央已選擇林鄭為下屆特首」之說已深入民心。然而,林鄭是否sure win,筆者認為最終的決定因素仍然是民意。只要前財爺在民望和支持率能夠保持明顯優勢,他仍然是有力問鼎特首寶座。 從民意調查結果來分析,支持兩個陣營的市民是有明顯分別。年齡介乎18至59歲較支持曾俊華,尤其是18至29歲組別,其支持率高達七成半。較支持林鄭則是60歲或以上的年齡組別,其支持率達五成。至於學歷分佈方面,林鄭獲得較多的學歷只有中三或以下的市民支持,而曾俊華則在中四至中七和專上或以上的兩個組別佔有明顯優勢。這結果絕對不難理解,因為林鄭的意識形態與梁振英相似,所以她能夠承繼梁振英的支持者,而曾俊華則是較理性、包容和兼聽,所以獲得教育水平較高的組別支持也不是意外。 從曾俊華宣佈參加特首選舉至今,其公關主軸是親民、理性和能夠與本地年輕人溝通。然而,這是不足夠的,原因是要在民意明顯拋離林鄭是需要吸引更多的教育水平較低和年紀較大的市民,從而說服中央,市民是支持曾俊華。要達到這目的其實不難,假若曾俊華的公關團隊能夠製作一些短片,主力推銷前財爺是關心長者生活狀況。當然,要令製作短片有talking point,筆者認為曾俊華的公關團隊可以找現時爆紅的李家鼎與前財爺拍一套關於長者生活的短片,一旦推出,肯定夠吸引力。 李家鼎與曾俊華均是長者,但同樣喜歡習武,如果兩人在短片中能夠從武學...

20170127-林健枝:郊野公園—是生活質素的基石,不應是加減平衡的籌碼

林健枝:郊野公園—是生活質素的基石,不應是加減平衡的籌碼 立場新聞 2017/1/27 — 8:26 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建議發展郊野公園部份土地 (背景圖片來源:http://www.youth.gov.hk/) 上週特首發佈了2017年施政報告,看後先是喜,後是憂。喜的是高興看到政府將執行香港首份《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并打算落實爭取了多年的塱原生態公園及紅花嶺郊野公園補償計劃;并以地換地的形式保育沙羅洞這片具高生態價值的濕地。憂的是政府同時考慮把所謂「郊野公園內生態價值不高」的地方用作公營房屋、非牟利的老人院「等」非地產用途。過去幾天聽了特首和發展局局長在電台及報章的講話,令我更憂心,甚至痛心。 痛心是因為多年以來,我一直以為政府會看「重」自然保育,我不介意重中還有更重,但我覺得沒有需要把發展與保育放在對立面,把環境視作阻礙發展的因素。這種「有你無我」的看法在施政報告的文本原本不是太明顯,但高級官員近日的講話真有煽風點火之嫌,在有意無意之間給人一個錯覺老人沒家可歸,中下階層買不到房子皆因郊野公園佔地過多所致。這同時也鼓勵了地產及其代理商跳入戰場,口誅筆伐,把責任推到環保團體身上。我不欲在此爭論土地短缺的成因,但深信如果政府有政策確保香港人可優先買房,有方法減少樓房空置,又有措施令房子不變成投資工具,可以肯定大家上樓都會比較容易。 最令我不惑的是政府打郊野公園主意的同時,總是把信息零碎化,把複雜的土地供應問題簡單地說成是發展與保育的矛盾。政府要提出要在郊野公園內建公房時,為何不先承諾政府會如施政報告117段所說將「更多有具高生態保育價值的土地納入郊野公園範圍,應該增加生態保育及郊野公園土地總面積」;政府要打郊野公園主意的時候,為什麼不與開發棕地相提並論;為什麼總是像擠牙膏一樣,被傳媒追問時,才說開發棕地已在政府心中。 令人歎息的是,今次政府打郊野公園主意,卻沒有說明任何「前設」,「基准」,「原則」和「過程」。反叫環保部門幫手找地交數,更來個可加可減的說法,增加混淆。我應為提出任何解決具爭議問題的方法,應先說清楚前設是什麼,是不是像海港保護條例一樣,前設是不發展 (presumption against development),除非社會有迫切的需要;如果真的要發展,相關方必須提出強而有力的理據,并在別無他法下才可進行。現在特首提出來...

20170125-石琪:2016 猴年的華語片

石琪:2016 猴年的華語片 2017/1/25 — 18:32 樹大招風由林家棟、任賢齊及陳小春領銜主演。 從去年看到各類華語片中選出十二部,按香港獻映次序排列: 美人魚 樹大招風 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 寒戰 2 幸運是我 路邊野餐 七月與安生 我不是潘金蓮 三少爺的劍 一路順風 一念無明 骨妹 先談香港片,這一年在本地最受注意是政治問題。香港電影金像獎把有港獨意識的《十年》選為最佳影片,就充滿爭議性。 《十年》屬於 2015 年作品。至於 2016 猴年的港片,好幾部有政治影射。梁樂民、陸劍青聯合編導的《寒戰2》拿香港下任特首人選之爭,搞出陰謀惡鬥,雖然誇張炮製,但成為香港歷來上映最賣座華語片。 三位新導演黃偉傑、歐文傑、許學文合拍「三大賊王」的《樹大招風》,亦有政治性,觸及香港與大陸的敏感關係。《選老頂》也拿黑幫選舉搞出政治諷刺。 此外,去年有幾部獨立紀錄片拍攝 2014 年「佔中」政治抗爭事件,我看過較佳是陳梓桓導演的《亂世備忘》,可是無法在院線上映。陳耀成的《撐傘》更少公映機會。 新導演羅耀輝的《幸運是我》不談政治,但涉及香港人與大陸人複雜的恩怨關係。特別之處是沒有一味「本土主義」,沒有火上加油激起敵意對抗,而以和為貴。惠英紅飾演香港獨居「癡婦」尤其出色。 香港新導演陸續出現,本來是好現象。然而無可否認水準參差,而且除非題材有政治性,否則少人注意。提拔多位新秀各拍一段的《GOOD TAKE》和《打開我天空》就票房慘敗。其實個別段落不俗,整體就欠佳。 成名導演紛紛與大陸合拍較大製作,然而去年多數失準,包括杜琪峰的《三人行》,陳木勝的《危城》,林嶺東的《沖天火》等。林超賢的《湄公河行動》拍攝大陸特警在東南亞金三角揚威,內地很賣座,亦非他的佳作。 無論如何,香港影人對中國電影市場興旺的作用很大,周星馳導演《美人魚》狂收三十多億元人民幣,是諷刺發展商,宣揚環保的成功喜劇。鄭保瑞《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而至《寒戰 2》、《使徒行者》等都叫座。 香港陳可辛監製、曾國祥導演《七月與安生》,拍攝內地兩個女同學多年的變化,是優異之作。內地女導演薜曉路以澳門和美國、英國為背景的賣座愛情片《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比較造作,但也豐富多采。 不過,內地電影業實在畸型發展,經常猛搞特技,亂...

20170127-李專:感情再深,相處不累才最重要

李專:感情再深,相處不累才最重要 22:21 27/1/2017 Dear CG, 你好,我今年31歲,這是第二次拍拖。上一段感情傷害很深,花了幾年時間才走出陰霾。我單身了6年,跟現任男友拍拖15個月。今年2月,我因為身體有事,一直未能在性方面上滿足他。半年前,我以為身體康復了,與他愛愛,最後又搞到復發要入醫院。我一直自責自己連最基本的都不能給他。每次我們親熱,看到他忍耐得這麼辛苦,我就會好自責。最近一次去旅行,他表現到對我好抗拒。然後我問他,他說其實好怕掂我,怕我又再入醫院。我應該相信他嗎? 這半年來我們經常因爲性格問題,時常吵架。今年年頭,我已經向他說清了我是找結婚對象,他說他未遇到我之前從沒想過結婚這回事。他告訴我給他5年時間,我問5年後可以存到多少錢,他答不出來。剛認識他時,他收入很低,這一年,他共轉了兩次工。人工差不多是從前的2倍。而他也承諾我會今年底還清卡數和開始儲錢。8月時我再度入院,他金錢上幫助了我一點。雖然很少,但是我是欣慰的,至少他有聽我說去儲蓄。 我知道他對我很好,但是我們是兩個世界的人。這半年大家都過得很辛苦,很累。每隔一星期就吵架。最近我才意識到自己有情緒病,有點抑鬱。 在谷m前,情緒起伏很大,他說話時常不經大腦(一般的常識也沒有),我經常因爲他的說話而動肝火。我曾經指罵他沒腦、癈等一些傷他自尊說話。其實我們吵架就是經常為了芝麻小事。朋友時常勸我分手,說他不適合我,又說我做人唔化⋯⋯叫我趁快放手,找個適合。 半年以來,我們的問題就是不停重複又重複地重演。他是個極低自信但愛逞強、愛面子的人。遇到問題不懂得處理就會把問題留給我。每次都要我提醒、推動才會去解決。而事實上,以他能力是做到的。我感覺我像他媽媽,每次都是鞭策他才做(例如轉工),有時候真的很累,連一些小事都不能處理。我又會想,這個人將來不能依靠。我想大家是共同成長的伴侶。 這半年,他曾經主動提出分開。他說我愈來愈不尊重他,當他是兵。這幾個月我們斷斷續續都說到要分手般。他說我經常迫他,勉強他,對他呼之即來,揮之則去。 是我不太愛他嗎?在勉強大家嗎?不去包容,妥協,尊重?他最近經常對我冷淡,問他什麼事,他說不想講。因為之前他曾抱怨他說什麼都是錯的,所以寧願不說。 我跟他就是找不到舒服的相處模式走下去。我感覺到他對我的愛因每次吵架而消耗。我知道總有一天,最...

20170126-Roger:人與自然:從《千與千尋》看環保的真義

Roger:人與自然:從《千與千尋》看環保的真義 2017/1/26 — 6:01 https://www.facebook.com/corrupttheyouth 《千與千尋》稟承宮﨑駿動畫一貫對環保的關注,但今次是以一種更加成熟內歛的手法,把人對大自然破壞的批判提升至對人類自身存在問題的反思。人是甚麼?人活着為了甚麼?《千》提出的答案是:一方面,人本質上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但同時後者對於前者的完整存在又是不可或缺。人存在的意義(至少部分地)在於能與大自然重新建立起一種和諧共存的關係。但在工業社會資本主義文明跟自然的衝突中,人遺忘了自己的本性 ── 人跟大自然的內在連繫 ── 而《千》正是一則描述人因何迷失、最後如何能尋回自我的寓言。 自我迷失 故事主要描述主角千尋在一個神秘地方的奇妙遭遇。主要場景是湯屋 ── 一間供天神鬆弛享樂的浴場。千尋在父母離奇地變為肥豬後,邂逅神秘少年白龍,並在他安排下替浴場主人湯婆婆打工,伺機拯救雙親。其間,千尋遇到一眾浴場的工人、被誤認為是腐爛神的河神、寂寞的無面人和湯婆婆的孿生姊妹錢婆婆等人。透過這些各式各樣的怪異人物,《千》表達出人在利用(因而遺忘)大自然、追求金錢物質的同時,也迷失了自我。 自我的迷失是一個在戲中反覆出現的主題,例如千尋的父母在無節制的吃喝中變成兩隻忘記自己身分跟女兒的豬(密爾有云:寧做一個不滿足的人,也不做一隻滿足的豬);浴場中的工人(包括千尋)必須捨棄自己的名字來換取浴場的工作;白龍因為忘記自己的名字而不能擺脫湯婆婆的控制和利用。由於人不知道自己是甚麼,因此總是在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上營營役役,這便是迷失自我的後果。浴場工人工作是為了吃飯生存,當他們發現可以不斷從無面人處得到金子時,他們都瘋狂地為他服務,即使後來有人被吞掉,也沒有人認真地考慮離開。荒謬的是,他們每天入夜開始工作,直到天亮便休息,晚上起床又立即工作,日日如是。就算他們有再多的錢,又有甚麼意義?問題不在於他們沒有時間和途徑花錢,而在於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甚麼和要甚麼。結果,一切財富只是集中在湯婆婆一個人手裡(她作為資本家的象徵也就不言而喻了)。 可能有人會說這沒有甚麼大不了,至少他們看起來並沒有甚麼不快樂。或許這是事實,就如那些豬一樣。可是,導演明顯否定這種說法,而進一步以無面人來體現人迷失自我最根本的問題 ── 寂寞。無...

20160127-劉細良:【讀書好×果籽】分裂國家之源讀《最後的皇族》

劉細良:【讀書好×果籽】分裂國家之源讀《最後的皇族》 20160127 《最後的皇族》乃新清史重要著作,反對漢化模式詮釋滿清成功原因。 【文化籽:讀書好】 今天共產黨反港獨旗幟高舉,香港人看在眼裏,或會認為小題大做,但對於北京而言,分裂國家是實實在在的問題,尤其在西藏、新疆。今天的民族問題,根源在於辛亥革命所創建的中華民國及四九年建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形式上是一個民族國家,但繼承的卻是一個民族及文化多元的大清帝國版圖。同樣一個多元民族的土耳其鄂圖曼帝國,在蛻變成為現代土耳其民族國家時,其他民族就分裂出去,成為新的國家。今天中共治下由大清帝國征服佔領的內陸亞洲地區新疆及西藏,成為動盪之源。大家可能會問,為何大清可以成功管治藏人維族,而今天駐紮軍隊更多、武備更精良、控制更嚴密的共產黨,卻要擔驚受怕呢? 漢化霸權 要尋前路,只有回溯歷史,究竟在十七世紀建立的最後一個皇朝,是怎樣管理這龐大疆域、民族、文化及宗教多元的大帝國呢?當漢族人書寫大清、蒙元及遼、金等歷史時,總愛強調這些游牧民族在中華大地上成功建政及有效管治,是因為他們已經「漢化」了,內地歷史劇則強調滿族皇帝身邊的漢族官僚協助施政。外族統治者以武力入主中原,打下江山,他們最後也是臣服於中華文明、漢人成熟的典章制度,而最後也融入了中華文化之中,我們香港人對具種族主義色彩的民族史觀深信不移。 漢化模式是否大清皇朝盛世康雍乾三朝的成功秘訣呢?這主流觀點近年受到挑戰,主要是一批美國清史研究學者,當中代表作是Eyelyn S Rawski的《The Last Emperors:A Social History of Qing Imperial Institutions》,中文譯本叫《最後的皇族》。作者根據滿文檔案,認為大清皇帝是相當自覺地保存滿洲認同,並且在禮儀、宗教及管治手法上,採取一套非漢族方式。滿洲文化是將東北亞不同民族納入八旗系統中,用同一套法律、服飾規範和社會規則去管理他們,以八旗認同取代原有的民族認同意識。滿洲多元開放的文化模式,同高高在上歧視異族文明的漢人儒家文明,是兩套不同的管理手法。契丹、唐古特、女真和蒙古統治者所建立的政權,雖然也吸納漢族官僚體系,但也同時因地制宜,改革中國的政治模式,在政治上創新,以適應自己的環境。 去儒家化 作者認為清統治成功,漢化不是主要原因,相反...

20170126-環保團體聯合聲明:反對開發郊野公園,不接受「可加可減」

環保團體聯合聲明:反對開發郊野公園,不接受「可加可減」 2017/1/26 — 22:37 反對開發郊野公園 不接受「可加可減」 郊野公園具重要旅遊康樂及規劃功能 港人重要綠色寶庫 應先善用棕土、軍營及閒置土地 行政長官梁振英向傳媒公開表示,已指示政府部門就發展郊野公園作研究。環保團體對此感到十分憤怒,因為社會有眾多聲音明確反對開發郊野公園,政府當局仍然一意孤行,更為此目的投放資源作具體行動,是蓄意與社會製造矛盾。 香港仍有不少可作發展的土地,過去房屋問題只源自「分配不均」。政府多年來逃避檢討「丁屋政策」(為丁屋預留土地)、未有動用閒置的軍營、未有以「棕土優先」發展等,為導致目前情況的主要原因。政府亦沒有正視大量住宅單位空置及私樓單位成為投資工具的問題,是政府的政策出錯,卻以缺地作掩飾。明明有其他可行及有共識的可用土地,政府仍以老人家及公屋輪候冊上的人為人質,提出發展郊野公園,是絕不可接受。 郊野公園是香港重要的特色,亦是重要綠色寶庫,除包含保護珍貴生態的環境價值,亦有旅遊(香港的郊野公園世界聞名)、社會(供大眾休憩)、規劃(限制城市過度擴張)等重要功能。郊野公園亦是重要集水區,讓足夠雨水流入周邊的水塘,提供港人生命之源。郊野公園有大量樹木,吸收二氧化碳,抵銷部份因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溫室氣體,紓緩全球暖化。郊野公園亦有無以彌補的珍貴地質地貌。 梁振英指可選取「生態價值較低」的地帶發展,我們並不同意。郊野公園的一草一木、花鳥蟲魚皆是生命,她們亦有自身存在的意義與價值,而生態價值亦沒有百份百客觀標準衡量。梁振英提出郊野公園「可加可減」機制,更是保育的「語言偽術」,。現存的每一片郊野公園的地理位置、地勢、環境及生態本來就獨一無二,不應被任何藉口取締,以另一處新郊野公園「面積」作交換是誤人耳目。 梁振英在未有善用棕土、軍營及閒置土地之前,就提倡開發郊野公園邊陲,是規劃目標錯誤。房屋問題亦不能單靠盲目覓地處理,亦需要同時透過人口政策,控制房屋需求來解決。大自然一旦遭破壞將無法復原,絕不應發展香港人引以為傲的郊野公園。 聯署團體(不分先後,按名稱字母排序) 伊甸方舟Ark Eden 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協會Association for Geoconservation, Hong Kong 爭氣行動Clean The Air、創建香港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