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2的文章

20210623-陶傑:睜開文化之眼

陶傑:睜開文化之眼 20210623 坐看雲起時 英國BNO問題成為香港人的心腹大患。 移民英國與移民加拿大澳洲不同。後者本身是移民國家,每一個城市的歷史不超過二百年。 加拿大澳洲本身的故事不多,那邊的當地人面對的是外在的環境與未來。大量香港人移居,尤其加拿大,長期得到較為友善的接待,因為其自由主義傳統深厚。也就是說,幸虧加拿大長期左傾,即使有一個右翼政黨,也沒有高傲排外的價值觀。移民加拿大的香港人長期受到縱容,可以聚居為一區,將溫哥華變成「香哥華」,本地白人雖有微言,不會有太大反感,即使有也不敢訴諸言行。 但英國不同。英國有一千年歷史,而且是西方文明價值孕育的搖籃。英國每一個城鎮都有豐富的故事。英國人比較「內觀」(Inward-looking)。對於過去,執著多於將來。 英國人對環境的重視蘊含著英國人的文化,包括文學與歷史。例如加拿大東部的人看見尼亞加拉瀑布,不會聯想到美國的獨立戰爭。但英國東南部的白懸崖是鄧寂克大撤退登陸之地,也是皇家空軍與德國空戰的戰場。尼亞加拉大瀑布附近可以接受一名華人買起半個城鎮,但東南部英格蘭的多佛,沒有明文規定不准買地買房產,但你若嘗試去做,會遇到很多困難。 在英國移民居住,許多香港人受不了天氣。我目睹香港學生來此患上抑鬱症者,幾十年多宗。去英國讀書,最好以寄宿學校開始。寄宿學校會令孩子不會太孤獨,周圍有同齡的學童,可以迅速協助適應融入環境。在香港中學畢業,直接升學英國,若去太北部的大學,除了文化隔閡,還有氣候造成的心理障礙。凡此種種,香港的父母不會明白。 還有就是求職的問題。英國專業人士的薪金低於香港。例如做醫生,每月除稅,能有港幣三四萬元已經很好,做到退休六七萬。英國絕對沒有養和醫院「月球人」那類奇蹟。因為香港的專業人士暴富,本身是畸型的市場泡沫。一場官司大律師收數十萬,英國極為少有。千億富豪在香港打官司,請御用大律師,控辯雙方如果一方是政府,訴訟費動輒一兩億。英國的御用大律師清寒一世,接一宗香港生意如中六合彩,這也是帝國帶來的餘蔭。 英國人崇尚工匠技術,不喜歡浮誇。八百年來的社會,有點像日本,各類工匠行業分明,許多人一幹就是一輩子,深得尊重,而且留給下一代。工業革命就是因為結構分明的工匠技術行業的分配,因此眾志成城。喜歡炒買走捷徑的人,早已加入金融城,盡快離開香港,去海外的新加坡香港甚至上海冒險。現在的香港人,本來就是冒險樂園的產...

20210407-要陷入集體投機心理!給聰明投資人的10項忠告

要陷入集體投機心理!給聰明投資人的10項忠告 2021.04.07 圖片來源:Pexels    文/王映茹(天下文化編輯) 不怕股市漲跌動盪的最佳投資法 您是否也感受到近期投資的熱絡氣氛?從2020年4月開始,台股不斷向上創新高,到了2021年1月甚至突破16,000點。身為投資人,我們應該開心還是擔心呢? 暢銷超過45年的最佳投資書《漫步華爾街》作者墨基爾(Burton G. Malkiel)提出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他問讀者:「如果你準備一輩子都吃牛肉漢堡,你應該期望牛肉價格走高或走低?」同理,如果投資人想要長期留在股市裡,應該期望股價走高還是走低?答案顯而易見,但是許多人都會答錯。 小心不要陷入集體投機心理 墨基爾以華爾街專業投資人、經濟學者與個人投資者的三重身分,整合個人豐富的經驗,在書中剖析歷史上眾多極端的投資狂熱事件,例如17世紀荷蘭的鬱金香狂熱、18世紀英國的南海泡沫、20世紀末日本的泡沫經濟,以及21世紀初美國的網路泡沫。 他指出這些狂熱都是起源於人性瘋狂的貪婪,或許真的有人從中賺到錢,但是,全身而退的人卻是寥寥無幾。 給聰明投資人的10項忠告 如果想要避免落入投資陷阱,又想安心、穩健、持續的獲利,墨基爾建議:比起買賣個股或主動式管理的共同基金,買進並且持有指數型基金可以得到更高的報酬。此外,他還提供10項忠告,幫助投資人做出最合理的財務決策: 1. 未雨綢繆:保障財務安全的關鍵就是展開定期儲蓄計畫,愈早愈好。 2. 備好現金與保險:每個家庭都需要現金與適當的保險來因應生活中的災厄。 3. 保持競爭力︰善用短期投資工具,讓手邊現金收益跟得上通膨。 4. 學習節稅:利用每一個節稅的機會,設法放大資金。 5. 釐清投資目標:決定你願意承擔的風險,找出最能配合你的資產配置。 6. 從自己的房子開始投資:買房是強迫儲蓄的好方法,還能提供強大的滿足感。 7. 了解債券:債券與股票關連很低,是卓越的分散投資工具。 8. 投資黃金與收藏品宜謹慎:想要藉由收藏東西賺錢,你必須具備極佳的品味和原創性。 9. 尋找折扣券商:勤做功課節省交易成本,但不要受到低手續費的引誘反而頻繁短線交易。 10. 分散投資:分散投資可以降低風險,讓你更有可能達成符合投資目標的長期平均報酬。

20210508-回流媽,女強人,為子女移民。走難母親節,倒數投奔自由

回流媽,女強人,為子女移民。走難母親節,倒數投奔自由 20210508 ■經歷反送中運動後,陳太覺得香港不宜久留。 「我覺得為母則強。因為媽媽呢個身份,我覺得我會成為一個更強嘅人,我亦希望小朋友都會為我感到驕傲。」數年前才回流返港的兩孩之母,為着下一代免於暴政與洗腦,又要踏上征途。同樣即將成為特首林鄭月娥口中「逃犯」的,還有一位小康之家的事業型媽媽。明天,她倆都會度過最後一個在香港的母親節。當一切完全不像你預期,才明白不可心死,沿路再走幾千公里…… 記者:陳芷昕 【睹速龍闖商場 下定決心遷台】 早於七年前爆發雨傘運動時,剛從外國回流香港的陳太(化名)不滿香港自由日益收窄,萌生移民念頭。至2019年反送中運動爆發,念頭逐漸成為具體計劃。自言是淺黃的她,曾與丈夫一同上街遊行反對修訂《逃犯條例》。每次離家前,她都會先抱抱三歲的兒子,像要向他交代身後事一樣。 隨着警暴越演越烈,陳太覺得這城市不再適合他們一家三口生活。身為一個母親,最念茲在茲的就是孩子安危。那年某下午,丈夫帶着兒子到屋苑商場買水果,突然遇到一堆速龍突襲,他們手持武器,把疑似示威者推逼進商場廁所。雖然陳先生已馬上把兒子背過身來,以免他因目睹殘暴畫面而受驚,但這件事有如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陳太忍無可忍,覺得此地不宜久留。「我可以避免嗰仔見到呢啲嘢幾耐呢?今次我阻止到,下次我哋又可唔可以喺佢身邊保護到佢呢?」 “佢變藍傷心、變黃好擔心” 這兩年間,香港人見證着此城的高速淪陷。眼見兒子在國際幼稚園中也要開始學習唱國歌和參與升旗禮,陳太覺得香港教育制度已全然崩潰,「國民教育本身唔係問題,但如果你失真、或強迫學生畀一個規範答案,咁就真係唔係教育嚟」。她希望兒子將來成為一個具有批判思考能力的人,但矛盾的是,她亦擔心這將把兒子推上危險境地。「如果佢一直喺香港嘅話,佢第時變咗做勇武咁點算?如果佢變成藍我會好傷心,但佢變成深黃我又會好擔心。」 為了給孩子更理想的成長環境,家境不俗的陳氏一家,終於下定決心展開移民大計。去年懷上第二胎的陳太,決定在香港一邊待產,一邊尋找外國的工作機會。後來,她得到一台灣公司聘請,雙方商談過後,她決定今年7月前往台灣正式工作。丈夫亦與她協議好,將會繼續留港工作,一年過後便會前往台灣落地生根。 正因夫婦二人將分隔兩地一年,兩個孩子的去向則成為一大難題。距離港尚餘兩個半月,這個問題仍懸而未決。兩人決...

20220521-KtoyhK:為何愛<誰和誰共母>

圖片
KtoyhK:為何愛<誰和誰共母> 23:20 21/5/2022 聽說此電影横掃各大影展,作為艾慕杜華的影迷,也明白他每一部作品同是精彩同見矚目。他追求並沒有因時間的失去而改變,也沒有因他能量的多少而驟然此電影的光芒,歌頌和探究女性是他一生追求的電影命題。這電影他說故事技巧不同,更圓熟;他可簡單直白說出他的意念,因為他強而有力的意念正透過此電影宣揚廣傳。這是一套,體會與明白;攜手治癒;責任與歌頌,由女性看到社會更多色彩的女性電影。 作為女性電影,此電影的故事既複雜既簡單,以過去西班牙內戰歷史為開始,觸動不同年代女性,故事設定網羅村鎮,人物,相片,人與人年代深遠的記憶,還有對親人回想的執意。而兩位主角的相識也是偶然,卻是女性最重要的生命歷程,她們預產期接近在醫院相知相識,孕育生命;迎來挑戰。就是以兩位孩子的出生,電影劇情進入簡潔,但也是兩位主角必然的心路歷程。她們的愛與渴求,說出他們社會的狀況,人人間的關連和這社會女性不同面向及重要性,交織社會不同面向。全因兩位主角藉著新生命的參與和帶動,看到人和人的情感接連,可共融在她們,鋪陳社會中各女性的重要性怎推動每一人向前。 人倫人際圍繞電影,每每的人際是關心,著緊人與人聯繫的記憶,從電影敘述的歷史看她們不會因時光而失去對每個親人的思念和忘記他們所確信。女主角豎立在村鎮視野堅定面對過去的屠殺,尋找真相,相信她自己的關係離不開存有的創傷和遺失。她肩負能力及還可做再幾多為宗族各人記憶帶來幾多裨益。與此同時負責尋找屠殺真相的男角;他的能力吸引女主角,對凡事的嚮往。他們關係被奠定、被探究、被改變。正是一段平凡生活,增加記憶,卻有捨有遺憾有互相責任的重要關係。而關係的變幻超落,由兩位女主角,証明生命力和母愛,總會為每一人安然面對一切考驗,縱使隨年華老去是失去也未曾遺忘。 關係是由從未轉變停留路途穿梭組成,人之間不同關係,形成社會,內裏充滿問號與未知,所以導演重回他說及關係的核心,也是他一直堅持他的電影作品母題:即是女性。電影中很多女性面貌,社會中她們不斷付出,看見她們的能耐,身影是支撐每一個人,堅持自己令他人明白如同電影;女性相隨我們生活和說出自己所知所感受。她們源自母愛,從自心出發影響眾人,會傷痛;會經歷得失;也會從失望到自處,當母愛聯繫彼此存有共鳴,淡化苦惱,友誼可以散失流走,也會在後悔時踏出改變關係的一步。同時堅持和共鳴,不忘過...

20220512-陶傑:烏克蘭戰爭的東西方心戰

陶傑:烏克蘭戰爭的東西方心戰 2022年5月12日 BY 陶傑 5 月 3 日,拜登訪問洛歇馬丁位於阿拉巴馬州的武器工廠。 圖片來源:路透社 英國一名退伍軍人西布利(Scott Sibley)在烏克蘭與俄軍戰鬥中陣亡,成為迄今為止在烏克蘭戰事中喪生的首名英國人。還有一名英國人在烏克蘭戰事中失蹤。 西布利今年 36 歲,其女兒在 2018 年患上罕見癌症。英國外交部表示,正在為西布利以及失蹤英國人的家人提供支持。在傳出西布利死訊的同一天,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從莫斯科抵達基輔,希望斡旋俄羅斯和烏克蘭達成停火協議。 此外,普京一定要攻下在馬里烏波爾的鋼鐵廠。有不知名的帳號在「抖音」透露:此鋼鐵廠是一些國家部分易服潛伏的高級軍官的秘密指揮部。加拿大指揮官卡迪爾,在此鋼鐵廠內秘密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指揮,並且被俄軍拘捕,解送往莫斯科審訊。 該帳號宣稱:美國在烏克蘭設有病毒研究所,北約早已在烏克蘭來實質參與作戰,只不過沒有正式名分。「抖音」不但對華文世界擁有資訊影響力,還有數以千萬計的國際用戶。此段影片用中文轉述,但未見有英語版本。 美國總統拜登不理會俄羅斯威脅,提出向烏克蘭提供 330 億美元的軍事和經濟援助,其中包括 200 億元軍事援助,向烏克蘭提供重型武器以及共享軍事情報。總統拜登甚至宣佈:本來計劃出售台灣的武器暫停,先援送烏克蘭救急。 新的援助金額比上個月美國國會批准的援助金額多出一倍以上。在拜登宣佈數小時後,烏克蘭首都基輔受到兩枚洲際導彈的襲擊,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正在當地進行訪問。 北約暗中已經介入烏克蘭戰場,這一點沒有疑問。俄羅斯已經多次高調宣示:一旦發現歐洲北約國家協助烏克蘭作戰,一定會將戰爭升級。現在俄羅斯到底有多少確鑿的證據?如何將戰爭升級? 最大的可能是在烏克蘭境內動用小型核彈。普京的政府認為:只有在烏克蘭製造另一個廣島,大量屠殺平民,方會令烏克蘭恐懼投降。 但今日的烏克蘭,與 1945 年的日本不同。當年的日本沒有原子彈,美國投下兩個原子彈之後,一再警告日本若不馬上投降,還會有第三個原子彈,而且可能投放在東京。日本政府恐懼之下,匆忙接受投降協議。 今日普京的盤算,是既然烏克蘭在技術上不是北約會員,只要原子彈不投放在波蘭,美國總統曾經承諾:不會就烏克蘭對俄羅斯開啟第三次世界大戰。此說原因當然就是俄羅斯擁有核彈,美國也有核彈,一旦長程導彈攜帶核彈頭,只要互射...

20150927-邢和明:中共獲得日本關東軍武器清單揭秘——蘇聯出兵東北

邢和明:中共獲得日本關東軍武器清單揭秘——蘇聯出兵東北 2015-09-27 阿波羅新聞網  1945年9月,八路軍挺進東北,積極配合蘇軍作戰,並從蘇軍那裡得到大批武器彈藥。蘇軍撤退前,將70萬關東軍的裝備交給中共軍隊。僅第一、第二兩個方面軍移交中共軍隊的武器就有:3,700門火炮、迫擊炮和擲彈筒、600輛坦克、861架飛機、1,200挺機槍、680座各種軍用倉庫、松花江艦隊的船隻。另據原八路軍第十六軍分區司令員曾克林回憶,瀋陽蘇軍曾將日本關東軍最大的武器倉庫——蘇家屯倉庫交給他們看管。他們打開倉庫,發現裡面的武器可以裝備幾十萬人,他們「先後拉了三天三夜,拉出步槍兩萬多支、輕重機槍一千挺、還有一百五十門各種口徑的迫擊炮、野炮和山炮」。不僅裝備自己和到達東北的其他部隊,而且還向山東運送一批武器彈藥,僅子彈和炮彈就有五百多萬發。 被蘇聯紅軍拆遷一空的工廠 1945年8月9日零時10分,蘇聯一百五十多萬軍隊從東、北、西三個方向,在四千多公里的戰線上越過中蘇、中蒙邊境,向日本關東軍發動突然襲擊。曾號稱「皇軍之花」的關東軍,在蘇軍的打擊下,頃刻間灰飛煙滅。蘇聯為什麼要出兵東北?這一百多萬軍隊又是如何運往遠東地區?蘇軍撤退前將多少武器交給了中共軍隊?本文將披露其中的內幕。 來自雅爾塔的承諾 1945年2月4日至11日,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會議在雅爾塔召開,出席會議的有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羅斯福和丘吉爾,以及三國外交部長莫洛托夫、斯退丁紐斯和艾登。這是蘇、美、英三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舉行的一次最重要的會議,一共開了八次首腦會議,四次工作午餐或晚餐會議,多次雙邊會談,多次外長會議。 會議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討論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問題。早在1943年德黑蘭會議上,斯大林就對羅斯福和丘吉爾說過:「一旦德國最後垮台,那時就有可能把必要的支援部隊調到西伯利亞,然後我們就能聯合起來打擊日本。」這是斯大林第一次明確表示在對德國戰爭結束後蘇聯將參加對日作戰。當時,三方還就蘇聯出兵東北的政治條件進行了試探性的會談。 當年在修建西伯利亞鐵路時,一位英國人曾這樣說過:「在亞洲獲得一個不凍港作為鐵路的終點站,可能是俄國合理的願望。而當這生效時就意味著俄國大大增加在亞洲的武裝力量;……擁有一個不凍港就意味著,這條鐵路直達那個港口穿過的那整個地區都將成為俄國的了。」 德黑蘭會議期間,丘吉爾也說了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