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6的文章

20160930-素黑:別問他為何做得出

素黑:別問他為何做得出 2016年09月30日 她的男友和不同的女人同時發展關係,她開始自殘。他信誓旦旦說不會再犯叫她信任他,會和她結婚,可還是捉姦在床。她情緒崩潰,多次自殺未遂,最後一次跳樓,是他拉住她的手臂救了她,但被送上救護車後他就鬆手了。他提出分手。只要他回來,她願意接納和寬恕他,他卻手機號也改了。她說:「六年初戀,他為何狠心傷我這個在精神上、經濟上支持他度過人生低谷的單純女生?我痛不欲生,為甚麼還是愛著他?」 愛情裡沒有早知,但有遲早會知道和知道了比不知道好的定律。愛上原來是個騙子的男人不是你的錯,但知道錯愛後,以死對峙便是自己害自己。愛很多時候不過是生理激素的盲目作動,不是甚麼驚天動地的真情真愛。尤其是當對方已擺明拋棄你時,你還要乞求他回來便是自作孽,傷痛便是自己給。死不放手是病不是愛。 問一個賤男為何要去傷害你是最笨的問題,去寬恕一個不知道自己有錯的人也費勁,把寬容留給自己和更值得你去付出的人就好了,沒必要繼續糾纏。被騙的愛情關係沒所謂捨不捨得,還心痛,對他還有感情是正常的餘溫,也不見得不可取,把回憶收放好就是,但別浸淫其中,變相自虐。你死了他也是照樣拉屎睡覺和泡妞,偶爾想起你會內疚一分鐘然後關掉記憶繼續打(飛)機,別問他為何做得出,是你做不到而已。不值得為一個賤男作賤自己,自毀珍貴的生命。 素黑

20160926-素黑:別亂晒孩子照

素黑:別亂晒孩子照 2016年09月26日 我在臉書上轉貼了一則報道,關於一名奧地利女孩因不滿父母在臉書上傳數百張她自11歲開始的私人照如沒穿衣服、坐在馬桶上等,令她十分難堪與痛苦,多次向父母要求撤下照片遭拒絕,決定告上法院,希望讓父母知道自己有多認真看待這件事。 網友的回應大多同意父母不應為了晒孩子的照片而不關顧將來他長大後的感受。當然也有人會認為是子女小題大做,有人說難為天下父母心。他們明顯沒有看明白問題所在,只覺得父母的行為不過是出於愛,想分享喜悅。其實問題的核心是父母必須注意孩子成長時的心理變化和社交尷尬問題。當你晒照片跟親友分享自己的孩子有多可愛時是娛樂自己,孩子長大後看到心裡會怎樣?被同輩看到取笑時會難受。這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上。 成長期的女孩尤其在意自己的形象和別人怎樣看她。父母放孩子照片上網公開並沒有問題,問題是放甚麼,應有甚麼底線,待他們稍為長大後,應得到他們的同意才放上去。將心比心,若孩子把父母在家裡不願意曝光的私生活照如廁後拉褲、醜陋睡相和穿內衣煮飯等放上朋友圈公開的話,父母的感受又如何? 沒有人是誰的附屬物,即使是朋友間的聚會,若沒有共識可拍照公開的話,也應先問准才晒網,這是基本的禮貌和尊重。說到底,孩子都是來幫父母看清自己的,做錯了,向孩子認錯也是常識。 素黑

20160923-素黑:不做低能人

素黑:不做低能人 2016年09月23日 人其中一個可悲的現象是失去判斷力,甚麼都模稜兩可,靠上網借眼睛借耳朵,隨時同時認同和反對同一個人、同一段說話、同一件事件,連自己的分裂和搖擺都看不出,分不清。 你也可能除了個人利益外,所關心的只剩下娛樂新聞和嘲笑政局,人們說甚麼你都回個讚,或者在搞不清楚客觀事實便惡意中傷或說風涼話,不負責任也不管人格地肆意咒罵誰。 你又有可能感到無奈,無力改變甚麼,再不如意、不認同也寧願跟大隊啞忍。早已習慣逆來順受,跟著誰辱罵善者弱者,畏怕當權者,保護自己同時又出賣良心,然後自辯說:大家都一樣,為何只針對我? 親愛的,大家變成怎樣,不代表它應該怎樣,或者應該縱容它繼續那樣,更毫不需要放棄自己去順應、接受或認同。隨機舉個簡單例子。眼見某流行歌手連唱歌不應走音的最基本條件都做不到時,你應該能分辨出和表示介意,當你盲目追棒一個這樣的歌手,自然會出現下一個、第無限個,變成代表我們的文化。你能容忍甚麼,社會便變成甚麼。 我們毋須也難以刻意改變世態,但要裝備好自己不做低能人。別問是為了甚麼,因為這是應該的!我們有義務磨煉對人對事對世態抱持合理的、提高水平的要求,和培育能看出有問題的判斷力和敏感度。我們不需要成為精英或議員,但也沒必要變成白痴。當你有份參與社會的退步和墮落時,哪有資格批評誰? 素黑

20160919-素黑:西摩傳

素黑:西摩傳 2016年09月19日 小時候被要求去學琴。老師沒心機,不時叫我自己彈,她卻走出琴房吃薯片。有次她告假,來了一位代課老師。她沒有叫我彈琴,先逐隻手指替我按摩,溫柔地說彈琴最重要是身體準備好。那是我一生第一次知道好的老師原來有多好,可以改變一個學生的世界。 後來無法忍受懶老師的馬虎,更不值為了考皇家琴試一年死練兩三首曲的荒謬,提出退學,自彈自學就好。離開懶老師和琴譜後,一生第一次感受到鋼琴親密地融進我的靈魂和身體。 小時候不喜歡練音階,沉悶、枯燥,沒有旋律彈來有甚麼好聽呢?經歷過悲喜人生幾十年,回頭再彈最基本、單純的音階,甚至只彈一個音,聆聽一個休止符,竟是天上人間最美的交感。 西摩伯恩期坦,本世紀其中最出色的鋼琴大師和老師,他把鋼琴視如人生修煉,一生謙虛地創作和教學。謝謝金像級男星伊芬鶴基為他導了這部扣動人心的紀錄片《人生樂師:西摩傳》,拍下西摩如何擦亮每粒音符,細膩地教學生如何把本來硬硬的鍵變柔,回歸安靜。他說每棵樹都不一樣,所以每個琴鍵都有它獨特質感,你要把它摸出來。彈琴是為發掘感覺,老師不是教學生彈樂曲,而是幫助他們打開情感的反應。片中最後一句至觸動心靈:「我一生都沒想過原來可用雙手接觸到天堂。」 音樂是通往天堂的秘道,西摩是上天的使者,提醒你人活著,有些東西值得花一生去追隨。 素黑

20160912-素黑:你是甚麼人便看到甚麼

素黑:你是甚麼人便看到甚麼 2016年09月12日 每個人來此生都有一些奇異功能。所以你會發現,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長處和弱點,身體、眼界、智商和智慧都有局限。脾性是你的阻礙也是你的裝備,用得好能助你發揮才華,用不好便是成功的大阻力。三歲定八十不是解作一切沒彎轉,而是在3歲到80歲之間,你有77個轉變的年輪,每個都是重新定向的機遇。 你想變成怎樣的人,過怎樣的生活,都是由你選取的。細看自己和別人,幾乎每個人都有特別關心的事。你把關注點放在哪,自能看見甚麼,你的眼界便是你的世界觀。每個人都是一個小世界,加起來便是五花八門的大千世界。 譬如說,有些人能見到鬼,他們的人生自然會被見到鬼這回事影響。假如他們非常執著這能力,他們的一生便會和鬼打交道。事實上這些人後來可能成為捉鬼師、驅魔人,或者自己變成魔!那些不被影響的,過幾年便再也看不到鬼了。 有些人專門看見疾苦,人的苦,動物的苦,後來他們可能成為醫生、拯救動物的志願者、善終服務義工,或者成為抑鬱症患者,迷執在痛苦中走不出來,甚至把痛苦的負能量傳染給別人,為別人帶來痛苦。 有些人總會看到美善,再爛的人都能發掘對方的美,幫人看見人性本來有多美。他們可能是天使,成為治療師、宗教家,或者是盲目沒腦的情痴、太入戲想做聖人的自戀狂。 你是甚麼人,想成為甚麼人,自會看見甚麼,成為甚麼。 素黑

20160909-素黑:等而不待

素黑:等而不待 2016年09月09日 她告訴我願意等他處理好幾角關係,他會回來跟她在一起。明白他需要時間,不能給他壓力,想急也急不來。只能磨煉自己的耐性,她深信,這是上天派他來讓她有機會修行的旨意。 用「修行」兩個字多漂亮。女人要等一個男人時,總能找到高尚的靈性理由,壓抑著應有的動物性本能和智慧,連應該有的怒氣和理性都壓下去。連孩子都能看穿真相,就是她一個人盲了眼,不願面對現實,自欺欺人。 曾經寫過一段這樣的話:「女人花一生去守候和期待,男人花一生去許諾和忘懷。明知他不會守諾,為甚麼還寧願相信他,還等他?這是女人的弱點和優點。優點,對,至少女人認真地等待過,單純地信任過,這是需要承擔的。男人用頭腦和器官去愛,女人卻多了一個心,永遠滿懷希望,也難怪永遠失望。等待的英文wait有且慢、停留和延遲的意思,和 『待』的意思貼近。如何等得灑脫一點,需要『等而不待』的智慧,搞不好便變成weight,叫生命太沉重。」 等一個人容易變成死守,白白浪費生命。等一個人回頭,必須符合以下基本條件才好,就是對方要有心、行動和意志,真心想兌現承諾,並且是君子,不會再讓你白等。是這樣的話,等他吧,值得。不然,快跑,這個人由始至終都在騙你,不想背起衰人的惡名。等只是花了時間,待卻是停滯了生命,令自己玩完。再愛誰,也得等而不待向前走。 素黑

20160928-端傳媒--專訪梁麗幗:我怕自己投身運動,卻看到其他人付出代價

端傳媒--專訪梁麗幗:我怕自己投身運動,卻看到其他人付出代價 20160928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928-hongkong-yvonneleung/

20160928-林超英--污煙瘴氣的超強秋老虎

林超英--污煙瘴氣的超強秋老虎 2016/9/28 — 11:52 https://thestandnews.com/nature/%E6%B1%A1%E7%85%99%E7%98%B4%E6%B0%A3%E7%9A%84%E8%B6%85%E5%BC%B7%E7%A7%8B%E8%80%81%E8%99%8E/

20160926-立場報道--【專訪】黃之鋒:我的成長,就是學習退後

20160926-立場報道--【專訪】黃之鋒:我的成長,就是學習退後 https://thestandnews.com/politics/%E5%B0%88%E8%A8%AA-%E9%BB%83%E4%B9%8B%E9%8B%92-%E6%88%91%E7%9A%84%E6%88%90%E9%95%B7-%E5%B0%B1%E6%98%AF%E5%AD%B8%E7%BF%92%E9%80%80%E5%BE%8C/

20160913-何力高:有什麼是連討論都不可以的?

何力高:有什麼是連討論都不可以的? 20160913 【明報專訊】幾個月前送走了中六學生,今天還原基本步,迎接一班稚氣未除的高中新鮮人。中四學生從來沒有接觸過通識科,對它一知半解,今早就有學生答我,通識等於考時事。我覺得有必要在首節課,先跟學生釐清什麼是「通識」,它的精神底蘊究竟是什麼。如果這個調定得不好,就像走了音的鋼琴,日後怎樣竭力去彈,還是不對辦。 通識就是接納異見 很多人都說過「通識」這個中文名稱不好理解,貌似「常識」,從它的英文名稱「Liberal Studies」入手更恰當。據字典解釋,Liberal就是尊重、接納與自己不同的意見和行為;不囿於固有、傳統、權威的態度和觀點;思想不僵化、不墨守成規、自由開放、包容。也有通識老師引用康德對Liberal的定義,指它含有「解放」的意思,即「在思想上將人從迷信偏見中解放出來,在政治上將人從專制中解放出來」。例如我們講標準工時立法、興建核電廠、開發郊野公園,不必人云亦云或受權威觀點束縛。每條具爭議性的題目,贊成反對皆可,老師批改沒有預設立場。 分析講證據邏輯 也有人覺得通識科是吹水科,但Studies一詞含有「謹慎而具系統地查證相關知識」的意思,即分析要有真憑實據,有邏輯思維,不是天花亂墜游談無根。因此要讀好通識科,雖不用大量背誦,但同樣需要認真讀書,以理服人。參考2016年文憑試題目,你同意城市農耕會改善香港人的生活素質,可以;你反對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和立法會的組成更具代表性會提升香港的全球競爭力,可以——只要你通盤思考,正反立論,言之有物,有何不可? 培育獨立思想者 教授通識科雖然辛苦,但上課十分愜意興奮。師生就日常生活各種議題腦力震盪,彼此交流,兼容並包。老師非依書直說,學生非囫圇吞棗,培育學生成為獨立自由思想者,正是教學的美麗和意義。 這令我想起多年前看過的一齣美國翻譯劇《承受清風》(Inherit the Wind),由香港戲劇協會製作,劇壇泰斗鍾景輝、梁天主演。它根據20世紀初轟動全美的法庭訴訟寫成,多次搬演,獲獎無數,1960年更被拍成電影。故事講述1925年美國田納西州政府控告年輕教師在課堂上教授進化論,轟動全國,引起軒然大波。兩名傑出律師在法庭內雄辯滔滔,劇情峰迴路轉。審訊結果最終迫使美國政府修改法例,影響深遠。 我在基督教學校工作,也是基督徒,但在今...

20160917-Dammi:《比海還深》憧憬與執念之間

Dammi:《比海還深》憧憬與執念之間 20160917 於某些時刻,某個程度上,人會對未來有著美好的想像,並有自己的規劃,但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甚至很多時候,你對如何走到這樣一步而感到茫然或不自覺,尚一味地堅持,殊不知很多人事物,一旦錯過就不再,憧憬與執念僅一線之隔,這部電影便是這樣的一個故事。惟,一如是枝裕和既往作品給我的感受,平靜地刻劃一家人生活的點滴,卻在行為、對話的脈絡裡,窺探人生與生活的難為及不堪。這是比海還深。 開場讓我以為是篇死亡逼近與家族和解的記事,光是這幾場戲就讓我覺得精彩萬分,雖然不過只是形塑了一家三口,三人三色的形象,藉此開展後來的命題,試圖前後互文,卻早已將家人間的關係,對彼此的觀感,刻劃精準,而那僅是孩子回家探視母親,這般稀鬆平常的生活即景,顯見導演功力之深。 故事簡單地說,中年不得志的作家良多,為了維持與前妻響子和親生兒子真吾的聯繫,並期盼著破鏡重圓,不惜跟監他們的生活,還用盡方法,包含賭博,典當父親遺物,背著老闆做違反工作倫理的事等,以籌措贍養費,並堅持親手交付,以換來一天相處時間的故事。不過現在的良多曾經是得過文學獎,令人期待的未來新星,第一幕裡,鄰人、老朋友尚記得他的成績,但怎麼過個場,便見其失意潦倒,還做著與作家沾不太上邊的抓猴工作呢? 此時,導演便已點題,訴說著人生的不如意,或說沒有照著自己的規劃走。縱然能在作家這條路成功的,僅有少數,不過仍讓我好奇著往往於畢業在即,開啟新階段之際,寫下給十年後的自己或對自己的期許,究竟實現的比例有多少?導演不刻意強調過往的過程,而從現在的生活,溫柔地凝視一切歸因的可能性,或許我們可以看見些蛛絲馬跡,但其實很多時候,人根本不知道哪個環節開始脫離軌道,因為我們常用自以為是的行為去維持著自己生命的一切。 親職教養如是。『望子成龍』人之常情,只是未必能夠如願,一如母親淑子與良多談論著那棵不結果的小樹,家人所言及的父親形象與良多的行為遙相對望,而良多的兒子總是在棒球場上選擇四壞球保送的理由,是否與因為父親未能實現夢想而失去母親,有所關聯呢?父母從無法確定自己的教養方式是否符合兒女的需求,卻還是硬著頭皮地無償給予,同時不自覺地囊括了自己的態度行為等所謂的身教,並把兒女的成就當作自己育兒的成績單,殷切地,甚至少數父母是執著地盼望著。 愛情婚姻亦如是。鏡頭帶到良多的工作場域裡,客...

20160917-戴耀廷:重燃希望

戴耀廷:重燃希望 6:17 17/9/2016 自「雨傘」佔領無功而還後,香港民主運動陷於一片愁雲慘霧中。立法會選舉前,不少非建制派支持者更非常擔憂,會連關鍵的三分一議席也失掉。但當大家看到最後結果,非建制派不單成功保住三分一議席,更比上屆多了三席,終大大鬆了一口氣。 今次選舉的結果,重新給港人希望。一種新氣象已出現,一個新時代已臨到。本是政治的死局,終能見到一線曙光。見到老一代的民主戰士黯然落選,心裏雖不無難受的感覺,但同時見到新一代民主鬥士高票當選,成功接棒,也燃起了新的希望,相信他們必會以新的思維、新的抗爭方法去應對新的挑戰。 新增的三席還包括功能界別的「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的一席。過去一直對在功能界別取得突破,大家都不寄予厚望,但在今屆,姚松炎教授能在兩個建制派候選人圍攻下突圍,讓我們看到民主之戰,不單要在地區直選狠狠的打,在功能界別,其實只要有好的部署,未來再下數城也不是沒機會。 最重要是不少選民在今屆選舉參與了策略投票,讓他們看到只要能同心,把選票有策略地結集起來,是可以凝聚成很大的力量。雖然這一次我們還未能達到目標,但只要把一些問題處理好,下屆奪下一半立法會議席是完全可能的。 若中共有屠龍刀,能與之爭鋒的,就是策略投票這倚天劍。倚天劍能出山,不是一個人的努力,也不只是一群人的努力,而是所有支持香港民主自治的港人,大家共同付出,千錘百煉下打造出來的。其實它還未開鋒,但已看到其堅銳,足與屠龍刀一拼。 經歷過去四年「雨」與「雷」的洗禮,我相信只要港人能堅持下去,憑着單純的心,發揮無限創意,一往無前,但又要隨機應變,終必能找到那終極的突破口的。最重要是到了此刻,我們已見到希望,是靠我們共同的努力與決心,沒有放棄,在死局中找到的希望。無論前面的路是多艱難,只要有了希望,我們就有力量走下去。能堅持走下去,我們就有機會成功,也必會成功。 作者:戴耀廷

20160914-KtoyhK:海和濤<胡莉糊濤>Julieta

圖片
KtoyhK:海和濤<胡莉糊濤>Julieta 21:42 14/9/2016 有人說電影是男性的世界,是代表了用普遍男性角度與分析去轉述一種既定的模式,去吸引大眾去看套套電影。所以電影有電影的不同內容但也是指向不會有太差異的主調。不過最出色與特別的電影,是說女性,甚至是夾雜女性化的男性,這是鐵律。更多有能力的導演,用細膩與直覺的女性投射,這不只是她們的世界,也正說明這世界的不同面向的內裏問題。而這電影的導演是慣常說出女性的內心與起伏。 此電影被喻為艾慕杜華電影中的艾慕杜華。這導演是環球唯一一個當今電影界中,不斷用電影說女性的特殊與重要的導演,而今次這電影是說一個女性的過去。劇情開展是女主角對過去忘卻與忘懷的別離,她逐步封塵她的過去,她欲隨伴侶離開她過去守望的城市,淡忘珍而重之的段段往事。及後劇情轉向明快,而張力的表達,也是因一段相遇開始。這相遇開展了這電影故事,也都開拓女主角的內心是因什麼問題,而長期不能釋懷。她的過去,不只是悲歡離合,還有更多的問號。 劇情是細數一名女性的過去與現在;女主角平淡地生活,從搬遷中,她親手封閉她過去的記錄,這是她由來已久的習慣,日日積下,年年沉澱。她過去是包含她的雙親,另一伴,女兒。她與雙親是習慣下來的相處模式;她與伴侶是際遇中的自我增取,是她嚮往;她與女兒是女兒比她行得更前更特殊更精簡。電影中一段相遇後,勾起她再回看從前,她用自己筆觸寫下一場場的往事,追憶她往時的面向,想法,際遇與決定。這往事,是她懊悔她不能向他人說起回憶,是她愧疚她不可直視和回應她的感受。這是女主角的大半生。 故事怎發展,是導演很技巧,熟練,一步多步通過女主角與周遭的人互動,肯定了,女性的選擇怎在命途上,不只只面對自己,還需顧及周遭和他人。如沒有敏銳的直覺,她會像男性一樣斷言捨棄,她自己的過去;如沒有寫下,她像他人般,在沉悶裏,慢慢枯竭,迎請自己的去留。而在女主角一人獨自生活的歲月裏,她重掌自己,毅然向前;她怎從嚮往的生活中,被埋沒在現實間,到跳出她自己,不只是他人女兒,他人妻子,她人母親的種種角色,她在種種轉變間承受記憶,也面向現實,積極重新生活在獨自的命途。但這不是電影最重要的想法。 艾慕杜華是敢於拍攝探索女性的電影導演,這部說起女性的一生,一生起伏,一生也在被安排角色,被功能化。一生也從屬在他人之下。但任誰也忘了女性像海般,映照,...

20160903-鄺穎萱:【小企鵝×果籽】開學不可怕!

鄺穎萱:【小企鵝×果籽】開學不可怕! 20160903 繪本插畫風格充滿童趣,受孩子歡迎,曾奪美國繪本界大獎。 每到九月開學第一個星期,做家長的精神不期然繃緊起來,尤其是家裏的小孩從幼稚園升上小學的。我家位處校網地段,這星期是超級交通擠塞日子,送子女上學的私家車、保母車、校巴等將學校附近擠得水洩不通,早上時候人車爭路。打開報章娛樂版,同樣充斥着明星送子女上學的照片。開學,都可以在報紙佔一席位!大家恍如齊齊患上「開學緊張焦慮症候群」。 家長放手讓孩童適應 這次我介紹的繪本,題材關於「開學焦慮症」,是孩子與父母共讀系列。書名叫《SCHOOL'S FIRST DAY OF SCHOOL》,作者是Adam Rex,Christian Robinson的插畫作品,我在「小企鵝」專欄曾經介紹過他的繪本,包括小鬼《Leo A Ghost Story》及《Last Stop on Market Street》,他的插畫風格充滿童趣,很受孩子歡迎,曾奪美國繪本界大獎。新作《SCHOOL'S FIRST DAY OF SCHOOL》的主角不是小孩,而是學校,作者用擬人法將學校「Frederick Douglass Elementary」變成會思考,有情緒的主角。這間新落成的幼稚園,開學前清潔工每天都會來探望,有一天清潔工對學校說不久就會有很多人來,學校緊張起來,開始不斷思考究竟這些新來的人會否喜歡自己。 終於到開學日,學生魚貫進入校門,眼見一個面上滿佈雀斑的小女生嚷着要母親抱入學校,原來是對陌生的學校環境感恐懼。今天大家的反應有好亦有壞,有的學生指討厭上學,有的在食堂裏嬉戲玩鬧,盡搞古怪玩意,有的甚至玩鼻孔噴牛奶。「鈴!鈴!鈴」,學校的警鐘忽然響起來,大家都豎起耳朵,學校感到突然安靜下來!啊!原來是誤鳴,讓大家虛驚一埸,但學校因此感到很難過,認為自己令學生失望。開學的第一天終於完結,雀斑小女孩歡天喜地送上自畫圖,夕陽西下,清潔工與學校目送太陽下山,看着不同笑臉,學校終於回復了信心,相信明天孩子會繼續高高興興來上學。 作者及插畫師以輕鬆手法帶出開學焦慮的問題,在學校內遇上順心的硂好事或壞事,本來就是輕鬆平常。 今個星期開學,許多人的臉書被「吾家有兒/女入小學」文章洗版,「看到兒子離開的背影,我哭了……」、「女兒第一天上學,不知道能不能適應學校……」...

20160902-劉細良:【讀書好×果籽】傷心農場:可能會改變你一生的書

劉細良:【讀書好×果籽】傷心農場:可能會改變你一生的書 23:09 2/9/2016 《傷心農場》這本書,自問心理脆弱的人,不要看。 廿年前人口學家預測地球人口增長迅速,地球的食物資源不夠養活這龐大的人口,但近年已甚少見到這類警告,何解?因為農業工業化席捲全球,即是以工廠流水作業方式生產食物,飼養豬、牛、雞、乳牛。我們看到廣西玉林狗肉節,大量待宰的狗迫在街市狹小的鐵籠內,慘不忍睹,口誅筆伐,這是因為我們看得見殘忍,但大家有否想過,超市越來越多的食物種類,泰國硂馬來西亞硂內地硂美國雞蛋,澳洲、新西蘭、荷蘭的牛奶,各式肉類應有盡有,這些食物是如何生產出來? 「眼不見為乾淨」,光鮮企理的超市,連街市肉檔應有的「血腥」味也消除了,更見不到劏魚、分肉過程,大家像買飲品硂麵食一樣,隨手拿起保鮮紙包裝的牛肉、豬肉。中產的生活就是如此美好!但那些乾淨的牛肉豬肉雞肉,其實不是來自天然的牛、豬、雞,是人工製造出來的「牛怪獸」、「豬怪獸」及「雞怪獸」,而其繁殖硂養育及變成食物的過程,更加在陰暗地進行,陽光照射不到。 基因改造變怪獸動物 《傷心農場》作者Sonia Faruqi出身中產,2007年才由長春藤名校Dartmouth College經濟系畢業。畢業後曾在華爾街投資銀行任分析師,在轉換工作期間,她去了多倫多休息,在近郊找了間有機的小型乳牛農場當義工,殊不知這次經歷,徹底改變了這位華爾街精英。這間牛舍有六十多頭乳牛,頸上鎖了鐵鏈,後邊是排糞坑,上面是電擊裝置,訓練牠們排便在坑上,結果,乳牛不能向前硂向後,也無法轉過頭,一生就是這樣。在這農場越長時間,她看到越多無法想像的事情。乳牛都是人工受精出生,由一間專門提供受精的基因公司Semex負責,他們挑選最適合的基因品種,確保乳牛長大後有不成比例的巨型乳房,每年平均生產兩萬磅牛奶。歐洲國家規定有機農場牛隻最低戶外放牧要求,如奧地利是一百八十天,雖然因此零售價格較高,但對消費者而言,他們願意購買,是支持背後善待動物的理念。 至於雞怪獸,除了基因改變生產出超巨型雄火雞外,就是專門用作生蛋的蛋雞,也是通過基因挑選最能下蛋的作繁殖,最高一年下三百隻,且越年幼生蛋越好,結果因生蛋太多,蛋雞會因內臟外露而死。因不斷下蛋但又受困鐵籠產生自傷殘殺行為,農場就採取更不人道的去除雞喙。 至於養豬場就更難受,不是忍受糞便氣味,而是母豬的悲...

20141103-言叔夏:紀念與開始 ──《情書》,與篠田昇死後十年

言叔夏:紀念與開始 ──《情書》,與篠田昇死後十年 日本放映室 http://www.biosmonthly.com/columnist_topic/4443 【言叔夏】 1982 年生。作家。文學院研究生。著有散文集《白馬走過天亮》。

20160905-素黑:掃興的與子偕老

素黑:掃興的與子偕老 2016年09月05日 好多愛侶關係能走到白頭,不是因為表面你們以為的互相遷就、包容、恩愛、照顧,甚至如某女明星曾經說的所謂「慈悲」。以為他們排除萬難,好不容易走過了幾十年,不是情比金堅的話不能撐下去,真是惹人羨慕。可大部分真相,可能不過是兩人早已感情凋謝,男的怕麻煩,不想回家,或搭上過三五七段婚外情;女的天天埋怨,從他踏進家那刻便不斷發問不停口。他逃避溝通,她強迫對話。彼此傷害過,心痛過,絕望過,暴力過,自私過,狠毒過,原諒過,放棄過,死心過,死守過,離開過,回頭過。最難聽的話說過,最不應做的事做過,最不能忍受的忍了,彼此花了一生互相折磨,不是因為諸多跟愛無關的理由的話早已分了手。可惜有子女、要面子,還有千絲萬縷的家族關係或各種利益,誰也不願意理虧,押上單身的自由。爭持不下,誓不低頭,結果,死執之手,與子偕老。 白頭到老不過是同歸於歸。 四十多歲死執不放,五十多歲煩透後累到各自逃避,六十多歲身體壞了幸好當年沒意氣用事,房子在基金在保險在退休金在,互相得益。子女都大了,出軌也累了,胃口變差了,行動不便了,需要有人陪在身邊。多少年了,他還在,認命吧,突然感性對他好起來,再怎麼樣也要和他一起老死了。一對白髮老伴在街上手牽手,被還在關係糾結期的你偷拍到,晒在網上離地幻想,「見證」細水可以長流的愛情。 素黑

20160902-素黑:兩個人談好就好

素黑:兩個人談好就好 2016年09月02日 她和他1月份認識,5月答應做他女朋友。上周末她在他車裡發現兩個避孕套,他的解釋是他的車上周借給他的戰友了,應該是他們用的,絕對不是他的。後來才套出他最近和兩個戰友北上按摩,去了他們稱為「大保健」的地方。他承認現在是看著她的照片在家自慰的。 她說:「他的行為觸犯了我的底線,無法原諒他。那些避孕套到底誰用的我也並不完全相信,對於他結交的朋友,他的色情慾,我實在難以接受,是我太保守還是想多了?」 發現伴侶的車上或隨身物有安全套是很多女性難受的經驗,難受是因為在不知情和沒溝通過的情況下,伴侶不顧自己的感受跟其他人發生性關係,且行為偷偷摸摸不光彩。難受是合理的,因為沒有被尊重。 事前溝通好彼此對於性的自由開放底線,先談好才做愛和戀愛很重要。好性是天性,有固定伴侶的人別迴避問題,也不應縱容偷歡心才是對伴侶的尊重。伴侶之間可有很多性生活的可能性,包括專一的、可容許各自有不同性伴侶的、可和第三者三人行性愛的、可容納不同性別的性伴等等。多元性關係可能性太多,處理得宜也可以是穩定和平的關係,不一定是縱慾,在乎你有否管理好慾望,和伴侶先談好,達到雙方都舒服和自願的共識,對性負責任,同時保護你的性伴侶們的安全和健康。兩個人相愛應保持溝通、坦白和開放。甚麼能做不應做,兩個人談好就好。 素黑

20160829-素黑:人間世

素黑:人間世 2016年08月29日 那天去了朋友薛嘉弢在觀塘新開的「人間世茶會館」,令人驚歎。 薛是資深藝術家、茶人、餐廳主持,他博覽古籍,精茶道,懂美學。他首家在太子的茶食館「好雪片片」的品味裝潢,早已是傳媒爭相採訪甚至借來拍攝的好地方。如今,取名莊子的《人間世》,於繁囂中創造隱世桃源。極致的禪風,偌大的空間,天籟的音樂,為你填得滿滿的日誌多留一點奢侈但應份的白。進來,慢食,慢坐,慢泡茶,安一刻靜,正是《人間世》內教你以「心齋」之境應對艱難世態,摒除雜念,專一心思,從用耳聆聽轉到用心領悟,最後虛無空明,才能「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如何修煉得來?從禪進茶世界開始吧。親耳聆聽沸水聲,親手提壺注水,以靜交心,把時間泡成茶。同一泡茶,多一點、少一點時間、茶葉、水溫和專注力都能改變茶的型格。茶讓你放下其他,安身於此時此刻,和自己、和朋友分甘同味,別有天地在人間。 假如可以,請選一款古樹茶,跟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樹隔世對話,讓她告訴你活著的智慧。茶提醒你人與自然的根源,拉近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和幾位好友來午餐,分享一泡茶,輕聊天,靜品飲,這是茶樹給的、不能取替的人情愛,更不是只能單杯獨飲的連鎖店快速飲料能給的微妙能量。把喝不完、未泡的茶葉帶回家再泡、回味,延續共飲回憶美。而回味,才是人間世最窩心的風景。 素黑

20160826-素黑:真正的學養是謙虛

素黑:真正的學養是謙虛 2016年08月26日 我經常修正讀者們或初相識的朋友不要稱我為「老師」,而是「同學」。首先,香港人其實沒有多少「老師」的概念,以前讀書叫老師做「先生」,背後是尊敬的意思。譬如我們會叫孫中山先生,而台灣對老師一直沿用這個先生的稱號。十年前開始在內地演講做活動時,一直被叫作「素黑老師」,我以為是他們對尊敬的人的尊稱,事實上應該是,不過,當我發現其實他們對幾乎誰都稱老師時,便知其實只是被濫用的稱號,很多時候對對方並沒有甚麼尊敬心。 近年香港常套用內地的語法,開始用「老師」這禮貌的稱呼,還算用得較溫和,包含敬意,所以暫時不算被濫用。不過,我還是不太希望別人叫我做「老師」,因為有點受不起。明明自己不過是個生命成長的學生,嚴格來說,愈是看得多,體驗得多,經歷得多,傷痛得多,自會感悟,原來自以為是的自己很無知,談不上能教人甚麼,充其量只能說是分享經驗和心得,即使是我的寫作,我的課程或演講,不過如是。馬奎斯有本書書名改得很好,叫《我不是來演講的》,而我也常說:「你不是來看我,你是來看你自己。」大家最終的得著不是來自某個人,而是從是否準備好開放自己,能不能消化和感化所接收的,喚醒自己潛藏或壓抑的悟性。花會不會開不靠誰,而是靠那個肯灌溉的自己。 真正的學養是謙虛。 萬物都是我們的老師,我們不過是彼此的同學。 素黑

20160901-跑步教父喬治‧席翰(George Sheehan)的跑步哲學

20160901-跑步教父喬治‧席翰(George Sheehan)的跑步哲學 http://fitz.hk/sports/running/%E8%B7%91%E6%AD%A5%E6%95%99%E7%88%B6%E5%96%AC%E6%B2%BB%E2%80%A7%E5%B8%AD%E7%BF%B0george-sheehan%E7%9A%84%E8%B7%91%E6%AD%A5%E5%93%B2%E5%AD%B8/

20160901-蔡子強:為何選舉民調測不準?

蔡子強:為何選舉民調測不準? 20160901 【明報文章】投票日臨近,每天都有最新選舉民調結果公布,很多人都會因為自己支持的候選人在民調榜上位置的上上落落,而牽動心情,甚至心裏七上八落。因此,民調準不準?預測與真實選舉結果會否出現落差?近日引起不少討論。 近日坊間的討論,多集中於民調的技術細節,例如抽取樣本的數目是否太少,欠缺代表性?是否也應讀出排在名單第二(即俗稱「抬轎」)的候選人?但筆者這裏反而想談談,就算民調的技術問題都妥善解決,那又是否代表民調與真實選舉結果就不會出現落差呢? 筆者對此並不樂觀。這裏且談兩點原因。 「催票」能力高低影響會否「高開低收」 先談第一點,有關「GOTV」的問題。 在選舉中有一門學問叫「GOTV」(Get-out-the-vote),中文譯作「催票」。那就是候選人,在投票日,如何確保那些事前聲言,以及在民調中表態會支持自己的選民,最後會真的乖乖走出家門,到投票站投下一票。這往往是勝負的關鍵,否則便變成口惠實不至,畢竟安坐家裏,答個電話民調可謂零成本;但要走出家門投票卻是兩回事,總得耗上一點時間、精力,甚至金錢成本。 不是每一個政黨,尤其是小黨和獨立候選人,都有足夠的組織和動員能力,把潛在支持者,轉化成為投票日於票站投下實實在在的選票。這需要「洗樓」、電話隊等催票手段和工程配合,把選票挖出來。但這些選舉工程其實需要通過長期地區工作,建立龐大和穩固的社區網絡,建立數據庫、電話簿等,到選舉時才能事半功倍。而這正正也是小黨、獨立候選人需要克服的局限,否則,就有所謂「高開低收」的危險,即起初選舉民調支持度「高開」,但最後選舉結果得票率卻「低收」。 今次選舉,本土派候選人在民調中獲得不俗的支持,但因他們都缺乏樁腳、黨機器、社區網絡,因此傳統意義上的催票能力成疑。所以他們的民調支持度能否最終「兌現」,以及最後勝算,便得依賴其網上動員能力,及支持者投票的自發性,否則的話,就有前述「高開低收」的危險。 而本土派的支持者以年輕人為主,過往他們的投票率偏低,但在今年2月立法會新界東補選中,年輕人(18至40歲)投票率勁升,由區選的三成多,飈升至補選時的四成多!同時年輕選票由只佔整體選票的四分之一(24.75%),一躍而成了三分之一(32.41%;詳情可參考筆者於8月4日在本欄所撰寫〈重大新發現:新東補選年輕選票勁升!〉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