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22的文章

20220731-街知巷聞:一幢大樓滿足所有願望 「市鎮中心」何以能凝聚社區?

街知巷聞:一幢大樓滿足所有願望 「市鎮中心」何以能凝聚社區? 2022年7月31日星期日 圖一:等軸測投影圖表示了現時華富中心的不同功能。華富中心設有5個天井,最大的天井安裝了扶手電梯,其餘地底樓層提供通風及照明。(受訪者提供) 圖4之1 - 圖一:等軸測投影圖表示了現時華富中心的不同功能。華富中心設有 . . . . . . (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巿鎮中心」(town centre)是華富邨空間佈局的重心,建築師主要透過華富中心這幢多功能大樓滿足數萬名居民各種生活所需,同時鞏固社區凝聚力。隨着鄰近地區發展及生活方式轉變,華富中心的功能已非無可取代,但配合讓居民駐足聚首的公共空間,令它仍舊是居民的生活中心。諷刺的是,搬遷後的新華富邨恰好難以應用「巿鎮中心」這個概念。 「市鎮中心」的概念 華富邨以「市鎮中心」概念發展,原因是它遠離市中心,附近亦缺乏社區設施。香港房屋委員會在1964至1965年的周年報告首次提及邨內設施數目,並在1967年的周年報告闡述「市鎮中心」這個概念:「華富邨的『市鎮中心』包括商場及街市設施、冰室及一間酒樓、銀行、一間社區會堂、郵政局、市政局的公共圖書館、各類醫療服務、青年中心,以及大量其他商業、文化及娛樂設施。這座社區中心共5層,屋邨內3座多層停車場的其中一座就位於其中;而每座多層停車場的天台都設有兒童遊樂場。這個社區中心將會是屋邨的心臟,小朋友可在那裏嬉戲、居民則可前來購物或散步消閒。此外這裏有舒適而光猛的平台,空間大於2英畝,從平台可以望到大海、香港仔漁港、鴨脷洲及南丫島的壯麗景色。」(根據英語原文翻譯) 在規劃階段,總建築師廖本懷透過想像家庭主婦的需要(例如到街市買餸、湊孩子到學校)設計華富邨。華富中心(亦被稱為華富(一)商場)是「市鎮中心」概念的核心,除街市、商舖及餐廳外,亦包括社區會堂等社區設施,過往亦曾開設老人院,滿足家庭主婦以至所有居民的日常所需。這幢現代主義建築除不設屋頂花園外,貼近現代建築大師勒.柯比意(Le Corbusier)的「新建築五點」,當中尤其是善用底層挑空(the pillar)這個概念,將地底空間劃為街市、卸貨區及雜貨店(現時還包括超級市場)(圖一),令華富中心集多種功能於一身。 華富中心是房委會的第一座多功能大廈。時至今日,建築物擁有不同功能可謂再平常不過,但這個概念在1960年代的香港卻顛覆了空間及...

20220723-曾國平:拒絕取悅多數人的鄂蘭

曾國平:拒絕取悅多數人的鄂蘭 2022年7月23日 信報 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的《艾克曼在耶路撒冷》(Eichmann in Jerusalem),是本幾乎開罪所有人的書。 艾克曼(Adolf Eichmann) 是納粹德國一名頗高級的官僚,二戰後輾轉逃亡到阿根廷,在1961年被特工綁架到以色列耶路撒冷受審。這場長達十四星期的審判,陣容鼎盛,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有過百名上庭作供的證人,引用的文件檔案以千頁計。在德國出生、二戰後入藉美國的猶太裔學者鄂蘭,當年就以《紐約客》雜誌記者的身份,前往耶路撒冷作現場文字報導,兩年後要將文章結集改編成《艾克曼在耶路撒冷》出版。 平庸的人與滔天的惡 此書副題是「平庸之惡的一個報告」(A Report on the Banality of Evil),「平庸之惡」這個著名的概念,從此不脛而走,既為鄂蘭帶來前所未有的名氣,亦令她成為眾矢之的,成為美國猶太團體和知識分子瘋狂攻擊的對象。部份水平較低的批評,純粹因為不學無術,無視書中內容,只看「平庸之惡」字面意思,解讀成普通平常的罪惡,在以訛傳訛的效果之下,鄂蘭就莫名其妙地被視為淡化納粹罪行,更有傳媒將她描述成納粹主義者。 此書之不幸(或幸運?),正是用了這個容易被有意無意曲解的副題,未能表達貫穿全書的要點。流行電影之中的奸角,大多是徹底的、完全的、由始至終的邪惡,擁有難得一見的天才,設計出天衣無縫的犯罪計劃。現實之中,這類從根本地邪惡的人甚為罕見,而做出窮凶極惡、滅絕人性之事的,往往是普通不過的平凡人,甚至是無能庸碌的笨蛋,在特定的時代和制度之下,盲目地聽從指令,不加思索地遵守規則,若無其事的作出最殘酷的決定。 這種「平庸之惡」的可怕之處,正是其門檻甚低,無需等待百年一遇的惡魔降臨人間,只要有足夠的人放棄思考、一心一意地「做好呢份工」,邪惡就可以像病菌一樣傳播開去,滲透生活每一個角落。根據鄂蘭的描寫,矢志在納粹官僚系統步步高升的艾克曼,正是這樣一個面目模糊的普通人,絕非電影中大奸大惡的典型角色:The longer one listened to him, the more obvious it became that his inability to speak wa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an inability to think, na...

20220731-阿果:停在某一刻的時鐘:記MIRROR紅館演唱會

阿果:停在某一刻的時鐘:記MIRROR紅館演唱會 2022/7/31 【明報專訊】我看的是MIRROR演唱會頭場。坦白說,以下文章本來完成了大半,但到了周四晚上,從片段看到屏幕急墜,舞者重傷,演出腰斬,我的心情和許多人一樣,滿是悲傷,盡是憤怒。此後兩天,鏡粉圈子靜如深海,摯友連MIRROR的歌都不敢聽。我打開文件,刪除大半,從頭再寫。 我不是鏡粉,但過去幾年,一直很留意這12人的演出。出道近4年,MIRROR舉行了3次演唱會,每次都正好代表他們的一個階段。將時鐘倒數,第一次是2018年12月九展,當時MIRROR成團僅一個多月,只推出了兩首歌。我是《全民造星》節目的忠實觀眾,但那次仍提不起勁入場,因為我知道他們距離成為有質素的表演者,還有很遠的路。事後從fan cam看到他們合唱《發現號》、《無盡》的「表演」,這個想法得到證實:他們更似是一班剛剛湊合的男生,於中學畢業禮台上合唱。 但從片段所見,即使表演與服裝再山寨,MIRROR當時已有不少粉絲。因何為這班男生着迷?未必與技藝有關。更多人說,是因為從《造星》看着他們成長,被12個男孩真誠努力地追求夢想所散發的光芒吸引。我不肯定選秀節目是否一定投映真實,但會想起那次演唱會舉行前一個月跟MIRROR做了一次訪問,Jer(柳應廷)談起個人經歷時,在鏡頭前嚎啕大哭,要其他隊友掃背安慰。那種真摯的情感,難以證實,卻好像存在於空氣之中。 之後兩年,和大部分香港人一樣,因為深陷另一些複雜的公共情感,我較少留意MIRROR,只是從一些做雜誌的朋友口中得知,只要有他們做封面,那期雜誌就會光速售罄。這說明一點:即使當時MIRROR尚未「入屋」,已有大群忠實粉絲一直追隨,為偶像左飛右撲。 第二次演唱會 進入大眾視野 直至2021年叱咤,姜濤連奪兩大獎,全城矚目,再正好碰着大眾情感上對破舊立新的渴求,不過兩三個月間MIRROR就掀起熱潮。到5月他們在九展開6場演唱會,已經一票難求。當日入場後,我看到門外還有很多人,明明無飛,卻嘗試從門縫偷聽。第二次演唱會,象徵MIRROR正式進入大眾視野的階段。 即使如此,那次演唱會場內其實還是更似歌迷聚會。許多觀眾身穿fans club T恤,全晚瘋狂揮動紙燈牌。開場前花姐穿過觀眾席走到會場後方的panel,鏡粉們幾乎想鞠躬致敬。那一夜,坐在我前面的母親,右手用相機zoom in台上鏡仔的臉孔,左手替在座...

20220725-王臻明:美軍如何反制中國新戰術?顛覆傳統海戰觀念的分散式海上作戰

王臻明:美軍如何反制中國新戰術?顛覆傳統海戰觀念的分散式海上作戰 25 Jul, 2022  美國海軍「亞伯拉罕·林肯號」航空母艦及補給油船。 圖/取自美國印太司令部推特 由美國所主辦的2022年環太平洋演習(RIMPAC 2022)正在進行中,這場二年舉辦一次的多國聯合海上操演,因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事仍在持續,台海情勢似乎一觸即發,美中兩國的關係又陷入僵局,而特別擴大了規模,讓這場演習受到不少的關注。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就在記者會中特別表示,演習並非針對中國,而是聚焦在保衛台灣。話雖如此,此次演習所強調的「分散式海上作戰」(Distributed Maritime Operations , DMO),卻是劍指中國而來,一般認為這是用來反制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的新戰術。 美國海軍近年來所發展出的「分散式海上作戰」,一開始的概念被稱為「分散式殺傷」(Distributed Lethality),與過去組成龐大艦隊,集中火力攻擊的海上作戰模式完全相反。強調海軍艦艇應該分散部署,從開始的偵蒐、識別目標,到發射武器、中繼導引,都分給不同的作戰單位執行。讓殺傷鏈(Kill Chain)從過去由一艘艦艇或一個艦隊獨立負責,轉變成由不同艦艇或分布在廣大海洋上的友軍接力完成,徹底顛覆傳統的海上作戰觀念。而要瞭解「分散式殺傷」的概念為什麼會被提出來,或許要先從傳統的艦隊作戰來談起來。 龐大艦隊成為累贅 在剛踏入海權時代時,海軍艦艇以火砲為主要的攻擊武器,但當時的火砲準確度很差,射程又短,笨重不易轉向,為了解決這些缺點,組成艦隊,集體行動是最佳的辦法。一來可以集中火力,彌補火砲準確度不佳的問題,二來可以彼此掩護火砲的射擊死角,讓整個艦隊擁有360度的防禦網。再加上過去的海上通訊方法是靠旗號,將船艇編成艦隊,維持在目視可及的範圍內活動,也方便傳遞命令,更能在出現任何狀況時,立即支援救助。 這樣的海上作戰觀念,一直維持到兩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潛艇開始興起,落單的船艦很容易成為敵方潛艇獵殺的目標。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潛艇的狼群戰術變的更成熟,成為大西洋上盟軍的夢魘。 水面艦艇發現最有效的反制方法也是組成艦隊,互相掩護聲納系統的探測死角。同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機逐步主宰戰場,原本在水面與水下的威脅,進一步來到了空中。水面艦艇紛紛配備起高射砲...

20220316-曾國平:樓價背後的高昂成本:豐樂圍的故事

曾國平:樓價背後的高昂成本:豐樂圍的故事 2022年3月16日 信報 房屋經濟學過去十幾年的一個重要題目,就是各地房屋供應彈性何以高低懸殊。以美國為例,過去幾十年樓價升幅差天共地,例如加州三藩市今天樓價約為三十年前的五倍,北卡羅萊納州最大的城市夏洛特,同期對比則只有三倍。其他罕有聽聞的小城,升幅就更少了。房屋需求上升,市場只會在兩種反應之間游走:一為大興土木增加房屋供應量,一為樓價節節上升。個別大城市樓價長期跑贏大市,研究發現主因是起樓有難度,而難度主要來自發展項目時面對的重重關卡。 不過,論房屋供應彈性低,美國大城市跟近年的香港比較,只是小巫見大巫而已。 糾纏三十年的豐樂園項目 欄友徐家健上星期以南生圍為例,說明以訴訟平衡發展保育的高昂成本,不久前其實還有另一宗性質類似的訴訟,爭議對象就是跟南生圍只有一河之隔的豐樂圍。話說發展商長實在1989年以接近3億買入這塊面積約80公頃的土地,多年來提出過不同發展計劃,但由於豐樂圍鄰近米埔,是個濕地緩衝區,申請全被拒絕。直至在2013年尾,長實提出只用5%面積興建接2000個單位,其餘95% 土地(主要為魚塘)則作保育用途,計劃才獲城規會批准。計劃當時受到環保團體大力反對,城規會的一個折衷做法是加上附帶條款,規定發展商須以公私合營模式夥拍保育代理人,並確保成立基金長遠保護濕地,這樣才能獲地政總署考慮批准換地或改契。到了2019年初,長實事隔三十年終於獲屋宇署批出第一份建築圖則,之後就可以向地政總署申請補地價,正式開工發展。 誰知故事仍未完結。最初同意與發展商合作的世界自然基金會,後來退出了計劃,城規會的補救方法,是向發展商再加入額外條件,亦即提交及實施一個基金管理計劃書,以確保濕地長遠發展及管理,只要符合條件就批准申請。有環保組織代表以個人名義為此事提出司法覆核,認為城規會做法違反政策原意,法庭裁定申請人勝訴,決策發還城規會再議。這個搞了超過三十年的項目仍然未能動工。 有組織和鬆散的兩種利益 城規會做法是否正確,法庭判決是否合適,不在我的知識範圍,也無關本文想提出的論點。我只想指出,當終有一日發展商成功興建約兩千個單位,以百億計的價錢賣出之時,我們要記得「賺到盡」的發展商,並不只是將3億以百倍賺回來咁簡單。三十年的時間成本,還有其間花費的天文數字研究、訴訟支出,當然還有不知何時再遇上阻滯的不確定性,這些代價部份由發展商承擔,...

20220703-綠色生活:熱在能源供應不穩時,識揀樓,規劃好,無冷氣都爽

綠色生活:熱在能源供應不穩時,識揀樓,規劃好,無冷氣都爽 2022年7月3日星期日 天水圍大停電當晚天氣炎熱,天瑞邨有街坊到樓下涼亭睡覺。(資料圖片) 圖4之1 - 天水圍大停電當晚天氣炎熱,天瑞邨有街坊到樓下涼亭睡覺。(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上月21日傍晚,中電位於元朗的電纜橋起火,導致屯元天一帶大範圍停電,其中天水圍更成重災區,區內部分屋邨直至凌晨仍未恢復電力,居民被迫無冷氣、無冲涼度過酷熱的夜晚。這次大規模停電雖屬單一事件,但當氣候變化加劇,加上能源危機,未來可能會再出現大熱天時無冷氣的慘况。如要未雨綢繆,「揀樓」可以如何揀個比較涼爽的家居?城市規劃又能如何緩和熱島效應? 天水圍居民停電夜「不爽」 6月21日傍晚天水圍停電時,天逸邨居民阿峰剛巧在洗澡,幸好還夠水冲洗,爸爸比他不幸,爬了15層樓梯後無水洗澡,因為水泵無電供水。兩父子煮掉雪櫃內的食物後,早早上牀睡覺。可是,儘管開門開窗扯風,阿峰仍熱到睡不着,「我嘗試過瞓,但係咁出汗,而且很嘈,外面有警報聲,消防車、救護車不停駛過,發電機也好嘈」。 Ken同樣住在天逸邨,家裏等到翌日清晨6時才有水,接近中午才恢復供電。留在家覺得翳焗,他到樓下閒逛,發現不少人寧願睡在街上,較涼爽,「隔籬樓有電,有個後生仔感動到喊𠻹呀,喊晒出來,『我有電喇!』」無水無電接近12小時,他最氣憤政府整晚都沒有派發過電筒、扇,甚至沒有安排水車,30℃高溫下,居民連凍水涼都冲不到,「你派一架水車有幾難呢?不是18區停電喎,為什麼行動效率可以咁低」。他又說:「如果我冲咗涼的話我瞓得着。」睡不着還因為肚餓,他晚上沒有吃太多,因為商場食肆、便利店停業,更有餐廳坐地起價,一盒燒味飯索價100元。 停電當晚,天水圍部分屋苑晚上9時起陸續恢復供電,阿峰和Ken居住的天逸邨就等到翌日早上才有電。中電事發當天深夜宣布天晴邨、天富苑、天悅邨和天澤邨預計要兩個工作天才恢復電力供應,後來提早在翌日復電。記者也是天水圍居民,是較早恢復供電的幸運一群,但回家時電梯仍未有電,於是爬了36樓。冲過凍水涼後,覺得天氣不算太熱,晚上沒有開冷氣也能入睡。記者推論自己比阿峰和Ken感覺較涼,主要因為有得冲涼,而且位於高層,窗外較開揚通風。 住屋可從四方面入手 香港的屏風樓、熱島效應為人詬病多年,不同地區、不同樓宇設計也會影響環境的溫度、濕度,繼而影響我們的舒適度。如果大停電發...

20220703-什麼人訪問什麼人:從族群到職業:不打魚的蜑家妹李敏婷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從族群到職業:不打魚的蜑家妹李敏婷 2022年7月3日星期日 李敏婷(右)與在避風塘駕駛「開埋」(水佬話,即駁艇)的芳姨。(作者攝) 圖4之1 - 李敏婷(右)與在避風塘駕駛「開埋」(水佬話,即駁艇)的芳姨。(作者攝) 【明報專訊】在一個關於文化旅遊的研討會上聽到「蜑家妹」講解水上人術語,於是按圖索驥從「蜑家妹出走記」專頁找到李敏婷的真身。李氏祖上至少七代都在香港水域搵食,靠的卻不是魚獲,而是洋行、軍艦與老闆。八十後的李敏婷自出娘胎便居於陸上,但因為父母都是蜑家人,所以銅鑼灣避風塘就是她的故鄉。即使現在出入銅鑼灣,還是會經常碰到親戚。 因為過度捕撈、人工高漲和無日無之的海上工程,漁業在香港早被視為夕陽行業。然而三面環海的香港,怎能少得海上作業的人?上岸後的蜑家人雖然多不再捕魚,但仍有不少駕駛或保養貨船、遊艇或機械船,尤其男性。作為正宗銅鑼「灣」原居民,祖輩雖然沒有為他/她們留下片土隻瓦,卻把在「水」知識和人脈傳給了後代。故此除了車牌,李敏婷還有船牌。獨特的海上觸覺和隔代記憶,亦成為她的寫作養分,以局內人的身分訴說漁村之外的海港故事。 ■問:梁寶山,藝評人。近年對島嶼研究產生強烈興趣,為《南丫說:》聯合策展人,及《模達今昔──南丫島模達灣歷史及社會研究計劃》作者。 ■答:李敏婷,銅鑼灣避風塘蜑家妹,英國文學碩士,從事可持續發展及保育工作。fb專頁「蜑家妹出走記」(facebook.com/strollingtanka)版主。 常說香港水深港闊,創造了她作為轉口港和殖民的歷史。但隨香港進入後工業社會,原來設在海岸地帶的軍、工、商設施,已紛紛讓路予更高增值的地產項目或休憩場所。戰後全球海運模式轉變、1970年代海底隧道和地下鐵路相繼通車、葵涌貨櫃碼頭落成──原來穿梭於北角、筲箕灣、紅磡、佐敦、大角咀、荔枝角,甚至荃灣及屯門等人口密集的工業和住宅區的航線銳減,汽車渡輪消失;碼頭、貨倉和發電廠等,被黃埔、太古城、維多利亞公園和西九等豪宅和文康設施取代。加上1960年代香港政府收回金鐘海軍船塢,擴展中環商業區──維港之內原來櫛比鱗次的軍艦和貨輪,分流到昂船洲和青衣一帶。從碟上的海鮮到無盡的海濱長廊,香港人表面上與海愈來愈接近,但在實際上,海洋卻成為只餘觀賞價值的風景。維港的水流因港口收窄而愈來愈急,穿梭其中的船種和交通愈來愈少。對港鐵原生族來說,金鐘和尖沙嘴只...

20220703-星期日現場:要事先註冊的自由

星期日現場:要事先註冊的自由 2022年7月3日星期日 去年警方指民陣涉違反《社團條例》,民陣於八月宣布解散。至十月,警方因應民陣未有按時提交資料,搜查與民陣相關的數個地址,包括「香港彩虹」會址(圖)。(資料圖片) 圖1之1 - 去年警方指民陣涉違反《社團條例》,民陣於八月宣布解散。至十月 . . . . . . (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612人道支援基金」多名信託人5月中被指觸犯《港區國安法》被捕,同時被控未有為基金申請社團註冊,違反《社團條例》,案件待9月開審。之後愈來愈多小團體、關注組,甚至有團契,也在清晨六時多被警察拍門送信,要求解釋為何未有做社團註冊以及要求提供成員名單等等。我們了解到最少有5個團體近來被警察敲門,成員也被敲得膽戰心驚,敲得不敢揚聲不敢活動。原來我們一直以為享有的結社自由是一份要註冊的自由。究竟什麼是「社團」?這條早在1911年訂立的《社團條例》內容為何?我們要了解法例做守法的公民,以及盡量避免無知的恐懼。 那一天,清晨六點幾,M在蒙頭大睡。到漸漸有意識的時候,他聽到有人拍門,不停拍,不知道拍了多久。他一片迷糊,形容自己是「爬」出去開門。門一打開,有兩人站着,他們說自己是警察,有信件給他。對於當時的細節,他說:「唔係好記得啦,我知佢係警察,但我無話要睇證件,完全唔記得呢件事。嗰下好驚,個人根本process唔到。」然後警察叫他提供身分證核對,他就一片空白地找身分證,然後警察叫他簽名,他就簽名,然後警察遞上一封信便走了,很快,可能前後不到一分鐘。他關上門,站着,慢慢回過神來,接着剪刀也不找,「夾硬」撕開信封看信。 香港每天有多少人被清晨拍門? M的經歷並非個別。我們無法掌握全貌,但從幾個渠道了解到有至少5個團體近來收信,他們可能是一些搞過活動的小團體,一些facebook關注組,一班基督徒團契。同一團體可能有一個或幾個成員,均在清晨時分收信。為了保護身分,他們收到的信件內容被概括和綜合。 警方的信件指出各相關團體,在那年那月那日有活動,例如擺街站,派傳單,開記招,或搞公眾集會等,活動日期橫跨過去兩三年。信件引述《社團條例》第5條,指任何本地社團均須在成立一個月內,向警務處社團事務主任申請註冊或豁免註冊,並引述《社團條例》第15條要求提供資料,包括成立日期、業務地址、主要成員名單,以及未有申請註冊的原因等。信件另就一些活動或社交媒體專頁詢問...

20220701-李怡:董下曾上的玄機

李怡:董下曾上的玄機 20220701 失敗者回憶錄0701 前幾篇文章提及的幾件事,有網友留言,這裡作些補充。 一是關於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中,香港動用外匯儲備擊退國際炒家的事。有網友說,中國大陸網上都傳言是中國出手幫助香港挽救危機。而大陸人也都相信。 謊言說一千遍就變成事實的例證。當時中共的外匯儲備只有1,400億美元,同香港差不多,怎可能由中國幫忙?時任財政司司長的曾蔭權說,整件事由香港官員操作,事後才告知中共。在2000年時,美國總統克林頓還交待美國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訪香港時,要考察香港這個成功例子。 二是2003年大遊行後三位司局官員的辭職,我沒有講清楚三人辭職的不同原因。其中只有保安局長葉劉淑儀在力推二十三條立法時,理據欠奉並多次表現對反對意見的輕蔑,因而辭職。另二人的辭職卻並非犯了大錯。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於2003年被揭發他在宣布加增汽車稅前,購入一輛自用房車,卻沒有申報。衛生福利局長楊永強則因為他在香港沙士個案上升時,仍然公開表示「香港無肺炎爆發」,沒有引起社會警惕。二人過失若與日後一些高官的大錯和傲慢相比,真不算什麼。他們是在董政權低民望下過失被放大而受到輿論抨擊。 我同梁錦松很熟,他在香港大學讀書時我們就認識,而且一直有來往。《蘋果日報》揭發他「偷步買車」前,曾經先通知他的新聞官,希望得到他的回應才公開此事。但他的新聞官沒有告訴他,等了兩天《蘋果》才揭發出來成為醜聞。他後來對我說,他放棄千萬年薪的銀行高職,去政府做官,怎麼會貪一點點稅金呢?但他說,問題不是他自己有沒有這種貪念,而是社會公眾認為他有,失去公信力,所以要辭職。 也許那個時代的高官,還有責任感和羞恥心。以後,就每下愈況。誠如清末民初的啟蒙思想家嚴復所說:「華風之弊,八字盡之,始於作偽,終於無恥。」香港在主權轉移之後,就一直受「華風」吹襲也。 第三件事,就是我前文講到董建華辭職的真正原因。有網友就說,倘若我所說屬實,那他就錯怪老董了。 我想補充的是,他沒有錯怪老董。我在回憶錄所寫的,都是我當時的觀察和分析,沒有想為誰申辯。包括董,和上面提到的梁錦松。我在接下來的回憶文章中,講到香港民主運動時,也不會因為許多民主派人士是我的朋友,因為他們後來被捕的不幸遭遇,而隱瞞我當時對他們言行的評判,不管他們是對或錯。 董建華當時何以會不顧中共的提點,而一意孤行想開展對選舉制度的諮詢呢?除了前文提到的...

20150000-豪語錄-神鵰俠侶,羅啟銳,張婉婷

神鵰俠侶,羅啟銳,張婉婷 豪語錄 壹週刊1329期 20150000 羅啟銳與張婉婷一唱一和,語氣似《射鵰英雄傳》的周伯通與傻姑,很難想像他們拍攝過《秋天的童話》與《歲月神偷》。 說他們拍《捉妖記》更似。 拿過金像獎、金馬獎,甚至柏林影展大獎,仍然為籌集資金而煩惱。 「想拍自己喜歡的題材,就要有所犧牲。 除非你肯迎合市場,拍老闆喜歡的電影。 拍戲已經辛苦,還要拍不是真心喜歡的? 是不是更苦命了?」 拍過的電影,試過被北京「槍斃」,仍然堅持搏一搏拍了再算,拒絕自我審查。 活得不食人間煙火。 這一對相戀超過三十年的情侶,其實更似身在《神鵰俠侶》,是守齋守足十六年的楊過,與單靠蜂蜜也可維持生命的小龍女。 乜乜老闆 五年前,羅啟銳的半自傳電影《歲月神偷》,以六十年代的上環永利街作背景,在柏林影展獲獎。新作《三城記》,講安徽,講上海,講戰亂,離開香港,規模大了。因為,錢多了?「《歲月神偷》有好成績,你以為我會即刻搵到錢?《三城記》臨開鏡,老闆計唔掂數,難產了。拖三年,直到施南生出手,才成事。」 羅啟銳說,《歲月神偷》也不便宜,為李治廷弄兩個絕版書包,要重新造模鑄造,盛惠五千。「寫劇本時,怎想像到?我寫走難兩個字,很簡單,拍出來卻要砌幾個景。寫劇本,一說錢,就唔使寫。」 被同事譏笑唔知米貴的編劇,從來不擅長開源節流睇餸食飯。擅長的,多數已大富大貴。這次,到張婉婷補充:「好多電影人的確生活奢華,財源滾滾來,那是另一種生活模式。 「我們習慣了朝不保夕。似打擦邊球,有時打中,會幾爽。又不算慘,至少兩餐不致不繼,在片場有飯盒食。說不定,賺錢多的,壓力大,反而羨慕我呢?」小龍女得無話可說。 羅啟銳說,今日的國內電影業,一如八十年代的香港。投資狀態接近瘋狂,演員片約不斷。「是一個大型得多的八十年代,好多錢湧入來,我預測好快輪到黑社會入侵,然後冧市。」歷史不斷循環。 「個市場太好其實不健康,引來太多一竅不通的人。好多導演,我連他的名字也未見過,原來是乜乜老闆。」 槍斃 離開充滿萬惡(金錢)的大陸,死守香港,卻從來不是羅張二人的取態。初出道,《秋天的童話》,其實在紐約拍。「一九八九年,六四那一年,除了李瀚祥等老一輩的導演外,沒有新一代肯北上。我們上去拍《八兩金》,是最先返大陸的一個。」 以二人不問世事的個性,可以想像在大陸生存有幾困難。找姜文、鄔君梅等國內一線演員拍《宋家皇朝》,不是毛澤東的《...

20220701-李怡:董建華下台之謎(下)

李怡:董建華下台之謎(下) 20220701 失敗者回憶錄0629 我沒有參加2003年五十萬人大遊行。但不久,我就從加拿大回香港長住了。你關切的地方發生火災,隔岸觀火的心情很不好受。 親中派曾經低估參與遊行的人數,並認定二十三條會在立法會照樣通過,董建華也不會下台。 但毛毛細雨跟傾盆大雨完全是兩回事。五十萬人大遊行產生了實際效果。 首先,遊行規模震動了行政會議成員田北俊,他帶領自由黨在立法會轉態投反對票,既扭轉形勢,迫使董建華把法案收回,也向董顯示出一貫支持他的商界態度變了。 其二,大遊行的直接效應是三位董建華任命的司局長辭職,包括財政司長梁錦松、保安局長葉劉淑儀、衛生福利局長楊永強。 其三,2003年11月區議會選舉,民主派大勝,親中派民建聯慘敗。民主派乘勝提出要求特區政府同意2007年和2008年分別實現特首和立法會雙普選。 其四,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會見董建華時,提到要「團結在一些問題上有不同意見的人士」。於是董就考慮邀請民主派的大律師梁家傑參加行政會議。 民意和政治形勢看來向民主派傾斜,這可能是董建華準備在2004年1月的施政報告中,提出要在07、08年作政制檢討的原因。根據民意趨向,倘若在社會作全面諮詢,其結果必然是要求實行「雙普選」。 對於一黨專政的中共來說,人民有了選擇執政者的政治權利,即意味著掌極權者失去或至少削減了操控人民的權力。這是非同小可的大事,豈能容許發生?於是,立刻向董建華叫停,阻止他在次年施政報告中大篇幅講政改。並召喚董到北京,傳達中共意圖。 董建華在施政報告中說,他了解「市民對未來政制發展的關注及政制檢討的重要性」,但表示:「我在不久前到北京述職時,胡錦濤主席向我表明了中央政府對香港政治體制發展的高度關注和原則立場。」意思是,他沒有提出大規模諮詢和雙普選,是「中央政府」的意思。把北京私下向他叫停政改的事,予以公開。 到了4月15日,董建華公開表示:「我認為2007年行政長官和2008年立法會的產生辦法應予修改,使香港的政制得以向前發展。」 緊接著4月26日,人大常委作出關於2007年產生香港行政長官和2008年產生立法會議員的「決定」,表明這兩個選舉都「不實行普選」。並表示會對《基本法》附件關於這兩項的產生辦法作適當修改。 中共顯然要及時否定董建華使香港政制向前發展的決策。 人大常委作出這樣的決定,是赤裸裸侵奪了《基本法》第17條明確規定...

20220627-李怡:董建華下台之謎(上)

李怡:董建華下台之謎(上) 20220627 失敗者回憶錄0627 2005年三月十日,董建華發表談話,他說:「長時期的操勞,在去年第三季度以後,我已明顯感覺到自己的健康狀況大不如前。以香港利益為重,我考慮向中央提出辭去行政長官職務。」是什麼健康問題?他說是「站久了會累」。 沒有人相信這是他辭職的原因。因為在一個星期前,他妹妹金董建平還否認哥哥健康有問題。而幾天前,北京傳出董建華會擔任政協副主席的消息,已經暗示他要離開香港特首的位子了。 幾個月前,即2004年12月澳門回歸五週年,董建華帶了全體問責班子去澳門述職。胡錦濤在稱讚澳門特首同時,對董建華就提出了要「總結經驗,查找不足」。這句話暗含對董的不滿。 香港九七後經歷亞洲金融風暴,經濟下滑。但受金融風暴打擊的不止香港,而是所有亞洲國家。新加坡、南韓、台灣很快就從危機中掙脫出來,經濟轉好。香港則經濟滑坡無止境,失業人口續增。這跟董建華的八萬五建屋目標造成樓價下跌,地產市道不振,許多人淪為「負資產一族」有關。 這期間當然出現了其他事故,比如新機場使用初期的混亂、房屋署居屋工程被揭發偷工減料,等等,但大都在原有公務員精英管理下成功應對。尤其是在金融風暴中,香港財金官員動用大筆外匯儲備購入港元,並入市港股力挺股價,擊退拋空港元的國際炒家,終使香港渡過經濟危機。 但在陳太辭職、董建華掌管政府所有行政權力後,他即使再有能力,都難以駕馭所有的日常工作。何況他是完全沒有公共行政經驗的人。 他剛自動當選第二任特首,就創設三司十一局的高官問責制。有不止一位問責高官曾跟我說,除了秘書、新聞官之外,無法支使執行具體工作的公務員。而原有的高級公務員則已經習慣了必須有「指令」才能辦事,現在不知道是聽局長、常務秘書長還是特首的話才算數,無所適從。沒有黨、沒有班底、立法會也沒有固定支持者的特首,設立這種隨個人好惡任命的高官問責制,是難以運作的怪胎。 怪胎體制下,來了「沙士」(SARS)的災難,由於政府遲遲推不出防疫措施,使香港有近300人死亡,幾乎和全中國一樣多。 政府民意支持度持續向下。董建華偏偏在這時候,即2003年初,提出將《基本法二十三條》立法成為香港法律,並定下三個月諮詢期。 《基本法二十三條》在1988年公佈的《基本法》草案是不存在的,它是1989年六四後中共才加上去的。全文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應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