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1-曾國平:從泰勒規則看減息條件

曾國平:從泰勒規則看減息條件

2024年6月21日

信報

聯儲局今年會減幾次息?這個每天都出現於財經傳媒的題目,其實可以換個角度看:根據現時美國的經濟狀況,政策利率水平(5.25至5.5厘)是否合適?是太高還是太低?

【與中立利率的距離】

若果通脹達到2厘的目標,若果就業情況理想,這個立場中立下的政策利率(即非收緊也非放鬆)應該有幾高?答案是2厘的通脹,加上現時估計只有1厘左右的自然實質利率(又名R-star),亦即約3厘。

現時核心PCE通脹「超標」約半厘,那實體經濟又是否「過熱」?

一個評估標準,稱為產出缺口(output gap),比較實際上和潛在的生產總值,當缺口為負數,代表的就是經濟表現欠佳。潛在生產,當然不是可以觀察到的東西,而是要靠理論加上數據才能得出的一個數字。國會預算辦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的估算,最廣被採用,其方法是先看整個經濟裡的生產要素供應(如不同經驗、教育程度的勞動人口,以及硬件設備),再看對各種要素的需求變化,從而推算出「供求平均」下的總產量。

產出缺口計法複雜,背後有甚多假設,因此有不少版本。方法雖多,但現時答案方向頗為一致,就是現時美國的產出缺口是正數,亦即經過一輪的加息,經濟還是稍微「過熱」。用類似方式算出的失業缺口,顯示的是同一情況:現時失業率比自然情況下要低。 

通脹「超標」加上經濟「過熱」,政策利率當然要比中立水平要高。至於要高幾多,我們可以參考泰勒規則(Taylor Rule)。這條由經濟學者泰勒(John Taylor)於1992年提出的方程式,既能準確形容聯儲局於正常時期的利率走向,理論上亦有若干優點(因此才要「遵守規則」),現在已成為貨幣政策制定的基本概念。根據規則,政策利率除了通脹加上自然實質利率,還視乎兩個缺口的高低。當通脹缺口又或生產缺口不是零,政策利率就要加上缺口乘以0.5。缺口是正數,利率就偏高。缺口都是零的話,政策利率就等如中立利率了。

現時兩個缺口不算太大,在泰勒規則裡加起來極其量只有1厘貢獻。加上約2厘半的通脹和1厘的自然利率,總共是不夠5厘。難怪網上有不少財經評論,都引用泰勒規則證明現時聯儲局過份保守,要減一兩次息才算合適。

【少有人談論的利率平滑】

換上不同數據(例如各種缺口量度),代入不同數值(例如比0.5大或小),使用不同自然利率,泰勒規則的答案會有多大差別?選擇眾多,眼花撩亂,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於是製作了一個名為Taylor Rule Utility的專頁,讓大家像電子遊戲人物設定那樣,隨意選擇不同的參數和數據,算出在不同假設下泰勒規則建議的利率。左試右試後的答案,是雖有差別,但大部分情況下泰勒規則的建議都比現時的利率低。

只是原版的泰勒規則,沒有考慮到現實中的一個特點:聯儲局的政策利率,一般都比規則建議的要「平滑」(smooth)得多。當通脹或失業往某個方向走,泰勒規則下利率就要立刻跟隨。面對急劇的改變,要以急劇的政策轉向應對。在沒有危機災難之時,聯儲局(或其他央行)的反應沒有那樣快,要加息就慢慢加,要減息就慢慢減。一個說法,是聯儲局謹慎行事,不敢做到十足,只敢摸著石頭過河。另一說法,是聯儲局面對的衝擊(例如一度嚴重的供應鏈問題),都有擠牙膏的特性,不會一次過出現,也不會突然消失,是以聯儲局只能擠牙膏地回應。

現時利率「過高」,只是聯儲局未來得及減息而已。考慮到「平滑」這一點,泰勒規則就會有一個有趣含意:就算今年通脹維持不變,就算就業市場持續強勁,亦即經濟情況完全一樣,聯儲局還是會「無端端」減息的。

曾國平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