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21的文章

20170807-譚蕙芸:在「祖國」面前,香港只剩一點小聰明

譚蕙芸:在「祖國」面前,香港只剩一點小聰明 2017年8月7日 7月中的天安門廣場悶熱得像火爐,從這裏步行到國家博物館不過幾分鐘,已叫人滿頭大汗,馬路旁的大媽夢囈般喊着﹕「劉邊軍……劉邊軍」,原來她在叫賣箱子裏的「老冰棍」(雪條)。老遠已看到博物館的台階爬出了一條如蟻路般的黑壓壓人龍,我擠進去,才發現入場的話,要先憑內地的「身分證」換電子票。「港澳同胞」在國內從來身分曖昧,似是自家人又似不是,我需要繞道走另一道門再憑回鄉卡領票入場。 我這個香港同胞老遠跑到北京,遇上一個香港主題展覽,怎可錯過?今年夏天是香港回歸20年,官方在北京搞一個展覽,前任現任特首和國家領導人都前後到場參觀,那個故事會是怎樣?國家博物館地理位置優越,就在天安門旁,室內樓底極高,雲石地板亮晶晶,豎立着革命英雄雕塑。經安檢入場,始發現這裏大得很,正舉行數十場不同展覽。我問一問櫃台小兄弟,只說了「香港」兩個字,他就向樓上指一指,說﹕「一樓!」 我爬上一樓,迎接我的是一塊紅噹噹的展板,前面湧出了一群人,他們掏出一面半個人那麼高的五星旗在拍照,還叫我「借過」。我經常到內地參觀「紅色景點」,一看就知這班人是單位組織來參觀,拿着五星旗拍個團體照乃指定動作。背後的展板寫着10個大字——「同心創前路,掌握新機遇」,和香港這邊的回歸慶祝活動口號是一致的。 但副題卻可堪玩味﹕「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成就展」。就像黃子華在1997年那場棟篤笑《秋前算帳》裏說過,別小看「回歸」兩個字,這兩個字有一種主動、熱切期望、興奮和歡樂的含意。有趣地,20年後,香港的官方宣傳卻沒有像北京一樣用上「回歸」二字,而大多是用「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周年」。簡而言之,在北京這邊,「祖國」被強調,「成就」是焦點;在香港這邊,特區20年前「成立」了。有趣是,負責兩邊活動的,都是特區政府。 回歸祖國vs.特區成立vs.主權移交 學術界有所謂textual analysis,文本分析。透過分析文字影像,了解潛藏的價值和文化。本來,北京和香港兩個地點,內地人和香港人兩群受眾,用不同符號去詮釋香港故事,達至最佳溝通效果,是常用做法。然而,當我看完展覽,不禁要問,作為中港橋樑的特區政府,有沒有把香港故事好好介紹給內地民眾知道,還是建構了一個符合主旋律的樣板論述? 剛過去的7月,各大傳媒談論20年前的一段歷史,似乎沒有人斟酌究竟用什麼詞語來描述這個日子。...

20170703-何兆彬:【人物】許鞍華:如果拍不出那部電影,我不順氣

【人物】許鞍華:如果拍不出那部電影,我不順氣 2017-07-03 許鞍華甫抵達現場,打過招呼,坐下來呷一口茶。滿臉笑容下,總有一絲緊張及警覺。 她的新作《明月幾時有》上映在即,卻連環發生敏感事件。「希望這齣戲唔好替老闆蝕錢囉。」《明月幾時有》製作費過億,從來真性情的許鞍華,對敏感問題難免謹慎。她緊張電影上畫,緊張票房。坊間批評三個主角都是香港人,但都找了外人演,她說:「這個戲,我去拍我想拍的故事,也要做一些必須的妥協。」 今年七十,許鞍華珍惜每個機會。「如果有命,我想拍一部藝術性好一點的電影。如果拍唔到,我唔順氣。」 文:何兆彬 攝:Ben Tam 導演許鞍華,攝於香港,2007 必須做的妥協 每齣電影都有它的命。如果說有新聞好過無新聞,那《明月幾時有》是有不少談論點的。電影的背景是抗日期間香港,主角是方蘭(史稱方姑)由小學教師秘密成為游擊隊隊員,偷偷替其傳遞信息及物資。對影迷來說,關注點先是電影突然在上海電影節由開幕電影中除名,再被傳媒發現內地版海報刪去了葉德嫻的名字,Deanie姐也沒有參與國內任何宣傳。看過電影,會發現葉德嫻在戲中角色吃重,根本是主角之一。當然,也關注故事背景在香港,但三個香港角色,都由外地人演,演主角教師方蘭的是周迅,演游擊隊隊長黑仔是彭于晏,演方蘭男友,到日本人處做臥底的是霍建華。 「拍這齣戲,最難是題材。因為我們又要在內地放映,又要在香港放,Casting要好努力平衡,才不會令港人反感,而又令大陸人有興趣。」許鞍華:「現在的時勢,大陸會說我們沒有興趣知道香港歷史喎!在香港放映,又會有人問:點解會有幾個外江佬喺度扮香港人嘅?但若電影沒有幾個大明星,根本就不成事,所以就要好小心去拍我自己想拍的故事,而要做一些必須做的妥協。」港人對卡士上的介懷,許導不服,「我覺得找非香港人來演香港人,其實是沒有問題的,甚至是應該的。只要他啱個角色。」 「拍這齣戲,最難是題材。因為我們又要在內地放映,又要在香港放,Casting要好努力平衡,才不會令港人反感,而又令大陸人有興趣。現在的時勢,大陸會說我們沒有興趣知道香港歷史喎!在香港放映,又會有人問:點解會有幾個外江佬喺度扮香港人嘅?但若電影沒有幾個大明星,根本就不成事。」 她承認,選大明星既是適合角色,又因為有號召力,「其實我覺得佢啱,同埋佢有號召力!如果你唔搵佢,開唔到戲囉。」她說:「其實香港一直有很多不同...

20210310-曾國平:讀書愈多愈有用?

曾國平:讀書愈多愈有用? 《信報》2021年3月10日 亞當史密1737年入讀格拉斯哥大學時只有十四歲。不要誤會,他絕非什麼神童,反而是有點緩慢讀得太遲:在十八世紀的英國,入讀大學年齡是十三歲左右。他的老友大衛休謨(David Hume),才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天才,據說不夠十二歲就入讀愛丁堡大學。 我們今天讀亞當史密的《國富論》,會視之為高深莫測的學術著作,其實此書內容風格以當時標準,已算輕鬆有趣。畢業是從大學課堂筆記改編出來,對象是一堆十三、四歲活躍好動、耐性有限的男生(蘇格蘭的大學接收女生,是一百多年後的事),亞當史密為人再木訥,講授經濟學也不能太嚴肅。 今天,大學經濟學課堂上沒有《國富論》,有的是一分鐘講一頁的PowerPoint。今天,課室中的學生不再是正值青春期的男孩,而是已取得成人身份證的青年男女。時移世易,我們比任何時代的人都要讀多很多很多年書。 學習年齡的急速上升 根據經濟學者Robert Barro和Jong-Wha Lee等人多年的研究和資料搜集,在二十世紀絕大部份國家的教育年期(years of education)皆大幅上升,跟經濟增長並駕齊驅。以香港為例,在25歲以上的人口中,一次大戰後平均接受教育只有1年左右,亦即社會中有不少人完全沒有上過學。到了二次大戰後,平均數已上升至超過3年。在往後的幾十年,隨著免費教育愈來愈長,加上大學學額大幅增加,香港平均教育年期已達12年,貼近歐美發達國家的水平。 最正路的解讀,當然是從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角度,將教育看成知識、技能的累積過程,把學生由一張白紙訓練成有市場價值的人才。教育程度愈高,生產力和往後的學習能力亦愈高,為經濟增長帶來更多貢獻。接受教育雖然犧牲了提早出來社會工作的時間,但換來的長遠價值更高,讀書愈多愈有用。Barro等人利用其教育數據做了大量實證研究,反覆利用回歸分析指出的,就是教育與經濟增長的關係密切。 不過,學校不是唯一獲得人力資本的地方,工作期間,亦可在實戰應用中學習。欄友徐家健昨日討論兩會中有人提出的「5+3+2」怪招:將內地小學由六年改為五年,高中由三年減至兩年,加上三年初中,壓縮學習時間,提早兩年大學畢業投身社會,讓年青人更快為發展國家經濟服務,從而解決內地人口結構的諸多問題。從人力資本的角度看,考慮到上課學習和在職培訓之間的取捨,欄友並不完全否定這項建議。 ...

20210310-國家地理雜誌:太空太陽能新進展,美軍衛星實測:成功發射能量回地球

太空太陽能新進展,美軍衛星實測:成功發射能量回地球 MAR. 10 2021 國家地理雜誌 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 《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報導,美國國防部開發的光電射頻天線模組(Photovoltaic Radiofrequency Antenna Module, PRAM),也就是能夠將電力從太空發射到地球上任何地方的太陽能模組,已經實測成功。 美國國防部開發的光電射頻天線模組,成功將電力從太空發射回地球。示意圖。照片來源:SpaceX/pexels PRAM透過微波 將能量迅速傳回地球 此模組目前只有披薩盒大小,但規模擴大後,可以透過微波將大量乾淨再生能源發送到地球。 去年美國空軍悄悄用X-37B太空飛機將此模組升空。它能保留透不過地球大氣層的日光能量,以地面太陽能模組做不到的方式利用太陽能。 共同開發者保羅.賈菲(Paul Jaffe)博士向CNN表示:「正因如此,在太空中可以獲得更多陽光。下一個合理步驟是將其面積放大,以收集更多的陽光轉換為微波。」 目前的規模只能吸收,並向地球傳輸大約10瓦的能量,僅足以供電行動電子設備。但若成功擴大規模,該技術可以為全球偏遠地區提供大量電力,並分擔都會區過載電網的壓力。該系統還可以用於因應緊急情況或自然災害。 PRAM仍待改良 2030年預計釋出更多太空太陽能技術 賈菲博士說:「相對於其他能源,太陽能衛星的獨特優勢是可傳輸到全球。」賈菲於2013年首次撰寫了有關透過微波從太空傳輸能量的論文,「短短一秒內就能將電力發送到芝加哥、倫敦或巴西利亞。」 要實現這個情境,需要1公里寬的太空天線,而在目前的商業太空活動中,這樣的設備成本在經濟上是不可行的。 但是,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的Blue Origin和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等民間公司也開發出可重複使用的火箭,表示成本正在迅速下降,有機會提高PRAM系統未來的可行性。 實驗的結果發表在《IEEE微波期刊》(IEEE Journal of Microwaves)上。其中提到能量發射技術最廣泛的應用是,「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電能,連續傳輸到地球」。 2023年預計將有多次的試射活動,目的在展示太空太陽能的關鍵技術。 參考資料  《獨立報》(2021年2月24日),Solar power sa...

20210310-新新聞:「從美國馳援第一島鏈,最快也要17天」美軍印太司令警告:中國6年內恐攻打台灣,國會應加碼抗中預算

新新聞:「從美國馳援第一島鏈,最快也要17天」美軍印太司令警告:中國6年內恐攻打台灣,國會應加碼抗中預算 李忠謙  2021-03-10 16:35 https://www.storm.mg/new7/article/3528673 「當中國每天早上睜開眼睛、打開窗簾,他們就會看到美國及其盟友在西太平洋團結起來,確保介入這個區域的能力。中國只能摸摸鼻子,決定不去招惹這群人,然後拉上窗簾、不要惹事。你知道,這就是我們想達到的目標。」 2021年3月9日,美國海軍菲利浦‧戴維森上將(Adm. Philip Davidson)在參院聽證會發言 美軍四星上將戴維森(Adm. Philip Davidson)9日在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作證,這位手握40萬重兵與文職人員、指揮全球幅員最大戰區的司令官表示,印太區域仍是美國的重點戰區,中國也仍是美國最重要的安全與戰略威脅。面對中國挑戰國際秩序與進攻台灣的野心,戴維森呼籲國會大幅增加抗中預算,並且重新檢討幾十年來的「戰略模糊」作法。 美軍印太司令部 美軍印太司令部(USINDOPACOM)的前身是太平洋司令部(USPACOM),由於川普政府主張「協助印度崛起、聯合抗衡中國」的印太戰略,時任國防部長的馬提斯(James Mattis)2018年5月30日宣布太平洋司令部改名,戴維森則是首任印太司令,下轄太平洋陸軍司令部、美國駐日陸軍司令部、太平洋艦隊司令部(第三艦隊、第七艦隊)、太平洋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包括沖繩的第3遠征軍)、太平洋空軍司令部(據點包括日本橫田、南韓烏山等) 作為掌管美軍最廣轄區的戰區司令,戴維森在3年前的提名聽證會上,就對中國軍隊急速現代化高度關注,並認為美軍在印太區域的實力仍有待加強。3月9日在印太司令部的預算案聽證會上,戴維森再次強調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是美國未來最重要的地區,中國所帶來的威脅與侵略姿態更是不容忽視。戴維森認為,中國在2050年之前企圖取代美國在國際社會的領導地位,而且「我擔心他們把這項目標移得更近了」。 面對中國併吞台灣的野心,戴維森判斷接下來十年將是關鍵,他甚至認為未來六年解放軍很可能就會動手。在談論台灣問題時,共和黨參議員史考特(Rick Scott)提問「美國是否應該明確表示,我們不會允許共產中國入侵與征服台灣」?戴維森雖然沒有明確答覆,但他也說,美國40多年來所採取的「戰略模糊」(...

20210311-素黑:作家兼療癒師,文字的療癒能量,素黑亂世中保持內心穩定

素黑:作家兼療癒師,文字的療癒能量,素黑亂世中保持內心穩定 2021年3月11日星期四 Hear HER Say... 素黑(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素黑既是知名作家,又是療癒師,給人一種超然之感。今年4月就52歲的她,從來都大方地公開自己的年齡,不受世俗禁忌約束。她說:「外貌年輕不如內心年輕。活得光明正大,不作虧心事,不佔人便宜,不埋怨理虧,毋須憎恨誰,極少的物慾,優雅地老去,自然裏裏外外都年輕。」以下素黑的10問10答訪問字字鏗鏘,且看讀者能否從中獲益,卸下束縛已久的心靈枷鎖。 1. 素黑這個名字的含義是什麼? 這是我和黑之間的親密關係,是猶如天地同體的圓融狀態,不用被理解或詮釋,更不希望被標籤。簡單地說,我就是黑,黑就是我。我很喜歡素黑這個名字,和這個從來全黑的自己。 2. 有什麼人或事情對你人生有最大的啟發,帶你走到今天? 也許是一路走來我所遇見過或經歷過的一切傷害。它們都是我寶貴的啟蒙老師,讓我大開眼界,看清楚關係的真相,人性、愛和希望的極限,還有自身的極限和無知,也教曉我活着需要謙卑,接受遺憾是成長的必修課。 3. 你嚮往怎樣的生活? 遠離人群,在看到大海的地方,過着簡樸靜安的生活。其實我現在已是這樣過活,非常感恩。我在《也許你真的不如你所想那樣》裏提過「由零到一,再由一歸零」是我嚮往的存在狀態。生活不需要很多東西很多人,一切夠就好。 4. 從作家到心性療癒師,兩個角色之間有什麼聯繫和互動? 我的寫作目的很清晰,是為了療癒,文字能助我傳達療癒的能量,為讀者帶來正面的影響,這是我還公開寫字和出書的原因。超過20年的臨牀療癒經驗,給了我豐富的學習和磨練機遇,然後以文字為載體,導引讀者看清楚自己的盲點和關係的真相,希望他們走能向自我變革,不再重複舊路,沒有白活一場空。 5. 面對世紀疫症、各國政治不穩、價值觀左右兩極化,你如何自處,又會給予人們什麼忠告? 政治是一種凌駕個人意願的權力遊戲,所謂控制疫症的政策也如是。但我相信個人修為能超越外界的駕馭。世紀疫症,政局突變,都是來提醒我們那些久已存在,但因慣性安逸而忘記本來需要正視的問題,和需要守護的本心。世事從來沒有理所當然,亂世不過是進入覺醒的通道,是時候醒來了。在亂世中自處,需要先保持內心的穩定,管理和治療好受傷、擔憂、恐懼或絕望的情緒。提醒自己,這是上天給你重新起步的一次機會,我們沒有再多時間去浪費。 6....

20210310-孔誥烽:【華府看天下】選舉改革撕毀「一國兩制」畫皮,北京下一步清算取代「忠誠廢物」

孔誥烽:【華府看天下】選舉改革撕毀「一國兩制」畫皮,北京下一步清算取代「忠誠廢物」 2021-03-10 全國人大「一步曲」改變香港選舉制度,炮製民主大倒退已成定局。消息顯示他們將取消區議員在選委會的議席,取消超級區議會立法會議席,立法會將出現大量由選委會產生的議席,政府更會成立委員會,審查各級選舉每個候選人是否愛國。這樣的選舉方式,基本是將香港選舉變成中國選人大、選政協、選村委會的選舉,整個過程已經與中共委任無異。 很多建制派人物,和保守到不知道仍算不算是泛民的泛民論者,說2019年的反修例抗爭惹怒了北京,導致現在連半開放的選舉也玩完,說民主大倒退的責任在2019年的抗爭者。這種論調,其實與怪責女性穿得太少激發性侵者獸性,所以要為性侵強暴負責一樣無賴和顛倒是非。更嚴重的是,這種論調明顯與事實不符。重構北京推出《國安法》的時序,我們便知道,引發北京全面摧毀香港僅有民主自由的導火線,並非反送中和反警暴抗爭,而是2019年底區議會大勝,和2020年立法會選舉民主派真的有機會奪得多數。 當日街頭抗爭十分激烈的時候,北京原本判斷,這場抗爭將會像2014年的雨傘運動一樣,帶來香港保守力量的反彈。建制派當年憑這個反彈,在2015年的區議會選舉還有斬獲,在2016年的立法會選舉,也能無驚無險保持多數。所以2019年,縱使不少建制派鼓吹押後選舉,北京最後都信心滿滿地讓選舉如期舉行。但選舉結果,卻讓北京感到震驚。 之後民主派發起「35+」初選,準備乘區議會大勝的巨浪,在功能組別拓展民主派票源,搶奪立法會絕對多數。不少建制派商人和專業人士,在反修例和反警暴運動中並不積極譴責抗議者,還支持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已引起北京疑心。這些發展,令北京開始害怕失去立法會的控制權,甚至可能出現區議會、立法會民主派選委與建制精英暗裡不滿北京合流推舉自己的候選人,讓北京失去對特首選舉結果控制權的局面。 這些發展,才刺激到北京在去年三、四月開始開動輿論機器攻擊民主派要奪權,通過選舉搞顏色革命,並放風要通過由人大常委會訂立《國安法》的方式全面鎮壓。其餘的已是歷史。可見促進北京全面取締僅有自由的,並非抗爭運動,而是受北京控制的力量失去議會多數與選委會控制權的可能性。 中共現在罵香港的建制派是忠誠的廢物,當然不是怪責他們為何無法防止抗爭發生,而是怪責他們在抗爭運動持續多時後,為何無法動員對抗爭產生不滿的「沉默的大...

20210303-孔誥烽:【華府看天下】美國推供應鏈去中國化,台灣對美國價值大為提高

孔誥烽:【華府看天下】美國推供應鏈去中國化,台灣對美國價值大為提高 2021-03-03 美國拜登政府各主要官員在參議院聽證會被問到中國,回應都十分強硬。除了主要官員的口頭強硬,拜登政府亦已開始通過行政命令做實事,當中一個重點,便是推動美國企業的全球供應鏈去中國化。 1990年代全球化方興未艾,當時美國企業界期待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通過之後,將會擴張到全南美,他們的供應鏈,將會在南美洲開枝散葉。但當時中國面對外匯儲備下降和貿易赤字擴張的困擾,所以積極推動出口加工業,用各種優惠政策吸引發達國家工廠移到中國。北京更不惜刹停農業和鄉鎮企業發展,「人為製造」農村大規模失業,迫使內陸農村勞動力移民到沿海加工業做廉價勞工。這些政府政策製造出來的中國優勢,成功吸引到美國和其他國家的企業將供應鏈全面移到中國。 很多在中國完成最後工序的產品,本來都依賴在美國或其他發達國家的高科技零件,中國只是生產商遍布全球供應鏈的一環。但中國一直的工業政策,是用市場優勢和黨國的威迫利誘令在中國投資的外企,把它們的整條供應鏈移到中國去。 二十多年下來,世界才知道中國這樣處心積慮將外國企業的全球供應鏈變成中國供應鏈,原來不是單純為了推動經濟發展升級製造就業那麼單純。中國政府用各種高壓政策或秘密非法的手段獲取供應鏈中高科技環節的技術,更待世界對中國供應鏈形成依賴後,利用供應鏈在政治上凌霸外國企業和政府。中國的這種作為,在全球大瘟疫中北京以醫療器材和其他防疫物資作為外交工具,表露無遺,惹起很多國家反感。 有見及此,美國前國務卿希拉里在去年十月總統大選進行得如火如荼時於《外交事務》發文,明言美國為了國家安全,應該將軍事以外其他關鍵產業,包括半導體高科技、醫療物資等盡快實現產業鏈自主,美國應該與可靠的民主國家組建去中國化的自主產業鏈。 現在拜登政府通過行政命令,下令政府各有關部門對這些關鍵產業的供應鏈,進行100天的檢討研究,並提出建立美國自主產業鏈的具體建議,盡快執行。美國關鍵產業的去中國化,勢在必行。 一些對高科技不甚理解的論者,常常被中共文宣誤導,聲稱中國已經成功完成高科技轉型,美國高科技產業鏈與中國脫鉤,最後吃虧的只是美國企業,無損中國繼續成為高科技大國。但《彭博》早前便已發現,中國每年出產的大量專利,九成都是在五年以內便被專利擁有者放棄付款登記,毫無商業價值的垃圾專利。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殘缺的環境下,無論...

20210224-孔誥烽:【華府看天下】「愛國者治港」標準莫須有,2019年區議會選舉後再無自由選舉

孔誥烽:【華府看天下】「愛國者治港」標準莫須有,2019年區議會選舉後再無自由選舉 2021-02-24 全國港澳研究會周一(2月22日)在北京舉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落實『愛國者治港』根本原則」專題研討會。一般預期,這是為北京即將舉行的兩會推動香港選舉制度改造造勢。而北京想推動的選舉制度改造,當然就是確保未來舉行的立法會選舉、特首選舉,甚至區議會選舉都是黨信得過的人當選。 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開幕時演講說「『愛國者治港』是推進『一國兩制』事業的時代呼喚。我們要清醒地看到反中亂港分子、『港獨』等激進分離勢力通過選舉進入香港特別行政區治理架構的現實風險,抓緊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相關制度,特別是選舉制度,從而把『愛國者治港』落到實處。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立法、司法機構的組成人員以及重要法定機構的負責人等,都必須由真正的愛國者擔任。」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表示,兩會期間可能會就愛國者治港一事推出指引,估計下次的立法會選舉、行政長官選委會選舉及區議會選舉,都會實施新選舉辦法。他更表示,香港更動選舉辦法、選舉制度的「五步曲」,可能將由人大常委會的「一步曲」取代。 到底選舉制度要怎樣改,才可以確保愛國者治港呢?有關的猜想和傳言不斷。例如《文匯報》有文章說要改動選舉界別的分類。有媒體引述不同消息說,北京可能要向立法會議員和區議員在選委會的議席開刀,將民主派通過民選議席在選委會內擁有,本來就無法影響大局的議席拿走,確保特首選舉萬無一失。更有消息說立法會選舉的五大選區可能拆細。現在的比例代表制下,較小眾的民主派政黨只要有百分之十左右的選票,便能在各區取得議席。將選區拆細,這些候選人便更難取得議席。 但選舉辦法無論怎樣改,北京都會嫌安全係數不夠。不讓民主派的立法或區議會議員加入選委會,但選委會不同界別選出來的代表,包括商界專業代表,仍不一定會唯北京是從。將大選區拆細,民主派仍可能會選贏。2019年的區議會選舉,選區小到得幾條街,但也可以在市民不滿政府的巨浪中讓建制派議員大敗,便是很好的例子。 常常報道北京消息,並經多個案例證明消息一向準確的《香港01》,便說北京改變香港選舉制度的重點方法,可能是設立實權機構,對區議會、立法會、選舉委員會的參選人資格進行嚴格審訂。一個方案是改組現行的選舉管理委員會,加入大量政治任命,再由選管會審核所有選舉的候選人,...

20210217-孔誥烽:【華府看天下】從「留島不留人」到擬禁港人出逃,北京對港的外強中乾

孔誥烽:【華府看天下】從「留島不留人」到擬禁港人出逃,北京對港的外強中乾 2021-02-17 有消息指出,特區政府正準備立法,讓保安局長可隨時禁止任何香港人離境,繞過法庭。之前也有報道說政府準備修法讓入境處人員武裝化。這些動作,加上北京激烈譴責英國讓具BNO資格港人移居,顯示中共對香港開始出現的移民潮、逃亡潮十分介意,但也不知如何應對。 曾蔭權時代,建制人士提出了人口換血的講法,說要用大陸精英取代原來的香港人。後來中共官方媒體,開始大肆提出「新香港人」的講法,說從中國大陸移居香港的新移民,乃是香港未來所在。將香港人分新舊,將原來在香港的居民說成是舊香港人,要除舊迎新,剷除原有港人的意思,十分明顯。這種取代原有香港人的講法聽多了,不少港人都認定北京的對港政策是「留島不留人」。 現在英國打開大門歡迎港人,加拿大也推出招攬香港人移民工作的計劃。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則在電視訪問明言「中國對香港的行為是過分地破壞了其對香港擁有高度自治的承諾」, 並表示「見到香港人一再捍衛他們的權利,這些權利是曾經向他們保證的。假如他們是中國鎮壓行動中的受害者,美國必須做一些事情,為他們提供避風港。」布的這些言論,經國務院和美國駐港總領事館的官方社交媒體轉載,表示美國可能也正在考慮開放大門迎接香港避秦者。台灣院校與政府歡迎香港學生和移民,也已經有一陣子。 各國歡迎香港人移居,本來要留港不留人的極權政府,現在又緊張起來,千方百計要阻斷香港人的去路。他們只要香港不要香港人,但又不想香港人離開,那麼他們想將香港人怎樣?是否要將所有香港人關起來讓大家就地消失呢? 建制人士對於港人思遷前言不對後語,一個程度上反映他們在強硬的措辭與滿有自信的宣示底下,對香港仍然有嚴重的憂慮,不知所措。對於反抗者、民主派政治人物,乃至普羅市民,北京大可有多硬便多硬。但更嚴重的,是他們根本無法信任香港的精英階層。這種不信任,並不限於一早已經跟特區政府不大同調的田氏兄弟和其他本土商界精英,更遍及香港的老愛國,甚至包括已成香港居民的大陸財金精英。 最近民建聯創黨元老曾鈺成,好心說了句為政者應該分析為何那麼多香港人想移民的正常話,立刻引來其他建制派人物攻擊是「誤導群眾,是要港人一錯再錯,居心叵測。」馬雲曾表示他有香港身份證,現在更是《南華早報》的老闆,他的「螞蟻金服」在大陸和在香港上市忽然被剎停,他本人一直沒有公開露面,之前在媒體...

20210210-孔誥烽:【華府看天下】拜登貿易團隊就位,準備為中國帶來「極端競爭」

孔誥烽:【華府看天下】拜登貿易團隊就位,準備為中國帶來「極端競爭」 2021-02-10 拜登上任後不到三個星期,美軍驅逐艦麥凱恩號(USS John S. McCain)便在南海展開維護航行自由行動。該艦還穿越了台灣海峽。這與當年特朗普上任後,始於奧巴馬時代的南海維護航行自由行動,停頓了整個春天,到智庫和國會兩黨議員聯合施壓,特朗普政府才在初夏令美軍重返南海,不可同日而語。 拜登團隊怎樣強調,他們不會在關乎美國核心利益與民主價值的問題上屈服於中國,也不能平息懷疑他們對中軟弱的批評。現在美軍的南海行動,以行動證明華府並沒有準備向北京放水。 拜登政府對中政策的另外一個重要環節,便是貿易。自奧巴馬在2011年胡錦濤訪美時公開投訴中國歧視擠壓美資,並強迫美企交出科技秘密之後,怎樣向中國施壓改變中國市場環境,為美資出頭,便是華府頭等目標。這也是特朗普向中國展開貿易戰的初衷。 但數據顯示中國並沒有按照初階段美中貿易協議的要求買美貨,貿易戰的效果成疑。拜登團隊除了要回應新疆、香港、台灣等事態,首要部署長遠解決的,便是美中貿易問題。就此,拜登和他的外交、國安官員多次強調,他們將會加強與盟友的合作,利用聯合多國的壓力迫使中國改變歧視欺壓外資的做法。 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曾明言,以往美國的外貿談判,都被華爾街利益主導,現在他們的目標,是在貿易談判中將工人的福祉放在第一位。拜登政府的貿易談判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領導的貿易代表處,在這個星期任命了包括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的布拉德·塞瑟(Brad Setser)和哈佛大學法學院的伍人英(Mark Wu)。這兩位專家,對美中貿易的結構問題瞭如指掌,過去發表很多有關中國濫用國際規則又無視國際規則自肥、損害美國和其他貿易夥伴利益的研究。 而戴琪本人在任職國會的貿易律師時,乃是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三邊貿易協議的重要推手。協議包括了勞工標準條款與防止中國零件通過加拿大和墨西哥以低關稅進入美國市場的排中條款,這都應該是未來美國貿易協議的藍本。以其往績和貿易代表處的團隊人選,可見拜登政府已經擺好陣勢,準備在對中貿易問題上大有作為。這也應該是拜登最近在訪問中預示美國將會為中國帶來「極端的競爭」的意思。 當然,華府希望連結盟友包圍中國向中國施壓的如意算盤,要打響一定會有挑戰。例如歐洲在拜登上任之前與中國簽訂貿易協議...

20210203-孔誥烽:【華府看天下】建制人士愛國是工作移民是生活,習帝反制BNO與雙重國籍有難度

孔誥烽:【華府看天下】建制人士愛國是工作移民是生活,習帝反制BNO與雙重國籍有難度 2021-02-03 英國推出有BNO資格港人可帶家人移民英國。這個計劃,北京一直激烈反對,說是對中國內政的粗暴干預,更擺出一副要嚴厲反制的姿態。在過去幾個月,中方政客和媒體不斷拋出反制建議,甚至將BNO英國居留權問題,與更廣泛雙重國籍問題放在一起討論。 北京不時放風說,考慮取消持有BNO人士和所有有雙重國籍人士就任公職甚至投票的資格。有的甚至說要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延伸到香港,不再允許雙重國籍,要取消擁有外國護照香港人的香港居民身份。 但講了那麼久,北京現在的反制措施,原來只是宣布不承認BNO為有效旅行證件。這樣反制英國大開中門迎接香港人,很有阿Q精神戰勝法的特色。英國政府多次強調,能夠通過新政策移英的香港人,不需要有實體BNO護照,只要證明自己有BNO資格,即是1997年之前在香港出生便成。香港人拿著特區護照到達英國,出示一張英治時代的出生證明,便可受惠。 更奇怪的是,北京不再承認BNO作為有效旅行證件,到底是甚麼意思?香港人到中國大陸本來就不可用BNO。港人從外地回港,用身份證便可入境。BNO由英國發出,得到其他國家承認便夠。過去多年,我們曾見到很多持BNO港人在外地遇到天災人禍,尋求英國領事館幫助,跟著火速乘英國包機回港的案例。持有特區護照港人在外地遇事,尋找中國使館幫助不得要領,則是常有發生。 英國推出BNO移英政策,當然有出於對港人責任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這個政策將為英國帶來巨大實利。英國在脫歐和瘟疫失控後,出現人才和資金逃亡潮。中資以往說要投資英國,也是想當英國是前進歐洲的橋頭堡。脫歐之後,中資到英國一定減少。何況當年習近平訪英時許諾中國將會作出的很多投資計劃,結果都是空頭支票。 英國政府估計,可能有高達30萬香港人利用這個計劃移民英國。最後選擇移英的,很大部分是帶著存款的專業人士。2019年香港住宅單位平均樓價是一百二十萬美元。以四人一個家庭單位,每個家庭賣房子再加其他積蓄後帶一百二十萬美元移民,英國便可獲九百億美元的資金流入。這筆資金,相當英國當下外匯儲備的一半,可説是英國國民經濟的救命草,倫敦恐怕不會因為北京的戰狼嘴炮嚇到要打退堂鼓。 那麼北京會不會將反制行動升級,嚴厲褫奪BNO和雙重國籍港人的公民權利呢?香港的上層社會、公務員、財金商界精英,大部分都有外...

20210127-孔誥烽: 【華府看天下】拜登政府釋出抗衡中國重要訊號

孔誥烽: 【華府看天下】拜登政府釋出抗衡中國重要訊號 2021-01-27 拜登政府上任一周,之前華文世界有關拜登政府對中政策與特朗普政府會有甚麼異同的爭論,可以暫時停止。大家對新政府觀其言,察其行,客觀耐心地做出判斷便成。 當然,新政府上任不到十天,很多關鍵任命仍未獲得參議院批准,但我們也從上周幾個重要任命在參議院的聽證會發言,看到拜登班子對中國的態度。 特朗普政府在離任前一刻宣布將中國政府於新疆對維吾爾族的作為定性為種族滅絕和反人類罪行。拜登的國務卿提名人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聽證上被問到對此定性的看法時,斬釘截鐵表示「這也是我的判斷」,並補充說「強迫男、女和小孩進集中營,嘗試將他們再教育到服從中共的意識形態,這一切都構成種族滅絕。」 布林肯也強調反制中國,獲得兩黨廣泛的共識。他明言特朗普政府對中國更強硬的取態正確,只是方法有問題。他主張美國不能獨自反制中國,而要鞏固與盟友的合作,共同對抗中國。 拜登的國家情報總監提名人海恩斯(Avril Haines),則在聽證會上表示,美國機構必需繼續收集情報以「支持兩黨為戰勝中國所做的長期努力,即獲取並共享有關中國意圖和能力的信息,並提供支持,以便迅速採取進一步行動,對抗中國的不公平、不合法、咄咄逼人和脅迫性做法,反對其侵犯人權的行為」。 財政部長提名人、前聯儲局主席耶倫(Janet Yellen),在聽證會上也被問及中國。她也是斬釘截鐵地表示「中國正通過傾銷產品、設置貿易壁壘和非法補貼企業的做法削弱美國公司競爭力」。她稱中國是「我們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她更表示中國「一直在竊取知識產權並通過一些做法來獲取不公平的技術優勢,包括強制性技術轉讓」, 並說「這些做法,包括中國較低的勞工和環境標準,都是我們準備動用全部手段去解決的問題」。 她甚至表示中國犯了「可怕的侵犯人權的行為」。 美國財政部與外交沒有直接關係,但對於限制外國公司投資美國、制裁侵犯人權外國官員、決定外國是否操縱貨幣以獲取不公平競爭力並作出反制,都是財政部的職權範圍。耶倫在中國問題上清晰宣示她的強硬取態,反映她明白國會兩黨共同要求制中的巨大呼聲。 而拜登委任前奧巴馬政府官員坎貝爾(Kurt Campbell)成為白宮國安會統籌印太事務的負責人,並委任同為奧巴馬時代官員的瑞特納(Ely Ratner)為國防部對中政策顧問,更是可圈可點。...

20210120-孔誥烽:【華府看天下】中國經濟反彈今年無以為繼,經濟滑坡債務將加速惡化

孔誥烽:【華府看天下】中國經濟反彈今年無以為繼,經濟滑坡債務將加速惡化 2021-01-20 中國發表2020年的經濟數據,根據官方統計,中國經濟第四季增長加速,達百分之6.5,比第三季的百分之4.9高。全年拉勻,中國GDP錄得百分之2.3的增長。這些數據,先不問可靠性,需要放在適當的脈絡做更宏觀的比較,才有意義。 中國官方媒體和西方仰慕中國的評論,當然強調數據顯示的光明面,壓抑其黑暗面。中國發表數據之後,很多中外媒體,都高呼中國是在全球大瘟疫下少數能錄得增長而不是收縮的經濟體。這樣說固然沒錯,但單看數據的增長與收縮,意義不大。官方年增長百分之2.3,也是中國自1976年以來增長率最低的一年。這一點,一些西方媒體在數據剛出現時,都通過其官方社交媒體賬號指出,但過了半天,詮釋數據的這個角度便全面消失,被「中國成功對抗疫情錄得正增長」的主旋律蓋過。 後來有香港網媒細看數據,發現2020年的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比較2019年其實是收縮,但官方發布的年增長率還是正。這種官方數據的自相矛盾,時常發生。所以判別官方數據的可靠性,學者常常都要參考一些非官方的數據,才有更完整的圖像。 其中一個可以作參照的數據,便是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 PMI)。這個數據,是根據向企業詢問他們採購材料、零件、機器情況的抽樣調查而估算出來,反映企業根據當下經濟溫度對未來幾個月需求的評估。中國進行這個調查的分別有國家統計局與《財新》雜誌(以前是滙豐銀行),樣本巨大,一向都是準確反映中國經濟表現的領先指標。由於每月數據有官方與非官方版本,兩個版本顯示的趨勢一向吻合,造假較難。當中《財新》的抽樣,較集中中小型私營企業,官方的抽樣,則集中大型國企。兩個數據絕對值的差異,可以讓我們大概掌握兩個經濟部門表現的差異。 2020年中國的製造業PMI,顯示年初的大收縮之後,年中已經有強大反彈,反彈到秋天達到頂峰。這個趨勢,與幾個月後的GDP數據吻合,也與北京在三四月開始強令工廠復工的政策吻合。但製造業反彈,還依賴需求。引發中國製造業在下半年反彈的需求,主要有兩個來源。第一個就是一、二月在經濟收縮最嚴重時的貸款大爆發帶來的投資增長。每月新增貸款的數據顯示,中國在一、二月的新增貸款量,達歷史新高,比2009/10年對抗全球金融危機的貸款大躍進高峰時高出超過一倍。2020...

20210113-孔誥烽:【華府看天下】流亡海外道路艱難,流散港人應該如水、如霧、如冰

【華府看天下】流亡海外道路艱難,流散港人應該如水、如霧、如冰 2021-01-13 上星期,香港警方國安處拘捕了五十多位曾參與去年七月民主派立法會選舉初選的候選人與組織者。連在初選落敗、政見上與建制派趨同的保守民主派也在被捕之列。國安處單憑他們計劃在後來已經被取消的立法會選舉獲取多數議席和否決政府財政預選案,便將他們拘捕。《國安法》的執行,已經到了莫須有的任意拘捕的地步。 最初《國安法》被用來對付主張港獨和勇武抗爭者,以及參與國際線到外國遊說的朋友,現在連最接近建制的泛民也被拘捕。可以想像,當北京覺得已經全面制服了反對派後,《國安法》很快便會用來對付上層權力鬥爭中的其他政商精英。馬雲被整失蹤,國家開發銀行前董事長胡懷邦被判無期徒刑,香港的本土與大陸富商、建制派人物看到,應該也會心寒。現在香港當局對於上周被捕的五十多人暫時不起訴,讓他們保釋,並沒收他們旅行證件。這顯示大拘捕可能不是要將他們收監,而是要防止再有民主派流亡海外。 同屬溫和泛民的許智峯流亡海外,他與家人的銀行戶口與信用卡即遭凍結。北京不斷攻擊英國和其他國家開門收容港人,並研究懲罰擁外國護照港人,顯示北京對正在形成的海外港人社群甚至是海外港人抗爭運動,十分憂心。有流亡人士向媒體表達籌劃香港流亡議會,北京即作激烈反應,警告任何國家不可允許有關議會運作。 流亡在外,路是艱難的,怎樣解決生活問題、維持士氣,不會比留在香港面對高壓統治容易。得悉有海外香港年輕人創辦雜誌《如水》來凝聚流散香港社群,並邀我為創刊號作序,我欣然答應。以下的文字,是對於他們的鼓勵,也是對所有選擇出走而理想仍未熄滅的港人的勸勉: 任何爭取自由的運動,都有低潮與高潮。人類歷史的進步,總是在高潮與低潮的交替中前行。運動就像人生,決定你最後能否達到目標的,並不單是你在形勢大好時可以走多遠,而更是在處境艱難時不倒退、不沉淪,並利用沉靜伺機的時間充實自己,為機會再次來臨時作好準備。 要改變現狀實現理想,行動與理念缺一不可。不間斷的行動可以導致疲勞與盲動。有時行動被壓抑無法寸進,其實可以是一種祝福,因為這正是大家可以閲讀、辯論、反思,深化理念的時候。流水可以匯聚成足以衝破圍牆的巨大洪流,但在更多時候蒸發成無法捉摸的霧氣,在寒冬時則結聚成冰,蹲伏著有待回暖後再次奔騰,但無論如何也不會消失。在寒冬時能有機會在海外深造的朋友,應該好好把握機會,武裝思想,段練意志...

20210106-孔誥烽:【華府看天下】歐中達成投資協議不智,勸阻歐洲上當將是拜登政府一大挑戰

【華府看天下】歐中達成投資協議不智,勸阻歐洲上當將是拜登政府一大挑戰 2021-01-06 拜登即將就任美國總統。他本人和他的外交團隊,一路以來不斷強調新政府將會重建與傳統盟國的關係,鞏固美國與他們的聯合戰線,應對中國對民主體制的威脅和經濟霸凌。而這個聯合陣線中,美歐聯盟至關緊要。 就在拜登就任前夕,中國政府與歐盟宣布就歐中投資協議達成共識。月前有人向媒體放風歐中即將達成協議,美國的拜登外交團隊、法國和波蘭都表示對有關協議有嚴重保留。他們保留的原因,第一是中國急著要達成協議,明顯是在拜登上任前分化美歐的手段。歐洲簽協議等於向美國打一巴掌,損害美歐信任。第二是自由國家的公司在中國遇到的最大問題,從來都不是經貿協議與規則不夠理想,而是中方經常違反協議和不跟規則行事,令外商常常蒙受巨大損失。歐中投資協議寫得再天花龍鳳,如果沒有有效的執行機制,便形同廢紙。 報道說,德國利用其在歐盟的巨大影響力,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剛好輪任歐盟理事會主席的便利,強推歐中投資協議。但雙方現在達成的,只是在一些原則上的共識,只屬於類似「諒解備忘錄」的空泛東西。要將這些原則具體化成以法律語言表達的協議條文,再經過歐洲議會和歐洲各國議會確認,協議才能生效。這個過程至少要花一、兩年,起碼要等到2022年才能成事。到時默克爾已經不在其位,協議具體化和在議會確認時,會否重複當年制定歐洲憲法時憲法文本被多個國家否決,最後胎死腹中,仍是未知之數。 根據報道,中國在這個初步協議中,向歐洲作出了很多讓步,包括承諾加強保護歐洲在華公司的知識產權、確保中國政府公平對待歐洲企業,並改善中國勞工權利,取締強迫勞動。支持協議的歐洲官員,說成功爭取到中國這些「讓步」,得來不易,歐洲應該抓緊機會云云。 問題是,歐洲和自由世界指責中國盜取在華投資外國公司的知識產權、政府針對外資的不公平執法、新疆集中營和各地監獄的強迫勞動,北京都一概否認。既然根據北京的平行時空,這些問題一概不存在,那麼北京要「解決」這些問題,便易如反掌。協議生效後,北京只要繼續否認這些問題存在,便算實行了他那一方的義務,跟著便可要求歐方實踐他們的義務,例如大開中門讓中資進軍歐洲收購敏感高科技企業之類。 中國加入世貿,承諾將會開放中國的金融、電信等行業讓外國企業全資投資。但中國入世20年,仍未兌現這些承諾。今天外國公司要進入中國這些被國有企業壟斷的產業,仍不能全資擁有...

20210309-辣媽CEO:老人照顧老人,有苦難言

辣媽CEO:老人照顧老人,有苦難言 2021年3月9日星期二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36期 【明報專訊】近日有讀者就母親要送婆婆入老人院的決定,想聽中肯客觀的意見,特意來問我這個過來人。這個問題,觸起我的心中最痛! 早幾年我在鏡頭前接受訪問,亦在專欄裏盡訴心中情,公開送父親入老人院的背後原因,是因為只有身為照顧者,才會明白當中所承受的壓力;還得不到體諒,不斷被苛索,有多壓抑多痛苦,只有自己才知道。當所有的關懷關心集中在患病的那個老人身上,我們就忽略了那個看起來健康、但同樣衰老的另一個老人家,其實一樣需要被照顧。 當年母親走了,我接手做照顧者後,才明白那苦痛遠超想像。只是因為母親硬淨死頂不訴苦,表面看起來行得走得很健康,一個70幾歲骨質疏鬆周身關節痛的老人家,日日廿四小時照顧另一個體弱多病的老人家,外人還要冷言:又不是獨力照顧,有工人幫手可以有幾辛苦,這種說話都講得出口,真夠殘忍冷血!想起我當日的盲目,令她百詞莫辯受了多少委屈,7年後的今日,我依然痛徹心扉,羞愧難當! 送入老人院=不孝? 這個讀者的母親70多歲,婆婆90多歲,婆婆一直有幫女兒們照顧孫兒,所以當母親決定要送婆婆入老人院時,孫兒們覺得非常殘忍。他們認為等同拋棄老人,要她在老人院等死。當日我都有這種想法,我明!孫兒們孝順,願意夾錢請多兩個工人來幫輕母親,竟遭到母親拒絕,更覺得母親不近人情,不孝不念婆婆的養育之恩。 如果講孝道,70多歲的老母,一樣都需要孝順和照顧,對不對?所以照顧婆婆和母親的責任,不應該因年紀而有天淵之別。做子女的做孫兒的,應該同時照顧兩個老人家,而不是把照顧者的責任強加在母親的身上。 講多無謂,親自試一試就見真章。攞一個禮拜假接替母親,完全接手照顧婆婆每一日的起居飲食,一定要包括陪覆診睇醫生。捱完一個禮拜之後再講吧!還要考慮體能體力,想像是以一個70多歲老人家的體能體力去做。記得幾年前有個真人騷節目,一個年輕人身負4包沙包,模擬70多歲時的體能,照顧自己的日常起居飲食。結果那年輕人發覺,原來連扭乾一條毛巾都不容易,行幾步路就氣喘。我們在埋怨投訴浴室的毛巾一直滴水時,可曾體諒老人家的力不從心? 為什麼孫兒不把婆婆接回家照顧? 我們憑什麼剝奪一個70多歲的老人家,盼望有生之年,甚至可能是最後幾年,可以隨心所欲自由自在,過一個屬於自己生活的自由?一生人為家庭為父母為子女,就是沒有為自...

20210308-素黑:惹是非的是他也是你

素黑:惹是非的是他也是你 2021-03-08 網絡世界人多雜亂,你一言我一語,躲在屏幕後面,甚至用上假名,最容易釋放壓抑的自我,把憤怒和惡念通通爆發,肆意抨擊、謾罵、嘲諷和詆譭,綁架某人某事來發洩自身的心理不平衡,對人不對事。 再有修為的人,被觸動了原來還脆弱的自我,也容易忍不住跟愚昧的小人對罵,要為自己平反,其實中了計,被掀動了情緒,一回應你便輸了。 可是一把聲音會遊說你:「不對的是他不是你,為何要逃避怕了他們?理虧啊!」 這是心魔妖語,動搖你的堅定。你會被它似是而非的道理吸引,重返輪迴的謾罵和爭辯,沒完沒了。累不累?問自己你最後得到了甚麼?氣順了?心寬了?放下了?不,你為此睡不著。你輸了,因為對方已成功地攻入你心,你成為他最忠實的奴隸,自以為有定力的你一下子現形,原來你和對方不過是同一天秤上的貨色,沒有誰比誰優越。 惹是非的人擁有特別糾纏的黏力,令人罵著不忍放手。你若知道誰或哪裡會有是非,還是忍不住接觸和投入的話,你便是根本地屬於同類的是非精。 真的不能遠離是非圈嗎?真的那麼不服氣,不甘心、過不去嗎?看看你自己,別只看別人。 是非止於智者,而智者是會自覺地遠離是非地,不執著討回公道或甚麼。來日方長,你走遠了,留下他們還在鬥爭鬧哄哄,你得到的不是遺憾,而是得意一笑的自由。 素黑 讓他們繼續幼稚吧,你已出走紅塵樂逍遙。誰是誰非,毋須靠低層次的爭辯去證明。 

20210303-素黑:不甘心你便輸了(二)

素黑:不甘心你便輸了(二) 2021-03-03 情場、職場、社會上面臨死局時,離場應該更有利的人,不應為爭一口氣堅持不走。離開不是妥協,留下只是愚執。糾纏是心魔,令自己陷入危機和死局,不甘心你便輸了。 若你固執必須為自己平反,把對方拖垮才心息的話,要先問自己有本事嗎?有支持者嗎?自己問心有愧光明正大嗎?假如本來便是醜事一樁,譬如你是小三,旁人不會看渣男有多渣,只會看你有多賤,破壞別人的家庭。 「為何我意志不夠堅定,總是心軟,找藉口重複犯賤?如何處理不甘心,停止再受心魔操控?」 犯賤是趕走給自己幸福的人,靠近害死自己的人。 意志力薄弱是助長心魔的印證,是平時太懶、縱慾和依賴,一直在自欺欺人,假裝想改過的矯情。 要清除不甘心的結,必須明白死執的後果不過是自己理虧,要重整目標,調校原本非如此不可的想法和意願,給自己多一條生路。心態一轉,你便贏了,毋須執著當前誰退一步沒面子,以退為進比進退兩難高明。 不甘心是心癮病,重要是你真心想除掉這折磨著你的心性誘惑,不是假裝。不願意醒來的人只是選擇繼續沉睡,不是不知道為何還睡著。當你只是假裝想改善自己,行動上不情願,繼續被心魔操控,便會失控,蠶食意志。意志力薄弱的人,須要找外力如老師、治療師等幫自己一把,不能光靠想通問題,或縱容重複問令自己更執更蠢的問題,不然只會原地踏步,折磨自己和別人。這是浪費生命。 素黑

20210301-素黑:不甘心你便輸了(一)

素黑:不甘心你便輸了(一) 2021-03-01 她在辦公室裡和一個已婚同事戀上,可對方只想貪戀情慾,沒有任何離婚和她在一起的打算。她深知理虧,可欲斷難斷,對方每次留住她她都心軟。口裡罵他不負責任是渣男,可行為上一而再的借故親近他,給免費性愛,重複著事後怨他恨他又不肯徹底放手的輪迴。 她的藉口是:「是我不堅定,想有沒有折衷的方法,總以為不那麼決絕會好一點。」最近那男人要生第二個孩子了,常在同事間晒幸福。她更憤慨:「我知道他不是真的愛我,自覺丟臉和廉價,活得比小三還爛。我越來越恨,甚至詛咒他。」 當怨恨和毒念萌生時,她已長出了心魔。 然後她再找藉口:「我一時又控制不住,要他請吃飯,在餐廳卻碰到同事了,不知道同事會怎樣想。我一直擔心的並不是不能和他一刀兩斷,而是同事怎麼看我。知道醜事可能已經曝光,他卻神態自若,甚至還勾搭新來的女同事,我心裡極不平衡。我想辭職,就是不甘心,為甚麼走的不是他,受罰的不是他?」 世事總是有該走的人不走,不該走的卻要離開,這是權力遊戲的不公義。誰該走不是由正義或對錯來評估的,因為從來沒有中肯持平的第三方能適時出現幫你出頭。你只能先安置好自己,重新裝備自己,儲備好籌碼,才有能力和你不順的惡人爭取公道。更重要是,先看看自己所犯的錯,對事件要負的責任,不要只管痛批別人的罪,淡化、掩飾和包庇自己的蠢。 素黑

20210224-素黑:活得似爛泥有救嗎

素黑:活得似爛泥有救嗎 2021-02-24 她嚴重懶且貪,懶得去自我增值,懶得去找更好的工作,懶得去經營關係,找個能提供吃喝玩樂的網友便足夠,懶得換掉只要性愛不肯戴套迫她吃藥更不想負責任的男友。明知他不好卻懶得分手,說:「甩不掉嘛!」  知道自己做過很多錯事,問心有愧,但沒有意志力去改變,說:「我想贖罪但無力。」想尋求幫助卻又懶得認真,隨便在網上看到某宗教上師,「覺得她很有愛心」便「信」了,入教,以為這樣可以向善,不過是迷信,還沾染了邪氣,智力和判斷力越來越低也不自覺。 「我不想理財但想發達。」隨便在網上看短片,迷上某股神,一心想賺快錢,不勞而獲。隨便上網開戶學人炒股,連該平台是否領牌也沒弄清楚。滿身債務,沒自制能力,經常請假,生活沒計劃,只想一切碰運氣。她其實很清楚要有成就必須耕耘,就是難以下定決心付出努力,卻在羨慕有成就的人。身邊的朋友沒智慧,情人絕不可靠,和父母長年交惡,身體越來越差,想到甚麼便隨口說,不顧後果也沒想過要為言行負責任。她啟動了近年最大的力氣,找我做個案。「我知道自己似爛泥,有得救嗎?」跟她談了近七小時。 懶有無得救?我的新書《也許你真的不如你所想那樣》和在這專欄已撰文討論過了。當你想把自己的責任推給父母、宗教、愛情或治療師的話,相信此生大概已看到盡頭。若沒有勾起羞恥心和踏實地誠心悔改,誓將難逃自摧的劫數。 素黑

20210222-素黑:是但求其性

素黑:是但求其性 2021-02-22 最近見過兩個女性個案,都是曾經患上亂性後遺症。 一位花掉最少二十年是但求其性,為填補空虛跟超過一百個性伴侶上過床。口腔期慾望還延伸到食慾,體重失控地飆升,身體和精神都患病,被色慾徹底操控了自己。 另一位從小承襲了父母的迷信、迷失、暴力、懶惰和貪財。年紀輕輕已負債,為貪快還錢加上寂寞,借交友平台以性換錢。跟她對談時她的思維混亂、心態頹廢、記憶錯亂,不自愛也不愛人, 像長期吸毒的嚴重腦殘後遺症,入魔程度相當明顯,卻毫不自覺。 邪氣入體的原因有很多,大多是意志薄弱,放棄把關,身邊多出現也容易吸引邪氣或負能量的人,甚至有家族性魔障。若加上自我放縱,貪懶成性,怨窮怨命,亂找性伴侶的話,便會大開中門,自招魔性。 謹慎地選擇性伴侶跟交友一樣重要,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可以很巨大而深遠。是但求其性,表面上能給你尋開心、釋放壓力、不用負責的快感,但事後呢?尤其是插入式性交,能最快和深入地讓外力改變你的身體、能量和心智狀態。跟一個不清不楚、心術不正、心靈不乾淨的人性交,邪氣馬上複製到體內,產生雜亂的變種效應。 亂性的後遺症遠比你想像中嚴重,能導致空虛感、思緒亂、精神差、情緒壞、長心癮、健康失衡,人會越來越失控,這是貪慾成魔的過程。慾望本身沒問題,過火便會走上這條魔道。賭如是、色如是、毒如是,自我扭曲而不自知才真可怕。  素黑

20210223-人間田野觀察家:為什麼都市女生不結婚?激烈競標黃金單身漢,贏家卻不一定是聰明美麗的女人

人間田野觀察家:為什麼都市女生不結婚?激烈競標黃金單身漢,贏家卻不一定是聰明美麗的女人 2021-02-23 https://vocus.cc/datingfieldresearch/603521dafd89780001ba9166 為什麼都市女生都不結婚?這是批踢踢男女版近日熱門話題。一位已婚男士發文指出,近期分別認識兩位33、38歲女生,長相、工作、學歷與談吐都很好,但為什麼不結婚?「都市女生一定要對方條件很好才願意結婚嗎?」他問。 先說,這個問法需要修正。根據2019年內政部統計,女性初婚率(指初婚新娘人數對未婚女性人口數比率)為34.63%。台北市33.91%、新北市34.48%皆近於平均值。最低的縣市是金門縣27.83%,其次為嘉義市28.67%、嘉義縣29.94%。由此可見,「都市女生不結婚」的假設並不成立。 那麼我們把問題微調成:為什麼條件很好的女生不結婚? 倫敦大學學院(UCL)先進空間分析中心數學家漢娜.弗萊(Hannah Fry)在《數學的戀愛應用題》寫道:「邁入30幾歲之後,我發現聰明又美麗的單身女性,和帥氣的黃金漢的數量實在不成比例。」太多女性在問:好男人都到哪裡去了?(拜託不要鞭我,是漢娜說的。) 馬克.吉曼(Mark Gimein)曾用賽局理論,剖析黃金單身漢稀少的弔詭(The Eligible Bachelor Paradox)。他把單身市場擇偶比喻成一場場競標,那些美麗、聰明又具社會能力的女性是強勢競標者,條件略遜一籌的女性是弱勢競標者,黃金單身漢是許多女人競標標的。 拍賣場上,誰會贏?你以為強勢競標者穩贏,那就錯了。遇到喜歡標的物,弱勢競標者會使勁全力,積極出價競標;但強勢競標者認為自己有可能會遇到更好的,較消極出價。單身漢認為較有魅力的女人,可能對自己沒有興趣,於是和積極表態的弱勢競標者交往結婚,轉身離開單身拍賣場。 吉曼指出,這些黃金單身漢一部分娶了更年輕的女人,另一部分的老婆並非以美麗、智慧或熱情為突出特質,而是果斷。下標要快!狠!準!最後拍賣物件越來越少,強勢競標者不願低就,寧可空手而回。 另外,關於競標者誰弱誰強,男女生的定義也可能不同。最分歧的定義是:年紀。交友網站OkCupid資料顯示,女人覺得男人最好看的年紀,大約與自己年齡相差無幾,而男人覺得女人最好看的年紀,多落在20至23歲。 OkCupid的共同創辦人暨總裁克...

20170408-天下:幸福就是鼓勵你的另一半發展,也讓對方鼓勵你的發展

天下:幸福就是鼓勵你的另一半發展,也讓對方鼓勵你的發展 卡蘿.杜維克 2017.04.08 編按:本書《心態致勝》作者杜維克博士經過長年對不同群體的研究,發現人有兩種心態:「定型心態」和「成長心態」。擁有「定型心態」的人,總是急於追求證明自我,將所有成果二分為成功或失敗。擁有「成長心態」的人,則是樂觀看待自己的所有特質,將個人的基本素質視為起點,可以藉由努力、累積經驗和他人的幫助成長。在本篇中,杜維克博士說明每個人都可能同時擁有定型心態和成長心態,也可能在不同領域擁有不同心態,進而改善兩性關係。 另一半不是你的敵人 在定型心態下,這一刻,你的伴侶點亮你的生命,下一刻,他們是你的敵對者。人們怎麼會把心愛的人看成敵人呢? 若是在其他事務上,當你失敗或發生問題時,很難總是歸咎他人;但在關係中,當出現問題時,你可以很容易地歸咎他人。事實上,在定型心態下,你的選擇有限,其一是歸咎於你本身的固定素質,其二是歸咎於你的伴侶的固定素質,因此,你可以看出,你有多麼容易把問題和責任推到你的伴侶身上。 我仍然有一些根深蒂固的定型心態,當關係中出了什麼問題,我仍然會忍不住捍衛自己,歸咎於對方:「這不是我的錯!」為應付這個壞習慣,我和我的先生發明了一個第三方——一位想像的男士毛萊斯。每當我開始想該歸咎於誰時,我們就啟動可憐的毛萊斯先生,把問題歸咎於他。 記得前文提到,定型心態者有多麼難以做出寬恕嗎?一個原因是遭棄或分手令他們感覺被貼上標籤,另一個原因是,若他們原諒伴侶的話,若他們視對方為一個好人的話,他們本身就得為問題肩負更多責任:若我的伴侶是個好人,那我就是壞人囉,錯就一定在我囉。 我可以掌控這關係中的一半 相同的情形也可能發生於父母身上。若你和父母關係很差,這是誰的錯?若你的父母不夠愛你,他們就是糟糕的父母或你是不可愛的人嗎?定型心態者總是被這類醜陋的疑問困擾,有沒有出路呢? 我也有這種困擾。我的母親不愛我,我這輩子大部分時間在應付這問題時,總是歸咎於她,非常憤恨。但後來,我不再滿足於只是保護自己,我渴望和我的母親有更親愛的關係,但我最不願做的事就是討好嚴苛的父母。後來,我認知到,我掌控了這關係中的一半——我本身,我可以掌控我這一半的關係,至少,我可以當個我想成為的那種親愛女兒。不管她怎麼想,怎麼做,我仍然可以比我現在的處境更進一步。 結果呢?擺脫我的憤恨,向母女關係靠近後,我獲得了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