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1-阮穎嫻:優先吸引外國人才,發揮華洋雜處優勢

阮穎嫻:優先吸引外國人才,發揮華洋雜處優勢

2022年10月11日星期二

下周特首李家超將發表他的首份施政報告。這幾年香港內有疫情,外有強大競爭者,面對人才流失、企業移走,除了多年痛點房屋政策外,施政報告另一重點是「搶企業、搶人才」。一般人講這個政策,會用「吸引人才」來形容;用到「搶」這個字,即很着急。另一個原因是武官背景。看警察劇集最常聽見的一句是「有人搶嘢」,「搶嘢」可謂警察最擅長處理的事。

新來港內地人學歷顯著改善

先看一下歷年的移入居民背景。以下主要用出生地界定移民出處。其餘界定方法有國籍及種族,但國籍可以有雙重國籍,種族是自己報稱,也不代表來自外地,因香港有不同種族土生土長人士,但出生地較客觀,所以用出生地。以下所有數據不包括外傭。

多年來居港不足7年的中國大陸人佔整體人口約3%至4%,外國人佔約1%至2%。過去26年,居港不足7年者比整體人口年輕,不過人口質素參差。1996年居港不足7年的大陸人較本地人多擁有大學學歷;但到2006年,應是由於單程證家庭團聚的影響,有大學學位的比例跌到只有8%,至2016年回升,2021年更超越本地人口(見圖)。

其中一個原因當然是過往的低學歷移民成為本地人口一部分。第二個原因可以看去年最新的人口普查數據。以上的討論按「出生地」分割,惟若以國籍分,統計處將中國籍人士分為「中國(永久居留地是香港)」及「中國(永久居留地不是香港)」兩類。在居港不足7年的中國籍人士中,後者比前者24歲以上有大學學歷的比例要高很多,前者是18%,後者是49%,相信是後者將平均數拉高,難怪有人希望他們留港。

外國移民學歷背景遠勝中國大陸

不過,外國出生人口有大學學歷者達到六成,比「港漂」更高。他們背景好,不難理解。他們要下定決心越過國家邊界來港發展,挑戰在大不同的文化背景工作,定必是機遇吸引,否則若只是「打份牛工」的話,何不留在本國。如果說吸引移民,吸引外國人留港比吸引中國籍人士留港更划算。月入方面,居港不足7年的外國人人工向來超越本地,大陸移民則比本地更差。勞動年齡中有參與參動的比例,還是本地人及新來港外國人較高,新來港的大陸人較低。

工作方面,新來港人士究竟做什麼工作?據2016年人口普查5%樣本,出生地來自大陸、居港未滿7年的勞動者中,18%做餐飲,13%做零售,12%從事專門建造工作,整體約15%從事管理級及專業工作。外國出生、居港未滿7年的勞動者當中,12%做餐飲,11%做金融,10%做出入口,整體約43%從事管理級及專業工作。

做餐飲的外國人最多來自尼泊爾、印度等,月入中位數約8600元,跟大陸來的(9200元)其實差不多。從事金融的最多來自「其他」、印度及英國,收入中位數有3.1萬元。做出入口的除了「其他」,最多的是日本和印度人,收入中位數為1.8萬元。國籍細分部分樣本少,誤差較大,只作參考。

香港留不住優質外國移民

第二個問題是這些居港不足7年的移民,最後誰留港、誰離開?1996年新來港不足7年的大陸人,到2006年,變成居港10至17年。10年過去,學歷下降,勞動參與比例稍為降低。他們居港10年後,比起新來港時收入中位數增幅達100%,比本地人的83%高。2006年新來港(少於7年)與2016年居港10至17年的大陸移民對比,學歷也沒有顯著改善,不過勞動參與率增加,薪金增幅為74%,比本地人的45%高。相信是來港年數增加,有了社會資本,適應了本地生活,所以薪金開始追近本地人——他們也逐漸成為本地人了。

至於外國移民,同樣將居港不足7年,與10年之後居港10至17年的組別對比,於1996/2006、2006/2016年,擁有大學學歷者顯著下降,顯示有學歷的外國人已離港。1996/2006年勞動參與率顯著下降,2006/2016年搵錢還比較少,不過勞動參與率就差不多。這裏顯示香港留不住外國人才,剩下的外國移民競爭力比起初來甫到的低一大截。不過香港是自由之都,從來來者不拒,初來甫到的薪金高、學歷高,問題是留不住。

留不住也很正常。願意踏出家門遠道而來,必然競爭力高、適應力強,也不囿於一時一地,毋須落地生根。不過只要不停補充新血,那其實不是問題;問題是留下來的反而是競爭力較差的,長遠人口質素愈「溝」愈差。

吸引外國人  力保「東方之珠」

基於以上數據,最好的吸引人才政策是留住新來港外國人,一來他們人口質素最靚,二來他們能為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假如仍是)增添多元。香港在上世紀有「東方之珠」美譽,皆因華洋集處、中西合璧,這才是香港相對其他國際及大陸城市的最大特色,某些學術研究發現多元本身有價值。三來他們有在地經驗,同時有外地背景,可成為香港與外國橋樑,介紹香港,接通世界,成為唱好香港的KOL。華人分享,外國人未必信;他們自己人來說,更有說服力。根據「大外宣」,香港已由亂入治,欣欣向榮,更應吸引外國人留港,讓他們感受到中國的強大與香港繁榮,待他們返家時向外國勢力宣示。第二才是中國籍但未當香港是永久居留地的人,他們學歷比本地人及新來港的中國籍並以香港作為永久居留地的人好。

至於有社會人士常說生育率不夠高,中國大陸及外國新來港人士15歲以下比例,較本地人口高,以前是出生自中國大陸者多,近幾年新來港外國人有更多小孩。老人方面,也是新來港外國人最少,大陸次之,本地最多老人。與上述先吸引外國人,二吸引大陸人才的策略脗合。

阮穎嫻

作者是香港大學經管學院講師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