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5-孔誥烽:「反侵」容易管治難——拜登政府步履蹣跚的一年
孔誥烽:「反侵」容易管治難——拜登政府步履蹣跚的一年
2022年1月21日星期五
前年底拜登勝出大選和去年1月正式就任美國總統時,美國的自由派和左派都為特朗普(粵語綽號「侵」/「侵侵」)連任失敗興奮慶祝,覺得漫長黑夜過去。他們慶祝的,其實只是特朗普無法再掌握大權,繼續破壞美國的民主體制和政治規範。不過,興奮一陣之後,民主黨人很快便要面對勝選聯盟瓦解、反對特朗普容易但管治困難、特朗普或特朗普主義長期纏繞不去,和國際局勢處處失火惡化而華府無暇顧及的挑戰。
篇幅有限,我在這裏先集中討論民主黨執政一年的頭兩個挑戰。
民主黨勝選聯盟 大選後即瓦解
2020年大選底定後,我在《明報》觀點版發表的文章表示,民主黨在大選的表現,離最初預期差很遠。如果特朗普及共和黨真是那麼不得人心,民主黨在總統和國會選舉應該是大勝才是。但結果民主黨只是小勝。在總統選舉,民主黨本來以為可以輕易在選民族群愈來愈多元化的佛羅里達州勝出,但結果特朗普的得票在該州仍拋離拜登,比2016年更厲害。該州和其他州份的少數族裔選民,更出現比2016年進一步向特朗普/共和黨移動的趨向(註1)。而在國會選舉,民主黨於眾議院享有的多數,更在大選後縮小;在參議院,民主黨及共和黨黨團各佔50席,要靠副總統的額外一票,才可勉強得到51對50的多數。
將拜登送上總統大位的,並非勢不可當的「藍浪」,而是一個包括民主黨左翼、民主黨溫和派、獨立選民,及不滿特朗普破壞民主程序官員禮儀、施政混亂的傳統共和黨人,令拜登當選的「無論如何都要令特朗普敗選」(anyone but Trump)鬆散聯盟,在拜登當選一刻,它便不再存在。這個聯盟瓦解,令拜登政府執政一年一籌莫展。
莫論民主黨與反特朗普共和黨人的聯盟難以維持,就算圍繞在「美國民主社會主義者」(Democratic Socialists of America)組織周圍的左派(包括桑德斯、奧卡西奧-科特茲等)與民主黨主流派之間的關係,也在選後一年出現嚴重裂痕。
例如在2020年大選時,民主黨左派針對連串黑人無辜死在警察暴力之下,提出「砍掉警察經費」(defund the police)的口號。民主黨很多主流派,都譴責這個口號嚇怕中間選民,認為這乃是民主黨在形勢大好之年選得那麼差的原因。
民主黨左翼牽引全黨離地
民主黨溫和派對左派的指摘,最近在民意調查得到證實。民意調查機構Pew於2021年9月的民調結果(註2)顯示,選民支持增加警察經費對支持減少警察經費的比例,是壓倒性的47%對15%。在民主黨選民中,非裔和拉美裔希望所住地區增加警察經費的比例,比白人高很多。美國警權與種族問題一向十分棘手複雜,警察常常濫用暴力令無辜少數族裔死亡是事實,但同時,很多少數族裔社區都有擁槍黑道幫派毒販橫行,不少地方的警隊在反警暴輿論下害怕捲入爭議,所以減少在那些地區巡邏,導致那些社區在警察不管之後變成黑幫槍戰失控、槍擊謀殺案飈升的更不安全地方。
居住在這些社區的少數族裔支持改革警隊、減少種族主義,但也支持增加警隊資源、加強警察巡邏,不無道理。相反,支持「砍掉警察經費」口號的,不少都是住在安全的富裕城郊社區,有的甚至住在有私人保安的高尚住宅區。他們支持這個口號,更多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作為優越中上階層白人的贖罪表態。對於這個口號一旦變成政策,會為少數族裔社區帶來什麼實際影響,他們大概不曾認真思考。這種立場在民主黨競選時成為廣受注意的口號,令選民覺得民主黨愈來愈離地。
社會學和政治學大師斯科克波(Theda Skocpol)自1990年代起便參與克林頓政府的福利改革研議,近年研究美國右翼勢力與公民社會危機,最近也看不過眼,大力批判(註3)民主黨的學院派精英將議題推向純道德的身分政治,沉醉發明如「Latinx」等大眾難以理解的「奇怪圍內語言」(weird insider language)或如「砍掉警察經費」等「愚蠢口號」(dumb slogans),完全脫離他們聲稱代表的無權勢少數族裔和婦女等的所思所想。
基建方案拖拉太久 令選舉失利
民主黨控制白宮和國會,在全面執政下仍施政不彰的體現,莫過於在去年11月各地地方選舉之前,一直無法通過他們於競選時大力推廣的基礎建設方案。這個方案主旨是通過政府大規模投資,重建美國基建的軟件與硬件,製造就業,刺激經濟,推進美國的長期競爭力。這個方案得到民主黨各派廣泛支持,也有不少共和黨人支持。
這個廣受歡迎的方案火速在國會通過,本來極度容易;但民主黨左翼卻推出共和黨及部分民主黨溫和派激烈反對的龐大氣候與社會開支法案,並將之與基建方案綁在一起,聲稱如果兩個方案不綁在一起投票,他們就會反對基建方案,寧願攬炒拉倒。民主黨中間派一直主張先易後難,先表決獲得廣泛支持的基建方案向選民交代,一直遭左翼抵制。
結果到了被視為2022年中期選舉前哨戰的2021年11月地方選舉,基建方案仍卡在國會。民主黨全面執政約9個月,竟然無法通過任何重大議案,政績欠奉,不少人認為這乃是各地選舉失利的主因。在那次選舉,多年來已成民主黨囊中物的維珍尼亞州(又譯弗吉尼亞州)由藍轉紅,州長由民主黨變成共和黨;民主黨重鎮新澤西州的州長選舉,民主黨候選人也出奇地只能險勝。
管治不彰遇上拜登賀錦麗矛盾
2020年拜登與受民主黨左派推許的賀錦麗成為競選搭檔,本來是中間派與左派妥協的產物。在過去一年,有關拜登總統辦公室與賀錦麗副總統辦公室之間權力鬥爭的報道不斷出現。民主黨中間派害怕2024年拜登年事已高無法出選,迫不得已要派賀出選,令民主黨進一步左傾並敗選,所以暗中捧出交通部長布蒂吉格(Pete Buttigieg)作為Plan B繞過賀。而賀的人馬則不斷向媒體放風,投訴拜登人馬處處制約,令賀無法表現,或指派賀處理吃力不討好的爆炸性議題,例如邊境難民危機。一個年事已高的總統就任約一年缺乏政績,團隊卻不斷滲出宮廷式政治八卦,觀感惡劣。拜登的民調評分在執政一周年前夕掉到33%的新低(註4),與特朗普離任前的低點34%(註5)相近,絕不意外。
去年11月地方選舉失利之後,着急了的民主黨領導層對左翼強硬起來,要他們一定支持先通過基建方案;最後左翼不敢背負拖垮基建方案的罪名,也得乖乖投贊成票。結果方案在選後火速獲國會通過。
這一遲來的政績,能否挽救今年11月中期選舉的民主黨選情,保住甚至擴大民主黨在國會的多數,現在還言之尚早。影響選情的最大不明朗因素,乃是白宮無法完全控制的疫情走向,以及白宮同樣無法控制、更多是取決於獨立聯儲局的過熱經濟能否軟着陸。現在到11月,將會是漫長而變幻莫測的10個月。
註1:bit.ly/3zZlOSQ
註2:pewrsr.ch/3zZDHRS
註3:Edsall, T. B. (2021, December 8). Trump Won't Let America Go. Can Democrats Pry It Away? The New York Times. (nyti.ms/3fljKvh)
註4:bit.ly/34FTAB6
註5:bit.ly/3fnWhcR
作者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韋森費特政治經濟學教授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