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0-王迪詩:當你筋疲力盡的時候

王迪詩:當你筋疲力盡的時候

20240720

寫作十多年,還是第一次這麼認真地考慮轉行。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曾試過在經年累月工作後,發現自己五勞七傷,不禁問一聲──為乜。

為錢,為糊口。Exactly,99%就是這個原因。然而還有點什麼,還有那遙不可及、虛無卻推動著你繼續拚下去的類似信念的1%,於是你五勞七傷。

香港的買書市場很小,這些年來我自己兼任出版才得以勉強支撐下去,否則作者稿費每月僅數百港元,難以為生。我那所謂「出版社」其實只我一人,以這個蚊型scale只能什麼都自己動手做以節省開支,由寫作、校對、每一頁的插圖、網站、存倉、回答讀者查詢、搬運到洗廁所都由我一個人做。大量體力勞動加上海量瑣碎雜務令工時很長,睡眠嚴重不足,並已令我的創作生命消耗殆盡,本來有很多題材想寫,但我每天累得連話都說不出一句來。一位關心我的朋友勸我多做運動,我苦笑,不如問吓紮鐵工人點解唔去做gym?

身體終於出問題了,出入醫院多次,驗這驗那,躺在MRI的「洞穴」裡等候宣判的時候不禁問,搞到自己五勞七傷,為乜。

在香港幹寫作這一行從來都不容易,這是入行前已知道的,無怨,因為真心鍾意。但今天很多行業都面臨困難之際,也讓我們談談文化創作行業。我不知其他作家的狀況,今日所談只是我的個人經歷,不代表整個業界。

 香港的看書人口本來已很少,近年進一步萎縮,幾十萬人移民海外,多家書店結業,零售點愈來愈少。我的讀者多是中產,大多已移民,很少移居海外後仍會買我的書,因為運費,例如英國空運一本書就要港幣八十多元,我有提供ebook但大家還是喜愛實體書。就算我已補貼了部分運費,書也不斷打折,還是卻步,因為就如一些海外讀者跟我坦誠分享:雖然賣了香港的物業有一筆錢,但移民後收入大不如前,非必要的東西就不想花錢了。

一位移民英國的朋友說:「喺英國食個完全唔好食嘅All day breakfast隨便都要十英鎊,用差不多的錢去買本書,點會唔肯?」因為書可以不看,All day breakfast 不能不吃。買書是「非必要」的。我再次強調,這裡純粹指我的書,或許他們改為在英國買英文書,或郵購其他作者的書。

 我經常問自己,是我的書不好嗎?或許的確是我不夠好,另外還有原因。我上一本書《解憂80句》在誠品暢銷書榜第一位,《有腦的女人最好命》是誠品2023年度十大暢銷書,但即使如此,銷量跟以前仍是無法相比,因為誠品只是香港其中一家書店,其他書店有不少已結業(例如開益、見山、有多間門市的大眾、有多年歷史的旺角商務已變成夾公仔舖……),零售點大幅萎縮,讀者移民,留港的有部分在週末去大陸消費,逛書店次數減少。感恩仍有一些長期讀者,我已是比較幸運了。

 朋友鼓勵說:「多謝你的善良與堅持」。但我覺得自己沒什麼善良不善良的,正常人一個而已。我選擇留下來並不是「犧牲」,而是因為並非每個人都適合移民。第二次大戰期間,Stefan Zweig(《人類群星閃耀時》的奧地利猶太裔作家褚威格)流亡巴西時自殺,儘管巴西人很崇拜這位鼎鼎有名的作家,盡獻當地美食,施展渾身解數給這位出身音樂之都的才子表演西洋樂器,褚威格還是與妻子服鎮靜劑雙雙自殺,「出於自願和理智的思考」,出於對他的「精神家園歐洲」毀滅的痛心,二人躺在床上牽著手的屍體被發現。我不是鼎鼎有名的作家,也絕對不會自殺,但我能理解褚威格何以這樣做。以前我不明白的,現在明了。

 那麼我寫這篇文章是抱怨嗎?與其抱怨,不如取暖。跟我一樣曾經或正在筋疲力盡的人,假如你看到這篇文章,停一停,休息一下,好好照顧自己吧。幸好今次的健康問題可以治癒,但也該想想往後的路了。

書我還是會寫的,但今後也會做一些其他行業的工作,來到今天,全職寫作太艱難了,過得一日得一日吧。我經常在想What if的問題,What if香港失去所有作家,所有創作人?一個城市總得有人負責寫作,文字提醒人不要忘記,語言令人記得自己是誰,文化溫潤人們的心,故事總得有人寫下去,但那不一定需要我,很多人都能做到,而且比我做得更好,不用太執著的。

 大概每個人都總有一刻會問,咁辛苦為乜?為那99%?還是那咬住不放的1%?在我累得連呼吸都覺得虛弱的一個晚上,收到一位讀者來訊:

 「剛讀了你的《解憂八十句》

謝謝你在這個時代

寫出如此治癒的本土作品」

 我呆一下,笑一笑。「這個時代」、「本土」──有知音人看出我的 1% 了。謝謝啊。

王迪詩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