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方太初:世紀.越界:穿緊身皮衣的張曼玉 也斯的香港迷離劫
方太初:世紀.越界:穿緊身皮衣的張曼玉 也斯的香港迷離劫
20160818
一九九七年前後的香港光怪陸離。當下的香港一樣光怪陸離。時裝設計師Silvio Chan在臉書張貼了張曼玉在電影Irma Vep的劇照,張曼玉身穿緊身皮衣,戴頭套,全身只露出一雙眼睛。這是女飛賊的裝扮,張扮演的就是默片時代的女飛賊,而Irma Vep這片名,就是打亂了字母的Vampire ——指向Louis Feuillade執導,一九○五至○六年發行了十集的Les vampires,關於一群以吸血鬼自稱的偷珠寶飛賊。
Irma Vep是一九九六年的電影,譯為《迷離劫》。故事確實迷離,描述法國導演看了《東方三俠》後被張曼玉的女俠形象驚艷,覺得她像舞者般浮在空中,正是他心見中的法國女飛賊,於是邀請她去法國參加Les vampires重拍的工作。那個導演覺得沒有任何一個法國人在Musidora之後能演好Irma Vep的角色,沒有人有那種迷幻與美麗,而張曼玉有。
我是後來才看這套電影的,未看電影前先看了梁秉鈞,亦即也斯的同名詩作〈Irma Vep〉,詩中說到女飛賊愛瑪與同伴昨夜來訪,迷醉了詩人,「在家居的空間裏佈下迷陣」、「在這裏那裏豎起小小的旗幟」,於是醒來的詩人,「在自己的房子裏扮演糊塗探長」,想看看失卻了些什麼,卻因此有機會重新發現自己的寓所,他覺得自己該謝謝女飛賊,因為「搬空了我的房子/讓我有機會仔細看看/自己生活的這個空間」。
詩寫於一九九七年九月一日,回歸後兩個月,叫人忍不住想將此當作其時香港政治氛圍的隱喻,因為回歸,因為一組日期,因此重新了解自己生活的這個空間。
真是充滿悖論與錯置的意味。Irma Veg本來就是充滿悖論的電影,比如說找一個東方女俠來重演法國的經典女飛賊,比如戲中的張曼玉在拍戲與拍戲之間,真的跑了去當女飛賊,偷了賓館女人的項鏈,在大雨淋漓的天台思索女飛賊到底是誰、自己又是誰。
捲入一場不明所以的廝殺
關於被偷去一些東西,與香港的命運,除了也斯,還想起一九九八年關錦鵬導演的《愈快樂愈墮落》,在青馬大橋上,車裏的兩人,曾志偉問陳錦鴻:「一九八四年九月十六日,你記得那天做過什麼嗎?」陳說着說着,說到「好奇怪,突然間不見了一些東西,又突然間多了很多東西,好似一覺睡醒,有個賊入了屋,偷了你所有東西,又擺回一堆不等使的東西在這裏」。
也斯的一九九七,也如《愈快樂愈墮落》與《迷離劫》,不知道自己在怎樣的處境裏。
〈Irma Vep〉這收詩收錄於《衣想》(Clothink),原是詩人與時裝設計師凌穎詩合作的詩與時裝裝置的場刊,展覧的時間是一九九八年一月。薄薄的詩集裏有十首詩,每首都與衣服相關、與時常對話。放在一九九七的處境中,難免想到衣服帶來的身分想像,與其所重疊的香港人身分想像。衣當然與身分相關,《迷離劫》裏,片商與工作人員看毛片,黑白畫面上,熟悉的法國女飛賊的頭套被人掀開,裏邊竟是東方臉孔的張曼玉,這種落差叫所有人都沉默了——代表法國某種面向的緊身皮衣,與底下的臉孔重疊又錯置。也斯的十首詩大多也是以這樣一種戲謔的語調書寫,時有說不清、解不通的時候,回應那滿有迷幻與悖理的世界。
夢遊了一趟又一趟的異境
《衣想》的十首詩由愛麗絲始,由愛麗絲結。是的,是夢遊仙境的愛麗絲(香港人不也是夢遊了一趟又一趟的異境麼?)第一首是〈掉下去的愛麗絲〉,她掉進一個非常巨大的衣櫃裏,「怎麼這一跤一輩子也摔不完呢」,她只能在下墮的過程中不住改變:
今天到現在我不知已經變了多少回
我連自己也解釋不清楚
我自己也認不出來了
往下掉!往下掉!
我們都不清楚自己是誰了,世界改變又改變。也斯的《衣想》裏有愛麗絲,還有活在芭比城市裏的芭比娃娃,每天戴上芭比假髮,每日更換不同的芭比套裝,還有一群非常芭比的朋友,不介意不停改變形象,因為這是一個芭比的世界,好比詩裏最後一節,這芭比娃娃,參觀芭比立法局,「人們都好好坐着/討論嚴肅的芭比問題/用芭比的程序/用芭比的言語/我感到很放心/我高高興興地走到街上/我很高興我生活在/一個芭比的城市裏」。
很諷刺對不?就算隔了快接近廿年,也斯筆下的芭比人與芭比城市,依然適合當下的處境,這種芭比的快樂很脆弱,契合著詩集裏轉變得非常快的世界。《衣想》裏還有一首寫到另一套九十年代的電影——《妖獸都市》:愛麗絲在路上開車,兩旁盡是變成妖獸的身軀,在人與妖不可分辨的世界,「愛麗絲依稀記得自己原來有另一個身分/但不知為什麼被捲入了這迷離的傳奇/以超常的速度逃離變臉的城市」。
他身處光怪陸離的一九九七前後
愛麗絲捲入了一場自己也不懂的廝殺,「不知在後面追趕的是愛人還是仇敵/前面是怪獸是巨?」不知道為什麼路人會說她是戴上面具的妖獸,也不知道那些路人會不會突然換了一副蛇蠍的頭顱。愛麗絲與我們就這樣被丟入一場我們也不懂的處境,那時的愛麗絲也好,現時的我們也好,或許都只可以如詩裏最後幾句所言,以逃離自己的城市來結束一切:
前面是怪獸是巨?她拔槍向虛空掃射
倒後鏡裏看見追來的殺手有自己的臉孔
她全神加速超前要逃離她自己的城市
這種感覺依然很熟悉,對不?現時仍是妖獸都市,除了想逃離,也不知道可怎樣收結。想起《迷離劫》裏那電影一直拍下去,最後倒不知道要怎樣收結——後中年導演總想以全新的角度來拍攝Irma Vep,卻得不到片商支持,工作人員也不相信他,張曼玉也似乎令他失望了,倒是最後他自己剪接,從默片裏翻出新美學:他在默片畫面上加各種先鋒技巧,比如「跳線」畫面,像粵語長片裏的飛劍特效等。
也斯借用了《迷離劫》裏的張曼玉談他的一九九七,他身處光怪陸離的一九九七前後,他的往下掉的愛麗絲一樣也有了全新的視覺,詩集最後一首詩是〈新美學的誕生——愛麗絲的變奏〉,這趟愛麗絲掉進了很小很小的世界,但她在裏邊學懂了用那些小小的物件,那些「落了單的小人物/拼湊說一個新的故事」。
而在光怪陸離的二○一六,我們還可不可以用那些落單的、迷離的各種事物,拼湊說一個新的故事?
[文.方太初/編輯.袁兆昌 /電郵.mpcentury@mingpao.com]
20160818
一九九七年前後的香港光怪陸離。當下的香港一樣光怪陸離。時裝設計師Silvio Chan在臉書張貼了張曼玉在電影Irma Vep的劇照,張曼玉身穿緊身皮衣,戴頭套,全身只露出一雙眼睛。這是女飛賊的裝扮,張扮演的就是默片時代的女飛賊,而Irma Vep這片名,就是打亂了字母的Vampire ——指向Louis Feuillade執導,一九○五至○六年發行了十集的Les vampires,關於一群以吸血鬼自稱的偷珠寶飛賊。
Irma Vep是一九九六年的電影,譯為《迷離劫》。故事確實迷離,描述法國導演看了《東方三俠》後被張曼玉的女俠形象驚艷,覺得她像舞者般浮在空中,正是他心見中的法國女飛賊,於是邀請她去法國參加Les vampires重拍的工作。那個導演覺得沒有任何一個法國人在Musidora之後能演好Irma Vep的角色,沒有人有那種迷幻與美麗,而張曼玉有。
我是後來才看這套電影的,未看電影前先看了梁秉鈞,亦即也斯的同名詩作〈Irma Vep〉,詩中說到女飛賊愛瑪與同伴昨夜來訪,迷醉了詩人,「在家居的空間裏佈下迷陣」、「在這裏那裏豎起小小的旗幟」,於是醒來的詩人,「在自己的房子裏扮演糊塗探長」,想看看失卻了些什麼,卻因此有機會重新發現自己的寓所,他覺得自己該謝謝女飛賊,因為「搬空了我的房子/讓我有機會仔細看看/自己生活的這個空間」。
詩寫於一九九七年九月一日,回歸後兩個月,叫人忍不住想將此當作其時香港政治氛圍的隱喻,因為回歸,因為一組日期,因此重新了解自己生活的這個空間。
真是充滿悖論與錯置的意味。Irma Veg本來就是充滿悖論的電影,比如說找一個東方女俠來重演法國的經典女飛賊,比如戲中的張曼玉在拍戲與拍戲之間,真的跑了去當女飛賊,偷了賓館女人的項鏈,在大雨淋漓的天台思索女飛賊到底是誰、自己又是誰。
捲入一場不明所以的廝殺
關於被偷去一些東西,與香港的命運,除了也斯,還想起一九九八年關錦鵬導演的《愈快樂愈墮落》,在青馬大橋上,車裏的兩人,曾志偉問陳錦鴻:「一九八四年九月十六日,你記得那天做過什麼嗎?」陳說着說着,說到「好奇怪,突然間不見了一些東西,又突然間多了很多東西,好似一覺睡醒,有個賊入了屋,偷了你所有東西,又擺回一堆不等使的東西在這裏」。
也斯的一九九七,也如《愈快樂愈墮落》與《迷離劫》,不知道自己在怎樣的處境裏。
〈Irma Vep〉這收詩收錄於《衣想》(Clothink),原是詩人與時裝設計師凌穎詩合作的詩與時裝裝置的場刊,展覧的時間是一九九八年一月。薄薄的詩集裏有十首詩,每首都與衣服相關、與時常對話。放在一九九七的處境中,難免想到衣服帶來的身分想像,與其所重疊的香港人身分想像。衣當然與身分相關,《迷離劫》裏,片商與工作人員看毛片,黑白畫面上,熟悉的法國女飛賊的頭套被人掀開,裏邊竟是東方臉孔的張曼玉,這種落差叫所有人都沉默了——代表法國某種面向的緊身皮衣,與底下的臉孔重疊又錯置。也斯的十首詩大多也是以這樣一種戲謔的語調書寫,時有說不清、解不通的時候,回應那滿有迷幻與悖理的世界。
夢遊了一趟又一趟的異境
《衣想》的十首詩由愛麗絲始,由愛麗絲結。是的,是夢遊仙境的愛麗絲(香港人不也是夢遊了一趟又一趟的異境麼?)第一首是〈掉下去的愛麗絲〉,她掉進一個非常巨大的衣櫃裏,「怎麼這一跤一輩子也摔不完呢」,她只能在下墮的過程中不住改變:
今天到現在我不知已經變了多少回
我連自己也解釋不清楚
我自己也認不出來了
往下掉!往下掉!
我們都不清楚自己是誰了,世界改變又改變。也斯的《衣想》裏有愛麗絲,還有活在芭比城市裏的芭比娃娃,每天戴上芭比假髮,每日更換不同的芭比套裝,還有一群非常芭比的朋友,不介意不停改變形象,因為這是一個芭比的世界,好比詩裏最後一節,這芭比娃娃,參觀芭比立法局,「人們都好好坐着/討論嚴肅的芭比問題/用芭比的程序/用芭比的言語/我感到很放心/我高高興興地走到街上/我很高興我生活在/一個芭比的城市裏」。
很諷刺對不?就算隔了快接近廿年,也斯筆下的芭比人與芭比城市,依然適合當下的處境,這種芭比的快樂很脆弱,契合著詩集裏轉變得非常快的世界。《衣想》裏還有一首寫到另一套九十年代的電影——《妖獸都市》:愛麗絲在路上開車,兩旁盡是變成妖獸的身軀,在人與妖不可分辨的世界,「愛麗絲依稀記得自己原來有另一個身分/但不知為什麼被捲入了這迷離的傳奇/以超常的速度逃離變臉的城市」。
他身處光怪陸離的一九九七前後
愛麗絲捲入了一場自己也不懂的廝殺,「不知在後面追趕的是愛人還是仇敵/前面是怪獸是巨?」不知道為什麼路人會說她是戴上面具的妖獸,也不知道那些路人會不會突然換了一副蛇蠍的頭顱。愛麗絲與我們就這樣被丟入一場我們也不懂的處境,那時的愛麗絲也好,現時的我們也好,或許都只可以如詩裏最後幾句所言,以逃離自己的城市來結束一切:
前面是怪獸是巨?她拔槍向虛空掃射
倒後鏡裏看見追來的殺手有自己的臉孔
她全神加速超前要逃離她自己的城市
這種感覺依然很熟悉,對不?現時仍是妖獸都市,除了想逃離,也不知道可怎樣收結。想起《迷離劫》裏那電影一直拍下去,最後倒不知道要怎樣收結——後中年導演總想以全新的角度來拍攝Irma Vep,卻得不到片商支持,工作人員也不相信他,張曼玉也似乎令他失望了,倒是最後他自己剪接,從默片裏翻出新美學:他在默片畫面上加各種先鋒技巧,比如「跳線」畫面,像粵語長片裏的飛劍特效等。
也斯借用了《迷離劫》裏的張曼玉談他的一九九七,他身處光怪陸離的一九九七前後,他的往下掉的愛麗絲一樣也有了全新的視覺,詩集最後一首詩是〈新美學的誕生——愛麗絲的變奏〉,這趟愛麗絲掉進了很小很小的世界,但她在裏邊學懂了用那些小小的物件,那些「落了單的小人物/拼湊說一個新的故事」。
而在光怪陸離的二○一六,我們還可不可以用那些落單的、迷離的各種事物,拼湊說一個新的故事?
[文.方太初/編輯.袁兆昌 /電郵.mpcentury@mingpao.com]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