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21的文章

20211016-紀永添:真正的問題是「台灣要不要擴軍」

紀永添:真正的問題是「台灣要不要擴軍」 2021年10月16日 00:02:00 問題不在於國軍要徵兵或募兵,而是部隊的員額要不要調整。(湯森路透) 近日中國軍機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的規模與頻率,急速上升,解放軍在短短數天內派出近150架各式軍機,逼近我方的西南與東南方空域。不止讓台海情勢進一步升級,許多學者專家也紛紛提出警告,認為習近平有可能挺而走險,發動對台戰爭,以轉移中國內部的諸多矛盾。這也讓延長軍事訓練役役期的議題,再度浮上檯面,畢竟目前只有短短四個月的役期,實在難以訓練出一個合格士兵。而在此之前,國防部長在立法院報告後備動員的改革方案時,面對立委建議應該延長役期,也表示這個問題可以討論。同時,歷次的民意調查都顯示,民眾普遍認為國軍採取全募兵制後,部隊人力不足,多數都贊成延長役期並重啟徵兵制。雖然說台灣社會對強化國防能有共識,是極其正面的發展,但若要重啟徵兵制,絕不可倉促而行,否則一定會重蹈覆轍。 不是募兵導致部隊人力不足  其實社會大眾對於這個議題有幾個錯誤認知,第一個是採行全募兵制才導致目前部隊人力不足,但這是倒因為果。正確的情況是國軍在經歷精實案、精進案與精粹案的三次裁軍後,規模已經變的太小,只剩下21萬5000人,無法消化過多的義務役兵源。這導致役期不斷縮短,甚至讓大批役男轉服替代役,嚴重浪費人力與資源,在兩害取其輕之下,才被迫採行全募兵制。第二個是國軍從過去就一直採行徵募併行的制度,而不是單純的徵兵制,希望能增加職業軍人的比例。因為隨著軍事科技越來越進步,三軍都需要更多專業人材來操作這些精密武器,特別是空軍地勤與海軍艦艇兵,都需要長期訓練。因此國軍過去就很努力招募更多的志願役軍人,這在海、空軍特別明顯,很多單位都是志願役比義務役多。這代表能釋出給義務役的名額其實很有限。 維持一定數量的專業志願軍人,以維持部隊的戰力,又要全面徵兵,役期最少一年,那唯一的辦法就是擴張國軍的規模。(攝影:張哲偉)  有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繼續維持目前國軍的規模,並恢復徵募併行的舊制度會發什麼事?不是役男過多,造成入伍大塞車,就是被迫縮短役期到一年以下,並再度恢復替代役。許多人或許會問,現在的出生率不是大幅下降,為什麼還會有兵源過多的問題?這也是國人常見的錯誤認知之一,因為現在入伍服役的役男年齡大多在20至25歲之間,因此要消化的是20至25年前出生的役男。...

20211027-王臻明:美國反制中國:從安全合作據點到遠征前進基地作戰

王臻明:美國反制中國:從安全合作據點到遠征前進基地作戰 20211027 美國海軍陸戰隊特種作戰司令部(MARSOC)今年首度派員來台,與我特戰部隊實施「專家交流」。 圖/美軍特戰司令部粉專 《華爾街日報》近日引述美方官員所透露的消息,報導美軍特種部隊與海軍陸戰隊長期在台灣協助訓練國軍人員,而引發諸多討論。一方認為,美軍駐台是中國所不能容忍的,可能會進一步升高兩岸的緊張情勢;另一方則認為,華爾街日報也提到,目前在台灣輪駐的美軍人數只有二十餘名,其規模遠遠談不上駐軍協防,只是例行的交流訓練。這種合作模式行之有年,只是礙於台灣的特殊處境,美國官方過去不曾正式承認過。這次透過媒體放出這個消息,可能只是美中關係低盪下的反制一種手段。 美國作戰新模式:安全合作據點 不過,美軍在過去二十年來的反恐戰爭中,發展出一套新的戰略。他們發現在追捕行動飄忽隱秘的恐怖組織時,大部隊派不上用場,反而是小型敏捷的特種部隊,更具機動性。這也讓美國採取新的模式,與其盟邦進行軍事合作,不再設立長期的大型美軍基地,改以小規模的據點,來負責特種部隊的情報與後勤支援。這種被稱為「安全合作據點」(Cooperative Security Location)單位,通常有各種掩護,駐紮的時間與地點也不固定,視需要而存在,靈活部署。 在美軍撤出阿富汗戰場,宣告反恐戰爭已告一段落以後,這套戰略似乎沒有消失。原因在於美國將戰略重心轉移到西太平洋,以反制中國的崛起,但用來圍堵中國的第一島鏈,早已全境籠罩在中國的攻擊範圍中。這除了因為中國是個擁有各式彈道飛彈、長程巡弋飛彈的核武國家,解放軍的海、空軍也正在全力發展遠洋戰力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隨著軍事科技的進步,各式無人機的滯空能力不斷突破,極音速飛彈的射程,動輒從上千公里起跳。美軍清楚知道在第一島鏈上駐紮大規模的部隊,已經變得太過危險。 甚至連第二島鏈也不再安全,中國的軍機與艦艇已多次展示,其有能力直接攻擊關島的美軍基地。這也讓美軍將購自以色列的鐵穹(Iron Dome)防空系統部署到關島,雖然這次的短暫移防,是以測試的性質居多,但選擇關島就代表美軍已在著手規劃,加強關島攔截巡弋飛彈與無人機的能力。而這也暗示美軍未來極有可能在關島進駐更重要的攻擊武器,除了目前的航空母艦與核動力攻擊潛艦外,美國陸軍剛剛接收了第一批的長距離極音速武器(LRHW),其射程剛好可以從關島直接攻...

20211029-月巴氏:那個曾經有梅艷芳的香港

月巴氏:那個曾經有梅艷芳的香港 2021-10-29 有些記憶,你想甩也甩不掉,例如梅艷芳唱《風的季節》勇奪新秀冠軍那一晚,我好記得,自己做緊乜。 1.好肯定自己正在睇電視。1982年的香港晚上,一個成長於普通家庭的普通細路,只要屋企有電視,自然就會睇電視——睇的不只細路,還有大人,電視提供了我們絕大部分娛樂,誰上EYT誰成為港姐?不是甚麼影響世界的大事,卻肯定是大部分香港人會緊張會談論的事;而我的成長比一般細路特別,還會睇ATV。 2.所以當大會司儀宣布梅艷芳成為新秀冠軍時,我雙眼,的確睇住那一刻,那一個歷史時刻,我是見證人。當然,我見證過過去很多時刻,但不是任何時刻都重要,重要到對日後產生深遠影響。 3.自問不算梅艷芳迷,所以一直以為她成為新秀冠軍那一刻,不會引起我內心甚麼迴響,就只是一個泛著金黃的畫面而已(金黃色來自她當晚的戰衣)。 4.直至看見王丹妮重現那一晚那一幕,竟然有想哭的衝動——幸好功力深厚,我用力將正準備標出的淚硬生生迫回體內。問題是,同類情況不只一次,當望住80年代香港街道人文生活被一一重現,體內就不停出現這種好想喊vs不准喊的交戰。好辛苦。到電影中後段,這種交戰才不再出現——不是當事人最後的歲月不動人,但可能都在預計之內,加上後段大量使用真實Footage,把我拉回真實時空,人反而變得冷靜。 《梅艷芳》努力重現過去的景物和場面。 5.外國拍傳記電影,真實的相片或片段通常會安排在片末、甚或End Credit時才播出來——等到最後一刻,讓觀眾由之前那個被重現的現實,連結起真實的現實,這下連結,一下子帶來最強大Impact;《梅艷芳》由開場到散場,持續將真實片段攝進不同段落,到後段,尤其頻繁,問題是,現在拍的不是紀錄片,而是傳記片。 6.當然,無論用甚麼方法,電影由始至終目的只有一個:紀念梅艷芳——讓經歷過梅艷芳時代的中年人老年人懷念這位偶像,讓未經歷過的年輕人認識這個傳奇,這位香港女兒。 7.還有這傳奇所誕生的80年代——街上的人會一齊企在電器舖前睇電視直播(而不是等之後上網睇重溫,甚或乾脆不看),夜晚的佐敦道相當熱鬧,戲院外會有好多小販……望落,可能不夠整潔,兼且有點亂糟糟,但亂糟糟就是有亂糟糟的活力。梅艷芳就是在這個帶有亂糟糟活力的時代,在台上成功覓理想,不斷配合歌曲主題,嘗試各種舞台形象,即使有自命正氣凜然的衛道之士指歌曲意識不良,但她敢唱...

20211027-素黑:溫暖的家是有對的人在

素黑:溫暖的家是有對的人在 2021-10-27 她經歷過很多段感情,一段婚姻,都失敗告終。上次離婚時三十八歲,帶著一個孩子,然後馬上又陷進一段新感情,對方還有不三不四的婚姻和情人關係,口裡雖然說會清理好,和她好好在一起。她信了,不是真心相信對方愛她,只是不想做篩選,害怕寂寞,選擇相信原是給自己盡快抓住一個依靠,逃避處理不懂得經營感情關係的藉口。於是再度經歷災難式的感情,互相折磨和暴力,兩年後報警收場,醜陋地結束。 快五十歲了,前半生的磨難記憶還是鮮血淋淋,可就是被自己的軟弱征服,老是想和並未很了解的新對象馬上建立家庭。最近又在猶豫是否要跟相識不到三個月的新戀人結婚。問她為何死性不改,偏要衝動結婚,到底圖甚麼呢?她說:「我也不清楚,心裡總有一把聲音讓我害怕自己一個人,心裡空空有個洞,很想建立一個溫暖安穩的家,家裡有人陪伴我,哪怕明知對方並不適合,還是想試試,也許會成功呢!只是我運氣差,總是遇上對我不好的人渣。」 運氣是留給有準備和張開眼睛看清楚的人啊,亂來的、迷失的、怕麻煩不想負責任的人,最後只會選擇走上最差的那條路。世上人渣確實特別多,但你若刻意避開,保護好自己,他們也難以傷害你。大部分的爛透關係都是盲目開始又不捨結束的氣數消磨。與其怨運氣不好,不如怨自己馬虎隨便,賭博最終沒有贏家。 溫暖的家不是有人在,是要有對的人在。 素黑

20211025-素黑:要和他生個孩子

素黑:要和他生個孩子 2021-10-25 她很容易愛上一個人,過不久又很容易厭倦,分手後馬上找另一個愛上,厭倦、分手、再愛上。 二十多歲衝動結婚生了一個孩子,很快便厭倦,離婚,孩子對方帶,因為不再愛他了,和他有關係的孩子也不再愛了。經歷過很多次分手,四十歲再度衝動,跟一個比她小十歲的男生結婚。這次她說:「我要和他生一個孩子。」為甚麼?「因為太愛他,想要有和他一生一世不會斷的束縛關係。」但這次小丈夫並不同意,不想生,說:「要對孩子負責任,我還未準備好。」年紀小卻比她懂事,她卻覺得自己深愛對方,他怎麼就不想有孩子,覺得他不夠愛她。疾風的感情快來快逝,不消幾個月,再度離婚。 愛得太快,恨得太快太徹底,這不是愛,只是感情的「魷魚遊戲」,只有贏或輸,生或死,自己決定玩不玩。這種玩命式的感情輕浮得要命,不適合婚姻,更不適合生孩子,因為無法肩負深重的責任。 任性容易,好勝容易,放棄更容易,但孩子呢?他不是玩具,不是道具,不應該是愛慾荷爾蒙大上大落下的遺孤。多少無知任性的父或母,因為盲目縱慾,迷戀激情,借生孩子複製一個所愛的對象,像標本一樣擁有。到感情淡了歿了,愛的荷爾蒙流失了,一下子反目成仇,說分手便分手,說離棄孩子便離棄。這種人不配愛情和家庭,是不合格的人。 素黑

20211020-素黑:迷信愛,忘記了關係

素黑:迷信愛,忘記了關係 2021-10-20 她跟我討論愛和關係的非必然「關係」。她說:「為何本來好好的愛會變質?愛可超越關係,不應被世俗性的要求污染。」到底是她太單純還是裝無知?愛哪有「本來好好」的?別傻了,離開關係的還是愛嗎? 愛離不開關係,關係離不開責任和協調,沒有「原本」好好的,都是一場磨合和修練。你可以主觀幻想愛可以有多珍貴和純潔,但它同時不能抽離現實關係。而關係有以下掃興的特性: ❶ 極其複雜。沒有關係是簡單的,因為人很複雜,有七情六慾,情緒容易駕馭理性和道理,還有五大死穴:貪、亂、懶、蠢、執。人很分裂,常不知自己想要甚麼,不清楚自己表裡不一,欠缺修養,自大,沉溺,執著,恐懼,愛面子,不認錯,情緒化。不要迷信追求純真、純潔、無條件付出的關係。你自己也做不到。 ❷ 涉及利益。關係更多是因利成便,近水樓台,靠近對方是想得到好處、方便和資訊,包括物質、金錢、人脈、情慾和信任。 ❸ 涉及感情。相處久了會產生感情,如想進一步發展親密難捨的感情關係。感情是牽絆,一旦建立後,即使後來變差了,還是欲斷難斷,只因軟弱或霸道。 ❹ 涉及慾望。感情的基調是慾望,而慾望多帶操控性。如你想改變他來遷就、滿足和成全你。因此關係中難免製造壓力、傷害和負能量。慾望越多關係越容易告吹,可憾還未及愛過。 關係,真的一點也不浪漫,那你想得到的所謂愛,到底是甚麼? 素黑

2021118-素黑:為何要修細心和內斂

素黑:為何要修細心和內斂 2021-10-18 時下流行用頌缽靜心,不少人迷上的原因是它「很好聽很舒服啊」。我試過不少出自不同產區和物料的缽,都發現有不同程度的凌亂泛音。一般人的耳朵笨拙,不懂分辨聲頻的好壞,被擾亂了細胞振頻也不知,聽時舒服,事後又回到浮躁原點,只因聽而不修。求舒服不是判斷好壞的關鍵,你該懂。 我研發的「靜聽愛」銅磬不是給你多一個時髦的靜心玩具,她的層次不是求舒服,而是修心,修內斂。內斂是全然打開六感,往微細處觀照,能幫助調校情緒,訓練專注,看清楚問題。假如你粗心,性子浮躁,能量鬱結,難以專注,散漫或衝動,你便會跟身體和外界割裂,時常製造衝突,需要修仔細,辨好壞,逐級微調感觀,和自己重新和諧結合。 為何要修細心和內斂?細心的終極目的是謙卑,不是放大,是收小。我們都敗在自大和性格死穴裡,必須修內斂和謙卑,才能衝破自身困局。 振頻穩定的磬,能助我們看到自己的粗疏和偏執,只要學對方法,它不只讓我們安靜和放鬆,更能打開堵塞的感觀和關卡,改善長期困擾身體或情緒的症狀。多年前在濟南開課時,一位長年無法專注、行為怪異、難以正常溝通的三十多歲同學連坐定也困難,學懂聽和敲磬後,第二天上課判若兩人,課後主動跟我說首次能和自己及世界建立想親近的關係,陪她來上課的老媽感動到流淚。這不是奇蹟,是「先定後靜」的修煉成果。 磬修課一推出已滿額,現加開11月27日課。查詢:3419 1089。 素黑

20211024-綠色生活:一洗污糟頹味, 地盤食堂進化,環保素食企理

綠色生活:一洗污糟頹味, 地盤食堂進化,環保素食企理 2021年10月24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香港有五分之一人口與建造業有關,身邊亦總有人從事建造業。」有25年建造業經驗的郭家樂(Ken)於2019年在啟德體育園工地開辦源青食堂,根據建造業議會最新數字,香港有約47萬有效註冊建造業工人,Ken則指另有10多萬管理及專業人員,換言之,香港有50多萬人從事建造業。若以一個家庭有3個人來計,便有150萬香港人靠建造業生活。工友以40、50歲為主,大部分受過教育,文化水平較以前高,然而,外界對建造業工友的印象仍停留在「打架、污糟、粗口、低文化」,故此他從推廣環保着手,改善行內文化和外界觀感。 建造業飲食習慣:食三餐都要快 ‧7:45am 早餐 食三文治 開工時間一般為早上8時,為爭取時間休息,經常吃三文治、多士。匆匆在入口拍卡,之後到飯堂叫外賣,咬着三文治就回到貨櫃換衣服開工。甚少人會「施施然」歎茶食早餐,但部分老一代的工友會先喝個早茶再回來。 ‧12:00pm 午餐 熱食濃味大分量 放飯時間約1小時,通常15分鐘吃飯,留45分鐘休息小睡,「嗱嗱臨食完搵個地方匿埋攤抖吓」。工程分判商黃泰其(阿其)分享,除非很悠閒,才會叫新鮮即炒的食物,不然都是以快為上。出汗後需補充鹽分,他們一般嗜吃香口濃味、大分量、多肉的菜式,最重要是多汁,可以多拌點飯吃,下午有氣有力。最想不到是,熱湯不可或缺,尤其是夏天,最常吃湯飯。「地盤工鍾意食熱。你留意吓,地盤佬係咪特別鍾意飲熱湯?」阿其說建造業怕凍不怕熱,因戶外工作為主,經常曬太陽,身體皮膚已習以為常,反而好怕凍,故冬天的熱飲熱湯不可少,「特別好飲,出身汗,舒服。我都超鍾意飲熱嘢」。 ‧3:00pm 下午茶 食鹵水雞髀菠蘿包 並非所有建造業工種都有下午茶時間。鹵水和三文治是最常見的下午茶選擇,「最緊要係進食模式要方便,喺工地搵膠袋拎住就食」。Ken說每到冬天,因工友多體力勞動,又要做到五六點,做到下午時間便肚餓,鹵水雞髀和火雞腎這些可以拿着大咬的食物便最受歡迎,「雞尾、菠蘿包都好,咬個包頂幾個鐘」。如沒下午茶習慣的工友,下班後一般不會光顧食堂,直接回家晚飯。 飯堂衛生惡劣 最怕食到肚痛 或有人覺得不過是快餐一頓,有多重要?殊不知,工友很看重工地飲食,畢竟工程以年計,可不是一兩餐就捱過去。阿其記得有個工地飯堂衛生環境惡劣,很多工友食到肚痛,但地...

20211024-未來城市:部門分工合作,預警以影響為本 「打風落雨計分制」有得諗?

未來城市:部門分工合作,預警以影響為本 「打風落雨計分制」有得諗? 2021年10月24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早前熱帶氣旋「獅子山」襲港,10月8日早上,在3號風球和黃色暴雨警告信號生效下,多區路面水浸「雨流成河」,惟市民仍要如常出門上班上學,由頭濕到落腳,好不狼狽。天文台成眾矢之的,市民聲討為什麼水浸也不早掛黑雨、8號風球。還有連登網民提出「打風落雨應該要行計分制」,如果紅雨加上3號風球就可以停工停課,合併暴雨警告、熱帶氣旋警告的影響。有氣象學家說,這個方法其實有得諗,甚至是世界氣象預報的大趨勢。不過問題的癥結在,首先要做到各部門分工合作,天文台不用獨力承擔停工停課的決定。 水浸因累積雨量多 不代表大雨 普羅大眾一般認為,8號風球必然大風大雨,威力多大就視乎自家門窗有沒有吹到嘭嘭聲,走在街上會否站不穩、大雨淋漓,但前香港天文台助理台長、香港氣象學會發言人梁榮武說「未必」,某一區大風大雨不代表全港都一樣。香港不同地區的地形不同,又有高樓大廈,加上天氣的隨機性,每個地區的風速、雨量都不同,每區市民的感覺也因而不同,例如獅子山吹襲香港時最高60分鐘風力,長洲達81公里,沙田只有27公里。梁榮武解釋,獅子山吹襲時發生的棚架意外,「風不是大得好緊要,只不過在某一個地方,因為暴雨所引發的強陣風,令棚架倒塌,這只是局部出現,可能全香港百分之九十九都沒有這種事發生,但好不幸地就出了意外」。天文台會參考8個涵蓋全港並接近海平面的參考測風站(見圖1),所錄得的風力資料,如半數或以上的測風站錄得或預料錄得每小時63至117公里的持續風速,就會懸掛8號風球。 獅子山在10月8日風速的確只達3號風球,市民質問不夠大風掛8號也算,為什麼水浸也只是黃雨?首先來認識一下暴雨警告信號的標準,當香港廣泛地區已錄得或預料每小時雨量超過30毫米,且雨勢可能持續,天文台就會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超過50毫米發紅雨,超過70毫米就黑雨。翻查獅子山襲港的雨量,在上班上學的高峰時間,各區錄得的雨量都不超過50毫米,「大部分時間雨水雖然大,但未到紅色和黑色暴雨警告,但因為連續這麼多小時都下幾十毫米,累積雨量,水浸就好緊要」。累積雨量多,加上地下去水渠可能淤塞,就會導致水浸,並不代表大雨到黑雨。所以即使水浸,打工仔還是要澗水上班。 黃雨、紅雨、黑雨反映不到水浸情况,跟熱帶氣旋警告系統也無直接關係。連登有網民厲聲疾呼...

20211011-林益仁:菜市、漁港、小教堂:回到基隆老家,看見異鄉人交織的生態網

林益仁:菜市、漁港、小教堂:回到基隆老家,看見異鄉人交織的生態網 2021-10-11 沒有給予,就沒有生命多樣與文化多元的展現。基隆老家接納了眾多的異鄉客,透過彼此「給予」而成為一個家園。圖為日治時期的漁會正濱大樓。 圖片來源:Wikipedia 經過了30多年,與其說我是「回」到這個叫作「老家」的空間,倒不如說我踏上一段連結過去的記憶與歷史的旅程。這一團模糊紛雜的記憶,不純然是已經在我的意識中存在的過去,有些是我後來發掘才獲知的。理解這些過去,需要整合新與舊的認識,它其實是我們身為人整體存在的一部分,不管以前是否曾意識到。就像是我在倫敦大學地理系的教授大衛.羅文塔(David Lowenthal)寫的書《過去即異鄉》所指出的,我們不斷地渴求、探知,進而改造過去,過去不是那麼自然而然消逝的時光,它就像是一個人進入了自己陌生的家園。 「回」到老家,不僅讓我有機會更深刻地認識我與家族以及基隆這個地方在個人生命中的連結網絡,更讓我重新深思一個基本的問題:「何謂家園?」這是一個生態學家無法迴避的議題,因為生態學(Ecology)的希臘字根Eco原意即為家的意思。以下,我想分享一些回到老家的感想。 正濱漁會旁,菜販互惠建屋的故事 基隆正濱漁會是一座文化部指定但已年久失修的歷史古蹟。絕少人知道面對古蹟的右側,原來曾經有座日本人興建的市場。終戰後,我的祖父母從汐止輾轉遷到這個人稱「水產」的地方討生活。就從賣菜開始,在這個市場裡他們與我的大伯分別分配到兩個菜攤格子的位置,於是一家老小就依賴著菜攤生活,不只是賣菜,就連生活起居,都在這個小小菜攤位置搭建起來的違章建築一併解決。 後來,祖父母辛苦賺了點錢,就在市場旁買了一塊十幾坪大的地,蓋了一棟三層樓的房子。一家人還是繼續在市場賣菜。堂姊告訴我,在當時三層樓相當罕見,附近的房子多數是平房,這棟三層樓也是目前基隆老家的前身。 可惜的是,後來老家前面的中正三路要拓寬,這棟三層樓房子連同旁邊的菜市場都面臨拆遷的命運。因為涉及的範圍大,拆了之後這些原來的菜販將無處棲身。基隆市政府與港務局於是出面協調,預計將拆遷後的市場地根據每個菜攤的土地面積出售給菜販認購,方便作為日後建屋之用,同時解決違章的問題。 但是,每個菜攤的面積實在太小,就算買了也蓋不成房子。老爸說,當時因為只有我們家有兩個菜格子的面積,加上還有另外買下來的十幾坪地,祖父母就慷慨地將...

20211013-素黑:根本沒有長大過

素黑:根本沒有長大過 2021-10-13 她埋怨童年時父母對她嚴厲,不夠寵她,令她受傷,可事實是她得到的特權都比弟妹多,獨佔大房間,新衣優先買,穿完才給妹妹,能去外國讀書的也只有她。  現在和家人的關係不錯,父母不需要她照顧,各自住各自生活,一兩星期見面飲茶。她卻感到遺憾:「我想照顧他們多一些,不願意離開是為了他們。」我問:「這是他們對你明確的要求嗎?」她想了想說:「不,是我自己想這樣做而已。」「他們需要你留在身邊嗎?」「不,他們叫我考慮移民,他們有錢有朋友能照顧自己。」那還愁甚麼?「我總是牽掛著他們,然後感到難過。」 細問下,發現她不是真心關懷父母,與家人感情也不深,不過是借他們製造遺憾感。她的困局明顯不是來自父母,卻利用他們為自己的窩囊找禍端。真相卻是她常借故向父母發脾氣,遇到困難時便回家找他們麻煩,借批評他們發洩情緒。是自己活壞了,向最親的人下手發洩而已,事後良心發現,製造對他們牽掛不捨的「孝女」形象,替自己減卸罪疚感。偽裝的孝順,自製的傷口。 她的性格死穴原是長年活在後悔裡,總覺得自己做甚麼都下錯決定,一事無成,怕犯錯要面子,不想讓寵她的父母失望或瞧不起她才先發制人,惱羞成怒只為掩飾自己的失敗。 多少人都像她一樣,沉溺在對原生家庭的遺憾和抗拒,獨立後無能力給自己幸福,無視父母恩,只懂怨懟,裝孝順,博同情,根本沒有長大過。 素黑  

20211011-素黑:沒有人再需要我

素黑:沒有人再需要我 2021-10-11 分手後,她覺得沒有人會喜歡自己了,將孤獨終身。失婚後,她覺得所有人只會厭棄她。孩子長大後,她覺得老公和孩子都不再需要自己了,在這個家她是多餘的。退休後,他覺得自己對社會和下一代已沒用了,大家都嫌他煩、嫌他老。雖然過了試用期,但他覺得同事和上司都瞧不起他,不會給他重任,他在公司只是小角色,隨時會被新人淘汰,已有心理準備很快會被裁掉。她在公司已服務近四十年,同事上司都對她好,但她總覺得年紀大落後沒用了,不被裁掉只是上司看在人情分上。 你把自己想成怎樣,你便成為你所想的那樣。 可悲的是我們通常都把自己想到很差勁,心態負面,自覺是個失敗者、沒有用的人。這種想法非常老態,也是因為你一直靠依附別人建立存在感,自我價值感不高,甚至多有點奴性,終身為別人服務,為別人所用。 也許那些人真的不再需要你,也許他們有自己的煩惱,無法跟你分享,可能不過是怕你擔心,不想煩心而已。是你多心了,沒有人嫌棄你。又或者你應反問自己,怎麼就把一生押在別人身上?他們疏遠你,你便跌墮了。你到底為何只為別人活,忘記你自己? 最需要你的人不正是你自己嗎?人要先瞧得起自己。你都不覺得自己有用,自然也不會對別人有用。你毋須才華洋溢,你只要踏實盡責,對得起自己和別人,不如意時不留戀,別走丟,向前看,要懂得認路領回你自己。

20211006-素黑:先給他肉體吧

素黑:先給他肉體吧 2021-10-06 她總是因為小事情和老公吵架,譬如討厭老公一早起床便喝凍豆漿,不喝清水,她「擔心」這樣太不「健康」。老公和她吵架的理由多只有一個:「為何你老是在工作?連Staycation都在酒店房開工,花四千元一晚的酒店結果要這樣度過嗎?」 她是超級工作狂,在外企公司擔任要職,從清晨工作到深宵,永遠準備隨時開十多小時時差的兩地會議,晚上沒有親密時間,累到面色發白根本沒精力應付老公的性要求。老公忍著忍著,最終不時借小事情向她開火大罵。可她粗心,沒察覺這情緒發洩的源頭不是那小事情,只是實在忍無可忍借機爆發罷了,她卻覺得老公變得暴躁,心理有問題:「一個男人怎麼可以對老婆這麼兇?他其實對我沒有愛。」 我反問她:「 你工作大過天,根本沒有理會他的需要和感受,你其實對他也沒有愛。」她無言,如夢初醒說:「你說得對,我真的滿腦子工作,根本沒餘地去想他的事和關心他。」 原來工作狂不是因為熱愛工作,只是因為除了埋首在電腦鍵上做呀做外,她對身邊其他大小正事都不想經營,賣命工作原為建造舒適區,可逃避溝通,沒興致投資在人情關係上。老公埋怨娶了一個連陪看電影吃飯和做愛都像要配給的老婆,還不時被她埋怨飲食、穿衣等小事,怎麼多了一個麻煩管住自己的阿媽呢!心都灰了。 她說:「但我關心他的身體啊!」我說:「先給他肉體吧,到底老公更需要甚麼呢!」 素黑

20211004-素黑:聲療與磬修

素黑:聲療與磬修 2021-10-04 最近做了兩個個案,案主湊巧都是專科內科醫生,都是因為工作關係,飽受極大的焦慮、擔憂和壓力,以致一位患上強迫症,另一位憤怒、恐懼和絕望。一位在服精神科藥物,一位靠看心理書希望自療但不遂。他們有相同的症狀:腦內不停地重複「放映」負面情景,難以停止,十分打擾,以致極影響工作甚至日常生活,情緒也因而大受影響,感到抑鬱、沮喪和絕望。 他們都不是真的沒其他出路,只是不敢豁出去,給自己的世界畫了一個細小的框,覺得逃不掉。真的必須選擇放棄一切如辭職才有轉機嗎?不,他們只需要學習處理壓力和怕出錯的焦慮,阻止腦袋自動重複的模式,身心鬆出來了,出路便有很多。 我教他們一個處理重複負面視像或聲音記憶的聲音療法,替過度活躍和失控的腦細胞重新「調頻」。如靠特有的唱頌方式「打通」堵塞的經絡或情緒區,這是以穩定及有療效的聲音振頻調整已亂了章的細胞振頻,讓它以幾近零時差的高速截停亂想,進入定心。再用「先定後靜」的方法,以定心銅磬幫助集中,先定心,後讓磬聲帶領靜心,放鬆。為自己重複調頻,可在短時間內大大改善強迫思想和行為,重獲自主的信心。兩位醫生試做過後,在短期內都得到明顯的改善,重建了自信。 我在新書《靜心是》和《也許得真的不如你所想那樣》裡已有詳述這些,也會在十一月六日開辦的「銅磬•聲療•茶修」課裡現場教授方法和練習(可查詢:3419 1089)。   素黑

20210929-素黑:給自己變美的勇氣

素黑:給自己變美的勇氣 2021-09-29 她說看我在面書介紹過一個關於「愛自己人像寫真」活動後,便去報名參加了。那是自32年前結婚上過影樓拍照後,再也沒有做的事。 「我現在58歲,再不拍難道要等到再老才去嗎?」 活動由「文藝女生」女子攝影學校的創辦人Iris發起,她的攝影不是神級,但她的親和力卻是,能發掘被拍攝者的個性、特質和美態。在Iris的鏡頭下,她變成了連她也說感到陌生但很美的自己:冷艷、智性、韻味、氣定神閑、雍容華麗。她只是被Iris提供的化妝師突出了原本被埋沒的那張臉,沒有特技,照片沒經修改。Iris把她的一張生活近照和剛拍的併在一起給她看,天呀,很難想像是同一個人。 她說:「很慶幸自己能走到這一步,應該早一點來拍。」 原來,她一直不讓自己美。Iris問:「為何不夠膽綻放美,連美的勇氣也沒有?」她也不很清楚:「現在發現到這一點已經很厲害啊。」我接觸過很多女子其實也跟她一樣,好像從來沒有也不敢發現自己可以美,好像關心自己美不美是不對似的。她們大多畢生為工作、為所愛的人內外磨蝕了自己,忘記了自己值得美。Iris說:「我相信女生的本質是美,希望呈現她們的個性。女生的歷練本來便是成就氣質的根基。你現在為何那麼美?正是因為努力了58年,一輩子為人為社會服務。一年有八千多個小時,你今天終於肯花三個小時給自己了。」 美是(自)愛的力量,要知道自己值得美。想找Iris拍自己可Whatsapp 9482 7954。 素黑

20210927-素黑:由焦慮到疑病

素黑:由焦慮到疑病 2021-09-27 近日見過幾個患有頗嚴重焦慮症的客人,其中兩個更是「疑病症」,經常擔憂患上頑疾,背後有因為怕花錢,也有家人曾經病逝的陰影。 譬如她不夠三十歲,做過割除子宮肌瘤手術,擔憂患過子宮病難懷孕,造成不育焦慮。還有多年來常夢見初戀,期待和他復合,沒等到他的回應便醒來,變得焦躁,困擾多年。又因為不善理財,經常亂買東西,滿心內疚。 除了教她情緒和財政管理外,還教她用處理焦慮和清理夢魘的芳療油,每天按摩子宮、推按帶脈,同時讓子宮放鬆,減低對備孕的焦慮感。也教她用手抱子宮法跟前男友說再見。 一個月後她留言:「我按你說的導演了一幕跟初戀男人好好說謝謝和再見,後來夢見跟現任甜蜜依偎在高中學校的大榕樹下,初戀男友在後面望著我們,微笑祝福著我們。又我用你那兩瓶芳療油做推按,試了一個月,好神奇啊,焦慮感明顯減低了,工作上的煩事回家很自然會忘記。之前會懷疑你為何不是叫我去做運動、服營養品等處理焦慮。我以前很不喜歡按肚子,覺得很脹氣,自從按你的指示調校了手法,改用手心掌按摩肚子,每晚堅持用精油,每次都有打膈排氣,竟有神清氣爽的感覺。」以上方法,我在《也許你真的不如你所想那樣》裡亦有詳細教導。 焦慮感和疑病症都是跟壞記憶有關,令情緒腦變得過敏和重複那記憶。治本的方法,需要從穩定生命能量的根源即子宮或丹田開始,穩扎定心能量。 素黑

20210920-素黑:心軟是一種失禁病

素黑:心軟是一種失禁病 2021-09-20 心軟,是一種失禁病。 管你已在腦袋裡彩排過一億遍:「我不要再管他,他不值得。」你還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妥協、失控、著魔般再度投向他,為他繼續貼心付出和犧牲,勞役和對不起自己。 心軟是失修的決堤,浪翻過後,覆水難收,你最珍貴的財產再被海嘯捲走,你本以為來得及抽身,蠢到以為可以靠理性止步,不再去想、不再付出。可就是經不起考驗,對方一個失望的眼神,一句自憐的話,一滴偽裝的眼淚,你又服軟了,不忍心看到他不開心,最重要是假設他「因為你」而難過。「你」才是病原體,不過是自大症。 心軟像賭癮,注未下或已下,你都是輸家,卻是自願的,沒有人逼你。是你有心癮,放不低,明知是個無底的坑,就是一頭栽進去,哪怕深知只有萬分之一的機會能翻身,還是心甘命抵押上一切跳下去,死而後矣,雖然明知道只得一條命,瞧你到底有多自虐和任性,你只賴一句「前世欠他的」。 心軟原是縱慾的藉口,你無知地投射希望,可希望是病毒。你一廂情願構想了願景,幻想泡影關係。你甚至知道就算得到了,也根本不是你想要的那樣,譬如他回來了,繼續出軌,對你兇,用你的錢,打你罵你。又如你明知他在利用你才出現,拿到利益後頭也不回,你卻裝慈悲,自欺不求回報,認定他是你唯一的摯友或親人,你不幫他便沒有人會,哪怕他一心只為其他人,眼裡只有他自己。說穿了,你到底有多害怕孤單和沒有? 素黑

20210915-素黑:在事業與家庭之間

素黑:在事業與家庭之間 2021-09-15 有客人說,她身為女性在家庭與工作之間掙扎了很久,難以權宜要把時間放在家庭上抑或事業上。 不,應該把時間放在自己上啊,要平衡情緒、事業、感情、健康和興趣,缺一不可。分配好首選和次要,分配好時間,這是生活管理學。 家庭很重要,但事業也不能沒有,兩者不是對立的關係。 其實不只是女性,組織了家庭的男女,尤其是已有了孩子後,都必須安排好各自對家庭和事業的投入版圖和時間,需要和伴侶深入商量,別理所當然覺得這是某一方的天職,沒有某一方必須先妥協的理由。你需要和伴侶一起去分配時間、平衡輕重。 要記住,照顧家庭不是女人的專屬責任,這是一個家庭的共同責任。男人也應煮飯,做家務,安排子女的活動和教育。別縱容對方,壓抑自己。不過更重要的可能是女人要學懂放手,把不同的責任和義務放給子女、伴侶和家務助理。太多女人擔心太多,憂心忡忡,連上中學的孩子自己過馬路也擔心得要死,這是病態憂慮,結果熬出婦科病來,為家人徒添壓力。 遇到良好事業發展機會時,要把握還是為家庭放棄?我是鼓勵應該把握的,當然要看個別具體情況。有女人遇上好職位,卻在考慮懷孕而猶豫。也有個案為了帶情緒出問題的孩子而放棄事業,改做兼職或停職幾年。這裡沒有標準答案,重要是和伴侶商量,大家一起面對、扶持和付出。還有,女人要多為自己著想,能接受孩子和伴侶都不一定沒有你不可,你便成長了。 素黑

20210913-素黑:快樂是修來的福報

素黑:快樂是修來的福報 2021-09-13 有人說這幾年我們面對各種重大的變化,社會上很少有快樂的氣息,很多人都覺得焦慮和無力,問我求得到快樂的秘訣。 噢,或者應該先調校一下這個追求吧:想得到快樂很好,但它不是終極追求。快樂快樂,快來快去啊,抓不緊,容易影響心態,導致失望和不安。 世上沒有多少人很容易感到快樂,因為快樂是修來的福報。在連小孩也活得滿有壓力,變得複雜,慾望繁多時,多數人只會感受失望、不甘、埋怨和憤怒,製造痛苦,物質或娛樂性的滿足,早已不能帶來持續和真心的快樂了。 真心的快樂不是由外界誘發的,而是當你內心已修煉到平靜,靜心下來後,快樂、滿足、平和及幸福感便會隨之育成,不會短暫流失,它會變成一股穩定如山的力量,滋養生命。 要提升心靈豐足感,先要學習讓心定下來,靜下來,不要太快回應一切外在的人和事,如太快去回應手機信息,對你並不清楚的事情先下判斷等,避免因而變得浮躁、被影響,吸收或傳送負能量。從日常生活最基本和微小的事情開始訓練細心、仔細、關懷感,學習平衡情緒,減少製造壓力、麻煩和傷害,自己和身邊人自會穩定,少爭吵,少矛盾,關係細水長流,快樂才出現。 快樂是要修煉的。我的新書《靜心是》和《也許你真的不如你所想那樣》都提到「先定後靜」的收心方法,教你返回靜下來的定心點,如透過敲磬、調心臟穩定、練習鬆開一呼一吸等。願大家好好練習,培育平靜從容的力量。  素黑

20211001-曾國平:壟斷樓市的困難

曾國平:壟斷樓市的困難 2021年10月1日 信報 有些字眼,像「霸權」和「勾結」,本來就沒有清楚定義,用得多就成了口號,不用分析,不用證據,本身就是方便的負面宣傳:雄霸一方,權傾一地,還要暗中跟其他勢力圖謀分配利益,看不到的東西最恐怖,鬼影幢幢,愈看愈覺無處不在。另一些字眼,像「壟斷」和「囤積」,本來是術語或至少可介定,卻不斷地被扭曲誤用,看似言之成理,實質欠缺內容,淪為疑似有學術包裝的有力武器。 繼幾年前的「土地大辯論」,香港居住問題再成為討論焦點,這些字眼當然亦氾濫成災。跨越政治立場的期望,是本地發展商將會得到「整頓」,而其中最殺氣騰騰的,莫過於本土研究社列出的發展商十大最高危潛在「壟斷行為」了。 高斯的耐用品猜想 剛好在九年前,我在本欄一連寫了四篇文章(《高斯猜想與房屋市場》、《高斯猜想與香港樓市》、《二手樓宇市場的作用》、《二手樓市的「分配效應」》),反駁香港樓市壟斷論。如今重讀,除了為當年的生硬文筆感到尷尬,其觀點和分析可說是「歷久彌新」的。 我且將五千字的舊文撮要一下。根據高斯猜想,由於樓宇是耐用品,發展商難以高價先售予肯付高價的消費者,因為消費者會預計發展商終會向其他意欲較低的消費者打主意,價格因而下降,消費者於是就延遲入市,發展商利潤減少了。理論上,在三個情況下發展商可以逃出這個困局。一為放棄出售轉而租賃,但這個做法在香港並不常見。一為樓宇的邊際生產成本上升得夠快,那發展商先貴後平的動機便會減低。不過,香港的地產發展成本主要來自土地,邊際成本不太可能急速上升。最後出路,是發展商透過建立商譽,堅持不減價,但過去傳媒不時報導,每當發展商有貨尾會賣出,常會送傢俬、車位、釐印費,其實都是變相減價。 以上推論,還未將二手市場考慮在內。當市場上有舊樓有新樓,就會出現兩個效果。一方面,由於消費者有較多選擇,發展商新樓定價太高,生意就會流失到二手市場去,對發展商不利;一方面,消費者分流得更清楚,一類買新樓一類買舊樓,發展商因而可以更準確地針對消費者度身訂造,可從中得利。根據一項有關美國汽車市場的研究,第一個效果遠比第二個重要,二手市場的存在令新車供應商利潤大減超過三份一(註)。 新樓舊樓皆有競爭 你可能會反駁說,以上回顧只是紙上談兵的理論,高斯猜想或許不成立,二手市場在香港也未必有明顯效果。不信理論,可看數據。我利用欄友梁天卓整理的買賣紀錄,製成下圖,顯示過去二十...

20210928-何靜瑩:曠野中的雅興

何靜瑩:曠野中的雅興 20210928 《明報》副刊抗疫人生 長年累月的疫情與逆境日子,教人喘不過氣,蒼涼幽暗的大氣下,每天都要花好些工夫振作自己,這已成為大多香港人的日常寫照。有朋友說他長期悶悶不樂,我問,那是怎麼樣的? 他說,就是缺了一份「雅興」:不想去戲院看電影,反正坐不定;不想出外吃飯,反正食之無味。每天營營役役地上班下班,生活沒有色彩。 啊,雅興。雅興是精神健康的一個指標,也是對應逆境的一種意志表徵!困境逆境中的雅興,並非不理世事、附庸風雅,而是好整以暇、保留實力的修養,好像一葉小舟在驚濤駭浪之際,隨着怒海起伏,在被動中不失沉實思變,保存內力,培養更深底蘊,以待風雨後有所作為。 我這一年在台灣「心度遊」,時刻記掛香港未來,心情難免惆悵憂戚,感覺像長期被上帝遺忘了,何來雅興?不過,基督教信仰還是給予最強的提醒:這是一個曠野中的寶貴歷練。聖經中,青少年大衛被政權追殺而逃難到曠野,漂泊十數年。曠野裏有很多野獸和仇敵,危機四伏,大衛遇上怪人怪事,也遇上愛人和高人。最重要的是,在曠野歲月裏,他被上帝陶造,更能立定志向,建立自己。 • 池上淳樸生活  喚醒探索精神 那麼,在當下這荒蕪曠野裏,我要修煉什麼?會遇上怎樣的奇人奇事助我撰寫生命曲譜? 雅興是培養心理質素的修為,在灰暗中努力尋找一點光彩、一絲氣息。文化藝術往往是我在困境中才願意注視的精神食糧——人在得意時,心猿意馬,在家園裏當家作主時有種運籌帷幄的氣焰,文藝是用來把玩和裝飾的。反而在心灰失意時,再換上遊子之心,雖有心亂也有心靜時,方可卸下往常的包袱和狂傲,謙虛恭敬地讓藝術陶冶心靈,讓雅興療癒愁腸。 頭半年,我先滿足一直以來對農村生活的浪漫嚮往,走進台東偏僻寧靜的稻米之鄉池上,作為休養生息的第一步,叫醒好奇心,蘇醒探索精神,重拾絲絲雅興——美食、音樂、講座、品茶、與人交談……淳樸的鄉村生活給人加添深層的力量和底蘊。 • 新竹體會生活美學 很多人有種錯覺,認為以科學園區聞名世界的新竹,是美食和文化沙漠,大多只過來開會,很少想起到新竹度假。不過,我在新竹遇見不少文藝高人,獲得不少啟迪。 先說一間相當有品味又有實力——有style也有substance——的社會企業,名叫「或者」,以民宿、書店、餐飲、工藝店推動新竹文創產業,栽培年輕藝術創作人,亦幫助小農小商設計品牌,例如玻璃、陶瓷、海鹽花生醬、辣椒油、果醬果乾...

20211010-未來城市:祖堂地鬆綁,賣地以外的可能

未來城市:祖堂地鬆綁,賣地以外的可能 2021年10月10日星期日 資料來源:《香港新界「祖堂」土地問題歷史、傳統與法理》(2019)(受訪者提供) 【明報專訊】上周出爐的《施政報告》提出構建「北部都會區」,其中一個加快土地供應的手段為釋放祖堂地,並在一年內完成檢討及制訂具體修訂建議。這項政策有「拆人祠堂起樓」之虞,卻在公布前已獲鄉紳支持,並提出放寬門檻至七八成人同意,即可出售祖堂地;公布後鄉紳代表侯志強也欣然表示「祠堂可以拆」。外界反應則與鄉紳截然不同,有人認為政策傾向發展商,也質疑官方沒有具體數字,何以確知發展潛力。而鬆綁之後,鄉紳是否只求賣地分錢? 何謂 「祖堂地」? 定義 「祖」地一般以成立者之名命名,例如鄧輯伍祖、李富祖,傳給直系男性子孫,成立者的兄弟或親屬無權染指;「堂」地一般是留給宗族或家族的土地,可建祠堂、廟宇及祖墓等。祖堂地以往最常用作農地,收入用以祭祀及照顧該族村民,故歷來均不能輕易賣出、分割或侵佔。祖堂地是氏族社群共同擁有的財產,是維繫其生存、傳承和傳宗接代的主要關聯。 面積及分佈 民政事務局於今年7月回覆立法會議員提問時指出,由於祖/堂土地的數目及面積對民政專員在處理出售祖/堂土地的決定時沒有關聯,民政專員並沒有就有關資料作出統計,政府亦未有計劃就全港現有祖/堂土地的數目及面積展開統計。新界鄉議局研究中心主任薛浩然曾於2019年依據官方文件的數字,推算出新界祖堂土地應不少於2088公頃,共有約7300個祖/堂地,當中以七大氏族(鄧、侯、彭、文、陶、簡)的發展最為興盛,用祖堂名義註冊的土地最多,主要位於北區、元朗區、大埔區。 轉讓程序 現時祖堂地轉讓手續繁複,必須得到祖堂所有有份人同意和授權才能轉讓。司理會向民政事務處提交土地轉讓申請,處方會就此發出通告,若通告限期前無收到祖堂有份人反對,申請才獲批准。據《香港新界「祖堂」土地問題歷史、傳統與法理》所寫,極少數祖堂成員反對的理由一般包括:一、堅持原封不動,以土地形式永續保留祖先物業;二、認為賣地價格過低;三、認為賣地收益分配不公;四、其他對人不對事的理由。 背景 賣祖堂地≠拆祠堂 祖堂土地源遠流長,據薛浩然所指,祖堂設置可追溯至宋朝(公元1050年),范仲淹創建義田,改變以往由門第或大官壟斷的傳統,開創氏族擁有土地的形式,以收益資助族人生計。中共上台後採土地國有制,氏族瓦解,香港卻如「時空交錯」...

20211009-李怡:成敗皆非終結,唯有勇氣才是永恆

李怡:成敗皆非終結,唯有勇氣才是永恆 20211009 1948年到香港,與父親、姐姐。(李怡提供) 李怡,1936年生,1956年開始寫作及編輯生涯。1970年創辦《七十年代》(後改名《九十年代》)月刊,任總編輯28年,至1998年終刊。1984年起在香港《信報》及1995年起在香港《蘋果日報》寫政治評論專欄,直至2021年6月24日香港《蘋果日報》終刊。六十多年的編輯和寫作均秉持忠於自己、質疑權貴、就事論事、不怕獨持異見的原則。 近年出版物有《香港思潮》《最壞的時代,最好的時代》《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世道人生之八十自述》《香港覺醒》等。 作者所述《失敗者的回憶錄》,將在風傳媒媒陸續刊出。 緣起 2019年三月底,我在報章的專欄表示,我將會在接下來的專欄中,就我一生中值得記憶的一些經歷,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寫下來。 我的人生經歷,是微不足道的。不過,既可說幸運又可說不幸的是,我生活的時代是中國、台灣和香港都經歷極為重大變遷的時代,我又置身在觀察、報導、評論這三地大變遷的敏感傳媒中。我目睹香港傳播界的淪落:從三地中最能夠自由看到海峽兩岸看不到的時事和政治,能自由評論,急速因自我審查、廣告和採訪受壓、事事要政治正確,而社會公信力不斷下跌;我經歷台灣人從正面期待「香港的今天,台灣的明天」,而急速地變成負面警惕「香港的今天,台灣的明天」。在這個大變動中,我的社會角色、出身、工作、家庭和在交叉路口的糾結,也許有些特殊。我想在有生之年,為自己留下這片雪泥鴻爪。 十多年前已經有這心願,只是在讀過黑澤明的《蝦蟆的油》和一些人的自傳後,深覺人類很難擺脫自我美化的怪圈,不想自己也陷入這怪圈中,因此蹉跎了好久,直到2019年已高齡八十三,覺得有些事情不寫,可能後世就無人知道了,於是下決心去實現人生的最後心願。(相關報導:論近年新加坡與香港的「法治」與威權政治:《依法治國的迷思》選摘(1) |更多文章) 《回憶錄》在香港《蘋果日報》刊登了十來篇。一日,我接到黎智英電話,他說當時在台灣,有人對他說,希望看到我對當時香港特區政府提出的「送中」條例發表評論。他問我能否暫時擱下回憶錄幾天,在專欄講講反送中。我在《蘋果》寫評論二十多年,黎老闆從未對我的寫作提出要求。我回答他說我可以寫,但不會有什麼作用,港府和立法會都鐵定會一意孤行。他說,還是盡點力吧。我應承了他。 想不到的是,一寫就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