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1的文章

CUP:「外國勢力」:來自荷蘭的中共始創人馬林

「外國勢力」:來自荷蘭的中共始創人馬林 2020年6月19日 BY BILLY TONG Merkelbach, Atelier J. 所攝的馬林肖像(局部)。 圖片來源:archief.amsterdam 近年,中共屢屢批評香港反對派勾結外國勢力,危害國家安全。到國安法生效,與外國的交流活動,相信只會愈收愈緊。回顧黨史,中共成立之初,就有一位外國人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甚至主持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可算是中共始創人之一。他就是來自荷蘭的共產國際代表馬林(Maring)。 眾所周知,馬克思是德國猶太人,馬克思主義可說是西方的舶來品。根據工運史家梁寶龍的講法,19 世紀中葉起,西方列強侵華,一班傳教士也來到中國,除了傳教,也帶來了西方現代思想,當中包括馬克思主義。到 20 世紀初期,中國愈來愈多知識青年學習馬克思主義,連梁啟超也曾在 1904 年發表「中國之社會主義」一文作介紹。1917 年俄國十月革命後,蘇聯在列寧領導下正式成立,為史上第一個共產國家,中國就有更多知識分子鑽研馬克思主義。其中,陳獨秀和李大釗是佼佼者,他們在 1918 年創辦「每週評論」,介紹當時最新的左翼討論。 可是,當時馬克思主義分散中國各地,例如北京和上海都有「共產主義小組」,長沙又有「新民學會」,有些旅日留學生又組織了「旅日共產黨」,各地共產組織缺乏協調,不利馬克思主義的長期發展。1919 年,蘇俄局勢轉趨穩定,列寧就組建「共產國際」(Communist International),推動世界革命,翌年在東亞各國開展革命工作。共產國際先派遣維經斯基(Grigori Voitinsky)到中國考察,他認為有必要成立中國共產黨和召開共產主義組織代表大會。 1921 年,共產國際派荷蘭人馬林到中國。馬林生於鹿特丹,本名亨德.斯内夫利特(Henk Sneevliet),早在 1900 年已經活躍於荷蘭工運,並在 1913 年起在印尼爪哇策劃革命活動,也被喻為印尼共產黨始創人。他在 1920 年出席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時結識列寧,後者十分認同他在殖民地的革命工作,於是就派遣他到中國協助組織中國共產黨。馬林到達後,很快接觸到李大釗和上海共產組織領袖李達。他建議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派一至兩名代表到上海開會。 最終,在同年 7 月 23 日到 8 月 3 日,15 名全國各地的共產組織代表,聚首上海法租...

20210627-什麼人訪問什麼人:傳媒不那麼容易被一下子打破——訪傳媒學者方可成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傳媒不那麼容易被一下子打破——訪傳媒學者方可成 2021年6月27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6月24日,《蘋果日報》在風雨中停刊。香港媒體馬不停蹄採訪蘋果記者、學者、市民,記錄過百名讀者深夜到偏僻的將軍澳工業區哭別《蘋果日報》,半夜各區報攤外也出現長長人龍搶購最後一期報紙,百萬份蘋果最終章近乎售清。 香港鬧得沸沸騰騰,一牆之隔的內地卻一片寂靜,《蘋果日報》停刊成為禁詞,沒有一家媒體敢於報道、評論或歌功頌德,而建黨一百周年臨近,在這個敏感時間,中央政府自要避免引起任何臆測或不穩定因素。 隨着這份近年象徵敢言、自由的報章被迫停刊,香港的新聞自由會否有一天與內地同化,新聞審查成為日常,連《蘋果日報》停刊也不能再提?研究中國媒體、曾任內地《南方周末》記者的方可成認為,這天雖然有可能,但並不是一時三刻來臨,也許我們是時候汲取內地記者「跪着反抗」的經驗。 方可成現於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擔任助理教授,研究和教授中國媒體發展。他在2010年加入《南方周末》任職時政版記者,親身經歷過來自國家和自我的新聞審查。 每個記者都有很多不能刊登的稿 「在內地,主要記者、編輯每天都收到來自各個省的宣傳部門的通知,通知有什麼新聞不能報,有什麼新聞可以報但不能報得太大,還有哪些新聞是鼓勵你去報,當然是那些比較正面的,比較說共產黨好話的新聞。」他舉例,現在內地正開放「三胎」政策,鼓勵市民多生孩子,宣傳部可能會向傳媒下達指令,最近不准報道育兒憂慮議題,不要渲染生個孩子有多貴,養個孩子有多難。 不聽話,或者報道了宣傳部沒有明文說明但其實不能報的新聞,就要處罰,小至報道被刪除、寫檢討書,大至報刊不能出版、記者被裁。「我們每個記者都會有很多沒有發出來的稿子」,要方可成數數看有哪些題材被禁,但這些寫了沒出的文章已多得他記不清。他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是在2012年8月寫的,看上去完全不敏感的新書訪問,而且是退休國家領導人出的書,「我覺得這個對中國來說是一個非常常規的操作了,就是退休官員出一本書,這個多正常,而且還是人民出版社,也就是最官方的那個出版社」。方可成照常採訪、寫稿、排版,在文章都已經印刷好時,凌晨時分才收到指令說不能出版,連已經印好的報紙也要全數銷毁,原來是因為臨近2012年11月習近平上台,「當時要開黨大會,新領導人換屆,換屆是最最最敏感的時間,而且你知道在中國有一種所謂的『老人政治』...

20191226報導者:打不死的內容農場──揭開「密訊」背後操盤手和中國因素

報導者:打不死的內容農場──揭開「密訊」背後操盤手和中國因素 2019/12/26 文字 孔德廉 柯皓翔 劉致昕 許家瑜 攝影 林彥廷 蘇威銘 張家瑋 設計 黃禹禛 吳政達 共同採訪/李雪莉 https://www.twreporter.org/a/information-warfare-business-content-farm-mission?fbclid=IwAR2TSKJcIJYlrpPddlDtzf4-4xDLKfdtFKeW4hpX7bwwfbKUUYHV0UZfI2E

20210626-國安法1周年前夕,在台港青:那一刻我懷念起香港

國安法1周年前夕,在台港青:那一刻我懷念起香港 20210626 民眾2020年6月13日在台北市自由廣場揮舞旗幟,紀念香港百萬人「反送中」大遊行一周年。美聯社 圖片來源 : 蘋果新聞網 中共政權在香港推行的《港區國安法》即將實施一周年之際,「美國之音」網站日前採訪多位離開香港到台灣生活的港人,他們直指,《港區國安法》製造「白色恐怖」,形成寒蟬效應,香港變成了失去自由精神的地方,跟其原本所認識的香港已經不一樣,坦言心目中熟悉的香港,還是2019年反送中運動之前的香港,現在的香港已經回不去了! 根據「美國之音」網站25日報導,有不少港人在《港區國安法》去年6月30日公布施行之後,陸續選擇離開家鄉到世界其他地方生活。至今年初,據悉,已有超過13萬港人離開香港。雖然每個人離開的理由不盡相同,但他們都對香港的未來感到悲觀。 █ 「不會是我們一直思念,想要回去的香港」 26歲Nancy是能源產業界人士,她學習的是工程領域,因為職涯規劃,覺得台灣綠能產業比香港更有發展前途,並且香港跟台灣不論是在語言和飲食,還是在文化上,都比較相近,加之香港反送中運動,她站上街頭抗議,親眼目睹了催淚彈、橡膠子彈從身邊掃射,以及周圍的同胞被港警拖行推打,她決定離開香港,離開家人,隻身來到台灣工作。 她說,台灣跟香港生活不同之處是香港把加班視為正常,而且同事間彼此競爭得很厲害。香港人通常也很晚睡,很晚才吃晚餐,也習慣下午會有個下午茶時間。但在台灣,人們不常加班,同事們都很親切,而且很多餐廳在下午會關門休息。所以,除非是咖啡廳,否則很難找到吃下午茶的去處。她還說,最喜歡台灣有假期之外的額外「補假」制度,這是香港所沒有的。 她表示,有時經過一些地方,看上去很像香港,就會有一種錯覺,以為自己是在香港的某條街道,偶而那一霎那的恍神就會想起香港,會想念香港,會想回去香港。她說:「我開車經過板橋,中和往板橋方向有一個快速道路,開車開到一半,覺得很像香港的東區走廊,就是一樣是一個快速道路,兩邊都是高樓大廈,道路從中間穿過,那時候覺得好像在香港開車,那一個定格就覺得很像香港。」 她說,跟家人分開久了也會思念家人,但由於香港情勢不佳,父母並不會希望子女留在香港,反而鼓勵他們多到國外闖一闖,因此她跟兄弟姐妹們目前各自離散在不同國度。她說,最想念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飯,和兄弟姐妹們閒話家常的日子。 Nancy說,她來到台灣後...

20210625-中央社:黨性最大,中共棄善揚惡否定人性

中央社:黨性最大,中共棄善揚惡否定人性 2021/6/25 10:17 中央社記者周慧盈 中共中央黨校刊物「學習時報」多年前曾刊文說,中共黨性是人性的優化、昇華和結晶,當時引起不少網友嘲諷;批評者則說,中共「棄善揚惡」造成的扭曲,正是對人性最大的傷害。 學習時報當年刊發有關中共「黨性」與「人性」之辨的文章表示,共產黨的黨性特質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引領、代表,為社會先進者所執所遵,與人性屬不同層面之物。 文章還說,政黨是人組成的,黨性不可能超然於世、脫離人性。黨性植根於人性之壤,又是人性之優化、昇華和結晶。 這篇發表於2013年8月的文章當時在新浪微博招致不少網友批評和諷刺;此外,河南內鄉縣法院數年前也曾因為一張寫著「論黨性不論人性」的宣傳標語而在網上掀起熱議,標語寫著:「內鄉法院幹事創業核心思想:論黨性不論人性,論規矩不論初犯,論主觀不論客觀,論業績不論原由」。 陸媒當年曾披露,這幅「論黨性不論人性」的標語是法院院長成延洲上任後所提出。成延洲回應質疑時宣稱,人性包含許多醜惡的特性,「而黨性卻是人性中光輝一面的結晶體」;但這番對中共黨性的吹捧卻遭網友批評「完全顛倒黑白」,引來一片撻伐聲。 1941年,在號召「提高黨性」的毛澤東建議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草擬並於當年7月1日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增強黨性的決定」,據中共黨史學習教育官網,這是中共歷史上首個、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以增強黨性為主題、直接以黨性命名的中央文件。其中明確提出,「鞏固黨的主要工作是要求全黨黨員、尤其是幹部黨員更加增強自己的黨性鍛煉,把個人利益服從於全黨的利益,把個別的黨的組成部分的利益服從於全黨的利益,使全黨能夠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此後,「黨性概念開始更加廣泛地進入了黨的建設領域,黨性要求成為對每一個共產黨員的基本要求」。 多年前來台的牧師燕鵬表示,回顧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歷史,在黨性引導、教化下,否定、摧殘人性的事例可說罄竹難書,文化大革命時期為人子女摒棄親情轉身揭發父母、學生逞兇耍狠批鬥老師的悲劇,在超過半個世紀之後,依然是難以計數中國民眾心中之痛。 燕鵬接受訪問時指出,人有善、惡兩面,其中的私欲若未受約束,就會向邪惡之處傾斜。中共對人性最致命性的傷害就是扭曲人性,拋棄其中的善而煽動隱藏的私欲。文革時期不同階級、不同出身、不同背景及不同政治主張群體之間的撕裂和鬥爭,就是受到鼓動而盲從所致。 他說,當人有信仰...

20190308-姊妹淘:年少時用耳朵相信愛情,現在妳懂得用心感受

姊妹淘:年少時用耳朵相信愛情,現在妳懂得用心感受 2019-03-08 【為什麼我們要選這篇文章】 隨著成長,妳更懂得傾聽自己的聲音,而不只是輕易相信他人的話語,因為你知道自己值得更好的對待。 (責任編輯:翁筠茜) 文/陳默安 朋友在臉書上寫了一句話:「年輕時的愛情用聽的,現在用看的。」 看了不禁莞爾,也覺得有幾分道理。 年輕時傻乎乎的,還不太確定自己要什麼、適合什麼,聽人家說巨蟹座很顧家、金牛座務實,就立定志向找個顧家又務實的對象,能保愛久情長。 終於找到個對象,覺得他對自己不錯,卻說不上哪裡好。如今看來,不過是嘴上對妳好。 老說著妳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說要帶妳走遍世界看遍美景;說想給妳過最好的生活;說他從未見過像妳這樣好的人。 美麗的誓言輕巧地自他唇間滾出,現實上一樣都沒兌現。 那時候妳雖然有時懷疑自己的選擇,卻仍舊繼續愛他。因為妳選擇用耳朵相信愛情,相信對方。 承諾裡或許可能有幾分真心,但妳沒有料到,他的真心有點廉價,有點博愛。 用耳朵相信愛情,是因為不知道自己值得更好的對待 即使妳偶爾起心動念不如結束吧,不如從此別過吧,但他就有那本事,三言兩語留住了妳。 奇怪的是,妳的耳朵對他深信不疑,卻老是忘了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用耳朵相信愛情,其實不是笨或是委屈。不過是年輕時的妳,自信還不夠,不太信任自己的心,不太確定自己值得更好的對待。於是有人哄妳,妳便義無反顧的信。這是妳對愛情最純粹的信仰與敬意。 然而只靠信仰,愛情走不長久;道聽塗說的保鮮秘方,終究不敵無心經營的一方。 只是分手後,妳念茲在茲,仍是當初他一句句美麗且虛幻的諾言,何以沒有實現,何以如此幻滅。 那段時光,妳不但習慣用耳朵接受善意,也接受惡意。別人在你背後說三道四,那沒營養的惡意言語便往妳心裡去,成了疙瘩,成了傷害。 總是要等到很久以後,妳才會明白,愛情本就是說的比做的容易,而只用耳朵相信的愛情,往往不堪生活磨礪。 當你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對待,就能用心確定愛的存在 年紀漸長,妳慢慢知道自己不要什麼、適合什麼,學著讓不好聽的流言蜚語左耳進右耳出,也一併練習不再輕易讓耳朵決定愛或不愛,留或不留。 可能會出現一個人,他講的話通常不太動聽,不太浪漫,只是默默的做,讓妳自己發現,讓妳用眼睛、用心確定愛的存在。 愛情其實與許多世間事一樣,眼見為憑,自由心證。那確實沒有一個準則得以套用,證明愛/不愛。真正能夠下判斷...

20210625-月巴氏:在這躁動城市,重提一次義

月巴氏:在這躁動城市,重提一次義 20210625 今日,唔講報,唔講紙,講義。義氣個義。 1.已有一段長時間,沒聽見電影裡的人講義氣。 2.西片固然不會有——義氣的英文是甚麼?Loyalty?語義上似乎有點不同。《保鑣救殺手》的保鑣與殺手出生入死,但你不會認為他們之間有義。 3.香港電影?近年都聽不到了,畢竟義氣不是一個香港社會問題,不能成為一齣議題電影的主題。有理由相信,一個完全不講義氣的社會,一樣可以十分繁榮安定。 4.但的而且確,曾經在香港電影聽見看見一班人講義氣。《龍虎風雲》的高秋與阿虎,一個兵一個賊,身份完全對立,立場完全迥異,卻培養了一份情義,令兩個根本不應並存的人跟對方講義氣——他們甚至沒有將義氣兩個字講出來,而是用具體行為,將義氣呈現。不妨看看蛻變自《龍虎風雲》的《落水狗》,經過Quentin Tarantino改造提煉的Mr. White和Mr. Orange,一樣出生入死,一樣為對方死,但你不會用義氣去形容他們的行為。 5.在香港電影,這類講義氣的人曾經好多,不贅了,直至某一刻,不再存在,因為「江湖」已經絕跡,絕跡於香港電影——江湖同樣不是一個議題,而只是一個想像,想像可以浪漫可以不浪漫,但講到尾,是虛假的,所以《幻愛》的阿樂只會想像出一個不存在的欣欣去愛,決不會想像出一個不存在的江湖去闖。江湖,是昔日類型電影的產物。 6.《手捲煙》的關超和文尼,卻被安排身處江湖。二人都不是甚麼大人物,只是被遺棄的人——關超屋企個爛鬼櫃,即使依然塞滿了昔日做華籍英兵時的證據,但回歸後 / 現在的他,不是兵,不屬英,時代和歲月令他淪為一個黐埋黑幫搵食的人,連江湖人也談不上;你問他究竟是甚麼人?可能連他自己也答不來。文尼,南亞裔,南亞裔是一般香港人對他們這類(膚色外貌的)人的形容,南亞就是南亞,南亞就是一個裔,文尼的真正所屬的族裔,其實是印度。他生活在香港,是香港人,但又似乎不符合標準香港人的概念;你問他覺得自己是印度人抑或香港人?他可能會答:緊要嗎?最緊要是可以同細佬在香港的窮街陋巷掙扎求存,細佬返到學校不用被同學恰。 7.有江湖,自然有所謂江湖人士,在陳健朗想像的江湖裡,泰哥和旗下猛將辣雞就是典型江湖人,而且都是著白色衫以茲識別的江湖人,企在黑夜之後的街頭巷尾,離遠都睇得清清楚楚,令文尼走夾唔唞,不得不擅闖關超屋企避風頭。關超與文尼,這兩個身份、過去、處境,甚...

20210620-紅眼:從《我的印度男友》到《手捲煙》:留下來的原因

紅眼:從《我的印度男友》到《手捲煙》:留下來的原因 20210620 今年有兩部以南亞裔為題材的香港電影。除了《我的印度男友》,還有另一部是《手捲煙》。 《我的印度男友》上映前幾天,我剛好便約了《手捲煙》的導演陳健朗和男主角 Bipin Karma 到重慶大廈見面。重慶大廈就是《手捲煙》其中一個主要拍攝場景。 這個以重慶大廈為故事舞台,充滿懷舊與浪漫氣息的黑道喋血故事,源自導演當初讀了麥高登寫的《世界中心的貧民窟:香港重慶大廈》,也可以說是基於西方學者、香港人對居港南亞裔的某種既定想像,而設定了男主角文尼這個為了賺錢養家冒險「走粉」的南亞少年。但對飾演文尼的 Bipin Karma 來說,一切只是角色需要。因為我和攝影師都馬上感覺到,對於在重慶大廈拍照,電影公司表示歡迎,但他本人是有點抗拒。 交談期間我似乎問了個比較蠢的問題,想知道他怎樣看早已貼滿標籤、被妖魔化的重慶大廈。他答得很直接,沒感覺。他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南亞裔血統而對重慶大廈這個龍蛇混雜的南亞裔聚集地特別熟悉,或有深厚感情。所謂南亞裔是個不準確的歸類概念,除了出生地不同,生世背景都不能一概而論,以 Bipin 為例,他在尼泊爾出生,八歲之後來香港生活,讀國際學校,自問廣東話一般,但他隨即說並非每一個南亞裔香港人都不熟悉廣東話。雖然他無意解釋,但我的理解是,他不想予人一種「我是一個(現實中)在重慶大廈出沒的南亞裔」的聯想。既定想像已經帶著某種標籤,如果移民到英國接受英國媒體訪問,被要求在唐人街吃北京填鴨,感覺都應該一樣難受。為表歉意,於是我們到其他地方拍了幾張他表演 Parkour 技巧的照片,他臉上終於有點從容的笑意。 跟其他香港人一樣,他認識重慶大廈是因為《重慶森林》,與南亞裔身份無關。講起香港電影,他答得毫無驚喜,最喜歡王家衛。期待有不一樣的答案,可能都是種標籤。 同年出現兩部以南亞裔為題材的香港電影,是緣份,不至於要相提並論,但確實有某些同通點。《我的印度男友》是一名印度導演的香港 fantasy,讓自己留在香港的唯一原因,就是愛情。愛情足以消弭所有根深柢固的文化差異、種族成見,真誠最終能夠戰勝金錢,贏得美人歸。《手捲煙》則無疑是香港年輕一代的 fantasy,愁城毒熱,煙霧迷離,但大家唔講風,唔講雨,唔講錢。講雷,講義氣、手足之情。 在那個非常炎熱的下午,陳健朗說電影是他對於香港一個美好的平行想像。...

20210626-曾國平:知識貴族

曾國平:知識貴族 2021年6月26日 信報 達爾文人人都認識,未必知道的是其後代亦成就非凡。 若想逃避現實,借讀書暫時忘記一切,建議大家一本找題為Period Piece的小書一讀。副題A Cambridge Childhood,作者Gwen Raverat(1885-1957)為達爾文孫女,她出生時著名的祖父雖已去世,但其父母近親皆為學院中人,童年因此都在劍橋大學象牙塔內外渡過,家中訪客皆為當時著名學者、藝術家、文人、政治家,真正的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這本記載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上流社會生活習俗的小書,作者本來只打算寫給身邊人看,也許是文筆夠冷幽默,也許是其中見聞太離奇古怪,後來竟然成了暢銷書,半個多世紀以來不斷翻印出版,比作者本行的版畫作品流傳更廣。 【離不開文藝學術的達爾文家族】 由於書中人物眾多,姨媽姑姐三叔六舅一大籮,為方便閱讀,作者在書中加插了一幅達爾文家族關係圖。按圖隨便「起底」一下,就知道其家族與知識份子圈關係如何密切。 作者之妹為Margaret Darwin,丈夫是文人醫生Geoffrey Keynes,亦即經濟學者凱恩斯之弟。表妹Frances Cornford是著名詩人,其丈夫為專研古希臘的劍橋古典學者F. M. Cornford。上一代,作者父親George Darwin除了是執業律師,更是頗有成就的天文學者。其弟Leonard Darwin高舉優生學,跟統計學之父Ronald Fisher同聲同氣,私交甚篤。書中就記載了這位Uncle Lenny的偉論:A man who can earn and keep money shows that he has the qualities essential to survival,賺錢能力愈高,證明愈有資格繁衍下一代。當時還是小孩的作者不同意,反問這樣優生起來的話,藝術家、哲學家豈不是都會絕種了?誰知道這位對文藝興趣缺缺的Uncle Lenny堅持己見,認為就算這些人從此絕種,社會也沒有損失,只要剩下來的人類生產力夠高就可以了。在二十世紀初的英國,類似的優生學觀點是主流意見,像作者這樣提出質疑反而是異數。 作者的另一位叔叔Francis Darwin(亦即Frances Cornford之父)為植物學家,算是「繼承父業」,其第三任妻子Florence亦大有來歷,本身是劇作家(其妹則...

20210518-美國之音分析報導:解放軍頻頻軍演恫嚇台灣,未來作戰手法或大幅改變

美國之音分析報導:解放軍頻頻軍演恫嚇台灣,未來作戰手法或大幅改變 20210518 陳筠 兩岸緊張局勢加劇之際,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機本周連日襲擾台灣鄰近空域,並接連釋出多兵種實兵演練以及兩棲登陸演習視頻,恫嚇台灣意味濃厚。軍事戰略與安全專家說,自2025年起,解放軍對台灣本島實施「聯合登島作戰」方式可能產生明顯改變,至2035年越趨成熟,將從傳統的兩棲登陸轉變為「岸對岸」登陸,而直接投送至台灣本島的第一批部隊將是解放軍最精銳的兵力,台灣務必提高警惕。 解放軍軍機2020年一共擾台5704架次,本周更是幾乎天天襲擾台灣防空識別區,「台灣西南空域」臉書粉絲專頁根據國防部每日公佈數據的統計,解放軍軍機5月至12日止,累計進入台灣空域10天,台灣廣播驅離紀錄共計18次。自2021年起累計至今,解放軍機進入台灣空域達110天,台灣廣播驅離紀錄共計321次。 空軍之外,解放軍陸、海軍也動作頻頻。中國海軍官方微博日前發佈071型、舷號985的兩棲船塢登陸艦「祁連山艦」在南中國海進行演練。央視軍事5月11日發佈陸軍第72集團軍某旅多兵種聯合演練渡海登陸的視頻,出動船塢登陸艦、兩棲裝甲車以及新型氣墊登陸艇等多型裝備,演練多兵種協同以及多方式立體投送等課目。5月10日,中國央視的軍事頻道也發佈「野馬」氣墊登陸艇駛出071型船塢登陸艦,而後快速搶灘後返回母艦的畫面,被視為恫嚇台灣意味濃厚。 然近來關於台灣恐成為世界危險地帶的討論甚囂塵上,但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陳剛認為,這樣的說法離現實比較遙遠,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兵力仍處於軍隊與國防現代化的過程,儘管在海軍以及尖端武器的研發上有進步,但仍有相當程度的「短版」必須彌補,包括軍改時間不夠長,聯合指揮體系需要磨合等等;另一方面,武力犯台也不符合中國優先想要使用和平方式完成統一的戰略目標。 陳剛對美國之音說:「大陸的國防其實還是為了它的政治戰略所服務的,它的政治戰略對台灣來講,應該還是一個和平統一的戰略目標。從目前各方面戰略發展、國防軍事準備來講的話,除非有突發事件,否則我覺得從現在的角度來看,(武力攻台)不是一個很現實的情況。」 或採取速戰速決模式 軍事專家普遍認為,如果中共真要武力犯台,將會採取「速戰速決」的模式,但目前解放軍除關鍵戰力和跨海投送能力仍嫌不足外,更重要的是,在這個作戰必須不斷保持物資和人員的動員與集結都能及時且準確的...

20210425-陶傑:病毒大分化

陶傑:病毒大分化 20210425 坐看雲起時 印度忽然病毒大爆發,變種加劇,醫療系統貧弱,一日死亡人數二十六萬。向美國呼救,拜登和賀錦麗態度不積極,不予提供疫苗,聲稱讓美國人先用,亦即特朗普說的America First。 當年特朗普說「美國人優先」,美國左民大呼其法蘭西右翼。但現在拜登和賀錦麗做了總統,一樣抄襲特朗普的America First。賀錦麗有印度血統,印度人以為「血濃於水」,那知總統和副總統,有白人、黑人、棕種人的膚色,一樣有種族歧視。所以說當初支持拜登的是白癡,四個月回看,真是一句客觀陳述。 有人誇口:印度行民主制度,美國也行民主制度,無法有效抑制疫情。只有行專制的中國,有辦法穩定疫情。因此專制勝於民主。 但將鏡頭拉闊一百年,人類除了東方的君主專制,西方的議會民主,還有一種,就是西方的仁慈專制加於東方人,叫做殖民主義。 比賽瘟疫的是非,不要只用民主和專制來比賽,還要加入殖民主義。 此一病毒,據袁國勇醫生多次強調來自武漢。專制可能有效平定疫情,但無法制止肺炎在武漢爆發。兩千年來,帝王專制,也出現過無數瘟疫。 但是在香港的殖民史上,十九世紀末,香港因華人居住環境污穢、爆發鼠疫。英國殖民地政府火速成立潔淨局,動用熱帶病學專家,一樣可以高效率消除鼠疫,為香港粵語,創立了「洗太平地」的諺語。因為鼠疫猖獗之處,正在於西營盤太平山街一帶。 專制產生病毒瘟疫、民主制度無法撲滅猖獗的病毒瘟疫(但一樣可以發明輝瑞疫苗),但殖民主義制度,卻兼具兩家之長,當第三世界的人民自行產生病毒之後,西方的殖民主義者可以用先進的醫療科技,將病毒撲滅。 換言之,在邏輯上,若今日印度仍為英國殖民地,宗主國英國必須有為印度分配疫苗的道義責任。印度不是美國的殖民地,美國無此責任。雖然美國是全球霸主,但所謂的世界警察,並無任何官式條文規定。 印度瘟毒加劇,也與其「文化」有關。尚未根隨,千萬貧民就湧去恆河,或在廟前朝拜。 反而是美國商會要求拜登政府緊急應對印度的迫切要求。奧巴馬時代的助理國務卿、主管亞太事務的官員、同樣是印度裔的比斯瓦爾(Nisha Biswal)呼籲:印度一向支持美國,這次輪到美國援助印度了。 美國需要印度看守印度洋,一切疫苗,若在海外分發,必須印度優先。若日日死人增加,印度民意必對美國生怨恨之心。不要忘記,印度是民主政治,最終政府要回應民意。拜登和賀錦麗的政黨就叫做民主黨,如...

20210624-信報:獅子行變「加速獅」

信報:獅子行變「加速獅」 2021年6月24日週四 獅子行變「加速獅」 時局變幻,人心躁動,小小消息也可能釀成大事。好似滙豐銀行日前更新手機App使用條款,涉及「在海外地區受當地法規所限,未必可如常使用」之類「戴頭盔」字眼,原屬例牌菜,可是現今社會氣氛下,加上發布方式「關公災難」,登時引起震動。據了解,「獅子行」近年雖深陷政治漩渦,但今次事件跟政治關係不大,乃緣於「網絡釣魚」猖獗,背後關乎FinTech和安全之兩難──在手機按幾個鍵便可轉賬,無疑很方便,卻意味騙徒比以往更容易搬走你的血汗錢。 更新條款弊在語焉不詳 話說在本周二(6月22日),全港滙豐用戶打開流動銀行手機App時,都會彈出一個條款更新通知,中文版聲明表示「網上及流動理財服務只供本行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客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使用」,又謂自7月26日起,「閣下如身在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或並非本行客戶的,切勿使用、下載或分發網上或流動理財」(這一句前面還配上「交叉」禁止符號),以及「本行未必獲准在閣下身處或居住的國家/地區向閣下提供相關產品或服務……不一定獲該國家/地區的法律或規例所准許」。 上述幾行字最少有三大問題。首先是語意矛盾,既有「只供」、「切勿」等嚴格exclusive字眼,但後面又有「未必」、「不一定」等相對軟性字眼,令人難以理解判斷。第二是意義不明,通篇未有交代為何更新條款,亦未能向用戶清楚解釋有何影響。第三是表述誇張,特別是在「切勿」字句前配上「交叉」符號,讓人覺得很嚴重,以及整篇通知重點在這一句。 兼逢目前社會氣氛敏感,這則通知「嚇親」很多「獅子行」用戶,令他們以為自己倘身處海外,便無法遙距調動戶口資金,或者使用任何服務,「去旅行時想上網交電費都不行」。更有人從陰謀論角度,猜測此舉跟政治有關,例如指「獅子行」配合政府,阻止香港人及資金轉移境外。部分人因此表示要趕在7月26日前,提早把資金搬到海外銀行戶口。由此角度看,「獅子行」恐會變成促使本港資金外流之「加速獅」。 「獅子行」公關部門很快在周二晚上作出澄清,強調「香港客戶可以如常於海外使用網上及流動理財服務」,又謂今次條款更新只是把「滙豐網上理財條款及細則」與「香港滙豐流動理財應用程式及流動保安編碼條款及細則」合併為一,方便客戶查閱,該行在其他地區也有同類做法,滙豐就今次事件「為客戶帶來不便致歉」。 澄清屬好事,惟此番「解畫」仍未能完全釋疑,有客...

20210624-陶傑:故事的終篇

陶傑:故事的終篇 20210624 著名的小說和電影最後一句,往往令人難忘,譬如「亂世佳人」的郝思嘉說:「明天又是另一天。」(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最近幾年看過的英文小說結局句,記得的是「少年Pi的奇幻漂流」:「很少漂流者能聲稱像帕泰爾一樣,在海上活了那麼久,何況還與一隻孟加拉老虎在一起。」(Very few castaways can claim to have survived so long at sea as Mr. Patel, and none in the company of an adult Bengal tiger.) 「少年Pi」是一篇很深奧的現代成人童話,充滿欲言又止的隱喻。當少年Pi與他的父親在飯桌討論宗教時,父親說:「如果什麼都相信,最終你什麼都不會相信。」 意思就是,無論是宗教信仰、道德理論、資訊新聞,一定要學會獨立的分析和思考能力。首先戒「輕信」,然後是學會懷疑,找出問題,推敲答案。 少年Pi與父母乘坐的日本輪船,裝載一個動物園的動物,在移民去北美的途中遇到海難。他一個人逃生,乘着木筏,與他漂流的動物有一條斑點狗、一頭受傷的斑馬、一隻猩猩和一頭成年孟加拉虎在一艘小救生艇裏。那隻老虎叫做李察柏加(Richard Parker)。 這個名字藏有典故,源起於一宗歷史上的海難事件,因為漂流大海,糧食不夠,根據當時的海洋法,幾個船員可以在船上自己抽籤,決定誰是最不幸運的那個,把他殺掉,當做食物。李察柏加正是有一年不幸被抽中宰掉的犧牲者。 木筏還經過一個小島,島上有許多叫做狐獴(Meerkats)的動物,但島上還有一種吃肉的植物。最後男主角和老虎有驚無險,擱淺在一個安全的小島上。李安改編的電影,基本忠於原著,少年Pi向日本人數訴說了與動物共處的經歷,但官員不相信。於是Pi換了一種說法,其實一同漂流的不是動物,而是三個人:船上的廚師、一個傷了腿的船員、自己的母親。而每一個人物,對應一隻動物——斑點狗是廚師、斑馬象徵船員、猩猩象徵Pi的母親、而老虎就是Pi本人。 Pi說:兩個故事,只有我一個人經歷,沒有目擊證明,你們相信哪一個版本呢?日本官員你看我、我看你,最終選了動物的故事。 Pi如釋重負,道謝說:「其實,信神也是如此。」 李安的電影最後一幕:那隻孟加拉虎一聲不響,一縱而躍入了叢林。這個鏡頭,連結到原著的最後一句,令我當...

20210418-陶傑:歷史永遠有因果

陶傑:歷史永遠有因果 20210418 特區中學歷史教科書論及一八三九年的英清鴉片貿易戰爭,文字改動。其中一個課本版本,將此戰爭時清政府社會的背景原因全部刪略,如清國「閉關自守」、地方政府官員「腐敗無能」等字眼一概不見,只強調「英帝國主義」侵略的罪惡。 即使中國人民的導師的毛澤東主席說過,「外因要由內因起作用」。此一基本的哲學辯證,適用於任何歷史變動。即使一九四九年中共見證歷史書的前題,也必是「國民黨貪污腐敗」。中國人不會無端端迎來一個天上跌下來的馬克思主義政府。一九四九年中國之變,是中國人民在「其他選擇」,據說是試驗失敗後才選擇的正確道路。 歷史教學基本入門,必定是研究遠因近因導火線。所謂遠因,就是內因,亦即其氣候的背景。 十九世紀英國思想家卡萊爾著述法國大革命,用了近五分一的內容講述法國革命的內部原因,包括皇室勾結貴族,予取予攜,教會未能盡神跡的仲裁作用 ,反而與權貴勾結,搜刮民脂民膏。卡萊爾對法國革命爆發的內因有這樣的論述: Through all time, if we read aright, sin was, is, will, be, the parent of misery. This land calls itself most Christian, and has crosses and cathedrals; but its High-priest is some Roche-Aymon, some Necklace-Cardinal Louis de Rohan. The voice of the poor, through long years, ascends inarticulate, in Jacqueries, meal-mobs; low-whimpering of infinite moan: unheeded of the Earth; not unheeded of Heaven. Always moreover where the Millions are wretched, there are the Thousands straitened, unhappy; only the Units can flourish; or say rather, be ruined the last. 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文章句子很長,...

20210623-陶傑:濫稱「陰謀論」

陶傑:濫稱「陰謀論」 20210623 拜登半年,許多外交政策跟隨川普,除了重返巴黎氣候協議和世衛組織。連當初說以俄羅斯為頭號敵人、中國只是競爭者,拜登也悄悄調整了位置。至於病毒來源問題,川普任內所說的,被當作「陰謀論」,但是現在一一證實。 「陰謀論」過去兩年在西方之被主流媒體濫用,是因為針對一個人的仇恨。 對一種理論表示懷疑,是否就是相信陰謀論? 以美國過去一年的政治風波,川普政府曾一度力指武漢肺炎病毒來自實驗室,卻被民主黨及主流媒體一概稱為陰謀論。 然而對一項指稱,表達合理的懷疑,即所謂的懷疑主義(Skepticism),是否就相當於陰謀論?現代哲學家羅素說:當一項理論由專家達成一致共識,但仍可以受到質疑。質疑的人,只要有常識和理性的基礎,懷疑主義是阻止一個社會走向教條化的合理反對派。反之,以「陰謀論」三字堵截任何質疑,會令社會走向專制極權。 當西方左翼控制了政權和媒體,一切對他們發放的消息表示懷疑者,俱被貶為陰謀論者。美國的不幸,是一年來,有一位形象粗獷、外交手段相當專橫的總統,對人不對事,川普和他的經濟專家納雅羅,質疑的是,俱被指為陰謀論。 克林頓夫婦時代的民主黨,美國空軍誤用舊地圖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格斃中方人員三名。美國聲稱空軍誤用了舊地圖,許多中國人不相信,認為是故意擊殺。不相信的人,當然就是陰謀論者了,與相信奧巴馬是蜥蜴人的共和黨愛國工農支持者相同。 什麼才是陰謀論、什麼不算?美國的主流媒體和東西岸知識分子,一年來展示了他們如何喪失了由笛卡兒到羅素的懷疑主義理性。雖然川普本人,也脾氣暴烈有餘、理性不足——他做到的,是顛覆既有的秩序。但既然希望聯俄、甚至稱金正日為好朋友,沒有理由堅持向歐盟要那一點點軍費成本、並揚言退出北約。川普看出了某些大問題,但未能調理出何者為優先,亦即何為敵人、何為盟友。你不會只向敵人追索貿易逆差的關稅,但同時也打盟友幾巴掌,說盟友花了你太多的錢。兩者之間,只可以挑選一樣。 美國和西方若不自己首先出大問題,其他國家的問題,根本不成問題。何來有什麼修昔底德陷阱?本來以理性文明為優秀的雅典,自己不先出問題,又何來會有與斯巴達的戰爭? 陶傑

20210622-陶傑:理智與感情

陶傑:理智與感情 20210622 英國女小說家奧思婷的「理智與感情」(Sense and Sensibility)開啟了兩百年的爭論。 一方是務實和謹守,另一方是浪漫和激情。在不同的時勢和階級,中間的那條線劃在何處,是爭論不休的問題。To be, or not to be,哈姆雷特這段恆古不朽的獨白,無非也就是用精煉的語言,歸納了這兩端與兩難。 英國文學有許多名篇,都圍繞着這兩大選擇探討。中世紀的詩人喬叟(Chaucer)有一首敘事詩,叫做「特萊伊勒斯和克麗絲黛」(Troilus and Criseyde),講特洛伊之戰中,特洛伊城有一個失落的戰士,叫做特萊伊勒斯,愛上了占卜師的女兒克麗絲黛。她有一個叔父叫潘達拉斯。但父親投奔了希臘,捲入了政治,叔父潘達拉斯從中撮合,協助兩人上床私奔。 潘達拉斯是長輩,代表了老成的理性。特萊伊勒斯是戀愛中的年輕人,激情在燃燒。一個是大腦,一個是心臟。莎士比亞也注意到這個故事,三百年後也寫了一個劇本。 身為領袖,要兩者俱備。曹操是政治家,也是魏晉的詩人,因此不凡,僅邱吉爾可以相比。德軍轟炸英倫,邱吉爾在國會的演說:我們將在山丘作戰、在淺灘作戰、在街頭作戰,我們不會投降。這番話是演說,為了激勵士氣。至於在山丘灘頭如何作戰,如何達至不但不必投降,而且勝利,就是另一種話語,要在地下指揮部,與專業的將領悄悄地講。 尤其戰爭。戰爭的目的是勝利,不是全國化為焦土。太平洋戰爭到了末期,針對美國戰艦的神風特攻隊,是非常浪漫的事:拂曉誓師出發,風蕭易水,一去不返,向父母戰友留遺書。飛機起飛時看見旭日,向敵艦俯衝,畫面的美學無以復加,但是缺乏What next的戰略,難以改變日本的敗局。 當然,在美學家的心中,玉石俱焚就是壯麗的至極,不需要Next。其畫面其精神,屬於藝術,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 不過若不是藝術家,難免要在人間來考慮To be or not to be的問題。耶穌釘十字架之前,在客西馬尼園祈禱:「求你把這苦杯移去;可是,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旨意。」耶穌這句禱詞,常被基督徒引用在做重大抉擇時。會這樣說,是怕所做的決定是出於自己的需要,而忽略了上帝的旨意。耶穌也要抉擇,而且他早就識別了猶大。 網絡的世代利於感性和激情的散播,不利於理性和務實的清醒。全球化共通的混亂,加上某些地域民族天生缺乏理性的基因,許多時候無法溝通,爭論也不會有結果。...

20210621-陶傑:再認皇帝的新衣

陶傑:再認皇帝的新衣 20210621 安徒生童話「皇帝的新衣」裏面那個直指皇帝身上沒有衣服的小孩,安徒生沒有任何判斷。 安徒生只是說了一個故事:皇帝為身邊的裁縫欺騙了,最後裸體出巡,成人的人叢沒有誰敢作聲,只有那個三歲小孩喊出真話。 以後的讀者這樣解讀:那個三歲小孩純真,皇帝愚蠢,而圍觀的大人雖然世故,但是怯懦。從此「純真」成為人性第一大優點。只有純真的人,才說真話。 而「純真」(Innocence ) 和「天真」(Naïveté) 有何分別?前者主要在於對真相的領悟和表達,後者主要在於對謊言的容易相信。一個兒童同時擁有這兩種特質,若人進入成年,還擁有這兩種特質,不一定是好事。劉姥姥就同時擁有了,在大觀園,被世故而經驗的王熙鳳耍了一回。 在安徒生的筆下,皇帝的新衣裏的那個小孩與曹雪芹筆下的劉姥姥不同,劉姥姥明顯是丑角,而安徒生的那個小孩子不是。 然而在人性的哲學裏,「純真」的反面是「世故」(Sophistication)。世故是中性的。而世故再上一層次,就是「智慧」(Wisdom)。看見身上沒有衣服的皇帝,路上兩邊的成人,保持沉默,這是世故,也可能是智慧。不作聲的原因,有可能是恐懼和怯懦:害怕一說破就會被皇帝抓捕。但也有另一種可能:故意保持沉默,讓這個皇帝一直出醜下去。今日城中的子民不要讓他知道他沒有衣服,那麼他明天就照樣不穿衣服召見外國大使,其醜態就會傳遍城外。 因此,皇帝裸體出巡,兩旁不作聲的成年人,動機至少有三種:一是恐懼,二是世故,三是英文說的Cynical。這個字沒有恰當的中譯,而Cynicism,當然是世故,但還有智慧,不過這種智慧是魯迅的那一級,不夠「胡適」;帶一點惡作劇,據說缺乏了一點愛心。 然而問題來了:所謂愛心,是不是最大?當然不是。二〇一五年九月,一張三歲小孩難民淹死在泥灘的新聞圖片,激發了包括德國女總理在內的歐洲人的愛心。由心理學解讀:這個小孩穿紅T恤,一對很可愛的鞋子,小短褲,膚色白晢,看上去像歐洲和美國中產階級的一個小孩。此一影像直擊無數善良人的同情和愛心。 但是這樣的大愛,是一種陷阱,因為令人感情障目而只限於「伸出援手」,而忽略考慮出現這幅圖片的社會環境。要防止更多這樣的小孩蒙難的事件,要由根本着手解決:根本問題就是敘利亞的宗教衝突、伊朗和俄羅斯。「愛心」令人僅此於流淚和救援,愛心無法解決問題。 愛心和純真連結。而世故與智慧,在另一邊...

20210607-Mr. Tregunter |2022天下五局(完)

Mr. Tregunter |2022天下五局(完) 20210607 大棋局 中共之權力架構,最頂層為政治局常委。自十五大後有七上八落規律,即67歲留任,68歲離任。如按此,加上中共其他規律,二十大正路就3、4人留任。新加入政治局常委者,將被視為未來接班人選。故保守睇法係習近平最少做多一屆,接班人選即將出現。但官方並無承認有七上八落規定,加上憲法都可以修改,過去咁做不代表將來咁做。變數即在此。 美國如何看待這個變數,睇兩方面。其一,拜登高調要美國情報界90天提交新冠肺炎源頭報告,無論結論是否堅實,若矛頭指向中共,即統合全球孤立中共,形成極強外交壓力。其二,美國撐台灣的態度步步進逼,包括諾曼第登陸紀念日用軍機到台灣宣佈送疫苗,都屬玩緊外交姿態。上述兩者可預期未來一年會繼續做,而且程度會增大,越逼近中共二十大,玩得越大。則二十大是否如正路估算,或未易量。 此際留意三地對大局之盤算。日本,如欲謀求恢復正常國家地位,當須養敵於外,倘在適當時機為局勢增溫,並非不可能;歐洲,就算派艦隊巡航公海,實際作用甚低,只要德國不扯後腿,仍可左右小國取態;俄羅斯,將直接影響局勢平衡,決定東西對峙勝負。 請看一條時間線。在回應俄中有冇可能結盟對抗美國,俄外長拉夫羅夫表示俄中對現行合作形式滿意。即係冇提升。其後,本月初俄駐華大使傑尼索夫談及俄中聯盟時表示,正式結盟,尤其軍事政治聯盟並非俄中關係最佳方案。然後美國就在諾曼第登陸紀念日用軍機到台灣宣佈送疫苗。拜登及普京稍後將會面,估計不會如歐洲出聲明擺姿態,因俄羅斯要做就會做,問題在拜登是否合適人選。 中共亦非食齋,就算壓力幾大,一旦如其過去宣傳要武統台灣,首先行政權力會高度集中壓倒一切但會放軍權。次者若取外島一二,則功超前人。美國現處一尷尬時期,就係縮減QE前夕,如同疫情爆發前縮表之際。美國要考慮若真捲入戰事,日益惡化的財政狀況可引發特里芬難題,而央行數字貨幣仍未準備好。加上拜登甫上任就有人想彈劾佢。俄羅斯曾做一示範,只取克里米亞,美歐並無實際行動。故今次台海局勢緊張確實非同一般,由於有風季,出事最大機率在冬春二季,也就是美國情報界出報告後。90日後,再次風起雲湧。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全文完 Mr. Tregunter

20210531-Mr. Tregunter:2022天下五局(六)

Mr. Tregunter:2022天下五局(六) 20210531 大棋局 如習近平連任多於兩屆,即超過江、胡,雖然憲法已修改,仍需黨內支持,正路要拎出更大功績。 習近平明年會下台還是連任?中共總書記、軍委主席並無連任限制,而國家主席,在1982年鄧小平時期定下連任不得超過兩屆。其後江澤民、胡錦濤都遵照憲法,只擔任兩屆國家主席。軍委主席,江澤民則擔任了15年。然而2018年習近平任內修改憲法,取消國家主席連任限制。於是輿論普遍估計,習近平要連任多於兩屆,甚或終身制。 如連任多於兩屆,即超過江、胡,雖然憲法已修改,仍需黨內支持,正路要拎出更大功績。經濟方面,內地屬小康或是工資偏低,此點李克強似乎持不同調。外交方面,中共正面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圍堵,孤立情況超過冷戰時代。所以有評論認為餘下一項,就係軍功。 美國唔覺意流出軍方機密文件,指1958年台海危機期間,美軍曾計劃對中共空軍基地實施核打擊。在現今情勢流出這類文件,屬很重警告意味。加上近期連續不斷的各種消息,如台軍爆出美軍到台訓練,美助理防長提名人揚言以特種部隊助台加強防衞,G7、美日、歐日等發表關於台海的聯合聲明,都說明今次台海局勢緊張非同尋常。 近日拜登宣佈要美國情報界90天內提交新冠肺炎來源報告。所謂美國情報界包括18個機構,即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ODNI)、國防部旗下9個機構如國家安全局(NSA)、其他7個機構如國務院旗下情報與研究局(INR)及獨立機構中情局(CIA)。報告有短、中兩大作用。大國之間正以疫苗外交較勁。蓋一確定用邊隻疫苗,往後大概率用同一隻。拜登高調地要情報界聯手查來源,其他國家自然更傾向用美國疫苗。90日後將入秋,中共二十大應該會在明年秋左右舉行,埋牙最激烈就在此一年內。報告結論若模稜兩可,則只係短期內壓縮了中共疫苗外交。若有較明確結論,則中期會令情勢更混亂及添加壓力。 中共在緬甸一事上強調以東盟模式處理,其實即係要從東亞盟主入手。緬甸非第一島鏈,卻係島鏈邊緣有突圍之用。而突圍帶來最大的破壞力就在台灣,台灣一失,整條島鏈瓦解,甚至引來他國倒戈。一旦進入臨戰狀態,權力更加集中。當情勢變異壓力益大,鋌而走險之機率只會增大。若取得外島一二,則功蓋滿朝。會賭,還是不賭?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待續 Mr. Tregunter

20210524-Mr. Tregunter:2022天下五局(五)

Mr. Tregunter:2022天下五局(五) 20210524 大棋局 2020年是一個轉捩點,美國債務佔GDP比率再次超過100%,對上一次是近80年前的二戰時期。 拜登和普京會面前開出不錯的條件。美國國務院豁免制裁和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有關的一間俄羅斯天然氣管道母公司,其後再制裁俄羅斯部分組織及船隻。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由俄羅斯連去德國,美國多年來一直反對此項目。原因好簡單,當歐洲直接依賴俄羅斯能源,俄羅斯對歐洲的影響力將大增。又豁免又制裁,即係放大捉細,會面前釋放好意,但保留談判籌碼。 現時拜登的態度係:圍中共?冇,冇啲咁嘅事。但連宿敵亦在聯繫。然而姿態是一種防禦,聯合各國簽訂不同協議,將台灣定位為今後全球半導體的主力生產基地,旨在申明若有人郁台灣等於與全球為敵。實際行動如將對台戰略模糊改為戰略清晰,或如前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中國科科長包士可建言反轉過去做法,表明若有國家攻打台灣,美國就承認台灣。這類建議美國未見在採納之列,為何? 2020年是一個轉捩點,美國債務佔GDP比率再次超過100%,對上一次是近80年前的二戰時期。睇幾組數據。戰後美國債務佔GDP比率,普遍60%以下,金融海嘯後亦只係80%以下,去年超過100%,而聯邦預算問責委員會預計未來10年此比率會一直上,達到118%或131%(經濟惡化情況)。 過去50年美國稅收及開支佔GDP約17%及20%,即平均赤字約3%,除了戰爭及金融海嘯,絕少超過5%。去年疫情下大力派錢,財政赤字佔GDP飆升至17.9%。雖然2020年是特例,但遺留的債務問題,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利息佔美國政府支出,會由2019年的8%,到2050年升至26%。當一個政府的支出近3成係用來還息,這個政府所發行的貨幣,還會否是全球儲備貨幣? 再次強調,中共要衝擊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不可能不觸及美元霸權。當美國秩序受衝擊,特里芬難題就會顯現。上一次發生在70年代,美國掉入越戰泥潭嚴重赤字,美元危機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靠基辛格想出石油美元方才化解。美國財政問題已成為弱點,幾年後一旦修補,代表攻擊時機已失。 如此解釋了拜登為何在台灣問題上只擺姿態,美國須顧慮後續問題。今年以來不斷有呼聲關注台海危機,蓋這次出問題的機率相當高。拜登說習近平在豪賭,因為這是一舉而逼近天下的賭局。 石潭誰得知深淺,盡日金風鼓怒濤 待續 Mr. Tregun...

20210517-Mr. Tregunter:2022天下五局(四)

Mr. Tregunter:2022天下五局(四) 20210517 大棋局 大國之夢,俄羅斯普京也有,其任內力推歐亞一體,圖以歐亞經濟聯盟與美國、歐盟一爭呈鼎足之勢。不過普京的大國夢遇上重大挫折。歐亞經濟聯盟主要統合前蘇聯國家,以聯盟形式恢復蘇聯榮景,只是蘇聯15個共和國之中,第二大經濟體烏克蘭已轉投歐美陣營。沒有了烏克蘭,歐亞經濟聯盟不成氣候。如此就說明了烏克蘭在俄羅斯與歐美角力中的重要性。 烏克蘭會加入北約之說甚囂塵上,一旦成真,等於劃下確切界線,俄羅斯西擴止步,將驅使俄羅斯尋求其他支援力量達至平衡。淺白地講,就係會將俄羅斯踢向中共一面。現屆美國政府的真正意圖,從此事後續發展可一窺端倪。 美俄中三國都十分明白一個道理,雙雄對峙,就會拉攏次要對手幫拖。中共雖對外不斷宣稱同俄羅斯背對背拍住上,但最清楚俄羅斯底蘊的也是中共。冷戰時代中共游刃於美蘇之間得以壯大,因此今日對俄羅斯而言,最着數自然係游刃於美中之間。從而可判斷,俄羅斯不會先行,不會以身犯險為他國爭取空間。局勢或許會引佢咁做,但普京心中有數。比如土耳其,去年阿塞拜疆以土耳其無人機在納卡戰事中佔據上風,對烏克蘭收復分離地區有借鑑之用。 共產黨三寶之一的朝鮮,去年開始變得相當低調。朝鮮可反轉東北亞地區平衡,金正恩看到,特朗普看到金正恩看到的。特朗普無法當選,拜登行事曖昧,普京意向未明,加上一度傳聞金正恩健康有問題,相信是其低調的原因。朝鮮相信會繼續低調,適當時配合叫一下,直到俄羅斯態度明確。 俄羅斯本月初舉行閱兵儀式,紀念戰勝納粹德國76周年。其間普京說了一句:「納粹意識正重新抬頭。」二戰時期烏克蘭有一個民族主義政治人物,叫斯捷潘‧班德拉,曾和納粹德國合作,亦曾被納粹德國關押。烏克蘭親俄羅斯的領導人通常會否定班德拉。2014年烏克蘭問題爆發後,俄羅斯在聯合國提案反對英雄化納粹主義,所以普京閱兵之話係針對烏克蘭,不過在現今局勢重申就頗堪玩味。 美國同俄羅斯因為歷史恩怨,「通俄」在美國是一個禁忌。如果時勢令兩國不得不協商,對峙就是打通對話渠道的最好方法。6月拜登與普京會就烏克蘭等問題會面,情勢的變化就在下半年開始。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待續 Mr. Tregunter

20210510-Mr. Tregunter:2022天下五局(三)

Mr. Tregunter:2022天下五局(三) 20210510 大棋局 英國《經濟學人》指台灣「地表最危」,G7外長會議首次公開提及台海問題,並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然後,協商7年的歐中投資協議暫停,法國國會也通過史上首次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決議文,0票反對。歐洲終於擺出姿態,全球聚焦台灣。歐洲已選邊站? 兩個重點睇明白,國防,貿易。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講得好白:冇美國,歐洲安全根本不可能。德國與日本同為二戰戰敗國,但對國防的態度,德國想將國防預算提升至佔GDP 2%亦步履為艱。卡倫鮑爾指德國現處位置非常舒適,被一個基本無甚敵意的世界包圍。直至近年驚覺新威脅出現,要扭轉過去安逸的安排,仍需時間。如此便道出兩個問題,德國國防依賴美國,冇可能不站在美國一邊,但要在國際上作更多貢獻,仍力不從心。放諸歐洲列國,問題亦相近。 歐洲最大的貿易夥伴過去係美國,直至去年,歐中雙邊貿易達到5,860億(歐元,下同),超過歐美之間5,550億,中國首次成為歐盟最大貿易夥伴。就算係因為去年疫情成此特例,中國為歐洲貿易夥伴亦舉足輕重。所以近年經常見一個現象,歐盟有時硬一下,轉個頭德國就軟。如歐盟副主席約瑟‧博雷利話面對共產主義政權時,歐洲國家不再「天真」,德國外長馬斯則話同中國脫鉤係走錯路。 德國作為歐洲最強經濟體,原本最有牙力統合歐洲列國一爭朝夕。但戰敗國地位有太多掣肘,只有從實際考量。是以近期歐美就台灣問題擺出的姿態實為危險信號。一旦台海發生戰爭,難道可寄望歐洲予以軍援?台灣長榮貨輪堵蘇伊士運河一事已測試出,美國航母亦可被卡在地中海,要改道兜非洲好望角就會延誤,遲幾多日都已被估算。 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麥馬斯特指台海處於極度危險時刻,前美國印太司令戴維森指中國可能在6年內進犯台灣,美日聯合聲明52來再次提及台灣,G7首次強調台海和平……將全球焦點聚於台海,原因只有一個,就係由特朗普同中共交手開始,西方國家終於再次明白中共係擅於玩奇襲。引來全球聚焦,係為減少被奇襲的機會。歐洲仍需時間整合,姿態,係用嚟拖延等待時勢有變,但亦暴露了頃刻間並無實際可馳援之處。真正能起作用者,唯俄羅斯。 夜深鶴透秋光碧,萬里西風一劍寒。 待續 Mr. Tregunter

20210503-Mr. Tregunter:2022天下五局(二)

Mr. Tregunter:2022天下五局(二) 20210503 大棋局 52年前美日聯合聲明提及台灣,然後美國就出賣了台灣。上月拜登與菅義偉在美日峰會後的聯合聲明再次提到台灣,不少輿論指台灣今次掂。事實是否如此? 回望當時兩年時間,劇情峰迴路轉。首先,1969年3月中共同蘇聯爆發珍寶島之戰。美國正值越戰元氣大傷,諗緊其他方法抗衡蘇聯。11月美國總統尼克遜同日本首相佐藤榮作舉行美日峰會,會後聯合聲明提及台灣,承諾保中華民國及區域內盟友安全。結果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第2758號決議》,踢中華民國出聯合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然後1972年尼克遜訪華,中美正式建交。 美國確認中蘇交惡後,要拉攏中共則要放棄中華民國,但又防一手,留台灣保存第一島鏈,封鎖蘇中朝共產黨三寶東擴,亦免中華民國倒向蘇聯。所以出現保台灣,踢中華民國,然後中美建交的結局。如此便透露一個信息:美國所謀者為地緣戰略上的考慮,地緣上是何政權是何人,其實不重要,可資其用才重要。 跟住睇吓日本。《美日安保條約》為協防日本,可是這個「防」字,並不簡單。美國前駐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Henry Stackpole曾坦言,美軍在日本就如香檳樽個塞(a cap in the bottle),要防止香檳噴出。言下之意,就係要防日本。 日本為二戰戰敗國,不再擁有正規軍,只有自衛隊。戰後美國一直擔心日本軍國主義復辟,所以協防日本,既是防衛,亦是防範。日本一直希望恢復正常國家地位,只是欠缺一個時機。如今看來,恐怕時機當下即是。隨着中國經濟與軍事實力日益提升,美國多番強調中共對周邊的威脅正在擴大,中共對外拓殖之心益顯。 早前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指,若台海發生軍事衝突,有必要研究當美軍支援台灣時,自衛隊能提供何種協助。提供何種協助,雖然講得相當模糊,其實就係一個缺口,依據情勢變異而跟進。當美日都判斷中共對周邊區域的威脅越來越大,用來遏抑香檳噴發那個塞,或許會稍為放鬆。所以叫人冷靜啲,唔好衝動者,未必想你唔衝動;斥責人哋衝擊秩序,破壞安寧者,或許嫌你衝擊得未夠勁。美國欲保台灣之地,不代表不可以出賣島上之事,惟看時勢;日本需要缺口,需要時間,只係節奏並不握於其手。是為第一局。 舞蝶迷香徑,翩翩逐晚風。 待續 Mr. Tregunter

20210426-Mr. Tregunter: 2022天下五局(一)

Mr. Tregunter: 2022天下五局(一) 20210426 大棋局 量變導致質變,量從何來?睇兩個總金額。自疫情爆發後,去年特朗普推出2.2萬億元(美元,下同)經濟刺激法案;年底,再推9,000億元;今年拜登上場後推1.9萬億元經濟刺激法案。1年時間,5萬億元。重未計拜登稍後準備推2.25萬億元的8年基建計劃。 聯儲局金融海嘯後3次QE規模,QE 1 1.6萬億元;QE 2 6,000億元;QE 3約1.7萬億元。5年半時間,約3.9萬億元。對比之下就睇到,疫情下美國掟錢出街有幾急同幾狠。美國印銀紙,然後美元萬劍歸宗,係過去50年來美國收割全世界的不二法門。如今掟錢既急且狠,再純情都不會相信美國單靠國內加稅可解決債務問題。然而,全球局勢出現了新的變化,要剪全球羊毛不易。 中共對全球局勢的最新判斷係「東昇西降」,東方冒起,西方衰落。判斷對或錯要將來先知道,只係當有這種判斷,意味往後中共對外拓殖之心只會增不會減。要回到過去韜光養晦,低調地學習西方先進一面,不可能。Tesla事件是一個側面,多少反映中共認為佈局20年,中國供應鏈及世界工廠並非你話要取代就旦夕可以取代,就算面對疫情後這種大重置時機。若奈中共唔何,就要跟中共規矩,如此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將逐步被蠶食。 美國獨強的國際秩序正受到挑戰,每一個大國莫不思考藉此天下失序之際,應該站在甚麼位置,如何運用時勢。俄羅斯,上一次冷戰輸到聯邦解體的盟主,現下仍隱藏其真正想法,將是今次東西對峙的最大變數;歐盟,曾在人民幣加入SDR權重一事讓利,欲借中國崛起削美國獨強之勢,進佔中國市場,但不欲接受中共規則;日本,二戰後雖躋身世界最強經濟體前列,卻一直無法回復正常國家地位。此三者於中美雙雄逐鹿期間各謀其志,是為天下五局。 中共認為只要時間夠長,最終會追上,此為時;西方衰落,東方冒起,此為勢。時勢在我,今日不取,更待何時。美元霸權雖建基於美國霸權,但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中共要挑戰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不可能不觸及美元霸權。美元霸權的弱點在特里芬難題,而特里芬難題的觸發點在美國霸權轉弱。所以這註定是開始了就無法停止的大爭之世,在中美橫陳的主軸上,每一國、每一地乃至每一人都在探索謀求自己的新位置,不存在眷戀往昔懷念過去的空間。 Mr. Tregunter

20210428-【華府看天下】北京陷入香港泥潭,「人人都是敵人」幻覺變成事實

【華府看天下】北京陷入香港泥潭,「人人都是敵人」幻覺變成事實 2021-04-28 香港民間與政界遇到凜冽寒冬,確實不好過,相信今年的「六四」和「七一」,也可能鴉雀無聲。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從北京的視覺看香港,細想他們對香港做了甚麼,便會知道,北京正在陷入香港泥潭,就像當年美國陷入越戰泥潭和蘇聯陷入阿富汗泥潭一樣。 當年在越戰和阿富汗戰爭,超級大國使用不斷升級的武器,對全民進行無差別攻擊,但怎樣也無法掃清敵人,開始覺得人人是敵人、自己被包圍,陷入焦躁狂亂,最後自己將人人是敵人的幻覺變成真實,不撤退也不行。 從北京來說,港獨、本土派、泛民當然是敵人。但北京現在對付香港的手法,顯示在北京心中,香港的敵人還不止這些。 中共推行的香港選舉改革,不單加強政治審查候選人,還將立法會中功能組別議席比例壓縮,加入選委會產生議席。改革之後,選委會議席佔40,功能組別只佔30,直選20。而選委會將加入了大量由中聯辦控制的新生同鄉組織,由政府委任的各種地區委員會,人大政協和中國全國組織香港會員等。以後的選委會,不少議席等如由中共直接委任。以往主導選委會的本港財閥和專業團體影響力大降。 這個改組表示中共不但要消滅泛民,還要大力壓縮香港本地財閥精英的影響。立法會直選議席比例由一半大幅減少指九分二,顯示負責在直選中搶奪議席的建制派政黨,也將被打入冷宮。 2019年抗爭如火如荼時,北京不單看到街頭抗爭,還看到不少富豪,都或明或暗地反對「送中條例」。那時劉鑾雄曾嘗試以司法覆核方式拉倒條例,全國政協何柱國也多次公開反對條例。到北京要動員各大表態譴責抗爭時,有大富豪在報紙刊登廣告,也只是各打五十大板、模稜兩可地譴責暴力。不少名流和建制派外圍,竟然也支持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抗爭者衝入立法會,塗鴉各個立法會現任和前任主席的畫像,建制派大老曾鈺成的畫像竟然倖免於難。這被疑心極大、對香港社會政治脈絡的掌握仍沒有很大信心的黨中央看到,便是富豪和建制派吃裡扒外,暗中支持「黑暴」的證據了。 後來與富豪關係良好,常常為富豪帶風向的民意領袖,全面支持抗爭。與港共過從甚密的年輕學人,也參加了戴耀廷發起的「35+」選舉規劃。曾鈺成、田北俊、曾俊華,有一個時期常常一同出現在公開場合、在鬧市派口罩、唱歌籌款整月餅等。北京看在眼裡,這不是地方黨、本地富豪與泛民和外國勢力勾結企圖奪權是甚麼? 現在北京不單要打擊反對派,也要打擊富豪...

20210424-【華府看天下】李亨利招供透露重要國情,清洗愛國商人前奏?

【華府看天下】李亨利招供透露重要國情,清洗愛國商人前奏? 2021-04-21 在4月15日的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中國央視播出了「漢奸商人」、「雙面人」李亨利的招認專訪。同一日,《環球時報》刊出了題為「起底漢奸商人李亨利:引誘婦女賣淫、詐騙,貸款也要支持反中亂港」 的「環球人物」專題。 李的招認,大方淡定,不時帶著微笑,彷彿在拍甚麼衣錦還鄉傑出海外華人系列似的。這個違和感,再加上離譜的招認內容,整個案子,就像是一個笑鬧劇。除了好笑之外,這場鬧劇,也有不少可圈可點的地方。我們不妨重溫一下。 李亨利,原來在資助「反中亂港」之前,已經有幫助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家人洗錢和在法國買豪宅的前科。2013年中國法院對薄熙來的判決書,便出現他的名字。他當時原來是以污點證人的身份,在法庭作供頂證薄熙來。 奇怪的是,為何李在薄案之後不單逍遙法外,還可以自由進出中國,隨便用他在中國經營的公司運錢出境外支持反中亂港活動呢?在薄案後,難道國安不會對他多加留意,預防他再度從事反黨反人民的事嗎?他會不會是政府派到敵對人士身邊,負責作供羅織罪名的專業演員? 招認中,他說資助香港「反中亂港」頭目,講來講去就只是資助學生領袖到外國參加「反華論壇」的機票與住宿。那些出國參加幾天會議的費用,一個人次才是兩三萬港幣。就算不是主辦方資助,學聯、很多普通學生組織或NGO,隨便每年就可以用公費資助幾十個這樣的行程。 香港不少社運中人,家境都不錯,有時自己跑到歐美無所事事,自費坐頭等機艙、入住五星級酒店,也絕無難度。這種情況,只要上社交媒體多一點便常常看到,不用厲害的國安特別偵辦。說香港的「反中亂港分子」,都是為了貪這些出國旅費而挺而走險,顛覆國家,劇情真爛到笑壞人。 李還說他籌集了數十萬美元,在2018年的美國中期選舉,資助反華議員,結果多位由他資助的都成功當選。這個案情,真是足以驚呆十三億人民。原來數十萬美元,就可收買多名美國國會議員。這個數目,在北京和上海連一個體面點的公寓也很難買到。美國國會競選,選一個議席的花費和合法籌得的捐款,都以百萬、千萬計,李亨利如果用幾十萬便能讓多個議員當選,美國不少政界中人恐怕都要爭著去問他到底是怎樣做到的。 更令人震驚的是,李說他原來有份參與美國制定涉港制裁法案,我想應該是指《香港人權與民主法》。他說他參加與美國國會議員的閉門會議,為使法案更具殺傷力提出了不少最後被採納的意見。...

20210414-【華府看天下】林鄭死撐金融中心新招,將香港淪為第三世界洗錢走資樂園

【華府看天下】林鄭死撐金融中心新招,將香港淪為第三世界洗錢走資樂園 2021-04-14 《國安法》實施以後,香港的資訊自由、法治和政府監管的專業透明受到嚴重衝擊。而資訊自由和法治乃是傳統金融企業在香港的各種運作——包括商業仲裁、投資在香港金融市場上市和發債的公司等的基石。 《國安法》實施之後,很多跡象都顯示,不少在香港金融市場的外資,都有離開的勢頭。香港政府數據顯示,在香港維持辦公室的外國跨國公司數目,在2020年錄得十年來首次下降。香港的美國商會會員調查顯示,有四成會員正考慮離開香港。據報國際獵頭公司收到香港銀行業者有關在外國找工作的查詢,亦大幅上升。最近因移民永久關閉香港公積金戶口數目飆升,國際學校和直資學校,更出現退學潮。 《金融時報》前年報道,林鄭政府提出逃犯條例修訂之後,一批在香港的中國財金精英,曾在一個林鄭飯局,嘗試游說她收回草案,並警告若修訂成事,很多停泊在香港的資金,將會移到新加坡等地。 現在《國安法》比當初逃犯條例毒辣百陪,可以隨便凍結被指危害國家安全嫌犯的資產。這些將財富停泊在港的大陸富人,會覺得更安全還是更危險,更需要將資金調走,大家心裏有數。最近《華爾街日報》爆料,一直在阿里巴巴背後出資,由江澤民孫兒創立,被稱為「太子黨」私募基金的博裕資本(Boyu Capital),已開始將部分業務撤離香港。 特區政府當然留意到這些趨勢。林鄭月娥要爭取2022年連任的一個關鍵,可能便是要顯示她成功抵消《國安法》衝擊,保住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之前有報道說已經撤離香港的金融業行政人員,在外國收到港府官員不尋常的電話溫馨問候,詢問他們離開的理由,有人更表示有受恐嚇的感覺。 林鄭政府最近推出一系列據稱是鞏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的政策,包括給與私募基金和對沖基金大幅稅務優惠,和禁止記者查冊,即查閲香港登記公司董事名單資料。根據《紐約時報》報道,這些政策受到外資歡迎,很多美國金融機構,都準備在香港大舉擴充人手,準備通過香港開採大灣區金礦云云。 禁止記者查冊,對於依賴透明公正金融市場的傳統金融業投資者,當然是大忌。所以代表香港跨國公司的國際商會,也開腔反對。林鄭政府增加香港註冊公司隱秘性,向以投資者資料保密的私募基金和對沖基金派稅務福利,就是要將香港的金融中心,從本來與紐約、倫敦、東京比美的以地上金融操作為主的金融中心,改造類似英屬處女島、澳門賭廳、線上賭場等以走資、洗錢的...

20210407-【華府看天下】難保美國不會對港使用制裁核彈,個人與公司應做好準備

【華府看天下】難保美國不會對港使用制裁核彈,個人與公司應做好準備 2021-04-07 香港行政會議成員、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最近在媒體訪問,被問及美國針對香港制裁的問題。他表示「現時的制裁,只是對制裁名單上的人影響較大,相信美國不會將制裁對象擴大到機構或政府……相信美國極不可能推出不讓香港使用美元的『核子武器』。」但他同時表示,「唔畀你鉤(美元),咁咪鉤第二樣囉!」並指港元聯匯,要有後備方案。任在這個敏感時刻的這些發言,值得我們留意。 根據1992年的《美國-香港政策法》,1997年後,香港若保持自治,美國便會容許港幣繼續自由兌換美元,保證香港的美元供應。1997後,香港的央行,即金融管理局,獨立於中國的央行中央人民銀行,在美國聯儲局維持自己的戶口。香港貿易和資本進出因為長期出超,金管局累積了大量美元,有足夠彈藥應付港元匯率波動,維持聯繫匯率,而不用靠美方有關美元供應的保證。 但天有不測之風雲,例如在去年春天全球瘟疫突襲全球經濟,貿易、投資流動停頓,但很多在香港的公司,包括中國企業,還需要很多美元週轉。當時金管局便向聯儲局借了一百億萬美元的應急貸款,再轉借香港的銀行。 最近港元存款流失龐大,按月失去一萬億。種種指標也顯示,港人移民海外,也在大幅增長。移民的港人要變賣資產,提出存款,兌換成外幣帶走,如果趨勢持續,這些都會為港元帶來壓力。 這些發展如果持續,未來金管局要維持港元與美元的固定匯率,可能會越來越困難。這些可能性,對於大部分在金融市場短炒,視野不超過一個星期的投機者,都不重要,但北京與香港的財經官員,應該心裡有數。任志剛在這個時候提香港與美元脫鉤,改與其他貨幣(人民幣)掛鉤的可能性,講到後備方案,當然不是偶然。 更嚴重的事,當北京在香港推行《國安法》之後,據報華府曾討論使用「核彈方案」,對香港政府甚至整個金融系統作出制裁,切斷香港的美元供應。具體的做法,可能就是關閉香港金管局在聯儲局的獨立戶口,與人民銀行的戶口合併。但當時特朗普政府決定不採取這一方案,改以針對官員個人的制裁。 在上周美國國務院發表最新一份香港政策法報告,裡面提到香港在政治上的自治已經幾近消失,法治的前景令人擔心。報告唯一留有一手的,是表示香港在財金範疇仍有自治性。金管局的政策制定,仍獨立於中國人民銀行。這表示美國還沒有打算在短期內對香港實施核彈制裁。 但核彈方案被討論過,便有可能在將來局勢進...

20210331-【華府看天下】反仇亞歧視不等於忍讓中國政府,應與戰狼割蓆保衛普世價值

【華府看天下】反仇亞歧視不等於忍讓中國政府,應與戰狼割蓆保衛普世價值 2021-03-31 全球大瘟疫以來,美國各處針對亞裔的騷擾與暴力事件大幅增加。這些暴力事件,在主流媒體,一直得不到足夠重視。直到本月16日亞特蘭大市發生槍手襲擊亞裔經營的水療按摩中心,造成六名亞裔婦女員工被殺的慘劇。慘劇發生後,全國主流媒體便開始大篇幅討論仇亞犯罪上升的問題。 在美國歷史上,亞裔經常被視作「恒常的他者」,常常在國家面對失業、經濟危機時被當作替罪羔羊。十九世紀的排華法案與1980年代初,華裔陳果仁在底特律,被埋怨工作被日本車廠搶走的工人當作是日本人,遭到殺害的案件,便是在這個背景下發生。 多年來,美國的亞裔民權團體一直致力爭取消除社會對亞裔的歧見和壓制各種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多年來亞裔在政治上取得突破的例子,也越來越多。去年參加總統選舉民主黨初選異軍突起的楊安澤(Andrew Yang),和剛剛在參議院獲得兩黨一致支持,以98對0票通過出任美國貿易談判代表的戴琪(Katherine Tai),便是很好的例子。 亞特蘭大屠殺案發生之後,亞裔團體隨即動員起來,在各地發起反對仇亞暴力的示威集會。美國從立國開始,便從不假裝自己是一個完美的國家,卻建立了一個民主自由的體制和發展出活力充沛的公民社會,隨時針對國家的不完美,直視問題,爭取國家變得更接近完美。 美國和其他民主國家的開放體制,近年卻經常被與美國敵對的獨裁國家利用。例如在這次反仇亞暴力風潮中,中國官方的宣傳機器,便乘機煽風點火,將美國這一年來仇亞暴力上升,歸咎於美國主流媒體對中國批評得太多。《環球時報》在槍擊案一發生後,即在3月18日刊登英文長文、並在官方推特以英語點名《紐約時報》和一名美國資深華裔女記者,批評他們對中國的「失實報導」,是導致仇亞情緒升溫的原因之一,要對阿特蘭大慘劇負責。 過去特朗普政府批評中國政府隱瞞疫情,問責全球瘟疫起源時,經常夾雜一些對華裔和亞裔帶來歧視的種族主義字眼,例如叫瘟疫為「Kung-flu」, 是不可原諒。但我們呼籲停止使用這些種族主義語言,不等於我們要停止向中國政府問責,更不等於要停止批評中國政府在香港、台灣、新疆、南海等問題上的作為。 被「環時」指責有份散布反亞仇恨的《紐約時報》和該名華裔女記者,一直在抵制種族主義上不甘後人,「環時」向他們扣仇亞種族主義帽子,便等於是將任何對中國政府的批評,跟仇亞種...

20210324-【華府看天下】戰狼越虛怯越凶狠,到處放火幫助美國聯歐制中

【華府看天下】戰狼越虛怯越凶狠,到處放火幫助美國聯歐制中 2021-03-24 上個星期,我在這裡指出,美方在阿拉斯加美中高層會談之前就香港問題制裁中港官員、布林肯稱台灣為「國家」、拜登出席印太四方峰會,直衝中國而來,預示美國在阿拉斯加會面,將會擺出強硬姿態,會談難以和諧。 我本來以為,中共官員會聰明地在會談時放低姿態,擺出一副充滿善意的樣子,讓姿態強硬的美方顯得好像是咄咄逼人,在國際輿論製造中國十分善意,是美國在欺負中國的印象。結果楊潔篪還是戰狼上身,在美方簡短開場白提出了美國對香港、新疆、台灣問題和中國霸凌美國盟友的關切之後,用了16分鐘向美方宣講中國被西方列強欺負圍堵的歷史,教訓美國圍堵中國只會自己受苦,批評美國歧視黑人的人權問題等,漫無邊際,嚴重超時。 開場時槍來劍往,會議完結後雙方沒有聯合公布,只是各自冷冷地向記者表示會談有建設性。這種僵局,為拜登政府未來幾年與中國的互動定調。楊的表現,引起中國小粉紅的亢奮,淘寶快速出現以楊的「金句」,「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對中國說話」設計的T-shirt和手機套。中國駐東盟大使鄧錫軍,更用官方推特推銷有關商品。 但小粉紅亢奮還亢奮,中國在會談的表現,折射出卻是他們的虛怯。會前中方不斷強調會面是「中美高層戰略對話」,布林肯在會前已經否認。會後,中共官方媒體竟然還堅持稱為「戰略對話」,看來他們很怕中國民眾知道美國將會面降格。 而中共官方媒體,只報道了楊潔篪與王毅的戰狼講話,對美方有關美國是自信國家,不斷內省改進的回應隻字不提。文革時期官方批判反動派,尚且會引用對方的原文逐一批判。現在官媒連對方說了甚麼都不敢提,看來他們對自己的觀點,也沒有很大信心。 更重要的是,楊潔篪將簡短開場白變成超時演講,讓全世界看到戰狼不守規矩大暴走的真面目,而且這次不是中國駐某國大使或是外交部某個發言人,而是中共主管外交事務的最高層黨官。這次事件之後世界對中國政府的觀感會是變好了還是變壞了,大家都心裡有數。 阿拉斯加對質之後,布林肯即將出訪歐洲,與美國的北約盟友商討各項重大事情,當中當然會包括中國問題。歐洲在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影響下,一直奉行加強與中國關係以平衡美國的政策。早前歐盟與中國在拜登上任之前達成有關歐中全面投資協議的共識,被視作美國聯歐制中的一大障礙。但協議文本見光後,在歐洲受到各方攻擊,默克爾的政黨最近又在地方選舉失利...

20210620-讀食時光:周打魚湯 其實不是湯

讀食時光:周打魚湯 其實不是湯 2021年6月20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記得返屋企飲湯」,很久沒有聽過這句話了。我們聽到時,會不會猜猜,到底家裏放着那煲是什麼湯?近來突然想起,家政課的第一煲湯不是中式湯,而是周打魚湯(fish chowder)。不知道誰曾為了一煲周打魚湯而趕回家呢。 「周打」本是燉菜 從前在花園餐廳點餐湯時,阿哥一定點「白湯」,我則一定點「紅湯」。「紅湯」固然是港式羅宋湯;而「白湯」就是港式周打湯(chowder)了。我覺得「白湯」是一種很飽的湯,比「紅湯」和中式例湯飽得多;一旦喝了「白湯」,就會吃不下熱辣辣的鐵板牛扒和波浪薯條。 我們現可在美國沿海城市,如波士頓(Boston)、西雅圖(Seattle)等找到很好的周打湯。這些周打湯都做得非常濃厚、香滑。香港作家劉偉成在他的現代詩〈在西雅圖漁人碼頭喝周打蜆湯〉裏,提及一碗美式周打蜆湯: 日子甘心地沉澱着 在層次多元的爽甜中 沒有惹人生膩的喘息 我感應到浪頭從四方八面 湧來比賽拍岸,總有一記 可令剛才路經的海獅 拋開日光中的睡靄 重新入水覓食,面前的湯濃得 每下晃盪彷彿都帶着不捨 劉偉成筆下的西雅圖周打蜆湯用料新鮮、質地濃郁,漾照出生命的力量,為港式周打湯所不及。美式周打湯講求鮮、濃,因「周打」(chowder)本不是一道湯(soup),而是一道水少料多的燉菜(stew);把fish chowder譯成「周打魚」、clam chowder譯成「周打蜆」,其實更加準確。 周打的確實發源地,並不很清楚,一般說法是以美式為現今煮法定型。19世紀後期,於美國托雷多(Toledo)出版的食譜The Home Cook Book,把魚湯(fish soup)、蜆湯(clam soup)歸入「湯類」,把周打魚(fish chowder)歸入「魚類」,可見當時的周打並不是一道湯。 至20世紀初期,美國紐約(New York)的食譜Consolidated Library of Modern Cooking and Household Recipes中的周打,仍指明與「湯」不同,是以海產肉與湯慢燉的菜式,骨頭盡去,質地比湯濃厚。周打蜆用的蜆可以是硬殼(hard clam)或軟殼(soft clam),各有做法。周打魚所用的是海魚,則以鱈(cod)、黑線鱈(haddock)為佳,其次是鱸(bass,應指海鱸,不是淡水...

20210620-未來城市:社會學者看MIRROR、ERROR 兩台發展又係咩料?

未來城市:社會學者看MIRROR、ERROR 兩台發展又係咩料? 2021年6月20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港大社會學系上周五搞一場「為什麼MIRROR、ERROR成為社會現象?」網上公開論壇,宣布不久幾百個位已宣告爆滿,又一次如ERROR成員193所言,「知我咩料啦」,足以顯示兩隊人走紅程度。他們這次帶起的風潮令不少人重新留意電視節目,甚至願意再次晚晚乖乖等11點坐下追看真人騷,到底未來電視會有什麼新走向,此刻其實未知咩料,我們就在論壇前與3名學者望闊些少、望遠些少來談,當ViuTV節目成為城中熱話,望埋隔籬大台對照一下,兩台有什麼限制與可能? 數碼時代 怎樣才算紅? 訪問時身處阿姆斯特丹的港大社會學系助理教授謝浩麟說,他透過網上亦感受到MIRROR與ERROR的無處不在,讓他也開始去想現今世代,怎樣才算紅,「尤其我過去幾個月不在香港,沒在街上見到他們的海報,都覺得他們無處不在,那種無處不止在現實空間,而是在數碼或社交媒體的空間,以前fans在他們的世界覺得那個明星好紅,是在自己的小天地貼海報,放滿明星的CD、照片,全天候播他的音樂;現在是facebook、instagram(ig)全部都是他們,像我一日用6小時看ig,尤其在疫情下年輕人有很多時間在社交媒體、網上空間,亦會magnify(放大)大家感覺到的流行程度,更覺佢紅」。 無聊搞笑也須技藝 至於同系講師唐嘉汶就說,流行文化若分高低雅俗,不免捉錯用神,而MIRROR、ERROR並非突然冒起,亦有技藝在其中,「例如《ERROR自肥企画》打格、嘟粗口,好多是幾無聊的搞笑內容,但坊間有句說話是『認真做無聊事』,他們癲得落力,搞笑搞得認真,這種認真亦可從中見到他們的投入,看到技藝,要知道有咩位、什麼元素會令人笑,因此得到fans支持其實很合理」。 近日播放的節目《調教你MIRROR》,觀眾亦樂於談論組合12人的心路歷程與個性,謝浩麟亦說今天大家喜歡更貼地真實的明星,「以前明星個個都好好先生,大家覺得他/她是道德指標,但看ERROR的真人騷,自私、自肥、貪小便宜、走精面、口賤、小器、認叻,全部都會顯露出來,但不會令人覺得突兀,不只是鬧導演,又鬧公司、串經理人,360度呈現他們是好真的人,這份真實感亦是大家覺得很討好的其中一個原因」。 黃Viu受眾 跳出香港 為何MIRROR、ERROR得人鍾意,睇怕這篇文都毋須多講,他們...

20210620-ways of seeing:觸摸自己身體,撫平性暴力創傷

ways of seeing:觸摸自己身體,撫平性暴力創傷 2021年6月20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一直沒有仔細意會「體諒」這個詞語,除了字典中所說的「設身處地為人着想,給以諒解」外,聽性暴力研究者Nujande一席話後,發現各種心靈上的創傷,應該尋求自己身體的諒解,勇氣和力量的根源在於對自身的愛。每日困於各式愁緒之間,多久沒有利用指尖觸碰自己肌膚,好好感受當下生存的熱度,感受內心的欲望? 在6月初的體祭活動中,Nujande與體模社舉行了一場以「開放身體與保護自己」為題的講座,體模社創辦人小丁指,因反應熱烈,希望做多些準備,回應參加者提出的一些問題,因此在下月6日將會再舉辦一場。 Nujande原本希望透過開放身體,說明在心靈層面認識自我的重要性,「開放身體是誠實面對自己身體的欲望、性的欲望,是面對自己的態度」,在分享過程中,發現參加者重視了解欲望這一環,因此在第二場講座中會再補充一些這方面的內容。她認為性慾可以源於對自己身體的欲望,「有些女生拍一些性感照片,也是因為對自己產生性慾,根本不在乎別人的想法」,或者愛拍肌肉照片的男生也是如此。 從溫柔文字 學擁抱自己 因裸身而「重生」的Nujande,把名字「Jane」置於「Nude」之間。4年前經歷性暴力事件曾讓她一蹶不振,在機緣巧合下成為人體模特兒,裸體讓她衝破了社會、文化上的一些既定框架,獲得自由和勇氣,逐漸對身體、身心學議題感興趣,在閱讀、舞蹈中得到力量。她說在初次撫摸自己的練習中,把全身感受專注在觸感上,沒想到會哭成淚人。和身體對話、向子宮道歉,雙手的觸覺撫平了一些心靈上的傷疤。 「觸覺可能是 身體最深刻的記憶, 我的身體記憶着 有觸覺私密經驗的身體, 那身體的細節,很難消失。」——《身體記憶52講》蔣勳 在講座中,她與參加者分享台灣美學家蔣勳的著作《身體記憶52講》,「他認同不完美的美」,書中由作家的經驗延伸至身體的各種感受和美學,包容多元的美,Nujande覺得蔣勳「發現美的地方在於相遇的過程」,「如十指緊扣是可以牽手、可以分手,是一種表現離和合的美」,她對作者說的擁抱自己很有共鳴。因其文字溫柔,在閱讀時有被安慰的感覺,「香港人習慣說話很直率、刻薄,就算對自己也是這樣」。她在自責的漩渦中抓着溫柔這個救生圈,也希望自己的文字能把溫柔傳遞開去,因此在Instagram上默默筆耕,「世界已有很多苦難,要學會疼愛...

20210620-什麼人訪問什麼人:燃點兩代影人的火種——與陳果、陳健朗的一席飯

什麼人訪問什麼人:燃點兩代影人的火種——與陳果、陳健朗的一席飯 2021年6月20日星期日 圖3之1 - 右二為陳果,中間為陳健朗。(作者提供) 【明報專訊】事緣多個月前,我和另外兩位「豐美股肥」(Phone Made Good Film)的成員——安娜和任俠,信手拈來由陳果導演的《去年煙花特別多》的日版DVD來看。看畢電影後,我們異口同聲地對該片擊節讚賞——無論是電影風格、表現手法,抑或箇中展現的氣魄與視野,都在在震懾着我們三個後輩。 適逢陳健朗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手捲煙》最近上映,其退伍華籍英兵的設定,乃至戲中那股不甘後人的破格銳氣,着實與《去》片有不少對讀之處。是以,豐美股肥希望藉此良機,以「keepers of the flame」為題,於6月26日(六),在兆基創意書院放映室,重映《去年煙花特別多》。其時既放35mm菲林拷貝,也有陳果和陳健朗兩代影人的對談,細說他們心裏的電影火種是如何流傳而不滅。 有見及此,我們上星期一先找來阿果和阿朗在東寶小館吃頓飯,為周六的放映跟對談熱一熱身。我們邊吃飯邊聽阿果、阿朗的對話,一聊起來都是率性隨心,粗口橫飛的同時卻流露着他倆對電影創作的熱忱和信念。當然不得不提的是,連國際大明星也來幫襯的東寶小館,正是由有份參演《去年煙花特別多》的露比、拉鏈主理。 離唔開個錢字 無論是小型獨立製作,抑或商業大片,拍電影就得要錢——這個錢字無時無刻都在折騰着每位電影創作者。阿果、阿朗一坐下來,談的便是票房、成本、戲到底要不要賠錢、如何尋找下一齣戲的資金,更聊到把放映版權賣到上飛機(可惜疫情下,少了這個額外取回拍攝成本的機會)。 而阿果對阿朗直言,《手捲煙》的票房正正是他的「考試位」。雖然阿朗言談間也不太肯定《手捲煙》能否過到這個「考試位」,但阿果說:「你呢部戲唔會蝕㗎啦,你點都有錢袋。首部通常都有錢袋,首部都賠就唔×使拍。」話裏說的雖是錢,其實也是阿果給予阿朗和《手捲煙》的一份信心和肯定。 一提到錢,話題自然會牽涉到大陸市場。但阿果補充道:「反而大陸有好多導演好open,佢哋𠵱家掌握晒拍主流戲嗰啲竅門。」談到此,阿果和阿朗都或多或少有種艷羨,皆因大陸拍戲「景又多、資源又多」。尤其當兩位導演需要更多資金去執行某些創作計劃時,沒有大陸資金便會教他們慨嘆「有時真係好難」。不過,阿朗仍強調不會依賴大陸市場,而是要展望國際,串連在日本、台灣、東南亞...

20210620-陶傑:拿破崙為什麼是軍事天才

陶傑:拿破崙為什麼是軍事天才 20210620 拿破崙被譽為軍事天才。這是歷史教科書裏的一句話。但拿破崙的軍事天才在何處?人的一生很短,中學應付歷史考試,一句話交代過去,不必也不能了解細節。 拿破崙會打仗,關鍵在於會布陣,也會變陣。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火器和槍械早已發明,進入比較成熟的階段,但還沒有科技工業。 那個時代戰場上的軍隊有三種:步兵、炮兵、騎兵。以步兵為最多,也是戰場的主力。炮兵涉及沉重的運輸,雖然殺傷力巨大,缺點是行軍速度慢。騎兵機動速度最快,等同一百年後的坦克,相當於中國象棋裏的車,效率凌厲,但遇到大炮,一樣會遭殃。 此三大兵種,就像小孩子伸出來一隻手玩的布、剪、槌,物物相剋,也相輔相成,能運用精妙,是一種哲學。 而步兵之中,又分三種佈陣:線陣、矩陣、方陣。 線陣利平原,兩至三排,橫列一線排開,利於攻。矩陣利於山崖之間的地理,作長方形,攻守皆宜。至於方陣,作正方形,利於守,特別是對付敵方的騎兵。 拿破崙的軍事哲學,是三大兵種相互交替運用;而又在步兵之中,三大排陣互為變易。視乎天氣、地理、敵方戰略,雖然早有計劃,但又有急變的偶發因素,如何當機立斷,不但要有天才和知識,還要有敏銳的觸覺。 步兵的三種布陣,在羅馬時代已經有了,不算稀奇。寇比力克的電影「風雲群英會」,描述羅馬帝國奴隸斯巴達克和羅馬兵對陣,就有夜間擎火把的矩陣和方陣的震撼場面。拿破崙時代戰爭的新玩法,是加入了炮兵和騎兵,與步兵一齊融合之時,交替使用的新組合,尤其後勤補給。 戰爭的士氣固然重要,將官的意志也很重要,但是戰略不可以僵教條,戰術也要靈活變化。中共建黨一百周年,早期聽從共產國際指揮,僵守列寧的城市工人罷工暴動理論,但是在上海、天津、廣州,清末民初洋務運動後工業俱見規模,有中產階級人口,渴望生活穩定,民國政府城市管治有力,兼有洋人影響局面。在城市裏發動罷工吃了大虧,只能退去農村。 留戀在城市繼續革命的,變成左傾盲動路線,成為犧牲品。唯初退至井岡山,再退至二萬五千里之後的延安。這就是在華盛頓大學讀哲學的李小龍悟出的Be water——水有漲退兩時,也有液、固、氣三態——終於等到了西安事變,日本侵華。 軍事、歷史、哲學,三位一體,在香港,有一科叫做「通識」——我一早就將之視同笑話,今日果然收攤——沒有這種真通透的學科,也沒有這樣的教師。小朋友早送去英國的寄宿學校,有一點幫助,但學不學到這樣...

20210619-陶傑:鄧寇克的博弈

陶傑:鄧寇克的博弈 20210619 無論讀歷史還是看電影,兩者都是講故事,都是人生智慧的另類課程。 例如一九四〇年英國的鄧寇克大撤退。這一年,邱吉爾剛上台,歐洲戰場失利,希特勒的德國閃電空襲,以傘兵和陸軍夾擊荷蘭、法國和比利時邊界,盟軍措手不及——原以為德軍只會從馬其諾防線來襲,而香港當年的醉酒灣防線,由荃灣經獅子山拉到西貢,也是英軍香港司令莫德庇的同樣意念——比利時與荷蘭投降;在法國的英軍則因德軍的接連猛攻、逼到水邊,在鄧寇克地區負隅頑抗。 此時英軍面臨只兩個選擇:第一是抵禦到底,全軍壯烈犧牲,但歐洲一樣會被德國佔據。第二是橫渡英法海峽,撤退回英國,靜待時機。 邱吉爾知道,英國孤軍作戰,美國的羅斯福和國會不肯介入。精銳軍隊撤走,固防本國,至少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傷亡成本,還可以換取時間。希特勒佔據歐洲之後,會不會也橫渡海峽攻打英國?機會是五十對五十。英法海峽和英格蘭南部的白堊懸崖始終是天險,邱吉爾可以賭那百份之五十機會。 德國的前線陸軍裝甲師軍官一度考慮先斬後奏,追剿退到鄧寇克海灘的三十多萬英法軍。可是希特勒一再對前線軍官下達措辭強硬的指令,要裝甲部隊停止推進,認為主要威脅在南方。史學家哈爾德回憶此事時,稱近比利時北部的「法蘭德斯」(Flanders)至沿海地帶充滿濕地湖泊,可能令裝甲部隊身陷險境,為免不必要的折損,將來全面攻打法國南部,須停師以保存實力。 後來的史料披露:希特勒之所以如此堅決,因一次五人秘密會議。列席的其中一位參謀,叫做布魯門特提。他後來憶述:希特勒以欽慕的語氣談起大英帝國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將大英帝國與天主教會相比,聲稱是穩定世界的兩大要素。因此決定以鄧寇克為緩衝,給英軍足夠的時間撤退。 事後證明,邱吉爾的決定正確,鄧寇克大撤退之後,邱吉爾取得了時間,即展開橫渡大西洋的秘密外交,等到珍珠港事變。 這就是英美簽署的大西洋憲章的由來。 沒有前面的鄧寇克,也就沒有後來的諾曼第。 英國導演基斯杜化諾蘭以此為藍本,拍了「鄧寇克大行動」一片;可與史匹堡的「雷霆救兵」平行共賞。 兩部大片,那一齣好看?我認為以歷史事件之深層結構,鄧寇克之役比諾曼第更引人入勝;以戲而論,還是史匹堡的那一齣勝一籌。 陶傑

19950620-《蘋果日報》創刊號社論:我們屬於香港

《蘋果日報》創刊號社論:我們屬於香港 19950620 我們要辦的是一份香港人的報紙。 尚有兩年香港的政權便要移交了,在這個時候辦報,不怕九七後情況有變嗎?我們怕。但我們不願意被恐懼所威嚇。我們更不願意被悲觀所蒙蔽。我們要積極樂觀地面對未來,因為我們是香港人!  過去,香港人靠自己一雙手創造了奇蹟;將來,香港人還要創造更多的奇蹟,因為香港人便是奇蹟。  不是嗎?我們創造了中國有史以來最自由、最富裕的地方,一個足以和紐約、倫敦、東京等世界級大都會平起平坐的地方。我們怎能讓這個奇蹟畫上休止符?  在世界的資訊走廊上,香港雖然只是斗室一個,但我們清明通透,時刻與整個世界資訊交流:每一分、每一秒都受到世界傳媒注視、受世界輿論監察。在舉世眾目睽睽之下,誰敢貿然對香港胡作非為? 我們有緊扣世界脈搏的靈通資訊網絡,優良的自由法治傳統,無數世界級的人才……我們對中國和世界貿易發揮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權衡利害,中國能不讓我們有一個自由充裕的生存空間?  我們是中國公民也是世界公民。我們屬於中國也屬於全世界。  就算九七後,我們對香港新聞自由的信心也絕不動搖,因為我們對資訊科技的通透力量有信心,因為我們深信黑暗遮蓋不住光明。是的,無論在香港或世界任何一個角落,傳媒的通透力量是自由繁榮的最大保證。  在資訊透明的今日,人民選擇自由的威力比任何力量都要強大。只要讀者選擇我們、支持我們的報道、認同我們的立場,那麼不管壓力有多大,我們都必定可以站立起來。沒有錯,我們要的是讀者們的支持,而不是任何勢力的扶持。只要我們做好分內的工作,我們深信眼睛雪亮的讀者們必定會給予我們支持。  我們深信,習慣了自由的香港人,對不合理的禁制、不公平的對待一定不會啞忍,因為天生下來香港人便對自由熱烈追求。  《蘋果日報》是香港人的報紙,香港人的意向就是我們的意向。  我們將忠誠地去緊守工作崗位,老老實實地做個驕傲的香港人。    《蘋果日報》創刊號社論 

20210616-素黑:別可憐到只剩下求關注(一)

素黑:別可憐到只剩下求關注(一) 20210616 「已經兩個藍剔了,他卻一直不覆我。再留言,他看過後還是沒有馬上回覆,有時隔一天才覆。他開始對我冷淡了,我做錯了甚麼?」 像我之前寫過那個女友埋怨累透的返早班男友聊天時冷淡的個案一樣,不會體諒對方的處境前,光憑猜測判案和定罪,自封受害者,慨歎人情冷暖,怨人要變心一下子沒先兆,以前不是這樣的,只有自己真心,付出的都泡湯,真愛難求…… 事實上,即使對方已解釋過遲或不回覆的原因,她也會選擇不上心,只相信自己以為的「真相」,繼續多疑、製造和傳播負能量。 這種所謂的朋友或情人,都是病態的癡纏人。他們不愛你,找你不是出於真心關愛,只是怕寂寞,需要你回應,讓他感到不孤單,或者試探你是否著緊他,以諸多藉口來找你,「問候」和「關心」你,不過是空虛,沒管理好自己不踏實的無聊生活,或者根本是佔有慾分子。 很多這種粘連性病患者會過度敏感,幻想自己是委屈的無辜者。他會病態地數你在他的社交網帖文按讚的次數,只要你稍為減少按讚,或者沒有回應他的留言,他便會不安、不快,覺得你已對他不好,不理他,無視他了。惡性循環,他會變本加厲地去找你,留言引你注意,要你回應,不能遲過他預設的回應期限,不然會受傷,自覺無辜被拋棄,馬上發貼自憐,或向朋友訴苦求安慰。 他們的病是乞求關注,是不折不扣的無賴孩童心理,患者以情人、情緒/精神病或老人居多。 素黑

20210609-素黑:失敗很好

素黑:失敗很好 2021-06-09 她找我做個案,覺得自己敗在感情關係上。結束過一段無性婚姻,現在和上司地下情,對方有太太有不少情人還有頭有面。很多女人都希望從他身上取好處,不過是虛榮。她當然也不滿意這一面的自己。 事業美貌智慧財富都擁有,問她現在還求甚麼。她說自己離過婚,覺得失敗過,感到有負擔。再問她真的介意單身嗎?她說不,蠻享受現在自由身的好,也不是想要結婚生子,就是被離過婚這失敗感絆倒了自己。 問她有因為離過婚被歧視嗎?她說真的沒有,是自己放不下。 失敗可能是雙方的。令你失敗的原因本身可能也很失敗。再想想,人生中哪個階段沒經歷過失敗?世上有從不失敗的人嗎?從小到大,我們失敗過多少次?或大或小的失敗,早已身經百戰。就說小時候在學校默書不合格,犯錯受罰受嘲笑,畢業後求職不遂,求愛被騙或被拋棄,買彩票永遠沒贏過,煎牛排也煎過火燒焦了,網購不時有誤判買錯東西白賠錢,參加比賽陪跑的多沒贏過一次,升職輪到你時剛好轉制度又落空…… 你說自己走黑運也可,賴是自己失敗也可,你把自己想成怎樣,便為自己編成怎樣的命譜。 為何你不記住兒時默書不合格是人生的大失敗,只執著曾經離過婚是抹不掉的失敗烙印?偏執是人性的死穴,是你揀選的視點,不過是你捨不得讓遺憾脫身,不敢向前看。 失敗很好,能鞭策人向前走,它不是死穴,把它禁閉在心裡才是真失敗。 素黑

20210607-素黑:令自己有選擇

素黑:令自己有選擇 2021-06-07 上月應香港教育大學的邀請,開了一場Zoom講座,分享如何學懂為關係排毒,療愈自己。 我們容易關係中毒,在朋友、愛侶、家人之間糾纏、爭拗、不捨,只想對方改變,看不見自身的盲點,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 有同學問在關係困局裡是否還可以努力,怎樣才知是否合適或強求。問得好。這問題沒有標準答案,需要當事人智取判斷,因為兩個人經歷過甚麼,只有他們知道。你知他知做甚麼可避免重複犯錯,再做甚麼也不會有效果。關係裡其中一項必修課,原是學習放手。努力過挽救,關係還是沒進展甚至惡化了,便得放手。放手難便先放好,做別的,看別處,為提升看透和解決問題(包括放手)的智慧,才能回頭重新看清楚問題。 可以做甚麼呢?答案是:令自己有選擇。 關係走頭無路便得停下來。不是真的沒出路,只是以雙方目前的眼界、心性、處境和資源都無法解圍,便是時候重新檢閱自己。是性格不足?資源有限?財政自困?感情用事?以致令自己沒有別的選擇,寧願泥守原地困獸鬥。 心一寬,念一轉,儲實力,前面便有很多路,屆界時自有慧眼看穿甚麼是合適,是不是強求,不會只有一個他,一種可能,必須這樣或那樣。進可攻,退可守,不再擔心失去後一無所有,輸掉後顏面盡失。 沒有非要在一起才好的關係,沒有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的真感情,輸 贏得失從來不是你所想那樣的。要修煉一種智慧:為死局開闢新路,令自己有選擇。 素黑

20210602-素黑:迷信會上癮

素黑:迷信會上癮 2021-06-02 某客人一次又一次光顧不同的算命師和占卜師,嘴巴說他們道行低,明知是騙錢的,還是忍不住一而再的去送錢和送「命」,去完又嚷著不可信,算不準,卻又偏偏不敢不信,不服氣,再找別的,沒完沒了。 問過一次卜,算過一次命後,有人當玩的,沒放在心上;有人知道了,自我調整;有人卻被翻開了潘朵拉的匣子,心更動盪不安。真的準嗎?會不會算錯?結果能改嗎? 其實算出甚麼你都不會百分百相信,心魔總在教唆你要去質疑,最終目的不過是要你不再相信甚麼,敗在迷信上。 不是說占卜或算命本身有問題,它們都是源遠流長的古文明活動或智慧,重要是你找了誰諮詢,他們是甚麼道行和心術。 迷信是會上癮的,像黃賭毒。你會七上八落,常常想再去,漸漸失去自主和自信,愈問愈多,愈多愈不安,愈想再問,你不過是想聽到自己想聽的版本而已。這是由心癮演變成慾望的陷阱。 像嫖妓一樣,你不會滿足於單一的對象,會選擇不同的,試不同的,期望有不一樣的結果,聽到順耳的運程。又像夾公仔遊戲,明知是個慾望的陷阱,你還是不斷塞錢進去,繼續去夾,雖然眼前早已看到能夾到甚麼,不過就是那些重複模樣的公仔,不會有驚喜,你就是不能自拔地好勝,想要贏,要成功,要得到。你一直在賠本。公仔箱沒有騙你,騙你的是你自己。 別讓一支卦操控你餘生的行程。扭曲命運和運氣的不是誰,不過是你自己的心癮。 素黑

20210531-素黑:毒誓背後是心魔

素黑:毒誓背後是心魔 2021-05-31 處理過不少個案,女受害者都要求男方向她發毒誓,為確認他不會再犯大錯傷害她。 有用嗎? 發誓需要基本條件:發誓者真心懺悔,良心還能運作,寧願以最高的判刑懲罰自己,讓良心好過一點,替受害者作補償。不過與其要他發毒誓,不如實際一點,令他不等再犯先賠償,先受罰。如何罰?假如法律無法判他罪,那便由他自己訂立罪與罰的具體。 如何為自己判罪,願意怎樣賠償受罰,能反映他是否真心悔改,抑或只是借辭逃責。別接受以死表達悔意,死不是賠償,只是逃責。那拿出最大的誠意來吧。你願意為所犯的大錯敲斷一腿或一臂終身殘廢嗎?願意閹割性器以示不再淫亂的決心嗎?願意變賣所有財產賠償欠人家的嗎? 假若他自願提出或你提出他不反對這些極刑時,請別安心得太早。凡是說的都容易,會騙人,要看到行動才是真心的。 要求對方發毒誓,目的是在強烈無助感或風頭火勢下,借無保證的道德法力掏一點安慰罷了。其實大家心照,沒法律或上帝能討回公道,只好你不仁我不義,靠毒念發洩情緒,預告再犯者被判死也不為過。可假設天理比法理高,不過是自欺欺人。 發誓是虛的,要求發誓更是笨,令自己種下心魔。你真的要他填命才甘心嗎?你的傷不會因而治癒,錢也不會回來,你卻由受害者變成魔,比他更惡劣,至少他再壞也沒有要你的命。 要求誓言有多毒,你的心便有多毒。別成為你痛恨的那種惡。 素黑 

20210526-素黑:與善良的對話(二)

素黑:與善良的對話(二) 2021-05-26 「善良是希望的種子。請保存好難得的善良,別因世途上充滿了壞人便質疑自己的善良。光有善良是沒用的,但也不是真的沒用。你想幫助別人,去幫就是,不要理會其他人是好是壞。但你未強壯,會幫倒忙。連自己都病弱,容易倒下,沒資格談幫助誰,先幫助自己。 你希望大家都好,便守護好這希望。但你不能只活在希望裡,每天只想這想那,沒有踏實地打好生活的基礎,多學習,長知識,努力養活自己的話,你只會成為沒用的人。」 她說:「可是我害怕壞人。」 我說:「我也害怕壞人,但我不會害怕到甚麼都不做。我不是壞人就是了。這個世界從來沒有桃源,我們避免不了接觸壞人。別執著在這個情緒和思想上,便能多走一步。」  她說:「可是我膽怯啊!」 我說:「你要等世界變好才能膽大起來嗎?愈害怕愈要學習面對。你能躲在哪兒?沒有安全的地方,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好的道場,歷練自己。 做你要做的事,對自己的情緒和生活負全責。做踏實的事,不管是否害怕誰。害怕也做事,讓自己忙碌,幹活,負責任。你可以同時多想,但不要因而停下來甚麼都做不了。 不要被負面情緒打擾和侵佔,影響你的行動力。在再敗壞的世界和人性裡,更要保持內在的堅定和平穩,才有條件去希望大家好,世界好,因為這個希望,已有動力感染自己和身邊的人,讓一切一點一滴地變好。不急進,不多言,善良便是力量。」 素黑

20210524-素黑:發誓不難

素黑:發誓不難 2021-05-24 當你犯下大錯特錯,後悔了,便會想辦法平息伴侶的不安,望得到原諒和接受,如應承對方永不再犯、送禮物、送金錢、遷就、討好,他要甚麼你都給,為了不再令他傷心和折磨你,回家時好受一點。 伴侶間最多犯的大錯是不忠。出軌時,你沒多想伴侶的感受,覺得反正對方不知情,你又不是犯過很多次,第三方又沒要求甚麼,尋歡目的清晰,不會惹麻煩,伴侶不知你便沒罪。你只是敗在沒小心處理紀錄而被發現。 後悔了,下定決心了。會再犯嗎?不會了。但事實上,你不只一次停了又犯,心癮還在。你其實無法保證真的不再犯,哪怕是受到天打雷霹。心癮是病,病徵正是失控,懦弱食言。 伴侶死去活來,譴責你、分房睡、鬧分手。但更多個案是沒法分開,因為有千絲萬縷的共同記憶和財產,還要面對家人和朋友,更莫說覺得還有所謂的感情,捨不得。愈是這樣,關係愈差,受害方心理不平衡,會變得愈來愈怨,感情無法挽救。絕望處,逼你發誓,以為是絕招。 在我處理過的個案中,出軌者都沒多想過伴侶的感受和後果,因為真的覺得不忠沒甚麼大不了,即使你叫他再犯便會死得很慘,他是沒所謂的,馬上應承你。尤其是男人,本來就是理性主導,對虛構的誓言內容沒感受,你叫他說甚麼都可以,答應你只為盡早息事寧人。至於是否怕報應,啊,不科學的,死就死吧,爛命一條。 女人要想想,叫男人發誓是否太笨?發誓不難,守信才難。 素黑

20210517-素黑:與善良的對話(一)

素黑:與善良的對話(一) 2021-05-17 她長期被精神病患困擾,同時是個沉溺於思想的年輕人。 她說:「我不是一個喜歡憤世嫉俗的人,可我覺得這個世界世風日下,老天似乎很喜歡給善良的人一些莫名的磨難。這世界容不下善良的人,世道也不好。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個可以幫助許多人的人,可是看來老天並不愛善良的孩子。世道害人,夢想或許真的是夢想。」 我說:「既然如此,便學習處理因而轉壞的情緒,而非希望改變不好的世道。老天都會磨難善良和邪惡的人,不用執著。」 她說:「可是既然這個世界不好,為何還要活下去呢?」 她是把幾組想法湊在一起,目的只是想說她很辛苦,不想活了。那些想法只是由亂了的情緒助推出來,支持她想放棄不想活的隨機理據。下一回,又會助她推出另一些理論,譬如父母不了解我,為何要生我;又或者人長大了都要受苦和生病,為何不提早結束等等。 她說:「可是我希望大家都好啊!」 我說:「你覺得自己善良,想幫助別人,先要有實力,強壯起來才能如願啊,沒有實力,再多想、否定自己和世界都只是一種無力的想法,你並沒有做到甚麼。多想和執著都無法改變世界。我也沒能力改變世界,令人變得更好,我也覺得世道不好,但我沒有停留在評價世界或埋怨老天,給自己活不好的藉口。說白了,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世界很美好,所有人都美善。別一廂情願。明白這個道理後,你才會成長起來,把思想轉向行動,做實在的。」    素黑

20201002-彭秀慧:友誼之死

彭秀慧:友誼之死 2020.10.02 很多友誼都是死在一句說話,一個誤會。最常見的,通常是從第三者口中聽到好友對自己的評價,講自己的是非,感覺被出賣,被背叛。你以為友誼真的可以情比金堅,沒想到竟然是那麼脆弱。以為珍貴的友情可以經得起考驗,結果不堪小事一擊。當中沒有人做了什麼壞事,也沒有人刻意要傷害誰,但就是因為幾句說話而摧毀了大家的關係。 ABC三個人本來是好朋友。有一天,阿A對阿B有意見,但因為怕傷害了阿B的心,選擇向阿C傾訴。我先假設ABC三個人都沒有機心,但阿C不單聽了阿A的說話,還不小心轉告給阿B。阿C並非想詆毀阿A,只是希望阿B知道阿A的想法。結果阿B的心傷透了,避開阿A,不想面對他;A面對B的冷淡態度,更覺得當初對他的想法沒有錯,結果兩人在沒有任何對話前,誤會的雪球愈滾愈大,從此變成陌路人。 從A的角度來看,每個人對自己的朋友有不同意見和想法,是人之常情,覺得自己難以直接告訴當事人,就希望找另外一個知情的人傾訴,變成了「講是非」也很難避免。但這些看法如果觸及中傷就要小心處理,你是否應該選擇親自告訴他?如何開口?如何表達?也是社交禮儀和技巧一種。問一下自己,到底你對對方的看法有多重要?對他有多大影響?你又認識得他夠深,可以坦白?如果你真心當對方是好朋友,或者你的處理手法會很不一樣。 人永遠覺得在背後聽到關於自己的東西是最真實的。從阿B的角度來看,在重要關頭,選擇相信一個第三者的話,覺得他一定客觀一定中立,也覺得不需要求證,卻改變了自己和好朋友的關係;因為覺得自己被傷害,把兩個人共同建立的友情忘記得一乾二淨,放棄選擇直接和A對話,也就是對這段友情的信心不夠。 至於C,中間人似乎永遠是最無辜,也是最具摧毀性的。只要你多考慮A和B的感受,你就知道有很多說話可以留在心裡,也可以反過來安撫來跟你吐苦水的人,鼓勵他直接和當事人坦白。你擔當了有可能大事化小的角色,同時他倆也可以因為你的一個態度傷害了整段關係,所以聽人是非者,絕對要三思。 說到底,所有相遇相知都是緣份。或許我們都太缺乏安全感,才會計較得那麼緊張。朋友總會來來去去,可以君子之交,也可以相濡以沫;只是看過太多死得不明不白的友情,兩個人輕易放手的欷歔,在短暫有限的生命中,我實在覺得非常可惜。 彭秀慧

20180304-【彭秀慧專訪1】九次重演《29+1》:人生已走過一趟精彩旅程 

【彭秀慧專訪1】九次重演《29+1》:人生已走過一趟精彩旅程  2018.03.04    拍照前,彭秀慧戴上耳環,是一對結他 pick,她這天穿得比較 rock,配搖滾味的耳環正好,然後,她對着鏡紮頭髮,試着紮辮的高低,怎樣才好看?彭秀慧是一位注重打扮的女性導演。 事實上,她有多重身份,既是舞台劇《29+1》的演員、編劇和導演,還兼任監製,她緊密留意票房。「基本上,每日賣到第幾行我都知。」壓力不是沒有,這是她自己製作公司的出品。 另外,《29+1》拍成周秀娜和鄭欣宜主演的電影版,彭秀慧是編劇兼導演,影片獲香港電影金像獎七項提名,彭秀慧角逐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和最佳新晉導演,電影圈閃出一位多才多藝的女導演,如久旱甘露,她台前幕後都做到,是好幾個化妝美容品牌的 KOL 代言人,拍過服裝廣告,還有,她是十大傑出青年。 因為電影效應,劇場版《29+1》三月尾重演,已是第九次演出,並會踏入第一百場,是她很引以為傲的 baby。當日踏入三字頭寫出《29+1》,像要闖過一個大關,現在回望,無論歲數幾多+1,已走過一趟精采旅程。 寫劇本失戀入院 《29+1》的劇本寫了四個月,那幾個月是漫長歲月。「有經歷寫不出的時候,看着天光變天黑,又變天光,仍未寫出一個字,心很慌;有親人病了,又失戀,太大壓力,胃潰瘍入了醫院,我問監製:『可否不做?』他說票已賣光了,不能退。」 《29+1》2005 年在中環藝穗會首演,台下觀眾一百人。「票房有得拆,減掉開支後,我編導演,分了四千元薪金給自己。」這個香港原創女性獨腳戲,就是在這樣的規模下誕生,口碑慢慢傳開,由小劇場逐漸變大,藝術中心壽臣劇院,四百人。「我擔心賣不到那麼多票,想只開樓下,不開樓上,劇院不准,因電費同樣那麼貴,結果我開了四場,觀眾合共一千六百,就向上跳。」接着她再創作其他獨腳戲,建立獨特戲路,觀眾愈滾愈多,《29+1》搬演到演藝學院歌劇院,每場一千一百觀眾,十二場吸引一萬三千多人。過去十三年來,此劇到過北京和澳門,八次公演共演九十多場,四萬多人看過,今年三至四月第九次演出後,預計累積超過六萬觀眾。 【彭秀慧專訪2】探索演戲的意義 無懼走不一樣的路 拍《29+1》的難題 更大的跳躍是搬上銀幕,但由劇場變成電影,並非一蹴而就。「一直以來都有人對這個戲有興趣,每次有人建議拍戲,我就有幾個問號:第一,拍了電影,會不會沒有人來看我...

20210613-古德明:翻譯不能「但求無錯」

古德明:翻譯不能「但求無錯」 8:23 13/6/2021 德國十九世紀哲學家叔本華《The World as Will and Representation》一書,有英國學者佩恩(EFJ Payne)譯本,其中叔本華的序文說:「Whatever it was possible to do to give priority to that which is in any case explained by what follows, and generally whatever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greatest possible comprehensibility and clearness, has been honestly and conscientionsly done。」有朋友讀不懂這一句,「曾參考石沖白譯文《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但不甚中用」,因賜函垂問。 我沒讀過西方哲學書籍,手上也沒有石沖白譯文,上網只找到以下六十六字翻譯:「如果行文中有那些部分是接着馬上就得到說明的,以及有那些部分可能是有助於使全文盡可能清晰易懂的,編寫時都老老實實且細心周到地盡可能予以優先。」這堆中文字,結構與原文完全相同,也把原文字字譯出,是典型翻譯機器的製成品。譯者應是自己都不理解原文,擔心錯譯,為求免責,於是全句照字面意思譯出。要藉這樣的翻譯了解原文,猶問道於盲。 我的翻譯只有三十一字:「我下筆時,力求先述可以先述而其後亦有解說者,並力求所述清晰,容易明白。」譯文沒有直譯greatest possible(盡可能)、honestly and conscientionsly(老老實實且細心周到地)等字,但「力求」兩字當蘊含其意。譯文還把原文之被動語態(passive voice)改為主動(active voice),使句子不必因主要動詞has been done置於句末,而須讀後倒過來再讀一次,希望能清楚譯出原文意思吧。 古德明

20210613-林本利: 【林氏力牆】恒指各月份表現

林本利: 【林氏力牆】恒指各月份表現 20210613 ■以歷史數據推算,恒指「七翻身」的機會高達七成。資料圖片 今年5月恒指升1.5%,沒有出現「五窮」,科技指數和國企指數在5月則跌2.5%和1%。恒指能夠保持不失,全靠傳統舊經濟股支撐大局。 恒指在4月底升穿29400點,及至5月中一度跌穿28000點,6月初又重上29400點。若投資者能夠把握機會,在「五窮月」趁低入市買股收息,之後個別股份如恒地(012)、萬洲(288)、吉利(175)、中海油(883)等已由低位回升一、兩成,可謂財「息」兼收。 過去10年(2011年至2020年),甚至20年(2001年至2020年),恒指由1月至3月,很大機會向下。惟2015年和2017年是例外,恒指由2015年1月至4月,連升4個月;2017年更由1月連升8個月,到9月才稍為回落。至於每年4月,恒指多數上升,過去10年只有2014年微跌,過去20年亦只有3年下跌。 每年5月,恒指多數下跌,過去10年(不計今年)有8年下跌,過去20年則有14年下跌,故此下跌機會超過70%。至於6月,過去10年有5年下跌,過去20年則有8年下跌,而過去10年或20年的6月,平均回報均是負數。這個「五窮六絕」的現象,與大量恒指成份股在5月和6月除淨有關,股價因扣減派息而下跌,拖累恒指亦下跌。 每年7月,或許投資者忘記之前兩個月成份股因除淨因素而下跌,在7月趁低吸納,令股價回升,過去10年恒指只有3年在7月下跌,過去20年亦只有6年在7月下跌,以歷史數據推算,「七翻身」的機會高達七成。 恒指8月則多數跌,傳統智慧指基金經理放假,令成交萎縮,過去10年有7年8月恒指下跌,過去20年則有12年。至於9月,恒指升跌沒有明顯方向;但若然在9月底入市,持貨至12月底,最後一季恒指多數升,傳統智慧指基金經理會粉飾櫥窗,推高股市以爭取更多花紅。 若按照過去恒指各月份表現,投資者年初便應預留資金趁低入市。到4月趁高沽出部份存貨,預留多些資金在5月及6月低吸。到7月又再趁高沽貨,等8月再低吸。然後持貨至年尾,之後再減持,在新的一年再趁低吸納。 林本利 經濟學家、活道教育中心創辦人

20210613-楊懷康:比特幣啟示錄

楊懷康:比特幣啟示錄 20210613 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閱《華爾街日報》方知,中國執比特幣產量之牛耳、挖掘達世界七成產量,原來是拜2013年四川蘆山的7級地震所賜。地震令近2百萬人受災、193人死亡、財產損失無數,激發舉世同情、捐款湧入,有人透過李連杰的壹基金捐出91枚、約值人民幣7萬元的比特幣賑災。事為26歲、任職上海移動的江卓爾得悉,置入電腦業餘挖起礦來。不消多久,他每個月已挖得五百至七百美元的比特幣。消息傳開,餘下來的一切都是歷史了。 個體戶單打獨鬥,難成氣候;要坐大為比特幣第一大國尚需大環境、軟硬件的配合。於此之時,兩個關鍵人物登場。衆所周知,比特幣之元祖乃自稱為日裔美國人的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其真身至今可猶為懸案。姑勿論如何,2008年十月有人以中本聰之名發表了題為《比特幣:一種對等式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連同注脚只有9頁長的論文。比特幣之要義可盡在其中。三年後,27歲、在北京大學主修經濟及心理學的吳忌寒翻譯為中文,在中國播下虛擬貨幣的理念種子。 西諺有云,理念賤如地底泥,絕不值錢。要成就為賺錢的事業,懂得化理念為實事的幹才不可少。如何變虛無的比特幣為生財大計?吳忌寒相中了較他年長六歲、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畢業、在高科技圈薄有名氣的詹克團。他成立了一家叫比特大陸的公司,邀請詹克團加盟。條件是詹克團不支薪,即是承擔研發產品的風險,而以公司的六成股權為回報;始創公司的吳忌寒反而屈居為小股東。傳説指詹克團只花了兩小時閱讀維基百科有關比特幣的文章即答應加盟。 吳忌寒開出的條件看似剋己讓利,然而比特大陸沒有資本可言,公司最值錢的資產是詹克團的腦袋;直至有產品應市,公司無收入,詹克團承受所有開發經營壓力。於此可見,真正豁出去的是詹克團;第一時間答應一面倒的條件足見他信心滿滿。比特大陸要生產些甚麽? 專門挖掘比特幣的電腦。何以不依循江卓爾的路徑挖礦而是生產挖礦機?《華爾街日報》的文章指其意念跟始創牛仔褲的Levi Strauss同出一轍:19世紀初加州發現金礦,吸引全世界的人湧入。與其跟一大夥人跑去荒山野嶺掘金,縫製礦工穿着的牛仔褲反而是長做長有的生意。淘金熱過後一個多世紀,襟着耐用的Levi牛仔褲猶是歷久不衰的時尚衣著,遠較掘金更為發達。 生產專門...

20210529-楊渡:那不是數目,是人,是生命!

楊渡:那不是數目,是人,是生命! 2021/05/29  陳時中遭爆是拍板「3+11」政策的會議主持人。(資料照) 對人性的估計,我總是樂觀多過悲觀,善良多過殘酷。 然而這一次,確定是見識到了。 從十幾人到二十幾人,每天的死亡人數不斷上升,沒有下降的趨勢。 這些死者,都沒有具體的生命故事,彷彿他們的人生,就只是一個數字。 可是,我可以想見,一個確診的祖父母、父母親若是感染,一定全家都感染。這時誰來照顧全家的生活?煮飯的食物會不會感染?供應食物的妻子會不會感染?孩子感染了,全家感染了,誰來照顧?何況孩子要上學、攤販要賣菜,家計要誰來照料? 一個家庭,可能因此毀了。 每一個生命啊,都是一個家庭,一個讓人心心念念的父親、母親、兒子、女兒,怎麼會是那每天被報出來的數目字而已? 我可以感受到,那些染上新冠的生命一定活得非常痛苦。自己的痛苦,帶來家庭的感染,全家的感染危機,會讓所有人失去奮鬥的支點,也失去可能的依靠。這些,都是可以想見的煎熬。 然而,它正在蔓延! 能夠挽回的是疫苗和醫療。藥品不是沒有,疫苗已經在門口,宗教慈善團體,企業家,都自主自願地買了疫苗,準備回來捐贈給國家。講白了,人情都做給國家也沒關係。 醫生不是沒有,每一家醫院都拚了全力。護士與醫生已經全員出動,他們寧願拚了感染的風險,在大熱天,穿著防護衣,為所有病患檢查治療。他們也很怕被感染,一旦感染傳給家人,一定是全家愁雲慘霧。整個家庭的命運都改變了,誰願意?但他們犧牲奉獻的付出了。 有這樣的慈善團體,有這樣的醫護人員,真是台灣的福報。 然而台灣卻有最大的詛咒。 那就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 你可以想像,一邊是帶著疫苗想救人,一邊是病患需要救治,老百姓需要疫苗,醫生也願意全力救人。 可是中間擋著疫情指揮中心,他們就是要讓你拿不到疫苗,讓你站在那裡,眼看著疫情大爆發,死者一天天增加,死亡壓在每一個人的心頭,壓在每一家庭的頭上。 我實在很難想像,怎麼會有人,可以這樣狠心,看著有人需要救治,有人想救治,而他們可以硬生生,擋在中間阻擋。不讓疫苗進來。看著人一天一天死去! 看著人,一天一天死去。他們心安嗎? 這樣的人性,這樣的殘忍,這樣的冷酷,真的超出我的想像。 我只能稱他們為殺人犯。是的,指揮中心的每一個人,都是殺人的共犯。 今天還讀到了疫情指揮中心針對佛光山星雲法師的慈善團體想捐助輝瑞疫苗,他們居然說,要依照疫苗規定...

20210607-CUP:我的印度男友 ——「港產片」的一個新嘗試(含劇透)

CUP:我的印度男友 ——「港產片」的一個新嘗試(含劇透) 香港 2021年6月7日 BY 廖康宇 創意經濟 https://www.cup.com.hk/2021/06/07/hongyuliu-my-indian-boyfriend/?fbclid=IwAR0JNtrI9iMvw6sMbhKhBkKRm5zCij99LFzSM2hqL93oQN710VuwrKgPw6Y

20210607-防挑釁!美3參議員搭C-17運輸機首降台灣,將領:已做好解放軍不理性擾台應處

防挑釁!美3參議員搭C-17運輸機首降台灣,將領:已做好解放軍不理性擾台應處 20210607 美軍C-17運輸機首降松山機場。資料照片 圖片來源 : 蘋果新聞網 美國聯邦3參議員6日搭C-17 Globemaster III(全球霸王III)戰略戰術運輸機率團訪台,鑑於過去美方重要人士訪台,中共解放軍都有「不理性」的擾台行動,國防資深人士透露,目前台海周邊海空域及區域情勢,國軍都有充分的掌握,目前狀況正常。至於共軍如有「不理性」的擾台行動,該位人士也強調,國軍都有相關應處計畫。 事實上,在美國總統川普任內的2020年8月9日,派遣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長阿扎爾(Alex Azar)率團,搭乘漆有美國國旗的空軍C-40B行政專機訪台,並在12日離開,成為6年來首位訪台的美國內閣閣員,也是1979年美台斷交以來訪台層級最高的美國內閣官員。而阿扎爾在訪台期間,中共解放軍即在8月10派出殲11和殲10型號戰機等型5架次,陸續短暫飛過台灣海峽中線恐嚇台灣。 而在2020年9月17日派遣美國國務次卿柯拉克(Keith Krach)率團訪台,19日離開。訪台期間除追思故總統李登輝外,並會晤政府高層。而柯拉克是1979年兩國斷交以來訪台層級最高的國務院官員。對此,中共解放軍發言人任國強直接挑明說,解放軍在東部戰區進行實戰化演練,他並表示,「這是針對當前台海形勢、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 整所採取的正當必要行動……美國和民進黨當局加緊勾連,頻繁製造事端,無論是以台制華還是挾洋自重,都是癡心妄想,注定是死路一條,玩火者必自焚!」 因此解放軍在17日當天雖以例行性的派出2架運8反潛機作為訓練後,但在18日即一改例行訓練,派出2架轟-6型機、8架殲16型戰機、4架殲11型戰機、4架殲10型戰機。而9月19日柯拉克離台當天,解放軍更派出12架殲16機戰機、2架殲10型戰機、 2架殲11型戰機 。因此在18、19日2天即派出34架次的軍機,除對我防識別區西南角的侵入外,甚至還逾海峽中線,其威嚇、恐嚇台灣的程度,是1996 年台海飛彈危機之後最嚴重的一次。 而在拜登宣誓就職美國總統以後,並在今年4月14日派遣其好友、前聯邦參議員陶德(Chris Dodd)率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和史坦伯格(James Steinberg)組成非官方代表團搭機訪台,期間並會晤總統蔡英文...

20200917-CUP:歷史在重演?1990 年的日本和 2020 年的中國

CUP:歷史在重演?1990 年的日本和 2020 年的中國 2020年9月17日 BY BILLY TONG 今年 2 月,中國海安市一間建設銀行分行前。 圖片來源:Feature China/Barcroft Media via Getty Images 1968 年,日本超越當時的西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直到 2010 年才被中國取代。1980 年代是日本經濟的高峰期,1986 到 1991 年間的 GDP 增幅,相當於其時整個法國的 GDP,即 9,560 億美元,大有取代美國的勢頭。可是到 1990 年初,日本經濟泡沫爆破,進入失落的十年,經濟長期收縮。近年有分析師指出,今天的中國,與當年的日本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日本由 50 年代的經濟奇蹟,到 80 年代的黃金時期,歷時近 40 多年;而中國的經濟奇蹟就由 1978 年改革開放,一直延續至到 40 多年後的今天。然而,不穩定因素開始浮現,包括債務危機、房地產泡沫等,加上中美貿易戰和後武漢肺炎的全球經濟衰退等國際因素,專家都關心中國的經濟發展能否得以維持。今年 8 月,「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就專訪聯合愛馬仕投資管理(Federated Hermes)副主席 Steve Chiavarone,他認為,今天的中國,與 90 年代的日本有三點相似之處。 首先是人口老化,根據瑞銀的數字,中國的「60 後」人口高達 2.45 億,冠絕全球,而這批人正邁向退休之齡。由於過往的一孩政策,中國人口結構嚴重失衡,雖然在 2015 年全面改行二孩政策,但 2019 年的出生率反而是 1949 年來最低。人口老化不單令勞動人口失去活力,難以支撐城市的經濟增長,也對醫療及福利制度構成沉重負擔。情況就如當年的日本,戰後老年人口低於 5%,但到經濟泡沫爆破前的 1990 年,老年人口已佔 11.7%。 第二個相似因素是生產優勢消失。改革開放後,中國因為人口多,地價平,本地市場大,環境保護政策寬鬆,吸引大量外資到中國設廠,變成工業大國,經濟急速發展。可是,隨著人口生活質素改善,工資上漲,中國走入「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愈來愈多廠家要麼把生產機械化,要麼把工廠轉往東南亞和印度,以削減工資開銷。Chiavarone 指出,當年日本也面對類似情況,難以維持其工業品牌的競爭力。 最後一點是經...

20210603-曾國平:疫情會否改變迫車返工的常態?

曾國平:疫情會否改變迫車返工的常態? 2021年6月3日 信報 去年在本欄說過,除了明顯的破壞,疫情襲全球或有並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年多以來的一個大「實驗」,就是大量減少出外,生活方式改頭換面之餘,企業的運作模式亦為之改變。在疫情初期,美國樓市就明顯出現了「城鄉差距」,市郊和鄉郊地區樓價升幅一度拋離市中心,反映不少人不願或無需留在密集的鬧市。樓市會否在疫情後打回原形,就視乎這場「實驗」效果是短是長,要看人們對長時間外出、返工迫車、擠逼環境的抗拒有多持久。 香港的情況又如何? 【南下迫車返工的無奈困境】 要知道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剩下幾多,可從商業土地市場的交易看出線索,要知道香港商業活動會否在疫情後分散,也可參考發展商在鬧市以外的動作。  無論政府如何苦心孤詣的規劃,試圖在不同地區實施當區就業,香港的商業活動中心就是無比頑固,例如新界就仍有六成人需要跨區工作,每日耗費大量時間等車迫車。疫情下在家工作,一度減少了香港每日「南下返工,北上放工」的壯舉,樂觀的結果,是香港的返工地點有望分散到其他區域去。 徐家健昨日提到:「屯門有牛,是市區人對屯門的誤解。完全體現行政主導精神之下,屯門冇牛,但屯門亦沒有提供足夠工作給屯門人上班。一入屯門深似海,屯門人塞車血淚史寫的是『完全體現行政主導精神』亦有規劃失當的時候。」我就以交通不便惡名昭著、人均職位比率只有四份一(比新界東北的三份一還要低)的屯門為例吧。翻查資料,當地其實有不少土地多年前已經獲批准成為「綜合發展區」,足以提供以百萬平方呎計的商業用地。若果發展商在此時在當區增加寫字樓、商舖,那就是香港因疫情而「去中心化」的一個有力訊號。 是的,政府幾年前提出《香港2030+》計劃,目標之一正是分散商業活動解決大量南下返工的問題,而屯門正好位於所謂的「西部經濟走廊」中間。不過,無論政府的規劃如何動聽,若果前景黯淡無利可圖,又或在政策和基建上得不配合,只求追逐私利的發展商根本不會下注。肯真金白銀投資,才是最可靠的市場指標。 【官商合作的間接社會效果】 地產霸權官商勾結的說法深入民心,經濟學者亦不時被認為是替發展商說項的幫兇。不敢代表其他同行說話,只想說我的一些假設其實跟左翼論者相似:發展商一心追求私利,主要目的就是賺到盡向股東交代,一點不神聖,一點不偉大。分別所在,是左翼論者認為這是萬惡之源,政府需要積極介入,大力發展規劃增加公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