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0-阮穎嫻:擲毫做決定,使人生更精彩

阮穎嫻:擲毫做決定,使人生更精彩

2021年4月20日星期二

楊岳橋有句「金句」:「乜乜使人生更精彩。」香港這兩年經歷社會動盪,人心浮沉,一連串改變使一些人對未來更樂觀更確定更有信心,另一些人則可能要面對人生重大決定,或已坐言起行,或仍猶豫不決。近來在經濟學的頂級期刊有一篇論文,可能可以給予我們一些智慧。

改變人生的決定竟由擲毫決定

人在面對重要決策時是否做出明智的選擇?經濟學暢銷書Freakonomics作者、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萊維特(Steven Levitt)最近發表了一篇論文:〈公定字:擲毫對重大人生決定和隨後幸福的影響〉(Heads or Tails: The Impact of a Coin Toss on Major Life Decisions and Subsequent Happiness)。

該研究是一項大規模的隨機田間實驗。實驗參與者會以擲毫來幫助他們作出人生重大抉擇。這些決策包括換工作、與伴侶分手、搬到另一個地方、回到校園、戒煙、生孩子等。對於重要的決定,擲毫結果為「改變」的人比擲毫結果為「維持現狀」的人更願意做出改變,對自己的決定更滿意,6個月後也更快樂。這一發現表明,人們在面對改變生活的選擇時可能過於謹慎。

這個實驗重要的貢獻是,實驗的主題是改變人生的決定。這很重要,因為大多數行為實驗,就是邀請參與者入實驗室,以幾美元作為回報去測試人如何做決定,無論輸贏,結果也只是幾美元之差。這對了解人們面對重大決策時的反應,未必很有用。

另一個實驗創新的地方,是如果用問卷詢問一些沒有離婚及已離婚的人是否更快樂,就不能排除本身決定離婚及決定不離婚的人本質上已經有分別,那麼快樂度的對照比較就會受其他因素影響。用擲毫的方法,就可以排除這個選擇偏見。

這些決策跟每天思考吃飯吃什麼不同,因為人們很少面對重大決策,他們對這些決策將會帶來的改變,及改變是否比維持現狀幸福,沒有確切的想法。在經濟學中,我們經常假設人們非常了解他們正在選擇什麼,並且可以正確地評估不同的選項,然後做出為自己帶來最大利益的正確決定。但是由於上述原因,做改變人生的決定很難,因為是否能帶來最大利益,不容易評估。

擲毫推動改變現狀

實驗參與者會進入一個網站,他們需要寫低那個人生重要決定的內容,參與者還需要提供密友的聯繫,並保證遵循擲毫的決定——當然,最終一些參與者違背了諾言。然後網站提供擲毫服務。

有趣的是,擲毫是公認為隨機和公平的,所以照計擲毫不會影響人的決定,也不會影響決定後的感覺。但實驗結果顯示大約有13%的人被擲毫的結果說服。

決定改變更快樂

萊維特教授在擲毫後的2個月和6個月詢問參與者快樂度,那些被擲毫說服改變生活的人,比那些被擲毫說服保持現狀的人更加快樂。這非常有趣,因為那些參與實驗的人,應該是自己想了又想,輾轉反側都不知道怎樣決定,才會用擲毫的方法決定自己的人生大事。既然想不出怎樣決定,那麼兩個選擇對自己幸福的影響理應差不多,才舉棋不定。但實驗結果卻相反,事後的快樂度有差別。

解釋可能是,這些人被擲毫說服做出改變,因此他們需要說服自己,這種改變是好的,並且使人更快樂,以便證明自己改變是合理的。為了檢驗這種「自我欺騙」的假設,實驗還詢問參與者的親密朋友,實驗參與者是否更幸福:朋友的答案普遍是正面的。

另一個有趣的發現是,在拋硬幣之前,該調查會詢問人們是否已經下定決心。許多聲稱自己已下定決心要改變的人,6個月後原來並沒有改變。這個結果顯示他們偏向安於現狀。我們會變得懶惰,或者想避免改變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所以安於現狀。儘管小孩也知道擲毫是隨機事件,一半一半,但擲毫可以提供重要的推動力,有可能使人們更加快樂。

面對不確定性 及時行樂才是王道

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局勢,每天都有「今日唔知聽日事」的覺悟,食得就好食,瞓得就好瞓,家人朋友能見就去見,因為有些人可能好長一段時間甚至永遠都不能再見了。不知道哪一餐晚餐是「最後晚餐」之餘,最可怕的是連誰會先消失也不知道,大家你眼望我眼,熱烈歡暢的晚餐裏其實盡是驚恐。面對不確定性,及時行樂才是王道,因為現在的消費現在一定能夠享受,把錢儲起到未來就很難講了。見到愛的人就說,不要等到一萬年之後。

面對重大決定的香港人也可以上那個網站嘗試擲毫決定(freakonomicsexperiments.com)。雖然實驗有叫參與者要遵守諾言,但最後決定都是自己的。這篇文並不想推動讀者去做或者不做任何人生的決定,但作為人生參考,這篇文的智慧已經超越了經濟學的範疇,在這裏衷心希望大家的人生更精彩。

參考資料:

Levitt, Steven D. "Heads or Tails: The Impact of a Coin Toss on Major Life Decisions and Subsequent Happiness."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88:1 (2021): 378-405.

阮穎嫻

作者是港大經管學院講師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