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7-阮穎嫻:新冠肺炎與全球不平等
阮穎嫻:新冠肺炎與全球不平等
2021年7月27日星期二
今天說說新冠肺炎與全球不平等的關係。自2020年起,全球人民生活大受新冠肺炎影響。哪些國家和地區受肺炎影響最嚴重?大部分人認為新冠肺炎會加劇國與國之間的不平等。在落後的國家和地區,公共醫療資源缺乏,沒有足夠能力應付疫情侵襲,而且民眾普遍生活環境欠佳,也助長疫情傳染。此外,落後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大部分都負債纍纍,難以有錢振興經濟。
新冠肺炎肆虐 全球不平等下降
但事實是否如此?
由於「不平等」並沒有單一而清晰的定義,要回答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其中一個指標是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預期壽命的損失。舉例說,某國的人均預期壽命是80歲,但由於感染肺炎,有人60歲就死亡,這個人的預期壽命就損失了20年。令人大跌眼鏡的結果是,根據這種計算,新冠肺炎導致高收入國家的平均預期壽命的損失,竟然比低收入國家的損失多。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出人意表的結果呢?首先,疫情死亡數字可能極不準確,而且國與國之間對感染疫症死亡的定義不一,有些屍體未來得及化驗已經火化。也有國家根本不承認有疫症,例如坦桑尼亞政府認為這是假新聞,散播多人死於肺炎的「假新聞」會製造恐懼,因此禁止討論,國內曾只有總統及幾位高級別官員可以發放肺炎資訊。坦桑尼亞並聲稱已戰勝病毒,拒絕疫苗供應,他們的前總統甚至推廣「草本療法」,所以沒有該國數據。此外,不少發達國家人口老化情况嚴重,而且由於肺炎對老人的死亡率特別高,令發達國家的死亡率提高。當然,發達國家在疫情初期掉以輕心,防疫對策失誤,也是疫情在美國和歐洲大爆發的重要因素。
上面的數據只是關於死亡數字,但疫症的影響遠不止於此。它也令生產停頓,消費減少,很多人失業。所以第二個介紹的數字,是關於人均GDP的不平等。
諾貝爾得獎經濟學家迪頓(Angus Deaton)分析2020年全球國家和地區的人均GDP數據。無獨有偶,他發現富裕的國家和地區,在2020年的經濟收縮程度比發展中國家大,而這使全球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收入不平等下降。事實上,這項收入不平等指標自2000年起已經連續下降了很多年。新冠肺炎加快了收入不平等的下降。
按人口比例計算 全球不平等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計算假設每個國家和地區的比重都一樣。但是,每個國家人口有多有少,例如中國大陸人口是新加坡人口的200倍以上,有些人認為考慮不同國家平均收入時,應該考慮人口比例。若按照這個方法重算一次,那麼2020年的國與國間的不平等是上升的。
若用人口比例計算,世界兩大人口大國——中國和印度——立即變得很重要。印度屬於貧窮國家,2020年的人均GDP只有2000美元左右,印度在2020年,即Delta變種病毒爆發之前,經濟已經衰退,因此印度是造成上述不平等指標上升的主要原因。
另一邊廂,中國大陸雖然2020年上半年經濟重創,但疫情很快就遏止了,經濟在下半年已重拾升軌。但是由於中國已經是中等收入國家,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以上,在全球經濟體中是中游位置。所以即使中國全年的經濟有增長,但對全球收入不平等指標的影響有限。
兩個人口大國,印度拉高了不平等,中國在中游影響不大,一來一回,以人口比例計算的全球的不平等就上升了。
有一點需要留意。上述的描述是以2020年的數據為基礎,到2021年疫情出現了不少新的發展,例如病毒出現了傳染性強的變種、疫苗在已發展國家開始普及等,這些因素肯定會改變國與國之間的不平等狀况。當最新數據出爐,我可以為讀者再匯報結果。
各國需面對國內不平等問題
讀到這裏,可能讀者會覺得上述討論有點「離地」。即使數據顯示國與國之間的不平等有所下降,一般人是感覺不到的,他們的深切體會是國家或地區內的不平等上升。事實上,在過去幾十年,正當國與國之間的不平等在下降之際,很多國家自身的不平等正在上升。當中的原因包括大市場上政府的新自由主義興起,削弱了政府在重新分配社會資源的角色,而且全球化令那些高學歷高技術人才的工作增加、工資上升,拋離勞動階層等。
雖然暫時沒有可靠數據,根據個人觀察,香港的貧富差距在疫情期間是上升的,我幾個月前在另一篇文章〈疫情衝擊只令窮人當災〉(《明報》,2021年2月16日)分析過。草根階層的行業往往要面對面工作,疫情襲來,他們的工作和生計受到很大影響。相反,高學歷高技術人才,很多受惠於科技進步,不用面對面,在家辦公不影響進度。因此雖然香港失業率上升,樓盤還是有價有市,米芝蓮餐廳仍然爆滿。
參考資料:
Deaton, Angus. 2021. "COVID-19 and Global Income Inequality." NBER Working Paper 28392.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作者是港大經管學院講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