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8的文章

20180705-紐約時報:「我也是」時代,接受心理治療的男性們說了什麼

紐約時報:「我也是」時代,接受心理治療的男性們說了什麼 AVI KLEIN 2018年7月5日 上個冬天,當我們正在治療過程中,我的病人停了下來。他是一個剛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去年夏天為了一份科技行業的工作從密西根州搬到了紐約。 「我需要談一件事,我怕你會因此對我有看法,」他說。他告訴我,他在想和他發生過關係的女人,他對一些經歷感到很後悔。 「我沒有強姦任何人或者做出類似的事情,但是我覺得我讓她們很不舒服。」 我是一名心理治療師,主要與紐約的男性打交道。去年秋天以前,我不記得聽到過這樣的說法——自願承認對女性的脅迫或操縱行為。「#我也是」(#MeToo)時代改變了我的工作。如果說心理治療有過度關注自我的名聲的話,那麼這一強有力的時刻已經讓房間裡的男人們加入了進來,迫使他們開始談論他們從前逃避的話題。 隨著「#我也是」運動的展開,除了看到男性做出無力的道歉,並暫時從公眾視線中消失之外,我對這一時刻缺乏男性的公共參與感到失望。作為一個男人,我有一種奇特的經歷,會審視自己偶爾在女性發怒時的防禦反應,並進行著讓我不適的反思。 但我也感覺受到了鼓舞,原因是男性在治療中私下所做的努力,以及它如何幫助我們理解所謂的「有害的男性氣質」與助長那些行為的恥辱來源之間的關係。 哈維·韋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的事情曝光後不久,我開始感受到我的工作受到的影響,關於喜劇演員阿齊茲·安薩裡(Aziz Ansari)的性侵報導,更是出現一次明顯的上升。儘管對名人的指控在某種意義上與我所見的人相差甚遠,但這與他們經常帶進治療中的問題有相關性。為什麼他們會如此誤解生活中的女性?為什麼他們經常被指控傷害她們? 一名三年住院醫生告訴我,他在安薩裡身上看到了自己。友好而害羞的他渴望找到一段有意義的關係,但卻掙扎於和女性建立聯繫。他一直在嘗試以更「佔主導」和更自信的方式接近女性,因為他聽說這是她們想要的。他在一次有希望的約會中採取了強勢的行動,卻被告知他的做法讓人心裡發毛。 坐在我的沙發上,他幾乎不看我的眼睛。他承認自己週末大部分時間都躺在床上。最後,他承認自己過於專注約會時的表現,並沒有真正和約會對象溝通,無法準確地說出對方的反應。他只關注調整自己的不適感,不知道面前那個女人有什麼樣的感受。 進入我辦公室的大多數人看起來無精打采,神情冷漠

20180929-月巴氏:漫長漫長路間,小丸子伴我閒談

月巴氏:漫長漫長路間,小丸子伴我閒談 23:13 29/8/2018 我第一本買的《櫻桃小丸子》中文版漫畫,是博益出版。博益出版,已經冇再出版。 當日買《小丸子》,不是自願的——同行的(心儀)大學師妹太想睇,我便(懶大方及豪氣地)買給她——講到尾,也算是自願吧。 那一本是第十二期。如沒記錯,當年出中文版時,是先出了最新的第十二期,然後再由第一期開始,順次序出落去。對照下,小丸子靚咗Cute咗。 就像野原新之助。你不妨睇番第一期的那個小新,點望,都似是將一個寒背鹹濕伯父夾硬整成細路版。回看小新的成長,時間是被模糊化的——當然,你可以從小新提及的高叉水著女星(例如早期要睇細川典江,後來要睇優香),隱隱然看見時間的推移,但在小新的成長歷程,「時代」不是重要的。 小丸子不同。作者描述的小丸子童年,就是發生在昭和年代,由始至終都是昭和年代——而且是西城秀樹還青春、高歌《Young Man(Y.M.C.A.)》的昭和年代。 一個日本流行曲還滲透演歌味的年代。一個已經永恆逝去的年代。 昭和不止於西城秀樹,還包括小丸子媽咪幫襯的庶民小商店、小丸子吃過的零食、小玉使用的文具……看著小丸子的日常,同時也是在回望昭和的生活日常。 成長只有一次。小丸子的童年,就是作者櫻桃子的童年。當其他漫畫家選用熱血用科幻用推理……等等虛構題材創作,櫻桃子選擇了描述自己的童年——把個人的童年故事,透過一個不勤力(甚至有點懶)、有一點小聰明(但通常用在錯誤地方)、沒有任何耀目天賦的平凡小女孩呈現。 而當大雄面對生活難題時還可以搵叮噹幫手,小丸子每當闖了禍(不是甚麼大鑊嘢,但對細路來說已經夠晒攞命),就只能自己面對、應付、處理……好彩,在櫻桃子的美化想像下,小丸子有一個錫到佢燶的爺爺,永遠站在她的一方(即使往往是錯的一方)。 當臼井儀人往往借小新把口(或個屁股),兜個圈取笑成人世界的虛偽荒謬,櫻桃子並沒有這一類針對大人的批判,而只把小丸子描寫成每一天都面對好多煩惱的細路——就像你和我,童年時都必定面對過好多煩惱,諗番轉頭,其實都不是甚麼大問題,但對一個細路來說,卻絕對是難以及無法解決的,例如——永遠都做不完的功課。 當我們長大了,唔使再做功課了,又變得懶係世故成熟政治正確了,卻要面對現實世界中永遠做不完的工作,facebook世界裡永遠追唔夠數的Engagemen

20160829-麥曦茵:我們都欠了青春一場死而無憾的冒險

麥曦茵:我們都欠了青春一場死而無憾的冒險 2016/8/29 — 11:08 今天(編按:8月25日),開畫日,我在葵芳百老滙入場看《點五步》。細院,入座率90%,只剩前排兩行。這並不是演員謝票場,但主題曲響起時,全場鼓掌;直到Roller credit完結,劇終二字在屏幕消失,觀眾才願意離場。等這部電影上映等了兩年,等着在上映時做一個純粹的電影觀眾,結果又再哭得一塌糊塗。 在香港長大,聽得最多的是「唔得」、「唔好」、「唔可以」,校規都是「不要」、「不准」、「不得」;孩子都是在被拒絕、被否定下成長,教育制度只是為了篩選、淘汰,為了跟隨大人定下的遊戲規則,為了進入社會不停競爭,成為聽聽話話的大人⋯⋯ 不要怪責年輕人軟弱或太躁動,若沒有一件事是由年輕人自己決定、自行選擇,叫年輕人如何為自己負責,如何學會堅強?看《點五步》,最渴望的,是人生有一件事,讓我們不計代價、不怕失敗、不顧一切用盡全力瞓身去做。 很想在青春裡遇上一個任性的大人如盧校長,不會對你說不要做什麼事,而是要你堅持做什麼事,大聲問你「得唔得?」讓你其實拗底也勇敢說「得!」。盧校長唯一說過「不要」的句子,是「不—要—放—棄」。 如果要說「不要」,只能說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可以豁出去的機會。 為什麼需要入場看《點五步》?因為當大家常說着香港沒有青春片,沒有新演員,西片英雄片合拍片霸佔院線,但這裡就有一部香港年輕人抵抗洪流,排除萬難、流著熱汗、體力透支去攝製的《點五步》。 若是真的有看過任何打擊《點五步》的文章而猶豫不決要不要入場的人,真係搞錯咗,請先認清,敵人不是《點五步》,叫人不要入場,背後的薄弱邏輯,完全沒有幫助改善香港電影資源緊絀,若是真的關心電影,關注電影新人待遇,就該成就這部電影而不是打擊,因為《點五步》的台前幕後願意減收甚至不收工資去做一部電影,正是因為業界充斥耗費資源的大製作,卻極少會願意投資在一個擺脫主流框架的題目。什麼人做什麼電影,如果有入場看過《點五步》,就了解這個電影會得到這麼多人願意仗義出手幫忙,是因為大家共同渴望做好一件事。 說香港沒有青春片題材,沒有運動電影,又或是說新導演題材狹窄的人們,到底是用 Facebook share Post 就當自己看了這電影,還是踏入電影院看這電影?如果想要香港電影有得做,提升電影質素,得到合理待遇,最幫到手的參與,是成為觀眾,令

20180829-楊懷康:強國冇本錢扮矮子

楊懷康:強國冇本錢扮矮子 23:11 29/8/2018 馬哈蒂爾行年九十有三,豹隱15年,重為打虎馮婦,出當馬來西亞首相,乃當今最年長的揸fit人。他出訪中國五天,三扒兩撥解除前朝跟強國簽下興建222億美元基建工程的合約,驗證了薑越老越辣之說。 未起程,馬哈蒂爾先放風,指那些基建工程為「不平等條約」,對中國可謂不留情面。解除合約,強國少筆生意事小,習大大的一帶一路出師不利事大。強國可沒有因此而發作,足見馬哈蒂爾摸老虎屁股確有一手。 關鍵看來是馬哈蒂爾曉得扮矮仔。他謙稱馬來西亞為小國,而前朝充大頭鬼搞馬新(吉隆坡至新加坡)及東海岸兩條高鐵,和沙巴、馬六甲兩套天然氣輸氣管,將令國家周身債,負擔不來。部份工程業已開工,毀約要賠償;單單是馬新高鐵即要賠新加坡近10億港元。然而長痛不如短痛,但他望強國能本着互諒互讓的精神,在賠償金額上多多將就。 資深銀行家朋友告知,一旦債仔放低身段,扮其矮仔,銀行即喪失主動權,由債仔話晒事矣。這些大型項目概由中國貸款,馬來西亞是債仔。馬哈蒂爾既是認晒低威,習大大還能拿他怎樣?以一國之力馬來西亞竟出不起錢給強國搞其拿手好戲高鐵? 未必。去年馬來西亞的人均GDP為9,813美元,比強國的8,643美元猶高出一成一。不敢充大頭鬼之說,下台階而已。再者,馬來西亞的財赤相當於其GDP的2.6%,低於強國的3.7%。馬來西亞謹慎理財,腰斬大型建基項目,強國又如何? 表面上,強國的財赤雖較馬來西亞為高,尚不算嚴重。可是財赤是一回事,孭了多少債又是另一回事。國際清算銀行(BIS)估計,強國的總負債——即是這麽多年來中央及地方累積的財赤、銀行及非銀行(如所謂信託公司)的放貸——則高達GDP的300%!唯其如此,即使特朗普發動貿易戰,中國經濟遇上自改革開放以來所未見的十級頂頭風,舉國上下仍得「去槓桿化」——降低負債,以防呆壞賬不勝負荷爆煲而觸發金融危機。 誠然,信貸評級機構一般看高強國一線,給予A1或A+的評級,較馬來西亞的A3或A-略勝一籌。然而信貸評級到頭來是數字遊戲,而非精準的科學。評級往往為時事左右,畀分不無主觀成份。年來強國取代美國而成為第一大經濟體之說高唱入雲。即使不是跟紅頂白,評級機構憑印象調高評級何足為奇? 換言之,以馬來西亞的國力(其2018年的GDP估計為3,650億美元),不見得負擔不起那222億美元的

20180829-素黑:你憑甚麼

素黑:你憑甚麼 23:07 29/8/2018 她不想返工。但她跟大部分上班族有點不同,就是她會因為上班,害怕辛苦,抗拒同一時間做超過一個項目而出現驚恐症狀。頭暈頭痛想嘔吐不適。真實到令自己確實覺得不適合返工。 她只想做她以為喜歡的事。但到了那喜歡的環境工作後,不用一周便覺得和想像的不一樣,原來還是很辛苦,不是理想中的模樣,過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人不是應該做理想的工作嗎?」 是又不是。是,是你有條件、機遇和資源能做到。不是,是你沒有這些,那你可以有兩條路走:一,踏踏實實做不管喜歡不喜歡的工作,賺取能養活自己和照顧家人的收入,這是做人基本要負的責任。二,選擇非想做不可的工作,不然寧死不做。但這樣的話你要自行解決吃飯住屋問題,別人甚至政府也沒必要白養你這條大懶蟲。你想好是否練習光曬太陽便能不眠不吃的特異神功吧。 「那做人不是很辛苦嗎?」 這種問題還敢問出口,便值得更辛苦,因為你欠磨練,自大和幼稚到以為自己配得起不用辛苦的人生。我只想問:「你憑甚麼覺得自己值得和配不用付出努力的生活?你為地球貢獻了甚麼?你以為自己是誰呢?」 請停止埋怨和散播怨氣。在大城市裡謀生很辛苦,在田裡耕種一樣辛苦,哪有不辛苦的工作?有也輪不到你就是了。誰能完全按照自己最理想和浪漫的要求去過活?每個人都活得不容易,別任性只求喜歡不喜歡,找本事和機會做喜歡的事就好。 素黑

20180824-素黑:疲累是提你要改變慣性

素黑:疲累是提你要改變慣性 2018-08-24 (續上篇)疲累的第二個層次是精神耗損。白領上班族並非從事體力勞動,而是不斷想方案,處理人事關係,解決緊急問題,令大腦持續地處於極度興奮的狀態,因此引發的疲累,不能光用睡眠解決,而是需要替大腦的興奮區找「替班」,讓它可暫緩下來,放鬆神經。這時你不是要靜下來,而是要繼續動,但「做別的」,譬如離開工作去跑步、游泳、和貓狗玩半小時,你便馬上充電,感到精神得多了,比睡半小時的休息品質更高。 疲累的第三個層次是消極型,長期精神不振,對持續做的事、見的人感到疲憊,可又放不下。你不是累,而是流失了對生命的熱情,是心病。最好的處理方法是發掘和投入做能重新找到生命熱情的活動如去學習,做義工,長旅行。 活得過度緊張、認真和不容有失的人,請學習適當地偷懶,放慢,無聊,不務正業。這是另一種積極。 疲累是提你要改變慣性的信號。我們欠缺覺知,身體無形中會朝預設的生活和思想慣性出發,譬如坐姿、呼吸深度,助長口癮或心癮甚至欲望。於是你已分不出感覺的真偽,所謂感到舒服不過是慣性或依賴,而非真的細品過。 若你已變得無味精不歡,飲茶時品不出人工香料和農藥,以為化學香薰很放鬆,卻不知道與吸毒無異的話,那你的所謂放鬆和休息,不過是窒息。 學懂休息,除了是為重組能量外,更重要是為了重新調教失去覺知的慣性,避免陷於麻木與無知。 素黑

20180820-素黑:無聊是一種自療

素黑:無聊是一種自療 2018-08-20 我一直做人認真,不苟且,不馬虎,貌似甚麼都計劃好,做得好,可偏偏關於偷懶這回事,就是一直忽略了。對於活得太認真的人而言,真正的休息,必須加入讓自己適時無聊和偷懶的修為。 於是這一年,決定為自己做一件事情:學習偷懶。 就從多做一些沒甚麼世俗標籤下所謂有意義的事情開始,簡稱學習無聊。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出來無聊地度過。按當時身體的需要選擇看看連續劇,跑跑樓梯,到超市傻逛,坐巴士靠窗看風景,甚麼也不做躺在家裡地上看雨看雲看月出。啊,不過是15分鐘,可能再多一點點,腦子便放空,手腳也放鬆,脖子也不再痠痛和緊繃,離開電腦螢幕的眼睛也明亮多了。 無聊是一種自療。 當你從過勞的工作轉換到投入做無聊的事情時,慣性勞動的腦細胞會暫緩下來,其旁邊待用的細胞會自動「替班」,重整神經回路,重設程式。 很多人其實不懂得休息,以為累了便去吃一頓,睡一覺便能補充精神和體力,這是一個誤解。吃和睡的確是補充體力的方式,不過並沒有真正去除你的疲勞,你會發現睡再多醒來還是累,精神依舊差,正是因為你耗損的精神並沒有因為睡覺而被修復。 休息是因為疲累,而疲累有三種不同的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體力消耗,可以通過靜態的睡眠或閉目養神來補充,因為疲累的成因是經過一天十多小時的肌肉勞動後,體內產生大量酸性物質,讓全身肌肉和神經放鬆後便能恢復能量。睡個好覺是最基本的。(待續) 素黑

20180817-素黑:別老點自己

素黑:別老點自己 2018-08-17 上篇提出「老點自己」的問題,今天再舉另一案例。 她告訴我最大的性格缺陷是常有挫敗感,腦海中不時出現否定自己能力的聲音,懷疑其他人不喜歡自己。有時會把事情想得很差,覺得自己一定不會成功。曾在一份工作中遇上針對自己的上司,令自己出現驚恐症狀、會嘔、會哭,不想走到人群中,三個月後離職,症狀馬上消失從此不復發。 當我問她具體是在甚麼情況下出現挫敗感時,她想來想去說是面對針對她的上司時。那和其他上司、同事、親朋、愛人相處時可有貶低自己害怕失敗?她說:「啊其實沒有。」 其實她對自己很多方面都感到自豪,只是選擇了放大挫敗感那部分,錯誤判斷了自己的性格。挫敗感並非她的整體、常有感受,只是在特定環境下出現的敏感症,那就不宜為自己蓋章,應當時處理和那上司的關係。 很多人像她一樣,慣性地當「心理師」,憑感覺認定自己是某種人,可這種認定卻錯誤地植入了潛意識,令自己「變成」自己所想的那種人,結果也出現了那種人的特徵甚至病症。這是自我催眠的威力。 她跟我聊時像見工一樣,規矩、正經、瞪眼睛、不停地點頭、說話太快,生怕說慢了會被挑出破綻一樣。原來她不自覺地把自己放在被評價的記憶場景中,重複著挫敗經驗的演練。教她調節呼吸、語氣、語速、音調、身體語言等,別像怕犯錯的學生,也無需唯諾,打開門讓原有的自信走出來便是。 素黑

20170531-李怡:顛覆對北洋政府的論述

李怡:顛覆對北洋政府的論述 31/05/2017 一分鐘閱讀 辛亥革命後,從1912年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成立,到1928年被國民黨北伐軍推翻,歷時17年。國民黨南京政府稱之為「北洋軍閥政府」。其後勝利者書寫的歷史,就對失敗者任意抹黑,令人們一提起北洋軍閥統治,就是一派昏暗。1949年後中國大陸仍然延續這種定性,無論是課本、書籍、影視,北洋政府就脫不了「妖魔化」形象。 近日,旅美中國作家余杰出版了一本書《1927:民國之死》,書中顛覆過去所有關於北洋時期的論述。 書中據史料展示,民國北京政府時期已有三權分立之結構、多黨競爭之格局、各級選舉之實踐、地方自治之嘗試,以及公民自由之保障。北洋時期這17年間,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領域均有長足進步,而1927年北洋政府被國民黨軍武力推翻,即意味中華民國已死。北洋時代的「舊軍閥」們,比起國民黨時代的「新軍閥」,離文明世界更近。北洋政府廣納文化精英,如同群星璀璨,「短暫但蓬勃的自由氛圍一度在中國大地上欣欣向榮」。 國民黨1924年在南方改組成列寧式的政黨,實行以黨領軍、以黨領政和黨員對中央絕對服從的制度,以此為基礎率軍北伐,毀滅了一個具自由民主法治雛形的北京民國政府,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個中華民國」,即中華民國南京政府,這個政府拋棄了民國北京政府之法統,國旗、國歌均被變更。南京政府實行的五院制,國會和最高法院都有名無實。此後22年,國民黨政權腐敗無能,坐視農村經濟凋敝,又與城市新興資產階級爲敵,雖然對日抗戰有功,最終仍丟掉中國大陸。 循著余杰的書寫,我找到了大陸在2012年有學者寫了一篇長文,也有類似論述。這篇文章是河北大學馬列教研部教授王鐵群寫的,題目是:《民國北京政府時期是中國民主社會的開端》,他認為北洋政府這17年是20世紀中國最民主的時期。 所謂「軍閥混戰」,實是北洋派三大軍閥角逐中央政府權力,導致輪流主政,但沒有影響百姓生活,不像國共內戰時整個中華大地的傷筋動骨。 民國北京政府的總統和國會均由選舉產生。第一屆國會選舉在1913年初,登記選民4千3百萬人,佔全國人口10%,這個選舉起點比之任何西方國家的起點都高。1913年10月6日,中國進行了第一次總統選舉,由759名眾議員用無記名投票選出袁世凱當第一任中華民國總統。 後來袁世凱稱帝,也被後世妖魔化。他的「帝」是君主立憲的

20180817-BBC:MeToo是否在女性群體中產生了分裂

BBC:MeToo是否在女性群體中產生了分裂 安妮莎‧蘇貝達(Anisa Subedar) 20180817 女星羅絲麥高恩(Rose McGowan)是#MeToo的主要推手之一。 #MeToo是近期在社交媒體上最受矚目的女權運動,但它是否也使女性群體中產生了分裂? 2017年10月,美國女演員艾莉莎·米蘭諾(Alyssa Milano)在推特上使用#MeToo標籤向性侵犯受害者提出聲援。很少人能預料到,這一舉動能獲得如此廣大的迴響。 跳過 Twitter 帖子 用戶名 @Alyssa_Milano 在 Twitter 上觀看圖片 @Alyssa_Milano  If you’ve been sexually harassed or assaulted write ‘me too’ as a reply to this tweet. #MeToo讓許多受到性侵害、性騷擾的受害人自我覺醒,站出來指控當初的加害者,被指控的包括至今仍未就性侵和性騷擾認罪的好萊塢製片人哈維·韋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 數百萬人響應艾莉莎·米蘭諾的呼籲,上千名女性在網路上分享自己曾被性侵的經歷。 這場運動很快就被加上標籤成為#MeToo運動,鼓勵女性說出自身受到性騷擾和性虐待的經驗。 艾莉莎·米蘭諾在推特上使用#MeToo獲得廣大迴響。 許多人被指控騷擾和施暴,這個現象同時也在女性群體中激起不同的聲音,人們開始討論這場運動所要達到的目標:應該聚焦在工作場所發生的騷擾?還是推向更廣泛的平權運動?什麼策略是有用的?如果最後發現是不實指控,應該如何處理? 其中一個潛在的世代差異很早就浮現——一些較年長的女性主義者將焦點放在受害者身上。從本質上講,他們教育年輕女性,在面對有不軌意圖的男性時,應該更精明、更堅定地予以拒絶。 奧斯卡影藝學院將就韋恩斯坦醜聞緊急開會 好萊塢之「神」墜落:大製片人身陷性騷擾醜聞 凱特琳·弗拉納根(Caitlin Flanagan)在《大西洋雜誌》(The Atlantic)的一篇文章被廣泛討論,她認為1970年代的年輕女性「比很多現在的女性更強悍。」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專欄作家梅根·麥克阿德(Megan McArdle)說:「我認為在某些情

20180826-通識導賞:患亞氏保加症都可以是好醫生!比一般人更老實認真

通識導賞:患亞氏保加症都可以是好醫生!比一般人更老實認真 2018年8月26日 (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日劇Good Doctor講述一個患有亞氏保加症(Asperger Syndrome,另譯亞斯伯格症,自閉症譜系的一種)的小兒外科醫生,不擅長與人溝通、容易慌張,卻利用超凡記憶力和專注力令病人痊癒和令同事改觀。 而現實中原來真有其人,《我是外科醫生,我有亞斯伯格症》的作者畠山昌樹,正是一名患有亞氏保加症的外科醫生。 他接受電郵訪問時,感觸地說:「要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對我而言曾經是一件苦差事,但是我仍然選擇努力活着。 我想以一名醫生與亞斯伯格患者的身分,來幫助與拯救其他同伴,因為我們這群人,每一個都是個性非常老實認真的人。」 欠同理心、聽不出弦外之音 「我終於明白為何自小身邊就沒有來往密切的知己好友。」畠山昌樹念念不忘在小學二年級的聖誕節活動上,到了交換禮物環節時,驚覺預先準備好的禮物被別的孩子偷走,他既不懂把禮物搶回來,亦不懂向老師投訴。只是什麼話都說不出來,只能一邊大哭,一邊生氣地跺腳。自此,被同學視為討人厭的人物。 愛重複一個動作和習慣 亞氏保加症是發展障礙的一種,主要特色是不擅長表達自己、缺乏同理心、聽不出別人的弦外之音,以及重複做同一動作的行為模式。像是被人輕拍肩膀並詢問:「最近過得怎麼樣?」這種抽象的問題,最令他們感到困擾。畠山昌樹在書中闡釋:「倘若要亞氏保加症大腦明白一般人在無意識中說出的『別有深意』的話語,大約要使用比一般情况多七倍的字句。」 語言智能無異 難察覺患病 但因為亞氏保加症不會出現語言發展遲緩與智能障礙,有不少人都不知道自己患病。而現年四十四歲的畠山昌樹亦是在八年前才知道自己患上亞氏保加症。「在三十六歲的時候,我不幸離婚,前妻指出我是亞氏保加症。我讀了幾本書。然後,我接受了日本著名的發展障礙專家星野仁彥博士的診斷,確診我患上亞氏保加症。」 是「天才病」? 不過,亞氏保加症族群同時擁有腳踏實地的老實個性,而且偏向遵守規則,因此記憶力過人的孩子比例極高,擁有喜愛重複做同樣事情的性格,所以有些患者讀書成績非常好。因而外界甚至會視亞氏保加症為「天才病」,網上還流傳天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與發明家愛迪生都患有亞氏保加症的傳聞。不過,有兒科專家提醒亞氏保加症患者並不是必然擁有天賦,不宜有這

20130812-宮崎駿專訪:時代追上了我

宮崎駿專訪:時代追上了我 2013/08/12 日經新聞專訪  宮崎駿導演時隔5年推出的新動畫電影《風起》正在日本上映。本片以零式戰機的設計者、飛機設計技師堀越二郎為原型,又汲取了文學家堀辰雄的精華,描繪了在災害、蕭條、戰爭並存的困難時期,一心追求夢想的人們。電影雖然以歷史為題材,但宮崎駿表示「其實描繪的是當今時代」。近日,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了宮崎駿本人,並詢問了其創作該作品的背景與歷史觀。 記者:在新作中,您首次把歷史上真實的人物作為了主人公。既不是異想天開的奇幻片,也不是動作片,而是一個現實的世界。 宮崎駿:在拍(上一部作品)《崖上的波妞》的時候,我覺得自己還領先於時代,但現在時代已經追了上來。就在畫完(這次電影中描繪的)日本關東大地震場景的漫畫腳本的第二天,發生了地震(東日本大地震),這讓我切身感受到了自己已經被追上。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大量消費文明走向滅亡的第一步,但我覺得當今的時代充滿了緊迫感。而(那個時代的)堀越二郎與堀辰雄在面對無法確定的未來的時候,一定也是惴惴不安。我感受到了(他們那個時代與現代)相同的時代特性。 記者:聽說您秉持「動畫屬於孩子」的信念,當初不願意把這部作品拍成電影? 宮崎駿:當製片人(鈴木敏夫)叫我把在模型雜誌上連載的漫畫拍成電影的時候,我曾經認為他的想法不可思議,覺得沒法拍成電影。因為,畫這部漫畫只是出於我的個人愛好。然而,(工作人員認為)「孩子們也需要接觸理解不了的事物」,這一句話促成了這部電影。   我也曾有過這樣的經歷。小時候,我每週都去電影院。和現在不一樣,當時不是挑電影看,而是放什麼就去看什麼。《煙囪林立的地方》(五所平之助導演)、《飯》(成瀨巳喜男導演)、小津安二郎導演的《茶泡飯之味》等等。在當時,「江湖藝人賣藝遭遇大雨,沒有觀眾上門」之類的內容雖說看不太懂,但也讓我品味到生活的艱辛,心情沉重地回家。相比(給孩子看的)打鬥片,這些日本的老黑白電影在我心裏留下的印象要深得多。                           記者:聽說您從小就喜歡飛機,上小學時看到的堀越設計的九試單座戰鬥機的照片,曾經讓您受到了強烈震撼。 宮崎駿:在幾年前,我曾請人製作了5分之1大小的九試單座戰鬥機的遙控模型,飛起來真的很棒。這種戰鬥機採用的是倒海鷗機翼(主翼從中間部分

20180826-安裕:共和黨最後一個戰士

安裕:共和黨最後一個戰士 撰文: 安裕 | 發佈日期: 26.08.18 | 最後更新: | 2018-08-27 02:06:43 https://www.hkcnews.com/article/14582/%E9%BA%A5%E5%87%B1%E6%81%A9-%E5%8E%BB%E4%B8%96-john_mccain-14586/%E5%85%B1%E5%92%8C%E9%BB%A8%E6%9C%80%E5%BE%8C%E4%B8%80%E5%80%8B%E6%88%B0%E5%A3%AB

20180827-蘇芬:從歷史,看宿命

蘇芬:從歷史,看宿命 20:39 27/8/2018 新閱會 SHKP Reading Club 近期的宮廷劇席捲朋友圈,只要提起劇名,大家就眉飛色舞搶著發表,睇法觀感可能有別,但不約而同的是,開口前都會先利申:「我一向不看大陸劇集,不過......(下刪100字)」、「我好憎古裝片,不過......(下刪200字)」。劇集在傳媒掀起的話題極富娛樂,上至以古喻今,用宮牆內鬥爭對照現代辦公室生存之道;下至解構演員妝容打扮,對比歷史真人畫像,可謂多角度無孔不入。而大家用得最多的讚嘆形容,就是「神還原歷史」。 無圖無真相,所以太遠古的歷史讀起來比較虛幻,似故事傳說。看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自傳《我的前半生》,相對較能還原歷史,窺探略為貼近現實的古代,當中「帝王生活」一文就提到,溥儀每次吃飯均由幾十名太監抬著大小七張膳桌,捧著幾十個繪有金龍的朱漆盒,浩浩蕩蕩從御膳房直奔養心殿,但原來這些都只是排場。 「這些菜肴經過種種手續擺上來之後,除了表示排場之外,並無任何用處。它之所以能夠在一聲傳膳之下,迅速擺在桌子上,是因為御膳房早在半天或一天以前就已做好,根在火上等候著的。他們也知道,反正從光緒起,皇帝並不靠這些早已過了火候的東西充飢。我每餐實際吃的是太后送的菜肴,太后死後由四位太妃接著送。因為太后或太妃們都有各自的膳房,而且用的都是高級廚師,做的菜肴味美可口,每餐總有二十來樣。這是放在我面前的菜,御膳房做的都遠遠擺在一邊,不過做個樣子而已。」 用了一個月,看完溥儀一生:因家世被選中繼承大清皇位、3歲登基、6歲退位、被關在紫禁城至18歲、流亡、做滿洲國皇帝,最後淪為戰犯被囚禁,再接受改造。只要看看書中的世系表,就知道溥儀當皇帝的機會其實不大,如果他的堂伯父同治和親伯父光緒都有子嗣、如果光緒三個同母即由嫡福晉所生的兄弟可以長命一點、如果慈禧......究竟要有幾多個如果,袓父輩兩代僅為親王的溥儀才可以躲過帝位,避開這場奇幻人生? 歷史沒有如果,那該有命。命中註定。 對於宿命,內地80後網絡作家南派三叔在《藏海花》曾說:「一個宿命也許是痛苦的,但也是很多人走到一起的契機。意義本身就沒有意義,所以,為一個宿命活著其實也是無奈之舉,但好過那些沒有宿命只有宿便的人。」 蘇芬 貼地中女,但經常懷緬過去那動人時光,數典不忘祖。

20180820-鄺俊宇:好朋友的前度

鄺俊宇:好朋友的前度 20180820 試過愛上⼀個不應該愛的⼈嗎?女孩知道他也有點喜歡⾃⼰的,只是實在不能在⼀起,繼續的朝夕相對,繼續當比知⼰更親密的好朋友麼呢?只因這男孩,是女孩好朋友的前度。 到底可不可以跟好朋友的前度拍拖呢?這問題也難有答案,有⼈說都已經分⼿了,⼜有何問題?亦有⼈說這是不對的,若開始了就會連都失去,這兩難,女孩未有最後的答案。 男孩與她是怎樣的了?他和她在學的吧?⼤學宿舍的⽣活是青春的縮影,女孩和他經常⼀⼤班舍友吃飯、遊樂、溫書、⽣活,對女孩來是⼀段非常幸福的⽇⼦,她漸漸與男孩⾛近,兩⼝⼦經常待在⼀起,每天都訊息往來,女孩會煮飯給他吃,會打電話喚他起床。他呢?女孩不開⼼的時候陪著她,也會煮飯給她吃,還知道她不舒服的⽇⼦,替她準備暖⽔袋,不許她吃冰,在女孩傷⼼時,借她肩膀依靠著頭讓她安⼼。好不溫馨的畫⾯,可是她和男孩可以在⼀起嗎?畢竟他曾經屬於她的好朋友,若女孩真的跟他在⼀起,她的好朋友會有怎樣的反應?會事嗎?看來很困難了,既是如此,這就成為了⼀條選擇題,選擇愛情,還是犧牲友情? 回頭問,女孩⼜是否真的喜歡這男孩,還是,只不過寂寞的⼈剛好遇上另⼀個寂寞的? 愛情也有世俗間的枷鎖吧?還是,若你認定這個⼈是你最愛的,你就會不惜⼀切地排除萬難?有時候,還真要看兩⼈有多愛,若愛情的 夠,根本沒有什麼可以阻得到,只不過,當押注愛情⽽⾯對的犧牲,也不是每個⼈都能夠承受得到。 好朋友的前度,到底可不可以在⼀起? 重點不在好朋友,⽽是在於你⾃⼰,若你覺得這個是對的⼈,你就不會想錯過這個人。 願女孩能夠作出對的抉擇。 鄺俊宇

20180825-明報:聖保羅男女中學 愛才可尋回初心

明報:聖保羅男女中學,愛才可尋回初心 撰文: 劉潔瑜 協力•馮詩雅 攝影: 李浩賢、梁俊棋 部分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25 Aug 2018 走過烽煙之下 游走這所百年傳統學校,培植無數英才偉傑。回首開初辦學,是因二十世紀初女性受教 育機會極少,聖公會聖保羅堂希望提供華人女性讀書機會,故1915年開辦「聖保羅女書院」, 租借堅道二號的民宅作校舍,設有幼稚園、初 小、高小和初中四個學制。1924年胡素貞校長 成功申請政府撥款和地段建新校舍,其後日軍 侵華,學校被徵用為救傷站,被迫全面停課。 二次大戰結束後,學校與聖保羅男校合併,改稱為「聖保羅書院」,成為全港第一所兼收男女學生的中學。 這個建於1927年的游泳池(上),在日軍侵 華時,被校方以帆布封起,傳言是為保護 當時在校未能歸家的僑生,讓她們躲藏在 池底,免被日軍找到而避過一劫。現已改 為室內運動場(下)。 由於學生人數增加,幼稚園和小學部於1945 年搬離麥當勞道校舍。校舍後期進行擴建,胡素貞堂(白屋)和西翼校舍(羅怡基博士樓) 相繼落成。1962年校方正式落定「聖保羅男 女中學」之名。1970年入職的前副校長李偉琪(李sir)分享,「我入職時正是67暴動後,很 多老師因政局不穩而移民,所以教師更換得很 頻密。」李sir在動蕩的時代一直任職於此,他 帶着溫然微笑、不無自豪地說:「聖保羅是我 第一份教職,任教至2006年暑假退休,從無間斷。」李sir緩緩地翻着校刊,娓娓道出三十六 年來的教學生涯。 31李sir退休前任教化學和物理科,他在考試時 段會陪着學生溫習,更把家中的電話給學生,讓他 們如在學業有問題時,能隨時致電查詢。 為提供課外活動場所,學校在1968年開展 第二次校舍擴建工程,他見證學校重建。「為 避免搬遷造成跨區上學,我們堅持較耗時和昂貴的原地重建。另外,學校在放學後和暑假便 趕工,以減低原地重建對學生上課的影響。」 97_090-103_parenting11 西翼校舍(羅怡基博士樓)在1959 年完成工程並且啟用,除了課室,還有 可容納過千學生的禮堂。 2 主樓(胡素貞博士樓)原本是政府 官地,當時胡素貞校長爭取政府撥地和 補助5萬元建築費,才在1924年成功推 動校舍工程開展。 3 東翼(李莊月明樓)於2011年落成, 齊備室內體育館、演講廳和實驗室等, 切合

20180826-TING:美國化的返老還童,如何成為全球支配性文化──《我們為何膜拜青春》

TING:美國化的返老還童,如何成為全球支配性文化──《我們為何膜拜青春》 20180826 羅伯特・波格・哈里森(Robert Pogue Harrison)著,梁永安譯,《我們為何膜拜青春》,臺北:立緒文化,2016。 從奥古斯丁到海德格爾,關於「時間」(time)的哲學探討有悠久的傳統,但對「年紀」(age)的探討卻不多。相比時間,年紀是從個體經驗出發的,也就是說,年紀是一個現象學的概念,它賦予時間實質性的面向,就好像地方(place)之於空間(space)。 《我們為何膜拜青春》,書名乍看似是關於青春韶華的感歎、懷念和頌揚,但作者羅伯特・哈里森身為史丹福大學文藝復興史專家,更感興趣的是提出一個關於「年紀」的歷史哲學,以幫助我們理解這個趨向於更年輕化的時代的「年紀」。 在哈里森看來,全球文化有一種返老還童化的趨勢,或者用他的話來說,是幼態化持續(neoteny),也是他所認為的美國化。舉例而言,我們這一代人成熟得越來越慢,父輩在我們這個年紀已經能夠擔當的角色,我們這一輩幾乎無法想像。但如今在哈德遜河畔跑步的三十歲女性,也比巴爾扎克筆下的三十歲女性要年輕得多。 我們確實在生理、心理上都變得更年輕,或者說更為幼態。那麼在這種幼態化時代,文化是否可能變得與過去的時代同樣成熟,甚至更進一步?抑或在幼態化時代,文化也跟著持續幼態?如果說美國文化代表了我們當下的時代趨勢,那麼更重要的問題就是:美國文化何以席捲全球,成為一種世界命運? 為什麼說這種幼態化是美國化的表現呢?哈里森認為,因為美國文化在想像力上更年輕,在色彩、形式、產品和敘事等等方面,接通和觸發了人類心靈和天性裡「幼態持續」的部分,無論是速食、流行音樂,還是更嚴肅的思維和更複雜的生活方式。而且,這種年輕的文化可以被其他文化所理解,譬如法國也可以流行麥當勞和好萊塢電影,但美國文化卻無法理解任何其他文化,譬如大部分美國人不願意看法國電影──一如成年人可以理解年輕人,但年輕人拒絕、也無法理解成年人。 洛麗塔代表著這種美國幼態文化:她不只是一個邁向成年的少女,因為即便完全成熟之後,她依然在心態和生活方式上保持著少女感,是歷史上從未出現過的年輕人種。這種年紀也就是我們時代的年紀,在世界史中史無前例,而任何史無前例的東西都難以理解。 這種年輕的幼態文化在個體對青春永駐的渴望上得到最好的體現

20180827-陶傑:期待「功守道」哲學剋美救國

陶傑:期待「功守道」哲學剋美救國 2018年8月27日 圖片來源:路透社 美中貿易大戰,不但是出入口順差逆差的利潤之戰,西方的專家和中國的極少數知識分子也看得出來,這是西方文明,以及企圖取代西方文明的所謂北京模式的兩種制度的一場攤牌對決。 一種制度代表民主自由開放、遵守契約的誠信和公正;另一種制度,講權力控制不惜誇大和說謊的人治高效率。 美中貿易戰,因此也是一場包括信息言論在內的全方位制度戰爭。 由於全球華人的簡體字信息,多受控制自同一來源,只閱讀華文媒體,以及瀏覽華文的手機短訊,肯定無法得知全方位的真確訊息。 在一個封閉的困惑狀態,若如北韓,謠言尚且會流行,加上非常發達的網絡高科技,謠言更隨時成為主流。 即使自由開放如美國,1991 年,全美的黑人社區忽然爆出一宗消息,指一種叫做「熱帶狂想」(Tropical Fantasy)的梳打汽水,是三 K 黨研製出來的配方,目的是在黑人人口中推銷,令黑人喝了之後精子減少而不育。在擁有常識的中產或專業人士眼中,一聽就知道荒謬,但在美國基層黑人人口之中,引起恐慌,這個牌子的汽水,兩個月內銷量下降七成,而且運送汽水的貨車,遭到黑人暴力襲擊。 中國今日嚴控網絡,任何類似針對某種貨品的謠言,一旦引起公眾恐慌,抗議示威,即危害穩定。這方面的謠言不太容易散播,包括一些毛左網站,一度聲稱美國的轉基因大豆,運來中國,也是糅合了令中國人不育的科學配方,有重大的反中陰謀。現在美國大豆已經增加入口關稅了,中央採取了關稅報復,中國人似乎不必再擔憂被美國狙擊精蟲遏制生第二胎的大陰謀,實在令人欣慰。 但一些所謂正能量的謠言,卻在網絡散發。俗稱「聞鼙鼓而思良將」,中國在商貿市場行為腐敗時,香港的李嘉誠,往往成為道德楷模。中國人平時大量閱讀他人創作的李嘉誠語錄、李嘉誠傳記及其思想言論,中美貿易戰,更出現許多所謂李嘉誠指點迷津的心靈雞湯戰略,呼籲中國人冷靜,因為「李嘉誠」已判定美國必輸。 其中有一篇,引述「李嘉誠」說:在「邏輯」上,美國的總統,不會捉中國象棋,所以中美貿易戰,中國必贏。 為何中國象棋忽然可以取代孫子兵法、馬克思主義理論或毛澤東思想,變成擊敗美帝國主義的新武器?所謂的李嘉誠,並無進一步說明。李嘉誠一貫打高爾夫,也沒有顯示喜歡捉象棋的心得。在邏輯上,完全缺乏足夠論證。 圖片來源:Zhang P

20180827-方俊傑:「喋血雙紅」——男人唔補好易老

方俊傑:「喋血雙紅」——男人唔補好易老 2018年8月27日 http://www.cup.com.hk/2018/08/27/fong-chun-kit-terminal/#.W4PYkFYy2Fc.facebook Margot Robbie 兼任監製;電影「喋血雙紅」劇照。 我很誠實,我是因為 Margot Robbie 才看「喋血雙紅(Terminal)」。電影中,Margot Robbie 有兩個身份,一方是演員,另一方是監製。Margot Robbie 對上一套監製的作品,是「冰之驕女(I, Tonya)」,為身敗名裂的奧運選手作個小小平反,也帶點為弱勢女性發聲的意味。縱使未似 Reese Witherspoon 擺明車馬,但你看到 Margot Robbie 的名字在幕後一欄出現的話,大概也會想像到男人角色不會有甚麼好事發生。 「喋血雙紅」就簡直是極致。劇透沒意思的話,只透露一開場,一名女殺手講明要消滅城中所有殺手,好讓自己獨攬生意。故事慢慢發展,男人不是蠢,便是好色,又或者既蠢又好色,Margot Robbie 可以稱得上是不費吹灰之力便將一眾男性鏟除。到結局,才發現是一場復仇大計。班殺手關不關事?又居然完全不關事。換句話說,簡單總結的話,「喋血雙紅」就是一齣講述女人為報仇而犧牲很多無辜男人的故事。 電影「喋血雙紅」劇照。 我不介意劇情超多犯駁位,例如女主角如何得知仇人是誰,又如何得知仇人有個習慣因此揣摩出身份,反正電影超現實,超現實的話,你說角色有超能力也可以。我介意是導演拍得不夠型。講到明參考「危險人物(Pulp Fiction)」,還語帶嘲諷,但那幾段長篇對話,拿來跟「危險人物」比較,簡直無法比較。畫面效果又明顯學習「罪惡城(Sin City)」,但那些霓虹光管效果,嘩,「霓虹姊妹花」的年代嗎?就連 Margot Robbie 跳艷舞都可以拍到一陣娘味,這個最罪無可恕。我已經將條道德底線放得很高,高到一個地步,是接受到為報仇而不惜一切,連路過的陌生人都被牽連,如果人人都執著報仇,仇恨會以幾何級數膨脹,人類應該早早絕種。只是純理性分析,有一個很方便很直接很安全的方法可以報仇,不損其他市民安危,為何電影的女主角偏要選擇一個既迂迴又複雜又高難度的方法無謂地挑戰自己? 硬要為電影找一個優點,只可以說是難得地找到 Mik

20180819-未來城市:農地、綠化地失守、多種生物失家園

未來城市:農地、綠化地失守、多種生物失家園 2018年8月19日 錦田水牛田本是濕地的觀鳥熱點。 【明報專訊】手執「土地大辯論」點心紙式問卷,市民都認真在十八個選項間左思右想,謹而慎之地取捨,彷彿自己一個微小的選擇都會影響政府日後土地政策的決定。承受着房屋不足、樓價過高的切膚之痛,普羅大眾尚且懂得小心權衡得失,政府對珍貴自然資源的取態卻相對粗疏得多。香港觀鳥會月初發布《香港生物多樣性及保育重點指標報告2015-2017》(下稱《報告》),報告分析過往三年的環境變化,讓不懂發聲抗議的生境和生物,以自身承受的傷害,指出政策和法例的種種漏洞如何每分每秒地加速生態破壞。這些缺失又能為香港的土地利用帶來什麼思考?好簡單,荒廢農地和綠化帶在郊野公園不能動的前提下,是否必然捨棄的選項,捨棄了對整體生態環境是否全無影響? 四不管漏洞 記得數年前貝澳海岸保護區的棄耕農地上發現堆積大堆建築廢料,偶有三兩隻牛在旁走過,如此荒唐的情景,多年來一直在香港多處鄉郊發生。規劃署和地政總署接獲鄉郊違例活動的投訴數字,從二○○九年644宗躍升至二○一六年859宗,不過最終確定為違例發展的個案卻持續偏低。除了因為無法蒐集足夠證據,參與撰寫報告的香港觀鳥會高級保育主任胡明川指出,擁有不同職權的政府部門間,其實存在各方均無法觸及的灰色地帶。 「假設A方想在B方的私人土地上傾倒泥頭,就需要向環保署申請。環保署負責確認雙方有共識,就算該地已被漁護署確認為具保育價值的地方,可是《廢物處置條例》沒有賦予環保署使用漁護署意見的權力。」規劃署和地政總署分別規管私人土地及政府土地,負責處理違例發展的投訴,胡明川憶述當天政府官員在現場只能眼巴巴看着一車接一車的泥頭傾倒,各部門均無從執法,慨嘆《城市規劃條例》的漏洞,規劃署在未被發展審批地區圖(DPA)覆蓋的私人土地,令落實檢控變得困難,「根據過往十多年的觀察,記錄到貝澳有一百八十多個雀鳥物種活動,佔全港鳥種三分之一!」 納入郊野公園範圍就安全? 政府在一九七○年代為平衡保育、鄉村傳統和發展需要,將一些毗鄰或被郊野公園包圍的鄉村或農地,刻意不劃入郊野公園範圍內。然而近年土地價格急升,這些「不包括土地」相繼被發現遭開發、破壞,即使與相鄰地帶具有同等的高生態價值,但由於不受《郊野公園條例》保護,政府部門亦無法叫停。自二○一○年大浪西灣風波,政

20180824-蘋果:【野人周記】尋訪瀕臨消失的水牛田

蘋果:【野人周記】尋訪瀕臨消失的水牛田 20180824 水牛要依靠浸水滾泥散熱,故須靠近沼澤而居。 【野人周記】 港外線渡輪抵達梅窩碼頭,登岸乘客紛紛趕往對開的巴士站,看來都是往貝澳的遊客,只有我們往左轉,穿過空無一人的街頭和店舖。梅窩曾是大嶼山最繁忙的碼頭,東涌鐵路線開通後,這離島小鎮也變冷清。同行的台灣友人,很懷念多年前在十塱一帶行山時跟水牛的偶遇,趁來港辦事,相約一班香港山友重訪十塱。沿鳳凰徑上山,路過掛滿黃皮、龍眼、大樹菠蘿跟楊桃的果園,冷不防一頭水牛從果樹之間探出頭來,被嚇了一跳。水牛是溫馴的動物,並非擔心受襲,而是看到牠驚惶退縮的反應,完全沒有一般牛群慣常的氣定神閒;再者,愛水的水牛鮮有貿然離開水草豐美的十塱和貝澳,翻山來到只有水泥石屎的梅窩。我在想,也許是遇到某種驅離,迫於無奈的浪蕩到此。 白富田山崗頂眺望蓮花、大東群峯延綿,山下貝澳村屋星羅棋佈,快步下山,很快便到達十塱舊村。說是「舊」村,似不合適,皆因眼前一幢幢剛竣工的簇新別墅,工地一直伸延進入臨海河口的濕地。這裏雖然已被規劃為綠化帶,五年前卻曾遭違規堆埋,當時聽村民說,有大型發展商在收購興建豪宅,看來惡夢已臨。 香港的水牛屬沼澤型亞洲水牛,愛游泳。 夏天的十塱濕地,如破碎的天空之鏡。 警覺性高的母牛,守護樹蔭下避暑的小牛。 濕地天使愛浸水滾泥 貝澳發展破壞棲地 穿過別墅工地,進入萎縮中的泥沼濕地,翠綠水草間,終於見到數十水牛在悠閒進食,小溪流淌,淙淙溪水積成一片片天空之鏡。濕地若沒有水牛吃草和翻滾,很快會乾涸而被灌木林取代,水牛獨特的生活習性,成為了促進濕地生物多樣性發展的「濕地天使」。全港現時大約有120頭水牛,大部份分佈在大嶼山,十塱和貝澳佔約70頭,均為沼澤型的亞洲水牛。大嶼山早年一直有栽種水稻,農民飼養水牛協助耕作,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經濟迅速發展,農業式微,耕地被棄置,牛群亦遭野放在外自生自滅。水牛汗腺不發達,暑熱天時為免體溫過高,須浸水滾泥散熱,泥漿也有效防止蚊虻侵襲,故牛群多堅持靠近沼澤而居,受此天然棲息條件限制,無法隨便遷移。 從十塱步向毗鄰的貝澳,沙灘後是另一片重要的水牛濕地,雖然營地擠滿遊客,但灘後有大片泥沼可供水牛打滾,也可在溪中暢泳。「水牛是野生的嗎?」曾經有朋友這樣問。野生、流浪,還是社區動物?的確很難確切定義。以雌牛五歲成

20150922-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毛澤東:中共要感謝日本。如果沒有日本侵華,就沒有國共合作,共產黨也無法取得政權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毛澤東:中共要感謝日本。如果沒有日本侵華,就沒有國共合作,共產黨也無法取得政權 2015/09/22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4459

20180821-鄺穎萱:【小企鵝】最怕小熊維尼

鄺穎萱:【小企鵝】最怕小熊維尼 2018年08月21日 小熊維尼竟然成了令一個政府頭痛的人物,實在是世界奇觀。 【小企鵝】 電影《維尼與我》終於上畫,然而這隻歷史悠久的黃色小熊,因外形圓圓胖胖、酷似某國國家主席,結果,文化部以小熊維尼有詆毀國家領導人的嫌疑為由,將他從網上全面下架,網絡審查人員更大動作將他列入審查名單,全面封鎖網絡上與小熊有關的一切言論,維尼常說自己是「一隻笨拙的小熊」,但竟然成了令一個政府頭痛的人物,實在是世界奇觀。 小熊維尼童畫於上世紀二十年代面世,六十年代成為迪士尼卡通人物,深入民心。不少人以為維尼是迪士尼創作的角色,事實剛好相反,現實中真有其熊。電影版講述小熊的兒時朋友Christopher Robin已人到中年,迷失在營營役役的平凡日子裏,失去對生活的熱情,一天在公園呆坐時,重遇三十歲的小熊維尼,讓他重新認識自己。今次我介紹一本以真實版小熊維尼做主角的繪本《Finding Winnie:The True Story Of The World's Most Famous Bear》,作品獲得美國童書界奧斯卡Caldecott獎。 故事敍述維尼小熊的真實經歷,背景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歐洲戰雲密佈,甚至蔓延到世界其他地方,位處北美洲的加拿大也不能置身事外。在這動盪不安的時空背景下,竟然意外的發展出一段人與動物的珍貴情誼。主角哈利.高賓(Harry Colebourn)是來自加拿大溫尼伯(Winnipeg)的獸醫,大戰爆發從軍,他和許多家鄉的士兵一樣,搭長途火車走了一天一夜,到了一千公里外的White River車站。在月台上哈利遇上一位獵人正在出售一隻熊寶寶,他看見小熊的眼神,猶豫許久,最後用身上僅有的二十元買下他,他希望這隻失去母親的小熊,能夠得到真正的關愛和照顧。 有一回,哈利拿來一瓶煉奶對維尼說:「要不要吃個甜點?」想不到維尼居然非常喜歡,緊緊抱着罐子吃個痛快,邊喝邊發出享受美食的叫聲,讓當時戰爭的嚴肅氣氛多了點歡笑,這也就是動畫裏維尼會吃蜂蜜的原因。 慘變污衊領導人的「怪獸」 維尼這名字,就是來自哈利的家鄉Winnipeg,為解鄉愁大家都叫他「維尼(Winnie)」。維尼天生聰明、加上可愛的模樣,步兵營的士兵都視他為好拍檔,他更成為加拿大步兵第二旅的吉祥物,甚至擁有自己的崗哨,每天值勤

20180821-呂秋遠:除了祝福—致薩爾瓦多

呂秋遠:除了祝福—致薩爾瓦多 2018/8/21 — 14:01 蔡英文與薩爾瓦多總統 Salvador Sánchez Cerén,背景圖片來源:台灣總統府 這封信,我想永遠不會寄到你們這裡,而且現在說這些,其實也於事無補,畢竟你們與中華民國已經在今天早上九點分手,投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懷抱裡。現在說這些,大概就是聊以自慰而已,但是有些話不吐不快,就讓我在這裡自言自語也好。 首先要感謝你們撐了這麼久,從 1941 年,你們就與中華民國建交,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你們可以堅持下去,已經不容易。1971 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以後,你們還是與中華民國在一起,在 15 億人與 2,300 萬人之間,竟然選擇人少的路徑,你們可能自己都覺得莫名其妙,我也是。 我不認為你們是因為中華民國這個名稱才跟我們斷交,況且,你們與中華民國建交時,台灣還不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而是由日本統治。反正名稱不是重點,就算我們用中華台北,你們也不會同意,畢竟要你們跟中華民國分手的,不是你們自己,而是有人這麼要求。有人願意出這麼高價碼來誘惑你們,讓你們因此變心,除了祝福,我說不出其他話。 來聊聊你們吧! 大部分的台灣人,不知道你們在哪裡,大概一輩子也都不會踏上你們的國土。你們在中美洲,面積是 21,000 平方公里,人口有 670 萬,如果不是長期內戰,你們的人民應該可以過得更好。在中美洲裡,雖然到處都是火山,但是你們轉而發展咖啡、蘭花與工業,也是工業化最高的國家。失去你們這個朋友,我們其實相當不捨。但是,你們的治安很差,人權記錄不好,反對女性墮胎,也希望你們多加油,特別不要被新朋友帶壞了。 對了,談到你們的新歡,想必會為你們帶來很多好處吧!畢竟他們這麼有錢、有權,一定是給了你們很多的方便,否則你們也不會斷然拋棄了這麼多年的感情,不是嗎?別誤會了,我不是在批判你們嫌貧愛富,第一,我們不貧,只是沒辦法亂花錢在你們身上。第二,愛富沒不好,凡人都是如此,不愛錢者幾希。只是要提醒你們幾件事,這是做為一個台灣公民,可以給你們的最後建議。 首先,要橫刀奪愛的人,給的承諾都很誇張,以後如果跳票,不要太介意,反正以後你們要反悔,大概我們也不敢要了,他們當然可以肆無忌憚的跳票。其次,回到現實層面來,我們過去給你們的援助,不至於完全斷絕,但是應該會少,因為我們的資源原本就

20180823-葉朗程:命運

葉朗程:命運 20:15 23/8/2018 咸豐年前的電訊廣告對白,由黎天王演繹:「行開吓,去到另一個空間,可能會有新發現。」這麼多年來,「行開」過無數次,真的要算找到新發現,卻是最近這趟東京之行。 那一天的東京神田本來是陽光明媚,卻在我打算走過對面的行人路之際,下起了傾盤大雨。四周的途人彷彿早有所料,紛紛撐起傘子。 這次四日三夜的旅行其實非常悠閒,純粹是跟朋友去神田某家店舖買一塊滑板,順便逛逛和吃吃在東京都會逛都會吃的地方,僅此而已。我想說的是,是次旅行的安排很輕鬆,時間多的是,所以完全沒有急著要過馬路的念頭,只是很享受的在簷蓬下等待著。 一路看著對面的行人路,然後就有一部貨車阻擋了視線,再然後貨車走了,最後的然後出現了她。 鬆身的淺藍色上衣,鬆身的軍綠色長裙,很 45R 的打扮。 長長的啡紅色頭髮,長長的奶白色臂彎,很 Erika San 的味道。 一直凝視著這張俏臉,凝視到她終於迎著我的目光。我笑了一下,竟然她又笑了一下。 就在這一瞬間,我想起兩個字。 溝佢。 講笑啫,我唔係諗起呢兩個字,雖然我想咁做,但喺嗰一剎那我唔係諗起呢兩個字。 我諗起嗰兩個字,係命運。 明明已經忘記了滑板這個玩意,卻又突然在這幾個月重燃興趣。 明明剛才在那家店已經選好了滑板,卻又偏偏浪費多半個小時買兩對板仔鞋。 明明打算吃點東西才回去酒店,卻又臨時決定還是回酒店放低滑板才再出去。 命運就是由很多個「明明這樣」和「卻又那樣」組成。 有人說,好多嘢都係整定,無需強求。雖然我都信「整定」,但我就是喜歡強求。某位前輩跟我說過,Marcus,很多人活到八十歲,但其實四十歲便死了。怕輸,怕跌,怕痛,讓他們不敢強求。是的,強求不能讓我們擺脫命運,但強求讓我們找到精彩。 我不應該冒雨衝過去只為跟她說句 hello,因為全身濕透之餘,她還可能覺得我是變態佬,但做人必須要有做了才算的果斷。 走到過去,果然全身濕透;她的眼神雖然驚訝,但似乎沒有覺得我是變態。 她說了一句我聽不懂的日文,我笑著說 I don’t speak Japanese。 她說: Why. No. Wait. Rain. Stop. 我說: Because. You are beautiful. 只求她回一句 you are handso

20180813-鄺俊宇:相處不容易

鄺俊宇:相處不容易 19:46 13/8/2018 相處不是容易事,有磨擦也屬平常,最重要是你用怎樣的心態看待這份情,還記得當初你跟他怎走進教堂的?還記得當初你怎樣與他走進新的家?有家,這間屋是一頭家;沒家,這間屋只是一個空洞的房子,問問心,你和他有多愛這頭家,你和他都清楚。 有些承諾不是一個月、不是一年、不是十年,而是一輩子的,你知道和他要有多大的緣份才能相聚嗎?或許真的是上輩子你和他曾經有過怎樣的經歷,才使你今輩子與他共枕眠,你和他的相遇本身已經相當難得,既是如此,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你和他都怎能輕易就放棄這份情? 對,或許有些磨擦也令人生氣,或許有些困難也難捱得過,但請記得,兩個人分擔,總比一個人承受更好,你和他不是曾經承諾過一輩子都陪著對方的嗎?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最重要是坦白,坦白所遇到的困難,讓對方明白自己的難處,然後兩個人一起想辦法面對,兩個人加起來,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夠加倍。 但若然,問題來自對方的本身呢? 這當然很不容易解決,但要知道,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菱角,你和他起初或許也不是相似的人,只因後來的相處,兩人都有忍讓和體諒,才使你和他成為能夠一起生活的人,一起生活,說容易,做困難,但你和他總算都做到了,那麼還有什麼會難到你和他? 問題來算對方,你有讓他理解嗎?吵架不是最好的方法,相反語重心長的坦白,就算換不到對方的內疚,也換到對方靜下來聽一聽吧?當然問題是否真的來算對方,還是觀點與角度不同的問題,只有你和他才知道,但好關係不是吵回來,而是彼此體諒而來的,卻是事實。  相處不是容易事,有磨擦也屬平常。 磨擦足以撼動這份情,還是你會靜心守護這份情?有時候,當覺得關係走到盡頭的時候,就試試想想這關係最初的時候吧。 或許你和他都會有答案。 鄺俊宇

20180822-月巴氏:歌,像飲苦茶送口的嘉應子,食屎時夾住的多士(上)

月巴氏:歌,像飲苦茶送口的嘉應子,食屎時夾住的多士(上) 19:58 22/8/2018 就在我諗唔到題目時,編輯J突然在Facebook Tag我,要我說自己最愛的十隻專輯。有題目了Yeah……頭四隻,都是在我有意識地學聽歌前所聽,聽了,便再也忘不了,兼伴我度過無數個懨悶日子。 劉美君《劉美君》(1986) 32年前。我是小六生,忙著操練學能測驗(一個存在於史前時代,為派中一學位而設的考試)。某一天在電視台聽到一首歌,《亞熱帶少年》,我唔知歌名意思唔知歌詞噏乜,只覺得好聽到黐線……更黐線是,當我在沙角邨商場望見這位女歌手餅Cassette,我直達瘋癲狀態——條牛仔褲竟然未拉晒!實在太Sexy了(我好Sure當年英文堂冇教「Sexy」呢隻字,但又好Sure自己早就深諳「Sexy」之意)!Yes,當日之所以聽《劉美君》,全因這一條應拉而未拉的拉鏈。以後未來是個謎,由1986年開始,歷經90年代,再跨越世紀末踏入千禧,到話要起高鐵,再等到呢條偉大的高鐵仲未搞掂,都有Keep住聽《劉美君》,一張我認為廣東樂壇最重要的專輯——只是作為亞熱帶中年的我依然不理解Why那隻椰林內小蜘蛛說感到沒意義。 Pet Shop Boys《Discography》(1991) 90年代初某一天,友人H借了一隻CD給我,那時候的我,只聽勁歌金曲播俾我聽的歌。望見封套上兩隻鬼仔時我已深感不妙,但又不好意思推卻友人好意,諗住照拎返去,擺一輪還番便算了……Maybe撞邪,某天突然拎隻CD出來,一聽,不能自拔——頂乜原來劉美君隻《點解》改編自呢兩條鬼仔首《What Have I Done to Deserve This?》㗎?自此便迷上PSB,這隻精選,更成為每逢諗唔到聽乜時的首選。這批8、90年代電子歌曲,事隔多年後依然聽不出任何時代之痕。 陳昇《魔鬼的情詩》(1994) 1994年某周六,TBB某午間音樂節目請來某位嘉賓,嘉賓是某位我不認識的台灣人,我忘記了訪問問乜,只記得訪問後播了一隻MV,《把悲傷留給自己》,毫無任何先兆,我一聽就愛上了。某個放學後,走到當年還寧靜的新城市廣場五樓「韻彙」,買了這個台灣佬的一隻精選——我聽見了一個大叔的愛與溫柔,原來男歌手不是只得四大天王那一Type,唱功也不限於送禮勤那種喉核的激烈運動。然後我終於成為一個標準大叔,每當踏進新城市廣場,

20180822-FLAK聊軍事:ESSM二代首次攔截測試成功

FLAK聊軍事:ESSM二代首次攔截測試成功 FLAK聊軍事 2018年8月22日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flak%E8%81%8A%E8%BB%8D%E4%BA%8B/essm-%E4%BA%8C%E4%BB%A3%E9%A6%96%E6%AC%A1%E6%94%94%E6%88%AA%E6%B8%AC%E8%A9%A6%E6%88%90%E5%8A%9F/878155829039819/?qid=6592546201383741716&mf_story_key=7740060716434249289 本文之前刊載於【北國防務】,不過美國海軍上週剛公布影片 六月,美國海軍公布了ESSM二代測試成功的消息,測試中它首次用新裝備的主動雷達尋標器攔截了一枚BQM-74次音速靶彈。延續自ESSM計畫,ESSM 二代也是由北約盟國與美國合作開發,去年曾發射兩枚進行飛行測試,但沒有瞄準目標,這次試射才首次驗證了尋標器與彈體的整合。ESSM 二代是為了應對先進反艦飛彈威脅,以及日趨複雜的海戰環境而開發,究竟背後的思維為何,本文簡單介紹一番。 早期海麻雀飛彈的Mk-25箱型發射器與Mk-115人力射控器(紅圈處) ESSM計畫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的「基本點防空飛彈系統」(BPDMS),當時美國艦隊面臨前蘇聯多種反艦飛彈的威脅,雖然基本策略是「拒敵境外」:將蘇聯的飛彈載機、載艦阻絕於航母防護圈之外,但為了避免少數落網之魚在穿透防禦圈後會對大型艦艇,甚至是航母本身造成重大威脅,因此將剛為艦載機發展成功的麻雀三型飛彈挪為船艦自衛。選用麻雀飛彈的主因是其速度快,彈頭大,就算沒有當場擊毀也能把大型反艦飛彈炸偏航道。但對射控系統就很沒講究,直接把照明雷達架到二戰留下的手搖射控儀上,雷達本身沒有「偵測」功能,是靠人員用光學瞄準器偵測目標並將天線對準,飛彈自動追蹤目標反射回來的雷達波。 海麻雀飛彈的折疊翼大幅縮小了發射箱,提升其部署彈性 1967年的以阿戰爭中,埃及飛彈快艇擊沈以色列驅逐艦,成為反艦飛彈第一次實戰記錄。北約國家對此相當緊張,因為他們的主力艦艇也是驅逐艦等級,如果連小國的快艇都對付不了就不用打戰了,於是與美國共同進行「北約海麻雀面射飛彈系統」(NSSMS)的研發。其主要精神是將土砲的BPDMS系

20180822-西村綾華:工作嘔吐,藉酒入睡,28歲單身女性對「結婚」的渴望

西村綾華:工作嘔吐,藉酒入睡,28歲單身女性對「結婚」的渴望 19:47 22/8/2018 這名迫切期望能快點結婚的28歲保險公司女員工,在6月參加結婚諮詢所。其實在進入公司沒多久,她就曾來過諮詢所,但這次的「認真程度」有所不同。 公司內有5名與她在相同樓層工作且同時期進公司的女性,全部都已結婚。而大她2歲的前輩則在30歲的時候開始不孕治療。不管是結婚還是生產一一她感覺自己都慢了他人一步。 其實,也有急著結婚的男性在。 「趁自己還是2字頭,『市場價值』還算高的時候動起來吧。」 這名在宮城縣仙台市當業務的27歲男性,在今年春天抱著這樣的想法加入結婚諮詢所。 雖然他到大學為止都是男女同校,但到目前為止從來沒有交過女朋友。雖然有心儀的對象,但告白後卻被拒絕,之後2人之間也變得尷尬不已。據說,正是因為可能會有那樣的風險而讓他覺得很可怕。 進公司的第1年秋天,他成為偶像團體·乃木坂46的粉絲。就算離開家鄉前往仙台任職,他也會前去參加握手會,並會在推特(Twitter)上與其他粉絲交流。 公司前輩得知他的興趣,在今年年初給了他1本《中年處男實錄(暫譯,日文為: ルポ 中年童貞)》的書。內容也有提到1名男性在現實生活中無法與女性好好相處,而沈迷在偶像的世界中。讓他感到這已經不再是他人的事情了。 因為工作的關係,他每個月會有多次與客戶應酬,而他對此非常不擅長。有時後還得陪喝到第3攤,被要求喝下不擅長的酒時最痛苦。 但如果有伴的話,痛苦的時候就能努力熬過吧。正因為還沒有體驗過,所以他十分期待「2人」的力量。 「到了40歲,自己能夠選擇的對象會比現在還少。」因此他加入結婚諮詢所。對他來說,他不適合主動追求戀愛。目前,他已經和諮詢所介紹、符合自身條件的5名對象見過面,並準備和其中1人進行第3次約會。 西村綾華

20180822-紐約時報:女人可以是施虐者,因為她們也是人

紐約時報:女人可以是施虐者,因為她們也是人 BARI WEISS 2018年8月22日 5月,義大利女演員艾莎·阿基多在坎城電影節。 ANTONIN THUILLIER/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女人是偽君子。女人是機會主義者。女人是騙子。 她們是施虐者、霸凌者和操縱者。她們可以殘酷、無情和邪惡。 就像男人一樣。 面對「#我也是」(#MeToo)運動的一位名義領袖被指控虐待的驚人消息,有必要重申這個明顯的事實——女性也是完完全全的人類。 在羅南·法羅(Ronan Farrow)2017年10月發表於《紐約客》的有關哈維·韋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侵犯行為的爆炸性報導中,義大利女演員兼導演艾莎·阿基多(Asia Argento)是一個關鍵人物。她是將坎城電影節稱為韋恩斯坦「狩獵場」的受害者。21歲時,韋恩斯坦在那裡的一家酒店強行給她口交,她對此說出了一句令人難忘的話:「一個大塊頭肥男想吃你。這是一個可怕的童話。」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阿基多因勇敢地公開指控這名連環侵犯者而受到了應有的讚揚。但據《紐約時報》報導,私下裡,她向指控她的人支付了38萬美元的封口費。 阿基多在電影《巧克力貓王》(The Heart Is Deceitful Above All Things)的片場認識了吉米·本內特(Jimmy Bennett)。他當時7歲。她扮演他的母親。 十年後,在2013年5月,兩人在加州馬利納戴爾瑞的麗思卡爾頓酒店相遇。本內特17歲;阿基多37歲。加州的自願年齡是18歲。 時報根據阿基多和本內特各自的律師之間的文件報導,這位女演員要求貝內特的家人離開,以便和他單獨相處。文件稱,她給了他酒,「吻了他,把他推回床上,脫掉他的褲子,進行了口交。她爬到他的身上,兩人發生了性交。然後她要他拍一些照片。」 週二,阿基多發表了一項聲明,斷然否認曾發生過任何性接觸。她說,她的男朋友安東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安排了給貝內特的付款,「因為他害怕這樣一個他認為很危險的人可能會給我們帶來負面宣傳。」 也許她說的是實話。但是在這個故事中轉換性別——他給了她酒,把她推回床上,脫掉她的褲子,爬上她身上——你可以立刻想到的反應是集體憤怒。 一些強大的聲音毫不猶豫地譴責了阿

20180821-CUP:不喜歡伴侶朋友,會影響婚姻?

CUP:不喜歡伴侶朋友,會影響婚姻? 2018年8月21日 戀愛、婚姻從來都不是兩個人的事。兩個背景不盡相同的人走在一起,連帶一些陌生人都會走進彼此生活,但不是每人的接受能力及包容度都一樣,你忍受得了你的朋友,我卻不能,若看伴侶的朋友不順眼,影響兩人關係之餘,更有研究指出,離婚的機會亦會因此增加。 Greg Lill 和妻子 Stacy 還在交往時,已經意識到自己不喜歡她其中一位朋友。他告訴 Stacy:「這個女人自我中心且消極,她到訪之後,你總會因為跟她打交道而精神疲憊。」Stacy 也承認朋友可能有這些問題,但直到發生幾次令關係緊張的事件,才真正絕交。一次,朋友的貴婦狗咬死了 Lills 鄰居曾得獎的公雞,卻不覺得需要道歉;另一次,朋友向她們的共同友人抱怨自己不是 Stacy 的伴娘,Stacy 終於覺得丈夫是對的,並結束了這段友誼。 不能忍受伴侶的朋友?問題可能比你想像中更大。來自美國 7 所大學的研究人員,參照密芝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社會研究所追蹤數十年 355 對受驗夫婦的資料,並抽取了當中 16 年的數據進行評估。研究發現,伴侶之間若不喜歡對方的朋友,婚姻可能會受影響,尤以丈夫不喜歡妻子的朋友為甚。丈夫若認為這些朋友干涉他們的婚姻,離婚的可能性是沒有同類情況夫妻的 2 倍。 心理學家指出,丈夫多依賴妻子作為情感上的支持,他可能會嫉妒妻子與朋友的親密關係,而且與丈夫相比,妻子更有可能與朋友討論婚姻問題,令丈夫感覺朋友插手其家事。艾德菲大學(Adelphi University)心理學系副教授兼首席研究員 Katherine Fiori 解釋,女性的朋友往往只聽到故事的一面,就會開始責怪丈夫,這也可能影響妻子本人,或會使丈夫感到不安,從而對婚姻有所傷害。有關研究最近在國際關係研究協會會議上發表。 相反,研究顯示,妻子不喜歡丈夫的朋友,則不致提高離婚率。專門研究情感關係和夫妻運作的心理學家 Barbara Winter 解釋:「女性較重視關係,如果不喜歡一個朋友,她更可能嘗試去解決問題,而男性只是一味更加討厭一個人。」 婚姻治療師強調,令妻子看不過眼的友誼,仍可能導致夫妻間的問題。若妻子認為朋友為丈夫帶來不良影響、令丈夫變得無趣,或者常佔用丈夫的空閒時間,甚至丈夫和女性成為朋友時,妻子亦可能會有嫉妒

20150112-陳琡分:茂呂美耶《明治日本》裡,個個都是不認命的新女性

陳琡分:茂呂美耶《明治日本》裡,個個都是不認命的新女性 2015-01-12 茂呂美耶(提供/遠流出版) 這個時代,可能是最接近現今你我認知日本樣貌的初登場──肉食推廣、牛奶興起,就連紅豆麵包,也在此時方逐漸普及。人們裝束起了更易,東京自此稱之為東京。前後約莫半世紀的明治時期,日本擱下了先前浸淫的中國文化,轉而引進西洋事物,從生活、制度、政治甚而觀念,都慢慢走向開放之路,迎入更多世界的新鮮刺激。十多年來,始終在「日本文化的華文橋樑」角色上孜孜矻矻的茂呂美耶,帶領讀者走過《物語日本》《平安日本》《戰國日本》《江戶日本》,終於進到《明治日本:含苞初綻的新時代、新女性》,抵達日本轉入近代的關鍵之門。 「明治時代之前是江戶時代,之後是大正,接著才是昭和、平成。」可能是看穿了我們或許勉強背得出中國歷朝順序,卻不見得搞得清楚日本各時期的先後,茂呂美耶先簡單地為我們釐清這一點。「每個時代都有其特色,江戶時代和明治時代最大的不同應該是『西化』。大正時代則沿襲了明治時代的風氣,只是多了『頹廢』和『浪漫』氛圍。」 明治日本:含苞初綻的新時代、新女性 明治日本:含苞初綻的新時代、新女性 也因為西化特性,茂呂美耶認為,明治時期日本人的好奇心格外強烈。「例如西餐的刀叉用法或洋裝穿法都要重新學習,而且來者不拒,這種包容力令人敬佩。」她說。 在《明治日本》中,茂呂美耶著墨了不少彼時與女性相關的嶄新情境,如一夫一妻制的確立、妻子獲得提出離婚的權利,甚至專立篇章,介紹瓜生岩子、矢嶋楫子、荻野吟子、高橋瑞子、下田歌子等多位對後世影響舉足輕重的明治新女性。「其實起初我根本沒有想到要寫明治時代。一開始和出版社訂的主題是『日本女性群像』。」只是真的動筆後,一本書無法容納所有日本女性群像,於是便和主編商量,希望集中在明治這一段。「我又擔心如果只寫人物,恐怕很難吸引讀者的眼光,才決定乾脆分為兩冊(《明治日本:百花齊放的新時代、新女性》預計2015年前半年上市),將明治時代和大正時代的社會風氣也寫進來。」 明治時代的女性。日下部金兵衛(Kusakabe Kimbei, 1841-1934)攝(提供/遠流出版) 寫了女性,那男性呢?「明治時代的男性當然也可以獨立成書,但我目前沒有寫明治時代男性的計劃。」對茂呂美耶來說,寫人物時,若對該人物缺乏愛情,實在寫不起來,「那個時代的日

20180821-渾水:民族黨草船借箭做經濟焦土

渾水:民族黨草船借箭做經濟焦土 19:50 21/8/2018 外國記者會邀請民族黨陳浩天論港獨,這本來是政治話題,也沒有甚麼財經角度可以切入。商人階級的我向來賺錢至上,我沒有價值判斷,也不會公開支持港獨。 陳浩天(左)論港獨,引起不少爭議。(資料圖片) 香港民族黨現在是西方(媒體)世界短期會關注的組織,多得香港愛國陣營瘋狂攻擊外國記者會。香港民族黨知道自己贏了西方媒體關注,所以打鐵趁熱,乘機向特朗普提出檢討《美港政策法》。 今年6月的時候,我寫過一篇文章叫《陳茂波、邱騰華和美港政策法》,當時提到《美港政策法》(United States–Hong Kong Policy Act)是香港經濟的罩門,也指出這是本土派主力凝聚的論述。《美港政策法》第一句段是:「The Congress recognizes that under the 1984 Sino-British Joint Declaration……」,愛國陣營卻說這是歷史文件。 其實此法係美國本土的法律,總統有權利用行政指令否認香港的國際經濟、政治地位。美港政策法是美國單方面肯定了香港和中國不同,即是一國兩制的依據,例如民主、私產、人權、自由等價值。當中提到一些條文,例如法案鼓勵香港跟美國就經濟事宜進行溝通。 順帶一提,美國總統特朗普頗知道行政指令的威力,曾以此禁止中東學生入美。香港高官邱騰華、陳茂波不是傻子,一直努力撇清中國和香港的經濟體之別,就是知道美國此法之威力,所以才在網誌公開撇清,又曾飛去美國跟相關部門了解、斡旋。邱、陳帶頭吹捧經濟上的香港獨立分家,陳浩天卻說香港是中國一部分。劍宗的師叔內力高,氣宗的徒兒劍法高,哈哈。 民族黨這一著的客觀結果是:如果特朗普總統用行政指令否認香港中英聯合聲明下的國際地位,他對中國的貿易制裁同樣可以施加於香港,到時真係樓價、股價大跌囉,因為實體經濟都傷埋。而且,當美國把香港看成中國其中一個直轄市,那麼香港在國際之間享有的特殊優惠、貿易地位都會慢慢不被承認。這是真正的焦土戰術,世人都知道特朗普有幾瘋狂,中國也不放在眼內,貿易制裁多一個小經濟體也無差。香港也奈何不了甚麼,邱騰華的努力只怕要白費了。 別說西方世界,光是香港也沒有多少人關心陳浩天甚或其組織的港獨主張,港獨是邊緣論述,不過多得愛國陣營以文革高度去攻擊外國記者會這個西方勢力基地

20180819-陶傑:神學的政治

陶傑:神學的政治 2018年08月19日 總統川普上台一年,掃場改組,以商人的作風領導西方世界,在一片痛苦喧叫聲中,輪廓與主題逐漸清晰:川普所圖,比一般人預期的更宏大。只是他不像奧巴馬之流的美國左翼知識份子代表理論多多。他沒有理論,只有一套常識。他將常識藏在心中,時機成熟即上台大力付諸實踐。 受林燕妮俠義啟發 甘國亮:「你的性格重要過你的性別!」  拆毀現有的架構,重組一個新秩序。此一新秩序必須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文明為強而有力的領導者。這一點早在三十年前美國學者亨定頓的所謂文明沖突論,早已埋下伏筆。如果川普是毛澤東,則亨定頓就是馬克思—-如果真的要這樣譬喻,希望不令川普覺得受侮辱。 川普以商人身份加業餘的演藝人、電視節目主持人,雷霆萬鈞入白宮,他用推突取代白宮的新聞稿,更令許多人跌眼鏡。但為甚麼不?二十多年前,香港的報業遵守一個劃一的價格基制。香港的報紙由一批讀私塾出身的文人做老總,偶或遇到一個放權的商人老闆,做新聞抄國際電訊,然後是政府新聞處提供的消息。直到一個賣T恤出身的商人做一本周刊,繼而要進軍報業,當初也萬箭穿心,說這種人如此做新聞,大學裡的新聞傳播系學者紛紛搖頭。 結果如何?有目共睹,不必再細說。我只是認為香港的這個人當時做的這件事,與川普現在要做的事及川普這個人,雖然大小比例差天共地,但有極為雷同相似之處。 西遊記的孫悟空大鬥天宮,也就是要破除一套既有的制度。滿清到了道光,輸掉鴉片戰爭,即使有曾國藩出來主持大局,造就所謂同光中興,然後又有李鴻章這樣的能臣,硬生生挺了半邊廟堂,直到油盡燈枯為止。事實證明,同光中興未能拯救大清皇朝,一定要武昌起義,將二千年的帝制全部摧毀。 革命家與暴亂領袖,以成敗論,當然只是一線之差。但這個世界,每到時機要非轉不可的時候,必然有這種混世魔王降世,喜歡與否:「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閣」。少年毛澤東就有這種拆毀舊制度的豪氣。一百多年前中國出現此人,完成了孫中山婆婆媽媽未完成的事業,不過卻不幸是引向撒旦的方向。 今日地球氣候逆變,據說地球的磁場開始逆轉,要七十年才完成。一切天象顯示,世界不真的到了一個Change的時候? 川普受到極大的制約。第一,他不能像毛澤東,隨心所欲,將二百年的架構徹底打爛。華盛頓留下的三權分立,大框架不能碰。第二,川普任期最多只有

20180820-許寶強:絕望時代的生活政治

許寶強:絕望時代的生活政治 2018/8/20 港鐵沙中線醜聞,就像北極融冰揭示全球暖化、生態危機臨近一樣,全面拉開了香港管治淪落、專業失守、社會崩壞的序幕。在這容易令人沮喪以至絕望的年代,思考「如何生活以至生存下去」,顯然不是無關痛癢的問題。况且,近日讓人扼腕的新聞,除了鐵路工程沉降之外,還有歌手自殺。 「自殺」這行為,歸根究柢,是向所有生者發出的關於生命意義的終極叩問。全球每年有超過80萬人自殺身亡;嘗試輕生而不遂的,數量自然更多。為何這麼多人會覺得生無可戀,選擇離開塵世?把自殺歸因於情緒病,再將情緒病歸結為個人面對壓力時缺乏正向思維,自然十分簡易便捷,但卻同時掩蓋了人世間最根本的問題,令我們錯過認真地思考死亡與生存的意義。輕生者只是由於精神困擾或「抗逆力低」?還是他們(也是我們)身處的社會,確實不容易讓所有人找到繼續生存的意義?與自殺者處於相同社會條件下但選擇繼續存活者,是「正向思維」或「精神健康」的明證?還是迴避了生存目的這終極的叩問——生命最主要的價值,是在於不計代價地存活?還是有其他更重要的東西? 自然,並非所有選擇延續生命者,都放棄了探究生存和生活意義的努力。相反,在絕望的年代,當社會整體給予我們的生活選擇愈來愈少,當個體被迫做大量不想做的事情,或無法做想做的事情愈來愈多,我們依然能夠看見很多處身於不同場域的社群和個人,仍持續認真地尋找生活的目標,並以各種或許微小但卻堅韌的日常實踐,嘗試間接地回答自殺者向所有在生者所發出的終極提問。 拱心石下…… 最近讀了兩本書:吳靄儀的《拱心石下——從政十八年》(下簡稱《拱心石下》)和突破出版社的《行出一小步》(下簡稱《一小步》)。無獨有偶,它們都以不同角度記錄了本地沒有放棄探究生存和生活意義的各種嘗試。 吳靄儀以流暢的筆觸,引古詩作章節標題,訴說的卻是一般人都會覺得枯燥沉悶的司法與立法領域的爭持與演變:從九七前後的法律過渡,到臨時立法會的「另起爐灶」與「推倒重來」,揭開了人大介入香港法治的序幕。繼後的居港權訴訟及人大釋法,引用作者的話,是「在香港法治號這巨輪,打穿了一個大洞」。而由胡仙案引發,立會對時任律政司長梁愛詩的不信任動議最終不獲通過,政府司長毫無反省一切照舊,再引用吳靄儀自己的話:「特區法治的敗壞,已寫在牆上。」然而過去20多年的法治保衛戰並非都是以失敗告終,2003年反《基本

20180820-劉細良:公正選舉全面崩潰

劉細良:公正選舉全面崩潰 2018年08月20日 上星期六無論紅磡碼頭、觀塘、黃大仙或牛頭角都見到九西補選共產黨候選人陳凱欣的直幡。她解釋因為自己是九龍社團聯會的健康大使,記者問陳是否在鬼祟地為補選宣傳,她立即反駁直幡清楚地印有她的名字,「如果有名有姓都叫做鬼祟,我就真係唔知乜嘢叫做鬼祟喇」。狡辯!所謂鬼祟,就是用大量資源借建制社團名義做campaign,但為避開計入競選經費,所以巧立名目稱自己為「健康大使」。這種不公平選舉方式,上次九西鄭泳舜已經用過,搵謝霆鋒去慈善icon深水埗明哥度做公關show,最好笑係陳凱欣竟然照辦煮碗,上星期又係去明哥度抱細路女,劇本對白大同小異。 香港自85年以來,公平、公正、廉潔選舉一直係香港社會核心價值,到今日已經全面崩潰。 第一不公平是共產黨介入選舉。97之後更改立法會直選制度,改行名單比例代表制,本來目的是削弱單議席單票制中民主派優勢,保障左派政團利益。但由於97至今,兩派在選舉中仍然勢均力敵,中聯辦介入特區選舉越來越深,由選擇候選人,到直接在選戰中操盤,香港選舉已經逐漸變質,由香港本土選舉代理人戰爭,變成黨國機器直接同泛民打選戰。 由容海恩、鄭泳舜、陳家佩到陳凱欣,可見黨國機器的進化,無需要根正苗紅、左口左面的建制派。為了投主流民意所好,這些好似由石頭爆出來的新左派,形象中產、專業、黨味不濃,背後由黨國選舉機器操盤,整合本地社團、同鄉會、僑務組織、左派,另加內地一批一批運來的人力資源,即使單議席補選,一樣可以攞走過半選票。本來制度公平、執法公平,共產黨候選人有無限資源,也不會構成不公平競爭。但事實並非如此。 公務員不再政治中立 第二不公平是公務員變幹部破壞選舉公正性。香港過去乾淨選舉源於程序公正,當中有賴執行選舉的政治中立公務員。林鄭月娥DQ候選人的手法,令AO地區專員變成政治刀手,他們兼任選舉主任一職,負責審查各候選人政治立場,角色已經不再中立。而由貌似中立的司法人員出任選管會,他們在選區劃界問題上,會徵詢地區專員意見,而當AO變了幹部後,所給予的選區劃界同票站分佈意見,自然也不會見得公正。至於選舉執法,如競選經費上限亦自然變成冇掩雞籠。 第三不公平是違法行為,究竟目前選民名冊有幾可靠?去年政府提出選民轉地址需要提供地址證明,泛民要求擴闊至新增選民,政府與建制派聯手反對,點解?過往涉及種票的

20180709-呂秋遠:職場媽媽真的艱辛

呂秋遠:職場媽媽真的艱辛 2018/7/9 — 8:50 呂大嬸 你好,我是一個媽媽,今年28歲,因為去年育嬰留職停薪半年多,今年二月回去復職,原單位沒有缺了,轉到其他單位工作,但發現工作時程都壓比較緊。 重點要來了! 我覺得我的身分轉換之後,發現其實職場上對媽媽多少都有些歧視,例如主管曾經說,他覺得我特定時間到了,好像就要趕著下班什麼的(事實是對啊!我要接小孩沒錯!)但我也符合工時下班,只是我手邊工作無法在我準時下班的時數內完成,幾經跟他溝通過後他才慢慢調整,但我覺得長久也是會再重蹈覆轍,所以最後還是離職,接著在求職過程中也是有感覺到大家雖然對媽媽的身分覺得可以理解,我提出工作時數需要穩定一點,對方也同意,但不免有點心虛。 可能媽媽我玻璃心,但職場媽媽真的艱辛,就算討拍,也想聽大嬸給點建議或是不一樣的觀點。 這位妹子,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準時下班到底有沒有錯? 這問題其實不好說,要看有沒有加班費,以及我們是不是缺加班費。如果沒有加班費,或者對加班費沒太大興趣,那麼準時下班肯定沒錯。一般而言,沒有加班費,老闆也不好意思這麼凹你,畢竟這個國家還是有王法的,不給錢又要員工大量加班,遲早會上爆料公社或是勞工局。至於對加班費沒太大興趣的人也是有的,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這麼重視錢,當孩子沒人接送的時候,就算時薪三百元,應該也買不回員工的心。 重點要來了。姊妹,工作是永遠都做不完的,加班到死也是一樣做不完,人家還會說你身體本來就有病。 然而,加班時間到就走,這還是需要勇氣的。當第一個加班者出現,就注定了這個悲劇。第一個加班的同事,他可能只是因為那天晚上沒事,想把事情告一個段落再走。第二個同事看到,就想把手邊的事也簡單了結後再離開。第三個同事看到前兩個都沒走,於是決定裝忙,繼續上網逛蝦皮。第四個同事看到前三個同事都沒走,於是決定留在座位上打瞌睡。第一個同事事情做完了,但是看到還有三個同事沒走,覺得不好意思,於是決定把其他的雜事也做完再走。最後,辦公室燈火通明,沒人敢走,因為沒人收到梁靜茹給的勇氣。 所以,其實你不用太在意同事留在辦公室沒走,畢竟每個人留在辦公室的原因都不一樣。如果你到了下班時間,也必須得去接送小孩,你根本不需要跟主管解釋,儘管酷酷的站起身來去打卡下班。時間到了得走人,不是你的錯,因為你做了該做的事,不需要去符合別人對你的不

20180820-呂秋遠:發現爸爸有外遇 — 孩子,不要對這個世界失望

呂秋遠:發現爸爸有外遇 — 孩子,不要對這個世界失望 2018/8/20 — 8:47 呂律師你好,我是一個國中生,前幾天無意間看到爸爸在和一個女生用LINE聊天我趁爸爸不注意偷看了一點(我知道這是不對的行為)裡面聊的都是一些情侶用詞,例如:老公老婆之類的,我現在很慌,我不知道該不該告訴媽媽,也不知道爸爸是不是真的外遇,你覺得我該怎麼辦,我只是一個國中生,我應該怎麼幫媽媽,可以請你幫助我嗎?拜託。 孩子,當你看到爸爸跟媽媽以外的人互稱老公老婆,這當然是外遇。除非你爸是乾隆,你媽是孝賢純皇后,否則他怎麼還會有令妃當他的老婆? 先別慌,深呼吸。你先問問自己,你想要什麼?你覺得爸爸仍然愛你的媽媽?還是他們其實已經貌合神離?這個問題的意義在於,如果爸媽的狀況不太好,我會建議你跟媽媽說,然後好好的把問題解決,離婚會是選項,但這不代表你的家庭破碎,這只代表你爸媽不會住在一起,而你會選擇跟爸爸或媽媽同住。請你記得,你爸可能不是個好老公,但不見得不會是好爸爸,不用把他們兩個人的事情攪和在自己身上。選邊站可以,但是沒必要因為外遇而仇恨他。告訴媽媽以後,就讓他們好好處理,你就別介入了。如果爸爸因為這樣而怪你,就請他去吃大便,因為代表他連好爸爸都稱不上。畢竟就算你沒發現,總有一天你媽也會發現,都叫別的女人老婆了,他還能撐多久? 如果,你覺得爸爸只是精蟲衝腦,也就是高潮迭起的激情取代了清淡平實的親情,但他跟媽媽之間其實有復合的機會,你應該怎麼做?首先,你得先判斷他們之間的狀況。這些事情從蛛絲馬跡中都可以看得出來,畢竟愛情像是咳嗽一樣,其實很難隱藏。例如他花了多少時間在家裡、在你媽身上?他會不會平日就「加班」、假日就打高爾夫球?他對你媽的態度是不耐煩還是易怒?如果一切都還好,不過就是這些訊息而已,你可能要先停下來想想,如果直接告訴媽媽,能不能解決問題? 什麼叫做解決問題?有時候其實大人都知道,只是不願意說破而已,因為他們有各自的算盤與考量,例如財產分配、你的監護權要給誰、扶養費能不能負擔等等。對他們而言,除非真的已經不可收拾,否則寧願睜隻眼閉隻眼,讓這件事過去就算了。其實感情的事,參與其中的人才知道怎麼回事,你是局外人,不容易判斷你爸媽怎麼想。所以解決問題,大概就是直接問你爸,你已經知道他外遇,而他到底想要幹嘛? 通常,大人遇到你詢問這個問題,大概都會瞠目結舌,

20170818-CUP:藻類:動植物的源頭?

CUP:藻類:動植物的源頭? 2017年8月18日 藻類是文明的源流? 物競天擇,一切物種皆由演化而來。達爾文為探尋物種起源指點方向,至於生物如何演化,一直是科學界謎團。近日有一班澳洲及德國科學家嘗試為演化史補遺,主張藻類是所有動植物的源頭,7 億年前一場地球巨變之後,取代細菌成為地球霸主,養活並觸發不少物種的演化,最終衍生出無數動植物。 上古地球是一場感冒與發燒交替的疾病史,氣候忽冷忽熱:7 億 1,700 萬年前,地球恰如一個雪球,絕大部分海面結冰,超級大陸亦被厚冰全面覆蓋。此時發生一場火山爆發,徹底改寫了地球史:火山釋出大量二氧化碳,造成全球暖化,世界開始融冰,海面溫度高達 60℃。及至 6 億 5,900 萬年前,地球已由雪球變成溫室;再過 1,400 萬年,地球又冰封為雪球。 遠古藻類:青綠藻(prasinophyte)。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藻類(algae)又稱懸浮植物,涵括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界和植物界,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有現存化石可追溯至 17 億年前。根據澳洲國立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 Jochen Brocks,地球該段冷熱交替期為生物帶來豐富營養,促成藻類興起,海洋食物鏈重塑下,複雜生物機制得以演化而成。Jochen Brocks 與一眾科學家的研究獲刊於權威期刊「自然」(Nature)。 藻類時代降臨之前,海洋由細菌主宰,其中以藍菌(cyanobacteria)最具影響力,憑藉光合作用,藍菌自給自足外,亦為大氣提供氧氣。其後,約於 19 億至 9 億年前,有一個複雜細胞併吞了藍菌,獲得光合作用的能力,先是形成藻類,後來擴及一切植物,由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到海草,再由樹木到花卉,皆是一次偶發事件派生而來。 Jochen Brocks 團隊研究海床的化學物,發現其中內含藻類細胞元素甾烷(sterane)及細菌元素藿烷(hopane)。通過比較兩者比例,能夠推斷歷年來相對數量的演變。團隊據此指出,第一次雪球期及之前,細菌藿烷的數量大幅超出藻類甾烷,而當地球暫時解凍,即約 6 億 5,900 萬年前至 6 億 4,500 萬年前,甾烷數量急升百倍甚至千倍之多,種類亦開始呈現多樣化。 磷酸鹽礦石。 地球之所以從細菌時代過渡至藻類時代,或與磷酸鹽(phosphate)有關。磷酸鹽是一種重

20180819-蔡瀾:桑椹

蔡瀾:桑椹 20:52 19/8/2018 桑椹Mulberry,是養蠶的桑樹果實,小指般大,紫黑色,由一粒粒小苞組織而成。 若不是在公寓中長成的孩子,就能在原野找到桑椹,掉得一地都是,撿來吃,很甜,結果被果汁染得滿手滿面,印象最深。 桑椹的種植已有五千年的歷史,《詩經》上也有「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這一句,西洋《聖經》亦記載過。桑源自尼泊爾,在中國發揚光大,為蠶蟲唯一吃的葉子。英國皇室也曾經學中國人養蠶而種桑樹,但因氣候,最後還是失敗的。 中藥書上記桑椹味甘、酸,性寒,無毒,能滋陰補血,生津潤腸。西醫研究出桑椹含有葡萄糖、維生素、鞣酸、蘋果酸及胡蘿蔔素,營養價值比蘋果和葡萄更高。 當今珠江三角洲已有人大量種植,每年結果兩次,但因桑椹極易腐爛,不能成為鮮果商品,只可榨汁出售。 用桑椹和糯米來煲粥,熟後加冰糖,可當藥膳,經常吃之對血虛引起的頭暈,很有效果。 中東一帶和阿富汗等國,把桑椹叫為ShanTut,為皇帝的果實,多數是曬乾後舂成粉製麵包。桑椹乾果和核桃混合,做為甜品,名叫Chakidar。 用來浸酒,過程是在玻璃瓶中以一層桑椹一層冰糖,加入米酒,醃製三個月即成。但米酒有獨特的味道,還是買日本的醃果實酒來做較佳,不然以俄國伏特加浸之。 製醋一般人則是加以米醋,但同樣有異味,應用西洋的無味果實醋炮製。 亦可做為膏,將桑椹和冰糖放入鍋中,微火加熱,熬至完全溶化,再持續加熱,令桑椹汁濃縮至膏狀,可保存甚久。西洋人加糖食之,成為果醬,道理相同。 當今研究出桑椹對保護皮膚有功效,也能令頭髮變黑,故紛紛製成化妝品,有潔白慕絲、洗髮液、護髮膏等等。 桑樹可活至六百年之久,其葉除了蠶食之外,韓國人也嗜之,常用鮮葉來包肉類,也將它用醬油醃製,一頁頁地包着白飯吃。印度菜中,咖喱裏加桑葉的例子亦出現過。 蔡瀾Profile 著名食家、專欄作家,喜歡飲飲食食及旅遊。對食甚有研究,也很執着。走遍天下尋找人間美味,也愛自己下廚撚幾味。

20180724-許章潤:我們當下的恐懼與期待

許章潤:我們當下的恐懼與期待 2018-07-24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80724-opinion-xuzhangrun-fear-hope/ 照此趨勢以往,「改革開放」會否就此終止,極權回歸,亦未可知。此時此刻,全體國民之最大擔憂,莫此為甚。 當下全體國民對於國家發展方向和個人身家性命安危,再度深感迷惘,擔憂日甚,已然引發全民範圍一定程度的恐慌。 攝:Feng Li/Getty Images 【編者按】本文是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許章潤新作。許章潤教授2005年曾被官方機構中國法學會評為「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之一,現為清華大學法治與人權研究中心主任、天則經濟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以及中國大陸多所高校客座或兼職教授。自2013年以來,許章潤教授陸續發表《重申共和國這一偉大理念》《重思中國立國之基》《保衞「改革開放」》《盛世危言——中國在臨界點上》等一系列演講和文章,批判中國當下政治和社會運行模式在歧路上漸行漸遠。本文尤其對2017年冬以來以來中國政治與社會的倒退趨勢進行了系統性批判,明確指出要警惕「極權回歸」的危險,並提出「個人崇拜」剎車和恢復國家主席任期制的訴求,成為中國大陸知識界為數不多直擊時弊的聲音。端傳媒經作者授權,首發全文無刪節版本。 包括整個官僚集團在內,當下全體國民對於國家發展方向和個人身家性命安危,再度深感迷惘,擔憂日甚,已然引發全民範圍一定程度的恐慌。蓋因近年來的立國之道,突破了下列底線原則,倒行逆施,而這曾是「文革」後執政黨收拾合法性,併為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證明為最具正當性的政治路線,也是全體公民和平共處最低限度的社會政治共識,本不該動搖,千萬不能搖撼。 四條底線 那麼,是哪四項底線原則呢? 第一,維持基本治安,明確國家願景。結束連年「運動」,中止「和尚打傘無法無天」,以包括連番「嚴打」在內的強力整肅,阻止社會失範,維護社會治安,同時盡力實現社會和解,大致提供了一般民眾生聚作息的基本秩序條件,是四十年裏現有政體的底線合法性,也是歷經劫難後的億萬國民擁護「改革開放」的原因所在。雖說從治安到公正,自就業而尊嚴,公共產品的內涵缺一不可,而且時移世易,訴求必然逐次提升,但在高端產品闕如之際好歹有底線保障,對於歷經動亂和苦難的百姓而言,總是好事。畢竟,升斗小民,日常起居的美好

20180819-明報:逆流達人許寶強,對抗極權,就是要擴闊生活方式

明報:逆流達人許寶強,對抗極權,就是要擴闊生活方式 2018/8/19 【明報專訊】剛過去的星期二,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出席了香港外國記者會(FCC)的午餐會,以「香港民族主義」為題發表演說。 因為他的港獨立場,事前已引起廣泛關注。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高調表態,港澳辦主任張曉明亦於演說翌日,嚴正指斥FCC邀請陳浩天演講構成「協助煽動分裂國家」,「毫無疑問也是違法的」。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客席副教授許寶強近日的新著,仔細剖析中共對香港的極權管治思維。 邀約訪問的電話接通後,許寶強卻回應說﹕「我不想談港獨這件事,因為這是一種agenda setting。我們為何要跟隨這種agenda呢?」 對香港當前的困局,他認為我們可以談的還多的是。 從威權管治到極權臨近 與許寶強見面當天,正是陳浩天應邀發表演說翌日,翻開報紙,看見各大報章均對此大肆報道。雖在電話裏說好不談此事,見面時,記者仍嘗試以此引入。許寶強先以他新著《回歸人心:極權臨近的香港文化經濟學》的書名談起。「香港在政治上的威權專制其實從來如是,現在可以說是變本加厲,但不是突變。」 他留意到近年社會多了關於威權管治的討論,指出其實威權在殖民管治時已存在。當年港英政府以行政主導,立法會一開始也沒有民選機制。九七回歸前後,中央不承認「直通車」,成立臨時立法會,否定了彭定康離開前最後一屆立法會上,議員嘗試推翻殖民地管治上較專制法例的決定。「據我理解,九七政權移交後,中共其實不想改動殖民政治專制體制,很多限制民間社會活動、限制集會言論的法例,比如現在的《公安條例》,比如取締香港民族黨這種法例,其實就是港英時代針對當時左派團體的法例。」 香港新近的變化,他以「極權臨近」形容,「『極』是Totalitarianism。Total power是什麼呢?Total是全面的,包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提起去年八大校長發表反對港獨的聯署聲明,「這是史無前例的,以前港英政府統治時沒有大學校長需要講政治聲明」。從政治體制延伸至不同層面的專權,除了學術自由,近年亦有港台歌手被指因表演期間的不當言行,被禁絕於中國大陸市場。「極權臨近的意思,就是影響我們的生活,一定要表態,不然可能有麻煩。」這正正是哈維爾筆下描述後極權社會裏以謊言統治的政治文化狀態,「大家要submit to一些自己不相信的狀况」。

20180816-紐約時報:擔憂土耳其經濟危機?中國的麻煩可能更大

紐約時報:擔憂土耳其經濟危機?中國的麻煩可能更大 RUCHIR SHARMA 2018年8月16日 週一,伊斯坦堡一家貨幣兌換店。土耳其裡拉上週出現暴跌。 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以處境不佳的強人統治者慣用的藉口,將本國的金融危機歸咎於賣國賊和外部勢力,形容堅挺的美元是外國人對土耳其發動「經濟戰爭」所使用的「子彈、炮彈和導彈」之一。 許多新興市場的開支超出自身承受能力,並依賴外國貸款機構為這些恣意揮霍的習性提供資金支持,從而導致自己面臨金融危機的風險。但土耳其在埃爾多安2002年上台前,就已經是這種情況的一個極端例子。近來,埃爾多安的魯莽經濟政策——包括人為壓低利率水平,推高債務、赤字和通脹——只是讓事情變得更糟。許多富裕的土耳其人已看到了又一場危機的來臨,早在外國人加入到逃離大潮之前就已外逃,加速了土耳其裡拉在過去幾天裡的下跌。 土耳其的麻煩是自己製造的,針對土耳其的經濟戰爭是埃爾多安陰謀論的憑空想像。但是,在美元飆升的影響上,他說的有些道理,美元給發展中國家造成傷害的問題由來已久。 與土耳其之前的許多新興市場貨幣危機一樣,這次危機也發生在美聯儲加息導致美元升值之際。隨著美元走強,土耳其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償還美元債務的難度加大,最終讓投資者開始逃離。 訂閱「早報」和「每日精選」新聞電郵 現在的問題是,土耳其是否會像1997年的泰銖貶值那樣,處於一場更廣泛的全球危機的邊緣。答案並不清楚。土耳其裡拉的貶值已對其他新興市場的貨幣產生了負面影響,但這些國家中很少有像土耳其這樣,面臨著巨額外債和助長通脹的政府政策的雙重問題。 但是,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正在逼近:正在削弱土耳其經濟的強勢美元,可能也在危害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 中國易受美元走強的影響有不同的原因。在某個層面上,中國對進口的依賴遠低於土耳其,土耳其不得不從外國進口幾乎所有的原材料,包括石油。而且,中國還有一個與土耳其不同的地方,它沒有長期的貿易逆差,不需要靠大量的美元貸款來為本國的海外購買提供資金。 但是,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中國政府曾試圖通過命令國有銀行發放新貸款來保持經濟增長。全球債務在過去十年的增長中,有一半以上是中國境內發放的國內貸款。在中國流通的貨幣量比在美國流通的多得多,其中大部分掌握在不斷尋

20180816-袁天佑:「基督徒」會令「基督徒」貶值嗎?

袁天佑:「基督徒」會令「基督徒」貶值嗎? 2018/8/16 — 10:08 昨日看到一位信徒在他自己的臉書上寫了這幾句說話:「基督徒不是一件商品,不用分真假,也不需要理會其價值是升還是跌⋯⋯近日有些基督徒的政治人物,作出很多『惹人反感』言論,令一些基督徒覺得被『影衰晒』,故此利用『真假』或『貶值』的論述去否定他們。」有其他信徒在網上反問他:「咁你同唔同某某同領一餅,同飲一杯?」 非常欣賞弟兄在臉書上所寫的反思。他沒有否定應該指出某些基督徒政治人物的錯誤,但不同意將他們視為「假」信徒,會令基督徒「貶值」,「被影衰」。 聖經說:「弟兄們,不可彼此詆毀。詆毀弟兄或評論弟兄的人,就是詆毀律法,評論律法⋯⋯立法者和審判者只有一位;他就是那能拯救人也能毀謗人的。你是誰,竟敢評斷你的鄰舍!」(雅各書四章11~12節)所以我們不應隨便批評人,指某某人是真或假基督徒,某某教會是真或假教會。 這樣說,並不表示我們對於對與錯,是與非不要有任何判斷。特別是不少政治人物所作出的言行和所定的政策,實對社會有很大的影響。只是在指出某某人的錯誤時,我們得注意以下幾點: 一,我們應盡可能只指出事情的對或錯、是或非,而不應對人作出侮辱性的批判。我個人也相信,在過去所寫的文章中,因不懂措詞,甚或是因心中即時的怒氣,總會犯上這錯誤。在此懇請有關人士原諒。不過,我們應盡可能將人與事分開,要批判的是事,而非人和人格。 二,要知道自己所知的有限,對聖經的了解也只是尋道者,我們對事情的判斷沒有絕對權威,要留有空間,自己的判斷是錯誤的。聖經更教導我們,「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郤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馬太福音七章3節)所以更不要站在道德高地去批判別人。 三,存着善意的批評,也要對人存着寬容。社會人士對於高官或權貴做錯事,總要有人人頭落地。個人並不贊同這想法。不要讓自己變成要拿石頭打死淫婦的法利賽人(約翰福音八章1~11節)。當然有關人士因錯誤而自動辭任,也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但無論請辭與否,不應再以傲慢的態度去回應,例如「只是被蒙在鼓裏」來推卸責任、「有目共睹」、「我話OK就OK」等。應該明白錯誤,盡快糾正。 另一個問題是:基督徒犯錯,會否令基督徒貶值或是令基督教蒙羞? 無論是否基督徒,一個人的價值與尊嚴,與別人有沒有做錯事無關。正所謂「自取其辱」,「人必自辱,而後人

20180813-孔誥烽:美國將贏貿易戰?信不信由你

孔誥烽:美國將贏貿易戰?信不信由你 2018年8月13日 美中貿易戰開打,特朗普政府不斷加碼,好像沒有要與中國談判妥協的樣子。這令很多之前一口咬定華府只是虛張聲勢、美國與中國最後一定會達至妥協避免貿易戰的論者大跌眼鏡。 貿易戰開打後,西方和華文媒體、學者充滿了一種「美國必敗,中國必勝」的論調。他們先說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激怒全球,中國最後必定能跟歐洲等地結盟共同對抗美國;跟着他們又說中國的大豆訂單是北京對付特朗普政府的殺手鐧,一旦中國向美豆加徵關稅,美國豆農叫苦連天,便會怪罪特朗普與共和黨,令後者在年底中期選舉大敗,最後美國就會向中國乞和。 歐盟與大豆幫不了中國 但事情發展下來,完全是兩回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7月底於華府與特朗普達成協議,表示雙方會努力推動美歐貿易零關稅,建立美歐自由貿易區。同時德國和法國相繼推出禁止中資收購本國核心產業公司的政策,擋中資的勢頭與美國不相伯仲。跟着8月1日歐盟委員會公布數據,顯示歐洲輸入的美國大豆,今年是去年的4倍。 這些發展,其實都可一早預見。2017年初,我在維也納國際對話合作機構(VIDC)於奧地利進出口銀行(OeKB)舉辦的一場演講談到,中國在「國進民退」後排斥美資,通過各種手段獲得美資的商業機密和知識產權後,便將它們踢開,所以大美資為中國在華府說項的利益結構,正在消失。演講後一名有參與歐盟對中談判的官員私下跟我講,這些問題不是美資獨有,歐洲的大公司,特別是德國的高科技公司,都十分關注與憂心。 主導歐洲的德法的產業結構與美國相似,很多大企業的利潤都來自特有專利。這些公司的設計或配方被中國伙伴抄去,最後被自己產品的山寨版搶奪了中國和世界市場的例子,常常發生。歐洲的龍頭企業對中國市場的懷疑愈來愈大,歐盟對中的態度,便與美國愈來愈靠近。說歐盟會與中國結盟對抗美國的保護主義,我只能當笑話看待。 至於大豆,就真的不要再說了。中國現在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輸入國。2016年輸入了總值320億美元的大豆,佔全球總輸入額的62%。同年巴西、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輸出國,出口值分別是194億和228億美元,佔全球出口額的38%與44%。 中國對美豆加關稅,中國進口商如果要轉向巴西買豆,巴西不但產量不夠滿足中國需求,屆時巴西豆大漲價,最後中國也得要捱貴豆。相反,中國不買美國豆,美國豆跌價,世界其他大豆輸入國便會轉

20180810-呂大樂:香港須深刻反思舊有發展模式

呂大樂:香港須深刻反思舊有發展模式 2018年8月10日 【明報文章】恕我直言,那個在東大嶼山水域填海2200公頃的建議,實在不夠大氣。我的意思是,如果填海是大家認為可以接受的手段的話,要增加的土地面積,應該是建議的4倍、5倍或更多;而選擇的位置應該是更遠離市區的地點。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真的創造出新的空間佈局,對未來發展有新的想像。 我當然明白,很多人會覺得,現在只要略為提一下填海,已必定會遇到反對,那又怎可能提出更大規模的填海計劃呢?但同樣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是:難道將填海的規模縮小,便會更容易擺平反對意見,順利在社會上取得支持? 今天香港社會所需要探討和討論的議題,不是之後的3年、5年,又或者8年、10年怎麼樣,而是如何創造條件在未來的30年、50年裏實踐出新的發展方向。把填海面積說得細一點、將開拓土地的成本說得低一點、把新土地的位置拉得更接近現有的市中心等等,其實無補於事,並不會因此而更有說服力。 那個以「不填海,可以嗎?」、「填海是否一個可以接受的選擇?」為題目的討論,其實是一個永遠不會進入議題的辯論,因為這樣做並不會將需要討論的問題打開,同時也不會要求參與討論的或只是旁觀的市民,從宏觀的視野來思考相關的議題。 那些什麼「見縫插針」的說法和做法,也只可以是政府「撲火」所用的權宜之計,既不是良方妙藥,而且對好好規劃城市的長遠發展也沒有什麼好處(因為它們的「手尾」,如社區設施不足等,日後將會陸續浮現),絕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大家繼續在這樣的一個框架內兜兜轉轉,爭議不會減少,而問題也不會獲得正視和處理。 衝出框框 為未來定向 我關心的問題倒不是填海與否。我完全明白,在這個議題上,社會存在很多不同意見,各有道理。但在時下有關造地、填海、搞新發展等相關討論的過程中,我開始覺得長此下去,不是辦法。 值得注意的問題不是爭議、內耗,而是舊有的思維方式,變成思想包袱。今天香港社會最需要的,是放膽以逆向思維,衝出框框,為未來定向。爭議是會持續的,不過起碼我們可以探索新的方向。過去太過強調尋求共識,以為某些「溫水」方案就可以將事情擺平,一了百了。想深一層,這其實最不切實際。而更嚴重的問題是,這不單止不能給香港帶來新思維,更不能有所突破。香港社會要變,真的需要對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舊有的發展模式有深刻的反思,否則難言有所進步。 舉例:造地當然

20180808-健吾:如果你生存累了

健吾:如果你生存累了 22:34 8/8/2018 如果有些人認為,關心抑鬱症情緒病病人都需要「正確答案」,那你應如何做? 比方說,有一些專頁,以一種過來人的手法,認為「沒有情緒病」的人,關心情緒病患者,方法卻用錯了。如叫人「你睇開啲啦」、「聽日一定會好天嘅」、「唔好唔開心啦」,原來對一些自稱「情緒病病患」的過來人,說這些說話,只會令情緒病患者情况變差。更甚者,有些情緒病患者認為自己有情緒病,所以他們就有合理的理由,要求沒有情緒病的人以一種「完全包容」的態度去面對他們的「瘋狂」。甚至有自稱情緒病患者說,當他們發脾氣(或病發時)「真切的情緒不被承認,如同爆屎渠你要逼番啲嘢入去,幾咁慘無人道」。 然後,在網絡最近就有很多「教人家如何處理情緒病」的專頁,說要處理情緒病患,「正常人」要做的7件事:真誠、接受對方說的一切、避免爭論、避免在此刻提供意見、耐心聆聽、給對方希望、避免批評。但你細心一看,那些以為自己在救人的專頁列出的清單,根本是自相矛盾的。 真誠地覺得一件事「蠢」或是「庸人自擾」,我說出來,是不是批評?一個人如何可以在聆聽的時候提供意見,又可以給對方希望?除了一些說出來很「阿媽是女人」的話,如「希望在明天丫嘛!」之外,還有什麼話可以說?如果我很真誠地認為,某些人某些事很值得批判,而我因為不想犯着任何人,因此我就要暫時隱藏我真誠的感受? 過去這一星期,我們這個世代的人都很累。因為,我們這世代,很多同輩都很愛很愛這位離開了我們的歌手。問題是,如果某些「過來人」要走出來「教化世人」,他們有沒有想過他們口中「不夠體諒」的「正常人」,其實都是人,也會有情緒?積累各式各樣的情緒很容易會令情緒病爆發。那些身為「情緒病」過來人的人,一方面覺得別人否定你的情緒的同時,為什麼他們同時也否定了某些人對你的關心,即使是「很粗疏」的「你ok嗎?」、「你睇開啲啦」,是真切的問候和關心?如果 — — 我說只是如果 — — 我這種真切的關心,因為我的方法「錯誤」,而被視為「不真切」,甚至是被認為「真切的情緒不被承認,如同爆屎渠你要逼番啲嘢入去,幾咁慘無人道」,那我下一步會如何? 人類很容易就會啟動「自我防衛機制」,少惹事,就無事。這樣子的狀况,只會令人「更難關心別人」。因為,我根本不知道我應該如何關心才叫正確。 當有人情緒病發,「爆屎渠」而我想拉他走,他會說「你點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