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8-CUP:中國稱「壩」取代世銀,風險更高?

CUP:中國稱「壩」取代世銀,風險更高?
2018年8月8日


造價 370 億美元的三峽大壩。 圖片來源:路透社。

7 月 23 日,老撾湄公河分流的一座水壩崩塌,不但淹沒數個村莊,令 7,000 多人失去居所,更造成 24 人死亡,近百人失蹤。近年,老撾一直致力發展水力發電,把電力向外國出售,佔本國出口總量的 30%。不僅老撾,全球多國均進行築壩工程。但倒下的大壩,使人重提興建大壩的風險及代價。

大興水壩引起的爭議並非一朝一夕。早在 90 年代,世界銀行仍大力支持大壩興建項目。但隨著一些大壩崩塌發生、導致生態問題,在公眾愈來愈關注,甚至出現「反壩」情緒。1993 年,印度的納爾馬達(Narmada)河上的一個大壩項目,便因未能通過世界銀行的最終測試,而遭撤資。當年的「經濟學人」報道指,即使世界銀行曾是築壩背後的最大力量,但大壩項目甚具爭議性,資金來源亦變得不穩定。證明當年的反壩力量,有能力左右國際機構的決策。


但隨著世銀參與程度下降,中國便適時填補了資金來源,並主導已全球的水力發電建設。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水力發電生產國,其總裝機容量佔全球近一半,達 91 億瓦特。其次的巴西、印度亦分別僅 34 億、19 億瓦特。不單國內的水力發電領先,中國的資金更已開始「走出去」。綠色能源作為中國政府拓展海外業務的一部分,中國建築公司及金融業向各地提供興建水壩的資金技術。國際大壩委員會估計,中國在全球負責興建了約一半的大型水壩。荷蘭烏德勒支大學(Utrecht University)助理教授 Julian Kirchherr 解釋,為何中國能取代世銀的位置:「中國是受歡迎的替代資金,因為中國沒有像世界銀行那樣,提出太多(關於重新安置社區,或考慮生物多樣性)的問題。」

據世界能源理事會數字,水力發電是世上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佔整體的 71%。單在老撾,憑藉充沛的河流,興建水壩發電,便成為老撾重要的電力及收入來源,現時老撾把當中 3 分 2 的電力出口外地。至 2017 年,老撾有達 46 座水電廠,另有 54 座正在興建,希望藉此成為「東南亞電池(battery of Southeast Asia)」。不過,是次意外不禁令人想到,建壩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否大過其背後,包括再次崩塌、破壞環境、干擾生態系統等種種風險。


目前,全球正計劃或建造了 3,500 多座水力發電為主的大壩,並可能在 2030 年增加一倍。大多數水壩仍處於規劃階段,尚未興建完成。巴西在新水壩數量上,則領先於其他國家。不過,預計中國仍是採用最多水力發電的國家。另外,上述數據並不包括主要用於供水、防洪、導航及娛樂用途水壩。是以,全球的水壩總數或要比統計數字高更多,國際大壩委員會便估計,全球大壩總數逾 5 萬座。

此外,流經阿根廷、玻利維亞東南部、巴西南部、巴拉圭及烏拉圭大部分地區的拉普拉塔河(Río de la Plata);流經印度、中國、尼泊爾、孟加拉國及不丹的恒河 ─ 布拉馬普特拉河(Brahmaputra River);及流經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圭亞那、秘魯及委內瑞拉的亞馬遜河,是全球最多水壩的 3 個河流流域。

縱觀東南亞、南美洲、巴爾幹半島及非洲,大量的水壩正在計劃或正興建設中。Kirchherr 指:「缺乏能源的國家,需要廉價及清潔的能源。」對這些國家來說,入口其他能源,無疑加重負擔,河流提供源源不絕的能源,是最值得發展的電力。

荷蘭國際水利環境工程學院(IHE Delft Institute for Water Education)的 Susanne Schmeier 博士亦明言,水壩產生電力,是提升國家經濟的方法,「人們需求電力,並對可持續的水電需求殷切」。而近至東南亞,遠至南美,亦可見中國的投資,但這些審批過程中,有否安全考慮則值得質疑。 2010 年,哥倫比亞一座由中國資助興建的水壩,在當年已有潛在山泥傾瀉警告,但項目仍獲得批准。上月,水壩所在的山波終於發生山泥傾瀉,需疏散 26,000 人。興建水壩雖能獲得能源,但付出的種種代價、是否適合興建等問題亦需認真考慮。


CUP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