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2-FLAK聊軍事:ESSM二代首次攔截測試成功
FLAK聊軍事:ESSM二代首次攔截測試成功
FLAK聊軍事
2018年8月22日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flak%E8%81%8A%E8%BB%8D%E4%BA%8B/essm-%E4%BA%8C%E4%BB%A3%E9%A6%96%E6%AC%A1%E6%94%94%E6%88%AA%E6%B8%AC%E8%A9%A6%E6%88%90%E5%8A%9F/878155829039819/?qid=6592546201383741716&mf_story_key=7740060716434249289
本文之前刊載於【北國防務】,不過美國海軍上週剛公布影片
六月,美國海軍公布了ESSM二代測試成功的消息,測試中它首次用新裝備的主動雷達尋標器攔截了一枚BQM-74次音速靶彈。延續自ESSM計畫,ESSM 二代也是由北約盟國與美國合作開發,去年曾發射兩枚進行飛行測試,但沒有瞄準目標,這次試射才首次驗證了尋標器與彈體的整合。ESSM 二代是為了應對先進反艦飛彈威脅,以及日趨複雜的海戰環境而開發,究竟背後的思維為何,本文簡單介紹一番。
早期海麻雀飛彈的Mk-25箱型發射器與Mk-115人力射控器(紅圈處)
ESSM計畫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的「基本點防空飛彈系統」(BPDMS),當時美國艦隊面臨前蘇聯多種反艦飛彈的威脅,雖然基本策略是「拒敵境外」:將蘇聯的飛彈載機、載艦阻絕於航母防護圈之外,但為了避免少數落網之魚在穿透防禦圈後會對大型艦艇,甚至是航母本身造成重大威脅,因此將剛為艦載機發展成功的麻雀三型飛彈挪為船艦自衛。選用麻雀飛彈的主因是其速度快,彈頭大,就算沒有當場擊毀也能把大型反艦飛彈炸偏航道。但對射控系統就很沒講究,直接把照明雷達架到二戰留下的手搖射控儀上,雷達本身沒有「偵測」功能,是靠人員用光學瞄準器偵測目標並將天線對準,飛彈自動追蹤目標反射回來的雷達波。
海麻雀飛彈的折疊翼大幅縮小了發射箱,提升其部署彈性
1967年的以阿戰爭中,埃及飛彈快艇擊沈以色列驅逐艦,成為反艦飛彈第一次實戰記錄。北約國家對此相當緊張,因為他們的主力艦艇也是驅逐艦等級,如果連小國的快艇都對付不了就不用打戰了,於是與美國共同進行「北約海麻雀面射飛彈系統」(NSSMS)的研發。其主要精神是將土砲的BPDMS系統自動化,藉由數位電腦接收低空搜索雷達的目標情資,自動做出接戰建議顯示在操控臺上,人員只要按鈕就可命令電腦發射飛彈,並由射控雷達鎖定與照明目標。另外,NSSMS計畫也將麻雀飛彈改為折疊翼,使其能塞入緊緻型的發射器中,使歐洲較小的驅逐艦與巡防艦容易安裝。
ESSM飛彈的向量噴嘴可以在發射後迅速指向目標,即便從圖中斜置管發射也有大角度轉向效果。
注意01:28開始華麗的轉身
1991年,蘇聯雖然瓦解了,但其反艦飛彈技術卻擴散開來。例如低空可持續2馬赫飛行的P-270(北約代號:SS-N-22)衝壓飛彈,或是三節設計,終端可以2.8馬赫衝刺的Klub(北約代號:SS-N-27)飛彈。由於這些飛彈的速度壓縮了終端飛行時間,一方面戰艦可能來不及將防空飛彈發射架指向目標,另方面則是先進反艦飛彈都有數位自駕系統,可以在事先任務規劃後,連續發射多枚以不同的航道同時抵達目標,這使小型飛彈快艇就有四發或八發同時彈著的飽和攻擊能力。因此,北約將NSSMS大幅改良為「進化海麻雀飛彈」(ESSM),主要改良是裝上向量噴嘴使其能從垂直管發射後自行轉向,不受艦艇的結構限制。另外火箭引擎直徑也加大到10吋,除了彌補垂直發射階段浪費的動能,也增強對抗超音速飛彈的動能與機動性。另外,ESSM加入了無線資料鍊,戰艦在發射後不需立即照明目標,可先將搜索雷達的目標情資傳給飛彈來修正彈道,接近目標時才以射控雷達輪流照明,使戰艦可「以多打多」,同時對抗多枚反艦飛彈。
ESSM二代沿用一代的中後段彈體,但前段加粗以塞入主動雷達尋標器。
雖然,ESSM飛彈抗飽和能力已屬一流,但實際能力卻受到戰艦雷達的限制。例如德國與日本是在相位陣列雷達中加入「間歇性連續波照明」(ICWI)能力,可以分時多工方式攔截多個目標。但其他戰艦,甚至美國的神盾艦仍使用機械照明雷達,必須持續照明到第一個目標命中,才能轉向第二個目標,因此反艦飛彈如果速度夠快,時間抓得夠準,甚至配合電戰干擾,仍有可能打穿ESSM的防空傘。另一方面,半主動導引距離會受到照明功率限制,如果讓飛彈自帶主動雷達,不但可延伸射程,甚至有超地平面攻擊的潛力。
美國海軍IAMD建構的多層防空網,以E-2D預警機為耳目,神盾系統為大腦
其實主動雷達導引的好處大家都知道,問題是單價太高,非到最後關頭不願輕易採用,例如標準飛彈也是在近年才發展出主動版的標準六型。ESSM二代的尋標器改為全主動與半主動雙模,美國海軍表示可以對付「批量更大、惡劣環境、甚至兼有電磁干擾」的情況。由於在近十年來,解放軍以「下餃子」方式大量生產水面戰艦,幾乎都有8枚以上的反艦飛彈發射能力,一旦發生衝突必定出現數十枚反艦飛彈掠海而來的飽和火力。因此,美國海軍的「整合防空反導」(IAMD)架構整合了多層防空飛彈,在多種感測器與神盾系統的管理下建立起厚實的艦隊防空傘。而ESSM二代將能增強海平面防空火力,與公牛二代短程飛彈一同增強核心區域的防護。
FLAK聊軍事
FLAK聊軍事
2018年8月22日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flak%E8%81%8A%E8%BB%8D%E4%BA%8B/essm-%E4%BA%8C%E4%BB%A3%E9%A6%96%E6%AC%A1%E6%94%94%E6%88%AA%E6%B8%AC%E8%A9%A6%E6%88%90%E5%8A%9F/878155829039819/?qid=6592546201383741716&mf_story_key=7740060716434249289
本文之前刊載於【北國防務】,不過美國海軍上週剛公布影片
六月,美國海軍公布了ESSM二代測試成功的消息,測試中它首次用新裝備的主動雷達尋標器攔截了一枚BQM-74次音速靶彈。延續自ESSM計畫,ESSM 二代也是由北約盟國與美國合作開發,去年曾發射兩枚進行飛行測試,但沒有瞄準目標,這次試射才首次驗證了尋標器與彈體的整合。ESSM 二代是為了應對先進反艦飛彈威脅,以及日趨複雜的海戰環境而開發,究竟背後的思維為何,本文簡單介紹一番。
早期海麻雀飛彈的Mk-25箱型發射器與Mk-115人力射控器(紅圈處)
ESSM計畫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的「基本點防空飛彈系統」(BPDMS),當時美國艦隊面臨前蘇聯多種反艦飛彈的威脅,雖然基本策略是「拒敵境外」:將蘇聯的飛彈載機、載艦阻絕於航母防護圈之外,但為了避免少數落網之魚在穿透防禦圈後會對大型艦艇,甚至是航母本身造成重大威脅,因此將剛為艦載機發展成功的麻雀三型飛彈挪為船艦自衛。選用麻雀飛彈的主因是其速度快,彈頭大,就算沒有當場擊毀也能把大型反艦飛彈炸偏航道。但對射控系統就很沒講究,直接把照明雷達架到二戰留下的手搖射控儀上,雷達本身沒有「偵測」功能,是靠人員用光學瞄準器偵測目標並將天線對準,飛彈自動追蹤目標反射回來的雷達波。
海麻雀飛彈的折疊翼大幅縮小了發射箱,提升其部署彈性
1967年的以阿戰爭中,埃及飛彈快艇擊沈以色列驅逐艦,成為反艦飛彈第一次實戰記錄。北約國家對此相當緊張,因為他們的主力艦艇也是驅逐艦等級,如果連小國的快艇都對付不了就不用打戰了,於是與美國共同進行「北約海麻雀面射飛彈系統」(NSSMS)的研發。其主要精神是將土砲的BPDMS系統自動化,藉由數位電腦接收低空搜索雷達的目標情資,自動做出接戰建議顯示在操控臺上,人員只要按鈕就可命令電腦發射飛彈,並由射控雷達鎖定與照明目標。另外,NSSMS計畫也將麻雀飛彈改為折疊翼,使其能塞入緊緻型的發射器中,使歐洲較小的驅逐艦與巡防艦容易安裝。
ESSM飛彈的向量噴嘴可以在發射後迅速指向目標,即便從圖中斜置管發射也有大角度轉向效果。
注意01:28開始華麗的轉身
1991年,蘇聯雖然瓦解了,但其反艦飛彈技術卻擴散開來。例如低空可持續2馬赫飛行的P-270(北約代號:SS-N-22)衝壓飛彈,或是三節設計,終端可以2.8馬赫衝刺的Klub(北約代號:SS-N-27)飛彈。由於這些飛彈的速度壓縮了終端飛行時間,一方面戰艦可能來不及將防空飛彈發射架指向目標,另方面則是先進反艦飛彈都有數位自駕系統,可以在事先任務規劃後,連續發射多枚以不同的航道同時抵達目標,這使小型飛彈快艇就有四發或八發同時彈著的飽和攻擊能力。因此,北約將NSSMS大幅改良為「進化海麻雀飛彈」(ESSM),主要改良是裝上向量噴嘴使其能從垂直管發射後自行轉向,不受艦艇的結構限制。另外火箭引擎直徑也加大到10吋,除了彌補垂直發射階段浪費的動能,也增強對抗超音速飛彈的動能與機動性。另外,ESSM加入了無線資料鍊,戰艦在發射後不需立即照明目標,可先將搜索雷達的目標情資傳給飛彈來修正彈道,接近目標時才以射控雷達輪流照明,使戰艦可「以多打多」,同時對抗多枚反艦飛彈。
ESSM二代沿用一代的中後段彈體,但前段加粗以塞入主動雷達尋標器。
雖然,ESSM飛彈抗飽和能力已屬一流,但實際能力卻受到戰艦雷達的限制。例如德國與日本是在相位陣列雷達中加入「間歇性連續波照明」(ICWI)能力,可以分時多工方式攔截多個目標。但其他戰艦,甚至美國的神盾艦仍使用機械照明雷達,必須持續照明到第一個目標命中,才能轉向第二個目標,因此反艦飛彈如果速度夠快,時間抓得夠準,甚至配合電戰干擾,仍有可能打穿ESSM的防空傘。另一方面,半主動導引距離會受到照明功率限制,如果讓飛彈自帶主動雷達,不但可延伸射程,甚至有超地平面攻擊的潛力。
美國海軍IAMD建構的多層防空網,以E-2D預警機為耳目,神盾系統為大腦
其實主動雷達導引的好處大家都知道,問題是單價太高,非到最後關頭不願輕易採用,例如標準飛彈也是在近年才發展出主動版的標準六型。ESSM二代的尋標器改為全主動與半主動雙模,美國海軍表示可以對付「批量更大、惡劣環境、甚至兼有電磁干擾」的情況。由於在近十年來,解放軍以「下餃子」方式大量生產水面戰艦,幾乎都有8枚以上的反艦飛彈發射能力,一旦發生衝突必定出現數十枚反艦飛彈掠海而來的飽和火力。因此,美國海軍的「整合防空反導」(IAMD)架構整合了多層防空飛彈,在多種感測器與神盾系統的管理下建立起厚實的艦隊防空傘。而ESSM二代將能增強海平面防空火力,與公牛二代短程飛彈一同增強核心區域的防護。
FLAK聊軍事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