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3-素黑:家教與成長

素黑:家教與成長
2016年06月23日


劉克襄是台灣著名的旅遊作家,對大自然的熱愛甚是,還寫過一本《四分之三的香港》,把在香港深探的行山路上所見寫成書。

他有兩個兒子,一直以身教讓孩子貼近大自然,還特意搬到山上建立「大自然教室」,讓孩子在自然生態中長大,觀察鳥兒和動植物。當你我都以為這樣的身教能感染孩子,令他們變成非一般視野和抱負的孩子時,我們和劉都看錯了。孩子長大後都選擇遠離大自然,遠離爸爸的信仰。他們升上中學後就不再回大自然教室,也甚少跟父親溝通了。大兒子考上大學後離家,住校第一年便瘋狂迷上網絡,嚴重到要入院的地步。二兒子跟爸爸說人生沒意義,只想得到父母的批准讓他染髮去。劉束手無策,卻依然堅持他從自然中學到的教養信念,即放任、包容與等待。

兩個兒子小時候登山時穿過的鞋子,他還留着,拿出來回味時,劉克襄的眼睛發光,相信同樣也心酸。

劉克襄的家教經歷,令我想起不少來找我治療的個案。

我們都傾向相信一個道理,就是良好的家教能培育良好的下一代。我們容易認為孩子變成品格不良的人都是因為欠缺家教。但眾多的個案告訴我這個想法並不正確。我眼中很多家教優良的孩子長大後變成惡魔,跟家族的優良修養格格不入。善良的父母會養出邪惡的女兒,邪惡的父母也會養出慈悲的兒子。這到底是甚麼道理?

教養是重要,但對人能不能成才沒有必然關係。能受父母的薰陶而成才的人,也得靠他自己的悟性。同樣,別以為長期用愛感染一個人總會有回報,也別對孩子不完美的成長環境太悲觀。一個人要變成怎樣的人,一切自有緣份和其願力在背後。堅穩自己所信的,才是最重要。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