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7-陶傑:「八萬五」賴誰最好?

陶傑:「八萬五」賴誰最好?
2018年06月17日
坐看雲起時


中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在其個人社交平台為「八萬五」翻案,認為若當年董建華能堅持八萬五,香港今日樓價就不會如此瘋癲,市民即可安居樂業。

梁副認為香港的反對派不斷阻撓建屋,是今日樓價高踞不下的元兇。

然而,即使梁振英副主席此一假設正確,首先無法完成「八萬五」的,不是反對派能力高,而是特首無力的董建華。

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給予董建華極大的權力。中方也要求香港特區政府需實行「強勢行政主導」。「董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十年間令東方海外反虧為盈,卸任時身家暴漲。英國人撤出香港,又沒有將香港的儲備通通捲走,鋼筋水泥的建築材料,英國人沒有向全球下達香港特區禁運令。

既然強勢行政主導,無法實現建屋目標,這就是特首的責任了。很簡單的常識。

梁副主席是否很聰明,話裡有話,矛頭所指正是這位被認為應該退位的政協董副主席?不得而知,況且「八萬五」被指摘時,梁副主席一再講過不是他的責任,是董建華決定的。

現在再看「八萬五」問題:一九九八年風融風暴,港幣前所未有被到狙擊。印尼盾、泰銖、港元、台幣,索羅斯一場颱風,由西至東,風捲殘雲。

但這時董建華領導的特區政府,不知這場危機之兇猛,其名下的特區政府,手上有無數政府擁有的物業單位,包括高級公務員宿舍,雖然房屋市場已經出現狂瀉現象,三數星期房價已經下降一成,但董伯的特區政府還是瘋狂不斷將政府公務員單位推向市場。

造成樓市崩塌的,不是沒有八萬五,而是樓市遇到特襲、即將出現大出血之時,董伯的特區機械人政府毫無知覺,不知縮手。或董建華控制不了他不熟悉的「港英」公務員也就是殖民地餘孽從中破壞。正如愛恩斯坦英明指出:中國人只是一群機械人加喪屍,缺乏獨立思考主見。一九九八年,英國殖民終主剛離開,一群公務員剛「當家作主」,昏頭轉向,從沒有見過索羅斯金融風暴這等大場面,一隻手像電腦一樣Programmed了一個指令,就是「賣樓」。

當年在香港炒樓的是香港人自己。許多高級傳媒工作者,月薪數萬元,竟然膽敢在外面用很少的訂金踩著三四間物業出租,用租金繳付按揭,坐看樓價上升,三兩年後套現。連新聞界的高級知識份子尚且如此,可見全港炒樓之瘋狂。一九九八年到二○○三年,香港的地產物業並無中國土豪或貪官熱資加入,金融風暴進襲則潰不成軍。

然而就是二○○三年沙士之疫,董建華和梁振英的特區政府應對人命危機更為無力。前線人員和病人死了二百九十九人,是一九六七年暴動的六倍。「沙士」進襲,香港變成一座疫埠,人心淒慘,不斷有人燒炭。銀主盤堆種如山,樓價至此累積下跌了超過六成。

若要推出「八萬五」,由一九九七到二○○三年這六年,幸虧董建華神經還正常,後來宣布「沒有再講,等於不存在」。二○○三年之後方有「自由行」和Cepa,這時大陸出手了,開放資金,像長江大峽的堤壩放洪,半壁大陸江山被洪水淹沒。

董伯那八年是否起建「八萬五」毫不必要,曾蔭權繼任,為了在最短時間恢復經濟信心,當然不會再繼承甚麼八萬五。原因很簡單:香港是一個消費經濟型城市,那時大陸資金湧進來購物、掃貨。董建華和梁振英如果有本事,不是推行八萬五,而是在他任內改變香港的消費型經濟,實現高科技出口。

英國倫敦樓市高漲,那邊的專家說:不是不夠居住單位,而且倫敦和英國經濟轉型,從前出產汽車、紡織、機械,今日生產線大量蒸發,三分一的經濟靠消費。

消費型經濟本身就是泡沫,需靠泡沫的價值上升支撐信心。任何消費型經濟主導的城市,樓價都會過高:溫哥華、雪梨、洛杉磯,這些城市有甚麼工廠?那裡有科技生產中心?

香港則多了每天一百五十名中國人湧入的配額,香港島也沒有填海。香港的宿命由中國一手制定:擁有物業的,榮登天國,到今日還沒有樓的永居地獄。此一方程式不怪前港英埋地雷,也不怪沒有能力推動八萬五的董先生,只怪無形之手,法力無邊,叫做中國製造出來的熱錢「市場」。應該說,中國的官員如果不那麼貪污,制度合理一些,不令土豪企業家大明星賺到一點錢就紛紛老鼠搬家,擁來香港爭購物業,香港的樓價,早就穩定了。梁董林鄭有膽量講出此一常識否?


陶傑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