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5的文章

20150108-陶傑:哀蕾蕾

陶傑:哀蕾蕾 2015年01月08日 坐看雲起時 插圖: PERCY CHUNG 聖誕節之後,還在日本,忽接訊:傅蕾蕾死了。我天旋地轉。 才三十出頭,擁有美貌、才華、品味,還有一家畫廊,正是蓓蕾盛放之際,為何會離開這個世界?我忙亂地打聽,方知她死於意外。 傅蕾蕾是傅抱石的外孫女。認識她是因為傅抱石的千金傅益瑤女士。傅蕾蕾原來姓畢,香港出生,父母離異,而且自小隨母親長大,或亦以母家出了的大畫家為傲,乃從母姓。 傅蕾蕾在溫哥華修讀美術史和數學。她很聰明,而且氣質獨特。她對藝術鑑賞有遺傳的天分。在香港,甚或中國,能講畫的朋友不多,我時時跟她談她外公傅抱石,她母親在香港時,也講起五十年代住在南京的舊事,我珍而重之,這對母女是民國傳下的一筆小小的寶藏。 傅蕾蕾善良而純真,對朋友的友愛,跟她的藝術世界一樣博大。兩年前她與我辦一場聯合畫展,還有何百里的公子。我已經疏懶於畫筆,但傅蕾蕾卻對我勉勵甚殷。我知道以她的風格,她看不上外公那一輩的中國水墨風景,她是外向的性格,畫風艷麗,我只是業餘戲玩的水準,難得她對我的繪畫,看得比我自己還認真,那一次展覽,辦在海洋中心,她又是籌備,又是張羅,擔當了所有的行政工作。我的畫沒有出售,看見她為我奔走,我實是不忍。那次畫展反應不錯,她幫了我,又投入了自己的工作,以後遇到她,她總吩咐:「你快畫吧,多畫一點,我的畫廊等你再開畫展。」 蕾蕾是如此的博雅真摯,她有一次為了英國一個華僑聲稱擁有幾十張「傅抱石真跡」而不快,因為傅抱石畫作不多,而且留在她家的大部分,都捐給了「國家」。身為傅家之後,她看不慣世上招搖撞騙者多,問我怎麼辦。我說不應畏怯,她是藝術家的性子,感到憤怒,但又芳柔心腸,怕公布真相,會妨礙了人家的衣食。我反倒怪她有婦人之仁了。此事不了了之,但我感受到她的怨。 我問她的畫為何色彩斑艷,她說因為有抑鬱症。我聽了吃一驚。她最好的作品尚未誕生,就是她的愛情,最後有一個伴侶,但在香港,她不容易找得到。她告訴我母親回了大陸,我暗自擔心過她一人獨居,到底如何壓得住抑鬱,但每次見到她,總在她新開的畫廊作畫,她在閣樓,像一個住在森林裡的快樂女王,開心地向我展示她的最新畫作,或者告訴我她未來的畫展大計,看見她的忙碌,我暗自放心了。 後來我忽然想起,梵谷的作品也是斑艷的。如果我還三十多歲,而且獨身,我會提起勇氣探索一下這位奇...

20141114-甄梓:這圍牆,那圍牆這黑夜,那黑夜。從柏林到北京的高高磚頭

甄梓:這圍牆,那圍牆這黑夜,那黑夜。從柏林到北京的高高磚頭 21:05 14/11/2014 【明報專訊】由西往東走向柏林布蘭登堡門,記憶中這裏曾是拿破崙軍隊進駐之路、納粹年代希特勒演說地方、冷戰時東西德交界線、近至今屆世界盃慶祝德國隊奪冠凱旋歸來,飛機繞行城門上空,如此重要地標見證每一代人的故事。歷史的光影,真實的往事,經過旅遊書的描述,都只成了一個必到景點。 二○一四年十一月九日是柏林圍牆倒下二十五周年,我在這個特別日子重遊此地。深秋的冷風刺骨,霧鎖柏林,亞歷山大廣場上的電視塔被雲霧掩蔽,市中心設置了八千個白色氣球,霧中清楚劃分當年東西柏林交界點,分別由博恩霍爾姆大街延伸至柏林牆公園及火車總站、布蘭登堡門至菠茨坦廣場、查理檢查哨至東邊藝廊。此外,各哨站設圍牆故事展覽板解說冷戰歷史,也有市民自備木梯爬上柏林牆,吸引不少歐洲旅客前來觀賞。 為找媽媽翻牆時被槍殺 晚上六時許,警察封鎖了所有出入口,這夜我被困在昔日的西柏林,與一眾人群逼在菩提樹下大街,進不去布蘭登堡門前看音樂會,卻讓我看見一些電視直播捕捉不到的感人景象。在過千氣球冉冉升上柏林夜空的壯麗一刻,身旁有幾位白髮蒼蒼的老婆婆手挽手,笑拍照留念,四歲小孩騎在父親的肩上舉起勝利手勢,孩子年紀還小,未聞一戰二戰,但是從爸爸口中得知以前有塊石牆狠狠分隔當時住在東德的爸爸及其家人。過了二十五年,漫天煙花依然掃不走歷史陰影,記憶隨身。 回望歷史,德國自二戰後被分割為東西德,為防止民眾投奔西德,一九六一年蘇聯在東柏林築起圍牆,將德國一分為二,隔絕城裏的人,方便操控整個佔領區。日子久了,在極權專制統治下的東德人開始反抗,嘗試逃向自由的西德尋找至親,有小孩為找媽媽翻牆時被槍殺,也有逃亡者被鐵絲網電死,有的被邊防警犬咬死,或有可能遭到政治迫害。縱然每天活在惶恐中,但人民對自由的嚮往大於恐懼,那年是一九八九年,每逢周一萊比錫市民參加聖尼古拉教堂祈禱晚會,教會漸漸變成東德抗爭運動的中心,由最初幾千人增至七萬人參與「星期一示威」,直至十月底超過三十萬人無懼軍警鎮壓,參與和平集會,掀起了全國爭取民主自由的浪潮,最終促使柏林圍牆在一個月後倒下。 受六四啟發的東德革命 今日遊走柏林,滿街都是新式建築,去年就有發展商打算清拆東邊藝廊僅存的圍牆遺址,興建豪宅項目,最後因民眾激烈反對而暫停拆卸,柏林圍牆也差點敵不過地...

20141114-王永平:奴隸.女人.香港人

王永平:奴隸.女人.香港人 2014年11月14日 早前行政會議成員兼滙控董事查史美倫出席法國一場活動時稱,美國奴隸1861年獲得解放,107年後才有權投票,為甚麼香港人爭取民主不能等一等?結果有人發起請願書給滙控董事局,批評查史美倫不應將香港巿民的權益比作奴隸,並藉此意圖剝奪港人的選舉權。有近萬人在網上簽名支持此舉。 查史美倫隨即發表聲明,對言論引起關注深表遺憾。她說只是想表示每個國家的民主發展都在各自的歷史背景下演化而已。 其實以外國真普選需時要求港人耐心等待的言論不是由查史美倫開始。有人曾經說過,美國女人要等到1920年才有權投票,離1776年建國時,相隔144年。相對奴隸,美國女人的民主路短不了多少。 不談外國情況。中國有五千年歷史,除了傳說中的堯、舜、禹禪讓外,直到1911年民國成立,統治者全部都是父傳子,一段時間後有人暴力造反,然後又回到父傳子的皇朝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只有65年,香港回歸祖國僅17年。3年後,港人可以一人一票選特首,只是先由1,200人篩選候選人而已。有人說,這樣的民主進程,在中國是史無前例,亦較美國的奴隸和女人快得多。為甚麼港人還不滿足,依然要爭取甚麼真普選? 不過,中國包括已實行普選多年的台灣。香港人的教育水平、公民質素不會比台灣人差。為甚麼不少外國奴隸和女人要等百多年才有的平等提名及投票權,而十多億中國內地同胞等了五千年依然沒有這個事實,可以成為香港人須要耐心等待下去的道理? 於是我想起內地人氣年輕作者韓寒的一句話:「世上有兩種邏輯:邏輯和中國邏輯。」用中國邏輯看問題得出的結論,是只有邏輯思維的人很難理解的事。

20150131-陳曉蕾:綠是彩色:深圳香港人

陳曉蕾:綠是彩色:深圳香港人 20:55 31/1/2015 ■每天早上,一大群跨境學童趕着過關。 深圳到底有多少香港人?香港規劃署與深圳市政府統計局在二○○八年合辦「香港人在深圳居住狀況調查」,數目非常仔細:當年深圳一共有四萬零七百三十一個住戶有移居深圳的香港人,香港人總數有六萬一千八百六十五人。某幼稚園老師請聽住:調查裏的「香港人」定義是持有香港身份證,或者回港證、特區護照等特區政府簽發的旅行證件,在調查期的半年內,在深圳居住三個月或以上。 ■香港人住深圳的最大原因,是家庭團聚。 香港人住在深圳,最普遍的原因是配偶是內地人,七成原因都是與家人團聚,其次四分一人在深圳工作或上學,當年還有四分一人因為深圳生活指數較低。以香港人每年平均有兩萬人與內地人結婚,可以估計現在更多香港人因為婚姻緣故住在深圳。雖然人民幣增值,內地生活物價不菲,可是香港房租升幅更高,曾經採訪香港一間台灣書店,便有員工寧願住在深圳,天天來回。 我短暫住過深圳福田口岸旁的大型屋苑(見上周《深圳租房子》),住客似乎大多是香港人──不是香港長者,也不只是香港丈夫,而是雙非的「香港」小孩,每天早上,一大群孩子趕過關。 晨早六點多,已經有一團團幼稚園學生準備過關,香港有校巴阿姨,深圳有過關阿姨,專門陪孩子過海關,一個人帶住三至五個。過了七點,香港爸爸帶着孩子,或者中學生自己出門。十點、十一點,口岸樓梯上都是小孩,爺爺嫲嫲公公婆婆在餵飯。有次中午我從落馬洲坐著名的B1巴士去元朗,有個孩子睡眼惺忪坐在書包上吃咖喱魚蛋,巴士一轉,咖喱汁飛濺,那媽媽連忙問我借紙巾。 「下車再吃啦!」我說。 媽媽收起魚蛋,抱歉地解釋太趕急、來不及吃東西。 「很快就回家,可以睡午覺囉。」我對那打瞌睡的孩子說。想一想,不對,從深圳出發到元朗,是上學吧,不禁問媽媽:「他累成這個樣子,怎上學?」媽媽不好意思地笑笑。 深圳傳媒不斷報道在香港讀書的利弊,我沒讀到「孩子太累」這一條。 也因為見多了這些孩子,我比較能理解香港部份的內地大學生。深圳的小孩,可以不用走路的,大人個個全部爭住抱,見過小學生在路邊扁嘴,爺爺馬上蹲下揹起來;孩子在超市發脾氣,爸媽都乖乖聽話。這些小孩彷彿都是皇帝,世界隨着自己轉,然而同時又極其身不由己。曾經聽一個深圳長者說故事:長者老同學的丈夫,在深圳一個小小的局當過局長,只有一個孫女,這...

20150131-吳志森:父女博格:交換生起飛了

吳志森:父女博格:交換生起飛了 20:55 31/1/2015 怡: 我們送你到機場,吃了一頓豐富的晚餐,有講有笑,吃得很愉快。上機時間到了,老爸倒沒甚麼離愁別緒,臨別一刻,媽咪眼眶紅了,妹妹取笑媽咪,只是離開半年吧了……媽咪就是這樣,連看卡通片都感動得會哭,很快就沒事。反而,狀似堅強的老爸,回到家,就開始掛念起你來。 平日「有疑難找爸媽」。今天,雖然通訊發達,有甚麼問題,就像在身邊一樣可以馬上送上答案,但畢竟千里迢迢,未必所有事情都幫得上忙。訓練獨立,You're on your own,一切都得靠自己。 妹妹平日「嗶呢吧啦」,看似粗心大意,其實心細如塵。她想送禮物給你,選衣服是她的強項,但不能預先劇透,你無法試穿,只好放棄。匆忙之間,才決定買護膚面膜,妹妹的強項是你的弱項,這只是其中之一。這半年,妹妹不在身邊指導,好好保養你的皮膚吧! 那天早上,細心的妹妹還親手做了一張卡,貼着姐妹倆的照片,後面寫滿了她和你的悄悄話。妹妹早上有活動,忙着出門,本來托老爸交給你。我真笨,急不及待翻開卡背面的文字,看了三行,就給眉精眼企的妹妹發現了,強行收回,幾經交涉,也被駁回,不得要領。 吃飯時,妹妹親手將卡交給你,老爸也同時把上星期的《父女博格》〈會掛住姊姊麼?應該不會。〉交到你的手上。我和妹妹都催促:現在看吧,很感動的。你不肯馬上看。老爸明白,這方面你遺傳了媽咪的眼淺,就怕在我們面前感動。 六個月的交換生計劃就這樣起飛了,要使這個旅程成為你人生難忘的一頁,放開懷抱,用你的創意努力寫上一筆一劃,塗上繽紛斑斕的色彩吧。有甚麼體會,通過這專欄交流,也相當不錯。老爸 Dad: 我還以為會很掛念香港,但這幾天一點homesick也沒有,每天看完景點後便隨便在城中亂走,很自在。我會掛住你們嗎?應該會吧,但這感覺還未開始。 這天參觀了博物館,裏面放置了一些社會運動的物件:教人用膠樽製作防催淚彈面罩的單張、抗議標語,還有六四民主女神像。但最深刻的,一定是在留言區的雨傘、「我要真普選」字條、寫在牆上的鼓勵說話。還有一張寫「Fully support HK to fight for universal suffrage!!」雖然展覽沒有講雨傘運動,但在異地看到熟悉的東西實在太感動! 好好享受難得自由的空氣吧!Yee Profile:吳志森 傳媒人,關心時...

20150113-何韻詩:【七筆思議】詩與胡說:當你是歌手,遇上《我是歌手》…

何韻詩:【七筆思議】詩與胡說:當你是歌手,遇上《我是歌手》… 20150113 ■新秀歌唱比賽參賽者各用本色去取勝,沒有故意改變去討好評審和觀眾。何韻詩提供圖片 冰島小鎮Reykjavík有個音樂節,名叫Airwaves。 冰島地形氣候人文環境獨特,出色音樂人輩出,就連音樂節也勢必與你們這些凡夫俗子不同。它最不一樣的地方,是除了要購票的部份,還會在小鎮內意想不到的地點舉行各種小型演出,一律免費。這些項目統稱Off-venue,咖啡店、教堂、圖書館、唱片行、溫泉,統統化身音樂分享地。其中一個叫Ingolfsstraeti8的民居,細小客廳擠進密麻麻的樂器樂手與觀眾,以酒精與音樂為寒冷漫長的北歐冬夜揭開序幕。更囂張的是,參與的單位包括晚上會於大舞台出現的勁旅。就是以人為本,好音樂不計較買票不買票,願和你共享。 最讓人嚮往的,是北歐人如何用藝術貫穿生活,用最日常的環境培養人民的音樂品質。鏡頭回轉半個地球到這邊,反觀我們能從環境中得到的音樂教育,只能長嘆十聲,再多加個十聲。 ■新秀歌唱比賽是由數位專業評審選出最具特色者為冠軍。何韻詩提供圖片 以業餘衡量專業 最近《我是歌手》又殺來新一輯。本來本着河水不犯井水的心態,一直盡力不插嘴評論,但一而再不小心看到分享出來的片段,實在忍不住了。 首先,對節目名稱從來百思不得其解。一群歌手,不就已經是歌手嗎,還要上個節目證明自己是歌手?這也算了,名字而已,更反智的是,台上這七位專業已備受肯定的歌手,必須由在場500位不知哪來的觀眾投票定生死,以業餘的角度來衡量他們表現的好壞。不是說平民百姓就沒懂音樂的,但從幾季下來歌手的成績看來,他們的標準明顯是單一的。 這季最先被討論的,是第二集便慘被淘汰的陳潔儀。一曲《心動》,以不外露的情感嘗試突圍沒成功,捲土重來的第二回選來《心如刀割》,歌者微調了唱腔來迎合觀眾口味,結果換來一聲拜拜不止,還要被漏風聲說甚麼大走音要後期調音幫忙。先別論消息真偽,作為歌手遇上這麼沒口德的製作單位,心情還真的比刀割火燒更慘烈。 與節目走向格格不入的,除了她,還有古巨基。兩位本來就是內斂型的歌手,多年來已成功為自己樹立個人風格,歌曲一直走小品路線,突然來到這個高音不飆便等於沒交功課的舞台,兩難的局面實在讓觀眾看得吃力又痛心。基仔第一回以《愛與誠》出賽,這歌以小情小愛作題材,為迎合節目的步調,...

20150129-歐錦棠:【七筆思議】一言棠:愛……回天家

歐錦棠:【七筆思議】一言棠:愛……回天家 20150129 ■想起和Innika相處的點滴,又不能自已地心痛。 已經記不起過去這幾天是怎麼過的,只知道意識悾悾不知所以,每當有一刻可以回過神來,又立即沉溺在回憶裏,想起和Innika相處的點滴,又不能自已地心痛,畢竟共度了十八年多的光景,我待她如家人,一廂情願地我也相信她視我們為同類,我們有過甘苦與共的日子,在我最孤獨無助和飽受抑鬱症煎熬的時候,她和哥哥Murphy曾是我唯一可以抱着痛哭的對象,而兩隻小貓也義無反顧,無論際遇如何,只管全心全意的待在我身旁、往我衣角和大腿鑽、磨面。至後來事過境遷,日子是苦是甜,我們一家四口子都相濡以沫,幸福無比。 如果相信緣份這回事,那麼我和Innika是注定要在一起的,話說當年我的一位老同學是某著名寵物店東主,有次到他店內蹓躂,適逢有幾頭同胎的小貓到埗才幾天,想到那時還是女朋友的斯敏快要到北京念書,怕我事忙,免Murphy好生寂寞,正有意為他找個同伴,於是因利乘便,就放幾頭小貓在地上把玩,那時的Innika在眾兄弟中是長得稍有缺點的一隻,鼻子沒有其他的高聳,卻是半扁不高小小的一粒,可能因此影響淚水分泌,眼角總是濕了一片,完全看不上眼,但一把她放到地上,她便毫不客氣,不斷往我身上爬,直到我肩上,然後再在上面遊走,你把她抱回地上嗎,她周而復始重施故技,又拚命往我肩上爬,那時不禁失笑,這隻到底是猴子還是鸚鵡,自然,她不僅成功取得我歡心,自此也得到了一個家。 深信必能重聚 一直有個疑問,動物到底有沒有精神病?如果大家見識過Innika在家的舉動,相信也會有同感,除了爬肩膊、怪叫,她還喜歡與人答話,和無緣無故的四處高速奔跑,尤其當我們熟睡的時候,床就是她的競技場。Innika好動,脾氣大,心情不好連哥哥Murphy也不給面子,但另一面她卻一直擔當我家PR小姐的職銜,而且盡力做好這份工,平時我看書寫作,作為我小小的紅袖添香十分稱職,細數她陪我完成過好幾個劇本了,但是想不到冧客才是她看家本領,每有客人到訪,她必定一言不發主動伏在人家大腿上良久,客人走了還得送客出門,只差在未有開口叫「得閒嚟坐」。 俱往矣,Innika終也離我們而去,雖然作為寵物在世父母,早就有這個覺悟,但話雖如此,當一再面對不能扭轉的生離死別,那種肝腸寸斷又豈為外人道。死亡終結生命,卻帶不走緣份,緣起而不滅...

20150103-彭浩翔:【七筆思議】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提前悼念良心台(上)

彭浩翔:【七筆思議】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提前悼念良心台(上) 20150103 ■在香港,大概沒幾個人會關心這間電視台,要不是近月發生了拖糧欠薪事件,相信她也很久沒試過被那麼多媒體關注。 圖為彭浩翔當年工作的廣播道亞視總台 自20年前左右,離開亞洲電視之後,一直都被一個問題困擾着︰我是否需要預先寫一篇悼念亞洲電視的文章? 在香港,我想大概沒幾個人會關心這間電視台,要不是近月發生了拖糧欠薪事件,相信她也很久沒試過被那麼多媒體關注。 進入亞視工作時,已是93、94年間的事。那時我還不到20歲,在那裏待了差不多兩年才離開,之後也曾短暫回歸過。因此,在這個我原來出身地風雨飄搖的日子裏,我想我還是應該為「良心台」寫上一些回憶。 記得一開始加入亞視,是跟隨我在大會堂念的編劇班導師林超榮,那時候他剛進入亞視監製一個綜藝節目,叫《周末大為營》,那是把無綫搞笑節目《笑星救地球》台前幕後原班人馬,移植到亞視去做。但台前沒有廖偉雄,只剩胡大為;而幕後則是林超榮,和他帶上的我和另一名新編劇,編審是鄭錦富。 ■那時候收到了一位婆婆來電,投訴電視台幹嗎變得如此低俗。原來婆婆是潮州人,她聽錯了節目名稱,還以為是《許冠文浦你阿麼》。 《許冠文陪你等睇波》電視圖片 阿婆投訴節目低俗 亞視算是我第一份媒體工作,那時候我還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大男孩,還記得第一天上班時,這個節目已做了三、四集左右,編審把前面的錄影播了給我看,看完後問我有甚麼感覺,我便直接告訴他不太好笑。上司沒發火,只是聳了聳肩說︰「你覺得不好笑,是因為你還未開始參與。當你參與後,感覺就會不一樣。」 那時候我天真得以為他的意思是︰以我這樣才華洋溢的人,替節目開光加持,定當脫胎換骨。後來才明白到這句話的真正意思,原來每當自己參與了一件事情後,就會不禁加入主觀情感分,明明是不特別好笑的笑話,你還是會覺得好笑。 當時我們這個小部門,被安置在字幕組那群女生的旁邊,而另一邊則是個很大的製作組,那時候正負責一個世界盃節目,由於是許冠文主持,所以節目名字為《許冠文陪你等睇波》。還記得那時候收到了一位婆婆來電,投訴電視台幹嗎變得如此低俗。原來婆婆是潮州人,她聽錯了節目名稱,還以為是《許冠文浦你阿麼》。 記得當時亞視有個當顧問的高層,他常常在下午,毫不吝嗇地和我們這些小編劇,分享着營運一間電視台的見解。那時候...

20150131-王迪詩:最女人——職場最無品的四句話

王迪詩:最女人——職場最無品的四句話 2015-01-31     關於工作,最困難的往往不是工作本身,而是要應付不同的人。在職場上見多了奇珍異獸,人也就變得愈來愈有幽默感,這當然是迫出來的。想起最近看過的電影《Birdman》(《飛鳥俠》),男主角鼓勵一位哭崩了的女同事說:「你很漂亮,又有才華。」真要命,還有比這更敷衍的讚美嗎?但女同事還是覺得好sweet。也許我們寧願聽到敷衍的好說話,也不想看見赤裸裸站在面前的人渣。職場上的無賴最常說哪幾句話?         跪求他完成手上工作         一、「搵食啫。」以前香港有一個歌手在MV裏跳舞,因為實在跳得太難看了,而且很明顯是沒有怎麼排練、胡亂揮動一下四肢就了事,那歌手向記者解釋說:「搵食啫。」自此,我不再想聽他唱歌,當然更不想看見他的舞姿。呃飯食不要緊,但不要在額頭上寫明「喂,我在呃飯食呀儍仔!你繼續買飛來我的演唱會啦白癡!」Okay,我知道這位仁兄尸位素餐,難道會期望他為理想而奮鬥嗎?但既然是受薪的,至少也應該交點戲吧?         二、「Thisisoutofmypurview(這超出了我的職權範圍)」如果你在政府或公營機構上班,對這句話大概不會感到陌生,或閣下本人也經常唸着這句對白。這是耍太極的絕招,就是說,ohtoobad!不是我不想做,而是那超出了我的職權範圍,我做不得啊。我當場為要求他做這項工作深感愧疚,我根本不應該對他提出任何要求,浪費我的時間。         三、「我又唔係等你啲錢開飯!」這就是請人最痛苦的地方,出糧給他還要受他的氣。有些員工做事太糟糕,但我很討厭當面罵十八歲以上的人,牛高馬大,面斥不雅。就算他不覺得核突,我也替他難堪。因此我一直尊重他,哄他,求他把工作完成。我就試過請人做一些設計工作,那位仁兄過了限期很久仍不交貨,然後有天他把一堆垃圾塞給我了事。我問他花了這麼多時間去繡花,為何竟將我要的天鵝繡成一隻哥斯拉?他回答:「講真,我又唔係等你啲錢開飯!」我立即俯身跪拜他,因為「唔等錢開飯的人」都是上帝。我們這些平民準時上班、努力工作都是因為「等錢開飯」。甚麼是責任心?甚麼叫廉恥...

20150131-王貽興--路中拾遺:廉價矯情IT直擊最新潮流速報

王貽興--路中拾遺:廉價矯情IT直擊最新潮流速報 21:05 31/1/2015 去年爆紅的某療愈系作家被大眾捧上天,擱到今天,終於有人敢站出來唱反調,罵他矯情,罵他堆砌做作,還調侃謂撒嬌的女人最好命,矯情的男人最好賣…… 不管是這位療愈系作家的作品,還是同一系譜的那些WhatsApp作文網絡作家以至專門抄襲九把刀的那位四字流行作家,根本早就沒有暢銷的道理,他們暢銷,只代表了一個很悲哀的現實,那就是我們這個城市,我們這裏的所謂讀者,原來就只屬這種水平,只懂欣賞追捧這種矯情廉價空洞自瀆系文字,還要事隔這麼久才有人開始稍為清醒,站出來大喝三聲,振聾發聵…… 我知道這個城市很多會買書的人,其實都是平時不買書的人。忽然見主流媒體或者社交網站某一群人開始追捧某君的作品,或者聞說某個在Instagram寫愛情的作家寫的東西很療愈很感動,就跑去買,買完拍照放在社交平台,也不一定看,又或者其實自己沒有很感動,但礙於身邊人都說很感動,所以自己也不得不裝懂裝感動…… 楊照與詹宏志早前在強納森.法蘭岑《如何獨處》的推介對談裏就提到,很多人買書只是湊熱鬧而已。最可憐是我們連感動都得湊熱鬧,哪管作家再廉價再矯揉做作都沒關係,反正那些空泛大路到「有一種頭暈叫你蹲低起身就見」,永遠能讓你自動對號入座,讓你覺得被說中了,又有何難? 一個只配擁有私煙、黐筋與膠融這些丑角的城市已經足夠讓我們羞愧悲哀,現在連流行的都只是這些貨色,我們這一代人,也委實愧對前人。

20150131-李怡:一齊搵少啲,重回美好的香港

李怡:一齊搵少啲,重回美好的香港 21:05 31/1/2015 《學苑》新一期兩篇文章,讀後深深感動,為香港有這樣的年輕人而驕傲,也為自己的時或躊躇而慚愧。泛民主派、雙學、三子,請放下身段細讀細想。 今天談的不是抗共攻略,而是最廣泛支配香港市民生活的法則:「搵食」。在港英時代,自由、法治、人權就像陽光空氣一樣,毋須爭取就自然得到,在那種環境下,香港人最主要的精力投放,就是在法治的機會平等之下,各顯神通去賺錢,亦稱之為「搵食」。因「搵食」而衍生到「搏到盡」甚至「賺到盡」,是香港人的普遍觀念,稱之為核心價值也無不可。當然,較明白何謂法治自由及其重要性的人,會把法治自由視為核心價值。 九七主權轉移後,多數香港人不知道恩賜的自由法治已變了味。他們仍以「搵食」為核心,「搏到盡」、「賺到盡」以至「貪便宜」「攞着數」而不願承受任何損失。港中融合,港人誤以為「着數」而終於在過去十年吃到了苦果:金舖、藥房、自由行客、樓價、舖租、奶粉、床位、水貨客、高鐵、新界東北……。然後是所謂普選,以一黨提名的假普選來欺騙市民蓋橡皮圖章,覺悟的市民從反蝗反水貨反國教,而本土而抗爭而終於引發大規模佔領運動。這種轉變的深層次意識,就是從「搵食」「搵多啲」而開始覺醒為了保護我們的家園,可以作出「搵少啲」的犧牲。特首高官警告學生可能因留案底影響就業、留學,學生的回答是:「如果香港唔掂,我都唔掂。」佔領區的商戶生意受影響,有些商戶仍然支持佔領,願意「搵少啲」。許多人冒着失業的風險,犧牲休息時間,不惜與家人親友爭拗,也走向佔領區。七十九天的抗爭,對許多參與者來說,「搵少啲」可能不是最大犧牲,卻象徵最廣泛的核心意識的改變。 在周二筆者寫的短文中,說周潤發的「咪搵少啲囉」應屬二○一四年的年度金句,《蘋果》網頁第二天就選了這一句做「蘋語錄」。 很平常的一句話,發哥說出來後,去年十月廿九日,《100毛》周刊創辦人林日曦已在他的網站提出:「『咪搵少啲囉』該是雨傘運動其中一個重要的核心價值。」應該說,這不是香港人過去的價值,而是雨傘運動帶來的與過去相反的價值。 佔領運動中期,有經濟學家危言聳聽地說,保守估計香港經濟損失三千五百億元,平均每個港人要承擔五萬元損失;政府也不斷說佔領行動令全球旅客對香港卻步,潛在損失不可估計。 周潤發的「咪搵少啲囉」傳出後,社會議論紛紛。好友張敏儀說早前遇到一位...

20150117-彭浩翔:【七不思議】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提前悼念良心台(下)

彭浩翔:【七不思議】我來了,是要叫人得過癮:提前悼念良心台(下) 20150117 ■亞洲電視真的很邪,每次處於彌留之際,總會逢凶化吉,絕處逢生。 前兩星期本想寫篇文章,講述我過往在亞洲電視工作的經歷,藉此提早悼念這個即將結束的電視台。結果寫着寫着,因內容太多而被迫一開二。可是上星期忙着別的事情,最終無法交稿,還讓我擔心,萬一她真的結束了,這個下半部會否變得沒人關心了。 亞洲電視真的很邪,每次處於彌留之際,總會逢凶化吉,絕處逢生。對於這種彌留狀態,過去大家還會有些着緊,可是日子久了,慢慢就明白到,彌留才是常態。雖然亞洲電視是我的出身地,這樣說好像有點不敬,但坦白說,我也是香港普羅觀眾的一分子,試問一下身邊朋友,上一次在電視上看到亞洲電視的畫面是甚麼原因呢?我想大部份答案,都是因為按錯了,不然就是因為轉頻道,按着轉台鍵時順道經過而已。 這樣的一間電視台,為甚麼仍能營運下去呢?其實我有懷疑過,是無綫暗中出手幫忙,用擠牙膏的方式,協助她渡過難關,好讓她半死不活。不然試想一下,萬一亞洲電視結束了,觀眾自然會要求政府多發幾個免費電視牌照,那時候誰是最大損失者?我這個懷疑尚算合理吧。 時空穿梭睇六合彩 在亞洲電視工作的時候,曾有一段時間,以為自己也會像許多在當中工作的同事一樣,在此終老。因為每天聽着上司在胡扯聊天,大家又各有各忙,根本沒人會來管束你,日子過得挺愉快。 直到一天有位高層,在下午茶時間到來跟我們聊天。那時候剛揭曉了上期六合彩結果,累積已久的一大筆彩金被一票獨得,我們正抱怨着沒有中彩,還得上班。那位高層突然跟我說,他一直在修煉密宗,已去到一個超凡境界,於是我問他那個超凡境界即是甚麼程度,他表示已經可以作時空穿梭,直接看到下星期投注站通告板上的開彩號碼。 我對他的言論驚訝不已,但更讓我訝異的是,其他人都對此不表任何反應。我不大肯定是大家對各高層,來跟我們一幫小孩胡扯已習以為常,還是根本沒人專心在聽他的時空之旅。 可是我實在好奇,於是忍不住向這位高層提問︰「既然你可以時空穿梭看到下期開彩號碼,那為甚麼還來上班啊?」我這樣一問,反應就來了,我的上司紛紛對我怒目而視,彷彿我問了一個極不得體的問題,根本不應該在這個場合裏發問,就像在婚宴上公開問新郎新娘,他們過去有多少位性伴侶一樣。監製還用眼神示意我,別再在這個問題上糾纏,專心吃我眼前的西多士。...

20150106-何韻詩:【七筆思議】詩與胡說:野比大雄與則卷小雲

何韻詩:【七筆思議】詩與胡說:野比大雄與則卷小雲 20150106 ■《叮噹》投射出來的,是一種夢想,但這種夢想畢竟是被動的。所有孩子也曾是大雄(右),面對着那堆比天更大的問題。 2015第二天,伴我們幾代人的林保全,代表着夢想的聲音離我們而去,無可避免引發一連串洗版追憶懷念。於80年代長大的我,少不免也隨團nostalgic起來,被傷感籠罩了一整天。後來再想想,對《叮噹》固然有感情,但相對之下,原來自己更鍾情,更能代入的卡通人物,是《IQ博士》中的機械女娃則卷小雲。 ■則卷小雲(圖)是天才發明家則卷千平創造出來的機械人。 《IQ博士》幽默 則卷小雲,是天才發明家則卷千平創造出來的機械人,外表只是個像小學生的女孩,頭腦簡單如幼稚園生,偏偏又力大無窮,學習能力奇高,憑着一股蠻勁橫衝直撞,對着任何壞蛋怪獸外星人都從無懼色(雖然那無懼可能只是因為她根本搞不清對方的來龍去脈)。作者鳥山明還要在她身邊安插一個更怪誕,從遠古時代帶回來的跟班小天使,甚麼都吃的小吉,兩個活寶整天出外搗蛋鬧事。 《IQ博士》比《叮噹》更貼近成年人,是個既荒誕又幽默寫實的卡通。當中充滿着各式各樣的小人物,有每每經過都吐出諷刺字句的烏鴉,又有超無謂吃燒米餅冷眼看世界的婆婆,角色性格比《叮噹》裏面黑白分明的大雄技安更富人性。像博士則卷千平,雖然聰明到能發明一個擁有自己思想的機器人,但好色又貪小便宜,面對生活和喜歡的人(山吹老師)立刻變回一個不斷被人恥笑的怪胎,是個八十年代初已出現的典型宅男。《IQ博士》裏面其實也有出現無數發明,卻幾乎都是為了方便博士討便宜,如能透視衣服的「非生命探測眼鏡」,能讓小雲幫忙拍攝老師的「微型攝錄系統」等。 ■《IQ博士》比《叮噹》更貼近成年人,是個既荒誕又幽默寫實的卡通。 《叮噹》投射夢想 順帶一提,這卡通中經常出現的,還有一對肥瘦警察。他們代表着權威,卻愚蠢無比,對這橫衝直撞的小女孩束手無策,擋也擋不住,時常出現被她撞到(卡通式的)頭破血流的畫面,想來應該能讓最近一直被慈母們欺負的大家大快人心。 《叮噹》投射出來的,是一種夢想,但這種夢想畢竟是被動的。所有孩子也曾是大雄,面對着那堆比天更大的問題,如媽媽不斷的責備、功課的壓力、跟同輩的格格不入,那種自信不足和力不從心,我們都經歷過。當一套卡通裏面,竟然出現一個跟自己面對着同樣awkwar...

20150127-何韻詩:【七筆思議】詩與胡說:髮的啟示

何韻詩:【七筆思議】詩與胡說:髮的啟示 20150127 ■髮型除了是當下潮流的標記,也是個性的伸延。 ■電影《Boyhood》戲裏戲外都有耐性地追蹤着小男生的成長。 電影《Boyhood》中,最能印證成長的項目,除了那些以科技紀錄着時代滾動的Gameboy Advance、Wii外,便是小男孩演變少男期間那十數個髮型。 一部長達十二年拍攝期的電影,戲裏戲外都有耐性地追蹤着小男生(和他身邊各人)的成長,要單從肉眼判斷演員年復年的變化,並不那麼容易,惟有從髮型看起。小男主角Mason(Ellar Coltrane飾演)從乖乖小孩瀏海頭,慢慢長長,長到標記反叛期的那種及肩長度,到後來又再剪成不修邊幅的凌亂短髮,微妙又低調地表達了青少年尋找自我的過程。據說大部份都是男孩日常生活裏自己頂在頭上的髮型,導演沒有刻意修改,就直接採用演員性格去發展劇本故事。除了一個是特地為劇情設計的,正是單邊蓋着眼睛後來被繼父抓去鏟成平頭裝的那個「Before」髮型。導演這故意營造的橋段,卻又真實度甚高,起碼我就經歷過類似的情景。 小學時期的我,一直以小丸子式的瀏海頭示人,一直相安無事。直到移民加國後,踏入初中的某天,不知哪來的心血來潮,突然覺得這個髮型也太沒個性了,想要來個造型大革新。請母親大人開車把我載到髮型屋,一坐下,豪氣的跟髮型師說了一句:「Vous décidez!(你決定!)」,便勇敢地把自己的頭顱交託別人手上……怎知這次超額的豪邁,也就造就了我多年的童年陰影。大概是外國人對亞洲人審美角度不太一樣,回過神來,小丸子頭竟變了走樣郭富城,頭髮被剪短過耳,變成小男生一樣,對於一個十二歲未發育女孩來說,那可是天大的噩夢,三千煩惱絲瞬間同時爆發全部煩惱潛能。 ■多年來在我頭上出現過的顏色,紅橙黃綠青藍紫,基本上是能數出都有過。 記錄成長的經歷 回到家裏,立刻躲到廁所裏偷哭,電影感十足,沒誇張。看着鏡子裏那個可惡但又無法補救的髮型,真的覺得我的人生就此毀了(甚至跟戲中小男生一樣,想過裝病逃學直到頭髮長回來)。對於一個從來沒有基於自由意志換過髮型的女孩,第一次豁出去便遇上如此重大的打擊,你能想像那心情嗎?後遺症,除了接下的一年每次上洗手間都怕被人截停移到男廁外,還有之後的十數年都不敢再剪短頭髮。 髮型除了是當下潮流的標記,也是個性的伸延。成長中的你和我,大概都有經...

20150131-康婷:愛的覺度:長大了一年又怎樣?

康婷:愛的覺度:長大了一年又怎樣? 20:54 31/1/2015 成年人不會特別注意自己或別人每年的轉變,也許是樣貌、身材、目標與責任都差不多,每年每天都是工作賺錢照顧家人,假期到外地走走,一年如此十年也如此,瞬間就活了半生。會不會因為這個關係,成年人就連對待每天在成長中的小孩都十年如一日呢?當孩子兩歲時幫他綁鞋帶,六歲也如是,三歲上學時幫她梳頭做辮子,十歲也如是,四歲時於朋友飯局中幫孩子夾餸,十三歲也如是。到底是孩子沒有能力,還是父母不願放手?也許兩者皆是,父母不願放手孩子又何來推動力嘗試自理,孩子不能自理父母又怎願放手,是一種惡性循環關係。在公司內新同事第一個月上任之時,你會細心教導公司政策、電腦及文件儲藏系統、人事結構圖,並在處理的項目上提供協助,但一兩年後同事仍需要你這樣「拖着他的手」嗎?如需要的話,恐怕老闆會覺得你和那位同事都有很大的問題。 相比一年前,女兒說話多了,自信心大了,人也成熟起來,每天觀察是看不見這些轉變的,但某些事件會將這個事實擺在眼前。每次我在家彈鋼琴,學了此技年半的女兒會不請自來給我意見:「你的左手可以輕點嗎?右手亦不需要用指尖壓下去,這會太大聲。」有次為了趕着去機場便要求小孩走快點,路過小店之際我停下來買點東西,女兒便拉拉我的手再抬頭問:「媽媽,為何我們不可以停下來但你卻可以呢?」最近有次與大伙人一起吃晚飯,妹妹用認真的語氣教導姨甥女,小小心靈感到受損便即場痛哭,隨後女兒安慰她的同時亦趁機教導表妹:「姨姨不是罵妳,她是教妳而已。」毫無疑問女兒的言行舉止及知識都顯現出她是成長了一歲,因此給她的選擇權也跟着擴大,例如可以選擇睡前何時做功課,選擇下課後逗留在校多久跟同學玩,買衣服時選擇款式顏色,但與此同時她的責任亦相繼地增加了。 猶如在公司一樣,升職後責任會隨着薪酬和權力一起增加,女兒現在負責洗衣服整個過程,試過忘記洗衣而沒校裙穿,結果要穿褲子上學,不喜歡也沒辦法。出外用膳的時候,女兒要負責看餐牌,跟侍應直接溝通和發問,要為自己的肚子負責。往外地旅遊之前女兒需要收拾行李,並承擔漏帶東西的後果,現在已學會列明細表以免忘記重要的物件。選擇權與責任是一種互惠互利的關係,女兒能夠收拾好行李便有權選擇所帶的物品,若沒有完成自己的責任亦即放棄選擇的權利。 在公司裏,當下屬的工作能力提高接管更多任務後,自己才擁有更多空間嘗試新項目計...

20130131-蕭煒春:悠遊芊陌:大坑西的慈善家

蕭煒春:悠遊芊陌:大坑西的慈善家 20:55 31/1/2015 從來沒有見過港姐楊思琦,雖然大家都是大坑西新邨的街坊。她應該不是住在民安樓,因為我在那裏渡過了幾十年,樓上樓下早已熟口熟面。 大坑西是條很獨特的屋邨,全港只此一家,名義上私人擁有,實際上租金較公屋還便宜。屋苑在1965年落成,主要用作安置石硤尾大火後遷入徙置區的居民,卻不知何故交由私營的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承辦,由於當年的公司董事均為太平紳士,故老一輩多稱該處為「紳士樓」。 有理由相信當年的紳士是真善長,紳士樓起得絕不馬虎。約1,600個單位各有廚廁,加上通風大露台,較當年的公屋高檔得多。屋苑內本來有個足球場,中秋有綵燈會、過年會擺檔猜燈謎,煞是熱閙。可惜隨着邨內兒童成長,變了一班球場臭飛,管理公司惟有把球場改建為涼亭公園,也是屋邨由年青邁向衰老的分水嶺。 父母當年遷入時還是二人世界,建築面積約四百呎的單位相當寬趟。然而當五條化骨龍陸續出生,一屋混亂可想而知。因為不像公屋可以因人口增加申請調遷,於是乎變成既上不了公屋,也沒能力租住真正的私樓,一家七口就擠在一個小單位,夏天睡地板,冬天睡長椅、閣仔、尼龍床。挑燈夜讀為求不影響他人,也只能屈在廚廁內進行了。 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近日說要把大坑西地皮捐出來,改建成「勤奮青年創業居所」,提供五千個單位,以每伙100萬元售予在職青年。當年的高檔公屋五十年後已殘破零落。有時帶着孩子回邨探望公公,遇上拿着餸籃的婆婆在爬樓梯(樓高七層沒有升降機),真是一步一艱難。因為大部份邨民已變成長者,人人也提出想遷往低層單位,跟我們當年擠迫戶的情況一樣,即管申請,勿望獲批。 關於拆邨重建的消息,大家聽了近十年。大坑西位於港鐵石硤尾站上蓋,一邊鄰近又一村豪宅區。以藍田站上蓋的匯景花園作指標,建築呎價約$9,500,一個三百呎的單位市值285萬,若以100萬元出售,即每伙少賺185萬,5,000伙合共少賺92.5億。 四叔出手真的如此闊綽?首先地皮根本並非單由李兆基擁有,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的股東還包括東亞銀行李國寶、李國章等。一旦改建,最棘手的除安置問題外,還涉及更改土地用途和補地價。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表明:「(安置)呢個係業主責任,並非政府同房委會責任,但如果佢哋係有地送畀政府,情況又唔同。」明顯是發展商想以廉價更改土地用途,政府卻希望收地自行發展,雙...

20141114-周澄:中美氣候聲明見突破

周澄:中美氣候聲明見突破 2014年11月14日 APEC會議難得地締造了一個對全球氣候政策意義深遠的成果--習近平與奧巴馬在北京會面後共同代表兩國發表《應對氣候變化聯合聲明》,首次就長遠的減排計劃訂下具體的目標。中美兩國同列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國之首,過去一直被批評減排承擔不足、拖慢緩減氣候危機的進程與成效,今次的聯合聲明,確是意想不到的突破。 聲明表示,美國將會在2025年減低整體排放量26%-28%至低於2005年的水平,中國則預期2030年碳排將會達至最高峰,然後將逐步減少,屆時亦會提高非化石燃料比例至整體能源供應的20%。外界或者會質疑,聲明缺乏法定效力的明確政策綱領,不宜過分樂觀;但事實上,這不能不考慮到美國當下的政治環境。保守派在剛結束的中期選舉重奪參議院的主導權,本已不利進取的減排政策討論與實施。聲明發表後,共和黨更迅即表示強烈抗議。但聲明不是正式的雙邊協定,上下議院難以實質作出抵制。同時,近年美國國內反對開發化石燃料的呼聲甚高,如擬建的美加跨境Keystone XL輸油管道因爭議不斷,遲遲未獲批建。誠然,美國國內的減排與再生能源政策成效,很大程度取決兩黨角力,這份聲明的重要性,因此更見於其倡導姿態。聲明在國外亦能起示範作用,更有利明年聯合國討論各國減排目標與可持續發展框架。 中國的角色,亦有助促進以「金磚五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邁向低碳轉型。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已陸續意識到氣候變化長遠造成的危機將會顯著拖慢經濟增長,同時可再生能源等減排技術亦成為了有潛力的市場機遇。此前專欄已提及歐盟的氣候協議的正面影響,如今兩國污染大國在明年氣候談判之前能否落實具效力的減排計劃與措施,就要看國際公民社會會否持續施壓,促使兩國履行減排承諾。

20110707-鄭政恆:與神對話──《生命樹》

鄭政恆:與神對話──《生命樹》 7/7/2011 看《生命樹》(Tree of Life,2011)的時候,我想起多年以前看寇比力克(Stanley Kubrick)《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1968)、第一次認真翻閱《聖經》、獨個兒用家中新買回來的 Hi-Fi 聽 Carlos Kleiber 指揮的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第四交響樂時,那一份心靈的震撼。  泰倫斯馬力(Terrence Malick)的《生命樹》並不是十分玄奧,但確實需要我們用心去看,片中充滿著人的回憶、探詢、祈禱、領悟,上帝好像不在,但又好像存在於每一處,大概影片認定了上帝是創造與救贖的主宰,片初引述的《約伯記》如是說──「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呢?……那時晨星一同歌唱、神的眾子也都歡呼。」  如果要簡單說一說《生命樹》,那大概就是泰倫斯馬力要將《創世記》的開始和《啟示錄》的末段來一次影像的宣述(注意,泰倫斯馬力基本上略過了福音書),以 Jack 的人生、成長和家庭為重心,建築起由本性(Nature,以父親及 Jack 成長時所面對的陰暗個性為表徵,當中有自我、說謊、狂暴)以及恩典(Grace,以母親及 Jack 的反省為表徵,當中有各樣美德和愛)組成的二元撕裂的內心世界。  片中有長長的無話的精彩段落,展現光、星空、天、海、河與大地直至恐龍與動植物大自然,基本秩序依隨《創世記》開首第一章,然後聚焦於人的誕生、新生命出現,再然後就是關於家庭的回憶。  家庭帶來的有罪惡、成長和痛苦,父親的教導嚴厲,讓小孩子產生恐懼與壓抑,Jack 在這個環境中長大,慢慢地學會說謊與反叛,甚至希望父親死去,而由於家中有不幸的事情發生,Jack 也會問人類永恆的神義論(Theodicy)問題──為甚麼好人要受苦受難呢?  《生命樹》沒有以十字架為意象,而以生命樹為象徵,對照本片,我有理由相信泰倫斯馬力傾向普世得救論(Universalism, or the Doctrine of universal salvation)。《生命樹》裡,Jack長大成人,在現代都市裡工作,感到人心叵測與人的迷失,他走在荒原一段,甚富象徵意味,需要細味。荒...

20110712-登徒:《生命樹》 超越電影超越生命

登徒:《生命樹》 超越電影超越生命 12/7/2011 今屆康城金棕櫚大獎得主《生命樹》,屬導演泰倫斯馬力從影近40年的第五齣電影。泰倫斯馬力一直是電影藝術家,影像哲人,作品別樹一幟,這與他的哲學背景不無關係。 《生命樹》更是一首影像頌讚詩,影像奇瑰,意象超凡,氣魄宏大,結構嚴密層次豐厚,靈氣洋溢又情感充沛,節奏細水長流,細微處含蓄有緻,清明處如暮鼓晨鐘,整體寧謐祥和,玄而不秘,儼如心靈低訴,追憶逝水年華,可算是泰倫斯馬力至今的不朽傑作。  整齣電影雖詩意飄逸,但那奇特結構其實毫不含糊,從天地初開直至世界盡頭的時間軸中,包裹著德薩斯州核心家庭奧拜仁的成長、糾紛和苦痛。泰倫斯馬力出神入化的畫外音,具生命氣息的攝影和剪接,捕捉了這一家的生活點滴,既是少年成長和反叛,亦有中年危機和出路,像拼圖式的提問,又營造各自抒發的空間。 明顯地,這個以少年積克成長為主的故事,並不以劇情發展為推動,而是以影像音樂結合畫外音,襯托斷斷續續的逸事,大自然的質樸美麗,傳遞小鎮氛圍、家庭氣氛、父母關係、兄弟情誼以至生活苦樂和天地蒼茫。 母親旁述的「本性」(Nature)「恩慈」(Grace)兩種路向和性格開章,這種二元性卻一直貫穿全片,父嚴/母慈,家庭/個人,天空/泥土,城市/小鎮,生命/死亡,懷疑/相信,仇恨/寬恕,順從/叛逆,苦難/盼望,永恒/短暫,創造/進化等等。最後一家人超越時空,超越上述的二元對立,在另一國度重遇團圓。 這種迥異於傳統的「敍事」並非罕見,卻被泰倫斯馬力用得精緻動人,細節兼收並蓄,奇章處處,迫使觀眾細心觀賞,尋找細節和因由,刺激疑問和思考,藉細察生活的種種,而反省自身。它要營造是個人的體驗感悟,開放心靈的冥思。  尤其天和地的對立和統一,在全片重要得揮之不去!全片大部分鏡頭,若不是仰天而視,便是俯瞰地土。母親的天性/神性(全片唯一反自然的鏡頭,她飄逸凌空而舞),和父親的人性(他跟泥土密不可分,人生最大的傷感,是離開自己的土地),兩者在積克身上交纏不休。 它的意義,不僅是父母對子女的影響,教養和道德價值的不同。而是從人生處世的基準,探問那永恒的矛盾和抉擇。是靈性和人性的交戰,感情和理智的衝突,適者生存弱肉強食抑或寬懷大量包容關愛(恐龍的點題)呢?背叛仇恨抑或互相寬恕呢?放浪...

2050129-何松:自主讀歷史

何松:自主讀歷史 20150129 最近中港兩地官員都在談論香港年輕人的教育問題,看來教育局難免要在中國歷史教育上落點功夫,但由政府居高臨下灌輸,社會爭議性必大。五千年大歷史如何篩選,到處都是政治問題,官方的歷史定論家長們未必認同,民間自定的政府又不放心,期望官民取得共識,難過上天攬月。 其實,教育年輕人認識自己的民族和國家,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鼓勵他們閱讀。坊間關於中國歷史的書,可謂車載斗量,普及讀本很多,理論性強的也不少,完全可以滿足不同程度的學生。書藏在圖書館和書店裏,只等年輕人去發現它們。 學校可以提供一些協助,但也要在教師和家長之間取得共識,以中肯不偏頗的立場和態度,讓學生們相信那不是變相洗腦,是自主閱讀,只要提供的書目盡可能廣泛包容,由學生自主選擇,就能消除學生和家長的顧慮。 我們的民族有很優秀的傳統,也有很多劣根性,我們的國家有很多成就,也還有不少問題。歷史是有脈絡的,一個歷史事件的結果,是另一個歷史事件的原因,歷史陳陳相因,就把很多問題擺到我們面前來,讓我們去審視它們、剖析它們,知道過去怎麼來,今日怎麼做,明日怎麼走。 更重要的是,歷史不是年份、人名、事件、數字和各種不同的名目,不是考試和分數,歷史是故事,是人與社會的痛苦交集。英雄豪傑風雲際會,恩怨情仇如歌如泣,何為善何為惡,何為真何為偽,一一藏在故事裏。有民間起兵江山變色,也有昇平盛世萬邦來朝,年輕人只要走入歷史故事,就會讀出趣味來,那時你不讓他們讀歷史,他們都會自己去搜尋。由淺入深,由個別到普遍,由局部到整體,一個年輕人讀歷史,不但了解自己的民族與國家,同時也塑造了自己的人格。 歷史不但是可以閱讀的,還是可以討論的,甚至可以說,討論比起閱讀還更為重要。討論可以互相啟發,互相質疑,歷史人物和事件的是非,不但令人興味無窮,也有助價值觀念的凝聚。 不言而喻,與其讀被閹割的歷史,還不如不讀,與其讓人按着腦袋讀,還不如在自行在書海裏暢泳。可以從傳說的軒轅帝往下,也可以從鄧小平上溯,甚至以鴉片戰爭切入,再往上下延展。讀歷史就像砌拼圖一樣,一塊一塊找出來,再有序拼合,你永遠不可能佔有全部歷史,但你會認識歷史的發展規律。 說到底,認識民族和國家的歷史,目的不是使年輕人與世界對立,而是引導他們更好地建設和改造自己的國家,以符合時代潮流,符合人類對自身的終極關懷。學歷史不是使我們走回去,...

20150128-沈西城:一條樓梯

沈西城:一條樓梯 20150128 渣甸坊「一品香」月底歇業,做了近三十年,要跟客人告別,老闆自是依依不捨。是生意弗靈要釘牌門板?非也!原來受累於店內一條通往閣樓的樓梯,被指僭建,屋宇署下令拆除,樓梯一拆,閣樓無用武之地,單靠堂座,不划算。再者拆者事小,又得重新裝修,老闆掐指一算,起碼三百萬,這三百萬要多少時候才能賺回來?左思右忖,還是「光榮結業」。唉!算嘞!賺了一點,阿拉休息了! 今趟「一品香」退場,問題出在一條樓梯上,按說這條樓梯存在已久,緣何到今天才說是僭建呢?老闆喟然長嘆:「你問我,我問誰?」原來樓梯早在八七年開業時已經在那裏,圖則也清楚列明,部門照批,如今官字兩個口,一聲「僭建!拆!」只好照拆如儀,官府權大,百姓渺小,奈何!「一品香」結業,我不覺有什麼可惜,這個店,光顧多次,食物平平無奇,粗菜淡飯,不期美味,只求果腹,倒無所謂,若有要求,便是奢望;至於粢飯、豆漿,水準尚可,可比起當年春秧街「德昌」大牌檔,還是差了一截。香港人啖粢飯喜進以甜漿,其實是不知粢飯須用鹹漿伴送,方是上海地道吃法。鹹漿要滾燙熱辣,拌以濃醬油、紅辣油,一口漿,一啖飯,漿飯調和,美味甲天下。可惜好的鹹漿在「德昌」停業後,已成大漢天聲,無處可覓;「一品香」的鹹漿,勉強能打上八十分,蜀中無大將,廖化充先鋒! 「一品香」並無專利權,港九大小「一品香」,高級的、中級的,至少七八家,水準不一,最好的是五六十年代啟超道老店,跟「老正興」毗鄰而立,檔次稍低,菜式絕不羞人,醉雞酒濃肉嫩,不遜「老正興」,價錢則相宜,是當年中上階層用餐的好所在。有人說「一品香」這個招牌乃傳自舊上海,這話不假,不過,上海灘的「一品香」賣的是西餐,陳定山在《春申舊聞》裏說「中國人自辦的番菜館(即西餐館),當以萬家春為最老,後來才有嶺南樓和一家春。……一品香比這幾家又晚一些,開在西藏路,主人,徐通湘、通海,俱是上海人。」「一品香」轉營滬菜,還是四九年解放後的事。 以論名氣,「一品香」當不如「老正興」。老牌上海「老正興」始創於一八六二年,以烹河鮮馳譽大江南北,一味「下巴划水」,吃得人連下巴也掉下來,滬上名流杜月笙、王曉籟、虞洽卿等莫不以宴客於「老正興」為榮。香港啟超道的「老正興」,早於五十年代已成名店,唐紹儀後人唐翥一日兩頓飯都在此解決,八十年代,輒請我吃「老正興」,最愛點的菜便是「油爆蝦」,殼脆肉甜,佐以醉雞、溏心...

20150130-王維基:「媲美」恐怖組織的RT

王維基:「媲美」恐怖組織的RT 30/01/2015 美國人不斷向世界宣揚民主、自由的價值觀,認為自己的價值觀是最值得為人學習,所以美國電影、電視劇大多以英雄主義為題材;戰爭電影中,美國士兵擺出救世主姿態,為了拯救市民而犧牲自己。不過,最近一個於05年成立的俄羅斯電視台《今日俄羅斯》(RT),卻令「大美國主義」的美國人也看不過眼。 俄羅斯每年只花幾億港元的經營成本,就能讓美國人及美國政府把《今日俄羅斯》「媲美」為極端恐怖組織,可想像此電視台在宣傳俄羅斯政府及普京上多麼奏效。其實,《今日俄羅斯》不是甚麼恐怖組織,只是美國人不希望俄羅斯能夠在世界舞台上改善形象。 它在短短幾年時間,就成功向全球近六億人宣傳俄羅斯。電視台宣傳的功力不容忽視,若中國能把這個能力應用在好的方向,相信絕對可以向國際展示中國的美德,以及五千年來的獨特文化。聽說中國政府亦希望透過軟手段向國際宣傳中國文化,改善中國形象,卻未能成功說服國際,讓中國在國際社會建立正面形象。中國擁有足夠的財力,為何世人都看似不太尊重中國人?美國人也不懼怕中國人的電視台?今天中國的財力比俄羅斯優勝;同是共產國家,中國或許比俄羅斯更開放,何以俄羅斯能夠讓世界感到威脅,但中國不能?

20150130-連峻博士 :口交的重要性

連峻博士 :口交的重要性 2015年01月30日 性人君子 口交並不是性愛過程中一定需要的一環,加上很多人對口交有很多不必要的誤解,而忽略了它的存在性。 為甚麼要口交?口交除了在性生活上多了一個項目外,對身體有殘障或有性障礙的人,比我們一般說的性交來得重要。 當男方因特別原因而不能勃起,在性愛過程中只有手、口和依靠其他工具幫助。 當女方因特別原因,不能讓陽具進入時,口交便是一個重要的方法得到性歡愉感。 對身體有殘障或有性障礙的人來說,口交雖然不能代替陰道性交,但在性心理上是很重要的一環,沒有因殘障或性障礙而失去了雙方的互動,沒有因殘障或性障礙少了性生活,沒有因殘障或性障礙而做成隔膜的借口。 先說女幫男口交。正常情形下,只要男方先把身體清潔好,如包皮、龜頭等位置,其實和身體其他部分沒有兩樣。其實,如男方沒有生病,透過其陰莖所排出的尿液細菌的數目,比口腔內的細菌少很多。女幫男口交反而要小心不要將口腔的細菌帶到男性的尿道口,而令男方受感染。 至於男幫女口交。由於陰道內是酸性的,其酸鹼度大約是3.8-5之間,由數以百萬計的細菌維持這種酸性環境,這種環境並不適合一般病菌生長,所以有防止細菌及菌類生長的功能,維持陰道的健康。在進行口交前,注意清潔便可,不必特別沖洗陰道。 如果你不放心,其實口交時是有安全膜可以用的。男性用的安全套不用多介紹,女性用的口交膜則比較少人用,它是一塊正方或長方形的膠膜,用時放在陰戶位置上,隔開與口部的接觸。 FB:http://www.facebook.com/rene.central

20150130-周澄:從開羅到香港:抗爭路同行

周澄:從開羅到香港:抗爭路同行 2015年01月30日 上周末,是埃及人民起義、推翻前總統穆巴拉克的四周年。在開羅市中心,以年輕人為首的示威者聯群走上街頭,不忘初衷,追念這場未竟的革命。不料,當地警方開槍鎮壓,擊斃一位活躍社運的女子Shaimaa Sabagh。有隨行者拍下了她中槍的一刻,照片裡是血流披面的她茫然眼望前方、正要倒下之際,身旁男子跪地緊抱,一臉驚恐與悲慟,據報是她的摯友。這張照片,看畢教我動容甚久,生命的消逝、自由的不得為之、不明不白的犧牲,一切都在其中,與世人共見證。那一刻,她會在想甚麼? 是給愛人的告別,還是詰問上蒼對眾生無情?三天之後,巴黎共和國廣場上有一個小小的追思會,一地的鮮花與燭光,年輕人成雙重現這臨終一瞬,既哀悼死去的Shaimaa,也似在紀念愛與同行的力量。 Shaimaa在革命四周年走到開羅解放廣場,為的也是悼念當日那些犧牲於翻天覆地的無名生命。她和其他示威者一樣,為的是不要這些血白流。但四年之間,他們看著軍方重掌政權,肅清異己、拘捕上街的年輕人、更針對反宗教言論與同志社群;穆巴拉克兩個被控以貪腐罪名的兒子,更於上星期被法庭宣判無罪釋放。恍如一道旋轉門,歷史的軌跡,從來詭譎、蒼涼。 閉目就能記起解放廣場。通往街道的角落都有坦克、鐵絲網重重嚴陣包圍,牆上的革命塗鴉被洗刷掉,斑駁之間復又被畫上新的,一地都是積水。那時每次走過都在想,曾經這裡被上百萬人擠滿,數不清的血與淚。然後想起埃及友人苦笑提起他那擁護軍方的雙親(大概就是我們口中的「藍絲長輩」與世代矛盾了),還有至今身陷囹圄的同輩戰友。當日警方在金鐘施放催淚彈,他留言說支持香港人,還附上他應付催淚彈的心得,一切盡在不言中。那時他說過,不悔、不懼,因為年輕人不會等待,民主終必戰勝歸來。

20150130-浪漫月巴睇女星 - 月巴氏:多情卿卿無情冰

浪漫月巴睇女星 - 月巴氏:多情卿卿無情冰 2015年01月30日 死鬼Andy Warhol話,每個人都會成名15分鐘。如果,今時今日依然有人相信露點是成名的一種方法,咁每一點大概只能各佔7分半鐘或5分鐘(視乎露兩點抑或三點)。一餐飯都未食完,話題已被消化完。 圖:Cuson 1.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某個如常的周日,某名月巴仔如常同屋企人去飲茶。每逢飲茶,該名月巴仔總會順手買本港漫邊睇邊歎茶,但那一個周日,佢冇,反而不尋常地把僅足夠買一本港漫的珍貴budget,改買了一本八卦周刊。佔了那本八卦周刊封面最大笪面積的,是一嚿冰。 2.月巴仔當然不是為了嚿冰而斥巨資買入嗰本周刊。他是為了那位把神秘胴體隱藏在嗰嚿冰後面的woman,葉玉卿。 3.之後幾日,那個(正常地鹹濕的)月巴仔keep住觀察、研究那嚿冰。他試圖從冒著水珠的冰身窺探一點點背後那神秘胴體的真相,但嗰嚿冰就係咁頑固無情,明明透明但又透唔晒。月巴仔實在好想走入那本周刊的封面將.冰.山.劈.開……佢明顯癲咗。我相信,當時發癲的應該不只佢一個吧。那個封面那嚿冰,正式為香港開展了一個新時代,一個「受惠」於1988年電影三級制實施後keep住有女星拍三級片的時代。 4.當那個「卿卿伴嚿冰」的封面見街後,立即成為了一個社會話題,同時令各方(八公八婆)猜疑:Why葉玉卿突然咁大膽呢?究竟受了甚麼刺激呢?是不是因為受不了同伍衛國分手的打擊而諗埋一面呢?……人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冇人知道真正的答案。而我,當然唔知啦,知道的只是:葉玉卿,選過第一屆亞姐,是亞視演員,最叫我深刻的演出是《中華英雄》裡的紫衣,算是OK做到原著設定的神韻(畢竟大部分都太走樣),但問心,當時她給我的感覺就像大部分電視藝員——睇怕都係紅極有限。 5.但那個封面(其實是兩個封面先啱,因為之後一期都是葉玉卿的同一輯相,成件事有晒部署)為她打破了本來注定了的命運,好快地,她接拍了一齣三級片,正式露點。不像很多女星聲稱只會為藝術犧牲才去露,讓葉玉卿願意坦蕩蕩的只是一齣你完全找不到所謂藝術味的笑片(即使跟她做對手的男主角湯鎮業被設定為一個潦倒畫家)。這齣《情不自禁》,Sex Comedy類型,我OK鍾意,因為夠娛樂性夠癲,但鍾意還鍾意也必需強調:片中所有「動作場面」都是廢的,廢不因為露的百分比多與少,而是悶。 6.然後葉玉卿再拍了《我...

20150130-王永平:以色列沒有創科局

王永平:以色列沒有創科局 2015年01月30日 早前李嘉誠基金會贊助香港約80名師生往以色列考察高新科技發展和創業環境,由基金會董事,亦是李嘉誠創投基金「維港投資」董事周凱旋率領。「維港投資」在創新科技上的投資,包括在以色列的項目,成績驕人,予人點石成金的效果。眾所周知,以色列是全世界創新科技最成功的地方。周凱旋在考察團活動期間與香港傳媒茶敘時,提到香港政府應該參考以色列的經驗,在推動創新科技政策上,要放下身段,實事求是,「唔係話有錢就得,最緊要有服務心態」。她又說「佢(以色列)無話過,我要去領導大家,又要去搞個咩局物局出嚟……」 以色列搞創新科技成功的關鍵是強調企業主體,政府支持。以色列科研支出佔GDP逾4%(香港約1%),八成來自工商界,而資金最大來源是國外的風險投資。以色列政府投放大量資源在教育上,佔GDP約10%。現時每萬名以色列人中有135個科學家和工程師,遠超美國的85人,世界排名第一。以色列政府沒有設立不倫不類的創科局。以政府認為推動創新科技不是靠一個部門,而是由包括科技部、經濟部等13個部門組成的決策系統,共同協作,避免重複或遺漏。每個部門都設有首席科學家辦公室,負責制定科技政策及年度計劃。創新企業則以中、小企業為主,並堅持市場導向。 簡介上述以色列模式不是建議香港照版煮碗,而是想再次說明,香港要進一步推動創新科技,不是成立一個新局,委任幾個政治官員,然後聘用大批沒有科學及實戰經驗的官員便成事。順帶一提,信息及通訊業在以色列發揮很大的創新及增值作用。但在香港,這個高增值產業卻不在建議中的創新及科技局的職權範圍內。 假如不幸地政府最終靠數夠票而不是贏道理成功設立創科局,我認為誰做局長都要向市民大眾提出一個有指標及須問責的新政策。 周一至五刊登

20150130-素黑: 放不下,源於憤怒

素黑: 放不下,源於憤怒 21:57 30/1/2015 他放不下曾經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對方已離人世,多年後他還是無法釋懷,原因是:「其實我還是很憤怒,不明為何她要以這種方式離開。只要她沒離開,她想做甚麼我都不會再有意見了。」 她放不下對爸爸的情結,他在她小學時代已離家,一直沒有再回來。現在重遇了,她還有心結,細想下,原來是這樣:「我發現自己對他很氣憤。但氣憤甚麼也說不清楚,也許是怒他不應跑掉了,也許是怒他沒有好好對家人負過責任,令媽媽也怨恨了大半生。」 她放不下前夫,那個男人其實早已有很多其他女人,對她也極其刻薄和無良,從最初對這段不忍割離的感情關係還帶著以為的痴戀,到今天一想起他就會火爆起來:「那傢伙不是人,提起他就想殺掉他。」剩下的只有憤恨填胸。 原來很多感情關係,到頭來只剩下一團火,滿心的怨恨。 為何會是憤火而不是其他情志如傷感、恐懼或自責呢?原來憤怒的能量較旺盛,最易佔據人心。憤怒背後有兩個導火線,一是真正怨恨,激活巴不得對方死掉才能洩憤的負能量。這種人容易傳播仇恨,脾氣相當差,活在怒氣裡,無法體驗和平和寬容的幸福感,在他身邊的人通常很受罪。二是借助表面憤慨來掩飾背後的軟弱,其實自己還在逃避,不想面對不能彌補的過錯,可一切已無法挽回。放不下,因在怒恨自己沒處理好事情,難以接受的原來不過是自己。 素黑

20150126-陳淑莊:亞視獅子山精神

陳淑莊:亞視獅子山精神 20150126 如果不是因為亞視長期唔出糧,應該沒有人會看那齣《萬眾同心撐亞視》,但看了也不是為了撐亞視,而是想知道到底是甚麼人還會支持這種機構。而不幸地,我竟然發現了兩位立法會議員,蔣麗芸勉勵欠薪員工要延續亞視對社會的承擔,說「冇糧出仲要拎錢坐車返工體驗咗港人獅子山下精神。」梁美芬說亞視員工翻開傳媒史光輝一頁應該驕傲,說:「你哋做緊嘅嘢係無人能夠相信,嗰種情同義其實係好多香港人追求。」 我說「不幸」,因為這兩位在佔中期間開口埋口說人破壞法治的議員,明知無良僱主違反《僱傭條例》,拖欠薪金,不單沒有譴責,反而要欠薪員工忍氣吞聲,等待奇蹟? 而另一個「不幸」,因為兩位好歹是女人,雖然我也說不上女權份子,但女人應該更有一種體諒弱者的同理心,如果有女人慘被強暴,你會讚嘆她「唔呼叫唔反抗還充份配合性交姿勢」為獅子山下精神和有情有義嗎? 當初梁振英以「一男子」因素否決王維基的香港電視時大條道理,其中一項包括香港電視的財政狀況遜於由電訊盈科全資擁有的「香港電視娛樂」以及九倉旗下的「奇妙電視」。 如果財政狀況這麼緊要而令香港電視的牌照申請滑鐵盧,請問今天這個長期欠薪,連電費和牌費都付不起的亞洲電視,憑甚麼存在? 當初「一男子」否決香港電視申請的另一個理由,是香港電視沒有提供新聞報道,請梁振英看看亞視,自今年元旦起,亞視的新聞提要、普通話新聞以及亞洲台新聞取消,三段主要新聞報道時段縮短。 如果新聞報道這麼緊要而令香港電視的牌照申請滑鐵盧,請問今天這個連新聞部職員都雞飛狗走大逃難的亞洲電視,憑甚麼存在? 更不用說這個所謂大電視台,兩個月唔出糧之餘,就以canteen飯券充數當作大慈大悲。大股東黃炳均皇恩浩蕩向員工提供免息貸款,不過借據寫明如果員工離職要馬上歸還,員工明明係債主,竟然當上債仔。 眼下有兩種獅子山下精神讓香港人選擇,要麼像蔣麗芸和梁美芬說的,任你如何被權貴欠薪蹂躪,你都讓它為所欲為還要歌功頌德;要麼你像蜘蛛仔一樣,即使面對幾多阻撓也無畏無懼據理力爭。 這就是奴隸與人的分別。 陳淑莊

20150127-陳嘉銘:豚團轉

陳嘉銘:豚團轉 20150127 我曾在紐西蘭觀鯨,跟隨小船出發,由船長指導,叮囑靜候;朋友用遠焦鏡頭,拍下千米以外巨鯨擺尾。從照片可見,那拍下的瞬間,只是一個小點,即是說在長鏡頭特寫下,所攝的原來真有一段長距離!我曾無知提問:何不駕小船追近巨鯨,有助拍攝? 問題不當。因為船長告訴大家,觀賞動物,前提是不可驚動牠們。海中鯨豚,感官遍布全身,由聲音到磁場,盡是刺激,而船的埋身,是機器「擾民」。是故要船朝鯨直駛,即使小船未到,卻因船舵翻動,勢如「傷人」。 後來我才知道,這是個婉轉說法,因為鯨豚感官敏銳,小船縱在千米以外,對牠們來說,近如咫尺;觀豚賞鯨,要滿足人眼的短視焦距,任你把船駛得如何保持距離,都是騷擾。 所以看到上周大澳水域的受傷白海豚照片,我一邊傷心,一邊驚訝──那是怎樣的距離,才可以把白海豚的背部橫向切開?牠肯定不是跟同伴打架爭地盤,卻是有賞豚船圍觀,卻變成圍剿,最後就是照片所見的傷口!更驚心動魄處,是單看照片,不可能認出那是海豚背部,只有一團爛肉;若非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指出那是仍然生還的海豚,觀者根本不可能理解到,那爛肉是個勉力游走的生靈。 照片所見傷口,畢竟都是人類肉眼的短視觀察,卻未必會想像到,那是多艘賞豚船,滿有英雄感的追趕,像以獵鯊姿態,圍困海豚所造成的結果。那真箇是由聲音到磁場,再由感官到心靈的暴力傷害! 因為動物受虐,坊間不停在談論如何加強立法,甚至成立動物保護機關的時候,然而最可憐的,莫過如是在香港水域的鯨豚,因為牠們就像邊緣角色,在眼不見為乾淨的人類視野想像下,不被保護。 受虐貓狗,如有照片作證,我們當然為牠們吐血的斷肢的,楚楚可憐的外觀,悲天憫人!有人會為此發聲,甚至忽然動保,因為影像震撼,刺激良知。可是鯨豚隱身海中,拍攝不易,只有被船舵剷中而尚有力氣的,才有機會冒出水面被拍,引起聲援;可惜人為傷害,有的死有的傷,未有留影,自然不被關注!而政府連續幾年的大興土木──港珠澳大橋、航運碼頭、機場第三跑道,甚至迪士尼擴建,都被說得有多重要而建得有多急切!隱身於海,因如此發展而被圍困性命的香港鯨豚,就更加隨時死光! 香港不會為了起樓而趕絕貓狗,卻會為多出大橋、碼頭、跑道與樂園,任得鯨豚死無葬身!可原來觀賞船隊與發展土木,都在做同一件事──圍着鯨豚團團轉,然後鯨豚被割爛肉的多,擱淺成屍的更多!由此我回憶起在紐西蘭觀豚,想起被...

20150130-鄧小樺:那些無人知道的前設

鄧小樺:那些無人知道的前設 21:56 30/1/2015 去看《坐看雲起時》(Clouds of Sils Maria,下稱《坐》)當然有點為了茱麗葉庇洛仙,我並不是她的粉絲,但少年時身邊很多朋友迷她,許多宿舍牆上都貼着她的《藍》海報。於是看她的戲就像把這些不再相見的朋友的鬼魂帶在身邊,諸多的前設令電影看來更雜味紛陳。 而《坐》正正是一套處理前設的電影。瑪莉(庇洛仙飾)是天后級歐洲電影明星,被邀擔演少年時一炮而紅的舞台劇(與電影同名),但不再是當年充滿機心而掌握主動權的主角少女員工絲嘉莉,而是被絲嘉莉誘惑而不能自拔終致自殺配角中年女性高層人員海倫娜。瑪莉帶着許多前設而難以進入角色──困難不在於技術,而是在於對自身位置的理解與接受。 這是非常現實的困難。身邊有許多年近中年的朋友,都感到年輕時的優勢正在消失,昔日的位置已被更青春美麗的面孔佔據,人家一帆風順,自己卻偏偏處於劣勢,甚至赫然發現自己被置於與昔日的自己敵對之位置上,而產生他人無法理解的抗拒。經歷造成的前設,每個獨特位置上的視角,成其為一種獨特的理解,到了歲月的某一端,卻反變掣肘,裏面有巨大的悲傷。To Be Or Not To Be的抉擇。 《坐》以一個劇本為中心,組成了四套虛實相扣的辯證。絲嘉莉與海倫娜的關係,對應瑪莉昔日位置與今日位置,主攻者與被動受害者的關係,此其一。瑪莉與其幹練美麗的助手花蘭(姬絲汀史超域飾),日夕相對排練劇本,多場的戲中戲逐步揭示了兩人之間的迷離依存關係,暗示了與劇本中同性愛的同構,沾染了絕望抑壓的氣息,此其二。瑪莉面對的絲嘉莉演員艾祖兒(嘉兒莫蕊茲飾),青春、放縱、一團糟的生活、拍大量爛片,與她徹底相反,反讓瑪莉看到今日的時代品味之下,青春挾動着權力壓頂而來,這是外在的權力關係,此其三。 最吸引我的其實是第四個辯證,關於電影藝術的真實問題。艾祖兒常拍的爛片電影多特技、炫示特技、造型誇張的未來電影,與《坐》擁護的舞台劇式真實相反──更別說什麼場景都以特技畫出來的今日,《坐》則以等待「雲蛇」的自然現象為電影核心象徵,標示着傳統電影對於外景的等待艱難。《坐》在在是肯定着表演藝術以至電影與現實的重重呼應。瑪莉曾經狠狠嘲笑那些看起來假到不行的特技電影、人造人、太空船;花蘭(史超域是《吸血新世紀》的女主角)卻認為,這種「假」也萃取了今日的真實情感,而艾祖兒敢於投入每齣...

20150116-健吾:日本最不幸的縣

健吾:日本最不幸的縣 21:43 16/1/2015 這件事也有點好笑。 原來,日本的法政大學,每年也會做一個叫「最幸福的縣份」調查,比較各種各樣的數據:當中包括:生活質素指數、就業指數、安全安心指數、醫療及保健指數等等,從而找出,究竟日本47個都道府縣中,那個縣的人「生活最幸福」。原來,在日本最幸福的縣,是……福井縣。福井縣有什麼,可以令人覺得他那麼幸福呢?原來,綜合各種數字,日本人對幸福的定義,就是有「歷史、傳統及文化等等的產業、有變化多端的四時景觀,有海產、有山珍,也有美好的自然環境」。而第二及第三位的富山縣及石川縣,都是近海,而且相對人口較少的縣份。而四十七個都道府縣中,幸福感最低的縣份,就是大阪府。而很多香港人愛去的北海道,都排第43,算是很差的名次。 當你比較各縣份個別的自殺率,狀況又好像有點不一樣。全日本自殺率最高的縣份,根據最新的數字,是秋田縣。而大阪,是排尾二。最少人自殺的縣份,是沖繩縣。即是,在日本,大阪很多人覺得自己不是活得很幸福,但他們也不會去死。 有時候,看到日本的這些調查,我也有點摸不著頭腦。比方說,如果我是一個大阪人,我又過得不好也不壞,但忽然新聞說我身處的地方,是最不幸福的縣份。我會不會覺得自己有點問題呢?相反,電視新聞記者拿著攝影機訪問福井縣的縣民,告訴他們,你們是最幸福的縣民啊。被訪者大多大眼看小看,看著同行者說:「呀?是嗎?很幸福嗎?」新聞片中,第三位被訪的太太終於吐出了一句:「對啊,我現在很幸福啊。」 類似的事情,在林夕的《毫無代價唱叫__的歌》(台灣版,遠流出版社)的序中,也有說過。幸福或不幸,誰去界定? 人生不如意是十常八九,是廣東俗俚。我們都知道,人生,人生「沒感覺」的事十常八九,才是真相。天天在追逐幸福抑或不幸,是日本人很常做的事。只是,天天在想自己是否幸福,真的是追逐幸福的方法嗎? 呀,順帶一提,聽說日本四十七個都道府縣中,只有福井縣是男女夫妻雙職家庭比率最高的縣份。所以,這個縣的超市,都賣很多現成的餚菜,好方便女人下班回家後打點孩子的餐點。至於,這是幸福還是不幸呢?也得看你愛錢,還是愛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了。 什麼是幸福?吃一點好東西就是幸福了。我的日本朋友經常都在說,幸福很重要。其實,什麼是幸福?有誰知道?

20150130-吳大澂:二O一五彷佛就像九七本土新聞

吳大澂:二O一五彷佛就像九七 本土新聞 20:14 30/1/2015 九十年代中,亞洲經濟增長週期到尾聲,資金開始流出亞洲轉投美國。美元指數由一九九五年亦見底回升,由當年80左右,一直升至一九九七年頭的90,然後半年間急升至年中時的100,美元兌各國主要貨幣兩年間升幅達25%。美元急升資金流出亞洲,九十年代大量用美元舉債的一眾國家及企業,匯率上出現巨大損失,例如本來利息還一千萬美元的,忽然用本國貨幣要多畀二百五十萬美元作利息開支,印尼泰國各地政府及大企業開始週轉不靈,最終觸發亞洲金融危機並漫延至香港。 聯匯下港元掛美元,在香港借美元的企業,並無匯率風險,香港經濟表面風平浪靜,但經濟全球化,資金自由進出,香港又豈能獨善其身。亞洲一眾企業及政府因為借了美元債,在美元兌各亞洲貨幣大幅升值下,還債的金額忽然多了25%以上,資金周轉即時出問題。在火燒連環船之下,亞洲各地都急需資金週轉,他們在香港的股票樓房等投資,自然要賣掉套現。 香港股市樓市在九七年已升至歷史高位,碰上亞洲各國急於要現金救亡,資金又由亞洲流到美國,加上聯匯機制在香港主權移交及美元急升下受到質疑,政治及經濟多種不利因素的出現,資金爭住棄港元資產換成美元資產,誘發香港本土資產價格的價值重估,恆生指數一年間就由近17,000點跌了一萬點。 時光飛逝,十四年後的二O一一年九月,瑞士央行眼見資金由歐洲避險流入,瑞朗急升,為免瑞朗升值打擊本國出口,宣布瑞朗與歐羅掛鈎,歐羅兌瑞朗定在1.2的水平。三年後,歐洲持續不振,歐洲中央銀行放風宣布會實行QE大買歐債,歐羅持續貶值。瑞土央行為免歐羅持續貶值使其外匯儲備蝕大錢,於今年一月十四日,在歐洲央行正式宣布實行QE前突然宣布脫鈎,歐羅兌瑞朗一日間大貶28%,瑞士股市亦大跌。 上一次美元的大上升週期,全球資金集中流到美國,美元指數由一九九五年的80左右開始,至二OO一年的120計,六年就升了50%。今次美元指數由二O一四年起,一年已升近17%,在歐洲日本兩地先後行QE玩貨幣貶值的情況下,美元只會愈來愈強,看來是另一個大上升週期。 瑞朗棄歐羅聯匯,一眾借了瑞朗的歐洲企業,一定急需現金週轉。一眾借了美元債但本國貨幣兌美元一直貶值的歐洲及各地企業,利息開支有增無減,財務亦會開始出問題。二O一五年的歐洲,彷彿就像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的亞洲。 望望日曆,都二O...

20150130-錢志健:貪腐資產佔領世界

錢志健:貪腐資產佔領世界 20:06 30/1/2015 ■加拿大是其中一個內地資產階級移民的熱門選擇。資料圖片 人在北美,也特別關注共產黨員在海外的資金流向。加拿大在星期三28號,開始了名為「風險移民」的投資計劃。 長話短說,過往移民加拿大,不少內地人受惠於舊的投資移民計劃:只需八十萬元投資、證明有一百六十萬個人資產(全部用加幣計算,現大約一加元兌六點一五港元),通過不太苛刻的渠道,便可成事。2014年初舊的移民計劃煞停。有排期成為加國公民的內地人揚言要集體訴訟(Class action)控告加拿大政府,成為一時「佳話」。 習近平主席強力打貪,是否只攻對他有威脅的政敵,並非今天討論重點。現在的「風險移民」,要求個人資產有一千萬加元,當中的二百萬加元投進風險投資(risk capital)當中。有移民投資顧問和我說,中國「不義之財」佔領全世界,現在提高門檻,對一撮中國暴發戶可能不是問題;但在習總強力打貪下,要暴露至少有一千萬加元財富,分分鐘又成為被內地查詢的對象。還有,二百萬加元的風險投資,在十五年內不能動用資金,而十五年後可否收回那二百萬本金也是未知數。 移民加拿大,要開出那麼苛刻的條件,並非沒有原因的。數天前加拿大東岸的《明報》頭版指出,在加拿大西岸卑詩省,Burnaby市有一間外匯公司,在當地經營特大地下錢莊,把中國人來加拿大的資金「由黑變白」。過去四年,處理了16億加元。或較令人矚目的是一名揚州市科長,動用了一億多元人民幣到加西買別墅,金額之大令人咋舌。這些特快外匯地下錢莊,據報道指中間人收取的佣金去到1%不等。 坦白說,我對「不義之財」的運作模式沒感興趣;最龐大的「走資」,其實來自共產黨員及其利益網絡。黨員貪污洗錢,移民海外,換取護照,對當地主流社會貢獻有限,誰會歡迎這些暴發戶?在中國當官,沒有最貪,只有更貪。貪得無厭的大小貪官現懂得打「世界波」,利用不同的渠道「走資」已是不爭的事實。上周國家副主席李源潮說到後佔領的後續便是「好戲在後頭」的同時,不同渠道也報道李源潮家族動用一百五十億日圓「走資」買日本豪宅,網上討論區議論紛紛。友人說:「一個貪贓枉法、中飽私囊、自私自利、不尊重法規、不顧市民百姓生活、食品及衞生嚴重落後的國家和人民,掌權人只會以恐怖及暴力來維持政權運作的政府,中華民族前途何其堪虞!」移民海外的中國貪官「走資大法」日趨成熟,...

20130130-陸昕慈:北京和香港的恐懼

陸昕慈:北京和香港的恐懼 20:05 30/1/2015 ■一國兩制其實隱含了專制與開放的制度性矛盾。資料圖片 近來看中國政治與傳媒的歷史,歸納起來,執政者對傳媒(或異見者)所採取的管治方式,不外乎鎮壓(coercion)和籠絡(co-optation)兩種。而何時鎮壓,何時籠絡,關乎執政者對自身認受性(legitimacy)的信心和對外來危機的認知程度。面對民間世代爭取人權、公民權的浪潮,執政者在鎮壓和籠絡之間做選擇時,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反應過激(overreact)。而在港人爭取普選的過程中,北京所犯的正是這種錯誤;而促使北京反應過激的,則是在北京和香港民意之間擔當中間人的港府。 特首梁振英早前在施政報告中點名批評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指《學苑》曾發表《香港民族命運自決》專題,編印《香港民族論》一書,主張香港「尋找一條自立自決的出路」等行為,認為是值得警惕。特首說得仍算委婉,未有直接用「港獨」一詞。而此後的一個星期,官方興起一陣批判港獨熱潮。16日,左報以〈梁振英嚴斥《學苑》市民應警惕「港獨」〉為題發表社評,給佔中學生和泛民扣上港獨的帽子,疾言厲色批評道「『佔中』期間之所以出現大量『武器』以及罕見的暴力,根源就在『香港民族自決』、就在『港獨』」。19日,身兼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的工聯會理事長吳秋北突然「左」得出奇,建議在《基本法》23條立法前,先引入《國家安全法》。21日,行會成員張志剛又在《明報》發表文章〈搞獨立就準備為搞獨立付代價〉,反駁以學術自由與言論自由批評特首的言論,又指「當中國不能容忍國家分裂,而『港獨』又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那就得付上搞『港獨』的代價……如果那些學生哥和後面的師傅只是鬧着玩,裝模作樣而已,但北京對這些言論和行動也不會視而不見,起碼是小心翼翼、步步為營,這又於香港的經濟發展、民主進程何益!」 老實說,張志剛這篇文章,以推心置腹的姿勢勸港人「莫談港獨」,是蠻有說服力的。可是他有意無意忽略了,將港獨這個話題提上傳媒議程的,正是港府。《學苑》的那幾篇文章,有多少人看過?《香港民族論》一書,又有幾多人看過?若不是特首義正辭嚴的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大部份港人對這種言論,都會與張一樣,視為「成功機會等於零」的妄言而已。特首點名之後,我去讀了讀《學苑》去年2月的這一期專題。除了主張過於激進(若不用「過於理想主義」形容)和不切實際之外,這五篇...

20130130-任建峰:我們責無旁貸!

任建峰:我們責無旁貸! 20:05 30/1/2015 ■法律界團體法政匯思日前正式成立。資料圖片 一個滙集事務律師及大律師為核心價值及重大法律議題發聲的團體法政匯思終於在1月27日誕生了。團體的使命及未來方向在近日都有受到傳媒報道,亦能在團體的facebook專頁找到。概括來說,我們一群法律界人士相信,在面對及對抗現今社會歪理當道的風氣,我們責無旁貸。 法政匯思的成員包括事務律師、大律師甚至有幾位法律系學生。這群人,在香港社會上是「贏家」。他們絕大多數都有以社會標準來說算是可觀的收入。他們不少都是在國際律師行或在行內有名的大律師事務所執業,或是在跨國大機構任職法律顧問。他們工作時間大多都偏長,其實有大條道理在空餘的時間運用他們的收入去吃喝玩樂。但他們堅信,他們不應亦不能離地而扮看不見、扮聽不到當權者對法治、司法獨立、民主、自由、人權及公義的無視及扭曲。所以,他們甘願放棄他們生活上的一些時間,致力以法律抓捕人及進步思維推廣這些核心價值,亦同時就這些價值的有關問題與社會人士交流、向他們學習。在這大時代下,他們責無旁貸。 再具體一點,法政匯思的三位召集人同樣是抱着這份責無旁貸的精神站出來。近日,梁允信被外界封為「法律界男神」。但其實更值得大家注意的,就是梁其實在工作上都是做商業訴訟的「明日之星」。事務律師(包括我)是排着隊去聘請他處理案件。不少的資深大律師亦喜歡找他在大型案件內做他們的副手。以他平步青雲的事業,梁大可以繼續只顧賺錢。但最近一年在香港發生的事令他深深感受到,我們不能袖手旁觀,應該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站出來。梁的這片丹心感動了不少人。我知道,法政匯思有認識他多年的成員,都是因為相信「如果WILSON這種情況的大律師都願意走出來,我們還有甚麼藉口不與大家並肩作戰?」才決定參加我們的團體。 另一位召集人文浩正已經是香港一位有名的維權律師,為實踐法治、人權不遺餘力。他為了這個社會已經付出了很多。就算他不做任何其他東西,文的貢獻都會受到各界的肯定。近年來,傳媒就他的工作時常找他訪問,文大多時候都為了保持低調而推掉(雖然文律師私底下是一個健談、風趣的人!)。但是文並沒有忘記不平則鳴的重要性,亦明白捍衞核心價值的責任是需要薪火相傳到法律界較年輕的成員。所以,當我找文幫忙做法政匯思召集人的時候,他就很有義氣地同意為法律界站出來(我有威脅他的:我說我會用劉以達在...

20150130-關焯照:樓市一步一驚心

關焯照:樓市一步一驚心 20:06 30/1/2015 ■本港樓價持續高企,負擔比率更是冠絕全球,反映港人要置業十分困難。資料圖片 當一個資產市場進入瘋狂泡沫期時,社會總會出現奇怪現象。例如,房委會於上月下旬派新一批居屋申請表時,出現大批市民在派表場地外「打蛇餅」等候領取申請表。原本排隊取申請表是不值得一提,但有趣的是這「打蛇餅」情況發生於派表的第一天,而領取申請表的期限卻有兩星期,加上申請表可以從房委會的網頁下載,根本無需要在第一天花上幾個小時排隊。這是否一個奇怪行為,讀者心中有數。 個多星期前,一個名為《全球樓價負擔能力調查》指出,在調查的378個城市中,香港的私人樓宇價格是全球最難負擔的;2014年第三季的本地樓價是家庭收入中位數的17倍,較位列次位溫哥華的10.6倍高出很多(附表一)。最近諾貝爾經濟學得獎者保羅.克魯明(Paul Krugman)訪港,香港記者問他對要用上17年家庭收入才可以購入一個普通私人樓宇單位的看法,克魯明只是形容本地樓市狀況是處於瘋狂狀態。 資產泡沫的特色是價格遠遠高於基本因素可以解釋的水平。但問題是當資產泡沫出現時,每每便是社會變得瘋狂和不理性的時刻。經濟大師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形容這是動物精神(animal spirits)──即是人的心理狀態主導人類的決策行為,尤其是當經濟過份亢奮(或不景)時,這情況更加會放大許多倍。 過去幾年,本地樓市面對兩個難題:一、供求失衡和二、超低息環境。但隨着政府在2010/11年度開始增加土地供應和美國經濟持續復蘇,這兩個難題已逐步得到解決。 經過幾年的積極供地,2014年的新樓單位落成量已達至15,428個,創下2006年後新高。今年特首的施政報告更指出,在未來三至四年,將有約74,000個一手私人住宅單位供應本地的物業市場,即是平均每年供應量約達18,500至24,667個。這供應量已是高於過去12年的每年一手成交量,反映一手樓的供求失衡已開始好轉。 至於二手樓的情況也露出曙光。從美聯研究部的資料,政府於過去三年批出預售樓花同意書的住宅單位共有35,964個,有部份單位是涉及樓花期20個月以上。以此推算,應該有不少買入遠期樓花的市民會在今年陸續收樓,一向自住或租住的單位便會流入二手市場,對增加二手樓供應量將會產生重要影響。 地...

20150129-王維基:誰真正令香港內耗?

王維基:誰真正令香港內耗? 29/01/2015 大部分人面對死亡,通常都不是被人殺死或發生意外,而是因為沒有好好調理自己的身體而病死。從生意的角度看,一間公司的倒閉,很多時候都不是被競爭對手打敗,而是被公司的內部問題纏繞,例如是員工的投入程度、同事間的合作和士氣等等。幸好我做了20多年生意,絕大部分同事都非常投入,一心為公司服務,所以公司的內部方能夠抵禦外來的侵擾。 今天的香港,要與新加坡和上海競爭。不過,再想一想,世界怎可能不存在競爭?哪個時間沒有出現競爭?一個人,一間公司,一個社會,一個國家又怎會不用面對困難?但今天香港所面對的問題,並不是外在的問題,而是內部的競爭。一些已屆退休之齡的人,還說三道四。這讓我想起朱鎔基總理,他帶領中國走向繁榮,能力之卓越有目共睹。他卸任後絕迹政壇,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今天,很多前朝的人還對社會上的事指指點點。李嘉誠先生說得很對:「要85歲的人為17歲的人定義一切,那是很危險的事。」 社會的未來又怎可以由老人定論?難道不是應該由年輕人來定義嗎? 我始終相信,北京希望香港好。只是一些香港人希望攀附權貴,經常自己猜度北京想法的人,才會提出一些很無知的建議,擾亂香港社會,令香港內耗。

20141219-野夫:邏輯世界的天敵——中國邏輯

野夫:邏輯世界的天敵——中國邏輯 2014-12-19 20:56:5 日前我與一位在法學院執教的朋友茶敘,他感慨教育之難,尤其是教化初入校門、被教科書的意識形態陰影長期禁錮了頭腦、思維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大學生。他需要破解的難題,不是事實之爭,而是觀念之爭。論前者,真相是擊碎謊言與謬誤最有力的武器,將《曆史的先聲》、《一寸河山一寸血》擺在學生眼前,他們不得不去正視這個國家的過去與自己的過去。論後者,真理本是至上利器,然而你的真理,卻可能是他的邪說,你的正路,卻可能是他的邪路。觀念的戰爭,往往會陷入爭論雙方各執一端、誰也說服不了誰的困境。你對一個做慣了奴隸的人述說自由的美好,磨破口舌,他只冷冷回一句:“我現在的生活好極了,爲什麼還要自由呢?”你能奈何,將自由的價值塞到他手上,不夠獨立的他,終究不會享用,反而使自由貶值。 他問我:你當年如何反洗腦,如何消解高中政治課的餘毒?我不禁苦笑。高中三年,我一直畏政治如虎狼,高考五門課,惟政治成績最差。然而,即便不曾深入門徑,依舊受其荼毒:我在大二之前,都是辯證法的虔誠信徒。好在比起大多數同代人,我中毒尚淺,消毒工作相對簡易——據我的經驗,一是讀胡適、王小波等,不僅要看他們說出了什麼道理,更要看他們怎樣說理;二是學一門邏輯課,若讀法學專業,則十分便宜,記得法學院都開設“司法邏輯”或“法律邏輯”課程,學完這門課,可試用邏輯之刀解構政治教科書上的宏大理論與話語,一刀見血,刀到病除,因爲我們的政治教育幾乎毫無邏輯可言。這第二點經驗,其實包容了第一點,胡適、王小波說理的力量,恰恰在於其嚴守邏輯。所以若由我現身說法,藥方只有一劑:邏輯。 說到邏輯,我們都想起了那句名言:這世上有兩種邏輯,一是邏輯,一是“中國邏輯”。在中國,邏輯的最大敵人,恰恰就是中國邏輯;因爲嚴格來講,後者並不配稱爲“邏輯”,其實質毋甯是反邏輯,玷汙了邏輯之名。 中國邏輯到底是什麼玩意? 易中天先生曾將中國邏輯歸爲三點:問態度,不問事實——問動機,不問是非——問親疏,不問道理。我的歸納不如他縝密,卻更具體,所指更爲鮮明。 中國邏輯的第一表徵,是國情論,即用國情爲吾國的一切症結辯護,爲一切罪孽洗白。江平先生說,30年前我們批判兩個凡是,現在要批判兩個謬論:穩定壓倒一切,中國情況特殊論。中國自然有其國情、有其特色,這決定了我們不能教條化,不能奉行...

20150129-何靜瑩︰地圖的局限

何靜瑩︰地圖的局限 23:37 29/1/2015 信報專欄《故事人生》 自從十五歲跟家人隨旅行團到日本旅遊後,我已暗暗發誓,不再參加這種重量不重質的大夥旅行團。這次旅遊的回憶只印刻在相片內,腦袋留低的只有走馬看花式的景點觀光,還有長時間停留在專為遊客而設、售賣老土而昂貴的精品店。啊,還有導遊的「爛 gag」和被逼在車上玩無聊的集體遊戲。 大眾化的旅行團安排緊密的行程,導遊順口溜地把當地文化歷史等資料,倒背如流地填飽團員,就像給你吃方便麵,只能起到功能性的作用,毫無營養和品味。 大學時期起,獨自旅遊成為我的成長軌跡的一個重要元素。為公幹、為增廣見聞、為尋找自己 ……,我在十幾年間到訪過二十個國家(超過八十個城市)。 最近我又有機會獨個兒到越南和馬來西亞,閉關靜思人生。我的重要工具是地圖、旅遊指南,還有便携式 wifi 裝置,隨時可以上網找尋目的地。 在越南,我預先訂購了一齣舞台劇的門票,主要是感受這所富有歷史價值的歌劇院。地圖顯示歌劇院和我的位置只相隔幾條街,但我走了兩個小時還是找不着。 Google Map 不但幫不上忙,還迅速消耗了 portable wifi 裏的數據儲存量;當我第三次碰見那蹲在路旁賣碳燒薄餅的阿婆時,我知道自己已經徹底地迷了路。 地圖已清楚細緻地把重要地標和街道都描繪出來,為何目的地還是這麼近、那麼遠? 下雨了,我在屋簷下避雨,聚精會神地比對兩份地圖之際,有一個路人自動請纓指點迷津。原來大馬路正在修葺,我之前就在封路處繞道,反而搞錯方向,走了回頭路。 去到馬來西亞,我看檳城只是個小地方,便索性不再租用 wifi,只帶着地圖和旅遊指南,輕鬆地探索小街道。旅遊指南推介一間很特別的精品店,我明明已找對了地址,但怎麼看都不像圖片的描述,一問之下才知道商店已搬走。我又偶然路經一個剛開發的美食區,規模不小,可地圖和旅遊書卻半點也沒提。 穿插於橫街窄巷之間,我領悟到從學校學到的知識地圖、生命指引,或職場的前輩傳授的經驗地圖、職業指南,於我生命的迷惘和困惑,雖然起到一點引導,但有時候愈倚賴這些地圖,我愈覺迷失。 「這些人是這樣白手興家的,我是誰,竟不言聽計從?」 「那個成功人士是這樣走過來的,但另一個權威人士卻提出相反路線,我該聽誰的?」 直至一天,我不再對各種地圖的指引照單全收,才能夠開始學習領略人生,用心觀察環境...

20150126-林曦:2014年香港傳媒的分水嶺

林曦:2014年香港傳媒的分水嶺 2015/1/26 — 20:35 作者:林曦(化名) 【原文刊於國際記者聯會的中國新聞自由年報】 2014年是香港傳媒工作者忙碌的一年,也是香港傳媒業重要的一年,筆者作為香港傳媒的一份子,認為2014年更是香港傳媒業的分水嶺。在這一年,香港傳媒棄守編輯自主,踏上準官媒、準黨媒之路。 2014年9月28日佔領中環運動爆發後,香港傳媒機構紛紛表態,要麼支持、要麼反對,幾乎沒有傳媒是中立的。傳媒機構在新聞報道中明確展示自己立場,中立客觀的報道幾乎絕迹,這是香港新聞業史無前例的。傳媒就政治事件表態,本來不是甚麼新鮮事,在西方國家亦頗常見,但問題是香港傳媒業這種政治表態不是來自傳媒機構的真心所想、所信,而是來自干預,背後有着一雙或幾雙無形黑手在操控着香港傳媒的靈魂。 在佔中這場運動中,香港傳媒編採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干預。以筆者的觀察,這種干預主要來自香港特區政府和內地政府,干預途徑除了向傳媒業老闆埋手,也向傳媒機構管理層埋手,干預是前所未有的猛烈。 干預傳媒老闆,新招不多,主要是廣告、經濟利益和爵位榮譽。在佔中後,支持佔中之傳媒的廣告量明顯大幅縮減,國企廣告更是絕迹,與大陸關係密切之公司的廣告亦幾近絕迹。筆者不是傳媒公司的核心管理層,對廣告情況之掌握只能從每日見報情況這行評估。以支持佔中的《蘋果日報》為例,佔中期間的廣告明顯大幅減少,不但中資機構的廣告絕迹,甚至與大陸關係較友好的機構亦同樣不敢下廣告,當然特區政府的廣告亦是大幅減少。 干預傳媒工作者卻是新招迭出,明目張膽。首先,特區政府方面,政府中人與傳媒管理層的接觸異常頻密,不斷透過放風,讓傳媒報道有利政府的消息,尤其是在涉及梁振英的負面新聞時,這種干預更是直接。政府官員會直接致電給傳媒機構的主管,不但爆料,甚至建議做些甚麼題材或角度。以梁振英被質疑在出售DTZ時收受五千萬回佣為例,政府中人曾經連續三天致電筆者同事,了解會如何處理該新聞,並在主動放料解釋,但只允許引述消息人士,不能刊其名字。在涉及佔中三子捐款風波時,有與政府人士關係密切人士,更主動致電傳媒中人提示一些容易被忽略的角度。 來自的北京干預,卻是叫人咋舌,赤裸裸毫不掩飾,程度遠比特區政府惡劣。佔中期間,北京長派人員駐守香港收風,並主動請傳媒工作者「飲茶」,有朋友告知一周起碼接到三個內地人士電話...

20150129-劉慧卿:捍衞新聞自由,港台唇齒相依

劉慧卿:捍衞新聞自由,港台唇齒相依 23:25 29/1/2015 ■香港的新聞自由近年越來越差,更先後發生《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遇襲、報章被抽廣告等事件。資料圖片 國際記者聯會日前公佈的一項報告指,中國及香港的新聞自由從本來已是惡劣的環境,進入到更加嚴峻的狀態。於去年的雨傘運動中,有39宗記者遭受警方或反佔領示威者毆打、騷擾、扣押或惡意指控的個案,中國政府除了對內地的20名記者扣押、刑事起訴及判刑外,還出現數宗有關中國官方主動接觸海外媒體總部編輯組的干涉個案。這情況前所未有,令人憂慮。 我們應清楚看到,本港的新聞自由正面臨嚴峻的威脅,行政長官梁振英至今仍沒有兌現其競選承諾,訂立《資訊自由法》來保障新聞自由。隨着議論紛紛的《國安法》及《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兵臨城下,香港的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正面對極大的挑戰。 不久前,我與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黃碧雲訪問台灣,參加了兩個關於民主和自由的座談會。台灣的政界人士對我說,在捍衞民主自由方面,台灣和香港是唇齒相依,因此應增加互相了解。我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我說,以往台灣人對香港的事情不太關心,民進黨當香港是外國,國民黨也只是有興趣做生意。一國兩制本來是北京要用來處理台灣的問題,但是香港因有1997年的問題,所以北京就先用一國兩制來處理香港問題,之後便會處理台灣。一國兩制在香港怎樣實施,對國際社會和台灣會產生影響,台灣人應該多關注香港的民主運動,有人說「今天的香港就是明天的台灣」。 我對參加座談會的媒體與會者說,香港的雨傘運動尚未成功,但民主運動必定會繼續,可惜香港的傳統媒體正面臨強大的政治和商業壓力,經常批評權貴的媒體被抽廣告,新聞界自我審查的風氣越演越烈。我希望台灣媒體不要走上自我審查的路。但令人擔心的是,台灣有些媒體與中共關係密切,若情況繼續,就與今天的香港差不多了。 我是媒體從業員出身,對新聞、言論自由和構建民主社會的關係體會非常深。我痛心地看到,這些年,香港的媒體被大陸勢力侵蝕嚴重,受到政治經濟雙重壓力,或束手就擒,或忍氣吞聲,或左右逢源,沒有了過去直言不阿的風骨,正氣凜然的節氣,剩下的個別媒體不屈反抗,慘被抽空廣告,慘淡經營。在當今新聞自由環境惡劣之下,又刮起了引入《國安法》的妖風,加重了對新聞言論自由的箝制,讓人欷歔,一國兩制是否壽終正寢?或變得行屍走肉? 台灣的新聞自由環境優於香港,歸功於...

20150129-黎則奮:陳弘毅曲學阿世

黎則奮:陳弘毅曲學阿世 23:25 29/1/2015 ■陳弘毅連日來不斷拋出提議,游說市民接受「袋住先」。資料圖片 佔領行動被清場後,中共在手執大權的習近平統領下,全面展開攻勢,務求落實習近平所謂「五個堅持」的指示,即堅持「一國兩制」、堅持按照《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決定推展香港民主進程、堅持維持香港經濟繁榮、不流血和不退讓。 中共在香港搞統戰超過大半個世紀,甚麼人種腳色都有,各有不同身份和扮演不同角色,策略就是要全面包圍,永不落空,「有殺錯,冇放過」。 最近一連串發生的事件,其實都是互相關連,表面看似矛盾,實質統一。一言以蔽之,就是威逼利誘,蘿蔔與鞭子齊飛,無所不用其極。極左強硬的姿態固然有689批《學苑》港獨論、青少年軍倉促出台、大茄喱啡吳秋北倡議引入《國安法》和左報聲討港大法律學院陳文敏,懷柔亦不乏政棍、法盲大吹二十三條立法對港有益論,以至法律學者陳弘毅以權威姿態胡謅政改拉倒後人大八三一框架永恒不變,民主遙遙無期,並亂點鴛鴦,用幾個所謂建制民主派的人選來合理化中共落閘篩選的措施。 黑臉惡形惡狀,面目可憎,歪理連篇,除了怯於權勢向現實低頭苟且偷生的俗世之徒外,沒有多少人會受其言行影響,反會激起義憤,令矢志爭取民主的民眾更堅定決心,同仇敵愾。但貌似開明、擺出講道理姿態的白臉,尤其是以學術權威包裝的學者,反而更具欺騙性,往往令主觀意願良好、和理非非的一般市民迷惑,每每受其似是而非的論述誤導,如墜五里霧中,不知所終,因而更為可惡,需要認真對付。 港大法律學院教授陳弘毅正是箇中典型。陳弘毅一派謙謙君子的模樣,說話不慍不火,談吐溫文爾雅,加上港大法律教授學術權威的外衣包裝,在芸芸建制派辯護士當中,肯定最為人受落。人們不可能攻擊他的品格,因為他一直與醜聞絕緣,找不到任何辮子。人們也不可能批評他有利益和角色衝突,因為他既非政客,亦無實際利益,教人深信他只是以知識回饋社會國家,不論對錯,是否認同,都與個人道德無關。 可是,正正是作為一個學者,尤其是法律學者,他為了政治報效,拉攏民主派向中共投誠,多番拉扯皮條不果,情急之下,不自覺地也露出了馬腳,放棄學者應該堅持的原則。 話怎麼說呢? 過去為了調和「全民提名」和提名委員會篩選的矛盾,陳弘毅率先提出了「公民推薦」,主張在報名階段,可加入公民參與元素,結果十八名學者受其啟發,提出了有關方案,符合佔中...

20150129-張韻琪:「一日一蘋果」解讀

張韻琪:「一日一蘋果」解讀 2015年01月29日 「一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是小時候常聽的教導,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蘋果竟然成為犧牲品!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工業蘋果生產及出口國,長期以來在歐盟都沒有競爭力。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農藥殘留超標,品質安全達不到國際要求。中國果農出產的大部分是有毒蘋果,就連農民自己家的孩子也不會摸和吃。 而在中國,農夫施用化肥農藥已不是新奇事。全中國化肥農藥施用量在過去數年間急速上升了25%。為了生計,果農很多時候重量不重質,在缺乏資金和農業技術支援下,果農只好繼續使用廉價化學農藥,或利用劣等手段來增加果實收成。多數果農會將果實套袋,以防病蟲害與農藥污染。但中國媒體揭發有這些果實袋有名為退菌特或福美胂等禁用農藥。去年,越南抽查中國蘋果,發現30%的殘餘農藥超標。 其實不只是中國,濫用農藥問題已蔓延全球。美國人Marie-Monique Robin用了一年多,走訪了墨西哥、阿根廷、巴拉圭等地方調查Monsanto這家生產農藥的公司。他指出超標農藥直接危害農民健康,並引發的食品安全和環境污染等問題。 果農施藥過量,令果實的營養素大減或流失掉。在過去80年間,全球蘋果的營養素如鈣、鉀、鐵、鎂、磷水準值已下降了90%!怎麼辦呢?有幾個方法或可積極展開。比如,可以鼓勵以生態友善果園管理方式取代現行制度,又或在國際間積極拉近中國和歐盟對蘋果農藥殘留限量標準的規定。 果農們,請停止種植有毒蘋果,我也希望孩子可以享用生態友善蘋果呢! 綠色和平項目經理

20150129-程翔:對黨有利,對青年人有害的「青年軍」

程翔:對黨有利,對青年人有害的「青年軍」 23:22 29/1/2015 當我看到香港青少年軍總會(以下簡稱青年軍)成立的消息時,我馬上想起兩件事: 一,1989年“六四屠城”後,中共強制所有大學生都要接受軍訓。 中共規定,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的學生要進行軍訓長達一年,其他大學的學生則進行一個月(因為當局認為北大和復旦在“六四”時是重災區,所以時間要特 別長)。通過這些軍訓,要清洗他們頭腦中的自由化思想,為接受馬克思主義打下扎實的基層。所以,在極權國家裏,軍訓不可避免地帶有“洗腦”的功能。 據一位曾經參與過這些軍訓的人士葉匡政說:“軍訓的目的,說白了,就是控制與約束孩子的思想和個性。軍隊、監獄這類地方,都會有一套統一、監視、裁決的控制術,讓你感受到權力的重壓。它會通過不斷地規範身姿、排隊、報告等,讓人的身體成為自我審判的小法庭。只有服從的義務,無質疑權利,思想才更易被 控制。這種軍訓,對未成年人顯然是一種傷害”。 二,1967年發生在美國的一個著名的政治學實驗:如何複製極權政權。 1967年,美國加州帕羅奧圖(Palo Alto)市一所中學Elwood P. Cubberley SeniorHigh School 一位歷史教師Ron Jones ,向一班15歲大的中學生,教授二次大戰時納粹為什麼會興起,及它的吸引力在哪里時,做了一個實驗:通過服從命令、呼口號、穿制服、佩戴標誌(參與試驗的學生都以“浪潮”為標記)、團體行動等等手段,來強化學生的集體主義及服從(其實是盲從)意識。結果,不消一個星期,這個模擬的納粹運動就開始成形並且有失控的跡象,受吸引到這個“浪潮”運動的學生開始出現極端的及極具侵略性的表現,學校及附近社區開始出現失序和混亂的景況,納粹的種子開始發芽了。在這種情況下,Ron Jones 被迫馬上終止這個實驗。他的結論是:“文明與野蠻原來相距只有一個星期”。 這個實驗的結論被廣泛用來作為教授納粹以及其他極權主義政權興起的原因、他們為什麼能推行各種暴政、獨裁者與其支持者的互動模式、以及個人的政治偏好如何導致對異己的排斥及迫害等等。45年來不斷被人研究寫出專著、製成電影、編成歌劇,在西方世界廣泛流傳。德國導演 Dennis Gansel 拍成電影 Die Welle (中文譯為:魔鬼教室),成為暢銷電影,它有力地回應了年青德國人認為納粹不會...

20150129-陶傑:羊、狼與牧羊犬

陶傑:羊、狼與牧羊犬 桃花源 2015-01-29           日本人質被俘,一個被殺,另一個生死未卜,但也凶多吉少。二○一五年的頭一個月,又蒙上暴力的血污。恐怖暴力層出不窮,但世上絕大多數的人沒有還擊之力,各國政要也沒有抗爭的決心,他們首要考慮的是選票、政黨前途,還有自己的歷史名聲。         但恐怖襲擊也已經進化,跟八十年代不一樣。三十年前,香港、中國的留學生,走在英國或美國街頭經常會引起當地人好奇的詢問,但今天全球移民到處流動,加拿大的華人人口有一百五十多萬,據說最多加拿大人居住的第二大城市,其實是香港。全球之間的聯繫比過去遠為緊密,除了飛行普及,電腦、互聯網、智能手機,也已把全球連成一體,沒有任何人能置身事外。         本來,戰爭也有戰爭的規矩,譬如不殺平民、不殺戰俘,不轟炸學校、醫院等地點。中國春秋時代,不允許平民和奴隸上場作戰,只擔任負重、餵馬、伙食等粗重工作,雙方開戰要在兩國交界處的野外進行;要先下戰書通知,約定地點,不可以偷襲,也不可以追殺,所以才有「五十步笑百步」這句話,因為追擊最多只追五十步。         此一古風,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尚有遺留:交戰雙方都在野外挖戰壕,沒有傷及城鄉,傷兵可以退出,上戰場的都是貴族,許多軍官戰死,結果白白損失了一個國家一整代的精英。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就進入「全面戰爭」狀態,像春秋的禮崩樂壞,到了戰國時代一樣。新上台的納粹領袖希特拉不再是陸軍元帥興登堡那一代的貴族,不講信用廉恥,上一秒說和平,下一秒就開槍,跟希特拉這種人講道理,繼續君子外交,就像英國首相張伯倫拿着慕尼黑協議,興高采烈回到倫敦,以為換取了和平,結果只是一紙空文。         希特拉一心要建立自己狂想中的世界,德國的閃電戰征服大半個歐洲,納粹的鐵騎到處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只有在進攻英國的時候才遇到阻力,納粹對英國狂轟亂炸,不但倫敦千瘡百孔,小鎮如Coventry一片火海,邱吉爾以眼還眼,也把漢堡跟德累斯頓炸毀。         大導演奇連伊士活...

20150129-林行止:萬牲園具現實意義,五常月曆圖文俱佳

林行止:萬牲園具現實意義,五常月曆圖文俱佳 2015年01月29日 《信報》林行止專欄:本港最近發生了一件聳人聽聞但想深一層是自然發展順時而興的事,此事令筆者想起佐治.奧威爾整整七十年前亦是二戰終戰年出版的小說《萬牲園》(Animal Farm: A Fairy Story;翌年在美國出版,副題被刪)中的有關「童話」。這「件事」為何?不必筆者明言,看完下引《萬牲園》片段,「你們懂的!」 奧威爾這本諷刺蘇聯、針貶史大林的小說,描述豢養在英國一個「動物莊園」裏的動物,不堪「人類的剝削、虐待」而鬧革命,結果大竟全功;革命領袖之一名為拿破崙的豬,通過清算、暴力,搶奪了「革命果實」,成為一言而為萬牲法的大獨裁者!奧威爾其後著文解釋,指拿破崙便是史大林(其他的動物都有所指,因 與文旨無關,不贅)。 拿破崙如何建立「衞隊」鞏固勢力?牠老謀深算地收養九隻小狗,答應牠們的雙親,牠會養育牠們成長;事實是,牠把牠們圈養在園內偏僻之地,「豐衣足食」,令牠們聽話聽教,這些本性兇殘的小狗很快成為對牠絕對服從、以保護豬族安全為己任的「私人軍隊」。 當拿破崙感到雄辯滔滔、能輕易煽動群眾的莊園革命領袖之一的斯諾波爾(Snowball,暗射托洛斯基)對牠的地位有威脅時,一吹口哨,九隻「全副武器」如狼似虎的「狗衞軍」一擁而上,斯諾波爾「死無葬身之地」(寫至此,不由不想起有關北韓「犬決」的傳言)……! 《萬牲園》早有中譯,只是一時找不到,有心人也許可把相關中譯章節登報上網,以拿破崙排除異己的陰謀與組織訓練兇狗隊的用心,極具現實意義。 ■一月二十二日拙文提及首創功能學派的人類學家馬林諾斯基把殖民者的統治術理論化,即日收讀者WK送來一冊《蠻荒的訪客—馬凌諾斯基》(一九八二年台北允晨文化實業出版,作者宋光宇時任中研院歷史語言所助理研究員),翻閱中見一「新鮮物事」,錄之以饗讀者。 《率直瀾漫,赤子之心》一節有這幾句話,足顯馬林諾斯基生性豪放、不拘小節︰「他(馬林諾斯基)愛聽華格納的歌劇,買票入座,卻躺在座旁的地毯上;旁人問他為什麼這樣怪?他回答說︰『我才不怪呢!我是來聽歌劇飽耳福的,但我不要看那麼肥胖臃腫的女主角,(以免)讓我的眼睛受罪。』」 未讀過馬林諾斯基的傳記,不知那位「肥胖臃腫的女主角」是誰。 此事令筆者記起去年五月間一場女歌唱家過肥會否影響演出的爭論(男的似沒此問...

20150129-區家麟:張達明︰不要盲撐警隊

區家麟:張達明︰不要盲撐警隊 http://aukalun.blogspot.hk/2015/01/blog-post_28.html 23:20 29/1/2015 (本文刊於《立場新聞》,錄影訪問片段見《立場新聞︰區家麟@立場》) 圖片︰立場新聞 六年監警會成員生涯,張達明退下了,記得一個小故事。 有一次,監警會成員「巡區」,其實就是到各大警區差館,與警員交流,帶隊的監管處處長鄧厚江對前線警員說了一番話。 鄧厚江問在場警員︰這裡有誰出勤時開過槍? 張達明說,香港警察沒多少人開過槍,鄧厚江當差三十多年也無開過槍。當時鄧厚江對警員解釋︰為何我們不用多開槍? 是因為市民若有冤屈,對警隊不滿,市民覺得投訴有門,有投訴機制,可以還他一個公道,市民不需走向另一個極端。但如果警員覺得這個投訴機制不好,覺得監警會「吓吓監住你」,若投訴機制有一天崩潰,讓人覺得係用來保住警察,做不到公道公正,人們不服氣,就不會投訴,就只會去報章閙你,用激進手法…… 張達明說,監警會成員這公職,是他「最吃力,最花時間」的公職,試過一星期開四天會,有些投訴個案,要開足一日會處理。 那天的whatsapp 佔領運動期間,常在旺角與金鐘街頭,碰上張達明的身影,憂心衷衷的他,以個人身分,在人群邊緣觀察。監管會不安排實地視察,他自己去。 訪問裡聽到最多的,是「擔心」二字。 因為監警會的工作,他也是一些警隊Whatsapp群組的成員,雨傘運動期間,部分前線警員情緒繃緊,與示威者關係緊張,更令張達明擔心的,是一些高級警官的態度︰ 「問題不是停留於一些低級的前線警員,我甚至看到一些whatsapp訊息,來自一些警司級的警員,似乎都在表達負面情緒,甚至表示若我在場,我打得仲勁,當然我明白他情緒很大,但我覺得不能在警隊內部,覺得無問題咁散播出來。」 「高層有責任去疏導情緒,更應勸同僚不能敵視所有示威者……當你的上級也激動,甚至表達一些敵視示威者的言論,你好易令下面的警員覺得無問題,班示威者係咁衰啦,這樣會影響專業判斷。」 張達明的「擔心」,還有最近的「預約拘捕」,明顯違背新修改的守則。 拘捕手法走回頭路 佔領運動的組織者與參與者,最近紛紛遭警方「預約拘捕」,我也有問題︰大費周張「預約拘捕」,卻原來未夠料落案,上庭資料未準備好,證據東併西湊,拘捕完,不落案,又要人保釋;...

20150129-練乙錚:大陸經濟面臨三個劫

練乙錚:大陸經濟面臨三個劫 2015年01月29日 《信報》時事評論:李克強在達沃斯世經論壇上說,大陸經濟不會「硬着陸」而只會更穩健,各種經濟政策和改革,亦足以避免掉進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這些樂觀話,到底是接近胸有成竹的如實反映,還是有相當程度的宣傳成分,不僅外人無法確定,就算是李氏自己,大概也難真正把握。在這種情況底下,學術研究就是大眾的最好朋友,能夠提供有用數據資料和嚴格而比較客觀的分析,作為討論的起點。 筆者周一的文章介紹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Michael Pettis的一個論點:高信貸╱GDP比率的經濟發展,有所謂「倒轉資產負債表效應」,快時超快、跌時急跌。尤甚者,企業和政府的領導,往往誤以為超快增長是策略一貫正確行之有效使然,因此在增長放緩的時候不僅沿用既有政策還要「加大力度」,如此「孤注雙擲」,結果跌得更急。 虛報軍情 露出馬腳 這篇文章有時義,首先因為大陸的「社會整體信貸╱GDP」比率,由於地方政府一向普遍虛報軍情而最近露出馬腳,實際上很可能已經達到300%以上,與美國看齊(見2014年12月29日拙文)。其次,目前人行還不停以各種方法大手筆催谷信貸以支援企業投資;如此「孤注雙擲」,信貸╱GDP比率只會有增無已,「倒轉資產負債表」的負面效應亦只會加強。這反映出,大陸說要改變經濟增長模式,但卻不能接受較低的增長,因為害怕無法穩定社會(最新的說法是「經改和增長沒矛盾」;是的話,真是「一天都光晒」)。 同樣的政策心態在證券市場也十分明顯。大陸證監本來要限制上海股市裏的孖展炒作,不料一卡就死,引致上指1月19日單日跌幅幾達8%;證監於是又放鬆孖展借貸以穩定市場。結果,上交所的孖展信貸總額一周之內急升200多億人仔(約3%)。沒辦法,大陸整個工業投資利潤急跌(12月份跌8%,比11月份跌4.2%多了幾乎一倍),不少企業無錢可賺,惟有用資本加信貸大膽炒孖展,故股票市場半年來是整個大陸經濟的少數「亮點」之一,怎可以失掉! 筆者今天再介紹一個關於經濟減速的實證研究:《亞細亞亢奮遇上中值回歸率》(2014年10月發表;下稱《亞》文)。做出這個研究的,是哈佛大學Kennedy School的兩位學者,分別是財經界熟知的森默斯(Larry H. Summers),以及森氏在世銀工作時他的一位顧問、發展經濟學家Lant Pritchett【註1...

20150129-余若薇:這周日做一場好戲

余若薇:這周日做一場好戲 2015年01月29日 身兼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副組長的國家副主席李源潮上周中在中國僑聯的會議上說,中央認為「反佔中鬥爭還沒有完,好戲還在後頭」。用上「鬥爭」一詞,顯示北京將港人爭取真普選視作敵我矛盾,任何曾參與雨傘運動,並且繼續堅持信念的,都不是這個政府需要服務的人民,而是敵人,要將他們鬥倒。 爭取民主的港人無意與北京搞鬥爭,更無意搞港獨。即使政府展示與民為敵的態度,我們也不會退縮或憤怒,仍會繼續以和平理性的態度,爭取中央政府落實《基本法》和人大決議承諾給予港人的普選。不過既然承諾未能實踐,香港的民主運動也就正如戴耀廷教授所說,日後會「好戲連場」。 下一場「好戲」,應是下周日(2月1日)由民間人權陣線舉辦的「唔要假民主,我要真普選」的遊行。原本每年都會舉行的元旦大遊行,因去年底的佔領行動,今年押後了一個月舉行。 這也是清場後第一場爭取普選的大型群眾活動。這段日子裡,雨傘運動其實並沒有停下來,而是遍地開花:有人落區、擺街站宣傳;有人準備參與年底的區議會選舉;有人在香港各種場合以至世界各地展示黃傘和「我要真普選」的標語(由獅子山開始,到本周日的渣打馬拉松,以至南極!);有人在牆上或地上用粉筆畫畫;有人繼續在政府總部附近紮營;有人在旺角「鳩嗚」;有人成立「雨傘基金」;有年輕的醫生和律師分別成立關注組;動物保護的朋友也在呼籲參與週日遊行,不要穿戴毛衣服飾物……這些行動看似零散,其實都在默默建立起爭取民主的力量,準備下一波的凝聚力量。這一次遊行可能面對前所未有的不合理限制,警方在不反對通知書中加入條款,包括若參與者非法佔路,民陣要協助警方呼籲有關人士停止。但是只有警方才有權力執法,要民陣協助其實只是找更多藉口檢控負責人壓止遊行。還記得上一次遊行後,警方以行車太慢等理由拘捕隊伍前排的司機。執筆之時仍未知民陣對此要求所作的上訴能否成功。有更多人參與,正是防範警方濫權的最有效方法。「好戲」要看陣容,你我同台演出。 星期日,下午1時半,維園見。

20150129-文路:上落樓梯大件事

文路: 上落樓梯大件事 2015年01月29日 幾近乎有關香港的故事,都是以山城作為背景,人們在山城上走來走去,要上山就自然用樓梯,而山城上的樓梯及暗巷更是香港故事的主要元素。當大家大聲高呼獅子山精神,太平山下的故事更貼近香港的實際處境。香港就是一座山城,人們在山城梯級上來來回回;人們在山中生活,而串連山城各個部分的,就是一條又一條的有長有短的梯級和斜路;梯級山城的特徵亦顯得獨一無二。 攝影:莊振邦 早在英國尚未與大清簽訂南京條約的1841年,英國政府已經有向山發展的打算,用以監察港口的情況,當時的船政官畢打上尉建議在荷李活道與新填地之間當時稱為畢打山的山坡,建成了一座船政署。為方便通向碼頭,畢打上尉命人開闢接連碼頭與船政署的斜路並命名為畢打街。而當局往後亦興建了多條從皇后大道或荷李活道通往半山的道路,包括砵甸乍街、城隍街、樓梯街等以斜路和梯級所組成的街道,山城雛型嶄露頭角。 中環早期內陸地段的發展,分為市區地段(Town Lot)及市場地段(Bazaar Lot),分別由歐洲人與華人居住,以橫貫太平山街及縱貫陡峭的鴨巴甸街為界線。市區地段道路較闊,樓宇間的空間亦較多,而市場地段多為唐樓及市集和貨倉,華洋出現明顯的界線,在維城內出現雙城故事,而貫穿這條無形的階級分界,就是一條有百年歷史但不顯眼的樓梯街。 樓梯街始見於香港開埠初期,此街道在1841年至1850年間興建,有超過160年歷史,1856年的地圖已記載了Ladder Street之名。樓梯街由皇后大道中(俗稱大馬路)起,沿山勢而上,經過摩羅街、荷李活道、四方街、必列者士街及裕林臺,直至堅道止(俗稱二馬路),全長350米。樓梯街原本由花崗石鋪成,歷經百多年歷史,現時大部分已鋪上混凝土,亦更換了新型鐵欄,但不少歷史痕跡亦能清晰可看,例如舊式護土牆、樹牆及街道旁的護欄等。樓梯街上有不少珍貴的歷史建築如與荷李活道交界的文武廟,和在必列者士街交界的基督教青年會會所,都位於樓梯街旁。一路上華洋建築夾雜,成為華洋族群互通的孔道。 沒有這種山城的背景,加上一條不顯眼的樓梯街,就構建出太平山下香港歷史發展的軌跡。

20150129-心雨:那些離我們太遠的電影

心雨:那些離我們太遠的電影 2015年01月29日 我們活在甚麼時代,就需要甚麼電影。數年前,當中港氣氛還未如此僵化的時候,內地片在香港上映,票房尚算正常,《畫皮》、《赤壁》等作品,或許因為有香港導演參與,感覺更會加分,令香港票房尚可接受。即使純內地製造如《非誠勿擾》、《唐山大地震》等,港人依然有興趣購票進場一探究竟,未見反感。但近年,中港矛盾日漸加深,不少人都對內地電影毫無興趣,甚至有種看不起內地電影的感覺。只能說,文化差異的確對電影造成影響,而一個地區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亦能夠直接影響該地區的吸引力。 內地市場一直與香港市場步調不一,香港已經國際化良久,內地卻仍然停滯在自己的國情框框內,令步伐慢了30年。今時今日,《泰冏》的笑料依然停留在八十年代的爛梗上,對於年中隨時去泰國4次或以上的香港人來說,實在難以覺得泰國人妖是何等新鮮事,引致港人看《泰冏》時只覺笑料老土,但內地卻收過10億票房,反差其大。加上內地觀眾普遍愛看浮華堆砌的電影,只要場景浩大、製作驚人,華麗場面配合動作畫面,即使是奇片如《天機:富春山居圖》,也能收3億票房。反觀香港人已日漸追求本土文化,平日在街上還看不夠內地旅客嗎?走進電影院,如果還要在大銀幕看到內地那些人造作的堆砌,實在令人窒息。於是,近年內地電影在港上映的規模愈來愈少,即使木土口碑滿載,在港也只有寥寥可數的戲院上映。 合拍片方面,大師級導演吳宇森的《太平輪:亂世浮生》,中港票房都令人大跌眼鏡,如何推廣也是徒勞無功;另一大師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好評如潮,但在本港依然未能排期上映,似乎是近日政局令片商卻步,同時覺得影片背景難以得港人歡心。香港觀眾需要的是,本土題材、有些少意義又或是娛樂性豐富的電影,其實要求很簡單。現在香港導演要拍合拍片,香港人卻不愛看,因為這些電影不屬於我們的,造成需求跟供應準則有甚大落差。 從事電影宣傳工作。愛電影、愛生活。一直醉生夢死於光映之間,只求長醉不醒。

20150129-李怡:尷尬

李怡:尷尬 23:25 29/1/2015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早前回應陳佐洱指香港教育局應受中央政府監督時稱會虛心聆聽境內境外的意見。資料圖片 【小評】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港澳辦前副主任陳佐洱批評香港的國家民族意識有很大缺失,教育局和辦學團體存在不少問題,提醒教育局局長須隨時接受中央政府及香港社會監督。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回應說,無論境外及境內的意見,他都會虛心聆聽。 前京官而現在仍屬中共權力層的陳佐洱講的是教育局要受中央監督,而不是境外及境內的路人甲乙丙對香港的教育工作提意見。吳克儉對這個《基本法》不存在的中央對香港教育事務的監督權,是否接受,是公眾的關注點。沒有人關心或要求教育局局長對意見是否虛心聆聽。 吳克儉牛頭不對馬嘴的回答,顯露特區政府高官的處境尷尬。一方面明明是《基本法》規定特區政府「自行制定」的政策,中共高官卻明言要干預,按理按常識港官應該引述《基本法》表明維護對內部事務的自治權,但他們不敢依法直說,於是出現這種答非所問。正是「一國」的無法無天塑造出港官的顢頇無能形象。 李怡

20150129-李兆富:私家車的政治經濟學

李兆富:私家車的政治經濟學 23:24 29/1/2015 ■香港車位少,政府一向鼓勵市民多用公共交通工具。資料圖片 昨天立法會大會,運房局局長張炳良回覆議員陳偉業的質詢時如是說:「政府的泊車政策旨在提供充足數量的泊車位,以應付需求,但又不致誘使原擬乘搭公共交通的乘客轉用私家車。」陳偉業的質詢,本來用意是借領匯這個標靶,達到政治表態之目的。不過,提問背後更值得深入探討是政府在規劃土地使用和交通的思維和原則。 隨着城市發展、人口增長,規劃的取捨在於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與幅員的擴展。世界上每個大城市難免會有幅員擴展的現象,也就是地理學所謂的都會蔓延(Urban Sprawl)。外國大城市,通常是因為城市中心商業地帶出現衰頹(Urban Decay)令居住環境不再理想,驅使中產遷移至市郊,也就是郊區化(Suburbanization)。 香港獨特之處,在於都會蔓延的推動力並非由自然過程促使,而是由公營房屋帶動。事實上,香港在核心區域、城市人口和就業密度,已經到達世上罕有的高水平。這一特徵跟香港獨有的地理和歷史有關,尤其是在八十年代以前,只九龍半島和港島北才值得投入私人資本發展。 隨着政府在九龍東、西北以至新界陸續發展新市鎮,加上中英談判後確定了香港的主權問題,私人發展才逐漸在這些地區出現。所以香港絕大多數的房委會物業,都位於界限街以北、新界和港島南。這些新市鎮的發展早期,其實一直存在各種社會問題。要知道,將大批人口遷徙至遠離市區中心,也嚴重削弱這批勞動力人口的短期就業機會。缺乏就業,隨之而來是罪案和家庭等社會問題。其時城市規劃師的思維,就是在新市鎮創造就業機會,所以早期的公共建設,除了廉租屋還有工廈和零售商業的舖位。○五年上市的領匯,意外地處理了部份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客觀事實也反映,由政府去處理地區就業問題,成效非常有限,一直到領匯接手公屋商場,才真正發揮創造就業的功能。 其後政府改變思維,透過便利新市鎮居民到市區就業解決社會向上流動。公共交通政策也成為改善社會狀況的關鍵。當年政府推出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表面上看似將交通和勞工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政策湊合而成,但細心了解就知這是香港公共政策的一貫方向。 延伸到今天,香港對公共集成運輸的依賴,世上罕見。由八十年代以後,鐵路發展取代了公營房屋,成為城市擴展的主軸,甚至演變成鐵路優先政策。許多新市鎮...

20150129-王慧麟: 假議題

王慧麟: 假議題 2015年01月29日 呢期政改好似陷入咗悶局,但係,局外人又點會知道,有些東西在拋來拋去,仍在積極互動之中呢?總結一下,其實泛民真係面對內外夾擊,夾走四票之力度好大㗎。 首先,介紹一下外部勢力。有人話美帝好似好支持831決定。呢點唔敢包。美帝夠話伊拉克領袖薩達姆擁有大殺傷力武器啦?到後來乜都冇,美帝講大話,當食生菜。所以,我有時會睇美帝嘅細路英帝之立場。香港係英帝嘅場,英帝之立場可以成為美帝之標竿。英帝駐港一姐同佢嘅team,最近成日同泛民議員及學者等吹水食飯,仲忙過政改三人組,方向只有一個:袋住先!話晒有啲議員學者,響英國讀書,會唔會有壓力呢?唔知囉。 然後,就要講內部勢力。北方人士有冇發功?梗係有啦。自從佔中前後,上面堅壁清野,連一啲以前可以北上傾嘢嘅人,相信都唔會以身試法,闖下羅湖睇下可唔可以入境,費事煩也。於是,真係可以出入北方嘅「泛民」人士,仲要少咗。有冇發覺,最近原來有自稱「溫和泛民」嘅前議員,同埋有泛民背景嘅學者,飛過上去北京訪問,仲同上面嘅法律界元老平叔見過面。 換言之,上面已經開咗一個溝通引擎,待日後呢班自稱「溫和泛民」嘅人,可以堂而皇之地遊說泛民同埋真正「溫和泛民」嘅人,接受袋住先。 至於北方仲有乜嘢做緊?大家都知道,呢個世界充斥著唔少聲稱或自稱係「中間人」嘅物體,聲稱或自稱係習辦李辦張辦條線,響泛民堆活動,仲講自己可以直上天庭云云。響831之前,真正「溫和泛民」提過唔同方案之時,真係有呢堆人四圍約人食飯吹水。但係831決定之後,呢班友仔真係失咗蹤,再加埋佔中,連影都唔見。 呢期唔知點解,呢班乜辦物辦之「中間人」,開始活躍番。佢地先係以「港獨」為題做包裝邀約會面,後來講講下至講到係政改。畀人印象係,上面真係著緊政改方案是否通過,只要大家努力一下,實現一人一票(下刪一千字)……。總而言之,中間人復出啦。 大家可以估到,由以上蛛絲馬跡睇到,上面有一些人仍然死心不息,想政改通過,正由於佢地真係冇四票袋落袋,於是唯有死死地氣響2022年之普選辦法方面鬆章,改動一下,希望可以爭取多些支持。有人話,點解上面鬆章之時,最重要嘅提委過半數提名至可以出閘嘅條件,死都唔鬆呢?喂!大哥!談判策略嚟㗎,依家爆響口話「過半數」都可以傾,咁樣,北方仲乜嘢籌碼可以退呢?就算可以退,最後一刻至退啦,係咪?所以話,好戲在後頭嘅意...

20150129-曾鈺成:兩害相權

曾鈺成:兩害相權 2015年01月29日 B:政改方案會通過嗎? A:一定通過。中央政府遲早要向泛民讓步;方案被否決的後果是北京不能承受的。 B:何以見得?A:2017年普選一旦落空,港人失望憤怒,政改爭拗沒完沒了,抗爭行動無日無之,穩定和諧不能復見…… B:通過了2017普選,政爭就會平息嗎?2017方案一通過,馬上就要處理2020年普選立法會全部議席的問題。功能組別的存廢,一定比行政長官普選引起更激烈的爭議,加上泛民繼續爭取2022年行政長官「真普選」,那才真正沒完沒了。 A:政改方案被否決,繼續由小圈子選舉產生的行政長官,一定遭到泛民主派強烈反對,行政立法關係無法改善,政府議案隨時被否決,施政寸步難行,香港難以管治。這不會是中央政府願意見到的吧? B:政改通過了,香港更難管治!行政長官普選,必然引起各黨派包括建制陣營裡不同黨派的互相爭奪,造成矛盾和分裂。如果接著是立法會全面普選,再也沒法保證建制派取得多數議席,到時除非行政當局向泛民叩頭,否則更加難望得到立法會的合作,如何有效施政? A:北京也要考慮國際社會的反應:中國政府承諾了香港2017年可以普選行政長官,如果辦不到,國際形象一定大受損害。 B:這問題根本不存在。英國外交部官員已率先表示,特區政府按人大常委會決定提出的政改方案,香港立法會應該支持通過。其他西方國家包括美國,都是這個看法,他們早晚也會出來放話。假如香港2017年沒有普選,就是因為立法會的泛民議員否決了方案,北京在國際上不會成為被指責的對象。 A:這麼說,中央政府寧可拉倒也不讓步,政改方案注定通不過了?B:這倒不是。我也認為政改方案獲得通過的可能性很高,因為泛民最終會屈服。無論怎樣估算,否決了政改,對泛民是百害而無一利。 A:政改通不過,泛民起碼可以繼續抗爭,凝聚支持力量。 B:政改通過了,泛民繼續抗爭更有利:爭取廢除功能組別,爭取再下一屆行政長官「真普選」,中央和特區政府更難抗拒。假如我是中央政府,我現在最擔心的不是泛民否決方案,而是泛民轉軚通過方案!

20150129-Michael Chugani:又中又英——Black Magic, Black Market, Black Sheep

Michael Chugani:又中又英——Black Magic, Black Market, Black Sheep 2015-01-29       In my previous column I gave examples of English expressions that use the word "white". There are many expressions that use this word. The expression "white magic", as I explained in my previous column, means magic used for good purposes. The opposite is "black magic", which means magic used for evil purposes. Many English expressions also use the word "black", but it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bad things while the word "white"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good things. One example is "black magic" and "white magic". In Western culture, Friday the 13th is an unlucky day, which is called Black Friday in some countries. The expression "black market"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trading of illegal goods. Thieves who steal expensive jewelry (jewellery in British English) usually sell it in the black market.         If you are the black sh...

20150129-賈荃:由《曉說》《奇葩說》看亞視

賈荃:由《曉說》《奇葩說》看亞視 23:24 29/1/2015 ■亞視的不濟絕非只限於亞視,事實上香港的電視產業近年均停滯不前。資料圖片 特首梁振英早前表示政府重視亞視營運問題,包括拖欠員工薪金。但他顯然「重視」錯了重點,現在不是亞視一間電視台出了問題,而是整個香港的電視產業都病入膏肓。無論哪家電視台,內容之陳腐、形式之老舊、表演之做作,都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相比之下,大陸近年的電視產業卻可謂突飛猛進,原因是互聯網技術與電視製作開始融合——這是否能給香港人帶來一些省思? 香港人在許多方面,太過被「本土意識」綁架。如果我說CCTV比香港的電視台好看,會不會有人覺得我是「港奸」?但我還是必須說,事實就是如此。去除《新聞聯播》一類的意識形態,其電視節目的製作,從專業角度看,佈景、鏡頭、剪輯……都比香港的電視節目好太多。這只是CCTV,更不要說像湖南衛視、浙江衛視、江蘇衛視……這些更加商業化的電視台。香港今天的電視節目,不敢恭維,和90年代看的幾乎沒有任何進步。大陸的電視節目,則日新月異。而我又不得不多說一句:大陸的互聯網視頻節目,比大陸的電視節目還要好看。 大陸的電視生態,已經逐漸呈現出這樣的模式:由視頻網站為主力的創作團隊,具備鬼斧神工的創新能力,他們生產高質素的節目,創造新的綜藝模式,繼而甚至電視台都要向視頻網站購買內容。大陸互聯網理論家吳伯凡曾言簡意賅地總結過這種現象,認為將來的電視生態叫「只有電視沒有台」。 典型個案,如創作人高曉松主持的脫口秀《曉說》(後更名《曉松奇談》),累計點擊量超過五億。一邊在網上更新,一邊在東方衛視播出電視版的《曉松說》。據說,這個節目幾乎是從沒有清晰定位就做起來的,第一期節目是編導去美國出差,順路到高曉松家,用照相機錄製的,就這樣從零開始到家喻戶曉。 作為一個互聯網節目,《曉說》的製作和傳統電視節目有何不同呢?最主要的,是它可以做到與觀眾的實時互動。傳統電視台需要主編來把關內容,互聯網卻把這個權利交給觀眾。《曉說》每周五早上8點上線,新節目一上線,幕後人員就盯着評論,看網民給高曉松指出了甚麼錯誤。高曉松會在自己的微博回應網民質疑,如果真的是講錯了,幕後人員會立刻修改節目,隨時修改,隨時覆蓋,保證打開節目的網民看到的是最新版本。換句話說,如果電視台的節目在播出之後是「死」的,那麼網上視頻節目則是「活」的,它在播出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