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0-CUP:無兒的女人:沒生孩子,也可以是另一種幸福
CUP:無兒的女人:沒生孩子,也可以是另一種幸福
2018年12月20日
BY ANN WONG
由於未婚、晚婚或不育等因素,終身沒有懷孕產子的女性,在發達國家日漸增多。但在提倡生育以緩解人口老化的日本社會,加上「有仔有女方是幸福人生」的傳統價值觀,令這些膝下猶虛的婦人倍感壓力。一些女性透過著作、網誌及分享會,向同道中人宣揚訊息:即使沒生孩子,也可充實過活。
奧平紗實曾在大型電子公司任職,由於過了 45 歲才結婚,所以未有生育。她成為全職主婦後,發現每逢在上班時間外出,逛公園也好買東西也好,都是媽媽帶著孩子。奧平表示:「無論在哪裡跟人聊天,對方都以我有孩子為前提來談話。」這種「已婚婦女理應已為母親」的假設,讓她感到孤獨。
為了宣洩鬱悶的心情,奥平開始寫網誌,沒想到如此私人的心情,竟引起不少女性共鳴。其後她出版「無兒女的現實(「子なし」のリアル)」一書,並從 3 年前起不定期舉行交流會,跟其他同樣沒生孩子的女士碰面,分享不為外人道的心酸。到現時為止,奧平開過 23 次交流會,參加者合共約 130 人。
其中一位女性坦言,與舊同事聚會時,感到格格不入。「除了我,大家都有小孩,碰面時話題亦離不開孩子。後來我都推掉午餐的邀約。」另一位女士在接受不育治療時,被丈夫直說「我不要這麼麻煩才有的小孩。找個能懷孕的女人再婚好了」,最終離婚收場。奧平表示:「希望交流會能讓沒有生育的人積極面對人生。」
其實不育問題在日本並非罕見,2015 年,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的調查顯示,日本每 5.5 組夫婦就有 1 組接受過不育治療。不過日本婦產科學會翌年的調查發現,女性接受治療後分娩的比率,39 歲為 11.5%,但在 42 歲只有 4.5%,45 歲僅得 0.7%。不育治療亦對身體及經濟造成負擔,但何時喊停則難以判斷。
永森笑希在 35 歲時再婚後,辭去工作專心投入不育治療。第 3 年終於受孕,卻在 3 個月流產。結果,她對繼續治療感到恐懼而放棄,現在以過來人身份,在治療不育的診所提供輔導。一些個案因無法生育導致離婚,飽受精神困擾。永森解釋:「想有孩子的心情,終生也無法封印起來。亦有可能是中斷治療後,面對現實而痛苦。」
生活導師工藤宮子(くどうみやこ,音譯)因患子宮頸癌而放棄生育。但她相信「若能接觸不同的人生,便能接受自己的人生」,所以出版「誰也沒說過的無兒女生活方式(誰も教えてくれなかった子どものいない人生の歩き方)」一書,亦為無兒女的女性舉辦聚會。但少子化的環境下,社會壓力始終不少。工藤只盼:「以後所有人都能堂堂正正過活。」
BY ANN WONG
CUP
2018年12月20日
BY ANN WONG
由於未婚、晚婚或不育等因素,終身沒有懷孕產子的女性,在發達國家日漸增多。但在提倡生育以緩解人口老化的日本社會,加上「有仔有女方是幸福人生」的傳統價值觀,令這些膝下猶虛的婦人倍感壓力。一些女性透過著作、網誌及分享會,向同道中人宣揚訊息:即使沒生孩子,也可充實過活。
奧平紗實曾在大型電子公司任職,由於過了 45 歲才結婚,所以未有生育。她成為全職主婦後,發現每逢在上班時間外出,逛公園也好買東西也好,都是媽媽帶著孩子。奧平表示:「無論在哪裡跟人聊天,對方都以我有孩子為前提來談話。」這種「已婚婦女理應已為母親」的假設,讓她感到孤獨。
為了宣洩鬱悶的心情,奥平開始寫網誌,沒想到如此私人的心情,竟引起不少女性共鳴。其後她出版「無兒女的現實(「子なし」のリアル)」一書,並從 3 年前起不定期舉行交流會,跟其他同樣沒生孩子的女士碰面,分享不為外人道的心酸。到現時為止,奧平開過 23 次交流會,參加者合共約 130 人。
其中一位女性坦言,與舊同事聚會時,感到格格不入。「除了我,大家都有小孩,碰面時話題亦離不開孩子。後來我都推掉午餐的邀約。」另一位女士在接受不育治療時,被丈夫直說「我不要這麼麻煩才有的小孩。找個能懷孕的女人再婚好了」,最終離婚收場。奧平表示:「希望交流會能讓沒有生育的人積極面對人生。」
其實不育問題在日本並非罕見,2015 年,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的調查顯示,日本每 5.5 組夫婦就有 1 組接受過不育治療。不過日本婦產科學會翌年的調查發現,女性接受治療後分娩的比率,39 歲為 11.5%,但在 42 歲只有 4.5%,45 歲僅得 0.7%。不育治療亦對身體及經濟造成負擔,但何時喊停則難以判斷。
永森笑希在 35 歲時再婚後,辭去工作專心投入不育治療。第 3 年終於受孕,卻在 3 個月流產。結果,她對繼續治療感到恐懼而放棄,現在以過來人身份,在治療不育的診所提供輔導。一些個案因無法生育導致離婚,飽受精神困擾。永森解釋:「想有孩子的心情,終生也無法封印起來。亦有可能是中斷治療後,面對現實而痛苦。」
生活導師工藤宮子(くどうみやこ,音譯)因患子宮頸癌而放棄生育。但她相信「若能接觸不同的人生,便能接受自己的人生」,所以出版「誰也沒說過的無兒女生活方式(誰も教えてくれなかった子どものいない人生の歩き方)」一書,亦為無兒女的女性舉辦聚會。但少子化的環境下,社會壓力始終不少。工藤只盼:「以後所有人都能堂堂正正過活。」
BY ANN WONG
CUP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