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8-劉細良:【讀書好】脫毒由歷史開始:讀《成吉思汗:近代世界的創造者》
劉細良:【讀書好】脫毒由歷史開始:讀《成吉思汗:近代世界的創造者》
2018年12月28日
《成吉思汗:近代世界的創造者》
【讀書好】
上周介紹了美國人類學家魏澤福的大汗三部曲最終回關於蒙古帝國治下的宗教自由,今天重新回到令他聲名雀起的首部曲《成吉思汗:近代世界的創造者》。有看我專欄的讀者,可能已經察覺到過去兩年先後介紹過美國新清史研究及日本岡田英弘滿蒙史研究,我是有意識地向大家介紹這些「背離」傳統中國史的另類作品,目的是要擴闊香港人的歷史視野,批判在大中華漢人中心主義下所編製的歷史知識,尋找香港人面對傳統中國歷史的立足點。
未脫魅的中國人
社會學家韋伯曾經研究西方近代社會資本主義興起,認為是理性抬頭的結果,這是一個「脫魅」的過程,從一切皆由神安排的中古世界觀走出來。華夏文明沒有經歷長時間神權至上的時代,儒家在漢朝成為國家意識形態,重點在其政治及社會觀,包括區分華夷之辨,社會按照人倫組織起來,而政治秩序則是社會人倫的放大版,皇帝就是君父,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現實是中原皇朝屢經崩潰、重建,而新建立的皇朝為追求合法性,便通過篡改歷史證明自己政權是在儒家的政治更替秩序之中,上應天命而建立。所以我們自小念的歷史就是中華文明三千年延綿不絕,皇朝一個接一個,唐虞夏商周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民國中共,多麼輝煌的文明。
這種建基於虛幻歷史的文化自豪感,令我們相信中國人是何其獨特,四大文明古國只有我們能夠永續。這種虛構的意識形態猶如西方中古神權至上觀念,我們崇拜的神是華夏文明,由此變成為大中華民族主義,也成為中共建政至今,即使曾經暴虐無道但仍然不倒的根本原因。
認識真正的蒙古帝國
香港人要「脫魅」,擺脫這種大中華民族主義,才能夠走上民主運動的正確道路。在中原地區歷史,分裂與統一的時間是一半一半,而盛世的多民族帝國更多由「外族」建立,包括拓跋鮮卑人建立的唐、蒙古人建立的元及繼承者滿洲人建立的清。大中華意識通過抹去或改寫外族統治的歷史,令他們納入了儒家的治亂興衰體系中。成吉思汗建立的歐亞大帝國,在漢族儒生書寫的史書中,就只剩殘暴、淫亂、野蠻,一無是處。西方同樣受蒙古入侵,刻意貶損成吉思汗及其帝國。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寫下劇本《中國孤兒》,本意是想藉成吉思汗諷刺法國君主,結果成了世人對成吉思汗及蒙古帝國負面印象的開端,「一心要將帝國的宏偉都城,變成遼闊的荒漠」、「不知宗教、道德、禮貌為何物,以打家劫舍為業。」十九世紀的科學家更將蒙古人塑造為智力遲緩、殘暴的人種。
九十年代蘇聯解體,蒙古重獲自由,最重要是散失數百年、記錄蒙古帝國重要資料的《蒙古秘史》破譯成功。美國人類學家魏澤福,足迹走遍蒙古帝國的商業路線、並沿着馬可波羅的航道航行,根據《蒙古秘史》與志費尼等西方編年史家的記述,以故事方式演繹成吉思汗與其後代,如何締造並經營這個世界上最遼闊的帝國。
全書共分為三個部份,第一部談成吉思汗在草原上崛起與稱霸過程,這時期形塑了他的性格;第二部描述蒙古人四處征戰,登上世界史舞台;第三部檢視和平年代與蒙古帝國的經營之道,尤其着重成吉思汗如何打造世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降低賦稅、創立史上第一個國際郵遞系統、容納多元宗教、奠定法律等現代化的治理方式,作者證明了近代世界的基礎架構,是源自蒙古帝國。
十三世紀蒙古貿易帝國絲路經濟帶,是以制度創新去經營,用自由及開放去吸引其他民族支持,而非靠吹水民族主義。對滿腦子塞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儍瓜而言,蒙古帝國是超出了他們的理解範圍。
撰文:劉細良
2018年12月28日
《成吉思汗:近代世界的創造者》
【讀書好】
上周介紹了美國人類學家魏澤福的大汗三部曲最終回關於蒙古帝國治下的宗教自由,今天重新回到令他聲名雀起的首部曲《成吉思汗:近代世界的創造者》。有看我專欄的讀者,可能已經察覺到過去兩年先後介紹過美國新清史研究及日本岡田英弘滿蒙史研究,我是有意識地向大家介紹這些「背離」傳統中國史的另類作品,目的是要擴闊香港人的歷史視野,批判在大中華漢人中心主義下所編製的歷史知識,尋找香港人面對傳統中國歷史的立足點。
未脫魅的中國人
社會學家韋伯曾經研究西方近代社會資本主義興起,認為是理性抬頭的結果,這是一個「脫魅」的過程,從一切皆由神安排的中古世界觀走出來。華夏文明沒有經歷長時間神權至上的時代,儒家在漢朝成為國家意識形態,重點在其政治及社會觀,包括區分華夷之辨,社會按照人倫組織起來,而政治秩序則是社會人倫的放大版,皇帝就是君父,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現實是中原皇朝屢經崩潰、重建,而新建立的皇朝為追求合法性,便通過篡改歷史證明自己政權是在儒家的政治更替秩序之中,上應天命而建立。所以我們自小念的歷史就是中華文明三千年延綿不絕,皇朝一個接一個,唐虞夏商周秦漢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民國中共,多麼輝煌的文明。
這種建基於虛幻歷史的文化自豪感,令我們相信中國人是何其獨特,四大文明古國只有我們能夠永續。這種虛構的意識形態猶如西方中古神權至上觀念,我們崇拜的神是華夏文明,由此變成為大中華民族主義,也成為中共建政至今,即使曾經暴虐無道但仍然不倒的根本原因。
認識真正的蒙古帝國
香港人要「脫魅」,擺脫這種大中華民族主義,才能夠走上民主運動的正確道路。在中原地區歷史,分裂與統一的時間是一半一半,而盛世的多民族帝國更多由「外族」建立,包括拓跋鮮卑人建立的唐、蒙古人建立的元及繼承者滿洲人建立的清。大中華意識通過抹去或改寫外族統治的歷史,令他們納入了儒家的治亂興衰體系中。成吉思汗建立的歐亞大帝國,在漢族儒生書寫的史書中,就只剩殘暴、淫亂、野蠻,一無是處。西方同樣受蒙古入侵,刻意貶損成吉思汗及其帝國。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寫下劇本《中國孤兒》,本意是想藉成吉思汗諷刺法國君主,結果成了世人對成吉思汗及蒙古帝國負面印象的開端,「一心要將帝國的宏偉都城,變成遼闊的荒漠」、「不知宗教、道德、禮貌為何物,以打家劫舍為業。」十九世紀的科學家更將蒙古人塑造為智力遲緩、殘暴的人種。
九十年代蘇聯解體,蒙古重獲自由,最重要是散失數百年、記錄蒙古帝國重要資料的《蒙古秘史》破譯成功。美國人類學家魏澤福,足迹走遍蒙古帝國的商業路線、並沿着馬可波羅的航道航行,根據《蒙古秘史》與志費尼等西方編年史家的記述,以故事方式演繹成吉思汗與其後代,如何締造並經營這個世界上最遼闊的帝國。
全書共分為三個部份,第一部談成吉思汗在草原上崛起與稱霸過程,這時期形塑了他的性格;第二部描述蒙古人四處征戰,登上世界史舞台;第三部檢視和平年代與蒙古帝國的經營之道,尤其着重成吉思汗如何打造世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降低賦稅、創立史上第一個國際郵遞系統、容納多元宗教、奠定法律等現代化的治理方式,作者證明了近代世界的基礎架構,是源自蒙古帝國。
十三世紀蒙古貿易帝國絲路經濟帶,是以制度創新去經營,用自由及開放去吸引其他民族支持,而非靠吹水民族主義。對滿腦子塞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儍瓜而言,蒙古帝國是超出了他們的理解範圍。
撰文:劉細良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