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6-鄒崇銘:計不掂、理還亂的東北常人包

鄒崇銘:計不掂、理還亂的東北常人包
21:23 2014/6/26


【明報專訊】這邊廂,吳亮星主持的財委會變成一齣鬧劇;那邊廂,有別於數年來對批評聲音不聞不問,發展局放下身段化身社交網絡戰士,多番直接回應民間對東北規劃的質疑。就連特首梁振英也出動說,要大家認認真真、勤勤懇懇地,睜開雙眼看清楚發展局提供的資料。筆者唯有熱烈響應官方的號召,果然出乎意料地收穫甚豐!

財委會文件10公頃不翼而飛

年前發展局將東北規劃稱為「香港人的新市鎮」,公眾焦點難免落在住宅供應,尤其是公營房屋供應之上,而公屋用地比例則成為爭議焦點所在。儘管正如發展局所拋出的常人包所指出,東北規劃已經將公屋比例增至六成,日後提供相當於3.66萬個單位;但若從住宅用地比例來說,則仍是私營較公營房屋為高,而常人包則強調:「公私營房屋佔地比例約一半半,即兩者均為40多公頃。」

這字裏行間卻隱藏了一個微妙的故事:事緣發展局因應前期工程撥款申請,於今年2月25日提交立法會的「關於擬議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背景資料簡介」文件,列出東北公營房屋用地為47.6公頃,也就是整個規劃612公頃的7.78%;私營房屋用地則佔54公頃,兩者相加合共為101.6公頃(註1)。但民間團體卻從城規會的「古洞北及粉嶺北分區計劃大綱草圖」(註2) 發現,公屋用地大致只佔規劃的36公頃又或是5.88%。由於大綱草圖並無提供具體數字,因此說公屋用地接近6%,只能是粗略推算出來的結果。

但如此卻引伸出一件相當有趣的事情:發展局其後發布的常人包,竟然沒有直接否認6%的數字,而且更提出「新界東北合共約90公頃的房屋用地」的新數字。如此問題便來了,到底新界東北的住宅用地總面積,應如早前官方文件所列的101.6公頃,抑或如常人包所言的約90公頃?須知兩者相差可達10公頃,足足有逾半過維園那麼大!發展局的常人包不出猶自可,一出卻反而帶來了兩組迥異的數字,這一發現着實非同小可!

前期工程撥款基於錯誤數字?

同樣來說,至為關鍵的公營房屋用地面積,到底是47.6公頃抑或36公頃呢?由於民間沒能掌握充分的資料,因此這至今仍只能是一個謎。惟值得注意的是,連日來發展局評論所一直強調的,是「公屋用地面積不是36公頃」,而是「40多公頃」;但如此一來,提交立法會官方文件中47.6公頃的具體數字卻不翼而飛!凡此種種,皆難免讓人摸不着頭腦:難道在過去數周作為全城焦點東北前期工程撥款,官方文件載列的數字只是一組子虛烏有的幻象?

回顧香港逾40年的新市鎮歷史,公屋單位和用地比例皆一直和房屋政策息息相關。1970年代的沙田和屯門公屋單位約佔六成,而公屋用地則佔整區面積逾一成 ;1990年代天水圍的公屋單位比例高達八成,而公屋用地更佔整區面積逾兩成,數年前時任發展局長的林鄭月娥,便曾發出「香港不能再有另一個天水圍」之嘆。但在金融風暴、尤其是「孫九招」推出後的新發展區,例如啟德便只有37%是公屋單位,而公屋用地的比例更只佔全區的2.7%!

因此新界東北公屋單位雖佔60%,但公屋用地比例無論是6%或7%,其實皆是遠遠落後於一直以來的慣例。這充分反映政府應在新界東北以外,例如粉嶺高爾夫球場,尋找面積不需那麼大、爭議較小的地區,更精確地針對實際需要發展相對小型的新市鎮,住宅用地比例自然會相應提高,發展帶來的社會效益亦更顯著。

2007年前任特首曾蔭權提出的「新十大建設」,高鐵和新界東北都位列其中。當年曾班子現正面臨利益輸送的法律指控,耗掉680億的高鐵工程問題正全面浮現。假如政府仍不願意懸崖勒馬的話,1200億的新界東北將會是下一頭大白象,未知日後官方又會拿什麼藉口來開脫責任?

(註1)http://www.legco.gov.hk/yr13-14/chinese/panels/dev/papers/dev0225cb1-925-7-c.pdf

(註2)http://www.ozp.tpb.gov.hk/pdf/S_FLN_1_c.pdf

http://www.ozp.tpb.gov.hk/pdf/S_KTN_1_c.pdf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