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9-張仲凌:我在「愛國」學校的一個下午
張仲凌:我在「愛國」學校的一個下午
明報2014年6月29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我是讀歷史系出身的。
最近,我讀到小思老師的一篇專訪,她說了一句座右銘﹕「盡其在我,問心無愧」。我在這裏工作接近兩年了,從來沒有想過在離開之前,會經歷這樣的一個下午。
一如以往,C校長在數天前發布下一次全體教師會議的議程。第一項議程是﹕「如何回應教育局長談佔中問題」。事實上,我對此不覺驚奇,反而覺得是意料中事;後來卻發現,只有親歷其境,才能體會社會現實的荒謬和殘酷。當天中午,我從同事口中得知,下午會議的討論環節,校方早已事先安排人選發表言論。我想﹕「這些人選是誰?他們又會準備什麼觀點和立場作表述?」之後我問﹕「假如有機會發言,我會說什麼?或者,面對這個群體,我可以說什麼?」午後,不料感冒發作,開始有發燒的症狀,我戴上口罩,同時希望放學後的會議順利完成。
C校長共膳會談北大荒
接近退休年齡的C校長是會議的當然主席。他的頭髮早已稀疏,兩鬢斑白,個子不高,發福的身體則看似會延續到老年。他那圓潤的臉,一雙大耳,加上笑時瞇起來的雙眼,簡直是一副和藹可親的面孔。我曾多次目睹他在午飯時段,特意到飯堂觀看孩子吃飯的情景。那時我心裏想﹕「假如教師對學生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他必定是一個理想的教師。」初來報到時,我曾在飯堂與他共膳,猶記得他和現已退休的主任談的是北大荒的變化,多年前種的是什,而這些年來又有了多大的進步。當時,我看眼前的白米飯,心裏不禁一嘆﹕「我不是出生在中國的黃土地,更不是成長在那個年代,即使我對中國的過去有所認知,但卻不可能有這一番體會。」
W副校長廣東話不流利
其中一位W副校長坐在教師席中前兩三行的邊緣,靠近C校長身處的一邊。相信是七十後的他,比我早一兩年來到學校,以往是在大專學院任職的,年少時在另一間左派學校就讀,事業一直平步青雲,曾自言人生中的工作都是別人邀請他任職的。他在港生活大概也有三十年,仍然是操一口不流利的廣東話,加上那官腔的笑臉和言談,或許這正暗示了一種距離,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這年來,他早已習慣於全體教師在場的時候發言,無論次數和講話篇幅,都比老校長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場可見的權力交接,其實也是眾人意料之中,只是時間上的問題。然而,當天會議的弔詭之處是,這位W副校長由始至終都沒有發言,可以想是一有意為之的手段。這讓我想到,一個獨裁者的權力,早已伴隨毛主席的離世而在中國土地上消失,更何今天的中共政府,寡頭政治的運作已相當成熟,或許在傳統建制之內,香港在這方面的發展步伐也不應該比內地緩慢。因此,高度的集體主義一直是其管治原則,由辦學團體、校監、校長秘書,以至建制派組織的內部連繫,建立了一個超穩定的權力結構和系統,這自然也絕非一個普通教學人員所能了解。
會議主題佔中
會議正式開始。C校長說﹕
「各位同事午安,相信大家都聽聞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早前發表對佔中運動的言論。今天,我們正好藉此機會,分辨清楚情,並對這議題持正確的態度。以下先說明學校的立場﹕
(一)學校鼓勵師生開放討論;
(二)教師不可以帶領學生參與佔中行動;
(三)教師不可以引導或煽動學生參與佔中行動;
(四)教師應對這議題有統一意見,並以同一口徑回應學生可能的提問。」
以上就是開場白的大意,也是一場戲的序幕上演,骨子裏的台詞其實早有定案。C校長刻意強調通識科教師的角色,這點不難理解,他所持的理據是:通識科是最有可能接觸到這些時事議題的學科,因此教授此科時更須小心處理。C校長隨即向台下發問,請大家自由討論,發表意見。眾人皆保持沉默,有些更低下頭來,似乎想避免接觸不必要的目光;然而,一位同事幾乎馬上舉手示意,並胸有成竹地從座位走出來,站在台前發表那篇他早已準備好的講詞。
通識教師N:爭普選為何要用「佔領」?
這位年輕通識教師N,剛畢業便任職於此,第一年便被委以重任,負責建立學校的升旗隊,並逐步落實一個五年計劃,可謂鼓足幹勁,力爭上游;第二年他便受高層邀請,出選代表建制派的教師聯會組織,結果當然是順利當選,成為新一屆的理事。
肢體碰撞後果承受得起?
「首先,就教育局局長發表的言論,我有以下兩點回應﹕第一,在一些人士提出佔領中環運動之前,事實上無論是香港,以及國際社會上,都曾出現過一些『佔領』的行動,例如﹕美國的『佔領華爾街』、香港的『佔領中環』(響應前者)等。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要利用「佔領」這手段來追求普選?』既然《基本法》已清楚列明香港將會達至普選行政長官,加上在人大框架下的定論,香港人實在沒有必要以這種手段爭取普選。這就好像在學校裏,學生要面對的不同考試,其實也是在一個特定框架下設立,目的旨在讓學生明白他們該如何作答不同的題目。
再者,我們香港人是否要利用一零和遊戲的方式來爭取實現普選呢?若為了爭取有人提出帶有公民提名的方案,而放棄其他可行的方案,這又是否明智?我們香港人會願意看到政制的前進,還是原地踏步的結果呢?第二,我們作為教師,是否適合參與類似『佔領中環』的運動呢?假如教師鼓勵或引導學生參與,而在過程中發生肢體碰撞,甚至可能的流血衝突,教師以至學校又是否承受得起這一後果?最後,我認為在社會中,不同人士對公義的標準其實也沒有一致的看法,而一些人透過他們認為正確的手段來爭取所謂的公義,可能也是站不住腳的。謝謝各位!」
當這位同事發表言論時,我坐在自己的座位裏一直專注地筆錄他的講話重點,但我同時知道,他絕對不是唯一一個有備而來的發言者。C校長簡單總結兩句,便再一次向台下發出討論的邀請;這時,另一位通識科的同事L緩緩地舉手,但並沒有像第一位站到台前,只是站起來示意,然後坐在原位發言。
通識科教師L:沒一人一票梁振英政績亦多
這位三十出頭的同事,年前剛為人父,是這間學校的舊生;讀社工出身的他數年前獲聘,或許在他眼中,教師一職比社工穩定,更適合作為長遠發展的行業。相比之下,他並沒有同樣的自信去發表講話,幾乎一直看手提電腦的屏幕,展開他的發言。我剛好坐在他的背後,雖然沒有看到他的神情,但從他的講話中,內心緊張的情緒仍然無法隱藏。
「剛才老師N說了一些對『佔中』的看法,事實上,我個人認為社會上一些人爭取的民主也並不是靈丹妙藥,而且我們更應該了解最近不同的國際事件,例如:泰國是一個有民主選舉的國家,但因為各派政治立場不一,引致整個國家持續的不穩定狀態,示威遊行以至流血衝突一直未有停息,甚至有可能導致軍隊介入事件,嚴重影響國家的經濟發展。我們再看台灣,由一班學生主導的佔領立法院行動,無疑就是違法的,破壞了社會秩序,而且衝擊了政府的日常運作和管治,長遠來說更破壞了兩岸經濟發展和合作的進程。從以上的例子看,我們應該反思民主究竟是什麼,又是否為了爭取所謂的民主,而要犧牲了大多數人的共同利益。同時,我們也可回想一下,曾蔭權就任新一屆特首時,雖然沒有一人一票的選舉,但他當年的民望也是相當高企的;再看,梁振英成為特首的一年多以來,也是有很多政績的。
稱學生對「佔中」想法偏頗
最近,我在與不同高中學生接觸的時候,發現他們對當下發生的政治事件認識不多,對『佔中』、『政改』等議題也是一知半解,但他們往往會有一種偏頗的想法,立場單一,想法片面,例如口講民主的時候其實並不了解何謂民主。我有理由相信,這一現象都是由於他們被部分傳媒所渲染而導致的。由此可見,我們在學校的環境裏,更應該糾正他們這些未經深思熟慮的想法,避免學生因這些偏見而作出不恰當的行為。」
出身歷史系的我站起來發聲
我仍然一直專注地筆錄要點,並提醒自己必須保持冷靜和克制。校長很快接過話來,又簡單總結兩句,便第三次問台下的同事有沒有意見要發表。過了大概十秒的時間,我環視左右的同事,心知有備而來的發言者只有兩位;於是,我立即在想﹕「假如再沒有人發聲,假如所有人都保持沉默,這場討論便會就此完結,我不能接受!我不能接受這兩段發言代表了我,不能接受一個教師拒絕承擔分辨是非的基本責任,不能接受校方往後就可以這種論調去跟學生談社會政治。我清楚了解﹕若我不站出來,我不能接受我自己。」
冷靜出理據
那個下午,我有輕微發燒,早戴上口罩。我舉起右手示意希望發言,沒有人不知道,我並不是有備而來的第三人。我緩緩走到台前拿起無線咪。儘管我內心很渴望立刻就之前的發言逐點回應,但同時另一把聲音提醒我:必須以最冷靜的情緒說出我的理據,並且不可讓受眾認為我是盲目而激進的無理者。
「相信各位剛才聽過校長,以及兩位同事的分享,都有一定的感受。因此我也希望借此機會跟大家表達我的想法。首先,校長開宗明義說,老師應鼓勵並與學生開放討論社會政治的議題,包括近日的『佔領中環』運動。我於是在想,通識科強調的多角度批判思考,是相當重要的;而面對社會上眾說紛紜的現象,以及剛才兩位同事表達了的不同看法,我有一建議﹕學校可安排一時間,在考試完結後舉行一場全校性的公開論壇,並邀請不同的通識科老師,或者校長和副校長等,一起參與討論『佔領中環』和政改諮詢這一當前議題。此舉一來可回應校長所言:開放討論;二來可加強學生在通識科的學習;三來更可提供一機會予各位同事分享不同立場的看法。
倡提供開放空間予學生
另一方面,我也想回應同事L提到的一點意見﹕他說學生受到傳媒渲染的情相當嚴重,於是我由此出發思考,想到學校行之已久的讀報節安排。我作為協助處理每天讀報標題的負責人,按照校方的傳統和上司的指示,一星期有四天均要安排學生閱讀《文匯報》和《大公報》的新聞標題,我不禁反問﹕既然學生在大多數情下均要閱讀這兩份報章,為何他們仍會像L老師所說﹕受到其他傳媒所渲染呢?假如學生的情果真如此,其中應負上最大責任者是在座每一位教師嗎?還是學校本身?
最後,雖然有關這個議題我還有不少意見希望分享,但礙於時間所限,或許有待下次機會才作回應。不過,為了學生的利益,我仍衷心希望各位考慮我的建議,讓學生能夠在一個開放的空間內了解當前的社會事件。」
出於形式上的禮儀,台下仍然有掌聲響起。我走回自己的座位,坐下,靜默。C校長接問﹕有誰還要發表意見?
通識科主任SW:商榷地方很多
會議室內一片靜默。我的腦海彷彿在數算一秒接另一秒,這一片靜默維持了接近半分鐘,而我一直在等待,等待這個建制的回應。C校長終於打破沉默,說﹕「SW老師,你是通識科的科主任(同時是教務主任),相信也有你的個人看法,不如你上台發表一下吧!」
民主制度未必最理想
SW老師是我的其中一位直屬上司,兩年前正是他在面試中跟我會面。我不會忘記,當我提到我是歷史系出身時,他說自己也是同一間大學的歷史系畢業生,更是我其中一位老師的同屆同學,那時還是書院年代,尚未正名和升格至大學。那一天,我曾以為,既是同門出身,想必在理念上有很多契合之處,合作起來應會得心應手。我執著,認為讀歷史的人也各有他們的執著,這是因為,我們生活在現代之後的現代,能夠懷對過去的重視,面對世俗的眼光,進入歷史研習的世界,這本身已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我錯了。我低估了現實社會的影響力。我對後來所經歷的一切感到遺憾,在他口中,我親耳聽到他說﹕「我也是讀歷史出身的,而到了今時今日,我覺得做人最重要是開開心心。其他的都沒緊要了。即使學校的理念或立場如何,我們還是有很多的考慮。或許你有機會到了外邊的學校,對我說的又會有不同的體會。」我尊重他的想法,但我不希望自己有天像他一樣放下了一切。SW老師對校長的「邀請」始料不及,但也深知自己沒有拒絕表態的可能。
「首先,事實上,我在幾天後的全校早會中,早已打算以『佔領中環』行動為主題,向學生闡述一下不同意見。雖然現在尚未準備講辭,但也姑且表達一下我個人的看法。第一,我認為我們先要考慮的一點是政治現實的問題,按照《基本法》的條文和人大的有關決定,有關香港政制的未來發展,可謂早有定論,而且只能依據這一框架推展。第二,香港人的普遍心態其實說到底就是十分現實,更可以說是分化。現在社會上可能只有少數人正爭取他們心目中的民主,但對於沉默的大多數而言,他們或許不會同意少數人的所作所為。第三,香港市民一直以來都對法治精神十分重視,在上述兩者的基礎之上,大眾又怎會支持一些明顯違法,即破壞法治社會的行動呢?第四,現在中央政府已承諾2017年的特首將會由普選產生,從歷史的角度看,屆時實現的普選也只是香港正式回歸祖國後20年的事;相比於港英時期的殖民統治,香港特區的民主進程可以說是有很大的成果。最後,假如我們回到一關鍵的問題﹕『民主是什麼?民主有何價值?』我個人覺得,民主的制度也未必是最理想的制度,大家想一想,我們是否希望香港有天會變成最近看到的台灣?正如我剛才所言,香港人既然是現實的功利的,是否有一民主制度,其實也不是最核心的問題,也未必是一般市民最關注的問題。由此可見,面對所謂的『佔領中環』運動,實在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以上種種,算是我的一些看法,跟各位分享。」
會議結束
隨這段發言的終結,C校長也找到宣告這場戲正式落幕的時機。當他再次向台下發出邀請,這次再沒有那半分鐘的靜默,只剩下數秒鐘不長不短的休止符。於是,他正式宣布,今天會議有關這一議題的討論環節結束。
我坐在我的位置,一直到整場會議的結束。我的情緒並沒有如我上台的數分鐘一樣出奇的平靜,反而是內心波動不止。我氣憤,一場討論是如此開放;我無奈,一刻的靜默竟如此的漫長;我驚覺,一所學校的理念是如此的封閉;我痛心,學生的成長竟在無聲無息間被操控;我感慨,共事兩年的同事竟如此的陌生;我遺憾,自己沒有多少機會啟蒙認識的孩子……頃刻之間,我內心的種種情緒激起一陣又一陣的浪花,但我只能無言以對。我知道,沒有人明白我當下的感受,而我也不知道,有誰是同路人。只有一點我早已清楚:遠在我站起來發言之前,我在這間學校的命運已被裁決,箇中的原因也不言而喻。
在一個現實與荒謬的界線逐漸變得模糊的世代,堅持信念本身這個包袱有多沉重,沒有人知道,正如你永遠不會了解﹕一塊投進河流的石頭會到達何處。時代的巨流,與微不足道的個人相比,只能讓人慨嘆的確逝者如斯,這是現實,也是宿命。現代人沉醉的歡愉,往往只是掩蓋人世悲劇終點的一堆稻草。不過,我這刻依然深信:「若無逝者,豈有來者?」或許,兩年的光陰在人生中不過一瞬,而我在這個地方留給孩子的,只是在他們腦海裏隨年月日漸消逝的依稀印象。原來,我無法奢望自己能夠改變了什麼現狀,影響了多少年輕人的想法。我唯一可以做的,只是做回自己,忠於自己,即使現實要你承擔它要你付上的一切代價。
「世界無窮願無盡,海天寥闊立多時。」
此一言,我心銘記之。
記2014年5月26日
2014年6月17日寫成
文×張仲凌(教育工作關注組成員)
編輯顏澤蓉
明報2014年6月29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我是讀歷史系出身的。
最近,我讀到小思老師的一篇專訪,她說了一句座右銘﹕「盡其在我,問心無愧」。我在這裏工作接近兩年了,從來沒有想過在離開之前,會經歷這樣的一個下午。
一如以往,C校長在數天前發布下一次全體教師會議的議程。第一項議程是﹕「如何回應教育局長談佔中問題」。事實上,我對此不覺驚奇,反而覺得是意料中事;後來卻發現,只有親歷其境,才能體會社會現實的荒謬和殘酷。當天中午,我從同事口中得知,下午會議的討論環節,校方早已事先安排人選發表言論。我想﹕「這些人選是誰?他們又會準備什麼觀點和立場作表述?」之後我問﹕「假如有機會發言,我會說什麼?或者,面對這個群體,我可以說什麼?」午後,不料感冒發作,開始有發燒的症狀,我戴上口罩,同時希望放學後的會議順利完成。
C校長共膳會談北大荒
接近退休年齡的C校長是會議的當然主席。他的頭髮早已稀疏,兩鬢斑白,個子不高,發福的身體則看似會延續到老年。他那圓潤的臉,一雙大耳,加上笑時瞇起來的雙眼,簡直是一副和藹可親的面孔。我曾多次目睹他在午飯時段,特意到飯堂觀看孩子吃飯的情景。那時我心裏想﹕「假如教師對學生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他必定是一個理想的教師。」初來報到時,我曾在飯堂與他共膳,猶記得他和現已退休的主任談的是北大荒的變化,多年前種的是什,而這些年來又有了多大的進步。當時,我看眼前的白米飯,心裏不禁一嘆﹕「我不是出生在中國的黃土地,更不是成長在那個年代,即使我對中國的過去有所認知,但卻不可能有這一番體會。」
W副校長廣東話不流利
其中一位W副校長坐在教師席中前兩三行的邊緣,靠近C校長身處的一邊。相信是七十後的他,比我早一兩年來到學校,以往是在大專學院任職的,年少時在另一間左派學校就讀,事業一直平步青雲,曾自言人生中的工作都是別人邀請他任職的。他在港生活大概也有三十年,仍然是操一口不流利的廣東話,加上那官腔的笑臉和言談,或許這正暗示了一種距離,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這年來,他早已習慣於全體教師在場的時候發言,無論次數和講話篇幅,都比老校長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場可見的權力交接,其實也是眾人意料之中,只是時間上的問題。然而,當天會議的弔詭之處是,這位W副校長由始至終都沒有發言,可以想是一有意為之的手段。這讓我想到,一個獨裁者的權力,早已伴隨毛主席的離世而在中國土地上消失,更何今天的中共政府,寡頭政治的運作已相當成熟,或許在傳統建制之內,香港在這方面的發展步伐也不應該比內地緩慢。因此,高度的集體主義一直是其管治原則,由辦學團體、校監、校長秘書,以至建制派組織的內部連繫,建立了一個超穩定的權力結構和系統,這自然也絕非一個普通教學人員所能了解。
會議主題佔中
會議正式開始。C校長說﹕
「各位同事午安,相信大家都聽聞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早前發表對佔中運動的言論。今天,我們正好藉此機會,分辨清楚情,並對這議題持正確的態度。以下先說明學校的立場﹕
(一)學校鼓勵師生開放討論;
(二)教師不可以帶領學生參與佔中行動;
(三)教師不可以引導或煽動學生參與佔中行動;
(四)教師應對這議題有統一意見,並以同一口徑回應學生可能的提問。」
以上就是開場白的大意,也是一場戲的序幕上演,骨子裏的台詞其實早有定案。C校長刻意強調通識科教師的角色,這點不難理解,他所持的理據是:通識科是最有可能接觸到這些時事議題的學科,因此教授此科時更須小心處理。C校長隨即向台下發問,請大家自由討論,發表意見。眾人皆保持沉默,有些更低下頭來,似乎想避免接觸不必要的目光;然而,一位同事幾乎馬上舉手示意,並胸有成竹地從座位走出來,站在台前發表那篇他早已準備好的講詞。
通識教師N:爭普選為何要用「佔領」?
這位年輕通識教師N,剛畢業便任職於此,第一年便被委以重任,負責建立學校的升旗隊,並逐步落實一個五年計劃,可謂鼓足幹勁,力爭上游;第二年他便受高層邀請,出選代表建制派的教師聯會組織,結果當然是順利當選,成為新一屆的理事。
肢體碰撞後果承受得起?
「首先,就教育局局長發表的言論,我有以下兩點回應﹕第一,在一些人士提出佔領中環運動之前,事實上無論是香港,以及國際社會上,都曾出現過一些『佔領』的行動,例如﹕美國的『佔領華爾街』、香港的『佔領中環』(響應前者)等。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們要利用「佔領」這手段來追求普選?』既然《基本法》已清楚列明香港將會達至普選行政長官,加上在人大框架下的定論,香港人實在沒有必要以這種手段爭取普選。這就好像在學校裏,學生要面對的不同考試,其實也是在一個特定框架下設立,目的旨在讓學生明白他們該如何作答不同的題目。
再者,我們香港人是否要利用一零和遊戲的方式來爭取實現普選呢?若為了爭取有人提出帶有公民提名的方案,而放棄其他可行的方案,這又是否明智?我們香港人會願意看到政制的前進,還是原地踏步的結果呢?第二,我們作為教師,是否適合參與類似『佔領中環』的運動呢?假如教師鼓勵或引導學生參與,而在過程中發生肢體碰撞,甚至可能的流血衝突,教師以至學校又是否承受得起這一後果?最後,我認為在社會中,不同人士對公義的標準其實也沒有一致的看法,而一些人透過他們認為正確的手段來爭取所謂的公義,可能也是站不住腳的。謝謝各位!」
當這位同事發表言論時,我坐在自己的座位裏一直專注地筆錄他的講話重點,但我同時知道,他絕對不是唯一一個有備而來的發言者。C校長簡單總結兩句,便再一次向台下發出討論的邀請;這時,另一位通識科的同事L緩緩地舉手,但並沒有像第一位站到台前,只是站起來示意,然後坐在原位發言。
通識科教師L:沒一人一票梁振英政績亦多
這位三十出頭的同事,年前剛為人父,是這間學校的舊生;讀社工出身的他數年前獲聘,或許在他眼中,教師一職比社工穩定,更適合作為長遠發展的行業。相比之下,他並沒有同樣的自信去發表講話,幾乎一直看手提電腦的屏幕,展開他的發言。我剛好坐在他的背後,雖然沒有看到他的神情,但從他的講話中,內心緊張的情緒仍然無法隱藏。
「剛才老師N說了一些對『佔中』的看法,事實上,我個人認為社會上一些人爭取的民主也並不是靈丹妙藥,而且我們更應該了解最近不同的國際事件,例如:泰國是一個有民主選舉的國家,但因為各派政治立場不一,引致整個國家持續的不穩定狀態,示威遊行以至流血衝突一直未有停息,甚至有可能導致軍隊介入事件,嚴重影響國家的經濟發展。我們再看台灣,由一班學生主導的佔領立法院行動,無疑就是違法的,破壞了社會秩序,而且衝擊了政府的日常運作和管治,長遠來說更破壞了兩岸經濟發展和合作的進程。從以上的例子看,我們應該反思民主究竟是什麼,又是否為了爭取所謂的民主,而要犧牲了大多數人的共同利益。同時,我們也可回想一下,曾蔭權就任新一屆特首時,雖然沒有一人一票的選舉,但他當年的民望也是相當高企的;再看,梁振英成為特首的一年多以來,也是有很多政績的。
稱學生對「佔中」想法偏頗
最近,我在與不同高中學生接觸的時候,發現他們對當下發生的政治事件認識不多,對『佔中』、『政改』等議題也是一知半解,但他們往往會有一種偏頗的想法,立場單一,想法片面,例如口講民主的時候其實並不了解何謂民主。我有理由相信,這一現象都是由於他們被部分傳媒所渲染而導致的。由此可見,我們在學校的環境裏,更應該糾正他們這些未經深思熟慮的想法,避免學生因這些偏見而作出不恰當的行為。」
出身歷史系的我站起來發聲
我仍然一直專注地筆錄要點,並提醒自己必須保持冷靜和克制。校長很快接過話來,又簡單總結兩句,便第三次問台下的同事有沒有意見要發表。過了大概十秒的時間,我環視左右的同事,心知有備而來的發言者只有兩位;於是,我立即在想﹕「假如再沒有人發聲,假如所有人都保持沉默,這場討論便會就此完結,我不能接受!我不能接受這兩段發言代表了我,不能接受一個教師拒絕承擔分辨是非的基本責任,不能接受校方往後就可以這種論調去跟學生談社會政治。我清楚了解﹕若我不站出來,我不能接受我自己。」
冷靜出理據
那個下午,我有輕微發燒,早戴上口罩。我舉起右手示意希望發言,沒有人不知道,我並不是有備而來的第三人。我緩緩走到台前拿起無線咪。儘管我內心很渴望立刻就之前的發言逐點回應,但同時另一把聲音提醒我:必須以最冷靜的情緒說出我的理據,並且不可讓受眾認為我是盲目而激進的無理者。
「相信各位剛才聽過校長,以及兩位同事的分享,都有一定的感受。因此我也希望借此機會跟大家表達我的想法。首先,校長開宗明義說,老師應鼓勵並與學生開放討論社會政治的議題,包括近日的『佔領中環』運動。我於是在想,通識科強調的多角度批判思考,是相當重要的;而面對社會上眾說紛紜的現象,以及剛才兩位同事表達了的不同看法,我有一建議﹕學校可安排一時間,在考試完結後舉行一場全校性的公開論壇,並邀請不同的通識科老師,或者校長和副校長等,一起參與討論『佔領中環』和政改諮詢這一當前議題。此舉一來可回應校長所言:開放討論;二來可加強學生在通識科的學習;三來更可提供一機會予各位同事分享不同立場的看法。
倡提供開放空間予學生
另一方面,我也想回應同事L提到的一點意見﹕他說學生受到傳媒渲染的情相當嚴重,於是我由此出發思考,想到學校行之已久的讀報節安排。我作為協助處理每天讀報標題的負責人,按照校方的傳統和上司的指示,一星期有四天均要安排學生閱讀《文匯報》和《大公報》的新聞標題,我不禁反問﹕既然學生在大多數情下均要閱讀這兩份報章,為何他們仍會像L老師所說﹕受到其他傳媒所渲染呢?假如學生的情果真如此,其中應負上最大責任者是在座每一位教師嗎?還是學校本身?
最後,雖然有關這個議題我還有不少意見希望分享,但礙於時間所限,或許有待下次機會才作回應。不過,為了學生的利益,我仍衷心希望各位考慮我的建議,讓學生能夠在一個開放的空間內了解當前的社會事件。」
出於形式上的禮儀,台下仍然有掌聲響起。我走回自己的座位,坐下,靜默。C校長接問﹕有誰還要發表意見?
通識科主任SW:商榷地方很多
會議室內一片靜默。我的腦海彷彿在數算一秒接另一秒,這一片靜默維持了接近半分鐘,而我一直在等待,等待這個建制的回應。C校長終於打破沉默,說﹕「SW老師,你是通識科的科主任(同時是教務主任),相信也有你的個人看法,不如你上台發表一下吧!」
民主制度未必最理想
SW老師是我的其中一位直屬上司,兩年前正是他在面試中跟我會面。我不會忘記,當我提到我是歷史系出身時,他說自己也是同一間大學的歷史系畢業生,更是我其中一位老師的同屆同學,那時還是書院年代,尚未正名和升格至大學。那一天,我曾以為,既是同門出身,想必在理念上有很多契合之處,合作起來應會得心應手。我執著,認為讀歷史的人也各有他們的執著,這是因為,我們生活在現代之後的現代,能夠懷對過去的重視,面對世俗的眼光,進入歷史研習的世界,這本身已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我錯了。我低估了現實社會的影響力。我對後來所經歷的一切感到遺憾,在他口中,我親耳聽到他說﹕「我也是讀歷史出身的,而到了今時今日,我覺得做人最重要是開開心心。其他的都沒緊要了。即使學校的理念或立場如何,我們還是有很多的考慮。或許你有機會到了外邊的學校,對我說的又會有不同的體會。」我尊重他的想法,但我不希望自己有天像他一樣放下了一切。SW老師對校長的「邀請」始料不及,但也深知自己沒有拒絕表態的可能。
「首先,事實上,我在幾天後的全校早會中,早已打算以『佔領中環』行動為主題,向學生闡述一下不同意見。雖然現在尚未準備講辭,但也姑且表達一下我個人的看法。第一,我認為我們先要考慮的一點是政治現實的問題,按照《基本法》的條文和人大的有關決定,有關香港政制的未來發展,可謂早有定論,而且只能依據這一框架推展。第二,香港人的普遍心態其實說到底就是十分現實,更可以說是分化。現在社會上可能只有少數人正爭取他們心目中的民主,但對於沉默的大多數而言,他們或許不會同意少數人的所作所為。第三,香港市民一直以來都對法治精神十分重視,在上述兩者的基礎之上,大眾又怎會支持一些明顯違法,即破壞法治社會的行動呢?第四,現在中央政府已承諾2017年的特首將會由普選產生,從歷史的角度看,屆時實現的普選也只是香港正式回歸祖國後20年的事;相比於港英時期的殖民統治,香港特區的民主進程可以說是有很大的成果。最後,假如我們回到一關鍵的問題﹕『民主是什麼?民主有何價值?』我個人覺得,民主的制度也未必是最理想的制度,大家想一想,我們是否希望香港有天會變成最近看到的台灣?正如我剛才所言,香港人既然是現實的功利的,是否有一民主制度,其實也不是最核心的問題,也未必是一般市民最關注的問題。由此可見,面對所謂的『佔領中環』運動,實在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以上種種,算是我的一些看法,跟各位分享。」
會議結束
隨這段發言的終結,C校長也找到宣告這場戲正式落幕的時機。當他再次向台下發出邀請,這次再沒有那半分鐘的靜默,只剩下數秒鐘不長不短的休止符。於是,他正式宣布,今天會議有關這一議題的討論環節結束。
我坐在我的位置,一直到整場會議的結束。我的情緒並沒有如我上台的數分鐘一樣出奇的平靜,反而是內心波動不止。我氣憤,一場討論是如此開放;我無奈,一刻的靜默竟如此的漫長;我驚覺,一所學校的理念是如此的封閉;我痛心,學生的成長竟在無聲無息間被操控;我感慨,共事兩年的同事竟如此的陌生;我遺憾,自己沒有多少機會啟蒙認識的孩子……頃刻之間,我內心的種種情緒激起一陣又一陣的浪花,但我只能無言以對。我知道,沒有人明白我當下的感受,而我也不知道,有誰是同路人。只有一點我早已清楚:遠在我站起來發言之前,我在這間學校的命運已被裁決,箇中的原因也不言而喻。
在一個現實與荒謬的界線逐漸變得模糊的世代,堅持信念本身這個包袱有多沉重,沒有人知道,正如你永遠不會了解﹕一塊投進河流的石頭會到達何處。時代的巨流,與微不足道的個人相比,只能讓人慨嘆的確逝者如斯,這是現實,也是宿命。現代人沉醉的歡愉,往往只是掩蓋人世悲劇終點的一堆稻草。不過,我這刻依然深信:「若無逝者,豈有來者?」或許,兩年的光陰在人生中不過一瞬,而我在這個地方留給孩子的,只是在他們腦海裏隨年月日漸消逝的依稀印象。原來,我無法奢望自己能夠改變了什麼現狀,影響了多少年輕人的想法。我唯一可以做的,只是做回自己,忠於自己,即使現實要你承擔它要你付上的一切代價。
「世界無窮願無盡,海天寥闊立多時。」
此一言,我心銘記之。
記2014年5月26日
2014年6月17日寫成
文×張仲凌(教育工作關注組成員)
編輯顏澤蓉
為你的勇氣鼓掌,加油。
回覆刪除現實往往是殘酷,張開我們的眼睛,看着這一潭死水會腐臭下去,還是你這顆石頭泛起的漣漪能改變這潭死水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