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8-曾瑞明:佔中不佔中,師生的行動想像

曾瑞明:佔中不佔中,師生的行動想像
明報2014年6月28日星期六


吳克儉始終是個教育局長,說句話,就算無的放矢或者意在恐嚇,都會在教育圈釀成地震:最近,有準備參與佔中的教師朋友告訴我,在他appraisal時,校長問如果學生想跟他去佔中會怎樣做。他直覺地回應了一些「公式」的話:比如自己不會帶他們去,因為這並非學校的活動,但會和學生分析利弊,由他們自行決參與與否云云。該校長也表達了自己的一些concern,說老師個人的政治參與是沒有問題的,但要和學生區分開來。她自己也認同公民抗命,只是提醒教師如果去的時候要小心一點。不過,我的朋友都感到一點無形的壓力,相信,局長如果有心,可慶幸「奸計得逞」。如果無心,也實應為這種白色恐怖道歉。

沒錯,大部分教師和我這位朋友都是這樣尊重學生,保護學生,卻又關懷社會,願冒上風險去追求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教授「敏感」題目時,會保持冷靜公正,盡力鋪陳不同觀點,也不扭曲自己不贊成的觀點,讓學生自行決定,背後的想法是佔中必是「個人」的決定,教師不應亦不能促使學生參與,但教學內容決不可後退。

這種看法看來已成教育工作者守住防線的一個論述,但我們細心一想,仍有很多問題︰如果是六四晚會和反國教遊行或之前的反高鐵,教師不應亦不能促使學生參與?如果將來有政策(其實國教已是)直接影響教育,教師和學校的角色仍是只談只學只了解而不能與學生有任何行動?我不是要鼓勵學生佔中,因為學生未夠十八歲,因為今次是公民抗命有檢控風險可能已是教師要極其審慎的理由,教師也會扮演代家長的角色去給學生意見,這都是理由──但理由不會/不能是教師只能說和講,而不可和學生一起「行動」。因為這種想像會扼殺所有師生行動的想像。

舉一個例:如果有人傷害教育這個場域,有什麼理由不讓師生共同行動去抵抗呢?我不是說要強迫學生參與,而是追問老師為何不可就一些價值推動學生行動。教師不可能沒有立場或取捨。說各家觀點不是難事,但如果能和學生自由民主地、理性地找到立場然後行動(可以是遊行,可以是組織活動,可以是開一個facebookpage),在我們教育文化裏(不是法律上)是否「容許」──才是更根本的問題所在。

作者簡介﹕教育工作關注組成員。

[文.曾瑞明]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