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24-陸昕慈:流動支付之戰

陸昕慈:流動支付之戰
19:55 24/2/2015

■微信去年將紅包數碼化,取得相當的成功,更積極開拓流動支付業務。資料圖片

繼去年微信紅包搶一時風頭之後,今年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也投入重金加入春節紅包之戰。除夕當天,微信紅包收發總量達到10.1億次,手機QQ紅包收發總量6.37億次,支付寶紅包收發總量為2.4億次,微博亦有1,541萬網友爭搶由央視春晚及39位明星與商家送出的1.01億個紅包。
紅包數碼化始於去年春節,微信支付後來居上,推出微信紅包在短短七日內吸引800萬用戶的參與,迅速綁定了大量銀行賬戶,讓業內人感慨「微信支付僅用兩天幹了支付寶10年的事」。在微信努力向支付領域邁進之時,阿里巴巴也致力於通過微博、來往實現其社交版圖的擴張。今年微信與支付寶的真正對決結果,似乎讓人看到社交支付的潛能。
這種「社交支付」模式的熱潮,得益於紅包數碼化的實現。春節四日假期中,人們最熱衷的,是緊盯着手機在支付寶和微信群中搶紅包,紅包幾元至幾十元不等,比起真實生活中幾百上千的紅包,通過微信或者支付寶搶到的紅包價值,實在是少之又少。然而,如此熱衷於「搶紅包」,是在於一個「搶」字,意在熱鬧喜慶而已。這正是社交支付的精髓所在,在熟人社會中,人情與金錢一直是綁定在一起的,而社交與支付(或消費)綁定模式的盛行,不過是將利益數碼化,正正迎合了華人社會中人際關係與利益綁定的傳統。
然而,微信支付的本質其實仍然是局限於熟人之間的「社交」行為,而並非真正的「支付」行為。微信支付至今主要的消費應用只是在滴滴打車、京東商城等平台,還未能做到如支付寶一般,因為基於阿里巴巴、淘寶、天貓這一巨大的消費用戶網絡,可以囊括話費充值、信用卡還款、機票、彩票等等日常消費範圍。而且,在年前騰訊投資的滴滴打車與阿里巴巴投資的快的打車實現合併後,支付寶全面覆蓋打車市場也是指日可待。更甚者,這種在人情社會盛行的社交支付模式,有一個無法避免的瓶頸。根據Dunbar's number定律,人類的社交能力是有上限的,能維持穩定而緊密人際關係的社交圈人數不超過150人。社交網絡出現之後,這一上限數字被預測達到500人,即在社交媒體上人類能維持不超過500人的「點讚之交」網絡。而這個上限,正是微信紅包的「社交支付」模式的局限所在。
微信紅包今年春節的10.1億次收發量,其實是來自於2,000萬微信用戶;而根據2014年8月騰訊財報,微信每月的活躍用戶已經達到4.5億,微信支付的滲透率實在有限。而支付寶的每月活躍手機用戶去年達到1.9億,除夕當日竟有6.83億人次參與搶紅包遊戲,意味着幾乎每個支付寶用戶當天都至少參與了三次搶紅包遊戲,每分鐘點擊率達到了8至9億次。雖然除夕當晚有1.54億手機QQ用戶參與搶紅包遊戲,二者相加計算,騰訊系「社交支付化」仍未能與阿里系的「支付社交化」相抗衡。
在人均擁有2.7個智能手機的香港,流動支付似乎才初見端倪。2013年9月,阿里巴巴投資的「快的打車」進入香港,開始與Uber的「燒錢式」競爭,迄今獲得1.8萬名註冊的士司機及30多萬註冊用戶。而香港電視的「娛樂+消費」模式去年12月才剛剛起步,若要走得長遠,仍有許多現實的壁壘要突破。阿里、騰訊兩大巨頭剛剛發生的流動支付之戰,或許能給香港市場一些借鑑。


陸昕慈
傳媒研究員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