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26-陳沛敏:曾俊華冇得輸
陳沛敏:曾俊華冇得輸
23:19 26/2/2015
■曾俊華昨日發表預算案時指年輕人渴望心中富有是社會成熟的表現。陳奕釗攝
說曾俊華冇得輸,不是因為他最新公佈的預算案特別出色,只是因為他有意無意間,令梁振英成為他的對照。
傳統上,一年一度的預算案是大新聞,除關乎普羅市民關心的稅項收費增減、社會服務消長,更反映政府公共資源的運用、社會財富的再分配以至經濟發展長遠方向。但曾俊華上任財政司長以來,每年的預算案新聞可謂厭悶至極,因為焦點不外乎「派糖」——派不派、粒糖夠不夠大夠不夠多和派給哪個階層。預算案後的輿論,也圍繞這些方面團團轉。
簡而言之,財政司長的角色,已跟政府的「掌櫃」差不多。管好政府盤數,不違反「量入為出」、經常開支增長與經濟增長關係等原則,基本上已功德圓滿。但可能因為當年夏鼎基的「積極不干預」太深入民心吧,過去我們都很關注財政司長的「理財哲學」。但曾俊華的理財哲學是甚麼呢?似乎除了緊跟以上的原則,也說不出所以然;或者好聽的叫「穩陣」,不好聽的可以叫「保守」。
由於再次大幅估錯數,盈餘高達六百多億,曾俊華最新一份預算案「派糖」三百多億,基層中產都受惠。林煥光形容「皆大歡喜」,政黨普遍收貨,市民最務實,有糖自然是「袋咗先」。
不過,正如梁家傑所言,「識派糖但唔識run間廠」。派糖都是一次性措施,一如曾俊華過往幾份預算案,醫療、社福、教育等經常性開支不作大動作;長遠性、結構性、根本性和爭議性的議題諸如退休保障、產業結構,一概沒有觸及;未來基金等其實沒有實質內容,跟十年後的財赤一樣,基本上是「講住先」。
有人可能說,這不能全怪曾俊華,因為他上有梁振英。但問題是,即使是市民關注的瘋狂樓市,他也只是一句「密切關注」了事。還有支援受佔領運動影響行業,政治姿態多於實際作用,明明佔領期間旅客有增無減,相關行業也普遍業績向好(酒店業入住率九成),為何仍補貼,他居然答是為表關懷。
不過,這些已經不重要了。當梁振英在《施政報告》點名批評《學苑》,吹響批鬥學術界的集結號,曾俊華在預算案說「經過百多年的發展,香港的經濟實力已經躋身世界前列,香港人,特別是新的一代,在物質生活以外,更加『渴望心中富有』,這是社會成熟的表現。對於這一種轉變,我們需要回應,但是大家必須明白,要解決社會上不同的問題,我們需要對話,而不是對立。」
聽者有意,梁振英性喜挑起對立,這還不是綿裏針有心與梁對着幹?作為客觀中立的新聞界,言者有沒有心當然要問本人。曾俊華在記者會的回應卻可圈可點:「與梁振英的成長過程和經驗不一樣,自己大部份時間不在港成長,因此講法不一……」主觀的解讀可以是長期在「外國勢力」影響環境下成長,自然跟中共栽培、滿腦子鬥爭思維的人,思維行徑不一樣。曾俊華差點沒說「唔好怪我鬼仔性格」呢。
有了梁振英做對比,曾俊華的預算案即使如何冇料到,他都贏了。因為在梁振英多年治下,香港人對會說點人話、思維尚算正常、最重要是不要搞砸我們既有生活方式的官員,已經拍手稱慶。你說可悲嗎?
陳沛敏
記者
23:19 26/2/2015
■曾俊華昨日發表預算案時指年輕人渴望心中富有是社會成熟的表現。陳奕釗攝
說曾俊華冇得輸,不是因為他最新公佈的預算案特別出色,只是因為他有意無意間,令梁振英成為他的對照。
傳統上,一年一度的預算案是大新聞,除關乎普羅市民關心的稅項收費增減、社會服務消長,更反映政府公共資源的運用、社會財富的再分配以至經濟發展長遠方向。但曾俊華上任財政司長以來,每年的預算案新聞可謂厭悶至極,因為焦點不外乎「派糖」——派不派、粒糖夠不夠大夠不夠多和派給哪個階層。預算案後的輿論,也圍繞這些方面團團轉。
簡而言之,財政司長的角色,已跟政府的「掌櫃」差不多。管好政府盤數,不違反「量入為出」、經常開支增長與經濟增長關係等原則,基本上已功德圓滿。但可能因為當年夏鼎基的「積極不干預」太深入民心吧,過去我們都很關注財政司長的「理財哲學」。但曾俊華的理財哲學是甚麼呢?似乎除了緊跟以上的原則,也說不出所以然;或者好聽的叫「穩陣」,不好聽的可以叫「保守」。
由於再次大幅估錯數,盈餘高達六百多億,曾俊華最新一份預算案「派糖」三百多億,基層中產都受惠。林煥光形容「皆大歡喜」,政黨普遍收貨,市民最務實,有糖自然是「袋咗先」。
不過,正如梁家傑所言,「識派糖但唔識run間廠」。派糖都是一次性措施,一如曾俊華過往幾份預算案,醫療、社福、教育等經常性開支不作大動作;長遠性、結構性、根本性和爭議性的議題諸如退休保障、產業結構,一概沒有觸及;未來基金等其實沒有實質內容,跟十年後的財赤一樣,基本上是「講住先」。
有人可能說,這不能全怪曾俊華,因為他上有梁振英。但問題是,即使是市民關注的瘋狂樓市,他也只是一句「密切關注」了事。還有支援受佔領運動影響行業,政治姿態多於實際作用,明明佔領期間旅客有增無減,相關行業也普遍業績向好(酒店業入住率九成),為何仍補貼,他居然答是為表關懷。
不過,這些已經不重要了。當梁振英在《施政報告》點名批評《學苑》,吹響批鬥學術界的集結號,曾俊華在預算案說「經過百多年的發展,香港的經濟實力已經躋身世界前列,香港人,特別是新的一代,在物質生活以外,更加『渴望心中富有』,這是社會成熟的表現。對於這一種轉變,我們需要回應,但是大家必須明白,要解決社會上不同的問題,我們需要對話,而不是對立。」
聽者有意,梁振英性喜挑起對立,這還不是綿裏針有心與梁對着幹?作為客觀中立的新聞界,言者有沒有心當然要問本人。曾俊華在記者會的回應卻可圈可點:「與梁振英的成長過程和經驗不一樣,自己大部份時間不在港成長,因此講法不一……」主觀的解讀可以是長期在「外國勢力」影響環境下成長,自然跟中共栽培、滿腦子鬥爭思維的人,思維行徑不一樣。曾俊華差點沒說「唔好怪我鬼仔性格」呢。
有了梁振英做對比,曾俊華的預算案即使如何冇料到,他都贏了。因為在梁振英多年治下,香港人對會說點人話、思維尚算正常、最重要是不要搞砸我們既有生活方式的官員,已經拍手稱慶。你說可悲嗎?
陳沛敏
記者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