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3-何靜瑩:放低旅遊包袱

何靜瑩:放低旅遊包袱
21:03 13/7/2017


何靜瑩|《明報》專欄「鋒芒乍露」

有朋友看完上周文章《取捨與抉擇》,不知是諷刺還是真心賞識,送來一個短信:「坐在comfort zone看你叫人走出去,一樂也。」
旅遊與舒適區是息息相關的。上周說的是從別人的生命和經歷,衝擊自己固有的思維模式,借他山之石撞擊自己的舒適區。今周我想說的是利用旅行的安排,對生活習慣來個小規模顛覆,自我衝擊舒適區。
很多人邊旅行邊埋怨,總要帶着熟悉的香港習慣去旅行,稍有突發事件、計劃不周詳,便覺諸事不順,渾身不自在。平常在熟悉的香港可能覺察不到自己的適應能力低,出外旅遊卻能把一個人的自理能力、應急能力和適應能力暴露出來。
小時候的我怕出錯,喜愛play safe和周詳的計劃,事情出現不符合「劇本」安排時,我會變得情緒化和不耐煩。我逐漸感到這些性情帶來無形的枷鎖,覺得疲累和繃緊。我相信生命無常、變幻莫測,須尋求改變,「解放」自己。


旅遊拆毀我的四種舒適區

收拾行裝反映一個人的心理狀況。從前我怕帶不夠日用品,也擔心當地食物不合脾胃,就算是短途旅程,都要用上大件行李,帶上即食麵、旅行藥、各種衣履都要。其實,一半行李都是白帶,苦了自己。
我當管理顧問時,經常出差,第一個出差地點是台北,雖然項目有三個月之長,但隔個周末可回香港兩天。然而,我像搬家似的提着一件特大行李,同行的大老闆帶點蔑視地瞄了我一眼,我登時自覺老土、不專業,像林亞珍出城一樣。
始終,practice makes perfect。頻繁的出外公幹鍛鍊我輕裝上陣,且安全感增強了,也就不用為了一些微乎其微的可能性而多帶無謂物品,以防萬一。現在收拾一周旅行物品,我只帶4公斤的用品,可算是衝出了第一個舒適區。

很多人會在起飛前兩三小時到達機場。我在美國留學回香港放暑假,遇上公路交通擠塞而錯過了飛機,須鼓起勇氣打電話告訴爸爸「噩耗」。如我所料,他覺得這是不能原諒的過失,愈罵愈烈,猶如是何家之恥!可是,那一次的錯失,令我頓悟:無論預留多少時間、多麼穩陣小心,不能預見的事情總會發生,那為什麼我要浪費過多時間在機場等候?
之後出差多了,上得山多常遇虎,總會因各種原因而錯過航班,逐漸不覺得這是什麼滔天大罪了。我也鍛鍊出管理時間的技巧,最多只會在起飛前一小時到達機場,練得爐火純青,心情不覺得緊張,算是衝出第二個舒適區。

我更愛用旅遊來訓練適應力,突破「住」和「食」這兩個我的舒適區。最近體驗日本鄉村,我挑戰自己每個晚上住在不同的地方,而且是簡樸的民宿或旅館,一方面要拆毀我迴避良久的民宿生活(我害怕骯髒、不安全、不舒適),另一方面為了增強適應力。有時候太多中產的生活方式和享受,對物質享受會有所追求,甚至是倚賴,影響我的創業鬥志,不願意冒險。
每次換一個民宿,都要適應新的環境:公用浴室在哪裏?房間的陣形如何?面對另一張「生埗床」,如何入睡?主人家的規矩怎樣?
每天轉地方,check in、check out,探索新環境,打開行李不久又要收拾行裝,確實費勁。我可想像,這對很多人來說是莫大的滋擾,但作為一種適應力的密集訓練,卻能令我這都市人學習隨遇而安,「好的一餐,不好的一餐」的心情!

我用旅行來持續鍛煉最重要的質素,是探索精神和好奇心。在行程中留下一些空間,可允許當地人介紹新朋友或新去處,甚至到時候才打聽、尋覓和探索,往往會帶來驚喜。
在日本福井縣的最後一晚,我請旅館員工推介附近的晚飯小店。小伙子的英文不夠流暢,掙扎了一會便索性提出開車載我們去小店,但回程須自己召的士。我很驚訝,用有限的日文不停問:「真的嗎?你肯定?」

後來,他又擔心我們回程有困難,竟自動向小店老闆提出開車送我們回去。我滿心感激,但仍半信半疑地走入小店吃飯。
鄉下地方,沒有一個人能說半句英文。那是一家串燒店,餐牌上的漢字不多,點菜時真是一種考驗;旁邊坐着一位熱心中年顧客,急不及待地提出幫忙。他用平生學來的二十個英文字,我用大學時期學過的日文,現在猶記得的五十個字,加上有時令人啼笑皆非的Google Translate,大家雞同鴨講一番,歡歡喜喜地點出最地道的食物!
我們是罕見的外地遊客,不消一刻,整個小店二十名客人都知道我們來自香港。很多人過來自我介紹,熱情地示範怎麼吃串燒,落什麼調味料,還不時送上他們點的食物,堅持要我們試吃不同的菜式。老闆特別高興,免費贈飲汽水。

在嘰哩咕嚕的交談中,我們還能聽明白老闆經營這家串燒店,已有二十七個年頭。我用日本人的口吻,手半掩嘴巴,瞪大眼睛,說:「hea……那麼多年的每一天,都對着這個小小燒烤爐……呢?saa……你看他對每一串的投入感……呢!」

顧客都帶着佩服的目光,連忙點頭。

小店的顧客主要是男人,酒過三巡之後,大概半醉了,輪流過來找我搭訕一番。我的憂患意識開始提高了,催促朋友盡快吃完,「他們好像有點喝醉了,真不知這裏有沒有黑社會大佬,還是快點撤離為妙。」

最後老闆派了一位女侍應開車送我們回去,哇,豪華七人車一部,真的難以置信!橫街窄巷中的一家小店,瀰漫溫情和熱情,竟成為我們臨離開鄉郊前的最後驚喜。
你要突破怎麼樣的舒適區?可以用哪種旅遊模式來衝擊你?


何靜瑩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091213-陶傑:BNO、蠢老鼠

20180506-批判地理達人鄧永成,土地供應與公義的矛盾人,鄧永成寄語學生:當香港被規劃時……

20110508-劉若英:易副官